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2015
- 25週年紀念版
- 50首
- 9786263106215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A Book Of Hims
- A Tree To Take Us Up To Heaven
- AFTERIMAGE
- Aislinn Emirzian
- Alvin Pang
- AN EPIC OF DURABLE DEPARTURES
- and Get to Work
- 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 (2ND EDITION)
- Annaliza Bakri
- ARIA AND TRUMPET FLOURISH
- Below: Absence
- BookActually
- Capital Misfits
- Carlos Bulosan
- CATHY BIG
- Charlie Glickman
- CHASING CURTAINED SUNS
- Christina Rossetti
- Christine Chia
- culture
- Cyril Wong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dward W. Said
- eL
- Eric Mader
- Find Inspiration
- Food Dictionary
- Footnotes on Falling
- From The Belly Of The Cat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Grace Chia
- G兵日記
- hezt
- Histoire de l'œil
- Hong Kong
- Hong Kong Literature
- HUGO
- I WILL SURVIVE (3RD EDITION)
- IDIOCY
- interview
- Jack Gilbert
- Jack Saul
- Jamais vu
- James Thurber
- Jason Wee
- Jerrold Yam
- Johann S. Lee
- John Berger
- Jon Gresham
- Jordan Melic
- Joshua Ip
- Jr.
- Julie Koh
- Jérôme Garcin
- Leow Yangfa
- lo-fi
- LOUD POEMS FOR A VERY OBLIGING AUDIENCE
- LP小說選
- LTD
- Lyu Wen Cui
- Margaret Atwood
- Mason Currey
- Math Paper Press
- Melissa De Silva
- Michael J. Sandel
- Mother Of All Questions
- Mr. Adult
- Mr. Pizza
- Muji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g Yi-Sheng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On the Beach
- Others' Is Not A Race
- PECULIAR CHRIS
- Philipp Ther
- Playlist
- politics
- power
- prose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drigo Dela Peña
- Roland Barthes
- Sake
- Scattered Vertebrae
- SIKIT-SIKIT LAMA-LAMA JADI BUKIT
- SOMEWHERE ELSE ANOTHER YOU
- Sonnets From The Sonnets
- 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
- Stephanie Ye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ALES FROM A TINY ROOM (2ND PRINTING)
- Tania De Rozario
- Tanikawa Shuntaro
- TENDER DELIRIUM (3RD PRINTING)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aw of Second Marriages
- The Lost Boy
- THE MONSTERS BETWEEN US
- The Sins of the Cities of the Plain
- Thomas Wolfe
- Tilting Our Plates To Catch The Light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Unmarked Treasure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ne Rée
- Ways of Seeing
- We R Family
- WE ROSE UP SLOWLY (2ND PRINTING)
- Werner Ko
- What Happened: Poems 1997-2017
- WhyNot
- Wislawa Szymborska
- Wisława Szymborska
- Zygmunt Bauman
- ยิ่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往而深
- 一首詩的時間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體
- 三體 III:死神永生
- 三體 II:黑暗森林
- 三體II
- 三體III
- 上流肉販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下部隊
- 不可預期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測之人
- 不為什麼
- 不說話的孩子
- 且在人間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亂髮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云與樵
- 五十首
- 五四
- 亞文諾
- 京都
- 人人皆撒旦
- 人文史地
- 人物速寫
- 人體雕塑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明信
- 伊格言
- 似陌生感
- 但唐謨
- 何致和
- 余婉蘭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倫敦男妓自白書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偽博物誌
- 偽所羅門書
- 偽詩集
- 傅國湧
- 傑克‧紀伯特
- 傑克紹爾
- 傑洛姆‧嘉赫桑
- 備忘錄
- 傳奇莫言
- 傳記
- 傳說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像那天
- 光天化日
- 光觸媒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兒子的大玩偶
- 內佛·舒特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再見
- 冯啟明
- 冷海情深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出鬼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別人怎麼對你
- 利文祺
- 到海巢去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劇本
- 劉慈欣
- 劉芷妤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半簿鬼語
- 卍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卡洛斯·卜婁杉
- 卡繆
- 印刻
- 印卡
-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小說
- 古典文學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吉本芭娜娜
- 同在一個屋簷下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名的起源 (WHAT GIVES US OUR NAMES)
- 向光植物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介民
- 吳俞萱
- 吳岱穎
- 吳明益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吳莉君
- 呂少龍
- 呂文翠
- 周天派
- 周若鵬
- 命子
- 哀悼日記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商周出版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啟明
- 喧囂過後
- 喪禮上的故事
- 喬治·巴塔耶
- 單人旅行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困難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在你背後
- 在逃詩人
- 地犬
- 地球編年史
- 坂本龍一
- 城市日記
- 城市日記:未來故事永續香港
- 城市書房
- 基本書坊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夏丏尊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慕聰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雪
- 外文
- 夜光拼圖
- 夜梟
- 夜行性動物
- 夢中書房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師兄
- 大藝出版
- 大虛構時代
- 大象席地而坐
- 大阪
- 天下文化
- 天河繚亂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失去論
- 失物風景
- 奇幻
- 奧山志乃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好黑
- 如果出版社
- 如此人生
- 妖獸
- 姿與言
- 婀薄神
- 婚戀私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季安揚
- 孤星子
- 孤獨六講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卓珍尼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易
- 家事哲學
- 寫作資源
- 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
- 寶瓶文化
- 尉光吉
- 對號入座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令
- 小兒子
- 小叔
- 小叔愛工頭
- 小妖魔市
- 小寧
- 小林繩霧
- 小西
- 小說
- 小說集
- 就爽前列腺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崎雲
- 崔舜華
- 工作記事
- 巴特
- 巴瓏
- 布勒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廖偉棠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廚房
- 廢棄社會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張國強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芬齡
- 張詩勤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待續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嘉澤
- 徐珮芬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復刻版
- 心理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辨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愛
- 恣睢麻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情慾列車
- 情趣
- 情非得體
- 惡女書
- 惡意的郵差
- 惡鄰依依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愛特伍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官世界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紛紛的情欲
- 戒斷曖昧
- 戰國廁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掙扎的貝類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撒迦利亞‧西琴
- 撕掉羞恥印記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放生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散文詩
- 散文集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國士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心
- 文集
- 文青之死
- 新加坡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加坡草地裡的男生
- 新家坡
- 新文潮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星球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圖文傳播
- 新編傳說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訓篇
- 於是我坐下
- 旅者
- 旅行的困境
- 旅遊指南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酒
- 明媚如是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差的贈禮
- 晒T恤
- 暴民之歌
- 書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抱他的人
- 最快樂的一天
- 會飛的手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天葆
- 李奕樵
- 李屏瑤
- 李崇建
- 李智良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漁
- 李維怡
- 杨照
- 東華創英所
- 林夢媧
- 林幸謙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蔚昀
- 林詠心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枻出版社編輯部
- 柏森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志傑
- 格十三
- 格非
- 梁莉姿
- 梅森·柯瑞
- 棄子圍城
- 楊士堤
- 楊小濱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楊照
- 樂園輿圖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歷史
- 死神永生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毛毛有話
- 水ㄤ
- 水某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永無止境的現在
- 求孕
- 江灝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其楣
- 汪民安
- 汪用和
- 沈俊傑
- 沈信宏
- 沈嘉悅
- 沉默之島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沒用的東西
- 法國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法國翻譯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洪嘉
- 洪均榮
- 洪曉嫻
- 活人拳
- 流俗地
- 流浪者張德模
- 流蘇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消滅眾神
- 游俊豪
- 湖面如鏡
- 湯瑪斯·沃爾夫
- 漫畫
- 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 漫遊者
- 潔癖
- 潘家欣
- 潘朵拉的任意門
- 灰矮星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印良品
- 無法分類
- 無法歸類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無知者
- 煮雪的人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狂言三國
- 猴杯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德威
- 王志元
- 王意中
- 王春明
- 王榮輝
- 王鼎鈞
- 玻璃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琉璃脆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舍小品
- 甘耀明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哲學
- 田原
- 男人這東西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自由行
- 画哲學
- 畢飛宇
- 異質詩社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代愛情詩選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白先勇
- 白痴有限公司
- 皮卡忠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盛世
- 盧勁馳
- 目前勉強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眼睛的故事
- 瞇
- 知識分子論
- 短詩300首
- 石室之死亡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科學
- 神來的時候
- 神在
- 神戶
- 神神
- 神話學
- 禁果宅配便
- 秀威
- 秀陶
- 科幻
- 租書店的女兒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窮中談吃
- 窺
- 窺夢人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4期
- 第二緝
- 第四期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米哈
- 紀大偉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字團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給我的詩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縫身
- 繁體
- 繩縛本事
- 續集
- 羅智成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羅蘭巴特
- 美麗蒼茫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爸的笑聲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神·死人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冷暴力
- 肉與肉的相遇
- 肉蒲團
- 肥瘦對寫
- 肺像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胡遷
- 膚淺
- 臉譜
- 臥斧
- 自傳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與謝野晶子
- 與電影過招
- 舒國治
- 舞鶴
- 色戒愛玲
- 艾堤安 ‧ 達文多
- 艾德華·薩依德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艾莉亞
- 芭達雅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苦集滅道
- 英文
- 莊安祺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菲利浦·泰爾
- 萬
- 落失男孩
- 葉聖陶
- 葉韋利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仁偉
- 蔡惠伃
- 蔡登山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蕭寒
- 薔薇邊緣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東坡
- 蘇煒祥
- 虛構的海
- 衣若芬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裸命
- 西方哲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要有光
- 親子關係
- 觀看的方式
- 解憂電影院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計程車司機
- 許慧貞
- 許赫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精
- 詩經演
- 詩集
- 詹姆斯·瑟伯
- 語凡
- 說食畫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諸子之書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曉虹
- 譚以諾
- 護家盟不萌
- 谷崎潤一郎
- 谷川俊太郎
- 谷川俊太郎詩選
- 谷蕾
- 象形
- 豹變
- 貓
- 貓頭鷹
- 貞男人
- 負子獸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賴香吟
- 赤道風
- 走動的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過愛的蠻荒
- 跟著寶貝兒走
- 跳水的小人
- 身體不知道
- 軍犬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圖
- 迷宮毯子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遊戲自黑暗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瑞
- 遠流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郝譽翔
- 郭強生
- 郭詩玲
- 都是你教的
- 鄒芷茵
- 鄧力軍
- 鄭哲涵
- 鄭毓瑜
- 鄭聿
- 酒的遠方
- 重新計算中
- 野原KURO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鍾國強
- 鐘怡雯
- 長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開洞吧男孩
- 關天林
- 關西
- 阿布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仲耘
- 陳允石
- 陳冠中
- 陳千憓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少
- 陳志華
- 陳文慧
- 陳昌遠
- 陳栢青
- 陳淑瑤
- 陳玠安
- 陳義芝
- 陳育萱
- 陳育虹
- 陳苑珊
- 陳蓁美
- 陳雨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陸上怪獸警報
- 隱匿
- 隱身衣
- 隼人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雲山
- 雲端的丈夫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靈/性籤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使人自由
- 音樂評論
- 頂天地
- 顏崑陽
- 風箏家族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字餐桌
- 飲食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文
- 馬來西亞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騷夏
- 魚麗之宴
- 鳥嘴人
- 鴻鴻
- 麥樹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寶蓮
- 黃岡
- 黃春明
- 黃柏軒
- 黃益中
- 黃羊川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穎詩
- 黎紫書
- 黑暗森林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 黑雨將至
- 齊格蒙·包曼
- 龍應台
【預購】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全世界唯一一本,因為揭露「致富秘訣」而被查禁的書!The Master Key System◎查爾斯‧哈奈爾(Charles Haanel)(譯者:靜濤)
Regular price $29.00 ✓100多年前,只有付得出一般人兩年薪水的人,才可以看到這本書。
✓90年前,這本書因為揭露「致富秘訣」而被查禁,即使你再有錢,也看不到。
✓20年前,它謎一般地出現,上市以後,立刻成為最熱門的暢銷書!
◎ 在美國被查禁70年的「致富經典」,打開「財富之門」的神奇鑰匙!
一九一二年,美國企業家查爾斯‧哈奈爾出版《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
幾個月之內就銷售二十餘萬冊,許多人的人生因為這本書的出現而改變,
但是到了一九三三年,這本神奇的書籍卻突然從市場上消失了,
原因是很多成功的商人不願意讓更多的人看到此書,擔心他們因為此書而致富。
這些商人聯合起來,要求美國教會查禁這本書。
此後,這本書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上流社會中流傳。
當時,甚至需要花費一千五百美元,
才可以得到一部《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的手抄本,
一千五百美元相當於當時一個人兩年的收入。
值得慶幸的是,這本塵封許久的神秘之書終於在二○○三年重見天日。
在被禁了七十年以後,更多的人得以再見它的廬山真面目,
上市以後,立刻成為最熱門的暢銷書。
◎ 這本書有另一個名字:「百萬富翁的製造者」!
微軟公司創立於一九七五年,
這家當初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日後成為尖端新技術的代名詞。
與其說創立這家公司是出於比爾‧蓋茲對電腦技術的熱愛,
不如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毅然棄學,開創微軟帝國。
蓋茲十九歲的時候,在一個上流社會的同學家偶然看到《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
正是這本書,開啟少年蓋茲最初的夢想。
世界上最著名的成功學暢銷書作家拿破崙‧希爾,
因為這本書,每年獲取財富十萬五千兩百美元,
當時美國平均每人所得只有七百五十美元。
透過這本書,他寫出自己的成功學著作,並且專門為這本書寫了感謝信。
這本書到底有什麼魔力,讓蓋茲和希爾最終得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並且讓更多的人對它產生好奇?
◎ 從百萬富翁到億萬富翁,幾乎每個人都讀過這本書!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闡述生命以及創造性人生的基本原理,
是迄今為止關於自我提升和深層自省的最經典作品。
從如何致富寫到家庭教育,從創業歷練講到職業操守,可謂包羅萬象。
它傳授為所有成就奠定基礎的終極原則、理念、因果、法則,
創立一種關於成功的、全新的、最實效的體系。
本書正是以這種體系為框架,以二十四堂課的形式重新組合,
分別從心靈的自助、自我意識的啟發、主動能量的提升、自我關係的設定、
子女教育方式的轉換、內心的修養與扶助、對職業操守的堅持、永不放棄的追求、
探求本我的發展之道、面對現實而不恐慌於現實的耐力與突破力等方面,
分析當下人們內心的矛盾與糾結,力圖透過許多富有哲理的故事,
為讀者打開一扇重新發現自我、關照自我的通道。
各界人士推薦
「成功學之父」 拿破崙‧希爾 Napoleon Hill
「微軟帝國」創辦人 比爾‧蓋茲 Bill Gates
「甲骨文公司」董事長 賴瑞‧艾利森 Larry Ellison
「蘋果公司」創辦人 史蒂夫‧賈伯斯 Steven Jobs
作者簡介
查爾斯‧哈奈爾(Charles Haanel,1866~1949)
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的安娜堡,美國著名作家、知名企業家,也是美國科學聯合會、作家聯合會、心理學研究會、聖路易慈善協會、聖路易商會會員。他從一個雜工做起,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最終創建自己的商業帝國。1912年,46歲的哈奈爾將自己的奮鬥經驗進行詳細分析和總結,完成《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The Master Key System),也因為這部著作對新思想運動的貢獻而聞名世界。
譯者簡介
靜濤
喜愛旅行與藝文活動,目前從事圖書策劃和編寫工作,翻譯作品深入人心,譯有:《氣質,是你最重要的價值》、《明治時代的聖書》、《這個世界,沒有懷才不遇這件事》。
【預購】壽司的歷史:從古代發酵魚到現代生魚片,技術、食材與食譜的美味探索 OISHII: THE HISTORY OF SUSHI ◎埃里克·拉斯(Eric C. Rath)(譯者:張雅億)
Regular price $34.00 壽司,日本飲食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這道如今風靡全球的日本料理,其實一開始並非我們今天熟知的米飯與新鮮魚肉的結合,而是作為保存魚肉的發酵食品。在中古時期,壽司從街頭小吃逐漸走向貴族宴席,見證了日本社會結構的變遷與美食文化的昇華。壽司不僅僅限於冷食,歷史上還有熱壽司、木屑壽司,甚至熊肉壽司等特殊風味。古代的美食家們曾經描述過一些帶有刺鼻氣味的壽司,例如「魚鷹壽司」,其風味與現今的南韓生魟魚片相似,這些都是今天難以想像的珍稀美食。戰後,壽司經歷了重大變革,特別是在軍事占領期間,握壽司的尺寸變得更小,讓食客能夠品嚐到更多不同種類的魚料,這種變化也促使壽司文化迅速傳播至全球。
本書將帶你深入探討壽司的發展脈絡,從古老的發酵食品,到如今的國際料理,涵蓋了飲食文化、製作技術、美學觀察及其背後的精神符號。
*注意——這本書充滿了誘人的食材描述,讓你讀著讀著便口水直流!
