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2015
- 25週年紀念版
- 50首
- 9786263106215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A Book Of Hims
- A Tree To Take Us Up To Heaven
- AFTERIMAGE
- Aislinn Emirzian
- Alvin Pang
- AN EPIC OF DURABLE DEPARTURES
- and Get to Work
- 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 (2ND EDITION)
- Annaliza Bakri
- ARIA AND TRUMPET FLOURISH
- Below: Absence
- BookActually
- Capital Misfits
- Carlos Bulosan
- CATHY BIG
- Charlie Glickman
- CHASING CURTAINED SUNS
- Christina Rossetti
- Christine Chia
- culture
- Cyril Wong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dward W. Said
- eL
- Eric Mader
- Find Inspiration
- Food Dictionary
- Footnotes on Falling
- From The Belly Of The Cat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Grace Chia
- G兵日記
- hezt
- Histoire de l'œil
- Hong Kong
- Hong Kong Literature
- HUGO
- I WILL SURVIVE (3RD EDITION)
- IDIOCY
- interview
- Jack Gilbert
- Jack Saul
- Jamais vu
- James Thurber
- Jason Wee
- Jerrold Yam
- Johann S. Lee
- John Berger
- Jon Gresham
- Jordan Melic
- Joshua Ip
- Jr.
- Julie Koh
- Jérôme Garcin
- Leow Yangfa
- lo-fi
- LOUD POEMS FOR A VERY OBLIGING AUDIENCE
- LP小說選
- LTD
- Lyu Wen Cui
- Margaret Atwood
- Mason Currey
- Math Paper Press
- Melissa De Silva
- Michael J. Sandel
- Mother Of All Questions
- Mr. Adult
- Mr. Pizza
- Muji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g Yi-Sheng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On the Beach
- Others' Is Not A Race
- PECULIAR CHRIS
- Philipp Ther
- Playlist
- politics
- power
- prose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drigo Dela Peña
- Roland Barthes
- Sake
- Scattered Vertebrae
- SIKIT-SIKIT LAMA-LAMA JADI BUKIT
- SOMEWHERE ELSE ANOTHER YOU
- Sonnets From The Sonnets
- 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
- Stephanie Ye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ALES FROM A TINY ROOM (2ND PRINTING)
- Tania De Rozario
- Tanikawa Shuntaro
- TENDER DELIRIUM (3RD PRINTING)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aw of Second Marriages
- The Lost Boy
- THE MONSTERS BETWEEN US
- The Sins of the Cities of the Plain
- Thomas Wolfe
- Tilting Our Plates To Catch The Light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Unmarked Treasure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ne Rée
- Ways of Seeing
- We R Family
- WE ROSE UP SLOWLY (2ND PRINTING)
- Werner Ko
- What Happened: Poems 1997-2017
- WhyNot
- Wislawa Szymborska
- Wisława Szymborska
- Zygmunt Bauman
- ยิ่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往而深
- 一首詩的時間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體
- 三體 III:死神永生
- 三體 II:黑暗森林
- 三體II
- 三體III
- 上流肉販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下部隊
- 不可預期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測之人
- 不為什麼
- 不說話的孩子
- 且在人間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亂髮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云與樵
- 五十首
- 五四
- 亞文諾
- 京都
- 人人皆撒旦
- 人文史地
- 人物速寫
- 人體雕塑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明信
- 伊格言
- 似陌生感
- 但唐謨
- 何致和
- 余婉蘭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倫敦男妓自白書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偽博物誌
- 偽所羅門書
- 偽詩集
- 傅國湧
- 傑克‧紀伯特
- 傑克紹爾
- 傑洛姆‧嘉赫桑
- 備忘錄
- 傳奇莫言
- 傳記
- 傳說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像那天
- 光天化日
- 光觸媒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兒子的大玩偶
- 內佛·舒特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再見
- 冯啟明
- 冷海情深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出鬼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別人怎麼對你
- 利文祺
- 到海巢去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劇本
- 劉慈欣
- 劉芷妤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半簿鬼語
- 卍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卡洛斯·卜婁杉
- 卡繆
- 印刻
- 印卡
-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小說
- 古典文學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吉本芭娜娜
- 同在一個屋簷下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名的起源 (WHAT GIVES US OUR NAMES)
- 向光植物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介民
- 吳俞萱
- 吳岱穎
- 吳明益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吳莉君
- 呂少龍
- 呂文翠
- 周天派
- 周若鵬
- 命子
- 哀悼日記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商周出版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啟明
- 喧囂過後
- 喪禮上的故事
- 喬治·巴塔耶
- 單人旅行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困難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在你背後
