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小野
- 005
- 111封寄不出去的情書
- 9786263102163
- 9786263355415
- 9786263355644
- 9786269597420
- 9789570862591
- 9789573333753
- 9789573335764
- 9789578787964
- 9789670744728
- 9789671658635
- 9789671774519
- 9789811844461
- 9789860698039
- 9789861338255
- 9789863420880
- 9789864502486
- 9789865102227
- 9789865933180
- 9789887988953
- A Luxury: Omnibus Edition
- A Second and A Lifetime
- A White Summer
- Abby Chao
- Ace Khong
- allan ho
- alvin pang
- Amily Shen
- 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 (2ND EDITION)
- Andreas Walther
- ang jin yong
- ang lai sheng
- aw seow pooi
- Being at Peace: Lessons on Living and Dying
- chan kok peng
- Cheng Yen
- cheryl julia lee
- Christine Chia
- chuah soon soon
- Daryl Lim
- denon lim
- Food Republic: A Singapore Literary Banquet
- Future Cities: Architecture and the Imagination
- Grace Chia
- Hong Kong
- Hong Kong Literature
- how to eat
- how to fight
- How to Love
- how to relax
- how to see
- How to sit
- How to Walk
- I WILL SURVIVE (3RD EDITION)
- joshua ip
- kelly chong
- Landmark Books
- lee chee keng
- lee chih horng
- Leow Yangfa
- life economics
- lim fong wei
- Math Paper Press
- Melody殷悅
- Middle
- Mr. Adult
- ng king kang
- ng wai choi
- Ng Yi-Sheng
-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for Beginners
- Ocean Vuong
- 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
- Oppa看風景
- Paul Dobraszczyk
- peter chow
- Peter Su
- prose
- sayak murata
- Shih Cheng Yen
- Singapore Book Council
- 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
- tan yu xin
- Tania de Rozario
- The Long Goodbye
- ting kheng siong
- wang mun kiat
- We R Family
- wong chee meng
- yeo wei wei
- Yilian
- yvonne tham
- 一個人的「文藝復興」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界,是可能的
- 一個詩人的誕生
- 一個詩人的誕生:對他者的生命敘事
- 一想到九份
- 一根菸的時間
- 一百則旅行諺語,一百個你該旅行的理由
- 一秒钟和一辈子
- 一行禪師
- 一起把那些堪稱地獄的日子撐下去,好嗎?
- 七崎良輔
- 三度情
- 三毛
- 三民
- 三采
- 上裸男孩
- 不可會意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完整的人
- 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
- 不朽
- 中信出版集團
- 中國友誼
- 中國大陸
- 中年小膽
- 中田英壽
- 中華書局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九歌
- 也斯
- 云與樵
- 五四
- 五四運動
- 亞文諾
- 交替時刻
- 人文
- 人物速寫
- 人生四書
- 人生四書 代共讀 闔讀組
- 人生從容
- 人生經濟學
-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 以讀攻毒
- 伊芙
- 伍政瑋
- 伍木
- 伍止流
- 何志良
- 何日生
- 何穎怡
- 何處是兒時的家
- 余光中
- 余秀華
- 余英時
- 余英時回憶錄
- 佛教
- 作家命
- 作家新手村
- 作家新手村1
- 作家新手村2
- 作家生存攻略
- 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套書
- 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套書1(技術篇)
- 你的藍色不是我的藍色
- 你的藍色不是我的藍色:Yilian游泳教練首部寫真散文,那些歸屬感、幸福感,以及勇氣和愛
- 來不及美好
- 俗女日常
- 保羅·多伯拉茲克
- 借你看看我的貓
- 假如真有時光機
- 偽魚販指南
- 備忘錄
- 傳記
- 傾聽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允晨文化
- 兒女經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方文化
- 其他
- 其實你很好
- 其實你很好:停止自我苛責,擁抱內在小孩,和死纏爛打的焦慮Say Goodbye!
- 再見 少女
- 冰谷
- 凌性傑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分開旅行
- 分開旅行 The Long Goodbye
- 列車男女
- 创媒体 Innovation Media
- 初文
- 初文出版
- 初文出版社
- 刺與浪
- 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
- 前空姐的餐桌
- 剩下的盛夏只剩下了盛夏
- 創作
- 創意圈出版社
- 劉定騫
- 劉桂蘭
- 勵志
- 北京十月文藝
-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北京燕山
- 半畝集
- 半蝕
- 印刻
- 印度
- 原點
- 原點出版
- 厭世者求生指南
- 厭世者求生指南:我們終將在不同的路上,不再強求誰的目光
- 又仁
- 古蒼梧
- 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
- 另起爐灶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灣
- 台灣商務
- 司徒畢
- 吃時間
- 吃飽睡飽,人生不怕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同志散文
- 向鴻全
- 吳佩珍
- 吳偉才
- 吳慶康
- 吳易叡
- 吳晟
- 吳柯妮
- 吳沚默
- 吳洛曦
- 吳煦斌
- 吳茵茵
- 吳韋材
- 告別等於死去一點點
- 告訴我,甚麼叫做記憶:想念楊牧
- 周昭亮
- 周潔茹
- 周維介
- 周若鵬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啃日子
- 問候薛西弗斯
- 啤酒罐與花生殼
- 喧騰的山林
- 喧騰的山林:一個游擊戰士的昨日誌
- 單人旅行
- 回味江湖
- 回家
- 因時光無序
- 圓神
- 在我遇到老公之前
- 在流牧地
- 坂本龍一
- 坍塌的樂園
- 城市日記
- 城市日記:未來故事永續香港
- 城市書房
- 夏夏
- 夏曼 · 藍波安
- 夏目漱石
- 夏雪
- 外文
- 夜在路的盡頭挽髮
- 夜梟
- 夢中的橄欖樹
- 夢中的橄欖樹(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
- 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
- 夢裡花落知多少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塊文化
- 大好書屋
- 大家出版
- 大家出版社
- 大將
- 大將出版社
- 大山大海一九四九
- 大概是時間在煮我吧
- 大樂文化
-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 大海的一天
- 大潘
- 大田
- 天下文化
- 天地圖書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太陽正走過半個下午
- 夫夫
- 夫夫:你要先去愛,一定會找到幸福的入口
- 失物風景
- 失眠書
- 女兒紅
- 女同志
- 她們
- 好優文化
- 如何獨處
- 如何獨處:偉大的美國小說家 強納森‧法蘭岑的社會凝視
- 如光如影:龔萬輝插畫集
- 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
- 姜學豪
- 姜泰宇
- 威廉
- 威廉(William Tseng)
- 孤島通信
- 孤獨六講
- 孤獨的小船
- 宋子江
- 宋尚緯
- 宗教
- 客棧倒影
- 家國之幻
- 家安的棒棒糖
- 家常好日子
-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 寫作
- 寫作資源
- 寶瓶
- 寶瓶文化
- 對照記
- 對照記 【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全新增訂版】散文集三(1990年代)
- 小兒子
- 小物會
- 小玄
- 小說
- 小鄺
- 小銘
- 尖端
- 山口守
- 山裡山外
- 崑曲
- 崔舜華
- 布克文化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平鑫濤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康妃書聲院
- 廖偉棠
- 廖玉蕙
- 廖瞇
- 弄泡泡的人
- 張亦絢
- 張偉男
- 張國強
- 張小虹
- 張岪與木心
- 張岪與木心——背負死亡,陳丹青將木心送到陽光下
- 張怡沁
- 張惠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往來書信集
- 張愛玲往來書信集【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I)紙短情長+(II)書不盡言,兩冊不分售
- 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
- 張承堯
- 張曦娜
- 張曼娟
- 張玉嬌
- 張瑋軒
- 張維中
- 張老師文化
- 張西
- 張錦忠
- 張馨潔
- 強納森.法蘭岑
- 往事浮光
-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正雄
- 徐至宏
- 徒手殺死那隻狐狸
- 從膠園到國會
- 復始之地:馬華文學專題系列鄉土篇
- 心法篇
- 心理勵志
- 心裏的夢田
- 心裏的夢田(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
- 忘了下山
- 快樂鬧學去
- 快樂鬧學去(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
- 怎麼吃
- 怎麼吵
- 怎麼坐
- 怎麼愛
- 怎麼看
- 怎麼走
- 怎麼鬆
- 悅知文化
- 悉尼隨想
- 情書
- 情系狮城
- 情系狮城: 五十年新华诗文选
- 情非得體
- 惘然記【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全新增訂版】:散文集二 1950~80年代
- 惟得
- 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
- 意识无限国际出版社
- 愛的旋律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覺十書
- 感覺十書:蔣勳談美
- 慈济人文出版社
- 慈濟
-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 慈濟文化出版社
- 懂得藏起厭惡,也能掏出真心:30堂蹺不掉的社會課
- 成為男人的方法
- 我不在這裡,就在往那裡的路上:那些帶我走上電影之路的人生往事&鳥事
- 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
- 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把痛苦、走偏的關係,勇敢退貨,只留下對的人!
- 我們留臺那些年
- 我們遠行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台北,我街道
- 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
- 我在人間拾溫柔
- 我娘
- 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 我將你的頭殼打開了
- 我忙著孤獨
-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 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
- 我是遺物整理師
-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狮城
- 我狮城,我街道
- 我的世界一定要有貓尾捲捲巷
- 我的寶貝
- 我的愛戀 我的憂傷
- 我的日本
- 我的日本:當代台灣作家日本紀遊散文選
- 我的童年
- 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
- 我要活下去
-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
- 我那溫泉鄉的那卡西媽媽:飄浪之女
-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
- 我香港,我街道
- 我香港,我街道2: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
- 或序或散成圖
- 房慧真
- 技術篇
- 把快樂當傳染病
- 把快樂當傳染病(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
- 抽屜
- 拾青文化
- 掀開所羅門面紗
- 接住受苦的靈魂
- 接住受苦的靈魂: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痛!
- 接棒家族
- 撒哈拉歲月
- 撒哈拉的故事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放風
- 故事許願機
- 故事許願機:你許一個願,我用一個真實人生故事回答你
- 教學不易
- 教育
- 散文
- 散文集
- 散文集一
- 散文集三
- 敦子媽媽
- 敷米漿
- 文化研究
- 文壇生態導覽
- 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心法篇)
- 文字燒
- 文學
- 文學少年遊
- 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
- 文學島語
- 文學島語 005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集
- 斑駁日常
- 料理
- 新加坡
- 新加坡文學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文潮
- 新文潮出版社
- 新經典文化
- 新蒲崗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裝珍藏版
- 方智
- 方肯
- 方舟文化
- 施友朋
- 施小煒
- 旅行的形狀
- 旅行的形狀:影像札記 Into Solitude : Photo Diary
- 旅遊
- 日本
- 日本小鎮時光
- 日本小鎮時光:從尾道出發,繞行日本最愛的山城、海濱、小鎮
- 日本文學
- 日本,一日遠方
- 日本,一日遠方:發現隱藏版的日本!36個一定要走的經典輕旅行
- 早安財經
- 早日 Zao Ri
- 早知道就待在家
- 明月與賞月的人
- 明窗出版社
- 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昔我往矣
- 星斗闌干
- 星雲大師
- 春光
- 春山出版
- 時代印記
- 時光密室
- 時光莖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時日悠悠
- 晒T恤
- 晨星
- 晨爾工作室
- 書
- 書不盡言
- 曾晏詩
- 曾翎龍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月光燈燈
- 有人
- 有人出版社
- 有方文化
- 有時,我們遠行
- 有鹿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部十二劃
- 木馬
- 木馬文化
- 未來城市
- 未來城市:漂泊.垂直.廢墟:虛構與真實交織的人類世建築藍圖
- 末日告白指南
- 本地
- 朱天心
- 朱宥勳
- 朱承武
- 朴民根
- 李俊賢
- 李天葆
- 李宗舜
- 李屏瑤
- 李慧詩
- 李日康
- 李智良
- 李有成
- 李洛霞
- 李浩榮
- 李維怡
- 李美花
- 李英子
- 李豪
- 村上春樹
- 村田沙耶香
- 杜杜
- 東京小路亂撞
- 東京小路亂撞:走進東京的骨子裡,撞出東京散步人的日常風景!
- 東京模樣
- 東京模樣:東京潛規則,那些生活裡微小卻重要的事
- 東京直送
- 東京直送:將東京鮮為人知的慣性,遞送到你面前
- 松木
- 林佑軒
- 林佳樺
- 林依晨
- 林凡瑜
- 林婉珍
- 林婉瑜
- 林幸謙
- 林悅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春美
- 林春美、陳湘琳
- 林楷倫
- 林裕珍
- 林青霞
- 林韋地
- 柯佳嬿
- 柳家巷的女人
- 梁秉鈞
- 棄子圍城
- 棗田
- 楊佳嫻
- 楊双子
- 楊牧
- 樹心邊.新蒲崗
- 樹猶如此
- 樹邊心
- 歐芙伶
- 正本清源說紅樓
-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 歲月如歌
- 歲月如歌:我的童年
- 歲月無驚
- 歲月靜好
- 歲月靜好:蔣勳 日常功課
- 歲月,莫不靜好
- 歷史
- 歷史裏的斷章
- 殷悅
- 毛毛有話
- 水曜旮旯
- 水煮魚文化
- 江夏二郎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江鵝
- 汪其楣
- 沈信宏
- 沉默發條
- 洗車人家
- 洛夫
- 洪世民
- 洪偉喜
- 洪愛珠
- 洪範
- 洪菁雲
- 流星雨
- 流浪的終站
- 流浪的終站(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
- 流蘇
- 流雲抄
- 浮世短歌
- 浮世短歌:這次,多談點自己
- 浮生微言錄
- 浮生微言錄:從公聞政,所思所念
- 浮雲與剃刀
- 海凡
- 海外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消遣繁華
- 游靜
- 游韻馨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湖南文藝出版社
- 溫如生
- 溫柔的夜
- 溫瑞安
- 溫瑞安散文集
-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 滾滾紅塵
- 潘國靈
- 潘正鐳
- 瀨尾麻衣子
- 無所事事
- 無法分類
- 無法歸類
- 焦點出版
- 熬夜和想你,我都會戒掉
- 牛油小生
- 牛津大學
- 狐狸讀書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玉山社
- 王天寬
- 王定國
- 王春子
- 王盛弘
- 王聰威
- 王蘊潔
- 王蘭芬
- 王鷗行
- 王鼎鈞
- 玲子傳媒
- 現代散文
- 現在的妳,在哪裡?
- 瓊美卡隨想錄
- 生死皆自在
- 生活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需要高級感
- 田臨斌
- 當代文學
- 當時小明月
- 疫之生
- 瘂弦
- 瘂弦回憶錄
- 白先勇
- 白先勇精選集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 白先勇說崑曲
- 白水紀子
- 白象文化
- 皇冠
- 盧姵伊
- 看小說
- 看牛集
- 瞿欣怡
- 知寒
- 知日謙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議題
- 祝快樂
- 祝快樂掟日子
- 神在的地方
-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
- 禤素萊
- 秀實
- 租書店的女兒
- 程廷
- 程廷Apyang Imiq
- 稻草人的微笑
- 稻草人的微笑(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
- 空中老爺
- 空中老爺的日常
- 窮中談吃
- 窺夢人
- 第九個身體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精裝
- 紀實
- 紅樓夢
- 紙短情長
-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
-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停止腦中小劇場,輕鬆卸下內心的重擔!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
- 維多利亞港的今與昔
- 編輯樣
- 編輯樣Ⅱ
- 編輯樣Ⅱ:會編雜誌,就會創意提案!
