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爸爸是怎樣練成的◎鴻鴻

【預購】爸爸是怎樣練成的◎鴻鴻

Regular price $21.00
/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Only 1 items in stock!
 More payment options

內容簡介

  獻給所有爸爸以及孩子的一本詩選

  在我說愛你之前
  已經有45億年,月球用潮水撫拍島嶼

  10位爸爸詩人
  二十首屎尿齊飛的爸爸經

  我們看到給小孩當體操墊、當司機、當嘲笑對象的老爸,
  也看到把孩子當神、當老師、當對手的老爸,
  更多是面對可知、不可知未來的預期與憂懼,
  而那莫不源自意識到己身有限,而孩子作為生命延伸的強烈感受。

  作者群
  王志元 許赫 胡續冬 廖偉棠 谷柏威 袁兆昌 和合亮一 鴻鴻 駱以軍 沈眠


編者簡介

鴻鴻


  身兼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策展人。

  1964生於台南。曾獲吳三連文藝獎、2008年度詩人獎、南瀛文學獎傑出獎。出版有詩集《土製炸彈》、《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仁愛路犁田》、《暴民之歌》、《樂天島》等8種、散文《阿瓜日記──八0年代文青記事》、《晒T恤》、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及劇本、小說等多種,及創辦的《衛生紙+》詩刊(2008-2016)。現主持「黑眼睛文化」出版社及「黑眼睛跨劇團」。

目錄

序 不用「煉」,只要「練」─ ─ 新時代爸爸養成術
王志元 給念念
王志元 第一次帶女兒回鄉祭祀父親
許赫 雙人床健身房
許赫 妹妹要扣釦子
胡續冬 生日快樂
胡續冬 花蹦蹦
廖偉棠 父親節寫給小兒女之詩
廖偉棠 之前── 給女兒
谷柏威 個人發展〔小朋友正在進行中〕
谷柏威 兩兄弟
袁兆昌 異能
袁兆昌 孩子還不知道
和合亮一 開球
和合亮一 某個夏日
鴻鴻 孩子像神不可捉摸
鴻鴻 小孩
駱以軍 噁爛老爸
駱以軍 媽祖哄她的小兒子順風耳入睡
沈眠 遺囑
沈眠 作夢── 寫給長子

編序

不用「煉」,只要「練」──新時代爸爸養成術
鴻鴻


  傳統社會或文學中,父親最鮮明的形象是「背影」,子女只能揣測那後面埋藏的是冷淡或壓抑的情感。我們熟知的父親都是透過孩子的眼光:侯孝賢的父親、王文興的父親、張愛玲的父親……或冷漠、或猥瑣、或暴力。父親通常就是個「父權」的肉身神祇或惡魔,上焉者忙於工作,回家也不照管小孩,把子女視為母親的責任,如同消失的存在;下焉者則是通俗電視劇裡的典型人物:酗酒、好賭、家暴,令人只希望他趕快消失。

  這些父親不擅長表達心聲,導致子女也不知如何跟父親說話。往往要到他垂暮,或亡故。例如夏宇的〈野餐──給父親〉:

  我不能同行
  我委婉的解釋
  他躺著,不再說話
  他懂
 
  他以前不懂,當我第一次
  拒絕的時候,13歲
  因為急速發育而靦腆
  自卑,遠遠的,落在後面
  我們去買書。
  一個孤僻的女兒
  愛好藝術……

  現實中的「傳統父親」雖仍算普遍,但看看幼兒園接送的那些衣著或筆挺或邋遢、神情卻一樣無辜的男人,不難發覺另一種典型已默默誕生。可能的原因有幾:一是女權思想的普及,把孩子和家務一股腦推給女性顯得沙豬,誰也不想自己的老婆變成金智英;二是新貧階級的形成,雙薪才可能支應小家庭的開銷,父母同時工作的情況下,「男主外、女主內」的任務分配顯得不符所需;三是離婚率飆高,為了撫養子女而勉強維繫家庭不再那麼理所當然,父代母職或母代父職成為常態。無論如何,傳統父親的形象在這個時代已左支右絀。

  黑眼睛文化於二○一八年五月出版《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收錄了十位新時代媽媽詩人。該書主編潘家欣在前言犀利提問:「當我們同情媽媽慘之又慘的遭遇之際,是否也應問一聲:爸爸在哪裡?為何自古至今的親子文學盡述母子情深,卻極少追問缺席的父親:何時要露個臉呢?」

  這本詩選就是一個回應──是時候讓新一代的父親露臉了。雖然,傳統的父親溫柔起來,也會向孩子說話,為孩子寫詩,不過那往往是勸誡、期許、或對於新生命的抽象頌揚居多。然而,在屎尿泥塗中爬過來倖存的父親,要說的,恐怕不太一樣。這也是為何書名要叫作《爸爸是怎樣練成的》,沒錯,不是「父親」,而是「爸爸」;不是「煉」,而是「練」。爸爸雖苦,但身為父母沒有那麼悲情。育兒的艱難與幸福是互相依存、也是互相加乘的。不需要煉,只需要多多練習,爸爸其實不難上手。

  於是我們看到給小孩當體操墊、當司機、當嘲笑對象的老爸,也看到把孩子當神、當老師、當對手的老爸,更多是面對可知、不可知未來的預期與憂懼,而那莫不源自意識到己身有限,而孩子作為生命延伸的強烈感受。那是一種因成為父親自然萌生的責任感:未來世界的想像,在我們注視孩子時,變得格外鮮明。毫無疑問,這也是一種幸福,被孩子拉起和過往、未來、以及世界連結的一種幸福。這些詩於是不止是紀錄,也是思索與提問;不止是寫給孩子,也是寫給歷經生命巨變的自己。

  特別感謝劉怡臻、林蔚昀小姐在翻譯與聯繫上的協助。此書在台灣編成,但書寫者遍及許多與台灣連結深厚的詩人,包括香港、北京、日本、波蘭的詩人及台灣新住民。正如台灣因歷史因緣際會造成的多元文化,希望讀者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辨識出當代父親的複疊形象與內心宇宙。

內容連載

之前
——給女兒
廖偉棠

其實在印成一本詩集之前
樹已經在寫詩

承載那些帶電浪遊的神經之前
矽和我們相約回到白堊紀

在我說愛你之前
已經有45億年,月球用潮水撫拍島嶼

給念念
王志元

念念,你還那麼
小。我在你眼中
是毛毛的鬍子
是有鬚鬚的大腿
或者粗粗沙沙的肩

為了你餓,我們把
東西先切得小小的
再磨成細細的泥
跟你說:「嗯啊!」
你就會張開嘴

往後你大一點,會有人
告訴你,那是青菜
是肉,是米飯——
萬物都有它們的名字
等小小的東西
組成了大大
的什麼

你也會的。念念
變成一個大大的,我們
尚未可知的
可是請你要記得
其中都有小小的
那些嗯啊

一但你知道這件事
便知世界無非如此
有人跟你說:「這是……」
你就拿小小的嗯啊
去告訴他們
像你今日做的:
在我驚慌的臉上
抹上一滴不算黃
也不算綠的淚

而念念,這也是
我一直
想說,卻仍
不斷得這樣
說的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