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2015
- 25週年紀念版
- 50首
- 9786263106215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A Book Of Hims
- A Tree To Take Us Up To Heaven
- AFTERIMAGE
- Aislinn Emirzian
- Alvin Pang
- AN EPIC OF DURABLE DEPARTURES
- and Get to Work
- 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 (2ND EDITION)
- Annaliza Bakri
- ARIA AND TRUMPET FLOURISH
- Below: Absence
- BookActually
- Capital Misfits
- Carlos Bulosan
- CATHY BIG
- Charlie Glickman
- CHASING CURTAINED SUNS
- Christina Rossetti
- Christine Chia
- culture
- Cyril Wong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dward W. Said
- eL
- Eric Mader
- Find Inspiration
- Food Dictionary
- Footnotes on Falling
- From The Belly Of The Cat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Grace Chia
- G兵日記
- hezt
- Histoire de l'œil
- Hong Kong
- Hong Kong Literature
- HUGO
- I WILL SURVIVE (3RD EDITION)
- IDIOCY
- interview
- Jack Gilbert
- Jack Saul
- Jamais vu
- James Thurber
- Jason Wee
- Jerrold Yam
- Johann S. Lee
- John Berger
- Jon Gresham
- Jordan Melic
- Joshua Ip
- Jr.
- Julie Koh
- Jérôme Garcin
- Leow Yangfa
- lo-fi
- LOUD POEMS FOR A VERY OBLIGING AUDIENCE
- LP小說選
- LTD
- Lyu Wen Cui
- Margaret Atwood
- Mason Currey
- Math Paper Press
- Melissa De Silva
- Michael J. Sandel
- Mother Of All Questions
- Mr. Adult
- Mr. Pizza
- Muji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g Yi-Sheng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On the Beach
- Others' Is Not A Race
- PECULIAR CHRIS
- Philipp Ther
- Playlist
- politics
- power
- prose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drigo Dela Peña
- Roland Barthes
- Sake
- Scattered Vertebrae
- SIKIT-SIKIT LAMA-LAMA JADI BUKIT
- SOMEWHERE ELSE ANOTHER YOU
- Sonnets From The Sonnets
- 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
- Stephanie Ye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ALES FROM A TINY ROOM (2ND PRINTING)
- Tania De Rozario
- Tanikawa Shuntaro
- TENDER DELIRIUM (3RD PRINTING)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aw of Second Marriages
- The Lost Boy
- THE MONSTERS BETWEEN US
- The Sins of the Cities of the Plain
- Thomas Wolfe
- Tilting Our Plates To Catch The Light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Unmarked Treasure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ne Rée
- Ways of Seeing
- We R Family
- WE ROSE UP SLOWLY (2ND PRINTING)
- Werner Ko
- What Happened: Poems 1997-2017
- WhyNot
- Wislawa Szymborska
- Wisława Szymborska
- Zygmunt Bauman
- ยิ่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往而深
- 一首詩的時間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體
- 三體 III:死神永生
- 三體 II:黑暗森林
- 三體II
- 三體III
- 上流肉販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下部隊
- 不可預期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測之人
- 不為什麼
- 不說話的孩子
- 且在人間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亂髮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云與樵
- 五十首
- 五四
- 亞文諾
- 京都
- 人人皆撒旦
- 人文史地
- 人物速寫
- 人體雕塑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明信
- 伊格言
- 似陌生感
- 但唐謨
- 何致和
- 余婉蘭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倫敦男妓自白書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偽博物誌
- 偽所羅門書
- 偽詩集
- 傅國湧
- 傑克‧紀伯特
- 傑克紹爾
- 傑洛姆‧嘉赫桑
- 備忘錄
- 傳奇莫言
- 傳記
- 傳說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像那天
- 光天化日
- 光觸媒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兒子的大玩偶
- 內佛·舒特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再見
- 冯啟明
- 冷海情深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出鬼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別人怎麼對你
- 利文祺
- 到海巢去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劇本
- 劉慈欣
- 劉芷妤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半簿鬼語
- 卍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卡洛斯·卜婁杉
- 卡繆
- 印刻
- 印卡
-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小說
- 古典文學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吉本芭娜娜
- 同在一個屋簷下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名的起源 (WHAT GIVES US OUR NAMES)
- 向光植物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介民
- 吳俞萱
- 吳岱穎
- 吳明益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吳莉君
- 呂少龍
- 呂文翠
- 周天派
- 周若鵬
- 命子
- 哀悼日記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商周出版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啟明
- 喧囂過後
- 喪禮上的故事
- 喬治·巴塔耶
- 單人旅行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困難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在你背後
- 在逃詩人
- 地犬
- 地球編年史
- 坂本龍一
- 城市日記
- 城市日記:未來故事永續香港
- 城市書房
- 基本書坊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夏丏尊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慕聰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雪
- 外文
- 夜光拼圖
- 夜梟
- 夜行性動物
- 夢中書房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師兄
- 大藝出版
- 大虛構時代
- 大象席地而坐
- 大阪
- 天下文化
- 天河繚亂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失去論
- 失物風景
- 奇幻
- 奧山志乃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好黑
- 如果出版社
- 如此人生
- 妖獸
- 姿與言
- 婀薄神
- 婚戀私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季安揚
- 孤星子
- 孤獨六講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卓珍尼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易
- 家事哲學
- 寫作資源
- 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
- 寶瓶文化
- 尉光吉
- 對號入座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令
- 小兒子
- 小叔
- 小叔愛工頭
- 小妖魔市
- 小寧
- 小林繩霧
- 小西
- 小說
- 小說集
- 就爽前列腺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崎雲
- 崔舜華
- 工作記事
- 巴特
- 巴瓏
- 布勒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廖偉棠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廚房
- 廢棄社會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張國強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芬齡
- 張詩勤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待續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嘉澤
- 徐珮芬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復刻版
- 心理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辨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愛
- 恣睢麻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情慾列車
- 情趣
- 情非得體
- 惡女書
- 惡意的郵差
- 惡鄰依依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愛特伍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官世界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紛紛的情欲
- 戒斷曖昧
- 戰國廁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掙扎的貝類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撒迦利亞‧西琴
- 撕掉羞恥印記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放生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散文詩
- 散文集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國士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心
- 文集
- 文青之死
- 新加坡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加坡草地裡的男生
- 新家坡
- 新文潮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星球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圖文傳播
- 新編傳說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訓篇
- 於是我坐下
- 旅者
- 旅行的困境
- 旅遊指南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酒
- 明媚如是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差的贈禮
- 晒T恤
- 暴民之歌
- 書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抱他的人
- 最快樂的一天
- 會飛的手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天葆
- 李奕樵
- 李屏瑤
- 李崇建
- 李智良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漁
- 李維怡
- 杨照
- 東華創英所
- 林夢媧
- 林幸謙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蔚昀
- 林詠心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枻出版社編輯部
- 柏森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志傑
- 格十三
- 格非
- 梁莉姿
- 梅森·柯瑞
- 棄子圍城
- 楊士堤
- 楊小濱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楊照
- 樂園輿圖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歷史
- 死神永生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毛毛有話
- 水ㄤ
- 水某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永無止境的現在
- 求孕
- 江灝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其楣
- 汪民安
- 汪用和
- 沈俊傑
- 沈信宏
- 沈嘉悅
- 沉默之島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沒用的東西
- 法國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法國翻譯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洪嘉
- 洪均榮
- 洪曉嫻
- 活人拳
- 流俗地
- 流浪者張德模
- 流蘇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消滅眾神
- 游俊豪
- 湖面如鏡
- 湯瑪斯·沃爾夫
- 漫畫
- 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 漫遊者
- 潔癖
- 潘家欣
- 潘朵拉的任意門
- 灰矮星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印良品
- 無法分類
- 無法歸類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無知者
- 煮雪的人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狂言三國
- 猴杯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德威
- 王志元
- 王意中
- 王春明
- 王榮輝
- 王鼎鈞
- 玻璃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琉璃脆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舍小品
- 甘耀明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哲學
- 田原
- 男人這東西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自由行
- 画哲學
- 畢飛宇
- 異質詩社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代愛情詩選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白先勇
- 白痴有限公司
- 皮卡忠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盛世
- 盧勁馳
- 目前勉強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眼睛的故事
- 瞇
- 知識分子論
- 短詩300首
- 石室之死亡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科學
- 神來的時候
- 神在
- 神戶
- 神神
- 神話學
- 禁果宅配便
- 秀威
- 秀陶
- 科幻
- 租書店的女兒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窮中談吃
- 窺
- 窺夢人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4期
- 第二緝
- 第四期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米哈
- 紀大偉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字團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給我的詩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縫身
- 繁體
- 繩縛本事
- 續集
- 羅智成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羅蘭巴特
- 美麗蒼茫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爸的笑聲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神·死人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冷暴力
- 肉與肉的相遇
- 肉蒲團
- 肥瘦對寫
- 肺像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胡遷
- 膚淺
- 臉譜
- 臥斧
- 自傳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與謝野晶子
- 與電影過招
- 舒國治
- 舞鶴
- 色戒愛玲
- 艾堤安 ‧ 達文多
- 艾德華·薩依德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艾莉亞
- 芭達雅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苦集滅道
- 英文
- 莊安祺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菲利浦·泰爾
- 萬
- 落失男孩
- 葉聖陶
- 葉韋利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仁偉
- 蔡惠伃
- 蔡登山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蕭寒
- 薔薇邊緣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東坡
- 蘇煒祥
- 虛構的海
- 衣若芬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裸命
- 西方哲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要有光
- 親子關係
- 觀看的方式
- 解憂電影院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計程車司機
- 許慧貞
- 許赫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精
- 詩經演
- 詩集
- 詹姆斯·瑟伯
- 語凡
- 說食畫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諸子之書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曉虹
- 譚以諾
- 護家盟不萌
- 谷崎潤一郎
- 谷川俊太郎
- 谷川俊太郎詩選
- 谷蕾
- 象形
- 豹變
- 貓
- 貓頭鷹
- 貞男人
- 負子獸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賴香吟
- 赤道風
- 走動的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過愛的蠻荒
- 跟著寶貝兒走
- 跳水的小人
- 身體不知道
- 軍犬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圖
- 迷宮毯子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遊戲自黑暗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瑞
- 遠流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郝譽翔
- 郭強生
- 郭詩玲
- 都是你教的
- 鄒芷茵
- 鄧力軍
- 鄭哲涵
- 鄭毓瑜
- 鄭聿
- 酒的遠方
- 重新計算中
- 野原KURO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鍾國強
- 鐘怡雯
- 長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開洞吧男孩
- 關天林
- 關西
- 阿布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仲耘
- 陳允石
- 陳冠中
- 陳千憓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少
- 陳志華
- 陳文慧
- 陳昌遠
- 陳栢青
- 陳淑瑤
- 陳玠安
- 陳義芝
- 陳育萱
- 陳育虹
- 陳苑珊
- 陳蓁美
- 陳雨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陸上怪獸警報
- 隱匿
- 隱身衣
- 隼人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雲山
- 雲端的丈夫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靈/性籤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使人自由
- 音樂評論
- 頂天地
- 顏崑陽
- 風箏家族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字餐桌
- 飲食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文
- 馬來西亞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騷夏
- 魚麗之宴
- 鳥嘴人
- 鴻鴻
- 麥樹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寶蓮
- 黃岡
- 黃春明
- 黃柏軒
- 黃益中
- 黃羊川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穎詩
- 黎紫書
- 黑暗森林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 黑雨將至
- 齊格蒙·包曼
- 龍應台
【預購】我的不正經人生觀◎黃益中
Regular price $23.00不正經又怎樣?世上沒有好聽的實話!
熱血教師寫給男孩女孩們的人生必修課
▍就是曾經夠失敗,才有今天的自己。
▍從健身到斜槓人生,戀愛、聯誼,全是正經事!
你所知道的黃益中,是「不在課堂就在街頭」的熱血教師,是超勤於鍛鍊體魄、長期為同志發聲的正義大直男。但你可能不知道,他曾經是個身形瘦弱、單薄的菜逼八,為單戀所苦、參加過上百場聯誼、號稱「不在把妹,就在把妹路上」的終極魯蛇……
不只在戀愛上身經百戰、愈挫愈勇,這份堅持到底的精神也是黃益中面對人生大小事的核心哲學。他以活生生、血淋淋的人生經驗寫成本書,呼籲年輕學子、善男信女們:人生要逆轉,堅持而已;多談幾場戀愛吧,這才是通往幸福的航道、不再被騙的不二法門!
▍學校不教的,我教你!不正經語錄:
●所謂的「處女情結」,是那些「不行」的男人編織出來的話術。
●肌肉很現實,不練就沒有!
●夜店是看透人性的場域、聯誼的競技場。聯誼,是讓人學會勇敢與謙卑的一課。
●太太不是夫家的財產,聘金當然也不是在買媳婦。
●餐廳打工也能悟出人生觀,被女巫店啟蒙的性別意識和掃廁所哲學。
台灣名人推薦
田定豐(種子音樂創辦人、作家)
御姊愛(作家)
黃偉雄(《men’s uno》總編輯)
崴爺(斜槓大叔、作家)
__專文狂推!
古又文(服裝設計師)
尖如Clio(前空姐、留日部落客)
艾瑞絲Aries(演員、YouTuber)
客家妹陳明珠(主持人)
夏立民(記者、主持人)
夏治平(《早安台灣》節目主持人)
陳栢青(作家)
梁書瑋(「安柏不在家」專欄作家)
黃倩萍(主播、節目主持人)
嘻小瓜(藝人、舞蹈老師)
鄭弘儀(節目主持人)
蔡詩萍(廣播電視主持人、作家)
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__一致好評!
作者簡介
黃益中
1979 年生,水瓶座 A 型。他是不在課堂就在街頭的熱血公民教師,是媒體塑造出的「胸肌天菜」。你不知道的是,他曾單薄瘦小,是把妹路上屢戰屢敗的魯蛇,人生都在吃土。靠著意志力自我鍛鍊,斜槓有成,現已成為臺灣最大尾、被政治耽誤的兩性網紅。
不受社會框架綑綁,硬漢外殼底下,藏有一顆熱愛 Hello Kitty 的少女心。以為人生道路愈走愈歪,其實越走越廣,真正弄大的,不只肌肉,還有整個人生。
著有《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向高牆說不》(寶瓶文化出版)。
Facebook:黃益中
Instagram:yizhong0217
推薦序一
男孩、女孩,這是你們人生最重要且必修的一堂課
◎田定豐(種子音樂創辦人、作家)
我們從小就被所謂「溫良恭儉讓」的假面道德教育,框架成一個和內心衝突的自己。也在這樣的社會環境,為了符合「正經」的正確人生觀,偽裝各種表面的善,但卻與人性裡的「惡」距離越來越近。
但大家所熟知的台灣熱血公民教師黃益中,卻以「思辨」的精神,教育現在的學生,身為公民,對於社會議題所該有的思考與辨識能力,而非一昧地迎合習以為常的標準認知。
這次,他的新書《我的不正經人生觀》一書中,以過來人經歷的各種故事,赤裸揭露出在社會上,男男女女面對各種情感時,一定會遇到的各種招式和問題,以及對自身困惑和所處環境應對的解答。
在給〈約會表現,決定對方看你的心態〉這篇,就是從男生到底在想什麼的角度,來讓女生們知道約會時應該有的正確心態,因為那會決定男生們從心裡面是怎麼真正在看你。
而在給〈男孩們,走出網路酸民世界吧!〉、〈公主病,是誰捧出來的?〉這兩篇裡,益中從自己上網路社群BBS的經驗,觀察這些隱藏在不為人知的帳號背後,大肆批評的酸民心態。接著,再反推回現實世界裡,帶領大家看見男孩們在情感世界裡的挫折和自卑,以及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調整,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讓我驚訝的是,這位大家眼中的「天菜」,竟然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參加過上百次聯誼被打槍的經驗。他在這些經驗裡,得到「聯誼是讓人學會勇敢和謙卑的一課」這樣的結論;而在我們一般人眼中,夜店只是玩樂、把妹的場所,在他的故事裡,竟也成了看透人性的場域。
他所寫到的「打工」經驗,則成為性別意識的啟蒙,造就他日後成為為「性別平權」努力的鬥士。而我們一般抱持著能混就混過的當兵經驗,也在他心態的轉換下,成了一個步入社會前,小型社會縮影的經驗模擬。
對於「朋友」,他也在多次的真心換絕情下,有了深刻的體悟,並知道怎麼去選擇和自己頻率相同的人、和這些人當朋友,互相成為彼此的貴人。
在這三十五篇故事裡,沒有大家習以為常的論理,而是黃益中從自己學生時期到步入社會,在每一個人生階段裡所遇到的真實經歷,用他細膩的觀察來和讀者們分享。
關於愛情,關於友情,關於婚姻,關於平權,關於教育,更關於人性的故事描述。他以親身的經歷和獨到的體悟,寫成這一本所有男孩女孩們,人生裡最重要且必修的一堂課。
推薦序二
人生非無菌,早點有抗體更好
◎御姊愛(作家)
在我求學的年代,曾經流行過一部由反町隆史主演的日劇《麻辣教師GTO》,痞痞的老師在教育界是個怪咖,卻最懂得如何與學生相處,因為他們的叛逆這老師也曾經有過。在我認識黃益中之前,我以為那不過就是日劇上的情節,但他活脫脫把麻辣教師這樣的角色活了出來。
說真的,如果我當年還在交友市場上打滾時遇到黃益中,我肯定一次也不會給他機會,因為他的樣兒實在太痞了。帥是帥,但就不是社會賦予乖寶寶形象那種白淨斯文書生型,所以他在書裡說他總是在聯誼場上吃鱉,我讀得哈哈大笑。是的,我也會成為拒絕他的那一個。
因為他看起來在社會上混得太深入了。
可是多年後,當我們自己在社會上踉踉蹌蹌地走了一遭,這才發現乖寶寶時常沒什麼街頭智慧(Street Smart),做著辦公室白領階級的工作又怎麼樣,回到家不懂得體貼另一半、只會追逐個人利益而不管同伴死活、覺得自己的功能就是賺錢而不管家務、一遇到裁員就自怨自艾變成一灘扶不上牆的爛泥、一被異性拒絕就憤而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他……
菁英的形象只是一個人的某一面,處世的智慧往往被忽略。
是誰把我們社會對菁英的定義如此窄化?是我們自己。當整個社會都期待某一種「乖寶寶專屬的成長路線」,無疑是讓這群乖寶寶活得像無菌室裡的產品。一脫離無菌室,乖寶寶們仍然必須要自己單打獨鬥,有些乖寶寶要不敗下陣來,要不就變種成怪物。
所謂的預先打預防針,讓體內產生抗體,反而能更強大就是這個意思。無菌不能幫你更強,有點菌反而可以。
黃益中這本書是他一路怎麼產生抗體的成長過程,非常有趣。他不是典型「很乖」的孩子,比起我這種一輩子沒上過夜店的人,我很羨慕他可以在年輕的時候去多看看,看人生百態,在各種眾生相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因為了解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很多,反而練就跟不同的人相處的能力。
在無菌室裡不變壞,不能保證什麼;有點菌卻不變壞,表示內心的穩定性將會更強大。至於如何在有點菌的環境裡做出對的思辨,則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論述。
推薦序三
天菜風格養成攻略
◎黃偉雄(《men’s uno》總編輯、時尚工作者)
清晰記得,第一次見到黃益中老師本人,是在二○一六年台北同志大遊行的茫茫人海裡。當時隻身穿梭在隊伍中的他,胸前揹著一台單眼相機,正專注記錄著街頭上熱情滿溢的動容時刻,雙目炯然有神,渾身散發颯爽英氣,令人油然感佩生敬。
為了深切瞭解這位向來關懷弱勢、為正義發聲的熱血教師私底下的真實性格,特別趕赴他上一本著作《向高牆說不》的首場分享會,近距離聆聽言教。一席激盪價值判斷的穿透話語,果真恍如醍醐灌頂。其後,我決心帶著攝影團隊前進校園,與他進行貼身訪問,和一群青春正盛的高中學生們,齊同上了一堂對於人格養成受益良多的公民課。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端坐在教室裡的那一刻,我親身感見益中戮力實踐著傳道授業的教師使命,不禁由衷欣喜下一代莘莘學子茁壯長成有望。
如今,有緣與益中成為現實生活裡一同吃飯出遊、無話不談的交心好友,我依然經常心存懷疑:究竟要擁有多麼堅定的意志力、對世界存有如何旺盛的求知好奇心,才能像他那樣維持每日晨起健身、閱報掌握時事、認真上課教學的規律生活習慣?有時課程結束之後,經常見他仍得騎著機車跑電視通告或出席活動、力挺朋友們的各式社交聚會,夜晚返家後甚至還繼續蒐羅新聞情報、撰寫專欄,度過豐盈充實的反覆日常。許多人或許以為那些斜槓身分下的忙碌奔波都是他自找而來,但看在身旁摯友的眼中,真切是益中對這個社會懷抱滿腔熱情、不斷努力實現自我的真情展現。這份「懂得運用時間」的嚴謹自律能力,加乘「時刻注重身心保養」的細膩品味,相當值得眾人看齊、學習。
勇氣來自於智慧,而智慧來自於閱讀。透過閱讀,不僅得與廣闊的世界接軌,更能讓我們的心靈鍛鍊得足夠寬容且堅強,去面對未知的每一天。在歷經喚醒人們對於社會各面向議題的基礎思辨能力與同理心、重新審視現有制度的慣性思考盲點之後,今回益中決定攤開自年少時期一路跌撞習得的寶貴經驗,書寫成「堅守不正經人生觀之華麗逆轉」的天菜風格養成攻略,引領男孩、女孩們逐一解決生命裡的點滴疑惑,先學會從「心」認清自己、參透人性,繼而懂得謙卑做出每個階段的人生選擇,騰飛出去外面的精采世界,勇敢實現自我,從生活細微中積累獨特風範。
青春是一首流洩理想、色彩斑斕的無悔詩句,愛情是一場永遠不褪流行的名牌追尋。潮流會更迭,夢想會變調,唯有強大的心志方能完成自我覺知,堅定不移地行走於明確中道之上。
感恩讚嘆益中無私無我地傾盡半生功力,彙集成這本人生必修課的制霸天書。且讓我們一同追隨明師寶典,潛心修習,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推薦序四
打不死的追愛鬥士──新一代兩性教主終於誕生了!
