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2015
- 25週年紀念版
- 50首
- 9786263106215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A Book Of Hims
- A Tree To Take Us Up To Heaven
- AFTERIMAGE
- Aislinn Emirzian
- Alvin Pang
- AN EPIC OF DURABLE DEPARTURES
- and Get to Work
- 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 (2ND EDITION)
- Annaliza Bakri
- ARIA AND TRUMPET FLOURISH
- Below: Absence
- BookActually
- Capital Misfits
- Carlos Bulosan
- CATHY BIG
- Charlie Glickman
- CHASING CURTAINED SUNS
- Christina Rossetti
- Christine Chia
- culture
- Cyril Wong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dward W. Said
- eL
- Eric Mader
- Find Inspiration
- Food Dictionary
- Footnotes on Falling
- From The Belly Of The Cat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Grace Chia
- G兵日記
- hezt
- Histoire de l'œil
- Hong Kong
- Hong Kong Literature
- HUGO
- I WILL SURVIVE (3RD EDITION)
- IDIOCY
- interview
- Jack Gilbert
- Jack Saul
- Jamais vu
- James Thurber
- Jason Wee
- Jerrold Yam
- Johann S. Lee
- John Berger
- Jon Gresham
- Jordan Melic
- Joshua Ip
- Jr.
- Julie Koh
- Jérôme Garcin
- Leow Yangfa
- lo-fi
- LOUD POEMS FOR A VERY OBLIGING AUDIENCE
- LP小說選
- LTD
- Lyu Wen Cui
- Margaret Atwood
- Mason Currey
- Math Paper Press
- Melissa De Silva
- Michael J. Sandel
- Mother Of All Questions
- Mr. Adult
- Mr. Pizza
- Muji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g Yi-Sheng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On the Beach
- Others' Is Not A Race
- PECULIAR CHRIS
- Philipp Ther
- Playlist
- politics
- power
- prose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drigo Dela Peña
- Roland Barthes
- Sake
- Scattered Vertebrae
- SIKIT-SIKIT LAMA-LAMA JADI BUKIT
- SOMEWHERE ELSE ANOTHER YOU
- Sonnets From The Sonnets
- 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
- Stephanie Ye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ALES FROM A TINY ROOM (2ND PRINTING)
- Tania De Rozario
- Tanikawa Shuntaro
- TENDER DELIRIUM (3RD PRINTING)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aw of Second Marriages
- The Lost Boy
- THE MONSTERS BETWEEN US
- The Sins of the Cities of the Plain
- Thomas Wolfe
- Tilting Our Plates To Catch The Light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Unmarked Treasure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ne Rée
- Ways of Seeing
- We R Family
- WE ROSE UP SLOWLY (2ND PRINTING)
- Werner Ko
- What Happened: Poems 1997-2017
- WhyNot
- Wislawa Szymborska
- Wisława Szymborska
- Zygmunt Bauman
- ยิ่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往而深
- 一首詩的時間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體
- 三體 III:死神永生
- 三體 II:黑暗森林
- 三體II
- 三體III
- 上流肉販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下部隊
- 不可預期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測之人
- 不為什麼
- 不說話的孩子
- 且在人間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亂髮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云與樵
- 五十首
- 五四
- 亞文諾
- 京都
- 人人皆撒旦
- 人文史地
- 人物速寫
- 人體雕塑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明信
- 伊格言
- 似陌生感
- 但唐謨
- 何致和
- 余婉蘭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倫敦男妓自白書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偽博物誌
- 偽所羅門書
- 偽詩集
- 傅國湧
- 傑克‧紀伯特
- 傑克紹爾
- 傑洛姆‧嘉赫桑
- 備忘錄
- 傳奇莫言
- 傳記
- 傳說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像那天
- 光天化日
- 光觸媒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兒子的大玩偶
- 內佛·舒特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再見
- 冯啟明
- 冷海情深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出鬼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別人怎麼對你
- 利文祺
- 到海巢去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劇本
- 劉慈欣
- 劉芷妤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半簿鬼語
- 卍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卡洛斯·卜婁杉
- 卡繆
- 印刻
- 印卡
-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小說
- 古典文學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吉本芭娜娜
- 同在一個屋簷下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名的起源 (WHAT GIVES US OUR NAMES)
- 向光植物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介民
- 吳俞萱
- 吳岱穎
- 吳明益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吳莉君
- 呂少龍
- 呂文翠
- 周天派
- 周若鵬
- 命子
- 哀悼日記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商周出版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啟明
- 喧囂過後
- 喪禮上的故事
- 喬治·巴塔耶
- 單人旅行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困難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在你背後
- 在逃詩人
- 地犬
- 地球編年史
- 坂本龍一
- 城市日記
- 城市日記:未來故事永續香港
- 城市書房
- 基本書坊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夏丏尊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慕聰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雪
- 外文
- 夜光拼圖
- 夜梟
- 夜行性動物
- 夢中書房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師兄
- 大藝出版
- 大虛構時代
- 大象席地而坐
- 大阪
- 天下文化
- 天河繚亂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失去論
- 失物風景
- 奇幻
- 奧山志乃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好黑
- 如果出版社
- 如此人生
- 妖獸
- 姿與言
- 婀薄神
- 婚戀私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季安揚
- 孤星子
- 孤獨六講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卓珍尼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易
- 家事哲學
- 寫作資源
- 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
- 寶瓶文化
- 尉光吉
- 對號入座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令
- 小兒子
- 小叔
- 小叔愛工頭
- 小妖魔市
- 小寧
- 小林繩霧
- 小西
- 小說
- 小說集
- 就爽前列腺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崎雲
- 崔舜華
- 工作記事
- 巴特
- 巴瓏
- 布勒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廖偉棠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廚房
- 廢棄社會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張國強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芬齡
- 張詩勤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待續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嘉澤
- 徐珮芬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復刻版
- 心理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辨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愛
- 恣睢麻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情慾列車
- 情趣
- 情非得體
- 惡女書
- 惡意的郵差
- 惡鄰依依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愛特伍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官世界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紛紛的情欲
- 戒斷曖昧
- 戰國廁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掙扎的貝類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撒迦利亞‧西琴
- 撕掉羞恥印記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放生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散文詩
- 散文集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國士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心
- 文集
- 文青之死
- 新加坡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加坡草地裡的男生
- 新家坡
- 新文潮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星球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圖文傳播
- 新編傳說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訓篇
- 於是我坐下
- 旅者
- 旅行的困境
- 旅遊指南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酒
- 明媚如是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差的贈禮
- 晒T恤
- 暴民之歌
- 書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抱他的人
- 最快樂的一天
- 會飛的手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天葆
- 李奕樵
- 李屏瑤
- 李崇建
- 李智良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漁
- 李維怡
- 杨照
- 東華創英所
- 林夢媧
- 林幸謙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蔚昀
- 林詠心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枻出版社編輯部
- 柏森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志傑
- 格十三
- 格非
- 梁莉姿
- 梅森·柯瑞
- 棄子圍城
- 楊士堤
- 楊小濱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楊照
- 樂園輿圖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歷史
- 死神永生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毛毛有話
- 水ㄤ
- 水某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永無止境的現在
- 求孕
- 江灝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其楣
- 汪民安
- 汪用和
- 沈俊傑
- 沈信宏
- 沈嘉悅
- 沉默之島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沒用的東西
- 法國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法國翻譯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洪嘉
- 洪均榮
- 洪曉嫻
- 活人拳
- 流俗地
- 流浪者張德模
- 流蘇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消滅眾神
- 游俊豪
- 湖面如鏡
- 湯瑪斯·沃爾夫
- 漫畫
- 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 漫遊者
- 潔癖
- 潘家欣
- 潘朵拉的任意門
- 灰矮星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印良品
- 無法分類
- 無法歸類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無知者
- 煮雪的人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狂言三國
- 猴杯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德威
- 王志元
- 王意中
- 王春明
- 王榮輝
- 王鼎鈞
- 玻璃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琉璃脆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舍小品
- 甘耀明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哲學
- 田原
- 男人這東西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自由行
- 画哲學
- 畢飛宇
- 異質詩社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代愛情詩選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白先勇
- 白痴有限公司
- 皮卡忠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盛世
- 盧勁馳
- 目前勉強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眼睛的故事
- 瞇
- 知識分子論
- 短詩300首
- 石室之死亡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科學
- 神來的時候
- 神在
- 神戶
- 神神
- 神話學
- 禁果宅配便
- 秀威
- 秀陶
- 科幻
- 租書店的女兒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窮中談吃
- 窺
- 窺夢人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4期
- 第二緝
- 第四期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米哈
- 紀大偉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字團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給我的詩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縫身
- 繁體
- 繩縛本事
- 續集
- 羅智成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羅蘭巴特
- 美麗蒼茫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爸的笑聲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神·死人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冷暴力
- 肉與肉的相遇
- 肉蒲團
- 肥瘦對寫
- 肺像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胡遷
- 膚淺
- 臉譜
- 臥斧
- 自傳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與謝野晶子
- 與電影過招
- 舒國治
- 舞鶴
- 色戒愛玲
- 艾堤安 ‧ 達文多
- 艾德華·薩依德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艾莉亞
- 芭達雅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苦集滅道
- 英文
- 莊安祺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菲利浦·泰爾
- 萬
- 落失男孩
- 葉聖陶
- 葉韋利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仁偉
- 蔡惠伃
- 蔡登山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蕭寒
- 薔薇邊緣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東坡
- 蘇煒祥
- 虛構的海
- 衣若芬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裸命
- 西方哲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要有光
- 親子關係
- 觀看的方式
- 解憂電影院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計程車司機
- 許慧貞
- 許赫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精
- 詩經演
- 詩集
- 詹姆斯·瑟伯
- 語凡
- 說食畫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諸子之書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曉虹
- 譚以諾
- 護家盟不萌
- 谷崎潤一郎
- 谷川俊太郎
- 谷川俊太郎詩選
- 谷蕾
- 象形
- 豹變
- 貓
- 貓頭鷹
- 貞男人
- 負子獸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賴香吟
- 赤道風
- 走動的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過愛的蠻荒
- 跟著寶貝兒走
- 跳水的小人
- 身體不知道
- 軍犬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圖
- 迷宮毯子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遊戲自黑暗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瑞
- 遠流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郝譽翔
- 郭強生
- 郭詩玲
- 都是你教的
- 鄒芷茵
- 鄧力軍
- 鄭哲涵
- 鄭毓瑜
- 鄭聿
- 酒的遠方
- 重新計算中
- 野原KURO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鍾國強
- 鐘怡雯
- 長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開洞吧男孩