- 總在說完晚安後,特別想你
- 總有些時光在路上
- 繁体
- 繁體
- 繪畫
- 罗伦斯
- 羅倫斯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美麗的權利
- 美麗蒼茫
- 翁菀君
- 翻譯
- 老台中
- 老台中:歷史小說家的街頭飲食踏查
-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 老黑
- 考拉小巫
- 聖誕老人的禮物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聯經出版公司
- 背包走天涯
- 胡晴舫
- 胡清朝
- 膚淺
- 臥斧
- 自傳
- 自由如綠——香港作家植物書寫合集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一直過於努力的妳
- 與島漂流
- 與島漂流:馬華當代散文選
- 舒國治
- 舞雩詠歸
- 舞雩詠歸 001
- 英文
- 范俊奇
- 范宜如
- 草莓與灰燼
- 荷悅
- 菊花如何夜行軍
- 華文
- 華文教育
- 華燈之下:條通媽媽桑的懺情錄
- 華麗緣
- 華麗緣【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散文集一(1940年代)
- 萬水千山走遍
- 葉步榮
- 董啟章
- 蔡欣洵
- 蔡益懷
- 蔡興隆
- 蔡詩萍
- 蔣勳
- 蔬菜的政治
- 薔薇邊緣
- 藝術
- 蘇乙笙
- 蘇偉貞
- 蘇文淑
- 蘇苑姍
- 街區味道
- 街區味道:青年創作文集
- 衛城出版
- 衣錦夜行
- 袁育媗
- 西西
- 親子關係
- 親愛的三毛
- 親愛的安德烈
- 記錄
- 許菁芳
- 評論
- 詩
- 詩意空間
- 詩的回憶及其他
- 誘人親簽蓋章版
- 說食畫
- 談心:與林青霞一起走過的十八年
- 請代我問候
- 請溫柔以對
- 論文
- 謝哲青
- 謝子凡
- 謝旺霖
- 謝謝你的存在
- 謝越芳
- 謝麗華
- 證嚴法師
- 貓
- 貓在之地
- 賴佩霞
- 賴舒亞
- 贾平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路:獨處的實踐
- 走過那遙遠的路
- 趙又萱
- 趴趴走
-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7冊合售】
- 路從書上起
- 身上的每道傷疤
- 身體不知道
- 轉山
- 辛上邪
- 辛金順
- 農夫
- 迅清
- 追奇
- 送你一匹馬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些人,那些遠方
- 遊記
- 過而不往
- 遠景
- 遠流
- 遠足文化
- 邁克
- 邊緣人手記
- 邊緣人手記:寫給在喧囂中仍孤獨的我們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邱妙津日記
- 邱苑妮
- 邵雨薇
- 郝慧川
- 郭強生
- 郭鑒予
- 鄧小樺
- 鄭啟泰
- 鄭景祥
- 鄭順聰
- 酒店文化
- 酒的遠方
- 采實文化
- 釋證嚴
- 重新發現日本
- 重版文化
- 野村雜話
- 野火集
- 金完
- 金聖華
- 針鋒不相對
- 鍾孟宏
- 鍾永豐
- 鏤空與浮雕
- 鏤空與浮雕 II (簡體版)
- 鐘怡雯
- 開卷如開芝麻門
- 開卷如開芝麻門:余光中精選集(增訂新版)
- 閻連科
- 阿卡貝拉
- 阿茶與師父:我在印度慈恩學校遇間最溫暖的冬天
- 陳丹青
- 陳俊賢
- 陳劍
- 陳千憓
- 陳可歆
- 陳夏民
- 陳大為
- 陳宗暉
- 陳德政
- 陳思宏
- 陳昌榮
- 陳柏煜
- 陳栢青
- 陳浪
- 陳湘琳
- 陳玠安
- 陳瓊芳
- 陳雪
- 陳麗儀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階級病院
- 隨筆
- 隨軍翻譯
- 集外集
- 集外集拾遺
- 雜亂有章
- 雜寫
- 離開以後,你有沒有更自由
- 雨季不再來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雪佛
- 雪佛:年度散文獎得主王盛弘散文書寫再創新格局作品
- 雪樓
- 雲晞
- 雲端的丈夫
- 電影
- 靈感
- 靈/性籤
- 静思人文志业股份有限公司
- 靜思人文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 非常讀:董啟章隨筆集
- 非常風景
- 韓翔中
- 韓良憶
- 韓麗珠
- 音樂使人自由
- 顏崑陽
- 願你在深淵盛放
- 類似過敏症的布爾喬亞之輕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譜
- 飯飯之輩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飲食魔幻錄
- 香港
- 香港作家植物書寫合集
- 香港文學
- 香港文學館
- 香港文學館主編
- 馬來西亞
- 馬可孛羅
- 馬吉
- 馬欣
- 馬華當代散文選
- 馬覺
- 馮傑
- 馮燕珠
- 駱以軍
- 高寶
- 魯迅
- 魯迅II:魯迅散文全集
- 魯迅雜文全集
- 鴻鴻
- 麥欣恩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麥華嵩
- 黃仁逵
- 黃坤堯
- 黃子揚
- 黃意會
- 黃春明
- 黃羊川
- 黃莞婷
- 黃錦樹
- 黎漢傑
- 黎穎詩
- 黎紫書
- 黑日
- 點智慧
- 點智慧11
- 龍應台
- 龔萬輝
【預購】那些乘客教我的事◎陳夏民
平常價 $21.00到不了站,下不了車,只能一直前進一直前進。
獨立出版界的原子小金剛,好人書寫世代的BIG BANG
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 陳夏民的文學初登板
持續誤點的時間月台上,細細翻找每一張被遺落的情感票根
時代已然遠去,那些乘客始終仍舊在。
「其實我也傷痕累累的,
如果不介意,請和我一起。」
★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飛踢、醜哭、白鼻毛》作者 陳夏民的文學初登板
★10年生命情感,43則好人書寫體例新示範, 無數乘客所留下的夢與抒情
★全書採裸背裝訂+折疊書衣之設計,內封面4款配色,隨機出貨,並收錄一冊需自行手工裁切閱讀之神秘文本
★作家、精神科醫師 王浩威.飛碟電台主持人 光禹.The Big Issue 大誌雜誌總編輯 李取中.1976樂團主唱 阿凱.香港詩人、作家 袁兆昌.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畢恆達.作家 劉克襄.作家 駱以軍.水牛書店社長 羅文嘉—誠摯推薦(姓氏筆畫序)
now and then, here and there
每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其實都藏著很深很痛的傷口,你也是吧?對不對?我們來自不同行星,可能都有失眠的毛病,可能不是每天都快樂,但我們來到相同的地球——我們在同一艘船上,我們在同一輛車上,我們在同一隻鞋裡——在這個滿是修卡怪人的世界裡,我們互相支持,互相擁抱,只為了回家的時候,能夠不懷怨懟,毫無恐懼,只有愛。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擁有整個時代,但是、絕對可以真正地擁有自己。在陳夏民的文字書寫裡,來自於人的幽微情感維度成為了僅有的光,時間早已失去過往熟悉的真相,每一次抵達之分秒年月,盡皆全新而陌生的認知。反反覆覆地記住而後忘了、相遇而後失去。我們終究等候不到超能英雄的前來,亦遲遲未能獲得合身的披風,這已然是一個需赤身裸足與世界靜靜對決的時代了,抗衡著不得不的世故與遷異。
現刻與爾後,此處與他方,時間來去,我們是共乘的旅客,偶爾並肩、鄰座,或在出入之間交換了位置,她是下一個你、妳是昨日的他,永不落單。陳夏民試圖於匆忙流逝的人世風景裡,撿拾他人之暗記,反覆擦拭尚未換取出去的情感的細緻曲線與剖面,那些差點被忘在途中的小事、那些歪歪斜斜卻仍往前的時日…當人們總是抵達太過陌生的去處,至少在他的文字裡,仍載滿了彼此曾所學會的事:真切,溫厚與愛。
作者簡介
陳夏民
爺爺曾託夢告訴老爸:「你的小兒子就叫做夏民。」於是我在夏至出生,經過三十幾年歲月型塑,變成現在的樣子。曾希望人人愛我,後來才發現,最不愛我的人是我自己。快樂時自稱出版界第二幽默的人,難過時邊看鄉土劇邊哭。所有我對自己的理解,都是那些乘客教我的事。謝謝他們,希望裡頭也有你。
桃園高中、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創作組畢業,曾旅居印尼,著有《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騙你的》,譯有海明威作品《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我們的時代》及菲律賓農村小說《老爸的笑聲》。現於桃園從事出版實驗計畫「逗點文創結社」。依舊相信熱血與友情,也還相信愛。
自序
假面騎士三號的告白
從小到大,我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國小校外教學時,我喜歡坐在遊覽車窗邊。當其他小朋友開心唱歌聊天吃零嘴,我則是看著窗外閃逝而過的風景,暗自嘆息,問自己:「為什麼我在外太空的爸媽要把我送到這裡來,要我和這些人類一起生活?」
「我是超人,我和他們不一樣。」可能是小孩子看了《超人》卡通後油然而生的憧憬,但引發這類想像的原因,其實是我無法接受自己的臉。不,應該是說,我怎麼確定我眼中的這一張臉與別人眼中的一樣?別人眼中的我到底長什麼樣子?
有一段時間,我討厭拍照、看鏡子,說話時也無法正視他人。如此奇異的困惑隨著時間醞釀,更趨嚴重,甚至會盯著牆壁上貼的明星海報猛瞧,好奇我眼中的這些臉孔與別人眼中的,是不是一樣。有一次,我終於忍不住開口問了一個同學——
「你怎麼知道伊能靜是伊能靜?」
「看到臉就知道啊。」他回答。
「可是你不會想說,每個人眼睛看到的伊能靜,其實都不一樣嗎?」
「伊能靜就是伊能靜,怎麼可能不一樣。」印象中他回答的口氣非常不耐煩。
憂慮仍在,我年紀雖小,卻早就清楚這件事情一旦說出口,絕對會被人當笑話看待,於是隱忍著,直到我接觸到《假面騎士》(仮面ライダー)之後,才獲得舒緩。
改編自石之森章太郎漫畫作品的特攝電視影集《(初代)假面騎士》中,描述遭受邪惡的修卡組織改造成人造人的青年本鄉猛,決定將加諸於身上的詛咒(「我不是人了,我是半人半機器。」),轉化為自身的武器,從此踏上孤獨的復仇之路。
本鄉猛的外表與常人一樣,是個英俊瀟灑的青年,一旦遇上危機,只消搭配手勢大喊「變身」,啟動變身腰帶上的風車轉輪,機械便會浮出體表,讓他變成醜陋的宛如蝗蟲一般有著血紅大眼的怪人,渾身野性地與其他怪人(也就是他的族類)廝殺搏鬥。
戰鬥程序總是制式,首先是身穿黑色制服的修卡戰鬥員出場,他們每個人都長得一樣,一團混亂地圍上本鄉猛。他先以功夫對決,變身後把他們一次撂倒,在旁邊等待的怪人終於上場,經過一番搏鬥,假面騎士便使出「騎士踢」或「騎士摔」,在怪人(其實也是他的兄弟)的身體上開出朵朵血花。背負著怪人身分的本鄉猛,殺盡了怪人,始終無法袒露真相,只能與少數知己分享秘密,並且總在拯救了某一個城市之後,故作瀟灑地騎著野狼機車離去,抵達下一個新的城市——和西部片裡的牛仔一樣,本鄉猛註定是一個無家之人。
「為什麼本鄉猛要殺跟他一樣的人?他自己不也是怪人嗎?」我問。
「因為他是好人,好人就是要殺壞人啊。」同學回答。
「但如果他把修卡怪人都殺光,他不就變成孤兒了嗎?」
「後來會有假面騎士二號啊,他跟二號在一起不就好了。」
其實我還有很多疑問,但同學不太在乎,於是我也沒追問下去了。
本鄉猛總是落寞地問:「半人半機器的身體,算是人類嗎?」
而我也有類似的問題:「你看到的我是我嗎?你怎麼知道我是我?」
無法獲得答案的問題,再怎麼問都是白搭,所以我也懶得再問了,將疑問化為行動,透過到錄影帶出租店租看「人形卡通」,把自己丟進那樣「半人半機器」的世界裡面,告訴自己:「我會找到另一個懷抱著相同疑問的人。」
或許是孤獨孩子的加冕儀式吧,國小還沒畢業,我成為假面騎士於電視彼端的夥伴,三號騎士(不是後來出現的V3騎士喔),同時堅守秘密,不向他人提起。長大以後,對於假面騎士的熱情稍減,但原有的困惑還在。直到上了國中,理化老師在課堂上教我們光線折射與鏡射,我才終於理解肉眼所見之物事,無論是你見到的或是我見到的,只要透過相同的折射、成像路徑,在大腦都會呈現相同的樣貌。
「所以我眼中的伊能靜和別人眼中的,都是一樣的。我自己也是。」
上高中後,不用參加週會典禮時,我會站在高處看操場上的人。那些穿著和我相同制服的人,留著相近的髮型,穿著相近的鞋子,遠遠望去,每一個人似乎都是同一個人。每一個人的表情略有不同,但那不是學校要的。我慢慢確定世上有一種無形的度量衡,讓每一個人為了在社會扮演一角而存在著,這種度量衡偶爾十分殘酷,就像是修卡組織一般,會把每一個人都變成相同的樣子。
我不想變成那樣子,但長大之後才慢慢發現,他人嘴裡的多元都只是參考。現實生活中,沒有假面騎士大顯身手的機會。騎士必須變成怪人,參與不至於死亡的競爭,才能在組織裡面表現、升遷。一旦拒絕參與那樣的結構,就會被歸類到格格不入的半人半機器那邊,準備報廢。
約莫十年前,我陷入了嚴重低潮。
曾經深深壓抑的「你怎麼知道我是我」的困惑,全數扭曲變形重現在夢裡,或是現實中與陌生人交會的片刻,甚至增添了更多細節(全都是我不被接受的弱點),我發現內裡齒輪逐漸卡死,與(《綠野仙蹤》中遇見桃樂斯之前)渾身長鏽卡在路邊動彈不得的錫人一樣,永遠無法滿足他人的期望……很苦惱啊,那時候。
或許是年輕,或許是老天幫忙,或許是記錄夢境派上用場,總之過程狼狽不堪,我還是從深淵中爬出來了。
從那之後,我不再問自己:「你怎麼知道我是我。」
應該是慘到一定程度,面對他人的痛楚,反倒能夠感同身受。我在他人身上看見自己,也慢慢理解,與我同行的這一些人(可能是對面坐著的女孩,後面站著的上班族,博愛座上的年輕人,跳樓死去的女子,遭受輿論攻擊的伊能靜……)和我一樣都是超人,也是怪人:很弱,和我一樣需要一個大大的擁抱。
每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其實都藏著很深很痛的傷口,你也是吧?對不對?
我們來自不同行星,可能都有失眠的毛病,可能不是每天都快樂,但我們來到相同的地球——我們在同一艘船上,我們在同一輛車上,我們在同一隻鞋裡——在這個滿是修卡怪人的世界裡,我們互相支持,互相擁抱,只為了回家的時候,能夠不懷怨懟,毫無恐懼,只有愛。
「你怎麼知道我是我?」如果我問。
「我就知道啊。」多希望你這樣回答。
【預購】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陳夏民
平常價 $27.00唯有在此時,她們能喘口氣,坐下來,說自己的故事給我們聽……
家庭主婦是一種不能下班的職業,
她們的世界多半封閉,忙著打理一個家的大小事,
家人健康快樂,便是她們的成就。
而她們的心聲和夢想是什麼,你知道嗎?
我相信地球能夠正常運作,
要感謝的不是發電廠或是加油站,
而是來自全世界的家庭主婦們,
妳們都值得一座諾貝爾和平獎!
「家庭主婦的定義就是掌管家務的婦人,而所謂家務就是煮飯、洗衣服、打掃,好像不是太困難。」這是許多人對於主婦的刻板印象,就像人們以為「蛋炒飯就是拿蛋去炒飯而已,沒什麼特別的」一樣。
作家陳夏民透過觀察他母親的日常生活,而好奇起其他主婦們的人生,於是邀請攝影師陳藝堂和他共組團體「藝夏男孩」,一人拿錄音筆、一人背照相機,拜訪台灣各地的家庭主婦,與她們共渡一個下午,聽她們說自己的故事,品嘗她們的私房家常炒飯。這一趟趟的採訪旅程,鬆動了腦海中對家庭主婦的既定標籤,還得到一段段動人珍貴的生命故事……
真誠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聰威 小說家
宅女小紅 媳婦界燈塔
張瑋軒 女人迷共同創辦人暨CEO
陳靜筠 台北市大同區光能里里長
黃哲斌 《父親這回事》作者
劉昭儀 我愛你學田市集創辦人
鄭順聰 作家
蕭上農 「愛料理」執行長
韓良憶 作家
看似平淡的主婦各有不同的樣貌,就像相同的料理不一樣的人能炒出不一樣的味道,十五個平凡又不凡的故事,獻給想看人妻炒飯的你!(你口味好重哦!)(什麼啦!)
每個女人的身影,都是如此不同而絕對地美麗。
主婦是家庭常備的主心骨,一日不可無,卻很少被看見。這本風格強烈、調性溫暖的主婦列傳,寫活了廚房裡那個身影,以及那盤蛋炒飯。
媽媽永遠都在……不管是搭配乾煎魚、紅燒肉、炒青菜……或是那最尋常,又最獨特的蛋炒飯!而蛋炒飯或其他家常菜色,少了媽媽之後,就變成意興闌珊的索然無味……
我幸福的帶著媽媽的味道,豐富了自己的人生;並且開始享用與孩子一起創造的生命故事……我跟孩子說:「這是為了以後獨自灰心氣餒的時候,只要想起我們共度的時光,就能帶給你一絲絲的力量與勇氣!」
於是對我媽媽的「主婦的午後時光」也感到好奇起來……(還是要打書,並該回家承歡膝下了XD)
──劉昭儀,我愛你學田市集創辦人
詩人陳黎曾說,爸爸的存在是「壁紙音樂」;高聲激唱的台語歌,媽媽總是恩重如山。但很奇怪勒!媽媽若套上煮飯的圍裙,簡直如壁紙,家人與社會視為理所當然……
《主婦的午後時光》這本書,將壁紙的平面生硬,撕掉!讓油膩點點黑的圍裙,飛揚!才知道,每一寸平凡的午後光陰,就是蛋炒飯,可是滋味內藴、料多如山!
其實我過去是一個完全不大下廚的人,尤其在我母親過世後,我想廚房大多只是用來煮煮泡麵或者是下水餃而已。近幾年,因為經營「愛料理」食譜網站,自己慢慢開始學習一些簡單的菜色,週末下廚的頻率也就變高了;同時為了更了解我們站上分享食譜的作者們,也曾跟著編輯同事去採訪她們,透過聊天,不僅了解她們拿手的料理、使用網站的原因,更知道她們各式各樣的人生故事。
知道群星文化要出版這本《主婦的午後時光》,會讓受訪的主婦們做她們拿手的蛋炒飯,第一個想法就是這好像是我們公司做過的使用者訪談,只是主角不再是料理或者網站,而是主婦本身的故事;在這本書中,也訪問了兩位我沒有訪問過的「愛料理」網站作者──美惠及蘋果,我好像身臨其境的聽她們敘述人生故事,並聯想到其他我們曾經認識的愛料理作者,隱隱有著很大的感觸。近年來,很多創業者常嚷嚷著要改變世界,但我自己常覺得豐富這世界、讓世界更美好,也許是更棒的。
陳夏民/採訪.撰文
一九八○年生,桃園人,曾旅居印尼,依舊相信熱血與友情,也還相信愛。著有《讓你咻咻咻的人生編輯術》、《那些乘客教我的事》、《飛踢,醜哭,白鼻毛》,譯有海明威作品《太陽依舊升起》、《我們的時代》、《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及菲律賓農村小說《老爸的笑聲》。
「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讀字書店」負責人
「獨立出版聯盟」祕書長
「Readmoo閱讀最前線」專欄作家
「Udn鳴人堂」專欄作家
攝影者簡介
陳藝堂
一九八三年生,台北人。
曾為獸醫,現為自由攝影師。
攝影作品散見於各藝術音樂文化的團體、展覽、雜誌、書籍中。
作品參見個人網站:www.etangchen.com/
前言
感謝各位主婦賞口飯吃
從提案到這本書出版的這一年多來,我與攝影師藝堂一起從基隆到屏東,再從美濃到台北,去了許多不曾去過的地方,更侵門踏戶地採訪十五位家庭主婦們的午後時光。
很多朋友聽了,都充滿好奇,總會問一句:「為什麼要採訪家庭主婦?」
這個故事得從「大腸憩室炎」談起。
二○一五年六月,我到花蓮連續出差兩天,突然右下腹部疼痛,冷汗直流。那時,真的以為自己會死在花蓮。學妹黃婉婷送我到花蓮醫院掛急診,醫師開始檢查,待他初步排除闌尾炎可能之後,已是深夜了。那時,我才想到該打電話給老媽。
「喂……」電話那頭的聲音聽起來帶著鼻音,想必是睡到一半了。我媽問我能否一早回桃園掛急診,但當時情勢不允許,於是她說明天就過來探望我。我把學妹手機號碼給她之後,便被送進病房,就著護理站穿透門縫的藍白色燈光慢慢昏睡過去。
隔天醒來,我媽還沒到,我在病床上又睡著,再張開眼睛,老媽已經坐在旁邊看顧我了。醫生告訴她,我得了大腸憩室炎,症狀很類似盲腸炎,不用開刀,但得持續禁食、注射藥劑並且留院觀察,直到好了才能出院。
我看著我媽,我媽看著我,我們相視苦笑,聊起這一場病。不免俗的,她一直提出許多沒有科學根據的觀察(「你就是變胖褲頭太緊勒到了,所以才會得到大腸憩室炎。」),也不忘提出碎念過無數次的叮嚀(「你就是太晚睡、抵抗力變弱,才會得到大腸憩室炎。」),但這次我沒有不耐表情,只是聽她說話,覺得有些愧疚。
那幾天我總是睡睡醒醒,某次深夜張開眼睛,看見她躺在旁邊的行軍椅上,發出淡淡呼聲睡著了,才驚覺這是我創業六年來,第一次和老媽在同一個空間裡相處那麼久。
以往,我總認為老媽是家庭主婦,生活一定很悠閒,但在醫院那幾天,我常聽她用手機和外婆或鄰居或老爸討論事情,與我討論家裡的帳,更不忘在出去買飯的空檔,把衣服洗好晾在浴室。
看著老媽在異地病房照顧我,還不忘處理家務,我才發現自己對她幾乎一無所知,而這份無知,便是建立在她家庭主婦的身分之上。
家庭主婦的定義就是掌管家務的婦人,而家務其實就是煮飯、洗衣服,好像不是太困難,欸,仔細想想,這種刻板印象也未免太沙豬了吧!「家庭主婦就是要照顧家務的婦女,沒什麼特別」這種標籤,就和一般人心目中常有的「蛋炒飯就是拿蛋去炒飯而已,沒什麼特別」一樣,都假定了被標籤者沒有差異,永遠都只有一種樣板,沒有其他可能。這樣的刻板印象讓我越想越不安。
「家人上班、上學去,獨自在家的午後,主婦們究竟在做些什麼?」我反覆思考這個問題。出院後,我決定與素昧平生的主婦們好好談一談,我想知道她們如何運用珍貴的午後獨處時光,我想聽聽這些女性告訴我,她們從少女變成家庭主婦的經過。如果可以,我也想請她們炒一盤蛋炒飯給我吃,我想透過每一口飯的滋味,去鬆動腦海中對家庭主婦與蛋炒飯的既定標籤,讓自己不再懷抱這些刻板印象。
「主婦的午後時光」並非我能獨力完成,因為這個採訪計畫彷彿有著自己的命格,有它想遇見的人,有它想說的話,而一路發展成現在的樣子。感謝群傳媒執行長文真的大力支持、群星文化出版顧問蕙慧姊與副總編小歐形塑全書面貌、宛芳協助我尋求資源、芷妤幫我釐清創作可能。最幸運的,是我欣賞已久的攝影師陳藝堂願意跨刀參與這個計畫,兩個三十來歲前中年大叔就此組成名為「藝夏男孩」的男孩團體,全台走透透。每到一個主婦的家,門才關上,就請她們炒一盤蛋炒飯給我們吃,和我們一起閒聊,分享她們不為人知(甚至連家人都不知道,聽了肯定嚇到)的人生故事。
吃了超過十五道滋味截然不同的蛋炒飯,聽了那麼多的人生故事,我們接受各地主婦們的熱情款待,所能夠回饋的,便是好好用影像與文字記錄這一段難得的相逢。
我相信地球能夠正常運作,要感謝的不是發電廠或是加油站,而是來自全世界的家庭主婦們,妳們都值得一座諾貝爾和平獎。謝謝妳們賞口飯吃。
【預購】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陳夏民
平常價 $21.00 難搞排行榜、醜哭逆轉勝
全宇宙最想飛踢到骨折的出版人 陳夏民
這從來都不該是我的任務,我比《火影忍者》的鹿丸還要怕麻煩,但如果更有能力的人不願意去作,那就我來吧!
