-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2015
- 25週年紀念版
- 50首
- 9786263106215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A Book Of Hims
- A Tree To Take Us Up To Heaven
- AFTERIMAGE
- Aislinn Emirzian
- Alvin Pang
- AN EPIC OF DURABLE DEPARTURES
- and Get to Work
- 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 (2ND EDITION)
- Annaliza Bakri
- ARIA AND TRUMPET FLOURISH
- Below: Absence
- BookActually
- Capital Misfits
- Carlos Bulosan
- CATHY BIG
- Charlie Glickman
- CHASING CURTAINED SUNS
- Christina Rossetti
- Christine Chia
- culture
- Cyril Wong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dward W. Said
- eL
- Eric Mader
- Find Inspiration
- Food Dictionary
- Footnotes on Falling
- From The Belly Of The Cat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Grace Chia
- G兵日記
- hezt
- Histoire de l'œil
- Hong Kong
- Hong Kong Literature
- HUGO
- I WILL SURVIVE (3RD EDITION)
- IDIOCY
- interview
- Jack Gilbert
- Jack Saul
- Jamais vu
- James Thurber
- Jason Wee
- Jerrold Yam
- Johann S. Lee
- John Berger
- Jon Gresham
- Jordan Melic
- Joshua Ip
- Jr.
- Julie Koh
- Jérôme Garcin
- Leow Yangfa
- lo-fi
- LOUD POEMS FOR A VERY OBLIGING AUDIENCE
- LP小說選
- LTD
- Lyu Wen Cui
- Margaret Atwood
- Mason Currey
- Math Paper Press
- Melissa De Silva
- Michael J. Sandel
- Mother Of All Questions
- Mr. Adult
- Mr. Pizza
- Muji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g Yi-Sheng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On the Beach
- Others' Is Not A Race
- PECULIAR CHRIS
- Philipp Ther
- Playlist
- politics
- power
- prose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drigo Dela Peña
- Roland Barthes
- Sake
- Scattered Vertebrae
- SIKIT-SIKIT LAMA-LAMA JADI BUKIT
- SOMEWHERE ELSE ANOTHER YOU
- Sonnets From The Sonnets
- 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
- Stephanie Ye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ALES FROM A TINY ROOM (2ND PRINTING)
- Tania De Rozario
- Tanikawa Shuntaro
- TENDER DELIRIUM (3RD PRINTING)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aw of Second Marriages
- The Lost Boy
- THE MONSTERS BETWEEN US
- The Sins of the Cities of the Plain
- Thomas Wolfe
- Tilting Our Plates To Catch The Light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Unmarked Treasure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ne Rée
- Ways of Seeing
- We R Family
- WE ROSE UP SLOWLY (2ND PRINTING)
- Werner Ko
- What Happened: Poems 1997-2017
- WhyNot
- Wislawa Szymborska
- Wisława Szymborska
- Zygmunt Bauman
- ยิ่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往而深
- 一首詩的時間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體
- 三體 III:死神永生
- 三體 II:黑暗森林
- 三體II
- 三體III
- 上流肉販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下部隊
- 不可預期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測之人
- 不為什麼
- 不說話的孩子
- 且在人間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亂髮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云與樵
- 五十首
- 五四
- 亞文諾
- 京都
- 人人皆撒旦
- 人文史地
- 人物速寫
- 人體雕塑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明信
- 伊格言
- 似陌生感
- 但唐謨
- 何致和
- 余婉蘭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倫敦男妓自白書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偽博物誌
- 偽所羅門書
- 偽詩集
- 傅國湧
- 傑克‧紀伯特
- 傑克紹爾
- 傑洛姆‧嘉赫桑
- 備忘錄
- 傳奇莫言
- 傳記
- 傳說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像那天
- 光天化日
- 光觸媒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兒子的大玩偶
- 內佛·舒特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再見
- 冯啟明
- 冷海情深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出鬼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別人怎麼對你
- 利文祺
- 到海巢去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劇本
- 劉慈欣
- 劉芷妤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半簿鬼語
- 卍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卡洛斯·卜婁杉
- 卡繆
- 印刻
- 印卡
-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小說
- 古典文學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吉本芭娜娜
- 同在一個屋簷下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名的起源 (WHAT GIVES US OUR NAMES)
- 向光植物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介民
- 吳俞萱
- 吳岱穎
- 吳明益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吳莉君
- 呂少龍
- 呂文翠
- 周天派
- 周若鵬
- 命子
- 哀悼日記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商周出版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啟明
- 喧囂過後
- 喪禮上的故事
- 喬治·巴塔耶
- 單人旅行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困難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在你背後
- 在逃詩人
- 地犬
- 地球編年史
- 坂本龍一
- 城市日記
- 城市日記:未來故事永續香港
- 城市書房
- 基本書坊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夏丏尊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慕聰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雪
- 外文
- 夜光拼圖
- 夜梟
- 夜行性動物
- 夢中書房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師兄
- 大藝出版
- 大虛構時代
- 大象席地而坐
- 大阪
- 天下文化
- 天河繚亂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失去論
- 失物風景
- 奇幻
- 奧山志乃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好黑
- 如果出版社
- 如此人生
- 妖獸
- 姿與言
- 婀薄神
- 婚戀私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季安揚
- 孤星子
- 孤獨六講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卓珍尼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易
- 家事哲學
- 寫作資源
- 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
- 寶瓶文化
- 尉光吉
- 對號入座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令
- 小兒子
- 小叔
- 小叔愛工頭
- 小妖魔市
- 小寧
- 小林繩霧
- 小西
- 小說
- 小說集
- 就爽前列腺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崎雲
- 崔舜華
- 工作記事
- 巴特
- 巴瓏
- 布勒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廖偉棠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廚房
- 廢棄社會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張國強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芬齡
- 張詩勤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待續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嘉澤
- 徐珮芬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復刻版
- 心理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辨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愛
- 恣睢麻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情慾列車
- 情趣
- 情非得體
- 惡女書
- 惡意的郵差
- 惡鄰依依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愛特伍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官世界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紛紛的情欲
- 戒斷曖昧
- 戰國廁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掙扎的貝類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撒迦利亞‧西琴
- 撕掉羞恥印記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放生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散文詩
- 散文集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國士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心
- 文集
- 文青之死
- 新加坡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加坡草地裡的男生
- 新家坡
- 新文潮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星球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圖文傳播
- 新編傳說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訓篇
- 於是我坐下
- 旅者
- 旅行的困境
- 旅遊指南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酒
- 明媚如是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差的贈禮
- 晒T恤
- 暴民之歌
- 書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抱他的人
- 最快樂的一天
- 會飛的手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天葆
- 李奕樵
- 李屏瑤
- 李崇建
- 李智良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漁
- 李維怡
- 杨照
- 東華創英所
- 林夢媧
- 林幸謙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蔚昀
- 林詠心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枻出版社編輯部
- 柏森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志傑
- 格十三
- 格非
- 梁莉姿
- 梅森·柯瑞
- 棄子圍城
- 楊士堤
- 楊小濱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楊照
- 樂園輿圖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歷史
- 死神永生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毛毛有話
- 水ㄤ
- 水某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永無止境的現在
- 求孕
- 江灝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其楣
- 汪民安
- 汪用和
- 沈俊傑
- 沈信宏
- 沈嘉悅
- 沉默之島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沒用的東西
- 法國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法國翻譯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洪嘉
- 洪均榮
- 洪曉嫻
- 活人拳
- 流俗地
- 流浪者張德模
- 流蘇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消滅眾神
- 游俊豪
- 湖面如鏡
- 湯瑪斯·沃爾夫
- 漫畫
- 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 漫遊者
- 潔癖
- 潘家欣
- 潘朵拉的任意門
- 灰矮星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印良品
- 無法分類
- 無法歸類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無知者
- 煮雪的人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狂言三國
- 猴杯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德威
- 王志元
- 王意中
- 王春明
- 王榮輝
- 王鼎鈞
- 玻璃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琉璃脆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舍小品
- 甘耀明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哲學
- 田原
- 男人這東西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自由行
- 画哲學
- 畢飛宇
- 異質詩社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代愛情詩選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白先勇
- 白痴有限公司
- 皮卡忠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盛世
- 盧勁馳
- 目前勉強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眼睛的故事
- 瞇
- 知識分子論
- 短詩300首
- 石室之死亡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科學
- 神來的時候
- 神在
- 神戶
- 神神
- 神話學
- 禁果宅配便
- 秀威
- 秀陶
- 科幻
- 租書店的女兒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窮中談吃
- 窺
- 窺夢人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4期
- 第二緝
- 第四期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米哈
- 紀大偉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字團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給我的詩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縫身
- 繁體
- 繩縛本事
- 續集
- 羅智成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羅蘭巴特
- 美麗蒼茫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爸的笑聲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神·死人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冷暴力
- 肉與肉的相遇
- 肉蒲團
- 肥瘦對寫
- 肺像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胡遷
- 膚淺
- 臉譜
- 臥斧
- 自傳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與謝野晶子
- 與電影過招
- 舒國治
- 舞鶴
- 色戒愛玲
- 艾堤安 ‧ 達文多
- 艾德華·薩依德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艾莉亞
- 芭達雅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苦集滅道
- 英文
- 莊安祺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菲利浦·泰爾
- 萬
- 落失男孩
- 葉聖陶
- 葉韋利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仁偉
- 蔡惠伃
- 蔡登山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蕭寒
- 薔薇邊緣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東坡
- 蘇煒祥
- 虛構的海
- 衣若芬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裸命
- 西方哲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要有光
- 親子關係
- 觀看的方式
- 解憂電影院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計程車司機
- 許慧貞
- 許赫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精
- 詩經演
- 詩集
- 詹姆斯·瑟伯
- 語凡
- 說食畫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諸子之書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曉虹
- 譚以諾
- 護家盟不萌
- 谷崎潤一郎
- 谷川俊太郎
- 谷川俊太郎詩選
- 谷蕾
- 象形
- 豹變
- 貓
- 貓頭鷹
- 貞男人
- 負子獸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賴香吟
- 赤道風
- 走動的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過愛的蠻荒
- 跟著寶貝兒走
- 跳水的小人
- 身體不知道
- 軍犬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圖
- 迷宮毯子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遊戲自黑暗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瑞
- 遠流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郝譽翔
- 郭強生
- 郭詩玲
- 都是你教的
- 鄒芷茵
- 鄧力軍
- 鄭哲涵
- 鄭毓瑜
- 鄭聿
- 酒的遠方
- 重新計算中
- 野原KURO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鍾國強
- 鐘怡雯
- 長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開洞吧男孩
- 關天林
- 關西
- 阿布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仲耘
- 陳允石
- 陳冠中
- 陳千憓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少
- 陳志華
- 陳文慧
- 陳昌遠
- 陳栢青
- 陳淑瑤
- 陳玠安
- 陳義芝
- 陳育萱
- 陳育虹
- 陳苑珊
- 陳蓁美
- 陳雨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陸上怪獸警報
- 隱匿
- 隱身衣
- 隼人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雲山
- 雲端的丈夫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靈/性籤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使人自由
- 音樂評論
- 頂天地
- 顏崑陽
- 風箏家族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字餐桌
- 飲食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文
- 馬來西亞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騷夏
- 魚麗之宴
- 鳥嘴人
- 鴻鴻
- 麥樹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寶蓮
- 黃岡
- 黃春明
- 黃柏軒
- 黃益中
- 黃羊川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穎詩
- 黎紫書
- 黑暗森林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 黑雨將至
- 齊格蒙·包曼
- 龍應台
【預購】香港尋味:吃一口蛋撻奶茶菠蘿油,在百年老舖與冰室、茶餐廳,遇見港食文化的過去與現在◎Alison Hui
Regular price $31.00但那些美好,卻會在你的記憶裡留下深刻印記。
街邊大牌檔的小炒鑊氣、推著餐車叫賣的茶樓風景、為街坊上班族供應元氣的冰室平價下午茶、堅持手沖的絲襪奶茶香氣……
這些因時代改變而逐漸消逝的地道美食,是香港人的集體記憶,更是值得你前來探尋的美味與香港情懷。
【本書特色】
第一本由香港人手繪紀錄的經典港食文化書
歷時一年走訪研究,帶你重溫大牌檔、冰室、茶餐廳、咖啡館、茶樓、蛇舖、涼茶舖、港式甜品的飲食文化與由來,感受百年老舖代代相傳的人情與港式情懷。
◆搞懂餐牌術語、秒懂港式飲食文化,帶你吃最正宗的香港美食!
你知道大牌檔裡的點餐術語嗎?
「冬央」=凍鴛鴦
「C06」=凍檸檬可樂
「茶走」=不加砂糖、不加淡奶,改加煉奶的奶茶
你知道茶餐廳裡的點餐/用餐術語嗎?
「堂食」=在餐廳內享用
「腿通」=火腿配湯通心粉
「加底」=雙倍份量的麵或飯
◆帶你找尋香港人最愛的「鑊氣」,50-90年代美食原汁原味呈現!
從路邊檔攤、冰室/茶餐廳餐點,到涼茶、蛇湯、腸粉、缽仔糕、菠蘿包,
以及揚名國際的雞蛋仔、絲襪奶茶,除了好吃的美味店家指南,更有好看的美食典故與故事。
快打開你對食物與文化的探索好奇,
跟著本書搞懂餐牌術語,走進香港人心中那些最美好的街食回憶。
土生土長香港人。
畢業於香港大學,並修藝術。
自第一次出國旅行後,
便開始了寫旅行日記的習慣。
喜歡背著大背包,
帶上畫筆跟手帳旅行,
邊走邊將有趣的食物、建築、人和事記錄下來。
深信每一趟旅行,
都是為了增加對世界的認識,
而每次一期一會都不盡相同。
希望透過畫作和文字,
讓自己用不同角度,
去看待生活、旅行和文化,
從而發掘生命中的各種可能性。
作品見於
2014 - 2016 信報副刊旅遊版(撰文)
2015 《傘下速寫》(畫作提供)
2016 中南美旅行繪本《擁抱不確定》(個人著作)
2018 《郵歷香港》(畫作提供)
Facebook / IG專頁:A.H.inkpen
【預購】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胡川安
Regular price $26.00‧豬排飯
看日本人從不吃肉到全面接受肉食的歷史過程
「洋食」不等於「西洋料理」
豬排飯的誕生地
‧和牛與鐵板燒
神戶牛的嚴格定義
鋤燒(壽喜燒)與鐵板燒的誕生
青木洛磯與紅花鐵板燒的傳奇故事
‧拉麵的文化史
初期稱為中國蕎麥麵、南京蕎麥麵
拉麵博物館
中下階層的食物
拉麵與泡麵的關係
‧日本的威士忌
NHK日劇《阿政》的竹鶴政孝與竹鶴莉塔
三得利創辦人鳥井信治郎
堅持蘇格蘭原味還是日本人口味?
‧日本的咖啡
日本第一家咖啡館「可否茶館」與中國有關
全球第一家咖啡連鎖店「老聖保羅咖啡館」
咖啡之神:關口一郎
‧日式醬油
傳統釀造的山六醬油
龜甲萬醬油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關係
龜甲萬如何成為世界級的醬油品牌
‧豆腐
由中國東傳日本的豆腐
從寺廟往民間流傳
京都的湯豆腐
‧築地市場的海鮮
日本人的食用魚類如何從河魚變成海魚
庖丁儀式
築地市場的場內與場外
‧鰻魚飯
關東V.S.關西的烤鰻魚
最適合吃鰻魚的日子
人間國寶鰻魚飯大師:金本兼次郎
鰻魚三樂
‧握壽司
壽司起源於民間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早壽司、壓壽司、箱壽司、蒸壽司、酒壽司
擁有料理妖術的華屋與兵衛,與他的飯糰大壽司
‧蕎麥麵
蕎麥與農民、僧人、忍者
搭配濃口醬油
變身為健康食物的蕎麥麵
‧天婦羅
德川家康死於天婦羅?
天婦羅來自中國還是葡萄牙?
加入天汁
天婦羅的人間國寶:早乙女哲哉
‧日本的神聖之米
米是料理決勝的關鍵
天照大神與邇邇藝命
‧野菜
「旬」飲食的精神
京野菜
日本的消費合作社
‧精進料理
靜崗可睡齋的食時五觀
京都妙心寺的春櫻秋楓
‧懷石料理
源自禪宗「一期一會」
百年老舖菊乃井的七星主廚村田吉弘
宮島的「石亭」、新潟的「龍言」、伊豆的「新井旅館」、小豆島的「真里」
美味推薦
作家 茂呂美耶
這本書介紹的日本料理都是我熟悉的日常飲食,但我仍讀得津津有味,很想前往作者介紹的名店逛逛。
《風土餐桌小旅行》作者 洪震宇
風味中有歷史,歷史中有風味,一本用舌尖認識日本的時光之書。
作家 梅村月
寫的是我熟悉不過的日本料理,卻引出許多我未知的典故傳奇,點出了日本料理深而廣的精神領域!