- 關天林
- 關西
- 阿布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仲耘
- 陳允石
- 陳冠中
- 陳千憓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少
- 陳志華
- 陳文慧
- 陳昌遠
- 陳栢青
- 陳淑瑤
- 陳玠安
- 陳義芝
- 陳育萱
- 陳育虹
- 陳苑珊
- 陳蓁美
- 陳雨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陸上怪獸警報
- 隱匿
- 隱身衣
- 隼人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雲山
- 雲端的丈夫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靈/性籤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使人自由
- 音樂評論
- 頂天地
- 顏崑陽
- 風箏家族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字餐桌
- 飲食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文
- 馬來西亞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騷夏
- 魚麗之宴
- 鳥嘴人
- 鴻鴻
- 麥樹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寶蓮
- 黃岡
- 黃春明
- 黃柏軒
- 黃益中
- 黃羊川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穎詩
- 黎紫書
- 黑暗森林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 黑雨將至
- 齊格蒙·包曼
- 龍應台
有時,我們遠行◎蔡欣洵(獨家簽名本)
Regular price $23.00不再用國籍定義作家,用生活經歷展示最真誠的作品,平實樸素書寫最深刻的思考與情感。
- 散文和小說,界限越來越模糊的年代,似乎不能再用「虛構」和「非虛構」作為最客觀的確認,但閱讀《有時,我們遠行》,卻會讓讀者回到閱讀單純散文的美好。作品擺脫了華文散文無謂的抒情美文、無聊瑣事,以及冗長的掉書袋式寫法,作者只願意抽出人生值得思考、生活可以慢下來時的片段分享,深入淺出、精簡深刻。
- 散文分成前後兩輯,前半段主要談在原鄉馬來西亞半島鄉村的生活,對作者來說最純真、美好的回憶,同時,長成至十八歲後留學美國的所思所想。後半段,是到留學後到新加坡工作、定居、成家等,對於中年,以及這座現代都會/島國的人生經歷。
- 作者常說自己是「舊時代」的人,可她卻擁抱「現代」思考和觀點——這兩者並不衝突。反而因為有了「舊時代」的信念和人情味,才能在現代的洪流中穿越。心理學學士、大眾傳播碩士畢業的她,作品中充滿了對於生活的哲思,並堅信創作始于生活,希望通過她接地氣的作品,為自己和讀者的人生帶來一點感動。
內容簡介
《有時,我們遠行》是蔡欣洵的第一本散文集,收錄了2019年至2021年間的創作,包括了發表在新文潮出版社的每月專欄。作品著重於作者對於生活和人生的感悟,更有對她在馬來西亞成長、到美國留學、之後移民新加坡的經歷與懷念。欣洵和許多人一樣過著斜槓人生,做著很多不同的事情。她相信創作始于生活,希望通過她接地氣的作品,為自己和讀者的人生帶來一點感動。
作者簡介
蔡欣洵原籍馬來西亞,來自素有「米都」之稱的吉打州(Kedah)。蔡畢業於華盛頓州立大學心理學學士、奧克拉荷馬城市大學大眾傳播碩士,畢業後1992年移居新加坡。筆耕多年,創作的詩和散文零零散散地發表在中文報章和雜誌。目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獲得2021年第四屆(新馬)方修文學獎詩歌組優秀獎、入圍2021周夢蝶詩獎決審。
溫馨推薦:各地著名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莊薏潔教授、鍾怡雯教授、宋子江教授、涂仲儀醫生、張國強、張曦娜、范俊奇、洪菁雲、秀實、陳劍、周錦聰
- 北馬、美國、新加坡,蔡欣洵以由島至島的足跡,將生命的歷練熔煉成三十多篇短而美的心靈法則,構築起一代人的生活史。故國與異鄉的去留,滄桑而美好地詮釋了我們共修的人生哲學。你會讀到,生命如何因磨難而豁然通達;情懷如何因堅守而越夜越美麗。——莊薏潔,馬華文學研究學者,江蘇省鹽城師範學院副教授
- 欣洵經常在短短幾個句子間,領著讀者在時間和空間軸內來回遊走。轉折之自然和必然,閱讀時感到無比舒適。讀完後才驚訝自己剛經歷了什麼,只好再從頭細細的品讀,還得保持高度警覺,才不會又被她看似無害的文字迷惑。她的文字又是如斯溫暖,讓讀者不由自主的沈浸在每個看似淡然卻饒有趣味的畫面。——張國強,新加坡知名小說家
- (節錄)欣洵的文字,看似雲淡風輕,其實她總是靜悄悄地把力度,運用在連接最細微的場景和最生動的回憶當中,並且在題材的揀選上,特別誠懇特別體貼,讓讀著她的文字隨著她遠行的讀者,毫不費力就跟著她山南水北地,依偎著歲月走上好大一圈,即便已經人到中年,即便已經略有閱歷,卻還是讀得到青翠的少女氣息,這點尤其讓我想起——文字應該和人一樣,出走半生,不見風塵,歸來仍舊是那個在北方的稻禾之間流連忘返,春風撲面的靦腆少年——但願我們都是,但願我們永遠都是。—— 范俊奇,馬來西亞知名作家《鏤空與浮雕》
- 形式主義者認為,文學作品只不過是「手段」的數學總和。蔡欣洵的述說是有屬於她自己的「手段」。她築構的文字叢林充滿生機,同時有光暗投影﹑條分縷析的修飾。其清麗流暢的背後,躱藏著一個生命的呼息。這種如蒸餾水般甘甜健康的文字,背靠的是生活的誠摰與詩歌的修為。我看到她在文章後用右手寫的分行句子,「我的願望是住在一間白色的空房子/走出去就是雲間/關上門竟是遠方」,她懂得詩與散文兩者語言的不同。一面率真,一面蘊藉。因此才有這行雲流水的散文來。 —— 秀實,香港作家
- 《有時,我們遠行》帶我走進蔡欣洵的詩意漫想。句子在飄零與著陸之間,有思念,也有遊逸。文句間流露的感情終歸於文末短詩,其微言深意令我手不釋卷,也會令你感到溫暖,令你觀照自我。 —— 宋子江,香港《聲韻詩刊》主編
- 喜歡欣洵的文字。簡單,真誠。也許是因為新馬兩地的生活風情很接近吧,感覺我們生活在一個平行的空間。好多的經歷似乎很相近。好多熟悉的畫面和記憶。彷彿看到了自己小時候在新加坡的忠邦圈,吃laksa 配搭紅豆冰。 如作者所言,「生命如何精彩,如何讓我們心動,在於我們如何珍惜。」閱讀《有時,我們遠行》深刻地感受生命吧!——洪菁雲,新加坡報業控股中文電台台長(UFM100.3,96.3好FM)
- 欣洵學貫中西,出生成長於馬來西亞鄉村般的北方小城,負笈美國,卻又定居新加坡,成為新加坡的外來媳婦,並長年從事教育工作,這種生活積累造就了她的多重視野、洞悉異樣人生,遠離家鄉促使她回憶她生命中接觸過的人和事,感人的筆觸中散發著人性的光輝,促人深思,感悟良多,優美地體現了散文的真、善、美。她的散文還有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每篇往往以三兩行具有詩眼的詩句作結,撥人心弦。——陳劍,前新加坡作家協會理事長,國際詩人筆會發起人兼副主席
- 喜歡蔡欣洵的散文,她文風溫潤,寫親情、親子之間叫人傾心,看她憶及外婆、外公,寫成長中的女兒小吳,徬佛在本書輯一與輯二之間互為呼應。又看她寫成長記憶,寫同窗好友的情誼與離別,引人動容。我也愛讀她筆下,馬來西亞北部淳樸的小鎮風情,輕筆淡描,細膩卻不矯情。——張曦娜,新加坡著名小説家,《聯合早報》副刊高級記者
作品選讀
〈花季〉
20個小時的航行,我不敢把鞋子脫下來。我也不知道,半夜要什麼其實可以按鈴叫機艙人員。我打盹了很多次,次次都驚醒。隔壁的旅客已經熟睡,輕輕地打著鼾。我心裡很慶幸他並沒有跟我聊天。機艙已經熄燈,昏暗中,我看著外面漆黑的天空,一如我的未來。
那年我18歲,第一次乘飛機,第一次離家——一個人。
大學坐落在檀香山市中心的中央,分散在不同的商業大樓。去上課要走過一道步行街,會經過好幾個露宿街頭的流浪者,推著超市的手推車,裡頭就是他們的全副身家。我第一次遇見他們,非常震驚。我不敢直視,快步走過,許久,還似乎聞到他們久未清洗難聞的味道。
校園附近是州立圖書館,後來變成我消磨最多時間的地方。圖書館沒有冷氣,但是開敞的設計,綠樹蔭翳,再加上檀島怡人的氣候,讓我在上課之間總會躲到圖書館去。那時哥哥已經在檀島上學上班。我們住在離威基基海灘不遠處一個小小的單位,每天搭2號巴士去上學。我的英語說得結結巴巴,於是常常在2號巴士裡翻閱字典,在圖書館前下車去看書。
我在檀島只呆了半年,便轉校到華盛頓州去了。直到離開20多年以後,我才重游夏威夷。
這個地方沒有太大的改變。20多年前居住的公寓還在,轉角那家著名的牛排館仍然排著長龍。威基基海灘依然歌舞昇平,圖書館仍舊沈穩的給予我們一片寧靜。我們搭上2號巴士,走著20多年前的路線。在搖搖晃晃的車程中,我恍然發現,雖然我在這裡的時間不長,但是心裡卻一直惦記著這個地方,原來是因為我的花季在這裡盛開。
我在這裡第一次和男生約會,和一個名叫真人的日本男生去看一場已經看過的電影。那年五月,同學叫我到學校門口的步行街示威,我開始看見什麼是熱血奔騰。我看見什麼是西裝革履、什麼是無家可歸、什麼是夜夜笙歌、什麼是所謂的自由……
我一直記得有一個午飯時間我走到一家超級市場,在擺滿化妝品的櫃台前流連。18歲的我拿起一管唇膏,看了看價錢,然後放下。在櫃台工作的奶奶看我踱步半天,輕聲地說,喜歡就買下吧。我記得我漲紅了臉,牽了牽嘴角,最終還是沒有買下生平第一管唇膏。
我記得當年那個18歲女生的渴望和膽怯。記得那個小鎮的女生,和小組同學們去一個男同學家討論功課時忽然發現原來身處豪宅,而男同學居然是校長的兒子時的不知所措。記得那個內向的女生如何每一次都要鼓起勇氣去跨越一道又一道陌生的障礙。
要到很多年後,我才恍然大悟,我記得的,不是這個地方,而是18歲的自己。我們從來不知道,成長需要多大的力量和勇氣。我們常常很輕率地說凡事總會過去,卻不願承認成長是痛楚的。尤其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還要經過多重的衝擊。但是,成長是一個九重葛的花季,必得經過日曬,刮風,乾旱,貧瘠的土壤,才會盛開。
只是我的花季沒有很燦爛,就已經開到荼靡。
〈假如我們說再見〉
假如我們終於要說再見。又或者,我們根本來不及說再見。你如果想哭,你就盡情地哭。你盡情地嚎啕大哭,哭至乾涸。哭完了,就不再有眼淚。然後你就可以繼續你的人生,不必再有我。
我常常告訴自己,如果你有些什麼不懂,做錯什麼事情,那都是我的過錯。你對這個世界完全不了解。你不知道怎樣自己吃飯,自己洗澡,不知道什麼是雲,什麼是海,什麼是藍色,什麼是微風……更不必說什麼是人心險惡,還是以德報怨,諸如此類。所以我要手把手地告訴你。我帶你走路,告訴你閃電的時候不要站在樹下,告訴你路邊的芒果給鳥啄食的都是甜的,告訴你失望是什麼,愛是什麼,而傷心生氣是可以的。
我以為我教了你許多,但其實,你才是讓我成長的人。我看著你學會走路,學會騎腳車,學會游泳。每一次,我看見你臉上的恐懼和不安。但是每一次,我都看見你勇敢地一次又一次地跨過障礙,一次又一次嘗試,到最後快樂地微笑。你教會了我,原來人長大以後會變懦弱,而我們要找回我們最單純的勇氣,才能勇往直前。然後我知道,即使我不在你身邊,你也會勇敢地渡過長河。
你讓我知道,時間不急。急的是我們。但是,成長是急不來的。我有時會暗暗著急,深怕你學不會什麼,或者遲了錯過了什麼。你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你心裡有個時間表,幾時你要長大,你會長大。你提醒我,早晨是可以花個五分鐘在被窩裡擁抱親親,因為世界不會因為我們遲了一分鐘而停止轉動。你提醒我,快樂的源頭,是最純真的玩樂,和愛。你也時刻提醒我要信任你,因為你心裡有譜。所以我知道,以後我可以放心地讓你去遨遊。
我都忘了這些。我們常常被煩囂蒙蔽,忘了原來最簡單的事情會讓我們最動容。
你還讓我更認識自己。從你的身上我看見自己,然後我驚覺原來歲月讓我變成一個不美好的人。於是我學著成長為一個更好的人。因為你。你讓我意識到我要愛自己,那樣我才有能力給你更多的愛,因為愛,是以乘數加倍的,而且無止境。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我所能給你的,實在有限。除了給你幾盞燈,我實在不能代你失望,代你受傷,代你跌倒。我當然也不能代你幸福,代你飛翔。假如我們說再見的時候,你還是少年,請你提著那幾盞燈,慢慢地、謹慎地,摸著石頭過河。
假如我們說再見的時候,你已經成年,請你不要跟隨我的步伐。你要記得當初你的堅毅和勇氣,你的單純。往後的日子,你會心碎,你會悲傷,你會憤憤不平,會感覺無助。但是,你也會驕傲,也會幸福,會充滿愛。所以你要想起當初你是多麼的勇敢,多麼的堅持。然後往你自己的方向前進。
假如我們終於要說再見,我希望我給你的燈已經照亮你的生命,生生不息。謝謝你教會我愛有多麼無限。謝謝你讓我再成長一次。謝謝你讓我愛你。
不要懷念我。
目錄
序一 有溫度的文字
序二 人生時間線
輯一 金黃的稻穗掀起一海的歲月,波濤洶湧
- 純真的年代
- 那年十七歲
- 禾浪翻風
- 火焰
- 老師,斯卡也答
- 英姨
- 小團圓
- 我們吃早茶去
- 外婆的遺產
- 島嶼之歌
- 花季
- 越夜越美麗
- 邊緣
- 起風了
- 島與半島之間
- 旅行的意義
- 懷念誰
- 說給自己聽
輯二 清晨,號角以鳥鳴之姿響起
- 私奔
- 洪流
- 下一站,幸福
- 距離
- 女神
- 悠長假期
- 寂靜人生
- 簡單生活
- 照舊
- 遠方
- 斷捨離
- 被遺忘的時光
- 彩虹橋
- 遇見巴哈
- 歲月靜好
- 春天來了
- 美麗的誤會
- 相聚有時
- 山丘
- 假如我們說再見
後記 散步以後,雨落下一園的春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8-1709-0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預計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類別:散文、新加坡文學、當代文學
規格:190mm (H) x 13mm (W),約184頁
教學不易,請溫柔以對◎李俊賢(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22.00每一次春風吹拂,幻化成滋潤土壤的雨點,讓遠古的舞雩詠歸的場景再現——眼前再一次,真實的、無拘無束的教學場景。
- 大中華地區以外的華文教育,新加坡的「第二語文」讓不少關心教育的人詬病,卻從不曾正視、重視仍然堅守崗位的新加坡華文教師每日的辛勤,以及在一個英語霸權的社會裡,華文該如何自處、生存與傳承。
- 李俊賢不神聖化教師這行業,不刻意美化師生的情誼,他亦步亦趨地實踐教學,點點滴滴地記錄每一次教學機會。「金剛怒目」與「菩薩低眉」,必須與之切換的日子,除了是教學所需,也修煉了自己的心性,也重修了「人生」這一門課。
- 老師是一份「人」的工作,因此其意義也在這是份「不像工作的工作」。教育的性質隨這時代而改變,但是華文老師育人的心卻是亙長不變的。李俊賢用的就是這顆「心」,代去面對現代社會對教育所帶裡的種種衝擊,時而收獲滿滿,時而卻失望落空——這才是真實的教育,真實的社會。
內容簡介
「教學不易,請溫柔以對」並不是什麼心靈雞湯的口號,而是這幾年作者在課室裡、課室外的心得以及收獲。教學不易,因為老師們在不斷學習;溫柔以對,因為師生彼此之間都要多一點的體諒和善解。
本書分為五個部分:(一)同學,希望你知道;(二)借力使力,讓教學有亮點;(三)你想知道的,新加坡老師;(四)掌聲,是給自己的溫柔提醒;(五)謝謝您,我的老師們。這五個部分的36篇文章,都是作者腦海中深刻的體驗和記憶,如今終於可以化為文字與大家分享,實為興奮之事。
教書育人、育人教書,許多人對於老師們有著各種期待與冀望。有時候這些過高的要求卻壓垮了許多好老師。正因為教學不易,作者更希望大家在讀完這本書以後,不管讀者的身份是家長、學生、同事、還是某一個剛好看完這本書的老師,希望都能夠開始對身旁的老師們或者對自己——溫柔以對。
作者簡介
李俊賢,男,肖虎,摩羯座,三項要素所組合成一個有個性而且喜歡幫助人的教育工作者。喜歡教學,喜歡運動,喜歡探索文學中的情感和美感。關於華文華語的各個領域都有興趣涉獵,最大的夢想就是用文字和語言打動人心。我教書、我主持、我演講,我閱讀,偶爾也在專欄寫稿,目標就是集能做、能說、能寫於一身。
中文系本科、碩士以及畢業生教育專業文憑(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都是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修業完成,也是南大中文系學生會的第一屆學生主席。
聯繫電郵:leec0058@e.ntu.edu.sg
各地著名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溫柔推薦:衣若芬教授、魏月萍教授、宋怡慧、曾裕真、蔡欣洵、周德成、葉孝忠、楊君偉、黃凱徳
- 我在俊賢的散文集《教學不易,請溫柔以對》裡,看到了青年教師的熱血、困惑和反思。俊賢面對的師生、師親(家長)、同事的關係有些比我當年還多樣,他一一掌握,悉心處理,時有令我同感和會心之處。——衣若芬,台灣著名作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看過在課堂上的俊賢——不是老師身份,而是學生。他親切有禮、溫文爾雅,時常不經意的微笑點頭。身為導師的我因為他的回應,感覺受肯定、被重視、得到讚賞。是的,老師的動力,來自學生。看著書名,立刻認定:俊賢,不就是溫柔的化身嗎?我相信,這本書裡頭的許多話,也表達得不易。在新加坡,很多老師因為體制、限制、自制,而無法表達立場。
看到俊賢在一篇篇文章中的關心、熱心和真心,確實是一種欣慰:難得有人為這個有時有些畸形的教學環境,願意發聲、說出實況、揭露真相。心裡希望俊賢一直參與這一場極具互動性的集體教學表演,另一方面又想要刺激一下他:什麼時候放下教鞭、離開學校啊?——楊君偉,新加坡跨界媒體人、電視主持人、劇場人
- 這本書是新加坡教育現場的課堂實錄,李俊賢老師寫出教師肩上扛著沈重責任,眼中卻閃爍教學的燦光。他用心設計語文課程,讓學生悠遊學習世界。同時,用情傾聽學生的聲音,給予他們生命提燈的溫暖。教育本來就是百年樹人的志業,願我們和俊賢一樣莫忘初衷,勇敢跨越。同時,我始終相信:陰影的背面就是陽光,俊賢老師為教育人做了最好的示範。——宋怡慧,台灣著名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 身為老師,讀俊賢的書,真有一種「知我者,俊賢也」的感覺。俊賢下筆輕鬆,但是其中對於教育樹人的熱誠卻躍然於紙上。也因此,寫來循循善誘,感情特別真摯。教學不易,希望學生和家長能夠體會老師的用心和付出。——新加坡作家,最新出版《有時,我們遠行》
- 俊賢一直以來都很乖,那時候他是學生,我是老師,而我其實希望他能壞一點。後來俊賢去當了老師,讀著他的這本新書,我仿佛明白了他當初的「乖」,原來是性格特質中一種早熟的體貼。貫徹於教學理念和行為的求索,俊賢亦步亦趨的實踐,點點滴滴的記錄,超越課堂照本宣科的拘謹,更接近召喚式的使命,必要時委婉,感動則大大聲喊出來,不怕用盡自己全部的溫柔。——黃凱徳,新加坡著名作家、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講師
- 沒有神聖化華文教師這個行業,也沒有美化所謂的「師生關係」,無論是「菩薩低眉」或「金剛怒目」,只依根器教人。俊賢重視教學場域中的溝通,面對學生、同事或家長,把每一個相關的事件齒輪視為關係反思的基礎,認真了解他人,也認識了自我。而課室可以成為一個分享很多東西,實現同感與共感的地方。——魏月萍,馬來西亞蘇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學副教授
- 親切可人的文字底下,與俊賢互動甚至鬥智斗勇的學生,以及他自己為人師表的形象活靈活現。讀者可能恍然覺得自己就是他筆下的一名學生。書中明白告訴讀者,老師不是為人作嫁者,而是「影響」。絕非只是一本給為人師表的心靈雞湯,因為它讓你知道,教書是一份借力使力,是那一道為有緣人開天眼的光。老師是一份「人」的工作,因此其意義也在這是份不像工作的工作。——周德成,新加坡著名詩人、教育工作者
- 現在回想起過去曾經教導過我的老師,我印象深刻的未必是能幫助我考到好成績的老師,而是傳遞給我正確的價值觀的師長,比如人是有缺陷,也會失敗,沒有完美。或是他們告訴我獲取知識的方法不止一種,啟發我對學習的熱忱。看了俊賢的這本書,文字溢滿了作者對教書的熱情及和學生們生動的互動,相信他也會是一個好老師。——葉孝忠,新加坡著名作家
作品節選
〈新加坡的教師節〉
認識一些台灣的老師,談不到幾句,他們就會問我,新加坡有沒有教師節?
「有啊」,我說。
接著,他們就會問說,那教師節有沒有放假?
「當然有啊」,我回答道。
沒想到語畢,他們都投以羡慕的眼光。
原來這幾年台灣由於勞基法的修改,公立學校的老師不適用相關法則,形成「老師不放假,勞工放假」的特殊現象。對於在教師節還需要上班的老師來說,真的是一大辛酸。
幸好新加坡沒有這個問題。新加坡的教師節,老師和學生大家都可以一起放假,和樂融融!我在心中暗自竊喜。
然而,他們的第三道問題,我通常都會不知道如何回答。
「那,新加坡的教師節是什麼時候?」他們問。
「呃,這個我不知道,因為新加坡的教師節,每年的日期都是不一樣的。」
「什麼?新加坡的教師節沒有固定的日期?怎麼可能?」他們都驚呼不可思議。
「真的啊」,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我還特地上網搜尋了各國有關教師節的資料。
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教師節」廣義上來講是一種感謝老師教導的節日,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與努力。不同國家和組織制定的教師節時間都有所不同。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在1994年將每年的10月5日定為世界教師日,現在已經有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慶祝世界教師日。然而,中國的教師節,從6月6日改至5月5日,現在則是統一定在秋季新學年開學之初的9月10日。台灣方面,則是在9月28日慶祝教師節,此日亦為古代教育先驅孔子的誕辰。每年的教師節,台灣各地的孔廟都會舉行祭孔大典,以表達對於孔子的無上敬意。然而,現在這個節日,在台灣只限於紀念,但不放假了。
原來,新加坡的教師節真的是比較特別,沒有一個特定的日期,但是它有特定的一個時間點,雖然每年的教師節日期都不一樣,但是那個時間段則是固定的。聽起來好像有點複雜,請容我向大家說明:
新加坡的學期基本上可以分為上下兩個學段,每個學段再分為兩個學期,每個學期為期十周。所以,一年共有四個學期,每一個學期中間都會以假期間隔開來。例如,第一個學期的十周上完後,就會小休一周,接著是第二學期的十周課程,結束後會有一個比較長的學校假期,然後以此類推。
而新加坡的教師節就會固定設在每年第三學期最後一周的星期五。星期五放假不上課,前一天的星期四各校也都幾乎不上課,都是舉辦教師節慶祝會。那個特別的星期四,通常都會只是舉行半天的活動,所以學生們放學後,可以回去自己的母校,探訪之前的小學或者中學老師。
新加坡這種類似「滾動式修正」的教師節,雖然每年的日期都會不一樣,背後也沒有直接與傳統文化有所關聯,但是這個假期安排得特別好,好在特別人性化。在高壓的教學環境下,有這樣的一個節日,甚至是節日之後接下去的假期,讓師生們有機會可以適時地慢下來、停下來。讓老師們喘口氣,調整步伐;讓學生們有機會學會感激,傳達心意。新加坡的教師節,真的很不一樣,而且我覺得這樣的安排真的很好。
這群台灣的老師們聽了後,都露出無比羡慕的目光,每個都心癢癢的想要來新加坡教書。
「但是……」,我提醒道。
「我們假期還是要來學校補課、開會、培訓、舉辦各項露營活動及課外活動,而且參加這些活動我們都是無償的。還有在新加坡擔任班導師也都是責任制,沒有額外收入的哦……」
「那欸安餒(台語:怎麼會這樣),那可不可每一個學期都有教師節啊!」
我也想。(笑)
目錄
序一:衣若芬〈發光的翅膀〉
序二:曾裕真〈學習不易,請智慧以對!〉
自序:李俊賢〈教學不易〉
一、同學,希望你知道
- 與雪相逢
- 背叛
- 老師我很忙的
- 考卷上的那一分
- 尊重斷網權
- 公主病
- 有禮貌地沒有禮貌
- 若最後一課不是最後一刻
二、借力使力,讓教學有亮點
- 讓學生亮起來
- 製造小驚喜
- 當老師化身直播主
- 麻將的機會教育
- 現代說書人
- 菩薩低眉不如金剛怒目
- 級任老師的必考題
三、你想知道的,新加坡老師
- 新加坡的教師節
- 辦公室的美容師
- 家長會會家長
- 一句話惹怒你職業
- 甘為孺子牛
- 多疑且溫柔
- 慶典的背後
四、掌聲,是給自己的溫柔提醒
- 那一道光
- 課堂上的挫折
- 迷人的粉紅色
- 那一晚,一碗雲吞面
- 浪費時間
- 誰來當老師
- 老皮克和小皮克
- 掌聲響起來
五、謝謝您,我的老師們
- 溫暖的回憶
- 優點單
- 薪火相傳的緣分
- 司徒先生
- 彭老師與紅樓夢
- 優雅的擺渡人
後記:李俊賢〈請溫柔以對〉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8-1879-0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預計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類別:現代散文 · 新加坡文學 · 新加坡華文教育
規格:190mm (H) x 13mm (W),約176頁
完整出版資訊:https://bit.ly/3t3jMOf
遇見穿牆的女孩◎張國強(獨家簽名本)
Regular price $26.00這十年來,新加坡文學裡最具有潛力的華文小說家誕生了!