朝夢想前進的過程很辛苦喔,有時會累到長出白鼻毛。但我們不要輸給這個世界!把你的手交給我,我們一起飛踢它!
關於人生,我想說的是……
關於鼻毛:
別人要花十年才可能蒐集完畢的人生悲劇,我兩年內都蒐集完畢了,難怪鼻毛白成這樣子啊啊啊啊啊。人生。
關於媽媽:
媽媽問我:「為什麼要叫逗點而不叫句點?這樣好不正經。」
關於工作夥伴:
我們相處得很好,工作默契也非常好,因為他是很令人放心的同伴,總會適度提醒我迷糊的地方,或是忘記處理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我轉貼低級笑料影片給他,他都會大聲笑。
關於銷售報表:
在某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收到了三大通路年度報表。我忽然覺得脖子後方肌肉好緊,手也麻了,整個胸口鬱悶。我的老天,該不會要中風了吧?誰來拿根針幫我放血啊啊啊啊!
關於出版:
我清楚自己的寫作極限,雖然我沒辦法寫得像他們一樣好,但也慢慢地獲得一些能力。如果我好好幹,說不定也有辦法,能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的作品。
關於庫存:
請你等等我,等我變得更厲害,再回過頭來救你!你不要怕,先一個人待在倉庫裡面,乖乖等我來救你喔!
作者簡介
陳夏民
桃園高中、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創作組畢業,曾旅居印尼,譯有《潰雪》(開元書印出版)、《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逗點文創結社出版),現於桃園從事出版實驗計畫「逗點文創結社」,依舊相信熱血與友情,也還相信愛。
【預購】失物風景◎陳夏民
平常價 $26.00被未來的人這樣掛念著。
書寫於宇宙邊緣的告白、告解、告慰,
親愛與傷害、身體與情緒、現實與幻影、抱擁與衰微…
在城市與夢里的交界處,與時間和解。
陳夏民的決定之書!
所有的書寫過程皆為記憶之重建,細微如怨懟嫉妒恨等等可長可短之情緒,龐然至種種故事輪廓與線條之消逝與抹除,轉眼、回身、念想,我們已在時間長河裡,面目全非。卸下乘客身分,夏民選擇步行方式,在繁雜人世遍尋得以領回自己的執據,那會是一隻走失的犬、幾種消逝、幾場病,甚或諸多人情收支……無從閃避、拼拼湊湊才稍能釐清被有意無意忘失的內外在本質。重建故事現場是與自己綿長的密談、議和,夏民用文字清出來的路,是人在不同生存情境裡的不同面向,從而供讀者借代、轉換、窺見自我。失物清單上,一筆一筆列舉之時,自身輪廓卻越漸清晰,當習得了妥切的棲身姿態,記憶正藉以不斷延長。
失物風景:是漸逝的與遲不面對的那些。
出版人、讀字書店負責人—陳夏民的告白之書,前中年書寫,每一散文篇章鋪排著你我共感的主旋律,最真摯誠實的生命獻辭。
【預購】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臥斧
平常價 $22.00
學會放軟,才能強硬,去守護摯愛的一切!
「有一種柔韌,能讓一個人在崩毀世界裡繼續站著,成為一名硬漢。」——「硬漢軟軟學」掌門人 臥斧如是說
小說家「臥斧」、
漫畫家「目前勉強」聯手合作,鑽研「硬漢」之真諦
30組硬漢的柔軟心法 = 30種守護摯愛的可能
每一個大人都該學會的「硬漢軟軟學」。
硬漢看很多事不順眼,硬漢說很多話不好聽。
硬漢不見得心胸寬大,硬漢也不會清白無瑕。
但在關鍵時刻,若一個人選擇面對自己的「柔軟」,
進而做出正確的抉擇,那麼這個坦然面對柔軟的剎那,
會讓一個人成為硬漢──
毋關年齡、毋關體能、毋關剛強或陰柔,也毋關生理上的性別。
「悖離了原來的柔軟,終究無法成為真正的硬漢啊。共勉之。」——「硬漢軟軟學」掌門人 臥斧如是說
為什麼打開《硬漢有時軟軟的》,就能獨享尊榮,走路有風?
「硬漢軟軟學」掌門人(小說家)臥斧,30篇字字見骨的硬漢觀察指南!
「硬漢軟軟學」大師兄(漫畫家)目前勉強,30幅炯炯有神的硬漢風采!
橫跨三大洲,30組「娛樂圈業師」接力傳授硬漢心法!
電影圈:小勞勃道尼、凱文史貝西、北野武、殺人魔傑森、李小龍、瘋狂麥斯、米高基頓、基努李維、伊恩‧麥克連爵士、布萊恩‧辛格、梅爾‧吉勃遜……
動漫圈:浩克、鋼鐵人、蝙蝠俠、X戰警、班恩……
搖滾圈:披頭四、湯姆‧威茲、艾瑞克‧克萊普頓、史汀、布魯斯‧史普林斯……
臥斧
還是孩子時覺得自己長大會成為硬漢(原因不明),變成大叔後才發現自己最硬漢的行為是到書店唱片行電影院冒險。出了《舌行家族》(九歌)、《沒人知道我走了》(天下文化)、《碎夢大道》(讀癮)等八本書,終於在第九本面對自己其實軟軟的真相。喜歡說故事。討厭自我介紹──硬漢不需要自我介紹,而沒成為硬漢的大叔,則一直沒有練習自我介紹。
部落格:臥斧‧累漬物
blog.roodo.com/wolfhsu/
繪者簡介
目前勉強
長得和您一樣難看的漫畫。
閱聽,讓我們有成為硬漢的可能
寫完所有稿件、重新整理時,我才發現自己居然只在兩段裡提及黎克,不禁有點愕然。
2014年初,作家朋友黃麗群邀我在《娛樂重擊》寫專欄時,建議的幾個主題是寫超級英雄或硬派電影;我們在通訊軟體上來回打了幾串字之後,對話中出現了「男人的浪漫」這種沒那麼侷限在單一類型作品上頭的主題──我自知閱聽經驗紛雜有餘、專精不足,心忖倘若選了單一類型,結果才寫三篇就發現自己已經端不出什麼像樣的菜式,豈不大糟?所幸舉凡影視動漫流行音樂都能算是該媒體的管區,選這款能在不同類型當中跨過來鑽過去的主題,才是明智之舉。
不過說起「男人的浪漫」,馬上撞進我腦海的並不是任何一個俊俏男子的窩心舉動,而是圖像小說《萬惡城市》裡的壯漢馬弗,為了替與自己僅有一夜之緣的美女葛蒂復仇而大開殺戒的情節。
單講「男人的浪漫」反差不夠大,不如改成「硬漢的浪漫」好了?還沒打定主意,我接到一樁邀約,替李奧納‧柯恩的傳記《我是你的男人》(I'm Your Man)掛名推薦。柯恩溫文儒雅,沒什麼硬漢形象,倒是這幾個從柯恩作品挪來當成書名的字有些硬漢調調,可以聊聊。
於是我告訴麗群:就從柯恩的這首曲子開始寫「硬漢的浪漫」吧,專欄名稱可以直接用《我是你的男人》,或者那個一點,叫《硬漢那裡軟軟的》。
那個一點的名字明顯比較討喜。麗群採用了《硬漢那裡軟軟的》,上線前把它改成《硬漢有時軟軟的》;兩字之差,能拉進來作品倏地增加,顯見好編輯的功德無量。
專欄於是如此開始。
寫的或許是因為某些軟軟的時刻造就了硬漢,或許是因為捨棄了某種軟軟的東西,反倒失去了硬漢資格;每回寫某個人或某部作品,就會發現當中藏著線索,指出下一篇的方向,我理所當然地順著這些線索一路寫去,刊出的時候編輯則不按順序,視情況──例如我提及的超級英雄角色有電影上檔,或與主題相互呼應的社會事件正好發生──決定哪篇該先上線。
彼時我並不知道會寫多久或能寫多久,只是很確定我必然會寫到黎克。
專欄結束後,我仍寫得意猶未盡;逗點的夏民同我聯絡,討論將這系列文字集結出版,於是我又繼續寫了約莫十篇,沒有在網路上發表,直接收錄在書中。直到寫完預定篇章,回頭檢視,我才想起應當要在這篇後記裡聊聊黎克。
原因很簡單:黎克是我思索關於硬漢種種的起點。
不誇張地說,他甚至是「閱聽作品對我有哪些影響」的象徵角色。
1942年,亨佛萊‧鮑嘉主演的《北非諜影》上檔。
黎克是這部電影裡由鮑嘉飾演的主角,在二戰期間各方勢力匯聚的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經營一家俱樂部;卡薩布蘭加是北非國家摩洛哥(Morocco)最大的城市,摩洛哥1956年獨立,二戰時期,這城還是法國人在管事。黎克自有個性但長袖善舞,同盟國和軸心國的士兵、從歐洲經北非要到美國躲避戰禍的平民、革命家和賭徒,都能到店裡吃喝玩樂;俱樂部裡有餐食,有酒水,有樂隊,還有賭場,德國軍官和法國警長,都常是座上嘉賓。
《北非諜影》開場的幾場戲,顯示出黎克能在龍蛇雜處、政局詭譎之地安身立命的生活態度:黎克基本上不選邊站,來者是客,一律招待,對有權力的人略施小惠,與惹麻煩的人清楚切割。看起來黎克雖以獨善其身的姿態在混亂世局裡度日,但與此同時,劇情裡的幾處細節,偷偷透露黎克會對某些弱勢不張揚地伸出援手,德國軍官也提及黎克在過去曾經立場鮮明地參與戰鬥。
英格麗‧袌曼(Ingrid Bergman)飾演的伊莎(Ilsa)出現後,觀眾可以清楚看見黎克面對這個舊愛時的溫柔及因溫柔而承受的煎熬,但在伊莎出現之前的,觀眾就已經從編劇預先安排的設定裡逐漸獲得暗示:對於政治上的選擇,黎克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樣中立或者無動於衷。
當然,《北非諜影》裡的政治只有簡單的善惡二分,但可以確定黎克是傾向民主、對抗極權的;也因如此,黎克在劇末的抉擇顯示了他真正的價值判準,產生了巨大的重量。
有人認為黎克最後的決定有點兒太過跋扈──畢竟他從頭到尾沒和別人商量,直接就照他的意思幹了;但綜觀全劇,黎克其實占著唯一有能力選擇事情應當如何發展的位置,而他的抉擇,的確也盡力讓一切朝他所認定的良善方向進行。
第一次看《北非諜影》時,我就直覺地認為黎克是個硬漢。之後每回複習,我都會重新想到這件事:究竟是哪個特質,讓當年的我對黎克產生如斯印象?或許是他機敏的思緒,或許是他嘲諷的台詞,或許是他能在濁世昂然獨立的姿態,又或許是他不輕易外顯的感情。
但總在劇終之前,我會再度確定:讓黎克成為硬漢的主要條件,在於他最後的決定。
硬漢看很多事不順眼,硬漢說很多話不好聽,硬漢不見得心胸寬大,硬漢也不會清白無瑕。但在生命中的關鍵時刻,如果一個人選擇面對自己的柔軟,進而做出正確的抉擇,那麼這個坦然面對柔軟的剎那,會讓一個人成為硬漢──毋關年齡、毋關體能、毋關剛強或陰柔,也毋關生理上的性別。
寫下這系列文字的過程裡,我檢視了自己閱聽經驗當中的各種角色,有的來自電影、有的來自動漫、有的來自搖滾樂,也有的來自創作者的現實人生;我寫下對於因為那個柔軟時刻而成為硬漢的讚賞,也寫下對於因為無法妥適地處理、甚或悖離了原來的柔軟,是故終究無法成為真正硬漢的慨嘆。
感謝麗群及《娛樂重擊》對這個專欄的支持,感謝編輯夏民、漫畫家目前勉強及封面設計金喵在編輯過程中的費心,感謝每個在專欄上線時閱讀的網友,當然,也感謝讀到這裡的您。
《硬漢有時軟軟的》不一定是一本能夠照表操課讓人成為硬漢的指導手冊,但透過文字,也許能夠帶給您一些關於硬漢的趣味觀察,或者對人性的誠懇思索。
那麼,透過軟軟的閱聽時刻,或許,我們都有成為硬漢的可能。
【預購】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汪其楣
平常價 $19.00 只要您捧起這本書閱讀
就能為全世界創造一份愛與關懷。
溫柔面對並瞭解愛滋,
是自然與文明給人類社會的共同考驗。
一手做戲、一手為文,並投身公益的汪其楣,二十年前便開始書寫台灣愛滋的故事。她用文字陪伴身處邊緣的感染者和他們的親人,寫下每一種感情關係中的對話,為彼等心中的千言萬語留下見證,讓讀者體會真實深刻的心境,並映照出自己對於生命的感懷與思索。
如今,相關的社會事件仍然暴露了人們的無知與歧視,《海洋心情》新編出版,精選原書中悄聲述說的心事,也加收了這些日子以來,作者親臨各地愛滋工作的經驗與觀照,她期盼分享的心情與深切寄望的未來。
海洋神秘寥遠,海洋也溫柔寬容,蘊蓄著無限生命的能量,也期待每個人的胸懷,能在這本書的能量裡,滋長智慧與愛。
「每去關愛之家,都會遇到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宗教信仰、使用不同語言的朋友。眼中看著孩子,手中做著事,好像他們本來就該在這裡出現,而我隨時準備記敘;為心底的悸動,為情緒上的撞擊,為精神上受到的開啟。」——汪其楣
作者簡介
汪其楣
資深戲劇家,長年推動傳統及當代戲劇、藝術文化活動,與特殊藝術工作。
她編導的舞台劇有《人間孤兒》、《大地之子》、《海山傳說□環》、《天堂旅館》、《記得香港》、《複製新娘》、《一年三季》、《招君內傳》、《浪漫傳奇拜月亭》、《月半女子月半》,聾人手語劇《飛舞的手指》、《雕龍記》、《悠悠鹿鳴》等,並親自演出《舞者阿月.台灣舞蹈家蔡瑞月的生命傳奇》、《歌未央-千首詞人慎芝的故事》,及《謝雪紅》這幾個台灣女性角色。
著有散文集《海洋心情-AIDS文學備忘錄》,編著《歸零與無限-台灣特殊藝術金講義》、編繹校注慎芝及關華石手稿《歌壇春秋》,主編《戲劇交流道-劇本系列》、《現代戲劇集》和《國民文選-戲劇卷》。
曾獲1988年國家文藝獎戲劇導演獎、1993年吳三連戲劇文學獎、2004年賴和文學獎。
代序
我就是這樣開始的
一九八六年,有一個美術系的大學生,在成功嶺檢測出HIV陽性反應,而被退訓,然後還被學校要求休學,怎麼有這種事?我去看他,他在排小劇場的戲,他就是田啟元,藝文界最早曝光的愛滋感染者。於是很多師友都受到牽動,想為之做些什麼。
他的畫家導師支持他完成只剩一年的學業,我很安慰。那位導師名叫羅芳,是我從小就認識的對門鄰居家的三姐,還好有她,作為大學追求真理的代表,站出來反對「隔絕」與「排斥」,反對知識殿堂帶頭「反智」!