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葉怡蘭
很好看的一本食物故事書。原本自認對書中所舉菜餚應已算熟悉,卻仍讀得津津有味,頗多新得新知,獲益匪淺。最吸引人處是以輕鬆態度談識說史,且還巧妙融入個人旅行與品嘗經驗,更加生動有趣,時有共鳴。
胡川安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身於何處就書寫何處,喜歡從細節中理解時代、從生活中觀察歷史。在日本、巴黎、美國和加拿大生活過。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在中國不同地方旅行。
由於興趣龐雜,大學雙修歷史與哲學,研究所於國立臺灣大學雙修考古學與歷史學,目前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撰寫博士論文,以殖民主義的理論解構中國古代帝國。
身在學院之中,也耽於藝術、音樂和美食。對美食的涉獵,從路邊攤到米其林餐廳、從產地到餐桌、從食材到料理皆有,並透過知性理解飲食生活,以歷史和傳統瞭解美食。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gushi.tw)網站專欄作家,文章散見於雜誌和各大媒體。
Facebook粉絲頁:www.facebook.com/lifecircus.tw(胡川安的Life Circus)
【預購】打邊爐◎何故(繪者:Hsinyi Fu)
Regular price $23.00【預購】百年早餐史: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 克里斯穹‧葛塔魯 Christian Grataloup (譯者: 蔡孟貞)
Regular price $28.00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俗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就是早餐了。不僅滿足口腹之欲,還是一日美好的開端。
早餐可簡單、可複雜、可華麗、可樸實,端視享用之人的喜好與需求。多數饕客在乎的是早餐好不好吃、去哪裡買、怎麼做?意在滿足填飽肚腹的物質需求,但你可曾想過,今日我們桌上的一份早餐,是積累了百年、來自各國的文化精華。
早餐其實顛覆了飲食史,擁有開創嶄新世界的力量,在短短幾百年間橫掃了歐亞大陸,成為許多人一早的精緻享受。特別在歐洲,早餐的形成與航海時代商船貿易的發達息息相關,成了展示外貿成果與新潮食品的最好舞台,其食材的演變與人們重視它的程度,在在顯示它跨越了物的界線,漸漸轉化為一種文化現象,且是令人驚異的跨文化融合。
當你坐在路邊早餐店的一角,享用著咖啡、火腿蛋土司與沙拉,享用著一天之始的明媚時,不妨想想:咖啡是怎麼傳進來的?土司是什麼時候開始占據我們的餐桌?沙拉又怎麼會成為健康的代表食品?就會發現,一張小小餐桌上的食物就像聯合國,而你正站在歷史的發展洪流中,帶著新文化向前邁進。
在《百年早餐史: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一書裡,作者克里斯穹‧葛塔魯除了直向梳理早餐演變的歷史,還縱向包攬了地域發展、產業、運輸等的演進,以地理學家的獨到眼光,帶領我們看各個異域間的交流如何轉變固有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又如何內化,逐漸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文化。
「每個人都知道天天吃的早餐,因為太過熟悉了,以至於沒想過該去深入了解它長達三世紀的歷史!」
一旦明白了其中奧妙,早晨的餐桌就是精采又多元的文化共和國。每一種組合都是創新,每一次入口都是顛覆。
地史學家,巴黎第七大學教授,致力於研究全球化的歷史。
其著作《全球化的地理歷史》(Géohistoire de la mondialisation)榮獲2007年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géographie)獎項與2008年聖德尼獎(Jean Sainteny Prize)。
譯者簡介
蔡孟貞
1965年生,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魯旺斯大學應用外語碩士。喜歡法文,喜歡法國。譯有《20世紀的巴黎》、《螞蟻》、《肉體的惡魔》、《豹紋少年》、《放手》、《沉淪》、《法蘭西組曲》、《真愛獨白》、《暗夜無盡》、《聖殿指環》、《布拉格墓園》等作品。
【預購】乳酪聖經:歷史、風土、餐搭,全面介紹400款世界知名乳酪的用乳來源、製作祕方與產區地圖 ◎崔斯坦・希卡爾 (譯者: 韓書妍)
Regular price $65.00內容簡介
最新、最完整的乳酪圖鑑
適合乳酪初心者,或是重度饕客
歷史 風土 餐搭
超過400款世界知名乳酪的小知識、大百科
乳酪的味道源自何處?
為什麼乳酪有孔洞?
乳酪為何有不同的顏色?
一次回答你對乳酪的所有疑問。
*乳酪的起源:從農場與產乳動物開始,介紹乳酪的製作祕密與過程,並且認識11個經典乳酪家族。
*乳酪身家檔案:詳細介紹超過400款值得深入探索的乳酪,包括產地、規格與風味,讓你對乳酪瞭解更多。
*精緻乳酪插圖:超過400款乳酪手工插畫,在閱讀各種乳酪訊息時,也可以欣賞各款乳酪的細節與樣貌,賞心悅目。
*終極乳酪地圖:乳酪究竟來自何處?哪些地區生產乳酪?用終極乳酪地圖瞭解全球各地的乳酪風土與生產版圖。
*乳酪相關知識:乳酪的氣味、滋味和質地是怎麼產生的?那個場合適合吃哪款乳酪?哪些乳酪的搭配彼此相得益彰?該如何搭配乳酪盤?甚至品嚐乳酪的建議,都在本書裡!
崔斯坦・希卡爾Tristan Sicard
記者出身,由於熱愛美食,2011年成為乳酪商,和雙胞胎兄弟一起在里爾舊城區經營乳製品專賣店兼乳酪品嚐吧「Crémerie Frères Delassic」。
譯者簡介
韓書妍
愛乳酪的人,看到這本書簡直要飛起來。
超過四百種世界各地,風味各異的乳酪一一排開,簡直可以聞到各種氣味!
本書介紹各種乳源,按照乳酪製作方式分門別類。
除了認識好乳酪,更要知道如何品味好乳酪。本書也沒忘了教讀者如何正確切割乳酪,以及乳酪和飲品的搭配。
吃不完的乳酪,作者還教你如何包裝保存,是不是很貼心呢?
【預購】世界下酒菜圖鑑:從文化、趣味、專業角度,讓飲酒吃食更盡興◎《世界下酒菜圖鑑》編輯部(譯者:林詠純)
Regular price $32.00讓酒+下酒菜,伴你度過歡樂(或悲傷)的時刻。
集結56國/地區・100道國民下酒菜,
以及讓下酒菜更加美味的基礎常識。
早在遠古時代,酒就被發明了,經推測酒在西元前5世紀左右,就已經成為一般飲料。歷經時光推移,文明發展,酒跨越了時間空間、國界、政治以及宗教,早已成為全人類的共通語言。而豐富多元的飲酒文化當中,如果少了助興的下酒菜,那就太無聊了。
《漢摩拉比法典》中留下西元前18世紀的巴比倫曾存在酒館的記述,被視為全世界最古老的酒館。12世紀酒館在歐洲普及化,當時提供的下酒菜是麵包與水果,到了16世紀,下酒菜發展為各地方的鄉土料理、肉類料理、燉菜等更豐富的菜色。而在日本,奈良時代(8世紀)的文獻中就有出現「酒肴」這個詞彙。鎌倉時代(13世紀)酒開始普及到庶民,貝類、堅果、燒烤或蒸煮料理等下酒菜(酒肴)品項,也在此時確定。到了江戶時代出現居酒屋,當時居酒屋所供應的人氣下酒菜,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考驗,到了今天依舊是經典菜色。
對的酒搭配對的下酒菜,絕對會讓美味與快樂更升級。本書全方位蒐集整理了來自世界熱愛飲酒的各國/地區的國民酒與國民下酒菜,還有許多精彩的專業餐酒搭配知識,讓你沉浸在更升級的美酒與美食享受之中。
──讓飲酒時光更歡樂的實用知識全部收錄:
◆100道世界國民下酒菜:
料理特色、適合搭配的酒類、國民下酒菜與酒的小常識
◆餐酒搭配術:
由葡萄酒侍酒師、日本酒專家、單一酒種酒吧老闆現身說法
◆餐桌待客術:
生活風格&花藝設計師親自傳授,讓飲酒細節加分
◆聖塞巴斯提安朝聖之旅:
米其林密度最高的美食之都,酒吧下酒菜巡禮
◆罐頭下酒菜:
便利、便宜,懶人下酒菜一樣美味
◆經典下酒菜食譜:
自己下廚,在家也能環遊世界
※貼心提醒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適量飲酒勿過量。
子仙
生於台北,插畫家 熱愛塗鴉過程中獨有的手感魅力,喜歡不打草稿的拙感,持續在Instagram上發表有關生活、愛好的各式觀察創作。
Instagram:joanie.tzs
譯者簡介
林詠純
臺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從有記憶以來就熱愛料理節目,看到有趣的食譜就想自己動手做做看。翻譯本書的時候也試做了少油版的西班牙烘蛋和香料炒馬鈴薯,輕鬆簡單推薦大家一起來。譯有《地方創生最前線》《日本大不同》《經典設計的誕生》等書。
Email:deborah101404@gmail.com
【預購】新世紀日本威士忌品飲指南:深度走訪品牌蒸餾廠, 細品超過50支經典珍稀酒款, 帶你認識從蘇格蘭出發、邁入下一個百年新貌的日本威士忌。◎和智英樹、高橋矩彥(譯者:陳匡民)
Regular price $55.00 淬錬一世紀的傳奇故事
品飲從傳承到創新、邁向下一個世代的風味
日本威士忌愛好者必須擁有的關鍵指南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之際,竹鶴政孝踏上太平洋航線,前往蘇格蘭學習正統威士忌釀造技術,日本威士忌就此踏出第一步。
今天,日本威士忌在國際賽事屢創佳績,更在全球酒迷與收藏家間掀起狂潮。
短短一百年間,它是如何從無到有?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特風味?屬於日本威士忌的獨創風味又是什麼呢?
本書由兩位日本在地的威士忌專家,深入一般難以接近的大小蒸餾廠,親訪首席調酒師、蒸餾廠廠長與酒吧老闆,品評超過50支重要酒款,帶領讀者認識與掌握即將邁入下一個世代的日本威士忌。
|你一定要知道的日本威士忌酒廠|
.三得利山崎蒸餾廠──日本正統威士忌的原點
.三得利白州蒸餾廠──深林中的蒸餾廠
.三得利知多蒸餾廠──品嘗穀物威士忌的風味
.NIKKA WHISKY余市蒸餾廠──這塊最接近蘇格蘭風土的地方
.NIKKA WHISKY 宮城峽蒸餾廠──驚為天人之水
.麒麟蒸餾富士御殿場蒸餾廠──性格獨具的單一穀物
.江井之嶋酒造威士忌蒸餾廠──回到日本威士忌曾經的味道
.本坊酒造MARS信州蒸餾廠──2013年世界威士忌大獎最高殊榮得主
.本坊酒造MARS津貫蒸餾廠──華麗而不黯沉的男性風格
.初創威士忌秩父蒸餾廠──打造百分之百「日本製造」的夢幻威士忌
.木內酒造額田蒸餾廠──從釀造啤酒為起點出發
.堅展實業株式會社厚岸蒸餾廠──向艾雷島致敬
.GAIAFLOW靜岡蒸餾廠──實現打造威士忌蒸餾廠的夢想
|酒界行家.齊聲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我們這個世代親眼見證日本威士忌的崛起及偉大及變的買不起!」
──王靈安/資深調酒師
「深入了解日本威士忌文化不可或缺之書。」
──邱德夫/蘇格蘭雙耳小酒杯終身會員、《財訊雙週刊》威士忌專欄作家、《威士忌學》作者
「本書很難得請到精通日語的酒類專家陳匡民老師翻譯,讓我們能夠從日本人的角度深入這個產業,書中談到許多過去不為人知的技術資訊,更有趣的是幾段專訪讓我們得以進入日本的威士忌世界!」
──姚和成/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Master Keeper)
「一本翻譯到讓人想直奔酒吧的威士忌酒書。」
──陳匡民/葡萄酒作家
「應是目前所見,從日本人觀點和角度出發,極其詳盡綿密呈現日本威士忌之過去現在以至未來風貌景況的中譯書,威士忌迷如我當然收藏。」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 ‧ 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
「在日本威士忌持續受到全球威士忌愛好者追捧的今天,本書的出版確實提供了想更深入了解日本威士忌的讀者一個絕佳的選擇。
本書詳盡地介紹了日本威士忌的發展歷史,更大篇幅的涵蓋現有日本蒸餾廠的過去和現況,讓讀者如同親臨酒廠般的了解到每家蒸餾廠的運作方式及其生產的經典酒款。」
──謝博文/《日本威士忌全書》中文版譯者,威士忌進口商負責人暨高雄威士忌嘉年華策展顧問
|愛酒成癡.作者公開56支酒款品飲筆記|
三得利威士忌
[清爽兼顧複雜]白州[濃密立體的單一麥芽]山崎12年[風一般的清爽宜人]知多[調和威士忌的最終武器]響[船堅炮利型旗艦酒款]三得利皇家威士忌[「國際路線」酒款]三得利精選[最長距離依舊不倒的不倒翁]三得利我的[日本最廣為人知的一瓶]三得利角瓶[日常飲用之王]三得利白角[驚人的調和技法]三得利威士忌白的[沒有銳角的易飲口感]得利經典[高球專用的風味]得利特級[參訪者才有的特權]三得利白州蒸餾廠[酒精濃度低了3%的風味變化]三得利山崎蒸餾廠
NIKKA WHISKY
[鮮明強烈、風味複雜的桃花源]來自原桶[溫和柔順的百分百純麥]全麥[主題清楚的苦甜饗宴]竹鶴純麥[以創業者之名的必殺酒款]竹鶴純麥17年[身為日本威士忌自覺的信心之作]單一麥芽余市[源於苦味和澀味的複雜風味]單一麥芽宮城峽[極其驚人的科菲穀物]NIKKA科菲穀物[令人驚豔的未知風味]NIKKA科菲麥芽[SUPER NIKKA日本調和威士忌的王道]SUPER NIKKA[易飲度為重的十二年酒款]THE NIKKA 12 年[言之有物的變身]HI NIKKA[對正統的堅持]純淨黑NIKKA[六十週年的大鬍子黑牌]深調和黑NIKKA[輕鬆享受的輕快口感]豐調和黑NIKKA[濃郁風味的橫綱]鶴[仙台國分町必備酒款]伊達[日本的泥煤與鹹味實力]余市泥煤海鹽[令人驚豔的雪莉桶]余市香甜雪莉[渾然一體的甘苦風味]宮城峽柔順麥芽[力道十足的熟成滋味]宮城峽豐濃果香[高雅的中庸]宮城峽香甜雪莉[滿載酸甜刺激的人生滋味]來自原桶51%[扎實的快速球]宮城峽2000 年
麒麟威士忌
[嚴選單一麥芽的極樂風味]富士御殿場蒸餾廠精選單一麥芽[極上穀類原酒令人刮目相看]富士御殿場蒸餾廠精選單一穀物[木桶芬芳、新酒也馨香?]橡木大師木桶馨香[50%的鮮烈重擊]富士山麓原桶強度50%[令人懷念的黎明殘照]棕羅伯特
江井之嶋酒造白橡木威士忌
[雪莉和波本桶的結合]白橡木單一麥芽明石[日本威士忌的原點]白橡木金[明石地酒]白橡木明石地酒[超划算的輕鬆酒款]紅明石地酒
本坊酒造MARS WHISKY
[本坊酒造的大瓶裝威士忌]Mars特選[三成經七年熟成麥芽]Mars威士忌3 & 7[在群山環繞中成熟]雙岳[甘美葡萄汁液般的平順深厚熟成感]越百宇宙[實惠的高級在地威士忌]岩井傳統[柔順風味的限定酒款]Mars威士忌信州
初創威士忌Ichiros Malt
[奢侈的幸福]秩父麥芽水楢桶(金葉)[親子兩代的饗宴]秩父麥芽雙蒸餾廠(綠葉)[水楢熟成的豐潤]秩父麥芽在路上[ASTA MORRIS的海歸子女]秩父麥芽ASTA MORRIS
和智英樹
生於1947年,畢業於日大藝術學部。遍歷通信社、汽車雜誌、機車雜誌編輯部後獨立。長年以汽、機車為主的各種戶外活動攝影兼作家的身分活躍。身為典型的實力主義者、肉食系戶外活動愛好者,於飛蠅釣、狩獵(鳥類以外)、摩托車有深入研究。速度愛好者,興趣是研究歐美摩托車文化。刀器收藏家。愛狗人。愛酒人。現和愛犬在好酒陪伴下隱居於富士山麓。
高橋矩彥
生於1947年,於機車用品製作公司服務長達十年。爾後創立設計公司Studio Tac Creative,開始出版各種汽機車關聯作品,創立Big Bike Crusin’、Monkey Crusin’、Vespa Vivace等雜誌,最近更發行Leather Craft雜誌。三十多年來,秉持「僅專注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之一貫出版方針,本次更於「男人的蘇格蘭威士忌講座」、「蘇格蘭威士忌迷宮」、「前進蘇格蘭威士忌蒸餾廠」、「波本禮讚」之後推出本書。懷抱將肝、胃送進當鋪的決心,過著沒有嗜好、鎮日鑽研酒款品飲比較的生活。
譯者簡介
陳匡民
葡萄酒作家,著有『葡萄酒賞味誌』、『戀酒絮語』、『我愛香檳』、『喝遍義大利』、(以上皆為積木文化出版),文章散見各大媒體。FB粉絲頁『就喝這一瓶』。
【預購】吃飽就沒事了:吃貨們的求生心靈雞湯◎喵個不停
Regular price $25.00只要還吃的下去,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讓食物療癒你,陪你笑看那些生活裡的鳥事情。
+本書專治情緒流感和孤獨患者+
第一本希望你「吃飽」、「吃好」的勵志版《深夜食堂》
加碼「吃貨求生書籤」─詳見後折口(隨機出貨,有吃有保庇)
※
───嚴選吃貨心靈雞湯塊───
◇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往前走下去的。
◆愛吃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因為「食來運轉」。
◇吃飽了,就不怕加班,不怕受挫,也不怕遠離家鄉。
◆若是極其糟糕的日子,更要用美食來替自己打打氣。
◇即便一無所有,也不能沒有胃口。
不管你在哪裡失意跌倒或是得志成功,手裡嘴裡的食物,就是你的救贖,你最好的朋友,和你一起哭一起笑。當你豐富了味蕾,填飽了肚皮,那些生活裡的不如意,現實裡的坑坑洞洞,都能悄然無事地被撫平,那就是食物的力量,食物用它的生命療癒了你。
生長在這個年代,人人想著功成名就,有車有房,結婚生子,這些那些人生的「必須」使人耗盡了生存的力氣,也忘記好好生活的意義,連好好吃一頓飯都是一種奢侈。這本書,藉著23個以日常料理為發想的小人物故事,故事中的角色一如我們日日上演的真實生活,作者溫暖犀利輕快的筆觸,直指現代人的弱點和症頭,歸納出一個關鍵的求生目標,那就是好好吃一頓飯,當你可以心平氣和地吃飽,吃一些自己喜歡的食物,那些關於愛情工作人際的不安,都沒事了,絕對可以重新充滿勇氣,再次大幹一場。
這本書適合每一個人讀,不管你正處於人生的什麼階段,總能在不同的故事情節找到對應自己的段落,進而被同理,被照顧。你也許只是單純在讀一個故事,卻能在作者的字裡行間,不知不覺地累積一些面對生活的勇氣。
飽嗝推薦
毛奇Mokki/深夜女子公寓料理習作版主
林立青/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屋裡寶寶/偽公務員的菜鳥日記版主
廚佛瑞德Fred
膝關節/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依姓氏筆劃排序)
喵個不停
青年作家,6隻貓的貓奴。
相信世界上90%以上的煩惱,都可以透過吃来解决,認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吃到了讓自己「哇哦」一聲的食物。
新浪微博:吃貨喵個不停
一百公分出頭的時候,世界很小,有小丸子和柯南、王子和公主、唐老鴨和南瓜馬車,還有冰棒、汽水和隨便犯的錯。
一百五十幾公分的時候,世界很忙,有暗戀的某某、有幾何和方程式,還有闖蕩江湖和改變世界的夢想。
一百七十幾公分的時候,世界很慌,有大廈林立卻沒有存款,有異性緣卻沒有戀人,行了萬里路、讀了萬卷詩書,卻沒有了家鄉。
這些時候,吃顯得尤其重要。
吃,到底能帶給你多大安慰?