- 紮根於現實的科幻世界,以浩瀚且不斷擴張的宇宙為藍圖,反襯最私密的人性與小敘事。以大家熟悉且陌生的新加坡作為小說的敘事場域,呈現出一個高壓、鬱悶的生活狀態下,島國無限的希望與絕望——在摧毀後給予重建。
- 小說家的作品裡完全擺脫了「地方書寫」的桎梏,呈現出宏觀的視野;更將大數據、電子晶片、人體改造等硬核知識,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完美融入了作品中,讓閱讀毫無違和感。
- 小說家提煉出「城市無故事」的故事,並將島民對島國愛恨交織的情感,以最樸實的日常生活描寫——一杯杯小市民的「㗝呸」(咖啡),既現實且虛幻,既實在又奢侈。有別於傳統小說家,電子工程系碩士背景的他,精湛地填補了新加坡科幻文學的不足,為未來信息世界做出各種一觸即發的預言。
內容簡介
這裡是小島,是城市,也是國家,更是幾百萬島民心之所向的家園。每座島嶼都有其地理演變的過程,每座城市都充滿了故事,每個國家都有掙扎過的歷史,每個「家」都是由人的愛恨聯繫起來的。張國強通過八篇富有前瞻性的科幻預言小說,讓各種體系相互壓縮、碰撞和糾纏,試圖將紛繁蕪雜的表象錘煉成脈絡清晰的情節,讓讀者在各種紙醉金迷、人情義理中體驗出「人性」與「科技」在這時代裡的微妙關係。
作者簡介
張國強,1973年生於新加坡。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創作以小說為主,作品散見於《聯合早報》與本地各大刊物。著有中篇小說集《旅者╳迷圖》(台北:要有光,2014)。作者自述:「理性與感性的結合,是對於人文與科技的理解,借助這獨特的結合體去尋找人性裡的光與暗。」
各地著名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各地著名作家和學者誠意力薦:希尼爾、梁文福、韓麗珠、鄭景祥、許維賢、李青松、許通元、艾禺、冼文光、洪均榮
- 張國強的探索小說在虛幻與現實的場景裡引入了新加坡的特有元素,巧妙地通過構思與敘述語境,把不同的情感空間進行「存在」的多層次思考。這似乎契合了米蘭昆德拉的觀點:小說唯一存在的理由就是發現唯有小說才能發現的東西。作者在現代化的情境中刻畫了土地與社會的變遷,凸顯了人性中孤獨、抑鬱、荒誕與沈淪的隱蔽面,而其人物的「內心還是擁有那份對自己『存在』的肯定」。張國強是「存在」的勘探者。——希尼爾,新加坡著名作家,前新加坡作家協會會長
- 科幻小說不容易寫得好,創作時必須兼有科學的知識和文學的想像。張國強的小說寫起來在這兩方面游刃有餘,小說的人物、情境、語言,既是「科幻」的,又是「本地」的。新加坡文壇應該珍惜像張國強這樣的小說作者。——梁文福,新加坡著名作家、音樂人,南洋理工大學客座副教授
- 國強擅長在最現實的生活中,提煉出最超越現實的意境。像在品嚐一杯kopi-o siew-dai(黑咖啡少糖)時,舌尖被突如其來的苦澀擊中,靈魂穿牆墜入他精心泡製的小說世界裡。跳脫的常理經大膽的文筆攪拌,慢慢調和成合理的人性。你會發現,濃烈過後有股深層的回甘。——鄭景祥,新加坡著名作家,《聯合早報》高級記者
- 也許新加坡文學需要更多類似張國強的作品,不僅是追憶似水年華或遙想建國前後的歷史,也要有想像新加坡未來的高超能力。電子工程科班出身的作者,把大數據、電子晶片和各種未來信息社會的關鍵詞寫進了小說,補充了新華文學一直比較缺乏的科普和科幻元素。除了科幻類型,這本書收錄的短篇小說也融合了魔幻、穿越和言情筆法,不僅穿越和重構新加坡過去的快樂世界,也很生動地想像了新加坡社會和男女未來的一百年狀態。作者的文學語言相當接地氣,富有新加坡氣息。即便如此,作者的文學視野不局限於本土,上接卡夫卡的現代主義,下接村上春樹的後現代景觀,小說主角們的對話充滿吉光片羽的跨國哲思。——許維賢,著名小說作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國強善用科學與電子工程專業的領域,注入本土語言如kopi-si siew-dai,打造自己小說特色,填補新加坡科幻文學的顏色,建立另一片新加坡文學天空。——許通元,馬來西亞詩人、作家、《蕉風》執行編輯
- 虛幻與現實交纏,人在自我的喪失和變異中掙扎求存,到底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高度的想像力,不可思議的情節安排,人性最深的挖掘,誓將掀起爆炸性的爭議。——艾禺,新加坡著名小說作家
- 似於玻璃罩外俯瞰裡頭的世界,此集小說不只予人一種冷,就是它的熱,亦似冰——這總讓閱讀的人/我幻覺當下自身的短暫存有!——冼文光,馬來西亞著名小說作家、詩人
- 新加坡著名詩人,陳華彪曾說,「真正好看的科幻小說,不是那種人們無法預知的未來,而是必須在清楚現實,以現實為基礎製造的未來。」用這句話來形容國強的小說,真的是再貼切不過。無論是被電腦程序控制的約會與戀愛、宇宙盡頭的㗝呸店、播放舞曲卻佈滿書籍的酒吧還是死在書堆中的色情小說主角,他都以「人」為中心刻畫了我們不敢預知卻又似乎無法逃避的未來。——洪均榮,新加坡詩人、編輯
序/跋
序◎李青松
張國強一九七三年出生於新加坡,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大電子工程學院,曾擔任電子工程師和數據分析師。
國強成長於新加坡經濟迅速成長、社會體係發展成熟的時代,他從新加坡的政府小學、中學、理工學院和大學接受啟蒙到工程學碩士的完整教育,成為一位符合新加坡現代社會運作「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同為工程學出身的我(土木與結構工程),曾在一篇文章中將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社會想像比喻成一個巨大無邊的高塔。按照這個比喻,作為專業人才的國強大概就像是巨塔中的一條鋼筋,被緊緊固定在一根柱子中,和許多鋼筋澆築著堅硬的水泥之中,承受著上層傳過來的重力,再將這股力傳給下層。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無論是不是專業人才,他們憑著自己的專業或技能找到了穩固的工作。同時,他們的生活也被自己所精通的專業與工作牢牢地固定住了,就像被一個隱形的「座架」或「鳥籠」所困(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的座架理論),除非失去了工作的能力,或者繼續生活下去的意願,否則是不能輕易從這個「座架」中脫離出來的。
這就是為什麼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比以前好了許多,但他們仍然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人生的某個時刻感到困惑與痛苦。
國強的人生經歷及教育背景顯示他是一位成功的專業人士,良好的教育使他具有紮實的科學技術學識,同時喜愛閱讀的習慣又使得他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這樣的一個人在心靈上是敏感的,對社會和工作所造成的自身壓力與體會會比一般人更有感觸,而且對自己所生活的社會有著理性的認識和思考。這種對自己的生存處境同時具有的理性與感性雙重認識,直接影響他的小說創作。
這本小說集《遇見穿牆的女孩》創作深受存在主義的影響,作者並沒有將注意力放在社會的各個現實層面,如文化、用語、政治、移民與族群等。在他的筆下,社會變得抽象和模糊起來,它如一個迷宮將人籠罩其中,身在其中者只能看到其中一個小小的角落,卻無法識它的真面目。在小說中,人物所生活的背景有時是未來世界的一個展廳,有時是外星人觀察地球人的實驗室,有時是一間堪比監獄的辦公室,有時卻是帶著世界末日風格的酒吧。
這些看起來有些怪誕離奇的場景,是國強小說創作中精心設計的,它們非常具有文學的創作性與想像力。經過藝術的想像與處理,這些場景如同一個特殊的放大鏡,置身其中的人物內心世界才變得清晰起來。在這樣的放大鏡之下,現代社會對個人精神和內心所造成的影響才能夠具體而形象,而讀者才能夠理解深藏在每個現代人內心深處的東西,並且被小說中的人物所打動。
國強文學創作深受西方現代主義大師卡夫卡的影響:人的異化、荒謬的生存處境、人生存的意義等等,這些象徵存在主義哲學的深刻主題都在他的小說中體現出來。
小說〈遇見穿牆的女孩〉的背景雖然是現實世界,但是一個找不到工作的女孩卻進化成能夠穿牆的異能,只是為了能夠穿著白領女郎的衣服在無人的辦公室走動,體驗一下在辦公室工作的感覺。一個被開除的人對於前公司的複印機產生了讓人無法理解的情感,半夜冒著坐牢的危險只為了再見它一面,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魔幻情節卻讓人感受到現代人對於失業所懷的焦慮與恐懼。
小說〈決定〉的背景是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社會,生活在其中的人極度依賴機器,連約會上床都要依賴機器「導航」,男人與女人之間最本能的生命釋放,竟需要通過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互動才能進行。這一節黑色幽默的描寫背後,表達出人內在思想與情慾在科技高度發達的背景下逐漸退化的擔憂。〈沒變形記〉和〈危險實驗〉則是國強對自己的文學偶像卡夫卡的兩篇名作〈變形記〉和〈飢餓藝術家〉的致敬之作,小說以互文的方式呼應兩篇名作,〈沒變形記〉則去掉了〈變形記〉中魔幻的外衣,將一種更加絕望的現實處境加諸於主要人物身上,而〈危險實驗〉的故事結構相當複雜,使用了「套盒」的寫作技巧,同時設下重重伏筆,多重線索交互進行則吸引讀者去不斷追尋,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主要人物冒著自毀的結局來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
在《遇見穿牆的女孩》這部小說集中,國強顯示出成熟的寫作技巧,用想像力營造出深刻而獨特的意象,以及吸引人的故事情節來打動讀者,同時也表明了自己在寫作上的雄心。祝愿國強在文學寫作的道路上再接再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2019 年 12 月 24 日
目錄
序◎李青松
- 霓虹燈下的㗝呸店
- 風和日麗天重逢
- 決定
- 遇見穿牆的女孩
- 我們繼續沉悶
- 我要活下去
- 危險試驗
- 沒變形記
跋◎張國強
刊載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8-0992-7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類別:現代小說 · 新加坡文學 · 當代文學
規格:190mm (H) x 13mm (W),270頁
病例◎洪均榮(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18.00眾多海內外學者、詩人、作家極力推薦,是新加坡文學裡獨一無二的新一代文學寫手。
- 均榮善於掌握詩的形式,甚至在詩中嬉笑怒罵,成就了他獨特的風格。不論在安排節奏,長短鏡頭、蒙太奇的轉換與連接,或選擇意象時,都能出其不意,空城退敵,以無招勝有招。
- 好詩人,必定是好的讀者與觀察者。在均榮的作品中,處處都是他閱讀與涉獵藝術、文化,乃至洞悉生活的痕跡——刻意留下許多互文,使讀者產生共鳴的當兒,還不失懷舊與玩味的意趣。
- 物慾橫流的大都市是均榮熟悉的遊樂場,有諸多現象與事物都在詩中成為他批判的對象,但他卻深深眷戀著這一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不時流露出獨在家鄉為異客之感,在揶揄和荒謬的各種場景裡,常使他不斷地檢視自己的身份認同。
內容簡介
《病例》是洪均榮(筆名空·龍貓)的第一本詩集,收集了三十五首「案例」,企圖以疾病為隱喻,並建立起一本檔案去探索一座城市繁華表徵下的各種「病症」。宗宗「病例」無不是日常所見所聞,有的已病入膏肓卻諱疾忌醫,有的無病呻吟,有的連自己「病」了也渾然無知。詩集將這些「病例」記錄在案,有意引起讀者反思,去探究病因,最好尋找與炮製解藥,最後「久病成良醫」。因為關心這座城市病例的不應只是醫生,也應該包括這座城市所有的人們。
作者簡介
洪均榮,筆名「空·龙猫」,1991年生于新加坡,现任新文潮出版社的創社編輯。曾擔任《WhyNot不為什麼》主編,也編有《一首詩的時間》(2015與2016)、《不可預期——詩精50首》、《短舌》等。深信寫詩/創作要像張無忌,越忘得徹底,招式越打得厲害。
各地著名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各地著名詩人、作家和學者誠意力薦:游俊豪教授、奚密教授、許維賢教授、潘正鐳、蔡深江、陳黎、煮雪的人、周昭亮、冼文光、許通元
- 現代性的發展進程,產生主體與體制,分出異質與非體制。詩集《病例》的推出,可見空·龍貓(洪均榮)不屑於文藝青年的吟唱,但致力於文學作家的深刻。他的詩,給非常態與非主流贖回了聲音,復原了應得的位置。——游俊豪教授,新馬著名詩人、作家、學者
- 刀子刺入人心只為刺探,吞下化學劑並非自殺,屍體想瞑目卻發現沒有眼珠……均榮善佈局,批判性的詩思,就在這些看似不正常反而正常、看似怪嚇人的反而是不甚驚駭的情境裡。這冊詩集,顯露詩人正努力創造自我風格的都市場景。——潘正鐳,新加坡著名詩人、資深媒體人
- (序,節選)《病例》讓我們讀到熱情和思慮。因為有熱情,所以詩人對他所處的世界既關切又不滿。因為勤思考,所以詩人對這個世界提出一次又一次的「症候式閱讀」。——奚密教授,美國著名學者
- (跋,節選)詩集充滿企圖,是年少出手必要的架勢,挑釁著諸多成見。我在石塊之間飛快跳躍,避開了落水的遲疑。——蔡深江,新加坡著名詩人、資深媒體人
- 洪均榮以灰色的筆觸解剖小紅點或新或舊的「常態」,列舉洋洋三十五首《病例》,道出如血般的灑灑診斷。從中均榮挎問在繁榮背後詼諧的嘔吐、頭暈、心悸、抑鬱和慌張,成熟地處方一縷煙似的隱喻,讓讀者重生,再生活。——周昭亮醫生,新加坡詩人
- 《病例》詩集籠罩著冰冷蒼鬱氛圍,要把此類題材寫得讓讀者——特別是被城市/國家統化了而不自知的人——生出絲絲暖意得以閱讀下去絕非容易。
但,想那許多人雖淺顯地認同「表面看到的是『疾病』,實則看到的是高登(Gotham)城市更深層所埋藏的問題」,卻也不會「拿出包包裡的煙頭,把剩餘的日子都抽掉」。
就精神層面而言,現代城市幾乎人人都有病,「但這不代表我們都需要帶著這個病症,繼續草草殘生」——因為還得持續「要聽話,要對社會有貢獻,當個好公民」呀!
洪均榮《病例》詩集語言似火針刺探人們冰冷蒼鬱的神經,熾熱得心腦惑然陣醒。——冼文光,馬來西亞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工作者
- 倘若容許我挑選空·龍貓的代表作,我會特別推薦〈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身為晴天,我很髒〉、〈筆墨〉、〈超現實主義〉、〈7個隱喻〉和〈我的小宇宙〉。這些詩能看到他無所為而為的情趣、狡黠的幽默,以及自得其樂的世界。——許維賢教授,新馬著名作家、學者
- 讀這本詩集彷彿在凝視一支遊行隊伍,看著精煉語句構築出的現代病徵,以寓言之姿通過眼前。我們搖頭嘆息於寓言的露骨,納悶著:「這個世界應該有更美好的一面吧?」但是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也在遊行隊伍之中。——煮雪的人,台灣詩人、《好燙詩刊》主編
- 疾病的隱喻。均榮想以疾病、語言為主入詩思考從個人、社會,甚至伸進內心的世界。島國身影重重疊疊,文字的玩味,形式的試探,展現新世紀新華詩人的另一面風景。——許通元,馬來西亞詩人、作家、《蕉風》執行編輯
作品節選
〈華山論劍〉
花了上半輩子,學
九陰真經
花了後半輩子,學
九陽神功
受幫主之邀
參加華山論劍
幫主的降龍十八掌
我以萬佛朝宗,頂
旁邊卻擋不住
太極劍、九陰白骨爪
帶著滿身的重傷
最終只能裝瘋賣傻
倒練九陰真經
再假傳武林聖火令
〈狙擊〉
嗙!
一聲巨響
狙擊槍射出一粒7.62mm
Impact in 5s
*
5
還記得幾十年前
我們都是愛國的
國慶日人人高掛國旗
足球隊都是熟悉的面孔
鄰居還會互相問好
4
幾天前參加了朋友的喪禮
發現每個人都忙著
說話
顧白金1
唯獨沒人守著那句屍身
3
小時候記得媽媽的囑咐
要聽話,要為社會奉獻
長大後發現
再大的奉獻
也不夠滿足
那些黃膚的假鬼子
2
這城市的人的確很有錢
積金戶口都是六位數
等等
為何死亡證書沒有提取的選擇
1
死後真的可以瞑目?
聽說現在
死人也得
搬家
*
啪!一聲
人體變成了屍體
倒在地上
鮮血沾滿了白色的襯衫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她不會等待王子救贖。
她會自告奮勇為民除害,報效祖國。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小矮人只會有六個。
六個是朋友聚會。七個是非法集會。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伐木的大叔不會通風報信。
他會殺了白雪公主,殺了巫婆,殺了整片樹林,再自建高樓。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她不會吃了巫婆的蘋果。
她會假裝吃了毒蘋果,然後一輩子不清醒。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她的衣裙會是赤紅的,頭上會戴著五顆黃星的皇冠。
衣櫃全是純白的禮服。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鏡子會對她說:
「要聽話,要對社會有貢獻,要當個好公民。」
〈病例〉
病例A
人名:王小明
性別:男
歲數:23
病例:對人性過敏,身體生瘡
治療:打麻痺針,讓病人對人性麻木
病例B
人名:陳明
性別:女
歲數:0
病例:無。但有產生華人性的可能性
治療:打EL11281預防針,以避免華人性入侵
病例C
人名:Joel
性別:男/女
歲數:40
病例:國族性的消失
治療:心理輔導——強迫閱讀愛國書籍,限制只能穿紅/白色的衣物
〈在未來詞窮的時代,當父母發現孩子不再積極學習的時候應做出的反應——參考了諸多科學家與調查總結的成果,並由國家領導推薦的最佳方針〉
無
序/跋
序一
這城市的人们都有「病」◎洪均荣
關於Joker
幾天前剛看了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主演的電影《小丑》(Joker),除了讚歎他的演技之外,更多的是開始上社媒關注不同的影評和留言。有些人對於電影中展現的精神病主角表示同情,也有人譴責了社會對於「異類」缺乏包容性、甚至有人把電影當成目前香港抗爭的一種「互文」。
於我,《小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它對疾病的深刻隱喻。主角亞瑟(Arthur)患有精神病,這種病使他神經失控,並在非常不適當的公共場合裡發出狂笑。這不僅吸引了許多不友善的目光,各種鄙夷,更甚者,還被一些人霸凌、毆打。因此,我們通過亞瑟看到的不僅是他令人同情的遭遇,更是他周遭環境所衍生出的各類問題。表面看到的是「疾病」,實則看到的是高登(Gotham)城市更深層所埋藏的問題。
城市病
有鑑於此,本詩集《病例》收集了35首個案,亦嘗試通過這些「案例」去探索一座城市繁華表徵下的病症。
詩中的人事物都潛在著自己獨特的「病情」,有的已經發病,有的則是箭在弦上,蓄勢待發。透過這些個案去聯繫這座城市的「病」就更加昭然若揭。例如〈新浪潮電影式的詩〉,字面上描述的是一名女生在公園裡行走的過程,過後便坐在凳子上不停地哭泣。這個簡單的描述,其實想要強調城市人內心的無助與孤獨。一名女生在一座這麼大的城市,這麼大的公園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人。因此,她只能自己停止哭泣,「拿出包包裡的煙頭,把剩餘的日子都抽掉」。
當然,也有些詩作是直接把城市與個人的遭遇聯繫起來的。例如,〈病例〉展示出三位不同病人的病例,嘗試去探討我們本地遇到的一些問題。病例B的病患都還未出世,就已經先被貼上「產生華人性的可能」,因此,必須「打EL1128預防針」。EL1128是O水準英語考卷的編號,用以隱喻本地的孩子在未出生前就已經被打入「英語」的預防針。所以是他們沒有放好心思去學習「華文」,還是他們出生之前的大環境間接壓制和消匿了他們可能產生的「華人性」?
