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9786263106215
- 9786263431065
- 9786267031780
- 9789570866926
- cultur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Edward W. Said
- George Orwell
- interview
- John Berger
- Jérôme Garcin
- Lyu Wen Cui
- Michael J. Sandel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Philipp Ther
- politics
- power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land Barthes
- Teo You Yenn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s of Seeing
- Zygmunt Bauman
- 一往而深
- 上野千鶴子
- 不平等的样貌
- 不平等的樣貌:新加坡繁榮神話背後,社會底層的悲歌(This Is What Inequality Looks Like)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中國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乔治·欧威尔
- 五南
- 人文史地
- 人文社科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但唐謨
- 作家傳記
- 傑洛姆‧嘉赫桑
- 全譯版
- 兩岸研究
- 兩性關係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初文
- 初文出版社
- 創世紀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南山夜語
- 南山夜語——藝文隨筆集
- 卡繆
- 印刻
- 历史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文學
- 另起爐灶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灣
- 台灣人政治認同的轉變
- 同志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吳莉君
- 呂文翠
- 哆啦A夢
- 哆啦A夢論
- 哆啦A梦论
- 喬治·歐威爾
- 單德興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報廢物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大河的雄辯
- 大虛構時代
- 大陸
- 姿與言
- 婚戀私語
- 季風帶
- 學術
- 安德列·艾席蒙
- 寫作
- 寫作指導
- 寶瓶文化
- 小叮噹
- 小說
- 廖伟棠
- 廖偉棠
- 廢棄社會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张优远
- 張優遠
- 張弘瑜
- 張愛玲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默
- 彭俊人
- 彭明輝
- 從「中國人」到「臺灣人」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考
- 情不知所起
- 我为何写作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偏愛讀詩的荒謬
- 我偏爱读诗的荒谬
- 我為何寫作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散文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學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新加坡
- 新神話學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翻譯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書
- 杉田俊介
- 李氣虹
- 杨照
- 林詠心
- 楊士堤
- 楊照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正本清源說紅樓
- 水煮魚文化
- 江灝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洛夫
- 海外
- 游靜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王榮輝
- 現代化
- 現代文學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瑞蒙·卡佛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白先勇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 知識分子論
- 社會科學
- 神話學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樓夢
- 經典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繁體
- 續集
- 羅蘭巴特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联经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艾德華·薩依德
- 英國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菲利浦·泰爾
- 蔡惠伃
- 蔡益懷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藝林探微
- 蘇東坡
- 衣若芬
- 觀看的方式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評論
- 評論集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談寫作
- 論文
-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
-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
- 譯者:方祖芳
- 谷蕾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遊目騁懷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邁可·桑德爾
- 郝譽翔
- 鄭毓瑜
- 里仁書局
- 鐘怡雯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黎
- 雲影天光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香港文學館
- 駱以軍
- 麥田出版
- 齊格蒙·包曼

【預購】陪你去看蘇東坡◎衣若芬
平常價 $36.00一位 #蘇東坡迷妹 貼近詞人一生行跡的聖地巡禮
#亞洲一流蘇學女專家 穿越時空的追星遊記
你問她愛東坡有多深?
她愛東坡愛到行旅東坡走過的山水!
(當然也看了東坡的紫微斗數、星座命盤、流年大限啦)
蘇東坡真的是蘿莉控嗎?
蘇東坡的星盤流年怎麼看?
蘇東坡長得怎樣?幾公分高?
「東坡居士」的「東坡」在哪裡?
歐陽脩是愛才還是害了蘇東坡?
為什麼蘇東坡愛的女人都姓王?
烏台詩案是王安石的陰謀嗎?
如果蘇東坡有臉書,猜猜他有幾位臉友?