*書中穿插了二十多道歷史與創新食譜,讓你在飽讀之餘,還能大飽口福。
*台灣首部壽司歷史專著,懂吃到吃懂就看這一本。
美味推薦
•《就算知道了也對人生沒有幫助的日本小知識》版主|梅用知世
•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郭怡汝
「從發酵魚到風靡全球的美食,壽司走過的路比你想的還要精彩!《壽司的歷史》不僅帶你探索壽司的起源,還附上二十多道食譜,絕對是壽司迷和美食歷史愛好者的必讀之作。讀完保證讓你吃壽司時,多了份回味無窮的滿足感!」——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郭怡汝
國際讚譽
「《壽司的歷史》經過了廣泛且詳盡的研究,引用了許多歷史與現代的數據,書中充滿了引人入勝且常常令人發笑的軼事,風格輕鬆非學術性。若你渴望了解壽司歷史中鮮為人知且有趣的細節,那麼這本書將滿足你對知識的渴望。」——《日經新聞》
「這本書在食譜與散文集中找到了一個謙遜的平衡點,作者拉斯的寫作風格輕鬆、不被學術的重擔所束縛。他在書中穿插了個人插曲,回憶起品嚐壽司的經歷,這些片段為他的壽司編年史增添了光彩。儘管如此,正是那些鮮為人知的壽司知識,讓《壽司的歷史》成為壽司迷和好奇心旺盛的讀者必備之書。」——《日本時報》
「那些想要突破鮪魚、鮭魚、酪梨的舒適區域,並深入了解壽司的人應該讀讀拉斯的書。這位美國飲食史學家專注於日本的飲食文化,為我們呈現了一部生動的壽司歷史。」——《法蘭克福匯報》
「從中世紀開始,一直講述到當代,這本全面且極具可讀性的書,最適合在旁邊放一盤壽司(或許還有一些清酒)一起閱讀。」——月刊《Digestible Bits and Bites》
「研究詳實、資訊豐富且令人愉悅的閱讀體驗,《壽司的歷史》是飲食學者、美食愛好者以及任何對壽司這一全球現象感興趣的人的極佳資源。」——期刊《Food, Culture & Society》
「通過精湛的研究和食譜,《壽司的歷史》帶領我們沿著壽司的發展之路,從發酵魚一路走到新鮮壽司。拉斯的敘述充滿啟發性,他追溯了壽司的歷史、烹飪方法、民族主義、戰時配給、全球創新等。」——達拉·戈德斯坦 Darra Goldstein ,知名美食雜誌《Gastronomica》創刊編輯
作者簡介
埃里克·拉斯 Eric C. Rath
埃里克·拉斯是一位專攻日本歷史與飲食文化的學者,現任美國堪薩斯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傳統日本料理的演變、飲食儀式、食材的文化意義,以及飲食與社會變遷的關聯性。Rath 教授以其對日本飲食史的深入探討而聞名,著有多部專著,包括《早期現代日本的食物與幻想》(Food and Fantasy in Early Modern Japan, 2010)、《日本的飲食文化:食物、地點與身份》(Japan’s Cuisines: Food, Place and Identity, 2016),以及本書《壽司的歷史》。此外,他也是《Gastronomica: The Journal for Food Studies》編輯團隊的成員,目前正在撰寫關於清酒的歷史。
譯者簡介
張雅億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中英筆譯組畢業,現專事翻譯。譯有《解剖之書》、《世界最美的動物圖鑑》、《19~20世紀植物圖鑑》、《世界之樹》、《自然的祕密絮語》、《品牌設計必修課》等書。
【預購】說故事的古典音樂導聆【古典樂派】:鋼琴家帶你入門200首名曲,聽懂巴哈到貝多芬的光明與黑暗◎安仁模(안인모 / An Inmo)(譯者:林芳如)
Regular price $37.007大不可不知的古典樂派作曲家,深入人生及曲目
▎必聽曲目+人生故事+懂樂術語+10大關鍵字+播放清單QR Code ▎
韓國人氣鋼琴家的獨門故事導聆,這樣讀,這樣聽,第一次就上手
終於找到可以輕鬆進入的版本
不分年紀,輕鬆認識200首經典名曲的快樂指南
一邊欣賞音樂,一邊沿著作曲家的人生軌跡走
▎想毫無壓力地與古典音樂相遇嗎
被問到喜歡聽古典音樂嗎、喜歡哪位作曲家、喜歡哪首歌曲等問題時,你會腦筋空白、含糊其辭嗎?是否想用快樂輕鬆的方式,第一次聽古典音樂就上手?能否只聽故事,就對經典曲目留下深刻印象,腦中內建基本脈絡?韓國音樂家、第1名的古典音樂類 Podcaster 安仁模,嘗試多種方式,終於找到最好的導聆之道。她用故事搭配聆聽曲目,一邊欣賞音樂,一邊沿著作曲家的人生軌跡走,這樣讀、這樣聽,印象加倍,輕鬆上手。
▎QR Code搭配,同步聆聽古典名曲
本書收錄必懂音樂用語的「懂樂必懂」專欄+資訊滿載的「懂樂細節」欄目+邊讀邊聽的古典名曲QR code,讓初學者毫無負擔、感性倍增地享受古典音樂。另外,也為不知從哪首樂曲開始入門欣賞的茫然讀者,嚴選了各作曲家的10大關鍵字與播放清單。針對讀者需要的內容,給好給滿。
▎藏在規律和束縛中的巴洛克音樂魅力
第一冊【古典樂派】篇,作者先從現代人所喜愛的古典音樂起源──巴洛克時期開始講起。你是否曾在看畫面殘忍的電影時,感受過巴洛克音樂的魅力?《親切的金子》、《寄生上流》和《火線追緝令》等電影,出現殘忍場面時,總是會傳來美麗優雅的巴洛克音樂,形成兩極化的鮮明對比,帶來衝擊美。殘忍電影意外地是宣揚巴洛克音樂魅力的好工具。
▎消費喜好轉變,易於理解和享受的古典樂派
嚴謹的巴洛克時期落幕之後,輕快的古典主義開始萌芽,莫札特和薩里耶利等音樂家努力洞察大眾的喜好。此時的音樂轉變成易於理解和享受的消費型藝術,不再是為了上流階層存在的崇高藝術。任何音樂種類或風格都不會在一夕之間出現。在古典時期大放異彩的奏鳴曲,也是從上個時代開始慢慢改變型態後確定下來的。
書中將以此脈絡,深入介紹7位音樂大師。
●從韋瓦第開始。以《四季》聞名的他有著奇妙的人生,留下的歌劇更是美得令人難以置信。請各位務必同步搭配聆聽韋瓦第的音樂。
●作者透過這本書具體告訴各位如何區分巴哈和韓德爾的音樂。如果知道巴哈和韓德爾是多麼不一樣的存在,肯定會嚇一跳的。
●宮廷樂長海頓,雖被宮廷束縛住,迎合公爵的喜好,但一擁有自由,他便要找回自己的權利。海頓的事業與行銷手腕,完整地延續到了「既是徒弟又不像徒弟」的貝多芬身上。
●天才莫札特是個喜好分明的人,所以明目張膽地嘲笑技不如己的庸才演奏。
●人稱「魔鬼小提琴家」、「小提琴之神」的帕格尼尼,是所到之處話題不斷的超級巨星。
●貝多芬把聽覺障礙的痛苦、接二連三的愛情失敗,及內心深處的鄉愁與嚮往融入音樂中。他終結了古典風格,成為通往新時代的嚮導,打開自由夢幻的浪漫時代大門。
▎More to read,更多有趣的名家軼事,滿足你的好奇
●抄譜快手韋瓦第
韋瓦第創作一齣歌劇只需要五天,他曾說:「我譜曲的速度比抄譜員的抄寫速度更快。」他的樂譜手稿開頭雖然乾淨,但是愈到後面字跡愈潦草。韋瓦第簡直是一放上去就自動畫出音符的全自動鋼筆。
●令音樂之父巴哈難耐的菸癮與咖啡癮
熱愛喝咖啡的巴哈不僅創作出《咖啡清唱劇》,也是出了名的癮君子,在家兒子看到沒有叼菸斗的巴哈時,還因為太陌生而嚎啕大哭。他雖是虔誠的基督徒,但是為了構思樂譜,不得不依賴香菸,抽菸的習慣害他引起不少風波。
●韓德爾的絢麗即興演奏
韓德爾以管風琴演奏技藝為豪,他在管風琴或大鍵琴前面指揮,等到神劇的幕間休息時間,為觀眾帶來即興演奏。他在幕間彈奏管風琴的橋段被視為傳統,延續至今。而他的管風琴演奏曲後來集結出版成管風琴協奏曲集。
●唱功了得的海頓差點被去勢
八歲的海頓加入歐洲赫赫有名的聖斯德望主教堂合唱團,擅長高音的他常常負責獨唱,校長不斷嘗試說服他去勢,想把他打造成閹伶,但父親瑪蒂爾斯極力反對,他才逃過一劫。
●不知享樂為何物的神童莫札特
莫札特走到哪彈到哪,沒有他不曾表演過的地方。甚至平日午餐時間,他父親也會在住處舉辦音樂會,只要付入場費,任何人都可以進去聽。在父親掌控下,他就只是一個音樂家,錯過了一般人會有的童年快樂和友情。
●貝多芬只有我一人!
拿破崙的軍官來到貝多芬最大贊助人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的鄉村別墅,公爵請貝多芬彈琴給他們聽,但貝多芬憤而拒絕:「叫僕人彈吧!」貝多芬離開別墅前,留下這段訊息給公爵:「您天生擁有此身分,但我能有今日,全憑一己之力。像您這樣的貴族要多少有多少,但貝多芬只有我一人。」兩人的關係變得四分五裂,公爵支付的「豐厚」年薪瞬間蒸發,貝多芬等於是一腳踢開了美好的未來。
好評推薦
Danny Koo│小提琴家
金善旭│鋼琴家
洪振豪│大提琴家、樂團「Hoppipolla」成員
朴容晚│首爾藝術殿堂會長
瓦力│音樂與鄉愁的murmur患者
吳家恆│教育電台 古典音樂心視界主持人
林仁斌│名音樂家.音樂導聆人、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徐鵬博&吳毓庭│Podcast「大叔聊古典」主持人
謝世嫻│鋼琴家
檸檬卷 Janet
推薦語
我希望你能感受到貝多芬的偉大背後隱藏的眼淚。這本書是一座橋樑,連結了傑出作曲家的故事和音樂,讓我們更接近古典音樂。——金善旭│鋼琴家
難得的瑰寶!少有古典音樂的書能讓你全神貫注地讀到最後,這是一本向讀者傳達對音樂純粹渴望的好書!——Danny Koo│小提琴家
我向所有想透過音樂傑作滋養心靈,並近距離欣賞古典音樂的人推薦這本書。——朴容晚│首爾藝術殿堂會長
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個機會,去欣賞作曲家的音樂、了解他們的生活、並溫暖地審視我們自己。——洪振豪│大提琴家、樂團「Hoppipolla」成員
古典音樂的歷史浩瀚淵博,而作者精妙描繪作曲家人生,搭配掃描QR Code播放音樂,更瞬間提升閱讀時沉浸感。這是一本寓教於樂、輕鬆易讀的音樂好書,誠摯推薦。」——林仁斌│名音樂家、音樂導聆人、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這本書不僅有文字、有插畫、甚至還有音樂!一起跟著書本節奏,從多個面向感受古典作曲家們的魅力吧!——檸檬卷 Janet
作者簡介
有人情味的鋼琴家與古典樂研究者。嚮往友愛的世界,希望透過音樂分享世界的美好。安仁模舉辦過數百次的人文學與古典樂演講,並透過「鋼琴家說故事音樂會:美樂classic」、「安仁模聊書音樂會」等主題式音樂會,與大眾近距離交流古典音樂。此外還主持廣播節目《想聽懂古典樂》,在YouTube、Podcast、Bugs Radio、Naver AudioClip、FLO等平台分享音樂與故事給想了解或想聽古典樂的聽眾。一千多集的《想聽懂古典樂》累積收聽次數已突破兩千萬,並持續在古典音樂相關內容領域不斷締造新紀錄。
安仁模擁有出色的構思、企劃、充滿感性的表達與傳遞能力、耀眼的幽默風趣,並全心全意透過音樂擁抱大眾。
IG:@aninmo_pianist
●想聽懂古典樂○
IG:@play_classic
FB:www.facebook.com/TheClassicalMind
Email:classic@fretoe.com
譯者簡介
林芳如
現任專職韓文譯者,喜歡與文字打交道的純粹生活。譯作有《寫給年輕人的古典音樂小史》等書。
【預購】性為什麼存在?:那些性事的奇怪冷知識, 比你想像還要獵奇得多 BEEN THERE DONE THAT:A Rousing History of Sex◎瑞秋·費爾特曼(Rachel Feltman)(譯者:林安琪)
Regular price $35.00 黑天鵝其實熱衷於「三鳥行」?
性癖百百種,尼祿皇帝竟然是古代獸控?
子宮頸帽與黏糊糊塞子都是避孕史中可怕的發明……
\ 這是一部歡快、打破神話的性愛歷史! /
以科學、生物學和歷史三面向探討「性」,
你會發現所有奇怪都是正常的,所有正常都是奇怪的。
歡迎來到神奇的「性」世界。
你知道嗎?動物與人類性行為的相似性有多高——
►動物界高達數百種動物都有同性性行為,像是歐洲鰓金龜、小笠原狐蝠、野牛等動物都有和同性性愛的習性
►不僅是人類有跨性別,小丑魚的性別轉變的過程從大腦開始;母鬣狗竟然戴著假陰莖……種種的跡象都表明,我們想像的比想像的少
►倭黑猩猩、海鬣蜥和猴子等等也都跟人一樣會自慰
你知道嗎?色情作品的歷史淵遠流長——
►莫切傳說中的性愛壺(sex pot)上的繪畫露骨色情,是最早的色情作品
►龐貝古城遺址上飛翔著巨大青銅陽具形狀的風鈴
►那不勒斯的密室擁有來自各個失落城市的淫蕩壁畫,在在凸顯出色情藝術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你知道嗎?從古至今治療性慾障礙的偏方比你想得更荒唐——
►印度妙聞仙人依靠芝麻醬、豬油等食材製作出性愛大補帖
►只要擁有狐狸的膽囊,竟然能讓女性獲得強烈瘋狂的性高潮
►臭名昭著的假醫生販售山羊睪丸模擬器,展現人類對性的渴望
本書特色
1. 作者身為科學雜誌《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的主編,做了廣泛的研究與爬梳很多與性知識相關的文獻。以幽默辛辣的口吻撰寫本書。內容也非常多元,包含色情、文化、婚姻、童貞、性功能障礙、性癖與性傳染等。
2. 從野牛與同性戀關聯、雌雄同體的鬣狗到古代以鱷魚的糞便墮胎、山羊睪丸可以壯陽等,顛覆對「性」的想像,現在的常態並不是總是如此,被大眾認為是不正常的性經由考據其實稀鬆平常且存在的歷史悠久。規則不斷改變但卻有跡可循,人類的歷史是一個進步、倒退、抑制和展示的循環。
3.「性是自然,且有趣的」閱讀這本書能讓你成為聚會中知識淵博的焦點,談論令人嘖嘖稱奇的性話題軼事。
好評推薦
茉莉小學堂 護理師/性科普創作者
卡卡老師 美國性學家學院認證性教育師
作者簡介
瑞秋·費爾特曼 (Rachel Feltman)
人生第一次打工是在七歲時,負責整理擺滿外陰部疾病教科書的書架,從此在這條路上再也沒有回頭。
曾是《大眾科學》雜誌的執行主編,現在仍以「特約編輯」的身份出沒在該雜誌製作團隊中。除此之外,費爾特曼也主持兼製作《大眾科學》的 Podcast 播客:The Weirdest Thing I Learned This Week,並於 2024 年接替主持《科學人》的節目:Science Quickly。
費爾特曼偶爾會騎長途的雙人腳踏車,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廚師以及陶藝初學者。她希望將來某天能成為酸沼木乃伊(bog body,因被埋於沼澤而保存完好的古代人類遺骸)。費爾特曼目前與身高高到驚人的丈夫居住於紐約市地區。
譯者簡介
林安琪
現正攻讀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夢想是翻譯一本書。
賜教信箱:anchi.craft.tw@gmail.com
【預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戴倫·艾塞默魯、詹姆斯·羅賓森(Daron Acemoglu,James A. Robinson)(譯者:吳國卿、鄧伯宸)
Regular price $43.00經濟長久繁榮的關鍵,竟然是政治!是要深化民主,或者向威權靠攏?