- 在逃詩人
- 地犬
- 地球編年史
- 坂本龍一
- 城市日記
- 城市日記:未來故事永續香港
- 城市書房
- 基本書坊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夏丏尊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慕聰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雪
- 外文
- 夜光拼圖
- 夜梟
- 夜行性動物
- 夢中書房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師兄
- 大藝出版
- 大虛構時代
- 大象席地而坐
- 大阪
- 天下文化
- 天河繚亂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失去論
- 失物風景
- 奇幻
- 奧山志乃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好黑
- 如果出版社
- 如此人生
- 妖獸
- 姿與言
- 婀薄神
- 婚戀私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季安揚
- 孤星子
- 孤獨六講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卓珍尼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易
- 家事哲學
- 寫作資源
- 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
- 寶瓶文化
- 尉光吉
- 對號入座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令
- 小兒子
- 小叔
- 小叔愛工頭
- 小妖魔市
- 小寧
- 小林繩霧
- 小西
- 小說
- 小說集
- 就爽前列腺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崎雲
- 崔舜華
- 工作記事
- 巴特
- 巴瓏
- 布勒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廖偉棠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廚房
- 廢棄社會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張國強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芬齡
- 張詩勤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待續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嘉澤
- 徐珮芬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復刻版
- 心理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辨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愛
- 恣睢麻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情慾列車
- 情趣
- 情非得體
- 惡女書
- 惡意的郵差
- 惡鄰依依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愛特伍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官世界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紛紛的情欲
- 戒斷曖昧
- 戰國廁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掙扎的貝類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撒迦利亞‧西琴
- 撕掉羞恥印記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放生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散文詩
- 散文集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國士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心
- 文集
- 文青之死
- 新加坡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加坡草地裡的男生
- 新家坡
- 新文潮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星球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圖文傳播
- 新編傳說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訓篇
- 於是我坐下
- 旅者
- 旅行的困境
- 旅遊指南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酒
- 明媚如是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差的贈禮
- 晒T恤
- 暴民之歌
- 書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抱他的人
- 最快樂的一天
- 會飛的手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天葆
- 李奕樵
- 李屏瑤
- 李崇建
- 李智良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漁
- 李維怡
- 杨照
- 東華創英所
- 林夢媧
- 林幸謙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蔚昀
- 林詠心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枻出版社編輯部
- 柏森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志傑
- 格十三
- 格非
- 梁莉姿
- 梅森·柯瑞
- 棄子圍城
- 楊士堤
- 楊小濱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楊照
- 樂園輿圖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歷史
- 死神永生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毛毛有話
- 水ㄤ
- 水某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永無止境的現在
- 求孕
- 江灝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其楣
- 汪民安
- 汪用和
- 沈俊傑
- 沈信宏
- 沈嘉悅
- 沉默之島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沒用的東西
- 法國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法國翻譯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洪嘉
- 洪均榮
- 洪曉嫻
- 活人拳
- 流俗地
- 流浪者張德模
- 流蘇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消滅眾神
- 游俊豪
- 湖面如鏡
- 湯瑪斯·沃爾夫
- 漫畫
- 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 漫遊者
- 潔癖
- 潘家欣
- 潘朵拉的任意門
- 灰矮星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印良品
- 無法分類
- 無法歸類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無知者
- 煮雪的人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狂言三國
- 猴杯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德威
- 王志元
- 王意中
- 王春明
- 王榮輝
- 王鼎鈞
- 玻璃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琉璃脆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舍小品
- 甘耀明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哲學
- 田原
- 男人這東西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自由行
- 画哲學
- 畢飛宇
- 異質詩社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代愛情詩選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白先勇
