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86263102163
- 9786263102774
- 9786263102934
- 9786263103177
- 9786263103207
- 9786263103269
- 9786263103696
- 9786263104723
- 9786263104747
- 9786263104921
- 9786263106468
- 9786263106901
- 9786263107489
- 9789863445586
- 9789863447184
- 9789863447962
- 9789863847922
- Accountability
- Albert Camus
- André Aciman
- BL進化論
- BL進化論:男子愛可以改變世界!日本首席BL專家的社會觀察與歷史研究
- CITADELS OF PRIDE: Sexual Assault
- Cathy Huang
- Chet Van Duzer
- ErinA.Cech
-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 LICENSE TO TRAVEL: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PASSPORT
- La Peste
- Martha C.Nussbaum
- Michel Houellebecq
- Patrick Bixby
- Roland Barthes
- Sea Monsters on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Maps
- Stardust to Stardust: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 Suzanne O’Sullivan
- Sérotonine
- Yoko Ogawa
- and Reconciliation
- call me by your name
- 世界歷史
- 中村明日美子
- 中村高寬
- 亞洲歷史
- 人文社科
- 人物傳記
- 人與動物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傲慢的堡垒
- 傲慢的堡壘:重探性侵害的問題根源、問責制的未竟之業,以及追求性別正義的道路該如何前進?
- 傳記
- 兩性關係
- 其他
- 凌性傑
- 切特·凡·杜澤
- 刺與浪
- 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
- 动物关键字
- 動物關鍵字——30把鑰匙打開散文中的牠者世界
- 南洋讀本
- 南洋讀本:文學、海洋、島嶼
- 南洋读本:文学、海洋、岛屿
- 博士熱愛的算式
- 卡繆
- 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
- 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地表最強的66堂中國歷史穿越課
- 古典
- 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灣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同志散文
- 同志文學
- 吳妍蓉
- 周天派
- 嚴慧瑩
- 回憶錄
- 國學潮人誌
- 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12位最強男神女神,成敗起伏的生命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求生姿態、不同的「潮」
- 坂本龍一
- 堯嘉寧
- 夕下一隻貍
- 失控的熱情: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
- 女性
- 女性主義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怡慧
- 小川洋子
- 小說
- 島嶼派
- 建築
- 張毓如
- 心理勵志
- 性別研究
- 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
- 战地钟声
- 戰地鐘聲
- 戰地鐘聲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的人生三部曲III
- 戰爭
- 散文
- 散文集
- 文化研究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集
- 旅行
- 旅行許可證
- 旅行許可證:人類何時需要批准才能移動?法老時代、中國漢朝到現代國家,一部關於護照的全球文化史
- 日本
- 日本最傳奇街娼的崛起與沒落,獨自背負戰後代價的女性身影,一段不為人知的橫濱滄桑史
- 書
- 書店
- 朱怡康
- 李屏瑤
- 柏樂
- 楊佳嫻
- 橫濱瑪麗
- 歷史
- 歷史學家的海怪地圖
- 歷史學家的海怪地圖:中世紀地理座標上最神祕的符號、航海傳說及寰宇冒險
- 歷史文化
- 江灝
- 派屈克·畢克斯拜
- 海域
- 海外
- 海怪
- 海明威
- 王德威
- 王磊
- 王蘊潔
- 瑪莎‧納思邦
- 療愈
- 社會學
- 社會議題
- 符号帝国
- 符號帝國
- 符號帝國(羅蘭·巴特對日本文化的精準詮釋,詹偉雄完整導讀,經典新版)
- 米榭‧韋勒貝克
- 精神疾病
- 繁體
- 罗兰•巴特
- 羅蘭·巴特
- 羅蘭·巴特對日本文化的精準詮釋
- 美國文學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自然科普
- 臺灣潮人誌
- 臺灣潮人誌:8位舉足輕重的臺灣造局者,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前瞻永續眼光、不同的「潮」
- 艾琳·賽克
- 范宜如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
- 藝術
- 藝術設計
- 蘇珊‧歐蘇利文
- 血清素
- 血清素(時代的挑釁者──韋勒貝克再掀文壇巨浪之作)(Sérotonine)
- 詩
- 詩歌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謎病睡美人:各種罕見心身症的奇妙故事,一位腦神經專家的醫療人類學全球踏查報告
- 謝仲其
- 謝仲庭
- 譯者: 葉佳怡
- 護照
- 都市設計
- 音樂
- 顏湘如
- 馬來西亞
- 馬華
- 馮奕達
- 高嘉謙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大旺
- 黃宗慧Iris Huang
- 黃宗潔
- 黃文鈴
- 鼠疫
【預購】99%隱形的城市日常設計◎羅曼·馬斯, 柯特·科爾斯泰特 Roman Mars, Kurt Kohlstedt (譯者:高霈芬)
Regular price $52.00【預購】BL進化論:男子愛可以改變世界!日本首席BL專家的社會觀察與歷史研究◎溝口彰子(譯者:黃大旺)(繪者:中村明日美子)
Regular price $32.00第一手文化、性別研究 揭開男男魅惑人心的祕密
ˇ中村明日美子手繪唯美書衣,雙封面深情呈現
ˇ橫跨50年BL發展歷史 ˇ超過80部BL作品介紹
ˇBL名作《純情羅曼史》、《同級生》、《野性類戀人》、《東京心中》全解析徹底明白BL的魔力!
「BL不斷追求和提示的,是對所有人來說自由且宜居的社會適應方式。作者懷著愛意,冷静的分析了這項事實。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加下定决心熱愛BL。」——三浦紫苑(直木賞得獎作家)
BL(Boy's Love),是男性與男性之間由戀愛發展出來的各種故事。從森茉莉在七○年代的美少年小說作為「BL始祖」,到現在各種漫畫、小說、動畫、電影,BL提供多重的樂趣,滿足了各式各樣的想像。
然而,喜愛BL的妳/你是否曾經想過:
為什麼BL的讀者與創作者,幾乎是異性戀女性?
BL故事中的女性為什麼反而經常缺席?
為什麼「攻」在侵犯「受」以後,「受」仍會愛上「攻」?
「我才不是同性戀,只是喜歡的人剛好是男生!」這句經典告白,其實流露出恐同意識?
甚至,曾有男同志公開批判BL愛好者,掀起一場激烈論戰?
BL研究者溝口彰子從BL的歷史說起,從耽美幻想到與現實接軌,BL創作中蘊含的性別意識,以及在社會風氣影響下的變革。也正是這些思想上的互相激盪,催生出更多不受性別規範、具包容性的作品,成為一個持續「進化」的活動!
溝口彰子 Mizoguchi Akiko
重度BL愛好者。視覺與文化研究博士。目前任教於學習院大學研究所、共立女子大學、多摩美術大學、法政大學、明治學院大學與早稻田大學等校。
溝口自大學畢業後就從事時尚、美術相關職業,同時也致力於日本LGBT族群活動,於東京中野區設立女同志/女雙性戀社團「LOUD」,並創辦東京國際同志影展。她於一九九八年前往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研究所進修,接觸到酷兒文化理論,決意研究BL以及女性的性別意識。
本書是溝口第一本著作,系統地回顧總結了從二十世紀六○年代起至現在的BL文化發展、創作者和受眾的意識,以及在社會中立場地位的變化。
繪者簡介
中村明日美子
二○○○年出道的漫畫家,作品多為異色魔幻風格,代表作為《同级生》、《J的故事》、《哥白尼的呼吸》等。其中,《同级生》及衍生系列數次入榜日本年度漫畫指標「這本BL不得了!」並改編為動畫電影。除了漫畫之外,中村也跨足時尚雜誌插畫,以其一貫大膽前衛的風格征服觀眾。
譯者簡介
黃大旺
先天性表演者。高雄路竹人,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市。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業。譯著包括關谷英里子《商務英語不NG:關鍵單字這樣用就對了》系列(博碩)、大竹昭子《日本寫真50年》、藤原新也《東京漂流》、平野甲賀《我的手繪字》(臉譜出版source書系)、飯澤耕太郎《私寫真論》(田園城市)等。
【預購】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電影書衣典藏版‧扉頁印製簽名名句紀念)(Call Me By Your Name)◎安德列·艾席蒙(André Aciman)(譯者:吳妍蓉)
Regular price $24.00《池畔迷情》盧卡‧格達戈尼諾執導╳艾米‧漢默、堤摩西‧查拉梅主演
☆永誌不忘經典收藏☆
絕美電影書衣╳作者手抄雋永金句╳扉頁簽名印製紀念
永誌不忘
給那一年的我和你
給所有即將成為永恆的瞬間
◆2007年《出版人週刊》年度好書
◆2007年《紐約時報》注目好書
◆2007年《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美國《Future Canon》雜誌選書
◆2007年《芝加哥論壇報》最愛圖書
◆2007年《西雅圖時報》書評人厄普丘奇(Michael Upchurch)年度最愛好書
◆2007年美國AMAZON網路書店年度好書、編輯年度好書百選、最佳小說首作、最佳同志小說
內容簡介
如果我們再次相見,
請記得,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而我,也同樣會用我的名字呼喚你。
十七歲那年的夏天,艾里歐感覺到自己的人生從此一分為二,
一半是遇見奧利佛之前,另一半是在那之後。
奧利佛的來訪驚擾了小城寧靜的空氣,
他讓午後暖風更加騷動,讓每一次沉默都成為試探。
隔鄰的房間、曖昧的池畔、夜半的足音、走廊上相互追逐的眼神,
艾里歐常想,如果沒有那些刻骨銘心的夜晚,他會不會朝生命的另一條路走去?
如果兩人不曾感受過彼此,他是否永不可能成為現在的自己?
是如何突如其來又猛烈的愛,緊縛兩人的身與心⋯⋯
是如何灼燒靈魂的六個星期,在他們心裡留下一生的印記⋯⋯
▍好評推薦:這部作品是奇蹟!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要深深感動你的臟腑,喜歡勇敢、尖銳、狂喜、赤裸、殘忍、溫柔、人性與美麗的散文,那麼你找對書了。如果你無法面對這本小說即將在你內心喚起的強烈懊悔,或記起渴求某個人勝過人生任何事物所帶來的痛苦、得到或失去某樣近乎完全瞭然的東西而來的猛烈折磨,那麼請不要讀這本書。如果你喜歡經過審查的文學作品,那麼也請不要讀這本書。否則,請翻開封面,讓作者艾席蒙拉開催淚彈的保險梢。」──《愛的歷史》作者/尼可.克勞斯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一本美麗與智慧兼具的書,分毫不差地以既輕盈又凝縮的謹慎,寫作其戲劇場面每一刻的精確真實。這本書將巧妙地立足於書架上介於詹姆斯.鮑德溫《喬凡尼的房間》(Giovanni’s Room)與愛德蒙.懷特《男孩故事》(A Boy’s Own Story)之間的位置。這也是一本絕佳的小說,描述地中海夏日感官的光芒,與充滿欲望的日日夜夜。艾席蒙的非小說作品一直清楚地告訴我們,有朝一日他會寫出一本很棒的小說,然而這部作品卻是奇蹟。」──《大師》作者/柯姆.托賓
「艾席蒙的散文活現了感情上的每一個迴旋與退縮處,每一個發出和撤回的信號……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每個句子、每種痛苦,在《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每一陣令人頭暈的激動感都流露出了真實性。」──《西雅圖時報》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很熱門。這是一個成長過程的故事,一個出櫃的故事,一個對於歲月和欲望的普魯斯特式冥想,一封情書,一種召喚魔咒以及類似墓誌銘的東西,《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本異常美的書。」──《紐約時報》書評
安德列.艾席蒙André Aciman
一九五一年生於埃及,在家裡說法語、義大利語、阿拉伯語等多國語言環境下成長,然而因猶太身分,雙親遭埃及政府驅逐出境,之後他們成為義大利公民,於一九六八年搬至紐約。後來獲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他曾於普林斯頓與紐約大學任教,現於紐約市立大學教授比較文學與普魯斯特。他的著作超過八部以上,包括改編為電影、榮獲浪達文學年度好書獎、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好書等多項大獎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獲懷丁作家獎的自傳回憶錄《Out of Egypt》,《紐約時報》書評推薦本書具有馬奎斯與契訶夫的寫作風格。
相關著作:《愛的變奏曲(《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作者最新作品.扉頁印製簽名名句典藏版)》
譯者簡介
吳妍蓉
美國天普大學傳播碩士,台大哲學碩士。譯過許多電影與影集,以及包括《胡迪尼的秘密世界》、《基督的最後七天》、《Art Nouveau世界珍品蒐藏圖鑑》、《宗教百科全書》等書。
【預購】傲慢的堡壘:重探性侵害的問題根源、問責制的未竟之業,以及追求性別正義的道路該如何前進? CITADELS OF PRIDE: Sexual Assault, Accountability, and Reconciliation◎瑪莎‧納思邦 Martha C.Nussbaum(譯者: 堯嘉寧)
Regular price $39.00對於性侵害的問責,以及性騷擾在法律上的認定,長久以來,法界自有其清晰歷史脈絡,納思邦仔細爬梳這些脈絡,接著正面迎擊三座仍牢不可破的「傲慢的堡壘」:司法界、藝術界和體育界。她展示了法律知識界的驕傲特權,展示了藝術界裡那些從來都不真正受懲罰的自戀行為,以及美國大學體育界中的有毒陽剛氣概,和隨之而來的腐敗;她討論某些男性如何因自身「理所當然的資格」而對他人施行性虐待和性剝削。為了解決前述問題,眾人前仆後繼投入了各種努力,有的成功,有的失敗,而本書也對此進行詳細的闡釋,並提出解決方案與可謂衝擊性的策略建言。
納思邦撰寫本書的用意,是藉由她擅長的法學和哲學分析去探討「傲慢」的後果。本書也強調正義所需要的技術,要如何細緻地去區分各種差異,也需要各種策略,才能把交戰的各方帶往公正與和平之所在,故而本書會有許多技術上(法律上)的分析,而不僅僅是情緒上的回饋和餵養。納思邦認為,懲罰唯有奠基於法律之上,當細微的差異都被看見,並且根據罪行的嚴重程度進行了精確校準的情況下,懲罰才能實現其目標。
在這個#MeToo方興未艾的時期,很多案例的懲罰和指控可能過於粗糙,而大規模羞辱取代了程序正義,也生產出大量的「#MeToo」型敘事,這類敘事最後常因懲罰的勝利感而放棄和解。作為一位女性主義哲學界的先行者、音樂鑑賞家與體育賽事愛好者,納思邦的視野看到了結構性問題與和解的重要性。本書提出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前進之路,打開一個可能性,讓人通向沒有惡意的真確問責制,以及不偏失目標、真正無悔的原諒。
專文推薦
王曉丹(政治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
各界推薦|依第一字筆畫、中英文順序排列
尤美女 (前立委、人權律師)
朱家安(作家)
陳子軒(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
陳昭如(作家)
賴芳玉(律師)
劉柏君(國際奧會2019婦女與運動世界獎)
Nana (性別媒體 queerology 總編)
【本書兩大目標】
- 第一個目標,是揭露那些經常被忽略的故(敘)事,使其更廣為人知,尤其是在走向正義的道路上,那些未受關注的貢獻者所做的努力,而不僅僅是這幾年崛起的名人說法。
- 第二個目標,是分析三大領域(司法界、藝術界、體育界)拒絕改革的原因,因為即使「#MeToo運動」取得了更大的進步,但基本上,若要對各種性犯罪進行全面問責,門檻仍然存在。對此納思邦提出建言:我們必須尋求其他類型的結構改變,例如修改對僱員監督的結構(司法界)、讓工會有更大的權力糾舉藝術界的性騷擾與虐待,並廢除一級聯賽的大學美式足球和籃球,轉而支持小聯盟系統,由法律和集體談判進行監督(大學體育界)。
納思邦論【傲慢】:
納思邦論【女性主義者的憤怒】:
瑪莎‧納思邦 Martha C. Nussbaum
芝加哥大學恩斯特‧弗洛恩德法律與倫理學傑出貢獻教授,當代最多產、最具獨創性的思想家,論述橫跨法律、社會、政治、倫理領域。她是美國著名自由主義學者,出身戲劇及古典學研究,專攻古希臘哲學與情感哲學;她也是女性主義倫理學的重要理論家,論及倫理與法律問題時,強調情感的地位。近年來她積極投入公共議題討論,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共同關注第三世界的經濟問題和婦女問題,也為社會正義的各種議題發聲。她啟發自亞里斯多德和馬克思以來的經濟學「能力取徑」(Capability approach),使政治自由主義的正義理論獲得嶄新面貌。
著作等身,台灣已出版中譯本包括︰《逃避人性》(Hiding From Humanity,商周)、《正義的界線︰殘障、全球正義與動物正義》(Frontiers of justice,韋伯文化)、《從噁心到同理》(From Disgust to Humanity,麥田出版Courant書系)、《憤怒與寬恕︰重思正義與法律背後的情感價值》(Anger and Forgiveness,商周出版)等。
譯者簡介
堯嘉寧
臺灣大學法律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社會人類學碩士。
現為英/日文專職譯者,譯有《被扭曲的櫻花》、《世界銀行與NGOs》、《台灣人的牽絆》、《剪裁歧見:訂做民主社會的共識》、《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三部曲)》(合譯)、《不平等的審判》、《橫渡孟加拉灣》、《被誤解的犯罪學》、《探險家們的寫生簿》、《從噁心到同理》、《全球科技八巨頭GAFA ╳ BATH》、《帝國棄民:日本在臺灣「蕃界」內的統治(1874-1945)》、《成為臺灣人:殖民城市基隆下的民族形成(1880s-1950s)》、《審判的人性弱點》、《桑塔格》、《馬尼拉的誕生: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中國、日本的交會》等。
【預購】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楊佳嫻
Regular price $33.00台灣第一本同志散文書寫精選,
自1982~2019,橫跨近四十年性別穿脫與生命叩問——
為什麼關於愛,關於家和自己,
要有一個固定的模樣?