——東坡迷們,偶像的私密檔案來了
——第一本結合東坡文學、地理、史料穿行古今的文化遊記
——東坡的軼事八卦,徹底明辨,讓你一識東坡真面目
衣若芬教授自一九九○年八月起,以浙江杭州做為起點,開啟追尋東坡畢生行跡之旅。她花費三十年,飛行與步行里程累積數十萬公里,踏查四川、湖北、河南、山東、江西、江蘇、河北、廣東與海南。將這位被法國《世界報》譽為「千年英雄」的詞人,畢生所待過的地方,巡禮遊歷。並將東坡古今不實的軼事八卦,做最詳盡、清楚的澄清。
《陪你去看蘇東坡》是一切因東坡而生,結合文學、地理、史料穿行古今的文化行路遊記,更是一位熱戀蘇東坡的台灣女子,透析東坡文學藝術,不畏煙雨蕭瑟、行路顛簸,致敬「偶像」的真情書寫。
加入迷妹圈:愛上蘇東坡 www.facebook.com/Lovesudongpo/
名人推薦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PTT Mayaman)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台文所講座教授)
陳義芝(詩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兼任教授)
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社長)
解昆樺(「趨勢經典文學劇場——東坡在臺灣」演員、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詩人、小說家)
謝金魚(歷史作家)
劉少雄(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蕭麗華(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
自序
陪你去看蘇東坡
這本書,從無端想像,到非寫不可。完成了,我才可以,陪你去看蘇東坡。
三十年,夢途中回眸。
「南京,陰轉小雨,一度。」一九七○年代的一個冬日清晨,我枕邊的小小紅色收音機播報了遙遠城市的氣象。
還蜷縮在被窩裡的,中學生的我,立即嚇醒了!
臺北和南京的距離,比臺北到東京還在天邊——我怎麼會收聽到?
我坐起身,收音機靜悄悄。撥轉頻道,回到平常熟悉的節目。我知道接收大陸的訊息是很危險的,聽了一會兒熟悉的節目,主持人播放歌曲的三十秒後,我前後撥動轉環,那些無聲的空檔之間,可能還有什麼祕密和禁忌?
今天,南京的天氣怎樣?我經常想著,可再也沒有聽見。
世界的盡頭,在撒哈拉沙漠吧?南京是另一個世界。
三毛的書裡有她風神瀟灑的照片,照片旁邊的詩句娓娓傾訴:「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我把詩句抄在隨身的筆記本,記住了蘇軾,蘇東坡的名字。
然後我在林語堂的書裡認識了這位才華橫溢的樂觀幽默詩人,不被現實擊倒,始終有自己的對應方式和生活趣味。我想過這般的人生,流浪在時間的荒蕪裡,啜飲文字如甘泉。雖然受了林語堂的啟蒙,我也必須說,他寫的蘇東坡傳記有許多離譜的錯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抺總相宜。」站在被颱風侵襲過的西湖邊,腳前是敗柳殘荷,這不是淡妝,也不是濃抺,是花容失色啊!剛才車窗外窺見「蘇東坡紀念館」的建築,我問能不能停一停?司機毫無減速,頭也不回地說:「都關門了,沒啥好看的!」
我正想表示:就算關著門,門口觀望,東瞧西看也是有意思的。
那是一九九○年,我想,西湖我必再來,看妳千姿萬態。蘇堤春曉,三潭印月,這是東坡的西湖。我想,走在東坡的足跡上。
七年後,初次到訪四川眉山三蘇祠,在東坡家的庭院賞中秋月,心底的東坡影子如被月光斜輝拉長放大,賜予我力量和勇氣——我可能帶著東坡的文字,欣賞他書寫的風景,更貼近他嗎?