◎崴爺(斜槓大叔、作家)
我和大部分的人一樣,是從電視政論節目、網路媒體的報導,知道「黃益中」。認識之前,直覺他是個難親近、狂傲不羈的人……
直到去年,經由共同朋友介紹,終於見到了益中本人,之後有幸和他成為好友。在這鄭重告訴各位:「黃益中私底下根本不像電視上那樣tough啊!」
在獵豹般酷帥的外表下,他有著像Kitty貓溫順可愛的個性;驍勇的海軍陸戰隊出身,但卻情感豐沛、心思細膩,連我們朋友間一起旅遊,都是由他負責張羅交通、住宿、行程這些細節。這種「反差萌」讓他特別有魅力。
相處的過程中我還發現,政治評論根本只是黃益中的第二專長,他最擅長的其實是兩性愛情的剖析,每每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正如本書編輯所下的註解:他就是台灣最大尾,被政治耽誤的「兩性作家」呀!
有句話說:「平靜的湖面,無法鍛鍊出出眾的水手。」同樣的道理,平順的感情路,也無法造就出優秀的兩性專家。
曾經和益中聊到他學生時期的慘烈悲壯戀愛史(其實比較像是單戀史),我覺得他真的是魯蛇界的「奇葩」、打不死的追愛鬥士。從小身形單薄、個性極宅、腦袋簡單,竟然參加了上百場聯誼卻沒有一次成功,為了把妹還被學長趁火打劫……這些情節,根本可以拍成一齣八點檔。
當年拒絕他的女孩們萬萬沒想到,如今他竟變成男女通殺的超級男神,還娶到貌似許瑋甯的美麗老婆。
黃益中的感情之路猶如三藏取經一樣曲折離奇(他髮型還真的有像唐僧),一路上遇到各種妖魔鬼怪、風波災難,但憑著一股越挫越勇的「把妹精神」,不斷地在失敗中進化自己,不斷地在錯誤中領悟真正的感情之道,最後終於達陣成佛……
他,根本是兩性感情上的陸戰隊。
一段好的感情可以帶你上天堂,一段糟糕的感情會把人關進暗無天日的套房。「感情」這門學問,學校沒教,卻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
如果你正憧憬戀愛的到來,如果你正受困在渾沌不明的感情中,如果你正糾結在一段逝去的愛,無法超渡自己,那麼黃益中的這本新書絕對是能讓你開光、長眼、渡化自己的必讀佳作。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裡,黃益中把二十幾年的戀愛血淚史,化為七萬多個文字,篇篇精彩、字字珠璣,是少數不打高空、最接地氣的情感聖經。
就如益中寫的這句:「與其最後再來悔恨當初為何這麼傻,還不如先看穿這場愛情遊戲,做好心理準備再踏入。」善男信女們若能熟讀、參透,未來的感情路將會無往不利、百毒不侵;宅男腐女也能靠著這本書的調教,成功逆轉人生。
我用了兩天看完益中這本大作,心中滿滿的驚豔:台灣新一代的「兩性教主」終於誕生了!
自序
就是我曾經夠失敗,才有現在的自己
如果說,我用三個月的時間寫出《思辨》,那麼這次,我是用二十五年的人生經驗,寫成《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先說抱歉,這不是一本滿滿正能量的人生指南,你也不用期待裡頭有什麼心靈雞湯。如果我的人生一切都圓滿順遂,就不需要寫這本書了。
我出身平凡,家境普通,沒背景,沒靠山,長相還常被標籤為不良少年。按照社會的期待,如同絕大多數的青年朋友一樣,我原本應該安分守己地,找一份穩定(但不滿意)的工作,組一個(貌似)幸福的家庭,然後儘管有諸多怨言,也只能每天摸摸鼻子安慰、欺騙自己:「這樣很好,我做得很好。」
可是,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可是,如同算命師曾跟我講過的,偏偏我後腦勺有一塊突起的骨頭,注定了天生要反骨。與其說我叛逆,倒不如說我不服輸。總之,我不向既定命運低頭,一再給自己設定目標(把妹),而且實事求是,不打高空。我創造可負擔的壓力,用堅定的意志,在挑戰中,一次又一次地進化。
廣大的年輕朋友們,我與你分享我魯蛇的過往,只是想告訴你,人生就是這麼不公平,與其羨慕、嫉妒那些公主與王子,不如省省力氣,把自己顧好才是最重要的。
我寫了很多親身經驗,有些真相聽起來或許很殘酷,特別在感情這塊,但我寧可忠言逆耳。可以的話,希望你早點認清現實,少走一點冤枉路。你也許達不到小時候作文課許下的夢想,但至少,你不枉費你的人生,有一天你可以大聲講出來:「我努力過了。」
謝謝我遇過的逆行菩薩,仇恨是成長的動力,用對地方就好。
謝謝我的同志朋友,你們是我的貴人,人生因你們而美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生要逆轉,說到底,堅持而已。
神在◎崔舜華
Regular price $21.00我仍心懷所愛,愛得無法不一敗塗地。
「你想告訴別人的,全部都不是真的。而你沒說出口的,是你從未想要討索,這世界卻主動降予你身的那些:謊言,傷害,諷刺,挫敗,躁鬱,悔恨,低俗,與恐懼。
我們能夠告訴別人的,全部都不是真的。」──節錄自〈回顧的人〉
詩人崔舜華第一部椎心敲鑿自剖的散文集。從來擅於以炙烈濃稠綿密文字織就一首首詩的崔舜華,在此次作品裡,她挖剖心的暗房。
在滿布陷阱的青春狩獵場,她那被追獵被捕獲被吞噬的慘烈青春紀事,那灼喉撕胸但卻因無法抵禦內在的獸,而終至如花瓣急速枯萎的愛情,甚至如風暴乃至疤傷累累的原生家庭,纏縛著讓她日後僅能努力建造座座免於再次受傷的鐵堡壘。
生命裡的獸,横征暴斂,撲天蓋地,但一如後記所述,「那些撕毀的裂口,斷裂的割面,割壞的傷痂,皆將因由雪得完整。白雪無瑕,且微雪有光。在雪中,因而領受一切,也因而交還了一切。」這是人生修羅場安靜的尾奏,也是淵博的慈悲。
本書特色
◎詩人崔舜華第一部椎心自剖的散文集。
◎封面、篇章頁由崔舜華所繪,別具意義。
◎言叔夏撰寫推薦序。夏夏(詩人);陳育虹(詩人、譯者);楊佳嫻(作家);廖梅璇(作家);駱以軍(小說家);鍾怡雯(元智大學中語系教授兼系主任)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我每每驚訝於她對世間的美有一種幾近本能的反射能力,彷彿動物般的靈敏嗅覺,可以在廢墟與泥沼中一眼辨識出碎片,將它們拼織成一種全新的樣貌。那種能力與其說是從某種豐厚的潤澤裡滋養而來,毋寧更像得自於一種殘缺的餽贈:不是錦緞絲綢織就的精緻,而是一種大而無畏的、對殘破或卑微的敬意和同情──其實我常在她看似冷冽而旁觀的句子裡,讀到這種微小的同情。這同情某種意義上並不是知識分子式的,而更像一種棉絮裡滾帶沾黏著其他棉絮。因此她可以織就她自己的百衲被。
……在菸草燒完以前,她還可以和這個世界對坐一會,於是那菸只能一千零一夜般地一根燃過一根,永無終結,支架起她與世界之間最恐怖而安靜的平衡。」——言叔夏
作者簡介
崔舜華,有詩集《波麗露》、《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婀薄神》。
推薦序
惡之華──讀崔舜華《神在》
言叔夏
初識崔的時候,我已搬離台北了。我們從未在台北集散著一整代寫作者的寬街闊巷或文藝場合碰過頭,甚至也不曾在木柵那所彼此都錯落待過的學校真正地照過面。那畢竟是一座佈滿太多青苔的校舍了。像一個多垢的耳蝸,一年四季都懸宕著一片年老鬆弛的耳膜。許多聲音在膜上彈跳,有的就此失落了篤定的繫詞,成為一顆離開樂譜的高音,從此再沒有歸隊。我不知道那幾年她是不是也這樣離開過一章樂譜,成為一顆到哪裡都只能發出自己喉頭音階的音符。但我認識她時,她已剪了一頭十分短的髮,露出鵝弧一樣的頸子。頸骨以下極瘦削,那種瘦法好像骨頭被什麼給鋒銳地刨削過,因而孤挺了起來。她拿菸的手指很好看。指節幾乎是鋼弦。有一種人活著天生為了一種姿勢。崔大抵是這樣的人。
寫詩的人與她的字站在街角,直挺挺地,不必走近,那姿態本身就是一道刮人的風景。她的幾本詩集尖銳且華麗,和她活著的樣子一樣漂亮且低迴;痛苦在暈眩的旋轉裡不斷迴旋成痛快,我因此總以為她是勇敢的人。識得久了,才知道那種鋒利的鱗片其實其來有自,是從惡地形裡滋長出來的孤挺之花,覆蓋以詩的外衣。私底下她是一個相當敏感而體貼的人。儘管在散文裡她說自己很長時間的白日總在水瓶裡放酒,夜晚為失眠而服藥,但即使如此,在白天生活的樂譜裡,她知道怎麼做一顆安靜的高音。這是磨來的。
磨砥掉的邊角在其他地方重新滋長出來,比如她行坐穿衣的眼光,對我來說簡直是一種超能力。我每每驚訝於她對世間的美有一種幾近本能的反射能力,彷彿動物般的靈敏嗅覺,可以在廢墟與泥沼中一眼辨識出碎片,將它們拼織成一種全新的樣貌。那種能力與其說是從某種豐厚的潤澤裡滋養而來,毋寧更像得自於一種殘缺的餽贈:不是錦緞絲綢織就的精緻,而是一種大而無畏的、對殘破或卑微的敬意和同情──其實我常在她看似冷冽而旁觀的句子裡,讀到這種微小的同情。這同情某種意義上並不是知識分子式的,而更像一種棉絮裡滾帶沾黏著其他棉絮。因此她可以織就她自己的百衲被。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莫名地在某些片段裡想到蕭紅,雖然她們的風格或路數並不真的接近,但其中有一種非常類似的質素,或許來自對活著本身的執著。她寫食街與市場上雜沓紛擾的吃食,寫彩券行裡熱衷刮彩券的女人,寫自己去到那有著塑膠座椅與菸灰缸的彩券行坐一整個下午,只為了不斷喝熱咖啡……,都是旁側在人間煙氣之傍,顫巍巍地與這色彩斑斕的世界,維繫著險峻的平衡與距離。那距離可能等同一根菸(她的阿基米德支點?)。香菸燃起,沙漏倒轉,時間的因果鏈結暫且鬆脫;在菸草燒完以前,她還可以和這個世界對坐一會,於是那菸只能一千零一夜般地一根燃過一根,永無終結,支架起她與世界之間最恐怖而安靜的平衡。
我常想像她晃遊過那個多年前其實我也待過的多雨的山區,一條叫做新光路的小街。那條小街上一字排開兩邊都是窘迫的老舊公寓,鴿籠般地隔成無數的學生套房與雅房。她寫賃居河邊一破舊雅房時的研究生生活,寫從蟑螂與蛀蟲裡滋長出來的論文與詩句。河的對岸是一所小學,午後總傳來小孩嘻笑的歡快聲,她寫到某個下午因為那笑聲太讓人難受,於是索性離開了那個房間,下樓抽完了一根菸。
但我也一直記得流經校園邊界的那條河,環繞著多歧的山腳(以及那座不知要通往哪裡的龍宮電梯),遂阻絕了彼岸與此岸。夏日的颱風使溪水暴漲起來,淹沒了整個球場。籃框不見了。剩下一個小小的幾乎要滅頂的投籃板,孤島般地,在河中虛張著秩序的聲勢。在我曾經眺望過的夢裡,河堤在雨裡不斷長高,不斷長高。直到那上漲的河水再沛莫能禦。堤防沖了開來。
現實裡,那堤防其實從未被真正沖出破口。暴雨總是在極大的時刻轉切漸小,像所有災難的結構。有人在雨雲的上方旋轉了按鈕。於是你最大的承受,是那從未真正發生的末日,以各種方式打磨著你。洪水退去,陽光又露出臉來了,而世界滿地都是難以前行的泥沼。有那樣的一刻,你會希望一切停留在末日將要來臨的那刻,殘酷而美麗。那樣的末日,即使是惡裡開出的花朵,也總有神在。
祝福崔與這部散文集(以及她的貓阿醜),無論生活或字的流域流淌向何方,願她們一路有神在側。
代自序
我在黑暗中找花
我在黑暗中找花
大地闇晚──迷失的鴿群
如逃逸的標點四散於捲動的書頁
我以指腹讀取
踝骨磨蹭貓背
虎金色的毛皮覆蓋眼瞼
我在黑暗中找花
雪意兀自向晚
孤獨,與孤獨的衍生物
流過低徑,蜿蜒,匯聚成為瀑布
無名的天鵝群集於湖泊的邊緣
冰層伏貼著冰層
雨依偎雨
我在黑暗中尋找一株
祕密開放的滿惡之華
在地表之下逡巡
穿著及膝的鋪毛長靴
如蛾類趨光般趨向
你座落的地景
是夜,積雲如葉
樹藤的精靈穿梭林間
小屋的燈火猶疑地含苞,低著頸項
一切正待盛放
一切尚未開啟
我遁入漆黑的晚色,星辰允許我
棲身於象牙灰的月影
重疊的縫隙,虛空的路徑
磨損而疲憊而荒涼的心
黑暗中,我以身體滋哺身體
以乳與蜜,大地美妙地顫索
以沉默的振頻
彷彿觸碰了真實
在黑暗中詢問,追索,奔跑復跌倒
我恍若繁花,在最卑屈的闇夜綻放
讓幻術娩衍,記憶婉轉
讓子句綿延孤身的戲劇
敘寫雪地枯枝,牆頭木槿
在我荒蕪而冰涼的心
【預購】諸天的眼淚◎崎雲
Regular price $22.00一個擁有穿越人間地獄的剔透靈魂視角的詩人。
使我所見皆慈悲,所聞皆愛
淨我醜陋的結痂與戒疤
使我成為最好的人
《諸天的眼淚》第三屆周夢蝶詩獎首獎作品
「詩人若無思想不能求其深刻,若無才情不能求其創新,《諸天的眼淚》兼備二者,堪稱是一部向周夢蝶致敬的詩集。」──陳義芝
離去或許會有送行的車聲
或許沒有,但定有孤獨
會喊著陽光的名字
會有明亮的草色在眼前閃
有溫暖的指尖順著棺木的紋
前來理解我。有時是風
留下我未盡的話語,有時
是堅韌的傘面在極冷的時刻
會為你們接住一些雪,或難堪,記得
是明燦的月光披覆在身,是人們
從世間得到的愛,寧靜的年輪
被按上指紋,許諾為諸天的眼淚
──節錄〈諸天的眼淚〉
詩人藉宗教之手,卻潛入每一個人心裡或淺或深或還在不斷陷落的窟窿裡,那些滿是敗壞、扭曲、傷殘,無人聞問的窟窿。
他不悲苦抑鬱呢喃,也不仇憤填膺嘶喊,只是深邃斂靜地將我們頻頻負隅頑抗的雙手給溫柔拾起。
當我們在美好與罪惡、生死與記憶、愛與背叛、命運與無常之間,千瘡百孔卻又尋覓不到出口,觸目皆是駭人髏骨時,他的溫柔拾起,是最巨大的同情與悲憫。
我們何以活著?為何活著?在每一個舉白旗的當口,是詩人一次次願意以詩為我們粉身碎骨。
名人推薦
◎羅智成(詩人,作家)、崔舜華(詩人)、鄒佑昇(詩人)撰文推薦。唐捐(詩人,台大中文系教授)、陳育虹、陳義芝(詩人,臺師大國文所兼任教授)傾心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好評推薦
◎羅智成(詩人,作家)
詩創作最迷人的困境與動力,是去探索、甚至越過語言的邊界。
而以佛學或道教思想為基礎的冥想經驗,卻傾向把某種最深刻的體悟排除在文字表達之外。
因此「以詩證道」像是一個僵局,除非你找到詩本身的率性、「反語言性」或「反慣性語言」的「禪性」。
所以崎雲一意孤行的詩作是勇敢而令人凝息關注的,你會在閱讀的瞬間迸出無數念頭來參與對話與辯證,並不時體驗到若即若離的思想的美麗與張力。
在此,我把《諸天的眼淚》視為對周夢蝶詩美學的勇敢延伸,更是一個年輕的創作者緊擁豐盛、優美的文字,以現代諧擬古老,以感性描繪知性,以具象扣問抽象,甚至是抽象之後無邊無際可能性的探險。
◎崔舜華(詩人):
崎雲尤其以濃筆寫種種苦:病老之苦,求之不得的苦,無愛之苦,清貧與勞動的生活之苦……值得深究的是詩裡面並不索求太多的離苦得樂,亦無諄諄誘導之意(若有的話也就太不崎雲了),他的詩之所以充滿了生的力道,而非悟的枯索,是他用力地於每句詩行之中當下證苦、即苦、整個地浸泡在苦裡,使苦中有愛,而愛正恰恰足以消解一切苦厄──
◎陳義芝(周夢蝶詩獎評審評語):
這部由七十五首對應聖境而展布人心困境的詩集,究竟有何表現、如何表現?從下面這首小詩,或可略知:
「看見自己坐在火爐中/成為火爐,爐上銅鍋/吞吐著泡沫,有人形與諸鬼亂舞/也許這就是我的一生/我是守爐的靈童/看顧著世間轉瞬即破的大夢」
詩人崎雲探察人間火宅,鑽研緣影、生滅、業障等現象,為解生命困惑而化身守爐靈童,冥思掙扎、上下求索,抉發前一本詩集《無相》有心試探而未及深刻的佛學義理。題名「諸天的眼淚」,諸天是護法神,流淚因不忍有情眾生受苦。
就詩論詩,其可貴的表現在悲心通達,意象豐繁,隨手拈來皆能塑造富含啟發的象徵情境;思維靈動則如穿行於山徑的風,藉流轉的韻致引領讀者尋幽,獲悉整座大山的奧義。詩人若無思想不能求其深刻,若無才情不能求其創新,《諸天的眼淚》兼備二者,堪稱是一部向周夢蝶致敬的詩集。
作者簡介
崎雲,本名吳俊霖,1988年生於臺南,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現就讀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班。