★ 兼容各世代情感移徙,書寫身體、傷痕、欲望、自我認同,與現世價值體制的扞格碰撞。
王盛弘|白先勇|朱天心|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李屏瑤|李桐豪|何景窗|阮慶岳|吳億偉|邱妙津|周芬伶|席德進|許正平|張亦絢|張娟芬|陳克華|陳怡如|陳俊志|陳栢青|陸珊瑚|游善鈞|楊隸亞|廖梅璇|賴香吟|謝凱特|騷夏|羅毓嘉—— (按姓氏筆畫排序)
——楊佳嫻(詩人、作家、性別運動組織「伴侶盟」理事、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從流浪孽子到毗鄰結婚座的女子漢,
自死亡鬱結到內衣廣告前的躊躇惘然;
他/她們在愛欲裡或掙扎或輕舞,
剝除性別外衣,隱遁的靈魂終將現身——
八、九○年代的同志是隱形的,是與柏樹一同蒼翠枯黃的病體陪伴,或者如同懵然離家、與父輩割裂的那些青鳥遊子;而後,熱情的豐沛與衝撞依然,在體制枷鎖內,稍一不慎便被燒成了灰⋯⋯
跨過新的世紀,當自由成為眼前忽遠忽近的身影,他/她們仍試著探尋、掙脫年復一年的綑縛,走出理所當然被定義的「男」或「女」。在赤身的情感面前,明白且深刻經歷了:「如果不是愛讓我們變成怪物,就是愛讓我們發現自己。而我們也只是怪物而已。」
本書反映台灣近半世紀同志生活變遷,以及同志散文的書寫脈絡。當男與女並非一刀切的俐落分明,身體界線已然模糊,沒人該削足適履塞進不屬於自己的模具。
深入同志日常,走過親族磨耗拉扯、權威體制角力拚搏,游離於戀慕和欲求的惶惑,甚而直搗內核聲聲「我是誰」的身分追問⋯⋯新世紀以來,台灣同志從性暗櫃走向公眾視野;面對社會傾軋,仍試圖收拾一地破碎,哭笑中繼續果敢迎身。這本散文集收集了他/她或堅忍或脆弱的身姿,在世代累疊的摸黑探問、衝撞擦傷之後,仍蘊生出汩汩傾瀉且難以斷流的溫柔力量。
【預購】動物關鍵字——30把鑰匙打開散文中的牠者世界◎黃宗慧(Iris Huang), 黃宗潔(Cathy Huang)
Regular price $39.00 動物的傷心和痛苦總是牽動我的心,即使是虛擬的龍,我也不願牠流眼淚……
如果作家是動物的信差,這本書將是最動人的情書。
三十篇散文,三十把開啟一座座牠者世界的鑰匙;這些寫給動物的情書,期盼能從中找到一把鑰匙,為動物打開一道通往沒有眼淚的大門。
◎特別推薦——
平路/小說家
張徐展/當代藝術家、動畫導演
番紅花/作家
黃美秀/教授、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楊佳嫻/作家、學者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依姓氏筆劃排序)
對我來說,這本書不折不扣地,是寫給動物的情書。
因為仍然有那麼多讓我在意的動物議題,不斷牽動著情緒。我必須繼續為動物而寫,為動物「說理」。同時,也為了安頓自己——以及像我們這樣的人——對動物的情感。——黃宗慧
這麼多年來,我們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試圖為動物推開一道不同的命運之門。《就算牠沒有臉》如此,《動物關鍵字》亦是如此。這本書希望能夠不僅止於賞析或點評作品,而是從選文中看到更多元的人與動物關係,並進一步開展出關於動物議題的思考。——黃宗潔
八個虛擬文學動物園區:同伴動物區,離世動物區,觀賞動物區,虛擬動物區,經濟、實驗動物區,城際動物區,野生動物區,動物視聽館
三十把開啟一座座牠者世界的鑰匙:悶、中陰、不安、尼莫、共構、哀悼、好奇、利他、迷宮、除害、效益、祕術、路殺、移情、記疫/憶、結案、銅像、創傷、虛擬、關係、羈絆、個體化、環世界、成為親族、假裝是魚、能力主義、離世溝通、動物機器、無脊椎動物、多餘的共同住民。
本書收錄三十篇讀者未必會與動物書寫聯想在一起的作家作品,彰顯了動物的日常性與動物主題的豐富性。不管是心痛送別、追憶悼念自家貓狗;或是為收容所裡被賤棄的生命感到不平;亦或在緬懷自己的寵物倉鼠時也不忘為人人喊打的老鼠立傳;甚至身為魚販卻同時也是在海生館裡最用心看待魚的遊客……每篇作品,都是作家們寫給動物的情書,在在傳遞出對動物的無盡情意。
各篇之後,更有主編黃宗潔、黃宗慧從文章所觸及的面向,以一個關鍵字為「鑰匙」進行延展、評析與對話,呈現對生態保育、動物研究、環境人文等領域的思索。
全書讓我們從選文中看到更多元的人與動物關係,從評析中進一步開展關於動物議題的思考。這是三十位作者共同書寫給動物的情書。動物不識人類文字,這些情書要能「抵達」,終究要靠在意牠們處境的我們。
當人類幾乎遺忘如何和平共處,或者互相陪伴的重要時,這本書無疑如暮鼓晨鐘般,給予我們啟發與省思。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常自嘲以動保為主業,教書為副業。學術研究專長為精神分析與動物研究,個人研究興趣為家中貓與龜的日常生活點滴。曾任《中外文學》總編輯、NTU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主編。著有《以動物為鏡:12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課》;編有《台灣動物小說選》;合編有《放牠的手在你心上》;合譯有《拉岡精神分析辭彙》。與黃宗潔合著之《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曾獲書評媒體Openbook 2021好書獎(年度生活書類),第44次中小學讀物選介人文社科類精選之星,並入圍2022台灣文學金典獎。
相關著作:《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
黃宗潔(Cathy Huang)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著有《倫理的臉:當代藝術與華文小說中的動物符號》、《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生命倫理的建構:以台灣當代文學為例》、《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編有《成為人以外的:台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孤絕之島:後疫情時代的我們》;與黃宗慧合著《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曾獲書評媒體Openbook年度美好生活書、年度生活書獎。書評及動物相關論述文字散見《鏡文化》、《鏡好聽》、《新活水》等專欄。
相關著作:《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
【預購】南洋讀本:文學、海洋、島嶼◎王德威, 高嘉謙
Regular price $60.00走近南洋「風土」、「人文」最重要的文學讀本
觀察華人與自然風土、地緣政治和歷史文化的互動生成,
建立認識華文文學的新框架
全書收錄80位作者,82篇文,文本包羅廣闊,文字試煉多元。
王德威(哈佛大學講座教授)、高嘉謙(台大中文系副教授)主編
=本書特色=
★以海洋—海峽、島嶼—半島為觀照,取文學作為航道,文字貼近風土為構想,透過不同地理意義下的路徑、視角,深度閱讀近現代東南亞迥異的人文地理、歷史文化脈動。
★名家引導,熟悉文本脈絡:每篇文末撰述簡要題解、作者簡介,引導和方便讀者進入文本的情境脈絡。
=叩問南洋=
★南洋在哪裡?——起自明末,泛指中國南方沿海區域,以及南海區域的中南半島、馬來半島、群島還有無數島嶼——即今日的東南亞。
★下南洋謀求生路——明代人口膨脹迅速,因此東南沿海的許多人只能持續往南、往西謀求新的耕地與住處。他們搭船到中南半島沿海、菲律賓群島、印尼群島等地經商、做工,甚至與當地人通婚、定居。
★往昔東西殖民競逐所在,今日國際政經必爭之地——直到二十一世紀,「南洋」這個區域,依然是中國與世界交鋒的核心場域,南沙海權、一帶一路、新南向等操作此起彼落。
=關於本書=
南洋曾是華人移民海外的首選,東西殖民勢力競逐的所在,海上絲路通往印歐的必經之地,革命起點或流亡的終點,華洋種族、文化交錯的舞台。
《南洋讀本》共分四輯:
半島——唐山加南洋,異國裡的中國情調
中南半島的深山、叢林與河流承載著動人心魄的歷史故事,抗戰時期華人機工、森林裡的戰士枯骨、金三角反共救國軍基地,還有馬來膠林深處的左翼勢力。半島各處分布大大小小的華族聚落,泰國南部的最後一批馬共有家難歸。州府吉隆坡五方雜處,演繹一代移民悲歡離合……
海峽——商家、兵家的必爭之地
南洋海域航道縱橫,馬六甲海峽兩側的港口城市皆因地利之便興起,亦為華裔聚集重鎮。晚清民國人士經此流亡,都曾留下詩文。三〇到五〇年代,馬來和印尼殖民地華裔青年如王嘯平、黑嬰、韓萌經新加坡回到祖國參加革命,不同世代文人選擇在此安身立命,也是海外會黨與革命力量的發源地。
海洋——南洋風土最後的歸宿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間,海上絲路遠比陸上絲路繁忙,到了二十一世紀因為中國大陸政權一帶一路計畫從而受重視。
當神州大陸不再是安身之地,文人志士四處漂泊、流寓他鄉,康有爲、丘逢甲、邱菽園、許南英、郁達夫……成爲現代中國第一批離散者,那是怎樣的情景?
島嶼——華人踏足過最遠蹤跡
南洋海上有超過兩萬五千島嶼與群島。婆羅洲是旅台馬華作家李永平和張貴興的創作原鄉;蘇門答臘島與郁達夫生死之謎畫上等號,太平洋戰爭期間台籍志願兵陳千武輾轉新幾內亞和爪哇,越南外海的富國島曾經收容最後一批國共戰爭撤退的孤軍,南沙群島慈母灘上被遺忘的守軍鬼聲啾啾……
「南洋」是華語世界,也是非華語的世界;是「人間」的世界,也是風與土、山與海的世界。
王德威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著有《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後遺民寫作》、《現代「抒情傳統」四論》、Fictional Realism in 20th 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y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述》、The Lyrical in Epic Time: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Artists Through the 1949 Crisis(《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二十世紀中期的中國知識分子與藝術家》)、Why Fiction Matt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等。主編 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相關著作:《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下)》《華麗島的冒險》
高嘉謙
台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於捷克布拉格查理士大學客座講學。研究成果曾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中研院年輕學者著作獎。著有《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高嘉謙》(2019)、《遺民、疆界與現代性──漢詩的南方離散與抒情(1895~1945)》(2016)、《國族與歷史的隱喻──近現代武俠傳奇的精神史考察(1895~1949)》(2014)。編輯《抒情傳統與維新時代》(上海:上海文藝,2012,與吳盛青合編)、日本「台灣熱帶文學」書系(2010-2011,與黃英哲等合編)、《從摩羅到諾貝爾──文學‧經典‧現代意識》(2015,與鄭毓瑜合編)、《散文類》(2015,與黃錦樹合編)、《華夷風──華語語系文學讀本》(2016,與王德威、胡金倫合編)、《見山又是山──李永平研究》(2017)。
相關著作:《見山又是山:李永平研究》《散文類--新時代「力與美」最佳散文課讀本》
【預購】博士熱愛的算式◎小川洋子(Yoko Ogawa)(譯者:王蘊潔)
Regular price $26.00僅用一個算式,就驗證了愛的永恆。
繼村上春樹之後最令國際讚嘆的日本文學名家 小川洋子最膾炙人口作品
★新潮文庫版上市2個月內突破1,000,000冊
★2003年讀賣文學獎獲獎
★2004年首屆本屋大賞TOP 1
★2006年改編同名電影,由深津繪里、寺尾聰主演
★2019年名列「平成30好書」TOP 8,由《朝日新聞》120位書評人票選而出
★日本亞馬遜書店4.4星好評
★日本最大書評網站bookmeter逾40,000人登錄為愛書
★以數學家保羅・艾狄胥人生故事為藍本創作
「我希望呈現出數字的永恆與人類的有限之對比。
人類與永恆數字抗衡的短暫光芒,都凝聚在這八十分鐘內。
正因為只有八十分鐘,所以,三個人相處的每個瞬間都顯得十分珍貴。」──小川洋子
博士只有八十分鐘的記憶,
一旦超過這時間,他的記憶就自動歸零,重新開始。
在那間僅有八十分鐘記憶的小屋裡,
原本孤獨的三個人,因為數學,知道了如何愛。
他的記憶只有八十分鐘,身分、經歷、面貌、姓名,對他並無意義。
他記憶這個世界的方式,是記住每一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為了記下重要的事,他的西裝外套上滿是寫著筆記的紙條,
除吃飯睡覺之外,他從早到晚都坐在桌前,神遊於樹學宇宙。
直到二月二十日出生的女管家帶著頭形像根號的男孩來到博士家裡幫傭,
有關數學、有關博士、有關棒球的對話日復一日,描繪出一個新世界:
根號「√」是個面對任何數字都沒有絲毫為難之色、以寬大的胸懷加以包容的符號;
220與284是「友誼數」,在浩瀚的數字世界中,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彼此;
最愛的棒球選手背號28,是一個完美的「完全數」⋯⋯
虛數、盈數、費馬大定理、阿廷猜想⋯⋯在一段又一段陶醉其中的數學話題中,
於這間只有八十分鐘記憶的屋子裡,原本只能孤獨閃耀的三顆星,彷彿跨越了數字的銀河,連成一整片閃亮的星空。
【小川洋子經典回歸 即將推出】
無名指的標本(同名電影原著小說)
祕密結晶(2020年國際布克獎決選作品)
小川洋子Ogawa Yoko
芥川獎、讀賣文學獎、泉鏡花文學獎、谷崎潤一郎文學獎得主
一九六二年三月生於日本岡山縣。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院文藝系畢業。一九八八年,《毀滅黃粉蝶的時候》獲第七屆海燕新人文學獎。一九九一年,〈妊娠月曆〉獲第一○四屆芥川獎。二○○四年,以《博士熱愛的算式》獲得讀賣文學獎、書店大獎,以《婆羅門的埋葬》獲得泉鏡花文學獎;二○○六年,以《米娜的行進》獲得谷崎潤一郎獎。著有《寡默的屍骸 淫亂的憑弔》、《偶然的祝福》、《眼瞼》、《沉默博物館》、《不冷的紅茶》、《溫柔的訴求》、《愛麗斯飯店》、《安妮.法蘭克的記憶》、《凍結的香氣》、《貴婦人A的甦醒》、《博士熱愛的算式》、《祕密結晶》、《無名指的標本》、《米娜的行進》、《抱著貓,與大象一起游泳》等多部作品。
筆鋒冷歛,早期作品多描述人性的陰暗和殘酷,三十歲之後有所轉變,特別是為《安妮.法蘭克的記憶》前往波蘭奧許維茲集中營採訪時,感受到「人類是如此殘酷,卻也如此偉大」,寫作風格因而轉變,「不再尖銳地刻畫、暴露人類深藏的惡意」,而能夠以「人類是善惡共存體」的態度看待他人,並且開始撰寫與記憶有關的主題。
小川洋子是繼村上春樹之後最受日本國內外文壇矚目的文學作家,其作品在歐洲受到極大的迴響,法、德、西、義均有其譯本或改編電影,且經常舉辦朗讀會朗讀其作品,受喜愛程度可見一斑。
相關著作:《琥珀眨眼的瞬間(《博士熱愛的算式》作者最新長篇)》《凍結的香氣》《艾莉絲旅館》《文稿零頁日記》《人質朗讀會》《祕密結晶(2014年版)》《沉默博物館》《米娜的行進》
譯者簡介
王蘊潔
譯書二十載有餘,愛上探索世界,更鍾情語言世界的探索;熱衷手機遊戲,更酷愛文字遊戲。
譯有《解憂雜貨店》、《空洞的十字架》、《哪啊哪啊神去村》、《流》。
著有《譯界天后親授!這樣做,案子永遠接不完》。
臉書交流專頁:綿羊的譯心譯意
【預購】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地表最強的66堂中國歷史穿越課◎王磊
Regular price $25.00
★ 一本書滿足你對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
★ 超過400萬次讀者點贊、1.3億次播放的抖音大號「講歷史的王老師」作品
★ 5大類主題,66個話題,近40張珍貴史料插圖,從衣食住行講到社會文化,帶你看清最真實的古人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汪柏年(國立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呂 捷(歷史老師)
黃春木(教育部師鐸獎得主、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專業推薦
你嚮往穿越回古代當古人嗎?如果你真能穿越,那麼回到哪個朝代最幸福?
你追了很多古裝電視劇,但你真的知道古人如何吃喝拉撒睡、平常又是怎麼過日子?
本書從真正的庶民生活角度切入,融合歷史考證,帶你看古人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生活智慧!
你能想像古人沒有衛生紙要怎麼上廁所?古人到底刷不刷牙?
古人說話也用文言文嗎?我們聽得懂古人說話嗎?古代從事哪個行業最賺錢?
為什麼古人酒量這麼好?古人可以娶幾個老婆?古代能離婚嗎?
古人有夜生活嗎?古代有快遞嗎?古代沒有冷氣要怎麼度過炎炎夏日?
別擔心,讓本書告訴你這些古人的日常生活瑣事:原來,古人自有好辦法!
本書作者是位中學歷史老師,歷史底蘊深厚不說,最難得的是擁有幽默的天賦把歷史講成一個又一個好笑的段子,用最日常的生活瑣事解答了你對古人生活的所有疑問,從衣食住行講到社會文化,覆蓋古人生活的各個方面。每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背後,都有可靠的史料支撐,既漲知識也長見識,讓你一面捧腹大笑,一面能具體想像古人真實的生活細節,滿足你對古人的一切好奇。原來,古人是這樣過日子!我們許多的日常用語、習俗,原來是這樣演變流傳而來!
王磊(講歷史的王老師)
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任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歷史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他發現學生們對古人的日常生活很感興趣,但平時的歷史教學很少涉及這方面內容,於是思考用什麼樣的方式能更好地傳播這些知識。
從2018年5月起,他以「講歷史的王老師」為名,在大陸抖音APP上專門介紹有關古代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歷史知識,涉及衣食住行、戀愛婚姻、風俗娛樂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腦洞大開的問題,乾貨十足的知識點,再加上王老師作為東北人所特有的幽默講解,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跟完全部視頻。
【預購】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凌性傑, 范宜如
Regular price $28.00永遠的男孩詩人凌性傑X個性風文青女俠范宜如 翻玩生活,
32篇重磅選文,情挑五感絕美盛宴!
★從現代文學作品尋覓生活品味之作,讓中學以上的文學愛好者透過讀本體察生活,同時深化語文理解能力,各則選篇後附有專文賞析。
★提供另一扇日常視窗:描繪音樂(馬世芳〈巨龍之眼,美麗之島〉、房慧真〈鍾永豐:龐克樂手杜甫穿越過來了〉)、跨文化思索(黃麗群〈如果有一天你去金澤〉、王盛弘〈奈良有鹿〉、盛浩偉〈廁所的故事〉)、在電影中造夢(毛尖〈姊姊〉、孫梓評〈牯嶺街‧少年‧我〉)、生活暗面的反思自省(李欣倫〈致那些被棄的〉、胡晴舫〈無所謂快樂〉),含納傳統散文、短篇雜文、人物採訪等各式書寫。
◎內容簡介
32位重量級作者,打造最痛快多元的日常體驗──
毛尖│王盛弘│王聰威│言叔夏│吳岱穎│吳億偉│李欣倫│李長聲│李清志│阮慶岳│房慧真│柯裕棻│胡晴舫│馬世芳│孫梓評│徐國能│郝譽翔│張讓│張雍│張曼娟│許悔之│盛浩偉│郭強生│黃文鉅│黃麗群│楊子葆│廖偉棠│蔣勳│劉崇鳳│鍾文音│鍾怡雯│簡媜 (按姓氏筆畫排序)
凌性傑──
「日常的艱辛與甜美,提供了書寫者想像的憑藉,從中創造出一片心靈領地。然而,日常也最難寫,要把吃飯穿衣睡覺寫得耐人尋味,除了要有過人的品味能力,也要擁有從塵埃裡開出花朵的文字魅力。我們無法改變日子的轉速,唯一能做的是,用更美好的心理時間去面對日子流逝的狀態。」
范宜如──
「生活究竟是什麼呢?做好或做不好都是他人之眼,但美可以包容一切──如果美是一種讚嘆,一種悲憫,或是同情的共感。隨著寫作者提供的觀看視野,提醒我們,縱然生活未必美好,但我們總可以駐足日常,做自己生命中的麥田捕手,接住生而為人都可能有的困頓及困惑。以散文的黃金之心,穩穩地站在生活的土壤之上。」
突破文體與美學界線,生活不再索然無味──
探訪蘭陽平原,回到雨神眷顧的所在;
打開媽媽的便當,一塊紅燒肉讓人掉入「家」的核心;
舞臺上〈美麗島〉拉出蒼涼年代,同時逼落無聲的淚水……
異鄉白芒雪域寒氣鑽透骨血,最美的也是最致命的記憶;
走進奈良魔幻時刻,搖擺的鹿尾巴為人貼心指路;
龐克樂手杜甫穿越至今,捲入當代政治風雲;
從牯嶺街走進電影殺人場景,那是被牛皮紙封存的少年時光;
眼前屬於金澤的瞬間如車禍般橫衝直撞而來!
為什麼這麼喜歡這個老鎮呢?
說了很多,但自己又感覺什麼也沒有說完……
關於「美」,在這三十二篇文章中有其各自塑形。即便枯淡如時光棄物,也煥發著無可忽視的色澤。從視聽感官到各種身體膚觸,化為電流直通全身,那些翻玩美感的經驗,就這樣被深深融進身體、戳記在心底。我們不只有一種看待美的方式,就如同生活不該讓人輕忽;攀著文字的繩索往前走,投身日常祕境,鑽探藏身裂隙的美麗渣滓,或許書寫和閱讀,就是美的最佳詮釋。
凌性傑
高雄人。天蠍座。師大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曾獲臺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現任教於建國中學,著有《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男孩路》、《島語》、《海誓》等書;編著有《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與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與石曉楓合編)、《青春散文選》(與吳岱穎合編)。
相關著作:《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島語》《島語(限量親簽珍藏版)》《彷彿若有光:遇見古典詩與詩生活》《海誓》《男孩路》《自己的看法--讀古文談寫作》《陪你讀的書──從經典到生活的42則私房書單》《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
范宜如
臺灣宜蘭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臺北市立敦化國中教師、韓國啟明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現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研究領域為明代文學、空間與文學、報導文學。著有《行旅‧地誌‧社會記憶: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合著有《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文學@臺灣》、《傾聽語文:大學國文新教室》等書。
【預購】台北家族,違章女生◎李屏瑤
Regular price $25.00獻給所有「非典型」、與這世道扞格不入的你;
動搖陽剛與陰柔的對立,我們只需要成為自己。
江鵝、柯裕棻、連俞涵、湯舒雯、黃麗群、謝盈萱——熱情加蓋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如果沒有柔軟的內裡,人其實看不見旁人蒙遭的對待哪裡出了錯,越在細微處污損的正義,越需要幽深的受痛點,才偵測得出來。⋯⋯
李屏瑤是什麼樣的女生?是非常柔軟的女生。柔軟,所以強韌。」——江鵝
◎ 本書特色
★ 台北文學年金入圍、台北文學獎劇本獎得主李屏瑤新作,Okapi破萬點閱率專欄「台北家族,違章女生」結集,新增多篇文章。
★ 作者第一部深度自剖成長散文,撕下禁錮台灣女生的性別標籤,書寫當代「非典型」年輕人身陷的難題與處境。
★ 與父親訣別、向媽媽出櫃,透過反覆磕碰挫傷的成長痛,在疾速社會移徙下重新定義並構築自我。
◎ 本書內容
「身分證數字開頭為2,非典型女生樣,
過30歲不婚不嫁,其他人都以譴責的目光望向你,
這樣的我,感覺像是大家族裡的違章建築,
容我以鐵皮加蓋的角度,寫冷暖分明的成長觀察。」——李屏瑤
女生該是什麼樣子?女生該怎麼穿、怎麼吃、怎麼生活?