由此可見,身為城市的一份子,我們的遭遇、性格其實是與城市發展、政策等息息相關的。從我們的身子上看得到城市的影子,城市也塑造、籠罩、同化了我們。這層相輔相成的密切關係,正是這些詩作想呈現的病例。
平行世界裡的無病呻吟
另一類詩作看似和城市的主題沒有什麼干係,甚至詩作裡的情節、人設都好似發生在平行世界裡。例如〈灰色地帶〉中,「後來飛來了一個多事的救世主/宣誓要解放群眾/用噴色器把漂白劑/澆進漆黑的瞳孔/連天上飛過的無辜烏鴉/也被捉了下來/強制漂成熱愛和平的鴿子」。這段情節看似與現實生活毫無關係,但是若我們把想像力放寬,把救世主當成權力、把漂白劑當成媒體、再把烏鴉當成實事,就不難發現,其實這則故事可以變成當今社會,權力機構為了達到其目的,而利用媒體把事實美化或者淹沒的例子。放眼看看各國的選舉狀況就可以證實這則寓言。
另,〈華山論劍〉表面上是寫了一個人窮極一生去成為「武林霸主」,還參加「華山論劍」的「比武總決賽」,最後卻躲不過九陰白骨爪,「只能,裝瘋賣傻/倒練九陰真經/再假傳武林聖火。」同樣的,若我們把這首詩當成一個人的成長史來解讀,從他皓首窮經地參透武林秘籍(唸書),到比武(出社會工作),到工作上遇到不如意(躲不過九陰白骨爪),都是與詩作的情節形成兩條互相對照的平行線。因此,最後的結局是裝瘋賣傻,草草殘生。
當然,詩的解讀是開放且多元的,我的解讀也只是一家之言。或許詩文是「虛構」的,但內容卻是實在而現實的。重點是,讀者必須自己進入這個世界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和解讀。
病例
結集了這麼多「病例」(與詩),除了凸顯出城市的「病症」外,同時,也想引起讀者的反思。猶如亞瑟的狂笑,詩集中的想像都是我們城市共通的病症,也因此必須尋覓良方醫治。
亞瑟走上了歇斯底里/反抗的道路。但是這不代表讀者需要做出同樣的選擇。身為讀者,你有這個權力去做出各種解讀,並通過這些病案,找到自己的共鳴與故事,再做抉擇。或許,這城市的人都有病,但這不代表我們都需要帶著這個病症,繼續草草殘生。
序二
城市太極圖——遺忘成招的狙擊手◎汪来昇
一
讀均榮的詩,必須學會「遺忘」,遺忘舒適的環境,遺忘安逸的生活,遺忘一切話語(discourse)所堆砌起來的認知。唯有與他的詩氣「心氣合一」時,方能領略他在平鋪直述中,刻意暗藏在隱蔽遠方的狙擊手,在不及掩耳時狙擊。詩集裡的每首詩都是他瞄準了對像後,一槍斃命的產物。
他開篇便巧妙地以〈創世紀〉為引,開宗明義地全盤托出他最為關心的三件事,國族性、民族性和人性。而作為城市長大的孩子,他迫切渴望生活中的「大冒險」,期待那種相忘於江湖的豪情,但卻在煩悶不堪、規律尋常的日子裡打滾,日復日地走在被安排好的坦途上。他著實厭惡那樣的生活。
他對於生活細膩的觀察和感受,時常迫使他去閱讀、去深入挖掘,帶著好奇心去填補自己無法填滿的求知欲。而寫詩便是他凝結了所思所想後,轉化為實踐力量的藝術行為。
他的詩,在字裡行間都滲透出「江湖味」,有的是裝傻扮瘋、反叛壓迫者的,有的是遊戲人間、戲謔荒謬的,而更有沉澱靜穆、浪子回頭的等。對他而言,人生不是規律順坦的,更何況是詩集——生活是雜亂任意的,思考也是無以名狀的。唯有對於他的思路有了基本的了解後,閱讀他的詩時,才不會感到手足無措,摸不著頭腦。
二
認真地閱讀均榮的詩作,時常會讓讀者交錯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裡,就像是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中的「五維空間」裡遊蕩,而在眼睛一睜一閉之間,眼前各種景象交替交替再交替。唯獨他佇立在市中心的廣場上,以靜制動地耍著太極劍法,去窺探和隱喻這五花八門、霓虹電光的世界。
緩緩慢慢地,以暗藏的劍式,在敵人身上劃小傷口的作品包括〈夜〉、〈吧台上的對話〉、〈墳場〉等。以〈吧台上的對話〉為例,「用高跟鞋刺死他的心臟/用名牌包包刻進他的腦海裡/用胸罩裹緊他的頸項/然後再把直男的血液/放進乳溝裡痛飲一番」,他放慢了詩的速度,呈現出一系列濃烈的意象群,深度刻畫出城中的「慾念」。這般看似緩慢的溫柔劍,卻一道道都是在不察覺間割人咽喉,要人性命。
當敵人察覺到痛楚想要反擊時,他的劍式又忽然轉快,迅速地刺入要害,正如〈狙擊〉一樣,瞬間就能夠擊倒對方,在這思考周全地數秒內使人斃命。待敵人察覺時,已然是「啪!一聲/人體變成了屍體/倒在地上/鮮血沾滿了白色的襯衫」。而使用「白色」作為一種隱喻,說明一種看似潔白的表面下隱藏的齷齪與不堪,在這座城市裡更貼切不過了。 〈刺探〉的「白色刀子」、〈發春的文明〉裡「卻被精子洗白了/比精子還要白」、〈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裡「衣櫃全是白色的禮服」等,全都充滿了顏色、氣味隱喻的氛圍。
對於流浪在這深深令人迷失與眷戀的江湖裡,「身份」是人重要的認證,更是面對這花花世界重要的依歸,對此,均榮用了諸多墨筆。其中,有城市認同的作品有〈來(回)〉、〈冷氣房裡的島國〉、〈酒滴的奏樂〉、〈我的小宇宙〉、〈Great Singapore Sale〉等,而民族認同,特別是探討「華人性」(Chinese-ness)的作品,則有〈吞沒〉、〈身份販賣機〉、〈病例〉等。在此,我認為〈病例〉最具有代表性。作品以三位不同病人的病例,深入淺出、直指人心地探討了語文政策,對於現代家長、學子學習華文的態度表示痛心疾首,以「EL1128」考試代號當作是預防針,打入後則讓孩子再也無法產生「華人性」。
三
看似逍遙放蕩的浪子,均榮其實俠骨柔腸,對於各種不公不義的現象、事件往往都具有強烈的批判,在這個道德標準灰濛蒙「假傳武林聖火令」(〈華山論劍〉)的世道裡,摸索出自己恩怨黑白分明的脈絡。
誠然,他是糾結的——糾結如何自處,糾結幫人,糾結如何與這個世道相處,怎樣才能尋獲使他內心平靜一下來、能夠卸甲耕讀的世外桃源。或許,這是每一位世人都在尋找的烏托邦,更是城市人永恆尋找的悲劇意義。
且不論如何,這座城市已然成為了均榮在詩集裡繪出的太極圖,招招劍劍都是他「遺忘成招」的劍式。最終,他必然再遺忘,再化整為零,走在充滿刺激的旅途。
這篇序避開了詩集定下的主題,而選擇了結合我對他的認知,重新進行剖析。我期待他文學上的成長,期待他下一本詩集,期待他用更精銳綿密的語言,去刺痛每一張虛偽道德的臉孔,並建構起自己相忘於江湖的武林盛世。
2019年9月30日,還是這座城市
序三
「第七個隱喻」:《病例》詩集序◎奚密
《病例》讓我們讀到熱情和思慮。因為有熱情,所以詩人對他所處的世界既關切又不滿。因為勤思考,所以詩人對這個世界提出一次又一次的「症候式閱讀」。
整體而言,這本詩集是對大敘述的後現代式反諷與顛覆。如〈狙擊〉裡的倒數扣扳機,詩人的槍口對准著權威——國家體制,父母師長,資本主義……。整齊的四字詞組暗示權威既陳腔濫調又難以撼動,諸如「奉公守法」、「為民服務」、「報效祖國」、「非法集會」等等。〈神話〉用諧音、對稱、循環構成一個封閉的句型:「神話話神神化化神神話化神」,暗示意識形態的牢籠,具體體現在「體制的長鞭,罰款的恐嚇,美滿幸福的假想」。在新加坡這個什麼都有的國家,詩人卻著眼於無:「我帶著青春、希望、熱誠來/卻什麼也帶不回」(《來(回)》)。這不是存在主義意義上的生存虛無感,更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而是在特定的時空語境下的真切感觸。在中西雜糅的「灰色地帶」,在強大的市場經濟和法治民主國家裡,詩人不止一次提出人性、國民性、華人性。
深夜裡,為人性
國民性
華人性
無聲吶喊的
孩子
詩人反寫魯迅《狂人日記》的經典結尾:「救救孩子」,想用孩子純真而無聲的方式來拯救這個世界。在國家機器的運作裡,在這經濟利益的盤算中,在功利主義的心態下,人性、國民性、華人性被扭曲了。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她會假裝吃了毒蘋果,然後一輩子不清醒」。
因此,詩人沒有顧城文革後的那份樂觀:「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他看到的是:
那無法透視心靈深處的
全黑眼睛(《灰色地帶》)
在他的國度裡,「一切消失在絢麗的虛無中」。「絢麗」和「虛無」並列的詞組顛覆了令人欽羨的「新加坡模式」。但它又何嘗不是今天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寫照呢?
在語言上,《病例》呈現了多種話語的雜糅。從政治和金融到性別和電影,從西方童話與日本神話到中國武俠小說——詩集裡的詞彙和指涉相當多元,富於互文性和對前輩作品的致敬。文字的神來之筆讓人印象深刻,例如「倒練九陰真經」(《華山論劍》),「身為晴天,我很髒」(同名詩),「文明的大便/還是大便」(《發春的文明》),五十八個字長的題目只有一個字的內容等。
在她的經典文論裡,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犀利地批判了西方文明的疾病隱喻。但更根本的問題是,隱喻是否是人類認知、思維、表意的一種基本模式?其實,我們既避免不了疾病,更無法脫離隱喻。詩人用疾病的隱喻介入現實,用藝術的方式抵抗現實:只有當病人知道自己有病才有病癒的可能。《病例》裡的《7個隱喻》呈現了隱喻的多層意涵。在明朗和晦澀之間,在社會政治的條條框框之外,我們看到了詩:
只有第七個隱喻
埋藏在詩句裡
不隱也不明
成了詩
2020年12月30日,加州戴維斯市
跋
順著樹影離開◎蔡深江
均榮的憨厚全在詩中,全心全意端著,定神看著夕陽落海,用內斂鋪墊、用江湖鑄字,穩住了氣流。讀詩,於是有了山雨欲來的氣定神閒。
讀詩的樂趣,全是山林奔跑的來回意象,明明掉以輕心了,复而事在人為。詩不算多,鋪陳開來,足以飽滿胸臆。
「有了路燈,以為/天不會黑」(夜)。轉角精巧,有路過的驚喜,才氣不張揚,凝聚成事,詩該
怎樣就怎樣了,一切好辦。那也是多美的誤會,有了掌聲,天地就理所當然起來。
讀著均榮的詩,林耀德的《銀碗盛雪》猛然跳了出來,霸氣攔道。我不認為是他遺留的詩風糾結蔓延,更不是詩斧鑿痕,藤索著牽絆。兩人的文字與風格互異,卻有一種韻味遠遠呼應著。我不必問均榮是不是喜歡林耀德;那不重要。想起林耀德,可能就是均榮在詩句之間的粗曠和牽引,讓我迷失在山林倥傯的氣韻裡,依戀著一些想像。是的,是美好的記憶與飛翔。
年輕真好,年輕寫詩多了正義。那是漸漸會失去的熟悉,宇宙那樣遙遠卻記住了彼此,到後來明明一張臉龐準確浮現了始終想不起是誰,正義就是那聲嘆息。用《7個隱喻》成詩,亮出厲害的含蓄,有種透視和得意,每一次的嘆息,幻化出不同的氣度。
詩集充滿企圖,是年少出手必要的架勢,挑釁著諸多成見。我在石塊之間飛快跳躍,避開了落水的遲疑。
均榮認真寫詩,我不確定寫詩跟認真之間有關係嗎?但認真是好的,讓人放心,也讓詩有了存心去一趟旅行的決心。不過認真,對詩來說,見外了,但均榮放膽,也夠了。
2019年10月29日,在路上
目錄
序一 這城市的人都有「病」◎ 洪均榮
序二 城市太極圖 ◎ 孤星子
序三 「第七個隱喻」:《病例》詩集序 ◎ 奚密
- 一人一半
- 來(回)
- 華山論劍
- 夜
- 吧台上的對話——和李邪〈光頭女人的酒話〉
- Pleasure Sins
- 狙擊
- 凡人的神話
-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
- 灰色地帶
- 表裡不一
- 餘溫
- 新浪潮電影式的詩
- 神話
- 冷氣房裡的島國
- 刺探
- 身為晴天,我很髒
- Great Singapore Sale
- 病例
- 塑膠瓶
- 發春的文明
- 在未來詞窮的時代,當父母發現孩子不再積極學習的時候應做出的反應——參考了諸多科學家與調查總結的成果,並由國家領導推薦的最佳方針
- 超現實主義
- 吞沒
- 墳場
- 酒滴的奏樂
- Replaceable Citizens
- 我的小宇宙
- 初戀的感覺
- 給未來的肢體
- 身份販賣機——仿陳黎〈為懷舊的虛無主義者而設的販賣機〉
- 筆墨
- 七個隱喻
- 國度
- Parallel Worlds:After 劉以鬯《對倒》
跋 順著樹影離開 ◎ 蔡深江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4-8894-8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6月
類別:現代詩 · 新加坡文學 · 當代文學
規格:190mm (H) x 13mm (W),104頁
短舌◎黃文傑(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16.00內容簡介
《短舌》是黃文傑最新的詩集,講究「精短」、「凝練」與「即興衝擊」。顧名思義,「短舌」可指涉口齒不清、溝通障礙,無以自辯等,因此每首詩形成了它獨一無二的邏輯,也變成近距離發射的飛刀——中刀時有點刺痛,卻也能令人會心一笑。新加坡文壇不乏「能言善道」之詩人,但卻少了像黃一樣直言不諱的耿直個性。黃不僅僅是為新華文壇增添多一本詩集,它還為許多晚生後輩開啟了另一種寫作手法,另闢蹊徑,確確實實地以鏗鏘有力且厚實的聲音,披荊斬棘,作為新路的先鋒。
作者簡介
黃文傑,1967年出生,新加坡人,曾用筆名華英。自新加坡理工學院畢業後,一直從事工程行業,現於泰國曼谷工作。業餘參與文學社團,80年代開始接觸詩歌創作,作品多見於新加坡文學雜誌和《聯合早報》副刊。 2013年獲頒新加坡金筆獎,同年出版首本個人詩集《夜未央》,次年詩集入圍新加坡文學獎。
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詩人團誠意推薦:陳志銳博士、張森林博士、周昭亮醫生、游鍫良、成君、陳維彪、歐筱佩、黃嘉一、語凡、無花——
☞ 「文傑的極短詩如載著刺點(punctum)的詩光,照耀著忽明忽暗的周遭知面(syudium)。」——陳志銳博士,新加坡詩人、學者
☞ 「跡近遊俠的個性,以文字拌著獅島的天空與土壤,書寫一種不羈的浪子血液,且不屬於傳統的詩性江湖。」——張森林博士,新加坡詩人
☞ 「從不錯過黃文傑的詩,他的詩啓蒙我對了詩意的理解。《短舌》再一次顯露文傑兄『每一行都可獨立成詩』的造詣。」——周昭亮醫生(筆名小昭)、新加坡詩人
☞ 「精準用字,完美意象,緊密的結構。以生活為背景書寫生命的要義。一本值得信賴,閱讀,收藏的好詩集。」——游鍫良,台湾诗人
☞ 「黃文傑針砭時局的巧妙手法,令人拍案叫絕!」——成君,新加坡文藝協會會長、新加坡詩人
☞「詩貴情真。我讀文傑的詩,字字鏗鏘,句句率直。恨與愛,旋風般,在他的詩中來回拉扯、轉折、辯證與呼應。」——陳維彪,新加坡詩人
☞ 「文傑的詩磨出了嘲諷與關懷的聲音。〈皇帝的新鳥〉、〈小人物語言〉、〈2050年的夏季〉,僅僅三行便流露地域性的語言、社會現像到生活瑣碎。詩人不做作是他待詩的一種態度,他告訴讀者的是他寫了什麼,而不是讓讀者以所謂他詩人的身份來裁定他該以什麼姿態來創作。『他不是瘋癲的蠻牛,而是有血有肉的磨刀石。』文傑這部《短舌》磨出來的文字短而見真章。推薦老少百姓加入磨刀行動,一同體驗『這裡鳥一下/那裡鳥一下/生活——盡花香』。」——歐筱佩,馬來西亞詩人
☞ 「《短舌》中邂逅2003-2005年間憤世嫉俗的、酷酷的、玩世不恭的黃文傑。昏鴉旁的老樹搖晃著『孤』藤;被黑夜扶正了的蝙蝠與黑夜同色;忐忑、踟躕、自忖:讓作者落枕的那些太重的夢會隨著晨露的消散而消散嗎?」——黃嘉一,新加坡詩人
☞ 「黃文傑《短舌》裡的詩都是短詩,因為他不喜歡多餘的文字,意象。詩雖短但他要讀者思考,了解他藏在詩裡的深意,常常換來會心一笑。你不一定都同意他的觀點,但你會喜歡他的獨特思維和犀利語言。」——語凡,新加坡詩人
☞ 「作品中拿捏得度的筆調,彰顯短詩的巧與險。」——無花,馬來西亞詩人
序
精光閃爍的匕首◎游俊豪
游俊豪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主任,兼中華語言文化中心主任。
眾多文學種類當中,詩應屬最短。儘管新詩有的洋洋數百行,但總不及小說的篇幅。以短詩的體裁,經營新詩的景觀,嘗試發展短中之短,可得考量功底的深厚。就好像武器千百種,應該挑選哪一種器械、應該發揮哪一門武藝,也是需要經過一番細細的掂量。
武器,也有短中之短。譬如匕首,用到極致之處,不比長劍大刀弱勢,也不比花槍蛇矛遜色。短兵相接的時候,匕首最利於近身肉搏,「一寸短一寸險」就是它的特色之一。特色之二是,它最便於隱藏潛伏,關鍵時候才亮出攻擊,這曾在「圖窮匕見」的典故里發生。
黃文傑的短詩,讓人想到匕首,以及匕首的長處。
聽聽那鋒利的破空聲,在他的〈番薯泥的製作過程〉:「先削去外層五千年方塊/尤其左側那邊/再刀刀把客家切片/高溫殺死廣東所有基因/用時間醃洋味/最後加入所有世界,690克」。以短詩來出擊,批評文化傳統的變質,毫不退讓,詞語尖銳而迅速,完全達到了短距離咄咄逼人的攻勢。隔了一行,詩的結尾進行了回身的嘲諷:「看我/更爛更香」。如此短小,卻想句句致命。
此外,有的詩作寓意是隱蔽的。例如〈夜央之後〉,有這樣的一句:「早晨用青春洗了把臉/把鏡子內的椰樹給嚇倒了」。文化研究者,肯定會不禁疑惑,猜測「椰樹」到底是何符徵,其符旨又是如何。這首詩裡,黃文傑接著再放下一層迷罩「有效/應該跨出去/嚇嚇鋼鐵深林裡窩藏的鴕鳥」。「鴕鳥」是何符號,已是誘人的意象。可以說,詩人深諳詩的類似匕首的功能,幾乎綿里藏針了。
尤為精彩的是〈醉〉。上一段「我在南半球/用吸管/喝北半球的酒」,下一段寫道:「物理學說荒繆,太遠/文學說/乾杯」。精彩的下一段,是精光閃爍的匕首,在最後的部分昭然若揭,音韻無窮,為文學攻下一城,為詩性扳回一局。
所以,小心黃文傑的詩,那是匕首。
接下來,他可能還會放出襲擊黑夜的暗器,拿起開合世間的神兵呢。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日
目錄
序:精光閃爍的匕首◎游俊豪
- 皇帝的新鳥
- 驅逐
- 番薯泥的製作過程
- 同類
- 變心
- 爭執
- 我的意見
- 正宗
- 學好華文的一億個理由
- 不是粗話
- 生殖器
- 國民服役
- 迷戀
- 報失
- 排泄
- 真的不是旅遊
- 2050年的夏季
- 還不飽
- 熱度
- 現代啟示錄:愛情
- 現代啟示錄:辦公樓電梯
- 現代啟示錄:週末
- 現代啟示錄:智能手機
- 兩腿之間的問號
- 催眠
- 全球化
- 人文?
