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25週年紀念版
- 83
- 84
- 85
- 85期
- 9786263106215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 A Ray
- Aislinn Emirzian
- Allen Hong等19人
- and Get to Work
- B群
- Carlos Bulosan
- CATHY BIG
- Charlie Glickman
- Christina Rossetti
- Croter
- culture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dward W. Said
- eL
- Eric Mader
- Find Inspiration
- Food Dictionary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G兵日記
- hezt
- Histoire de l'œil
- HUGO
- IDIOCY
- interview
- Jack Gilbert
- Jack Saul
- Jamais vu
- James Thurber
- John Berger
- Jérôme Garcin
- lo-fi
- LP小說選
- LTD
- Lyu Wen Cui
- Margaret Atwood
- Mason Currey
- Michael J. Sandel
- Mr. Adult
- Mr. Pizza
- Muji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On the Beach
- Philipp Ther
- Playlist
- politics
- power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land Barthes
- Sake
- sapiens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anikawa Shuntaro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ost Boy
- The Sins of the Cities of the Plain
- Thomas Wolfe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s of Seeing
- Wislawa Szymborska
- Wisława Szymborska
- Yuval Noah Harari
- Zygmunt Bauman
- ยิ่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往而深
- 一瞬二十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體
- 三體 III:死神永生
- 三體 II:黑暗森林
- 三體II
- 三體III
- 上流肉販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下部隊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測之人
- 不說話的孩子
- 且在人間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上健次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九歌
- 亂髮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云與樵
- 五四
- 亞文諾
- 京江醉竹居士
- 京都
- 人人皆撒旦
- 人文史地
- 人物速寫
- 人類大歷史
- 人類學
- 人體雕塑
- 仁愛路犁田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明信
- 伊格言
- 似陌生感
- 但唐謨
- 何致和
- 余婉蘭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你沒有更好的命運
- 來不及美好
- 倫敦男妓自白書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偽博物誌
- 偽所羅門書
- 偽詩集
- 傅國湧
- 傑克‧紀伯特
- 傑克紹爾
- 傑洛姆‧嘉赫桑
- 備忘錄
- 傳奇莫言
- 傳記
- 傳說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像那天
- 光天化日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兒子的大玩偶
- 內佛·舒特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再見
- 冷海情深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出鬼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別人怎麼對你
- 利文祺
- 到海巢去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劇本
- 劉慈欣
- 劉芷妤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半簿鬼語
- 卍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卡洛斯·卜婁杉
- 卡繆
- 印刻
- 印卡
-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小說
- 古典文學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北電影節統籌部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史書美
- 吉本芭娜娜
- 同在一個屋簷下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向光植物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介民
- 吳俞萱
- 吳岱穎
- 吳明益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吳莉君
- 呂少龍
- 呂文翠
- 周天派
- 周若鵬
- 命子
- 哀悼日記
- 哈拉瑞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商周出版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啟明
- 喪禮上的故事
- 喬治·巴塔耶
- 單人旅行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困難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在你背後
- 在逃詩人
- 地犬
- 地球編年史
- 坂本龍一
- 基本書坊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夏丏尊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慕聰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皮南
- 夏雪
- 夜光拼圖
- 夜梟
- 夜行性動物
- 夜長夢多
- 夢中書房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師兄
- 大樂文化
- 大藝出版
- 大虛構時代
- 大象席地而坐
- 大象班兒子
- 大象班兒子,綿羊班女兒
- 大阪
- 天下文化
- 天河繚亂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夫夫
- 夫夫:你要先去愛,一定會找到幸福的入口
- 失去論
- 失物風景
- 失落的國度
- 失落的國度:地球編年史第四部
- 奇幻
- 奧山志乃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她是青銅器我是琉璃
- 好黑
- 如何獨處
- 如何獨處:偉大的美國小說家 強納森‧法蘭岑的社會凝視
- 如果出版社
- 如此人生
- 妖獸
- 姜學豪
- 姿與言
- 婀薄神
- 婚戀私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字花
- 季安揚
- 孤獨六講
- 孫松榮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卓珍尼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易
- 宜春香質
- 家事哲學
- 寫作資源
- 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
- 寶瓶文化
- 尉光吉
- 對號入座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令
- 小兒子
- 小叔
- 小叔愛工頭
- 小妖魔市
- 小寧
- 小林繩霧
- 小玄
- 小西
- 小說
- 小銘
- 就爽前列腺
- 尹雯慧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崎雲
- 崔舜華
- 工作記事
- 巴特
- 巴瓏
- 布勒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幫我換藥
- 幻城微光
- 廖偉棠
- 廖宏杰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廖瞇
- 廚房
- 廢棄社會
- 弁而釵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甲麗
- 張芬齡
- 張詩勤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強納森.法蘭岑
- 待續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嘉澤
- 徐珮芬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 復刻版
- 心理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辨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愛
- 恣睢麻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情慾列車
- 情趣
- 情非得體
- 惡女書
- 惡意的郵差
- 惡鄰依依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愛特伍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官世界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紛紛的情欲
- 我緊緊抱你的時候這世界好多人死
- 戒斷曖昧
- 戰國廁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掙扎的貝類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撒迦利亞‧西琴
- 撕掉羞恥印記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放生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散文詩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國士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心
- 文集
- 文青之死
- 新世紀20年詩選
- 新加坡
- 新星球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圖文傳播
- 新經典文化
- 新編傳說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訓篇
- 於是我坐下
- 旅遊指南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安焦慮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酒
- 日輪之翼
- 明代禁毀男色小說選套書
- 明代禁毀男色小說選套書:《弁而釵》、《宜春香質》、《龍陽逸史》(共三冊)
- 明媚如是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時差的贈禮
- 晒T恤
- 暴民之歌
- 書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曾翎龍
- 曾耀慶
- 最後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抱他的人
- 最快樂的一天
- 會飛的手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天葆
- 李奕樵
- 李屏瑤
- 李崇建
- 李智良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漁
- 李維怡
- 李育霖
- 李良波
- 杨照
- 東華創英所
- 林俊宏
- 林夢媧
- 林幸謙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蔚昀
- 林詠心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枻出版社編輯部
- 柏森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志傑
- 格十三
- 格非
- 梁莉姿
- 梅森·柯瑞
- 棄子圍城
- 楊士堤
- 楊小濱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楊照
- 楊翠
- 樂園輿圖
- 樂天島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歷史
- 死神永生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毛毛有話
- 水ㄤ
- 水某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永無止境的現在
- 求孕
- 江灝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其楣
- 汪民安
- 汪用和
- 沈俊傑
- 沈信宏
- 沈嘉悅
- 沉默之島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沒用的東西
- 法國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法國翻譯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洪世民
- 洪嘉
- 洪曉嫻
- 活人拳
- 流俗地
- 流浪者張德模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游俊豪
- 游書珣
- 湖面如鏡
- 湯瑪斯·沃爾夫
-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 漫畫
- 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 漫遊者
- 潔癖
- 潘家欣
- 灰矮星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印良品