為什麼有個「典型」女生中央伍,必須時刻對齊?
從裙子的尺度到頭髮的長度、走路的弧度到坐姿的角度,
就連胸部到底該收該放,該擠該束,時時刻刻都需要留心。
最難的不是做不到,而是差一點!
三代同堂大家族,孩子們便當一字排開,
最大、最多汁的雞腿始終落在表弟飯盒裡;
同樣偷吃冰箱切片西瓜,男孩就是頑皮可被原諒,
女孩則特別有事,被打被罵被罰跪,她們總是先被問罪的一群⋯⋯
當場景定焦於校園,走出長髮馬尾溫柔樣、細弱蚊蠅女孩嗓,
球場厲聲還擊的被笑「男人婆」,
終當不成父權主旋律下的花瓶襯底;
再說那進一步、退兩步的同志出櫃歷程,
彷彿綿延一千集的恐怖鄉土劇,
穿過質疑與嘲弄聲不斷的地獄森林,
必須吃過很多頓飯、過上很多平凡的日子,
才有一點點情節推進⋯⋯
李屏瑤在失眠中晃蕩,與貓為伴,本書以其成長切面、生活感思及各種閱讀軌跡,從家族和校園順著生理男運轉的烏托邦,自便當、躲避球等細微物事,直擊性別被標籤禁錮的現場。那些上不了主桌、沒有菜色選擇權且時時負罪的女孩與女人,從文字泛出成為你我周遭一張張寫實臉孔。作者以「大家族中的違章建築」定義自己、質問社會並勇於衝撞出答案,那每一回的微小堅持,是那麼費力,又如此真心。
▍到底,是父親節還是兒童節?
三十歲左右我才體認到,有些父親從來沒準備好要當父親,他們比較適合過兒童節。只是父母要活得夠久,我們才有和解的可能。但我願意單方面發出原諒的訊息,往某個浩瀚無垠之處。父親節快樂,以及兒童節快樂。
▍關於制服,我們有無選擇?
我已經不太記得了。成長期間有過太多標籤跟綽號,不一定來自同學,可能還是師長帶頭的,許多事都不是國小的我有能力理解的。只是我當時還是長頭髮,綁著馬尾、雙馬尾,甚至公主頭去上學,穿著跟其他女生一樣的吊帶裙制服,戴著女生款的黃色小圓帽。雖然我覺得男生的棒球帽款式好看多了,只是一開始就沒有選擇的餘地。
▍被罵是沒有原因的?!
有一天我發現,表弟即使在沙發上跳都不會有事,都被輕輕放過,永遠都是表姊們、表妹、我會被罵。我問「為什麼」,那當然是沒有答案的。大家開始乖乖坐著了,甚至把腳合攏了。但是只要表弟站了、跳了,我就跟著做一樣的動作。表弟沒事,我去找牆角罰跪,跪的次數多了,還練就一邊跪一邊寫作業的特殊能力。但我純粹想要一個答案,找不到,只好反覆去跑跳,去撞鐵絲網,直到撞破一個洞。
▍女生樣到底是怎樣?!
女生是怕體育課的,女生是數學不好的,女生是愛哭柔弱的⋯⋯那些關於女生的規範,如同《惡靈古堡》裡的雷射切割線,妳即便躲過一道又一道,最後還是會鋪天蓋地向妳而來,躲都躲不掉。女生面臨的不是玻璃天花板,而是玻璃棺材,言行舉止皆被束縛。看似要等到一個戀屍癖王子救援,逃進婚姻,變成已婚婦女或媽媽之後,這些束縛才會自動降低門檻。接著,又馬上為妳套上新的枷鎖,又有新的規則得去對抗、或是打破。
作者簡介
李屏瑤
一九八四年出生,台北蘆洲人,文字工作者。中山女高、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北藝大劇本藝術創作研究所畢業。二○一六年二月出版首部小說《向光植物》;二○一七年出版劇本書《無眠》,並以舞台劇本《家族排列》獲台北文學獎優等獎;二○一八年以《同志百工圖》入選台北文學年金。
【推薦序】李屏瑤是什麼樣的女生? / 江鵝
最初認識李屏瑤的時候,她是採訪者。她盯著我說話的臉,隨句讀點頭,說嗯,嗯嗯。抓到關鍵字寫進筆記本,再抬起頭對上我的瞬間,眼裡露出即時的體貼,和劑量微薄的拘謹。
拘謹的人不是沒有熱情,而是太能察覺旁人的起伏,所以盡量避免在舉止上帶來擾動,即使看似定靜,其實身處忙碌的訊息處理狀態,內在消化量極為龐大。身在採訪現場的她和我,各以最專業的開朗大方遮覆本命的拘謹,完成工作,但我嗅出一絲熟悉,她也是纖細敏感的同類。所以後來看到她一再站在正義失衡事件的入口處,手舉旗幟,讓大家留意高處的那個誰或什麼不妥當的時候,我不無驚訝她竟然願意挺在那樣消耗精神的位置。不能想像面色平靜的她,鎮定自己的力氣從哪裡來。
專欄《台北家族,違章女生》開始刊載後,疑問終於得以解答。能站在箭靶處主張公平,當然因為強韌,但我未能意料的是,原來這股強韌來自她內裡錯綜而多面的柔軟。如果沒有柔軟的內裡,人其實看不見旁人蒙遭的對待哪裡出了錯,越在細微處污損的正義,越需要幽深的受痛點,才偵測得出來。
可能早在懂得拘謹以前,她已經開始蒐集自己與旁人遭逢的痛點。從表弟的雞腿便當、紙山上的養樂多女孩、市場裡的雞爪攤老闆娘、緊追公車黑煙確認稚女學會搭乘的母親、讓女兒到工廠領取零花的父親,在新公園裡要求女生保護的建中男生、甚至是凌晨超市貨架上的那些凹罐,一個一個,都是人生躲避球場上的凌厲殺球,而且以鍛鍊身體強壯意志為名,在人間偽居正當。
能在幼年領悟優異成績等同生存保障的女孩,比誰都看得出如何才是成年女性最安全省力的道路,但她不在那些路上。熟諳人間賽則不等於欣求每一款獎盃,成人社會裡各種比躲避球更蠻橫的集體霸凌,她在看穿後萬不能隱入姑息的圍觀群眾,扮演默許雞腿應該留給男孩的大人。即使許多人已經在痛點磨出老繭以後,淡忘曾經的驚愕憤怒,她卻默默收存著每一個當時的柔軟,這個擅長讀書考試的女人打算用一生作答的測驗,是以平權為題的活體申論。坦然站上箭靶處的她,顯然已經為當年在雞腿便當前沒問出口的那句「這樣公平嗎?」找到答案:不公平。不可以。那些理由都不是理由。社會的公平的確路阻且長,但在抵達真正的公平以前,卻也沒有任何一個犧牲是活該。
「在人多的時候不能從眾,躲不掉的時候更不能逃跑,直球對決是非常痛的,但可能是唯一的生存之道。」我幾乎能夠想像,這句話如果不是靜默對著電腦打字,而是親身傳授給某個還在場上流淚閃躲的人,她開口時眼裡必然閃耀著理解與堅定的光,語畢浮現慰解的微笑,帶著我見過的那分拘謹體貼。
李屏瑤是什麼樣的女生?是非常柔軟的女生。柔軟,所以強韌。
【預購】命若星塵:這裡就是真實烏托邦,一位公共社會學家對於生與死的最後反思◎艾瑞克·萊特 Erik Olin Wright(譯者: 陳婉容 )
Regular price $37.00艾瑞克.萊特是當代美國最重要的社會學家之一,本書彙集了他生前因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住院治療時,為了讓關心他的朋友能夠得知近況,並與大眾交流互動的部落格日記。本書經萊特家人的選編,加上重要社會學家與畢生摯友布若威(Michael Burawoy)的前言,繁中版並收錄兩位學生黃崇憲與陳婉容的重要文字點滴,以及萊特二○一四年來台留下的身影。
日誌內容完整、真摯且細膩地呈現萊特接受治療、逐日不同的反思軌跡,以及靠近死亡時的生活點滴、思緒與情感,包括觀察與思考自己的治療遭遇、對疾病的恐懼、夜裡的夢、對書寫與分享的熱忱、與家人的愛,並連結到他的智識思考與學術關懷;也談及當時他正努力收尾的《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論著,以及著手兩項重要寫作計畫……
誠摯推薦 (依姓氏筆畫順序)
黃克先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真實烏托邦》譯者
黃崇憲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推薦語
★艾瑞克在這本病榻日記展現他一貫的樂觀與勇氣,讓萬千讀者陪著他走上一段無人知曉的「旅程」。正如同作者過往一本本啟發性的著作,帶給世人的各種領悟及行動熱情,我們在書中看到一生都在挑戰資本主義、追求「真實烏托邦」的艾瑞克,面對人生最後的挑戰,如何一邊承受肉體及精神的痛楚及折磨,一邊展示一名堅定不移的學者追求瞬息永恆的意志。旅程中,縱然有對上天的詰問,對「意義」的質疑,甚至對自我的否定,但艾瑞克最後留給我們的是他在身體轉為星塵消逝之際的無所畏懼,以及對人世的至愛。這本用心撰寫的生命之書,令人動容,也絕對值得一讀。——李宗義(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真實烏托邦》編輯)
★ 社會科學家經常把學術討論的焦點放在公平、正義、民主等價值,生命的極限與死亡的意義等話題,往往隱沒在對利益與權力鬥爭的學術分析裡……曾任美國社會學會理事長,以睿智的左派分析而著名的學者E. O. Wright,在突如其來的絕症衝擊之下,面對自己的有限的生涯,重新省思自己過去所致力推廣的社會民主理念,也留給我們社會學人生的最後一課。——林宗弘(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 作者以無比的勇氣,真誠無懼地面對死亡,寫下回顧人生、思想、學術與宗教的珠璣片語,猶如深夜的星光,閃耀智慧的光點,令人心思一亮。我們看到一個深具人生睿智的學者,在生命的盡頭,卻能夠以清晰的思辨,持續反省回顧他的人生旅程,這就是他留後人的最大禮物。——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 萊特一直以來都把社會正義的現實性及可能性當作首要關懷,而他本身對於理念的身體力行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命若星塵》雖然並非學術文體,但仍展現出萊特一貫的書寫風格:真誠、善用隱喻、反覆辯證。在本書中,「生死、幸福、愛」這些並非與真實烏托邦無涉,卻較少見於社會科學的議題,都能看到萊特以充滿巧思的方式刻畫。——黃上銓(社科圖書編輯、《理解階級》責任編輯)
★ 艾瑞克已離世三年多,但還是不時會在靈光乍現的記憶中,現身。所謂「在場」,就是存在呈現於此時此地(here and now)。相對地,「缺席」,即是存在的缺失狀態。艾瑞克已宇宙歸隊,但他的身影卻雄辯式地、音容宛在地在場。
缺席的在場,在場的缺席。——黃崇憲(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人類的生命是既瘋狂又了不起的現象:某些元素在恆星和超新星爆炸的中心醞釀,並在宇宙中噴湧而出。這些元素最終聚集在一起,成為一顆圍繞著一顆中型恆星的小行星;然後,經過幾十億年的時間,這些「星塵」成為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複雜分子,我們稱之為生命。又幾十億年過去,這些自我複製的分子結合成為更複雜的形式,進化成能察覺、甚而具有意識的生物體,最後甚至意識到了意識——至此,星塵變成了有意識的生命物質,覺知自己的存在。而由此而來的,是對死亡的感知。
凡此種種,最非凡而美妙的事情是活著,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活著的。宇宙中的大多數物質既沒有生命也沒有意識。我作為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體將會不復存在,但與我正存在的事實相比,顯得微不足道。我並不覺得那就剝奪了我存在的意義;正是這一點使得為生命注入意義成為可能。」——艾瑞克.萊特,《命若星塵》
艾瑞克.萊特Erik Olin Wright
Erik Olin Wright(1947-2019)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美國加州,一九七六年獲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學位,長期任教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系,曾獲選為二〇一二年度的美國社會學會理事長,是當代重要的左派學者及公共知識分子。
萊特為結合博弈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的「分析馬克思主義」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早年研究集中於階級、社會階層化領域,在一九九〇年代中期逐漸轉向「真實烏托邦」計畫,並完成《真實烏托邦》(Envisioning Real Utopias,群學出版)一書。二〇二〇年其重要作品《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春山出版);二〇二二年《理解階級:二十一世紀階級論》(群學出版)在台灣出版。
曾於二〇一四年來台,與台灣有不淺的機緣。
紀念網頁:https://thelifeandworkoferikolinwright.wordpress.com/
原文部落格:https://www.caringbridge.org/visit/erikolinwright
譯者簡介
陳婉容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博班生,目前專注書寫科技與社會研究議題。
【預購】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12位最強男神女神,成敗起伏的生命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求生姿態、不同的「潮」◎宋怡慧
Regular price $28.00 出題上榜率最高的12位潮人物;
戰勝學測,108課綱多元選修必讀!
那些被追捧的古人,在暨定的形象之下,還有哪些不同的姿態、不同的「潮」
十二位最潮的古人物、十二篇最潮的生命故事,有趣有料的潮閱讀
※隨書附贈 古代潮人物精美插畫 明信片2張(12款隨機出貨)
廣大年輕學子、教師最喜愛的中學名師——宋怡慧
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專業國學知識及風趣生動的文筆,引領我們一探古代名人的生命流轉、處世風範,幫助我們增進爆表的求知信心,學習滿滿的生存智慧。
全書除了十二位名人精采爆棚的人氣故事,還附有他(她)們重要的代表作,以及十二星座與這些人物性格的對照閱讀,一次擁有兼具知識與趣味的人文學習。
特別推薦——
吳家德(唯賀國際餐飲總經理/作家)、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凌性傑(建中國文教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張明文(新北市教育局局長)、張曼娟(作家/教授)、許榮哲(《故事課》作者)、敏鎬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番紅花(親職/飲食作家)、黃震南(「活水來冊」藏書家)、厭世國文老師(《厭世廢文觀止》作者)、鄭俊德(粉絲團閱讀人創辦https://www.facebook.com/read.life/)、歐陽立中(丹鳳高中國文教師/暢銷作家)(依姓氏筆劃)
暨108位國內外專業名人、校長、主任、教師
地表最強的國際學校總裁——孔子是教師界的網紅(水瓶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孔子?)
他靠輸贏得人生的勝局——異次元空間書寫者蒲松齡(雙魚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蒲松齡?)
他並不完美,卻是好感度最高的潮男——第一名的圈粉高手蘇東坡(牡羊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蘇東坡?)
在世界的喧囂之外——安靜做自己的司馬遷(金牛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司馬遷?)
戰國奇葩說盟主——予豈好辯哉的孟子大大(雙子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孟子?)
因詞而生的佛系雅痞皇帝——官三代的模範生李煜(巨蟹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李煜?)
如何讓老闆離不開你?——李斯的說話術讓你贏得主管緣(獅子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李斯?)
史上最萌的國民女神——李清照的美麗與哀愁(處女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李清照?)
厭世隱者養成記——陶潛做自己的勇氣(天秤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陶潛?)
熱門雜劇手藝人的職人路——東方的莎士比亞關漢卿(天蠍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關漢卿?)
搞熱它!不怕冷場的社交男神——白居易好人緣的吸引力法則(射手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白居易?)
宅男不壞卻惹人愛——歸有光的安靜魅力(魔羯座的你會愛上這樣的歸有光?)
孔子的跨國教育學校為何可以圈粉三千?那些慕名而來、拋家棄子的海內外留學生,有的出身寒門,有的可是富二代,孔子有什麼魅力,能讓這些迷弟們愛得七暈八素?
孔子的國際素養學校最重視公民意識x道德力。這個跨國國際學校把道德教育擺第一,奠定中國後代對士階級的標準是文德兼備,為學利他的重要價值觀,也讓他和蘇格拉底並稱東西方教育圈最閃亮的超級明星。
一個曾被山東學界稱為最會考試的學霸蒲松齡,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便大膽地在八股文的格式中,瀟灑地寫出近乎記敘體的文章,並獲得主考官施閏章破格替他獨樹一格的文章背書,讓他成為名滿天下的寫作天才。但學霸頭銜讓蒲松齡的好運來得太早也太急促,這次的榮耀加身彷若用罄未來顯達的可能。終其一生,蒲松齡沒有再領過任何一張八股考試錄取的合格書,只有不斷在科舉考試的奔波中,安頓自己落榜的傷心、失落的惆悵。
蒲松齡七十多年的人生,努力不懈地追求一個難圓的科舉夢,上天沒給他機會實現,反給他一個窮困潦倒的生命出口——從失敗中發揮天馬行空的故事力,完成一部充滿異次元空間想像的《聊齋誌異》。《聊齋誌異》在中國文學史稱霸一方,甚至衝出國際,影響後世甚鉅,讓《聊齋誌異》在中國的地位,猶如《一千零一夜》之在西方的文學成就。
堪稱史上最會生活的藝術家——蘇東坡,他「以詩撩妹」?這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寄託蘇軾初遇紅粉知己朝雲時,怦然心動的畫面;蘇軾對生命中的三位重要的女性,有情有義,除了為朝雲寫下大量詩文,還曾寫《江城子》悼念王弗,也寫過《蝶戀花》紀念閏之夫人……。我們都知道,蘇東坡的一生,是用自己所謂的「自由」去生活的,即便「被別人討厭」了,哥還是活得很瀟灑、很自在。這麼威的一個人,讓他的作品連續榮登好幾個朝代好感度第一,無論你是厭世派,也想替他點個讚;無論你是戀世派,你也想替他貼個愛心。這位潮男界大名鼎鼎的奇男子,活脫就是每個人心中想要活出的模樣。
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除了累積豐富的知識,父親司馬談送給弱冠之年司馬遷的生日禮物,就是讓他真實地大江南北走一回,實行一趟全國的「Gap Year壯遊」。司馬遷不只玩得有深度,還帶回寫史的任務:他從遊歷的過程獲取當地人口口相傳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驗證書中知識的真偽。哥的「背包客Online」不是到風景景點自拍上傳,炫富討讚,他所遊歷的足跡,都是他完成史記的重要素材……。《史記》一如司馬遷的一生,追求的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的社會實錄精神,身為一位具有批判反抗精神的史官,司馬遷思想比同代人站得更高,綻放的生命光彩比帝王更亮,一代史聖安靜寫史,不計個人榮辱毀譽的悲壯人生,讓我們在喧囂之外,尋回生命初始的美麗與安靜。
你會花錢做SPA、吃大餐、買車、買包?還是會花錢買仁、買義、買美德?戰國時代有個人,他不管國君懂不懂,每天抓著他們不放,說仁道義,不只臉不紅氣不喘,還優雅得很。他相信人生一切難題,唯有「仁」可以給你答案。他更是推銷王道的超級業務員。他究竟是何方神聖?他是孟子,戰國時代思想家、政治家,更是當代舌戰群雄的儒家代表。別人談的是名和利,他反其道而行,和你談仁說義?且看他如何從零說到最後,竟變成戰國奇葩說擂台賽的盟主!