- 白痴有限公司
- 皮卡忠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盛世
- 盧勁馳
- 目前勉強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眼睛的故事
- 瞇
- 知識分子論
- 短詩300首
- 石室之死亡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科學
- 神來的時候
- 神在
- 神戶
- 神神
- 神話學
- 禁果宅配便
- 秀威
- 秀陶
- 科幻
- 租書店的女兒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窮中談吃
- 窺
- 窺夢人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4期
- 第二緝
- 第四期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米哈
- 紀大偉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字團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給我的詩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縫身
- 繁體
- 繩縛本事
- 續集
- 羅智成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羅蘭巴特
- 美麗蒼茫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爸的笑聲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神·死人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冷暴力
- 肉與肉的相遇
- 肉蒲團
- 肥瘦對寫
- 肺像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胡遷
- 膚淺
- 臉譜
- 臥斧
- 自傳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與謝野晶子
- 與電影過招
- 舒國治
- 舞鶴
- 色戒愛玲
- 艾堤安 ‧ 達文多
- 艾德華·薩依德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艾莉亞
- 芭達雅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苦集滅道
- 英文
- 莊安祺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菲利浦·泰爾
- 萬
- 落失男孩
- 葉聖陶
- 葉韋利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仁偉
- 蔡惠伃
- 蔡登山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蕭寒
- 薔薇邊緣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東坡
- 蘇煒祥
- 虛構的海
- 衣若芬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裸命
- 西方哲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要有光
- 親子關係
- 觀看的方式
- 解憂電影院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計程車司機
- 許慧貞
- 許赫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精
- 詩經演
- 詩集
- 詹姆斯·瑟伯
- 語凡
- 說食畫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諸子之書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曉虹
- 譚以諾
- 護家盟不萌
- 谷崎潤一郎
- 谷川俊太郎
- 谷川俊太郎詩選
- 谷蕾
- 象形
- 豹變
- 貓
- 貓頭鷹
- 貞男人
- 負子獸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賴香吟
- 赤道風
- 走動的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過愛的蠻荒
- 跟著寶貝兒走
- 跳水的小人
- 身體不知道
- 軍犬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圖
- 迷宮毯子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遊戲自黑暗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瑞
- 遠流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郝譽翔
- 郭強生
- 郭詩玲
- 都是你教的
- 鄒芷茵
- 鄧力軍
- 鄭哲涵
- 鄭毓瑜
- 鄭聿
- 酒的遠方
- 重新計算中
- 野原KURO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鍾國強
- 鐘怡雯
- 長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開洞吧男孩
- 關天林
- 關西
- 阿布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仲耘
- 陳允石
- 陳冠中
- 陳千憓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少
- 陳志華
- 陳文慧
- 陳昌遠
- 陳栢青
- 陳淑瑤
- 陳玠安
- 陳義芝
- 陳育萱
- 陳育虹
- 陳苑珊
- 陳蓁美
- 陳雨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陸上怪獸警報
- 隱匿
- 隱身衣
- 隼人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雲山
- 雲端的丈夫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靈/性籤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使人自由
- 音樂評論
- 頂天地
- 顏崑陽
- 風箏家族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字餐桌
- 飲食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文
- 馬來西亞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騷夏
- 魚麗之宴
- 鳥嘴人
- 鴻鴻
- 麥樹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寶蓮
- 黃岡
- 黃春明
- 黃柏軒
- 黃益中
- 黃羊川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穎詩
- 黎紫書
- 黑暗森林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 黑雨將至
- 齊格蒙·包曼
- 龍應台

【預購】青春風正好:日治台灣客家青年群像◎張典婉
Regular price $30.00他們是知識分子,也是時代浪潮的探路者。
在世界思潮強烈撞擊的年代,台灣客家村落的青年們,沒有留在家鄉教書、沒有繼承父業家產,而是遊走東京、北京、上海、南京、滿州國及南洋……
這些知識青年勇於挑戰,和世界接軌,和台灣五大家族或是文協、櫟社相映;他們的身影交織於北京的聚會、南京的文化活動及南洋的傳奇經歷,甚至牽連到朝鮮、日本與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
透過珍貴的文獻整理與口述訪談,重建台灣客家青年曾經的光輝與不凡。作者張典婉爬梳這段曾被遺忘的歷史,——掀開前輩走過足跡及壯闊行腳,補足台灣散落的拼圖,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感受百年前客籍台灣知識菁英如何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讓隱沒的過去得以被世人重新認識。
本書特色
1. 從日治到戰後台灣社會動盪,日治時期台灣人的海外經驗、客家知識青年的人生經歷與思想軌跡,提供全新線索與資料。
2. 以飽含感情且生動的文筆,刻劃台灣知識菁英前輩的生命故事。
作者簡介
張典婉
成長於苗栗頭份斗煥坪客家山村,世新編採,文化大學戲劇系,世新社會發展研究所畢業,曾經走跳各媒體,相信文字行腳中能走出生命的璀燦。

【預購】群像◎吳岱穎
Regular price $24.00踩著以符號相疊為梯,憑藉永恆的恨爬升成佛
「慈悲到底,就變成社會學式的原諒了。」——吳岱穎
歲月冷粹的詩/睽違多時、醞釀十年的詩句結晶,剔透如灰燼如舍利。
直探生之塵勞/詩人摩挲命運的邊緣,感受生活俗務與身體的磨合與磨損,以工筆勾繪,偶爾揮灑留白。
我是我的誰?/深度思索自我的本質,所謂少年的無畏、青年的憤慨、中年的內斂。
現實是世界最大的磨盤,挫折萬事萬物從來不需愧疚!