- 無法歸類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無知者
- 無邊之城
- 煮雪的人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爸爸是怎樣練成的
- 狂言三國
- 狩野岳朗
- 猴杯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德威
- 王志元
- 王意中
- 王春明
- 王榮輝
- 王鼎鈞
- 玻璃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琉璃脆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舍小品
- 甘耀明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哲學
- 田原
- 男人這東西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自由行
- 画哲學
- 畢飛宇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代愛情詩選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當時間開始
- 當時間開始:地球編年史第五部
- 白先勇
- 白痴有限公司
- 皮卡忠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盛世
- 盧勁馳
- 目前勉強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眼睛的故事
- 眾神與人類的戰爭
- 眾神與人類的戰爭:地球編年史第三部
- 瞇
- 知識分子論
- 短詩300首
- 石室之死亡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科學
- 神來的時候
- 神在
- 神戶
- 神神
- 神話學
- 禁果宅配便
- 秀陶
- 科幻
- 租書店的女兒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窮中談吃
- 窺
- 窺夢人
- 第12個天體:地球編年史第一部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80期
- 第83期
- 第84期
- 第一部
- 第三部
- 第二部
- 第五部
- 第四部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米哈
- 紀大偉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字團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給我的詩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綿羊班女兒
- 縫身
- 繁體
- 繩縛本事
- 續集
- 羅智成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羅蘭巴特
- 羅鵬
- 美麗蒼茫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老爸的笑聲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神·死人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冷暴力
- 肉與肉的相遇
- 肉蒲團
- 肥瘦對寫
- 肺像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胡遷
- 膚淺
- 臉譜
- 臥斧
- 自傳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與謝野晶子
- 與電影過招
- 舒國治
- 舞鶴
- 色戒愛玲
- 艾堤安 ‧ 達文多
- 艾德華·薩依德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艾莉亞
- 芭達雅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苦集滅道
- 莊安祺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滋出版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華語語系
- 華語語系十講
- 菲利浦·泰爾
- 萬
- 落失男孩
- 葉聖陶
- 葉韋利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仁偉
- 蔡惠伃
- 蔡登山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蕭寒
- 蕭蕭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東坡
- 蘇煒祥
- 虛構的海
- 衣若芬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裸命
- 西方哲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親子關係
- 觀看的方式
- 解憂電影院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計程車司機
- 許慧貞
- 許赫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經演
- 詩集
- 詹姆斯·瑟伯
- 說食畫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諸子之書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曉虹
- 譚以諾
- 護家盟不萌
- 谷崎潤一郎
- 谷川俊太郎
- 谷川俊太郎詩選
- 谷蕾
- 象形
- 豹變
- 貓
- 貓頭鷹
- 貞男人
- 負子獸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賴香吟
- 走動的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過愛的蠻荒
- 越娟
- 跟著寶貝兒走
- 跳水的小人
- 身體不知道
- 軍犬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宮毯子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通往天國的階梯
- 通往天國的階梯:地球編年史第二部
- 遊戲自黑暗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瑞
- 遠流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郝譽翔
- 郭強生
- 郭詩玲
- 都是你教的
- 鄒芷茵
- 鄧力軍
- 鄭哲涵
- 鄭毓瑜
- 鄭聿
- 酒的遠方
- 醉西湖心月主人
- 重新計算中
- 野原KURO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鍾國強
- 鐘怡雯
- 長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開洞吧男孩
- 關天林
- 關西
- 阿布
- 阿米
- 阿芒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仲耘
- 陳允石
- 陳冠中
- 陳千憓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少
- 陳志華
- 陳昌遠
- 陳栢青
- 陳榮強
- 陳淑瑤
- 陳澈
- 陳玠安
- 陳義芝
- 陳育萱
- 陳育虹
- 陳苑珊
- 陳蓁美
- 陳雨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陸上怪獸警報
- 隱匿
- 隱身衣
- 隼人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雲山
- 雲端的丈夫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靈/性籤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使人自由
- 音樂評論
- 頂天地
- 顏嘉琪
- 顏崑陽
- 風箏家族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字餐桌
- 飲食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西亞
- 馬尼尼為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騷夏
- 魚麗之宴
- 鳥嘴人
- 鴻鴻
- 麥樹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亞歷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旺
- 黃大米
- 黃寶蓮
- 黃岡
- 黃春明
- 黃柏軒
- 黃淑嫻
- 黃益中
- 黃羊川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紫書
- 黑暗森林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 黑雨將至
- 齊格蒙·包曼
- 龍應台
- 龍陽逸史
【預購】臺灣妖怪百寶圖◎何敬堯(繪者: 魚儂 )
Regular price $39.00【預購】二十種語言,另眼看世界:綜觀世界四分之三人口聽、讀、說、寫的語言,暢遊多采多姿的文化語言學世界、挖掘日常溝通背後的歷史趣知識◎賈斯頓·多倫 Gaston Dorren(譯者: 嚴麗娟)
Regular price $35.00 語言的稜鏡,為我們折射出多采多姿的文化光影
透過本書二十種語言,改變看世界的角度
▌荷蘭多語達人賈斯頓.多倫帶你轉動語言的萬花筒,用全球通行範圍最廣的二十種語言,
看盡各地歷史、政治、文化、價值觀、世界觀……,是如何因「語」而異!
各界好評•共感推薦
何献瑞|背包客棧站長
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曾麗玲|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無國界譯師|【無國界譯師】(Facebook)
廖柏森|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智翔|二十五語達人Terry
謝靜雯|資深英文譯者
譚光磊|國際版權經紀人
本書作者賈斯頓.多倫一共懂十六種語言,並精通其中五種。
他研究語言多年,是眼界與學養俱佳的「語言學玩家」。
多倫不只學習外語,更試圖研究語言如何影響說話者所在環境中的傳統、
民情、政治、民族性乃至思考方式與普遍世界觀等文化元素。
書中囊括全球使用人口最多的前二十大語言。
若將第二語言使用者也計入,這二十語能讓你與地球總人口的75%溝通無礙。
作者挖掘語言中超乎想像多樣紛呈的文化和歷史樣貌,
每展開一個新的語言章節,讀者都能從中發現一種民族或文化別有洞天的一面。要認識世界語言文化的多元,本書是最佳起點。
作者會帶你思考:
☉實施「語言性別隔離政策」的日語,是自古就如此嗎?
又或者歷史上某個時間點造就了男女有別的說話方式?
這對當今日本人性別與身分認同政治有何影響?
☉葡萄牙、荷蘭均稱霸大航海時代,曾是強大貿易與殖民勢力,
而今歐、亞、美、非洲都還有不少人說著葡語,
荷語海外使用人口卻少之又少,差異為何如此懸殊?
☉在聲調語言(如漢語和印度、非洲的某些語言)中若以氣音耳語,
要怎麼讓人聽懂?用這些語言唱歌又是什麼狀況?
上述溝通情境下,聲調是助力或阻力?
☉本書唯一的非洲語言:斯瓦希里語在非洲大陸擁有獨特共通語地位,
會說的人很多,卻只有極少國家承認它為官方語言,是什麼原因使然?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爪哇語可能是數一數二「有禮」的語言了。
用語會按正式程度分為五階,遇到不同對象和語境,須正確從五階層中選出得體用詞──令母語人士都頭痛的系統,是否會威脅爪哇語的存續?
本書囊括了下列語言:
20 越南語 | 使用者:八千五百萬
翻越語言學大山
19韓語| 使用者:八千五百萬
理性與音性
18泰米爾語 | 使用者:九千萬
生死關頭
17土耳其語 | 使用者:九千萬
進步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16爪哇語 | 使用者:九千五百萬
禮貌用語,無禮發言
15波斯語| 使用者:一億一千萬
建造帝國的人和建築工人
14旁遮普語| 使用者:一億兩千五百萬
訊息就在聲調裡
13日語 | 使用者:一億三千萬
語言的性別隔離
12斯瓦希里語 | 使用者:一億三千五百萬
非洲的淡定多語主義
11德語 | 使用者:兩億
歐洲中部的怪東西
10法語| 使用者:兩億五千萬
不一樣,就得死!
9馬來語 | 使用者:兩億七千五百萬
勝出的一方
8俄語 | 使用者:兩億七千五百萬
印歐語系的一員
7葡萄牙語 | 使用者:兩億七千五百萬
越級較量
6孟加拉語 | 使用者:兩億七千五百萬
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母音附標文字
5阿拉伯語| 使用者:三億七千五百萬
我們的阿拉伯語簡明詞典
4印地-烏爾都語 | 使用者:五億五千萬
總有把我們分成兩半的東西
3西班牙語 | 使用者:五億七千五百萬
問題來了,¿Ser 或estar?
2漢語(國語)| 使用者:十三億
神話般的中文
2b(再論)日語
缺乏系統的書寫系統
1英語| 使用者:十三億
特別的共通語
在這本迷人且驚喜連連的語言學小書中,
可發現《希伯來聖經》記載令人類無法溝通的「巴別塔詛咒」,
都因作者細膩又不失詼諧的分析與見地化成了某種祝福,
讀者可藉語言精采紛綸的多面向,窺見各文化的細緻、幽微處。
▌海內外口碑推薦
語言與文化迷有福了!在這本亦莊亦諧的書裡,隨著賈斯頓‧多倫這位經驗豐富的語言導遊暢遊大半個世界,認識前二十大語言的亮點與文化,以及世界語言整體的興衰變遷。一起打開耳朵,傾聽世界的聲音吧。──謝靜雯/資深英文譯者
看完這本書你不只能深入認識世界上最多人說的二十種語言及其文化,也能掌握世界歷史的來龍去脈。──謝智翔/二十五語達人Terry
這是一本迷人的指南,也禮讚在英語國家內不幸常未受重視的語言多元性以及雙語能力。──《衛報》(Guardian)
本書不是討論名詞、子音這類東西的著作,而會談到各個帝國與大陸的故事。語言就是權力,有時甚至攸關生死及人類欲望。──《泰晤士報》(Times)
賈斯頓.多倫是精通十六種歐語及方言的多語達人、語言部落客,另外也為語言學期刊定期供稿。他曾在二〇一二年寫過風靡各地的探討歐洲語言之書:《外語》(暫譯,Lingo)。該作出版後躋身暢銷書之列,並譯為多種語言在各國出版。
他精通的語種包括:荷蘭語、林堡語、英語、德語、西班牙語;能讀懂法語、南非荷蘭語、弗利然語、葡萄牙語、義大利語、加泰羅尼亞語、丹麥語、挪威語、瑞典語、盧森堡語和世界語。為寫作本書,還花了一年時間研究越南語,也試著學習泰文。
譯者簡介
嚴麗娟
臺大外文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語言學碩士。現任職科技業,兼職翻譯。譯作包括《料理廚藝聖經》、《你從哪裡來?一個字聽出你的故鄉》、《15分鐘越吃越精瘦》、《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趨力》、《清掃魔歸來》等五十餘種。
【預購】 「去了」到底是要去哪裡?好色日本性愛史:從浮世繪到性典籍看江戶時代的情慾文化,走進「性福」的極樂世界◎春画ール (春畫女子)(譯者: 哲彥 (Tetsuhiko))
Regular price $37.00江戶時期的春畫看似描述了一個「性開放」的年代,
但春畫中的性,同時也伴隨著歧視、戲謔、對死的恐懼。
正如事物都有一體兩面,
描繪「幸福夫婦的和合之道」同時,春畫也描述了 「性暴力」,以及兩性對於「精氣」的攻防戰。
若我們從性別的角度來閱讀春畫時,我們會發現什麼?