生於浪漫七夕的李煜,此生彷彿為愛情所生,也為多情而死。雅痞皇帝親手打造的南唐時尚,風靡一時,曾幾何時,他還是一舉手一投足都有質感的時尚之王?酒過三巡,他提起筆寫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中之帝李煜,因才華而生,因才華而死,七夕既是李煜的生日,也是他的忌日。他的愛情是一場又一場回不去的傷悲悔很,他的國家是一個又一個的曇花哀愁……
南唐小國,因李煜的忍辱,沒有生民塗炭的戰火,李煜沒有在逐鹿中原中成為叱吒風雲的王者,卻成了換取黎民片刻平安、且在詞壇掀起士大夫詞的一代詞聖。「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李煜人生的成敗得失,端看你從哪個面向來思量了……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名人,他靠說話術贏得主管緣,並且讓老闆離不開他,這個人是誰?——他是李斯。李斯曾面對一次狠狠被炒魷魚的窘狀,在秦王下令驅逐異國客卿時,以〈諫逐客書〉解決他和老闆的心結與矛盾,讓自己瞬間變身為職場紅人;他有效的溝通,蒐集好所有的資料與情報,展現自己對話中對老闆與工作的尊重,靠這次掏心的談判,不只被秦王政所採納,還在不久後官至廷尉。他創造了歷史上逆轉勝的說話高績效,李斯的作法可作為我們職場溝通術的不敗指標。
翻開中國文學史,能有「國民女神」封號的,能讓18~80歲男女都喜歡、念念不忘的,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永遠萌妹李清照了。
李清照偶爾填個詞、唱個歌,發張美圖,人氣就爆棚。她的每一闕詞都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闕闕都榮登宋詞婉約派經典首選,但不要以為她只會寫些閨房小事,憂國憂民的女神,對政治的見識一點都不輸給男性。她不只做自己,還能引領時尚風潮;她置身在男性詞壇中,仍傲然地綻放亙古耀眼的光芒;她面對感情,從少女時代的天真浪漫,戀愛時大膽示愛的傻萌呆,到婚後的忠誠堅忍……在宋代禮教至上的社會,女性看似是男性的附庸,她卻掙脫了這樣的束縛,因才情而取得思想的制高點,創下宋詞的輝煌歲月,成就了自成一家的詞壇翹楚。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可算是個不當官比當官還紅的魯蛇界奇蹟。陶潛哥雖是厭世隱者,但他任性辭官後的隱逸詩,卻帶給後代努力生活的文壇弟弟們,滿滿的心靈雞湯。蘇軾還邊讀邊看到淵明哥跳出來對他握拳說:東坡,今天也要加油!哥知道你的苦悶,讀首〈歸園田居〉,解放禁錮的靈魂。喝杯好酒,消消悶氣,你可以和哥一樣當個有型有格的厭世隱者——人生不是只能當失語症的上班族,你還可以選擇當開心農場的老闆。哥也曾想在官場認真打拚,闖出自己的事業。身為一個落魄的官三代,哥也是滿腔俠氣,想要濟世救民。只是東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社會階級與士庶界限嚴格規範讓他像猛龍困淺灘。閱讀陶淵明詩作要帶著厭世隱者濾鏡,你才讀得出至清至淡背後濃濃的超凡隱者味,你得夠犀利,才能發現陶淵明不是在無病呻吟。不說謊、不做作,不做則已,一做就能做到位的,唯有陶淵明。
關漢卿是落魄儒生變身為編劇一把手的典範,也是戲曲界最閃亮的明星。他不只把前代未完成的戲曲加以改革,甚至完成元雜劇的體裁,作品雅俗兼收,每部作品、每齣戲都給閱聽人耳目一新的驚喜。不只搶下戲曲創作祖師爺的名號,還被西方戲劇界稱之「東方的莎士比亞」。關漢卿寫戲愛戲,以「說故事」為職志,是當時產出好故事的正字標記,只要海報印上了他的名字,大家就開始沒天沒夜地追戲。他人緣好,組編劇團,栽培新人,創作不輟;只要他在,編劇班學員爆滿,一堆讀書人都想當小編劇,都想跟著他學習寫劇爆紅的技巧。
他催激出全民的戲劇魂,讓填詞譜曲不再是上流社會的專利。他寫的劇呈現元曲特有的思想性與獨特的藝術性,不僅書寫痛斥黑暗腐敗社會的輓歌,也勾勒筆下小人物溫暖明亮的High歌。關漢卿讓知識分子走出書房,走進庶民的社交聚會,你不用一輩子都為了榜上有名而讀書,放心做自己就對了。
唐代還沒有互聯網,有人就懂社交紅利的重要。這個人懂得用社交傳播個人理念,掌握文壇火紅話題。他懂得:誰掌握了社交,就擁有了人脈,誰掌握了人脈,就能讓自己在居不易的長安「安身立命」。這個人就是——白居易!
他是點播率最高、改編率爆量的作品〈琵琶行〉的作者,他擁有地表最強的「控場力」,他的群組,不是你按個讚,發個好友邀請就能進圈。白哥不只懂得外交手腕,對身邊的好友圈,也是講求「門當戶對」的。他活躍中唐社交圈,更是中唐當之無愧的流行歌王。
中國第一宅男歸有光,背後有四個重要的女人力挺著,不只是阿宅生命溫柔的陪伴,也是他面對命運挑戰的堅強後盾。因為宅,反而凸顯他讀書的天賦,也讓他走過顛簸坎坷的科舉路。六十歲才中進士,但光哥相信成功是留給努力的人,即便運氣一直不站在他這邊,他仍是堅毅地走出一條正直善良的宅男之路。歸有光就像好老公市場不斷攀升的潛力股,後來逆勢攀升為「明文第一」。歸有光實踐了「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擺脫考你千遍也不厭倦的悲情,化身為教人如何寫出好文章的犀利導師!
12位古名人,12篇潮閱讀。本書是高中國文科名師宋怡慧,為新課綱傷腦筋的學生師長、為喜歡中國國學的大眾讀者,精心撰寫的一本兼具趣味與知識的新潮國學書。
全書收錄12位在中國歷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名人的生命故事。這些人選,精選自中學必選的古文作家,時代橫跨先秦到清朝,所選人物都是當朝最火且最具現代借鑑特色的名家。有大家最喜愛的「男神女神」蘇東坡、李清照,「公關高手」李斯、白居易,「敢於做自己」的司馬遷、陶淵明,「生活藝術家」關漢卿……等。每一篇文,宋怡慧以她多年的教學經驗及深厚的國學涵養,用時下年輕人喜愛的時潮用語,融入人物獨特的性格描寫,並且在適當的橋段,援引該篇人物的重要代表作原文,隨後自然融入白話解讀,讓全篇可以讀到人物的性格特質、作品的特色,並且點出可供現代人學習的要點精華。可謂雅俗共賞,新潮又有內涵。每篇開頭並有對該位古人的性格分析,與十二星座作參照,更添閱讀樂趣;真正引導讀者發掘國學鑑古知今的樂趣與價值。
宋怡慧
師大國文系畢業、政大國文教學碩士班畢業。目前擔任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聯合線上專欄作家、《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駐站作家、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2019年教育部圖書館事業諮詢委員、文化部第39次線上主題書展策展人、文化部第41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評審。
推動閱讀經歷豐厚完整,曾受邀台灣各大報章雜誌及電視節目進行閱讀教育議題之專訪,被媒體譽為「閱讀傳道士」。
獎項與殊榮
教育部第一屆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獎、教育部表揚高中職圖書館暨推動閱讀優秀人員、第六、七、八屆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論文發表人、教育部服務學習獎勵計畫課程教案高中職組特優、106年國文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成果發表最佳演示獎、新北市三級社群貢獻平台領導人、新北市閱讀衛星教師特優、新北市貢獻平台團隊領導人、《親子天下》翻轉教育創意教師、2018年《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得獎人、2019年未來教育台灣100、新北市國中小學閱讀行動研究特優、新北市語文競賽教師組作文第一名、新北市閱讀服務特色學習教案特優獎、學習楷模王社團指導老師。
著作
《愛讀書──我如何翻轉8000個孩子的閱讀信仰》、《大閱讀──讓孩子學會27種關鍵能力》、《療癒26顆破碎的心──怡慧老師的閱讀課》、《說個好故事,讓世界記住你!TEDxTaipei行動夢想家教你用8分鐘散播好點子,改變全世界!》、《見字如晤──那些古人書信中最美麗的想念與遇見,帶領我們跨越千年,重拾未曾遺忘的感動》、《星讀物語──怡慧老師十二星座的閱讀配對處方箋》、《用書脫魯──一生的閱讀術》。
Facebook追蹤:宋怡慧
Facebook粉絲專頁:怡慧老師~我們「愛讀書」
相關著作:《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12位最強男神女神,成敗起伏的生命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求生姿態、不同的「潮」(獨家限量親簽珍藏版)》
我和怡慧老師不見已兩年餘,我最不能忘懷的,是她的背影。
「敏鎬,你是不是不知道怎麼開頭,所以想亂掰?」編輯冷冷地看著我。
「沒……沒有,絕對沒有。」因為被罵了,迫不得已,要正經推薦了。
其實我跟怡慧老師並沒有見過面(之前去高雄玩可能有看到背影),但拜緣分所賜,我無意間拜讀了老師(我跟編輯間都稱呼為怡慧女神) 不少著作,那時便知道老師很擅長以溫柔婉約卻不失詼諧幽默的口吻去探索每一個人生的艱難主題。
而開啟這些主題討論的鑰匙,就是「閱讀」。
古文閱讀的推廣一直都受困於「時空」、「詞語」,我們沒辦法體會幾千年前古人的真正心態(當你帶著現在價值觀去解讀,你已經錯過事情的原貌了呀!)、也被大量的文言文詞彙語法整得七葷八素(萬惡的訓詁!) 漢初古今文爭尚且如此,現代人又怎麼能避免「誤讀」這種尷尬處境呢? 但「誤讀」這種尷尬並不是什麼壞事,也正因為這種「美好」的尷尬,閱讀這種「小小的叛逆」才在強調服從、紀律的人類生活中顯得彌足珍貴。
我很喜歡看電影跟Youtube,前者可以用兩個小時讓你沉浸在一個夢裡,後者則是能用幾分鐘讓你獲得超乎意料的資訊跟娛樂。而閱讀往往要花上一兩個晚上,感覺貌似CP值不高。
那為何還要閱讀?閱讀對我們有甚麼用?
原因無他,就是怡慧老師曾提到的:「讀懂人的元素,然後去讀自己。」
「項羽本紀」是我很喜歡的史傳文章,起先看到項羽見秦始皇出巡高呼:「彼可取而代之!」我心想這傢伙是在跩屁?人家一統六國你不過就一個鄉下沒落貴族,這勇氣是梁靜茹給你的嗎?到後來在鉅鹿之戰破釜沉舟、以寡擊眾,我看過不少楚漢相爭電視劇,但沒有一部能像司馬遷文章中描述得如此令人震撼。「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看完當下我久久不能言語,因為相比懦弱的諸侯、混亂的年代,項羽的霸氣實在太耀眼、沉重!讓身為凡人的我只能一旁掩卷屏息。
再就司馬遷的身世結合起來,就不難明白他為何在項羽這個「失敗者」身上投注如此心力。從少懷大志到獲罪入獄,一生受盡屈辱 (至於有多屈辱,怡慧老師書裡有介紹,小弟就不暴雷了) 這些經歷,讓他比起成功者更能看出失敗者身上有多少可貴之處。項羽優柔寡斷、喜怒無常,卻又豪氣過人、霸氣無雙,細觀項羽本紀,直到烏江自刎的最後一幕,司馬遷依舊滿懷呵護看著這個自己筆下的英雄。正因為他和自己有很多相似之處,對命運的無奈、對自己的不甘,一樣的躊躇滿志,到頭來卻又一樣面臨挫敗。
「失敗者的璀璨,只有同為失敗者的人才懂。」縱使相差了幾千年,我們依舊能感受到太史公伏案的激動,這就是閱讀的趣味。擺脫正常思維的閱讀,讓我們除了接收資訊時,更會投入對主角的幻想、作者的了解、自己的反思。而比起電影跟網路影片,閱讀能給我們更多時間,更多和自己對談的時間。
從古人叛逆、創意的生活方式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在怡慧老師這本《國學潮人誌》裡所看見的生存要訣。
「但古人離我們那麼遠?那些思維都過氣了吧?」這是另一個我常聽到的問題。
「過氣個屁,是你沒有重新感受。」我翻著白眼回答。
人類總是在進步,但某些部分仍不知長進,所以古人曾有的惆悵、困擾,現代人也無可避免。但在怡慧老師妙筆下,這本書除了教你用不同方式去解讀文本,更會深入去剖析古人的人格特質、生平經略、思想著述。十二位「文學潮牌」的生平傳奇,被精鍊地以星座跟時代串聯起來! 更精采的是,許多古人的一言一行,無形中都牢牢契合住現在人的價值觀。讀完這本書,你可以去重新在眼前建構一個嶄新的古人。而親切又飽富生活感的譬喻,能讓閱讀者彷彿身歷其境,親自感受古人當下的思考掙扎、心路歷程,卻又不失趣味性。
想像一下,一個溫柔細膩的聲音,正向你娓娓道來,古今男女的悲歡離合、命運糾葛…… (怎麼有點像八點檔旁白?)
「我就是不想照你們的陳腐方式寫考卷!」一個拒絕科舉的叛逆書生正振筆疾書。
「我爸是你的死敵,但無奈我愛上了你。」宋朝版羅密歐跟茱麗葉悄悄上演。
「因為非本國籍要被公司開除,看我加倍奉還!」咸陽朝廷中,一場腥風血雨的官場鬥爭才剛拉起序幕…… (古人的生平,真的比八點檔還離奇。)
在這本書中:孔子不再是教科書上遙遠的聖賢偉人,搖身一變成為「跨界思考」、「全人教育」、「領先業界幾千年」的超級教師;李煜也不僅是詩詞中悲催的亡國之君,而是走出華麗宮殿,找回自我的一介凡人;歸有光與他的神秘書齋,在平凡的家庭生活背後竟藏著字字血淚;蒲松齡多年應試不第,原因竟是他的才氣天賦和骨子裡的叛逆性格,一堆國文課本不會寫的事,通通都齊聚在此。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經典裡中的各種思想激盪、人生百味,無奈被升學主義跟枯燥背誦幽禁,令人拒之門外,像《牡丹亭》的麗娘般花樣年華卻只能枯坐大宅子裡發愁,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輕輕敲開那扇門,用嶄新的心態去面對佳人,譜出和他人截然不同的戀曲。
倘若你厭倦了課本跟考卷? 翻開這本《國學潮人誌》,絕對能幫助你撥開與古人之間的那層迷霧!
【預購】失控的熱情: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艾琳·賽克 Erin A. Cech(譯者: 黃文鈴 )
Regular price $42.00
迷茫於職涯苦海的芸芸眾生啊!追求興趣 VS 薪水穩定,你選哪一道?
每個為工作燃燒殆盡的人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實則卻可能是大學、公司、社會文化的集體共謀
【本書獻給所有工作的人】
是時候審視在工作中追求熱情的自己
- 不穩定時代、現代版大學學歷者的「製造甘願」
- 工作成就=人生價值嗎?掌握切身有感的棘手議題
- 社會學經典提問:如何再製社會階層與社會不平等
- 清楚易懂的新銳社科研究:附錄研究設計,打開學術研究的黑盒子
- 「過勞之島」、「崩世代」與「斜槓青年」借鏡必讀
- 多取徑研究方法:結合深度訪談、資料庫量化分析與調查實驗法,研究對象橫跨畢業新血、教職人員、職涯顧問教練。
- 吳曉樂/ 作家
- 林文蘭/ 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
- 許菁芳/ 作家
- 曹新南/ 1111人力銀行 社群中心執行長
- 劉揚銘/ 自由作家
- 蔡瑞明/ 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
「戴上自我實現緊箍咒的年輕人,如何在追求心之所繫的過程中,將熱情轉化成為自我剝削和製造甘願的助燃劑。本書揭露過勞文化的起源,令人深刻反思好工作與美好人生之間的距離。」——林文蘭(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
每當談到職涯選擇時,「追隨你的熱情所在」是一句深植人心的口號。彷彿只要這麼做,就會是一條充滿光明的道路,能避開或吞下所有受薪階級工作中的苦,吃苦當作進補。然而,這款「熱情至上」的信仰儘管充滿吸引力,卻並非每個人都能因此獲得救贖。
在本書中,美國新銳社會學家賽克揭露「熱情法則」背後的巨大的陰暗面——這個想法如何營造出一種文化的正當性,能夠合理化並再生產出被剝削、過勞的白領階級勞動力,並因而更廣泛地強化了階級、種族和性別不平等。
建立在當代「資本主義需要的勞工理想型」與「美國文化期待個人表現出自我」這個矛盾的命題張力上,作者透過不同的研究方法,包括:大量訪談高教學生、追蹤畢業入職場的學生,以及職業顧問等;也使用量化資料如美國勞工調查以及實驗研究方法等,解釋為何「熱情法則」是如此吸引人卻虛幻不實,宛如選擇職業時的緊箍咒語,讓受高等教育的人深陷於此。
書中更進一步探問:為什麼「熱情」這樣的文化會占據人們選擇職業時的核心?在追求熱情的過程中,誰成功了,又有誰被狠狠拋下?透過這本書的實際研究,希望提醒所有求職者、教育者、高等教育管理層、產業領導者以及每一個人,重新思考,究竟我們對一份「好工作」或甚至「好好生活」的想像,到底是什麼模樣。
扎實研究與流暢書寫,這本作品探問美國信仰裡「尋找自我」的重要命題。熱情法則讓我們能夠忍受機會不平等,甚至讓我們自我合理化這個現象。文化社會學家與每個領域的教育家將不斷閱讀、分享並且討論這本書。——米謝爾.史蒂芬 (史丹佛大學教育系教授)
透過豐富的資料與引人入勝的敘事,此書展露一個我們如此熟悉親近的念頭:追求我們心之所嚮,這件事如何再製不平等的體制,而且可能根本不值得我們犧牲時間、金錢與休閒生活。這是一本所有研究不平等的學者、職涯顧問,以及所有向年輕人提供意見的人的必讀之作。——雪萊.科雷爾(史丹佛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兼社會系禮任教授)
這是一本兼具文化評論與社會階層研究的作品。並不是每天都能有作者發現一件新事物,兼具值得大家關心但又同時潛藏在習以為常的文化當中。作者讓我們得以深思:究竟大學生對生活與職涯的想像為何,以及他們到底從同儕與顧問間得到了什麼樣的觀念與建議。——傑瑞.A.雅各(賓州大學社會系教授)
正值COVID-19疫情讓更多人重思工作與人生的意義,對於那些希望職涯能有些變化、思考著該如何做職業選擇與工作應當在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的人而言,這本書提供相關的洞見。這本書也推薦給那些會形塑其他人職業選擇的人,像是教育者或職涯顧問等;影響勞力市場裡人們職業結果的人,像是人資與組織領導者;以及擁有權力改正結構性問題的政策決定者。推薦給對職業、熱情、工作意義、隔離與不平等有興趣的社會科學家。——《管理科學季刊》
跟失控的正向思考一樣失控的,是「追隨你的熱情」?
艾琳・賽克 Erin A. Cech
曾在史丹佛大學克萊曼性別研究所博士後研究、萊斯大學任職。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社會學博士,蒙大拿州立大學電機系與社會系學士。
研究領域為社會不平等、性別社會學、文化社會學、LGBTQ不平等、職業與專業、科學與科技研究及混合研究方法。她特別關注不平等是如何透過文化機制——特別是透過那些看似無害的文化信念與實作,得以再製。其研究被廣泛引用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時代雜誌》、《哈佛商業評論》與《科學》及《自然》等。二〇二〇年被《企業平等雜誌》(Business Equality Magazine)評選為「四十歲以下四十位傑出LGBTQ+領導人」。
譯者簡介
黃文鈴
菜市場長大的孩子。三十五歲那一年決定離開熟悉的臺灣,目前定居柏林滿五年。喜歡這裡的自由跟可能性,但常常想念臺灣各種好吃的美食。
曾獲柏林政府非德語文學研究、國藝會長篇小說補助、文化部青年創作等補助計畫;曾任國內報社記者、《報導者》特約記者,因為想第一線採訪難民,選擇出走臺灣。二〇二二年八月出版《誰是外來者》一書。目前定位自己是寫作者與記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到達很遠的地方,讓更多人聽見受訪者的故事。
【預購】家.國.安全:從聖戰士媽媽、德國新納粹到斬首者,在全球「暴力極端主義」時代尋找消弭衝突的希望 HOME, LAND, SECURITY◎卡拉‧鮑爾 Carla Power (譯者:黃佳瑜)
Regular price $43.00 「心是個紅盒子。飛機的黑盒子儲存了容易解讀的明確數據,人心則否。」
儘管科技讓世界距離縮小,人心卻愈離愈遠。在這個意見兩極化、陣營壁壘日益分明、各自抱團取暖的時代,我們要怎麼理解另一端的「他們」?
§ 入圍2022年普立茲非虛構作品決選 §
§《古蘭似海》暢銷作家最新力作 §
從英國、印尼、法國、巴基斯坦、德國、比利時、丹麥到美國,克服極端化的仇恨社會,尋找聯繫人類社會、共同生活的可能。
《古蘭似海》作者卡拉‧鮑爾走訪世界,探訪各地的「暴力極端分子」與「去激進化社會工程」,帶領讀者看見人性幽微、發掘勇氣帶來的巨大改變,以及直視自己身為記者、同樣身而為人的同理心局限!