《槍炮、病菌與鋼鐵》後,最具啟發性與解釋力的經典之作
克拉克獎章得主,經濟學界最耀眼的新生代大師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致推薦
以截然不同的角度,重新解釋人類社會的命運
為什麼有些國家十分富裕,有些國家卻異常貧困?為什麼窮國都集中在熱帶或下撒哈拉非洲,富國都在溫帶?帶來繁榮富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富裕的社會能夠一直繁榮下去嗎?一個社會的貧困與富裕,是如同《槍炮、病菌與鋼鐵》所說,受到風土與物種之類地理因素的影響呢?或是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也許是窮國的官員想不到好的政策?
作者的研究顯示,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糟糕的政策很可能不是因為執政者愚笨無知,而是他們刻意圖利支持其權力的特權菁英,代價是整體社會的利益。繁榮富裕的關鍵在於這個社會採行何種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
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作者稱為廣納型制度,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反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作者稱為榨取型制度,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必定無法持續,因為特權階級為了保有自身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競爭,不但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也不利於創新,阻礙了整體社會進步。
數千年的全球史也說明,制度可以往更具廣納性的方向移動,也可能會倒退回較具榨取性的狀態,淺層的民主也可能被綁架成為實質的權貴政治。
中世紀的威尼斯因為採行較廣納的政治與經濟制度而邁向富裕繁盛,反過來又帶動制度朝更加廣納的方向前進,盛極一時而稱霸地中海。但早期的菁英豪族不甘於新人輩出瓜分利益,在當時全球最先進的民主制度下反撲成功,將威尼斯快速拉往封閉的榨取方向,因而導致它逐漸衰落。
作者將備受推崇的多年學術成果,化為架構完整順暢易讀的一般讀物。他們以全球史為素材,運用嚴謹的經濟學分析與政治學洞見,幾乎全面檢視歐美亞非等地的歷史發展,並提出簡潔有力的理論解釋。對於臺灣當前的內外處境,此書恰是幫助我們釐清方向的重要啟示。
基於十五年的原創研究,艾塞默魯與羅賓森列舉出許多精采的歷史證據,從羅馬帝國、馬雅城邦、中世紀的威尼斯、蘇聯、拉丁美洲、英國、歐洲、美國與非洲,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嶄新理論,非常貼近當前世界關心的重大課題:
◆中國在威權統治下的經濟發展,是否能持續狂飆並超越西方國家?
◆美國的好日子是否已經到了盡頭?美國是否正從抵抗既得利益菁英擴大自己權力的良性循環,走向讓一小撮人更富有並掌控更多權力的惡性循環?反觀臺灣呢?
◆要幫助數十億貧困國家的人民脫離貧困,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西方富國提供更高金額的人道援助?或是從本書作者對於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互動觀察當中找到可行方法?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將會改變你看待世界與理解世界的方式。
作者簡介
戴倫·艾塞默魯 Daron Acemoglu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2005年獲頒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這個獎專為四十歲以下對經濟學思想與知識有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而設,是僅次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榮耀,也是未來最熱門的諾貝爾獎人選。艾塞默魯是全球經濟學文獻引用次數最多的前十名經濟學者,他的論文產量驚人,是經濟學界最猛悍的新秀。
詹姆斯·羅賓森 James A. Robinson
哈佛大學政府系教授,既是政治學家也是經濟學家。他是世界知名的非洲與拉丁美洲專家,目前在剛果、獅子山共和國、海地與哥倫比亞各國皆主持研究計畫,每年夏季會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安地斯大學授課。
譯者簡介
吳國卿
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資深編譯,負責翻譯本書序言至第八章,譯有《震撼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下一個榮景:當經濟遇上政治》、《碳交易:氣候變遷的市場解決方案》、《趨勢力:改變未來15年的世界樣貌》、《誰劫走了全球經濟》、《衰退危機下的6大價值型投資》、《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等。
鄧伯宸
資深譯者,負責翻譯本書第九章至十五章,譯有《族群:集體認同與政治變遷》、《東方與西方的心靈交會》、《時間等候區》、《生活之道》等。
【預購】無字奇境:安靜之書與兒童文學 Meraviglie mute: Silent book e letteratura per l’infanzia◎瑪伽拉·特魯斯(Marcella Terrusi)(譯者:倪安宇)
Regular price $63.00 波隆那童書展資深顧問的
「無文字繪本」研究與閱讀提案
藍劍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專序推薦:
「以眼睛傾聽──觸動語言之外的感受,令人達致藝術體驗。」
「當書寫文字保持靜默,思索、遊戲、源源不絕的創意、凝視和驚奇就會出現。」
沒有文字的圖畫書——安靜之書(silent book),是出版人、作家和藝術家們為孩子們提供新的閱讀可能性的勇氣果實;它們集結了插圖、繪畫、漫畫、攝影、電影、文學、默劇、音樂等各種形式的藝術,匯流為圖像書籍的敘事語言,調校我們的目光,邀請我們體驗奇蹟和迷失方向,深潛於自由想像中,重新測定與「語言/文字」間的微妙關係。
本書試圖以開創性的批判角度進行書寫,透過豐富的多國繪本研究,大小讀者回饋,並藉由詳細且優美地闡述作品圖像帶來的啟發與反思,可作為觸及一般大眾在美感和詩意教育的工具書,也是台灣出版市場與兒文學術圈目前相當難得的無字圖畫書專門論著。
這本《無字奇境》是擔任波隆那童書展顧問多年的特魯斯對無字書的全面觀察與鑽研成果,字裡行間也傳達她在關注過程累積的幸福感,更是熱情導遊──儘管相較於文字作品、有字繪本,無字書的閱讀路徑,似乎有些曲折難測,卻像在充滿這世界各種聲音、詩意與感性的迷宮中展開未知探險和優游,趣味盎然地與等待指認的人類文明、智慧、幽默與無盡大自然邂逅,而得以從容體驗、回味妙不可言的童稚之美。
本書分為三部分:
一、「論述」:說明「無字書/無聲書」此一研究主題相關的爭議,也從「無字書說了什麼」這個基本提問展開思考,進而探究「如何讀無字書」(且不同於閱讀文字書、有字繪本),其敘述模式如何作用、「與讀者一起」?
二、「歷程」:勾勒與這類作品相關的發展歷史脈絡,對創作者、出版者以及讀者的啟發,以及評家、作家們如何討論,有哪些至今仍值得注意的觀點?
三、「發展路線」:以探索兒童文學的想像議題的方法,討論多部無聲文學繪本佳作的創作核心與美學,例如驚喜、變形、靜謐、空白、小與大、循環、關係、記憶、茫然、野性、歡樂等;藉此探索作家們如何透過視覺設計,幫助讀者在無字書中「看見」、喚起那些無法或不易以文字言說的,看不見的情感、祕密、心事、夢想。也提出許多給教育者、創作者參考的,引導小讀者們閱讀無字書的眉角。
各方推薦
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
「在此理論情感兼備的著作中,我們因此能夠跟著走進無字書的世界。作者讓我們更加相信,無字書也能說出最豐富的故事。跟著作者的選書,翻閱無字書,不論你是讀者還是創作者,一定都能獲得滿滿的閱讀樂趣。」——陳培瑜(立法委員)
「對希望使用連續圖像敘事的創作者來說,了解如何藉由有限元素建立能被他者進入的空間,為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而本書不只提供給專業人士,更從不同面向細談無字書的趣味,當讀者從毫無頭緒到逐漸感受文本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無字書,是擴展這特殊閱讀體驗的起點。」——黃一文(繪本作家)
「當『無字繪本』被置換成『安靜的書』——義大利研究者瑪伽拉・特魯斯翻轉了我們對繪本的分析角度,讓我們發現過往在無字繪本中未曾相遇的詩意與美。」——游珮芸(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通常別人問我為什麼我畫的書沒有字,我會說:因為沒有需要,所以就不加了。看完這本書裡面不同的例子,覺得無字書有很多可能性。
無字書可以向前讀,向後讀。無字書可以讓讀者變成發聲的那一位。無字書不會灌輸資訊給我們,反而可能令我們更加迷惘,但這可以鍛鍊我們的腦筋和想像。」——廖倍恩(插畫家)
「當一本繪本裡只有圖畫存在時,其實它說得更多。」——薛慧瑩(插畫家)
「從1932年Ruth Carroll創作的第一本無字書《What Whiskers Did》,無字圖畫書從單純以圖敘事的『默片』,至今成為創作者引領讀者發揮想像和創意,突破框架的閱讀遊樂場。這本書的作者瑪伽拉.特魯斯宛如熱情精熟的導遊,透過層層抽絲剝繭的解析,引領我們走進這個安靜的閱讀奇境,無論是讀者或創作者,都能在其中盡情的享樂與拾穗!」 ——劉清彥(童書作家與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
「我很常聽到成人說:『我不知道要怎麼讀沒有字的繪本。』或是因為『無字』,而刻意將某些書排拒於購買的名單之外。但我卻不曾聽過有小孩說『這沒有字我看不懂』,他們總是生猛地跳進圖畫之中,嘰哩呱啦,或指認或詮釋,賦予圖像意義。本書以純圖像的作品為主題,不只帶領讀者聆聽安靜中的眾聲喧譁,更看見文字之外的各種可能性與魅力。請帶著你對無字書的不安與期待同行,一同踏入書中,看看作者瑪伽拉.特魯斯如何以文字解析『無字』這塊新鮮陌生的奇妙天地。」——藍依勤(繪本星球212-7版主)
───共同推薦
(姓名筆劃序)
作者簡介
瑪伽拉·特魯斯 Marcella Terrusi
義大利波隆納大學生命質量科學系助理教,教育學博士。長期擔任波隆那童書展的科學顧問,參與表彰國際知名的藝術家、插畫家和出版商,並策畫相關計畫與展覽。曾於波隆那的Giannino Stoppani兒童書店接受書商培訓,在Accademia Drosselmeier學會擔任策展人和教師,在烏爾比諾(Urbino)的高等藝術產業學院(Istituto Superiore Industrie Artistiche, ISIA)教授繪本歷史。曾擔任2009年BIB(布拉迪斯拉發雙年展)與2024年Premio Strega Ragazze e Ragazzi 等國際評審團成員。
主要研究專長包括兒童文化、文學史和兒童國際出版領域,已出版兩本專著以及許多關於圖畫書和兒童生活的文章,領域涵括戶外教育、時尚和服裝、視覺敘事、兒童閱讀權……等。
她對無字書的研究面向,跨及許多不同層面,除了關注作品與創作者,還包括對移民兒童和各年齡段讀者的實地研究,並對出版業進行深入了解。集大成的著作《無字奇境》(2017)是義大利第一部完全致力於無字書籍的跨地域研究論述,巧妙結合了扎實調查與詩意筆調,更於2018年在義大利獲得了年度最佳教育專著獎。
譯者簡介
倪安宇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威尼斯大學義大利文學研究所肄業。旅居義大利威尼斯近十年,曾任威尼斯大學中文系口筆譯組、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專任講師,現專職文字工作。譯有《魔法外套》、《馬可瓦多》、《白天的貓頭鷹/一個簡單的故事》、《虛構的筆記本》、《玫瑰的名字》、《巴黎隱士》、《在你說「喂」之前》、《在美洲虎太陽下》、《困難的愛故事集》、《收藏沙子的人》、《最後來的是烏鴉》、《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等多部。
【預購】當傷害以愛為名【澳洲女性文學獎得獎作品】:社會如何養出隱形的家庭怪物?人們如何擺脫精神虐待與親密關係暴力?◎潔絲·希爾(Jess Hill)(譯者: 吳湘湄)
Regular price $45.00我希望人們不要再問:「她為甚麼留下?」
請開始問:「他為何那麼做?」
——家暴倖存者
當「家」成為最危險的地方!透過倖存者和施暴者的眼睛,深入家暴的駭人煉獄。
「再大的痛苦都比不過內心隱藏著一個不能訴說的故事。」——瑪雅·安傑盧,《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
人們常提到黑街暗巷的危險,但事實上在每個國家裡,「家」對婦女而言,才是最危險的地方。
全球遭殺害的婦女中,有超過三分之二死於親密伴侶或家人之手。這些統計數據告訴我們一件幾乎無法克服的事——人們應該畏懼的,不是潛伏在黑暗中的怪獸,而是自己的所愛之人。
這是一本有關愛、施虐和權力的書,本書作者身為屢獲殊榮的澳洲知名調查記者,在書中揭露眾多男/女子遭受的家暴經驗,批判司法和社會支持系統失能之處,以及為何有時應該讓人信賴的機構與社會體系,竟反成為加害者的幫兇。
家暴不光只有肢體暴力,還包含情緒虐待、環境與金錢控管、人格貶損等方式,加害者善於利用其伴侶的愛、信任及隱私, 作為施虐、威脅與控制的藍圖。
家暴在社會劃開了一道極深的傷口,儘管人們開始注意到無所不在的家暴衝擊,卻極少追根溯源地探索傷害的開端,甚至經常向受害者展開一面充滿破洞的安全網。
作者在本書中不斷探詢與討論——
誰是加害者?為何離開如此困難?我們對於成功案例的想像該是什麼?
並深入剖析社會大眾譴責受害者的思考邏輯、有毒的男子氣概及難解的現況。
得獎紀錄
榮獲國際特赦組織媒體獎(Amnesty International award)
榮獲2020年澳洲女性文學獎「斯特拉獎」(The Stella Prize)
本書作者獲選《柯夢波丹》三十位最具影響力的三十歲以下女性
澳洲新聞界最高榮譽「沃克利獎」(Walkley Awards)三度得獎作者
入圍2020年戴維特獎(The Davitt Awards)最佳非小說犯罪書籍
入圍2020年維多利亞州州長文學獎(The Victorian Premier's Prize)
獲選2016年女性領導媒體獎(Women’s Leadership in Media Award)
共感推薦
陳又津(作家)
張希慈(靈魂實驗所執行長)
許庭韶(諮商心理師/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所長/美國NLPU高級導師)
張婉昀(女人迷總製作人)
黃之盈(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楊俐容(情緒教育專家)
鍾文音(作家)
簡嫚書(演員)
蘇巧慧(立法委員)
盛讚不斷
「不受暴力相向、不被虐待以對,是任何一個『人』都應享有的基本權利。期待也相信此書將喚起更多人對於這個沉痛議題的覺醒與行動,以具有普世價值的『真愛』為名。」——楊俐容(情緒教育專家)
「《當傷害以愛為名》是一本內容詳實、思想深刻且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報導文學。它所討論的議題必須受到嚴肅的對待……澳洲本年度最重要的非小說類作品。」——佐拉·西米克(Zora Simic),《澳洲書評》
「這本書誠實地面對問題;無論你在讀到某些故事的殘酷時有多不舒服,都請繼續閱讀下去。《當傷害以愛為名》是一本寫得非常好也研究得非常透澈的書。它對影響我們的複雜家虐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見解。」——羅西·芭蒂(Rosie Batty,澳洲家暴社運人)
「《當傷害以愛為名》震撼了我。一翻開書我就無法停止閱讀。它用一個很不一樣的方式讓我瞭解了家虐這個複雜的問題。」——艾倫·范妮(Ellen Fanning),《The Drum》節目主持人
「一本非讀不可的書。每位澳洲人——男人、女人、醫療專業人士、社工、政客、老師、及作家等──都該人手一本。」——《好讀雜誌》
「在我接觸這個議題這麼多年來,我從未讀過如此詳盡的研究……我敢說《當傷害以愛為名》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是人們瞭解家虐問題時必讀的重要參考著作。」——莎拉·道斯(Sara Dowse),《坎培拉時報》
「這是由我們澳洲最優秀的新聞記者之一所寫成的一部劃時代作品。」——尼克·費克(Nick Feik),《The Monthly》雜誌編輯
「全方位探討、內容詳實、文筆優美……獨特且強大的貢獻……《當傷害以愛為名》是一種行動呼籲,澳洲未曾有過如此明瞭、深刻且詳盡的作品。它的內容有別於政府或學術報告,而是真正地捕捉了家虐恐怖的刻骨感受。」——阿蕾西雅·西蒙茲(Alecia Simmonds),《雪梨書評》
「任何想要瞭解家虐模式及其因果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你若以為家虐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那麼它將讓你瞭解家虐其實是一種無所不在、有害且致命的行為,而每個人都可能有能力改變它。」——珍·吉爾摩爾(Jane Gilmore),《雪梨晨鋒報》
「潔絲·希爾是一位勇敢的女人。《當傷害以愛為名》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只是渺茫的機會——去改變我們對家暴原有的僵化思維。」——蓋伊·艾爾寇爾恩(Gay Alcorn),《衛報》
「以其所描繪的諸多令人憤怒的故事和詳盡的第一手資料的研究,本書對歷史、制度和政治的失敗進行了非常深刻的探討。但最令我震驚的是,她對男人在這一切裡所製造的問題的分析──我們的權利感,以及對自身的羞愧和失敗的男性氣概所產生的憤怒。」——菲爾·巴爾克(Phil Barker),「拒絕暴力」組織
作者簡介
潔絲·希爾(Jess Hill)
澳洲知名獨立調查記者,其調查報導榮獲「國際特赦組織媒體獎」,以及三座澳洲新聞界最高榮譽「沃克利獎」(Walkley Awards),其中包含一座金獎;於2020年憑藉本書榮獲澳洲最重要之女性文學獎「斯特拉獎」(The Stella Prize),並入圍2020年「維多利亞州州長文學獎」(The Victorian Premier's Prize),以及「戴維特獎」(The Davitt Awards)最佳非小說犯罪書籍。
曾任澳洲ABC國家廣播電台之製作人以及《環球郵報》記者。於2012年獲選美國學術刊物《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百大女性推主,隔年獲選《柯夢波丹》(Cosmopolitan)30位最具影響力的30歲以下女性,並於2016年獲得「女性領導媒體獎」(Women’s Leadership in Media Award)。
譯者簡介
吳湘湄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博士。
譯有書籍十數種:《我家自閉症兒子與他的好友Siri》、《行至生命盡頭》、《不得罪人的回話術》、《開始自己動手畫地圖》、《負面情緒的力量》、《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地表最強人氣美食地圖》(合譯)等書。
【預購】最美的日本文化名詞學習圖鑑:六大主題、千項名詞,從文化著手,升等素養,擺脫死背,立刻融入日本!(全彩插圖典藏決定版)◎服部幸應、市田ひろみ、山本成一郎(譯者: 周若珍)
Regular price $51.00知日必讀、旅日必備的日本文化百科圖鑑
學習日本語最有感、最實用、最賞心悅目的工具書
文化專業X日語專業,打造日文閱讀力!