這個我也說不上來,但餓著肚子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很委屈,人也變得矯情了起來。
食物太善良了,從來不會拒絕落寞的人。它不會因為你失戀了就對你挑三揀四,不會因為你想家了就變成另一種味道,不會因為你受了批評就落井下石,也不會因為你孤零零的就對你傲慢無禮……
如果你在餐廳裡看見一個女生點了一大桌子的食物,然後專心致志地往嘴裡塞的時候,不要緊盯著她看,她的情緒正處於潰堤的邊緣,而食物正在搶救她。
食物是絕望時的救贖,是孤獨時的伴侶。就算全世界都與你為敵,食物也會永遠站在你這邊。
食物是有靈性的,它們還會相愛。你看,雞蛋會愛著番茄,魚香肉絲會愛著米飯,牛肉會愛著拉麵,蓮藕會愛著排骨,餃子皮會愛著餡兒,煎餅會愛著果子……
若不是以誠相待、氣味相投,它們怎麼能搭配得那麼好吃?
在難搞的生活面前,能用吃解決的問題,就盡量不要動用情緒。
就算是極其普通的日子,也要用食物讓今天變得值得慶祝;若是極其糟糕的日子,更要用美食來替自己打打氣。填飽了自己的胃,心就不空了。
吃飽了,你就會身心愉快,會精神抖擻,會不把頑固的事實放在眼裡,會覺得自己有本事跟彪悍的人生開個玩笑!
不能掌控自己一日三餐的人,是沒有未來可言的;不會好好吃飯的人,是過不好這一生的。
天涼的時候,就穿得暖暖和和的,用圍巾在脖子上纏了一圈又一圈,再用冰涼的手指頭,吃燙嘴的食物,為一點透明的陽光歡欣雀躍。
天熱的時候,就去吃鹽水煮的毛豆,然後在工作之餘,排很長的隊伍去吃最喜歡的那家餐廳的招牌水煮肉片。當然了,如果再能來一點兒冒泡的檸檬蜂蜜水或者剛做好的提拉米蘇,再加上本書中那些小人物們「識食物者為俊傑」的積極人生態度,你就會發現,世事竟然皆可原諒,生活簡直無心可操。
都說「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但愛不愛這件事你一個人決定不了,所以遇見好吃的,就不能再辜負了。
因為深知生活還要繼續,不吃飽飯怎麼有力氣站起來,去跟狗血的生活比劃比劃,去跟未知的明天較量較量?不認真吃飯,只會讓自己被不可收拾的爛攤子再弄哭一回。
累了,敗了,糗了,被吼了,被甩了,被忘掉了……都沒關係。趁機對自己好一點兒,偷個小懶,發個小瘋,然後犒勞自己一頓美食……這些,都不算傷天害理。
當你可以正視自己身體裡與生俱來的笨拙、平凡和孤獨,你就能夠徹底諒解過去的自己,然後積極樂觀地去迎接未來,就能想方設法地過好每一個當下。這種活法雖不聰明,但誠懇;雖會犯錯,但坦然。
所 以,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
吃飽了,不怕飛機誤點。
吃飽了,不怕愛的人不愛自己。
吃飽了,不怕做噩夢。
吃飽了,不怕一個人走夜路。
吃飽了,不怕老闆臉色不好。
吃飽了,不怕老,也不怕醜。
吃貨吃飽了,天下才能太平。
推薦序
現在沒吃飽,明天是要怎麼跟沮喪較量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下筆的這一刻,我有些感傷。因為我看到的人性,有些荒唐。還好,有充滿情意的食物,在我身旁。
夜半難眠,打開冷凍庫,粽葉包裹著傳統的糯香。那是之前到南部工作的時候,朋友送我的伴手禮。她大概不知道,她的隨喜心意,竟帶給我如此療癒。
「去吧,去找個藉口,到此為止;也找個理由,重新開始。」
對這本書的作者來說,飲食彷若神聖的儀式,食物被當成救贖。肚子裡的空虛,得要靠自己一口一口慢慢填補。那,心靈的空虛呢?
我常跟朋友們討論一些難解的糾結,人與人之間免不了為了私慾,相互猜忌攻擊。她跟我閒聊這次演講的主題,分享了自己的遭遇,淡淡幾句,讓我膽戰心驚。
她所提的,是經年累月,一波又一波的失望。然而,她說話的樣子,不知道是多少眼淚流乾之後的雲淡風輕。
她點到為止,換了個話題,重新開始。
她從後座抓了個保冰袋,從裡面取了一袋肉粽給我。她說,這肉粽她從小吃到大,有栗子、有花生,常常開門沒多久就賣光。
「有蛋黃嗎?」
她對著我愣愣地點頭發笑,說她也喜歡蛋黃。我跟她說,我喜歡那鹹香,那是我每次期待的好味道。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常常見到陌生人,有時一個月成千上百,所以她的樣子我似乎不復記憶。但食物我不會忘,食物裡的溫馨與善意我不會忘。打開電鍋鍋蓋,蒸好的肉粽有撲鼻香,剪開棉繩、剝開粽葉,有我飢腸轆轆的想望。
我的工作風險高,因為我常不知道我會面對怎麼樣未知的處境。我身邊的人事物時常變換,很刺激又充滿挑戰,我常記得提醒自己要站穩腳步,但仍免不了意外踉蹌。
「趁機對自己再好一點兒,比如,偷個小懶,發點兒小瘋,然後大大方方地犒賞自己一頓美食……這些,都不算傷天害理。」
難受想哭,難瘦香菇,我吃到沾了豬油的濕潤香菇。我對飲食算是有節制的人,面對難受,我有的是方法度過。
但在這個寧靜深夜,這顆粽子帶我回到那日午後的陽光下,又帶我回到家鄉某個熱鬧街道的三角窗,還有公園旁的木造平房。我常常透過食物懷舊,食物是我的時光機,我悄悄地穿梭在各個時空,還有那不經事的小時候。
小時候很多事都不懂,很常被大人驚嚇,但也在閒暇裡無憂。灑上花生粉、淋上醬油膏,搭著裡面有小魚乾、柴魚片的味噌湯,一頓飽食之後,那是無與倫比的享受。儘管天真無邪,但我只想回味,不想真正回到那時候。
因為後來聽大人說,舊日的世界也是凶險處處,不下今日。但孩子不懂,大人也不讓孩子懂。
我現在是大人了,每天生活、每天涉險,每天自己做主、自己承受。我寧可因為懂,而憂愁,不願因為不懂而快活。
還好,有食物陪著我。還有這本書,提醒我,這一刻對自己好一點,吃飽了,繼續跟沮喪來場較量,風風火火把生活過得活潑灑脫。
【預購】壽司的歷史:從古代發酵魚到現代生魚片,技術、食材與食譜的美味探索 OISHII: THE HISTORY OF SUSHI ◎埃里克·拉斯(Eric C. Rath)(譯者:張雅億)
Regular price $34.00 壽司,日本飲食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這道如今風靡全球的日本料理,其實一開始並非我們今天熟知的米飯與新鮮魚肉的結合,而是作為保存魚肉的發酵食品。在中古時期,壽司從街頭小吃逐漸走向貴族宴席,見證了日本社會結構的變遷與美食文化的昇華。壽司不僅僅限於冷食,歷史上還有熱壽司、木屑壽司,甚至熊肉壽司等特殊風味。古代的美食家們曾經描述過一些帶有刺鼻氣味的壽司,例如「魚鷹壽司」,其風味與現今的南韓生魟魚片相似,這些都是今天難以想像的珍稀美食。戰後,壽司經歷了重大變革,特別是在軍事占領期間,握壽司的尺寸變得更小,讓食客能夠品嚐到更多不同種類的魚料,這種變化也促使壽司文化迅速傳播至全球。
本書將帶你深入探討壽司的發展脈絡,從古老的發酵食品,到如今的國際料理,涵蓋了飲食文化、製作技術、美學觀察及其背後的精神符號。
*注意——這本書充滿了誘人的食材描述,讓你讀著讀著便口水直流!
*書中穿插了二十多道歷史與創新食譜,讓你在飽讀之餘,還能大飽口福。
*台灣首部壽司歷史專著,懂吃到吃懂就看這一本。
美味推薦
•《就算知道了也對人生沒有幫助的日本小知識》版主|梅用知世
•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郭怡汝
「從發酵魚到風靡全球的美食,壽司走過的路比你想的還要精彩!《壽司的歷史》不僅帶你探索壽司的起源,還附上二十多道食譜,絕對是壽司迷和美食歷史愛好者的必讀之作。讀完保證讓你吃壽司時,多了份回味無窮的滿足感!」——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郭怡汝
國際讚譽
「《壽司的歷史》經過了廣泛且詳盡的研究,引用了許多歷史與現代的數據,書中充滿了引人入勝且常常令人發笑的軼事,風格輕鬆非學術性。若你渴望了解壽司歷史中鮮為人知且有趣的細節,那麼這本書將滿足你對知識的渴望。」——《日經新聞》
「這本書在食譜與散文集中找到了一個謙遜的平衡點,作者拉斯的寫作風格輕鬆、不被學術的重擔所束縛。他在書中穿插了個人插曲,回憶起品嚐壽司的經歷,這些片段為他的壽司編年史增添了光彩。儘管如此,正是那些鮮為人知的壽司知識,讓《壽司的歷史》成為壽司迷和好奇心旺盛的讀者必備之書。」——《日本時報》
「那些想要突破鮪魚、鮭魚、酪梨的舒適區域,並深入了解壽司的人應該讀讀拉斯的書。這位美國飲食史學家專注於日本的飲食文化,為我們呈現了一部生動的壽司歷史。」——《法蘭克福匯報》
「從中世紀開始,一直講述到當代,這本全面且極具可讀性的書,最適合在旁邊放一盤壽司(或許還有一些清酒)一起閱讀。」——月刊《Digestible Bits and Bites》
「研究詳實、資訊豐富且令人愉悅的閱讀體驗,《壽司的歷史》是飲食學者、美食愛好者以及任何對壽司這一全球現象感興趣的人的極佳資源。」——期刊《Food, Culture & Society》
「通過精湛的研究和食譜,《壽司的歷史》帶領我們沿著壽司的發展之路,從發酵魚一路走到新鮮壽司。拉斯的敘述充滿啟發性,他追溯了壽司的歷史、烹飪方法、民族主義、戰時配給、全球創新等。」——達拉·戈德斯坦 Darra Goldstein ,知名美食雜誌《Gastronomica》創刊編輯
作者簡介
埃里克·拉斯 Eric C. Rath
埃里克·拉斯是一位專攻日本歷史與飲食文化的學者,現任美國堪薩斯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傳統日本料理的演變、飲食儀式、食材的文化意義,以及飲食與社會變遷的關聯性。Rath 教授以其對日本飲食史的深入探討而聞名,著有多部專著,包括《早期現代日本的食物與幻想》(Food and Fantasy in Early Modern Japan, 2010)、《日本的飲食文化:食物、地點與身份》(Japan’s Cuisines: Food, Place and Identity, 2016),以及本書《壽司的歷史》。此外,他也是《Gastronomica: The Journal for Food Studies》編輯團隊的成員,目前正在撰寫關於清酒的歷史。
譯者簡介
張雅億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中英筆譯組畢業,現專事翻譯。譯有《解剖之書》、《世界最美的動物圖鑑》、《19~20世紀植物圖鑑》、《世界之樹》、《自然的祕密絮語》、《品牌設計必修課》等書。
【預購】天文學家的咖啡物理學:以全新視角剖析研磨、攪動、滲濾、萃取, 如何影響咖啡沖煮表現,完美重現理想成果 The Physics of Filter Coffee◎強納森·蓋聶(Jonathan Gagné)(譯者:魏嘉儀)
Regular price $51.00 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Scott Rao)唯一認證推薦:
「這是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實用的科學貢獻!」
【特別收錄】史考特.拉奧推薦專序
現役天文物理學家費時兩年、蒐集千次沖煮大數據,
以物理科學角度,精準剖析研磨、攪動、滲濾、萃取等變因,如何影響咖啡表現。
本書作者強納森·蓋聶(Jonathan Gagné)是加拿大天文物理學家;
現為蒙特婁力拓天文館(Planetarium Rio Tinto Alcan)的研究員,
也是蒙特婁大學的副教授,專門研究褐矮星、系外行星和太陽附近的年輕恆星。
他對咖啡研究懷抱無比熱情,至今仍持續在個人部落格上,
撰寫各種關於咖啡沖煮技術的文章,並提出多種全新詮釋。
★咖啡沖煮是複雜驚人的黑魔法?物理學都有答案!
咖啡沖煮有多大學問?套句強納森·蓋聶自己說的:
「咖啡沖煮複雜得驚人,我的預料常常失準;在我眼中,這一切好似黑魔法。」
為此,強納森本著學者精神持續嘗試,
儘管經常目睹相同現象存在矛盾解釋,但其中仍有科學性的物理邏輯可循。
當他在咖啡沖煮方面習得更多知識後,便漸漸意識到:
各種最受歡迎的工具與方法,幾乎都是在隨機探索之下發現的。例如:
►萃取率明明落在19~20%,咖啡煮出來還是好難喝?其實,要看「平均萃取量」才準!
►計算平均萃取量,先搞懂滯水率;你知道嗎?V60濾杯的滯水率往往被低估!
►一般起皺和側面打褶濾紙哪個厲害?選棕色還是漂白過的好?為什麼?
►滲濾時的滲透率、滴率等,達西定律都能解釋;它能告訴你,哪款濾紙最適合你。
►手沖注水壺攪動咖啡漿會造成多少擾動?有最理想數據嗎?答案得從水力發電大壩找?
►咖啡粉粒徑分布竟有應用程式可測?個人化沖煮用水怎麼調配?獨家收錄免費連結!
►獨家實測7款濾杯,優勢劣勢報你知!猜猜天文學家最滿意的是哪一款?
►首度曝光!6款熱門咖啡豆、2種常見處理法,風味輪終極測試結果大公開!
★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連我都得向他討教!」
本書為「對於咖啡沖煮有著完美主義」的強納森.蓋聶,費時兩年研究的心血結晶。
旨在以天文物理學的角度,理解並得以掌握滲濾咖啡的各種奧祕。
他在書裡所分享的每個觀點,皆來自於各種與沖煮過程相關的科學論文、
無數場實作驗證,以及他嚴密精確地操作、蒐集整理後的上千次沖煮大數據。
對於同樣熱愛沖煮、懷抱理想的咖啡痴人而言,此書絕對是最適合的專業指南。
強納森對於咖啡沖煮的研究與成果,就連世界級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都忍不住驚嘆:
「我倆在一場咖啡研討會上相遇。最初是他不斷向我提問,但相識一年後,他不再向我問問題了,而是反過來,我突然有了許多問題想向他討教。」
「《天文學家的咖啡物理學》是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最為實用的科學貢獻。對每一位認真的咖啡師而言,這絕對是一本必讀書籍。」
天文物理阿宅╳專業咖啡沖煮,最強科研新品種初誕生!
徹底顛覆既有認知,專業萃取不再神祕!
本書特色
◎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唯一認證推薦:「這是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實用的科學貢獻!」
◎首度以物理學角度,精準剖析研磨、滲濾、器具、攪動等變因,如何影響咖啡表現。
◎物理零基礎、數學爛到爆也能讀懂!若看完滿頭問號沒關係,作者說絕對是他寫得不夠好!
專業推薦
2020年外媒評鑑臺灣最佳咖啡館mojocoffee創辦兼主理人、咖啡講師/陳俞嘉Scott Pasuya
專業審訂
Aura微光咖啡負責人、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杯測師Q-Grader/余知奇
世界最佳咖啡館Simple Kaffa興波咖啡共同創辦人、2016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吳則霖
GABEE.創辦人、首屆世界咖啡大師比賽臺灣冠軍/林東源
9Bar Coffee主理人、咖啡師的咖啡師/陳秉超
維堤咖啡學苑執行長/楊明勳(Frank)
虎記商行/寧波東街小霸王
WCE世界咖啡杯測師大賽世界冠軍、WCE世界咖啡沖煮大賽臺灣冠軍&世界第四/劉邦禹
《咖啡學》系列作者/韓懷宗
專業推薦(按姓名首字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強納森·蓋聶(Jonathan Gagné)
強納森.蓋聶是加拿大蒙特婁力拓天文館(Planetarium Rio Tinto Alcan)的天體物理學研究員,也是蒙特婁大學的副教授,專門研究褐矮星、系外行星和太陽附近的年輕恆星。他對咖啡研究懷抱無比熱情,至今仍持續在個人部落格上撰寫各種關於咖啡沖煮技術的文章。coffeeadastra.com
審訂者簡介
陳俞嘉
人稱Scott Pasuya,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畢業,於2003年創立mojocoffee,開始對精品咖啡的探索。店內大小咖啡事樣樣經手,但也因此更堅持貫徹以科學邏輯的方式,來讓咖啡沖煮與烘焙知識具傳遞性。持續擔任生豆公司採購顧問,以及臺灣各級生豆評鑑裁判,致力推廣國內外好咖啡。
譯者簡介
魏嘉儀
飮品書籍譯者與編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作包括《義式咖啡的萃取科學》、《咖啡教父史考特烘豆實作聖經》、《咖啡沖煮的科學》、《咖啡烘豆的科學》與《世界咖啡地圖》(合譯)、《威士忌品飲全書》等。
【預購】五十花正開:五十八則不惑解方,下半場就來遊戲人間吧!◎有川真由美(譯者: 陳令嫻)
Regular price $32.00你是否認為「想活下去就得做討厭的工作」呢?