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第三屆周夢蝶詩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創世紀六十周年紀念詩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X19全球華文詩獎、國藝會創作補助以及各地方文學獎等。著有詩集《回來》(角立,2009)、《無相》(斑馬線,2017)、散文集《說時間的謊》(臺灣東販,2019)。
推薦序一
有些痛苦如衣帛/崔舜華(詩人)
一段時間裡我勤勤地讀《心經》,那是我最接近佛義的時刻,但駑鈍如我僅僅是將經文當作漂亮的富詩意的散文來讀,讀見「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時,不知所謂地激動得要掉眼淚。我想寫字的人大體上有太多太沉繁的顛倒夢想,太悲傷莫名的罣礙形狀。後來我甚至將這句經文的梵文刺在了左右手臂上,但迄今彷彿也沒有真擺除了什麼六根煩惱。
崎雲和我不同,他是真心將身體將他的文字整副地投入佛的語言裡,讀他的詩若沒有幾撮了悟的慧根,還真真覺得難以觸碰。崎雲很年輕,個子清瘦,愛穿花樣飽滿的合身襯衫──幸好他的外貌不似詩一般苦澀多稜,還留有許多水仙臨鏡的塵世氣息──但這與他詩中偌多偌繁的佛道雙修的詞彙系統並不違逆,若是仔細地貼身地去讀,可以看見崎雲的詩裡藏著許多與塵泥同打滾的訊息,像一襲夏日印花圖樣的貼身袈裟。
他尤其以濃筆寫種種苦:病老之苦,求之不得的苦,無愛之苦,清貧與勞動的生活之苦……值得深究的是詩裡面並不索求太多的離苦得樂,亦無諄諄誘導之意(若有的話也就太不崎雲了),他的詩之所以充滿了生的力道,而非悟的枯索,是他用力地於每句詩行之中當下證苦、即苦、整個地浸泡在苦裡,使苦中有愛,而愛正恰恰足以消解一切苦厄──
痛在肩上,等待某種感動
等待水火交響在谷壑間
回到杏色的九月
使意念蒸騰若雲行
三萬六千神,皆願意為我
各留一道緩慢而深長的呼吸
使病充滿愛
使自己充滿自己〈歸元〉
苦也有分等級,輕度的苦是日常裡細細瑣瑣的小苦痛,例如抽菸的時候與自己對視(但我記得崎雲是不抽菸的,不抽菸而寫菸的年輕詩人還有林餘佐),煙霧和虛無的對證,牽動此身不再得的感嘆。但這類感嘆其實是相當青春的,唯有少年才擁有如此直截的心思,去詰問、逼視每分每秒消逝的涓滴年華──
熄滅的火光都往哪裡去
虛空隨時都在取消自己
甫從指間飄散的煙
揣摩靈魂的扭曲模樣
可能有些苦啊我知道
來自尚未被誰看見〈燃指〉
但崎雲確實有病──不只是〈當我側身在病〉中所言的病弱體軀,他深藏而難視的靈魂亦患有難治之症。像崎雲這樣敏感而內省、多慮而寡慾之人,彷彿是在墮落與悟道之間拿不定主意的修行僧,不斷地以鐵器鈍物錘打自身的精神性的肌肉,將一切思慮曝露在俗世的瀑布下,現實因此能夠輕易傷他但也無法傷他,因為他先一步地認識清楚了:此世此生的痛苦是無盡無際無法擺除的,故不如投身奔躍之,將自己投入在苦浪悲濤之間,藉此得證屬於詩的一切智──
總有讎敵需要愛
總有天機應在數算之外
想離開,只是觸目所及
盡是痛苦的大海〈垂憐〉
苦是精神的滋味
無糖的盆地,活生生地
個性的稜角在剝落,龐然之心的刺痛
使疲憊的虛空常擠壓〈對峙〉
屬於詩的智是什麼?我想對崎雲來說,那不過就是愛──唯有愛能使他坦然於自己的不安和疲憊,但當一個人擁有了愛、嚐過了愛的甜味,那苦便顯得更加惘惘地威脅在身側。當整本詩集來到最後的第六輯「我身心俱疲啊你啊你呢你呢」,崎雲一反先前五輯中的善忍耐觀自在,以連續十九首短詩組成的長組詩裡,他反覆地絕望地甚至接近黏膩地呼喊著苦啊苦啊苦啊──濃密壓抑之後的呼號翻滾格外有種活生生的肉體撞擊的爽快痛感,這也使得輯六成為整本詩集中我自己私心最喜歡的部分──
似乎有什麼要裂了
皮膚與肺臟,我的眉心
被風與水灌得滿滿地
像緊繃的關係被他人拉扯在手裡
有些痛苦如衣帛
要裂,要裂,要裂了
有些痛苦如衣帛,而另一些痛苦又像什麼呢?這個問題問觀音問道士或許都不對,也許有機會可以問問詩人,可以擁抱可以廝磨可以被充滿的痛苦,或許也就逼近某一種愛了。
推薦序二
密嚴的一片/鄒佑昇(詩人)
在印度西北方的摩訶拉什特拉邦,有座獻給濕婆的神廟;這面向西方的神廟以濕婆所居、位於世界中心的大雪山凱拉薩( Kailāsa )為名,呈現濕婆諸多源於南方教派、對於八世紀北印度心靈仍屬陌生的形象:遙望神廟時,如一飛翔馬車的大殿之頂處,是陷入沉思的瑜伽自在相( yogeśvara );若進入黝黯如處山腹之內的大殿,天花板上則是那在毀滅的舞蹈中,垂眼看向自身指趾最末梢之任一屈曲的舞王相( naṭarāja )。
若依循信徒參拜的路徑,繞過神廟大門以賢瓶為己灌頂,所以能普遍施福的吉祥天女裸身像後,參拜者將置身於一個上方以及東、西兩側皆被石壁封閉的空間。東面,亦即指向大殿與奧室( garbha-gṛha )的石壁上,是此神廟最精緻的浮雕:濕婆身披半透明輕綃,瓔珞飾頸,高高盤為峰形的紺青長髮戴著天冠;閉目,盤坐,一穩固的三角形,崔巍,瑜伽自在。八位持世天神從遠景遙遙趕來;祂們必須將濕婆從冥思的悅樂中喚醒,否則世界便將消隱為無差別的空虛。此像的對面則是濕婆的怖惡相——陪臚( Bhairava ):十臂,持刀與斧,以及一滿溢鮮血的缽,含勁不吐的身軀超出了浮雕的上下框架。一個熟悉教理的信徒將在這個空間中想起,自己正置身於同一實體的兩個面向之間;看見( darśana ),並且因此受彼環伺、受彼封閉。
從大門至最深處供奉濕婆之莖( liṅga )的奧室,神廟的每一室、每一窗、每一偽裝為孤立的微縮城池的石柱、壁上華鬘與珠網、室外的一對石象與石幢,乃至環繞神廟的浮雕迴廊,皆源自對一巨大玄武岩的挖鑿:從上至下,從外推進內裡。這座高約三十公尺的建築可被視為一件由諸多雕刻構成的單一雕刻。根據研究,這挖鑿占據了無數匠師三個世紀的生命。這龐大的雕刻至今卻仍在邊沿留下些許未盡之處;在此,作品與原料向彼此過渡。
在這仍然不足以使作品完整的三百年中,連接大殿與南側迴廊的石橋斷裂。裸露的空間促使匠師在大殿南側外壁鑿了一個小龕;這裡是一個形上學的暈眩,一個在一龐然結構裡再現結構整體的微小局部:「濕婆恩庇羅波那」( Rāvaṇa-anugraha )。根據神話,十首羅剎王羅波那偶然經過世界的中心時,忽然意欲惱亂居住於大雪山的諸神;於是他進入山腹,以他所有的手撐持大雪山,搖撼,驚動了濕婆的配偶雪山神女,使她中斷與濕婆的長久交合。濕婆於是從榻上起身,以足趾按地,如此便鎮壓了羅波那數個千年。在這些千年的每一刻裡,羅波那不懈地創作歌詠,讚美濕婆。他的勞務終於使濕婆歡喜,釋放羅波那,並贈與自身的一莖作為無敵的利劍。在凱拉薩神廟的這個龕室,羅波那如蜘蛛的多臂大都已經斷裂,但仍可清晰看見他以左側最下之手碰觸臀後的大地,施力,欲使蹲踞的身體上升;已經失去的手都曾緊緊抵著凱拉薩鐘形的內壁,某個瞬間曾經有暴力,曾經震動;已經被壓制。他的十張面孔中,未風化的或者憤怒,或者歡悅,或者怖懼;如是,他將在山腹之內歌詠千年。凱拉薩之上唯有不可思議的靜謐:濕婆與其配偶共處床榻;雪山神女委身於濕婆的背脊,濕婆倚著床柱,雙脛交叉,左足觸地。
恩庇:anugraha,字面意思是隨彼蜿蜒地掌握。這個詞彙也出現在《金剛經》中,須菩提提出的第一個問題;鳩摩羅什將之翻譯為「護念」,但玄奘的譯本或許更精準地傳達了這個概念:「攝受」,某人已經給出自己的局部,對方也便就此成為此人可運動的肢節。
這龕室,以及這座它所指涉的神廟,揭示了一種三元關係:憤怒的歡悅的怖懼的意志、世界、世界的面容。也可以理解為:神話的言說、現象、現象的(非)人性。羅波那言說數個千年,使世界取得一個面容,俯身向他、掌握他;工匠挖鑿三個世紀,他們未盡的作品仍在某些邊沿向原料過渡。此間存在神話與現實間的差異。
如果有天,一個人一切有心的言說聚集,挾帶無心的話語與聲音,迴旋;如果這人由此看見他的言說,受彼環伺、受彼封閉:一具獸行的屍體、補怛洛迦、傾聽者。也可以理解為:詩、環繞一人的環境、詩。
一切超越性的異域、洞中世界、結晶天球的每一殼層,皆有賴於翻譯:異語言、鸞筆在沙上的書寫、宗教導師的口頭承諾。一切在譯文中所欲望領域的湧現,有賴於譯文對目標語言的壓迫:詞語被迫互相結合,被迫退行回到它們初生之時幾近於無的意義,被迫說出它們從未夢想說出的話。有賴於譯本對原初文本的揚棄、背叛,與阻離:譯文中領域可拆卸的每一無機局部,將領域已經湧現的消息傳向語言整體;領域就此隱沒,卻潛藏於整個語言。
某個人坐著,眼簾半啟,同時看著他一生不能揚棄的內側與外側,存思:持存一個思維,受到一個思維持存,希望一個思維展示暴力,搖撼:
香炷如鐵樹焚過而有銀鱗
漸次展開,暖而又冷的一生
重現一個又一個下午
虛浮的冥想時光,火星
不斷逼近,帶來亮紅色的光環
捆仙索,風火輪,乾坤圈
或其實是尚未周延的思緒
驟降的精神
後記
靜物皆活
當我難過的時候,便會於深夜,獨自去看海。
前往海港的路上,有一段路,因鄰近機場,路燈在夜間都是沒有打開的,只有在一些路口偶爾可見閃著黃燈的警示,離得稍遠,便又是一片黑暗。騎著和友人借來的老舊野狼獨行在這條漆黑的路上,此前、此後,再無其他的人、車了,耳邊,只有風聲與引擎聲,響在安全帽裡,也隆隆隆隆地不太真切。宛如早已鏽黃的齒輪彼此硬嵌合,轉動,勉強地轉動,有那麼一度,使我懷疑起這些頓挫的音聲,會不會都是自我的體內發出來的——我是生鏽的人,有紅鏽的驚心之美,是身遍是用力即碎的薄如雲母的鐵片,是鋼鐵男子、逐浪之人。
試著將大燈關掉,耳朵打開,記著油門穩穩催發的手感,眼閉上,盤算著這條在深夜騎行過不下二十次的長路,其曲折與險要之處——多遠有一個路口,再遠,則應於哪條巷弄轉彎。想著濱海之地,夜半無人的浪潮,必極靜、極深,海面上的漁火,必極度光明,漸遠而漸爍,如宇宙彼端所傳來的訊號,極蒼老、渺遠,且充滿寓意,而屆時裹在我身上的風,又將會是一如既往地,極大、極沉,宛如一種阻止與推拒——不要再靠近了,停下來,這裡不是你的歸宿。你懼水,但我明白你的企求,你企求我能夠容納你的聲音。
想著海港將近,聽風在耳邊吹,意識之中便彷若有一面海色提早浮略在眼。是海的手掌由彼端急急伸至此處吧,其掌心,是蒼黑與黛螺,是海天相接,遠、近如布幕的顏色,而我正騎行在它的掌紋上,我正成為它的紋。我知道自己正在冒險,但仍將雙眼緊閉,油門穩穩催,時速約莫三、四十,心中默數著一、二、三、四……直到第七秒,有惶惶的恐懼若雨中暴漲的河水將決堤,迫使我將眼睛睜開。只是眼界所及,此前、此後,仍是一片黑暗,並無其他的人、車相迫,無貓、無狗、無鳥,無斜斜且橫越而下的飛機發出隆隆噪音自頭上掠過,然而我心中所感到的恐懼與不安,卻是篤實的。是實有,是存在之焦慮,是一座山「砰」的一聲壓在胸上,翻過來,是一面洶湧的海。
假如一秒即是一世,七秒七世的衰期,因恐懼而睜眼,那種「醒覺」,伴隨著刺激與冒險、恐懼與安定,此前、此後,眼界之中是一片黑暗,也只剩下黑暗。獨行其中,並不特別令人感到畏懼,恐慌是自內而生的,是內在的昏聵,是意識到自己對於周遭一切即將失去掌握時,最後的掙扎。海上的燈火、空中的繁星、遠處閃著黃光的號誌燈,皆彷若那些慈憫或冷漠的眼,只是觀看,而不介入,薄淡的雨水或許是他們的眼淚,但也或許不是,乃因當我選擇關掉車燈,我便已不是他們的一部分。我盲,以心照路,憑恃著直覺與聽覺向前走,我不是光明,不是黑暗,我是我,是被自己深深凝視的物象。時刻告訴自己不要睜開肉眼,要堅持下去,直到再也堅持不了為止;直到看清心裡的深淵,深淵裡頭的漩,看穿那一次次身心不安寧時的陷落,到底所為何來,才止。
害怕自己,然而又被自己給接住,如灘上的細沙,沉沉托住我的體重。我是沙,是珊瑚、魚骨、風化的石,是那些被分解的意象,漂浮在空中、地上,聽山靈水族的魂魄說話,並在他們的話語當中移動。在那之前,我將車停在路邊,細細感受恐懼的生起及其感染至肉身時的觸動、顫抖、加速的脈搏,與後來的消滅。想起王陽明曾言:「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一切觀看的工具,都是意識的延伸,意識決定了物質的存在狀態及其意義。有感,有通,心與象之間有聯繫,即有應。
如當下一瞬而起的恐慌與怖懼,也經歷了前六秒之心理時間的鋪陳,當我看著自己,「恐慌」明白起來了,「畏懼」明白起來了。那是對意外感到恐慌嗎,還是對死亡感到畏懼?亦或者,當下之我所害怕的,只是自己貿然遁入無邊黑暗,而懼於一不小心便將被世間永恆的遺忘?我的耳邊,只有呼呼呼呼的風聲,想來,是內在之我透過萬物在向我說話吧。如同,風一度大到搖撼了我的車行,鋼鐵的意志,使我在此中鍛鍊了平衡的技藝,在險阻之中成長,顛簸之下節制——何時該送出多少油,又該收回多少。何時該換檔,要煞車,要及時地睜眼,看穿那些空花虛影,放大心鏡之光,而詩,或許便是那道光,是心燈對世界的探照,是我於禪房中,戒尺擊身的直覺與警醒。
若要巧設譬喻,詩或許是一廣大卻夐黑的禮堂、世界、宇宙、塌陷的黑洞、閉關的石室,其中四散著神祇踐履之跡。詩是履過,詩是痕跡,詩是認識自我內在之精神與靈明的鏡,是行動、探勘,是行動之後的成果,是一瞬之感應。詩亦是學習平衡的技藝,是內在之我透過文字在向我說話,是我對世界有抵抗、不捨、哀憫、愛戀、痛苦、不甘,而欲揭露,亦或只是冷靜地聽萬物之精神反過來向我訴說;詩既然是內在的世界,那麼我對世界的抵抗,即是對自己的抵抗,對詩之節制、放縱、刪汰與不滿,亦是對自己的節制、放縱、刪汰與不滿;詩是靈動的寺宇,寺宇是肉身及此中不變的性體,創作與領會之二事,或許是對於神之跡的接觸與靈應,就此,詩歌亦有其修養的工夫。
是自紛呈的象中,尋找與自我意念相應之物,乃至情意的附身。這本詩集所收之作,雖援引、採用了些宗教、神話、民俗傳說的意象與典故,但其核心,仍是那黑暗的自我,如露水滴落潭面引起的漣漪不斷向外擴,擴而漸寬、漸緩、漸遠,成為此書各輯次主題與題材。而對於某一概念多角度的看待、翻轉與嘗試,大抵是寫作這些詩作時,最大的樂趣,而這些樂趣,亦常假借宗教的意象,當我再一次、又一次閱讀它們時,反饋給我一種安定。
想來,黑暗也並非總是為我們帶來危懼,其亦時常稍來包容與寬慰,如我大學時期,深夜獨自坐在沙灘上所眺望的那一片寧靜的海。
亦如我在台北盆地生活的這幾年,每當心思惶惶,便將室內的燈關上,拉起窗簾,藏身於衣櫃的深處聆聽各種音聲,自室外向內漫。在暗中,耳益聰,目益明,竟也能聽見平日忽略之聲,是如何以一種冥冥然不可測知的規律相互交響著;平時不在意之形,其細節與紋理是如何於多角度的觀看中產生美感,及其詭譎如魅的影,帶來驚奇。靜物皆活,而一切活物,又俱歸於寂。想像黑暗擬人,伸出友好之手來,將我溫柔地握在掌中,奶油般融化,肉身的熱是黑暗的脈動,心則是一塊不斷吞掉光的鐘乳石,是海上的月,是月上烏暗的靜海。
然而即使是海,既有其完滿,自然亦有其瑕疵,一如這冊詩集所收之作,自二○一二到二○一九,七年過去了,自我因生命困頓開始接觸宗教典籍之期,截至今日,亦已佔了一半多一點。困頓未嘗稍減,也未能真正領悟出一些什麼,只是深知前往大海的歷程,成為大海的歷程,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與危難,但能夠安然過去了,也就好了。一如當我受到恐慌的驅使而於無一盞路燈的道路上毅然睜眼,將車燈打開,發現目之所及,有一頂老舊的安全帽就落在不遠處,若再閉著眼持續向前騎行幾公尺,大抵,就會直直撞上了。然而,因直覺或冥冥之中諸神的眷顧躲過了一劫,該值得慶幸嗎?倒也並不,乃因我當下腦中所想,多是帽子的主人如今安在?是風勢太大,車行時,被風吹落的車上的備品?還是意外之後不及清除的遺留?