後來田啟元發病,他的高中學姐房東到醫院照顧他,也順便照顧住在愛滋病房的其他青年人。那是二十幾年前,病人被家庭和醫護人員丟著不管的情形還相當「正常」。那位房東就是楊捷,把病人一個個裹著棉被,帶回家吃年夜飯的勇氣姐姐。她跟我說,「你也一起來好不好?」我掙扎了一下,想到生病的人反被家人棄置不顧,就向父母請假,在年終團聚中提前離席,到她的公寓,和一桌子愛滋感染者用公筷公匙一起慢慢吃飯談天。
和我一樣神情不太自然的另一位陪客,是剛發願的天主教修士漢明。才剛走進聖潔的修道之路的小修士,坐在一群「失落的肉體」和「徬徨的靈魂」中,那個時期感染發病者以同性戀者居多,聚在一起,言笑四射。看到修士青澀而力圖鎮定的臉龐,讓我知道上蒼已經伸出手開始教育我們。其實就是經由眾生,我們的鄰人,得病者與照顧者,一一來到我們身邊,啟發我們的心靈意想和心智圖像。
王紫山那晚發燒,他是精神病院的護士,與楊捷在當腦性麻痺者的志工時相識,自己得了愛滋病,也只得坦然接受楊捷的照顧。他虛弱得必須提前回院,拖著腳步經過我面前時,輕輕伸出手與我道別。瞬間我發現了自己的緊張,我也立刻認知了這份恐懼的不必要,和不重要。這個不會把病毒傳染給我的朋友,已垂垂將逝,我不能拒絕他的手,我不能辜負他對我成熟人格的信任。
紫山出院後來中途之家幫忙,他細柔的醫護能力,搭配啟元的聰明和衝勁,楊捷的開闊和寬厚,讓事情井然有序。紫山和啟元已去世多年了,每當人們問我是怎麼開始的,我會想起他那滾燙、柔軟的手指,與我相握時的觸感,這可說是我「征服恐懼」或是「放下自己」的第一步。
在當時隱密社會中的工作相當困難、相當地下,就非常令我感動;而這一些在日常行動中見到的義工、親友、感染者、發病者,每個人的面貌都如此清晰,他們擁有一種台灣青年自在的生命力,而必須保密、必須隱忍又低調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折射出整個台灣社會埋藏著的各種問題。
從中途之家到關愛之家,到綠茵坊花店,也顛沛流離了十幾年,也曾經被管區警員曝光而遭房東驅趕,楊捷用她的破卡車載著不能走動的病人,到處找房子,還得找房租。我看著她的疲困與勞累,聽著她講病人的事情,每一個故事都有深重的無奈和傷痛,每一個人都很卑微,但每一個人她都尊重。
我能做什麼?只能動筆寫,記下我的見證,用文字陪伴躲在陰影裡的病人和他們的親人,我寫了一篇篇溝通信念的文章,寫台灣的愛滋病人,也寫病人所處的家庭、社會、學校等大環境,在報章雜誌上慢慢發表,然後集結為《海洋心情──AIDS文學備忘錄》一書,在一九九二到一九九五年間,由東潤、燕京(簡體字版)以及遠流先後出版。到底是人間善意,弱勢者相濡以沫的情懷,讓我能拋下對無知社會的憤怒與羞愧,只輕輕的提醒,小聲的呼喚。寫這本書不只是為了所謂少數的病人,為的是與愛滋共處的大社會,我更希望這個曾經教育我、營養我、堅強我的社會裡的所有的人,能持續擁有知識、擁有感覺,因此能活得再健康一點、過得再文明一點。
而綠茵坊花店讓病人能自立自助的行動,引起正面的迴響,有很多人來幫忙。藝文界與醫界的朋友每個月捐助房租,試著減輕楊捷的重擔,也延續好幾年。到了後期,「三犬基金」等各界人士開始加入,成為楊捷的長期好友和贊助人。
當然這十幾年間醫學界的方法和態度已較為進化。何大一博士的雞尾酒療法在一九九六年問世。早期突然發病,或發病後引起伺機性感染的各種致命症狀的情況減輕。感染者的壽命延長,從早期的僅有七年,到現在的統計,至少可以再活三十七年。但感染率仍然上升不下,異性戀感染者人數早已超過同性戀社群,而用毒者因共用針頭、共用溶液的感染方式,使全國的愛滋防治,與愛滋病人的身心關懷又進入另一階段。
歐美、非洲、亞洲、中國、台灣,各有不同的處境和問題。台灣因用毒者母親垂直感染,而生下的疑似愛滋寶寶(就是初生時雖因母體感染,其後定期追蹤檢測與投藥,直到兩歲左右,也因本身造血功能等因素而轉為陰性反應)。新來的小生命成為楊捷,和我們所有其他的關懷者,心底新的隱憂,也知道必須承接這迎面而來的新工作。
二00五年,楊捷在搬了兩次家的花店後面,開闢一間可以放小床的臥室,「三犬」的明驥、元達和其桐看到盼盼、關關、愛愛,和保母睡覺的地方已很狹窄,卻還必須為早產的台台和灣灣加裝呼吸器等設備,當場他們答應幫楊捷找寬敞一點的住處,大家心裡都明白,從醫院、從監獄、從派出所門口、從公園的板凳上轉送過來的嬰兒將一個個增多,真的需要一間獨幢的大房屋。房子很快找到了,大人小孩歡喜地跟著楊捷搬進我們永久的家,只是沒想到「房東」「三犬基金」出錢出力之外,還被社區抵制,一向低調的他們頻被媒體報導,還成了法院被告,官司纏訟年餘,還好二審勝訴,還給弱勢團體一個公道。立法院也修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者人權保障條例」,至少在理論上強化了「就學、就醫、就養、居住」的權益。
時光飛馳,當年的年輕修士已成為幹練成熟的李漢明神父,他來為老友楊捷主持正式的「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大陸農村愛滋孤兒的助學安養,也悄悄進行了七、八年,加上台灣南北好幾個地方的關愛之家,全都是依靠無數善心人的捐款來維持。雖說人們行善並不要求回報,然而善念善行其實仍是有期待的;期待有所幫助,期待有所改變,就是一種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的鄭重呼喚,使人如此解放心牆,付出自己。
所以,我需要比以前更常出去募款,也比以前參與更多關愛之家的工作。就是為了這麼多年來的善款與善情不能辜負。人心的能量聚集在一起是多麼難得,多麼珍貴,再艱難的工作都要繼續下去,否則不就成了徒然浪費。而且健康的人生態度、分享的共存信念,我更不忍心讓這樣的理想在台灣社會中轉為虛空。
遠在非洲的修女陳麗卿是一個遙遠的鼓舞力量,她在艱困環境中,懷著感恩和樂觀的信念,渡過每一天的難關,她說:
「我全力在預防AIDS的教育上出力。
我們已經失去了一代,
抱著希望,和年輕的一代、
幼小的一代,一起走。」
原來AIDS是一種信心的考驗,考驗我們是否還相信教育的力量,還相信訊息的傳遞,還相信觀念的匯通,就能改變行為、產生行動,就能挽救人們走向傷害與毀滅?
同時,也考驗我們的勇氣,敢不敢思考真相?能不能承認無知與錯失?肯不肯挺身而出,為下一代、為別人家的孩子、為不認識的人,付出關心與幫助?
而每去關愛之家,都會遇到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宗教、信仰、使用不同語言的朋友。眼中看著孩子,手中做著事,好像他們本來就該在這裡出現,而我隨時準備記敘;為心底的悸動,為情緒上的撞擊,為精神上受到的開啟。
但願這一本在讀者手上被安靜翻閱的書,能增加人與人之間互相了解、互相包容、互相敞開心胸的機會,可以嗎?
汪其楣
【預購】靈感◎王鼎鈞
平常價 $26.001978到2017,呈現散文大家王鼎鈞將近四十年來最完整的靈感速記
近300則信手拈來的妙言巧句,歷久彌新的豐富哲思
王鼎鈞:我把寫作靈感的速記彙成一本小書,書名就叫《靈感》,有人說這是台灣第一本手記文學。此書絕版已久。現在我把這本書裡的靈感整理一下,刪去一些舊的,增加一些新的,又特別寫了五篇有系統的論說,謂之「靈感五講」,增加的字數超過原書一倍,可以說是一本新書。
《靈感》為當代華文文學大師,散文大家王鼎鈞的哲思集,「靈感五講」分別是:
可大可久談原型
亦師亦友談模仿
成方成圓談結構
有隱有顯談比喻
求新求變談造句。
王鼎鈞寫作《靈感》,先是受了古人詩話和筆記的影響,後來又加上「手記文學」的啟發。對於只有零碎時間的現代人,這是一卷閒適小品,閱讀時輕鬆愉快,沒有壓力。對於年輕一代的文學人口,它又可以是靈感標本的展覽。讀王鼎鈞《靈感》,可以從別人的靈感中來,到自己的靈感中去。
作者簡介
王鼎鈞
1925年生於山東省蘭陵,曾親歷流亡求學、抗日戰爭、國共內戰;1949年到台灣,曾任廣播公司節目制作組長、電視公司節目編審組長、多家報社副刊主編、大學講師。1979年移居美國,之後定居紐約至今。
其創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人生四書」、「作文四書」等作品在台灣行銷極廣,至今不衰;《碎琉璃》、《左心房漩渦》等散文創作獨樹一幟,為其贏得「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師」之譽;從1992年至2009年,創作發表「回憶錄四部曲」(《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作品引起學界及讀者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回憶錄,融人生經歷、審美觀照與深刻哲思於一體,顯示了一代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影響巨大。
曾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國父誕辰紀念獎金」、金鼎獎、中國文藝獎章文藝評論獎、中山文藝創作獎、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等。
新序(節錄)
我在讀小學的時候聽說寫作要有「靈感」。那時候不叫靈感,叫「煙士披里純」(Inspiration)。書本上說,這個煙士披里純有些神秘,「莫之為而為,莫之至而至」,誰也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來得快走得也快,靈光一閃,稍縱即逝。書本上說,音樂家的靈感來了,他手邊沒有紙,就趕快寫在襯衣上。科學家的靈感來了,他正在洗澡,來不及穿衣服,赤身露體從澡盆裡跳出來。你看文學史上,多少作品產生的經過,作家發燒發瘋,廢寢忘餐,那是為什麼?因為時乎時乎不再來。
靈感不可強求,但是可以引誘它出現,吸煙就是很好的誘因。正好煙士披里純的第一個字是「煙」,有些學長就偷偷的抽煙,染上了一輩子戒不掉的煙癮。「靈感」的譯名確立以後,還有人把Inspiration譯成「天啟」,據說史學家湯恩比的靈感就是在教堂裡得到的。我希望得到靈感,我不吸煙引誘靈感,也不在禱告的時候乞求靈感,我讀那些作家的作品,窺探他們的靈感,我相信寫作能力是後天養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遇強則強,遇弱則弱,感染熏習多於天授神與。今天回想,那時候就定下了我一生學習的態度。
既然是後知後覺,當然由領路的人決定進度。我的靈感之竅一直沒有開發。起初,左翼作家的寫實主義當令,他們不認為靈感有那麼重要,「靈感」一詞在他們筆下總有幾分挪揄。緊接著八年對日抗戰,文藝界強調計畫寫作,意志寫作,集體創作,配合抗戰的客觀需要,作品要像修路蓋屋一樣,一天有一天的進度,「靈感」來不及,不可靠。然後到了台灣,驚魂未定,又有反共文學的大包袱壓下來,創作方法沿承寫實餘緒,我也忘記了靈感。
時間一久,拉足了的弓弦慢慢放鬆了,我又恢復了對靈感的渴慕。那時,文學藝術的先行者從西洋引進一波又一波思潮,術語大量更新,靈感一詞棄置不用,新術語裡包裝著我家舊物,我在裡面找到靈感,久違了,我還認得。多年來,計畫、意志,如汗滴禾下土,靈感如天外飄來的雲霓。計畫、意志如枕戈待旦,靈感如破曉的曙光。計畫、意志,如森然成林,靈感如新芽出土。三十年代的左翼作家說靈感是「小我」的東西,屬於閒情逸致,好像真是那麼一回事,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我慢慢有了「自我」,有了悠閒,我這才能夠「從別人的靈感中來,到自己的靈感中去」。
一九七八年,我把寫作靈感的速記短文彙成一本小書,書名就叫《靈感》,有人說這是台灣第一本手記文學。此書絕版已久。現在我把這本書裡的靈感整理一下,刪去一些舊的,增加一些新的,又特別寫了五篇有系統的論說,謂之「靈感五講」,增加的字數超過原書一倍,可以說是一本新書。在這裡,我想指出,靈感可以由「天啟」得到,也可以由實踐得到,天啟不可說,實踐有理路有方法。我的這個想法做法,由一九七八年開其端,到二○一七年總其成,慢鍛閒敲,在此一書。我談文學不忘趣味,書裡面隨處布置小穿插,小零碎,摘出來都是街談巷議的調味品,此書也可以當閒書看。
書成,想起我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八日上午在台北登上飛機,飛行了十幾個小時,洛杉磯落地,仍是九月二十八日上午,這是國際換日線的奧秘。我覺得我的生命多出來一天,我從上帝那裡偷來一天的光陰。我想這可以是一部小說的開頭,小說裡的這個人物,他發覺他「賺」了一天的光陰,決定留在美國,不回故土,因為一回去,賺來的這一天又交回去了,他不甘心,他半生都是賠,賠時間,賠金錢,賠自尊,賠理想,賠兒女的前途,賠妻子的幸福,好不容易有機會賺一次,他死也不鬆手。下面當然是一個非法移民在美國的奮鬥,可用的材料很多,有人看他辛苦,問他為什麼不回去,他老老實實回答了,沒人聽得懂,懷疑他精神失常。這本小說怎樣結尾呢?結尾重要,需要另一個靈感。這個「靈感」,我寫書的時候遺漏了,在這裡補上一筆。
【預購】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陳雪
平常價 $25.00我知道她是女孩,我一點也沒感覺到什麼不對勁。
小說家陳雪最誠摯、揪心的告白
現在如果我自稱為「拉子」,這個美麗的詞,已不再是僵固的「血統證明」,不是一個「緊箍咒」,更像是身分認同,是一個我可以選擇、自願穿戴的美麗花環。
——「拉子」,這個最早出現於邱妙津《鱷魚手記》裡的詞,可能是從Lesbian轉化而來,後來普遍成為女同志間彼此的暱稱,對我來說,「拉子」一詞,記錄了我自己性別意識的轉變,與漫長自我覺醒的歷程。
從青春無邪的單戀、初戀的狂喜,到暗黑無盡的漩渦,經歷性別的認同、愛欲的掙扎、相戀的困難、精神疾病的折磨,例數前半生愛慕、追尋、欲望、恐懼的日子,她刻記下無數與每任戀人相處的時光,每一個事件、一張照片、一條街道、一個影子,從年少到中年,仔細攤開在你面前……
時光侵蝕了一切,卻也還原了所有。
那真是一段美如夢幻的往事,透明如水晶、清澈如湖水,一無所求,或一無所知的愛,關於女孩,或者一種非常男孩氣的女孩,我生命愛戀的原型。
漫長的探觸與試煉使我明白,成為自己是最艱難、也最重要的事。
作者簡介
陳雪
一九七○年生。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蝴蝶的記號〉由香港導演麥婉欣改編拍攝成電影《蝴蝶》,二○○四年以長篇小說《橋上的孩子》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二○○九年以長篇小說《附魔者》入圍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隔年同時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年度之書與第三十四屆金鼎獎,二○一三年以長篇小說《迷宮中的戀人》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年度之書。部分作品獲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寫作計畫補助,並翻譯成英文與日文於海外發表。長篇小說《橋上的孩子》於二○一一年由日本現代企劃社發行日文版。著有《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摩天大樓》、《戀愛課》、《台妹時光》、《人妻日記》、《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她睡著時他最愛她》、《無人知曉的我》、《天使熱愛的生活》、《只愛陌生人》、《陳春天》、《蝴蝶》、《橋上的孩子》、《愛上爵士樂女孩》、《惡魔的女兒》、《愛情酒店》、《鬼手》等。
陳雪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chenxue1970
【預購】台北家族,違章女生◎李屏瑤
平常價 $25.00獻給所有「非典型」、與這世道扞格不入的你;
動搖陽剛與陰柔的對立,我們只需要成為自己。
江鵝、柯裕棻、連俞涵、湯舒雯、黃麗群、謝盈萱——熱情加蓋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如果沒有柔軟的內裡,人其實看不見旁人蒙遭的對待哪裡出了錯,越在細微處污損的正義,越需要幽深的受痛點,才偵測得出來。⋯⋯
李屏瑤是什麼樣的女生?是非常柔軟的女生。柔軟,所以強韌。」——江鵝
◎ 本書特色
★ 台北文學年金入圍、台北文學獎劇本獎得主李屏瑤新作,Okapi破萬點閱率專欄「台北家族,違章女生」結集,新增多篇文章。
★ 作者第一部深度自剖成長散文,撕下禁錮台灣女生的性別標籤,書寫當代「非典型」年輕人身陷的難題與處境。
★ 與父親訣別、向媽媽出櫃,透過反覆磕碰挫傷的成長痛,在疾速社會移徙下重新定義並構築自我。
◎ 本書內容
「身分證數字開頭為2,非典型女生樣,
過30歲不婚不嫁,其他人都以譴責的目光望向你,
這樣的我,感覺像是大家族裡的違章建築,
容我以鐵皮加蓋的角度,寫冷暖分明的成長觀察。」——李屏瑤
女生該是什麼樣子?女生該怎麼穿、怎麼吃、怎麼生活?
為什麼有個「典型」女生中央伍,必須時刻對齊?
從裙子的尺度到頭髮的長度、走路的弧度到坐姿的角度,
就連胸部到底該收該放,該擠該束,時時刻刻都需要留心。
最難的不是做不到,而是差一點!
三代同堂大家族,孩子們便當一字排開,
最大、最多汁的雞腿始終落在表弟飯盒裡;
同樣偷吃冰箱切片西瓜,男孩就是頑皮可被原諒,
女孩則特別有事,被打被罵被罰跪,她們總是先被問罪的一群⋯⋯
當場景定焦於校園,走出長髮馬尾溫柔樣、細弱蚊蠅女孩嗓,
球場厲聲還擊的被笑「男人婆」,
終當不成父權主旋律下的花瓶襯底;
再說那進一步、退兩步的同志出櫃歷程,
彷彿綿延一千集的恐怖鄉土劇,
穿過質疑與嘲弄聲不斷的地獄森林,
必須吃過很多頓飯、過上很多平凡的日子,
才有一點點情節推進⋯⋯
李屏瑤在失眠中晃蕩,與貓為伴,本書以其成長切面、生活感思及各種閱讀軌跡,從家族和校園順著生理男運轉的烏托邦,自便當、躲避球等細微物事,直擊性別被標籤禁錮的現場。那些上不了主桌、沒有菜色選擇權且時時負罪的女孩與女人,從文字泛出成為你我周遭一張張寫實臉孔。作者以「大家族中的違章建築」定義自己、質問社會並勇於衝撞出答案,那每一回的微小堅持,是那麼費力,又如此真心。
▍到底,是父親節還是兒童節?
三十歲左右我才體認到,有些父親從來沒準備好要當父親,他們比較適合過兒童節。只是父母要活得夠久,我們才有和解的可能。但我願意單方面發出原諒的訊息,往某個浩瀚無垠之處。父親節快樂,以及兒童節快樂。
▍關於制服,我們有無選擇?
我已經不太記得了。成長期間有過太多標籤跟綽號,不一定來自同學,可能還是師長帶頭的,許多事都不是國小的我有能力理解的。只是我當時還是長頭髮,綁著馬尾、雙馬尾,甚至公主頭去上學,穿著跟其他女生一樣的吊帶裙制服,戴著女生款的黃色小圓帽。雖然我覺得男生的棒球帽款式好看多了,只是一開始就沒有選擇的餘地。
▍被罵是沒有原因的?!
有一天我發現,表弟即使在沙發上跳都不會有事,都被輕輕放過,永遠都是表姊們、表妹、我會被罵。我問「為什麼」,那當然是沒有答案的。大家開始乖乖坐著了,甚至把腳合攏了。但是只要表弟站了、跳了,我就跟著做一樣的動作。表弟沒事,我去找牆角罰跪,跪的次數多了,還練就一邊跪一邊寫作業的特殊能力。但我純粹想要一個答案,找不到,只好反覆去跑跳,去撞鐵絲網,直到撞破一個洞。
▍女生樣到底是怎樣?!