你是否覺得「雖然我有想做的事,但是想做的事賺不了錢」呢?
到了中壯年,已經可以預見職涯的未來,對世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以及明白如何建立人際關係,了解自己的所能與不能。相較於年輕時浪費體力在無謂的事物上,現在更能以節能模式與自己的步調來完成偉大的夢想。
所以,正因為年過五十,更應該胸懷大志。
所謂「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其實就應該從現在開始。
不需以「我已經老大不小了」、「這把年紀再挑戰也沒意思」為由,而放棄那些偶爾湧現的渴望。畢竟有夢想的生活才更快樂不是嗎?
夢想能成為支撐自己的原動力。
真正的滿足,取決於你全心投入追逐夢想的過程中。
作者有川真由美道:「想要活得輕鬆自在,
不僅需要重視『想做的事』和『擅長的事』,
更重要的是放下『討厭的事』與『不擅長的事』。」
我們經常不自覺陷入「討厭的事」與「不擅長的事」,例如不必要的加班、勉強自己做好那些明明不擅長的事、維持討厭的人際關係等等。這些事情往往只是付出心血和時間,造成安心的錯覺罷了。
就拋下這些「束縛」吧!
58則不惑解方,讓知天命的人生,活得更自在光采。
有川真由美
出生於鹿兒島姶良市。台灣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
目前從事寫作與攝影工作。曾擔任化妝品公司行政人員、補習班老師、服裝店店長、和服著裝講師、婚禮顧問、雜誌編輯等等,活用多次轉換跑道的經驗,寫作書籍與投稿雜誌,向職業婦女分享自身的經驗。
著作等身,包括暢銷書《練習好心情:讓人際關係和工作都順遂的88個小習慣》、《練習不生氣:101則與情緒和平共處的幸福人生指南》、《練習不焦慮:96種讓心靈新陳代謝的好方法》、《練習不糾結:擺脫束縛的41項行動指南》,日文書《莫名讓人想搭話與保持距離的差別》、《漫畫學練習不生氣:當你能改變思考,整理情緒,人生就開闊》、《漫畫學三十歲之後持續成長與三十歲停止成長的差別》(以上三本書名暫譯,PHP研究所出版)、《繞遠路前進得最遠》(書名暫譯,幻冬社出版)等。
【預購】半生滋味:韓良憶精選集◎韓良憶
Regular price $32.00只要不忘,一切都好。
以味蕾召喚記憶,用書寫惦念人情。
飲食作家的前世與今生──
韓良憶的半生態度。
過往種種,我始終懷抱著誠意。
曾經的那些人、那些事,如今雖多已不復見,
仍慶幸──他們還留在我的回憶和文字中。
人生一半,滋味如何?
是回憶深處的眷戀之味。幼時與父親尋遍桂花餅「金剛蹄」的午後,舊時氣味雖已消散,父親手心的溫度卻猶然溫暖。大考前與姊姊在深夜共享餛飩湯,寄託著對新生活的滿心嚮往。和法國男孩的青澀戀情,一如croissant溫熱香酥,卻不耐久存。過往已逝,所幸曾經寫下,得以永存不忘。
亦是浪遊與日常交織的豐美之味。她遊歷各地,最鍾情的仍在尋常裡,市場街坊的角落總有最多樂趣。她的旅行半居半遊,彷彿在異地過上了一段借來的人生。她信仰美食,最畫龍點睛的佐料卻是音符,義大利麵宜搭配帕華洛帝,烙煎香料牛排則一定要聽湯姆.威茲。
對時間流轉的體察,更是人生一半深刻領悟的生命之味。用當令的食材品嘗當下,從婆婆的豆湯留住惦念,大年初一用一鍋甜香,喚醒最熟悉的年味。而所有的走過與嘗過,都成為如今一再回味的好好活過──半生如此,滋味如是。
回味無窮推薦
【《家酒場》、《小聚會》作者】比才
【導演】王小棣
【作家】李昂
【作家】洪愛珠
【廣播人.作家】馬世芳
【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張小虹
【音樂人】陳建騏
【詩人】楊澤
【APUJAN創意總監】詹朴
【作家】蔡珠兒
【作家.節目主持人】蔡康永
【劇場導演】黎煥雄
(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韓良憶
飲食旅遊作家和譯者,曾旅居歐洲十三年,目前和荷蘭丈夫定居台北。自認是饞人,對美食有信仰,樂於動手烹飪,愛旅行,愛散步,生活中不能沒有書本、電影和音樂。曾在報紙和電視媒體工作,還當過電影助理製片,目前在台北BRAVO FM 91.3電台主持節目,並為台灣和中國大陸多家報刊撰寫專欄。繁簡體中文著作加起來餘二十本,譯作更多。
【預購】尋味‧世界咖啡──跟著咖啡豆的流轉傳播,認識在地沖煮配方與品飲日常,探索全球咖啡文化風景 Spill the Beans: Global Coffee Culture and Recipes◎藍妮·金士頓(Lani Kingston)(譯者: 魏嘉儀)
Regular price $88.00咖啡,每日必備的活力來源
它是如何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
有哪些浪漫的起源與故事?
世界各地的咖啡文化有何差異?
以及有哪些令人大開眼界的咖啡調配方法?
從義大利、西班牙、衣索比亞、日本到其他眾多國家,由專業記者藍妮.金士頓親自帶領,一起探索咖啡的無數面向,包括咖啡豆的歷史與故事、咖啡文化的豐富性、咖啡的生產與貿易,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如何沖煮與享受。
【關於本書】
本書將目光放在來自非洲的這顆水果種子,是如何贏得全球人們的心,而世界各地又是如何喜悅滿懷地將它納入自己的飲食文化。本書出色的內容讓現有咖啡資料庫更加完整,是咖啡入門新手能輕鬆閱讀的知識,書中許多咖啡飲品都能輕易上手,需要的設備也很簡單。較資深的咖啡師則能以自身偏好的咖啡沖煮法與/或咖啡豆,製作書中多數飲品配方,並以些許調整享受獨特且香氣滿溢的咖啡沖煮體驗。
【咖啡的起源、傳播與多元文化】
一顆源自於非洲的種子,隨著當地人的使用與栽種,融入在地的飲食文化中,咖啡貌似單純,卻也是一項飽含了無數面向的議題。為了深入好好瞭解它,本書就從咖啡基本面向開始:介紹咖啡樹、如何採收與處理咖啡豆,以及分享如何沖煮出一杯完美咖啡的關鍵知識。接著就是一則則關於充滿咖啡文化多元與創新的故事,讓我們看見世界是如何彼此串連,以及如何幫助拉近宗教、政治與地理的隔閡。
【新奇的咖啡風味】
你有想過在家親手重現世界其他地區的特殊咖啡飲品,例如桑吉巴(Zanzibar)的香料咖啡、韓國的蜂巢糖咖啡(dalgona),或是來自西班牙的蘭姆香料咖啡(cremat)嗎?本書將重現全球各式咖啡飲品的調配法,掀開各地豐富咖啡文化的神祕風貌,以及投入咖啡豆的漫長歷史與在地的咖啡民俗。讓你在貌似平凡又無所不在的咖啡豆背後,見識到一座深邃廣大的咖啡世界。
【有趣的咖啡沖煮文化】
在衣索比亞,人們會圍著升起的明火,看著女主人帶著儀式氛圍烘焙生豆,釋放咖啡豆香;在印度,咖啡店一旁可能就是香料與咖啡農田,當地沖煮咖啡時會同時放些現磨的新鮮小豆蔻。本書分享每個國家不同文化中的咖啡配方與特殊沖煮方式,書中許多咖啡飲品都能輕易上手,需要的設備也很簡單。可依自身偏好的咖啡沖煮法與/或咖啡豆製作飲品,享受獨特且香氣滿溢的咖啡沖煮體驗。
【咖啡帶來的影響】
世界各地不同的社會與飲食風貌,都因為咖啡的加入產生了新的形塑,隨著當地人們使用與栽種這項食材,咖啡已經成為眾多烹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咖啡沖煮風格、咖啡豆的使用,到飲品配方的發展,都受到了文化、氣候、政治與農業等層面的影響。我們也能從不同的咖啡飲品,窺見一個社會背後的故事。
【聯合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AD Cafè/咖啡自媒體
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Elsa/咖啡因的地圖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顧瑋/COFE喫茶咖啡主理人
【推薦短語】
當你走進便利商店,點一杯香醇的拿鐵;或是到連鎖咖啡館,品嚐一杯濃郁的卡布奇諾;又或是到伊斯坦堡,享用一杯沙盤煮到沸騰的土耳其咖啡。世界各地的咖啡,因氣候風土和製作沖煮技術的不同,呈現出迥異的風味。喝一杯冷泡咖啡,你會發現荷蘭水手的日常居然是由日本人發揚光大的,每一種咖啡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等待你去發掘。──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咖啡的豐富面向,尤其人文故事,在這本書展露無遺,書中一幅幅的城市觀察攝影,馬上讓人走進咖啡場景中,像是一趟咖啡之旅。很值得收藏的一本咖啡書。──Elsa/咖啡因的地圖
你能想像咖啡還能有什麼變化嗎?這是一本透過咖啡認識多元文化、打開你對咖啡想像的必讀好書。──AD Cafè/咖啡自媒體
咖啡做為世界性的嗜好飲品,除了專業與品味,也乘載了世界的文化與想像力。──顧瑋
藍妮・金士頓Lani Kingston
食品研究和教育碩士、電影和電視學士,並擁有咖啡師和糕點師資格,現為美食作家、研究員和顧問,亦專注於咖啡、巧克力等飲品。 金斯頓多年來一直在世界各地生活和旅行,通過她的工作,深入研究當地的咖啡文化和傳統。這是她關於咖啡的第三本書,總結了多年的研究,盼能紀念和尊重這些非凡的咖啡文化。
譯者簡介
魏嘉儀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學系與研究所畢業。曾任出版社科普與酒類飲品編輯,具英國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中級(WSET L2)認證。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作包括《天文學家的咖啡物理學》、《琴酒天堂》(合譯)、《酒神舒曼AMERICAN BAR調酒聖經》、《咖啡教父史考特烘豆實作聖經》系列著作、《世界咖啡地圖》(合譯)、《威士忌品飲全書》等。
電子郵箱:jo4wei@gmail.com。
【預購】野菜盛宴 (Jamuan Khaoyam)◎曾詩琴
Regular price $28.002. 以台灣新住民的觀點刻畫出與家人的深刻情感,回望年少珍貴記憶。
3. 透過當地菜餚的描寫,向熱帶雨林致敬,尊重自然資產。
盪漾在島嶼之間的香氣
從馬來西亞家鄉、野菜料理,伴隨著充滿詩意的圖文,
一路盪回心裡對家人的深情。
繪本主要描繪野菜拌飯(khaoyam),是一道融合泰國與馬來西亞文化的美食。作者的故鄉吉蘭丹處於馬泰邊界,當地美食融合兩國的特色,形塑獨特的飲食文化。
這道菜不僅僅是美食,更是與家人、故鄉的深刻聯繫。透過回憶這道菜,感受到家的溫暖和親情的濃厚。
作者帶著在台灣長大的女兒回馬來西亞探親,並深入理解如何料理野菜拌飯。了解的過程中才認識野菜拌飯是故鄉的天然資產,與大自然緊密連結。作者追朔昔日時光,最後烹調呈現了這一道菜,原來是為了將回憶提味,重現與家人歡聚的時光。
共同推薦
王春子 (插畫家)
古碧玲 (文字工作者)
李偉文 (作家暨牙醫師)
海狗房東 (繪本工作者)
黃筱茵 (童書翻譯評論工作者)
尉遲秀 (繪本譯者、多元教育家長協會副理事長)
眾多的郵票與信件,總有一封投向家鄉,那是遠行遊子走得再遠的心的方向。《野菜盛宴》以撕畫與拼貼技法,撕下自身兒時景象,黏貼於味覺的傳承,成為家族移動行囊必備的盛宴。——插畫家 阿尼默
第一次接觸詩琴的作品,是在新北文學獎的評審場合,很喜歡她用拼貼表現的溫潤質感與淡淡鄉愁,後來在話画看新住民暨移工母語繪本創作課程中,才知道她是已參加過好幾屆且備受肯定的用功學員,也用她的得獎作品當教學範例。很高興看到詩琴的首本商業出版繪本問世,令人垂涎的野菜拌飯,延續了她對遠方親人的情感與對自然環境的關懷,喚醒味覺記憶的同時帶給讀者豐富的視覺饗宴。——繪本創作者 孫心瑜
家附近就有可以摘採入菜的植物,對於生活在都市的我們是奢侈的幸福,這些彩色的花與葉能拌入帶有香味的米飯,提供吃飯的人健康又美麗的用餐感受。閱讀詩琴的作品一開始會著迷在他優美的構圖與拼貼技法,一邊認識到馬來西亞野菜拌飯的料理與典故,一邊學習如何製作一道色彩豐富、香氣迷人的南洋滋味。然後跟著書寫的文字走入內心,咀嚼到異鄉遊子濃濃的鄉愁與對親人的思念。吉蘭丹和我們所生活的家鄉一樣,也有人類開發環境,使得大自然中隨手可得的野菜日益減少的課題,透過他的作品,讓讀者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和動物們漫步在森林裡是多麽美好的時光,希望這不僅僅只存在於記憶之中。書本前頁有作者為我們朗讀馬來西亞語的QRcode,可以一邊翻頁閱讀,一邊聽她溫柔的聲音說故事,推薦給大家!——繪本作家 許增巧
這本書的文字內斂質樸,詩琴用「野菜拌飯」描述對故鄉和親人的情感,真摯動人。
拼貼的技法有藝術感,展現了山林大地的顏色,很有馬來家鄉的味道。
讀到最後不禁令人落淚,深深地觸動了我,真的是一本好棒的書!——繪本作家 劉旭恭
作者簡介
馬來西亞吉蘭丹人,高中畢業後來台唸書,自此故鄉成為遙望的原鄉,居住臺北的時間超過馬來西亞。喜歡圖文創作和自然。曾經出版繪本《紅毛丹樹》,《邊境》曾獲新北市文學獎繪本故事組優選,獲得111年好書大家讀圖畫書及幼兒讀物組好書推薦,《春天的海洋》曾入圍信誼幼兒文學獎。
【預購】深夜救贖我的烤雞(讓我留戀人生的解憂食譜)Midnight Chicken(& Other Recipes Worth Living For)◎艾拉‧瑞絲布萊吉爾 Ella Risbridger(譯者:陳彥文)
Regular price $42.00生活不會總是晴天,
還好美食總能給人慰藉。
「一切都會好好的」
——獻給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你。
世上總有那麼一道料理
有改變人生的魔法
一切都會好好的
∖這些食譜拯救了我的生命∕
【閱讀時機說明】
宜/心情好、心情不好、心情剛剛好的每一天。
忌/空腹、嘴饞、小餓、減肥等意志薄弱時刻。
一場由一隻雞衍生出來的療癒之旅……
一個笑中帶淚、讓人再度愛上這世界的暖心故事
▌ 就是「那隻雞」,讓人生轉了個彎……
當艾拉以為永遠走不出來時,廚房裡的那隻雞扭轉了一切!
90分鐘後,她和男友「高個子」劃開「午夜香雞」,
配了紅酒和麵包,吮著沾滿蒜汁的手指和骨頭,
連烤盤裡的殘汁都沒放過……
這就是故事的開始。
一切都會好好的,沒有什麼是美食解決不了的!
▌ 50%的新鮮度+50%的好手藝+100%的愛=200%的療癒系美食
關於烤一個美味的派,艾拉給我們5個啟示:
啟示1:晚上10點45分才開始做一個很複雜的派,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啟示2:熱的豬肉凍會弄得到處都是。
啟示3:熱豬肉凍、爐灶、凌晨2點,相加相乘就是破壞感情的妙方。
啟示4:沒有任何派可以比得上你7歲時讀到的完美食譜。
啟示5:雖然有啟示1~4,派仍然值得一做。
……在吵完架又累到快升天後,嚐嚐費盡心思做出的派……
結論是:超!好!吃!
這就是人處在糟糕局面下想得到的那種愛!
▌ 每個人都有砸鍋的時候,但事情多半有辦法解決(人生也是)
不論廚師多有天分,或者食材多昂貴,人人都有能力搞砸,你不孤單。
不要慌,一切都能挽救:
平淡無味的話,一點鹽和胡椒就會很驚豔。
如果過鹹,一罐番茄或馬鈴薯丁有如神助。
太掉漆就丟廚餘桶!(本書還有多道快速上手又美味的替代料理)
……ok,上述說明忘了也沒關係,其實全書只有3原則:
煮義大利麵的水請加鹽/遇到任何疑問就加牛油/持續做()。
再說一次,一切都會好好的,你不必煩惱到失眠!
鹽與檸檬的合奏、洋蔥焦糖化的香氣、慢燉6小時的肉醬……
每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常
累積起來就是一段「值得活著的人生」
▌ 如果文字有香氣,你一定聞得到令人留戀人生的味道
慵懶週日派:10分鐘就能搞定,大家還會誇你怎麼這麼棒。
解憂燕麥粥:最搭陰鬱的冬日早晨,甜鹹皆宜,哪還有比這更好的早餐。
不完美圓煎餅:保存期限不超過4天(實際上是,怎麼可能留到這麼久)。
微醺甜杏酒南瓜湯:適合一手端白酒,一手拿攪拌匙哼歌的週六進行。
罪惡的薑汁啤酒雞:又鹹又甜又黏呼呼,好吃到連盤子也想舔個乾淨。
鮭魚糯米佐烤核桃南瓜泥:加了椰奶真棒,但不知還算不算瘦身料理?
三顆檸檬就能復元的檸檬奶酪:1個碗+3材料的神奇甜點,簡單又營養。
還有……
▌ 如果食譜書也有金句……
煮飯就是要亂弄,實驗看看、放手一搏,這對身心有益。
優格就是要買全脂的,不然幹嘛要吃?