根據古書記載的作法,作者考究大量性典籍:
✓ 重現當時的情趣用品;
✓ 混合神祕的線香;
✓ 熬煮據說能讓私密處緊緻的秘藥;
✓ 嘗試咒法等民俗;
本書將以現代人角度,透過「實際嘗試」來探索江戶的性文化背景。
〈本書看點〉
♥ 「以哭以哭」的語源其實不是要死了,而是源自古代房中術採納精氣之說?!
♥ 男人為什麼迷信女生下面緊才好?江戶時代就有新歡縮得妙!
♥ 江戶人真的對巨乳沒興趣嗎?來自女性春畫研究家的三大反駁
♥ 江戶人會用海苔和蛋白做「潤滑紙」,要用的時候塗口水還原
♥ 試做江戶飛機杯!江戶男人好可憐,一個人玩還要自我克制
♥ 游女為了避免芳客發現自己生理期,還有一套插拔手勢SOP
♥ 為了幫客人避人耳目,江戶時代的避孕藥得去梳子店買
♥ 江戶人相信吞燈芯可以避孕,曬乾老鼠蛋蛋就能擄獲心上人
♥ 樓下大小看臉就知?江戶時代流傳至今的觀相知陰秘術
♥ 薑是老的辣!江戶人把情夫情婦蓋布袋,目的是把人當成活情趣玩具
♥ 沒有棉條的時代,女生怎麼辦?粗礪草紙塞下面,真不是人幹的事
♥ 江戶時代加藤鷹如何養成?性典籍中的手技指南
♥ 江戶時代的吻其實是「真空吸引」?吸到像扯掉對方舌頭才能獲取精氣!
♥ 游女和尋芳客的心理攻防戰:很想讓游女高潮的客人VS假高潮保身的小姐
♥ 如何應付需索無度的老公?江戶完整劇本教妳一次就榨到對方再起不能!
♥ 命運的紅線本來是紅繩索,而且還跟人鬼大戰有關?
♥ 作者肉身實驗!學江戶仕女拿香爐燻樓下一小時,真的會變得香噴噴嗎?
本書同時從性別、藝術、文化面觀察,
讓春畫不僅僅是一般人眼中的「古代A書」,
從而窺見江戶時代男女對性事的煩惱與解決之道。
性愛煩惱古今皆同,江戶時代的人們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不妨翻閱此書,來了解江戶性事的美好與趣味!
作者簡介
1990年,出生於愛媛縣。
學生時代看到葛飾北齋作品〈章魚與海女〉後,對春畫產生了興趣。
以市井春畫觀察者的角度,探索春畫的魅力及樂趣。
2018年起,以「春畫女子」的名義,以「從現代人的角度看春畫」為概念,持續向海內外發表內容。
於戀愛媒體AM、新潮社PR誌連載中,並著有《我對春畫著了迷》。
譯者簡介
哲彥 (Tetsuhiko)
自由文字工作者,
常被日本人當關西人的奇怪台灣人。
最愛日本人白天裝乖乖、晚上不正經的反差萌文化。
興趣雜食,擅長生活風格、美食旅遊、自我成長、園藝家居等類型書籍。
翻譯切磋請洽:tetsuhiko@gmail.com
【預購】民族重建: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s: Poland, Ukraine, Lithuania, Belarus, 1569–1999◎提摩希·史奈德 Timothy Snyder(譯者:盧靜, 廖珮杏, 劉維人)
Regular price $57.00波蘭、立陶宛、白羅斯、烏克蘭────
四個東歐民族,四百年歷史經驗,
無數次探究「我們是誰」的實踐,哪些值得臺灣人借鑑?
800萬人次聽講的東歐史大師
提摩希·史奈德 改寫東歐印象的典範之作
人只能屬於一種民族嗎?歷史上同屬一國,未來就得走同一條路嗎?
共同體是在何時出現?族群衝突為何發生?
國家之間的宿怨又要如何化解?
‧要理解東歐,不能只看東歐歷史上的黑暗,更要看見東歐民族如何劫後重生
‧跳脫單一民族觀點:4種語言,8處檔案,首次完整重建
★烏克蘭研究協會年度最佳圖書獎
★波蘭東歐評論最佳外國圖書獎
★波蘭瑪麗.居禮.斯克洛多夫斯卡大學研究獎
★美國歷史學會最佳歐洲現代史書寫獎
★英國最佳波蘭研究圖書獎
『東歐總是複雜難懂,但我們至少能夠確定,這是一本專家學者必讀,也適合推薦給學生與好奇歷史讀者的好書。』────《國際歷史評論》
『罕有著作能夠同時兼顧現代民族身分的複雜向度、罪過程度與偉大之處。』────《俄羅斯評論》
『示範如何探究民族認同的問題,卻不會落入民族主義書寫的歷史窠臼。』────Brian Porter,密西根大學歷史系教授
夾在德國與俄國之間的廣大東歐地區,今天坐落著波蘭、立陶宛、白羅斯與烏克蘭等四個國家。四百年前,這些國家都曾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部分。該聯邦是當時歐洲領土最大、人口最多也最強盛繁榮的國家,境內宗教寬容、族群多元,更有著歐洲第一部憲法。
隨著世界走向現代,波蘭立陶宛聯邦卻遭人遺忘,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備受官僚腐化、族群衝突與認同混亂所苦,這座聯邦最終被強鄰摧毀,繼起的民族國家更是動輒淪為帝國野心的獵物,屢次遭到瓜分、滅國與屠殺。更慘的是,昔日同屬一國的波蘭人、立陶宛人、白羅斯人與烏克蘭人,也開始自認是不同的民族,彼此爭戰不休,甚至上演族群清洗的血腥戲碼。
面對複雜難解的黑暗過去,東歐人如何能在血色大地與帝國廢墟上,找到克服歷史宿怨與和解的可能性,打造出擺脫民族主義幽靈的獨特國家?本書挖掘了多國檔案,加上來自各方的日記、書信與回憶錄等多語言史料,細緻還原東歐四個民族追求新生的旅程。
本書特色
★市面第一本針對東歐民族進行跨國研究的歷史經典,宛如東歐版《想像的共同體》
★臺灣未來十年的必備參考書:無論是中華民族還是臺灣民族,東歐民族的經驗與啟示都值得臺灣借鑑學習
★《血色大地》、《暴政》作者提摩希.史奈德一鳴驚人的成名之作
專文導讀
房慧真|作家
陳嘉銘|中研院人文社科中心副研究員
動容推薦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阿潑|《憂鬱的邊界》作者
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涂豐恩|故事StoryStudio執行長
張鎮宏|《報導者》國際新聞主編
許菁芳|作家
陳榮彬|《血色大地》譯者
黃哲翰|轉角國際專欄作家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波蘭報導文學作家
國際獎項紀錄
★烏克蘭研究協會年度最佳圖書獎(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Ukrainian Studies Book Prize)
★美國歷史學會最佳歐洲現代史書寫獎(George Louis Beer Prize,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英國最佳波蘭研究圖書獎(Orbis-AAASS Book Prize in Polish Studies)
★波蘭東歐評論最佳外國圖書獎(Eastern Review Best Foreign Academic Book)
★波蘭瑪麗.居禮.斯克洛多夫斯卡大學研究獎(Jerzy Giedroyc Scholarly Award, Marie Curie-Skłodowska University)
國際專家推薦
提摩希.史奈德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烏克蘭與波蘭專家之一。如果你想要理解我們複雜的歷史,或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你鐵定要跟他來一趟我們這區域的歷史之旅。在認識東歐的旅程中,沒有比他更好的嚮導。────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波蘭報導文學作家
《民族重建》精彩分析了東歐民族演化的細微之處、複雜程度與重重矛盾。史奈德的研究發人深省,幫助我們理解世界各國的國家失能與國族建構。────薩謬爾.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哈佛大學國際與區域研究院院長
本書既是對歐洲被遺忘之地的高度原創性研究,也能對關心民族主義與民族如何建構的讀者有所啟發。────提摩西.賈頓艾許(Timothy Garton Ash),牛津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是當前英語世界描寫東歐多重文化背景最好的一本書。史奈德替我們示範了如何探究與解釋民族認同的問題,卻不會落入民族主義書寫的歷史窠臼。────布萊恩.波特(Brian Porter),密西根大學歷史系教授
史奈德對民族建國之路提供了深具啟發性的新穎觀點,而他最核心的關懷,就在於民族該如何克服這些痛苦的歷史經驗,甚至包括最慘痛的族群清洗過往。────《外交事務》雜誌
史奈德替這片複雜難解的區域,描繪了通往建國與民族和解的道路。本書的寫作風格也提醒了我們,歷史寫作確實可以(也應該)在文學上有所追求。────《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史奈德將重要的常識、民主與道德寬容等價值觀,成功整合進多線並進的客觀歷史敘事軸線之中。東歐總是複雜難懂,但我們至少能夠確定,這是一本專家學者必讀,也適合推薦給學生與好奇歷史讀者的好書。────《國際歷史評論》(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清楚的圖表、適當的圖片與實用的地圖,都讓本書變得更加平易近人,強烈推薦!────《選擇》雜誌