女生是怕體育課的,女生是數學不好的,女生是愛哭柔弱的⋯⋯那些關於女生的規範,如同《惡靈古堡》裡的雷射切割線,妳即便躲過一道又一道,最後還是會鋪天蓋地向妳而來,躲都躲不掉。女生面臨的不是玻璃天花板,而是玻璃棺材,言行舉止皆被束縛。看似要等到一個戀屍癖王子救援,逃進婚姻,變成已婚婦女或媽媽之後,這些束縛才會自動降低門檻。接著,又馬上為妳套上新的枷鎖,又有新的規則得去對抗、或是打破。
作者簡介
李屏瑤
一九八四年出生,台北蘆洲人,文字工作者。中山女高、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北藝大劇本藝術創作研究所畢業。二○一六年二月出版首部小說《向光植物》;二○一七年出版劇本書《無眠》,並以舞台劇本《家族排列》獲台北文學獎優等獎;二○一八年以《同志百工圖》入選台北文學年金。
【推薦序】李屏瑤是什麼樣的女生? / 江鵝
最初認識李屏瑤的時候,她是採訪者。她盯著我說話的臉,隨句讀點頭,說嗯,嗯嗯。抓到關鍵字寫進筆記本,再抬起頭對上我的瞬間,眼裡露出即時的體貼,和劑量微薄的拘謹。
拘謹的人不是沒有熱情,而是太能察覺旁人的起伏,所以盡量避免在舉止上帶來擾動,即使看似定靜,其實身處忙碌的訊息處理狀態,內在消化量極為龐大。身在採訪現場的她和我,各以最專業的開朗大方遮覆本命的拘謹,完成工作,但我嗅出一絲熟悉,她也是纖細敏感的同類。所以後來看到她一再站在正義失衡事件的入口處,手舉旗幟,讓大家留意高處的那個誰或什麼不妥當的時候,我不無驚訝她竟然願意挺在那樣消耗精神的位置。不能想像面色平靜的她,鎮定自己的力氣從哪裡來。
專欄《台北家族,違章女生》開始刊載後,疑問終於得以解答。能站在箭靶處主張公平,當然因為強韌,但我未能意料的是,原來這股強韌來自她內裡錯綜而多面的柔軟。如果沒有柔軟的內裡,人其實看不見旁人蒙遭的對待哪裡出了錯,越在細微處污損的正義,越需要幽深的受痛點,才偵測得出來。
可能早在懂得拘謹以前,她已經開始蒐集自己與旁人遭逢的痛點。從表弟的雞腿便當、紙山上的養樂多女孩、市場裡的雞爪攤老闆娘、緊追公車黑煙確認稚女學會搭乘的母親、讓女兒到工廠領取零花的父親,在新公園裡要求女生保護的建中男生、甚至是凌晨超市貨架上的那些凹罐,一個一個,都是人生躲避球場上的凌厲殺球,而且以鍛鍊身體強壯意志為名,在人間偽居正當。
能在幼年領悟優異成績等同生存保障的女孩,比誰都看得出如何才是成年女性最安全省力的道路,但她不在那些路上。熟諳人間賽則不等於欣求每一款獎盃,成人社會裡各種比躲避球更蠻橫的集體霸凌,她在看穿後萬不能隱入姑息的圍觀群眾,扮演默許雞腿應該留給男孩的大人。即使許多人已經在痛點磨出老繭以後,淡忘曾經的驚愕憤怒,她卻默默收存著每一個當時的柔軟,這個擅長讀書考試的女人打算用一生作答的測驗,是以平權為題的活體申論。坦然站上箭靶處的她,顯然已經為當年在雞腿便當前沒問出口的那句「這樣公平嗎?」找到答案:不公平。不可以。那些理由都不是理由。社會的公平的確路阻且長,但在抵達真正的公平以前,卻也沒有任何一個犧牲是活該。
「在人多的時候不能從眾,躲不掉的時候更不能逃跑,直球對決是非常痛的,但可能是唯一的生存之道。」我幾乎能夠想像,這句話如果不是靜默對著電腦打字,而是親身傳授給某個還在場上流淚閃躲的人,她開口時眼裡必然閃耀著理解與堅定的光,語畢浮現慰解的微笑,帶著我見過的那分拘謹體貼。
李屏瑤是什麼樣的女生?是非常柔軟的女生。柔軟,所以強韌。
【預購】膚淺◎張小虹
平常價 $20.00那《膚淺》裡有什麼?有哲學命題,有實用資訊,也有開心就好的生活態度。它是一本美容護膚的哲學手冊,認真而又搞笑地探討美白面膜作為一種後現代認識論的可能,或是皮膚毛孔作為現象學描繪的可能。這樣的哲學不會高不可攀,這樣的哲學是穿衣吃飯的生活實踐,塗脂抹粉中演繹出的大道理。
《膚淺》也是一本美容護膚的教戰手冊,知識就是力量,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不可不知最新一波的時尚美容護膚新知,從「休閒美容」、「素肌美學」、「美白神話」到「整型癮」、「美容道」、「身體禪」,我們要知道如何對症下藥、如何防範未然,也要知道如何精打細算、如何養顏有術。
《膚淺》更是一本美容護膚的心理建設手冊,在知識與偏方之外,更重要的是笑看人生的豁達態度。沒有不會老化、不會起皺鬆垂的皮膚,所有與時間歲月挑戰的美容護膚,到頭來註定一場成住壞空。但是,能保養的時候就好好的保養吧,嘗嘗新成分,試試新科技,換個妝變個臉,人生幾何,開心有興致最重要。就連七十好幾時的張愛玲,還不忘時時塗上眼部時空膠囊、帶個假髮、做個小整型手術。接受不同年齡的美麗方式,盡人事而知天命,沒有什麼大不了。
作者簡介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台大外文系教授。著有《後現代╱女人》、《性別越界》、《自戀女人》、《慾望新地圖》、《性帝國主義》、《情慾微物論》、《怪胎家庭羅曼史》、《絕對衣性戀》、《在百貨公司遇見狼》、《感覺結構》等。
【預購】美麗蒼茫◎王定國
平常價 $24.00歷經三十年文學歲月、二十年商戰煙雲以及十餘載的革命式囈語,從書記官、企業家到文學創作者,本書精選作者十五年來創作之菁華,輯一「憂國」工筆記錄一九九六年總統選戰;輯四「商戰紀事」針砭政經亂象,均有意為當前台灣政經、社會乃至民心臚列一鉅細靡遺診病書,構成台灣未來體檢儀。宋澤萊盛譽為繼吳濁流《無花果》之後清算台灣政經、社會、人心病狀的大書。輯二「我是你的憂鬱」,所收多篇小說,與輯三「隔水問相思」之抒情散文,為一九八一年前後未受鄉土文學論戰之秋風夜雨所薰染,亦非舶來品文學主義等大祭典祭品,而是作者獨自鑽進文學殿堂,躲在憂鬱神桌下不肯露臉的行跡。全書各輯體例或異,然作者憂國愛民之關心一貫,犀利中含悲憫,幽微中見真誠。
作者簡介
王定國
一九五五年生。十六歲開始寫作,二十六歲從商,曾任法院書記官、施明德國會顧問。曾獲全國大專小說首獎、聯合報小說獎、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著有散文集《細雨菊花天》、《隔水問相思》,小說集《離鄉遺事》、《宣讀之日》、《我是你的憂鬱》,時論集《企業家沒有家》、《憂國》等。
【預購】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夏雪、吳沚默
平常價 $24.00送給心懷夢想的你,但願我們永遠是敢於離家出走的少年。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就做彼此一生的樹洞
▍一本誕生在旅途間,關於出走,關於夢想、友誼的成長書寫
「喂,我們一起去捷克吧!」
出走,看似是逃避生活,實際上是為自己尋找一條新的出路。夏雪與Momo,兩個女生相約前往布拉格,走上尋找卡夫卡的路。但旅人的眼睛總是寬廣,童話景色當前,也得到了回望過往與自省的視野:三十歲前後的徬徨、人生此前歷經的傷痛與困難,一一被喚醒,復又在彼此的陪伴下獲得釋放。
去旅行吧!無論旅途或者人生,這一路上追尋的不是別的什麼,而是一連串對自己的追問,以及對夢想的堅持。
▍兩個女孩,可以瘋狂,可以可愛
▍更可以無所畏懼!
夏雪:「這是一本關於旅行,關於友誼,關於成長的書。狠狠地揭開傷口,透過回憶跟旅程有關的過去,重新打開自己,令更多人知道我們是同在的。希望那些陷入情傷、曾經遭受霸凌、對夢想感到絕望的人,能夠感受到一點溫暖。」
Momo:「找一個好朋友去旅行吧。在旅途中聊天喝酒、談論過去和夢想,放任身體裡的少年少女衝出來,好奇地打量這世界:去喝醉、去笑、去哭、去恐懼、去迷路……你會想起小時候,是怎樣和這陌生世界初次介紹自己,那也必會是你在漫漫人生中,和所有困境最舒服的相處方式。」
// 把書獻給準備出走的你,願你出走歸來,道路更加廣闊。 //
名人推薦
蔡淇華(作家)專文作序
Blaire 左撇子(溫暖系YouTuber)、Gigi 林如琦(藝人)一致推薦
作者簡介
夏雪
香港作家、編劇、模特兒、水墨畫家。2015年毅然決然離開香港,目前定居於臺灣。
曾任職雜誌及MV模特兒,亦是臺灣「Yahoo! 奇摩名人專訪」、香港《V1周報》專欄作家。小說、散文見於《中國女性》雜誌(北京)、《萌動》(香港)、《Open Sky Magazine》(舊金山)。
出版有《找1/2顆荳蔻》、《咖啡杯的絮語》、《不能靠近的星星》,同時為中、港、臺、星馬、英編寫影視及廣告劇本。
因為失戀,她開始旅行,透過旅行,重新拾回了兒時的寫作夢。
幾百年前,梵谷曾在給弟弟的信中這樣說道:「我正在朝著目的地前進。感覺很近,但可能還有非常遠。」和梵谷一樣,明知夢想可能很遠,但夏雪依然在找尋自我的路上一路狂奔。
吳沚默(Momo)
現居香港,TVB演員,自由身編劇,影視苦力。
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冠軍,演了7年戲,編了8年劇。小說代表作《風暴來的那一天》、《灼目之夏》,現為香港《東周刊》專欄作家。
演戲和寫作是觸摸世界的方式,所以孜孜不倦,任勞任怨。
曾在臺灣國立政治大學交換,熱愛這裡,立志吃遍臺灣。
推薦文
兩個女孩的樹洞
蔡淇華(作家)
「舒適圈就像一個美麗的泡沫,人們驚豔於泡沫的美麗,卻沒有看到破滅的危險。」──夏雪
「寒冬面前,人人都只能抱緊自己。」──Momo
夏雪在〈周慕雲的樹洞〉這篇,提到電影《花樣年華》裡周慕雲的話:「如果一個人有祕密,便會找一棵樹,挖一個洞,將祕密告訴它,再用泥巴堵住洞口,這個祕密便不會被別人知道。」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就像是兩個女孩的樹洞,她們將這趟旅行當成一棵樹,在不同的風景裡挖掘可以摺疊時空的蟲洞。兩個女孩對著洞口,叨叨絮絮自己的祕密,只有讀者能聽到:「旅居臺灣以前,(在香港)只要平均每個月都接到一個業配,就已經足夠我一個月的開銷,可是當公關公司知道我移居臺灣(花蓮),便慢慢捨遠取近。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接不到一個業配,甚至連邀稿都沒有,生活便從穩定轉趨為飄忽。我買了一大袋地瓜回家,跟泡麵替換著吃。從事職業寫作至今,已經八個年頭了……目前而言,我已經接近四個月沒有接到新案子了。」
夏雪站在青春的洞口,鼻息對著洞口,說出令歲月微疼的話。
被影視寒冬當成背景的Momo,站在時光的風口,倚著大樹,努力不讓自己的美麗與才情被時間吹走,她也對這樹洞欲語還休:「這是我第六個月幾乎都沒有接到有對白的角色了,這對演員來說是一件可怕的事。你在鏡頭前,卻開不了口,永遠只能看著別人演戲,自己做反應。你精心梳化,熟讀劇本,最後卻只是站在那裡,被納入背景。」
思緒如潮,Momo用文字邀請十七歲的自己涉水而來──那時在中學成績前茅,考進理想大學,到政大當交換生,年紀輕輕得到文學大獎,轉戰娛樂圈便馬上拿到TVB的合約,但現在二十八歲,工作朝不保夕。還要堅持嗎?還要堅持在最疲憊的時候,繼續澆灌兩棵叫做「演技」和「寫作」的 樹苗嗎?最後她決然對樹洞說:「我相信文學來源於生活的痛苦,是苦難中的花。而我也發現,愈來愈少的人願意去閱讀那樣的作品……但對自己守信,也是一種任性。」
Momo一身才情的任性,在這本輕盈的柏拉圖對話錄裡,炫麗耀眼。「看著滿大街年輕人們都在看一分鐘短視頻,被逗得哈哈大笑,我覺得無力。短而快樂的視頻我也喜歡看,但我知道那是脆而好味的薯片,吃完沒有營養,亦只會愈來愈熱氣。」多麼精準的文字!
初閱《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本以為這是一本明星的旅遊書,但細讀幾頁,便會充滿驚喜!這是一本文字密度很高的文學散文,這是趟不斷叩問生命的記憶之旅。
布拉格廣場是記憶的罅隙,兩位女作家,用旅行的姿態,在此撩撥時間的線團,總能找到最痛的線頭,去穿織過去的傷口。
●
「後來,每當我想哭的時候,就會從母親的針線盒內取出一根銀針,在白色的牆壁上,刻下一個『一』。很久很久以後,父親無意中發現牆壁上被刻劃了很多個『正』字,他要求當事人出來自首,但我不敢,怕在受質問的時候,被發現了內心的祕密。父親見沒人自首,於是便讓媽媽拿出藤條,三個一起打……」
自小覺得被忽略、缺乏愛,常常在夢中哭醒的夏雪,不斷在布拉格的尖塔間尋找風的秩序,在白鹿城堡迴旋往事,試著用公主的裙襬抖落成長的自卑,最後她看見布拉格、香港與臺中的雲,一起併肩坐下,下了一盤和棋。
「席間,我父親倒了很多酒也喝了很多酒,喝到一半時他忽然很鄭重地握住蔡先生的手,說:『如果哪天你不喜歡我女兒了,請不要欺負她,把她還我就可以了。』」
讀到這裡,很難不讓人鼻頭一緊。我想到第二次在臺中與夏雪對坐,她拿出喜餅:「我結婚了,以後跟先生住臺中。還有,我要出新書了,與一位很美麗的香港演員吳沚默(Momo)共寫。她很會寫。」看完這書,才知道她在當明星之前,原來得過香港青年文學獎冠軍,還編了八年劇,兼職香港《東周刊》專欄作家。
Momo一直覺得「只有不停拍戲,才有安全感」,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去歐洲旅行,在演藝生涯的停滯期,終於放下寫一半的小說、賣不出去的劇本,與夏雪一起飛到捷克。當看著只在電影裡出現的城堡,Momo興奮之時,卻突然心酸:「你怎麼現在才來?」
是啊!你怎麼現在才來?青春已過了一半,你怎麼現在才來?
Momo替我們覺悟,原來生命的計量單位不應該是「Year」,而應該是「Moment」,是那些閃閃發光的「當下」,組成了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人生。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的字裡行間,遍布兩位才女精彩的Moment。她們尋找卡夫卡,最後終於意識到──我們去找尋卡夫卡,其實根本不是在追求快樂,而是在追問自己──不斷地追問,追問幸運是否仍站在努力的一邊?
敬邀讀者翻開《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像是打開美麗的樹洞,你會聽見智慧:「我們唯一能夠逃避的,就是逃避本身。」你會聽到勇敢:「當你覺得吃力時,正是因為你在走上坡。」
在人間疫期,當你發現自己與世界正吃力地向前時,打開《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你會睇見青春靜靜的換季,你會發現生命正走在上坡,然後,你又有了出發的勇氣。是的,你又重新「在路上」了!
【預購】毛毛有話◎黃春明
平常價 $21.00簡介
聽初生寶寶在說話,孩子週歲前爸爸媽媽必讀之作!
與寶寶的第一次接觸
黃春明爺爺給父母的真心話大告白
毛毛,這個古靈精怪的小傢伙,一出生就看不慣周遭,大人們自以為是的想法,常讓他感到啼笑皆非,手無縛雞之力的他,不時以他獨特的「一哭二鬧三溢奶」方式吐槽,幸好老頑童黃春明聽得懂他的話並且翻譯過來。
毛毛對大人世界有什麼不滿呢?為什麼對家庭、社會、國家提出批評呢?《毛毛有話》其實也是黃春明心裡的話,透過一個未滿週歲嬰兒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扭曲的社會,請各位爸爸媽媽湊近聽聽,即將成為人父人母的更應該來看看,一起來評評理,毛毛的話究竟有沒有道理!
作者簡介
黃春明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宜蘭羅東,筆名春鈴、黃春鳴、春二蟲、黃回等。
屏東師專畢業,曾任小學教師、記者、廣告企劃、導演等職。近年除仍專事寫作,更致力於歌仔戲及兒童劇的編導,此外亦陸續擔任過東華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政治大學及臺東師範學院等大專院校駐校作家。曾獲吳三連文學獎、國家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東元獎及噶瑪蘭獎等。現為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九彎十八拐》雜誌發行人、黃大魚兒童劇團團長。
黃春明以小說創作進入文壇,雖被譽為鄉土作家,但在不同的時期展現出不同的寫作風格。作品關懷的對象包括鄉土小人物、城市邊緣人,九○年代則特別關注老人族群。除了小說的創作之外,更跨足散文、新詩、劇本及兒童文學(繪本、童詩、小說)等不同文類的寫作。
著有小說《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啦.再見》、《放生》、《沒有時刻的月臺》等;散文《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九彎十八拐》、《大便老師》;童話繪本《小駝背》、《我是貓也》、《短鼻象》、《愛吃糖的皇帝》、《小麻雀.稻草人》等,還有一本關懷幼兒成長的童話小說《毛毛有話》,以及為戲劇而創作的腳本,如《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又名《新桃花源記》);另編有《鄉土組曲》、《本土語言篇實驗教材教學手冊》、《宜蘭縣通俗博物誌圖鑑》等書。
【預購】大便老師◎黃春明
平常價 $21.00簡介
《大便老師》一書呈現出黃春明的創作理念與生活感悟。一如本書中〈一個作者的卑鄙心靈〉通篇以戲謔的方式說明一個作者的卑鄙之處,藉以深刻地自省作家的創作心態和寫作方向;〈大便老師〉則生動活潑地描繪黃春明的教育觀,從引導一群小朋友捏泥土做大便的創意教學中,延伸孩子無限的創造力,並以一首有關大便的閩南童謠進行飲食與健康的隨機教育。
黃春明的散文表現了他面對生活的「真」、純正人格的「善」、文字藝術的「美」,讓我們在這個擾攘的世界,仍能透過其作品感受到難得的真善美!
【黃春明作品集】出版緣起:
黃春明是臺灣國寶級文學大師,作品反應社會的脈動、時代之轉變,筆下的故事人物容或卑微,但溫暖有情,面對困境仍不忘樂觀以對。多才多藝的他,左手寫作,右手編導,由其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是臺灣新浪潮電影的經典之作,自編自導的《莎喲娜啦.再見》更引人注目,近來則致力於編導兒童戲劇,並以獨樹一幟的撕畫,創作童話故事。
聯合文學隆重推出的「黃春明作品集」,採用25開軟皮精裝版本,封面為黃春明的撕畫,書名由董陽孜揮毫題字,煥發出新的風格,又具經典的收藏價值。
此系列作品,除了已出版的小說集《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啦.再見》、《放生》和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並將許多黃春明未曾集結成書的文章,如小說〈跟著腳走〉、〈金絲雀的哀歌變奏曲〉及散文〈低級感官〉、〈人鼠之間〉等,彙編成小說集《沒有時刻的月臺》和散文集《九彎十八拐》、《大便老師》等三本新書,全套八本可說是目前最完整詳盡,也最具權威性的黃春明作品集。
作者簡介
黃春明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宜蘭羅東,筆名春鈴、黃春鳴、春二蟲、黃回等。
屏東師專畢業,曾任小學教師、記者、廣告企劃、導演等職。近年除仍專事寫作,更致力於歌仔戲及兒童劇的編導,此外亦陸續擔任過東華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政治大學及臺東師範學院等大專院校駐校作家。曾獲吳三連文學獎、國家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東元獎及噶瑪蘭獎等。現為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九彎十八拐》雜誌發行人、黃大魚兒童劇團團長。
黃春明以小說創作進入文壇,雖被譽為鄉土作家,但在不同的時期展現出不同的寫作風格。作品關懷的對象包括鄉土小人物、城市邊緣人,九○年代則特別關注老人族群。除了小說的創作之外,更跨足散文、新詩、劇本及兒童文學(繪本、童詩、小說)等不同文類的寫作。
著有小說《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啦.再見》、《放生》、《沒有時刻的月臺》等;散文《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九彎十八拐》、《大便老師》;童話繪本《小駝背》、《我是貓也》、《短鼻象》、《愛吃糖的皇帝》、《小麻雀.稻草人》等,還有一本關懷幼兒成長的童話小說《毛毛有話》,以及為戲劇而創作的腳本,如《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又名《新桃花源記》);另編有《鄉土組曲》、《本土語言篇實驗教材教學手冊》、《宜蘭縣通俗博物誌圖鑑》等書。
【預購】九彎十八拐◎黃春明
平常價 $21.00簡介
本書主要針對社會文化現象提出議論。如〈打一個比方〉對本土意識受到選舉的操弄有所反省;〈寵壞自己的暴發戶〉譴責雪山隧道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除了對社會時事的檢討與批判,黃春明也以趣味的筆調寫出〈一隻便祕的老鼠〉、〈眉刷刷眉〉等小品,〈一隻便祕的老鼠〉描述一個老農夫如何利用花生米殺鼠,啟發我們要發揮創意,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眉刷刷眉〉一文講一位失業多時的年輕人如何設計整眉工具的市場行銷,讀之令人莞爾。
黃春明的散文樸素、寫實且誠懇,引發讀者的共鳴。他提出的深刻且客觀的評論,不但發人深省,更是對社會的當頭棒喝!