從和食、和服、節慶、建築、傳統藝能到生活用品,
6大主題一次囊括,近千項名詞完全收錄,
中日對照+羅馬拼音+全彩圖解
讓你不只學日文,更認識「日本文化」!
· 壽司餐盒裡的綠色隔片、盛裝蕎麥湯的容器竟然都有專屬的名稱?
· 婚禮上新娘穿的叫做「白無垢」,那新郎穿的黑色和服又叫做什麼?
· 「迴遊式」與「淨土式」的日本庭園到底怎麼區分?
· 名叫「曲げわっぱ」的日本傳統木片便當盒是什麼形狀?
· 你知道日本新年必備的「門松」和「鏡餅」的由來嗎?
不退流行的日本文化名詞,可學習又可珍藏。符合臺灣人語言學習的需求,深入日本文化核心的學習法,讓語言學習不再枯燥乏味,不會發生開不了口的窘境!不論日常生活或職場對話,有了文化名詞的知識,一開口就有內涵!
本書囊括日本的飲食、服飾、建築、節慶、傳統藝能、生活用品等六大主題,透過精美圖解與翔實解說,讓你用最簡潔易懂的方式認識各領域中近千項日文名詞,除了中文、日語和羅馬拼音對照外,更詳細介紹名詞背後的內涵與知識,讓你知其一更知其二,不僅加深對日本的認識,更能累積日文實力!
本書特色
★全彩精美插圖,重現日常生活中的日本元素,理解日本文化更有感!
★從「文化」學日語,擺脫死背單字的壓力!
作者簡介
服部幸應 Hattori Yukio
料理研究家。
學校法人服部學 · 園服部營養專門學校理事長 · 校長。
市田ひろみ Ichida Hiromi
服飾評論家.散文作家。
現經營「京遊學舍」,並擔任日本和裝師會會長等職務。
山本成一郎 Yamamoto Seiichiro
建築師。
早稻田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研究所)建設工學畢業。
2001年成立山本成一郎設計室。
譯者簡介
周若珍
日文教師,日文翻譯。對教育充滿熱忱,並從事各領域的口筆譯工作。
深愛動物,支持以領養代替購買,以結紮代替撲殺。
FB粉絲頁「なるみの楽しい日本語教室」:facebook.com/narumi.nihongo
【預購】圖解日本人論:日本文化的村落性格解析◎蔡亦竹
Regular price $30.00以民俗學為手術刀,以日本史為病歷
徹底解剖日本人的性格原型
一反大眾對其「有禮無體」、「很守秩序」等成見
從村落社會的本質深入了解日本人的心理組成結構
日本的問題總早於台灣數載或數十載出現,無論是高齡社會、下流老人還是無等差殺人,台灣人非常需要一扇及早看懂日本的窗戶——楊斯棓 醫師
七十多年前,畢生未曾踏上日本國土的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潘乃德,透過運用文化人類學方法分析日本國民的性格,留下經典不朽的著作《菊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超過半個世紀之後,負笈日本超過十年的民俗學家蔡亦竹,將透過其學術專業,從民俗學角度切入,為讀者精闢剖析日本人的原型以及日本文化的村落性格。
詳解津山事件 理解日本傳統「村落」的社會特質。
在本書中,作者拆解GTO系列男主角鬼塚英吉頭上插著兩根手電筒的扮相,起源於日本史上最慘烈的屠殺案件之一:「津山事件」。這起悲劇發生在一九三八年的岡山縣,二十一歲的都井睦雄襲擊了附近十二戶人家,導致三十人死亡,最後他也自殺。根據兇手於遺書上自述,他原本健康認真,後來不幸染結核病,當地百姓深怕被傳染,於是隔離排擠。在此之後,他等於在村落社會被判了人格死刑,即使過去有所往來的女性,都為了自保而訕笑都井,於是將其逼瘋。
作者藉此說明日本人於明治維新前後的觀念差異。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性行為相對開放,「具有生殖功能的性行為被視為和作物生長的土地再生生產能力是一樣正面的能量」,然而在維新之後,村落開放的性觀念逐漸被視為淫行。據此回顧津山事件,都井在村民眼中的三大罪狀,除了罹患傳染病、未通過徵兵體檢外,還有亂搞男女關係一項,正因為村落這個世間體的壓力加諸都井,受不了「村八分」的排擠,於是他密謀屠村,殺人自戕。
除了透過津山事件理解源自於傳日本統「村落」的社會特質,本書更揭示了村落社會為日本帶來的多種影響:它一方面造成了日本人各種暴戾性格的起點,但是也營造出了日本「為他人著想」的體貼文化。村落社會是日本的傳統,而許多的日本民族特性和特殊文化也都附屬其下而誕生。透過蔡亦竹的最新著作,無論談及天皇、信仰、甚至論及虐殺事件、性風俗或霸凌,以及政治和社會結構,都是日本的重要元素,而本書試著闡明的,就是這些重要元素與村落社會性格間的因果關係。
各界推薦
李明璁 社會學家、作家/李柏璋 年輕意見領袖/呂秋遠 律師、作家/姚銘偉 薰風季刊主編/魚夫 作家.漫畫家/茂呂美耶 作家/馮光遠 作家/鄭弘儀 知名主持人——各界推薦
蔡副教授試從四個面向切入,探討日本社會的本質及其源流,最後則是反思諸己,試從理解日本社會本質的過程中觀照台灣社會之於日本五十年殖民統治的心結。——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林呈蓉
他在這本《圖解日本人論》大量引用經典及大師的論述,再加上自己的省思,正在往「成一家之言」的方向邁進。特殊的是,他也引用「國民作家」司馬遼太郎的論述,從非學院、庶民的角度切入;比如明智光秀反叛織田信長,井伊直弼在櫻田門被刺,被解讀為「防止獨裁政治產生」讓我們聯想起布魯斯托謀刺凱薩的「大義名份」,正是解讀日本史的另類切入點。蔡亦竹先生前往靖國神社參訪,窮究「皇民化」真相,也展現了「田野調查」的訪談功夫,讀後令人印象深刻。——歷史學者、廣播、電視評論者及主持人 胡忠信
他以民俗學為手術刀,以日本史為病歷,將「日本人」做了詳細的解剖。拋棄了大眾對日本人「有禮無體」、「很變態」、「很守秩序」等斬釘截鐵的評論,細細地從最源頭:日本人的居住地形、聚落型態,提出了幾個因而演化出來的民族性,接著再提出大量或遠或近的史實,去證明這個論點是講得通的 。——《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作者 黃震南
阿公那一代有邱永漢,我們這一代有蔡亦竹。 —— 醫師、TEDXTAIPEI受邀講者 楊斯棓
作者簡介
蔡亦竹
日本筑波大學地域研究科日本研究碩士,同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文學博士。專攻民俗學。現職為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在學術和政治、實務和夢想間漂流,留學日本現居台南。人生的信條是「既生於世,豈不遊哉」。著有《表裏日本》《風雲京都》(以上皆由遠足文化出版)。
【預購】日本人與日本文化:司馬遼太郎與唐納德基恩對談錄◎司馬遼太郎、唐納德基恩(譯者:吳守鋼)
Regular price $40.00當日本歷史小說巨匠遇上來自美國的日本文化研究第一人
雙方將體溫感覺到的日本文化,原封不動地形成了文字
和歌、俳句、能劇、狂言、浮世繪、陶藝、花道、茶道、庭園、神社,日本獨樹一格的文化由何而來?本書最初出版於1970年代,由日本中央公論社促成,邀請二十世紀日本人氣最高的作家司馬遼太郎,與來自美國的日本文學研究權威唐納德基恩,就「日本人與日本文化」進行對談。
本書從日本人的對外意識談起日本文化的誕生,佛教、天主教傳入日本的影響到神道的意義,藉由「金」與「銀」的比較探討日本式的美學,從歷史中看見日本人的戰爭觀,由科學與儒教的影響闡明日本發展出的倫理,並藉由討論赴日外國人梳理外來的影響,最終一路談到江戶時期的文化。
此書對談進行時,司馬遼太郎 49 歲,已經確立了自己的小說家地位,唐納德基恩 50 歲,同樣已經確立了自己作為日本文化和文學研究者的地位。對談則按司馬遼太郎的請求「安排一個虛構出來的又看似偶然的環境,兩個對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抱著興趣的人,無意中在街上相遇,漫不經心地站著聊了起來」,在平城宮遺址、銀閣寺、大阪適塾,以及料亭間進行。
兩位深思熟辯日本文化的大家做足功課,圍繞著日本人的異國意識、美學、宗教觀、戰爭觀、道德觀等主題,從各自獨到的切點闡述,時有火花擦出,深刻描繪出日本人與日本文化的樣貌。
這本司馬遼太郎與唐納德基恩關於日本文化的對談錄,在日本出版超過半個世紀,售出逾二十萬冊,至今仍啟發著當代讀者,獲日本亞馬遜讀者4.5星高度好評。繁體中文版由學者吳守鋼翻譯,豐富譯註、獨家收錄圖片,以及作家、編輯人傅月庵推薦序文,逾半世紀首度出版。
名人推薦
李長聲|暢銷知日作家
李政亮|文化評論者、政大傳院兼任助理教授
洪維揚|幕末史研究者
馬世芳|作家、主持人
盛浩偉|作家
張國立|作家
傅月庵|作家、編輯人
詹偉雄|文化評論家
蔡亦竹|日本筑波大學歷史人類學博士
(按首字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司馬遼太郎
日本著名的歷史小說家,生於大阪。一九四四年於大阪外國語大學畢業,擔任過《新日本新聞》、《產經新聞》記者,一九六一年開始致力於文學創作。著書有《梟之城》、《龍馬行》、《豐臣家的人們》、《盜國物語》、《殉死》、《花之館》、《坂上之雲》、《棲世日日》、《歷史紀行》等著作。
唐納德基恩(Donald Keene)
美國的日本文學研究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生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法國文學專業畢業。戰後在同大學大學院專攻東洋文學。一九五三年在京都大學留學,一九五五年於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後移居日本並歸化。日式名字是「鬼怒鳴門」。著書有《Japanese Literature》、《日本人的西洋發現》、《日本人的作家》、《日本文學史 近世篇上下》、《明治天皇》、《足利義政與銀閣寺》等,譯作有《近松傑作集》、《人間失格》等。
【預購】日本古城建築圖典:【全彩圖解】天守、城郭、城門到守城機關,日本古城建築的構造工法與文化史◎三浦正幸(譯者:詹慕如)
Regular price $30.00日本古城史研究第一人 三浦正幸 所著
380張照片+160張最完整的古城復原&分析圖
從古城的建築史了解日本的建築工法、文化與歷史
審訂推薦
黃士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助理教授
聯合推薦
Alen張啟銘|旅遊達人
Megumi|日本旅遊作家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粉專創辦人
李清志|都市偵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胡煒權|日本國立一橋大學博士、日本史學者、日本史專欄FB版主
本書有趣內容:
▍為什麼城牆外面要築壕溝?
▍古時候是怎麼把石牆堆砌起來的?
▍天守是什麼?
▍城門有哪些種類?
▍什麼樣的機關可以讓武士和忍者進不來?
▍城郭與外圍、武家和民家建築的位置關係又有什麼學問?
前人的鬼斧神工,人類的珍貴遺產,日本城郭研究專家詳細解說建築、文化、歷史、藝術與美學的豐富知識,不論是日本戰國史愛好者或喜歡古城遊覽的人,都能獲得極大的樂趣。
作者簡介
三浦正幸
一九五四年生,廣島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教授。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系畢業,取得工學博士。具有一級建築士資格,專攻日本建築史及文化財學。著作有《日本建築史基礎資料集成—社殿Ⅰ》(中央公論美術出版)、《城郭鑑賞基礎知識》(至文堂)等多數,亦擔任歷史群像系列《甦醒的日本古城》總監修。
譯者簡介
詹慕如
自由口筆譯工作者。翻譯作品散見推理、文學、設計、童書等各領域,並從事藝文、商務、科技等類型之同步口譯、會議、活動口譯。
【預購】跟著日本人這樣喝居酒屋全圖解:酒品選擇、佐菜搭配、選店方法一次搞懂,享受最在地的小酌時光◎小寺賢一(譯者:卓惠娟, 李池宗展)
Regular price $30.00好吃好喝不失禮,看圖秒懂日本酒場的眉角。
重點中日文對照,點菜不用拔頭髮。
30年酒場打滾經驗全部傳授,獻給酒徒的庶民酒場文化絕佳指南。
◎到居酒屋一坐下來為什麼要先點杯啤酒?
◎居酒屋菜色選擇這麼多,怎麼點菜配酒最道地?
◎下町Highball正宗就是要三冰!冰玻璃杯、冰燒酌、冰蘇打水缺一不可
◎擁有忠實粉絲、歷史悠久的Sapporo赤星是小酒館的隱藏狠角色
◎有錢不等於大爺,跟店家有默契的互動,成為熟客的流儀
◎飲用日本酒的溫度該如何拿捏?怎麼解讀酒標?
◎為什麼有的店家規定燒酌最多不能喝超過三杯?
◎烤雞串是酒徒的日常小確幸;烤豬肉、內臟串是恢復精力泉源……
按圖索驥,帶朋友或自己一個人暢遊居酒屋,都沒問題!