藉由大量的歷史細節,史奈德說出了罕見於任何媒體評論中的政治理論真相。────《高等教育紀事報》(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本書的特殊之處在於清楚的結構、風格明快的散文、堅定不移的決斷力與打動人心的論證。只要讀完本書就會明白,即便經歷過最可怕的衝突,民族和解確實還是可能的,而且歷史學家不僅能夠予以描述與頌揚,甚至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盡一分心力。────《英國歷史評論》(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肯定是過去十年來最有趣的東歐史著作。────《美國歷史評論》(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罕有著作能夠同時兼顧現代民族身分的複雜向度、罪過程度與偉大之處。無論你是想認識現代民族主義與族群關係的歷史,還是要理解德國與俄國之間這塊土地的過去,本書都是必讀之作。────《俄羅斯評論》(The Russian Review)
本書的強項不再於書中訊息有多新,而在於如何有效重述學術圈內人早已聽過的事情。這些專家學者所熟悉的事件在史奈德的獨特敘事下,被以不同的方式呈現,進而獲得了全新的意義。書頁中滿是各式各樣的細微洞見,並透過史奈德雄辯式的文字傳達出來──許多名言佳句肯定會被未來的歷史學家所引用。────《斯拉夫評論》(Slavic Review)
史奈德顯然深受「想像的共同體」這套民族主義理論影響,但更進一步分析近代歷史上的東歐,何以會從以「階級」來界定公民身分的前現代觀念,轉變成根基於語言和族裔差異的排他性現代民族主義。────《波羅的海研究期刊》(Journal of Baltic Studies)
史奈德這本開創之作整合了政治史、文化史與思想史,並藉由檔案史料、文獻集、會議記錄、官員備忘錄、各國各時期的報章雜誌、日記、回憶錄、通聯紀錄、學術出版品,以及對政府官員與國會議員的訪談資料,拼湊出波蘭立陶宛聯邦這個近代史上最龐大的歐洲國度,如何與為何變成了今日的波蘭、烏克蘭、立陶宛與白羅斯。────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中心
這本優秀之作問對了問題,也幫讀者找到了正確答案。────哥倫比亞大學中歐與東歐研究中心
臺灣好評推薦
建國路上,認識他人如何建構民族,是不可輕忽、不能省略的知識工作。這本書完成了兩項不可能的歷史書寫任務:整合豐富厚實的資料,卻能保有清楚明快的敘事。值得所有關心我們島國的公民借鏡──另一個帝國邊緣,四個國家四百年史,如何在壓迫、戰爭與血腥衝突之間,嘗試建構民主與現代民族。────許菁芳,作家
《民族重建》是一本很重要的書,字字珠璣,需要靜下來慢慢細讀。按時間順序的歷史敘事雖然老派,卻很有力量。────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
他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史奈德講述的不僅是波蘭、烏克蘭、立陶宛與白羅斯的故事,更是解釋民族新生與重建的傑出之作。────張鎮宏,《報導者》國際新聞主編
本書以東歐曖昧交錯的族裔地景為題,清楚呈現「血緣」、「文化」、「語言」、「國家」這些要素,如何歷經現代化、族群清洗與蘇聯解體,錯綜複雜的衝突與磨合,終成波、烏、立、白等四個民族。在獨裁者挾民族主義的神話敘事於東歐發起侵略戰爭的今天,很值得再度閱讀史奈德的這部經典。────黃哲翰,轉角國際專欄作家
世人慣常以「國族」來畫定彼此,彷彿國界是天生的,或是宣稱誰是誰「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實上,當代國家被「起造」前,領土文化會不斷變動重組,而史奈德的《民族重建》便是細緻闡述東歐各國的前世今生。我在旅行東歐時,只帶了這本書旅行,因此讓我可以更大的視野格局,看待自己造訪之地。在中國前駐法大使盧沙野對前蘇聯國家的錯誤發言時,我也只想到這本書。誠摯推薦給各位讀者,包含盧大使。────阿潑,《憂鬱的邊界》作者
史奈德從來不只寫歷史,而是以各種不同的路徑切進文化、思想與政治──此外,他更是那種勇於說出是非對錯的知識分子。他這回在《民族重建》中把波蘭、烏克蘭、立陶宛與白羅斯四國從十六世紀以降的民族建構過程梳理清楚,內容足以讓臺灣人放寬歷史視野,腦中的知識地圖不再只有東亞、西歐與美國。如果《血色大地》的閱讀經驗讓你意猶未盡,那麼本書更能補足我們對東歐歷史的知識背景,值得再次拿起《血色大地》一同對讀。────陳榮彬,《血色大地》譯者
本書記錄了原本包括多元人種和語言的拉丁文「natio」一詞,在過去數百年間如何轉為地理意義上的「民族」甚至是同文同種的「國族」,如何指引受迫者建立了「民族國家」,乃至於被政客誤解為「純種國家」而進行殺戮。幸而,作者也讓讀者看見人們從歷史中學會和解,讓歐洲史最黑暗的一面映照出人類未來的一道曙光。────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在東歐,誰有資格成為民族一分子?一座城市或一塊歷史區域屬於哪個民族?民族衝突是否命定?民族真的有「固有疆域」嗎?
這本奠定史奈德在東歐史學界一家之言地位的大作,以全新的眼光,分析作為實際歷史經驗的東歐「民族」。他舉重若輕又有詩意的敘事告訴我們:東歐民族的重建,其實更是民族的改建、民族的新建。民族是過程,是事件,而不是我們也熟悉的民族主義神話中,支配個人命運的不變主體。────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耶魯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維也納人文科學研究院終身研究員,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東歐現代史,精通十種歐洲語言。
曾獲頒德國漢娜.鄂蘭獎章(最佳政治思想類著作)、德國萊比錫書展大獎、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獎、愛默生人文獎等殊榮。史奈德本人亦曾獲波蘭最高學術榮譽的科學基金會獎、捷克哈維爾基金會跨學科遠見獎、烏克蘭安東諾維奇獎、荷蘭奧斯威辛倖存者協會獎、美國卡內基基金會獎,以及德國、法國與比利時等多項國際獎項肯定。
文章評論散見全美各大媒體、報章雜誌專欄。出版多本備受各界稱譽的著作,包括總結極權獨裁歷史教訓的暢銷書《暴政》、探討東歐遭遇納粹與蘇聯暴政的經典名著《血色大地》、關懷美國醫療人權議題的《重病美國》,以及與歐洲史巨擘東尼.賈德合寫的《想想20世紀》。
2022年,《血色大地》在臺灣出版時正好碰上俄烏戰爭,成為臺灣讀者認識東歐與俄烏歷史淵源的重要參考讀物。
譯者簡介
盧靜
過度自由的譯者。熱衷策略與敘事遊戲,關心一切事務的「為什麼」與「然後呢」。譯有《大幻象》、《為何不平等至關重要》、《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勝出》等書。翻譯本書序言、第一到第六章。
廖珮杏
自由譯者。偏好議題性的人物故事,從中探討機制縮影、價值與文化衝突等結構問題。譯有《重返天安門》、《重病的美國》、《獨裁者的養成之路》等書籍。翻譯本書第八、九、十與十二章。
劉維人
自由譯者。譯作集中在當代民主、政經制度等議題,如《反民主》、《暴政》、《修詞的陷阱》、《北歐不是神話》等。翻譯本書致謝、第七、十一、十三與十四章。
【預購】情婦史(下卷):從納粹德國、革命中的古巴,到六○年代情婦的故事◎伊莉莎白‧阿柏特 Elizabeth Abbott(譯者:廖彥博)
Regular price $35.00我喜歡當情婦。身為情婦,我付出,也得到所有我想要的愛與性,但是卻沒有責任要盡。──美國情婦 寶拉.伯明罕
情婦,是被包養的女人?
等待成為人妻的女子?
還是,女性解放獨立自主?
她被人看作「受包養的女人」,她是「情婦」以及「第三者」,現在則被媒體稱為「小三」。她出現在文學小說裡,也出現在報章媒體的八卦報導中,她更是你我身邊、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然而,她究竟是誰?龐畢度夫人、瑪麗蓮夢露、慈禧太后、簡愛,還有卡蜜拉與呂文斯基,有何共通之處?為何女性會成為情婦?讓自己的戀情成為必須保守的祕密,這樣的人生是什麼模樣?情婦是否只是個等待成為妻子的女人?情婦如何定義了父權社會,又成為女性解放、獨立自主的意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與不同的社會文化下,這些被稱作「情婦」的女人又有什麼不同的命運?
橫跨四千年、七十位情婦的故事/一幅最詳盡的世界名人風流情史
一份最具八卦色彩的社會研究報告/一本專為情婦翻案的歷史鉅著
在《情婦史》裡,作者精闢闡釋了歷史中最惡名昭彰、也最富吸引力的女性,同時也挑戰了不合人性的法規制度與虛偽不堪的道德傳統。對於這些或因緣際會、或遭受脅迫,又或是出於自願而擔任這個複雜角色的女性們,本書勾勒出她們詳盡的輪廓──從納粹德國、革命中的古巴,到六○年代黑幫與政客情婦的故事。本書帶來各式各樣關於情慾的歷史,為受歷史壓迫而名不見經傳的情婦著傳立說,也為不同社會底下的情婦文化帶來獨到的見解與批評。作者試圖探討,在各個時代與各式各樣的文化當中,情婦究竟是什麼?情婦與其情人感情關係的本質,如何反映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與角色?情婦如何影響婚姻制度?