「直視我不願意直視的──那是我不可逃避的任務。」──卡拉‧鮑爾
— 眾聲推薦 —
阿 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張子午/《報導者》主編
張潔平/飛地書店創辦人
趙恩潔/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致昕/《真相製造》作者
蔡芬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副教授
# 若我們不曾進入恐怖分子的內心世界與心路歷程,該如何理解這些人看似毫無理性的過激行為,甚至試圖改變?
國外好評:
※ 作者對於後九一一時代中,一項最難解的道德、法律和實務的社會議題,給了我們出乎人意料的解答。
——《克科斯書評》
※ 在這些引人入勝、血肉立體的故事中,作者讓我們在對抗恐怖組織時,避免掉入「善與惡」的二元道德對立,並讓人得以了解如何避免我們所愛之人受恐怖分子的影響支配。
——《Esquire》,二〇二一年秋季最佳書籍
※ 這本有趣的新作讀來不禁令人戰慄,出版時間也正是時候。這是一場密度極高且誠摯的旅程,結合了嚴謹的研究並提出讓人驚嘆的解決方案。這本精采作品對任何想要了解如何方能離開極端主義的人,提供了解答;世界各地的實務工作者與政策決策者也應該閱讀這本書。
——約翰.霍根博士,喬治亞州立大學傑出教授,專長恐怖主義與暴力政治、司法心理學
※ 在書中,作者對於伊斯蘭極端主義者進行全面性的探討,更甚於她前一本榮獲盛譽的著作《古蘭似海》對伊斯蘭教與穆斯林的討論。她為這些經常被政治與媒體菁英去人性化的群體與事物,搭築起一道理解的橋樑。作者深入敵意與仇恨的迷霧,找到深藏其中的人性,她的作品與表現非常傑出。
——陶德‧格林,路德學院宗教學教授,《有罪推定:為何我們不該要求穆斯林譴責恐怖主義》作者
※ 這本書帶領我們進入許多人的生命世界,每個人的故事都獨一無二,但每個故事中的人性衝動與焦慮卻如此相似——渴求意義、需要歸屬、對脆弱與無力的焦慮,是這些原因驅動普通人作出我們大多數皆無法理解的行動。書裡有著詳實資料、洞見、報導熱忱,並在抱持懷疑與同情理解之間取得了絕佳的平衡,這確實是一本令人驚豔的佳作。
——梅根.達姆,《一切大有問題:我的新文化戰爭之旅》作者
※ 這是一趟大膽的探索,討論恐怖組織為何能吸引新血加入,以及如何有效與之抗衡。
——《克科斯書評》
# 恐怖分子「與正常人無異」的事實,很可能才是恐怖主義最可怕的地方。恐怖分子往往比你想像得還要理性且有同理心。
恐怖主義是真實的、自殺攻擊是真實的,死傷也不僅是統計數字,而是血肉模糊的悲劇與人倫破碎。然而,對穆斯林社群、伊斯蘭議題研究甚深的本書作者卡拉.鮑爾,從這些破壞生活日常的「壞蛋」、「怪物」與「單純邪惡」刻板印象之外,尋訪細究這些激進分子的樣貌,進一步提問「為什麼」——為什麼這些人會做出各種看似超乎常理的「激進」選擇?是什麼原因讓人掄起軍事武器?他們眼裡的世界長什麼模樣?這些人如何思考「家」與「國家」的意義,又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己所愛的人?為何會投向激進主義的懷抱?又有哪些進行中的策略與社會計畫,有機會將他們帶回社會、回到人群?另一方面,隨著各個國家絞盡腦汁思索如何因應本土政治暴力課題,許多難題紛紛湧現:我們如何在國土安全與個人自由之間取得平衡? 是否有辦法教導人民接納強健有力的多元主義,甚至只是多一點點包容? 在去激進化方案的制定上,政府應扮演何種角色? 正當的政治異議與社會威脅的界線在哪裡?
# 我們該捫心自問:現今身處的社會有足夠的韌性與應變能力,接住每一個人,攔截住原本你我之間的「普通人」搖身一變「暴力極端分子」嗎?
書中展開了橫跨各國、了解各式「去激進化」計畫的探索之旅。作者拜訪反恐政策顧問、研究者、政府主責人員、教育家、社會工作者到「恐怖分子本人」與其親友;從遭受恐怖攻擊的英國,分別為加害者母親與被害者母親的訪談開始、到穆斯林大國印尼的「前恐怖分子大會」、巴基斯坦救助前塔利班兒童民兵的學校,以及原本是新納粹分子,而後轉換角色成為幫助白人放下種族優越等實際案例。沿著這趟旅程,作者發現有些人從「聖戰士」成功回歸社會、有些人因為其他理由放棄自己原本的「過激行為」,但也有一些人終究是作者難以理解或同理的「他者」。
作者誠實面對這些人的生命與世界觀,故事也不一定都有美好的結局。儘管恐怖主義、暴力與不寬容對人類社會造成無比的威脅與傷痛,但是,唯有區辨出「邪惡」的根源,才有可能改變這一切。
# 能讓人脫離激進化的線索,往往從最細瑣的線團開始……
作者簡介
卡拉‧鮑爾Carla Power
耶魯大學畢業,取得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當代中東研究碩士(M.Phil),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學位。記者生涯始於一九九〇年代為美國《時代週刊》提供來自歐洲、中東與亞洲的報導,議題聚焦於穆斯林社會、全球社會議題與文化等。文章亦散見於《Vogue》、《新聞週刊》、《紐約時報雜誌》、《衛報》、《外交政策》等。曾獲海外出版俱樂部獎(Overseas Press Club Award)、女性媒體工作者獎(Women in Media Award)。前作《古蘭似海》(If The Oceans Were Ink)同時榮獲普利茲獎與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名單。
鮑爾的母親是猶太人、父親曾是基督教貴格會的成員,鮑爾雖出生於美國中西部,但隨著家庭曾移至伊朗、印度、阿富汗、埃及與義大利居住。身為世俗女性主義者,但因有過沉浸於中東與亞洲的生活經驗,鮑爾從小與伊斯蘭結下不解之緣,並時刻思索「他者」與「異文化」的建構與相關議題。
現與丈夫及兩個孩子居住在英國東薩塞克斯。
譯者簡介
黃佳瑜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企管碩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但求無傷》、《敦克爾克大撤退》、《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合譯)、《科學怪人》(MIT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特別註解版」)、《隱谷路》、《無足輕重的女人》、《房間裡的大象》等。
【預購】我只要寫作, 就是回家: 余華第一本全面闡述創作觀、文學觀訪談集◎余華
Regular price $29.00小說無法改變社會現實,但可以改變讀者對社會現實的看法。
作品翻譯超過40個國家版本、全球銷量累計超過三千萬冊;
華文世界最暢銷的重要文學小說家——
余華第一本全面闡述他的創作觀、文學觀 訪談集
「卡夫卡對我來說是思想的解放,而川端康成教會了我寫作的基本方法。」
「不是我喜歡用荒誔的方式寫作,而是中國社會充滿了荒誕。」
「一部優秀的小說在敍述上應該是自由的。」
「長篇小說有足夠的時間傾聽虛構人物的聲音。」
「生活只有不斷地去經歷,才能知道生活是什麼;寫作只有不斷地去寫,才會知道寫作是什麼。」
「我寫了那麼多年以後才真正知道一個道理,就是你用一種最誠實的方式去寫小說是最困難的。但是,也就是這種最誠實的寫作,才造就了我們這個世界上那些偉大的作家和偉大的小說。」
《我只要寫作,就是回家》是余華接受來自世界各方的訪談集結,針對他的創作觀及文學觀、影響他創作的內在外在因素,作了一番文學的深度探討與答辯。
余華從自己的作品《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第七天》……談起,從一部作品如何尋得雛型、對人物的刻畫、創作角度的思索到如何修改完成,余華毫無保留地,逐一細細反芻,吐露他的寫作過程,直探作品核心;關於他小說中形塑的人物之人性、記憶、童年等情狀,精準而動人的描寫,余華藉此回頭思索,他確信寫作的思考本質與對人的理解從來是一致而不悖逆的;文學是不可能改變現實社會的,但是可以影響和改變讀者對於社會的看法,對於現實的感受。
余華也談到閱讀對他的影響。從川端康成、卡夫卡、普魯斯特、海明威,到魯迅、布爾加科夫、馬奎斯、波赫士……余華談到這些大師作品對他的啟發、體會,他往往能從一些不經意的地方,發現我們一般閱讀上難以關注的奇妙內涵。余華認為,對好作品的精細閱讀,讓他在創作時,處理人的生命狀態、確立敘事哲學等,有很大的幫助。
余華說,寫作不論寫什麼故事,裡面所有的人物和所有的場景都不由自主地屬於故鄉。他愈來愈強烈感受到,寫作和家鄉存在著一種「我只要寫作,就是回家」的情感連結。只有在不寫作的時候,余華才會猛然想起自己是在北京生活……
為什麼要寫作?余華詰問自己。他認為,寫作讓人擁有兩條人生道路,一條是現實的,一條是虛構的。當現實的人生道路越來越貧乏之時,虛構的人生道路就會越來越豐富。作為一個作家,藉由小說可以改變讀者對社會現實的看法,這是讓余華感到自豪的理由。
這部訪談集,是余華最真摯且誠懇的創作答辯。歸結一切,他認為,寫作其實和生活一樣,生活只有不斷地去經歷,才能知道生活是什麼;寫作只有不斷地去寫,才會知道寫作是什麼。
1960年出生,1983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呼喊與細雨》、《第七天》、《十個詞彙裡的中國》等。其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希臘、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波黑、斯洛維尼亞、波蘭、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土耳其、巴西、以色列、埃及、科威特、沙特、蒙古、日本、韓國、越南、泰國、印度、斯里蘭卡和印尼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曾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04),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義大利朱塞佩.阿切爾比國際文學獎(2014),塞爾維亞伊沃.安德里奇文學獎(2018),義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納文學獎(2018)等。
【預購】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坂本龍一(譯者:謝仲庭, 謝仲其)
Regular price $34.00世界級的音樂家.人生的精彩終章
從《音樂使人自由》到《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以文字為樂器書寫留給後世的決定性自傳。
【感動推薦】
BTS・SUGA
林強 音樂工作者
侯孝賢 電影導演
馬世芳 廣播人、作家
陳德政 作家
廖偉棠 詩人
蔡明亮 電影導演
因為音樂,因為電影,四年前的五月坂本龍一來台北時,林強約我們一起吃飯,我們一見如故好像老朋友,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他。今年三月他去世,比我還小五歲。這本書他講到滿月。我想著波赫士的詩<月亮>,寫給他最後的伴侶瑪麗亞.兒玉的,他說那輪金燦,因人們無數世紀的凝視使它蓄滿了淚水,他說你看,它就是你的明鏡。我想,有許多不斷從地球上消失的東西,只存放在月亮那裡吧。──侯孝賢
♯藝術千秋,人生朝露
「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壽命就只剩半年。」二○二○年十二月,坂本龍一發現癌細胞轉移時,醫師告訴他這句話。但是在那一天來臨前,他還有些話必須要說。無論是支撐著他創作活動與社會運動的哲學思想、對坂本家歷史與家族的感情,還有關於自己離去後的世界……
♯工作、思想回顧,親校參與的最後作品
二○二二年七月開始,由日本資深媒體人鈴木正文採訪坂本龍一,在日本文學刊物《新潮》開始主筆專欄。雜誌專欄以二○○九年出版的《音樂使人自由》續集為出發點,回顧這十多年來的人生經歷:與癌症共存、參與震災活動、對戰爭及核能的觀察,也講到旅行與創意,在工作上從能樂講到指揮,也有提到二○一九年來台灣參與活動、研究原住民音樂的所見所聞。
♯記錄生命最後一段日子的日記
坂本龍一曾說:「夏目漱石因為罹患胃潰瘍而死的時候也才四十九歲。相比之下,即使我在發現癌症時的二○一四年就以六十二歲身亡,也算是非常長壽……我所尊敬的音樂家們直到臨終前都持續寫著曲子。我希望能像敬愛的巴哈和德布西一樣創作音樂,直至最後一刻。」書末收錄鈴木正文代坂本龍一撰寫的後記,公開坂本龍一大量手寫、打字的最後隻字片語,都能感受得到其對音樂與生命的濃烈情感。
作者簡介
坂本龍一
一九五二年出生於東京,東京藝術大學碩士。
一九七八年推出出首張演奏專輯《 Thousand Knives》,同年與細野晴臣、高橋幸宏合組音樂團體「YMO」,後於一九八三年解散。之後以個人名義發表了《音樂圖鑑》、《Beauty》、《async》、《12》,不斷追求創新的態度贏得世界的迴響。參與演出及配樂的電影《俘虜》曾獲得英國影藝學院最佳電影配樂,《末代皇帝》則分別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以及葛萊美獎最佳影視媒體作品配樂專輯殊榮。他同時也積極跨界,創作《LIFE》、《TIME》等舞台作品、在韓國與中國有大型裝置展。對於環保、和平議題也多所建言,創立森林保育團體「More Trees」,並成立「東北青少年管弦樂團」,支持三一一受災地區青少年的音樂活動。
二○二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辭世。
相關著作:《音樂使人自由(暢銷經典版)》《音樂使人自由》
譯者簡介
謝仲庭
音樂工作者、翻譯。熱愛音樂、書本、堆砌文字及轉化語言。譯有:《悠悠哉哉》、《攻殼機動隊1.5》、《寺島町奇譚》、《Designs》、《寶石之國》等。
謝仲其
譯有:《我是漫畫家》、《光年之森》、《引路者》、《失蹤日記》、《我很好》、《攻殼機動隊1》、《攻殼機動隊2》、《世界第一簡單傅立葉分析》等。
【預購】戰地鐘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的人生三部曲III)(For Whom the Bell Tolls)◎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譯者: 葉佳怡)
Regular price $51.00這世界沒有什麼是真的。但一切都是真的。
你的人生沒有數十年,只有現在,此刻。
公認美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創作 海明威最真實也最具深度的作品
從對自由的保衛到理想的幻滅 深切描繪戰爭中人性與生死的糾結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蔡秀枝——專文導讀
|從幻滅到虛無,海明威的人生三部曲|
《老人與海》發表後,海明威於一九五四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評審提及海明威最重要三部長篇為《太陽依舊升起》、《戰地春夢》、《戰地鐘聲》,三部小說不僅建立起「冰山」風格,更各自呈現了海明威從幻滅、墮落,到虛無的人生觀。
▍《太陽依舊升起》——奠定海明威大師地位的第一部長篇傑作
▍《戰地春夢》——海明威技藝最純熟、透視人性殘暴本質的戰爭文學經典
▍《戰地鐘聲》——海明威最為人熟知的長篇小說
◎《戰地鐘聲》為海明威最知名長篇小說,亦是二十世紀流傳最廣的反戰小說之一。
◎海明威受雇前往西班牙進行內戰報導,並與卡繆、歐威爾等世界知名作家共同參與國際縱隊,與西班牙人民攜手作戰。儘管打了敗仗,海明威這段期間的際遇使他靈感湧現。在西班牙內戰結束後一年推出《戰地鐘聲》,再度攀上創作顛峰。
◎主角羅伯·喬登的原型人物是最早到達西班牙支援內戰的美國人之一——羅伯·梅里曼。聽聞其名與英勇奮戰的事蹟,海明威一直希望與其碰面,只可惜未有機會見面,這位志願軍就遇難失蹤。羅伯·梅里曼也是海明威撰寫《戰地鐘聲》一個至關重要的力量。
◎小說內容真實呈現了滿懷理想遠赴西班牙參戰的信奉著共產主義的青年們,滿腔熱情如何破滅,天真想像如何殞落。
◎本書不僅廣受媒體讀者好評,獲選為《世界報》二十世紀百大好書、BBC電視台評選最打動人心百大好書,亦曾數度改編電影、舞台劇搬上大銀幕與舞台。
你很清楚自己為何而戰,你對抗的正是你在做的事。
戰爭讓你看清這世界的真面目,它的腐敗與殘酷,
也使你相信無論如何都值得為之奮戰,乃至犧牲……
熱愛西班牙文化的羅伯·喬登,從美國遠赴西班牙親身參戰。為配合共和國的反攻行動,他肩負炸毀橋梁的任務。在與山區游擊隊共事的短短三日,喬登真正認識了西班牙人,獲得這群人的信任與支持,其中一位少女瑪麗亞吸引他的目光、攫住他的心神。在這遍布死亡氣息的國度,他追求理想、遇見愛情,重溫深信不疑的真理,也確定了戰鬥下去的勇氣。
一九三七年,海明威受雇前往西班牙撰寫內戰報導,也加入共和陣營與西班牙人民並肩作戰。這段光陰為海明威人生代表作《戰地鐘聲》奠定基礎。這部二十世紀最廣為人知的反戰文學經典,不僅受美國文學家卡洛斯·貝克高度讚賞,譽為是海明威最佳小說,本書也與《太陽依舊升起》、《戰地春夢》、《老人與海》並列海明威最傑出的創作。
作者簡介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1961)
◎普立茲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美國二十世紀最重要作家
美國二十世紀文學經典作家。一九二五年以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出道,曾以《老人與海》獲得一九五三年普立茲文學獎、一九五四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著作有《太陽依舊升起》、《戰地春夢》、《戰地鐘聲》、《雪山盟》、《渡河入林》、《流動的饗宴》等。尤以短篇小說聞名於世。其風格獨具的「冰山理論」影響了許多後來的寫作者,亦是文學課程不可或缺的必讀大師。
海明威生平之精采,絕不亞於他的小說。他是記者,專赴戰爭前線的那種戰地記者;他是鬥士,著迷於西班牙鬥牛、海釣馬林魚及拳擊肉搏的那種戰鬥;他是獵人,非要從事親歷險境的薩伐旅(safari);但最突出的,他是個徹徹底底的賭徒,不停地與生命、愛情和寫作對賭。乃至於最後他將獵槍對著自己的時候,不禁使人想到他在《老人與海》所寫下的話:「人不是為了生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人文社科作品《恐怖時代的哲學》、《憤怒的白人》、《絕望者之歌》、報導文學《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圖像小說《歡樂之家》,以及短篇小說集《恐怖老年性愛》,及《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等十數種。
【預購】旅行許可證:人類何時需要批准才能移動?法老時代、中國漢朝到現代國家,一部關於護照的全球文化史 LICENSE TO TRAVEL: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PASSPORT◎派屈克·畢克斯拜(Patrick Bixby)(譯者:張毓如 )
Regular price $35.00背後象徵了多少權力的賦予和剝奪?
從古埃及的泥板,到馬可波羅的絲路通行金碑,到中世紀的紙頁文件,到十九世紀的護照和簽證,乃至近年的疫苗護照和健康碼的出現,人類社會曾設下多少種形式限制移動的自由,而這些限制又意味著什麼?