圍繞眉山周邊的他外婆家、兩位妻子娘家青神;他南行轉往京師前瞻仰過的樂山大佛;父母和元配王弗的墓地蘇墳山……我親歷其境,見到山坡的松林,浮現「明月夜,短松崗」的情味。何其有幸,我過的不只個人的一生,有東坡的文字穿透我的身心,化為翩翩蝶影,偶然留落砂丘,隨風去來。
只是自怡悅的札記,沒有刻意要傳達什麼主意。我無法像宋代的張耒、陸遊;明代的張岱;清代的王士禎、翁方綱,他們或仕宦;或行旅,尋訪東坡遺址。幾次獨自闖盪的經驗,我明白自己有許多限制——身分的、性別的;加上不大願意勉強冒險或麻煩他人,與其說我像古人及前輩踏查東坡履痕,更多的,是在交錯的時空中站了某處支點,去感受滄海桑田和山水變遷,去回味閱讀東坡文字的觸動及聯想。
所以,這不是一本具有指南性質的遊記。讀者很容易發現我依賴講學或學術研討的機會去看東坡遺蹟,有些地方我數度造訪,比如眉山。有的地方,比如東坡初入仕途的第一個工作處陝西鳳翔、他的埋骨墓地河南郟縣三蘇墳,我沒有去過。即使我親臨了,彼時彼刻的景觀如今未必一致。
讀者也很容易發現我的尋覓往往希望撲空。在鎮江金山寺,連後代複製的東坡玉帶也沒有。徐州的快哉亭是一幢危樓。黃州赤壁看不見「大江東去」、「驚濤裂岸」。我其實並不執著於「還原歷史現場」,古今對照時的落差和斷破才是我的「在場」。
讀者還容易發現的是,我雖然不在意還原歷史的「現場」,卻對於歷史的「實況」有點兒「較真」。尤其在大家高度依賴互聯網資訊的當下,愈來愈多似是而非,甚且以訛傳訛的假說故事布滿雲端,像是說東坡靠作弊考上科舉;說東坡在文字獄「烏臺詩案」被判了死刑;說東坡的侍妾朝雲是他的「小三」……。就連一些文學書籍裡也充斥著不明就理的情節,被誇大吹捧。比如東坡一輩子都「在被貶謫的路上」嗎?所以「堅強不屈」嗎?非也!非也!不在京師做官並不表示「被外放」;「外放」也不一定就「被貶」啊。
「較真」的事情,表面上是追求真理,等我吃了苦頭,曉得會得罪人,我已經在天涯論壇被罵成「腦殘」。二○一○年我應邀去海南儋州參加論壇,主辦單位沒有要求論文,我準備了電腦簡報。
做為最後一位發言者,我的時間被擠壓成只剩十分鐘。我談的是傳說東坡在海南穿木屐戴斗笠的故事,後來被圖繪成東坡的形象。我對南宋的記載提出疑點,繪畫採用軼聞為題材,進而強化野史為正史的情形屢見不鮮,也無可厚非。一位當時不在場的韓姓作者讀了報紙的介紹,便用網名在網上指摘我的謬誤。一些文字的謬誤是新聞記者寫錯,我的論述重點絕無意傷害東坡的「偉大形象」。然而,跟帖的網民們從附和發帖人的高見,逐漸轉向對我的人身攻擊。
即使如此,我仍然不願輕率地把東坡神格化。深入他的作品,會注意到他並非我們以為的天然豁達;他的豪放詞數量比婉約詞還少。一些耳熟能詳的東坡事蹟,細節還有待梳理。例如,大家知道歐陽脩讀了東坡的試卷〈刑賞忠厚之至論〉,以為是他的學生曾鞏寫的,結果判了個第二名。
那麼,成績揭曉,第一名是曾鞏嗎?東坡被貶謫黃州,在城東邊的坡地農耕,自號「東坡居士」(嚴格說來,這時才有「東坡」之名,為了親切表述,本書未依具體年代,混用「蘇軾」和「東坡」),那麼,誕生「東坡」的「東坡」在現在湖北黃岡的什麼地方?都說東坡是吃貨美食家,「東坡肉」是他發明的嗎?他喜歡的豬肉怎麼燒滋味最好?