日本的酒館風情萬種,除了居酒屋,還有站著喝酒的立飲屋、角打,甚至蕎麥麵店,如何自在暢遊,既不失禮又能享受最道地的好滋味,就連日本人有時覺得頭大。
從大眾酒館的重頭戲開始,介紹常出現酒品的相關知識。為什麼Sapporo赤星啤酒經歷數十年依舊擁有好口碑?燒酌Highball跟燒酌兌水有什麼不同?享用日本酒的最佳溫度該怎麼抓?白天喝酒要去蕎麥麵店?此外,也傳授如何當個不失禮的自在酒客。
當然,下酒菜也不可或缺,燉煮料理、烤內臟、串烤等都是慰勞上班族的山珍海味,少不了也要談談醃漬小菜和家庭料理。配日本酒怎麼能少了魚乾,酒徒年資多寡,選擇配酒的魚乾完全不同,許多人嫌棄的臭鹹魚可是資深酒徒的首選。壓軸的是近年越來越受歡迎的居酒屋at home,精選數道在家也能製作享受的日式下酒菜以及酒品調製,拋開他人眼光與規矩,享受悠閒小酌時光。
本書特色:
●包括居酒屋、立飲店、角打等日本常見平民酒館的正確暢遊方式。
●從點酒、配菜到成為熟客,讀完立刻變身酒館通。
●詳細介紹日本酒場常見的啤酒、燒酌、沙瓦、日本酒等。
●看圖學會各種酒的不同、飲用方式,以及背後的祕密。
●烤炸串、魚乾、海鮮、醃漬小菜、家庭料理等平民最愛下酒菜圖列解說。
●貼心加註日文原文,點菜零煩惱。
名人推薦
藝人——千田愛紗、旅遊作家——卡瓦納、旅日作家——張維中、作家——黃國華
乾杯推薦(以姓名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小寺賢一
編輯、作家。
1961年生於日本大分縣,在滋賀縣長大。畢業於明治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經歷了接外包案的編輯、週刊雜誌記者、雜誌作家等,走向酒徒之路。在新宿黃金街的資歷約有30年,最近幾年也在西荻窪附近出沒。帶著在舊書店買來的舊書,坐在居酒屋的吧台單手翻閱,是他最幸福的時光。常喝的酒是燒酎或是Torys兌開水,下酒菜喜歡燉煮料理。
參與編輯、寫作的作品有《第一次開居酒屋就賺錢》等,還有教你怎麼開店的實用書《來開店吧!》系列全27冊,其他還有與酒有關的《開小「酒吧」的方法》、《開講究的蕎麥麵店的方法》等。
繪者簡介
桑山慧人
設計師、插畫家。
1986年生。現居東京。京都精華大學畢業。任職於設計公司 Prigraphics。負責雜誌、書籍等的設計與插畫。主要作品合作有《達文西》雜誌、《料理解剖圖鑑大全》(大田出版)等。
個人網站:keito-kuwayama.tumblr.com/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任職壽險公司教育訓練及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100歲的我,人生不勉強》、《夫妻這種病》、《漫畫隨心所欲操控人心的暗黑心理學》等。
李池宗展
專職日文譯者。2005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高苑科大應外系日文組。譯有《數學考10分也能學會財務報表》、《小腿肚6大經穴對症按摩》、《1000種常見食物醣量&熱量速查圖典》、《原來成功人士都這樣拜神許願》等。
【預購】符號帝國(羅蘭·巴特對日本文化的精準詮釋,詹偉雄完整導讀,經典新版)◎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譯者:江灝)
Regular price $31.00當欲望跌進一條死巷,東京打開了千百個出口。
日本是書寫的國度,羅蘭·巴特在日本邂逅了最貼近他理念與狂熱的符號系統。
理解羅蘭·巴特及其符號學的首選入門書
——從學者巴特到先鋒寫作者之間的中介
——詹偉雄導讀——
日本最能遠離西方符號驅力在我身上引發的一切厭惡、惱怒、拒斥。日本的符號很強烈:令人激賞地井然有序、安排得宜、標示清晰,保有自主,從不西化或理性化。
日本的符號是空的:它的符徵逃逸了,在這些無償支配一切的符徵深處,無神、無真理、無道德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到處揭示著這種符號呈現出來的優越特質、高尚的自我肯定及情欲魅力,一切表露在物品及最微不足道的舉止(那些我們通常視為毫無意義或庸鄙不堪的行為)之中。
因此,符號場域將不會透過它的制度面來探求:重點不在於藝術、民間傳說,甚至是「文明」(我們不會將封建日本與現代科技的日本互為對比)。
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都市、商店、戲劇、禮儀、庭園、暴力;
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幾個動作、幾道菜、幾首詩;
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臉孔、眼睛,還有畫筆。
這一切,乃是運筆寫下,而非畫下來的。——羅蘭·巴特
一九七○年,巴特宣稱日本將是符號產製與消費的終極國度。如今,將此書置於日本戰後重新崛起、各類商品風行全球的脈絡,會發現巴特或許無心插柳,卻極為精準地預言了日本當代文化經濟的核心構成:操作符號、製造意義、深植人心。這對與日本有著深刻複雜關係的我們來說,正是重新探究日本有別於歐美、「另類現代性」的一個閱讀起點。
《符號帝國》書寫的對象是日本,包羅著二十六篇短小的散文,對應著巴特一九六六至六八年三次的日本旅行,雖然巴特因旅行而寫作了這本書,但它卻完全不是一本遊記,沒有可供讀者參照的旅行景點探訪,缺乏政治、經濟、社會的觀察分析,當然也沒有旅行文學的啟蒙老梗。巴特在第一篇〈遠方〉中就坦承,他無意去寫一個真實的日本,相反地,是「日本將作者推入寫作情境」。
作者簡介
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1915-1980
二十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法國「新批評」大師、文化符號學開拓者。堪稱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文藝奇葩、最富才華的散文家,於符號學、社會學、文化研究、文本理論、結構主義等領域,皆有傑出貢獻,與傅柯、李維史陀、拉岡、德希達、布希亞等巨擘並稱於世。
巴特擅長以秀異雅致的文字提煉「文本的歡愉」,發想「作者之死」文學觀,並將流行、時尚等大眾語言,融入當代文化主流,為現代人開啟跨越世紀的認知視窗。巴特的著作和同時代諸多理論思潮皆有交集與對話,但始終保有其獨到之處及個人思想發展上的一致性。
一九八○年,巴特在穿越拉丁區大街時,發生車禍意外,引動舊疾,一個月後辭世。
他的每部作品皆為響亮的傳世名篇,如《寫作的零度》、《神話學》、《戀人絮語》、《符號帝國》、《流行體系》、《明室》等。逝世將近五十年,其著作的影響力與魅力絲毫不減。
相關著作:《符號帝國(完整導讀版,詹偉雄導讀)》
譯者簡介
江灝
輔仁法語系學士、碩士畢業。法語譯者,資深編輯,自由工作者。曾任: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室口筆譯專員;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祕書長、常務理事;RTI 中央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出版社編輯。
譯作:《符號帝國》、《神話學》、《我的老師羅蘭·巴特》(合譯)、《科多·馬提斯:威尼斯傳說》、《遇見小王子》(合譯)等。
其中,羅蘭.巴特《符號帝國》、《神話學》兩部譯作曾入圍 2015 年與 2021 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
亦編過不少動輒三十萬字起跳的人社文史類磚頭書。私愛日本,眷戀樹洞,嚮往明亮乾淨之處。
聯絡信箱:winston59921@gmail.com
【預購】一線之間:流轉於民族歷史、流行象徵、身分認同的眼妝符號 Eyeliner: A Cultural History◎扎赫拉·漢克爾(Zahra Hankir)(譯者:羅亞琪)
Regular price $38.00 數個世紀以來,「眼線筆」不僅為各個民族「勾勒」出他們的歷史;
時至今日,它也為這個世界描繪出了不只一種標準的「多元的美」。
眼線甚至可以「銳利到殺死一個男人」
——貓眼妝的愛好者 泰勒斯
眼線不但可以展現個人風格、提高自信,甚至可以帶出一個人的靈魂。
在「一線之間」,他、她、他們,還有我們,在一瞬間彷彿變成另一個人,很酷、很大膽,有了新的面貌……。
COVID-19疫情的限制,人們紛紛戴上口罩防止病毒的傳染,每個人僅露出一雙眼睛。此刻起,我們只能透過這雙眼睛去想像其傳遞的意涵,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思緒,並進行溝通。
扎赫拉.漢克爾過去藉由「畫眼線/眼妝」來掩藏青春期逐漸萌發的不自信以及身為移民者的不安。即使長大成人,那樣的不安與不自信也僅僅是被看似完美的妝容覆蓋住,這樣的思緒依舊深藏她的內心。於是,疫情、媽媽的期望讓她踏上探索各式「眼妝風格」的旅程。
在這本書裡,讀者可以看見作者那雙靈動、敏銳的眼神探索到,埃及女王如何作為眼線的源頭,深遠地影響眼線的使用方式;切身觀察到沃達貝族群裡比女人美的男人;爭取女權運動上街的伊朗女性的眼線如何成為自我表達和政治反抗的重要工具;加州的喬洛女性如何使用眼線重拾墨裔美國人的文化驕傲;在東京藝伎的眼線如何作為文化的象徵;變裝皇后如何運用眼線在舞臺上重新找到歸屬感與閃耀的自我。
這是從「眼睛」出發,關於眼妝與其他族群文化碰撞的書寫,雖說是眼線的文化歷史,但更多的是誠實面對家族的記憶、安撫躁動的自我,對西方單一審美標準提出反思、解放國家對女性身體的制約的一趟奇妙旅程。
「化妝品、叛逆工具、地位象徵:眼線筆曾經扮演過這些角色以及更多。它穿越千年歷史,也跨越了文明,扎赫拉.漢克爾賦予了這類化妝品應有的關注和啟發。」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書評
熱情推薦
崔舜華/作家、詩人
作者簡介
扎赫拉·漢克爾 (Zahra Hankir)
黎巴嫩裔英國記者,專注於報導中東地區的政治、文化和社會交集。她的作品曾刊登於《Vice》、《BBC News》、《半島電視台英文版》、《商業周刊》、《道路與王國》和《文學中心》等媒體。她曾獲得哥倫比亞國際新聞學院的傑克·R.霍華德(Jack R. Howard Fellowship)獎金,在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學習深造,並分別擁有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的政治學學位和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中東研究學位。
譯者簡介
羅亞琪
畢業於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興趣廣泛,對文字、語言情有獨鍾,譯作包括《權力與王座:貿易、征伐與基督信仰,中世紀如何奠定歐洲強盛的基礎?》、《明信片串起的交流史:世界上第一個社群網絡的誕生與發展》、《波蘭國父畢蘇斯基:從民主信徒到獨裁領袖,影響二十世紀歐陸政局的關鍵人物》等。
【預購】暗黑原則:那些瑞.達利歐沒告訴你的橋水公司和《原則》真實故事 The Fund: Ray Dalio, Bridgewater Associates, and the Unraveling of a Wall Street Legend◎羅伯·柯普蘭 (Rob Copeland)(譯者:林步昇)
Regular price $38.00 當橋水基金的創始人、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創始人雷.達利歐在2022年宣布他將卸任這家近50年前從公寓起步的公司,這一訊息震驚全世界。達利歐因其公司驚人的成功而在國際上獲得崇拜和名聲,並因他頻繁的媒體露面、與名人的交往,以及其暢銷書《原則》的出版而增添神祕色彩。然而,《暗黑原則》的得獎記者,紐約時報的羅伯.柯普蘭揭穿了這位仁慈企業巨擘所精心構建的人設,揭示他的「原則」實際上是現代記憶中的一大傲慢—它們在實踐中助長一種有毒的偏執和背叛文化。
《暗黑原則》是一段引人入勝、超越虛構的旅程,深入探討財富和權力的稀有世界。它毫不留情地審視了達利歐所稱的其商業成功和意義人生的核心信條「激進透明」所帶來的痛苦。作者柯普蘭利用數百次內部和周邊人士的訪談,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故事的房間:美國前FBI局長詹姆斯・科米親吻達利歐的戒指、現任賓州參議院候選人大衛・麥考米克飲用「酷樂水」,以及一群難忘角色在他們魅力領導者的注視下,與自身的心理和道德極限作鬥爭。
這是一個警示故事,對於任何堅信賺取大量金錢與揭示人性原則有任何關聯的人。
名人推薦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李全興(老查)|數位轉型顧問
李麗美 Limei Lee|旅美書評人
許繼元 Mr.Market 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游庭皓|財經直播主
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各界好評
終於,億萬富翁哲學家國王的時代有了一本具有定義性的書籍。《暗黑原則》是一部緊湊的非虛構驚悚小說。
布萊恩‧伯瑞(Bryan Burrough)
《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作者
這是一個關於華爾街最有名人物的經典美國故事—或者說他看似的樣子。《暗黑原則》同時讓人震驚和娛樂。
菲利普‧邁耶(Philipp Meyer)
《美國銹跡》(American Rust)和《兒子》(The Son)的暢銷書作者
我讀過最具爆炸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商業書籍—而且也是最有趣的。
布萊利‧霍普(Bradley Hope)
《紐約時報》暢銷書《鯨吞億萬》(bestseller Billion Dollar Whale)的共同作者
毀滅性……充滿令人愉快的可怕軼事。
貝瑟尼‧麥克林(Bethany McLean)
《房間裡最精明的人》(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的暢銷書作者
這是一本好書……每個人都應該讀!
卡拉‧斯維舍(Kara Swisher)
播客《Pivot》的聯合主持人
這是一本極好的書,內容充滿了令人不舒服的細節……是有關華爾街的最佳書籍之一。《暗黑原則》是完美的憤怒閱讀。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書評
柯普蘭這位機智而有趣的作家,將一把火燒向達利歐作為華爾街天才的名聲……結果是對無約束的財富與不理智的愚蠢,碰撞出極具娛樂性的描繪。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部仔細觀察的調查……柯普蘭對該公司的歷史得力於深度來源,藉助新的錄音訪談、內部檔案和多封洩露的電子郵件,提供了達利歐心理的生動寫照。
《紐約客》(The New Yorker)
對一家對沖投資基金公司的揭露……無情企業環境中,對靈魂摧殘的微觀管理生動描繪。
《柯克斯》(Kirkus)
令人瞠目結舌的敘事……金融記者羅伯‧柯普蘭寫下的這本書,拆解橋水和中心人物的神祕。《暗黑原則》成功完成「揭開」華爾街傳說的不可能任務。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柯普蘭這本引人入勝的新作,揭露了瑞‧達利歐之橋水基金的邪教文化。
《斯皮爾斯》(Spear's)
一部史詩般的小說……讀起來就像是最薄的驚悚小說。
《信使》(The Messenger)
對沖基金界的恐怖故事。
《澳大利亞人》(The Australian)
一幅引人入勝的霸凌者及胡謅藝術家肖像—更貼切地說,是對精英們將財富與天才混為一談的控訴。
《槓桿》(The Lever)
作者簡介
羅伯·柯普蘭(Rob Copeland)
《紐約時報》的財經記者。他之前在《華爾街日報》擔任多年對沖基金的記者,並報導過矽谷以及富有與權力背後的隱祕世界。他對橋水公司的前瞻性調查曾獲得《紐約報社俱樂部》獎,兩次獲得美國商業作家協會(SABEW)的榮譽提名,還被評為新聞媒體聯盟的「新星」(「30歲以下頂尖30人」)。他曾在ABC的《今日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NPR和其他主要新聞網出現。
譯者簡介
林步昇
鍾情於綠豆的貓奴,翻譯是甜蜜的負荷,配音為後半生志業,希冀用文字與聲音療癒自己與他人,近期譯作包括《療癒原生家庭創傷》、《為什麼難過的總是我?》、《戰地春夢》等。本書作者透過眾多匿名訪談與第一手資料,大膽揭露橋水基金的祕辛,內容迥異於外界對Ray Dalio和《原則》的主流觀點,不妨視為平衡報導的參考。
【預購】天文學家的咖啡物理學:以全新視角剖析研磨、攪動、滲濾、萃取, 如何影響咖啡沖煮表現,完美重現理想成果 The Physics of Filter Coffee◎強納森·蓋聶(Jonathan Gagné)(譯者:魏嘉儀)
Regular price $51.00 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Scott Rao)唯一認證推薦:
「這是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實用的科學貢獻!」
【特別收錄】史考特.拉奧推薦專序
現役天文物理學家費時兩年、蒐集千次沖煮大數據,
以物理科學角度,精準剖析研磨、攪動、滲濾、萃取等變因,如何影響咖啡表現。
本書作者強納森·蓋聶(Jonathan Gagné)是加拿大天文物理學家;
現為蒙特婁力拓天文館(Planetarium Rio Tinto Alcan)的研究員,
也是蒙特婁大學的副教授,專門研究褐矮星、系外行星和太陽附近的年輕恆星。
他對咖啡研究懷抱無比熱情,至今仍持續在個人部落格上,
撰寫各種關於咖啡沖煮技術的文章,並提出多種全新詮釋。
★咖啡沖煮是複雜驚人的黑魔法?物理學都有答案!
咖啡沖煮有多大學問?套句強納森·蓋聶自己說的:
「咖啡沖煮複雜得驚人,我的預料常常失準;在我眼中,這一切好似黑魔法。」
為此,強納森本著學者精神持續嘗試,
儘管經常目睹相同現象存在矛盾解釋,但其中仍有科學性的物理邏輯可循。
當他在咖啡沖煮方面習得更多知識後,便漸漸意識到:
各種最受歡迎的工具與方法,幾乎都是在隨機探索之下發現的。例如:
►萃取率明明落在19~20%,咖啡煮出來還是好難喝?其實,要看「平均萃取量」才準!
►計算平均萃取量,先搞懂滯水率;你知道嗎?V60濾杯的滯水率往往被低估!
►一般起皺和側面打褶濾紙哪個厲害?選棕色還是漂白過的好?為什麼?
►滲濾時的滲透率、滴率等,達西定律都能解釋;它能告訴你,哪款濾紙最適合你。
►手沖注水壺攪動咖啡漿會造成多少擾動?有最理想數據嗎?答案得從水力發電大壩找?
►咖啡粉粒徑分布竟有應用程式可測?個人化沖煮用水怎麼調配?獨家收錄免費連結!
►獨家實測7款濾杯,優勢劣勢報你知!猜猜天文學家最滿意的是哪一款?
►首度曝光!6款熱門咖啡豆、2種常見處理法,風味輪終極測試結果大公開!