想來永遠都不會有答案,亦或者,以上那些揣測,也都是答案。
乃至,彼之實相,不過就是一顆通往入海口之河道上頑固的巨石,如我隨後幾年四處浪遊時,於溪邊,偶然遇見的那尊被丟棄的木雕菩薩。是身有嗑碰,多缺損,在其斑駁之漆下,有長長的裂痕如峽谷綻開一隻眼。
有精神尚在,有聲汩汩,自其中流下淚來。
【預購】未完 · 待續◎黎紫書
Regular price $22.00
「愛」,
她見過了,嚐過了,領略過了。
她知道它不能被計算,
計算它一遍就是蝕耗它一遍。
「作者跟人物的關係,和人物跟他們自己的關係,恰恰就是《未完‧待續》裡面的短篇的共通主題。這批小說中的主角幾乎全都自我分裂,到了最後一篇〈未完‧待續〉呈現為萬花筒式的環狀圖案分合,令人目不暇給。」──董啟章
「伊娃說你的手怎麼冷得像冰塊。她搓揉我的手,吻我的每一根手指,把它們揣在懷中,彷彿那是一隻被雨打濕了翅膀的小鳥。忽然我感到心酸極了,眼淚不聽使喚地汩汩流下,怎麼也止不住。
伊娃。真的,與你在一起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非常脆弱,也非常,非常美麗。」
每個字都溫婉,每個句都靜謐,但組合起來,卻是驚濤。
這樣的驚濤,在闔上書本後,反撲、刺痛、撞擊著我們那乾癟的人生、我們那套了枷的生活。
離開原鄉馬華與停留的北京,佇留在德、英的黎紫書,遞出了與以往迥異的作品,特別是她從未在創作裡觸碰的愛情。那些剔透到值得收藏、不停地刨刮我們靈魂,以及種種關於出走、自我、人生、記憶與死亡的描繪,都不斷地提醒,我們所自以為的掙脫,不過是一小步,總有雙更巨大、更赤裸的視線緊跟在後,也或許出走或留下,永遠是我們內心裡一場無法與他人言說的寧靜戰爭。
循著書中人物的腳步,我們又來到無常與命運的十字路口。
◎ 董啟章撰推薦序。
◎ 獲獎無數的知名作家黎紫書,首度在創作裡書寫「愛情」。
作者簡介
黎紫書,原名林寶玲,1971年出生於馬來西亞。
近十年來馬華文學最被看好的作家之一,自24歲以來,多次奪得花蹤文學大獎,是自有花蹤文學獎以來,獲得最多大獎的作家。她也受到台灣文壇的肯定,數次贏得聯合報文學獎與時報文學獎。出版人詹宏志首次接觸到她便讚嘆不已,譽為「夢幻作家」,更將她的作品首度引進台灣。
已出版長篇小說《告別的年代》;短篇小說集《野菩薩》、《天國之門》、《山瘟》、《出走的樂園》;極短篇小說集《簡寫》、《無巧不成書》、《微型黎紫書》;散文《因時光無序》,以及個人文集《獨角戲》等等。
推薦序
鄉音無改‧客從何來
紫書:
我這樣稱呼你的時候,我其實不太知道自己在跟誰說話。也許我應該在前頭加一個「黎」字,以完成那個你自己發明出來的,作為小說家的你的稱號。但發明這個名字的「你」,又是誰呢?就算叫你的本名林寶玲也無補於事。那是一個我不認識的你。不過,就算是黎紫書,我又算是認識嗎?我和黎紫書見面的次數,五指可數,通信的次數更少。我所認識的黎紫書,真如你所預設,就是那個由文字構成的「黎紫書」。她是一個作者,但也是你所虛構出來的人物。你說你越來越融入小說裡去,我看也同時是小說越來越融入到你當中。有些作家保持距離的方法,是迴避自己,不寫自己,你卻是把自己寫進去,把自己分裂成雙胞胎或雙重鏡像。自己跟自己的距離,很可能是宇宙中最遠的距離。
你說新小說集的書名由《迷航之島》改為《未完‧待續》,我第一個反應是覺得不好。單以名字來說,《迷航之島》好聽多了。到我要寫這篇序言的時候,翻看你的散文集《暫停鍵》,忽然才領略到,兩個書名原來是互相呼應的。「暫停鍵」不就是「未完」和「待續」之間那個點號嗎?《暫停鍵》裡的文章寫於你旅居中國和英國的時期,而我推想《未完‧待續》中的短篇則多寫於結束飄泊回到家鄉之後的日子。如此說來,兩者有時間先後的關係,而文體上是先散文後小說,先記述當下經驗而後回憶及虛構。如此這般,又生出兩個你來了。看似一真一假,但事實上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也很難說。
《暫停鍵》的自序,其實也可以用於《未完‧待續》。這篇自序雖然放在《暫停鍵》的書首,但就寫作時間而言,其實是諸篇中之最後,當中提及旅程結束,作者要回到家鄉的決定。而這篇自序所談到的主題,又開啟了後來的小說,也即是《未完‧待續》的篇章的寫作方向。你在自序一開頭便提到鏡子和存在的自覺,一種從外面觀看自己的距離感。然後談到「黎紫書」這個作者兼人物的創造。久而久之,「黎紫書」和自己就成了莊周夢蝶的關係。這些都令我想起波赫士的短文〈波赫士與我〉和他喜歡的鏡子意象。寫小說(把自己寫進小說)亦是如此。而作者跟人物的關係,和人物跟他們自己的關係,恰恰就是《未完‧待續》裡面的短篇的共通主題。這批小說中的主角幾乎全都自我分裂,到了最後一篇〈未完‧待續〉呈現為萬花筒式的環狀圖案分合,令人目不暇給。你上一本短篇結集《野菩薩》依然是你拿手的馬華本土題材本色之作,到了《未完‧待續》卻突然來一個大跳躍和大轉身,也許會令一些讀者措手不及,但是一切在《暫停鍵》中早已有跡可尋。
離鄉的欲望其實早已萌生。誠如你自己所說,在更早的散文〈亂碼〉中,便已經浮現兩個自己的對位――過著安閒凡俗生活的「我」和毅然離家遠去的「你」,而這個「你」亦同時是一個作者。這意味著旅行或移動的雙重層次――實質的地理空間(異國)和非實質的精神空間(語言)。所以,嚴格來說旅程並未隨回鄉而結束,相反,在語言的領域裡,它才剛剛開始,而且「未完」和「待續」。這似乎也說明了,家鄉其實在他方。林寶玲的家鄉在馬來西亞怡保市,但黎紫書的家鄉卻是語言本身。只要一日在寫,她注定要繼續移動下去,因為語言這個家鄉雖然常與我們同在,卻是永遠也沒有終站的。
由於「家鄉」進入了「語言」,於是就成為了「鄉音」。在〈煙花季節〉裡,喬在英國留學時遇到安德魯,彼此便是以英語中的鄉音認出對方同樣是來自馬來西亞。可是,當兩人相處下去並且成為戀人,馬來語(國語)卻變成了障礙,道出了所謂「鄉音」的欺騙性。「鄉音」被質疑,甚至被否定。而你早就宣稱,你已經把自己的中文和英文「去馬來西亞化」,在老家說話也不太像「當地人」,而往往被誤為「外國人」了。本土語言和本土題材的雙重放棄,令你覺得《未完‧待續》的黎紫書跟從前很不一樣。事實上,已經沒有「回鄉」的可能了。
這並沒有令你感到失落。從你的文字可以清晰看出,當中沒有緬懷或惋惜的意味。未知有沒有人覺得你太決絕,但斬斷一切依仗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當「鄉音」這個依仗其實已經內在化。不過,你沒有變成完全孤立的個體,因為你選擇堅守更根本性的東西。你質疑作為族群身分認同的identity,但卻堅持作為同一性的identity。這種跨越族群的同一性,見諸人「使用語言的態度」。在〈迷航之島〉裡,雖然現實人生過得一團糟,馬克對措詞和語法卻十分嚴謹,英語書寫無懈可擊,而加布里埃爾先生對語言文字有一種「強硬得近乎高尚的態度」。兩人對語言的執守令敘事者(來自東方的女性/作者的分身)對他們產生共同感(同一性),並進而發展成愛情和肉體關係。有趣而令人費解的是,在同一篇小說的第三節卻出現了不講究語言,甚至不受文字煽動和誘惑的女同性戀人伊娃。兩個男性主角似乎象徵語言和理性,而伊娃則代表語言不能約束的肉體和本能。而敘事者介乎兩者之間,或同時擁有兩者的特質。馬克深為所動並且加以讚嘆的,是女敘事者所表現出來的「靈與肉的和諧」。我們可以說,當中的「肉」就是伊娃的肉體原理,但當中的「靈」指的又是什麼?敘事者自己解釋說:「我的語言,在某種意義上等同我的靈魂,我們是合奏者的關係。」
靈魂即語言,是個相當具有創意的觀點。你近年常常說到靈魂,也許就是這個意思。小說中的女敘事者為自己喜歡的靈魂取名叫愛麗絲,並且要「培育」她,好像她是另一個自己。自我與靈魂的關係是「合奏」的關係,但合奏的形式,是肉身為樂器(大提琴),而靈魂為樂師。肉身被靈魂所彈奏,而為靈魂所驅動肉身就是在說話的這個「我」。更有甚者,當中又提及有另一個扭曲、虛弱的靈魂,竟而形成「我們仨」的複雜關係!你所說的靈魂似乎不是宗教上的、形而上的事物,而當你點穿她就是語言,以下的文字就更可以理解。你在散文〈聽‧從〉中說:「但我在這幾年間清楚感覺到靈魂的壯大,身體比她早熟,但她幾乎以頑強的天真駕馭了身體,讓身體成為她的信徒。我以為那是一個『我』的完成,也是我這幾年在做的事。」「靈魂的壯大」不就是語言的成熟嗎?而寫作,以及在寫作中的自我創造,不就是語言這「靈魂」去駕馭自我(身體)的方式嗎?更耐人尋味的是,當你說「我正成為自己的靈魂所喜愛的人」的時候,「我」這個主體竟然變成「靈魂」所喜愛的客體。由「我」喜愛「靈魂」,到「靈魂」喜愛「我」,主客逆反,真假互換,虛實倒置。林寶玲創造了黎紫書,黎紫書卻反過來「培育」了也「駕馭」了林寶玲,甚至是虛構了林寶玲。莊周夢蝶,蝶夢莊周。
靈魂要駕馭身體,靠的是意志。你在〈未完‧待續〉的結尾,這樣描述當中的女小說家所創造的虛構城市:「女人其實一直心裡明白卻不敢寫出來,這牆背後並無牢獄,它圍著的是這城市;她明白那是她的意志世界的邊界,她既無法將之消除,也永遠不能攀越。」小說由敘事者「我」抵達一個陌生的城市開始,在追蹤自己父親和一個女小說家幽會的往事的過程中,「我」進入了女小說家虛構的世界。最終小說與城市無法區分,「我」和父親和女小說家也成為了彼此的鏡像。小說,即意志世界,是語言這靈魂在克服肉體(自我)的過程中的創造物。是以在〈迷航之島〉中,當強大的靈魂愛麗絲和頑固而堅守的「我」(如大提琴的肉體)合奏,二者融合為一,就能把世間的一切聲音消音,化為一片空寂,並開拓出那唯一的、超越的意志世界――「我是我自己的世界」――小說。
你的意志世界是那麼的強大,但你又同時是那麼的低調,永遠的未完,永遠的待續,默默地進行你的簡寫。你不覺得小說可以改變世界,但它至少可以改變自己。而我想說,當別人在你的小說裡,在你對語言的堅執當中,體會到跨越個體阻隔的共同感,靈魂的培育就可以傳播和複製。在這靈魂的交流中,我們再次聽到鄉音,但那不再是國族語言的印記,而是另一個層次的迴響。
我長久以來也摸不著頭腦的是,為什麼總是在你的小說裡讀到(聽到)自己的鄉音?難道只是因為我們的母語都是廣東話?為什麼在兩個環境和歷史完全不同的地方成長的人之間,會產生這種同鄉的感覺?現在我明白了。我們並沒有共同的靈魂――靈魂只能是個別的,不可能是集體的――但我們對靈魂有共同的感應,也即是對語言的執著和信任。而靈魂和肉體的奏鳴曲,就是我們的鄉音。
而此刻,當我以書信的形式給你寫序,按照你所設定的培育靈魂的方法,我其實是在跟另一個自己對話。我這另一個自己以黎紫書的形態出現。也許我並不真的認識黎紫書,但我其實早已認識你。你與我,客與鄉,靈與肉,正如馬克所說,如此的和諧。
董啟章
二○一四年六月十七日
後記
越來越遠的島嶼
心裡有一個故事,覺得很適合寫成極短篇小說,卻一直沒寫出來。沒寫,是因為老找不到一個切入的方式,儘管角度已經看準了,卻總覺得手上握著不適合的刀,或者懷疑著那刀刃尚未煉成它該有的鋒利度。奇怪的是,雖然連第一個字都還沒寫出來,我卻覺得自己已經「看見」了它沒被寫好的樣子──直敘嗎,會像卡爾維諾寫過的一些輕巧的東西,〈呼喊特麗莎的人〉或〈孤獨〉之類的;把細節都舖陳好的話,很可能有點像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說到底,這本來就是一個關於某人與海的故事。故事是那樣的:有個住在海邊的少年為著某個從未明朗的原因,或只是福至心靈,一時突發奇想,開始嘗試游泳到附近的一個島上。那是個視野以內的島,但要用兩臂划過去可就很遠很遠了。他成功了,並且從此以後每天都得花好幾個小時往返游一遍。最初他做這個事情,大家都讚好,給他鼓勵,說他是個了不起的有勇氣有魄力的孩子,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他長大成人,從青壯到中年,依然每天無論晴雨,甚至常常放棄生命中的「正事」,也堅持要游這一遍。這時候人們說他是個偏執狂或神經病,不務正業無視現實。一直到他年老,很老很老了,那個依然在視野內的小島予他而言變得越來越遙遠,每天往返這一趟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可他還是一意孤行,每天都得下海泅泳到那島上,再僕僕游回來。不同的是,他這怪癖而頑固的行徑被媒體報導,或者被人發到網路上,居然「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他這本來與世界毫不相干的行為,忽然被世界各地的人以各自的角度解讀與詮釋,並且每一種解釋都不謀而合地充滿正能量,他因而備受推崇。在垂垂老矣的時候,他做了一輩子的同一件事,因為「做了一輩子」而生出各種意義來,其意義之重大,影嚮力之廣泛,足於讓他被寫進歷史(啊,因為人們的不同需求,那時候的世界有無數種有意義沒意義的史冊。)
好吧,故事說到這裡,我總算明白自己為什麼沒有把它寫成小說。因為我說著說著,腦子裡對應地浮起電影《阿甘正傳》。阿甘做過類似的事。他有一天無端端(說是為了想些事情)往家門外跑,一直跑了好些年,頭髮和和鬍子都長得很長了,變得有點像世外高人,就像《魔戒》裡睿智的灰袍甘道夫。無人知道他為什麼上路,但因為他不停下來,人們主動為他這行為賦與意義,後來在他奔跑的路上便尾隨著一大票跟從者。
我得承認,我心裡的那個故事,說穿了是阿甘這事蹟往前後兩頭延伸的版本。故事如此伸展,表現更多的是人們的態度如何變化──人還是那個人,做的還是日復一日的同一件事,四面八方看著他的也還是那些眼睛,但人們對此人此事的看法就是一直在變化之中。再說下去,可以說到六祖壇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這個被我埋在心裡一直沒有冒出芽來的故事,與電影裡阿甘行萬里路的橋段,最大的共同點在於主人翁本身始終未說明動機和原因。這點模糊至關重要,畢竟事情與整個世界的運行太不相干,太不合常理,當事人本身未必真能說得明白,這世上也根本沒有一個具有絕對說服力的理由。而因為不予說明,倒讓事情有了「當其無,有器之用」的境界,予人無垠的解讀空間,以及各種各樣輻射性的,超出事情本身的啟示。
記得奧斯卡獎導演李安說過,其實沒有人在意電影說什麼,人們只在意自己想什麼。
卻總得有人無端端跑萬里路,或是每天風雨不改迎風破浪游泳到孤島,總得有人用無法解釋的意志去做些奇怪的事,才能在這死水般的,麻木的,機械化的世界激起一些思考。
我覺得像我這種寫手,多少也就是那樣一個不合情理的人了。
……
今年上半年在花蓮東華大學當駐校作家,開了一門小說創作課。上課的學生不多,都很乖巧溫純,從不為難我。我一方面暗自慶幸,一方面卻暗中失望。我總想他們是應該抗拒我反對我刁難我,對我「傳授」的寫作心得嗤之以鼻的。因為那樣他們才更有可能進入思考的狀態,爬梳出自己對小說真正的想法。事實上,在此之前,我自己對於創作本身缺乏(也可能不以為需要)理論上的學養與整頓。作為創作者,我一直只是在自以為是地選擇「最好的」、「最精確的」方式表現自己對於人與世界的體認與看法,從而反映我自己在這世界中所持的姿態與角度。到了課堂,我卻必須從這種習以為常,乃至已不知不覺的狀態中抽離,像開了一門生物課,讓一尾魚對自己和別人解說「我是怎樣在水裡生活的」。
後來在與黃錦樹的兩場對談過後,被黃錦樹(有點恨鐵不成鋼似的)稱為「素人」。我不確定「素人」一詞的詞性,卻記得朱自清〈說夢〉中說道:「我是徹頭徹尾讚美夢的,因為我是素人,而且將來永遠是素人。」至人無夢,愚人無夢,惟素人有夢,如此思之甚雅,便不欲窮究。這是寫小說訓練出來的一種人生哲學與生活的態度吧。一件事情可能產生的各種效果和意義,往往取決於各人選擇的「當止之處」。
記得在電影裡,跑了不知幾萬里路的阿甘忽然停下腳步,回過身來面對一大群追隨者,說,我要回家了。
在幾萬里路以後,再普通不過的一句「我要回家」或許也能成為神諭。
我總是在寫作的,寫作予我,是生活。「生活」 說的不是「生計」,卻仍是一個卑微的詞。環目所及,與我同代的小說創作者們,書寫的態度可都遠比我嚴肅。我知道他們有的都寫出了各種身體的毛病來,才青壯之年已要出入醫院,讓我感覺到寫作予他們而言成了多大的耗損。我感覺這些同輩人有的已把寫作融入生命,經營文學也等於經營自己的人生;有的把小說寫成終生志業,也有的把它提煉成民族使命。而我只是寫作如過小日子,看到什麼,想過什麼便寫什麼,平平靜靜,沒病沒痛,也無風雨也無晴。如此被視作素人,自然無可辯駁,而我素人之極,心裡想的是我那個沒寫出來的小故事──我只管安靜地寫下去吧。有一天,時機到了,這世界會給我的寫作予更多別的、更華麗的定義與解說。
寫作這事,我相信這輩子我都無法闡明自己的動機,卻不會也不可能放棄了,一如我不可能放棄生活,並且我也將一直追求讓生活更自在更美好,或至少讓它適可而止地保持著一種美好的溫度。
這集子裡的小說,我說不出具體的章法來,但它們都在上面說的簡單的心態裡完成,創作時期始於二○一一年我在英國的時候,直至我在東華大學這裡的前兩個月還在埋頭重寫〈迷航之島〉。我喜歡〈迷航之島〉這名字,它比〈未完.待續〉更接近我心裡的那個故事;那個我無法寫成小說,但決定以自己這一生去演繹的故事。
……
最後,我得感謝一些人。感謝寶瓶社長朱亞君一直沒有放棄催促我,讓我在極大的羞慚之中不得不把集子裡的小說一一完成。在台灣,寶瓶於二○○九年出版了我的極短篇小說集《簡寫》。那是在我已「沉寂」經年,我以為已不復為台灣文學界所記憶的時候,亞君主動聯繫,還願意在「不妨礙大馬簡體版的銷售」之條件下,把我自己極鍾意的《簡寫》帶到台灣。這部作品為我在台灣結緣無數,至今我對亞君仍十分感激。
還有一位要感謝的是董啟章。他在我心中是一個對文學十分虔敬,把生命鎔鑄在創作裡的人,一直有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形象。這次我完全是戰戰兢兢地硬著頭皮邀他為這書寫序,而他回應的方式與語言溫暖得讓我既激動也羞愧。他完成序言後把稿子發來,我竟然一整日不敢打開附件……我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好好寫。下一次再邀他寫序必定得充滿自信,而不是只憑著勇氣。
最後還得提一位朋友徐濛。他是我在臉書上的書友,本來只屬陌路。可我看見他貼在臉書上的素描畫作,覺得很有意思,十分喜歡,就不顧天高地厚向他討要畫作。徐濛二話不說,事也就成了,於是這書有了這封面。後來我才曉得徐濛家在香港,覺得真巧,董啟章也是香港人。
我知道以後的路上我還得經常懷著這種感激之情。因為在我的想像之中,這路很長,我會一直遇上誠懇良善的人,他們會幫助我發現自己,認清自己,完成自己,讓我一遍一遍地,成功游到那將會越來越遠的小島。