【黃春明作品集】出版緣起:
黃春明是臺灣國寶級文學大師,作品反應社會的脈動、時代之轉變,筆下的故事人物容或卑微,但溫暖有情,面對困境仍不忘樂觀以對。多才多藝的他,左手寫作,右手編導,由其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是臺灣新浪潮電影的經典之作,自編自導的《莎喲娜啦.再見》更引人注目,近來則致力於編導兒童戲劇,並以獨樹一幟的撕畫,創作童話故事。
聯合文學隆重推出的「黃春明作品集」,採用25開軟皮精裝版本,封面為黃春明的撕畫,書名由董陽孜揮毫題字,煥發出新的風格,又具經典的收藏價值。
此系列作品,除了已出版的小說集《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啦.再見》、《放生》和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並將許多黃春明未曾集結成書的文章,如小說〈跟著腳走〉、〈金絲雀的哀歌變奏曲〉及散文〈低級感官〉、〈人鼠之間〉等,彙編成小說集《沒有時刻的月臺》和散文集《九彎十八拐》、《大便老師》等三本新書,全套八本可說是目前最完整詳盡,也最具權威性的黃春明作品集。
作者簡介
黃春明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宜蘭羅東,筆名春鈴、黃春鳴、春二蟲、黃回等。
屏東師專畢業,曾任小學教師、記者、廣告企劃、導演等職。近年除仍專事寫作,更致力於歌仔戲及兒童劇的編導,此外亦陸續擔任過東華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政治大學及臺東師範學院等大專院校駐校作家。曾獲吳三連文學獎、國家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東元獎及噶瑪蘭獎等。現為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九彎十八拐》雜誌發行人、黃大魚兒童劇團團長。
黃春明以小說創作進入文壇,雖被譽為鄉土作家,但在不同的時期展現出不同的寫作風格。作品關懷的對象包括鄉土小人物、城市邊緣人,九○年代則特別關注老人族群。除了小說的創作之外,更跨足散文、新詩、劇本及兒童文學(繪本、童詩、小說)等不同文類的寫作。
著有小說《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啦.再見》、《放生》、《沒有時刻的月臺》等;散文《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九彎十八拐》、《大便老師》;童話繪本《小駝背》、《我是貓也》、《短鼻象》、《愛吃糖的皇帝》、《小麻雀.稻草人》等,還有一本關懷幼兒成長的童話小說《毛毛有話》,以及為戲劇而創作的腳本,如《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又名《新桃花源記》);另編有《鄉土組曲》、《本土語言篇實驗教材教學手冊》、《宜蘭縣通俗博物誌圖鑑》等書。
【預購】等待一朵花的名字◎黃春明
平常價 $21.00簡介
在戲謔嘲諷的文字下,黃春明的散文和小說一樣,既犀利又寫實。如果讀者喜歡黃春明的小說,在散文集裡依然可以看到親切的人物和動人的故事,不過和小說相比,其散文作品更能流露出他內在的關懷,也更突顯他純正良善的人格。在〈屋頂上的番茄樹〉一文中,黃春明自述他筆下的鄉俗小民在他腦海中不斷湧現,令他忍不住想用文學形式鋪陳這股強韌的生命力,因為這些小人物感動了他,他才寫出了這麼多動人的作品。
這本書是黃春明的第一本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中的各個篇章或唯美,或質樸,在在顯現出一位文學大師最真實的生活態度,是不容錯過的精采著作。
作者簡介
黃春明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宜蘭羅東,筆名春鈴、黃春鳴、春二蟲、黃回等。
屏東師專畢業,曾任小學教師、記者、廣告企劃、導演等職。近年除仍專事寫作,更致力於歌仔戲及兒童劇的編導,此外亦陸續擔任過東華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政治大學及臺東師範學院等大專院校駐校作家。曾獲吳三連文學獎、國家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東元獎及噶瑪蘭獎等。現為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九彎十八拐》雜誌發行人、黃大魚兒童劇團團長。
黃春明以小說創作進入文壇,雖被譽為鄉土作家,但在不同的時期展現出不同的寫作風格。作品關懷的對象包括鄉土小人物、城市邊緣人,九○年代則特別關注老人族群。除了小說的創作之外,更跨足散文、新詩、劇本及兒童文學(繪本、童詩、小說)等不同文類的寫作。
著有小說《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啦.再見》、《放生》、《沒有時刻的月臺》等;散文《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九彎十八拐》、《大便老師》;童話繪本《小駝背》、《我是貓也》、《短鼻象》、《愛吃糖的皇帝》、《小麻雀.稻草人》等,還有一本關懷幼兒成長的童話小說《毛毛有話》,以及為戲劇而創作的腳本,如《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又名《新桃花源記》);另編有《鄉土組曲》、《本土語言篇實驗教材教學手冊》、《宜蘭縣通俗博物誌圖鑑》等書。
【預購】單人旅行◎蘇偉貞
平常價 $18.00幾乎每一天夜裡,我們坐在這城市最晚的角落,那通常也是最幽暗的位置,重複整理我們自己也說不清楚的心事。不需要準備好姿勢,沒有什麼心理狀態。
我相信,所謂雙人舞以及單人旅行都只是人的一場夢,沒有時空,也沒有真正的事件,依附在敘述或者自由詮釋中,它可以是一次神祕的完成,以光的速度;也可以是公開的表演,在星圖的座標,純屬私有的記憶逆旅。
【預購】上裸男孩: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席德進
平常價 $21.00本我是多奇怪的人啊!我愛同性勝於愛異性,我對於我所感到的人恰適合我心的標準時,我會熱情地表達我的愛,我的極純真的情感和一些別人認為很危險的感情……,而這些都出於天性,我不能把持它們,任其狂蕩。這些奇特的感情,曾給我最幸福、最愉快的剎那,也曾給我無盡的傷心和憤恨,惱悔和苦痛。(席德進)
本書主要收錄席德進四○年代上海美專求學階段開始,迄六○年代遠赴巴黎、英美與歐洲現代藝術接軌的私密日記。日記中除記錄青年席德進在創作道路上一路摸索與尋覓的過程,展現藝術大師自我養成與內在的成長與自省。此外,本書更透露出他私人情愛上的掙扎與渴求,在兩性之間反覆求索,尋找停泊的港灣,不管是對同性猛烈而帶著毀滅性質的愛慾,或者與女性那種纖柔卻無法完足的缺憾之愛。在席德進筆下,我們彷彿看到一個上身赤裸的男孩,在愛慾之間略帶羞赧而猶豫不定的姿態。
作者簡介
席德進,一九二三年生於四川省南部縣城外鄉村,杭州國立藝專畢業。一九四八年隨軍隊來台,任教嘉義中學。一九五二年辭去教職,以插畫維生。後曾赴美考察,亦曾走訪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土耳其、泰國等國,並曾定居巴黎。出版畫集《席德進的世界》、《席德進素描集》、《席德進畫集》、《席德進紀念全集》(五冊)等多種。除畫作外,亦從事畫論創作,著有《席德進看歐美藝壇》、《席德進的回聲》、《台灣的民間藝術》、《改革中國畫的先驅者──林風眠》、《席德進書簡──致莊佳村》,曾獲中山文藝創作獎。
編者簡介
鄭惠美,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學術編審,現為實踐大學兼任講師。曾獲行政院新聞局人文類最佳書著作「小太陽獎」,並獲「書寫的可能性」美展創作獎,參加「苗栗文藝季藝術展」、「墨潮書會二十週年展」。著有《漢簡文字的書法研究》、《陳澄波新樓研究》、《山水‧獨行‧席德進》、《探險‧巫師‧劉其偉》、《藝術探險‧探險藝術──劉其偉口述歷史》、《畫壇拾荒老人鄭善禧》;編著有《上裸男孩──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孤飛之鷹──席德進七○至八○年代日記選》等。其他相關台灣現代美術、當代書法及美術館文化等專文論述七十篇,發表於《現代美術》、《雄獅美術》、《藝術家》、《典藏》、《聯合文學》等藝文雜誌。
評論
台灣同志文學簡史◎紀大偉
台灣最早的同性戀名人應是畫家席德進。席在1981年過世,《席德進書簡──致莊佳村》隨即在1982年出版,書中七十二封信展現了一位男同性戀畫家的現身說法。雖然台灣早在1980年代之前就有同性戀文學,也早就流傳各界聞人的同性戀八卦,但是一直沒有同性戀者「公然地」(而非私底下地)坦承「自己的」(而非小說角色的)欲望與心事。席的書開了第一槍。
寫信人是席,收信人是莊佳村。席比莊年長18歲,在1962年初見青春壯碩的莊:當時席38歲,莊20歲。席發現莊的眼睛「有點台灣高山人的野性」,熱情邀莊擔任模特兒,畫出席最有名的肖像畫:「紅衫」(通稱「紅衣少年」)。「紅衣少年」也是台灣最具男同性戀想像的畫作;如,曾秀萍研究白先勇的專書《孤臣,孽子,台北人》 就採用此圖為封面。
莊在《書簡》的代序(1982年)中寫到,書簡首次在報紙公開時,就被編輯加上「席德進致『戀人』信簡」為副題,可見得當年媒體就已經知曉席的同性戀情慾並且有意加以炒作。
嚴格來說,當時莊的身份是席的習畫學徒,並不是席的男朋友也不是跟席「勢均力敵的」朋友;如果剝去「長幼有序的」師徒關係,這兩人就不會有交集。席在信中並沒有說「我想你」「我愛你」也沒說想要跟莊發生性關係。莊透露,席曾要求跟莊上床而莊不從;但,這段插曲畢竟發生在日常生活中,而沒有寫在信裡。席在《書簡》故意多次採取輕描淡寫欲言又止的口吻提及他在國外的同性戀艷遇,有可能是要為了向莊挑逗或示威,到底不算他信中的主要內容。
如,他在歐洲寫信寄到台灣,「有晚,我遇見一位法國軍人,二十歲,很美,到我這兒,我為他畫了一張像,他是里昂人,我們玩到午夜,他才回營。當然,以後也不會再見到他了,外國人不像中國人,可以保持著往來,這種偶然相遇的朋友,只有一次!」
該說明的是,席所說的「中國人」是指在台灣的人。他出身中國大陸,但在冷戰時期他對中國大陸死心,一心想要深掘台灣的既有鄉土傳統。生為中國人,死為台灣魂。席當時一個人在歐美旅行,跟「中國人」的來往有限。信中提及,1960年代的「中國人」赴歐易發生脫隊跳機的情況,所以上層管得很嚴。
在1963年寫到1966年的《書簡》中,席採取兄長對小弟弟的態度, 由上對下向莊說教。席一再要求莊用功讀書(如,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他認為文學教育跟美術教育是不能切割的),加強英文(他認為台灣藝術家必需跟外國人互動不然就別無出路),並勤於回信(可以推知席去信殷切但莊回信散慢)。《書簡》讀起來更像博雅教育的講義而不像情書,愛就藏在愛之深責之切的情意後面。席跟莊說,演《洛可兄弟》的亞蘭德倫和希區考克《驚魂記》主角演員是同性戀,還說《阿拉伯勞倫斯》是男人愛男人的故事,但這種自嗨情境在《書簡》中有限。《書簡》的愛並不是棋逢對手的。席在等待莊進化,進化成功之後才可以跟席平起平坐。這種不平等的愛對今日讀者來說可能很刺眼,但不平等的愛其實是古往今來的常態。
《書簡》的附錄也有趣味。收錄黃榮村所寫<席德進致莊佳村書簡心理分析>(引用佛洛伊德),讓人聯想起光泰《逃避婚姻的人》附錄的心理專家諸文(也倚重佛洛伊德)。文中說,同性戀不再是精神疾病,理性的人對同性戀的態度應是「隨它去」。在那個年代,同性戀意味濃重的書好像非要附上心理專家的剖析不可。以畫荷花出名的畫家張杰在<我所了解的席德進>說:席曾表示去過龍山寺萬華市場「裡面」,得過「無心柳」(似指花柳病);張自稱對同性戀場所見怪不怪,去過台北市的「馬德里」「七七」等地(似指男同志酒吧),覺得平常;張曾在朋友聚會慫恿席多談同性戀,但席不置可否,很低調。
除了《書簡》之外,《上裸男孩: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孤飛之鷹:席德進七○至八○年代日記選》和《獻祭美神:席德進傳》(鄭惠美著)也頗有參考價值。
【預購】酒的遠方◎ 林文義
平常價 $22.00書名頁後,引句郭松棻先生逝前剔勵,也是追念年少時未竟的美術眷戀。
從近著《遺事八帖》、《夜梟》及本書《酒的遠方》,文字每學和思想深切、理性與感性交相融匯,正是林文義作品最為圓熟穩健的辨識度;渾然天成練就風格及人格的典範,完美的呈現新文學理念。─陳銘磻
林文義
1953年生於台灣台北市。少時追隨小說、漫畫名家李費蒙(牛哥)先生習繪,早年曾出版漫畫集6冊,後專注於文學。曾任《自立副刊》主編、廣播與電視節目主持人、時政評論員,現專事寫作。著有散文集:《歡愛》、《迷走尋路》、《邊境之書》等37冊。短篇小說集:《鮭魚的故鄉》、《革命家的夜間生活》、《妳的威尼斯》3冊。長篇小說集:《北風之南》、《藍眼睛》、《流旅》3冊。詩集:《旅人與戀人》、《顏色的抵抗》2冊。主編:《九十六年散文選》等書。2011年6月出版大散文《遺事八帖》,榮獲2012台灣文學獎圖書類散文金典獎。
序
非典的典型
我一直欣然地時而翻閱二○一五年初,九歌版自選集《三十年半人馬》,這本從一九八○到二○一○題旨各異的散文書,足以印證三十年夜未眠的寫作者是如何自求精進的時間過程。秉持:書寫文學亦是留下歷史的終極宿願,其實每一帖散文在發表、出版之後,就離開作者了,再重讀、回盼往日的破缺也難以追悔。詩人席慕蓉的油畫封面、亮軒前輩的書序都深切的詮釋我文字的真切意涵,如此護持,何等知心。
記憶延伸到更早之前,忘了是位於台灣大學旁的「胡思」或「永樂座」?就在二手書店的文學座談會後,先遞給我名片的農學院教授,一頭好看的銀髮但比我年輕許多,自稱是「野百合世代」的五年級生,從他的後背包裏取出一冊紫色細薄的書,封面手繪一吶喊衝決著鐵絲網的男子,是我在一九八八年出版的散文集,春暉版《銀色鐵蒺藜》;書封水墨淋漓如此凜冽,出自繪與文兼美的前輩作家:雷驤。
農學院教授請我題簽,真切的說,這本書帶到美國留學又返回台灣執教;我靜靜看著自己三十年前的舊書,陌生遙遠得彷彿是前生。只有李昂的序文依然親炙而熟識,她形容八十年代的我是「都會的旅人」,就在她將前往艾荷華作家工作坊前夕時為我新書下的美好紀念。序文副標題,這位秀異的小說家寫著──「最好的散文家˙最摯愛的朋友」三十年後再次拜讀昔書序文,「最好」想是她慷慨的溢美與期許,「摯愛」合應就是我們對文學的虔敬。
近時有人問起我半生著力於散文書寫、兼及六冊小說、兩冊詩集和早年漫畫,六十種著作,要全數讀過不免辛苦,盼我自認可留可傳之書是哪些定本?既以散文為主要選項,遂敬謹的提出二○一○年後的近著八冊做為定本印記──
《邊境之書》二○一○聯合文學
《歡愛》二○一○爾雅
《遺事八帖》二○一一聯合文學
《歲時紀》二○一四聯合文學
《三十年半人馬》二○一五九歌
《最美的是霧》二○一五有鹿文化
《夜梟》二○一六聯合文學
《二○一七日記──私語錄》二○一八爾雅
第九本新書,就是此時自序後讀者知友即將逐頁翻閱的《酒的遠方》了。彷彿就是生命流程的時序感思,猶如評論家張瑞芬教授形容我以日記書寫散文的特質;四十多年過去了,現實浮沉之間,幸好文學救贖我的顛躓和鬱悶。散文是我的鏡子,是人是鬼,陰暗或晴亮,走到今日就像逆水而上的舟子,溯河到盡頭了嗎?不想餘生如何,就放槳任自漂流吧。
回想「摯愛」的文友李昂在三年前秋深的文學獎項致辭時,形容她和我都是「非典型」的極少數作者,那分慨然的不捨我深切感銘於心。另類異端,特立獨行,時而不被所謂的主流價值認同,又有什麼關係,何是創作?風格即人格,堅執自信的我手寫我心,就是典型。
這冊新集,延續前書《夜梟》那意到筆隨的自然自在;曾經說過:散文是我的自由。與之同時每天記載的爾雅版《二○一七日記》猶若和弦,《人鬼之舞》似合似離的巧妙呼應,有時是雙人舞,有時是單人獨步……知交莫逆的諍友:隱地先生和王定國,定能深諳此一情境。
如同前書形式,詩行置於散文中,實是向來愛詩,因此試詩於散文,亦是行筆之間藉以分帙、舒緩,容許作者和讀者得以相互反芻。
意外的逸趣,自繪戲作美人圖刊印書名頁後,引句郭松棻先生逝前剔勵,也是追念年少時未竟的美術眷戀。老友陳銘磻言之此書與前二冊:《遺事八帖》、《夜梟》暗合允為三部曲的圓滿完成,確有此意,果然是靈犀在心。
感謝:筆和紙,修正液,忍受手工寫作的副刊、雜誌編輯諸君。承允收入卷末的「四家之言」,護持、包容的聯合文學出版社。
(二○一八年五月十一日 臺北大直)
【預購】夜梟◎林文義
平常價 $22.00梟夜鯨潛的時間流洄
意到筆隨的放懷與自在
從《遺事八帖》到《夜梟》,紀錄了林文義從顯性到隱性的瘦金之變,〈魚龍前書〉則是邁向瘦金體的一次甩尾式U型迴轉,折返並不等同於回頭,那是創作上的涉險(所以稱之為甩尾),是有代價和收穫的淬煉(深刻地感受到瘦金體的極限)。歷劫歸來的抒情與敘事,無損林文義浪漫主義詩人的性情和風格,反為其散文添了兩份莊重,和肌里的圓融;此外,依舊保有瘦金體散文的稜角(比較是理性思維而非剛硬修辭層次)、豐沛的詩情、敘述的複雜性。——陳大為
不眠如夜梟之我,還是祈盼窗外有月臨照;銀亮之月,如雪之心,說的是渴望一份真正的純淨與澄明。此時此刻的我,希望身心隱藏在決絕的幽暗之中,不必被人看見,某種情境及其生命的論斷,就在文字求索中悄然完成。
名人推薦
王定國 陳列 陳銘磻 聯合推薦
何華仁 版畫創作
陳大為 專文剖析〈林文義散文的瘦金之變〉
作者介紹
林文義
1953年生於台北市
著有散文集《遺事八帖》等42冊。小說集《革命家的夜間生活》等6冊。詩集《顏色的抵抗》等2冊。漫畫集《逆風之鳥》等7冊。
獲2012年台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2014年吳三連獎(散文類)文學獎。