本書蒐羅了許多從古到今與「護照」相關的文化軼事,讓我們仔細思考這些作為「身分證明」兼具「移動許可」的各種物件,如何改變我們對身分與自由、疆界與家國、人權與秩序、公民與移民的看法。
每一次的離開與返還,從不那麼理所當然。
邊境海關不必要的審查,窘迫的逃亡和嶄新的開始,淚流滿⾯的離開和充滿希望的抵達……我們最難忘的經歷總是涉及護照。
這是一本關於不可或缺的證件——旅行許可證/護照/Passport——的全⾯⽂化史,並探討它如何塑造藝術、思想和⼈類體驗,同時幫助定義現代世界。這本書帶讀者⼊⼀段迷⼈的旅程,從法⽼時代的埃及和漢朝的中國,到如今的護照管制和擁擠的難民營。順著歷史軼事,將脆弱和欲望的親密故事與世界電影、⽂學、藝術、哲學、政治中的⽣動例⼦聯繫起來,凸顯旅⾏證件在我們於國際移動時對我們⾝體的控制。
全書在每⼀個轉捩點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揭露護照作為控制個⼈⾃由和政府監視的⼯具,強⼤到⾜以定義我們的⼈性。
一九一四年以前的世界是屬於所有人的。人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不需要別人的同意和批准。當時的人上下船時,不必接受詢問或質疑,也不必填寫今天所需的眾多證件。在以前,邊境不過是象徵性的邊界,人們可以像穿過格林威治子午線一樣無憂無慮地穿越它們。
──茨威格/《昨日世界》
◥◣◥◣海內外各界好評◥◣◥◣
阿潑/《憂鬱的邊界》作者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張守慧/猶太文學與意第緒語研究者、文藻外語大學德國語文系教授、圖書館館長
黃麗如/作家、旅遊記者
鄒宗翰/德國之聲台北辦事處主任
——有感推薦——
★派屈克•畢克斯拜是一位天才的說故事人。《旅行許可證》提供了護照的全面歷史,包括對其發明、利用、文學影響的系統調查,以及對旅行、全球化、移民面臨的當代問題的一系列思考。畢克斯拜收集了不僅限於英國和美國文化的精采軼事,還涉及德國、俄羅斯、中國、法國的例子,每一個都經過精心挑選和深入討論。
——吉恩-米歇爾•拉巴特,賓州大學英語系教授
★本書對文化研究、流動性研究、旅行哲學領域做出了令人愉快、徹底、明快的貢獻。透過匯集不同領域的文本並抓住當前 Covid-19 疫情期間旅行劇變的及時性,畢克斯拜的書圍繞公民身分、歸屬感、邊界等話題,給予我們新穎和資訊豐富的閱讀經驗。採用易於理解的聲音和開放、好奇的風格,這本書將讀者吸引到航行中,面對難題,認識一系列不拘一格的人物和時代背景。
——克里斯托弗•沙伯格,《接地:永久飛行……然後是大流行》作者
★畢克斯拜向我們展示了護照光輝的跨文化歷史,這是一件介於個人和政治交匯處的珍貴物件。對於任何對古代流動歷史和過境政治感興趣的人,這都是一本重要的書。
——迪比卡•巴赫里,《後殖民生物學:帝國後的心靈與肉體》作者
◥◣◥◣精采內容摘要◥◣◥◣
◇ 馬可波羅叔姪直到生命的盡頭,都保存著忽必烈所賜的安全旅行金牌,因為那比他們一路收集到的任何故事都更具體、更堅固
◇ 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將送至法國檢驗之際,網路上廣傳一份這位已故君王的假護照,欄位之一寫著「職業:國王(歿)」
◇ 列寧逃亡喬裝拍下的假護照照片,是現存唯一一張他沒有鬍子的照片
◇ 喬伊斯戰時為安頓家人費盡心思,只因他回絕了其祖國愛爾蘭提供的護照,認為自己「不應該在戰時接受他在和平時期不想要的事物」
◇ 班雅明跟著難民徒步穿越庇里牛斯山脈,一路仍堅持提著一只手提箱,裡面裝著「似乎比自己的生命更加看重的不明手稿」
◇ 納博科夫和妻子持南森護照在歐洲流離,並在對「最後一個老鼠洞裡的最後一隻老鼠」的賄賂終於達到效果才驚險離境
◇ 茨威格在納粹迫害下陷入無國籍者的困境,成為漢娜鄂蘭如此心碎描述的「非人」,而多年後導演魏斯‧安德森在他的電影中捕捉到這種悲愴
◇ 聶魯達在逮捕和引渡的威脅下,在巴黎遇到仰慕他的警官,後者拒絕智利大使沒收護照的要求,熱情地向詩人宣布:「您想在法國待多久,就待多久。」
◇ 魯西迪被下了追殺令之後曾說:「我所擁有最珍貴的書是我的護照。」
◇ 阿桑奇和史諾登都收到了「世界護照」,只是無法實質讓他們得到行動自由
◇ 南非移民伊隆‧馬斯克想辦法用加拿大護照來到自小夢想的美國,現在他卻只想乘坐自己設計的火箭船離開地球
派屈克•畢克斯拜Patrick Bixby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新跨學科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英語教授,學術興趣涵蓋多個相關領域,包括流動性研究、現代主義研究、愛爾蘭研究以及後殖民理論和批評,並教授這些領域的課程以及小說史、電影史、文學批評史、當代批評理論、跨學科研究方法。
他二○○九年的第一部專著《塞繆爾‧貝克特和後殖民小說》(Samuel Beckett and the Postcolonial Novel),揭示了貝克特的小說是後殖民寫作如何處理私人意識與公共生活之間的關係,以及小說形式與文化環境關係的一個顯著例子。二○二二年發表的《尼采和愛爾蘭現代主義》(Nietzsche and Irish Modernism),展示了這位備受爭議的德國哲學家之思想,如何在愛爾蘭現代主義文化標記的出現和演變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同年,另完成了《無人陪伴的旅行者:凱瑟琳·墨菲的著作》(Unaccompanied Traveler: The Writings of Kathleen M. Murphy)的編輯工作,收集了一位非凡但鮮為人知的愛爾蘭作家的十二篇遊記。
譯者簡介
張毓如
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從事出版業多年,曾任出版社主編、版權主任。譯有《新游牧者之歌:遷移革命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緬甸,新亞洲的博弈競技場》、《叛逃共和國》、《三杯茶2:石頭變學校》等書。
【預購】橫濱瑪麗:日本最傳奇街娼的崛起與沒落,獨自背負戰後代價的女性身影,一段不為人知的橫濱滄桑史◎中村高寬(譯者: 柏樂)
Regular price $39.00一位與日本戰後繁榮錯身而過的煙花奇女子,
日本時代變遷巨輪下的陰暗縮影,令人無比動容的都市傳奇。
胡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茂呂美耶|作家
梁允睿|紅潮劇集 藝術總監
潘文慧|日本東北大學國際文化研究博士
感動推薦
塗成雪白的臉,配以深濃的眼影與口紅,
還有一襲純白蕾絲洋裝,恍若一尊人形妖物,佇立於橫濱街頭。
得獎紀錄片《橫濱瑪麗》導演親述,幕後紀實首度公開!
最珍貴的第一手訪談資料 × 拍攝歷程揭祕!
走訪橫濱街廓的考察記行,重現戰後由酒家和黑市所撐起的日本樣貌、橫濱風月場所的興衰起落,挖掘出影像難以捕捉的,瑪麗小姐的「真實」!
★瑪麗小姐究竟是誰?為何走入賣春一途?
★瑪麗小姐最後去了哪裡,晚年境況如何?
★除了橫濱之外,竟也出現了「不同版本」的瑪麗?
在橫濱,「瑪麗小姐」是眾人皆知的傳奇人物,多年來皆以賣春為生。關於她的來歷,坊間流傳著各種謠言。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日本戰敗後,她受政府召募加入慰安行列,後又因機構關閉,只得成為阻街的私娼。在美貌最盛時,她曾跟一名美國軍官互許終身,但最後只餘下她痴痴守候的身影,凝結成橫濱當地永恆的一景。在虛實交錯的傳言之下,在「真實」與「事實」的渲染之間,瑪麗小姐活成了橫濱的地標。她的一生,貫穿了橫濱的現代化歷程;她的凋零,象徵了老橫濱的逝去。當瑪麗小姐從城市中銷聲匿跡,舊時代的美好與醜惡也正式宣告落幕,消失於歷史洪流中。
從區區娼妓一躍而成橫濱地景,同時又被視為必須排除的不潔存在,瑪麗小姐從城市黯然淡出,亦揭露了橫濱是如何逐漸失去「戰後記憶」。透過本書導演兼作者中村高寬的文字,「戰後」性風俗產業下的女性身姿一一躍然紙上,也顯現出橫濱這個華麗港都的近現代變貌。
中村高寬
一九七五年生。電影導演,一九九七年在松竹公司大船片廠開始職業生涯,參與多部影視劇作品。二○○六年完成導演處女作《橫濱瑪麗》,在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後參加釜山國際電影節、溫哥華國際電影節等。在日本獲橫濱文化獎文化.藝術獎勵獎、神奈川文化獎未來獎、文化廳紀錄電影單元優秀獎等十個獎項。二○一七年,時隔十一年完成第二部作品《禪與骨》。
譯者簡介
柏樂
熱愛日本文化,目前專職翻譯。
【預購】歷史學家的海怪地圖:中世紀地理座標上最神祕的符號、航海傳說及寰宇冒險 Sea Monsters on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Maps◎切特·凡·杜澤 Chet Van Duzer(譯者:馮奕達)
Regular price $45.00對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代觀看地圖的人而言,歐洲地圖上的海怪代表真實危險;但在現代人眼中,無論海怪是奮力划水、翻攪浪中、襲擊船隻,或是單純展現自我、供我們欣賞,都是老地圖上耐人尋味的元素。
本書詳細研究中世紀地圖中所出現的各種海怪,並認為這些都是製圖師對出現過海怪的區域進行標註以警示航海者,也就說當時的大海中可能存在有各種各樣具有攻擊性的奇異海洋生物。儘管如此,也有人認為由於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並不知道諸如鯨魚、鯊魚、海象以及烏賊等海洋生物,再加上製圖師的誇大渲染,所以這些海洋生物也就成為了所謂的海怪。
本書同時收錄了許多出現海怪的古代地圖,以此證明海怪是真實存在的,作者表示:「雖然這些海怪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它們就是如圖所見……事實上這些古代航海圖中所描繪的海怪在當時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如當時的百科全書中就收錄有許多奇異的陸水雜交生物,只不過在航海圖中被製圖師美化,所以今天看起來才會覺得不可思議。」
而當時的地圖繪製有無海怪,也是評估地圖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愈多海怪價格愈高的地圖,流傳至今在研究生物之外,亦增加了藝術與趣味。海怪地圖代表的是中世紀的航海經驗、圖像交易、繪畫風格的演進、對海上生物的研究,都可從本書看到。
插圖精美……對地圖、怪奇動物學、民間傳說、神秘動物研究與動物學史有興趣的人,一定會想一探究竟。──《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本書以各種驚人的海怪圖案為特色,圖案盡數出自十至十六世紀間製作的海洋地圖。──《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魔腦」(Brainiac)專欄
書裡滿是迷人故事與製圖學細節,一般讀者能樂在其中、收獲良多,對學者來說則是一份研究透徹的參考資料。──亞歷山德羅.斯卡菲(Alessandro Scafi)《倫敦時報文藝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簡直就是你夢寐以求的那種究極怪癖級咖啡桌讀物,所以我才這麼愛這本書。──艾登.弗拉克斯─克拉克(Aidan Flax-Clark),《拉帕姆季刊》(Lapham’s Quarterly)
內容權威、包羅萬象的研究。作者是研究歷史地圖學的萬事通,精準掌握比較的方法,一絲不苟專注細節。──瑪麗娜.華納(Marina Warner),《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地圖學者切特.凡.杜澤,在大英圖書館出版社鼎力協助下,共同打造了一本了不起的新書。本書將自動成為海怪研究的權威。這本漂亮的書雖然是高品質學術研究的產物,但卻非常易讀、可親,不需要任何預備知識。──《書香奧德賽》(BibliOdyssey)
書確實相當迷人,而且能激發想像力,讓任何在船邊盯著閃閃波光看的人,知道有任何可能潛伏其中。──山姆.列維林(Sam Llewellyn),《海事季刊》(Marine Quarterly)
這本大英圖書館精美出版品裡裡外外的海怪,肯定能讓今日的讀者嘖嘖稱奇。對於這些結實有力、傻裡傻氣、長角生翅的恐怖怪獸,在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代觀看地圖的人心中造成什麼印象,作者也提供了無價的見地……。作者提醒學者,有時候不妨讓眼睛飄向邊緣,從不同的歷史角度看中世紀人對周遭海域的看法。對於歷來遭忽略的製圖裝飾元素來說,本書是非常關鍵的分析,讓我們在了解中世紀及其後的人對於大海、對於海中奇幻生物的看法時,更添不可或缺的深度。──西卡羅萊納大學(Western Carolina University)的維琪姬.愛倫.薩博(Vicki Ellen Szabo),《航海研究期刊》(Nautical Research Journal)
作者為個別海怪的系譜學,以及在地圖上擺放海怪的繪畫技巧提供卓越的深入觀察。製作出這麼一本帶來視覺震撼的作品,作者與大英圖書館皆值得人們大加讚賞。──《歷史地理學》(Historical Geography)
切特.凡.杜澤是當今重要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地圖史學家。他發表許多關於製圖史的學術專著和論文,著有《為國王的世界:1550年的皮埃爾.德塞里耶地圖》(2015)、《末日之圖:一部十五世紀手稿中的專題地圖與世界的終結》(2016年,合著),以及《耶魯的亨里克斯.馬泰勒斯世界地圖(c. 1491):多光譜成像、淵源、影響》(2018)。他同時也是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為世界各地的文化機構提供多光譜成像服務的拉扎洛斯項目(Lazarus Project)的董事會成員。
譯者簡介
馮奕達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專職譯者。譯有《消失在索穆河的士兵》、《世界帝國二千年》、《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大人的地圖學》、《全球史的再思考》、《帝國與料理》等書,以及若干談二戰戰後殖民地戰犯與日本去帝國化的論文。
【預購】現實與詩意:馬華文學的欲望◎黃錦樹
Regular price $38.00第三部現象級研究論文集
懇切探討華文世界與馬華文學的文學想像,與如何實踐。
只要想成為學科,一切學科都必須認為自己有邊界和某種內在規則,即使這些是隨時間變化的。沒有甚麼比民族自大和學科短視的組合更能讓學生停止創造性地思考。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椰殼碗外的人生》
●關於本書
三十年來,沒想到我似乎成了最「關心」馬華現實主義文學的留台學者……我認為它應視為另一種「中國性」的體現。「本土」、「主體性」也者,是「馬華文藝的獨特性」更符合時代學術話語的一種抽象轉譯。
——《現實與詩意》自序
本書共分三卷,收錄十六篇文章,集結作者數十年的深度思索。
卷一涉及華文文學作為一種「民族文學」的反諷式重探。「馬華文藝的獨特性」和它自身的悖論,從華人史的角度看馬華小說視野如何窄化,重探「馬共小說」及「非詩」的馬華文藝獨特性,在在都關涉馬華文學所關涉的各種「現實」。
卷二則是尋找馬華文學的「詩意」。從數十年的馬華新詩史裡上下求索,熱帶華文小說作為香港現代主義的前世,馬華現代小說的時差與時延,馬華文學裡民國的形影神,一種自我解構的南洋史詩,野故事。
卷三始於對「華語語系」的批判性反思,繼而漫遊於南方華文文學加拉巴哥群島的空想,馬華文學裡的橡膠樹回憶,花蹤作為馬華文青取暖的唯一爐火,文學性的政治。
全書完整收錄黃錦樹對現代華文文學的獨到觀察,是探討現代華文文學議題不可忽視的重要觀點。
馬來西亞華裔。一九六七年生,一九八六年來台求學,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一九九六年迄今任教於埔里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曾榮獲多項文學獎。
著有小說集《夢與豬與黎明》、《烏暗暝》、《刻背》、《土與火》、《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猶見扶餘》、《魚》、《雨》、《民國的慢船》、《大象死去的河邊》;散文集《焚燒》、《火笑了》;論文集《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謊言或真理的技藝》、《文與魂與體》、《華文小文學的馬來西亞個案》等。
相關著作:《大象死去的河邊》《時差的贈禮》《烏暗暝》《論嘗試文》《火笑了》《散文類--新時代「力與美」最佳散文課讀本》《刻背(全新修訂版)》《猶見扶餘》
【預購】符號帝國(羅蘭·巴特對日本文化的精準詮釋,詹偉雄完整導讀,經典新版)◎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譯者:江灝)
Regular price $31.00當欲望跌進一條死巷,東京打開了千百個出口。
日本是書寫的國度,羅蘭·巴特在日本邂逅了最貼近他理念與狂熱的符號系統。
理解羅蘭·巴特及其符號學的首選入門書
——從學者巴特到先鋒寫作者之間的中介
——詹偉雄導讀——
日本最能遠離西方符號驅力在我身上引發的一切厭惡、惱怒、拒斥。日本的符號很強烈:令人激賞地井然有序、安排得宜、標示清晰,保有自主,從不西化或理性化。
日本的符號是空的:它的符徵逃逸了,在這些無償支配一切的符徵深處,無神、無真理、無道德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到處揭示著這種符號呈現出來的優越特質、高尚的自我肯定及情欲魅力,一切表露在物品及最微不足道的舉止(那些我們通常視為毫無意義或庸鄙不堪的行為)之中。
因此,符號場域將不會透過它的制度面來探求:重點不在於藝術、民間傳說,甚至是「文明」(我們不會將封建日本與現代科技的日本互為對比)。
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都市、商店、戲劇、禮儀、庭園、暴力;
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幾個動作、幾道菜、幾首詩;
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臉孔、眼睛,還有畫筆。
這一切,乃是運筆寫下,而非畫下來的。——羅蘭·巴特
一九七○年,巴特宣稱日本將是符號產製與消費的終極國度。如今,將此書置於日本戰後重新崛起、各類商品風行全球的脈絡,會發現巴特或許無心插柳,卻極為精準地預言了日本當代文化經濟的核心構成:操作符號、製造意義、深植人心。這對與日本有著深刻複雜關係的我們來說,正是重新探究日本有別於歐美、「另類現代性」的一個閱讀起點。
《符號帝國》書寫的對象是日本,包羅著二十六篇短小的散文,對應著巴特一九六六至六八年三次的日本旅行,雖然巴特因旅行而寫作了這本書,但它卻完全不是一本遊記,沒有可供讀者參照的旅行景點探訪,缺乏政治、經濟、社會的觀察分析,當然也沒有旅行文學的啟蒙老梗。巴特在第一篇〈遠方〉中就坦承,他無意去寫一個真實的日本,相反地,是「日本將作者推入寫作情境」。
作者簡介
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1915-1980
二十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法國「新批評」大師、文化符號學開拓者。堪稱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文藝奇葩、最富才華的散文家,於符號學、社會學、文化研究、文本理論、結構主義等領域,皆有傑出貢獻,與傅柯、李維史陀、拉岡、德希達、布希亞等巨擘並稱於世。
巴特擅長以秀異雅致的文字提煉「文本的歡愉」,發想「作者之死」文學觀,並將流行、時尚等大眾語言,融入當代文化主流,為現代人開啟跨越世紀的認知視窗。巴特的著作和同時代諸多理論思潮皆有交集與對話,但始終保有其獨到之處及個人思想發展上的一致性。
一九八○年,巴特在穿越拉丁區大街時,發生車禍意外,引動舊疾,一個月後辭世。
他的每部作品皆為響亮的傳世名篇,如《寫作的零度》、《神話學》、《戀人絮語》、《符號帝國》、《流行體系》、《明室》等。逝世將近五十年,其著作的影響力與魅力絲毫不減。
相關著作:《符號帝國(完整導讀版,詹偉雄導讀)》
譯者簡介
江灝
輔仁法語系學士、碩士畢業。法語譯者,資深編輯,自由工作者。曾任: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室口筆譯專員;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祕書長、常務理事;RTI 中央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出版社編輯。
譯作:《符號帝國》、《神話學》、《我的老師羅蘭·巴特》(合譯)、《科多·馬提斯:威尼斯傳說》、《遇見小王子》(合譯)等。
其中,羅蘭.巴特《符號帝國》、《神話學》兩部譯作曾入圍 2015 年與 2021 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
亦編過不少動輒三十萬字起跳的人社文史類磚頭書。私愛日本,眷戀樹洞,嚮往明亮乾淨之處。
聯絡信箱:winston59921@gmail.com
【預購】臺灣潮人誌:8位舉足輕重的臺灣造局者,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前瞻永續眼光、不同的「潮」◎宋怡慧(繪者:夕下一隻貍)(簽名版)
Regular price $32.00扣合跨領域素養、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潮人誌」第三棒,從臺灣開始「潮」出擊,
跟著怡慧老師一起「逆」思維,用SDGs的角度走進文史的潮世界!
誰說文史只是落伍無趣的資料?
那些改變時代的臺灣潮人們,他們不只掌握改變的「轉捩點」,
還運用思辨力,帶著臺灣向前「衝」,
他們是時代的先行者、前衛的造局者!
本書精選臺灣史上八位各領域舉足輕重的「潮人物」,從政治到文學,從藝術到醫界,怡慧老師用「潮讀者」的視角,有哏有料地解析他們的處世智慧,他們的時代潮風,探尋過去藏在歷史課本之外的「臺灣潮議題」。
本書特色——
【精選8位臺灣各領域舉足輕重的潮人物,透過人物的潮事蹟,爬梳臺灣文史上的重要亮點】
【每篇人物故事之後,除了有人物生平簡介,還有與SDGs議題有關的現代實例,供思辨參照】
【扣合跨領域素養教學、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潮議題,從臺灣在地文史談國際永續】
【精美人物插圖,由畫師夕下一隻貍,精心繪製的超吸睛臺灣潮人精美彩色插圖】
【隨書附贈:臺灣潮人物精美插畫明信片2張(8款隨機出貨),並有怡慧老師的人物勵志精句】
跨界潮人齊聲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李文成|故事方成式
李昆霖|佐見啦生技公司創辦人
吳宜蓉|教育學博士、歷史教師
吳家德|NU PASTA總經理、職場作家
邱琳婷|《臺灣美術史》作者
林怡辰|閱讀推廣人、作家
林福益|〈型男老總〉影音閱讀說書人
金哲毅|金老ㄕ的教學日誌版主
周維毅|《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作者、創新教學獎得主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范家嘉|慈文國中歷史老師
傅文豪|高中歷史科教師、歷史老師黑米
楊斯棓|《要有一個人》作者
廖泊喬|精神科醫師、《古人解憂療鬱帖》作者
蔣理容|蔣渭水基金會董事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
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跨域潮議題,SDGs到底是什麼?
SDGs指的是2015年啟動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epment Goals,SDGs)。全世界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之前,努力達成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目標。從人口860萬的巨城紐約到僅4000人的北海道下川町,都已加入這個行動行列。2019年開始,臺灣終於也小跑步趕上了……
史上最潮的榜樣,八位你不可不知的臺灣潮人!
海霸速成班——鄭成功
他是讓臺灣變成中國領土的漢人;他是驅除外來強權荷人的民族英雄;他是當時不可一世的海上霸主;他是首位能以海上軍力擊敗歐洲殖民帝國的東方航海王。究竟鄭成功是如何創下這些名號的?臺日混血的他,父親鄭芝龍是赫赫有名的海盜,在臺灣海峽周邊形成一股堅強的黑暗勢力,但當鄭成功接手這股海上勢力,卻將它們翻轉成臺灣的光明榮耀?三百多年前他攻荷收復臺灣,靠的竟是「逆思維」?鄭成功看海洋的角度竟與SDG14保育海洋與海洋資源的目標不謀而合!