二○一四年六月十八日 東華大學素心邨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羅毓嘉
Regular price $22.00為了甚麼
剜出了心臟我仍然活著
我不能愛你了
這個國家令我分心
他以詩歌翻過拒馬與圍牆
以叩問,敲醒暴力的黑夜
當世界逐步崩毀,詩人更加跨步向前
在失速的質疑與叩問中張開雙臂,擁抱這個即將粉碎的世界
「若總有天要變得陌生
好好愛一個人
又怎麼可能」
——〈大馬士革〉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是羅毓嘉的第四部詩集。行路至此,詩人跋涉了那麼遠,經歷了那麼高且低的跌宕,背負著嬰兒與棄子的身世,屢屢回望的目光卻仍是情深。
在這部詩集裡,詩人瘋魔依舊,傾心書寫著彼岸香江,那港,那城。然而當世界寸寸頹敗,他選擇對自己身處之地心懷愛意,直搗不可救藥之現實──以詩作為革命起點,以字句鑿開不公不義的表層,探取生活與活著之意義核心。他寫太陽花革命,香港七一爭普選;他話尾時而憂傷,時而俏皮,他輕聲問,為什麼某些人不被允許相愛。他說:我不能愛你了/這個國家令我分心。
若文字能有火的熱度,即使靈魂都燒痛了,是他,讓灰燼裡終可能出現答案。
本書特色
- 師大國文系副教授,文壇資深前輩詩人陳義芝◎專文作序。
作者簡介
羅毓嘉,1985年生,建國中學紅樓詩社出身,政治大學新聞系畢,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為記者。曾獲中國時報人間新人獎,台北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政大道南文學獎與台大文學獎等;《INK文學生活誌》譽為「最被期待的年度新人」。作品散見於《人間副刊》、《聯合報》副刊、《自由時報》副刊等刊物,作品曾數度選入年度《臺灣詩選》、九歌《年度散文選》,以及《台灣七年級新詩金典》等。
著有散文集《棄子圍城》(2013)、《樂園輿圖》(2011),現代詩集《偽博物誌》(2012)、《嬰兒宇宙》(2010)(以上皆由寶瓶文化出版)、《青春期》(2004,自費出版)。
部落格:yclou.blogspot.com/
代後記
陰曆八月十五隔日我路過自己
陰曆八月十六,月正圓。
和平東路蜿蜒向遙遠的東方,月色溫黃,我每走三步便停下看看月亮,感覺它慢而快地移動著。夏天這麼過完了,我身上有許多的傷口。
想起如果能有一個那樣的夏天──我們踏進海浪。飲啤酒,吃櫻桃,也或許鬥鬥酢漿草。說些無聊的黃色笑話。換穿彼此的襯衫與外衣,脫去背心甚麼都能做甚麼都敢做的夏天,或許並不存在。事實是夏天已經過完了,白露已逝,秋分未至,我甚麼也沒做。我們甚麼也沒做。像是採遍整座草原的酢漿草,發現裏頭並沒有甚麼幸運的四片葉。
這時代這城市,又哪裏來甚麼整片草原的酢漿草呢。
月圓得很。和平東路的人行道上,有人拿起手機拍照。更多人沉默地經過。有人盯著月亮,邊走,險些撞在路旁的廣告立牌。一顆大泥球掛在天上它充滿了疤痕。但是很美,很圓。生活充滿疤痕。白千層充滿疤痕。把病愛的表層都給褪盡了,又是甚麼會在那裏?像季節接續著季節,敞開的門和緊閉的門同時存在街頭,公車駛過。往西行駛的公車上是看不到月亮的。月圓得很,我累得很。有一瞬間我無法確認任何事情。
我站在那裏,想要停留片刻。我試著想起自己是誰,想著自己為甚麼會在這裏。
曾有個男孩,他想要拯救世界,而我認得他,而我又不認得他。我發著獃。曾有些時候我有些特別喜愛的人,也有些格外厭惡的人。但這些都沒有了。朋友還是朋友,但離得越來越遠。說話,發笑,還是一樣,也不一樣。我多麼希望可以回去那無畏的愛與恨的十七歲,那個時光。但我是回不去的,我們都回不去。不可能的。我和青春期時設想的自己距離,正好就是那時我所無法想像的自己與當時自己的距離。我現在突然明白了。曾經想要的不一樣的自己,畢竟是讓他們失望了。我有過許多許多的計畫。但現在我只是看著月亮爬升,爬升。陰曆八月十六,周遭非常嘈雜,而又安靜無聲。
我還設法想了一會兒世界的模樣,想著現實裏的一切。我的工作,薪水,關於活著我試圖想得更多。但突然瀰漫的車聲令我無法專注,於是我便往前走。月已不在我停下的地方。
每一個現在,生復生,死復死,彷彿有甚麼東西從我裏頭緩慢地流瀉了,喪失了,我所曾經認得而又不認得的節氣,有甚麼東西逐步填補進來,成熟了僵硬了。但還有脈搏,還有指尖能對著電腦勾勒著自己的五官。有人傾聽很好。但沒有也無所謂。比如說,曾有個初秋的夜晚,一個男孩在我所在的那個路口的不遠處,在一場雨裏他哭泣,一個男人站在路邊用鞋底熄滅了他的香菸,他們並不知道過去會將他們帶到甚麼地方,難以連貫的破碎的字句說了幾年已突然變得完熟,但這難道是他所要的,又難道是我所要的?我曾是個有想法的人。可我現在不那麼確定了。
我是多麼想要生活慢一些,再慢一些,成為我現在所不是的那種人。而我連祈禱的方式都已忘記。也或許,月是那麼地圓,月圓了會再缺,但有些事情現在已不可能了。在一個明亮的夜裏,月裏,生活的邊境會消逝,會有一叢花朵綻放。只是可能不是現在。也不是這樣。
走了一會兒我停下。我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沒有哭也沒有笑。讓身邊的人騎單車呼嘯而過。讓他們狂妄。讓他們鳴起警鈴,讓他們去笑,吐一口痰在世界的身上。讓他們給彼此戴上初秋荼蘼的花冠。花已開到這裏,時間是唯一不須辯證的事物。我看著陰曆八月十六的月亮從和平東路以東上去一些,再上去一些。
月亮慢而快地躍升著。當我站在那裏我只是站著。
慢而且快。
我不曾這麼形容,或許是,並不知道可以這麼形容。快而且慢,夏便這麼完了。
形容很難。但存在很簡單。只要你站在那裏看著它,月的速度也讓你想要在人聲鼎沸的路口跳起舞來,你便知道我在說甚麼。你會知道的。於是我便向前走。
偽博物誌◎羅毓嘉
Regular price $22.00倘若愛已成為這裡唯一的匕首
他們會如何刻我的墓碑
「在描繪一個詩人時,你總會發現一個博物學家。」--羅蘭.巴特
睽違兩年,詩人已走過青春盛大的愛與死,走入慾望的繁華荒涼。如今,詩人從金融市場的貪婪饕餮返來,從假面與陷阱中返來,帶著更加婉轉的音韻、耳語般輕巧的呼息,與一雙洪荒初始的純淨眼神,返來。一如嬰兒凝視宇宙,穿透物之表象,他在連自己都僅剩一點點的時刻,伸出手,指向時間,指認出萬物的姓名。
法國哲人羅蘭 · 巴特有言,「在描繪一個詩人時,你總會發現一個博物學家。」而詩人隔空遙遙相應:「你不能創造一切的不存在。」這是一部計畫性寫作,記錄了詩人眼中的偽∕微觀歷史。當他行經鬼火與骸骨,走遍崢嶸惡地形,與人群的喧譁兩相對望,一本靜物之書,於焉展開。
本書特色
◎繼2010年羅毓嘉《嬰兒宇宙》豔驚四座之後,睽違兩年,眾所期待的新作。
◎收錄作品,多篇已在《人間副刊》、《聯合副刊》刊登。
作者簡介
羅毓嘉,1985年生,建國中學紅樓詩社出身,政治大學新聞系畢,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為記者。曾獲中國時報人間新人獎,台北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政大道南文學獎與台大文學獎等;《INK文學生活誌》譽為「最被期待的年度新人」。作品散見於人間副刊、聯合報副刊、《明道文藝》等刊物,並曾選入《98年散文選》、《2009臺灣詩選》、《台灣七年級新詩金典》等。
著有散文集《樂園輿圖》(2011,寶瓶文化),現代詩集《嬰兒宇宙》(2010,寶瓶文化)、《青春期》(2004,自費出版)。
部落格:yclou.blogspot.com/
推薦序
詩之神、魅──與羅毓嘉「新詩集」對話
我應該要去找毓嘉,問問近況,問問他進了工作以後,探看的世界還依然世界的模樣嗎?我該問詩人,你睜開嬰兒雙眼後,看到神,看到魅?詩,你在找姓字,你在找名字,你在賦格嗎?你是想站在雲端的女高音?抑或沉入最沉的男低音?
有太多關於詩,我想聽他熾熱熱的靈魂說,他也是想聽我說一些吧?他直覺、衝動地找我,一個偽詩人跟他的詩對話,令我受寵若驚。他的詩對我說了許多,那樣不可能從別的閱讀或別的心靈展開的旋律,我完全沒有能力用我的文字再轉述一次,關於他的詩,其真誠美麗。作為對話者,我若還有什麼能跟他說的,恐怕只有虛長的年歲,碰過較多寫作堅硬棘刺之牆,胸前背後,多了幾道傷口。
時間是詩的拉鋸,詩是時間的線索。
若我們寫作之人,年少時憑一股熱,就管他牆頭多高也不懼拚命沒有下秒鐘似的飆升,反正跌深反彈,身體柔軟如貓,摔落後翻個身,繼續奔跑追逐於文學花園裡的鏡像虛實。特別寫詩,不僅手腳要乾淨俐落,腦袋運轉如夏季風暴,心還得敞開迎接炎陽陣雨,與海浪和天空同作息,這樣每一秒每一刻都想在生活中以詩留下痕跡,青春寫詩,不熱不行。毓嘉已經在上一本詩集做了最佳示範,《嬰兒宇宙》的字句摸來會燙人,他以其獨特的音色,宣告他將不悔不倦帶給我們更多愛與生命的奧祕,並於未來占領他人所無法企及的詩領域。
詩,不就是這樣子的載體嗎?你眼睛看不到,你耳朵聽不見的,你舌根嘗不出味道的,肌膚無能感應的,藉著詩人所擬造的新顏色新聲音,各種神經受器再次被打開,甦醒。毓嘉的詩聯通感很強,突然你會讀著讀著,一陣感受從股端沿著脊椎,直竄腦頂之穴,兩手兩腳也起了雞皮疙瘩,似乎那些經過詩人重塑組合以文字替換的眼前世界、那些無情有情萬事萬物被凝縮在宇宙射線中的微量粒子,輕易可以穿透你的身體,射穿你後將你改變,提升。
特別真是我,這種寫一點點的詩中年,像隻在柏油路面被車輾過,在太陽底下已經曝曬了一星期後的過路青蛙,想要啪啪跳呀跳,跳到路對面的草原和池塘,已經是不可能的。最可能的是有另一輛大卡車經過,帶起一陣風嘯,把黏在熱燙街路的乾枯蛙皮掀翻,踉了幾蹌,幸運的隨風落入池塘,也不會撲通一聲了,而是靜止漂浮於水面,那已經是在詩的路上還能享受到最甘美的禮物與祝福。而毓嘉和他的詩,比這輛大卡車厲害,他們具有讓世界情感起死回生的能耐,我看見自己在柏油路面上,因為他的詩引流灌注如清泉,那僵硬的死皮,竟漸漸恢復了光澤,竟慢慢伸活出四肢,竟抬頭挺胸,竟心動又開始,竟能跳,跳過馬路,跳過草原,撲通跳入池水。
詩不就是該具有如此神蹟式的類宗教性的滲透與靈動。
每個青年詩人一開始摹詩,音色、韻律總離不開其所讀所識前行輩詩人的筆觸,毓嘉的同儕或師友也已指出許多,譬如□弦、楊牧、羅智成、一點商禽和夏宇,我再加一個楊澤詩的神祕感知。然而這本「新詩集」《偽博物誌》,我第二遍以朗讀的方式進行,輕誦呢喃後,確實那些筆跡仍在,但已經不同了,毓嘉直抵的是同這些前輩等高的視野,他已經與他們站成一列觀看。在吟誦過程中,這些詩句突然有波特萊爾寫巴黎城市的憂鬱魅影,也接近里爾克詠物詩之後的神思,詩的視角位置也在這二者之間。里爾克站得高而形上,以其詩人職志,將詩從表象拉升到心靈真實,那是處永恆不被世間侵擾的天境:
……因為美無非是
我們恰巧能夠忍受的恐怖之開端,
我們之所以驚羨它,則因為它寧靜得不屑於
摧毀我們。
——(里爾克《杜伊諾哀歌》,綠原譯)
至於憂鬱的巴黎浪蕩子醉倒墮落的姿勢低且深,與城市之華同臥,波特萊爾以詩將爛腐化成生香。
我將獨自把奇異的劍術鍛鍊,
四處尋覓聲韻之偶然;
仿若行走於石子路上,
在字裡行間踉踉蹌蹌,
有時,迎面撞上長久渴望之詩句。
——(波特萊爾〈太陽〉,吳錫德譯)
毓嘉凝視世界的眼光正面迎向二十一世紀文明的深處開展,他對個人身上的,城市身上的靜觀,我不想用某些既成的詞彙直說(「說破是破壞,暗示才是創造。」馬拉美),或過多渲染的字語來對看這本新詩集。也不想摘其詩句(要把集中的詩或詩句拆析分解,有我能力不足也不願之處),那會壞了毓嘉在這本詩集進展最完熟的節奏,我推測那是他目前用來穩定自己與穩定詩的最有力支撐。他找到了自己的聲調,因而能自在地歌吟。詩人站在一個新位置,那既是主又是客的雙向互觀,時間與愛的消亡新生在心象內外交融,我是物亦非物,物是我非我,在託物寄語中將生活滌蕩。然而像每個真正的詩人,都是早慧且敏感孤獨於創新之途中。他們看見別人見不到的細節聯繫,物與人與世界之間的關係,他們先於文字,以感官對應極難言說描述的內在究竟發生何種牽連變化,風吹,雨滴,花開,鳥飛,石沉,它們具有意義嗎?如果有,那是什麼?如果沒有,那怎麼證明一個世界的存在?毓嘉竭盡其「通感」能量,鋪陳而出他欲組構的新世紀。
毓嘉詩之穩定,讓我想到楊牧,他們似乎都不必經過青澀時期,直接給人的就是甜熟果實。然我必須說,這本詩集噴湧的曠宇繁花,我只能領略其半(楊牧我大概三分之一)。我第一次用心看,似乎全看懂了(意象);第二遍朗誦兼聆聽,那純屬音樂的旋律(結構);第三遍就是此刻正在寫這篇文章,不得不反覆反覆以分析為前提進行,忽然就失去了整體(語言)。這當然是我個人的局限,也提醒我這本詩集很耐讀耐看耐聽。
雖然我未曾真正跟毓嘉聊過天談過地,遑論詩,但從作品中可以完全感受他對寫詩的堅持與懷抱。台灣現代詩的「盛唐」時期似乎過去了,後起新秀所臨之殿堂在現實中或已成廢墟,因此很容易就把詩藝當遊戲。可詩不是格言,或可輕易摘取的警句或文字排列或僅是趣味的形式鋪陳,必得從心裡面去轉折它,才不致亂了內在韻律。當然做練習是可以,哪個段落該讓它傾斜,哪個段落是該和諧,暴跳甚至只是空白的失去聯繫上下詩句,非邏輯性的一躍而縱往深谷或飛向天際,蒙太奇的意象剪接,明暗虛實,把顏色變化一下,把名詞動詞更替,這些好像對詩起了活潑的樣貌,可最終那是遊戲多。在萬花筒裡隨便轉一下,影像多麼華麗與詭奇,但這種驚奇,短暫不長久,你想再看同一次讓你感動的世界,轉,再轉,也轉不出同樣的花色。那是迷障。只有發自內心自在又純然的詩歌,由詩人在經意與不經意的經營之中,情感和文字達到融合,飽滿成一種永遠的契合,那時的詩句,即使在詩人已遠,時代已過,仍是那麼新鮮動容。那時寫詩的人可以體會到一個純淨世界的表述和語言,甚至在哲學與邏輯跟你生存的現世格格不入,但你確實因為創造或閱讀那樣的詩句,而願意相信,生命有其美,生活值得感受與感動。
緊實地說,一個世代只要有幾位,不,哪怕只有一位詩人,能莊重地對待詩對待自己對待世界,那不管瀕臨的是如何破碎的現代廢墟,新世紀都將會於此人心靈之中再現。我相信毓嘉就是這樣的一位。
少年時,詩我迷忘於羅智成;中年時,詩我回神於羅毓嘉。
——蔡逸君(作家、《印刻文學生活誌》副總編輯)
嬰兒涉過淺塘◎羅毓嘉
Regular price $22.00他聲聲扣問,
我們何以成為一個人。
因為無法擁有潮汐你築起整座海堤
為了擁有山林你挖空地面圍捕最後的狼群
像一把匕首
愛著一顆心臟
——摘錄自〈根性〉
羅毓嘉以從來無人書寫,也無人能複製的「羅氏語言」,
像在轉角射出溫柔的一箭,俐落擊穿人心對於體制的麻木與枯槁,
又像是面對病齟,他以獨特姿態,靜靜挖出慣常人性的詭辯與怯懦。
他像一根點燃的火柴,溫柔,又帶些節制與靜默,但卻能鮮明剔透地映照出國家體制、政治的貧弱,以及在各階層如鬼魅般頑強的透明暴力。
火柴熄下,我們所處的荒原,仍有陣陣餘溫……
本書特色
◎林立青(作家)撰推薦序,楊澤(詩人)鏗鏘推薦。
◎封面書名及篇章手寫字,皆來自羅毓嘉動人的書寫。
◎「我眼前這部《嬰兒涉過淺塘》可能是毓嘉至今最直白,也最面向社會大眾的一本詩集。在本書的詩句之中,隱隱約約都和台灣社會有緊密的關係與連結:那些好的,不好的,撕裂的或者痛苦的畫面場景紛紛湧出,我好像回到那大三溫暖的鏡子前面,看到了當時憤怒,哀愁或者感到無力的自己。如果我印象中的毓嘉,是用詩將世界上美好的期盼和感受凝結而成,那這本詩集,就應該是對於社會的回應和質問了。」——林立青
作者簡介
羅毓嘉,1985年生。紅樓詩社出身,政治大學新聞系畢,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著有詩集《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等四種,散文集《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等三種。
推薦序
刺著我們的靈魂
林立青(作家)
我是在出書以後才開始認識羅毓嘉的,開始讀他的書,唸出他詩裡面一個一個的字,學著從他的世界去看一些美好的,遲疑的,自己不了解的世界。過去前幾本的詩集每篇都像是凝結的情書,像是在一面大鏡子前看著自己的裸身一樣,唯有透過澄澈的詩,才會驚覺:哎呀,原來我自己是這個樣子,原來自己也曾有類似的,同樣的感覺。
我眼前這部《嬰兒涉過淺塘》可能是毓嘉至今最直白,也最面向社會大眾的一本詩集。在本書的詩句之中,隱隱約約都和臺灣社會有緊密的關係與連結:那些好的,不好的,撕裂的或者痛苦的畫面場景紛紛湧出,我好像回到那大三溫暖的鏡子前面,看到了當時憤怒、哀愁或者感到無力的自己。如果我印象中的毓嘉,是用詩將世界上美好的期盼和感受凝結而成,那這本詩集,就應該是對於社會的回應和質問了。
詩是一種最難以掌握的題材,我不懂詩,但我讀詩,我試著在讀完以後去記下自己讀詩以後的感受,我眼鏡後,瞳孔前畫面不斷出現片段的,但是發生在臺灣的剪影,像是強拆,又或者閃過一、兩個政客的咆嘯,以愛之名的壓迫標語。
如果一個詩人要隱晦自己寫詩的意圖和批判的對象,絕對可以藏得比散文或者小說還要深,還要讓人看不懂,但這些詩中的文字,卻幾乎每篇在讀後都覺得被勾起曾有的憤怒或者無助。幾乎每一首,我都能閃過曾在新聞畫面中短短只看一秒的人。詩人重視社會議題時,能將那些複雜的感受化作精煉的文字,每一首詩的韻腳段落似乎都在呼應著我曾有過,卻沒有辦法細膩述說清楚的感覺。
我讀完以後,連寫自己臉書都開始亂押韻一通。不知道為什麼,那種像是聽了搖滾樂開啟了上面寫著「搖動」或者「狂歡」的開關一樣,只是這些詩是沉重的,是洗鍊的,是用這塊島嶼曾經發生過的暴虐或者壓迫而出的。
對我而言,這就是讀詩的魅力,詩人可以用極少的文字說出我沒法清楚表達的感覺。在這個感覺中,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和詩人想的是不是同一件事情,可是在讀完後,連這也不重要了。羅毓嘉的詩能讓我聯想過去的回憶,能把我拉到一些場景裡。毓嘉的詩向來帶有強烈卻又適合吟誦的韻律感,這次的詩集在描述時更是不加迴避,清楚直接,一字一句地把我拉回曾有的感觸和回憶,回過頭來問我自己:我還活著嗎?我還有記得詩人的感動和震撼嗎?
羅毓嘉這次從序詩〈政治粉餅〉之中,揭開他質問並且深切關懷社會的文字:
把你和自由銬在一起你就自由了嗎
焚燒你的熱情你感到那溫度了嗎
你用堅定妝點你的眼神他們便堅定地毆打你
若你還有信仰折磨你就成為他們的信仰
序詩就令人感到震撼和反思,在我看來是警句。我在讀完序詩以後,質問究竟我看的政治是狂熱還是口號?我真的懂嗎?身為一個人,我真的有所選擇嗎?我自願嗎?我有同樣的感動嗎?