帶著溫故知新的心情,陪你順著東坡一生經歷,去看他居住過的地方,從最北邊的河北定州,到最南端的海南島儋州。如果你是東坡千年以後的族裔或同鄉;如果你的家鄉出現在東坡行旅的地圖上;如果你的行旅出現在東坡足跡的脈絡中,請,翻開本書相應的篇章,看一看我的書寫。哦,那年東坡終焉處的藤花舊館(孫公館)正在重建中,如今煥然一新。那年我問不出個明堂的「淀花苑」,果然就是東坡在黃州借住過的寺廟「定惠院」,如今地方政府立了石碑紀念……。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東坡曾經為這裡留下的作品。請,繼續我小文後的延伸閱讀,進入古人的字裡行間。
為了便於檢索和理解,本書把東坡的家族系譜、科舉考試過程和考題、烏臺詩案的經過歷程、東坡一生的大事和行跡都繪製了圖表,其中,東坡一生行跡圖獲得李常生博士慨允使用他於大作《東坡行跡考》的地圖;姜青青先生慨允使用他復原的宋版《咸淳臨安志》「西湖圖」;三蘇祠博物館陳仲文館長將明代碑刻《東坡盤陀像》的玻璃罩取下,為我拍攝照片,謹此致謝!
我還要感謝帶我去蟆頤山的劉清泉先生、陪我去常州的章含、陪我去定州的陳濤、陪我去徐州和鎮江的孔令俐、幫我查核古籍原典的洪可均,以及邀請我參加東坡學術會議的眉山市、諸城市、黃岡市、儋州的人民政府、蘇軾研究會等等。
本書的繁體字版由有鹿文化編輯出版,感謝許悔之社長成全,讓這本魂牽夢縈三十年的小書,有了和讀者見面的最好形態。這美好的形態,在編輯魏于婷的悉心呵護下完成,千年東坡,煥發新鮮的氣息!
你也是喜愛東坡的「東粉」嗎?試試書裡的〈超級東粉檢定測驗〉,為你的熱情增加經驗值;為你的人生鞏固生命值吧!
二○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衣若芬書於大阪堀江寓樓
二○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修訂於新加坡

雲影天光:瀟湘山水之畫意與詩情◎衣若芬
平常價 $47.00 「瀟湘」指「清深的湘水」,又是「瀟水」和「湘水」的合稱,泛指湖南。 「瀟湘八景」為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以及漁村落照。北宋「瀟湘八景」畫題,催生了「西湖十景」、「北京八景」等各種地方景觀。
本書運用跨學科研究方法,探討「瀟湘」山水的詩情與畫意。作者親身探訪「瀟湘」地域,梳理宋代以降的「瀟湘八景」文本,結合豐富的文學與美術作品分析「瀟湘」山水詩畫的文學意象、文化空間和抒情底蘊,並對其在東亞的傳布和演變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娓娓道來,和讀者遊觀雲影天光,宛在「瀟湘」畫裡行。
作者簡介
衣若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她海外經歷豐富,曾赴韓國成均館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客座授課,受邀於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奈良女子大學合作研究,也擔任了南京大學、北京大學等內地高校的特邀訪問學者。業餘時間為《聯合早報》撰寫專欄。衣若芬《雲影天光:瀟湘山水之畫意與詩情》一共有10章,對瀟湘圖與瀟湘詩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在美術史學界有著較大的影響。從「瀟湘八景」寫至「明代臥遊山水畫」,其中對瀟湘山水的地方經驗、文化意象、空間表述、心理意識等,都有深切的分析。

藝林探微◎衣若芬
平常價 $21.00 本書系臺灣學者衣若芬美術史方面的論文匯集。作者運用現代學術手段,廣泛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從圖像、文字、實物三者的關系入手,對中國古代繪畫藝術進行了獨到的立體化研究,解釋了藝術史實際上是這三者互相影響的歷程。
作者簡介
衣若芬,曾經任教於臺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中文系,臺北師範學院臺灣文學研究所。韓國成均館大學校東亞學術院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2006年7月加入南大中文系。
目前研究課題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瀟湘八景」詩畫」、「互文.越界與再生──中國文學與美術的交會」、「中國古代的性別.敘事與暴力:蔡琰及其相關作品的互文展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