臺灣族群和諧的造局者——林占梅
永續發展目標:SDG10減少不平等+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的制度
他不是在潛園,就是在前往潛園的路上,潛園幾乎成為當時竹塹的文青聚集地。林占梅雖為貴族,為何無半點膏梁子弟的氣息?反而個性豪放、慷慨任俠,常以財救人濟人;戴潮春事件爆發時,他更以鹽運使的身分獨撐大局,變賣田產組織團練,力圖維持地方治安,成為平定此次民亂的重要功臣,但為何他卻因此歷經親友的背叛、讒言的抹黑?秉持著SDG10中減少不平等的精神和SDG16中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的觀念,他如何成為促進臺灣族群和諧的造局者?
捍衛土地和彩虹橋——莫那.魯道
永續發展目標:SDG15保育陸域生態
身為賽德克族霧社的頭目,莫那.魯道有意識地看清日方常利用原住民族憚慮的心理,唆使親近日本方的「味方蕃」挑起矛盾,使得原本以和平共處為原則的原住民,常因權力與土地問題產生猜忌仇視的摩擦與爭執,考量到全族利益,莫那.魯道對日方的統治管理盡了最大限度的忍讓,但為何還是爆發了霧社事件?日方的治理策略究竟存在什麼問題?莫那.魯道又如何成為霧社事件中的民族英雄?莫那.魯道為了土地拚搏的精神,原來與SDG15保育陸域生態的目標一致?
臺灣人正港的底氣——蔣渭水
永續發展目標:SDG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發展
蔣渭水是臺灣醫界X政界的奇男子,身處殖民時代,他清楚知道:臺灣人民必須走自己的路。憑藉內心恆久不變的「愛臺」底氣,活出臺灣人的典型:我就是「Made in Taiwan」。但實踐理想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反抗日方使他一生受拘捕、囚禁十餘次,他依然沒放棄,反而進一步創立《臺灣民報》、開立〈臨床講義〉,究竟當時臺灣所患的惡疾是什麼?又該如何醫治?在蔣渭水的理念中,竟也包含SDG8目標提到的,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臺灣人民的光明榮耀——賴和
永續發展目標:SDG1消除貧困+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賴和的一生剛好橫跨日本殖民臺灣五十年,受到五四運動與其他傳入臺灣與中國的歐美思想等影響,致力於臺灣新文學運動、日本殖民統治的反對運動、臺灣社會風俗改革的倡議等社會運動。來自社會底層的他,是如何透過教育翻轉自己的命運?當教育也無法改變社會階級的不公,他又採取了何種行動?身為醫生的他,是如何與文學產生連結,如何對臺灣文學構成影響?並看他如何用短暫近約五十年的生命,實踐了SDG 1消除貧困與SDG3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的宗旨與目標。
臺日女力養成記——張李德和
永續發展目標:SDG4優質教育
張李德和出身雲林西螺望族,她一生中擔任過各式各樣的角色,包含詩人、書家、畫家、教育家、慈善家及政治家。在那個保守封建的時代,一位女性在進入家庭、生育之後,面對街坊以放大鏡檢視其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的舊式眼光,張李德和如何實現自己的天賦自由、如何平衡母親與職業婦女的角色?張李德和不慍不火的作法,幫助她擺脫性別桎梏,為自己爭取到人生的新局;同時在她的生命中,她所堅持努力的事,竟然與SDG4目標「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不謀而合?
航向更好的藝術人生——陳澄波
永續發展目標:SDG17建立多元夥伴關係
被譽為「臺灣繪畫現代主義之父」的陳澄波,在童稚時期的艱苦生活中體悟到,一無所有就是追求擁有的最好資本!繪畫師承石川欽一郎,堅信創作是具邏輯性、思考性、創造性的生命內化過程,再揉合傳自父親儒者卓犖的思想,成為他日後決心拿著畫筆從政的重要關鍵,以藝術家的同理之眼關照庶民,這樣的陳澄波,為何會在1947年的一聲槍響後,結束短暫五十三年的一生?綜觀他的生命歷程,讓我們看到了SDG17目標中,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的樣貌。
臺籍女醫的夢想地圖——蔡阿信
永續發展目標:SDG5實現性別平等
蔡阿信是日治時期最早接受現代醫學訓練的臺灣籍女性醫師。撕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標籤,翻轉成「身為女性就是我最大的優勢」,秉持這樣的創新思維,她進一步成立「產婆講習所」,訓練約五百名以上的優質助產士,獲得「臺中之母」的稱譽,她究竟是如何打造臺灣「順產」的新潮流?除了醫學貢獻,蔡阿信還是致力追求女性平權的實踐者?她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展現SDG5目標中的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讓當代知道,女性的角色不是弱勢,而是充滿力量的!
一起穿越時空,看見他們的永續眼光
本書藉由八位臺灣潮人物,有些人物已收入中小學課程必讀;他(她)們的事蹟,與臺灣民主化現代化的歷程,有著或重要或隱微的連繫,在在值得現代借鑑。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展現臺灣曾經的歷史,從中挖掘出那些閃爍著永續的眼光,與現今的永續目標(SDGs)連結,在穿越歷史的過程中,帶領學生認識正確的價值與理念,這些經得起世代考驗的人物,以及其歷久不衰的本質。
每一篇人物故事之後,除了人物生平簡介外,還有有關SDGs議題的現代實例,供讀者可參照思辨,本書融合怡慧老師多年教學經驗及深厚閱讀涵養,活潑生動的文字,不僅與時潮用語扣合,更融入人物獨特的性格描寫,將他們當時的處事,與現代世界潮流相呼應,讓我們穿越時空與這些歷史課本上的人物相遇,夾帶著現代思維,與他們對話、交流。
宋怡慧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聯合線上專欄作家、《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駐站作家、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2019~2023年教育部圖書館事業諮詢委員、文化部第39次線上主題書展策展人、文化部第41、42、45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評審。
獎項與殊榮:
教育部第一屆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獎、教育部表揚高中職圖書館暨推動閱讀優秀人員、新加坡教育部2022年「世界書香日暨文學四月天」的主講嘉賓、馬來西亞董總2021~2024年跨閱教師培訓課程總召、第六、七、八、九屆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論文發表人、教育部服務學習獎勵計畫課程教案高中職組特優、106年國文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成果發表最佳演示獎、新北市三級社群貢獻平臺領導人、新北市閱讀衛星教師特優、《親子天下》翻轉教育創意教師、2018年《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得獎人、2019年未來教育臺灣100、新北市國中小學閱讀行動研究特優、新北市語文競賽教師組作文第一名、新北市閱讀服務特色學習教案特優獎、學習楷模王社團指導老師。
◼臺灣NO.1「原子習慣專家」
推廣閱讀長達10年,3000多個日子從未間斷閱讀跟寫作習慣
◼教育界最具影響力的「閱讀傳道士」
打造校園圖書館,幫助上萬名學生建立閱讀習慣
◼ 質量兼具的超人氣暢銷作家
2023 金石堂網路人氣獎 Top 1
曾1年出品3本暢銷書籍,10年創作13本書
盤據博客來暢銷6冠王,席捲各大暢銷排行榜
Facebook追蹤:宋怡慧
Facebook粉絲專頁:怡慧老師~我們「愛讀書」
相關著作:《臺灣潮人誌:8位舉足輕重的臺灣造局者,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前瞻永續眼光、不同的「潮」(限量親簽珍藏版)》《國學潮人誌2:古人超有才——10位最具才情的古潮人,成敗起伏的生命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求生姿態、不同的「潮」》《國學潮人誌2:古人超有才(限量親簽珍藏版)——10位最具才情的古潮人,成敗起伏的生命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求生姿態、不同的「潮」》《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12位最強男神女神,成敗起伏的生命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求生姿態、不同的「潮」》《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12位最強男神女神,成敗起伏的生命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求生姿態、不同的「潮」(獨家限量親簽珍藏版)》
繪者簡介
夕下一隻貍
興趣使然的社畜畫師
很高興能再次與怡慧老師合作
總是在死線上徘徊實在非常抱歉
感謝老師、編輯、排版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包容,辛苦大家了!
【預購】血清素(時代的挑釁者──韋勒貝克再掀文壇巨浪之作)(Sérotonine)◎ 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譯者:嚴慧瑩)
Regular price $28.00繼卡繆之後法國文壇第一人
2020年國際布克獎入圍作品
《時代雜誌》、《衛報》、《旁觀者》等各大國際媒體讚譽
小說家 朱嘉漢 專文導讀
他還想相信幸福,還想要愛,
然而因為血清素過低,悲傷正在慢慢殺死他。
▍書名釋義:什麼是「血清素」?
在人類中樞神經中合成的血清素,其功能包括部分認知能力、調節心情、食慾和睡眠等。當血清素代謝速度過快,或是合成量減少時,就有可能引發憂鬱情緒。本書主角正是因為血清素過低而深受折磨。
▍墮落是進行式:小說家朱嘉漢專文導讀
閱讀韋勒貝克的小說,如同見證著文明的頹廢。早期作品有較激烈的批判,但進入二○一○後的韋勒貝克,已經悄悄轉變風格,更為消極地去觀察世界。
可憎的是,墮落從未結束。因為頹廢不是個固定狀態,而是個沉淪的動態。才明白墮落像是現在分詞,而不是過去分詞;是進行式而非完成式,而自身並非只是被動,而是推動沉淪的一部分。不管是世界還是自己,即使感到頹廢到底了,還能更頹廢。
▍封面設計概念:設計師/聶永真
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曾獲金曲獎最佳專輯設計、德國紅點設計獎、IF傳達設計獎。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
出版作品有《Re:沒有代表作》、《FW:永真急制》、《不妥》。
「這次封面使用了正在脫妝溶解的和平符號,喻示在宏觀敘事(Metanarrative)理想主義的面目與信仰之外,實際世界同步運作中的憂鬱的現實、信念的虛無。脫妝和平符號的印刷,刮兩次較厚的手工網印,上下網印的覆蓋面積不同,使視覺上帶著塗料不均的厚度。」
▍litterateur書系 樹立歐美文學地標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朱嘉漢(作家)、房慧真(作家‧記者)、陳栢青(作家)、陳雪(作家)、陳榮彬(譯者‧作家)、童偉格(作家)、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黃崇凱(作家)、楊凱麟(作家‧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廖梅璇(作家)、蔡秀枝(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鄧宜菁(清華大學英語教學系副教授)、鄧鴻樹(台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特色
1. 繼《屈服》之後,韋勒貝克以《血清素》中的農民抗爭,再一次與二〇一八年底至二〇一九年初法國發生的黃背心運動呼應,儘管許多人認為此書驚世駭俗,也有人認為此書預言了該社會運動的背景與脈絡,是一部精準的社會觀察。
2. 《血清素》甫問世即在法國暢銷,並迅速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法國首刷三十二萬冊,短短兩個月狂銷逾二十九萬冊。
3. 本書以白人男性個人性生活的殞落隱喻西方文明的衰落,敘事者以《異鄉人》式的冷酷指出世界的荒謬,對當代歐洲的意識形態,以及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影響進行嚴苛批評,集詼諧、自嘲、政治不正確,以及存在焦慮於一書。
▍內容簡介
我已知道生命的確是枉然,
藥物無法改變現況,只是帶來安眠,
幫助人活下去,並且自欺欺人……
弗洛朗是個四十六歲的農業工程師,在農業部任職高階主管,負責歐盟農業計畫的討論。雖然頭銜聽起來光鮮亮麗,其實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在政治與意識形態之前毫無意義。
離開早就貌合神離的女友後,他從孕育孤獨的巴黎來到農村,與行跡落魄、以農業為理想的好友重聚。人際關係貧乏、對生命沒有期待,對世間大多數事物沒有共鳴,漸漸只能靠著菸、酒或是抗憂鬱藥度日。當年輕時代的理想破滅,在彷彿被世界遺忘的荒涼之中,茫然與憤怒在濃霧中悄然醞釀著讓人不安的氛圍。
本書描寫一個最有道德瑕疵、最擅長激怒讀者的男主角。他曾不止一次接近愛情,但一手搞砸。他無止境地批評所處的世界,卻只是跟著沉淪。他待人疏離又冷漠,毫不客氣地挑戰當代主流社會的信念,也讓始終脅迫人類存有的虛無感無所遁形。此書咸認是對於法國農民處境、貧富差距等當代社會問題的精準觀察。最終,那些儼然挑釁的、讓人皺眉的獨白宛如一面面鏡子,幽幽映照出隱藏在正向積極「政治正確」的口號下,當代社會的焦慮、恐懼、孤獨,以及仇恨……
▍媒體評論
儘管沒有很多讀者能夠擁抱韋勒貝克的世界觀,但這並非我們閱讀韋勒貝克小說的重點。──《時代雜誌》
韋勒貝克的書寫靈巧而幽默,儘管看起來簡單──有多少小說家能夠讓你連連嘆氣、大笑,然後一直讀下去?作為最了解這個時代、最深切咒罵這個時代,也最能代表這個時代的小說家,他的名氣絕非空穴來風。──《旁觀者》
卡通式的暴力、粗俗、乖僻,卻讓人著迷。這本書披著憂鬱的外衣,讓心靈也彷彿被潮濕的衣服包覆著,就像在一場秋季大雨中行走數個小時。──《書籍平台》
今年沒有任何小說能比《血清素》更貼合時事了。韋勒貝克對愛情和性愛的描繪一向極其直白,他並清楚地揭示,在當今社會中,快樂被簡化為青春肉體和慾望,因而僅僅淪為自由貿易的犧牲品。──《標準晚報》
韋勒貝克的所有作品都勢必引起浪潮,《血清素》也不例外。這是一部荒涼卻毫不妥協的小說。同時,小說本身所提出的尖銳問題,也讓人感覺到它的重要。──《星期日報》
《血清素》挑戰其讀者,使他們對那些拒絕「官方憐憫」、於當前政治氛圍中難以引起同情的人保持柔軟的心。這些人包括酪農,以及孤獨的白人男性們。《血清素》如同韋勒貝克的其他作品,有趣、充斥情色場景,而且無理地讓人不敢置信。但這同時也是一本在道德面向上必須嚴肅以對的小說,考驗著我們有多少同理心,是否有可能隨著對象同理心的欠缺而有所改變。──《洛杉磯書評》
▍精采引文
我能在孤獨中活的快樂嗎?我不認為。更廣義地說,我能活得快樂嗎?我想這種問題最好避免問。
對女人來說,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一種爆發的、天翻地覆的力量。女人身上表現的愛是自然界能看到的最巨大的自然現象,必須戒慎恐懼,這是和地震、氣候極端翻轉同樣格局的創造力道,它會建造出另一個生物系統、另一個生態環境、另一個宇宙。
男人呢,一開始會比較保留,他讚佩也尊重這種感情上的爆發,但不全然明瞭,覺得搞得天翻地覆有點怪異。但他會慢慢改變,慢慢捲入女人創造出的熱情和愉悅的漩渦,更準確地說,他感激女人的意志,無條件且純然的意志,所以他了解──儘管喜歡陰道經常被插入、最好天天被插是女人的嚴格要求,因為這是一般情況下愛情的表現──這個意志本身是出於絕對的善意。
轉來轉去好像全都是烹飪節目,烹飪節目成長比率真是嚇人,相對的,大部分電視台不再出現情色節目。法國,也或許整個西方世界無疑正在退化到「口欲期」──這是套用奧地利那個可笑丑角的術語。
湯瑪斯.曼他自己──這是極為嚴重的一點──也無法逃過對年輕和貌美的迷戀,乃至最終把年輕貌美置於一切之上,置於所有的智力和道德能力之上,說了一大堆之後,面對年輕貌美他也是毫無保留、卑鄙地沉溺其中。因此,世界上所有文化都未能提供任何道德上的益處或優化,因為就在同年代,恰恰和湯瑪斯.曼同年代的普魯斯特 在〈重現的時光〉中以令人讚賞的坦誠結論說:不只上流世界的人際關係,甚至友誼都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單純只是浪費時間而已。而且和世人以為的相反,他需要的不是知性的討論,而是「和如花少女淡淡的愛戀」。
▍延伸閱讀:麥田新書系litterateur
▶為什麼我們讀litterateur?
二十一世紀已是一切都有答案的時代,
我們卻不是真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生活總困在日復一日的變形記裡,
我們也還是那個無處可去的異鄉人。
和我們一起在歐美重量名家的千言萬語裡跋山涉水,
上個世紀懸而未決的課題,
用一份新時代的閱讀清單面對。
在政治、宗教、性別、文化的精神迷霧裡,
堅持仍以文學為尺標,
全面掃視二十一世紀人類最神祕的心靈風景。
▶litterateur書系書單
米榭‧韋勒貝克《屈服》
薩爾曼‧魯西迪《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
朱利安‧拔恩斯《生命的測量》
多麗絲‧萊辛《祖母,親愛的》
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
艾希克‧維雅《2月20日的祕密會議》
米榭‧韋勒貝克《血清素》
約翰‧伯格《婚禮之途》
2020.2021年即將出版——(書名、出版順序暫定)
約翰‧伯格《婚禮之途》
霍華‧傑可布森《J的缺席》
薩爾曼‧魯西迪《黃金之家》
米榭‧韋勒貝克 Michel Houellebecq(1958.02.26-)
法國小說家、詩人、電影導演。一九五八年生於法屬留尼旺島,幼時於阿爾及利亞長大,六歲移居法國,十九歲起開始寫文學評論與詩。一九八五年,公開發表詩作。一九九一年,出版美國恐怖小說家洛夫克拉夫特的傳記散文《Contre le monde, contre la vie》。一九九四年,憑藉小說處女作《Extension du domaine de la lutte》嶄露頭角,躍升為文壇新星。
此後,韋勒貝克每次發表作品都必為當年法國文壇最大事件。他的第二部小說《無愛繁殖》對文明的精闢解構教世人驚駭,一年銷售五十萬冊,更榮獲法國十一月文學獎、都柏林文學獎。《情色度假村》的買春主題和陰暗尖銳的書寫再次引發話題,這一回不僅廣受矚目,也引起種族歧視和宗教仇恨的批評反彈。榮獲法國同盟文學獎的《一座島嶼的可能性》,以複製人與永生談生命意義,叩問人類的前景。《誰殺了韋勒貝克》中,韋勒貝克虛構了一位與自己同名同姓的作家之死,終於拿下兩度擦身而過的法國文壇最高榮譽龔固爾文學獎。
韋勒貝克的直白文筆雖遭戲稱「無風格」,卻被公認最善捕捉現代歐陸的孤獨精神與虛無氛圍,他的小說往往充滿反動精神,關注被消費主義餵養的生活和人類文明的衰敗,小說人物對於生命的波動,只有反英雄式的掙扎,並不積極投入,也不刻意排拒;對於生之意義,並不深刻咀嚼,只是任之淡出。時至今日,韋勒貝克已是世界最重要作家之一,他被譽為繼卡繆之後最重要的法國作家,也是最誠實質問生存意義的思想家,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於全球發行。
最新長篇小說《血清素》於二〇一九年推出,除了延續韋勒貝克一貫的爭議性之外,也大力批判政治人物操作意識形態,為了堅持自由貿易而無視當地農民處境,以及個人生存於此種官僚體系之中的無力感。彼時歐洲正值經濟動盪,意識形態漸趨兩極化;而敘事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中有志難伸,但又非真正的弱勢族群,最終只得寄託於享樂主義,在虛空中步入毀滅。此書被許多人認為是對於法國農民處境、貧富差距,以及「政治認同形同身分認同」的精準觀察,甚至有人認為此部作品是繼《屈服》之後的另一部預言小說,其背景、故事內容皆與二〇一八年底如火如荼的黃背心運動相互呼應。
譯者簡介
嚴慧瑩
台灣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羅旺斯大學當代法國文學博士。目前定居巴黎,專職文學翻譯。譯有《終極美味》、《灰色的靈魂》、《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獨子》、《無愛繁殖》、《情色度假村》、《誰殺了韋勒貝克》、《反抗者》、《如果麥子不死》等書。
序
朱嘉漢
閱讀韋勒貝克的小說,如同見證著文明的頹廢。早期作品有較激烈的批判,但進入二〇一〇年後的韋勒貝克,已經悄悄轉變風格,更為消極地去觀察世界。
可憎的是,墮落從未結束。因為頹廢不是個固定狀態,而是個沉淪的動態。才明白墮落像是現在分詞,而不是過去分詞;是進行式而非完成式,而自身並非只是被動,而是推動沉淪的一部分。不管是世界還是自己,即使感到頹廢到底了,還能更頹廢。
諷刺在於,韋勒貝克對於西歐文明墮落、敗德、虛偽的諷刺本身,竟完全回返到作品被對待的方式。譬如,他如此嘲諷資本主義與西方文明的價值與制度、其一切的語言與感知方式,並在書裡展現大量政治不正確的發言,也理所當然被憎惡。然而,這本最新的小說《血清素》的首刷就到達三十萬本。更諷刺在此:法國新聞台進行街訪與問卷調查,題目為「會不會讀韋勒貝克最新小說?」而並不意外的,以多數「不看」的結果作收。且不論對比其銷量,光是做此調查,以及這般提問(還有哪個作家的新書會讓新聞台這樣提問?),就能明白他的作品與形象多麼牽動法國社會的敏感神經。
回到小說本身。韋勒貝克長期以來一直練習的,是用每一本第一人稱敘事小說(只有《無愛繁殖》例外),將小說語言自我風格化為一個純粹的沉淪的聲音。韋勒貝克的小說迷人(困惑人)之處,重點不僅在於故事,不僅在於敘事者所闡述之事,而在於其語調。他被文學批評貼上的「無風格」標籤,長期讀下來,無非是一種「惰性」。或以羅蘭巴特的分類,是種「中性」的聲音。換句話說,與其說他是消極負面,他更像是一種中性與惰性,連詛咒、憎恨、反對的意志都沒有。
《血清素》的敘事不僅同屬於這樣的聲音。韋勒貝克似乎拋卻了在《誰殺了韋勒貝克》後半展現的強烈的、作者自我消滅的暴力欲望,或是《屈服》裡放下所有的自尊的投降姿態。打從這個對自己名字尷尬的弗洛朗-克洛德·拉普斯特說話開始,就已經是一個徹底喪失情感,對ㄧ切難以感受,徒剩厭惡的言說主體。
如果帶有警覺心,會發現這一回《血清素》的敘事者,自始至終都帶著特殊的生理感去感受與看待這世界。敘事者依賴著Captorix,一種「藉由腸胃系統的粘膜胞吐作用,強化血清素釋放」的藥物。對於抑制憂鬱有效,但副作用則是噁心想吐、性欲消失、性無能。
《血清素》的敘事話語,可以說是一種性無能者的語言。雖然他宣稱自己沒有噁心的症狀,實際上他看著的一切,都令他無比噁心。遠比沙特的《嘔吐》更為荒謬難忍的狀態。或許服用這種藥物的作用,確切來說像是緩刑,避免了憂鬱致死卻同時延長了生命的地獄:「它不會創造、也不會轉變什麼,它的作用只是詮釋。它會把已成定論的變成過度,把已經是無法阻止的將之淡化。」這點讓人想起同樣永無止境在惡的地平線上漫遊的作家塞利納(Céline)。
這本《血清素》彷彿宣告著韋勒貝克「無愛書寫」的終極階段。過往充斥在小說的麻木性愛成癮,依賴著性愛而絕望地夢想著一點點的人性情感;過去貫串著眾多「愛的不能」主調,到了這裡赤裸的性無能。敘事者所說的「故事開始」,僅僅是偶遇兩位女子而引起的,一陣久違的性欲。而世界絕望如此徹底,這位看似優渥的白人中產階級,不但無緣擁有豔遇,而且感到再也不會有了。性的徹底無能,性欲的消失,其實正是某種死刑宣判,再也沒有任何一點可能去愛了。
《血清素》承接著過往小說的自我放逐傾向,這回不需要額外的特殊設定(《一座島嶼的可能性》的末世觀,或是《屈服》的近未來法國迅速伊斯蘭化的反烏托邦)。只需要簡單的幾個步驟,像他這樣徹底失望、感到噁心的白人男子,就可以「失蹤」於社會系統中。
不過,這樣的放逐,既不真正地解脫,至少擺脫不了悲傷。敘事者無論如何在過程中對過往懺情,或稍微想對現況有所反應(包括學習開槍),都一再推向更無能為力的境地(例如最高潮的抗爭暴力場景)。如果這世界是個地獄,你我都逃不了。
「我覺得你正在死於哀傷。」故事中的醫生對敘事者這樣說。不過,其實,世界也在死於哀傷:「反正這世界是死了,對我來說是死了,但也不僅對我來說,它就是單純地死了。」
希望?何必呢?韋勒貝克無論如何是坦承的。他在結尾再清楚不過地說,其實我們終究是受眷顧的。那些「喘不過氣的愛,那些領悟,那些狂喜」,一切這些我們無法解釋的,甚至未知因而失落的事,對愛的不理解與不可能的感受,或許都是某種再也清楚不過的,關於上帝之愛存在的跡象。
只是尚待時間。
在此之前,用盡辦法苟活,屈服也好,倚靠血清素也好,活著就好,反正死亡終究會來。
【預購】謎病睡美人:各種罕見心身症的奇妙故事,一位腦神經專家的醫療人類學全球踏查報告◎蘇珊‧歐蘇利文 Suzanne O’Sullivan(譯者: 朱怡康)
Regular price $38.00驅魔才能平息的癲狂背後是什麼,我們是否仍需醫學上的解釋?