作者書寫筆調輕鬆愉快,以閒話家常的語氣說故事,
這本書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情婦選集,讓長久處在陰影下的這些女人走入陽光。——《經濟學人》
作家推薦
高翊峰(小說家、FHM總編輯)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楊佳嫻(詩人、學者)
媒體一致推薦
《衛報》(The Guardian)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婦女雜誌》(Ms. Magazine)
《週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週日電訊報》(The Sunday Telegraph)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中西書評》(Midwest Book Review)
「書癡文學網站」(Bookslut)
推薦語
「對於古往今來歷史上女性第三者角色的精彩研究!阿柏特這本通暢、引人入勝的作品,在字裡行間貼緊生命的脈動……正是因為阿柏特具有這種感動人心、使人目不暇給的力量,她的作品才不至流於因循說教,或者是呆板陳腐。」──《衛報》
目前是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的副研究員,於一九九一年到二○○四年間擔任女性研究中心的主任。著有《糖:甘苦參半的歷史》(Sugar: A Bittersweet History)、《海地: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Haiti: A Shattered Nation),以及《單身者的歷史》(A History of Celibacy)。目前定居於多倫多。
譯者簡介
廖彥博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著有《我肥大的茉莉香味哀傷》、《12星座之搶救我的愛》、《三國和你想的不一樣》、《蔣氏家族生活祕史》、《一本就懂中國史》、《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與白先勇合著)、《個人旅行:西雅圖》等;譯有《大清帝國的衰亡》、《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OK正傳》、《驚悚大師希區考克:重返驚魂記》、《鱸鰻變律師》、《漫遊中古英格蘭》等書。
【預購】情婦史(上卷):從聖經、中國後宮、歐洲皇室,到殖民者情婦的故事 Mistresses: A History of the Other Woman◎ 伊莉莎白‧阿柏特 Elizabeth Abbott(譯者:廖彥博)
Regular price $35.00婚姻的鎖鏈太過沉重,所以通常需要兩個人才扛得動,有時候則要三個人。——法國作家 大仲馬
情婦,如何扭轉近代中國的命運
開創歐洲豐富的文化資產
並登上國際政治的舞台?
她被人看作「受包養的女人」,她是「情婦」以及「第三者」,現在則被媒體稱為「小三」。她出現在文學小說裡,也出現在報章媒體的八卦報導中,她更是你我身邊、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然而,她究竟是誰?龐畢度夫人、瑪麗蓮夢露、慈禧太后、簡愛,還有卡蜜拉與呂文斯基,有何共通之處?為何女性會成為情婦?讓自己的戀情成為必須保守的祕密,這樣的人生是什麼模樣?情婦是否只是個等待成為妻子的女人?情婦如何定義了父權社會,又成為女性解放、獨立自主的意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與不同的社會文化下,這些被稱作「情婦」的女人又有什麼不同的命運?
橫跨四千年、七十位情婦的故事/一幅最詳盡的世界名人風流情史
一份最具八卦色彩的社會研究報告/一本專為情婦翻案的歷史鉅著
在《情婦史》裡,作者精闢闡釋了歷史中最惡名昭彰、也最富吸引力的女性,同時也挑戰了不合人性的法規制度與虛偽不堪的道德傳統。對於這些或因緣際會、或遭受脅迫,又或出於自願而擔任這個複雜角色的女性們,本書勾勒出她們詳盡的輪廓——從《聖經》裡的女人、中國的後宮側室、歐洲的皇家情婦,到天主教廷禁慾下的偷情與殖民征服者的跨種族戀情,本書帶來各式各樣關於情慾的歷史,為受歷史壓迫而名不見經傳的情婦著傳立說,也為不同社會底下的情婦文化帶來獨到的見解與批評。作者試圖探討,在各個時代與各式各樣的文化當中,情婦究竟是什麼?情婦與其情人感情關係的本質,如何反映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與角色?情婦如何影響婚姻制度?
作者書寫筆調輕鬆愉快,以閒話家常的語氣說故事,
這本書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情婦選集,讓長久處在陰影下的這些女人走入陽光。——《經濟學人》
作家推薦
高翊峰(小說家、FHM總編輯)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楊佳嫻(詩人、學者)
媒體一致推薦
《衛報》(The Guardian)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婦女雜誌》(Ms. Magazine)
《週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週日電訊報》(The Sunday Telegraph)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中西書評》(Midwest Book Review)
「書癡文學網站」(Bookslut)
推薦語
「對於古往今來歷史上女性第三者角色的精彩研究!阿柏特這本通暢、引人入勝的作品,在字裡行間貼緊生命的脈動……正是因為阿柏特具有這種感動人心、使人目不暇給的力量,她的作品才不至流於因循說教,或者是呆板陳腐。」——《衛報》
「作者書寫筆調輕鬆愉快,以閒話家常的語氣說故事,這本書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情婦選集,讓長久處在陰影下的這些女人走入陽光。」——《經濟學人》
目前是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的副研究員,於一九九一年到二○○四年間擔任女性研究中心的主任。著有《糖:甘苦參半的歷史》(Sugar: A Bittersweet History)、《海地: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Haiti: A Shattered Nation),以及《單身者的歷史》(A History of Celibacy)。目前定居於多倫多。
譯者簡介
廖彥博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著有《我肥大的茉莉香味哀傷》、《12星座之搶救我的愛》、《三國和你想的不一樣》、《蔣氏家族生活祕史》、《一本就懂中國史》、《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與白先勇合著)、《個人旅行:西雅圖》等;譯有《大清帝國的衰亡》、《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OK正傳》、《驚悚大師希區考克:重返驚魂記》、《鱸鰻變律師》、《漫遊中古英格蘭》等書。
【預購】屠城:廖亦武詩選(中英對照)◎廖亦武
Regular price $31.00☆ 烏克蘭布查屠殺後(After Bucha Massacre)最具震撼力的詩集,中英詩對照本(由漢學家戴邁河譯)!
在火光、煙硝、斷垣殘壁和數百萬難民逃難烏克蘭之際……
在親人死去、倖存者驚恐、逃亡者揮淚告別之際……
在烏克蘭戰爭殘酷之時,
「六四之詩」, 1989年後有關屠殺的祭奠之書
德國書業和平獎得主廖亦武以〈大屠殺〉——這首「六四」之詩為焦點的詩選,由「同時代人」——傾向出版——一個因出版而被中國查禁、拘捕的流亡作家而於1993年在台創辦、向中文和外文世界展示文學和思想的出版社。
這本詩集收錄了十首長詩,詩作跨度從1986年至2020年,創作時間超過三十年,主題圍繞著死亡。
1989年6月3日,天安門事變前夕,廖亦武察覺到氣氛有異,開始撰寫長詩〈大屠殺〉,後與加拿大漢學家戴邁河(Michael M. Day)合作錄製了這首詩的磁帶,「六四」後,該詩在中國二十多個城市流傳,隔年,他和多位四川詩人因拍攝以長詩〈大屠殺〉為腳本的《紀錄片安魂》而被捕,以反革命罪被判刑四年。
〈大屠殺〉影響了詩人的命運,使他由詩人被改造成「證人」。本詩集除收錄該詩,也收錄〈死城〉、〈二次屠殺〉、〈六四悲歌〉、〈給劉曉波的輓歌〉、〈我唯一的武器是唾沫〉等,描述六四、2019年香港「反送中」遊行抗爭、新冠疫情的詩作,縈繞於作者意識層的死亡議題,於詩集一一再現。透過歷史縱軸,清楚呈現作者的創作脈絡。
詩選以附錄收入加拿大漢學家戴邁河的詩學長文〈廖亦武在死城中——兼論天安門大屠殺之前數年的中國地下詩〉中譯本,全文深入分析廖亦武詩中出生、能量、性與死亡的意象,十分精采,是了解廖亦武詩作的最佳途徑。
戴邁河於1993年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撰寫這篇碩士論文時,廖亦武正因〈大屠殺〉一詩在四川監獄中服刑。
流亡作家,定居柏林。德國書業和平獎得主(Peace Prize of the German Book Trade,2012)。從2011年流亡迄今,廖亦武獲得的國際獎項為當代中文作家中最多。其各類著作已有逾20本譯成德文、法文、英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荷蘭文、丹麥文、瑞典文、日文、韓文、波蘭文、捷克文等。曾被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荷塔•穆勒(Herta Müller)等人多次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廖亦武主要獲獎記錄:
● 赫爾曼‧哈米特人權寫作獎(Hellman-Hammett Grant,1995/2003)
● 《傾向》人文雜誌「傾向文學獎」(2002)
● 自由寫作獎(獨立中文筆會,2007)
● 澳洲齊氏基金會「推動中國進步獎」(2009)
● 美國《當代基督教》月刊最佳圖書奬(2011)
● 德國圖書行業協會紹爾兄妹獎 (Geschwister-Scholl-Preis,2011)
● 德國最佳廣播劇獎(2011)
● 德國書業和平獎(Peace Prize of the German Book Trade,2012)
● 卡普欽斯基國際報導文學獎(Ryszard Kapuscinski,2012)
● 法國文學和藝術軍官勛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2013)
● 德國阿夏芬堡公民勇氣奬(The Aschaffenburg Civil Courage Award,2013)
● 法國抵抗詩人奬(法國Mouans-Sartoux書展,2015)
● 前東德秘密警察監獄政治犯基金會霍恩舍恩豪森獎(Der Höhenschönhausen-Preis,2016)
● 美國瓦茨拉夫‧哈維爾圖書基金會奬(Václav Havel Library Foundation,2018)
譯者簡介
加拿大漢學家、詩人。1980年代在山東大學、南京大學擔任文化交流學者,後返加拿大。1986年他再至中國,認識了劉曉波、廖亦武和貝嶺等詩,從接觸地下詩歌,從而開始翻譯中國現代詩歌。1989年六四前夕,廖亦武寫了一首長詩《大屠殺》,他與廖亦武合製了《大屠殺》朗誦磁帶,後廖亦武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名義被捕,隔年,戴邁河以「間諜」罪名被驅逐出境。
【預購】我說,所以我存在:語言如何形塑我們的思想並決定社會的政治◎庫布拉·古慕塞(譯者: 杜子倩)
Regular price $33.00「當我們將個人觀點絕對化,就是在尋找語言上的他人支配權。」
──德國副總理暨作家羅伯特.哈柏克(Robert Habeck)
語言不只是不同語種所代表的文化,也是社會角色所發出來的聲音。
在這個日漸極端的分化世界中,我們究竟該怎麼彼此談論,而非只談論彼此?