毓嘉在這本詩集裡給我的感覺是比起過去,都還要激烈並勇敢地和社會對話。詩人的文字銳利如同匕首,精準如同狙擊,直刺往讀者的良知。敏銳卻又帶著無奈地質問台灣:為什麼這樣對待人?為什麼讓人受到如此對待:
究會有些答案被揭開吧
想起自己是誰,想起了
曾有一時自己為誰所深愛著
想起
沒有人能獨力創造文明
認識不認識的人聚在後門
抽完支菸他們
忍住了不開始哭泣
優秀的詩人可以短短幾句詩勾勒出社會的場景,並且記錄下受傷的,難受的,苦難之下的人。我喜歡讀羅毓嘉的詩,即使是面對社會時多麼的無助,他的詩都還保有溫度,讓讀詩的人不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是自己一人承擔的:
這世界充斥著詭妙的答辯
雕像正彼此擁抱
且發出愛慾的呻吟,聽到了嗎
但你不關心這些。如同你不能夠關心
自己已死去了很久
我微弱安靜了沒有說話
此刻,且讓我假裝
自己並不關心你
毓嘉始終是愛人的,是付出愛的,這是詩人珍貴的特質,也是讀詩時,真的能夠觸動人心的原因:詩人用文字寫愛,用尖銳的文字刺進讀者的心,質問的同時也撫慰著讀者,所以我們應該要讀詩,當我認為自己是孤獨時,是難過時,謝謝我們還有詩人,用他的文字刺著我們的靈魂。為我們的記憶留下可以吟誦並且聯想的線索。
我推薦這本詩集,期待所有人都可以看看詩人的眼睛中,社會是什麼樣子,看看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再回過頭來,確認是否還有那些悸動或者對於社會的期盼。
序詩
政治粉餅
他們盤查你的詞彙裡有沒有不滅的燈火
召來比較牢固的字句砌成四條邊線一間房
將你放在裡邊而自己冷冷站在外面
命你給出最艱澀的三個動詞你說
思考,論辯,批判只是冷僻但並不困難
還不如抵抗,鬥爭,革命你說
靜默這個詞原坐在你的旁邊它怵然蛇立
為何你不戴上它那蒼白的臉
把你和自由銬在一起你就自由了嗎
焚燒你的熱情你感到那溫度了嗎
熾熱是無聲的而冷靜有一種內在的嘈雜
信念啊它在窗格外高懸你伸手
如何引頸也越不過的疆界彼端是引誘與墜落
花蕊吐露時間蜜裡溢出自己的窄房
兵火與吆喝一齊從雲端落下
弈一盤棋局勝敗已寫定你的名字
他們反覆盤查你的身體。確保你已吐出
你所喜愛的詞彙比如說歷史,比如說
記憶。他們指著太陽升起的位置他們說
那是西方但你說,不
他們就在你眼前折斷別人的小指
他們刑求每個日期要你相信日子越過越少
折磨每條血管裡流出的詞彙
只能緊緊靠著彼此生起微渺的火焰
你用堅定妝點你的眼神他們便堅定地毆打你
若你還有信仰折磨你就成為他們的信仰
他們持續搜查你的靈魂
斲斷詞彙並燒毀非法增生的細胞
黑夜裡他們發現你將道德刺在掌心
就砍下你的雙手,把你的左手接回右腕
右手則接回左腕他們笑著說讓你留下雙手
同時也把凌遲與疤痕留下
該如何策劃你的理想與逃亡
他們用牢固的字句構成四個邊一間房
你住在屋裡你與影子嬉戲你書寫
窩藏從牆上刮下的泥屑
用自我的碎片捏成一尊完整的黑暗
只有你無聲的演奏你的衣角
他們守著你守著一樁共有的罪行
你是座監獄困住他們困住你還是你自己
跳水的小人◎黃寶蓮
Regular price $21.00
生存需要選對立場,祕密不被揭穿,日子依然可以運轉。
這是大人世界的最高遊戲原則。
那晚,她將家交給兩個愛慕她的男人後,便揚長而去;兩個初識的男人勾心鬥角上演一場「正宮」霸主攻防戰。
身分不明的懷孕女子冒然出現,聲言:她不要婚姻也不要愛情,只是來通知身為「父親」的他,有個小孩即將問世,那是她個人的決定,他沒有選擇,也不必負責。
失婚女子寄情於一棵櫻桃樹,喪妻男子擺脫不下風水迷信,孤男寡女終究因樹彼此背離。
同居十八年,如何面對男人死後分文未留也無隻字片語的寡情與冷漠?
瘋迷電玩的少年與偷情的父親達成祕密協定,各自耽溺於遊戲幻境的天堂樂園,直到地震驚醒夢中人……。
十一道命題,十一種境遇,平凡的慾望與挫折,不可預知的宿命與轉折,一道道習題直面而來,所有的夢想欲求未必有錯,只是人生未必有解,生命因而深邃如謎。
一齣齣大人的單元劇,飲食男女的繁複故事或許荒謬、或許悲傷、或許感動,卻是成人世界的入門之境。
作者簡介
黃寶蓮,文化大學畢業,自一九八三年起先後居住紐約、香港、倫敦,行遊四方,著有散文集:《流氓治國》、《未竟之藍》、《仰天四十五度角》、《無國境世代》、《芝麻米粒說》、《五十六種看世界的方法》;短篇小說集:《七個不快樂的男人》、《七個不快樂的女人》、《Indigo藍》;長篇《暴戾的夏天》、《伊賽貝德32》。作品入選爾雅、九歌年度文選、台灣新文學史、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華文散文百年選、日本現代中國文學等。
【預購】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布勒
Regular price $22.00內容簡介
寫詩之人即為戀人,而戀人有時賤。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是布勒的第一部詩集,共收錄50首詩作。除了記錄詩的一瞬兩瞬,詩人也讓我們目睹,愛,可以如此性別,而痛苦與憂傷亦是。
本書以記憶為經,感官為緯,書寫女字邊的日常。當日常是荒謬劇場,小情小愛皆成展演,在此,欲望遂走成鋼索,孤獨是跌不死的深淵,唯有經歷愛的動盪與暴亂之後,才開始劫後餘生。
「若說夏宇是『所有的挫敗都帶來狂喜』,布勒令我注意到的,反而是『所有的挫敗都不帶來狂喜』的新局——一種『歌袂爽』的特殊性。」──張亦絢
「所謂賤貨:毋寧是指向在愛的動盪與暴亂中的每一個人。一本正經的調戲。因喜悅而脫口的親密挑釁。表裡不一的咒詛。線索:特權與苦難,留給所有的女字偏旁。若我的部首是陰性,我的歷史就從手牽手一起去廁所寫起,就是終其一生活在被強暴的恐懼底下直至老去,就是只被允許學習綿裡針、冷暴力,而血大抵只從下體與心裡流出來。」──布勒
作者簡介
1981年生,長於花蓮,喜歡海邊。視動植物如家人,討厭噪音。
【預購】出鬼◎張詩勤
Regular price $22.00內容簡介
不能被日常社會所收編的「異常」,對於現代詩來說卻是最為純粹與光亮的元素。在正向與勵志的洪流中,人們心裡堪稱為「鬼」的東西反而往往是最真實、最必須去面對的部分。「出鬼」,一方面暗示詩映照生活中「出軌」的一面,另一方面則以「出鬼」的各種詭怪意象作為核心,挖掘具有詩質的非正常、非正確、非正經的生活斷面。
《出鬼》分為「晚餐時間」、「刀」、「搬家」、「純詩怪物」四輯。收錄張詩勤2009至2014年發表於各文藝刊物之詩作共49首。輯一「晚餐時間」探討從熱戀到糾結,種種因愛所生的複雜感情;輯二「刀」則刻劃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互相傷害或自我傷害的各種異象;輯三「搬家」討論自我認同與定位,剖析個人無法自處、與國家社會產生衝突的時刻;輯四「純詩怪物」則以詩論詩,描摹引發詩意的場景與剝奪詩意的場合,詩與人之間的關係等。
針對四輯主題,插畫家張暐鈴分別繪製四張黑白插畫,以超現實手法補捉詩意,為四輯詩作出獨特的詮釋。並根據「出鬼」主題繪製橫幅彩色插畫作為封面,使圖像藝術與文字藝術之間展開嶄新對話。設計師黃思蜜運用插畫及詩作的元素打造整本書的出鬼氛圍。封面以手感的字體結合插畫,營造出詭異與不協調感。並利用「蓄光印刷」的特殊印刷手法,為封面及內頁的插畫隱藏秘密,讓讀者藉由關燈這個動作發現「在黑暗中才能看見的真實」。
作者簡介
1988年生於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現就讀於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預購】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許赫
Regular price $20.00內容簡介
2012年11月11日開始,許赫參加臺北詩歌節的活動之後,發起了「告別好詩」的壯烈運動,每天寫一首詩貼在臉書上。他希望寫的就是給親朋好友看的詩,寫詩不再是高中時候的怪文青的彆腳文字遊戲,只有不存在的讀者才能看懂,只想給不存在的讀者看。寫詩,就是要給親朋好友看的,要報告今天發生什麼鳥事的。幾個月下來,有同事來讀詩,有工作上的長官來讀詩,有國中高中同學來讀詩,有教會朋友來讀詩,當然,也有很多喜歡詩的臉友來讀詩。許赫自稱是很幸福的人,40歲的時候,發現了他的讀者。這本詩集,就是這場「微運動」的精選結集。內收詩作148首。鴻鴻序文中稱他為「力爭下游的大叔詩人」,寫家事與國事、寫社會階級、土地徵收、政商勾結、國家認同,無不一針見血,痛快淋漓,並總不缺幽默。
作者簡介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班畢業。2000年開始以謎語獸暱稱在政大貓空BBS站發表現代詩作品。自費出版作品《在城市,沒有人赴約的晚上》、《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發起x19全球華文詩獎與玩詩合作社等,並自2012年開始致力於推動「告別好詩」行動。目前擔任角立文化事業負責人。
致美好的灰色◎郭詩玲
Regular price $14.00詩集簡介
這是詩人的第六本詩集,收錄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這一年內詩人在心情灰丫丫之際「灰」出的105首詩作灰屑。詩作內容可美稱「多元」(多元才能成家),少數寫得好(老郭賣瓜無疑),多數不怎麽樣(自以為「灰」諧),無論如何,正如詩集名稱「致美好的灰色」,字句間可能藏著各種灰色的可能性,惠風和暢。詩人認為,出版第六本小詩集,更加名副其實,對得起名字中的「詩」,而不淪為失靈。
詩人/插畫者簡介
郭詩玲,畢業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寬柔中小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首屆榮譽學士(副修翻譯)、碩士(漢語言學),考獲南洋藝術學院水墨畫甲等文憑。
畢業後留校擔任中文系導師、學術書刊編輯,亦曾受邀擔任中學華文創意寫作課導師、少兒華文創意寫作比賽評審等。現任新加坡非營利文化機構華文編輯。
曾獲兩屆新加坡大專文學獎文學賞析組獎項。已在新加坡自行出版六部詩集與一部畫集:《我走在我之上》(2014)、《穿著防彈衣的我們怎麽擁抱》(2015)、《當你靈感塞車》(2016)、《得不到你時得到你》(2017,自繪插畫)、《野生的心:郭詩玲水墨畫集》(2018)、《肉與肉的相遇》(2019,自繪插畫)、《致美好的灰色》(2020,自繪插畫)。
詩集出版後,20余首詩受邀刊於臺灣詩刊《衛生紙+》;亦有10首詩載於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期刊《外國文藝》。詩作獲選錄於2019年臺灣九歌出版社的《華文文學百年選 ‧ 馬華卷2:小說、新詩》。
受邀擔任臺灣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2019臺北詩歌節」的「國際詩人」。
開洞吧,男孩!◎季安揚 輯譯
Regular price $20.00 想不到第1次就玩這麼大!
10篇最滾燙濕熱的初體驗告白
極鮮嫩新「貨」上架,拆封後請盡速食用!
◎狂賀開洞成功!慶功紀念版.隨書附贈好華麗珍藏海報1張!
(請速速拆開書衣瞧個究竟~)
好碰友,我要幫你碰一碰,讓你慢慢IN起來……∕哈囉!好碰友
窺的小鬼,你準備好要付出代價了嗎?∕偷窺者的處罰遊戲
住隔壁的底迪,由我來守護你吧!∕鄰家底迪屁屁護衛戰
我好想知道,和他赤裸的肉體緊緊相貼,會是什麼感覺∕在他汗濕的懷抱裡
帥老闆,為了你,我願意搓到天荒地老,彈盡援絕……∕被寵壞的手槍少年
要我付錢打一炮,盡管來啊,有何不可……?∕身價問題
聽說新來的獸醫技術高明,一切有關「鳥」的疑難雜症,找他就對了∕獸醫的私密診療
打工送披薩,卻被人客綁成粽子,太扯了吧∕披薩男孩調教之夜
壯叔叔和帥葛格,到底都在「健康俱樂部」裡做些什麼?∕噗滋噗滋.雞密俱樂部
辛勞的農場男孩,白天幹粗活,晚上繼續加班幹更粗的活……∕農場3P教慾講座
G兵日記III:頂天地◎皮卡忠
Regular price $29.00配備終極武器全新改版,超爆笑軍旅小說硬硬上陣!
最虐心、激情的從軍日記,《G兵日記》三部曲,精彩大結局
讀完I、II冊的人都在問:
Q:曉飛、小宇這對菜兵王子組合到底會不會修成正果啊?
Q:巨根秦天的電話號碼請問幾號?
Q:請問這個火辣香豔的營區到底在哪裡?
Q:曉飛那招「那你想不想吃……」好好用!我男友……(喔不對,這是心得文!)
菜兵 X 天菜(n次方) 「浪」漫又真摯的G情故事最終章
把握最後機會大亂鬥,各位兄弟一起上!
新生代作家,皮卡忠,以長篇小說《G兵日記》於網路上初試啼聲(Yep,是處女作),即獲讀者一致按讚破表。善於描寫人與人之間,情/性感流動、碰觸的獨特書寫,讓故事裡每個人都長出各異模樣、情緒,牽動讀者愉快、悲傷、心軟,也讓人興奮、發硬(嗯哼)。
雖說「待退頂天地」,
但學長沒交代,一旦「頂」起來就是挑戰高潮極限玩群P啊。
「一兵黃曉飛,於莒光課發表退伍感言。」我挺著胸。
「在這十個月裡,發生了很多事,整個狀況就是,受傷、癒合、再受傷、再癒合。我才發現──」我看了看手上幾個傷疤都消失無蹤:「只要不會讓人死亡的,都是擦傷。」
「有些人會傷害你。有些人會支持你。有些人會恨你。有些人會愛你。謝謝你們給了我這麼多回憶,可能再也不會跟這麼多弟兄這樣朝夕相處了,白天一起工作、晚上一起睡覺,一起應付督導,一起……」我看了看微笑的帥氣小宇,突然一陣難受。就是換工作而已,就是跟男友不再朝夕相處而已……
「一起談戀愛。」我說完,所有人瞬間看向小宇,露出詭異的笑容或是殺氣。
「怎麼怎麼?」小宇清澈陽光的眼神,毫不畏懼。「幹嘛看我?」
從什麼時候,我已經不會在心裡稱呼他是大男孩,而是說他是我的男人。
對啊……「有句話叫做『當過兵的不是男人。』」我把話說完:「原來,這句話需要修改一下:當兵,是成為男人的其中一種方式。」──《G兵日記III:頂天地》
作者簡介
皮卡忠
距離0.00公里遠
180/70/27
一個當過兵的普通Gay炮
專長是讓人笑到勃起或興奮到勃起
飼養了ㄧ隻皮卡丘,剛滿兩歲
立志成為一個頂尖流浪漢
後記
皮卡忠
重要角色的後事一定要寫一下的對吧?畢竟都是虛構角色啊,全部都是虛構的寫一寫也不會怎樣嘛。(是多怕被軍方殺死?)
可愛楊新去當了工程師。混血子龍去做早餐店。小小子怡去餐廳當了廚師。小宥勝秦天簽下去受了士官訓當了教育班長。心思細膩第六感神強的肌肉男威育跟著孟哲去做了保險業務成為師奶殺手。色凱最後還是去加拿大打工度假拋下一切。憂鬱弘去做國外業務跟老男人周旋,消失在人群當中。智淵說他買了一個望遠鏡。連長因為體能一直沒過升不了校級。小S副連最猛,他是看了我的小說才發現自己對男生居然也可以。(全世界都知道就你不知道了。)呆呆輔導長後來也調走,如今都不在原本的營區。
而那個營區,我他媽是再也沒回去過了,我閉著眼睛都可以想起每個角落是長什麼樣子。那可能是全台灣,我最懷念的一個有這麼多故事的地方了。(虛構的地方……)
小宇呢?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當初只是想寫開心的,從來沒想過讀者不斷支持之下,就這樣寫了一年。途中遇到很多軍士官兵的回饋,許多人就成為我的智囊團,特別是奶茶。最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這一年來根本不知道我在衝幹小,卻願意讓我就這樣專職寫作。
跟著書出櫃問世的當天,爸媽跟已經知情的弟弟跟我在餐桌上。
「我寫的書其實是……」我不斷跳針:「其實是……」
「幹嘛難以啟齒?」老爸回應:「不要是色情的就好了啊。」
「嗯。」
不但是色情,而且超色!是會跟《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放在一起的那種色!
最後爸媽才崩潰恍然大悟,但是最後也接受了。
「同志沒辦法結婚,我就當做你不結婚吧。」老爸坦然地說。
這本書,靠著賈文青的賞識,福熊一路發文,經過編輯郭正偉,然後又是基本書坊老闆邵祺邁出資拍出宣傳片。一路上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那就謝自己吧!(喂)
最重要的,謝謝你們買了這本沒營養的書,還有跟皮卡一路走來的讀者。
我就不囉唆了,祝大家都能平安退伍囉──
現在時間,隨便,撤收!!!
G兵日記II:下部隊◎皮卡忠
Regular price $25.00《G兵日記》第二部──
下部隊的「騎」遇冒險,繼續下流深情無厘頭
報告班長!我都準備好下部隊斷、捨、離了,為什麼陽光暖男、黝黑大根依舊癡癡跟過來?!
洗掉菜味的新手G兵總算平安下部隊,下定決定要修身養性(?),沒想到以為從此陌路的天菜小宇、秦天,居然千迴百轉再度一一出現;偏偏部隊裡還「新人輩出」,主演圖書館G片系列的學長、X射體質的敏感恐同男孩、憂鬱書生小陳坤……聽說當了兵才是真男人,但怎麼同袍都想找我一起「轉大人」???
新生代作家,皮卡忠,以連載小說《G兵日記》於網路上初試啼聲(Yep,是處女作),即獲讀者一致按讚破表。善於描寫人與人之間,情/性感流動、碰觸的獨特書寫,讓故事裡每個人都長出各異模樣、情緒,牽動讀者愉快、悲傷、心軟,也讓人興奮、發硬(嗯哼~)。
這裡到底是什麼天堂,未免也他媽的太幸福了吧?營區全名到底叫什麼?愛的世界營?!
「主人你剛……好像有流出來。」他面對我擠擠眼,色瞇瞇地。
「幹,真的假的?」我看了一下我的硬物。
「有點甜的。」秦天的臉貼近,我吞了口水。他的唇貼上我,舌頭按摩著彼此濕潤柔軟的唇。鼻腔果然有一點豆漿的微腥,而且有點甜,這是我的味道?
第一次接吻就有這味道,是從本壘往一壘倒著跑嗎?
作者簡介
皮卡忠
距離0.00公里遠
180/70/27
一個當過兵的普通Gay炮
專長是讓人笑到勃起或興奮到勃起
飼養了一隻皮卡丘,剛滿兩歲
立志成為一個頂尖流浪漢
G兵日記I:新訓篇◎皮卡忠
Regular price $25.00配備終極武器全新改版,超爆笑軍旅小說硬硬上陣!
最虐心、激情的從軍日記,故事紙本化重新改版
本書宣達對象:
● 家有小兒體驗從軍樂的家長:你不動、我不動。別加臉書別囉嗦,真相只會有一個。
● 遭追問會否(被)兵變的女朋友:放心,妳仍是女真愛,他只是多個男朋友。
● 患有肥皂恐懼症的資深直男:人人都是同性戀,只等遇到真心人。放手衝撞吧!(喂)
● 當兵是什麼可以吃嗎的朋友:可以喔──可以吃的○○多著呢……
● 到底要進去還是出來的同志:歡迎光臨國軍吃到飽、無限暢飲自助餐。(喂喂喂)
──《G兵日記》三部曲,第一部《新訓》──
陽光CK暖男小宇(王陽明)+壞壞大根軍官秦天(宥勝),保證三點全中,啪啪聲此起彼落!
新生代作家,皮卡忠,以長篇小說《G兵日記》於網路上初試啼聲(Yep,是處女作),即獲讀者一致按讚破表。善於描寫人與人之間,情/性感流動、碰觸的獨特書寫,讓故事裡每個人都長出各異模樣、情緒,牽動讀者愉快、悲傷、心軟,也讓人興奮、發硬(嗯哼)。
人帥真好,人醜煩惱;
但媽媽啊──妳真的燒太多香!為何我一當兵,鮮肉投懷送抱停不了?
小宇雙手持續舉在半空,手掌動了兩下,無害小狗般的雙眼幾乎要把我電暈。是要給我一個感謝的擁抱嗎?
「好啦。好兄弟!」我往前一擁,雙手輕輕擦過他的腰際,摸到愛的把手。
嗯?一個硬硬的東西抵著我的大腿,好像是他口袋裡的防水袋。
我們放開彼此後,我皺眉看著他的短褲,一個明顯突起在他大腿三分之一的位置。
他看了一下自己褲子,然後看看我。「這樣也感覺得到?」他苦笑摸摸鼻子。
「嗯,那是什麼?」
「我以為已經消得差不多了哈哈。」
「小事──」我轉頭離開。
啊啊啊啊!居然是晨勃!班長有人晨勃!喝了乖乖水還用晨勃頂人啊啊啊!