憂傷的雞會生出憂傷的蛋,我寧願不買肉也要買好的雞蛋。
「謝謝,我不要吃,那是樹枝」,我曾嫌棄過芹菜,但現在已經走回正道了。
除非你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廚師,不然不要急著去買一大堆廚房用品。
我本來以為做貝果很複雜,結果沒有,簡單到我很難接受,貝果的做法怎麼可以只有這樣?!
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買冷凍酥皮就覺得丟臉,我從來沒有認識任何人自己做酥皮,如果有的話我也會疑惑,難道他沒有更要緊的事得做嗎?
如果聞起來可以,吃起來應該就可以。最終,一切應該都會可以沒問題。
愛就是從分食、談笑、分享中傳遞而來的
人生就算某些時刻特別艱難,還是有喜悅之時,以及真摯的愛
Viva la vida(生命萬歲)!一起找到慰藉吧
*文末有驚奇反轉,請勿錯過
各界敲碗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陳子楹|「愛書人•陳子楹」
湯舒皮│插畫家
蘿潔塔|「蘿潔塔的廚房」版主
(依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讚譽
全國公共廣播網‧食物部落格【鹽】:「(艾拉‧瑞絲布萊吉爾)的料理寫作融合了BJ單身日記那種謙虛的自我剖白、茱莉亞柴德的親和寬容,以及希薇亞普拉絲的詩意散文。每個食譜真的都非常美味,不過療癒的營養素卻暗藏其中──從舒服的插圖到粉紅色的書籤,都在在呼應本書的精神:『值得活著的生活小品』。」
華盛頓郵報:「大人口味的心理療癒經驗,極富魅力與詼諧性,且不會太過甜膩(不管是食材安排或是情緒描寫)。是一本創意大於規則的食譜書。」
紐約時報T時尚雜誌:「每一篇食譜都記錄了作者人生特殊的片刻,也體現了作者逐步愛上烹煮的過程,並自白在黑暗世界裡如何拾回生活的喜悅。」
好食雜誌,年度最佳15本食譜書:「艾拉‧瑞絲布萊吉爾寫了一本最私密的私人食譜書,在書中你可以找到在她人生不確定的時刻,讓她好好活著的配方。」
Vox美國新聞網:「書中的每一處都在請求你的細細品味與慢慢享受。這是一本非常美麗的書……,文字的聲音抒情而柔美。」
出版者週刊:「作者瑞絲布萊吉爾初試啼聲就創作這本令人振奮的食譜書,她呈現了改變她人生的療癒系食譜……,穿插著舒服感的插圖,是一本讀者會想一再回看的好書。」
時代雜誌(英國):「讓心臟爆裂的老式愛情故事……,第一本應該被拍成電影的食譜書。」
衛報:「全然顛覆傳統的食譜書。」
好主婦雜誌:「新版女神奈潔拉。」
廚房女神奈潔拉‧勞森:「《深夜救贖我的烤雞》之所以是一本好書,其中一個原因她極盡精確之能事。沒錯,它是一本食譜書,但它更是一只希望的宣言,以及一本生活的使用說明書。」
飲食作家黛安娜‧亨利:「一場關於烹煮帶來救贖的動人見證。作者瑞絲布萊吉爾不只提供讀者安慰,更提供到達救贖的地圖,讓烹煮也能救贖你我。寬容、真誠且鼓舞人心──我真希望廿年華的時候我能擁有這本書。」
Vox美國新聞網,2019年最佳好書:「讀來令人心生喜樂的故事。」
她是作家、編輯、人類學家、詩人、照顧者,她現居於倫敦市南區,最常在她粉紅色的小廚房裡書寫。書寫的內容包括:食譜書、童書、詩篇 、文章,還有雜七雜八的東西。她喜歡詩集、貓咪,和花園。她的IG:@ellarisbridger/ ellarisbridger.com
本書獲選星期日泰晤士報2019最佳好書、英國料理作家公會年度食譜好書、亞馬遜銷售排行榜冠軍。
譯者簡介
陳彥文
卅年台北囝仔、十載兒童福利工作後,移居紐約。原本奔走於廚房灶台、博物館導覽和孩子的中文功課之間,因疫情嘎然停止、陷入迷茫。《深夜救贖我的烤雞》是一本心靈救贖的使用說明書──不只從字裡行間和作者併肩走一趟起伏跌宕的人生旅程;也像被作者牽著手、一步一腳印地從簡單烹煮、踏實生活裡重新拾起生活的動力。(我家廚房親試過本書多項食譜,連台胃兒子都按讚喔!)
譯作:《愛上藝術的第一本書》套書、《霸凌不要來:十招教孩子遠離霸凌》、《傾聽童心》(合著)
【預購】美食怪奇物語:令人捧腹又吃驚的飲食趣聞與真相 The Secret History of Food: Strange but True Stories About the Origins of Everything We Eat◎麥特‧西格 Matt Siegel(譯者: 駱香潔)
Regular price $35.00訴說料理背後令人瞠目結舌的歷史、文化與科學。
***
○早餐麥片的發明人有可能是「開膛手傑克」?
○蘋果派根本不是美國傳統美食,而是來自……英格蘭?
○討厭香菜的人說它吃起來像臭蟲,其實有科學的道理!
○美國認為冰淇淋有助於遏止共產主義擴散,其影響力就連卡斯楚都感受得到……
○上戰場的轟炸機的機組人員,如何一邊開著戰機、一邊製作冰淇淋?
○分析蜂蜜樣本四十餘年的蜂蜜專家,怎樣協助中情局搜尋賓拉登的蹤跡?
○香草從授粉、採收到製成成品,到底有多麻煩?為什麼售價比銀昂貴?
○為何稱伴侶「honey」其實沒有那麼「甜蜜」?而食品標示是場無意義的騙局?
○辣椒是動物與生俱來排斥的食物,但我們人類為什麼會自找「辣」吃?
○艾恩堡速食店原本有望打敗麥當勞卻功敗垂成,原因是美國人的分數觀念太差!
○星巴克的菜單讀起來跟古埃及的醫書很像,只差沒有貓毛和陰莖水?!
本書中,作者細數人類對食物與生俱來的各種執著,探索與飲食相關的主題,從食物激發性慾的迷思與真相,到世上最稀有、也最奇特的香料(香草)如何成為枯燥性愛的同義詞,乃至食物在童話故事與勸世寓言裡扮演的角色,甚至有理有據地說明冰淇淋如何協助擊敗納粹。民以食為天,《美食怪奇物語》內容豐富充實,作者西格可謂是「不下廚的名廚波登」,只不過他手裡拿的不是主廚的料理刀,而是中世紀的飲食手稿、中國古代典籍與晦澀的飲食紀錄。他廣泛汲取飲食知識,將它整合為平易近人、幽默風趣、引人入勝的著作,不論你是熱愛生活的美食家、從事餐飲或食品相關行業,還是對人類生活的演進深感好奇,這本書都是一頓令你大開眼界的饗宴。(更詳盡介紹可參閱目錄引文)
推薦人士與各界好評
►「這本書讀起來令人時而震驚,時而哈哈大笑,一翻開就捨不得放下。快速了解你原本不知道但應該知道的飲食真相。麥特‧西格用他既溫柔又不失尖銳的幽默感,帶領讀者走過起伏跌宕的飲食史。你眼中的早餐穀片將不再是以往的樣貌,而且你很可能不會再叫另一半『honey』。一本讓人恍然大悟、驚呼連連的書。」——格蘭‧哈勒戴(Graham Holliday),著有《吃在越南》(Eating Viet Nam)與《吃在韓國》(Eating Korea)
►「開門見山地說:任何一本認真討論派的書,都非看不可!本書以歷史學家的洞察加上老饕的熱情,帶領我們展開一場既詼諧又充滿智慧的旅程,同時一路提醒我們:飲食影響你身而為人的本質。每一章的章名都很有意思,翻開之後,裡面有位經驗豐富的導遊為我們介紹從殖民時期到今日,食物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丹尼‧梅爾(Danny Meyer),著有《全心待客:頂級服務體驗的祕訣》(Setting the Table: The Transforming Power of Hospitality in Business)作者
►「麥特‧西格帶著我們踏上魅力無窮的歷史之旅,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食物與儀式——以及它們不斷演化、愛恨交織的關係。這本書除了提供有趣的小知識,也將使你對人類的奇特處境感到驚訝。」——凱蒂‧奎恩(Katie Quinn),著有《乳酪、葡萄酒與麵包》(Cheese, Wine, and Bread)
►「只要看過麥特‧西格的這本書,今後你看待一球冰淇淋或一根玉米的眼光將徹底改變。書中有各種超有趣的日常飲食小知識,看完本書,下次你跟朋友吃飯時,腦海中將有滿滿精彩故事可與大家分享。」——懷利‧杜佛蘭(Wylie Dufresne),廚師
麥特‧西格曾任英語系教授,現在是飲食與文化作家,為《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快公司》雜誌(Fast Company)與《巴黎評論》雜誌(The Paris Review)等刊物撰寫文章,目前跟他的妻子與狗狗「鬆餅」一起住在維吉尼亞州的里奇蒙。
譯者簡介
駱香潔
清華大學外語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專事中英翻譯。譯作包括《心情之書:擺脫爛情緒泥淖,我的美好生活要訣》、《無形資產:將人人變成神隊友的團隊默契科學》、《創傷的修復練習》、《焦慮的修復練習》、《疼痛的修復練習》、《寬恕的修復力量》、《邊玩邊學,拆解色彩》(行路)、《大難之後》(木馬文化)、《與大象共舞,即使跌倒也要帶著正念》(一中心)等等。 賜教信箱:judyjlo@gmail.com
【預購】台南甜不甜◎米果
Regular price $33.00「這不是一本辯解台南甜不甜的書,
這是我跟食物滋味相處的記事,
畢竟味覺這種事,深深牽扯到一個人的過往,
我只是把這些過往書寫下來,
以文字醃漬或風乾,等老的時候,可以下酒。」──米果
傳承自外婆的日曬菜頭皮、
跟母親之間才有的吃食暗號、
一家人圍在一起剝蝦的回憶、
一個人挑戰各種玉子燒的樂趣⋯⋯
這些看似小小的事情,如果仔細記錄下來,
何嘗不是一篇獨一無二的人生故事。
還有各種外食才會出現的選擇:
冰果室的雞絲麵、
街邊小貨車的蔥油餅、
麵店總要來一份的燙青菜、
在地人的台南小吃地圖⋯⋯
我們對於思考要吃什麼的過程樂此不疲,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食名單。
或許粗茶淡飯才是人生真實的樣貌,
簡單吃不等於隨便吃,七分飽或許勝過吃到飽後的空虛跟悔恨。
在日復一日的三餐循環下,每個人都有機會交出一篇精彩的人生食記。
「說起食的喜好,儘管可能充滿偏執、固執、任性,
卻也是每個人最舒服自在的柔軟內在,不輕易妥協的小小堅持。」
米果
臺南人,曾獲府城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
喜歡逛菜市場,喜歡一個人旅行,習慣一個人吃飯。
喜歡台劇日劇,喜歡閱讀社會寫實派小說。
現為《天下獨立評論》《中學生報》《Nippon.com》專欄作者,曾出版《我一個人走走停停》《一個人的無謀小旅行》《濫情中年》《初老,然後呢?》《從前從前,我記得》《台北捌玖零》《一個人的粗茶淡飯》《一個人的粗茶淡飯2:偏執食堂》《只想一個人不行嗎》《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等中文著作二十餘冊。
臉書專頁「米果大會堂」:www.facebook.com/mimikoteam
方格子vocus:vocus.cc/user/@chensumi
【預購】就為了好吃?:一位餐廳老闆的真心告白,揭開飲食業變成化工業的真相◎林朗秋
Regular price $31.00 銅板美食、排隊美食、平民美食,是吃「美食」?還是吃「疾病」?
台灣餐飲沒告訴你的事,揭露你不知道的食物真相!
讓本書用最白話的方式教你什麼是「食品安全」!
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吃什麼嗎?
現代人對食物愈來愈挑剔,「色香味俱全」是首要之務,
但你是否想過,這些標準是商人強加在食物上的?
「現在開餐廳不是餐飲業,是化工業。」
在保健食品業打滾三十餘年的林朗秋,五十歲時展開斜槓人生,和老婆決定在台北錦州街開一間素食餐廳。自認美食探源者並且深具醫療保健專業的他,卻在真正接觸餐飲業,對食品原料追根究柢後,才深刻了解其中嚴重性,原來自己一直是被商人蒙蔽「舌頭」及「腦袋」的自大井蛙。
一般老百姓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多的是被隱瞞的食安問題,但最可怕的是,大部分消費者都默認這是「正常的市場狀況」,我們潛移默化地接受食物中就該被加進這些不當物質,進入無法自拔的健康惡性循環,卻不知道該害怕什麼。
「別忘記土地賜予的氣味,那才是真實的。」
夫妻倆當初尋求原料時,親自走訪全台灣上百家小農和廠商,記錄有機農業真實的現況與窘境,同時也希望釐清許多消費者對於有機農業的誤解。台灣優秀的小農們,各自在小規模的市場裡做到獨一無二,各自成為自己領域的領頭羊,卻也依然本著初衷進化著。
本書分成四大部分,分別探討化工業入侵飲食業的惡性循環、九種偏差的飲食行為和謬論、台灣土地的有機農業和基改食品、十一個小農商家故事。邀請讀者一起用深入淺出的角度,全方面探究現代人對食材和土地的認知。
★專文推薦
朱慧芳│有機飲食專欄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
黃苡菱│營養師
作者簡介
1961年秋生於台北,畢業於南台工專工業管理系(現今的南台科技大學)。
自海軍退役後,近30年間一直服務於醫藥保健業,擔任業務部部門主管,主要銷售對象為全台各大藥局的執業藥師,以及醫師、營養師。
2014年和妻子籌畫了數年的有機蔬食食堂「食在地台灣素食堂」,於台北錦州街正式開幕,開業初期正值台灣發生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喚醒民眾的食安意識,有機蔬食無化學的理念瞬間受到市場重視,生意達到頂峰。但接連的事件過後,國民的飲食觀又重回「追逐美食」,所有還在堅守食安概念的餐飲同業,紛紛黯然倒閉。2020年12月,「食在地台灣素食堂」也吹了熄燈號。
2022年,作者以在地有機無添加的餐飲觀念,從消費者的角度,提出不同視角的食安概念,用非常白話、非教條式的語言,來完成本書。
聯繫信箱:abocaivan@gmail.com
【預購】茶風味學:焙茶師拆解茶香口感的秘密,深究產地、製茶工序與焙火變化創作◎藍大誠
Regular price $43.00 不藏私公開焙茶師、司茶師、侍茶師的茶風味學,享受「精緻品飲」!
焙茶師帶你了解茶本質與焙火層疊;司茶師公開「看茶泡茶」萃取手法
從產地風土到製作工序,完整了解茶風味本質,深究茶香和口感的秘密
【預購】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朱立安‧巴吉尼 JULIAN BAGGINI(譯者: 謝佩妏)
Regular price $33.00 當代最暢銷的天才型哲普作家。飲食哲學的第一本書
人是一種會吃、會思考、會享樂的動物,
而餐桌正是我們可以同時做這三件事的地方。
怎麼吃是一門有深度又有趣的思考;懂得吃才能帶來身心靈最大的滿足。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冀劍制
知名飲食旅遊作家 葉怡蘭
知名作家 鍾文音 推薦
這是一本非常迷人的食譜書,喔,不,是哲普書!
作者深入飲食傳統和文化,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哲學思考:
有機就是良心?在地生產比國外進口環保?吃素比吃肉慈悲?吃得越清淡越好?
跨國大企業等於萬惡資本家?純手工製作比機器量產好?傳統古法勝過創新料理?
而關於吃的行為,作者也指出許多值得深思的道德問題:
把食物吃完才不算浪費?吃到飽可以吃但不能帶走?減重關乎意志力?
實際體重和理想體重之間的差距,就是肚子餓和嘴饞之間的距離?
針對這些反思,本書將一一加以辯證與釐清。
我們處於飲食文化的黃金年代,無論是美食、食品營業和衛生都發展到巔峰。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像萬國博覽會一樣,可以吃到各國美食。可是我們沒有認真思考一些重要的議題:為什麼食物那麼重要?我們和它的關係是什麼?我們選擇要吃什麼,其實涉及人性的本質層面:動物性、感官、社會、文化;創造性、情緒性和知性。對飲食的認真思考,需要考慮到和自然的關係,和其他動物的關係,和其他人的關係,以及我們自己。所以說,關於飲食的思考,其實也涉及如何做個有德行的人,以及決定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本書所提出的「吃的美德」,並不是傳統的德行,而是更能因應世界的變化的飲食觀念。書中每一章都會提到關於飲食的某個面向以及和它對應的美德。第一部討論當今有關飲食倫理的熱門議題,包括有機食物、永續發展和動物權。第二部著重於我們如何建立自己的好壞、對錯判斷。第三部和第四部則強調如何養成好的飲食性格和習慣。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個既深且廣的飲食哲學,一種如何吃、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論述,藉此為目前的飲食大雜燴理出一些脈絡。懂得如何吃,你就懂得如何生活。
◎一場給心靈的大師饗宴,能滿足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哲學家和饕客。
――弗朗辛‧塞根Francine Segan,《哲學家的廚房》The Philosophers Kitchen作者
◎朱立安‧巴吉尼揭露了大型食品工業與連鎖餐廳的邪惡自大,以及有機食品與在地飲食的優越感。
――衛報The Guardian
◎朱立安‧巴吉尼擁有珍貴的天賦,將深奧的思考說得動人。在這本很棒的書裡,這位迷人的作者將餐桌上的愉悅和哲思做了完美的平衡。
――亞歷山大.梅可.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英國知名小說作家
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哲學家雜誌》(The Philosophers'' Magazine)編輯與共同創辦人,定期為《衛報》(The Guardian)、《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泰晤士報》(The Times)、《展望》(Prospect)與《新人文主義者》(New Humanist)等報刊撰稿,並且固定在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電台上發聲。
朱立安出版了許多哲普作品,是英國知名的暢銷作家。《衛報》形容他:「擁有一顆清明的心智,在哲普書籍的領域中格外傑出。」《金融時報》讚譽:「每個社會都需要良好思維的守護者:朱立安‧巴吉尼正是我們的守護者。」
相關著作:《世界是這樣思考的︰寫給所有人的全球哲學巡禮》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專職譯者。
【預購】食托邦 Sitopia:一餐一世界!有意識的選擇吃,用美味打造永續未來【飲食與人文新經典】◎卡洛琳·史提爾 Carolyn Steel(譯者: 周沛郁)
Regular price $43.00 食物,形塑了我們的身體、家園、空間和經濟
吃,是我們和自然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食托邦」Sitopia
——要讓世界變得更好,食物是最強大的媒介——
有意識的選擇吃
充分利用食物的潛能
吃出更美味也更永續的未來
人造肉、植物肉已經進入我們的餐桌,水耕、氣耕、植物營養液取代了土壤,垂直農場、空中農園成為新的生產基地⋯⋯
從這些正在發生的真實場景出發,本書帶著我們透過食物看世界。作者卡洛琳.史提爾(Carolyn Steel)是一位具國際影響力的作者與建築師、也是TED百萬點閱率的知名講者,故事始於她在一場國際創投會上對明星商品「未來肉漢堡」的提問:
——科技或許有機會為我們帶來解方,但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
——歷經工業化、現代化以至於生物科技大躍進,我們的飲食系統面臨什麼挑戰?