- 地鐵搖滾曲
- 錯思
- 現代之人文
- 現代之道德
- 現代之考試
- 現代之正義
- 現代之斷層
- 現代之傳承
- 蝙蝠
- 立場
- 數據
- 極端
- 真?
- 夜央之後
- 拒絕悶騷
- 補
- 數你萬遍也不厭倦?
- 新鱷魚文
- 鄉音
- 國慶五十週年之重慶美女
- 游魚
- 缺席了
- 不知所謂
- 麻醉
- 無語
- 燈
- raw
- 聚會
- 孝
- 那九天被壓著的草坪
- 冷靜日的烹調方式
- 主觀
- 放蕩
- 交流
- 黑函
- 對手
- 保證
- 小人物語
- 這樣寫詩
- 知音
- 凡人牢騷
- 利尼阿誇維特Linie Aquavit——海洋烹調的酒
- 讚的潛意識
- 醉
- 對四十八歲而言
- 安全鞋
- 芝麻綠豆
- 房間
- 是,或不是
- 鬥
- 悲劇
- 為何江湖
- 落枕
- 傳統
後記◎黃文傑
後記二◎吳韋才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4-8893-1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類別:現代詩 · 新加坡文學 · 當代文學
規格:148mm (H) x 105mm (W),128頁
都市求生記——人生就是最千奇百怪的小故事◎伸懶腰小姐(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28.00- 怕鬼更怕人,作者藉著角色與「非活人」的交流,生動地寫出人間的包羅萬象與生存法則。伸懶腰小姐筆下的故事情節看似怪誕離奇,卻又合乎邏輯;善抑或惡、真還是假之間,言有盡而意無窮,引人深思。
- 本書中生活小趣事與辦公室政治怪談,看似輕描淡寫,情節荒誕不羈,卻又篇篇入木三分,直搗人性與人心,在最短的篇幅給予讀者最強烈震撼。
- 小說有詭異但深情的〈清明節〉,有恐怖帶溫馨的〈姑姑〉,也有邪惡卻現實的〈協調員〉——她企圖以「幽默+諷刺+荒誕」的手法勾勒出亦真亦幻的氛圍,與讀者窺探人間日常中的「無底坑」,生活裡的小崩潰,看似微不足道的卻足以將善良的「凡人」餵養成滿是心思的「魔人」。
- 所謂的怪談逐漸浮上你我他的生活日常,至於結局的好壞,歡迎大家對號入座,也許會獲得嶄新的人性趣味。
內容簡介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李俊賢、伍政瑋、周德成
- 伸懶腰小姐的文字很不「名副其實」。她的文字如其性格般,直接、高效,常常一語中的;像行醫已久的老中醫,在談笑風生之間,一針又一針地精準刺進你身體的各個穴道,讓人酸痛麻痹。神奇的是,讀者在咀嚼其小小說並逐漸消化後,卻又能感到通體舒暢,而且還不由自主地露出會心一笑,這就是作者厲害之處! —— 李俊賢,教育工作、作家
- 伸懶腰小姐以精煉的手法,素描一個又一個看似日常,卻極為匪夷所思的世界。這些世界裡,常用詞被具象化,輕輕戲弄讀者所熟悉的現實。作者/繪者巧妙地留給讀者,充滿自由思考的「留白」——她不急著戳破故事的「謎底」,不拐彎不冗長的鋪陳凸顯了故事「活潑」、「輕巧」的特色。在井然有序的城市裡,在理所當然的日子裡,讓《都市求生記》引導你暫時放下沉重,享受「另類邏輯」帶來的幽默與詼諧。或許,這就是都市人求生的妙訣之一。——伍政瑋,藥劑師、詩人
- 這些是 職場生存記一篇篇的寫實小品? 不是,閃小說? 極短篇?勇於想像力馳騁,甚至有點魔幻,還令人有點會心一笑,樂此不彼。切勿對號入座,切莫緣木求魚,但「它們」和「他們」絕對可以是可以一點點認真的寓言。——周德成,作家、詩人
目錄
推薦序
不是現形記◎周德成
自序
我的小小說加工廠◎伸懒腰小姐
第一章:辦公室歷險記
- 小人
- 刺
- 假裝
- 一笑傾城
- 耳垢
- 地獄
- 電郵
- 吻
- 臉皮
- 平步青雲
- 加班之神
- 心肝
- 泡泡
第二章:奇緣
- 退還
- 小蘋果
- 肥皂
- 美玲
- 紅鞋
- 清明Ⅰ
- 清明Ⅱ
- 煙火
- 電梯
- 牽腸掛肚
- 馴服
- 標籤
- 噬心
- 魔術師
- 枯萎
- 天秤
- 開關
- 甜
- 劇本
- 風箏
- 地圖
- 真心
- 心碎
第三章:人生多詭異
- 窗
- 校霸
- 人生協調員
- 病毒
- 角色
- 回家
- 十三時
- 掘寶
- 交換
- 冬眠
- 懦弱
- 穿透
- 貪新
- 回憶
- 保庇
- 選擇
- 留言
- 機器人
- 噬己
- 柔骨
- 冷血
- 切除
- 黑洞
- 巫婆
- 表格
- 實現
- 聰明
- 紅線
_________
ISBN:978-981-18-7017-0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
分類:現代小說、新加坡文學、生活小品
系列:都會人生001
規格:190mm (H) x 130mm (W),約96頁(全彩)
萬有醫始◎周昭亮(新加坡限量簽名版)
Regular price $18.00詩集融匯貫通了各地華語,誠然是一部最佳的「華語語系讀本」!
榮獲新加坡詩歌節優異獎,由二〇一五至今,周昭亮醫生以新鮮詩人的面孔不斷地在新加坡與區域的平台裡嶄露頭角,成為不同報刊、雜誌、出版社力捧的新手。《萬有醫始》多次精選,為第一本個人詩集。
- 日間行醫,夜間寫作的文人醫生,閱過無數彌留與詩文,見證了一次次熱淚盈眶的感動,以及令人無奈嘆惋的悲愴。周昭亮醫生遊歷多國,最終選擇了新加坡定居;可謂是一部活生生「華語語系」與「多元身份認同」的不二讀本。
- 一本兼具感性與理性的詩集,以最親和溫柔的筆調,書寫出身為老人科醫生最生猛的觀察,並譜寫出各個生命面貌的最終樂章。
- 詩集夾雜了原鄉香港廣東話,以及新加坡式用語,無疑創造出了嶄新的「詩的語言」(poetic diction)。(詩集裡包含一些特別名詞的註釋,方面世界華文讀者閱讀!)
- 遊歷多國的見聞、感知與見識,使其書寫豁然開朗,往往一葉一微笑可見如來。即便如此,周醫生的書寫也十分嚴謹內斂,以內省觀反觀外相,以平凡彰顯慾望,在必要的人生轉折時,也曾向命運低頭,並於此重生。
內容簡介
《萬有醫始》是周昭亮醫生的第一本詩集,精心挑選出2015至2019年之作品,並將他移民新加坡、工作(老人科)、遊學等經歷,通過詩意的轉化,細緻地呈現出生命的奏鳴曲,作品內容更跨越了香港、新加坡、蘇格蘭等。他日間行醫,晚上寫詩,希望用仁心仁術,格物觀人,將一把含蓄卻宏亮的聲音,醞釀出宅心仁厚的詩篇,並將文學和生活聯繫得更為緊密。
作者簡介
周昭亮醫生,1978年在香港出生長大,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後移居新加坡工作,融入獅城生活和文化,認識了本地作家後,嘗試以詩記錄種種體會和經驗。作品多見於本地和香港的文學雜誌,2018年獲得新加坡詩歌節優異獎。
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各地著名詩人誠意力薦:陳克華、廖偉棠、蔡欣洵、陳可揚、曾淦賢、宋子江、黃文傑、張國強、歐筱佩、周錦聰
- 詩人小昭的作品反映了一位醫者柔軟的仁心,細膩入微而兼具大愛,並體現了作者在白色巨塔裡的日常與情境,同時是一位詩人和醫者的筆意,甚為難得。——陳克華,台灣詩人
- 作為醫生,周昭亮能接觸到生死邊緣的溫度,作為離鄉者,小昭能咀嚼時空距離帶來的虛實。兩者在詩中並沒有衝突,倒是讓它擁有新詩難得的理性與冷靜。這裡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熱帶的憂鬱,在南洋琳琅的意象聲樂以外,是苦吟的執著與耿耿。——廖偉棠,香港詩人
- 昭亮的詩有一種粵語的優美,帶出他悲天憫人的情懷。不花俏的文字,誠懇地帶領我們走入他的人生,使之悸動與感動。——蔡欣洵,新加坡詩人、作家、講師
- 以詩作為生活的方式,在尋常事物中尋找詩意,是詩人的日常活動,周醫生出版《萬有醫始》是階段性總結,也為我們打開一扇門,歡迎我們進入他詩的世界。——陳可揚,新加坡文字工作者
- 詩人小昭在詩集中的種種叩問反射了當代人對生命的疑問,並毫無保留地向讀者交出自己的答案。《萬有醫始》細膩地切入現實,讀者可以分享內裡深藏的種種情緒,在冷峻與熱烈之間的觀察點徘徊:面對世界時既有靜默抽離的省思與批評,又有面對各種身分時坦誠的內心自白的作品。小昭提醒了我寫作的真誠,我在內裡聽到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回聲。——曾淦賢,香港詩人
- 《萬有醫始》記錄了小昭行吟香港、新加坡和愛丁堡的軌跡。在字距之間、詩行之間、綿密的意象之間、多變的節奏之間,醫者之心以詩音療愈疫世……——宋子江,香港詩人、學者
- 十八首詩,是醫生詩人的自我療程,是交付給讀者的聽診器,殘酷中夾著溫柔又捎帶風霜的字句,如〈生命〉「從頭頂出來/掉落一公升流言蜚語/放下血肉模糊的毒箭/曾幾何時連綿回眸」,若親眼目睹著心驚肉跳的降生;而結尾以「頭頂先出來/吸入第一口六月燒煙/迎接六十億人的大話荒謬/當時舉家慶賀快高長大/和我麻醉後的清醒之間/只是一剎那」就把直接新生命的所有期盼和即將面對的真相濃縮在一剎那,那是醫者父母心的慈愛與詩人尖銳刺骨的矛盾。如果說詩的形狀是綿里藏針,那這針隱隱約約地在詩人的詩集裡刺著靈魂的眼角,不小心會溢出血滴,酸酸地時而顫抖,然後我就在麻醉後清醒了,只是不知是在何時、何地。——黃文傑,新加坡詩人,最新著作《短舌》
- 讀周醫生的詩總讓我想起他的職場專業。醫生面對病毒、疾病和創傷,都得以理性和科學精神來對待,醫生在面對病人時,也要有感性和憐憫之心來撫慰病人心理的苦難。兩者不可缺,同時又會干擾對方,如走鋼絲般只能如履薄冰,得時時警惕自己。——張國強,新加坡小說家
- 繞過生命中迂回的泥與水迹,暗中排遣悶騷或邊緣的誤差,直至晝夜身份的形體消失爲止。這是作者給予讀者初夜的小確幸。——歐筱佩,馬來西亞詩人
- 周昭亮文字清雅,淡淡的哀愁中,情感飽滿。他情感之具象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場景的設置。也就是說,其「具體的情感」,是在特定的場景中生成、醞釀出來的。其中,非常鮮明個性的場景是:城市。詩人何以選擇「城市」呢?這涉及「現代性」。這是現代環境壓迫下的一種條件反射,是一種自然的心靈展現。詩人在人際疏遠的城市,透過寫詩,批判,抒情與療傷。——周錦聰,馬來西亞詩人
作品節選
〈存亡〉
你把我帶到一個不知名城市
那裡沒有風沒有光
山上墳墓無視細碎腳步
樹下蟋蟀在炎夏無聲發夢
然而汗水在大雨中傾斜
畢竟大海無緣見到日夜顛倒的工作
亦無法理解不能逾越鹹度的生死
大廈孤寂地站在浮動想像
只能領悟住在當中的人
無神無主地
拿著手術刀為自己的生活
剖開糾結
再用自動溶解針線
牢固縫合
樓下交感神經上車輛亂竄
在迷宮中惟有用身上剩下的藥丸
投放地上引路
為無痛的日子灑下苦味
記載那段沒有目錄的青春
你死亡消去
我存活過來
〈栽花〉
前天,塔羅牌洩漏桃花香氣
昨天,紫微斗數亦作動了紅鸞
今天,星座結語竟是情色凶兆
我惟有乞求菩薩
啓示無奈是七言絕句
我不是詩人
說話文字既無詩亦無意
或許他在苦笑勸勉
還請閣下努力咀嚼佳作
拼寫一盤一盤的玫瑰
往事盡然花開花謝花落
現實中野獸的血腥在匍匐
抽一張命運彷彿允許窺探未來
你說一字一言除了情深
更要動人
記下你的一筆一橫
經營鳥語為了等待玫瑰結果
花香無力消散刺血的缺陷
所有預言
只剩下一堆果陀
〈不知道〉
你不知道我的晚上比你的長
雖然我們同在獅城
你不知道我吃的宵夜比你的苦
雖然我們生活在白沙鎮
你不知道我回家比你更晚
雖然我們同住一座組屋
你不知道我的期望比你的小
雖然我們的家同在一層
你不知道我的愛比我知道你的恨更遲
因為我們同睡一張床
〈白與黑〉
剛剛搬進新組屋
長方形標準尺寸
裡外粉刷奇白,不大不小
只可放入幾個棺材
旋轉吊扇不停催眠
白天靈魂出竅,浮入地鐵
好不容易擁擠到鬧市
烈陽下匆匆演出一天的戲劇
人永遠不停,樹永遠不動
畢竟是生產把人類自動化
聽說鄭和沒有帶寶貝同行
我想,漂下西洋,或會若有所失
人海一浪一浪地衝蝕孤魂
著實心不在焉——
漂泊是我的家園,終歸
帶著矛盾向前行
終於圍起一枱炎熱的午飯
靈魂各說各自的故事
汗水化不了碎事,還要加辣加醋
不知是麻辣還是痳醉
倏然詩人打破方格的規限
把所有裝滿禁忌的瓶罐打翻——
開了。破了。流了。掉了。
臭了。爛了。沈了。化了。
走了。過了。毀了。滅了。
消了。算了。沒了。忘了。
然後,就全都黑了
自序
一
世界其實一點也不小。
盤古初開,宇宙一直膨脹。星宿獨自發育,在既定軌跡恆常運行;萬有引力下,每個星體亦與鄰近星體互相牽制,互相支持,偶然擦身而過,星火亦可燎原。
有趣地,人們的生活也跟星宿相差不遠。二十一世紀,我們很多人成長後,背上行囊,獨自在世界各地游走,以四海為家。同時,我們又透過現代通訊科技,與萬里以外的親朋戚友保持聯繫,以語言文字去反抗寂寥。
站在浩瀚的全球舞台上,我們以自己熟悉的語言去認識陌生的話語,用既有的思考模式參透別國的文化;生活在異國的城市,由自身的角度去看待當地事物人情,既融入社會,亦同時誔生出新穎的想法。
我在香港成長,移居新加坡十多年。當既有的基礎,遇上地域差異的刺激,剛開始時火花併發,繼而沉殿,逐漸走入自身的語言思維。把它們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就孕育出一種文學。
二
撰寫這篇序時,我正在蘇格蘭享受著重返校園的生活。時間往往是充滿巧合,或冥冥中早有安排的。行醫多年,終於可以有一年的時間,重拾書本研讀法律;同時讀詩寫詩也有四年了,可以在這個時候出版第一本詩集,正逢今年四十歲,作為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的紀錄。
詩集取名《萬有醫始》有幾重意義。
醫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十多年來,從香港到新加坡,在忙碌的臨床經驗中,看到、聽到、想到大量的故事和體會,確實有「血」有「淚」。我需要一種形式去記載,予以沉澱過去和重新瞭解,現代詩就順理成章成為這個載體,同時,行醫的領悟亦滋養了詩歌的內涵。所以,第一本詩集與我的工作背景實在是唇齒相依、相輔相成的。
再則,在華語裡「醫」和「一」是同音的,所以「萬有醫始」留下了第一本詩集初試啼聲的印記。而且,「一」也衍生自另一個更重要的根本:這本詩集和我第一次寫詩的起源。
二〇一五年六月以前,我並不會讀和寫現代詩。跟大部分在香港長大的人一樣,只是在中學背誦唐詩宋詞(當然要感謝在天國的父親,是他啓發我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至於現代詩,只記得那時在學校讀過兩首五「四年」代的新詩罷了。因此要再次感謝「新文潮文學社」舉辦的「一首詩的時間」,在臉書一天寫一首現代詩,連續三十天;就這樣,我開始寫人生的第「一」首詩了。
在臉書群組中,那三十天與各位新來的和資深的詩人互動,啓發了我瞭解現代詩的美學:節奏感的基礎,運用意象的天馬行空,和最重要的在內容和風格上,以反映當代入世的角度去重看已有的態度和意識。就這樣,我就走了一個比大觀園更宏大更瑰麗的現代詩空間。
從網絡回歸真實,與很多詩人成為朋友,加深對現代詩的研究;更進一步開始大膽投稿到華語世界的詩刊和文學雜誌,榮幸地受到編輯們的青睞,漸漸地令「小昭」之筆名得到認識。
三
道家認為世間萬物萬有的本質、生成和變化是跟隨「道」的規律,因此有「無為」和「無不為」去因循自然。這些年來,走過的路總是充滿變化,多變早已成為永恆的現象,我亦要不斷學習在「無為」和「無不為」之間拿捏分寸。在現代詩的路途上,有順應機遇的時候,也有主動出擊的日子,一步一腳印,成就了第一本個人詩集的出現。
因此,詩集的編排也跟隨這個生成的過程。詩集分為五個部分,由關於多年行醫的感受,而且很幼嫩的詩開始「望聞問切」;接著是關於情感的「情深欲淺」;第三部分收錄在各地詩刊文學雜誌發表的「初次登場」;最後走入第四和第五部分,以比較熟練的手法去描述我對香港、新加坡和蘇格蘭「城市倒影」的情意,和對 「生活日常」的詩意。
在香港長大,於獅城工作定居,今年到蘇格蘭愛丁堡進修;由讀醫行醫、寫第 「一首詩」、到第一本詩集,一切似乎是偶然,更是忻然。這個故事,同時證明並沒有什麼是太遲開始的,人到中年,第一本詩集,第一篇自序,得以能夠實現,請讓我再次感謝新文潮,感謝新加坡。
世界果然一點也不小,本地的文學領域更加不小,你與我其實並不孤單。
周昭亮
二〇一九年六月,寫於蘇格蘭
目錄
自序
一、望聞問切
- 深切
- 白色房間
- 傷口
- 眼淚
- 絕症
- 手術前後
- 生命
- 回答不了的問題
- 誰
- 日與夜
二、情深欲淺
- 嘗辣
- 存亡
- 第一章
- 夜了
- 泡沫
- 情動
- 摘花
- 軌跡
- 風塵
- 觸及
三、初次登場
- 第一交響樂國
- 藥石無靈
- 下班後,茶几上的情書
- 大掃除,茶几上的鑰匙
- 廿年
- 對倒
- 似非而是
- 百年以前
- 蘇格蘭微涼
四、城市倒影
- 餘恨中的雨痕——重回香港2014-2018
- 白布鞋
- 五點鐘
- 不知道
- 還是遺忘
- 大寒
- 第一故鄉
- 白與黑
- 移民前請選擇性失憶
- 平行的備忘錄
五、生活日常
- 致生活日子
- 夜曲
- 練習
- 虔誠的詩
- 雨季
- 故事新編
- 鬼影
- 小確幸的溫度
- 樹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4-8895-5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3月
類別:現代詩 · 新加坡文學 · 當代文學
規格:190mm (H) x 13mm (W),128頁
【預購】《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時代革命》團隊
Regular price $33.00法國FIPADOC最具影響力紀錄片大獎《時代革命》電影人物精采訪談紀錄☆
左邊◎賀爾(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18.00「太陽底下依然沒有新鮮詩,卻有前仆後繼的青春熱血。」——賀爾〈自序〉
- 華文詩,從古代到現代,歷經千年的累積,是否還能產生「新鮮詩」?這是不少詩人的焦慮,也是賀爾的焦慮。他透過生活,不斷地尋找「意義」,將所思所想幻化成文字——將焦慮與期望賦予「現在」。
- 賀爾的作品中,不時閃現他對於佛道儒思想與經典的喜愛。他深切知道世間事物皆「不可得」,因此「當房貸終於還清的那一天/我們就可以去流浪了」這樣的生活反諷才能如此淡然,榮辱不驚。
- 如艾略特(T. S. Eliot),賀爾肯定了「文學傳統」,但在創作形式上,完全捨棄了「封閉式」的古典體系,更去蕪存菁地將創作專注於「現存性」,以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透過小敘事(small narratives)的轉化,營造一種「賀爾式」的開放式解讀。
內容簡介
左邊需要依賴右邊才能找到自己舒適的位置,反之亦然。詩要有個性才好讀,然而太鋒利則刺眼,無法凝視,若面面俱到就沒了棱角,圓融也成了缺陷。那就靠左邊站一些。有人說那個位置更靠近心臟。
作者簡介
1976年出生,新加坡人。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榮譽學位,目前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大學期間就喜歡寫詩,並自印詩集贈友,視寫詩為一種激烈的文字遊戲。大學畢業後曾有十年時間未動筆,但後來有臉書的緣故,又開始創作。《左邊》收集了過去8年發表於臉書的作品。如今出版詩集,只為尋回文字落在紙上的溫度。
各地著名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誠意推薦:鴻鴻、范俊奇、梁海彬、陳維彪、林道錦、林容嬋、郭詩玲、黃瑞汝
- 詩要讀出聲音,才讀得出踏踏馬蹄以外的欣欣向榮。賀爾的詩,一讀,就讀出他敘事的欣欣向榮,翠綠而倔強,所有的情感上的雪一般的崩塌,不是屈服,倒是溫柔。而他用他的句詞來承載的詩界,往前朝後,都是記憶的未來。——范俊奇,馬來西亞著名作家
- 讀賀爾老師的詩是一個好玩的過程,因為讀者不再是一個被動,等著接受資訊的角色。他把自己對於某些事物的觸動與感發,化為了文字。他的詩句錯落有序,有時溫暖纏綿,有時鏗鏘有力。在咀嚼詩意時,不時會被他的巧思打動到內心的那一根弦,引起共鳴。詩,有標準答案嗎?賀爾老師在「左邊」這首詩裡,其實就講明:我喜歡有人說他不大肯定答案是什麼/我不喜歡這是唯一答案的答案。這本詩集《左邊》,正是如此,沒有標準答案,但卻是最靠近左邊心房的一本詩籍,把詩的感動傳達給讀者們。——李俊賢,最新出版《教學不易,請溫柔以對》、教育工作者