近著《30年半人馬》、《歲時紀》、《最美的是 霧》。
何華仁—版畫
被稱為「鳥人」的木刻版畫藝術家。
在大自然中獨行的野鳥觀察者,以版畫繪寫紀錄台灣鳥類生態逾三十年,出版的生態繪本作品有:《鳥聲》、《鳥兒的家》、《小島上的貓頭鷹》、《灰面鵟鷹的旅行》、《彩鷸奶爸》、「野鳥繪本系列」——《台灣鳥四季》、《野鳥有夠酷》、《野鳥會躲藏》等,並多次獲得金鼎獎、小太陽獎肯定。其中《小島上的貓頭鷹》出版了韓國與日本譯本。
貓頭鷹寫字 林文義
書題:《夜梟》。實是契合於二十四帖散文當下撰寫的心靈意境,猶若時序之書。
彷彿幾年一次的月蝕變幻,銀白交融血紅的異象;文字美學的恆長索求宛如我的本質:大海的鯨魚和森林的貓頭鷹合體在子夜的幽靜。是的,靜到突然。這是詩人李進文的詩集名字,如此相符於終夜讀與寫的心情。
或者,亦猶若詩人席慕蓉油畫:那匹自我放逐在蒙古高原上,奔馳於月光下的白馬,孤獨,卻很巨大。
海鯨之壯麗,林梟之幽微。其實我所傾往的反而是後者的沉定與隱約,一如至今不諳電腦,沒有臉書,依然不馴的堅執著紙筆書寫。
正是朝聖般信仰的,向文學致以敬意。
同樣隸屬長夜耽溺讀與寫,未眠的貓頭鷹族群的文學知友:王定國與陳銘磻兩位,幾年來的簡訊及通話,多的是傾談文學,少的是言及生活現實的心事。因此這本名之:《夜梟》散文集裡二十四帖文字的感思,遂有他們無上美好的評比與諍言;明鏡迴照的提示與反思,非常感心的替我代築一片強韌的穩健基石,護持我這愚癡的老友,不慎的失手或破缺。
有別於前時的大散文和小手記,《夜梟》之書趨向於意到筆隨的放懷與自在;雖然祈許文字既有海鯨之壯麗,更求林梟之幽微,就這樣鯨潛梟夜的時間流洄,彷彿靜靜地聆聽一曲遠海的鯨鳴,密林間貓頭鷹亮眸如月的低語。
人塵喧囂,沒有烏托邦,且以文學安住。
讀者方家當恕我直筆率性,偶有硝煙與激越,也是真性情,相應何華仁慷慨賦予的飛鳥版畫以及詩人陳大為教授的堅實惠序,自然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預購】晒T恤◎鴻鴻
平常價 $24.0064件經典T恤的故事
在陽光下招展、呼吸
身為「T恤控」的鴻鴻
翻出他多年來的私藏T恤
從熨不平的皺摺、剝蝕的圖案中
抖出歲月的秘密
每件有每件的情懷,每件有每件的主張
是微物的頌歌,也是生命態度的告白
每一件T恤,都是闖蕩天地的足跡
每一件T恤,都是革命的志業,愛的力氣
作者簡介
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也是熱情的社會、文化運動參與者。生於台南,除了多元的創作,也創辦《衛生紙+》詩刊,以及黑眼睛跨劇團,並策畫詩歌節、電影節、文化節,遊戲並且戰鬥,樂此不疲。
攝影者簡介
李憲章
一九六○年生,臺北市人,曾從事攝影、文字、企劃……等工作,現今依舊如此,只是沒有上班。喜歡旅行,及諸多生活相關物事,寫過五十幾本書,造訪過七十餘個國家,但最想生活在臺灣。
非T恤不可鴻鴻
從小在《乞丐王子》中讀到,小乞丐初見王子,見到皇家的衣櫃,不由驚詫:「你只有一個身體,為什麼要有那麼多衣服呢?」這問句謹記在心,沒想到有一天,我衣櫃裡的T恤也會滿了出來,跟身邊的書籍和CD、DVD一般,不可收拾。
或許身處亞熱帶台灣,一年有三季都可以靠T恤充門面,連冬天也能拿來當內衣穿,買T恤遂成為最乾脆又實用的紀念方式。一場活動、一份主張、一趟旅行,最後可能都變成一件T恤,伴隨我繼續行走人生。
有些T恤極為希罕,我卻始終沒有穿過。
二〇一二年暑期,我和女友楚蓁往訪波羅的海三小國,為了拜訪一對愛沙尼亞詩人夫婦,特意途經老城塔圖(Tartu)。城很小,下午閒晃的時光,發現一所教堂當晚有場音樂會,竟是愛沙尼亞的指揮大師AndresMustonen策畫的音樂節。既然別無要事,便跟門口派送傳單的攤位購票。陽光正盛,看來也沒什麼人來買票。售票的兩名少女,身上都穿了音樂節的黑色T恤,圖案是坐在敞篷轎車裡的莫札特,調皮的古典風。我動念想買,一位少女進去問了一趟,說是沒得賣。既然如此,我們便道了謝,進教堂參觀。一圈逛完,正要離開,卻被一個穿著亮橘色Polo衫、背著雙肩包的少女攔住,細看原來是剛才賣票的少女之一。她偷偷塞過來一件T恤,叫我藏好。原來她要下工回家了,索性脫下自己的T恤相贈。我們受寵若驚,她卻已一溜煙跑走。
當晚的音樂會極為精彩,冠蓋雲集,看來多是受邀貴賓,自行購票的寥寥無幾。滿頭亂髮飛揚的Mustonen把莫札特詮釋得像當代作曲家,有著活力十足的吞吐呼吸。回到旅館,攤開T恤,其實是女版剪裁身型,我哪裡能穿?然而,莫札特卻那樣笑著,在敞篷車裡,好像那天下午的陽光,就留在他身上。
有些T恤則是人人都有的。
今年情人節,我和女友從斯里蘭卡旅行回台灣時,決定到曼谷轉機,順便過一夜。私心裡,我是想見識見識去年十一月重啟迄今的反政府示威行動。然而出發前,傳來泰國政府下了戒嚴令的消息,實不知到時上得了街否。那天出了曼谷機場,看來一切如常,到偏遠民宿的一路順暢。我們想去楚蓁上回學泰式料理的素食餐廳一飽口福,民宿老闆娘卻貼心告誡,那一帶據說有遊行,交通封鎖,最好搭船。由於對船班狀況不熟,我們最後決定還是搭捷運進城,改去購物中心覓食。
曼谷的空軌和地鐵站沒有共構,轉車時一出站就迷了路。有位大叔熱心引路,隨他走過空鐵下的成排攤販,才發現歪打正著,來到抗議現場,群眾正在集會、唱歌、演說,彷彿節日嘉年華。一輛輛吉普載著民主黨的支持者,有的還著野戰服,遊街串連。熱心的大叔原來也是來參加示威的。我轉頭一看,才辨識出所有攤販賣的,都是「關閉曼谷」的T恤、手環、隨身飾品,主打「紅白藍白紅」的三色五條旗。沿路逛過去,原來不到三個月時間,這場運動的各款各色T恤,竟已經爭鳴到不下百種:有的是鴿子、有的是拳頭、有的是頭像、有的是旗幟。人人穿著招搖過市,讓這城市的不同角落,無時無刻不傳唱著抗議之聲。
雖然不徹底明白反抗軍的每項訴求,但當政者侵吞農民稻米津貼的行徑確實讓我超級不爽。「台灣農村陣線」的T恤呼喊的是「農村出代誌」,泰國的T恤則訴求「反對戴克辛」。毫不猶豫,我買了一隻拳頭。
有時候,我想穿得跟大家不一樣;有時候,我想穿得跟大家一樣。我的父母輩,由於台灣長期戒嚴,都會告誡下一代明哲保身,不要輕易表達立場。然而時代既然不同,我已經可以身體力行,展示給我們的下一代:不要害怕表達立場。
困難嗎?穿一件T恤上身就行了。
【預購】八千里路雲和月◎白先勇
平常價 $28.00《八千里路雲和月》這本集子收集了自二○○二年《樹猶如此》以來,白先勇所發表的各類散文篇章。
「輯一:家國情懷」主要記述白先勇的父親母親並及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作者走訪大江南北,追尋父親「八千里路」的歷史足跡,為民國史留下見證。其中〈「養虎貽患」:父親的憾恨──一九四六年,國共第一次「四平街會戰」〉一文,長達近五萬字,爬梳此場關係國共成敗的戰役,其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細細分析。
「輯二:記人物」則是記述深交多年,師友之間的情誼往來。如與高克毅、楊月蓀、夏志清等人的文學因緣;或是記述奚淞、黃銘昌等人的繪畫歷程;又或細描林青霞、江青的往事追憶,寫人敘事,真摯動人。
「輯三:閱讀感懷」是這些年所撰寫的書評序文等,從資深作家如康芸薇,到新近作者如王盛弘、楊富閔等,展現獨到的文學視野,允為近年白先勇最重要的散文集。
白先勇
民國二十六年生,廣西桂林人。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民國三十三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民國三十八年遷居香港,民國四十一年來臺與父母團聚。民國五十二年赴美留學、定居,民國五十四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民國八十三年退休。民國八十六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一生作品的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
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著作極豐,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臺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兩岸均已出版《白先勇作品集》。關於白先勇文學創作的研究,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投入,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學經典化現象。
從加大退休後,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美國、歐洲,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
民國一○○年開始致力整理父親白崇禧的傳記,民國一○一年出版《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在兩岸三地與歐美漢學界,都受到重視,並引起廣大迴響,於民國一○三年出版《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整理白崇禧將軍來臺最新史料與口述採訪紀實。
民國一○三年在臺灣大學開設《紅樓夢》導讀通識課程三個學期,將畢生對《紅樓夢》的鑽研體會,傾囊相授學子,深受兩岸學生歡迎。課程錄影先置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與趨勢教育基金會網站,供校內外人士點閱,並出版DVD及書籍。
【預購】擊壤歌◎朱天心
平常價 $20.00黃金昔時,空前絕後的青春之歌!
【新增】朱天心/新序、林俊穎/評述
那時候的天空比較藍。
那時候的民情淳厚,人心磊落,男男女女思無邪,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那時候的文學書動輒賣掉上萬本。
那時候綠衣黑裙的小蝦橘兒貓咪卡洛,風靡了整代人。
那時候的《擊壤歌》,像是必經的成年儀式,恆常要穿過的藍色大門。
老靈魂頻頻回首觀望的「那時候」,黃金昔時,空前絕後的青春之歌,一塊地域,一種文化,一個時代,只能結晶濃縮出這麼一本:沙林傑《麥田捕手》、莎崗《日安憂鬱》、鹿橋《未央歌》。
在台灣,我們迎來了朱天心。
作者簡介
朱天心
祖籍山東臨朐,1958年生於高雄鳳山,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早有夙慧,就讀北一女時期寫就的《擊壤歌》,曾風靡一整代青年學子。自《我記得……》後風格一變,開發新題材,《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古都》、《漫遊者》皆已成為台灣文學史上的代表性重要著作,相關的討論文章無數。除了專事寫作,並長年關注政治性公共事務,近年擔任街貓志工,著有《獵人們》一書。
經典版序
朱天心
簡單說,這是一本反映上個世紀七○年代台灣某個精神 / 社會風貌的書。
寫作的是一個十七歲的女孩,以自傳體、因此無一字虛構的心情下筆。
這書在出版的頭五年銷售三十萬本,至今仍年年再版,使得她可以在大學畢業後,不須太猶豫的得以支撐過專業寫作的生活到現在。
……
何以要用如此疏離陌生的語氣描述這本我等著進台大歷史系的那年暑假寫的《擊壤歌》(某些版本上有副標〈北一女三年記〉)?因為其純真、熱情、理想、夢想(常時,這是同一回事),距我、距今,太遠太遠,就算為了校訂工作,我都不願再打開它,害怕被竄出的烈焰灼燒。
不談烈焰內容,談寫作背景和身分和動機,或是必要的,不然無從理解其眼中世界所呈的樣貌,比方說,對中國的憧憬、情感和不瞭解。
好,開始。
我是典型的外省人第二代,意即一九四九父親隨國民黨政府來台,在台灣娶本地女子的第二代小孩,我十五歲之前出生、成長在眷村(國民黨中下級軍人的獨立封閉社區,如軍區大院),中國大陸是我們最大的鄉愁(不知下落的爺爺奶奶還在人世否?),主政的共產黨又是國仇家恨的所有來源(國民黨軍人父輩就是被打敗來此的呀),從小受的黨國教育和冷戰時期國共對峙的局面,更強化了我們得與之誓不兩立,但另一端的熟悉浸淫熱愛中國的文化歷史(文化中國),總之構成我們被拉扯扭折的處境。
當時十六七歲的我,儘管學校就在總統府前,並不感受到時代的風起雲湧,我念的是全台灣升學率最高(我始終不願說是最好)的北一女中,認識了一堆至今仍聯繫來往的好朋友,我們想辦法逃學四處遊盪,遂行自己的小小叛逆(逃學為了讀更多書,教科書之外的文史哲,看電影,坐火車出城看世界有多大)……,是這樣「大觀園」的日子,讓我直到畢業得離開仍戀戀不捨,想用筆,記下當時的風日當時的親愛友人當時的每一絲情牽,見證曾有那麼一群人是這樣活過的。
心並不大(從未妄想記錄下一個時代的風貌庶民史什麼的),但那不肯放過眼下身畔一點點人和事的執拗勁兒,如今看來出土化石似的,倒也極其真實的反應了一代之人年輕的心志活動。
此書前兩章是依日記和良好(當時)的記憶力所寫,後兩章,明眼人定能看出「偷渡」了不少東西,書中不明書,只以「爺爺」代稱,實則是胡蘭成老師。
我剛下高三那年,隨父親和姊姊天文上陽明山文化大學探訪當時在那兒寓居教學的胡蘭成老師。之前儘管我們都看過他《今生今世》,但我猜同行之人都暗存這樣的心思「見不到張愛玲,見見胡蘭成也好。」
胡老師那快七十了,走路比誰都快,送我們至巴士站時,一馬當先前頭走著,中式袍袖擺著,襯著滿天雲霞,一直是我記憶中每想起他時的畫面。
但他的書被政府查禁了,原因當然是遭人舉報是汪精衛政府的漢奸,我那時始讀他其他著作,為他不平極了,便在書中大量偷渡他的被禁絕的作品片段,用我的方式讓它得見天日。
我正要準備聯考並緊鑼密鼓時,父親將胡爺爺接到隔鄰待租售的鄰居空屋落腳,胡爺爺每週末晚開講易經和禪學,整日文壇各路人馬絡擇不絕來拜訪聽講,但幾無一人當時或後來願公開承認,怯畏如參加的是亂黨邪教似的。我一一看在眼裡,不解、憤怒。
胡爺爺喜讀歷史,說李世民十八歲打天下,把我給急壞了,怎麼同樣十八歲的我還得回頭與數學糾纏搏鬥呢?
乃至暑假裡的寫此書,常謄寫一段落,胡爺爺就要了去看,我都沒如此認真讀他同時在寫的《禪是一枝花》呢。那時來訪簇擁的眾女子(好多是現今仍大有名聲的作家),皆喊胡先生或老師,我第一天就叫胡爺爺,是異於他一生所有際遇過的女子嗎?他真的就爺爺起來對我,叨我不許再戴隱形眼鏡,叨我別再成日抱狗抱貓,叨我三餐要正當別只吃巧克力像蘇曼殊……,他把著手教讀禮記詩經史記,教下圍棋,買帖子要我練字(替我挑的是《西峽頌》),他見我玩瘋了中斷寫稿,就上街買上好的日本原珠筆予我,和我小孩氣的勾小手指相約看誰先寫完。
書出版時,我進大學,同時出版的是之前三年在課堂上寫、報刊發表過的一些短篇小說《方舟上的日子》,所以,至今我仍不知該算哪一本才是我的第一本書。
《擊壤歌》出版第一年便再版十餘次,我猜有不少是誤讀的,把它當作如何考上台大的教戰手冊,更不少人以此志要考上北一女,考上了的看,沒考上的也看,女校看,男校更看。多年後,我在一些公開場合,仍會遇到一些年輕孩子拿著一看就是三十年前的舊書的《擊壤歌》要我替他們的父母簽名。
我從不敢問,那你們看嗎?我毫無把握這些比我世故虛無、比我們資訊沛、比我們消費娛樂多樣的下一代下下代,他們怎麼看待《擊壤歌》中那單純堅定的心志和對世界純真浪漫美好的想望?對此中漫溢的愛國主義一定好教人不安吧,但,有機會能面對聆聽彼此真實的誤解,才是和解的開始吧。
若此書可以提供想知道我們台灣那些年的一個切入口 ,是我認為三十年後重新出版的最大意義了。
經典版評述
從前從前有個陽光世界
林俊穎
《古詩源》開卷詩是「擊壤歌」,題下有註:「帝王世紀,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有老人擊壤而歌。」究竟什麼是擊壤?不求甚解三十年後,查閱《辭海》,才知是遊戲之具,《三才圖會》解說:「以木為二壤,前廣後銳,形如履,先置一壤於地,遙於三四十步外,以手中壤擊之,中者為上,謂之擊壤。」
曾經,望字生義,我曲解為□□,行走漫遊於日月星辰之下的大地,自然生出遠遊的意思。「擊壤歌」後數頁是「白雲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將子無死,尚復能來?」背景是周穆王征犬戎到了邊疆觴西王母瑤池之上的故事。
世界那麼大,行行且遊獵,大概是每一少年必然滋生的夢想。我們上路,途中相遇,忽忽經過若干年,到了回頭一望的時候,也必然有時空久長了、開闊了以後的惆悵吧。
民國版的《擊壤歌》始於十六七歲的小蝦與卡洛走在台大旁的新生南路,曲終奏雅於一九七六年七月一日小蝦奔赴大學聯考的介壽路,不遠處一九一九、大正八年竣工的總統府神聖可親,她召喚著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鳥,要直上九萬里高空,守著她的秋海棠。今日再看,迤邐兩時間軸點之間曾經那麼飛揚跋扈的青春狂言與大夢,甚至少女的嬌憨稚語,尚復能來?
納博科夫在自傳裡感慨時間飛快,難免有哀思,「你和我知道的事,不久就沒有其他人知道了。」然而他以螺旋譬喻拆解時間的本質,羅麗塔之父說,從中心開始迴旋的第一段小弧,延續生出在對立面的第二段較大的弧,此二弧奇正相生,再外擴增生成為一更大的弧,此第三段弧與第一段正弧方向相同(啊,不要再提起永劫回歸了)。海天迴環。在這裡,天行健四時行焉依然,但我們都要老去了,體貌的天人五衰是必然,但站在過去時間堆積的腐植土上,「今年花發去年枝」,我們的景深、胡蘭成先生所謂「人生的幅」拉開了,心靈之眼或可清澈地透視我們曾經不自覺耽溺的童蒙樂園不是迪斯耐式的虛妄一場,我們受朱天心筆下大風起兮雲飛揚所興發薰染的燃燒狀態不是以逸樂自縛的蟲蛹,可以誠實自剖那「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少年足風流」的青春喜劇是什麼?