——在這個擁擠與過熱的星球上,未來飲食的最好選擇是什麼?
食物關乎我們的生存,食物也連結驅動了一切。這本書,就是以食物為中心展開的旅程。
#我們生活在一個「食托邦」
作者創造了「食托邦」sitopia一詞(由希臘文sitos-食物與topos-地方二字構成),用以描述我們棲身的世界、我們的未來與這個星球,都與食物緊密相連。食物是生命的要素,也是生命最現成的隱喻;然而在以廉價、大量生產為準則的世界,食物的真正價值被多數人忽略了,我們的飲食與生活方式已然威脅到自然與生態的平衡。這個星球的未來存續,必然與我們的飲食選擇有關。
從一份「未來肉」與一餐一食的選擇開始,作者帶領我們進入各種飲食現場、深潛歷史與文化場景,透過食物,探討我們與自然和世界的關係——最核心的問題仍在於「我們該怎麼活」,也就是「我們該怎麼吃」。
作者汲取歷史、文學、政治、經濟、人類學、建築、科學等不同領域知識,重新建立並彌補我們與食物之間的鴻溝。書中每一篇章引用哲人作家們對「飲食與生命」的本質思考,這些金句有如思想的糧食,供給我們思辨的能量;全書以7個章節「食物、身體、家園、社會、城鄉、自然、時間」,共127篇與「吃的美德」相關的命題,折射出當代飲食場景中的人性、倫理、生態、科技、永續等議題,並在每一篇章最後呼應前人智慧與哲思,提出當代思考與行動的可能,可說是一本新時代的新飲食指南。
#食物是塑造我們生活和世界的最大力量
例如,作者藉用柏拉圖《法篇》(Laws)中的描述:理想城邦(polis)是一座有著五〇四〇座「爐火」的城市,也就是大約三萬到三萬五千人的群落,因為「自給自足」是城邦的理想特質;那麼在今日,我們如何設計出更健康、更有韌性、更可持續的飲食生態系?
在哲學思辨、文化考據之餘,本書以各種真實案例證明:正因為食物每天都要吃,這個基礎是我們凝聚社會共識、打造新的「社會契約」、追求「理想食托邦」的最大公分母。透過「有意識的選擇吃」我們可以和自然與世界建立更好的關係。這樣的理解和行動,將帶來巨大的正向改變:
★重新設計「飲食生態系」
〔理想〕食物應該品質好、乾淨、公平,而且每個人都有權利享用。
〔行動〕例如卡羅・佩屈尼(Carlo Patrini)以國際慢食運動證明,只要我們能成為「共同生產者」、建立食物的夥伴關係,這個理想就有可能達成。
★打造更具韌性的合作網路
〔理想〕好食物可以活絡地方並打造「穩態經濟」(steady-state economy)。
〔行動〕例如有機菜箱、社區廚房和菜園、微釀酒坊和烘焙坊、社區基金、食物合作社和社區支持農業、英國普列斯頓生態社區(Preston Model)全都證明了,美好永續生活絕非夢想。
★向大自然學設計
〔理想〕理想的食托邦經濟趨向「自然零碳」,因為食物來自自然、模仿自然的生態循環。
〔行動〕例如「耕植力量」 (Growing Power)透過社區堆肥、魚菜共生、打造可食地景,讓貧困的社區轉型重生。
★食物是城鄉永續的關鍵
〔理想〕「食物計畫」可以和建築與都市規劃、城鄉發展、乾淨能源接軌。
〔行動〕例如建築設計師維爾容(Viljoen)和博恩(Bohn)將停車場和路肩打造成「可持續生產的都市地景」,並將之串連為通往鄉間的綠色廊道;貝丁頓零碳能源發展計畫(BedZED)是一個生機勃勃、結合了有機耕種、乾淨能源、生態設計、低碳足跡的永續社區。
★喚醒和自然的深刻連結
〔理想〕透過一種主動、覺知的參與,創造「心流」(flow)、和自然真正接軌。
〔行動〕超級市場模糊時間地點、讓我們變笨,採集(foraging)則完全關乎此時此地,在自然中體驗、沉浸、學習把握當下(Carpe astem)的知識與美感。
本書以恢宏又精巧的敘事,連結了人、食物與地球,帶領我們用食物看世界,展開一趟非凡的知性與心靈之旅。本書也啟發我們:未來我們怎麼吃,不但會左右我們自己的命運,也會左右所有物種與美麗藍色行星的存續——而「食托邦」真正的積極意義,就在於身在其中的我們,充分利用食物的潛能——透過「有意識的選擇吃」,在一餐一食、在此時此地開始,以更乾淨、公平、健康的美味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暖心推薦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作家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作家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經營者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張聖琳/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暨臺大創新設計學院副院長
淦克萍/種籽設計總監 (依姓氏筆畫序)
重量推薦
「生而為人,就是矛盾。人類的雜食,使我們無法簡單選擇、容易思考。
從人類開始透過畜牧與農耕獲取食物開始,就注定人類是耗能的物種,歷百萬年益發積重難返。後工業時代的食物生產逐一見樹不見林的產業化,經濟動物成為我們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而永遠過食和食不厭精的人類需索無度,把天地海的資源提前提取過量,終究得面對枯竭即將來臨的一天。矛盾的人類或許沒機會創造烏托邦,但也許『食托邦』是個機會,使我們在生活的基礎需求和複雜的世界之間有了更多思考的連結,於矛盾中創造可能永續的未來。」——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作家
「文明持續進展,但人類越來越不快樂。我們從工作無法得到意義感,而停下工作的時候我們已經比狗還累,無法好好享受時間。我們常常忘記自己匆匆吃了什麼,或者根本忘記吃。我們難以應對的疾病一個個冒出頭來,即便現在的醫學比過去任何時間點都先進。《食托邦》提供一個宏大的觀點,說明上述這些問題其實源於同一個問題:人類社會用什麼集體策略來餵養自己。」——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作家
「作者用幽默的風格與博學的資訊,以《食托邦》宣誓給讀者一條透過舌尖唇齒就可以日常參與的永續之路。本書教我們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社會創新,如何從鍋碗瓢盆裡的青菜蘿蔔,關照城鄉山川五湖四海的生生不息。文中強調全球都市化的當前,都市農耕、城鄉互助方能生養萬民。」——張聖琳/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暨臺大創新設計學院副院長
「食物的身世,食物的親緣,倚賴的味道,是每個人情感記憶的飲食地圖。如果只是跟著設計師、食物學家、主厨、農夫和饕餮吃,擁有經驗,卻錯失了對意義的父母飲食系統的覺察,是一生的可惜。」——淦克萍/種籽設計總監
「飲食作為人類集體生命與文明延續之本,世界各國都不遺餘力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食托邦》在各國傳統飲食文化之外,反思背後最新的社會議題與文化爭議,也引領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食之未來。」——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卡洛琳.史提爾(Carolyn Steel)
著名思想家,同時也是知名建築師。在2008年提出的sitopia概念已經在國際贏得廣泛認可,她的第一本書《飢餓的城市》(Hungry City)榮獲皇家文學非小說類獎(the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Jerwood Award for Non-Fiction),奠定她在倫敦學術界、工業界和藝術界的影響力,成為當代建築師、規劃師、綠色主義和食品專業人士的重要著作。TED大會Carolyn Steel演講觀看次數超過一百三十萬,演說結束後,她再度重新思考食物如何成為足以改變世界的有力工具,以《食托邦》(Sitopia)一書提出深度觀察與願景,廣受國際好評,並獲2021 Guild Food of Writers Award最佳食物類好書殊榮、Wainwright Prize入選肯定。
譯者簡介
周沛郁
森林系碩士,喜歡各種形式的語言及言外之意。現在一手譯小說、一手譯科普,一邊探究運動與身體結構的奧祕。近期譯作有:《真菌微宇宙》(榮獲「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獎)、《鹿苑長春》、《花園裡的小宇宙》、《沉默證詞》、《菌菇博物館》等書。
【預購】吃飽睡飽,人生不怕◎瞿欣怡
Regular price $27.00愛吃愛煮愛生活的瞿欣怡(小貓)最溫暖療癒的飲食生活散文
*累到不成人形,就為自己燉一鍋湯。
最終拯救我,告訴我人生也沒那麼壞的,都不是輝煌燦爛的成功,而是安靜在廚房熬湯的短暫時光,湯滾了,煙霧蒸騰裡都是香味,舀一碗真心實意熬的湯,慢慢喝完。
*不想面對這個世界,先吃一頓安靜的早餐。
先好好吃早餐,安安靜靜地把咖啡喝完。告訴自己:「世界再亂,我還是擁有一個寧靜的早晨,一杯咖啡、一片吐司。」
*生活搞得一團亂時,就躲進廚房燉鍋肉吧。
一邊煎肉,一邊告訴自己:「不急、不慌,慢慢來。」生活暫時壞掉也沒關係,只要該做的都做了,慢慢等待,最終都會熬出滋味的。
本書內容分為三部:第一部「餐桌上,只有愛」,外婆的粽子、奶奶的蛋餃、爸爸的生菜沙拉、媽媽的泡麵……,藉著食物書寫成長記憶與時光燉煮的人生故事,真誠動人。第二部「吃飽睡飽,人生不怕」,煮一鍋湯拯救累到不成人形的自己,用一頓安靜的早餐讓心穩定下來,透過溫暖文字把自己從飲食得到慰藉與力量傳達給讀者。第三部「做個沒有用的人也可以喔」,告訴讀者,人生實難,就算暫時想當個沒用的人也沒關係,能夠好好度過今天,就已經做得很好了。
◎本書內頁邀請插畫家Bianco Tsai繪製十幾幅飲食生活插畫。書末附錄「小貓流隨興好吃食譜」所附食譜都是瞿欣怡(小貓)愛吃愛做的家常菜,希望大家也可以一起開心做菜,好好吃飯。
各界推薦
莊慧秋(作家)、韓良憶(作家/電台主持人) 專文推薦
平路(作家)、洪仲清(臨床心理師)、馬世芳(廣播人/作家)、唐綺陽(占星專家)、張曼娟(作家)、萬芳(歌手)、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番紅花(作家)、蔡珠兒(作家)、劉昭儀(水牛書店×我愛你學田市集負責人) 感動推薦
她擅於描述食物做法和滋味,讓愛吃的我讀著讀著,食欲漸開,可是且慢,為什麼我的視線模糊了?原來不知何時,我眼中噙著淚水,我被文中對人的深情、對生活的熱情,感動了。——韓良憶(作家/電台主持人)
宣洩情緒地吃,有時接近浪費食物,因為食不知味。從料理到品嘗,讓作者帶著我們好好對待食物,靜下來跟自己談心。——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吃飽睡飽,人生不怕」──我該把小貓這八字箴言刻成匾,掛起來。——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向小貓學習美好的生活方式。——張曼娟(作家)
臉書上看小貓做菜特別享受,材料豐盛澎湃、手法痛快淋漓,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那兜頭兜臉撲來的味香。讀文字,則又是另種情致,同樣直率酣暢,然字字句句掬誠剖心,娓娓談食寫菜說生活同時,人生的生命的悲歡喜瞋愛恨合離歷歷,卻點滴涵藏著非常小貓的豁達明亮和帥氣,讓人忽而垂涎、忽而噙淚、忽而微笑,不能自己。
是的。吃飽睡飽,人生不怕。只要有愛,人生何怕!——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瞿欣怡
江湖人稱「小貓」,愛吃愛玩,任性驕縱,卻很心軟。路見不平,不拔個刀,自己會過不去。
曾經擔任文案、記者、編輯。曾任職《壹週刊》國際旅遊組記者、《TVBS周刊》主筆、小貓流文化總編輯等。現專職寫作,曾二度獲《中國時報》開卷美好生活獎。
著有《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夾腳拖的夏天》《做,就要做好——朱立倫》、《堅持求勝——林智勝的棒球人生》、《打一場生命的好球——棒球之父謝國城》、《台北365》、《說好一起老》等書。
吃飽睡飽就虎虎生風的小貓
莊慧秋
小貓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愛吃的人。
她的愛吃,不限高檔食物。貴的龍蝦、干貝、鮑魚、和牛她當然愛,夜市美食如蚵仔麵線、鹹酥雞、滷味、芒果青,還有可怕的高熱量零食如洋芋片、蜜漬豬肉乾,她也都愛不釋口。吃是她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之一。
吃東西時,她總是很豪邁、爽快。不論是上館子或在家吃飯,明明我們只有兩個人,她總是堅持至少要三菜一湯,四菜她也不嫌多。她喜歡餐桌上擺滿食物的豐盛感。
更神奇的是,她通常一面吃著早餐,就開始計劃午餐要吃什麼。吃著午餐時,已經把晚餐甚至宵夜都想好了。當然,吃晚餐時,也一定會超前部署,把隔天早餐的麵包火腿沙拉水果都預先準備齊全。
我不太能夠理解這種執念。我是只要吃飽了,就對食物失去興趣,餓了再說的人,她卻喜歡把每日三餐(還有下午茶和宵夜)當成重要大事,認真慎重安排規劃,一定要知道下一餐吃什麼,她才安心。
她不只愛吃,也愛煮。我們家的冰箱永遠是塞滿的,她說,她屬老鼠,囤積食物是本能。二〇二〇年春天,疫情爆發的時候,她更是樂得大肆採買,就算世界末日來臨,我們應該都不會餓死。
我們的個性很不一樣,包括對食物的愛好。我口味清淡,她卻喜歡重口味。我怕麻煩,若只有一個人在家,我就把肉蛋蔬菜麵條全煮成一鍋,沒有油煙,營養素也很齊全,百吃不厭,她卻一臉嫌棄說很無聊。她炒菜一定是蔥薑蒜辣椒醬油全嘩啦撒下爆香,燉湯一定要有排骨、小魚乾或火腿作底慢熬,堅決認為家常菜也不能馬虎,才會好吃。所以,我們家的廚房向來由她做主,我完全插不上話。我只要負責吃就好了。
說起來還真是委屈這位大廚了。我的消化比較慢,往往吃飯時間到了,胃口卻還沒開,小貓常氣得大叫:「不要老是說你不餓!我很餓!」她很喜歡命令我吃東西,至少要陪她一起吃,這樣才像家人。
因為她,我也漸漸體會到吃東西的美感和快樂。她在陽台佈置了一張小餐桌,不急著出門的日子,她喜歡把早餐的咖啡壺、麵包、奶油、果醬全搬到陽台,讓窗外的陽光陪她開啓新的一天。好天氣的時候,她也會一時興起,帶著豐盛的早餐和小狗的鮮食,我們一家三口到大安森林公園野餐,我們躺在樹下看書、玩手機,小狗在草地上打滾放風,好舒服啊!
她很喜歡過節,因為節日總是跟吃有關。有一年情人節,我們不想去外面人擠人,決定在家裡吃飯就好。我把事情想得很簡單,就是煎個牛排、開瓶紅酒,比平時奢侈一點就好嘛。沒想到,她居然偷偷去買了新桌巾和餐巾紙,配上鮮花、燭光、漂亮的擺盤,弄出一桌浮誇的情人節浪漫晚餐。我看得傻眼,她在一旁洋洋得意。
多年前,我第一次開刀的時候,她這麼愛吃的人,居然陪著我每天吃無聊的(不,是健康的)養生地瓜餐,而且每口食物都要咀嚼五十下,真是難為她了。後來,在我化療期間,她更是費心研究各種高蛋白營養食譜,可是那時候我味覺改變,吃什麼都味如嚼蠟,實在沒胃口,她很努力不斷變化菜色,牛肉、雞湯、煮蛋、蒸魚,輪番端上桌,像哄小孩一樣地鼓勵我吃東西。每一道菜裡都有著她想要照顧我的心意,非要看到我吃得下,她才放心。
我真心覺得,小貓對食物的熱愛,是一種很棒的天賦。每次看她吃到喜歡的食物,臉上綻放出無比滿足的笑容,洋溢著宛若置身天堂的幸福感,其實很有療癒性,也有感染性。經過她長年的陶冶,我終於慢慢變成一個可以跟她一起享受美食的人了。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吃飽睡飽,人生不怕》,非常小貓風格。她除了愛吃,也愛睡。她有過動症,個性急躁,更是工作狂,她一直渴望在工作中證明自己,好勝心超強,不容許別人看輕她。這樣活著是很費力氣的,所以,她只要一安靜下來,常常倒頭就睡,即使初次到朋友家做客,她也照睡不誤。說起來,這也是一種讓人羨慕的本能,沒電了就睡一下,充飽電,醒來又是虎虎生風。
小貓的童年並不安定,讓她對脆弱和陰暗很敏感,但她是有福份的,她性格中的善良和樂觀,讓她得以從任性叛逆的黑洞邊緣安然閃過,好好長大。因為嚐過人生的苦,所以更懂得善意和溫暖的力量。現在,如果聽到身邊的朋友正在經歷艱辛的旅程,她常會爽朗地提出邀請:「來我家吧!我做菜給你吃。」
確實,人生不管遇到什麼事,只要還能吃、能睡,就不必太擔心了吧!哭著吃飯沒關係,帶著淚痕睡去也沒關係,吃飽了、睡飽了,拍拍屁股站起來,就有新的力氣可以繼續向前走。這或許就是小貓想要跟讀者們分享的,屬於她的人生體悟。
【預購】酒途的告白:環遊世界酒單◎黃麗如
Regular price $28.00喝到世界的盡頭,Keep on Drinking!