我覺得自己好沒用。小俊對不起,我被別的男人弄硬了。
作者簡介
皮卡忠
距離0.00公里遠
180/70/27
一個當過兵的普通Gay炮
專長是讓人笑到勃起或興奮到勃起
飼養了一隻皮卡丘,剛滿兩歲
立志成為一個頂尖流浪漢
Facebook:Pika Chung
耳朵:唐辛子短篇小說集◎唐辛子
Regular price $21.00十四場巧妙轉折,拍案叫絕
十四幕讓你心有戚戚的人生風景
故事中的他們,其實都是你我生活過的曾經
來自馬來西亞的唐辛子,筆鋒嘲弄、醒世,擅長描寫男同志生活百態。
幽默中帶點苛薄、戲謔又犀利的「名句」,總讓人忍不住拿起紅筆畫線。
形形色色的同志故事在唐辛子的耳朵裡流轉、堆疊,
椎心刺骨的人生心得化為小說情節,
跨越性傾向與年齡,
在奇幻糖衣的包裹下,刻畫同志世界的愛情醚味。
唐辛子小說處女作,犀利不減,餘韻猶然!
《耳朵》是繼《我愛肚臍眼》、《創世基》和《有基生活》後的最新作品,也是唐辛子第一部短篇小說創作集。本書收錄了十四個故事,從青澀少年到憊懶中年,從校園到職場,從父母到伴侶,對愛的憧憬逐漸在一次次的失落中褪成無奈。霸凌、背叛、追尋、受傷…….,但故事中人依然堅持──在健身房中維持體態,在保養品中留住青春,希冀這副美麗肉身,仍能作為下一段愛情關係的入場券。
唐辛子筆下的世界,體溫越熾烈,愛就越冰冷;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執迷不悔。
序
借我你的耳朵,我要對你說一個有趣的故事……/唐辛子
唐唐一直都羨慕兩種人:
一為四十五歲後還敢穿豹皮緊身衣大叔的勇氣;二為可以一氣呵成寫一篇小說的作者的才氣──怎麼可以如斯巧妙的把各種人物、對白、情節、場景等安排在一塊,結合成一個個或蕩氣迴腸、或風趣搞笑、或震懾人心,總之就是讀後讓人忘不了(或爛得恨難消)的故事。這些年來腦袋裡都有一些畫面,無奈一向無才可去補青天,要把它們付諸於文字,總覺得比在健身室裡施展渾身解數勾引小帥哥還要難一點。
聽說好小說都像八點檔連續劇──有一個特定方程式:開頭要奪人眼球,所謂的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阿智握住阿九的屌將近一小時了⋯⋯」然後要環環相扣,高潮迭起,每翻上五頁就有一個爆點,讓人欲罷不能,「阿智終於下決定了:今晚他要和阿光雙龍阿九⋯⋯」最後來個帶點傳奇性的收尾,「就在阿智達到高潮的瞬間,突然心臟病爆發死了。」啊。撩動欲望的開始和回味無窮的收梢,好小說與好性愛就該是這樣。於是俺開始寫了。
在一個大好晴天(《通勝》[也稱通書,指黃曆)說萬事皆宜),膽粗粗的把兩篇處女作傳給基本的總編大爺讀讀,(深知總編大爺是名烹飪愛好者,稿末還附上祖傳馬來西亞肉骨茶祕密食譜一份,只希望嚴苛挑稿的大爺在回絕俺的稿件時措辭可以美麗一些:稿子中心思想太過前衛,怕曲高和寡這類的……),然後忐忑不安的等著回音。結果當晚就收到電郵──寫得不錯,可以繼續。唐唐讀了差點就淚流滿面──又有機會出書賺賺小錢可以到曼谷買春了?
可惜這本短篇集裡收錄的作品好像都沒有好好依據所謂的好小說方程式。但在唐唐平淡如白開水,生平最大的挫折就是被年輕小帥說長得像他爸爸的生活裡,怎麼可能醞釀出《戰爭與和平》、《百年孤寂》、《紅樓夢》這類史詩式巨著?詞庫有限,唯有用最淺白的文字寫出自己很想說的故事(希望你們也有共鳴),連性愛場面也經營不來(性愛這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問題的葛格底迪,歡迎聯絡唐唐,俺必傾(精)囊相助),好聽一點是貼近生活,難聽一點是悶出鳥來,看慣了男友是外星人,女友是僵屍殺手的現代讀者會不會接受不來?不過唐唐的讀者大都是知識水平偏高,才貌雙全的同志或愛同志的朋友,俺知道他們一定懂。
原本想把本書題為《我短》──《我的短篇小說》的意思,後來讓眼高手更高一點的編輯否決了(他大概有慧眼,看得出唐唐一點也不短),於是有了《耳朵》這個很有寓意的題目。耳朵大概就是大家頭顱上最被忽略的一個器官,你我修眉毛、隆鼻、割眼皮、豐唇,但就沒聽說幾個人要整耳朵。它就默默的守在那裡,完成它的使命。生命中某些事物、某些人就是這樣,需要他時,才察覺他一直都在──從未放棄你。
祝大家 閱讀愉快
軍犬(軟皮精裝)◎夏慕聰
Regular price $41.00 「還想被我調教嗎?」「主人,我是您的軍犬。」
主奴、繩縛、愉虐、愛——
探索慾望是認知自我的唯一方式。
2010年,《軍犬》甫推出即轟動台灣文壇與BDSM社群,
更榮獲美國芝加哥「皮革博物館Leather Archives & Museum」典藏;
2013年,軍犬受召喚重生,經典回歸。
這一次,您是唯一主人!
新版特色——
眾所期待:絕版許久的BDSM調教∕犬聖經,精裝珍藏版慎重發行。
隱藏角色:雙結局之「結局2」全新改寫,作者私心摯愛角色終於登場。
編輯劄記:收錄初版《軍犬》編輯的梳順筆記,公開成書完整歷程。
華人BDSM創作 絕對震撼鉅著
網路超高轉載,耗時十年完美打造
五部曲、雙結局 豪華完整版
李軍忠,異性戀,職業軍人。在SM網站遇見軍主dt,
召喚出他體內騷動卻堅強的狗性。
他∕牠立誓成為一隻忠心耿耿、能讓主人為之驕傲的軍犬,
即使要受再多的責罰和磨練,也甘之若飴。
牠的屁股是主人愛的受器,
被主人處罰,就能深刻感受到主人強烈的愛與期盼。
凰女王,訓養一奴一狗(都是男人)。
她以愛情守護李軍忠度過悲慘、茫然,無盡摸索的日子。然而,
愛情與SM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同時擁有--
故事發展至叉路:李軍忠該回到dt身邊,繼續當一名軍犬;
或者,踏著前人腳步、努力鍛鍊精進,
成為眾人心生嚮往、崇拜欽敬的優秀主人?
令人不忍罷手的奇想異世界,S或M?
--李軍忠∕軍犬的未來,由您決定。
「你很努力。彎下腰來。」dt在我脖子上套了項鍊,「狗牌。上面寫著我的名字,下面一排數字,前六個是我在SM網站的會員編號,後六碼是你的。」
像極美國大兵的狗牌正掛在我脖子上。我得到dt的認可,這是我的狗牌。
證明自己有能力成為一條訓練有素的犬。
《軍犬》夏慕聰
☆★☆ 為呈現本書雙結局特色,「結局2」版面於書內呈180度倒轉,自封底反讀。此為刻意設計,並非印刷或裝訂錯誤所致,期待讀者享受此截然不同之閱讀樂趣。 ☆★☆
作者簡介
夏慕聰
1977年生。發行過個人誌。為孿生蜻蜓之一、皮繩愉虐邦夥伴。閒暇時會到紅樓司令或Commander D喝一杯。
參與皮繩愉虐邦劇團演出:《你就是SM片最佳男女主角!》(2011)、《夜色繩艷--風.見.蘭.喜》、《夜色繩艷--繩之音》(2012)、《別再說你沒看過繩縛,汪!》(2013)。
著有長篇小說《軍犬》、《貞男人》。小說及漫畫持續創作中。
按編者
有鑒於本書題材特殊,且現行法規有關分級之判定界線標準模糊,經常引起爭議,為求慎重、且避免部分有心人士「假分級之名,行監視、打壓特定族群、議題與出版業者之實」,本書於出版前,已先將書稿送交中華出版倫理自律協會(台灣)進行評議,評議結果列為「限制級(評議字號:書限字第9902001號)」。
換言之,在貼上「限制級」標示且加裝 封套後,《軍犬》與其他同列限制級的書籍等同,皆擁有能夠在書店陳列、且被已成年讀者接觸和翻閱的權利。
茲將部分評議意見摘 要於下,也作為《軍犬》誕生過程中的一筆紀錄:
「本書雖有對性器官、性文化描述之文句,情節涉及性暴力、施虐與受虐,但內容多為自願行為,並無暴力強迫,且未涉及犯罪行為之鼓吹。且同性戀的性交描述,雖與一般異性戀的社會價值觀迥異,然就身心健全之成年人而言,仍不足以引起羞恥感而侵害性的道德感情,且亦不礙於社會風化,同時仍屬言論自由表達範疇。故非屬猥褻性出版品。」
貞男人◎夏慕聰
Regular price $25.00 2010年,震撼鉅作《軍犬》榮獲美國芝加哥皮革博物館典藏;
2012年,網路連載期待最高,主奴調教成書──
「你,有決心成為貞男人了嗎?」
《軍犬》主人夏慕聰,全新威權經典!
夏董從王座走向我。「阿守,你是認真的嗎?」
「是。主人!」我挺著胸精神抖擻的說。
夏董掐著我的臉頰,將我的嘴擠成章魚嘴。
「你把現在說的話牢牢記住。要當奴隸不是這麼簡單的。
從今天開始,你只要對我的命令有一絲的猶豫,你就會喪失奴隸的資格。」
阿守,桀驁不馴又一事無成的西裝上班族,
一時色慾攻心、精蟲衝腦,性侵同事蘇曼未果,
卻成為威權男主夏董的奴,被迫戴上貞操器。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主人的小便斗,你要有自覺。」
從胯下鎖起貞操器的極度反抗,到順服靈魂渴求,跪地磕頭遵奉守誡,
屢次不顧主奴關係,衝撞主人夏董調教的異男阿守,
如何拋棄無謂羞恥,
完成自「貞操奴」進化為「貞男人」的終極調教?
主奴世界倫理展現,跨越肉體、性別和慾望的邊界,
最堅硬與最柔軟、最羞恥與最貞潔、最痛苦與最高潮──
主人的命令絕對完成,說到做到,因為我是貞男人。
作為一個奴隸,你現在是零分;身為主人的我,會好好訓練你,讓你成為及格的奴隸。——夏慕聰
作者簡介
夏慕聰
1977年生。發行過個人誌。為孿生蜻蜓之一、暗黑堡壘故事文庫版版主、皮繩愉虐邦夥伴。閒暇時會到紅樓司令或Commander D喝一杯。
參與皮繩愉虐邦劇團《你就是SM片最佳男女主角!》( 2011)、《夜色繩艷——風.見.蘭.喜》、《夜色繩艷——繩之音》( 2012)演出。
著有長篇小說《軍犬》。最新長篇BDSM小說《鳳凰會》於皮繩愉虐邦網站連載中。
__________
《貞男人》編輯體例說明
本書題材新穎特殊,作者寫作技法也呈現一定程度之實驗性與創新性,為免讀者疑惑,特以本文說明。
一、本書部分對話採閩南語寫作。閩南語漢寫之難字∕辭,均於該對頁左側附上注釋與羅馬拼音,便於讀者理解與發音。常用字辭、句型,為求閱讀流暢,直接譯寫後加上括號,置於該句對話之後。
二、本書閩南語之漢寫與校訂工作,主要參考:《臺語之古老與古典》( 陳冠學著,前衛出版社。三版二刷);《高階標準臺語字典》( 陳冠學著,前衛出版社。增訂版一刷);陳冠學台語講座 ( www.taigu.org);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twblg.dict.edu.tw)等資料。亦在此向眾位著者、編者致謝。
三、為營造本書故事專屬情調,文中多有用字∕辭,為作者特意創鑄( 如「萬滴集疚」等)。避免誤認,書中首次出現時以粗黑體字標示。
四、書中「你」字按作者原意,不標顯性別( 你∕妳)。另,「(牛尔)」為作者創新字,表動物性。
主編∕嘻皮偉
後記
獻給與貞操共存的真男人們
黑洞般日子所書寫的《軍犬》一字一句深埋著複雜的情緒,交付基本書坊後,電話中總編輯特別詢問刪修的可能,我不願意再回到黑洞般的情緒中,當下直接否決拒絕任何的刪修更動。成書後回想起來真覺得當時太大膽,還好並沒有把連載版本就直接紙本化,而是和邵總編輯費了一番力氣梳順了軍犬成就了黑書。
我心裡暗許著下一本書要試著像《爆漫王》裡頭的漫畫家與責任編輯的共同合作模式。針對基本書坊提出《貞男人》內容的修改建議,我都有聽進耳朵。當下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改也不會差太多,甚至恐懼改稿這個動作。《貞男人》靜靜躺在雲端等待。約是放了一年,我覺得有能力了,才鼓起勇氣的打開修改。今年初我很快的在輸出校稿紙本上,密密麻麻的親手書寫著增加的內容,圈畫調動著劇情先後。之後出版往來信件中提到哪個小地方若可以加強會更好,我甚至喜歡上了「修改」這個動作。
修改造成了同個故事不同版本,我喜歡網路版跟紙本版差別的必要,像是孿生雙胞胎。一如《貞男人》主角同樣叫阿守,一個叫馬守克,一個叫馬守刻。兩者不止是主角名字的同音,而是以內容不同的界面共存。網路版擁有作者連載與讀者參與的氛圍,紙本版擁有的不只是文字承載在紙張上,還有編輯、設計、行銷、業務等很多人的力量。
《軍犬》跟《貞男人》兩本書製作過程裡,最大的感想是我在校稿中進化了,我吸收了編輯給予的養分,增進了不少寫作時的小細節。黑書校稿的進化反應在《貞男人》的連載,貞書的校稿進化則反應在之後的作品。我也很謝謝編輯們容忍
我在校稿過程不斷提出奇怪的點子,像是黑書裡的牛字邊「你」、貞書裡頭的閩南語漢寫。
在臉書上五百字左右一回煞有其事的連載起《dt》,我從最簡單的「食飽□」( 吃飽了沒)開始練習起客語漢寫。而在尋找「卵鳥」、「卵胞」、「間譙」正字時,校稿看到阿守跟阿超這兩個麻吉的對話文字,腦袋裡每每跑出他們兩個活靈活現的在我面前用閩南語說話。這是他們當兵弟兄、死黨間的慣用語言,我應該要以閩南語漢寫來為他們之間增加與其他角色不同之處,讓故事貼近日常生活。隨著劇情的發展,角色也更顯立體。在此感謝陳冠學先生的著作,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閩南語、客語等方言,曾是歷史上某朝的官話,隨著時間的洪流來到現代,它們不再是現今的主流,但藉由客語還是閩南語漢寫,都令我覺得,透過文字似乎真的跟古代的讀書人鏈結在一塊了。能識字、書寫,真是身為現代人的幸福!
( 未完待續)
男性P點高潮:就爽前列腺◎ 查理·葛利克曼(Charlie Glickman)、艾絲琳·埃米吉安(Aislinn Emirzian)
Regular price $29.00 金手指加藤鷹到不了的地方!
全球男人都在玩!讓妳/你的男人歡喜「開門」的第1本書
現在就動手探索,享受來自P點綿綿不絕的震顫,高潮一直來一直來!
美國亞馬遜Amazon.com讀者四星半好評推薦!
情趣女王SallyQ.實戰玩家潤滑液男孩
愛不釋手.挖挖哇推薦!
潤滑液男孩:「讀著這本書,我癢到忍不住把整箱玩具玩了一遍!」
擁有本書,你/妳將學習到──
○最實用安全的按摩、體位、性玩具等操作技巧!
○如何與伴侶建立信賴、敞開心防討論慾望!
○直通強烈P點高潮的秘訣和竅門!
○提早維護並促進前列腺的健康!
「這本書解答了我一切有關前列腺遊戲、以及如何探索快感的疑問。」──尼肯‧法蘭提克
「它提供的資訊豐富到難以想像!不僅每位男同志都該人手一本,異性戀男女也將從本書獲得超乎預期的性愛靈感。」──L‧彼得森
前列腺遊戲是目前男性性行為中最火熱的潮流。愈來愈多男人藉由「P點」刺激和高潮,讓性樂趣倍加強烈。正如女性對G點的探索永遠改變了高潮體驗,圖文兼具的本書,將帶給你超乎想像的性愛滿足感!
由兩位性學專家聯手撰寫、圖文兼備的本書,內容包含P點高潮原理詳解、個人如何探索自爽、雙人如何愉悅合戲(男女/男男)、前列腺情趣玩具選購指南……等等一切你想知道的專業知識和技巧。不管是好奇想入門的新手男孩,已有後庭歡快經驗的男人,或躍躍欲試、想為男伴開發「美麗新世界」的女性朋友,都可以按部就班找到強烈性快感的源頭,順利開啟歡愉暢感的眾妙之門。
內附本書讀者專享好康──
頂!台灣本土原創情趣玩具 異物根根9折獨家優惠!
爽!GuyShop全店G點/P點玩具全系列不限品牌88折優惠券!
噴!延伸探索.身心極樂──來店購物限時送神秘福袋 !
作者簡介
查理‧葛利克曼博士 Ph.D. Charlie Glickman
性行為教師,作家、部落客、同時也是工作坊指導及大學教授,專業並經美國性教育、性諮商與性治療工作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exuality Educators, Counselors and Therapists)認證。現居加州奧克蘭。
艾絲琳‧埃米吉安 Aislinn Emirzian
性行為教師、教練及工作坊指導者。曾任職麻州「Oh My Sensuality Shop」及舊金山「Good Vibration」等情趣用品公司。現居舊金山灣區。
譯者簡介
黃民燁
熱愛歐陸文化及語言,曾為書店員工、擔任出版社行銷企劃。目前於出版界任職編輯。譯有《上流肉販-倫敦男妓自白書》(基本書坊)等書。
審校者簡介
杜思誠
暱稱小杜,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畢業。現職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政策推廣部主任,負責同志與愛滋相關工作。熱線愛滋小組長期關心同志社群的性愉悅與性安全議題,發現仍有許多同志對肛交有許多疑問與迷思,希望這本淺顯易懂、兼具學理與實務技巧操作的好書,能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衛漢庭
陽明大學醫學士、精神科專科醫師,現任台北榮總員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及台北榮總精神部特約門診主治醫師。衛醫師長期投入同志社群的健康促進工作,並希望這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能更為推廣融合知性與感性、健康又愉悅的同志性愛。
________________
前言
即使我們生活在一個只要稍微點個滑鼠,肛交影片就隨手可得的時代,後庭愉悅,特別是對男性而言,依然是一個多數人從未得過正確資訊的議題。事實上,整體性教育對探索人身肉體的歡愉並無鼓勵之意,你我對歡愉得自行想像;而且,即便那些已有些許概念之人,也不知道性愛愉悅其實可以比當下感受到的更加美妙。有些人基於個人因素,無法在性愛中以歡愉為先,畢竟,我們聽過的觀點雖多,卻大多仍以主流訊息為主,也就是認為性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繁衍後代。如果你知道在哪裡找到不同觀點,就有可能開始更熱烈的討論。
男性的肛門快感和前列腺的性遊戲遠超乎多數人對性的想像,若是有人想嘗試探索其中奧妙,更需知識來源。這些知識過去多握於進行同性性行為的男性手中,男同志社群間較常見公開討論肛交或是刺激前列腺愉悅。但諷刺的是,根據一項研究顯示,已婚女性與伴侶在床笫之間進行肛交的比例卻高於男同志。傑克‧墨林(Jack Morin)曾在其著作《後庭愉悅及健康》(Anal Pleasure and Health)中,為所需者傳達箇中知識,但是當我的夥伴羅伯‧摩根‧勞倫斯(Robert Morgan Lawrence)和我在一九九○年代初期開始巡迴各地,進行關於「後庭遊戲」的工作坊教學時,絕大多數的人甚至還不知道有這類指導組織存在。對羅伯和我進行關於肛交愉悅的傳授和討論工作來說,這樣的狀況是一大利多,因為過去苦不可得的知識非常受大眾歡迎。
羅伯從七○年代開始就持續從事關於肛門性愛技巧的教學。我曾經在濃縮他學識的教學影帶《Bend Over Boyfriend》中現身,協助無數對好奇的伴侶探索後庭愉悅。這支影片也成了「Good Vibration」情趣用品公司銷售紀錄最佳的影帶。如果說,在這之前,我們不知道對男性肛門高潮的大量市場需求是否存在(或是說,關於後庭愉悅資訊的需求),那麼來自各處眾多男性及其伴侶的回響以及如此優異的銷售數字無疑是最佳證明。
事實上,所有男人都喜愛前列腺的刺激感和快感,即使他們未和伴侶分享此偏好,也可能會獨自進行。有些人會選擇嘗試前列腺按摩,以期保持腺體健康;而且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男性會和伴侶共同分享探索中的情趣。不論是什麼樣的男性──包含那些尚未探索後庭歡愉、卻又躍躍欲試的人──這本書都希望以認同、理解的態度,並提供性安全資訊以及建議玩法。過往暗藏地下的歷史終於初見光明,本書是一大助益,所有人皆值得學習這能讓慾望不僅兩情相悅、更是安全且歡愉滿盈的性資訊。
卡洛‧昆恩 醫師
於舊金山
作者序
近年來,前列腺頗受人關注,「Good Vibration」情趣玩具公司的採購戴伊斯(Coyote Days)說:「在我擔任商品採購的這幾年,市場對於前列腺刺激絕對有更重視、更關注的現象。」根據「PleasureMechanics.com」的佛雷(Christine Fawley)表示,「隨著世界各地的男性對於後庭愉悅及前列腺刺激的可能快感開始覺醒,前列腺按摩是目前男性性行為中最火紅的趨勢。」而這些沸沸揚揚的聲音在討論什麼?