★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連我都得向他討教!」
本書為「對於咖啡沖煮有著完美主義」的強納森.蓋聶,費時兩年研究的心血結晶。
旨在以天文物理學的角度,理解並得以掌握滲濾咖啡的各種奧祕。
他在書裡所分享的每個觀點,皆來自於各種與沖煮過程相關的科學論文、
無數場實作驗證,以及他嚴密精確地操作、蒐集整理後的上千次沖煮大數據。
對於同樣熱愛沖煮、懷抱理想的咖啡痴人而言,此書絕對是最適合的專業指南。
強納森對於咖啡沖煮的研究與成果,就連世界級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都忍不住驚嘆:
「我倆在一場咖啡研討會上相遇。最初是他不斷向我提問,但相識一年後,他不再向我問問題了,而是反過來,我突然有了許多問題想向他討教。」
「《天文學家的咖啡物理學》是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最為實用的科學貢獻。對每一位認真的咖啡師而言,這絕對是一本必讀書籍。」
天文物理阿宅╳專業咖啡沖煮,最強科研新品種初誕生!
徹底顛覆既有認知,專業萃取不再神祕!
本書特色
◎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唯一認證推薦:「這是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實用的科學貢獻!」
◎首度以物理學角度,精準剖析研磨、滲濾、器具、攪動等變因,如何影響咖啡表現。
◎物理零基礎、數學爛到爆也能讀懂!若看完滿頭問號沒關係,作者說絕對是他寫得不夠好!
專業推薦
2020年外媒評鑑臺灣最佳咖啡館mojocoffee創辦兼主理人、咖啡講師/陳俞嘉Scott Pasuya
專業審訂
Aura微光咖啡負責人、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杯測師Q-Grader/余知奇
世界最佳咖啡館Simple Kaffa興波咖啡共同創辦人、2016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吳則霖
GABEE.創辦人、首屆世界咖啡大師比賽臺灣冠軍/林東源
9Bar Coffee主理人、咖啡師的咖啡師/陳秉超
維堤咖啡學苑執行長/楊明勳(Frank)
虎記商行/寧波東街小霸王
WCE世界咖啡杯測師大賽世界冠軍、WCE世界咖啡沖煮大賽臺灣冠軍&世界第四/劉邦禹
《咖啡學》系列作者/韓懷宗
專業推薦(按姓名首字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強納森·蓋聶(Jonathan Gagné)
強納森.蓋聶是加拿大蒙特婁力拓天文館(Planetarium Rio Tinto Alcan)的天體物理學研究員,也是蒙特婁大學的副教授,專門研究褐矮星、系外行星和太陽附近的年輕恆星。他對咖啡研究懷抱無比熱情,至今仍持續在個人部落格上撰寫各種關於咖啡沖煮技術的文章。coffeeadastra.com
審訂者簡介
陳俞嘉
人稱Scott Pasuya,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畢業,於2003年創立mojocoffee,開始對精品咖啡的探索。店內大小咖啡事樣樣經手,但也因此更堅持貫徹以科學邏輯的方式,來讓咖啡沖煮與烘焙知識具傳遞性。持續擔任生豆公司採購顧問,以及臺灣各級生豆評鑑裁判,致力推廣國內外好咖啡。
譯者簡介
魏嘉儀
飮品書籍譯者與編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作包括《義式咖啡的萃取科學》、《咖啡教父史考特烘豆實作聖經》、《咖啡沖煮的科學》、《咖啡烘豆的科學》與《世界咖啡地圖》(合譯)、《威士忌品飲全書》等。
【預購】待在家裡也不錯 〔新版〕:快樂的家,來自一個人的內在設計 Happier at Home Kiss More, Jump More, Abandon Self-Control, and My Other Experiments in Everyday Life◎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譯者:尤傳莉)
Regular price $31.00對自己的家,我有著矛盾的期望──
我希望家能讓我平靜,但也要能讓我興奮;
要舒適、安靜,但也要帶來驚喜、熱鬧;
要讓我能懷念過去,但也要能讓我想像未來;
是一個能讓我反省的私密小窩,也是個能增進我與他人情感的交誼大廳;
要讓我感覺安全,但也要能容忍我冒險……
後來葛瑞琴.魯賓發現,這些期待看似矛盾,其實並不衝突。她的領會是,家,反映的是「我這個人」,所以努力讓家「更有家的感覺」,其實是了解自己的一種延伸形式。要讓家更有感覺,她得先了解自己、面對自己,最後,做自己——不裝模作樣,不必懷有戒心,這,才是真正的簡單。
家,未必要展現什麼深奧道理,它只需要是愉快的、舒適的,就夠了。這其中的快樂哪裡來?來自態度,來自一個人的「內在設計」,來自對日常生活的各種細節,都懷著真誠的興趣,還有,非常重要的,想在家裡體驗自由自在的感受,要先有所節制……
她決定在一個學年(從九月到五月)專注於改變與家庭有關的各個方面,從家居布置、婚姻生活、時間分配、陪伴小孩、保持健康和社區互動等等。她發現,視野改變了,心裡的開關就打開了,就算只專注在改變自己,外在世界也會神奇的跟著改變。
這次關於家的快樂生活實驗,她再次領略那句神祕名言:「能將遠方豐厚財富帶回家的人,其人必然身懷豐厚財富。」
她告訴自己:這就是現在。這裡,就是我的寶藏……
〔家庭版〕成人的祕密
.每個房間都該有紫色。
.不接受任何免費的東西。
.燈泡壞掉,或是捲筒衛生紙用光了,馬上換新的。
.有時候快樂本身,不見得會讓你感到快樂。
.把東西留著通常比較省事,因為不必猶豫是否該丟,但,還是現在就丟了吧。
.把一個大任務,分割成幾個小任務。
.手機和筆記型電腦,要隨時充飽電。
.鑰匙要收在固定的地方。
.拖著不做的事,才是最令人厭煩的。
還有更多……
這本書裡講的故事,是一段學習的過程。希望有助於你在閱讀之後,展開自己的「快樂生活提案」。無論何時、或身在何處,都能擁有一個更想回去的家……
快樂不是擁有更多,也不是擁有更少,
快樂就是我所擁有的都是我想要的……
本書特色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葛瑞琴·魯賓的居家生活實驗。
*葛瑞琴.魯賓是最發人深省、最具影響力的心靈勵志作家之一,作品在全球已譯成三十多種語言,暢銷突破350萬冊。
各界推薦
《待在家裡也不錯》為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喜悅。這是一本難得的書,它能激發個人的改變,並帶你穿越歷史、深入探索偉大思想家的心靈。我由衷感謝葛瑞琴·魯賓的作品。——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脆弱的力量》作者
葛瑞琴.魯賓以她特有的迷人魅力、縝密的研究以及富有洞察力的建議,在《待在家裡也不錯》一書展現了如何為家庭生活增添樂趣、喜悅與和諧。一如以往的魯賓作品,我愛不釋手。——蘇珊·坎恩(Susan Cain),《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葛瑞琴.魯賓以獨特的方式創造更快樂的家庭生活,既鼓舞人心又飽含豐富的知識量。《待在家裡也不錯》是一本充滿熱情、富有啟發性的指南,適合所有希冀追尋幸福的人。 ——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WILD》作者
葛瑞琴·魯賓在極具洞察力的作品《待在家裡也不錯》中,剖析了微小的改變如何對日常幸福產生巨大的影響。還有什麼比從自己的家更好的開始呢?——克里斯.古利博(Chris Guillebeau),《不服從的創新》作者
快樂的家是我們所有人努力追求的理想——無論我們住在城市或郊區,與家人、伴侶、室友一起生活,還是獨自一人。在《待在家裡也不錯》一書中,葛瑞琴.魯賓巧妙的向我們展現如何創造一個包容人和事物的環境,讓我們感到舒適、寧靜和喜悅。——哈蘭·科本(Harlan Coben),《最親密的陌生人》作者
當你逐步執行魯賓溫暖、貼心又可行的建議時,看似小小的每一步,卻能匯聚成巨大的快樂……每個媽媽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寶貴的點子。——Parents.com
作者簡介
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
最發人深省、最具影響力的心靈勵志作家之一,對快樂與人性有著刻畫入微的觀察,能將複雜艱深的思想加以精煉,並以輕鬆平易的方式傳達給讀者。著作包括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過得還不錯的一年》(The Happiness Project)、《待在家裡也不錯》(Happier at Home)、《烏托邦的日常》(Better Than Before)、《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Outer Order, Inner Calm)。作品在全球已譯成三十多種語言,暢銷突破350萬冊。
在連續獲獎的人氣podcast節目「與葛瑞琴.魯賓一起更快樂」(Happier with Gretchen Rubin)中,她常與妹妹伊麗莎白一起討論關於快樂與好習慣,創下高達2.2億的下載次數。在她的熱門網站gretchenrubin.com上,她持續地記錄探索著習慣與快樂的歷險。
魯賓原本投身法律界,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奧康納(Sandra Day O’Connor)的助理,後來發掘寫作欲望,成為作家。現與家人定居紐約市。
網站gretchenrubin.com
Twitter@gretchenrubin
Facebook: www.facebook.com/GretchenRubin
譯者簡介
尤傳莉
生於台中,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著有《台灣當代美術大系:政治.權力》,譯有《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待在家裡也不錯》、《天堂裡用不到錢》、《依然美麗》、《完美婚姻》、《瑪麗迷宮》、《渺小一生》、《外科醫生》、《骸骨花園》等小說與非小說多種。
【預購】藝術怪獸:女性主義藝術中那些張狂不羈的身體 ART MONSTERS: Unruly Bodies in Feminist Art◎蘿倫·艾爾金(Lauren Elkin)(譯者:黃懿翎)
Regular price $65.00數百年來,女性藝術家面臨各種困境。除了受父權和厭女社會的壓迫,還須抵抗身旁與心中的「家中天使」,這種端莊賢淑、渺小安靜的女性典範要求她們溫柔奉承、成就丈夫,即使犧牲自己的創作也在所不惜。
成為蕙心蘭質的母親,或驚世駭俗的藝術怪獸——女性藝術家須在兩者間做出決擇。
作者展現了文化評論家的實力,巧妙地串連不同領域的作品:從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小說到車學敬的《聽寫》、從凡妮莎.貝爾的肖像畫到伊娃.海瑟的繩索雕塑。她們冒著被視為怪獸的風險,用身體與想像力挑戰社會中的嚴格界線,探索、創造她們的美、溢踰、理想、情感。
在作者蒐集、拼貼、混搭、編織而成的敘事中,女性主義藝術的發展或許充滿挑戰,但也催生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新語彙。
國內推薦
李根芳(師大翻譯所教授)
陳紫吟(女性主義者)
盧郁佳(作家)
盧省言(台師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謝佩霓(藝評人、策展人)
國際好評
蘿倫・艾爾金改變了你看待周圍世界的方式⋯⋯這是一場感官的藝術史驚奇之旅。 ——《時尚》
博學、挑釁且兼容並蓄。 ——《紐約客》
充滿好奇,總是在探索的路上⋯⋯一位敏捷的作家⋯⋯細緻入微,生動鮮明。 ——《紐約時報書評》
激進⋯⋯深思熟慮且細緻入微⋯⋯《藝術怪獸》結合了關於怪獸與藝術的廣泛討論。 ——《衛報》
探討了歷代藝術家豐富的傳統,艾爾金審視了女權主義者如何面對講述自身經歷和表達身體語言的問題。《藝術怪獸》以其豐富的歷史研究和評論,向蘇珊.桑塔格和瑪姬.尼爾森等作家致敬。 ——《芝加哥書評》
生動⋯⋯在艾爾金氣場之中隨行令人陶醉。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介紹視覺藝術的領域中,女性主義趨勢的完整指南,使許多曇花一現的事件又充滿活力地重現⋯⋯極具啟發性。 ——《電訊報》
《藝術怪獸》提供迷人的洞見,展示女性如何打破歷史重負,以她們獨特的聲音構建了一種新語言。 ——《沒有男人的藝術故事》作者凱蒂·赫塞爾
作者簡介
蘿倫・艾爾金 Lauren Elkin
《漫遊女子》作者,該著作為二〇一七年《紐約時報》百大注目好書,二〇一六年《衛報》、《觀察家報》、《金融時報》年度好書,並入圍美國筆會藝術評論獎。她探討藝術、文學、文化的文章常見於《倫敦書刊評論》、《紐約時報》、《格蘭塔》、《哈潑》、《世界報》、《搖滾至尊雜誌》、《弗列茲》等刊物。她也是傑出的翻譯工作者,最新譯作為西蒙.波娃未出版的小說《形影不離》。旅居巴黎二十年後,現居倫敦。
譯者簡介
黃懿翎
中興外文與靜宜生態所畢,譯有《像山一樣思考》、《女性主義與基督教要點指南》、《黃金的傳奇史》、《在候診室遇見佛陀》、《為衝突立界線:有效溝通,創造改變》、《神聖生態學》,現為專職翻譯。
【預購】神獸、怪物與人類:想像的極致,反映人心與社會價值的幻想動物 Imaginary Animals: The Monstrous, the Wondrous and the Human◎伯利亞‧薩克斯(Boria Sax)(譯者:顏冠睿)
Regular price $59.00 獅鷲、麒麟、龍、不死鳥、狼人、狐妖、菲比小精靈……
幻想動物從何而來?為何存在?
在想像與真實之間,蘊藏了人們那些希望、恐懼與抱負?
為什麼人會創造幻想動物?甚至是讓人不安的怪物?
為什麼它們往往具備人類特徵?
為什麼蛇常常是妖,而鴿子是聖靈?
為什麼西方龍往往代表邪惡,東方龍卻象徵祥瑞?