無關品酒 只關暢飲 環遊世界的酒單
沒有五大酒莊、沒有厲害酒區、只有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尋常飲品
------黃麗如
作者黃麗如,身為資深旅遊記者,走遍全世界,喝遍全世界,白天工作,晚上當然得用酒精來犒賞自己,她,總是可以嗅到最常民的飲酒方式,最符合這趟旅程心情的酒品,真是羨煞了所有愛喝的旅人,怎就只有她找得著!
這本書是寫給也愛旅行、愛美食、也愛喝的讀者,不同的國度的酒精濃度體驗。以其優美感性的文筆,記錄那些用酒杯串起來的旅程。
名人推薦
單車玩家黃健和、美食作家陳睦琳 推薦
黃麗如
在《中國時報》擔任旅遊記者多年,因為工作和興趣,遊歷了七十幾個國家。
很多地方都只是匆匆走過、沒看清楚,但該搭飛機的時數、該吃的飯、該喝的酒都沒少,
害怕遺忘只好把那些國家的味道喝進身體。
旅行的偏見多寫在:
部落格「享樂遊牧民族」blog.chinatimes.com/nomad
粉絲團:www.facebook.com/nomad821
著有:《極南》、《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等書
【預購】小飲,良露:葡萄酒旅記(Slow Wine)◎韓良露(繪者:歐陽應霽)
Regular price $28.00日日是好日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旅遊不只要選地理好風景,也要選人文好風景,
酒鄉之美就在風土與人文皆美,
沒有好山好水,釀不出好酒,沒有人文素養高的農人,
也釀不出有內涵的酒。──韓良露
韓良露對旅行已然上了癮,在近二十年的旅行生涯中,走遍了世界五十多個國家,行過無數的大城小鎮,吃遍世界,也喝遍世界,給也愛旅行、愛美食、也愛喝的讀者,淵博大器,暢快溫暖感性的文筆,訴說一瓶瓶葡萄酒的故事。
韓良露(1958-2015)
食家、旅行家、生活家、作家、非典型知識分子、公益文化推廣者;種種興趣、專長、投入與身分,讓她成為豐厚多元的文化人。16歲開始於詩刊發表現代詩,開啟寫作之門,寫作觸角廣及影評、散文、電視和電影劇本等,曾獲台北文學獎、新聞局優良劇本獎、廣播金鐘獎、電視金鐘獎多項殊榮。
2006年起成立「南村落」,以藝文社會企業方式介入推廣、舉辦超過千場文化活動,重新詮釋在地文化,並因此榮獲2013年「台北文化獎」個人獎,被盛讚為「城市的文化魔術師」。2015年,以《良露家之味》榮獲圖書類金鼎獎。平日喜歡研究星象、蒐集地上城鎮。
著有《美好生活,其實很簡單:韓良露和李漁的「閒情偶寄」》《上昇星座:生命地圖的起點》《露水京都》《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良露家之味》《文化小露台》《台北回味》《韓良露全占星系列》《微醺》《雙唇的旅行》《浮生閒情》等作品。
繪者簡介
歐陽應霽
一個不甘心因此也不容易被標簽定位的創作人。時而塗鴉漫畫荒謬奇情一心造反,時而登堂入室訪親會友大做文章,或者駐守廚中舞刀弄叉飲飽食醉,或者離家出走天南地北浪蕩終日。始終迷戀文字和圖像,願意在兩者的微妙關係中糾纏成長,矢志做個貪心的,快活的,認真的跨媒體導遊。
文字創作有《味道上海》《味道台北》《香港味道》《半飽》《天生是飯人》等;漫畫創作《天啊我的天》《愛到死》《小明》《三七廿一》《我的天使》等。
小飲之趣,微醺之樂 韓良憶
因為替《小飲,良露》校對文稿,想起了我與良露共有的一次普羅旺斯小旅行。那年夏天,我和姊姊、還有我們各自的丈夫在巴黎會合,一同前往普羅旺斯一個小村短期居遊。
小村位在亞維儂和阿爾之間,村側有座小山,山頂有中世紀古堡廢墟,城堡主體已傾頹,徒留斷瓦殘垣和大半也已崩坍的城牆。我們在古堡的腳底下,租了一間石砌老屋,也租了車子,方便移動。我和先生約柏是頭一回造訪普羅旺斯,姊姊和姊夫卻是舊地重遊,因此每天的行程泰半由我們作主,他們不大表示意見。其實,哪有什麼行程,不過就駕車四處晃悠,今天一路往南,明天朝東,後天向西,訂個大目標,走到哪兒算哪兒,就算沒到達原本打算的目的地亦無妨。總之,一切隨興吧。
前提是,途中一定要找個看來順眼的地方,好好吃喝一頓。這時,就很慶幸一行四人都是嘴有點刁、但不挑食的人。這話乍聽矛盾,卻是實情,怎麼說呢?我們都愛吃、肯喝,對飲食有一定的要求,但要求是合理的品質,追尋的是價值而不是價錢。
而普羅旺斯真是美酒佳餚之地。白天,日頭炎炎,我們在古老的城垛陰影下、樹蔭底,喝冰鎮得恰到好處、優質但平價粉紅酒或白酒。夜裡起風了,天微涼,那就開一瓶當天才在教皇新堡酒莊裡買的高價紅酒,佐用迷迭香枝燒烤的牛肋排吧。我們在普羅旺斯的那一星期,日子大抵就是這樣的。在那段期間,我和良露不但是姊妹,也是天天同桌喝酒吃飯、談天說地的好旅伴。
校對書稿時,不時想起那一段好時光,可惜那一回,我沒有向良露請教更多有關葡萄酒的歷史和文化,還好,她把我忘了問她的一些有趣的知識、掌故和她的思索,都寫進這本書中。我敢以校對者和讀者的身分不客氣地說,這是本並不高高在上、卻不同凡俗的酒書,只因其作者寫的不只是酒,還有酒背後的故事,酒鄉的風土歷史和文化。
小飲之趣、微醺之樂,藏在字裡行間,幸運如我,曾有緣與她分享。
插畫序
微醺的思念 歐陽應霽
如果一切可以再來,在那個傍晚,在台北Bravo FM90.3的錄音環節前,剛吃過良露姐刻意張羅來的頂好美景川味担担麵和紅油抄手,滋味尤在舌尖——我會央求錄音後跟她一起去小酌一杯——這是跟良露姐認識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提出過的要求,也可以說,在她面前我永遠是個好奇同時被動的小朋友,因為好奇竟然有人比我對這大千世界萬事萬物更好奇,而她比我主動千百倍,風風火火的,在一切開始之前,她已然經過。
從上世紀九○年代初來埗到,有幸認識良露姐。她忙,但多年來一直為我各種出版物寫序、主持新書發布、上她的廣播節目、提供南村落的空間給我舞弄吃喝招待朋友⋯⋯慷慨瀟灑的,一如某次聚會她穿的一襲紅色連衣裙,闊袍大袖的像個女俠。
在她面前,我是完全沒有資格談吃談喝的,所以更安心更肆意的跟隨她去吃喝,回想起來,這些機會確又太少,想再約,又太遲。
平日其實不常喝酒的我,喝起酒來很容易動感情。能夠在這微醺中,為良露姐提筆塗鴉,若隱若現,既近且遠,寄託一種不會輕易逝去的感激和思念。
作者序
我一直在酒途 韓良露
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旅行生涯中,法國大概是我去的次數最多的國家,雖然待的時間並非最長,我因在倫敦長住五年,但自從英法海底隧道通程後,從倫敦維多利亞火車站到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北站,成了我每年至少五、六次以上固定出遊的小旅程,回到台灣定居後,也幾乎有十年的時間年年會去歐洲一趟,不管是去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奧地利等等,所有的行程都一定還會加上法國,法國永遠是我到達或轉程的目的地。
朋友問為什麼頻頻去法國?為了巴黎嗎?不完全是,雖然總會在巴黎停留幾日,不斷去法國真正的理由是為了酒鄉與酒鄉鄰近的美食之城。
我是個愛酒之徒,不止是好瓶中飲,更愛生產各類酒的家園風土,世界酒鄉之旅一直是我的主題旅行,二十多年下來,也竟然去過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酒鄉,去的最多的當然是葡萄酒鄉,從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到匈牙利、希臘酒鄉,再到出產新世界葡萄酒的美國、智利、阿根廷、澳洲、紐西蘭的各地葡萄酒酒鄉,再加上各種威士忌、萊姆酒、龍舌蘭酒、啤酒等等的酒鄉,屈指一數,我這個非專業從事葡萄酒商務的業餘愛好者,可能去過的葡萄酒鄉還遠超過一般專業酒商吧!
其中我去過最多的酒鄉之國就是法國了,在旅行法國幾十次的旅程中,每一次我都會排上一個酒鄉之旅,有的酒鄉會一去再去,如今我的法國旅圖上真是貼滿了紅色的標記,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法國的東南西北各鄉各城,我先生曾問我這算得上是人生成就嗎?我只知道看著那些去過的酒鄉的地名及地圖,我就覺得很快樂,太多美好的回憶會自動湧上心頭,尤其絕大部分的旅程都和我摯愛的丈夫一起出遊,人生有這麼二十多年甜蜜浪漫的旅程相伴相隨,我真的很感恩。
【預購】酒途的告白2:喝到世界的盡頭(La Ruta del Vino)◎黃麗如
Regular price $33.00喝酒,是認識一個國家的靈魂,最快的方式。
旅遊散文╳美食美酒╳酒譜食譜╳推薦適合旅行看的書
看了黃麗如的新書《喝到世界的盡頭》,
好想跟她一樣,瀟灑地踏上酒途,
居遊、小酌、結交不同文化的酒友,
而後微醺地隨著這位酒徒的腳步,
從這個盡頭,一路晃悠到那個極境。
──韓良憶
世界盡頭有甚麼?以各地所品飲的佳釀,為一個又一個世界的邊界立下座標,同時以在地的酒食,呈現地球盡頭的人文風景。透過好酒好食,每一個盡頭其實都是世界的中心,緊抓住旅人的靈魂。世界盡頭並不遙遠,透過文字以及歸來後料理的再現,自己的餐桌亦是世界盡頭的風景。
正如作者黃麗如在自序中描述:因著對玻利維亞高海拔葡萄酒的念念不忘,我在2018年重返這個南美洲的內陸國,Bertil給了我他心目中理想的酒莊名單以及酒友名冊,我依著線索一路南下,跳過了知名景點烏優尼(Uyuni),也不在意恐龍在這個國家留下的神祕腳印,我只想堅定的走在酒途上。
酒會帶路,她把我帶進蘇克雷的法國使館內,過了一個月的暢飲人生;她又帶我穿過安地斯山的險途,千迴百轉溯至玻利維亞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最初的葡萄酒故鄉卡馬哥(Carmago)。然後,我再帶著卡馬哥釀酒師的託付,背著他所釀的自然酒前進阿根廷、把酒運至超過3千多公尺高的蒂爾卡拉(Tilcara)葡萄園。接著,再從高山行旅至河谷、翻越數個山頭,在酒神指引下,把酒送至卡法亞特(Cafayate)的釀酒藝術家。做為酒神的信使,我往往走進一個酒區最神祕、遙遠的酒莊,這個酒莊總是熱切說著下個酒莊的故事,下個酒莊又總是含著眼淚說著與上個酒莊結緣的過往。
在宅配酒的南美公路上,一路暢飲、一路聽故事、一路被照顧。我是個闖入者,因為酒的緣故,立刻被接納為家人,在杯觥交錯與永無止盡的烤肉中迷醉。
韓良憶(美食作家)、張佩瑜(旅遊圖文作家)、貝莉(作家)
黃麗如Lily Huang
酒途旅人,信某香港神婆看著命盤所云:「想要,就可以立刻擁有。」而忽略其他警語。
透過酒走進八十幾個國家的靈魂深處,儘管很多地方都只是匆匆走過、沒看清楚,但該搭飛機的時數、該吃的飯、該喝的酒都沒少,害怕遺忘只好把那些國家的味道喝進身體。旅行與飲酒的偏見紀錄於「享樂遊牧民族」(http://nomad821.blogspot.com/)或FB「享樂遊牧民族」。
著有《酒途的告白》、《極南》、《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等。
以酒為旅程開路
La Ruta del Vino
街頭警車鳴笛大作,馬路拉起了封鎖線。我在計程車上,看著司機無奈地改道再改道,明明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國內機場(AEP)到聖特爾默(San Telmo)是很短的車程,結果一路又塞又堵又管制,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到我下榻的住所。司機說:「該死的G20!妳算幸運的,飛機有降落,等一下就要關閉國內機場三天,布宜諾斯艾利斯今明兩天的地鐵都會停駛。大家都逃出城外了,妳還進來,這幾天妳可能就會被困在城裡了!」
本來計畫要去友人家烤肉、垂直品飲馬貝克(Malbec),當我正在街頭想著該帶甚麼伴手禮時,電話響了,友人說:「我找不到車子載妳來我家,明後兩天道路都封鎖了,就算妳出得了城來烤肉,也回不去城裡搭飛機回台灣。」看著街頭電視牆播著川普、習近平紛紛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畫面,我不禁怒火中燒。在阿根廷經濟最為低迷的此刻,為了營造城市通行無阻、和平美好的幻象,強制上百萬人改變生活習慣、逼著旅人放棄原有的行程安排,這趟旅程壓軸的酒肉饗宴跟著G20風暴一起煙消霧散。
沿著Defensa街走,酒吧、咖啡館已經預告G20期間可能歇業,探戈酒館Bar Sur的經理麥克說:「很多路都封鎖了,客人進不來,我們要怎麼營業呢!」再過兩個路口,菜攤的阿姨提醒我多買幾盒藍莓,因為明天可能送貨車進不來,她的店也不開了。街頭瀰漫著大伙準備棄城遠走高飛的氣氛。報攤的頭條全部是G20,被報紙押在下方的雜誌,露出一角的封面故事:南美自由盃的決賽發生暴動,河床隊(River Plate)的球迷用催淚瓦斯和石塊攻擊博卡青年隊(Boca Juniors)的巴士,造成多人受傷、司機昏迷。
阿根廷等了好久終於等到南美足球盛事的最後冠亞軍全是自家人、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強的兩支勁旅將要對決,沒想到遭遇球迷鬧事,賽程無限延期,我的看決賽計畫也被迫取消。球迷的暴動讓城市更加不安,G20的舉辦無非火上加油,對政府不滿的情緒籠罩街頭。
天很藍、風很輕、雲很飄,但城市的負能量爆表。沒想到這趟南美旅程的終點讓人萬念俱灰。
在走回住處的路上,瞥見一間小小的酒舖,卡法亞特(Cafayate)、聖地牙哥河谷、還有大量的門多薩(Mendoza)葡萄酒優雅的排滿貨架,從非主流的阿根廷西北產區、烏拉圭葡萄酒,到智利與阿根廷的一級戰區,過去三個月我走過的酒途幾乎都在架上重現。美洛、坦納、馬貝克、特羅托斯,我像在盤點回憶錄般一瓶一瓶的放在籃子裡。
我問:「你們明後天會營業嗎?」
老闆璜(Juan)說:「當然會,早上十點到晚上十點,天天營業。」
我說:「不過G20不是造成很多店無法做生意?」
他笑著說:「那我們更要開,在這種節骨眼,我不能背叛我的信徒。」眼前亮起光明燈,當整個城市都要棄我而去時,這間酒舖對我不離不棄。
酒舖開著、公寓對門的肉舖開著、旁邊的菜攤也開著小門,靠著這些,我和友人可以愜意的在下榻公寓的小院子開心度日。今天煎牛排、明天烤香腸、後天煮雞湯。隨著天光灑在院子的角度,紅酒、白酒、氣泡酒一瓶一瓶的開,當然,還有馬黛茶,小小的院子像是無邊無際的大草原,把我們帶離了受困的城市,G20的最新進展與街頭的抗爭,都與我無關。
我們喝著酒,想著幾天前在彭巴草原躺在吊床上,看書、飲酒的時光,回味著懷著四個月身孕的Mercedes帶著我們騎馬走逛草原的那個早晨。天寬地大、杳無人煙,前不著村後不著院的大塊風景,給我很大的安慰與安全感。看似跟世界斷了線,可是卻是重新跟自己連上線,清晰的知道呼吸是為了自己、喝酒是為了自己,一切的感官都是如此直接。
當眼前的風景是那麼靜好時,Mercedes的馬突然發狂,差一點把她甩到草地上。但她以堅定的眼神、靈活的身手馴服了不受控的馬,一點都沒因為自己懷有身孕而膽怯或慌張。在草原上生活多年的Mercedes,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節奏過日子,看似隱世,卻是更靠近世界本來應有的面貌。她彷彿生活在世界的盡頭,其實是看透了世間的奧祕。
再次走進酒舖,璜問我:「被困的時光怎麼度過?」
我說:「繼續跟你買酒,繼續在小院子裡吃喝。」他問起了我的旅程,我從幾個月前的玻利維亞說起。
他說:「為何是玻利維亞?」
我說:「因為酒的緣故。」他會心一笑,就像三個月前我剛抵達拉巴斯(La Paz)時,Gustu的經理Bertil給我的笑容一樣,那是對於酒友會踏上酒途而給予的支持表情。
因著對玻利維亞高海拔葡萄酒的念念不忘,我在2018年重返這個南美洲的內陸國,Bertil給了我他心目中理想的酒莊名單以及酒友名冊,我依著線索一路南下,跳過了知名景點烏優尼(Uyuni),也不在意恐龍在這個國家留下的神祕腳印,我只想堅定的走在酒途上。
酒會帶路,她把我帶進蘇克雷的法國使館內,過了一個月的暢飲人生;她又帶我穿過安地斯山的險途,千迴百轉溯至玻利維亞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最初的葡萄酒故鄉卡馬哥(Carmago)。然後,我再帶著卡馬
哥釀酒師的託付,背著他所釀的自然酒前進阿根廷、把酒運至超過3千多公尺高的蒂爾卡拉(Tilcara)葡萄園。接著,再從高山行旅至河谷、翻越數個山頭,在酒神指引下,把酒送至卡法亞特(Cafayate)的釀酒藝術家。做為酒神的信使,我往往走進一個酒區最神祕、遙遠的酒莊,這個酒莊總是熱切說著下個酒莊的故事,下個酒莊又總是含著眼淚說著與上個酒莊結緣的過往。在宅配酒的南美公路上,一路暢飲、一路聽故事、一路被照顧。我是個闖入者,因為酒的緣故,立刻被接納為家人,在杯觥交錯與永無止盡的烤肉中迷醉。