《腦內風暴》作者
英國腦神經權威醫師暨惠康圖書獎得主
探索醫療人類學最新力作
▍心身症 由心理、環境、社會因素所引起的身體症狀或疾病,導致身體發生實質的功能障礙。
▍文化依存症候群 只有在特定社會或文化下,才被認為是疾病的一連串精神和軀體症狀的集合。
在瑞典邊境,數百名難民兒童陷入類似睡眠的狀態數月至數年;
紐約上州的勒洛伊鎮,中學女生出現非自願抽搐和痙攣,並且像傳染病一樣傳開;
哈薩克邊境一座城鎮,上百位居民在當地礦業沒落後陸續得到昏睡病;
尼加拉瓜的密托斯基族人,少男少女常見陷入癲狂,發作時力氣大到能單指扳開木頭……
這些個案用醫學儀器都查不出任何病變,然而其症狀與痛苦都無比真實,該如何解釋?
蘇珊・歐蘇利文身為腦神經與癲癇權威,因而成了各地出現集體心身症和文化依存症候群時的諮詢對象,遂展開一場足跡遍布全球的田野調查,記錄下各式各樣的人們向他訴說的精采故事。讀者彷彿跟著她踏上一趟醫學推理之旅,也走入那一個個飽受創傷的家庭,聽見它們獨特卻不知如何向人述說的動人故事。
書中除了以多方角度理解不同個案的病症生成背景與他們的生活,分析關鍵的「生理—心理—社會」模式,還探討幾個重要問題:精神疾病該由誰來定義?又是什麼形塑出不同文化間痛苦與壓力的表現狀態?在沒有醫學檢驗結果提供解釋之下,患者承受著什麼樣的質疑與汙名?
作為一位畢生信仰西方醫學的科學家,歐蘇利文書寫自己內心衝撞與反覆辯證的過程,探討輿論觀感和媒體報導對事件的影響,最後並提出叩問與反思──試圖單靠科學解決複雜的社會壓力與創傷問題,是否亦可視為另一種逃避;在面對心身症時,除了專注於令人費解的症狀,我們是否也能有一種柔軟的視角,欣賞隱於其中充滿韌性的生命之美。
◇◇◇◇◇◇◇◇國內好評推薦◇◇◇◇◇◇◇◇
王浩威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李維倫 臨床心理學者、本土心理療癒現象研究者
謝伯讓 腦神經科學家、「大腦好好玩」Podcast主持人
吳易叡 成大不分系/醫學系人社科副教授
張子午 《報導者》主編、《成為一個新人》作者
蔡友月 《達悟族的精神失序》作者、《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編著者
劉紹華 《我的涼山兄弟》《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作者
黃涵榆 生命政治研究學者、《附魔、疾病、不死生命》作者
精神醫學x人類學x社會學x報導文學界――跨界共同推薦
◇◇◇◇◇◇◇◇海外媒體盛讚◇◇◇◇◇◇◇◇
「精采動人,高潮迭起,時而令人毛骨悚然⋯⋯深富同理⋯⋯在深入剖析心身症複雜機制的同時,歐蘇利文醫生也抹去它的汙名,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受苦群生像⋯⋯鞭辟入裡⋯⋯這本書對心身症生命經驗的觀察出色、細膩而深刻,也對身與心的關係提出重要問題。歐蘇利文醫生用她優美的文筆編織出一張華麗的掛毯,它美得驚人,又有扎扎實實的科學依據。」——《華爾街日報》
「精采無比,令人激動⋯⋯既是舉重若輕的專業人士,又是心腸柔軟的疾病偵探,一心破除有礙治療的錯誤觀念⋯⋯她的思考就和她的研究對象一樣——深具感染力。」——《紐約時報》
「在我眼中,歐蘇利文是最頂尖的科普作家,是奧立佛・薩克斯真正的傳人」——薩特南・桑赫拉(Sathnam Sanghera),《頭髻男孩》(The Boy with the Topknot)作者
「精采動人⋯⋯心身症常常無法以傳統醫學術語解釋清楚,歐蘇利文的分析卻一針見血,無比犀利⋯⋯令人感動的是,她不但以純熟的寫作技巧講述這些案例,也讓這些主角說出自己的故事。如果你是奧立佛・薩克斯的書迷,請千萬不要錯過。」——《出版人週刊》
「歐蘇利文急切地想告訴讀者:將病症模版寫入我們大腦的是社會文化環境⋯⋯觀點獨到,說明心智與文化、生物機制的結合,如何創造出多采多姿、但也挑戰重重的人生。」——《柯克斯書評》
「引人入勝的世界之旅⋯⋯歐蘇利文寫下一本扣人心弦的醫學作品,為全人健康照護提出有力的論證。」——《圖書館雜誌》
「蘇珊・歐蘇利文以優美的文筆寫下心身症病人的故事,讓這本疾病遊記猶如我們不理性又易受暗示的心的遊記⋯⋯本書充分展露她描寫心身症治療的困境與難題的功力,最後會讓你開始覺得找巫醫是最明智的治療方式。」——《時代雜誌》
「歐蘇利文走遍全球,四處收集文化依存症候群的迷人故事,再以細膩、敏銳的筆法重新講述。」——《新政治家》
「歐蘇利文不給簡單的答案。她只帶著最多的同情與最少的批判呈現故事,讓我們看見世界各地的人的病症,還有這些病症如何幫助他們度過、甚至超越困境⋯⋯在各種意義上都令人驚艷。」——《週日電訊報》
「如果拿奧立佛・薩克斯的書當標準,恐怕任何一本書都經不起比較——但這本可以。不是因為它內容離奇、令人著迷,而是因為它充滿悲憫,對人類心靈深具好奇。讀完後我深感激動,衷心期盼能看到更多故事。」——詹姆斯・麥康納奇(James McConnachie),《週日泰晤士報》
「擲地有聲⋯⋯以令人驚艷又深具同理心的方式探索心智、恐懼的傳染性、絕望的後果。」——《書單雜誌》星級推薦
作者簡介
蘇珊‧歐蘇利文 Suzanne O’Sullivan
都柏林聖三一大學醫學系畢業,專精神經學與臨床神經生理學。曾任職英國皇家倫敦醫院,現為倫敦神經學暨神經外科手術國家醫院顧問,並為英國癲癇學會專家。二○一五年亦取得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之創意寫作碩士學位。
譯者簡介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為神而辯》《塔木德精要》《二十一世紀生死課》《自閉群像》《怎樣說科學》《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等書。其他歷史與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
【預購】鼠疫(La Peste)◎卡繆(Albert Camus)(譯者:顏湘如)
Regular price $23.00 《異鄉人》作者/存在主義大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二十世紀法國文豪卡繆
在遍地鼠屍、鼠血橫流、屍臭沖天的疫病封鎖現場
直視人類恐懼、深入存在之輕與生命之重的小說創作
淡江大學法文系教授吳錫德、作家童偉格導讀推薦
這些散布在歷史當中的一億具屍體,不過就是想像中的一縷煙罷了。
然而,在那縷沒有重量的輕煙裡,卻閃現著為生存而奮戰最根本的理由!
吱吱吱……吱吱吱……
一天,李厄在樓梯平台上踢到一隻死老鼠。當晚,李厄上樓回家,忽然看見走廊角落竄出一隻大老鼠,步伐有些不穩,隨後在原地打轉,最後倒地從微張的嘴吐出血來。
吱吱吱……吱吱吱……
就從這天開始,各處冒出猝死的老鼠屍體,緊接著是鄰人紛紛暴斃。政府只得將發生疫情的奧蘭市全城封鎖,連信件都不得流通。來自外地的旅人被困在這座不屬於自己的城市,而當地市民與外地親人的重逢也顯得遙遙無期。
吱吱吱……吱吱吱……
這是高八度的喪鐘鐘聲,還是喚醒人心之善的低喃?在孤絕禁錮而束手無策的絕望情境中,你是否仍願為幸福做出最後一絲努力?
作者簡介
卡繆Albert Camus
菸不離手、笑看人世、洞悉人性、擁抱荒謬的性格大師
◆一九一三年生於北非阿爾及利亞,一九六○年於法國車禍驟逝。
◆一九五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沙特並稱為二十世紀法國文壇雙璧。
◆文學上為存在主義大師,哲學上提出荒謬論,政治上曾先後投入共產主義與無政府主義陣營。
◆著有小說《異鄉人》(L'Etranger)、《鼠疫》(La Peste)、《墮落》(La Chute)、《快樂的死》(La Mort heureuse)、《第一人》(Le premier homme);短篇小說集《放逐與王國》(L'exil et le royaume);文集《非此非彼》(L'Envers et l'endroit)、《婚禮》(Noces)、《夏日》(L'Ete)、《薛西弗斯的神話》(Le Mythe de Sisyphe)、《反叛者》(L'Homme revolte)、《札記》(Carnets);劇作《卡利古拉》(Caligula)、《修女安魂曲》(Requiem pour une nonne)、《誤會》(Le Malentendu)、《戒嚴》(L'Etat de siege)、《正義之士》(Les Justes)、《附魔者》(Les Possedes)等。
譯者簡介
顏湘如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法文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著包括《外遇不用翻譯》、《事發的十九分鐘》、《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催眠》、《資身記者化身底層階級180天》、《龍紋身的女孩:最終解密》、《毒物》等數十冊。
島嶼派◎周天派
Regular price $28.00竟此成為迷路的人
第三屆周夢蝶詩獎首獎得主
備受矚目的年輕詩人周天派第一本詩集
─── 知名詩人、散文家、小說家、翻譯家、學者 傾心推薦 ───
管管‧楊澤‧陳黎‧劉克襄‧孫維民‧柯裕棻‧廖偉棠‧陳雨航‧陳子謙‧鄒佑昇
好評推薦/
【第三屆周夢蝶詩獎 • 評審評語】
詩人周天派這本詩集,乍看樸實無華,不見現代詩中慣見的,繁複的長句,跨句,在我們的閱讀經驗裏,似乎就少了一番氣勢。
的確,周天派詩寫得太乾淨了,除了遣詞命意明白易懂,他的機智,幽默也有點乾,甚至乾得很,英文說dry humor,不無讚美之意。他的詩完全不同於台灣時下的主流寫法,章法,縱使這在以黏膩,濕潤為尚的現代詩壇並不討好。
相對於其他人,他一點也不多產,但警策之作不少,既幽默又機警。其中寫景的句子尤其生動明亮極了,意象簡單,思考卻十分精要,精采,令人印象深刻。
此集堪稱洗練,節制而有深意,珠玉之篇(gems)甚多,甚耐細讀,多嚼幾遍後,原汁原味自現,是一部有人生歷練經驗的作品。
─── 詩人楊澤
管窺蠡測未見全局;是詩之境界,多言多錯。
詩之妙;永遠在虚無縹緲間,讀之餘味無窮,一說就破,焚琴煮鶴死在當下。
就如戀愛,展轉反側不能成眠。
好詩讀之如中毒,永難痊癒。好詩如伏羲創的八卦别無分號,千秋獨樹。
周天派某些小詩就給我中了毒,是詩毒,願意中,但是詩毒難醫也!
─── 詩人管管
多年前我在東華大學創作所教現代詩研究課時,以早慧之姿出現在我面前的周天派,已然是我的詩友兼老師了,他們幾位新銳年輕詩人課堂內外給我相當多的激發。如今天派這本獲獎的處女詩集《島嶼派》氣派問世,讓我再次眼前一亮。這些詩作清晰地告示著一種嶄新、晶亮、精鍊的詩風,並且——用他〈基礎詩歌〉這首詩的標題來說——儲蓄著眾多帶給閱讀者生之氣力與體悟的養料,曼妙地成為某種可以作為我們生活基礎的詩歌/詩意手冊。從〈夢想〉(「我們走在迷人的路/竟此成為迷路的人」)這樣的迷人警句,到〈生活〉就是「生吃活人」這種耀眼、醒目的「陰影的謎語」,我們彷彿咀嚼著一塊帶著獨特海的方糖、砂糖味道,鹽味、甜味參雜的「島嶼檸檬派」——其簡稱,就是在此令我們垂涎的《島嶼派》,或周天派。
─── 詩人陳黎
《島嶼派》的作品,有的輕盈,像一口迷你水果派;有的厚實,像靜坐千年的島嶼。周天派的小詩機智幽默,每一行都是敏捷的閃電,每每直指人心,也直指笑穴。有時候他的小詩也見柔情,而當他寫得再長一些,抒情的後勁就更重凌厲。
愛情的苦甜、時間的暗傷都是他一再回頭的主題,有時候寫得輕重難分。例如小詩〈舊識〉寫重遇喜歡自己的女生,詩人感慨「以前我們甚麼都沒做/現在她已有兩個小孩」。其中既有歲月的蒼涼,也藏著真誠得近乎滑稽的抱怨︰以前我們甚麼都沒做!居然甚麼都沒做!
人生得意需盡歡,讀詩大概也一樣。讓我們對號入座,迎接他在〈愛河〉的熱情邀請︰「我已經跳下去了,/你怎麼還在堤岸?」
各位讀者,還不趕緊來涼快涼快?
─── 詩人陳子謙
●
周天派出生於檳榔嶼喬治市,幼時在熱帶島嶼水上木屋傾聽海浪成長,十九歲赴臺留學,自此以臺灣島(高雄)為半個家鄉,畢業後至另一小島工作,每隔一段時日浪遊各地島嶼……寫詩逾十年,等一個機緣,終於結輯一冊《島嶼派》。
詩集分為七輯,收錄西子灣時期,花蓮小村時期,浪遊時期等不同階段六十餘首作品。
編排設計上,每一輯以數首小詩作序曲,亦為輯與輯之間的間奏,小詩合計四十首。
希望讓人讀起來有些意思,又不致太齊整,留些許空間放杯水,起身伸懶腰,聽一聽風聲海聲,看一看窗外光景,或攜帶出遊至遠近島嶼,分幾次讀,這樣剛好。
全書作品共百餘首,最末加上一首隱藏曲目(hidden track)。
●
詩人並不多產,然而不覺亦寫了十數載,首部詩集在語言,內容與形式上顯見廣泛而豐實的探索,真摯而深刻的詩心,且仍自成一派,贏得不同世代知名詩人、作家、學者齊聲推薦!
周夢蝶詩獎學會評審,臺灣詩壇祭酒楊澤更是讚譽:「周天派的詩完全不同於台灣時下的主流寫法,章法。既幽默又機警,有些寫景的句子尤其生動明亮極了,意象簡單,思考卻十分精要,精采,令人印象深刻。此集堪稱洗練,節制而有深意,珠玉之篇(gems)甚多,甚耐細讀,多嚼幾遍後,原汁原味自現,是一部有人生歷練經驗的作品。」
享譽國際詩壇的詩人、翻譯家陳黎亦如此褒揚:「天派這本獲獎的處女詩集《島嶼派》氣派問世,讓我再次眼前一亮。這些詩作清晰地告示著一種嶄新、晶亮、精鍊的詩風,並且儲蓄著眾多帶給閱讀者生之氣力與體悟的養料,曼妙地成為某種可以作為我們生活基礎的詩歌/詩意手冊。」
《島嶼派》選收不少令人擊節歎賞的小詩,散文詩與讀畫詩,確屬近年各地中文詩集所稀見,值得讀者關注。
倘若你是知音,當能聽見其中清朗嘹亮,純淨澄澈的獨唱,在一頁頁翻閱中召喚內在島嶼的海洋奏鳴曲。
帶這本《島嶼派》,到任何你想望的地方吧。當你以指尖翻閱世界如浪,願每一片浪花都懂你,願今日的你懂得過去,願你從明天起,做一個隨時出發,隨心安住的人。
願這本詩集,陪伴你於檳榔嶼,臺灣島,南丫島,海之京都,馬爾代夫,加勒比海,西班牙,大溪地,塔斯馬尼亞,西西里,冰島,北極……
作者簡介
周天派
Skypie
出生並成長於檳榔嶼姓氏橋水上木屋,十九歲赴臺留學。
海的孩子,色盲,麥兜粉絲。
喜歡小孩,詩,孟克柔,飛機餅乾。
偶爾在刷牙或騎車時,會想寫詩,想到美好與被傷害過的。
得過幾個不大不小的獎,愛過幾個不對不錯的人。
周天派,畢業於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中山大學中文系,
孔聖廟中華中學,輔友小學,春田花花幼稚園。
曾獲臺灣周夢蝶詩獎首獎,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新詩首獎,
《幼獅文藝》YOUTH SHOW與「菁世代」推薦創作者,
馬來西亞海鷗文學獎,《南洋商報》與《光華日報》副刊年度詩人,
新加坡全國詩歌節創作賽雙語首獎等。
著有詩集《島嶼派》。
facebook @ piepo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