本書透過230幅插畫與精采故事,探索各種幻想動物,
從古代神話和傳說中的神獸、怪物,到現代奇幻文學中的各種奇異生物。
作者結合各地神話傳說、宗教文本、民間傳統故事和文學藝術創作,
涵蓋多種文化中的幻想動物,
包括西方的獨角獸、中國的麒麟、日本的鬼怪、埃及的聖甲蟲與印度象頭神等等,
從神學、人類學、心理學、醫學等角度,
探究人類為什麼會創造這些幻想動物,
它們的起源、形象與演變,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角色與象徵意義,例如:
•麒麟出現預示著明君降臨與國泰民安
•神聖的獨角獸只會依偎在貞潔的處女腿上
•代表帝王的中華龍絕對是黃色或金色,而且有五個爪子
•狐妖跟人一樣充滿七情六慾,演繹各種愛恨情仇
•代表野蠻原始的米諾陶被雅典城邦創建者忒修斯斬殺,象徵文明終究戰勝野性。
作者以豐富文獻與嚴謹考究為基礎,
展示這些幻想動物是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和應對周圍的世界。
它們化為「怪物」,將我們內心的恐懼與黑暗具像化;
它們化為「神獸」,為我們的夢想與希望賦形。
它們反映人類的心理狀態、社會價值與世界觀,
同時不斷挑戰我們的想像力,引導我們超越傳統信念和期望的限制。
本書不僅是一場視覺上的饗宴,也是一次知識和想像力的盛宴,
適合所有對幻想動物及其文化歷史感興趣的讀者。
作者簡介
伯利亞•薩克斯 Boria Sax
美國作家、講師,於默西大學(Mercy College)開授文學線上課程。擅長結合學術、敘事和抒情風格,探討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著有多部作品,包括《第三帝國的動物》(Animals in the Third Reich)、和《渡鴉之城》(City of Ravens and Dinomania)。
譯者簡介
顏冠睿
自由口筆譯者,臺灣師範大學翻譯所博士生、會議口譯組碩士畢業。
【預購】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暢銷經典回歸版】 Hillbilly Elegy: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傑德·凡斯(J. D. Vance)(譯者:葉佳怡)
Regular price $33.00 每一個孩子也都希望能有一個安穩的家。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能給孩子成功的未來。然而,在一度被認為是「圓夢之國」的美國,在不被主流媒體與社會大眾關注的阿帕拉契山區與「鐵鏽地帶」,這樣平凡的期待只是奢望。籠罩著殘破的美國鄉間小鎮的是絕望。
這裡的人們誠懇、直率、熱愛家庭、篤信上帝,然而文化的差異、社會的排斥,剝奪了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這裡的孩子不僅無法念大學、永遠只能做低階藍領工作,更被家暴、輟學、未婚生子、酗酒,與毒品給緊緊掐住。真正更不幸的是,時候久了,他們只能視之為理所當然,拒絕批評,拒絕外界的援助,也拒絕相信自己……只能怨天尤人,把內心深處的挫折轉化為對社會的憤怒。
在各種因素的眷顧下,本書作者傑德.凡斯掙脫了山裡小鎮套在他身上的階級鎖鍊,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進入名聞遐邇的創投基金公司Mithril Capital Management上班,成為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見證「美國夢」的奇蹟。然而,在這本自傳當中,他透過他命運多舛的前半生述說底層美國與憤怒白人的絕望與無力,分析究竟是什麼因素讓他們無法改變命運、在美國社會安身立命。另一方面,他也試圖透過自己的案例說明,在這個每年都有好幾位青年因毒品或犯罪而死亡的美國小鎮,成功地翻轉人生、突破階級的枷鎖。他認為,關鍵在於對自己創造改變能力的信任,以及一個和睦的家庭。
從絕望的底層,胼手胝足攀向人生勝利組,
凡斯的故事述說著白人勞工階級的困境與憤怒,
也見證了在親情的支持下,魯蛇翻轉人生的可能。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透過一個小人物的個人角度,以感人、溫馨的故事闡述美國工人階級面臨的文化危機。儘管已經有大量的報導在警示過去四十年來這個階級經歷的困境,但從來沒有一個來自內部的人述說他們真實的故事。在《絕望者之歌》中,凡斯用他真實的人生來呈現,對一群生下來就注定無法翻身的族群來說,社會、經濟、與階級的墜落究竟是什麼感受。
凡斯家族的故事始於二戰後情勢一片大好的美國,他一貧如洗的外祖父母為了逃離貧窮,從肯塔基的阿帕拉契山區移民到俄亥俄州。外祖父在汽車工廠找到工作,讓他們的家庭晉升中產階級,他們的其中一位孫子甚至成為耶魯法學的畢業生,可謂光耀門楣,達成了「世代向上流動」的夢想。然而,在《絕望者之歌》的家族記事中我們看到,凡斯的外祖父母、阿姨、舅舅、姐姐,以及最重要的是他的母親,始終無法適應城市中產階級的生活,並難逃糾纏部分美國城鎮的貧困、家暴、酗酒等等社會問題。在凡斯毫不掩飾揭露的家族鬧劇與悲劇當中,是折磨著每一個美國工人階級的惡夢。
《絕望者之歌》的故事悲喜交織,真誠而感人,從書中人物我們可以看到要擺脫階級牢籠究竟要付出多少努力且多麼遙不可及代價。同時也提醒著世人,美國底層社會究竟蘊藏著多少的徬徨、挫折與憤怒,這些都是我們理解川普現象所不能忽視的社會背景。
推薦人
◎ 沈政男(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生)
◎ 林立青(《做工的人》作者)
◎ 劉安婷(「為台灣而教」基金會共同創辦人)
各界讚譽
▸ 這本卓越且感人肺腑的書,描寫了一個由阿帕拉契山脈貧窮白人組成的弱勢群體。對於這個群體,我只能依靠想像去間接了解。凡斯從小被父親拋棄,母親也對養育他沒有興趣,於是他的祖父母接管了撫養職責,他們很愛凡斯卻有暴力傾向。儘管困難重重,凡斯還是熬過了自己窮困且提心吊膽的童年,最終進入了耶魯法學院。這本書對貧窮背後複雜的文化和家庭因素進行了深刻的解讀,但它真正的魅力依舊在於故事本身,以及凡斯敢於講述它的勇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 這是一本淒美而動人的回憶錄,記錄了作者從一個失婚的母親與破碎的阿帕拉契家族當中成功翻轉人生,最後從耶魯法學院畢業的故事。《絕望者之歌》不僅令人驚嘆連連,而且賺人熱淚,又不時出現叫人捧腹大笑的荒唐情節。同時它還具備極度深刻的社會意義。作者毫不掩飾的真誠為大眾開了一扇窗,揭露了過去不被主流大眾看見的美國,並點出了希望所在。《絕望者之歌》宣告了一位才華洋溢、與眾不同的作家的誕生,而且是所有想知道美國出了什麼問題的人都必讀的作品。——虎媽蔡美兒(Amy Chua)
▸ 傑德.凡斯(J. D. Vance)
▸ 菁英通常都會從「經濟停滯」、「社會不公」的角度來理解我們的社會危機,傑德·凡斯以親身的血淚經驗講述一群學術圈子看不見的真實人物故事。——矽谷傳奇創業家彼得·提爾(Peter Thiel)
▸ 美國政治體系與白人工人階級對彼此失去了信任。傑德.凡斯的回憶錄《絕望者之歌》赤裸裸地呈現一個經歷這種信任毀滅的家庭的真實面貌。並非所有的白人工人選民都像凡斯先生的家族一樣來自阿帕拉契的鄉村,但他描述的現象卻很普遍。關於2016年的美國,你不會讀到更重要的一本書。——《經濟學人》2016年關於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
▸ 凡斯先生盤踞暢銷排行版鰲頭的回憶錄描述了他在經濟一蹶不振的俄亥俄鋼鐵小鎮的成長經驗。《紐約時報》的珍妮佛.西納寫道『我們都迫切想知道當今的選民為什麼不信任政府,但我們從未從電視上華麗的嘴砲中得到任何答案。現在,我們有了凡斯先生。他對底層白人充滿悲憐又尖銳的社會觀察有助於我們了解今日美國的政治騷動,尤其是川普的崛起。凡斯先生的第一手經歷與細膩的反思無心插柳地為這場不文明的選舉提供了一個文明的註解,而且他的淺詞用字是如此平易,相信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人都看得懂。——《紐約時報》理解川普為何獲勝的六本書
▸我們多少都知道勞工階級的道德觀是什麼,但如果你想溫習一下,我推薦你看傑德.凡斯的《絕望者之歌》。凡斯一家人來自肯塔基與俄亥俄州,而他對他成長環境周遭人物的信念的描述是在這個歷史當下,你不能錯過的好書。——《品格》作者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
▸凡斯先生的《絕望者之歌》是一本至情至性、讀後不能不掩卷嘆息的回憶錄,也是針對美國白人勞工階級之文化評論的傑作。社會科學家已經研究失業、離婚、毒癮等摧殘這個群體的因素多年,但對凡斯先生來說,這就是他的人生的一部分,而且他提出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解釋來說明為什麼跟他一樣成長背景的人那麼難以翻身。他的焦點放在來自阿帕拉契山區的家鄉。在這個從紐約延伸到阿拉巴馬的廣袤地區,他說,「白人勞工階級的命運是最慘澹無望的」……在這場美國大選中,各路人馬紛紛對白人勞工選民提出各種承諾,此時出版的《絕望者之歌》不僅精采絕倫,而且發人深省。針對白人勞工階級的困境,凡斯先生說,「嚴格來說,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但我知道唯有我們停止抱怨歐巴馬、布希或某家大公司,並反問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現況,才有可能出現轉機。」——《華盛頓郵報》書評
作者簡介
傑德·凡斯(J. D. Vance)
雖然有著白人的外貌,但蘇格蘭—愛爾蘭裔的血統讓他的家族在以盎格魯—撒克遜白人為主的美國社會中被視為異類。生長在美國俄亥俄州南部的中央鎮,所謂的廣大的「鐵鏽帶」中的一座貧窮小城,見證了美國經濟蕭條對工人階級帶來的沉痛打擊。
二戰過後,凡斯的外祖父母為了過著更好的生活,放棄伐木採礦的工作,離開肯塔基州阿帕拉契山脈的老家,來到中央鎮的一家汽車工廠謀職,並生下他的母親。隨著戰後美國經濟的復甦,祖父母彷彿也一圓美國夢,但因為出生、階級、文化的差異,孤伶伶的小倆口從來沒有適應當地社會,這造成他們家族隨後的不幸,亦即傑德.凡斯悲慘的成長背景。最大的災難是父母離異,以及在離婚後藥物成癮、家暴惡習難改的母親。同時,教育程度不高的外祖父母雖然脾氣暴躁、粗鄙,但他們對外孫的愛讓凡斯在家庭風暴中得以棲身,並對未來保有一絲希望。
高中後進入海軍陸戰隊,軍事訓練讓他有機會過著「正常」的生活,並終於有能力獲得經濟獨立。退伍後進入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於耶魯法學院,雖然與菁英文化格格不入,但表現優異並擔任《耶魯法學論叢》編輯。凡斯曾在矽谷傳奇創業家、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的創投基金公司Mithril Capital Management擔任董事,並為現任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2024年他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副手搭檔,投入大選。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非虛構作品《憤怒的白人》、《向獨裁者說不》、《永遠的蘇珊》;長篇小說《我彌留之際》、《消失的她們》、《激情》、《沼澤女孩》、《聲音與憤怒》、《哈姆奈特》;短篇小說集《恐怖老年性愛》、《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西北》、《激情》;人類學作品《卡塔莉娜》、《尋找尊嚴》;圖像小說《歡樂之家》等。
【預購】半透明鏡:清帝國意識形態下的歷史與身分認同 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柯嬌燕(Pamela Kyle Crossley)(譯者:賴芊曄)
Regular price $49.00 ◆新清史是什麼?
新清史是1990年代發源於美國漢學及歷史學界的學派,代表學者有羅友枝、歐立德、濮德培、柯嬌燕等人。該學派從「少數滿洲人如何統治廣大且複雜的中國」、「由滿洲人建立的王朝對中國傳統(漢人)的歷史論述有何影響」這兩個問題意識出發,試圖從「非中原王朝史觀」、「內亞/東亞帝國史觀」、「非漢族中心主義」、「多民族」視角,來重新修正、書寫過往的清代史。
◆柯嬌燕的《半透明鏡》最大貢獻為何?
本書梳理複雜多元的清代前期歷史,提出一套理論框架,進而對早期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與歷史書寫及身分認同之間的關係,有全面且深入的解釋。
◆半透明鏡是什麼意思?
對古代皇帝來說,鏡子有兩個意涵,一是具有道德或規勸意涵,「歷史之鏡」可以指出統治者的缺失,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但「歷史之鏡」在帝國的意識形態上,卻是不透明的,其起源、動機及手段都被刻意隱匿,本書期望能揭露當時的主旋律,進而讓意識形態的形象變成可見的、半透明的。
◆什麼是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
由於清帝國是由皇帝所統治,我們可以將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跟清帝國的「皇權」視為互為表裡、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清代的皇帝會利用政治、文化、經濟、儀式等手段拓展皇權的影響力。具體操作上,皇帝會利用詔令、日記、紀念碑文等官方文件,並以多語言形式(滿文、漢文、蒙文等)來強化皇權的正當性與普世性,皇帝應統御率土之濱,皇帝應撫育普天之下所有子民。
◆清帝國的意識形態跟過往的中原王朝/征服王朝,有什麼差異?
自新清史學派出現以來,「漢化觀點」或「滿洲觀點」就一直是學術討論的熱點。但本書作者柯嬌燕認為,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當然會受到滿洲皇帝的出身影響,但也不宜過於簡單二分。以「滿洲征服」這個概念為例,柯嬌燕認為「滿洲征服」是多元(多民族)力量的結合,滿洲人不單純是征服者,漢人也不單純是被征服者。大清之所以能成功入主中原,是結合滿洲人、蒙古人、漢人的力量,且主要靠的是漢人士兵,如此還算是「滿洲人征服漢人」嗎?清帝國還算是「征服王朝」嗎?
◆清帝國的意識形態與現代中國
清帝國在試圖在強化國家權力的同時,也同時維持政治組織上的相對多元及獨立性,例如始終維持著高度獨立狀態的蒙古與西藏,這是清帝國從本質上有別中國歷代王朝的關鍵之處。清帝國並非單純的「漢化帝國」或「滿洲帝國」,而是建立在「多元且統一」意識形態上的多民族帝國,這最終深深影響了現代中國(不論是中華民國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民族認同之建構。
作者簡介
柯嬌燕(Pamela Kyle Crossley)
1955年生,現任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歷史學教授,她長期研究清史、中亞史、比較歷史和全球史,著重於探討現代認同的根源,特別是民族認同與現代早期時帝國統治結構的關連性。曾獲古根漢學者獎,並以《半透明鏡》榮獲2001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獎。主要著作有《孤軍:滿洲三代家族與清世界的滅亡》(Orphan Warriors,1991)、《半透明鏡》與《什麼是全球史?》(What is Global History?,2008)。
審定者簡介
蔡偉傑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學士、碩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央歐亞學系碩士、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為蒙古時代以降的歐亞世界史及內亞與中國關係史,著重於帝國、族群、移民與法制史領域。近年來除了從事學術研究外,也透過網路媒體,積極推廣蒙古及內亞的相關歷史知識。著有《從馬可波羅到馬戛爾尼》(八旗文化,2020)。
譯者簡介
賴芊曄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譯作有《古代中國與越:中國南方邊境的自我認知與族群認同》、《馬、車輪和語言:歐亞草原的騎馬者如何形塑古代文明與現代世界》、《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元素》等書。
【預購】咒術用語辭典:激發想像力,奇幻、神魔、架空、靈異創作必備◎A & F , 朝里樹 (譯者:劉名揚)
Regular price $34.00 一眼入坑,馳騁異能世界不可不知的用語大全!
激發創作、動漫愛好、文化研究、旅行名勝都適用!
想知道《咒術迴戰》兩面宿儺、咒禁師、八仙、奇門遁甲、如來心咒、薩滿巫女、靈山聖域、風水算命、招魂復活、詛咒消解、替身作法、神靈附身……背後的根據,甚至其他相關用詞,創造出屬於你與眾不同的故事或作品嗎?
每個詞彙都宛如一顆原石,勾攝出創作者的無盡靈感。
解說淺顯易懂!融合上古傳說、道教、佛教、密宗、神道教以及忍術,根據攻擊、防禦、驅除、復活、治療、神鬼,不同性質和角色分類。
這是一本查閱咒術相關資訊的辭典。內容除了有出自日本的妖怪事典、神祕學典籍和民俗學,更有根基於《易經》《山海經》、老莊思想、五行風水而來,或與佛教和印度吠陀文化相關的多元資訊。
不論是小說創作者、漫畫家、電玩遊戲編劇、劇作家、電影或動畫創作者,以及喜歡都會傳說、神秘學、玄學、靈學、超自然現象相關書籍的人,都能透過本書了解類型豐富的咒術,激發無盡的想像力和創作欲。
現在,就翻開本書,來一趟遨遊咒術世界的冒險吧!
●快速查找咒術用語、稀世咒術者、超能力者!
送窮神──貧乏神喪禮
請窮神離家。製造三座像,在除夕當天連同供品放入河裡流走,即可送走窮神。
使惡夢失效──流夢
一早到河邊念誦回向文「長夜已盡,深眠者皆醒,悠美音聲如行船破浪」,便能使惡夢失效。
避免旅途睡著遭竊——枕神的咒歌
念誦「吾之枕頭之神,夜深矣。若有來擾之人,敢請喚醒我。」三次後入睡,即可避免睡著時遭竊。
祈求結緣——求馬古祕密印法
向摩醯首羅天(印度濕婆神)祈求結緣。藉由絕食、結印,多次念誦真言、意中人名字與「速速前來!」持續祈禱七日,心儀對象就會來到。
擺脫負重——唾液咒力
感到肩膀沉重時,朝左肩方向吐三次口水,負重感就會消失。
送葬避邪——藏起大拇指、撒香粉
看到靈車就握住大拇指藏起來。或是感覺到有邪氣時,在自己周遭撒香粉。
病情轉好康復——黃瓜封印
封印病魔的術法。在黃瓜上寫下病人名字、病名及年齡,行加持後埋入土中。據傳等到土裡的黃瓜腐爛時,病情便會好轉。
作者簡介
朝里樹
作家,定居於北海道。正職為公務員,利用業餘時間從事異象、妖怪相關的蒐集與研究。著有《日本現代妖怪事典》《續日本現代妖怪事典》《世界現代妖怪事典》《歷史人物妖怪談事典》《玉藻前選集生之卷》,以及《日本鬼怪妖怪事典》系列、《放學後幽靈部事件檔案》系列等,並曾擔任《大迫力!戰慄都市傳說大百科》《MU認定!最恐怖都市傳說圖文大事典》等書籍監修。
A & F(えいとえふ)
分別負責編輯與撰文的A與F雙人組。著有《日本妖怪傳說事典》《世界妖怪傳說事典》,編有《大迫力!日本的地獄大百科》《大迫力!戰慄都市傳說大百科》《大迫力!日本的鬼大百科》《MU認定!最驚奇不明生物UMA圖文大事典》《MU認定!最恐怖都市傳說圖文大事典》《流浪者宮司的事故物件 驅魔事件簿:超過1500件的現場淨化!》等。
譯者簡介
劉名揚
美國紐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畢業。曾長年旅居美、日,現專職從事設計及英、日文翻譯工作。譯有《續巷說百物語》《後巷說百物語》等。
【預購】改寫人性的人:二十世紀,一群人類學家如何重新發明種族和性別 Gods of the Upper Air: How a Circle of Renegade Anthropologists Reinvented Race, Sex and Gender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查爾斯·金(Charles King)(譯者:謝佩妏)
Regular price $44.00無論在任何時代,這本書都會是一本學術傑作。用優美的文筆和敏銳的觀察寫出文化人類學之父法蘭茲‧鮑亞士的故事,以及他對當年和現代的重要道德議題所造成的影響。在極度分裂的現代世界裡,這本出色的新作提醒了我們,當年那些離經叛道的人類學家有多麼傑出,而他們的志業仍有待完成。——大衛‧奧辛斯基(David Oshinsky),普立茲獎得主
作者簡介
查爾斯·金 Charles King
喬治城大學國際事務教授,研究主題包括族群政治、民族主義、極權政體的轉型,以及城市歷史。經常上媒體評論國際議題,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國際事務》,以及《外交政策》。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大外文所畢,專職譯者。
【預購】非暴力抗爭:修復支離破碎的世界,這是唯一的方式! We Are Power : How Nonviolent Activism Changes the World◎托德·哈薩克-洛威(Todd Hasak-Lowy)(譯者:劉名揚)
Regular price $40.00獻給下一個世代的非暴力運動人士,你就是力量!