人們被視為群體時,自我會逐漸不可見;唯有當人開口說話時,才能將自己從客體轉變為主體。在這個越來越嚴厲、充滿仇恨的話語時代,我們所有人如何才能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交流?
語言乘載不同文化情感,建構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同時為議題的框架和邏輯劃出限制,因而排除了異己。我們的社會由不同客體構成,並日漸形成標準,這些標準既是標籤也是框架,框架外的異己者便失去話語權而無法被看見。
「是經驗形塑了一個語言,是語言控制了一種經驗。」
──美國作家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
作者庫布拉是流利的多語者,她以土耳其語字詞表達的鄉愁無法完整複製到德語的經驗,精準地陳述了語言的限制和力量。除了以移民二代、多語者、伊斯蘭教信仰的多重標籤,即框架外的異己者視角來探討政治立場的形塑之外,她同時大量引用學術、實務與日常經驗來說明,人們在使用語言表達意見時會因語言限制而出現盲點,甚至因為忽略字詞的可能差異或是預設前提偏頗了論點。
如今社群媒體的興盛將詞語乘載的立場與意涵都放大,變化速度過快而來不及好好檢視,因此庫布拉試圖提出一種新的說話和傾聽方式,期望人們能在日漸極端分化的世界裡思考,以進行「真正的對話」。
本書特色
庫布拉用自己土耳其在德國移民、懂四種語言(土耳其語、阿拉伯文、英文、德文)、伊斯蘭教徒及婦女等身份,來談現有語言的限制與力量、弱勢族群的標籤、社會與政治的不平等。
專業推薦
▌洪凌|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教授、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諮詢顧問
「當我們使用語言表達某件事情時,往往會使用詞語而忽略詞義中的差異,或者利用詞義成立的前提以贏得潛在的爭論。語言不僅定義了這個世界,也能排除異見者,並設定議題的框架和邏輯。在這個框架之外,任何異見可能無法被理解或聽到。光是回顧語言進化的歷史,就足以呈現女權運動的歷史。」—— 王曉丹|政治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
「自由解放的舉措,一本關於語言平等和政治力量,高明的散文。」—— 新蘇黎世星期天日報(NZZ am Sonntag)
「精確、巧妙而且極好閱讀⋯⋯一部重要並能激發思考的評論散文。古穆賽熱情地懇求新的自由語言及新的思想方式,向現況提出質疑。」—— 德國亞琛報(Aachener Nachrichten)
【預購】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mnesia: Tiananmen Revisited◎林慕蓮 Louisa Lim (譯者: 廖珮杏)
Regular price $35.00中共企圖以恐怖與謊言消滅真相,但曾經的暴行與傷痛不會被人們忘記。
1997年,九月,被軟禁已經長達八年的前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向中共高層上書,希望在21世紀結束前、迎向新世紀的關鍵時刻,針對「六四」事件重新評估,實事求是,還給這群愛國學生一個公道,摘除「反黨反社會主義」這項莫須有的罪名……
直到今天,又過了二十多年,六四屆滿三十週年,中國政府對六四的態度不但沒有改變,反而益加蠻橫、粗暴,企圖以鋪天蓋地的手段,將這段歷史從人民的記憶中徹底抹去。封鎖新聞、竄改教科書、對異議人士人身自由的箝制、全面性的新聞與網路言論審查、在敏感日期對天安門廣場進行監控,給予服從妥協的人就業保障與升遷管道等等,種種在自由民主國家無法想像的人權侵犯,成為中國百姓的生活日常。如民運領袖王丹所言,「黑色專制」與「紅色恐怖」讓大多數人民噤若寒蟬。
本書作者林慕蓮在派駐北京的期間驚訝地發現,不僅一般老百姓對天安門事件默不作聲,即使是在頂尖學府、受過嚴格學術培訓的大學生都對之一無所知。作者以全球知名的「坦克人」照片詢問了100位在北京四所大學就讀的大學生,只有15位能正確辨認該照片的意義。而這15位學生或是選擇對此敏感議題避而不談,或是甚至內化了中共的官方意識形態,相信對天安門事件的軍事鎮壓是正確的處置。
「我寫的是集體遺忘給一個人和一個群體什麼樣的代價,我還寫了那些還記得住的人,他們為了記住六四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林慕蓮
林慕蓮因此決心寫下《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在本書中,作者採訪了多位直接、間接參與天安門事件的人物,包括學生領袖張銘、吾爾開希、奉命鎮壓清場的小兵陳光、趙紫陽的秘書鮑彤,以及受害者家屬,包括「天安門母親」張先玲、丁子霖、成都的唐德英等人,也記錄了王丹、柴玲、劉曉波等人之事蹟或他們對六四運動的看法──他們在廣場上的親眼所見、後續的囚禁、流亡、抗爭,中國政府對他們永無寧日的監控與打壓,以及三十年來他們如何反思當年的運動、如何面對難以撫平的創痛、如何面對逐漸被社會邊緣化與遺忘,如何在國家暴力下選擇妥協,或是,如何堅定不移地持續為了平反六四而奮戰不懈……
《重返天安門》不僅只是對天安門事件的歷史回顧,更著重於挖掘1989年之後參與者的生命經驗,透過他們的人生描繪出中國政府如何有計畫、有規模地剷除任何與八九、六四、天安門有關的歷史記憶。這種集體的失憶無疑對參與者不僅不公,更是殘酷的傷害,他們曾經的奮鬥、光榮、苦痛不僅不被承認,甚至成為禁忌。然而,集體失憶對中國社會整體造成的傷害更是無法估量。在特別收錄的〈台灣版作者自序〉中林慕蓮指出,「當公共事件的記憶被壓抑時,社會就無法追究相關責任、反省檢討,並讓為惡的罪犯付出代價。對今日一些年輕世代的中國人來說,為了保護自己,無知不僅很重要,甚至是必要的。」當一個民族拒絕正視自身的過錯與缺陷,無法檢討與反省,道德沉淪似乎就是必然的。環視今日中國的諸般社會與精神危機,否定六四、掩蓋歷史真相的危害可說是致命的。
得獎紀錄
※2014年《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2015年紐約公共圖書館海倫伯恩斯坦(Helen Bernstein Book Award)卓越新聞獎決選
※2015年吉爾伯圖書獎(Lionel Gelber Award)入圍
※《紐約時報書評》:「1989年之後,探討天安門事件對中國的影響最好的分析之一。」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王丹(六四民運領袖)、尤美女(立法委員)
★勿忘六四聯合推薦: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汪浩(作家、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李惠仁(導演)、葉浩(政大政治系副教授)、楊憲宏(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創會理事長)、蔡詩萍(作家、資深媒體人)
媒體好評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天安門文件》編輯):「林慕蓮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代中國人的內在不一致。在北京血腥鎮壓民主示威抗議的二十五年後,如今的中國政府繼續讓這個國家遺忘歷史,讓記得過去的人失去聲音,讓試圖探索的人無能為力。但真相從不會就此消失,只會找到新的出口。作者讓全世界重新聽到沉默目擊者的聲音,讓我們看見中國和諧表象下的潛藏夢魘。」
夏偉(Orville H. Schell,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前任柏克萊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富國強兵之後》作者):「林慕蓮在《重返天安門》中以優美的筆法呈現潛心研究的成果,將失落的碎片重新拼回一九八九年的原貌,提醒我們一個無法回憶過去的國家,是如何一步步變得虛無飄渺,以假為真。」
保羅.法蘭奇(Paul French,《中國經濟季刊》與《中國經濟評論》專欄作家,《午夜北平》作者):「資深記者林慕蓮在《重返天安門》中以純熟的技巧,將不願沉默的聲音編織成一股抵抗的力量,帶領我們一同回到現代中國最關鍵的時刻。」
黃明珍(《神州怨》與《尋找戰友》作者):「要了解中國如何藉由散播集體失憶將自己打造成下一個經濟強權,你不能不讀這本書。」
沈彤(六四學生領袖之一,《幾乎是場革命》作者):「極為動人的一本書──思慮縝密、觀察入微、勇敢無畏。書中的人物與故事呈現出中國各種層次的面貌,並提醒著我們,這個國家為了成為新興世界強權,讓許多人稱讚可以與西方民主分庭抗禮的同時,犧牲了多少人性。」
艾明德(Adam Minter,《彭博新聞》駐上海記者、《一噸垃圾值多少錢》作者):「作者重現1989年的現場,以充滿人性的筆觸敲擊我們的心。她將歷史帶到當代人的門前,讓我們看見自己與那些倖存者以及塑造歷史和悲劇的共犯並無二致。《重返天安門》是一部完全原創的歷史著作,它將改變人們對1989年中國的理解與感受。」