運酒所至之處太夢幻也太遙遠,每一個見面猶如彗星撞地球的機率,彼此都知道之後再相會不知道要越過多少千山萬水,只能把握當下,從相遇的那一刻一直喝到夜很深很深為止。一起暢飲的朋友,都住
在遺世獨立之處,有著自己的一方天地、過著自己的時區、置身在世界的盡頭。但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一切都以酒運轉,活出迷人的姿態與堅持。
酒會領路,總是把我帶進世界盡頭的盡頭,就算造訪尋常的風景也在酒的暗示下另闢蹊徑、感受了不尋常。隨著梅茲卡爾(Mezcal)的煙燻味,流連死者和生者同歡的墨西哥亡靈節,在屬於愛的節日裡卻經
歷著殘酷風暴;喝著Piscola瞥見智利的隨興與憂鬱,原來Pisco sour只是武裝自己的味道;飲著甘蔗酒(Cachaça)在巴西薩爾瓦多墜入森巴魂的的最深處,有費洛索(Caetano Veloso)的音樂相伴,還有誰會想念里約;循著坦納(Tannat)的滋味、和著大麻的香氣進入讓人眼睛一亮的烏拉圭,看見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筆下融合美麗與憂傷的陽光與陰影。
酒會繞路,在國與國的疆界間,把我帶進充滿傳奇與神話的旅程,雖然事後想來莞爾,但因為酒魂相伴,她讓我克服了人在遙遠之地的不安與徬徨,在酒神的加持下,沒有到不了的地方。我清醒的記得在波羅的海深不可測的靈異沼澤旁,喝著Black Balsam聽著黑魔法傳奇,醇厚的滋味鎮定我的膽怯。我懷念著在諾亞方舟下錨的亞拉拉山旁,喝著如絲綢般的亞美尼亞白蘭地,即使旅程常走進歧途,但這個長達六千年的釀酒古國引我進入飲酒的純真年代。她是那麼邊緣的國度,然而她的歷史幾乎等同人類發展史,拎著酒杯絕對會相信亞美尼亞是宇宙的核心。
跟著酒的滋味,我進入了北極、闖入了南極,酒,絕對不是極地行遊的賣點,但卻是我的解藥。在苦等北極光數日無果時,因為有伏特加相伴,永夜都變得有永晝的神采。在南極之旅槓龜、必須在海上漂流八日時,結合南極冰風暴的各式調酒調和了情緒的沮喪,也彰顯大自然的無常。酒化解了旅程的絕望、展開南冰洋的酒途,在這條航道上,暢快的跟謝克頓、史考特、阿蒙森等人舉杯,酒,開通時光旅程。
7月9日大道(Avenida 9 de Julio)湧進了抗議的人潮,我從Estados Unidos街拐進我的住所,聖特爾莫區在封城三天後宛如遺世獨立的小王國。隔壁的院子傳來陣陣烤肉的香氣,鄰居說:「管他G20、還是世界要毀滅,日子還是要過、肉還是要烤、酒還是要喝。」
不管時局多糟糕、不管旅程多慘淡、不管對於未來之路有多麼心驚懼怕,慶幸自己是酒神的信徒,在酒途上,先喝一杯,酒會為旅程開路。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1940-2015),烏拉圭記者、小說家。著有《足球往事︰那些陽光與陰影下的美麗和憂傷》、《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等書。
以酒為旅程開路
分享給所有喜歡在旅途喝一杯的你~
【預購】叛逆的葡萄:踏上珍稀葡萄酒旅程◎傑森‧威爾遜 (Jason Wilson)(譯者:傅士玲)
Regular price $38.00《紐約時報》年度最佳葡萄酒書專書
被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稱之為「天殺的葡萄」!(Godforsaken Grapes)
稀有的、原生的、即將滅絕、自然的、有機的葡萄品種
這是一本葡萄酒的酒徒冒險
世界上已知有近1,368種葡萄酒──從Altesse到Zierfandle──我們卻只用其中的20種葡萄來釀造80%的葡萄酒。譬如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是波爾多最知名的葡萄品種,但如今舉世掀起一股ABC情結──Anything but Cabernet,追求卡本內(Cabernet)以外的稀有葡萄酒。
作者也認同這股風潮,不再迷信高階酒,出於個人嗜好,一一探查這類葡萄酒史,尋找滋味獨樹一格的酒,以及它們的根源。他超越所謂的「貴族葡萄」,嚐遍瑞士、奧地利、葡萄牙、法國、義大利、美國及其他國家,形形色色晦澀難懂的葡萄酒,而這些統統都是被我們忽略低估的葡萄品種。在這個過程中,他研究了為什麼這些葡萄酒失寵(或者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取得它),進而調查出地緣政治、經濟和時尚如何改變我們的飲料。這是一部品酒家冒險旅行的紀實文學,也是作者寫給葡萄酒的一封有趣的情書。
本書基本上是造訪葡萄酒的旅行書,但沒有旅行書的按圖索驥形式,作者將基本的葡萄酒發展歷史與知識融在行文故事間,使得知識性的部分不艱澀,故事又有豐富的文化性,而且探討了多位知名品酒家與他們的方法學,對入門者相當具參考性。
作者說書寫的動機是為了解決自己的疑問和好奇,因此對需要閱讀葡萄酒入門書的讀者,是易懂易讀也有共鳴的,對稀有品種葡萄的故事有好奇的讀者即使已經擁有基礎的酒類知識,也不至於覺得本書太淺顯,可以說囊括了更多了目標讀者。其文筆是典型美國媒體專欄作家的風格,敘事清晰有條理,用字遣詞有個人風格,描寫生動有畫面。
名人推薦
楊子葆(葡萄酒作家、現任駐愛爾蘭代表)
韓良憶(美食旅遊作家)
黃麗如(《酒途的告白》作者、專欄作家)
陳上智Patrick (台灣侍酒師協會總編輯)
劉文雯Melinda(阿爾薩斯Domaine BOHN家釀酒莊民宿主人、旅遊作家)
Célia(法國酒商、專欄作者、葡萄酒部落客)
Jean-François Gallon & Yola(在布根地經營La Quarréenne有機自然酒專賣店、Jean曾任LV全球書店經理)
葡萄酒是一座迷宮」,善哉斯言,而我慶幸有作者擔任嚮導,引領著我走入那一座既真實卻又如夢一般的迷宮,即使始終徘徊其中,亦不覺懊悔。――韓良憶
威爾森的珍稀葡萄考察旅程,不只是喝在地的葡萄酒去感受自然酒的風味、看清楚葡萄園本來的面目,在一趟又一趟的酒途中,他也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在義大利寄宿家庭喝到的那口酒滋味、在歐洲漫長轉機的那杯瑞士葡萄酒、在歐洲爆發難民潮時的葡萄園風景――一個又一個與酒與人相遇的故事,勾勒出葡萄酒是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既重要又尋常,既獨特又能安撫人心,在不同的國度裡,葡萄酒照映出人生的模樣。――黃麗如
誰說葡萄酒一定要喝名牌?一定要迷信學院專家的話或分數?在酒鄉看著這本書,深深體會作者那股深愛葡萄酒的特有張力,作者非常了解葡萄酒農,他以那種不同於一般學院派的思維,給予了葡萄酒一把鑰匙,一把打開通向真正享受葡萄酒樂趣之門的鑰匙。――劉文雯Melinda
跟著作者用充滿好奇的心,和一張願意嚐鮮、渴求各種葡萄酒的嘴,探索那些完全沒聽過的產區和葡萄品種。精采幽默的文字,讓人一拾起,便欲罷不能!――Célia
媒體好評
「年度最佳葡萄酒書專書。」──紐約時報
「2018年十大最佳美食書。」──Smithsonian Magazine
「逸趣橫生、饒富啟發,研究深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旅行加上遊記,威爾遜以實現個人口味偏好,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高度個人化,更冒險的飲酒建議。」──Punch
「憑藉考古學家的狂熱決心,旅行者的好奇心,以及對其主題的百科全書知識,傑森威爾遜深入了解稀有葡萄酒的世界。原創,迷戀,並且非常有洞察力。喝下來!」──安德魯‧麥卡錫Andrew McCarthy(演員、導演、紐約時報暢銷書《最遙遠的歸途》作者)
傑森‧威爾遜Jason Wilson
烈酒評論家。為《華盛頓郵報》定期撰稿人 ,多年來其飲料專欄屢獲殊榮。作品出現在很多的報紙、雜誌和網路專欄裡,撰寫關於各式酒類、美食與旅遊,如《舊金山紀事報》、《費城每日新聞》、《費城雜誌》、Philly.com、《紐約時報》、NewYorker.com、 AFAR、 國家地理旅行者等。同時也開設葡萄酒與烈酒課程。
在他的非酒生活中,是《The 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系列編輯。
著有《Boozehound》以及《The Cider Revival》 等書。
網站:jasonwilson.com
Email:jason@jasonwilson.com
譯者簡介
傅士玲
筆名王約、穀雨,臺灣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所、喬治梅森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畢業,媒體出版經歷近30年。曾任職漢聲雜誌、商業週刊出版公司、壹週刊,2012-2014華府作家協會會長。譯有《威尼斯共和國:稱霸地中海的海上商業帝國千年史》、《新歐亞大陸:面對消失的地理與國土疆界,世界該如何和平整合》、《偷書賊:建構統治者神話的文化洗劫與記憶消滅》、《紙的世界史》、《重回馬可孛羅的世界》、《時光的禮物》等。著有《蔣公獅子頭》等。文章散見於商業週刊、世界日報等。
Email:emafu63@yahoo.com.tw
品嚐稀有葡萄帶來的驚豔
葡萄酒太常被加上威望和品牌的偏見,被視為奢侈品,和所謂「對的」汽車、家具、精品包一樣。關於葡萄酒的話題,總脫離不了老生常談的那一批品牌地名──波爾多一級酒莊(First Growth Bordeaux)、特級園布根地(Premier Cru Burgundy)、納帕谷(Napa Valley)。
而且,話題總不可避免地都強調相同的老葡萄品種: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黑皮諾(Pinot Noir)、夏多內(Chardonnay)。
然而,在過去十年間,美國與歐洲的葡萄酒愛好者開始注意到葡萄酒單上,除了如雷貫耳的名字以外,多了不常見的名稱。在許多時髦餐廳和酒吧裡,細讀酒單會很可能會發現怪異、佶屈聱牙的葡萄品種,它們來自於很多即使時至近期,大家甚至不知道種植葡萄的地方。對來自鮮為人知地區的鮮為人知葡萄趨之若鶩,逐漸興起於二十一世紀,大家對智利的卡門內爾(Carménère)、西班牙的阿爾巴利諾(Albariño)、奧地利的綠菲特麗娜(Grüner Veltliner),大肆吹捧。即使深受歡迎的阿根廷馬爾貝克(Malbec),十二年前無人知曉。但時至今日,這些葡萄,還有許多和它們類似的葡萄,都是高級葡萄酒狂熱分子的心頭好。
多年來,葡萄酒產業一直都在朝向單一文化現象演變,本地葡萄品種遭到淘汰,以種植更能立刻獲利、更符合大眾市場需求的釀酒葡萄,諸如黑皮諾、夏多內或灰皮諾(Pinot Grigio)。我常感到震驚,很多人大啖豪華大餐,非常在意他們吃進身體裡的食物,可是開的葡萄酒要不是最便宜、充滿各種添加物的廉價酒,就是炒作過頭定價過高──兩者都是單調乏味的葡萄品種,隨處可得。
然而,在一些狹小的地帶,有一些英勇的葡萄農始終致力於堅持種植本地品種,而不是剷除它們。種植稀有品種葡萄的這類農人,往往也矢志採用有機種植、手工採摘和天然釀酒技術,不含大量添加劑,這或許並不奇怪。因為在這些有機物裡,可能隱藏著解決氣候變遷和疾病難題的線索。也或許,這些罕見卻有形能被觸摸的葡萄品種,在葡萄酒商店裡往往能帶來某些最好的價值。
葡萄酒總是和權力和金錢綁在一起。數百年來,一直都有守門人在決定哪些葡萄是「好的」,哪些是「壞的」。舉例來說,白高維斯(Gouais Blanc)是一款白葡萄,但自中世紀以來曾經在整個歐洲遭到不同的皇室律法禁止栽種。君王們認為它是一種太過淫亂、沒教養的葡萄,只能釀造劣酒──亦即中世紀法文的「gou」。諷刺的是,透過DNA檢測卻發現,白高維斯是八十餘種葡萄的母株,其中有好幾種的父株是黑皮諾,包括夏多內,說不定還有麗絲琳(Riesling)。
幾個世紀以來,一個又一個帝王接而連三做類似裁決,規定可以栽種哪些貴族葡萄,而其他的則加以禁止。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大家偏愛法蘭克王國的葡萄酒更甚於「來自匈人」(Heunisch)的產品;「來自匈人」是帶有貶意的字眼,用來形容所有來自東斯拉夫領土的東西。
西元1395年,布根地公爵(Duke of Burgundy)禁絕嘉美葡萄(Gamay,謂之是「非常壞且不忠貞的品種」),堅持只能栽種黑皮諾。數百年以來,哈布斯堡(Habsburg)的葡萄酒都是舉世最重要的產物,然而一旦帝王衰亡,這些葡萄酒很多竟被遺忘了將近百年之久。
今天,雖非帝王,但守門人要不是有權有勢的葡萄酒評論家,用100分為滿分的計算方式打分數;要不就是大都會裡時髦餐館裡,引人矚目無所不知的侍酒師。說什麼最貴的葡萄酒,或是顯赫產區名牌葡萄酒,或是贏得90分以上的酒才值得一嚐,我們有些人對這類觀點根本不以為然。
我們這些喜歡晦澀或「怪異」葡萄的人, 喜歡喝阿提斯(Altesse)和藍佛朗克(Blaufränkish)、內格芮特(Négrette)、白羽(Rkatsiteli)、茲瓦卡(Žilavka),還有數十種其他所謂的「天殺」的葡萄(Godforsaken Grapes)。我們努力保護它們,原因就如同我們要拯救傳家寶番茄、蘋果和傳統牛隻,還有建立龐大的種子銀行一樣。前所未曾品嚐過的每一顆新葡萄,都讓我們有機會嘗試新口味。在這個日益全球化、同質化的世界,這不僅僅只是件虛榮的事。
嘗試不一樣的東西吧。試試怪異的東西。讓自己接觸你從未考慮過的滋味。品嚐能讓你暫停一瞬間,集中注意力去體驗的某些東西,並感受任何事物。希望我的葡萄酒探險之旅能對你有所啟發。
Jason Wilson
【預購】一個人的私家菜:說食畫◎馮傑
Regular price $28.00一冊別樣散文,卻是一本關於吃的書,
又不是純粹的吃書,它是屬於詩人「一個人的吃」。
無國宴豪華大餐,皆民間平常食事。寫的不是食單,是記憶裡親情,文化殘存餘脈。有世相細節,味蕾記憶,有親情人事,童言食語。形式上圖文並茂,藕斷絲連,呼應相補,內容上斷章取義,摭拾採擷,趣味盎然。作者在「煮字烹詞,搶詞奪理」。既是鄉村食單、俎上文字,又是時代痕跡、晚風殘月。字裡瀰漫文字的味道,行間穿行著口味鄉味,更有心味。作者在「與食俱進」,相當於一堆漫不經心的「文字的零食兒。」
讀這樣的小食單是在「搬食」--搬文字的零食兒。
本書作品曾在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開設文圖專欄。
作者簡介
馮傑,一九六四年生於中國烹飪之鄉河南長垣。
少年始涉世謀生,從事過多種職業。
獲過《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
著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台灣九歌出版社)、《泥花散帖》(台灣印刻出版社)。
七歲時會炸油饃,十七歲時會做撈麵,三十七歲時記錄食單,現在畫畫。
癖
--(馮傑散文集《說食畫》序)
狗都有癖,人怎可無癖?有人有殺人癖,我無。我有文癖。
我癖老子的無用。我癖莊子的逍遙。我癖陶老頭的悠然。我癖東坡的詞文和他的肉。我癖金聖嘆三十多個不亦快哉。我癖晚明小品。我癖鄭板橋幾根骨頭。我癖金農的漆書。我癖水滸的序文。我也癖漢簡和瘦金。
我癖梁實秋的雅舍。我癖林語堂的雜文。我癖沈從文張愛玲。我癖汪曾祺的小說。我癖吳魯芹張曉風的散文。
最近,我癖馮杰的散文。
我這老頭(叫老賊也成),咬文嚼字七八十年,炒菜欠火,咬文嚼字,算是吃家。我能嚼出別嘴嚼不出的味道。
什麼是別嘴嚼不出的味道?
比如李逵簪花。比如武大配金蓮。比如日本陶,粗中帶雅。比如劉姥姥吃妙玉茶席。比如花和尚拔大柳樹。比如林黛玉抓蝨子。比如東坡醉臥野橋。比如陶潛大嚼菊花。比如朝雲赤足鋤地。比如東坡坦腹唱大江東去。比如陳老蓮畫的水滸葉子。
這些是怪味、奇味、活蹦亂跳味、人間真味。
如吃新拔的青蘿蔔嘴裡辣唇邊泥味。如吃新剝蓮子之苦蓮味。如吃野烤紅薯之焦甜味。如偷飲家釀酒之偷醉味。
這些,那些味,在馮杰散文裡都會吃到,這全看你這張嘴,也許都吃不到,這還是全看你這張咬文嚼字的嘴。
鐘鼎古物,美則美矣,卻透著一股屍味。
我們要吃新鮮的有骨有氣的活味。
這才是活癖。
管管
2012年0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