時間飛逝。「我愛南國豔紅的鳳凰花,更愛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整整二十年後,變徵之聲出現了,《古都》開場即是:「難道,你的記憶都不算數……」或者,得反過來比對,時間與肉身的競技場,同在一樣方位的弧度看去,《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悚然寫著:「唉,人要老好久才死。」「吃不動了,走不動了,做不動了。呀,這不該是一種從不曾有的自由的感覺嗎?」但昨日言之鑿鑿還好清晰,「我更想找一個我心愛的男孩,對他說:『反攻大陸之後,我再嫁給你好嗎?』亂世歲月後,我再脫去一身戎裝,穿件很漂亮很漂亮的女孩兒衣服,中國啊中國。」
時間催化,兩岸的風景遷化,我們猶豫著是否以昆德拉式譏誚抵抗。
還是仿用朱氏語法吧,那時候,天空藍多了,沒有氣候變遷、地球暖化;那時候,人們單純天真,因為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尚未到來,黨國威權合體,固若金湯,只有一個王朝與一個王;沒有網路與3C產品、前現代的那時候,一寸光陰一寸金,緩慢,甚至凝固封閉,暑夜仰望天空,我們沒有多少選擇而得以專心一志。
那時候,我們確實太年輕,恐怕連啟蒙一詞都不識。朱天心不也稍後率先罪己那般引用三島由紀夫的文字,「你們怎好意思這麼年輕?」
書中小蝦與我輩聞風起舞的那時候不超過十八歲,正符合日據時期少年飛行兵招募的年齡。固然李世民十八歲打天下,格瓦拉摩托車遊遍拉美時年廿二,湯姆海頓狂飆六○年代開始年廿一,鮑布狄倫亦是廿一歲出第一張唱片,何況那一整世代花的兒女、氣象人……。
確實,做為《擊壤歌》第一代粉絲,焉有不被訕笑、譏刺的。胡蘭成先生的消耗青春之誡尚須數年後才得知,即便知道也不瞭解也是馬耳東風。我輩追隨者恐怕正是將此書視為消耗青春潮騷的合理化範本吧(「革命不(就)是請客吃飯」?)。當第一代粉絲也已老花、髮蒼,我們希望坦然反視那被引用多次且讓我再贅述一次,《西遊記》尾聲唐僧師徒四人來到靈山上了無底渡船,忽見水中流屍,赫然是自己的凡胎肉身。
從現在一弧的視角看去,曾經曇花一現的凌耿的《天讎》(民國六十一年初版)或恐是《擊壤歌》相當有意思有意義的鏡像。正當小蝦熱血澎湃卻口齒不清的大中國情懷爛漫如三月杜鵑,新中國的十年文革趨近結束,在那人間浩劫式的集體殺戮,十六歲的紅衛兵凌耿以地獄變那般的武鬥清算、造反有理的亢奮血腥塗寫青春,膨脹其野蠻心靈(珍柏爾斯:「最接近骨頭的肉是最甜美的。」);以串連走闖大江南北、朝聖見了毛澤東壯遊了少年,唯一如地雷區伶仃一株蓓蕾的初戀女友梅梅終究死於少年與少年間的戰爭槍火。一九六八年七月,他與其二哥從廈門海泳逃離中國,回頭只見天色通紅如烈火燃燒,「恐懼又湧上了心頭,我發覺我們是茫茫大海中的兩顆小粟。」
朱天心於《擊壤歌》之前曾在金山救國團活動聽過凌耿演講,深深為之撼動。
一九七八年七月八日、九日,三三在台北市郊今已不存在的大春山莊辦了一場聚會,新婚且要赴美取經的凌耿也參加了。《擊壤歌》與《天讎》唯一的一次交會吧(山川知故國,風露想遺民)。
我大膽將兩書比並,隱隱覺得如同時間差的兩端,機緣與所有條件的排列組合的變異引生截然對立的局面,然而兩岸少年有著相同基因圖譜,初萌空疏,喜夸夸大話立大志,過多的淚水,過剩的精力,一日如一生,渴慕一種精純的道德理想國。信念或實踐,必然要與成人的體制世界對決,精衛填海式的少年災難與破壞,無所不在,而如飄風驟雨。在凌耿那裡,是如同早霜斲傷新苗。好佳哉在小蝦這裡,老靈魂還未甦醒,班雅明的漫遊者也未上路,那些怨毒記憶也還未發芽滋長,種種發生之前,至福時光(駱以軍語)極富延展性的貴重金屬那般被鋪陳留下。
眾多《擊壤歌》的品評,「紅樓夢前八十回的大觀園」、「不知人間疾苦的有情」分佔光譜兩頭。對於相信不疑的,我們是分享共有了那個一切明朗有情的陽光世界,在那裡,此書是我們的黃金盟誓之書(朱天文語),封存少年的精魄。我所謂的黃金盟誓,是在所有的嬉戲、所有的童音稚嫩言語、所有被眷顧的(走馬鬥狗賞花冶遊,理直氣壯的不事生產)每一太陽之日、所有的祈禱之後,那信仰之所在的核心,如此純粹,我們即是神光靈光,是自轉長新的法輪。何需召喚,大風起兮,我們自己的光照亮了自己。那是少年的本色。
(山海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但是少年終究不是物質不滅。漢娜鄂蘭寫班雅明的文章有這麼一段:「生命雖然注定毀於時間的蹂躪,衰敗的過程同時卻也進入結晶化的過程,在海洋深處,曾經活過的生命沉沒、分解,有些東西『受到大海的催化』,以結晶化的新形式與新形狀存續下來,保持原貌,等待採珠人有一天來到,帶回眾生的世界──是為『思想的碎片』、是為『無可名狀』之物,或許更是永恆的『元始現象』。」鄂蘭解釋元始現象,「是一種可以在宇宙表現中發現的具體東西,在其中,意義與表象、語言與事物、觀念與經驗都是同一的。」
同一的,約略等同八十回前的大觀園的純真直觀,不證自明?一旦吃了禁果,張開了眼睛,離開伊甸園,憂患開始,磨損開始,兩難開始,我們遂恆處於分裂不堪?(「一個人不快樂,因為他說了他想說的,另一個人快樂,因為他不說他心裡所想的。」)
許多年後步入中年的今日,少年遠矣,讓人怯於相認,然銜命不得不再次翻開《擊壤歌》,紙頁泛黃,流年似水,不舍晝夜,我不懷舊,不傷逝,更不眷戀動心、願望逆轉時間再來一次(將子無死,尚復能來?),雖然閱讀中偶爾不免要笑出聲要臉紅,我暗暗驚訝書中的陽光世界何曾黯淡?青春早期的熱血何曾冷淡?那些如同精衛鳥鳴的自創言語又何曾弱去?
是我們這一代夜深忽夢的那一塊陸地漂移的彼岸彼世界。
走出大觀園,開始了向老衰死亡傾斜,向昨日之我割裂判別。只是,何需我多說,若沒有《擊壤歌》那少年精魄(不管是法西斯少年還是哪吒),小蝦如何蛻變成為朱天心?背負著往日的青春榮光,記憶的銘刻,假裝是那小駝背人吧,偏偏不與時人彈同調,在她建立的文字國中,愛波、鶴妻、袋鼠族、阿里薩、左翼政治犯蒲島太郎、眷村兄弟、香茅油拍檔、漫遊兩都城捫心自囓的你……,無一不是可以在《擊壤歌》那些元氣好兒女找到呼應的前世位置(那麼,誰是誰的流屍?),他們在各自的時光鐘面忠於一己內心的金石聲上下求索,自苦苦人,其徬徨不正是魯迅寫過的:「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裡,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裡,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裡,我不願去。」
就某種玄祕的意義,此少女之書是後來那憂憤著書的朱天心的定風珠,免於她被時代的罡風吹向虛無深淵。這麼多年,她始終行走路上的既徘徊也是矯健之姿,一步一步貼近了鄂蘭所寫在人海、時間之海、記憶之海深處聲納探測並採得結晶的珠寶,那些不被收編正視的、畸零廢棄的、邊際異議的(包括街貓),她帶回世上,重新攤在我們面前。
做為《擊壤歌》第一代粉絲,再一次回頭一望,不必感慨「日月忽其不淹兮,恐美人之遲暮」,更不用喪氣「去聖邈遠,寶變為石」,我更看見在那朱天心的源頭,更有巨大的光源,隨著資料檔案陸續解祕出土,其身形日益清晰。
啊,那生命中第一弧的至福時光。一如海水浩渺,不是船過水無痕,而是復歸大海。於此書我若有願,惟願後來的新生代因此也得到他們的至福時光。無以回報,且抄錄胡蘭成先生的兩段文章:
以前我也飄過海,不過這次我才覺海的好。從窗口望下去看海水,不能想像海水會溺死人,簡直可以如履平地的走過去。佛經說海水不宿死屍,人來到這裡確是連生死之情都解脫了。上有黃雲,下有浪花如萬荷葉中朵朵白蓮,雲天跟海水在船的週圍環繞迴旋,船的前進遂覺得不是一直線的,卻有徘徊多姿了。海上時時飄雨,亦一處一隅有晴,連陰晴都分不清,只是一片宇宙的元氣,而離合悲歡與驚險亦在這元氣裡變得極淡。我忽然覺得自己是很好的。──一九五○年九月二十八日致唐君毅信。
照綺席,有如花如水紅妝,傾國傾城豪傑。高陽酒徒,還與那沛縣亭長,一般好色。始皇帝三十六年,秦社稷之末,數年少項籍,劉季約莫半百,老了酈食其七十,天下事未晚也。遍擊筑催觴激烈,一盃看劍氣,二盃生分別,三盃上馬去,指顧間東下齊城,垓下歌逼。早軹道銜璧成昨跡,龍戰已畢,果然的漢家日月,只贏得遊子悲故鄉,幾回泣下沾臆。本來是慚愧商山四皓,白雲蒼朮。
【預購】一個人的私家菜:說食畫◎馮傑
平常價 $28.00一冊別樣散文,卻是一本關於吃的書,
又不是純粹的吃書,它是屬於詩人「一個人的吃」。
無國宴豪華大餐,皆民間平常食事。寫的不是食單,是記憶裡親情,文化殘存餘脈。有世相細節,味蕾記憶,有親情人事,童言食語。形式上圖文並茂,藕斷絲連,呼應相補,內容上斷章取義,摭拾採擷,趣味盎然。作者在「煮字烹詞,搶詞奪理」。既是鄉村食單、俎上文字,又是時代痕跡、晚風殘月。字裡瀰漫文字的味道,行間穿行著口味鄉味,更有心味。作者在「與食俱進」,相當於一堆漫不經心的「文字的零食兒。」
讀這樣的小食單是在「搬食」--搬文字的零食兒。
本書作品曾在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開設文圖專欄。
作者簡介
馮傑,一九六四年生於中國烹飪之鄉河南長垣。
少年始涉世謀生,從事過多種職業。
獲過《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
著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台灣九歌出版社)、《泥花散帖》(台灣印刻出版社)。
七歲時會炸油饃,十七歲時會做撈麵,三十七歲時記錄食單,現在畫畫。
癖
--(馮傑散文集《說食畫》序)
狗都有癖,人怎可無癖?有人有殺人癖,我無。我有文癖。
我癖老子的無用。我癖莊子的逍遙。我癖陶老頭的悠然。我癖東坡的詞文和他的肉。我癖金聖嘆三十多個不亦快哉。我癖晚明小品。我癖鄭板橋幾根骨頭。我癖金農的漆書。我癖水滸的序文。我也癖漢簡和瘦金。
我癖梁實秋的雅舍。我癖林語堂的雜文。我癖沈從文張愛玲。我癖汪曾祺的小說。我癖吳魯芹張曉風的散文。
最近,我癖馮杰的散文。
我這老頭(叫老賊也成),咬文嚼字七八十年,炒菜欠火,咬文嚼字,算是吃家。我能嚼出別嘴嚼不出的味道。
什麼是別嘴嚼不出的味道?
比如李逵簪花。比如武大配金蓮。比如日本陶,粗中帶雅。比如劉姥姥吃妙玉茶席。比如花和尚拔大柳樹。比如林黛玉抓蝨子。比如東坡醉臥野橋。比如陶潛大嚼菊花。比如朝雲赤足鋤地。比如東坡坦腹唱大江東去。比如陳老蓮畫的水滸葉子。
這些是怪味、奇味、活蹦亂跳味、人間真味。
如吃新拔的青蘿蔔嘴裡辣唇邊泥味。如吃新剝蓮子之苦蓮味。如吃野烤紅薯之焦甜味。如偷飲家釀酒之偷醉味。
這些,那些味,在馮杰散文裡都會吃到,這全看你這張嘴,也許都吃不到,這還是全看你這張咬文嚼字的嘴。
鐘鼎古物,美則美矣,卻透著一股屍味。
我們要吃新鮮的有骨有氣的活味。
這才是活癖。
管管
2012年01月31日
【預購】窮中談吃◎舒國治
平常價 $20.00「台灣最美的吃,是窮中吃!」
舒國治繼《台北小吃札記》後,又一本令你垂涎的書。
十項最具台北性格的吃食
一、牛肉麵
二、麵攤與滷菜
三、豆漿店
四、自助餐
五、清粥小菜
六、福州乾麵
七、肉包、腸子湯、冬粉湯、肉粽
八、川菜客飯
九、大腸麵線
十、便當
被譽為「小吃教主」、卻自謙是「繞遠路達人」的作家舒國治,家中沒有冰箱、冷氣、電視,完全稱得上「檢樸過日子」的楷模。他的新書《窮中談吃──台灣五十年吃飯之見聞》,說的是五十年來窮困中的吃所令人回憶無窮、詠嘆不盡的種種美好滋味。
從蛋炒飯到蔥油餅,從魯肉飯到餃子,從牛肉麵到回鍋肉,在書裡俱有獨到的觀察與描述,若說「窮中談吃」,甚至窮中還吃得好、吃得深有格調,舒國治最有資格!
本書為作者近五年論吃文章之結集。最早有到一九九二年〈吃麵攤〉與一九九九年〈餃子〉者。內容概為五十年來在台灣吃飯吃麵之種種所見所思。
作者特別注焦於此五十年間常民的平日所吃,故而像燒餅油條、陽春麵、便當、自助餐、蔥油餅等食目,以至〈四菜一湯〉、〈讚泡菜〉、〈讚蘿蔔〉、〈菜碼之美〉、〈讚炒飯〉等文題,皆於本書中探討詳盡。
這諸多題意,恰好圍繞在一「窮」字上,故題書名為《窮中談吃》。
看一眼六十年代台北小食的街風巷景───
山西菜的「山西餐廳」(中正路1901號,今忠孝西路),寧波菜的「狀元樓」(中正路1759號)、「小小狀元樓」(館前路11號)、「老正興」(中正路1733號),上海點心的「三六九」(衡陽路18號),北平館子「致美樓」(中華路162號)、「豐澤樓」(漢中街125號)、「會賓樓」(西寧南路122號),川揚館子「銀翼」(中正路1825號), 湖南館子的「天長酒樓」(寧波西街98號)、「玉樓東」(西寧南路49號),四川菜的「蜀腴」(成都路27巷8號),客家菜有「新陶芳」(沅陵街9號)、「嶺南」(沅陵街21號),廣東菜有「掬水軒」(衡陽路60號),福州菜有「勝利」(懷寧街86號)。當然台式料理也多的是,大型館子有「蓬萊閣」(延平北路二段208號),其他類似酒家菜尚有「萬里紅」(南京西路195號)、「麒麟」(南京西路322號)、「東雲閣」(延平北路二段87號)、「白玉樓」(華亭街24號)、「鳳林」(南京西路185號)、「孔雀」(南京西路185巷1號)、「白百合」(延平南路109號)、「璇宮」(博愛路25號)、「梅林」(南京西路131號)、「蝴蝶蘭」(桃源街1號),台式兼和風的食堂像「美觀園」(峨眉街36號)。若是喝咖啡,還有「起士林」(成都路54號)、「美而廉」(一在博愛路114號,一在中山北路二段2號)、「明星」(武昌街)、 「沙利文」(成都路26號),老字號的「波麗路」(民生路314號)。
「我小時吃魚,當吮其脊骨髓汁,那絲鮮美,便不自禁覺得必是珍物,魚腦更是。 吃柿子,咬到核旁的筋膜,真感好吃,然就是只有那麼一點點,備感希罕。冷油條蘸醬油,佐稀飯吃;齒間感受油條的彈性、扯勁,醬油的鹹氣(不知誰的雋語:好吃只是鹹氣),及稀飯的清稠,風致天然,白描神品。」──〈住在何地來吃〉
作者簡介
舒國治
1952年生於台北。原籍浙江。六十年代成長於台北好萊塢電影、西洋流行歌圍繞卻庶民生活相當清貧簡談的都市街巷,故舉凡戰後台北人的吃飯習尚與少年的遊藝活動,深得親歷。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寫作,作品以散文為主。曾以〈村人遇難記〉獲第二屆「時報文學獎」。1983至1990,七年浪跡美國,1998獲長榮旅行文學獎首獎之〈遙遠的公路〉可為此期間浪途生活的寫照。
1997年以〈香港獨遊〉獲第一屆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2000年更以《理想的下午》一書深受矚目,將旅行文學的迷人文體發揮得淋漓盡致,令旅行寫作在台灣蔚為一時風潮。
著有《流浪集》、《門外漢的京都》、《台灣重遊》、《台北小吃札記》等書。
【預購】張愛玲學校◎聯合文學編
平常價 $20.00《聯合文學》雜誌史上最暢銷專輯出書了!
朝會演講 蟲患──張愛玲的精神分析/台大精神科醫師吳佳璇
必讀科目
醫學課/石曉楓 · 歷史課/季季 · 地理課/周芬伶
英語課/郭強生 · 社會課/蔡登山 · 健康教育課/章緣
國語課/林俊? · 家政課/楊佳嫻 · 美術課/黃心村
電影課/A班/吳國坤 · 電影課/B班/李桐豪
舞蹈課/李桐豪 · 服裝課/個人意見 · 音樂課/李焯雄
獨家教材 上海A到Z——理解上海和張愛玲的26個關鍵字/李桐豪
留校察看 從《小團圓》看張愛玲的謠言論述/陳麗芬
課後輔導 超詳實人生年表+速成張迷測驗卷,立即收藏上學去!
每年九月是各級學校新學年新學期展開的時刻,學生們也一如往常紛紛準備開學了。聯合文學雜誌特別選在民國九十九年九月張愛玲誕生九十周年的時候,策劃了史上最受歡迎的「張愛玲學校」
專輯,邀請讀者們來註冊就讀。因應此期雜誌的供不應求,聯合文學出版社增訂了課程內容,編撰成內容更豐富多元的「張愛玲學校」一書。
張愛玲曾經說過:「我喜歡我四歲的時候懷疑一切的眼光。」為了讓讀者都能像個孩子那樣對周遭世界充滿好奇和樂於學習,本書以「張愛玲學校」為名,不僅有朝會演講,還邀請名師開設必讀科目,搭配饒富趣味的獨家教材〈上海A到Z——理解上海和張愛玲的26個關鍵字〉和課餘活動〈從《小團圓》看張愛玲的謠言論述〉,外加課後輔導及測驗卷,讓讀者一次讀懂全部的張愛玲。
那麼,上課鐘聲響了,張愛玲學校,開學——
作者簡介
聯合文學
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創社於民國七十六年六月,為傳承文學傳統、匯整文學資產、鼓勵文學創作的宗旨理念,始終秉持出版文學好書、樹幟文學楷模、建構文學重鎮、擴伸文學視野的高標準而自許,曾多次獲金鼎獎等多種出版獎項,為國內重要之文學類出版公司,同時也積極出版綜合生活類型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