- 左邊的賀爾漫遊在一場乾淨潔白的新雪下:
好喜歡詩人賀爾的詩,每一首都是一場驚豔之旅,寥寥幾字勾勒出大意境,叫人意猶未盡,讓人流連忘返。閱讀之時,總忍不住輕輕吟唸出口,為了感受字句在舌尖上輕柔滾動的韻律與觸感。在他筆下,短小的詩可以無盡衍生出一片絕大的宇宙,大氣的文字堆疊下自有其細膩雋永的精巧;他的詩有叫人忍俊不住的幽默,也有讓人在荒謬中體察世事的幾番覺悟。賀爾好浪漫,以後我都會往左邊走,為了期望和他相遇。——梁海彬,新加坡作家,最新小說集《大海的人》
- 讀賀爾的詩需要耐性,明明詩並不長,但是反覆推敲,才會充分感受到詩的張力,如苦茶的回甘。——阮文略,香港著名詩人
- 賀爾的文字猶如音符不斷地敲打著我的玻璃窗,把我包圍在其抑揚頓挫的思緒裡。於是,我肆意放飛青春的氣球(〈青春〉)、惦記冰箱已發霉的水果(〈下班時段〉),並熱切地感受生命大大小小的雪崩(〈讖語〉)。在這個多雨的季節,感謝他的文字的陪伴,而我將「耐心等待這場煙火絢爛後的下一場」(〈如何〉)。—— 林容嬋,新加坡作家、講師
- 逝去的:遺憾,鬆手,回味
還沒/已經。
未來的:忐忑,無奈,浩瀚宇宙
賀爾是時間的旗手,以詩在戰陣助威,文字擊鼓,迎風低訴:美好的。
——陳維彪,新加坡詩人
- 賀爾把此詩集取名為「左邊」,耐人尋味。為何不是「右邊」?想起旅行途中的自己,在走出旅館的那剎那,常為了該往哪邊走而舉棋不定,深怕選擇走向左邊,會錯過右邊的風景。我帶著旅行的心情翻開「左邊」,看見了一道道美麗風景,也願你在他的詩裡,找到你喜歡的那一邊。——林道錦,馬來西亞旅遊作者、攝影人
- 閱讀字裡行間,作家的所思所想躍然於紙上;讀一本新書,就像交到一位新朋友。誠摯推薦您閱讀賀爾老師的匠心之作,願您能與我同樣幸運,透過閱讀,認識這位溫柔細膩,胸懷四海的書香好友。 ——黃瑞汝,中華民國書香關懷協會創會長,傾洪荒之力推薦
作品節選
〈無題〉
1
販賣時間
不斷投幣也掉不出來
2
若有所選擇
我願做驅魔人
把繆斯當魔鬼
交換
一輩子安眠
3
追求知識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過程,
越追就發現眼前展開的岔路越多,蔓延無度。
你停駐,喘氣,回頭看是斷崖,
前方是錯落掌紋。
4
他興高采烈地告訴另一半:
當房貸終於還清的那一天
我們就可以去流浪了。
〈左邊〉
我喜歡早上磨咖啡豆的聲音
我喜歡葉子和小雨搭在一起的旋律
我喜歡街角轉彎時遇見朋友的驚喜
我喜歡看別人打開飯盒時的表情
我喜歡回頭看
我喜歡有風景的窗口
我喜歡背影,但我不喜歡影子
我喜歡跟比我老的人聊天,小孩子除外
我喜歡人類的複雜,但我不喜歡人類的狡詐
我喜歡少數服從多數,但我不喜歡人多欺負人少
我喜歡伯仲之間
我喜歡左邊多過右邊
我喜歡有人說他不大肯定答案是什麼
我不喜歡這是唯一答案的答案
目錄
序
詩與黑洞:讀賀爾詩集《左邊》◎ 郭詩玲
自序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詩 ◎賀爾
- 無題
- 傾斜
- 逃生
- 奈何
- 虛擬城市
- 什麼娘
- 唇讀
- 冥王星
- 針與線
- 陪跑者
- 走鋼線者
- 不在我身邊
- 追憶
- 筏
- 讖語
- 鑄字
- 食月
- 伏虎
- 新謠
- 吃藥
- 女王
- 愛
- 前後順序
- 纏繞
- 青春
- 如何
- 前世
- 主和派
- 海豚失誤演出
- 句號
- 迷宮
- 後知
- 有常
- 世界上沒有完美犯罪
- 滑行
- 刺客
- Haiku石爛(兩組)
- 不聚
- 下班時段
- 對角戲
- 左邊——仿辛波斯卡〈種種可能〉
- 錯位
- 殊不知
- 下一場新雪
- 說夢已經很長長得必須執一端
- 蚊子文字
- 他方
- 肉票
- 天宮一號
- 張淑華
- 2018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8-2449-4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預計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類別:現代詩 · 新加坡文學 · 當代文學
規格:148mm (H) x 105mm (W),約88頁
【預購】旅行與咖啡:用插畫搜集當下美好◎WHOSMiNG
Regular price $27.00IG人氣咖啡杯插畫家WHOSMiNG,
用咖啡外帶杯記錄每一間店、每一座城市。
台北Goodman Roaster、誠品書店、Crate & Barrel、MINI等多個品牌跨界合作,
美國知名飯店ACE HOTEL、PUBLIC HOTEL,
咖啡品牌La Colombe、Intelligentsia Coffee等分享介紹,
日本人氣文具雜貨品牌「手紙社」首位邀請赴日個展的台灣創作者。
Instagram上的人氣咖啡杯插畫家WHOSMiNG,
每去到一間咖啡店,就在外帶紙杯上畫下咖啡師的模樣,
這個還在持續進行中的隨機創作,始於一次次未經安排的感動。
在紐約ACE HOTEL開放式大廳享用Stumptown的卡布奇諾,當下的氣氛,讓他隨手在筆記本中畫下了咖啡師。在柏林Bonanza Coffee Roasters,店家播放的音樂好品味,讓他跟旅伴忍不住跟店家詢問了歌單,體悟到旅行中可以遇到的美好。而在波特蘭Heart Coffee Roasters的春日下午,灑進落地窗的美好陽光,那個深受感動的瞬間,他拿起店家的外帶白紙杯,畫下推薦了香草拿鐵的大鬍子咖啡師。
「好像還滿有趣的!」
自此開啟了他的 #mingscups插畫紙杯系列創作。在一開始都不是安排好的旅程,累積至今已經畫了超過300個杯子,20多個國內外城市。
旅行中一定要有咖啡,為了拜訪嚮往的咖啡店所以去旅行,你是屬於哪一種呢?本書收錄了WHOSMiNG推薦的眾多咖啡店,是喜愛旅行、喜歡咖啡、喜歡好好生活的人都會很有感的美好搜集。
WHOSMiNG
由插畫家、設計師MiNG成立的個人品牌。作品以設計、插畫及手寫字被大眾所認識。擅長以極簡生動的線條,並帶幽默的插畫筆觸勾勒生活中對人事物細微觀察。
結合插畫、攝影及文字的咖啡外帶杯#mingscups系列作品,在國內外咖啡界廣受好評,累積超過20座城市、300個以上咖啡杯,並持續增加中。與台北Goodman Roaster、誠品書店、Crate & Barrel、MINI等多個品牌跨界合作,其個人商品也在台灣、日本、上海以及紐約等各地販售。並於2018年8月獲日本知名文具雜貨品牌「手紙社」邀請,在東京舉行個人展覽,為該店首位邀請的台灣創作者。
instagram / facebook:whosming
旅行與咖啡的起點
準備寫前言的時候,忽然腦中出現曾經寫過詩人惠特曼說的話,「在所有安排好的地方我們都不能停留。」雖然沒有這麼浪漫,但至少你手中這本書,跟這些插畫杯杯們,在一開始都不是被安排好的。
小時候很討厭咖啡,覺得這東西又苦又黑,跟感冒糖漿一樣沒有存在這世界上的道理。長大後才明白,咖啡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感冒糖漿的部分還是不曉得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的職業是設計師。剛開始專職網頁,後來社群網站取代了不少網頁需求,就開始投入自己很有興趣的動畫設計,偶有機會也會做些平面設計。在以睡眠不足為專長的設計公司而言,喝咖啡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習慣。因為同事們都在喝,再加上公司的咖啡機可以打奶泡拉花,每日午後的文青日常就開始與咖啡畫上等號。
開始愛跑咖啡店應該是2013、2014年左右的事。除了體驗不同店的咖啡,吸引我的還有咖啡文化。我喜歡帶著插畫筆記本或是喜歡的雜誌,坐在店的角落欣賞每一家不同風格的咖啡店,看著咖啡師與客人交流。或許因為自己從事設計相關產業,對於店的視覺設計充滿興趣。一直深信一家店如果注重視覺形象以及所有的細節,咖啡肯定有一定水準。畢竟店主如果對於這些細節都相當重視,沒道理最重要的咖啡不會好喝。至今我還是會用這樣的方式去選擇要拜訪的咖啡店,舉凡國內外都相當適用。
2014年的冬天在紐約的Ace Hotel,因為太愛他們的開放式大廳氣氛,端了最愛的STUMPTOWN卡布奇諾,自個兒拉張椅子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因為隨身都會攜帶筆記本,便隨手畫了當時沖咖啡的咖啡師,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的咖啡師速寫。2015年在柏林的Bonanza Coffee Roasters,除了好喜歡店內看得到的一切與咖啡,印象最深刻的是選歌實在太厲害,至今不會忘記放完Darkside的〈Paper Trails〉緊跟著Sébastien Tellier的〈La Ritournelle〉,兩首歌一放完我與對面的旅伴同時互看對方說:「這間店放的歌也太好聽了吧!」隨即厚著臉皮詢問店員能不能將歌單分享給我。當時深深地感覺到,「旅行與咖啡」會將我的感官放大,可以搜集很多美好。
真正開始插畫紙杯#mingscups系列,是在2016年的春天。當時與好友一同征戰美國的夢幻音樂祭Coachelle,既然飛到了西岸,也安排了幾個很喜歡的城市走走,洛杉磯、西雅圖還有波特蘭。會選擇波特蘭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整個城市被公認富有相當高的hipster精神,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非主流文化的展現與交錯,不管是設計或是獨立品牌都相當令人期待,另一個原因也是波特蘭是美國著名的「咖啡城市」。
拜訪波特蘭Heart Coffee Roasters那天是個無敵晴朗的好天氣,點了一杯店員推薦的香草拿鐵,春日午後的陽光穿過落地窗灑在身上,舒服得讓人不自覺微笑。看著手上那杯為了消化大量來客量,而用白色外帶紙杯裝的咖啡,頓時覺得好想留下一些什麼記錄這個瞬間,於是拿起了隨身攜帶的簽字筆,隨興畫了剛才推薦香草拿鐵的大鬍子咖啡師。
「好像還滿有趣的。」
一路就開始從波特蘭、西雅圖、洛杉磯畫回台北,又畫了世界好多個角落,養成了每到一個城市就想畫杯的興趣,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沒有安排的發生。而這個興趣發展至今,已經畫了超過三百個杯子、二十多個城市,也希望可以一直持續的記錄下去。
【預購】不平等的樣貌:新加坡繁榮神話背後,社會底層的悲歌(This Is What Inequality Looks Like)◎張優遠(Teo You Yenn)(譯者:方祖芳)
Regular price $30.00揭開新加坡人的「家醜」,不敢公開的社會真相
全球GDP人均所得亞洲第一、世界排行第八
人民擁房率90%,貧困人口卻可能高達20%
外人稱羨的新加坡,
存在著高度的不平等與扭曲狹隘的價值觀……
在新加坡這座高度發展的小島上,
有一群蝸居於租賃組屋的低收入者,
他們也許有了容身之處,卻找不到立足之地……
新加坡似乎很晚才意識到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
因為我們很難把這些現實納入進步繁榮的故事裡。——張優遠
臺灣房價居高不下,好羨慕新加坡「住者有其屋」?
其實,許多當地人的願望是搬出租賃組屋……
名列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向來給人光鮮繁榮的印象,然而作為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發展的背後充滿爭議,強調國家榮耀的國族主義,只想揚長避短,對社會不平等問題視而不見。
社會學專家張優遠深入走訪底層社會,歷時三年與低收入者聊天、訪談及觀察,了解弱勢階層面對的困境,結合其十年來對於新加坡家庭、社會福利、性別和公共政策的專業研究,指出新加坡在托育結構、福利制度、教育體系、勞動環境中普遍存在的弊病與不平等,反思改善之道。
本書英文版出版後在新加坡蔚為風潮,激發公眾對不平等現象廣泛、深度的辯論,影響深遠。書中所揭露的問題,在中產階級逐漸增加、都市貧困問題日益劇烈的亞洲主要城市同樣可見到。《不平等的樣貌》貫穿不同階層、城市、國家和地區,掀開亮麗表面下無所不在的不平等環境,將居民百姓連結在一起,並點名我們關心、重視每一個人的尊嚴。
名家推薦
▍專文導讀
黃克先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強力推薦
朱剛勇 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韋地 季風帶文化發行人
張烽益 臺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蔡瑞明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序)
媒體讚譽
張優遠憑藉勇氣、誠信和科學工具,進入不為人知的不平等領域。她深入新加坡底層社會,讓讀者看到原本看不見的事物,將低收入家庭動盪不安的艱苦生活、求學經驗、養育子女與住所的問題,對照中產階級視為理所當然的舒適享受。她推翻廣為流傳的錯誤觀念,呼籲人們關注新加坡福利制度的缺陷,同時探討如何修復這些問題。這正是社會學的真諦!——麥克.布洛維(Michael Burawo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教授
這本書難能可貴,採用民族誌手法,生動描繪出新加坡低收入者的生活、夢想與失望,同時巧妙穿插各種明顯或隱晦的意識形態、社會結構和官僚作風,這些因素把我們連結在一起,也將我們隔離開來。文字精練、令人回味的散文篇篇見解精闢、富含同理心,卻又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分析為基礎,而且立論嚴謹,讓我們看到那群經常遭到遺忘的同胞在過什麼樣的生活,並促使我們檢視自己和社會,以及工業化後富裕的新加坡。平易近人的敘事手法不但觸動人心,同時發人深省,應該作為我們討論國家本質的基礎。——林愿清(Linda Lim),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羅斯商學院(Stephen M. Ross School of Business)企業策略與國際企業學榮譽教授
《不平等的樣貌》令人耳目一新、大開眼界,也讓我們深思。本書充滿熱情和洞察力,文字平易近人,凡是對新加坡或其他地區貧窮與不平等問題感興趣的讀者一定覺得深受啟發。張優遠的著作是以社會學家的敏感度為出發點,並與新加坡低收入者密切互動三年而形成。這本書顛覆新加坡全然繁榮進步的形象,讓我們看到新加坡弱勢居民的日常經歷、挑戰,以及許多人的既定想法,如何阻礙他們獲得有尊嚴的援助。張優遠邀請讀者正視不平等現象,並思考這群人在社會矩陣裡的位置。她認為,新加坡人對於「社會包容」(social inclusion)和「犧牲小我、完成大我」(the greater good)過分簡化的論述,導致許多人強調市場價值和自力更生,因此很難推動實質改變,縮減社會不平等現象。——郭思嘉(Nicole Constable),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人類學教授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教授
《不平等的樣貌》是精心傑作,張優遠刻意避開學術框架,從道德與政治角度檢視這個社會問題,並讓我們看到真實的生活經驗未必符合大多數人以為的新加坡人可以靠著努力向上移動、大都會、無拘無束、掌控自我命運、富裕的全球公民形象。作者描繪個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採用民族誌手法,讓他們表達自己的聲音。書中不同章節都傳達出在這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城市,身為低收入者與在不平等條件下生活的悲哀和經歷。本書以批判的鏡頭檢視一般大眾、學術界與官方對於新加坡社會的說法。迄今為止,大部分新加坡人,包括學者在內,都不認為新加坡有貧窮問題,更不會追究其原因或深究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討論政府和社會結構必須負哪些責任。我們很需要這樣的一本書來點醒我們。本書提供豐富的實例,讓讀者看到新加坡部分人口的日常經歷,必然能在全世界引起迴響和共鳴。作者刻意顛覆既有觀念、提出令人深思的道德難題,並強調體制結構對於造成貧困和不平等所扮演的角色。張優遠的聲音透過文字有力並真誠地傳達出來,挑戰讀者思考,每一頁都蘊藏啟發人心的力量。我們無法昧著良心不參與,這是我們無法拒絕的邀請。——維尼塔.辛哈(Vineeta Sinha),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教授
這本書在很多方面都傑出不凡。張優遠鼓勵新加坡所有居民檢視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和心理背景,同時挑戰我們許多因新加坡經濟發展而受益的人,質疑為了自我安慰而告訴自己、其實只是自欺欺人的故事。《不平等的樣貌》的文字優美流暢,也是很棒的典範,讓我們看到學者如何深入思考社會學家的角色,然後以一般大眾為對象,邀請讀者踏上共同學習的旅程、了解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經常遭受忽視的經歷。——侯仁敦(Philip Holden),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語言與文學教授
張優遠在這本文字平易近人、觀察精闢的書裡,帶領讀者超越統計數字,了解新加坡相對沒那麼幸運的人的日常生活,是這座匆忙城市非常需要的一本書。——菲利普.葛斯基(Philip Gorski),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
作者簡介
張優遠(Teo You Yenn)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社會學博士,目前擔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兼社會學系主任,曾發表諸多期刊論文、書籍文章與評論,著作包括2011年勞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出版的《新加坡新自由主義道德:家庭政策如何影響國家和社會》(Neoliberal Morality in Singapore: How family policies make state and society)等。她致力於教學,並將研究成果帶入公共領域。2013年獲頒南洋教育獎(Nanyang Education Award),2016年榮獲美國社會學學會性與性別部門(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Sex and Gender Section)的女權學者社會運動家獎(Feminist Scholar Activist Award)。
譯者簡介
方祖芳
第23屆與28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評審獎得主。譯作包括《從新主管到頂尖主管》、《新韓國人》、《一生設計》、《創意電力公司》、《消費行為之前的心理學》、《華爾街的猴戲》、《飛行少年》、《走對下一步》等。
目錄
推薦序 公共社會學的經典範例 黃克先
原書序 不平等的民族誌 郭建文
前言
第一章 第一步:破壞原有的敘述
第二章 日常生活
第三章 平衡工作與生活不該是階級特權
第四章 我希望孩子比我更好
第五章 在缺乏階級保護的環境下成長
第六章 有差異的應得
第七章 需要、想要、尊嚴
第八章 尊嚴就像乾淨的空氣
第九章 家醜外揚
第十章 關於「種族」的備忘錄
第十一章 接下來怎麼辦?
