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印刻文學生活誌:巴代特輯(7月號/2022)(第227期)
【預購】印刻文學生活誌:巴代特輯(7月號/2022)(第227期)

【預購】印刻文學生活誌:巴代特輯(7月號/2022)(第227期)

Regular price $21.00
/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Only 0 items in stock!

封面故事

  光影,氣味,聲音,巴代的小說總是從細膩卻踏實的身體感官開始,一截陽光挪移的光亮,緩緩帶出街市喧擾的吆喝聲,進而讓人、動物或食物的氣息立體化,使你記得《野韻》中潺潺流動的無名小溪,即使它早已乾涸,卻仍傳唱著歌聲;也為繁華如幻的月津港,留下一個孤單而深情的身影。
  文字是召喚的媒介,而小說是時空的創造,巴代擅長以歷史為素材,從事件中找尋留白的空隙,以小說家的本能對歷史提出懷疑,也藉由資料蒐集的過程,對筆下人物,那些曾經活過的人們投以更深刻的共感和同理。
  巴代的「鹽水三部曲」創作亦啟自一段靈動的「聽說」,他從地方史、家族史、以及個人史的角度,梳理鹽水港的歷史起落。《月津》重現了鹽水葉家的商道,《八角樓下》進一步描繪這些地方名望在歷史轉捩點的影響,圍繞八角樓,在我們知道的歷史中,發現許多我們還不知道的故事。

【編輯室報告】

我走過

執行主編 蔡俊傑

  我常常會想,「編輯室報告」被安排的位置,就彷彿是一種使用說明,是一道行前準備,是旅途之前的提醒和資訊說明,是否要從編輯的角度介紹導覽這期內容,還是說,分享在整個作業流程中,遭遇到一些不太一樣的挑戰和驚喜?編輯把作者交託的內容丶文字,在(當然)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盡可能的編排呈現出合適閲讀的狀態。而這些文稿和作者,包括期間的聯絡過程與發想,都是不同的素材組合,相同的材料,在不同性格的編輯手上,會長出不同的樣貌。就算是自己手邊在處理,也都會不斷猜想,在幾天之後,在出刊時看到的究竟會是怎樣的成品?
  蒐集、整理,並且付諸實踐以完成一種預想,對於小說家也是,選定寫作的方向和題材,憑藉著手邊的資料以及個人的生活成長經驗,一邊驗證實踐自己原初設想,一邊即時修正調整,使眼前之物往想像中的期望去形塑。
  這期製作巴代專輯,我很喜歡有一段,他提到小時候跟著父親上山採集,他說即便是熟悉山林環境的走山人,每一次進入山林中,都不一定可以準確地找到自己以為熟悉的位置,有時候也會因為不同原因,而偏離原本預定的路線,走上了另一條陌生的岔路。而這些偏離偶爾會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收穫,開拓了全新的路徑和景致,也讓自己體驗到更多的可能性,以及一種「我曾經歷過,我曾親眼見過」的滿足感。也因為這樣的岔路,和不預期的風光,小說家有別於往常以原住民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小說書寫,巴代規畫了以鹽水港的歷史變遷為背景,著重在當地富商葉家和鹽水港的興衰的「鹽水三部曲」,包含已出版的《月津》,以及最新作品《八角樓下》。
  小說家把史料和記憶作為素材,彷若浮游在不同段的時空薄膜表面張力上的螢光小蟲,不耐地在自己所處的位置緩緩蠕動著,一邊張揚著身上的毫渺的纖毛和手足努力感受,忙抓著虛空中那些接連溢散消無的景況,那些因為各種意義交錯所構築的世界,那些最終在記憶裡,或留在無人知曉的某處,更像是廢墟般破碎、殘敗的物事,有可能是更趨近於本質的樣貌,是等待著肉的骨架。
  這次巴代把外面世界錯綜複雜的局勢,輕筆演現在一幢典雅古樸的木造八角樓,每個人從大事件中得以暫時脫離出來,個人的生活和感受像蜘蛛細腳輕巧漫爬,日常會更顯現出人的原貌,近距離的觀察、交談,在歷史的淡漠和人的憶想中相互追究──自己該怎麼在虛空中建構出高空樓房,裝載著一路撿拾的器物,存放著那些不斷更動著心意的自己,從歷史著手,但終究還是回到小說家自身的眼睛觀看,從他的思緒中整理出一條探索的脈絡。
  巴代小說中,時不時拉回的日常感,就好像那些似乎不經意地從窗櫺和木頭欄杆中看出去,人影交錯的市井街弄,還有那些微微發熱的薄透陽光,灑在每日行走的地板上,輕輕震動被彈揚起的灰塵如縷縷淡霧,或者是廳內正在嚴肅議事,而外頭樹上的麻雀卻搶了聲響,吱吱喳喳地掩過了那些沉重焦慮、一臉憤怒的臉孔……。
日子要過下去,就總是有故事在發生,而那些故事落拓的蛛絲馬跡,在被時間完全消磨之前,則成了後來,說故事人的開場線頭。

【INK印刻文學生活誌】

  《印刻文學生活誌》於二○○三年創刊以來,致力搜羅所有能指向心靈的創作,以文學為主軸,涵蓋藝術、電影、攝影、音樂、表演等領域;內容有作家特集(新作發表、深度訪問、作品析論)、新人推介、藝術評論及文學教育等內容,並持續報導國際文壇動態,引介國外作家作品。作品永遠是文學的重點與中心,期予認真的作家一個最好的發表平台,並提供文學愛好者閱讀的最佳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