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印刻文學生活誌(9月號/2023)(第241期)

【預購】印刻文學生活誌(9月號/2023)(第241期)

Regular price $21.00
/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Only 1 items in stock!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3年9月號 —— 彼得•漢德克

【封面故事】

  「人們在自己的意識中,看見自己所做的動作被其他無數人重複著,於是這些動作形成一種運動的節奏──生活也藉此得到一種既被保護且又自由的形式。」彼得‧漢德克在《夢外之悲》曾如此描述人與群體經驗,他相信寫作不是回憶,而是對記憶持續的大驚小怪,並與自己保持距離。疏離、冷靜,層層拆解意念,直至書寫真正開始,他的創作與引發爭議的特立獨行,如其即將在台出版的最新譯作《在漆黑的夜晚,我離開了我安靜的房子》,執意岔出的異境,探看語言能至多遠。

  然而,這樣一位作家,在路上偶遇他的讀者(詳見陳文芬的遇見),卻又顯露靦腆與純真,不免讓人開始想像,收藏在他鑲金本子裡的更多的奧祕。

【編輯室報告】緩慢的悠晃/執行主編 蔡俊傑

另一種碰觸的方式

執行主編 蔡俊傑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對於社群媒體的使用,已然沒有那麼熱絡,不過真要說熱絡,也許打從一開始就沒有。也是因為對於自我的彆扭,所以一直以來即便花了很多時間黏著在社群媒體上,但也都是掛網看看那些別人的動態,自己反倒是很少發文和分享。雖然說以資訊量大爆炸的現代,即便你每天產出,好吧,可能是每幾個小時都能產出有趣的內容,也不見得可以吸引到太多的瀏覽目光。因為最後還有一個無時無刻變化的演算法大神,像一座不斷擴大的機械生產線工廠,蒐集、分類、分配。面對源源不絕的訊息湧出,有時真的會有點無力感,有時甚至會種錯覺,以為那些穿過眼前窄小的窗框,被端送到面前,甚至粗魯地貼著鼻頭準備餵養你的種種,會不會就是自己以外的,那個更多人來來去去,自己還未及參與的更大世界?抑或是,其實那也只是一處被塞滿了各種好壞雜物的,更大一點的抽屜罷了。

  即便如此,最近我倒是滿喜歡「限時動態」這個功能。相較於一般發文於海量的訊息中被無視和拋棄,限時動態中的限時,至少確定了貼文消失的時間,反倒像是終於要回一點點的決定權,也更貼近此刻與此在的意味。

  自從決定這期要做彼得‧漢德克,就想起之前看過他的紀錄片《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記得這位身形硬朗的白髮老人,獨自穿梭在森林裡,在葉隙撒落的陽光中,悠悠哉哉地漫步,並且透著鍾愛的眼神,不時巡梭路徑上的各種蕈菇,驚呼著那些奇巧可愛的外型,以及他所嘗過令人留戀的味道。這樣一個每天都到森林中漫步,而且如此認真地迷戀蕈菇的老先生,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後來有天,真的臨時起意跑上山一趟,就想再去探看深藏在山林裡的山中池。但我太久沒上山了,林子裡確切的路線已經記不太清楚,沿路有點沮喪,想著自己像是被遺棄的小孩似覺得委屈,但明明在這趟路上,無情遺忘的那人是自己。記得當時花了很多時間找路問路,卻總不得其徑而入。直到午後,山裡開始飄起了雨,彷彿雨水注入了活力,山裡的一切都像是鬧動甦醒了起來。想著身上只有一件不像樣的簡單雨衣,天雨路滑,憑感覺找路沒個盡頭,最後還是決定趁早下山。有趣的是,一決定下山,身旁所見的景物都變得細緻有趣,可愛了起來,心裡對那座不知可不可見的山中池也不再特別眷戀。那天回來之後,我幾乎每天都會發一則當天在山上,或者是以前某次走過森林的照片在我的限時動態,直到它不斷地消失。

  這次做漢德克的專輯,重新查找了關於他的評論和爭議。他曾因為在前南斯拉夫內戰的問題上,對塞爾維亞的迴護引發極大的爭議;也曾在二○一四年批評說要廢除諾貝爾文學獎,不應該讓這個獎項把作者,甚至是把文學給限制住了,只剩下鎂光燈和一時的關注。然而,回到作品本身,還是可以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靜謐與孤獨。我常常在想,到底什麼樣才是作家的樣子?或者說,拉更遠一點,到底文學是什麼?當然根據自己微薄的經驗,還是可以知道,有時候問題越簡單,答案就會越複雜。彼得‧漢德克堅定地走在自己選擇認定的路上,其中或也可以感受到,一位寫作者如何抵拒外在的侵擾,如何完成作品以作為自己的發聲,並以他者的眼睛探看關於自己,如同一道浮靈般,以極為逼近的他者角度,逐一細緻剝離那些自身膚層底下的,無可遮掩的真實感受。

【INK印刻文學生活誌】

  《印刻文學生活誌》於二○○三年創刊以來,致力搜羅所有能指向心靈的創作,以文學為主軸,涵蓋藝術、電影、攝影、音樂、表演等領域;內容有作家特集(新作發表、深度訪問、作品析論)、新人推介、藝術評論及文學教育等內容,並持續報導國際文壇動態,引介國外作家作品。作品永遠是文學的重點與中心,期予認真的作家一個最好的發表平台,並提供文學愛好者閱讀的最佳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