《經濟學人》:「在天安門血腥鎮壓事件的二十五年之後,依然有新的細節不斷浮出水面。這位美國國家廣播電台的記者,將散落各處的碎片拼回應有的位置,讓西方的讀者以及1989年後對天安門幾乎一無所知的新一代中國人,看見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作者勇敢地探索真相……筆觸充滿溫度,在具體的生命故事與整個時代的宏觀描述之間游刃有餘地切換,並在兩者之間穿插許多辛酸的小插曲」
《時代》(The Times):「林慕蓮的這本書充滿著縈繞不去的生靈之聲。他們打破沉默,重新挖出被中共官方埋藏的集體記憶。此外,作者還揭露出另一個少被注意的傷口:成都的鎮壓事件。成都的故事也許不像天安門那麼有名,但血腥程度卻不遑多讓。」
《文學評論》(The Literary Review):「這本書讓我們看見,中國用什麼方法讓十四億百姓接受了政府的思想審查。如今即使是那些在美國頂尖開明的大學留學的中國人,也沉浸於共產黨的虛假愛國主義之中,無法接受他們國家的歷史除了共產黨的官方說法之外,可能還有另一種真實。」
林慕蓮目前是澳洲墨爾本大學進階新聞中心(Centre for Advancing Journalism)資深講師。父親為新加坡華人,母親為英國人,曾在香港度過童年。1989年時她在英國利茲大學(Leeds University)研讀當代中國研究,於2003年起先後任職於英國廣播公司(BBC)與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派駐北京長達十年。
在天安門事件二十五週年之際,她應牛津出版社之邀寫下此書。在北京撰寫本書期間,她從不在電子郵件或電話中討論本書,使用不上網的筆電寫作,並把書稿鎖在臥室的保險箱內。除了極少數的人,無人知道她的寫作計畫。
譯者簡介
廖珮杏
輔大德語系畢業。偏好人物、文化、社會議題的書。喜歡蒐集故事,希望藉由翻譯,讓讀者看到更多各種人的樣貌。譯有《緬甸詩人的故事書》與《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譯作賜教:peixingliao@gmail.com
【預購】貓狗說的人類文明史:「故事」團隊,請喵喵汪汪說故事給你聽!◎胡川安, 王健安, 宋彥陞, 胡煒權, 馬雅人 , 簡宏逸, 蔡虹音, 盧德昀 , 鍾宜芬, 賴庭光, 黃怡君, 邱羽瑄, 蔡佳慧
Regular price $27.00「人類馴服了狗,而貓馴服了人類。」
──法國人類學家 馬歇•莫斯
貓狗向來是人類最親密的寵物伴侶,
我們如何對待牠們,反映了自身的文化,
也體現了人類文明的高度。
本書從古文明的埃及、中國和馬雅為起點,
探討貓狗是如何走進我們的生活。
最有趣、最有料的貓狗書!
●上野公園裡,西鄉隆盛銅像牽的狗不是本狗?
●日本「犬公方」德川吉綱為何讓江戶變成萬狗城?
●埃及貓超神,包你住好穿好生小孩,還保證轉世好人家。
●喵咪咧!把貓做成琴,把狗做成三味線,人類嘛咖差不多咧!
●做貓做狗在人世間不放過你,做貓鬼狗鬼還是不放過你!
●動物實驗的歷史,人類的傲慢史。
名人推薦
主子萬歲推薦
Leslie(寵物溝通師)
茂呂美耶(作家)
熊爸(犬類行為專家)
貓小姐(插畫家)
貓,果然如是(圖文作家)
寶總監(圖文作家)
作者簡介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身於何處就書寫何處,喜歡從細節中理解時代、從生活中觀察歷史。由於興趣龐雜,大學雙修歷史與哲學,研究所於國立臺灣大學雙修考古學與歷史學,後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系博士。目前為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gushi.tw)網站主編。
著有《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絕對驚豔魁北克:未來臺灣的遠方參照》、《東京歷史迷走》等書。
FB粉絲頁:胡川安的Life Circus
王健安
喜歡觀看圖像,找尋其中意涵。渴望總有一天能依據16世紀的地圖和導覽手冊,用雙腳遊歷羅馬城。著有《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上古至地理大發現》(合著)、《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科學革命至當代世界》等書;即將出版《世界劇場:16-18世紀版畫中的羅馬城》。
宋彥陞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以筆名「時空偵探」在數家新媒體撰寫專欄,偶爾客串城市導覽講師和文史策展人。閱讀與旅行之餘,試圖以輕鬆活潑的文字將歷史的迷人之處推廣給更多朋友認識,合著有《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一書。目標是成為歷普書寫界的東野圭吾。臉書交流專頁: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
胡煒權
香港長大,日本國立一橋大學博士,專攻日本戰國史。先後出版了《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和《解開天皇秘密的 70 個問題I.II》(時報出版),續作為《解剖織田信長》(聯經出版)與《豐臣西軍與關原之戰》(遠足文化)。另外亦在網路上針對日本社會和時事,撰寫文章。
馬雅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雖然生在台灣、研究唐代,心裡最渴望的卻是千里之外、叢林之中的馬雅文明。 從小就幻想自己是個馬雅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穿越回古馬雅,解開所有的謎團。還擁有兩個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稱號:臺灣馬雅研究第一人、解讀馬雅文字果實能力者。 但是現實只是每天快被小屁孩氣死的體制外學校無界塾的歷史教師。
簡宏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是一隻被飼養的家貓,不抓老鼠不吃魚,只會埋首做研究。研究過地名地方史、知識交流史、東亞海洋史、語言文字學,學術雜食性動物是也。最近正以貓的角度研究倫敦和阿姆斯特丹運河旁的文抄公,以及長崎的麒麟尾貓。
蔡虹音
半個歷史學家和半個社會學家。身為貓奴,經常懷疑貓咪這種聽到人類說要看醫生和剪指甲就會飛快躲起來的生物其實是外星人派來的間諜。夢想是養一隻橘貓。現為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科學與技術研究所(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博士候選人。
盧德昀
於「每日一冷」擔任 Mr. Friday,並與其他作者群合著了《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一書。雖然不是科班出生,但對於各種音樂類型、作品以及其背景都相當感興趣。目前也任職於台北愛樂電台節目部,負責許多古典音樂類節目的製作。
鍾宜芬
淡江大學歷史系學士,輔修企業管理。中國文學系碩士,專攻日治時期宜蘭漢詩研究。《歪仔歪詩刊No.16羅青專輯》主編。《現代日本的形成》聯合作者之一,著〈邊陲的薩摩如何成為明治維新的前哨〉。著作散見報刊或發表於「故事」網站。現研究日本近代史和日治時期宜蘭史專題。文學歷史與飲食論述筆錄於專頁「河童日話」https://reurl.cc/eG6vW。
賴庭光
中正大學歷史系畢,現正攻讀研究所。喜歡從歷史事件中發掘有趣的人事物,有鑑於時下科學普及運動當道,因而有志從事歷史普及工作,讓大眾一同感受歷史的魅力;偶爾會在「故事」網站和其他網路平台發表文章。
黃怡君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漢代,但是一點也不想穿越到漢代。
邱羽瑄
1996年生,大學念文學,得過幾個小獎,畢業後誤打誤撞踏入新的領域。沒養貓,但靈魂深處是一名稱職的貓奴。
蔡佳慧
原本只是業餘的古埃及歷史文化愛好者,有鑒於中文相關資訊多老舊而簡略,於是開啟部落格「古埃及練習曲」,整理分享閱讀所得。過程中意外碰到查無資料的主題,於是一頭栽入研究,並取得利物浦大學埃及學碩士。
繪者簡介
貓小姐
正業是文字工作者,不務正業時是畫貓人。
自幼結識許多貓朋狗友,喜歡用詼諧的手法,開貓的玩笑。畫貓的最大目的,是把全人類同化為愛貓人;畫貓的最大樂趣,是當你看到她的畫時,會噗哧一笑,會想走進畫裡,和貓咪共享溫柔時光。
著有《說貓的壞話》、《貓咪購物台》、《貓咪使用手冊》等書。
FB粉絲頁:貓小姐的貓奴生活
【預購】日本京都中國文學論考◎連清吉