作者簡介
托德·哈薩克—洛威(Todd Hasak-Lowy)
為加州柏克萊大學博士,目前於芝加哥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擔任通識教育系教授。與妻子及兩位女兒定居於伊利諾州埃文斯頓(Evanston)。
譯者簡介
劉名揚
台北人。美國紐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畢業。曾長年旅居美、日,現專職從事設計與英、日文翻譯工作。譯有《完全北野武》(紅色文化)、《GO》(麥田)、《電子之星:池袋西口公園4》(木馬)、《秋葉原@DEEP》(木馬)、《給我搖擺,其餘免談》(時報出版)、《續巷說百物語》(台灣角川)、《後巷說百物語》(台灣角川)、《與小澤征爾共度的午後音樂時光》(南海出版)、《圖解資本論》(漫遊者文化)、《圖解心理學》(漫遊者文化)、《美國海豹特種部隊教你反恐逃生密技100招》、《美國海豹特種部隊教你災難求生密技100招》、《創意思考的祕密在聯想力》、《概念思考模式》(本事出版)等書。
【預購】捍衛自由:和平示威簡史 Freedom’s Banner: How Peaceful Demonstrations Have Changed the World◎夏博義(Paul Harris)(譯者:李明)
Regular price $34.00為何我們今天能有示威?
為何有些示威成功,有些卻失敗?
為何示威權值得珍視捍衛?
和平示威理念源於何處,又不脛而走?
示威,是指為某種理想而舉行的遊行或露天集會。和平示威的權利是一件瑰寶,值得普世尊重和捍衛。
本書追溯和平示威的歷史,及其如何改變了世界。
本書並非鼓吹騷亂、暴動或革命,但有闡釋其與和平示威之聯繫及區別。同樣,本書亦非提倡政府或者官方組織的遊行或巡遊。
本書闡明的,乃是建制外的民眾發起的示威。換言之,本書旨在剖析那些為申冤,或呼籲當局採取行動解決示威者切身訴求,而舉行的示威。
本書特別收錄2020年增訂篇章,闡述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源起、經過,以及此運動對世界各地示威的影響。
好評推薦
「『示威的自由,應被視為一項普世權利』──本書以學術及全面記述,精彩闡明這點。夏博義創立了一個廣受尊敬的人權組織,他的論述無疑極具權威。」——彭定康男爵,末任港督
「所有憲法和行政法學生、對人權感興趣的學生,以及全世界進行和平抗議的人們都必讀此書……完整的述史和全球腳蹤,記錄了抗議活動的歷史和發展,以及那些試圖捍衛、限制或消滅這些活動的法律的演變。」——白金漢大學《丹寧法學期刊》
「世界頂尖專家傑作,對抗議權的精闢分析。本書強烈提醒人們:只有這項權利受法律保護時,自由與民主才能蓬勃發展。史料充沛、案例豐富,讀後我更想走上街頭和法庭,捍衛這權利。」——海倫娜·肯尼迪女爵
「對示威權的全面探索。這位大律師預研充分,筆觸飽含熱情,他曾挺身為捍衛集會自由權辯護。夏博義勝利完成了自己設定的艱鉅任務。」——比爾·鮑林教授,倫敦大學
「圍繞示威權的歷史和政治意義,這項比較研究得出大量真知灼見。對於任何對人權史和政治抗議感興趣的人,本書都是寶庫。」——薄諳度教授,新南威爾士大學、香港大學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
作者簡介
夏博義(Paul Harris)
國際人權問題專家。英格蘭執業大律師、香港資深大律師、牛津地方議員。他是英格蘭和威爾士律師協會人權委員會創始人,香港人權監察創會主席。他在香港為被控阻街的示威者成功辯護後,開始系統地研究示威活動。他傾近20年分析全球各次重大示威運動,聚焦示威與政治民主化及與國際關係之間的相互作用。他曾執行多項人權任務,特別是於馬拉維、哥倫比亞、尼泊爾等,並於1999年東帝汶獨立公投時任觀察員。他現居住及工作於倫敦和香港。
譯者簡介
李明
資深翻譯。上海財經大學BBA(1996)、香港科大商學院MBA(1999)、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戰略與外交行政碩士(EMSc, Merit, 2019)。擁26年翻譯經驗,累積譯量逾百萬字,專攻財經、行政、歷史等領域,曾為香港孫中山博物館、香港迪士尼樂園、《經濟學人》及多個知名品牌撰稿及譯文。
【預購】我對真理的實驗:甘地自傳 GANDHI: An Autobiography.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穆罕達斯·卡朗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譯者:王敏雯)
Regular price $31.00應當謙卑到被塵土所踐踏。
唯有如此,人們才得以瞥見真理。
本書為甘地親筆撰寫的自傳,以平實的文字敘述他傳奇的人生歷程。
甘地以他的出生、成長為起點,詳述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求學生涯,一直記錄到他後來參與的政治活動,完整闡述了他的人格特質與其堅守的理念。
書中隨處可以見到他對於「真理」信念的追求及實踐:他誠實寫下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並且為自己的過錯深感懺悔,包括說謊、貪圖情慾、違背誓約、眷戀物質等等。
甘地在書中表示,他的價值觀只有簡單的兩個詞:真理,非暴力。他談論了自己的挫折和信念,闡述了自己「非暴力」的思想,為他的非凡人生留下擲地有聲而不斷流傳的見證。
透過書中的記載,讀者能深入了解甘地的信念是如何形塑而來,看見甘地如此溫和而謙卑的人,竟飽含無比強大的力量,帶領整個國家獨立,並運用他的道德力量改變了整個世界。
本書影響了後世眾多民權運動人士,包含達賴十四世、南非的曼德拉與屠圖主教、緬甸的翁山蘇姬、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恩博士、菲律賓的班尼格諾‧艾奎諾二世、波蘭的華勒沙等。他們遵循甘地的理想,學習他的人生哲學,按照著他的故事實踐理想,帶領自己的國家和追隨者脫離強權的壓迫和歧視,獲得更自由獨立的生活。
溫和且堅定推薦
沈芯菱╱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被提名人
吳家德╱NU PASTA總經理、職場作家
林薇╱NGO小紅帽&月經博物館創辦人
楊斯棓╱醫師、《要有一個人》作者
鄺麗君╱美國非暴力溝通認証培訓師
全球菁英一致推薦
★甘地名言:「成為你想看見的改變」影響我的人生。但如何改變?答案就在書裡面。——沈芯菱╱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被提名人
★ 在紛亂的世界裡,甘地終其一生的追求,驗證了以愛取代對抗的希望。——林薇╱NGO 小紅帽&月經博物館創辦人
★基督給了我們目標,而甘地提供了方法。——馬丁‧路德‧金恩博士
★我很清楚,如果不是甘地以及他向美國與世界分享的訊息,或許今天,我就無法以美國總統的身分站在這裡。——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於2010的演講
★後代的人一定很難相信,世界上竟然真的出現過這樣的血肉之軀。他沒有任何政治頭銜,卻飽含偉大的精神。——愛因斯坦
★全人類良知的代言人。是他,使謙遜與真理的力量超過了強權的力量。——美國前國務卿馬歇爾
★他說自己追求的真理是根植於對神的奉獻;因為他希望能夠更接近這股神聖的力量,於是他選擇用簡單的生活尋求純淨,選擇沒有暴力的人生。所以他將這本書命名為《我對真理的實驗》,也讓追隨他腳步的人能夠有所依循、參考。——亞馬遜網路書店
作者簡介
穆罕達斯‧卡朗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年出生於印度西部,19歲時赴倫敦大學主修法律,畢業後在孟買執業,後至南非工作,目睹當地印度移民權利遭到剝奪,逐漸形成公民不服從以及非暴力抵抗的意識,從此展開社會政治運動。
一戰結束後他參與印度國大黨的獨立運動,以不服從、不合作、絕食抗議等方式引起國際關注,多次遭到英國政府逮捕。1930年,為了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甘地率領抗議民眾徒步從德里走到艾哈邁達巴德海邊,許多印度民眾寧可走到海邊取鹽,也不願意繳稅給政府。這是甘地發起的抗議遊行中最有名的一次。
1947年,他與英國駐印度最後兩任總督合作制定印度獨立與分治方案,並於8月15日公佈,印度也正式獨立,此時開始有追隨者尊稱他為聖雄。政權交接那天,甘地沒有慶祝,而是獨自為了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分治而傷心。許多人對分治方案不滿,將其怪罪給甘地。1948年1月30日,一名印度教狂熱份子朝他開槍,結束了甘地偉大的一生。他中彈倒地時,仍然以手勢表示寬恕兇手,貫徹了自己的信念。
譯者簡介
王敏雯
台灣師範大學筆譯組畢業。
【預購】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 On Tyranny: Twenty Lessons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譯者:劉維人)
Regular price $22.00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二十個教訓的共同指向,是如何建立公民精神以及一個不讓政客或媒體操弄的公民社會,提防黨國體制竊取民主憲政賦予人民的權利與自由,不讓政客將國家占為己有的民主防衛機制。
許家豪(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史奈德教授提醒我們,我們不應該因為習慣了民主生活,就開始卸下心中的防禦,開始遺忘歷史的教訓。相反地,我們應該時時警醒,監督政治領袖的言行,警戒政府或民意機關是否任意擴權。
歷史告訴我們:社會會崩毀、民主會衰頹、道德可能破滅。
我們太容易誤信、盲從、崇拜,即便是平常百姓,也會有成為大屠殺兇手的一天。
當魯莽粗率右目光短淺的勢力當道之時,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一切?
這時代理性盡失,冷靜溝通不敵動之以激情,踏實政策不敵空洞響亮的口號,和真相相比,虛假而煽情的偽新聞竟然更使人信服。
當價值急速崩解,更令人顫慄的是鄉勇式正義當道,民眾激動吶喊的背後不是對自由與平等更深刻的追求,而是對強權與獨裁急速升溫的崇拜。
這個世界怎麼了?
當危急世代的警鐘敲響,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集權獨裁的暴政與強人,難道要再次統治世界了?
我們的未來,難道注定充斥殘忍與暴力嗎?
提摩希‧史奈德以回顧、洞悉歷史的重要轉捩點,凝縮20堂課,在極度簡練的篇幅中,教我們了解如何因應現況、共創未來。更重要的是從時間的積累中發掘貫通其中的關鍵,在事情未發之時,憑依過去的經驗嗅到警訊,避免重蹈覆轍。
如果你了解歷史,就會知道強權之下無自由;如果你回顧過去,就會知道高牆之後無沃土;如果能冷靜思考,就會明白明星式的崇拜不過是曇花一現,當激情退去、神話不再,徒留的是蕭條的大街與消極的未來。
這是狂暴、紊亂的時代,是強人當道、空話與謊言漫天飛、價值觀扭曲,人人以自我利益為最大化,枉顧公眾需求與平等自由的年代。
每件事都發生得很快,消逝得更快,而在這過於匆促、虛假多過真實的一個個瞬間,如何抉擇、判斷、掌握真實的樣貌和站穩應有的立場,是我們亟待面對的迫切問題。
好評推薦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許家豪(中山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各界共同推薦
李惠仁(《不能戳的秘密》、《并:控制》導演)
黃益中(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國際媒體一致肯定
針對川普而發,最強而有力的宣言!——《新政治家雜誌》(New Statesman)
在這短短幾百頁裡,你可以知悉上個世紀中最重要的事件,和那些我們顯然忘卻的關鍵重點……你再也找不到比這本書更有智慧的指南了。——《觀察家報》(Observer)
這本輕薄短小的書的重要性,只比一本口袋憲法大全低一點點……這是一部奠基於歷史的作品,卻充滿了符合現世的緊迫危機感。——《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史奈德以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德國歷史為基底,寫下了如何預防,或至少預防我們生命和思想受迫害的方法。——《華盛頓郵報》
循著鄂蘭、米沃什、哈維爾的道路,史奈德寫了一則關於我們的權利與自由如何自這年代倖存的宣言……本書份量之輕、易於閱讀,是可以快讀慢思,造成影響力之書。——《前景雜誌》(Prospect)
充滿迫切感、憤慨……本書緩解了一些我們的川普焦慮症。——《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我們正往法西斯主義全速發展。這位美國作家對我們自身處境不抱絲毫幻夢。——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史奈德無疑是位地位卓越的權威學者……如果有更多人在閱讀新聞媒體報導時能遵循他的忠告,避免被捲入網路人造「醜聞」,懂得交友無國界,並謹守職業道德,那麼這世界肯定會變得更好。——《泰晤士報》(The Times)
作者簡介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
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東歐史,畢業於牛津大學,曾在巴黎、維也納和哈佛大學擔任過研究員。曾獲漢娜‧鄂蘭獎章、萊比錫書展大獎、美國藝術文學院文學獎項,文章評論散見全美各大媒體、報章雜誌專欄。撰有多部備受稱譽的史學著作,包括《血色之地: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歐洲》、《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生態恐慌、國家毀滅的歷史警訊》、The Road to Unfreedom: Russia, Europe, America(即將出版)等。同時也是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外交關係理事會暨良知委員會的成員、維也納人類科學研究中心的常駐研究員。
審訂者簡介
許家豪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專長:政治理論、中國政治思想、國際關係理論、社會科學方法。
譯者簡介
劉維人
自由譯者,不專業的冷知識宅宅。喜歡英美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桌遊、酒。譯有《超級英雄是這樣煉成的》、《世界上最完美的物件》、《被誤讀的哲學家》、《反民主》、《品味這件事》等。
【預購】尋找尊嚴:關於販毒、種族、貧窮與暴力的民族誌 In Search of Respect: Selling Crack in El Barrio◎菲利普·布古瓦(Philippe Bourgois)(譯者:葉佳怡)
Regular price $56.00「(此書)的作者和紐約埃巴里歐的波多黎各快克藥頭進行了長達五年的對話,他將這些對話和流行媒體報導交錯剪裁在一起,加入學術研究針對灰色經濟及移民社群的研究,另外還插入許多資訊性強但不顯唐突的數據……對布古瓦來說,藥頭的主要問題不是缺乏工作技能,畢竟他們自行運作的複雜系統中就牽涉到行銷、資源分配,還有人際關係,他們缺乏的是『文化資本』,也就是讀寫能力、應對城市機構運作邏輯的悟性,又或者是在街頭及白領世界中轉換的能力。」——卡洛琳娜·岡薩雷斯(Carolina Gonzalez),《舊金山海灣衛報》
作者簡介
菲利普·布古瓦(Philippe Bourgois, 1956~)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系教授及社會醫學中心主任,2013年獲古根漢獎。布古瓦主要田野地點為中美洲及美國城市,研究領域包括種族、移民、藥物濫用、無家者,他在美國紐約哈林區、舊金山、費城和洛杉磯的研究關注美國內城的種族和暴力議題,以及無家者和監獄的精神病學和城市健康風險管理研究。
除了《尋找尊嚴》,尚著有:Ethnicity at Work: Divided Labor on a Central American Banana Plantation(1989),以及與攝影Jeffrey Schonberg合作關於海洛因成癮無家者的民族誌Righteous Dopefiend(2009);編有:Violence in War and Peace(2004)、Violence at the Urban Margins(2015)。
審訂者簡介
趙恩潔
美國波士頓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著有爪哇跨宗教民族誌 Entangled Pieties: Muslim-Christian Relations and Gendered Sociality in Java, Indonesia;主編《辶反田野:人類學異托邦故事集》、《南方的社會,學》、《異溫層迷航記【芭樂人類學2】》。
研究領域包括文化人類學、宗教人類學、科技與社會、東南亞歷史與文化、性別與身體政治。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人文社科類作品《卡塔莉娜:關於生命療養院,以及人們如何被遺棄的故事》、《憤怒的白人》、《絕望者之歌》、《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以及小說類作品《恐怖老年性愛》、《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西北》、《激情》等十數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