對於按摩前列腺有助健康的好奇心,激發了許多男性開始嘗試按摩前列腺,而且發現按摩過程中會產生高度快感以及性高潮的愉悅副效果。許多人曾暗地聽聞,透過按摩前列腺,可獲得與過去習慣刺激陰莖的快感截然不同的性高潮,而且這樣的高潮甚至可能在完全不觸碰性器官的狀況下產生,更別說還有些人在刺激前列腺過程體驗到的多重高潮和全身性高潮了!
近年來,大眾已將前列腺稱為「男性的G點」,這樣的稱呼暗指這處隱藏的歡愉地帶有如何強大的威力。儘管前列腺長久以來在男同志和其他的情慾次文化中已是常識,近來在主流中越來越常見、由女性以穿戴式假陽具插入男性的性行為「穿戴式性愛(pegging)」,也讓許多異性戀男女伴侶見識到前列腺的感官歡愉強度。
隨著前列腺的聲名鵲起,男性和其伴侶對前列腺的好奇感也與日俱增。不論是低聲耳語或是大聲暢言,有越來越多人在聽聞關於前列腺按摩會帶來強烈性歡愉的耳語時,都會豎耳細聽。在我們進行性指導的工作中,就男性及其伴侶對前列腺刺激的提問實際收集的問題數,比我們原本預期可追蹤到的還多。
雖然有關前列腺的各種說法眾說紛紜,從譚崔(Tantra)相關書籍到情趣玩具索引等性愛指南,這些皆將前列腺視作刺激情慾感官的區域。不過,這些談論多數只是僅以一兩句「插入手指,並將手指朝身體前側勾起」草草帶過,並未再加詳述。由於大眾對前列腺相關資訊的顯著需求,加上容易理解的刺激前列腺指導資料有限,我們於是決定撰寫一部詳細的指南,提供你自行或協同伴侶去發現並享受前列腺高潮愉悅。
既然你正在翻讀本書,就表示你對刺激前列腺略有好奇,也許你曾想嘗試,也許你已試過,還想多知道一些新訣竅;或許你的伴侶有興趣,而你也願意多了解一點。不論你如何接觸到本書,很高興你已跨出第一步。不同於一般的性愛練習,嘗試刺激前列腺的性遊戲,過程通常意味著困難和阻礙。對於挑玩肛門、安全性、衛生、性傾向、男子氣概以及性別角色的顧忌,可能會讓男性及其伴侶望之卻步;單純因為沒聽過前列腺是可以帶來快感的性感帶,也可能阻礙多數人去開發探索這塊領域的可能。我們一直樂於協助他人去發現探索肉體愉悅感受的新方式,因此,我們將提供你該如何放鬆、盡情享受所需的所有資訊。
不分男女、無論性向都這麼做
各式各樣的人都能享受後庭愉悅。我們曾經私下和各種性傾向的男性談過,其中包含異性戀男人、男同志、雙性戀者、酷兒、泛性別者等,不論是獨自進行或是伴侶合作,甚至是雙方同時喜好,這些男性都喜歡後庭遊戲!
儘管有頑強固執的觀點認為,男性以受方角色進行後庭插入的性行為,可不是異性戀男人會做的事,但我們在和眾多異性戀男性和其女伴談過後,知道實際才不是這麼回事。但由於男性做為被插入者的肛交行為在男同志圈和正面看待性愛的次文化群體之外,仍是一大禁忌,異性戀男性的領域內,不會公開討論以男性做為受方的肛交愉悅,這類行為也因此自然在較廣的主文化領域中較為少見。
即便有越來越多的異性戀男性和其女伴嘗試進行肛交,許多直男和女伴在聽聞「男方接受肛門插入時,可享受到前列腺受按摩的快感,而女方也可享受給予之樂」的說法時,仍會深感訝異。許多人只知道前列腺和癌症有關連,而許多男性就是對被插入肛門的想法覺得不自在。本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盡可能地接觸到異性戀的男性朋友,提供他們盡情享受後庭遊戲所需的資訊。
我們也嘗試讓本書和「會與同性進行親密接觸的男性」有關聯。男同志、雙性戀者、酷兒、泛性別等族群分子,其中有許多人對前列腺已有相當了解,由於肛交行為在這些圈子頗常見,因此相關資訊通常在伴侶間或團體內會有相當程度的流傳。不過,我們還是希望男同志、雙性戀、酷兒、泛性別的讀者能從中學得一些新知。
除了接受前列腺按摩的快感之外,男性肛交的施方,無論各種性別,都可透過在以手指、性玩具、性器官,或是穿戴式假陽具進行後庭遊戲的過程中,享受給予之趣。透過本書,我們依序向有意自尋歡愉或是為取悅伴侶的讀者講述所需知識;同時,書中也特別關注有意讓男性享受前列腺快感的女性,因為我們認為,這樣的資訊在異性戀女性中也有高度需求。
最後,儘管本書所陳述的對象是針對男性讀者及其伴侶,但跨性別女性體內也有前列腺,這點也很重要。(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前列腺,請參見本書第三章「什麼是前列腺?」)有不少跨性別女性同樣可享受其前列腺受刺激之趣,其他變性者則有各種不同的因素,認為自己並不享受其中的快感。對那些認為過程中有快感者,所需的技術與一般男性(即性別經驗與在出生時被判別的性別相符的男性)相同,但同時仍有一些重要的差別,我們在本書第二章中的附帶篇章「跨性別女性的前列腺快感」會提及。
你會在書中發現
我們會以有關常見問題的一個章節,討論一般人的顧慮點。我們在該章中會大致列出並回答,在與男性進行有關會談中最常見的提問與顧慮。接著,我們解釋前列腺在男性生殖解剖學中扮演的角色,並討論前列腺對性慾刺激的本質。
隨後,我們會進到本書的「how-to如何進行」段落,談論關於後庭遊戲與衛生問題、肛門插入快感的基本知識、如何找到前列腺、以及你一旦找到之後該做什麼等等。除了深度描述個人或雙人進行的前列腺按摩技巧之外,書中也將涵蓋情趣玩具、以及穿戴式假陽具插入的性行為。本書的後半段篇章將談論影響後庭遊戲行為的較大議題,包括對於男子氣概的認知如何阻止男性進行探索、前列腺健康問題,以及某些可能讓按摩前列腺對健康有益的方式。
即使你可能自認為對於某些篇章討論的議題已經知之甚詳,我們還是敬邀你瀏覽書中其他多樣的篇章。在動手撰寫本書之前,我們原本自認所知甚多,但在撰稿過程中,才驚訝地發現待知之事原來還有那麼多,你可能也會有同樣發現。
就像所有其他關於「性」的大小事,我們在書中所描述的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我們邀請你盡量以你願意的不同方法多嘗試,但若是其中有些不合你意的話,也別灰心受挫。我們還有許多其他的不同建議可行。
關於書中用語
對於撰寫討論性的文章,最艱難的任務之一,就是決定該採何種用字描述身體部位。有些人偏好使用「陰莖」或「肛門」的解剖學稱呼,有些人則認為這樣的說法醫學味道太強。另一方面,有些人會覺得比較口語化的「屌」或「屁眼」,在另一些人的耳裡聽起來又太過俗鄙或有冒犯之意。只要討論到「性」,永遠無法盡符眾人之意。
我們決定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稱呼。例如在提及有關前列腺的醫學議題時,我們會採用較醫學口吻的用語,在其他地方則不那麼正式嚴肅;不過其中用字無關孰優孰劣,只是偏好問題而已。
「P點」是一個我們馬上要界定的用字。正如我們在本書第三章「前列腺是什麼?」中所解釋,前列腺和和女人體內被視為「G點」的區域是一個極為相似的性感帶。有些性教育者和熱中前列腺刺激者已開始稱呼前列腺為「P點」,雙方用此稱呼不只強調了兩者的相似之處,也因為他們認為「P點」這個稱呼比前列腺更加「性感」。這兩種用語我們分別在書中不同處各自用上,也歡迎自行決定採用你認為較自在的稱呼。事實上,我們也鼓勵你,要是能激發想像的話,也為這個部位取個新名字吧。
我們是誰,本書又是如何成書?
查理在人生各個不同階段擔任性指導者已有二十年,他在二○○五年於美國辛辛那提聯合學院及大學(Union Institute&University)取得成人性教育博士學位。他曾針對不同的性實務及團體成立工作坊,也在地區大學教授關於性行為的課程,並參與相關會議及研討會,亦有許多性議題的撰文。查理在撰寫本書之前,已就關於本書議題的工作坊和訪談進行多時。他在一九九六年開始於「Good Vibration」任職,初期是從店銷工作開始,最後成為教育計畫經理。
查理認識艾絲琳時,她正受聘於Good Vibrations擔任性教育暨銷售助理。她在大學時代即擔任性指導者,是教導學生的工作坊團體其中一員。她在畢業後開始進入成人玩具產業,最先是在麻州的「Oh My Sensuality Shop」任職,之後則遷居舊金山到「Good Vibration」工作。在她擔任性指導的那段期間,她指導工作坊學員的主題包括G點、酷兒色情片、女性性愛派對,當然還有前列腺高潮。
我們曾就前列腺性遊戲的主題,與數百位男性及其性伴侶會談過。除了這些非正式的會談之外,我們還進行了兩場網路調查,以尋找更多資料。第一次的調查主題聚焦在技術上,共有七十五人回應,其中施方與受方皆有,調查對象同時包含各種性傾向,個人經驗也有不同的層次。這七十五位回應者陳述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之處,他們如何將前列腺性遊戲納入性關係中,並且分享了許多有用的訣竅。第二回的調查則關注於身體感受,僅調查肛交行為的被插入者。這次調查讓我們得以詳知男性如何體驗這種快感,以及對他們而言,這種快感的感覺究竟為何。在所有回應中願將個人性生活細節與我們分享的回應者,他們的慷慨大方對我們的研究有莫大助益,我們由衷感謝所有參與調查的朋友。如果沒有你們的協助,就不會有這本書問世。
莫大的感謝
撰寫本書是一次奇妙的經驗,若沒有多方的協助,我們也無法完成。我們的伴侶麥柯和伊莉莎白連續數月聽我們大談前列腺,謝謝你們的支持。也特別感謝我們的友人瑪格莉特‧布朗,協助我們搜尋各式學術文章。
我們由衷地深深感謝回答我們提問的每位專家、醫界專業人士和同仁,他們也協助檢核書中資訊,讓我們跟上最新的研究,並提供反饋給我們。辛戴爾、昆恩、羅倫斯、威爾海特、布倫夫曼、斯提利茲、羅賓森、龐德加斯、亞欽、坦崔學院、穆兒,我們由衷感謝各位。
男╳男自由行:曼谷(附芭達雅小旅行)激辛增修版◎HUGO、八卦貓、ยิ่ง、陳仲耘
Regular price $26.00 市面最專業、最受好評的同男旅行指南書
最強增修!曼谷男男極選愛店新增1/3 ──Disco、Pub、SPA、按摩店、Go Go Bar、三溫暖、民宿、餐廳……特別收錄〈芭達雅小旅行〉
想體驗曼谷男孩的熱情?這本就夠(GO)!
你非買不可的理由 !
◆精選曼谷65家G男祕境,男男按摩、三溫暖、舞場、Gay吧,一網打盡 !
◆全新改版,資訊最新,新增店家高達1/3 !
◆特別企劃-芭達雅小旅行:11家男男店,體會芭達雅男孩風情 !
◆精緻地圖、店家資訊:帶你到店門口;按體型、年齡、屬性圖示,檢索快速 !
◆老鳥帶路專欄:貼近泰國男孩、深入泰文化、撇步提醒,功力大傳授 !
◆順道吃美味:13家甜點餐廳泰好吃!美食大觀:泰式好料點題通論 !
◆曼谷旅遊資訊:航班、簽證、泰銖、機場線、捷運,完整羅列,搞定大小事 !
◆手指泰語會話教室::速速能聽又能說,搭訕、約會、叫床都OK !
曼谷,亞洲男同志首都。泰國男兒五官深邃、身材精實幹練、天性開朗友善、笑容迷死人不償命,將成為最難忘的回憶!
專為「愛泰一族」男同志打造的曼谷旅遊工具書。2009年初版、2011年極致全彩版推出後,引發熱烈迴響。隆重推出「激辛增修版」,全新考察,加大篇幅,1/3新增店家。堪稱各有所長的4位作者功力大融合,更完備精彩!
對於曼谷旅遊新手,精心繪製的地圖,讓你找店好簡單;深入解說的消費撇步,帶你熟門熟路體驗男男G情。如果你已經體驗過曼谷風情,本書的行家玩法,將讓你按耐不住訂機票的衝動,恨不得立刻出發!
本書特色
●精選65家 1/3全新店家
這次的「激辛增修版」介紹65家曼谷精彩店家,刪除舊版已停業12家,全新增列23家。包括:同志舞廳、酒吧、男男按摩、男男三溫暖、gogoboy秀場,以及同志區附近的餐廳、同志熱愛下榻的旅館精選。在曼谷眾多的同志店家,作者群以人氣、口碑、歷史、特色風情、在地文化、豪邁盡興、族群偏好、交通便利等指標,為讀者細選不可錯過的店家。
「激辛增修版」以原作者Hugo和八卦貓撰寫內容為基礎,加上這次2位作者ยิ่ง、陳仲耘,進行全面更新,以及新增1/3店家的介紹。堪稱各有所長的4位作者功力之大融合,讓本書更精彩!
●老鳥帶路 深入體驗泰國同志
多篇「老鳥帶路」穿插於各章,將泰國民情風俗、曼谷遊撇步、泰國同志文化、與泰國男孩相處等,以作者多年體驗精華,融入其中,既是同志旅遊的精華導覽,也是讀者融入泰國民情的重要提醒。
原作者HUGO深耕泰國多年,執筆嚴謹、文字通暢,當初為撰寫本書,專程前往曼谷三次。二版作者八卦貓15年進出泰國20多次,對泰國歷史與同志文化頗為熟悉,擅長的地圖製作為本書的導覽更添實用性。「激辛增修版」作者ยิ่ง、陳仲耘,具備長住曼谷經驗,深入同志文化,對在地同志場所資訊有第一手的掌握。
●特別企劃:芭達雅小旅行
新增「特別企劃:芭達雅小旅行」,精選芭達雅各具特色的11個店家。提供讀者在曼谷旅遊之餘,一探海灘風情洋溢、車程兩小時的芭達雅。不同於曼谷高物價和高度商業色彩,海濱勝地芭達雅的同志店家,男孩們散發濃厚的原始氣息,是全然不同的體驗。特別企劃中也提供芭達雅基本交通資訊。
●附錄完整資訊 實用地圖導覽
本書附錄:「曼谷旅遊資訊」、「泰國美食大觀」、「男同志泰國旅遊必買好物」、「釣人專用:泰語會話教室」等4個單元,收集旅遊曼谷的各種實用資訊,為讀者掌握最新情報,是自由行不可不知的基本知識。
精心製作的分區地圖店家小地圖,清楚標示店家位置及參考地標,配合交通指引,輕易找到目的地。曼谷捷運及機場輕軌圖,快速掌握交通關鍵。
第一次前往曼谷的讀者,建議搭配一本曼谷旅行工具書,使您的旅行更加完整豐富!書中資訊,以最後採訪時間(2014年1月)為準,儘管作者已盡力確認與修訂,然因部分同志店家變化速度快,仍提醒讀者,使用時多利用電話確認。若有資訊變動,請與基本書坊聯繫,我們將在下一版進行訂正。
作者簡介
HUGO
獅子座六年級生。三十歲之後,堅信單身三寶:現金、健身房和泰國。台北是工作賺錢,曼谷才是家。有亂訂機票的壞習慣,飛機降落了才開始計畫旅程,每次卻又忙到計畫的都沒作到。相信冒險是一種能力,不進化就會退化。一個人到批批島徒手爬珊瑚礁,到清邁騎打檔機車邊哭邊笑大演《追夢人》,到沙美島的木屋聽海聲,看完整套《交響情人夢》。為幾個泰國男孩搥過牆壁,也讓幾個泰國男孩掉過眼淚。
八卦貓
天秤座五年級。15年新聞工作歷練,15年進出泰國超過20次。偽稱泰國人,最愛泰國美食、泰國男孩和泰國人情味。左手參與同志運動,右手經歷媒體、出版、企劃工作。夢想有一天可以拋棄俗事,返回泰國故鄉逍遙自在。 給讀者的一句話:如果沒有體驗過泰國風情,不要說你知道「Amazing Thai」的真諦!
ยิ่ง
巨蟹座七年級。因為《愛在暹邏》而開始學泰語,因為在D.J.邂逅泰郎而決定追愛來曼谷,故事的結局雖然跟電影一樣令人心碎,卻也藉此紮實地打入當地玻璃圈。於泰國身兼數職,既是不盡責的同志景點地陪,也是曼谷同志團體的外籍志工。歷經一年的遍體鱗傷、苦樂交參、送往迎來,曼谷的大街小巷永遠會銘記在腦子裡,眼淚灌溉,不枉來過。
陳仲耘 (Vito)
因為多年前在Pattaya一盤辣到靈魂出竅的嘎拋豬,而決定丟下工作來曼谷唸書。書沒怎麼念,泰郎的床倒睡了不少張。不敢說自己是個泰國通,但好歹也在男色Spa名店當媽媽桑混過飯吃。想知道Vito更多的暹邏大冒險,請上網搜尋「嗨咖大酒家」,歡淫入座。
【預購】哀悼日記◎羅蘭·巴特(Journal de deuil - Roland Barthes)
Regular price $22.00母親是羅蘭.巴特的最愛
在她過世後,他用生命寫下了這些手札…
330篇生前未發表札記
一部獻給母親的戀人絮語
1977年10月25日,巴特母親逝世的翌日起,巴特將自己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他的喪傷──隨手誌於紙片上。
喪母劇痛,讓巴特面對自己的死亡,也重新思考遺忘、勇氣、時間、書寫等許多生命課題。他照常上課,完成許多寫作計畫、旅行講學,與朋友談笑,不讓人察覺他的悲慟,只有在日記裡,他卸下了武裝。他不再是理路清晰、言詞犀利的批評家、語言學家,而回到「家常」,回到血肉:一句話、一個畫面、一張照片都能讓他淚水潰堤。
書中330篇按序編入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一個惶惑、恐懼、糾葛的巴特。他充滿矛盾:他渴望孤獨,又需要朋友;他悲傷得萬念俱 灰,卻能神智清明地審視自己;他不斷對語言的限制與虛妄提出質疑(即使書寫達到極致仍是徒然),但他唯一的救贖──也只能是書寫。他想掙脫悲慟,重拾平靜;一方面又樂於沉溺其中,因為只有在悲慟之中,他才能與母親同在。
這本日誌有助理解巴特的思想,及同時期作品如《明室》等等,它們是巴特於喪母心情影響下所撰寫的,而其源頭就是《哀悼日記》裡的札記。
作者簡介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1/12—1980/3/26)
20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法國新批評大師,是繼沙特之後,當代歐美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也是在蒙田之後,最富才華的散文家。
巴特是以結構主義觀察文化現象的先驅,並將符號學推向法國學術界的前沿,勾勒出結構主義「文學科學」的藍圖。巴特對於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存在主義、詮釋學和解構主義等等皆有極大影響,應用更廣及電影、廣告、音樂、時尚、設計、建築等領域。
譯者簡介
劉俐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學位、巴黎第三大學影劇學院研究。曾任巴黎台灣文化中心(簡稱巴文中心)主任和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譯有《劇場及其複象》、《電影美學》、《趙無極自畫像》、《攝影大師對話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