附錄 為所有讀者而寫的研究方法:這就是數據的樣貌
後記 自傳民族誌:出乎意料的一年
致謝
參考資料
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增訂版)◎大衛·博維爾(David Bordwell)(譯者:何慧玲、李焯桃)
Regular price $48.00 著名電影史學家及理論家David Bordwell《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香港增訂版,現已上架。2001年香港中譯第一版早已絕版多年,增訂版新加了兩章及兩個附篇(「無間道」三部曲及杜琪峯專論),全書共364頁,內頁插圖幾乎全部轉為彩色,極盡精美。David Bordwell對香港電影情有獨鍾,對香港電影七十年代至今的藝術成就及其對國際影壇的貢獻分析入微。全書旁徵博引,圖文並茂,喜歡香港電影的影癡必讀。
「大衛博維爾是美國最重要和最可讀的電影學者。他為香港電影作為傑出的娛樂,有時甚至是傑出的藝術,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
—— 羅渣伊拔(美國殿堂級影評人)
「本書理論層次既深且廣,電影學者將如獲至寶;博維爾在各章之中穿插大量真情流露的趣聞軼事,手法漂亮,影癡會看得興高采烈;他逐格菲林分析香港電影最有代表性的時刻,極有啟發性,電影人定會大感興奮。 」
—— 詹姆斯夏慕斯(《臥虎藏龍》與《色,戒》編劇兼監製)
「大衛博維爾這部表揚香港通俗電影的新作,堪稱電影評論的里程碑。以他這般地位的學者,從評述小津與德萊葉,到如今來肯定香港電影的通俗美學,箇中意義重大。他洞悉愈來愈多人明白的一個道理——香港電影有純美學的要素,值得認真研究和評論。他的批評理論能與時並進,實是一項突破。 」
—— 張建德( 《香港電影:額外的維度》作者)
「大衛博維爾早於九年前已用電子書形式出版了本書的第二版,增添了新的內容,插圖也由黑白轉為彩色。初版中譯本當年面世不久便告售罄,翻譯這個增訂版應該有一定的意義。非常感謝作者首肯之餘,還為我們新寫了一篇後記,補充了一些他對成書八年來香港電影的看法。我們也趁此機會,把第一至第九章再校訂一次。 」
—— 李焯桃
【預購】山海經神獸圖鑑:解讀神獸的由來與象徵力量◎方佳翮
Regular price $37.00內容簡介
融合陰陽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精心研究,
第一本精工筆法解讀142種神獸外型細節的圖鑑,
風水、占星學也起源於此,
吉獸迎瑞、兇獸擋煞,祂們還有哪些由來與象徵力量呢?
我們居住的世界,處處充滿古代神獸的圖騰,從眾家典籍、佛道世界,同時又活躍在古往今來的雕塑、壁畫、圖卷中,例如犼、蒼龍、重明鳥等等數百種圖像所象徵的宗教意涵,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更是新世代的小說、電影和游戲的創意來源。
本書將古老晦澀的文字,透過清晰易懂的系統分類,用極致的線條演繹,描繪出各種神獸的「真實」形象,在每一個角落都隱藏了等待解讀的典故,並以自成體系的畫風和文字表達,定義並解讀這些極讓人著迷的傳說意象,讓讀者產生無限想像的創作能量。
山海經—上古神秘世界的基礎歷史觀
《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的妖怪《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位天神,《海內十洲記》、《述異記》、《酉陽雜俎》等志怪古籍裡的神獸,包含我們信仰的宗教與神祕學,大都以《山海經》的神獸為原身起源。
1.對應地理、系統清晰:從神獸屬性到地理方位,古代五大洲陸神話故事,一一對應。
2.重現奇幻的神獸世界:以四象、五行五方、陰陽八卦等傳統概念為基礎,細讀神話,釐清源頭,還原形象。
3.線條手繪,精巧細密:全本用現代筆法描繪上古神獸,寫實、細膩、生動,極具特色。比色彩明豔的彩繪,對畫者的功力要求也更高﹔言之有物的精準線條設計,提供宗教民俗相關從業人士,更多靈感與運用方式。
4.圖文解讀,輕鬆易懂:將龐雜的傳說精簡,為古籍中的142種神獸連接歷史與神話,勾勒出豐富完整的山海經世界。
作者簡介
方佳翮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資深創意設計師,中國傳統神話研究者,國內知名“怪獸”畫者,曾為《故宮怪獸談》《易中天中華史》《封神演義》等繪製插畫。
時光碎語◎陳幹煌(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26.00- 時長時短的記錄,皆是生活中的「小日子」。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卻劇透了我們每天可能上演的籌碼——作者抓住了身邊不經意的小細節、美與不美,並寫出了瞬間的微妙感觸。
- 回憶如何在無盡的腦海裡形成光點,作者毫不吝嗇地掏出童年和青春與讀者對應。書中是作者對過去稚嫩與逐步成長的召喚和回味,也叩響了你我他遠去的點滴。少了回憶,生命就像缺了一角。
- 每一個停頓都是作者的感悟和領會,除了緬懷,幹煌的文字也透露了對地球與環境的關切,毅然地踏上蔬食的維根(vegan)之旅;甚至淡然地面對死亡,他誠然道:「既來之,則安之」。
- 每個人都有專屬自己的角落,隨著作者的小步伐,沿途看看那些我們已經錯過的、即將錯過的、還未錯過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作家簡介
2020年初,陳幹煌轉為維根主義者(Veganism),自認為是蔬食料理的老饕。陳出生於馬來西亞砂勞越(Sarawak)的一個市鎮詩巫(Sibu),獨中畢業後赴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讀。期間,曾參與學生交換計劃到台南成功大學修讀一學期。目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閱讀、寫作與舞蹈,他對於音樂、歌唱、戲劇以及游泳也略有涉獵。作品曾獲刊於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著有生活小品《蛋黃的杯盤狼藉》。
內容簡介
路過的回憶都是生命的光點,作者赤子之心的堅持,彷彿召喚那個在追逐成長又拼命淡忘過去的我們。他毫不吝嗇地掏出內心,寫了自己寫了別人;他的小小世界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卻穿透了每個日常和點滴。他佇立過的每個角落,都伴著他領會每個今天都比昨天更好一些。從文字的開始到結束,每一個「隨心」的停頓,全都是「所欲」的反思。陳幹煌以輕輕的文字,在節奏極快的日子裡,拼湊成屬於自己的「時光碎語」。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文慧、司徒畢、黃文鴻、蔡欣洵
- 我很享受短篇的內容也特別欣賞作者的寫作風格;很多細節和人物情景都描述得栩栩如生,讓讀者彷彿被轉送到了作者的世界, 感觸他所有人生的經歷。陳的文字也勾起我好多童年與青春時段的回憶! —— 王文慧,藝術家、媒體人
- 作者俗套的「隨心」、「自由靈魂」、「堅持」、「赤子之心」等詞彙,用在他身上卻不顯違和。當一堆人還在追求所謂「文青」的生活態度時,他已經身在此山中,活得与世无爭、悠然自得。我常常調侃他,要是世界上多幾個像他這樣的「文青」,這個世界說不定真的會美好一點。——司徒畢,教育工作者、編劇兼自由創作人
- 幹煌告訴我,他一直有出新書的念頭,沒想到竟真的要出版了;這就是他。從小到大,我們都會被告知或被提醒:你是誰?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別人會如何評價你,如果你是「這樣」或「那樣」等。透過書寫,幹煌認真整理和記錄,重新審視自己,看看「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今日的『自己』」。閱讀著他的文章,你或許也會喚醒過去的那個「自己」。——黃文鴻,UFM100.3電台DJ
- 陳幹煌的文字清新,文筆輕快,讀起來完全沒有負擔。如微溫的早晨,邊喝咖啡邊閱讀,開始一個慵懶愉快的週末。從簡單平淡處開始,卻也蘊藏著作者對於生活、人生的反思,對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陳的創作始於生活,而生活的點點滴滴,結晶成「時光碎語」。——蔡欣洵,教育工作者、詩人、作家
目錄
序一
文青·文清◎司徒畢
第一輯:那段讓我解憂的臭臭歲月
- 我喜歡臭臭的校服
- 我們這一班青春不死
- 好想好好愛你
- 左右紛爭
- 一台自行車闖天涯
- 阿姨殺手
- 藤椅和扇子
- 從前從前,想追回的新年
第二輯:劇透人生的小日子
- 庭園深深
- 平安去了哪裡
- 白色新年
- 當死亡靠近時
- 善變的說話姿態
- 拐著也要去游
- 人是最複雜的動物
- 閒情的路燈
第三輯:夢裡夢外的房間
- 給我一個角落
- 還好夢受傷了
- 白紗、白燭、白玫瑰
- 做夢也很傷神
- 他的影子是勁草拉長的
- 刺青
- 認親
- 瞥見夢裡的紅樓
- 如夢的蘭花
- 微醺人生
第四輯:那些傷神又美好的二三事
- 不是連一連就能成事
- 難以啟齒
- 備用的也很好
- 要擁有幾雙鞋才夠
- 肉不再滋味
- 死性不改
- 怎麽看都是新的
- 文具控的心酸
第五輯:敲破蛋殼的聲音
- 殺不完的天敵
- 有毒循環
- 人生當吃
- 借還是不借?
- 愛情我還搞不懂
- 地球超重了啦
- 關於怎麼死去
- Goodbye
_________
ISBN:978-981-18-8187-9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
分類:生活小品、新加坡文學、散文
系列:文學島語0013
規格:190mm (H) x 130mm (W),136頁
【預購】SLAM DUNK灌籃高手總集篇◎井上雄彥(譯者:游若琪、何宜叡)
Regular price $28.00【預購】我是遺物整理師◎金完(譯者:馮燕珠)
Regular price $25.00好,現在我要把電燈關了。
【預購】人生,不需要每一次都贏◎陳傳多
Regular price $35.00Instagram突破126萬人追蹤
傳達人生哲學以及健身保養的祕訣 收錄全新拍攝峇里島、馬爾地夫寫真
年屆56歲,媒體形容陳傳多是顏值逆齡、身材逆天。來自新加坡,讓人充滿好奇心的他首度出書,詳細剖析他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處世哲學與凍齡之道。而本書亦收錄他全新拍攝,遠赴峇里島、馬爾地夫取景的陽光寫真。
「凡事不需要太過執著,也不需要每一次都贏。」
本書透露他為人處事的哲學與凍齡的健身、飲食方法
「我是一個喜歡正能量的人。我認為人生很短,凡事盡量往正面思考,遇到不好的事情時不必太計較、太執著。有人認為我是人生勝利組,但其實我也遇過非常多挫折。我這一生學到了很多事,那些事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二十歲的我和現在的我,在面對這世界的人事物時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二十歲的我叛逆又好勝,現在的我則是心境恬適,一切順其自然就好,無須爭吵也無須強求。人生不一定要贏,看得開才能擁有真正的快樂。」
【預購】玄奘絲路行(Xuanzang: A Buddhist Pilgrim On The Silk Road)◎莎莉·哈維·芮根斯(Sally Hovey Wrigging)(譯者:杜默)
Regular price $23.001300多年前,玄奘大師從長安出發前往印度取經,開啟了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序幕,並立下誓言:寧可西去一步死,不願東退半步生。
玄奘是一位中世紀的求法僧人,他是偉大的探險家、哲學家兼外交家。本書敘述了身為探險家的他,不但橫渡了凶險絕地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更跋涉亞洲三大最高山脈間的冰山,穿越印度次大陸及熱帶叢林區……歷經重重地危難,為中國及印度兩大文明古國,首開文化交流的門戶,在亞洲可說是家喻戶曉,成就正如西方的馬可波羅無人不知。
這是一本可讀性甚高的傳記,被譽為中印文化之光的玄奘大師為求真理走大漢、越峻嶺,展現大無畏的精神;膽識中有慈悲,圓融中有堅持。作者能夠採循玄奘大師取經之路,實地走訪,並且旁徵博引資料,對比東西人物,通俗中見嚴謹,使讀者彷彿親炙大師風采,不啻為現代版的《大唐西域記》。
如果沒有《西遊記》,「唐僧取經」應該不可能成為中國幾乎人人知曉的故事。小說里的妖魔鬼怪在現實當中的確是沒有的,但當年「唐僧」,也即玄奘的西行求法,其傳奇色彩和艱苦程度較之小說中不但並無遜色,可能猶有過之。玄奘西行五萬餘里,歷時17年,行經當時的110個國家。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說, 他並不算是一位真正的地理學家,他的西行也是藉助了當時已經開闢的路線,但他留下的《大唐西域記》仍然是今人認識古代中印交通的重要參考文獻。
為西行取經「偷渡」出境
在《西遊記》中,玄奘父母在船上被奸人所害,剛剛出生的他也差點遭滅口,多虧母親偷偷將他放入木盆順江漂走,在漂過金山寺時被法明和尚所救,才有了後來的一代高僧。那麼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
玄奘俗名姓陳,據說為東漢名臣陳寔的後代,曾祖陳欽曾任太守,祖父陳康為北齊國子博士,父親陳惠在隋代曾任江陵縣令,大業末年辭官隱居,此後潛心儒學。他有三個哥哥,二哥陳素,早年於洛陽凈土寺出家,以講經說法聞名於世,號長捷法師。玄奘年少聰慧,也很早就聞名鄉里。
玄奘西行求法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當時是中國由繁榮的學派佛教向宗派佛教的過渡時期。他發現當時佛教界對同一經典的詮釋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而歧義百出,所以立下了到天竺去求取佛教原典的志向。而在他之前,中國西行的僧人已有不少,其中晉代法顯的成功及其所撰寫的《佛國記》的巨大影響,激發了他的決心。
《西遊記》 中,玄奘出發前唐太宗李世民親自送行,並有兩人結拜之舉,故而書中稱其為「御弟」。其實歷史上並非如此。初唐時期國家尚未完全安定,邊界地區尤其不穩,國人出境受到嚴格限制。玄奘幾次申請「通關文牒」都未獲批准。貞觀三年(629年),長安大災,官府允許百姓「隨豐就食」,也即到有糧食的地區去找飯吃。玄奘就混在災民的隊伍中,出長安,過天水,到達了涼州(今甘肅武威)。
涼州是古絲綢之路的要衝,也是軍事要地。玄奘在此住了幾天,就踏上西行之旅。但涼州都督李大亮嚴格執行邊境管理制度,派人將他追回。既然走不了,玄奘就在涼州為僧俗講解佛法,影響甚大。聽眾中有當時的河西佛教領袖、涼州慧威法師,他有感於玄奘的決心和宏願,遂密派兩位弟子趁夜偷偷送玄奘出關,到達今甘肅安西縣東。此時涼州都督的飛騎也趕到了,讓瓜州刺史李昌攔截玄奘。但瓜州刺史李昌崇信佛教,帶著公文,到玄奘住處當面將之撕毀,並向他詳細介紹了西出玉門關的情況,又資助了一匹白馬。一個月後,玄奘乘著白馬,獨自踏上西行之路。
17年後,玄奘返國再次經過涼州時,受到的則是「國禮」的待遇。在這裡他再次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慧威法師。雖是世外高人,但久別重逢,想必也難免噓唏。而他抵達長安之後,也終於獲得了李世民的隆重接待。
極大促進了中外交通的開拓
研究者指出,中國古代對外交通路線的形成和發展與佛教文化交流的關係十分密切。特別是在中古時期(漢至唐),佛教僧侶西行求法,東來傳教,或陸路或海路,往返於中國本土與域外諸國之間,是古代東、西方交通往來的重要內容,客觀上促進了中古中國對外交通路線的開拓和發展。
按照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介永強的說法,佛教傳入之初,東漢末年即有外國僧人來華譯經。隋唐時期,佛法經像盛於中國,可查的唐代外來高僧就多達五六十人。
而西行求法之第一人,為曹魏時期的朱士行。他當時抵達了西域的于闐。到了東晉南朝之際,法顯的西行最為著名。他從長安出發,經過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到達印度。
介永強指出:「有唐一代,中國僧人掀起西行求法運動的新高潮,西行人數之多,遊歷地區之廣, 空前絕後。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者首推玄奘法師。」
介永強認為:「中古時期,佛教高僧大德或逾越流沙,或泛漾洪波, 『投命於不必全之地,以達萬一之冀』,著其先鞭,導夫先路,極大地促進了中古中外交通的開拓和發展。中古中外交通路線的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論其功績,除了商人,無出緇流沙門之右者。」
玄奘西行誕生了兩部重要的著作:《大唐西域記》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前者記述了玄奘西行親身經歷的110個以及傳聞聽說的28個城邦、國家、地區的歷史地理,其中對地理位置、山川地形、城鎮都邑、道路關隘的記載,成為後世學者研究中西交通路線時比定地名的指針。後者則按玄奘經行的路線記述,更清楚地反映了唐代中外陸路交通路線的脈絡。
加上之前的《法顯傳》、《宋雲行紀》,幾部著作在時間上連續性的記載, 對於後世比較完整地研究古代中國對外交通等問題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回程抄了近路4年回國
雖然關於玄奘西行的線路仍有很多地段難以確鑿考證,但大的路線還是可以勾勒出來的。據介永強的考證,玄奘西行及返程的線路為:從長安出發,經隴山古道,歷秦州、蘭州、涼州、瓜州,出玉門關後,渡莫賀延磧,到伊吾,至高昌,從高昌繼續西行,至「阿耆尼國……西南行……至屈支國……西行六百餘里,經小沙磧,至跋祿迦國……西北行三百餘里,度石磧,至凌山。此則蔥嶺北原,水多東流矣……山行四百餘里,至大清池……清池西北行五百餘里,至素葉水城。城周六七里,諸國商胡雜居也……自素葉水城,至羯霜那國……素葉城西行四百餘里,至千泉……千泉西行四五十里, 至怛邏私城……」