書中收錄吳岱穎橫越十年生命,煉出生命日常裡的眾生相,全書分作四輯,共五十二首詩作,寫少男少女的群像、病痛之記、宇宙的想像與自我的來處,還有那不傷大雅、無傷你我的諢話自療。
輯一「群像少年」,摹寫十五個曾經在不同時間區段終日於他生命裡逡巡遶行的少年們,他們喜愛穿戴共有的面貌,亦有殊異的容貌,如蛋殼輕擊後裂痕微綻,一眼可窺視內裡姿態畸趣。是不識格瓦拉卻穿著的少年A;彈琴的哲學少年B;詩意生活的少年C;被家門吐出的少年D……曾經和他同行一段又各自駛向分岔的前方,謹以詩記之念之。
輯二「病識」,記錄詩人因年歲堆疊賦予肉身與心靈的萎縮與陰暗,無法盛載更多光明,得耗費力氣應付一身苦痛。來自背脊的背叛;咳嗽以緩卻脆弱的氣管;如心火燎原的逆流,忽而奔上,忽而隱逝,錄下靈魂被肉體叛變的心境。
輯三「苦路」,嘗試探討語言、現象、邏輯、無限與夢,推衍至宇宙、自我與生活,這一切不斷複述的複數,同一段路總埋藏著無趣與苦澀,同一片風景偶爾會生出你不願意在記起的,但迴避不了的,它已融進骨血,也只能嚥入,以身與生將之磨碎成粉。
輯四「譫妄」,在詩人薄薄的夢境版圖上笑看人間,魂神倒置,獸與神交替出現皆難以明辨的時刻,說些諢話來調劑日子。
每一天繁花與薰臭共存;每一天為了一日之計,詩人重複跨過城市邊界,路上窒礙總也不少,本本份份的循著SOP過每一天,與眼前一批又一批永遠青春的少年們說重複的話,說多了彷彿一切真有標準答案,世間俗事看起來皆有理有序,人總想逃脫這囚籠;總想逃離這些與那些被濛濛煙塵與不可抗的大局勢所激起的憤怒,即使如此你只能活在當下;即使如此你還是要思考。
詩人以絢爛細膩入裡的語句寫下生活,告訴我們,你我並沒有不同,最終都會老得很圓融。
(本書獲國藝會出版贊助)
封面設計概念
詩人說:「我就是我的原罪,是我自己的囚徒。」
當你靠得越近則越看清楚自己的相貌,離得越遠則是能看到書本的全貌。
書名區塊燙黑映照銀色閃動的封面,也如同鏡面載有各種不同角色的折射,
藉此引起觀者的注目與思考。
內封選用手感質樸如生之底蘊的灰紙板,襯托我相、他相、眾生相,
觀天地諸法實相,得實相而說假名,似妄而非妄。
詩像群貌
〈格瓦拉不思議〉
格瓦拉不知道,原來生命
可以這麼輕,這麼薄,這麼
柔軟而順服,緊貼著少年A的左胸
在一件棉質連帽外套上。
〈恆星組曲:太陽〉
少年C記得那獨一無二的神諭:
「認識你自己」。這是唯一的真理
他唯一能做的只有燃燒自己
讓自己成為發光的神
〈終日〉
終日盼日終
如人不安生,鬼不安死
渴欲翻身一搏
〈大節〉
此刻,活著再也不是問題
肉體終究成為一種堅持的幻想
〈心火〉
那就是我墮落人生的印記嗎?