怛邏私即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玄奘從此出發又經過赭時(今烏茲別克斯坦之塔什干)、康國(即撒馬爾罕)、羯霜那國(今烏茲別克斯坦之沙赫里夏勃茲),又西南行200多里至鐵門(今烏茲別克斯坦恰克恰里山口),再循東南方向渡阿姆河,經吐火羅斯坦至印度。他是先沿著絲路東段關隴南道西行,然後在西域境內依絲路中段中道, 最後循著絲路西段北道前行。
貞觀十六年(641),玄奘起程回國,他溯恆河西北行,渡印度河上游,經今阿富汗喀布爾河流域進入吐火羅國故地,再穿過瓦罕走廊達摩悉鐵帝國(瓦罕之南)、東行至波謎羅川(即瓦罕河谷)越過蔥嶺, 至揭盤陀國(今新疆塔什庫爾干),但未從絲路中段西域南道東行,而是經烏鎩國(今新疆莎車),繞道佉沙國(今新疆疏勒)、斫句迦國(今新疆葉城)到達瞿薩旦那國(今新疆和田),由西域南道,經尼壤(今新疆民豐)、折摩馱那國(今新疆且末)、納縛波故國(今新疆若羌),到達羅布泊地區,再到敦煌,沿絲路東段南道,於貞觀十九年(645年)回到唐長安。
莎莉‧哈維‧芮根斯 (Sally Hovey Wrigging)
作家、教師,曾兩度旅居斯里蘭卡,夫婿為美國駐斯里蘭卡前任大使。
芮根斯女士在斯里蘭卡隨高僧學佛,而她對玄奘大師的興趣起於1977年,英文版《西遊記》問世之時。
此後,她便開始以玄奘大師取經的歷程撰文多篇,並刊豊於《Archaeology》與《Orientations》上。
譯者簡介
杜默
資深文字工作者,曾任出版社主編、雜誌執行副總編輯,歷任首都、自立、中晚、中時等報國際組,現為報社國際新聞中心撰述委員,譯作有《聖經密碼》、《我家小孩的前世》、《毒菌與美食》、《東方與西方》、《行銷學》、《海洋之歌》等。
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腓德烈•摩特
第七世紀時,大唐僧人玄奘為了窮本溯源,深人經藏,遂西遊天居二長達十六年,在戒日三時代的印度求法,這是人類史上的一大盛事,不僅照亮了一段中印文化交流史,對中華文化臻於成熟輝煌,也產生了最深遠的影響,更刻畫出大乘佛教經中國傳人亞洲內陸與束亞的沿革,為人釆佛教史揭開一頁新猷。我們一從書中親炙玄奘,佛教信仰和書中陳述這位求法僧人和他在中國 、 中亞與印度途中遇合的一人一物,便立刻了然於胸。全書本著共嗚和敘事技巧,栩栩如生地呈現作者莎莉‧哈維‧芮根斯 雖然對佛教信仰沒有特別的鑽研,仍不免深受激盪,亟欲瞭解這位偉人的過人之處;玄奘的故事深深觸動作者心弦,各位讀者想必也會心有戚戚焉。作者以生花妙筆將玄奘行誼傳達給讀者,令人開卷難忘,可說是本書的一大成就。
苒根斯女士撰寫本書的手法,有幾點特別值得一提。其中之一是,她蒐集了大量的圖表,從她自已實地拍攝,乃至翻拍地圖、攝自藝術作品和建築的照片等,不一而足,都與她的敘述有直接的關聯,兩者可說是相得益彰。另外一點則是,她循著玄奘西遊的路線,把在中國、中亞、阿富汗和印度實地觀察所得,再做別出心裁的運用;她為讀者描繪出最令她印象鮮明的人物和自然景觀,重現一千四百年前玄奘在這些地方的所見所聞。她往往著墨於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景象 , 乍看之下似乎無關閎旨,實則藉此提醒讀者,主人翁大勇行徑中的人性層面。
她在引領讀者融人場景的情境之餘,對於相關的輔助學問也有很精闢的敘述。因此,讀者在如臨現場之際,對學者專家所看重的玄奘西遊記的重要性,也能稍有領會。當然,她不是以專家專論的手法,鉅細靡遺或嬋精竭智地追究所有的學術細節。相反的,在這曉暢易解的作品中,她是以最通俗的學術寫作模式,善用文獻,萃取其中菁華,提醒我們史實和各家詮釋的根本重點所在。我認為,她負責的態度比起在這一門學問上卓然有成的前輩不遑多讓,這一點是足堪嘉許的。事實上,她的前輩們所留給我們的玄奘形象,稱不上完整圓滿,而本書字裡行問對這位「求法宗師」的描述,卻能把我們對玄奘形象的瞭解和評價帶進嶄新的境界。
碰到這麼一位個人成就非凡,在人類文化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我們也許會問,若是少了他,歷史是否會改寫。雖然歷史是「據實而錄」,但這種非歷史性的問題,卻有助於我們更正確地評估史實。少了玄奘,所謂的佛教仍然會逐漸在中華文化裡扮演主流角色,這是毋庸置疑的0 因為,公元五九六的發展也臻於最高舉。大唐開國時,佛教已在中土落地生根了六百年,而且,它從一開始就是庶民宗教,往往跟中原本土的道教混同,並逐漸普獲認同,儼然成為千餘年前發源於華北的宗教和思想上的一大體系。在玄奘以前的數百年問,就有不少中原人士以求法僧的身分,從陸路或束南亞水路前往印度、或印度所控制的中亞地區,直接學習佛法。此外,也有許多印度和中亞地區的高僧前來中原,把佛典和修行法門傳人中土 。中原和各地商人往來於束西亞或南亞的商路上,其中更有許多 熱忱的佛門弟子 ,從西北地方循內地絲路等不同路徑進人北印度。中土百姓護持日漸勃興的僧 、 院、寺、社已有相當時日,使得宗教社團得以維繫。少年玄奘之所以會興起前往佛教源頭求法的念頭,實是因為前人在把佛陀的真理傳人中土百姓之問,已經卓然有成的綠故。
不過,即使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我們仍不得不承認,若是少了玄奘,中國佛教的性格必會大異其趣。他求法的結果,以及他身兼宗師、翻譯家與學者的身分,最能顯示他歷史地位的成就 ,’ 包括下列幾項•
【預購】再見 少女◎柯佳嬿
Regular price $31.00【預購】歲月靜好:蔣勳 日常功課◎蔣勳
Regular price $33.00我在節氣裡做救贖自己的日常功課。
合十敬慎,為眾生祈福──歲月靜好。
從「立春」到「雨水」,從「驚蟄」到「春分」,從「清明」到「穀雨」,從「立夏」到「小滿」……每兩個星期左右,一次節氣推移,應和著星辰流轉,應和著風起雲湧,應和著潮來潮去,應和著花開花落,日升月沉……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是我喜愛的四個節氣,早晚有涼風習習,清晨可以在樹葉上看到一粒粒露水,空裡流霜,夜晚可以滅燈看耿耿星河。
「小寒」、「大寒」走過歲月,跟四時依序綻放又依序零落的花朵一一問候。河口漲潮,洶湧澎湃,猶記得青春,熱淚盈眶。此時潮退,一波一波,在沙石泥濘中緩緩迂迴退遁逝去,學會捨離,學會退潮離岸的告別。──蔣勳
美學大師蔣勳以二十四節氣為時序,書寫日常生活中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面對大自然的省思。是他自己的功課,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功課。全書一百餘篇,每一篇都是一帖生活格言,每翻讀一帖,就能得到內在的喜悅與寧定安穩的力量。
蔣勳說:「我應該在節氣推移間,學習聆聽更多生命的對話。」
◆一年之始是立春,要學習「歡欣與溫暖」
蔣勳說:溫潤、柔軟、包容,好像不只是一種色彩,是漫長歲月積累的世世代代信仰的厚重溫暖。
◆盛夏花開是芒種,要學習「慎重與珍惜」
蔣勳說:在時間的劫難中,相遇或告別都有慎重珍惜,有感謝,有祝福,便是生命的修行。
◆深秋寒涼是霜降,要學習「自在喜悅」
蔣勳說:清晨如果早起,日出之前,沿日高川山壑溪澗走,樹叢葉子暗影裡藏著纍纍的柿子,每一顆都飽滿圓熟,每一顆都安靜喜悅,真正的成熟自信是可以這樣無喧譁的啊。
◆歲末隆冬是小寒,要學習「溫和與包容」
蔣勳說:在喧鬧、吵嚷、充斥咒罵攻擊的聲音的時候,也許可以靜靜凝視一朵花慢慢綻放的力量。慈悲的力量,溫和的力量,包容的力量,美的力量。
本書特色
★ 蔣勳首部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之創作,提醒我們可以隨著節氣的變化、四季的遞嬗,從中學習與感悟。每一天都能從有限的生命裡,參悟永恆,進而體會到生而為人的快樂與活著的美好。
★「歲月靜好」是每個人對生活的企盼,也是蔣勳在二○二○年帶給讀者最好的新年禮物與人生禮物。設計典雅,適合隨身攜帶,時時捧讀。
蔣勳
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聯合文學》社長。
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著有散文《歲月靜好:蔣勳 日常功課》、《雲淡風清》、《說文學之美:品味唐詩》、《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池上日記》、《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肉身供養》、《此生:肉身覺醒》、《此時眾生》、《夢紅樓》、《微塵眾》、《吳哥之美》、《身體美學》、《少年台灣》等;藝術論述《漢字書法之美》、《新編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天地有大美》、《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寫給Ly’s M》;有聲書《孤獨六講有聲書》;畫冊《池上印象》等。
【預購】夜畫帳(第一卷)◎Byeonduck(譯者:王薇甄、蔡慧璞)
Regular price $29.00【預購】夜畫帳(第二卷)◎Byeonduck(譯者:蔡蕙璞、Seonny)
Regular price $29.00【預購】好色醫學必修32堂課:專業醫師剖析、解謎、手把手教導正確的性愛◎ 劉育志、白映俞
Regular price $39.00 跟著專業醫生了解性,讓你擁有好氣色、獲得好臉色!
從臉紅心跳到眉開眼笑!
「G點」是夢幻傳說?「自慰」有益身心健康?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已經發明「保險套」?「潮吹」的液體從哪來?「精盡人亡」真的會發生嗎?發明「按摩棒」原本為了治療歇斯底里?中國古代「體相算命」居然以乳房、陰莖、陰毛、腋毛等占卜,一探身體密碼!公共廁所的馬桶會不會傳染性病?費洛蒙香水真能增加性吸引力?A片看太多會不舉?健身房的某種器材竟會讓人高潮?
學校沒教、網路亂傳、A片誤導一一破解!
作者醫師夫妻檔,攜手爬梳中外性學相關研究、重要文獻、歷史佚事,從五千年前聊到二十一世紀,以32堂必修課,帶你輕鬆切入,幽默而正確地認識人生最重要的事。
劉育志
筆名小志志,1978年生,外科醫師,也是網路宅男。於《皇冠雜誌》與《蘋果日報》撰寫專欄,文章發表在《商業周刊》專欄部落格、良醫健康網及《PanSci 泛科學》。著有《外科失樂園》、《刀下人間》、《臺灣的病人最幸福》、《公主病,沒藥醫!》、《醫療崩壞!烏托邦的實現與幻滅》,合著《醫療崩壞!沒有醫師救命的時代》、《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與《玩命手術刀:外科史上的黑色幽默》。
網誌《外科失樂園》www.ChihChih.net
Facebook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chihchihworld
電子信箱:ChihChihWorld@gmail.com
相關著作:《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潮吹、春藥與按摩棒,專業醫師的性愛解析》《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從G點、隆乳、自慰到同性戀,醫生這樣談性》《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
白映俞
1981年生,2006年畢業於成功大學並進入外科醫師訓練,2010年成為外科專科醫師。喜愛閱讀、寫作及運動,長期經營《外科失樂園》網站,書寫醫療、歷史、心理相關的科普散文,文章見於《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及《PanSci 泛科學》。與家中女兒以同學相稱。著有《小女子的專長是開膛:我的外科女醫之路》,合著《醫療崩壞!沒有醫師救命的時代》、《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與《玩命手術刀:外科史上的黑色幽默》。
電子信箱:bookygirl1981@gmail.com
相關著作:《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潮吹、春藥與按摩棒,專業醫師的性愛解析》《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從G點、隆乳、自慰到同性戀,醫生這樣談性》《小女子的專長是開膛:我的外科女醫之路》《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
【預購】NUDE:深夜名堂攝影集◎深夜名堂
Regular price $47.00支配你的 體育男子
深夜名堂全新拍攝筋肉體育教練 毫不保留全見寫真
No1 Chuck
牡羊座。
興趣:健身、游泳、衝浪
經歷:
2022全國健美健身先生178-第二名
校隊隊長
UA校園大使
平面內褲廣告模特兒
私人健身教練
Instagram:chuckwin50fly
No2 Mino
雙子座。
興趣:健身、籃球、美食、旅遊、德州撲克、狗狗
經歷:
寫真模特兒
2023年公益年曆「有我在,請抱緊處理」模特兒
哈哈台「超激健身房」EP1、2教練
是營養師也是健身教練
Instagram:minothank
本書特色
深夜名堂拍攝 首本「全見」攝影集
陽剛教練Chuck與Mino
超尺度汗汁淋漓 全見演出~
■男體攝影師深夜名堂,全新拍攝全見寫真作品。
■體育筋肉教練Chuck、Mino超肌尺度,汗汁淋漓登場。
■歷時數月拍攝,外景與室內多變場景,各種視角呈現。
■絕對誠意!硬漢調教hard-core赤裸呈現。
天枰座
獨立攝影工作者,擅長人像攝影、商業拍攝。
用相機在深夜裡推敲肉身的光影
三十而立的路上且拍且珍惜
Instagram:deepnightjustin
Facebook:深夜名堂 Justin Hsieh Photography
Twitter:深夜名堂
【預購】不便利的便利店◎金浩然 김호연(譯者:陳品芳 )
Regular price $32.00艱難時刻的光亮之書
一間便利店,接通了我們的幸福人生
★韓國年度最受歡迎小說
★銷售破70萬冊,25個都市特選年度之書
★Yes24年度之書,韓國各大書店排行榜總冠軍,口碑直追《歡迎光臨夢境百貨》
★電子書平台「米莉的書齋」年度圖書第二名
★韓國中央圖書館館員推薦之書
★售出泰、日、簡中、台灣、越南、印尼等多國版權
★影視改編熱烈進行中
◎全球獨家收錄:作者手寫給台灣讀者的問候箋
這間有點不便利,卻讓人想一再前往的便利店,
藏著能在艱難生活中給你安慰的各樣物品。
買一送一的喜悅、三角飯糰模樣的悲傷,
以及一萬元所帶來的四次歡笑,
充滿特別的故事與奇妙商品組合的便利店,時時歡迎您!
廉女士搭火車途中,驚覺錢包不見了,此時一通電話來告知,說在車站撿到了包包,還嚅囁詢問能否借用點錢買便當吃。廉女士答應了。
果然如她所想,對方是一名流浪漢。廉女士在拿回包包時,告知對方,歡迎他來自己經營的便利店吃便當。
這間便利店生意不太好,店員更是各種邊緣人的組合:上了年紀還為子女操碎了心的婦人;準備公務員考試多年的年輕女孩;五十多歲靠微薄薪水養家的一家之主。而廉女士為了如同家人般的員工,努力把店鋪撐了下來。
然而,大夜班店員突然辭職,讓她苦惱不已。就在這時,常來吃報廢便當的流浪漢竟陰錯陽差接下這份工作……
只差一點點就陷落於孤立和衝突的人生,
如何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悄悄獲得喘息?
一間不夠便利的便利店,又如何接通大家的幸福人生?
◎便利店「幫人生加值」小語
※我問,支持妳的力量究竟是什麼?
她說,人生本來就是不斷解決問題,既然都要解決問題,那就努力選還可以的問題來解。
※便利店是個人們來來去去的空間,無論店員還是客人,都只是短暫停留的過客。便利店就像間加油站,讓人們用物品或金錢為自己加值。
※為什麼開心?因為炸雞?因為爸爸的陪伴?其實無論是什麼都沒關係,因為能一起吃雞的就是家人。
※人生就是關係,關係的根本就是溝通。我發現只要我們能跟身旁的人交心,幸福其實離我們不遠。
※巴布狄倫的外婆曾經告訴他,幸福不是在通往目標路途上的某樣東西,而是那條路本身就是幸福。你所遇見的每個人,都在苦苦掙扎著與什麼對抗,所以你必須親切待人。
鼓掌推薦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
盧建彰\導演
李盈姿\芒草心慈善協會祕書長
別家門市\「超商系」插畫粉絲團
太咪\作家、《太咪瘋韓國》版主
山女孩kit\作家
方億玲\而立書店店長
徐慧玲\聆韵企管顧問創辦人
全天候說故事的人
人生目標:透過電影、漫畫、小說講述各樣故事
1974年出生於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人文學院國語國文學科。初入職場時,在電影公司參與創作的劇本《諜變任務》被改編為電影,自此成為編劇。
第二份工作是擔任漫畫策劃人員,撰寫的《人體實驗區》獲得第一屆富川漫畫故事競賽大獎,自此成了漫畫腳本家。在出版社擔任小說編輯一陣子之後,決定轉換跑道,成為為全職作家。
他努力實踐「年輕時就該任意揮灑文字」的理念,以長篇小說《望遠洞兄弟》奪下2013年第9屆世界文學獎的優秀獎,展開小說家生涯之路。此後還推出長篇小說《情敵》《幽靈作家》《浮士德》及散文集《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並參與電影《烈日追殺》的劇本及《南漢山城》的策劃。
2021年繼《望遠洞兄弟》以後,再度推出描繪鄰里人情的溫暖故事《不便利的便利店》,成為口碑長紅的年度暢銷冠軍,並售出多國版權,影視改編也熱烈進行中。
*獲獎紀錄:
《人體實驗區》獲第一屆富川漫畫故事競賽
《望遠洞兄弟》獲2013年第9屆世界文學獎優秀獎
《不便利的便利店》獲韓國超過25個都市選爲年度之書
譯者簡介
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曾於台韓兩地職場打滾,目前為韓中專職譯者。熱愛各種二、三次元娛樂,享受在趕稿與耍廢之間穿梭的自由時光。譯有《剝削首爾》《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K-Pop征服世界的秘密》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