「只是潰瘍而已,」醫生說
〈環之一——旋轉〉
這次我情願選擇旋轉自己
像一枚骰子在宇宙的碗公裡
跳舞,敲撞脆薄的人生
把一切都交給機率與偶然
〈野獸男孩進化史〉
野獸男孩記得馬戲團之前的生活
那時他還是一匹草原狼,肉食兇猛
殺意縱橫,獵捕野兔與黃羊,戰爭後
回收遍野的腐屍(論者以為此乃
調節草原生態的自然機制)
作者簡介
吳岱穎
台灣省花蓮縣人,師大國文系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首獎,及花蓮文學獎、後山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曾獲全國語文競賽中學教師組作文第一名、朗讀第一名。現任教於台北市立建國中學。著有個人詩集《冬之光》、《明朗》,與凌性傑合著散文《找一個解釋》、《更好的生活》。
相關著作:《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
目錄
群像(代序)
輯一/ 群像少年
101.格瓦拉不思議
102.土耳其變奏
103.恆星組曲:太陽
104.非法流浪者之歌
105.少男的祈禱
106.給愛麗絲的禮物
107.春日的魔法號角
108.仲夏夜的平均律
109.早秋的遺憾
110.冬夜旅次北國北
111.少年少女愛PK
112.Libido之歌
113.平
114.一個線上遊戲玩家的辯白書
輯二/病識
201.共生
202.處死
203.終日
204.背叛
205.大節
206.塞阻
207.手段
208.心火
209.陰影
輯三/ 苦路
301.維根斯坦的最後漫步
302.波赫士的郵簡
303.環
304.夢世紀
305.造夢時代
306.人造衛星之夢
307.夢中家屋
308.家庭相簿
309.審判日
310.在路上
輯四/譫妄
401.和
402.數字之家
403.神諭
404.野獸男孩進化史
405.深蹲者之父
406.睡神
407.火鍋之旅
408.圍城
409.輕消費,紙旅行
群像後記
序
群像後記
十年,令青年成為中年。那些原本不夠完熟的感慨與想像,刺激著這個世界持續往前的動機,於今也終於衰退,像一個屏護此生成就,不肯遽然死去的老人,含悲帶怨,持拐罵街,絲毫不覺得自己之所以存在,或許只是某種宇宙的憫憐。
好吧我承認,偽裝文青或者憤青,從來不是我的強項。第一個原因,是我在廣播節目上聽來的,區分青年與不是青年的時間點,是四十歲,而那個標記已經離我遙遠了。尤其是因為擔任教職的緣故,我早已從當初指天罵地抱怨大人不公不義的屁孩角色,轉變成給建議給教訓摹畫真理與人生圖像的老男人。而老男人,是沒有資格當文青或憤青的,他想要不被鬥爭被批判,像年齡歧視不是原罪,都是千恩萬幸的了。
第二個原因是,我已經老到沒有辦法真的生氣了。這件事情我已經對學生說過多次,但我不得不懷疑他們真的懂得其中的涵義。現實是此世界最大的磨盤,挫折萬物而不需負擔任何責任。崢嶸頭角磋磨盡,誰能不為變圓融。我開始學習用多面向多角度的方式理解現實,然後就是張愛玲的名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慈悲到底,就變成社會學式的原諒了。
世人唯願繁花盛開四季如春,卻不樂見薰蕕同在乃是常態。一旦妄想十億神州俱堯舜,人間淨土烏托邦,災難便隨之降臨了。要不累死自己倉皇奔走如喪家之犬,慼慼然徒引眾集聚笑罵,目為狂人地來一場跨世代大霸凌;要不就是把世界變成自己的大實驗場大生產線,刈除病老畸形不堪神選者,揠苗孤獨特立不馴正統者,動輒流血千萬人,還可以自詡道德聖人。二者關鍵字都是「鬥」,與人鬥與天鬥其樂無窮,但我早已經沒有這種爭勝的欲望與信念,也感受不到其中的樂趣。如果真要說我還在意什麼,想更上層樓竊摹天意,返照人間以開新境,大概也只有詩了。
十年磨一劍,鐵杵也為繡花針。自我變得很小,但世界變得很大,變得容易觀看與描摹了,而《群像》這本詩集便是這十年磨得的精粹。第一輯摹寫的是十五個生命氣性俱不相同的學生,他們各自與我生命同行一段,又分別走向遠方,而我成詩以記之。第二輯記錄了我曾經經歷過的病中心情,也算是窺看自己心靈中陰暗厭世的那一面。第三輯藉維根斯坦與波赫士之思力,嘗試探究語言、現象、邏輯、無限與夢,進而推向宇宙衍化與自我來處,雖然沒有取得大成就,但也不失為一份實驗報告。最後一輯誠如其名,乃是譫言妄語,意思是想過了一輪,不敢說真的想通了,但笑看人間,說些胡話諢話,也算是某種無傷大雅的調劑。
有時候我會覺得,由於網路與社群的發達,這世界真的沒有認真在悲傷的人,只有認真在販賣悲傷的,分明麻木不仁卻又鑽木取火的,滿心妄念卻又稱聖作祖的,惡人無膽但找到機會就要群起作亂的……那也是另一種群像,但我真的不想寫那些,很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