Regular price $31.00京都中國文學的系譜,有一祖、二宗和雙璧的傳承。狩野直喜是京都中國學的開祖,鈴木虎雄是日本近代中國文學的開拓者,青木正兒是李白扶桑的莫逆之友,為二宗。吉川幸次郎是杜甫千年之後的異國知己,小川環樹是蘇東坡的東瀛神交,為雙璧。狩野直喜演繹兩漢文學「世風」說,鈴木虎雄著述《支那詩論史》,青木正兒論考《支那文學思想史》,開拓中國文學的新領域。吉川幸次郎既沉潛於中國文學的精神史研究,又架構緻密與飛躍的文學創作論,小川環樹則融合語學與文學,提出中國文學的詩境論,探究蘇東坡與陸游文學美感的究竟。一祖、二宗和雙璧引領日本近代中國文學的風騷。
目次
龔序
自序:文學飛躍
敘說
京都中國文學研究的系譜:一祖二宗與雙璧
上編 中國文學史觀的多元展現
1 狩野直喜的兩漢文學「世風」說
2 鈴木虎雄的中國文學風土論
3 青木正兒的中國文學思想史論
4 吉川幸次郎的中國文學研究方法論
5 小川環樹的中國文學詩境論
下編 實學語學角度的唐宋詩人及其文學研究
6 鈴木虎雄的杜甫詩論:清新與獨創
7 鈴木虎雄的杜甫紀行詩析論:景物本位與自我著色
8 青木正兒的李白遊跡考索:記載行蹤、探究心境
9 青木正兒的李白詩境探頤:換韻妙趣、詩境俊逸
10 吉川幸次郎論杜詩的方向與創新:緻密飛躍與細微視線
11 小川環樹論蘇東坡的創新:工拙與雅俗
12 小川環樹論陸游的美感經驗:追夢敘景的「新詩想」
編/著/譯者簡介
連清吉
臺灣苗栗縣人。淡江大學文理學院中國文學系畢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日本九州大學中國哲學研究所博士。日本國立長崎大學名譽教授。歷任長崎大學環境學院,多文化社會學院。彰化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政治大學客座教授。現任淡江大學特聘教授,山西大學特聘教授。著作《日本江戶時代後期以來的莊子研究》、《日本江戶時代考證學家及其學問》、《從螺旋史觀看中日文化的發展》、《日本近代的文化史學家:内藤湖南》、《日本京都中國學與東亞文化》、《吉川幸次郎:杜甫千年之後的異國知己》,翻譯町田三郎教授《日本幕末以來之漢學家及其著述》、《明治的漢學家》等書。
【預購】【牛津通識課05】馬雅:被誤解的中美洲文明 The Maya: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馬修·雷斯特爾, 阿瑪拉·索拉里 Matthew Restall, Amara Solari (譯者:張家瑞)
Regular price $27.00馬雅曆真的預言了世界末日?
為何馬雅總是與神祕學和外星人脫不了關係?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認識充滿神祕色彩的馬雅文化。
馬雅人建立了美洲古代史上最強盛的社會,也是人類史上最強盛的社會之一。數千年來,他們居住在(現在仍然住在那裡)包含猶加敦半島的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北部和薩爾瓦多西部等區域。在與歐洲人接觸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馬雅人建立了宏偉壯麗的城市,擁有大量人口,豐衣足食。他們擅長視覺藝術,並發展出用來記錄曆法、數學和天文學等特別知識的複雜文字。
馬雅人並非以中央集權的方式來達成這樣的成就,他們從來沒有一個一統天下的馬雅王國或帝國,而是各地散居著許多逐漸形成、說著不同馬雅語言的族群。當歐洲人入侵馬雅的時候,那個地區裡有十幾個政體或王國。西班牙人隨後在16和17世紀拓展殖民地,但是並未囊括或統一整個區域,直到21世紀初期,那個地方仍然與現代國家格格不入。馬雅在地理上也有所區隔,因為那個地方三大區域的環境充滿了強烈的對比——從北方平坦、乾燥、沒有河流的石灰岩半島,到中部的丘陵和熱帶雨林,再到南部的火山高地。但是有一個明確、獨特且魅力無窮的文明(我們稱之為馬雅文明),很肯定地在那裡傳承了數千年。
基於這些原因和他們所留下的謎團,馬雅人值得我們的關注。由於歐洲人很快地在西元1500年後出現在他們的海岸上,馬雅人的族群和他們的文化傳統,都遭到外來者計畫性的毀滅和壓制。不過在近幾世紀,這個外面的世界奉獻了大量心力去揭開和了解馬雅的文明與歷史。然而結果是,馬雅文化被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變成了具有魅力但被大大誤解、大量研究的對象。
本書將依序從五個主題介紹馬雅文化:馬雅的身分認同、政治、世界觀與身後的世界、藝術表現和馬雅的「奧祕」。藉由各種考古佐證,化解百年以來世人對於馬雅的各種誤解,也還原在中美洲存在數千年至今的這個獨特文明。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Edwin Erle Sparks歷史與人類學講座教授暨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著有《馬雅世界》(The Maya World)、《馬雅征服者》(Maya Conquistador)、《西班牙征服馬雅的七個神話》(Seven Myths of the Spanish Conquest)、《黑人中產階級》(The Black Middle)、《2012與世界末日》(2012 and the End of the World)、《征服者:短篇導讀》(The Conquistador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以及《當蒙特蘇馬遇上寇蒂斯:遇見後的真實故事與被改變的歷史》(When Montezuma Met Cortés: The True Story of the Meeting Than Changed History)。
阿瑪拉.索拉里(Amara Solari)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藝術歷史及人類學教授,她是《2012與世界末日:馬雅末日啟示的西方根源》(2012 and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Western Roots of the Maya Apocalypse)的共同作者,另著有《馬雅信仰的意識型態:尤加敦殖民地的空間變貌》(Maya Ideologies of the Sacred: The Transfiguration of Space in Colonial Yucatan)和《崇拜聖母瑪利亞:尤加敦近世的馬雅—基督教聖像》(Idolizing Mary: Maya-Christian Icons in Early Modern Yucatán)。
審訂者簡介
馬雅人
台灣馬雅文化研究第一人,號稱「馬雅國駐台辦事處」大使。現為台灣實驗教育「無界塾」教師、「故事Story Studio」專欄作者。
小學偶然接觸到馬雅文明,就此栽入馬雅文化研究,成為台灣專研馬雅文明第一人。以「Mayaman」縱橫批踢踢數十年,從馬雅人吃不吃咖哩、馬雅文明的歷史脈絡,甚至馬雅人是不是外星文明,都能提出學術研究證據一一解謎。
2013年,前往貝里斯參加考古學校,深入中美洲叢林與石灰岩洞考察遺址,在神廟前跟著考古隊吃辦桌。2018年兩度參加國際馬雅文字田野工作坊,向當代破譯馬雅文的世界重量級學者David Stuart請益深造。
擅長以活潑幽默的鄉民哏,拆解龐大複雜的歷史架構,深入介紹馬雅文明的真實面貌,破解坊間流傳的外星文明、神祕學謎團。
FB專頁: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譯者簡介
張家瑞
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是位熱愛文字工作的兼職譯者。投入翻譯領域十多年,譯作類別涵蓋醫療保健、商業理財、小說、生活休閒、理工、心靈勵志等,喜歡在翻譯的天地裡自得其樂。
【預購】怪書研究室:人皮書、殺人書、和書結婚、內容多到摧毀宇宙的書 THE MADMAN’S LIBRARY: The Strangest Books, Manuscripts and Other Literary Curiosities From History◎ 愛德華.布魯克希欽 EDWARD BROOKE-HITCHING (譯者:楊詠翔)
Regular price $53.00走進《怪書研究室》像是展開一場穿越文學史的旅程,
它帶領你橫跨東西方及不同宗教的驚奇之旅。
與作者一起尋找有史以來最奇特的書籍,
揭開其創作背後眾多不可思議的神秘故事……
繡在衣服、刻在碗裡、包裹木乃伊的亞麻布,甚至是起司作成的《二十片美國起司》……
📒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就連人血也不放過:「血肉之書」
2000年出版的《血古蘭》厚達605頁,聽說總共用掉海珊25公升的鮮血製成……
📒集結古代各式偽書,看看精心勾織的謊言是如何鋪陳:「文學騙局」
英國作家的《艾薩克.畢克史塔夫的預言》一推出,讓整座城市的人都相信某個他討厭的假先知已經提早死掉。
一本假的藏書目錄《J.N—A福薩斯伯爵先生圖書館的珍稀藏書目錄》居然可以在百年後的今日拍賣出近臺幣45萬高價!
📒從袖珍書到巨無霸,匯集全世界的不思議書籍:「尺寸之最」
《世界上最小的書》,大小為0.24 X 0.29公分,是史上出版過「最小的書」。
《美國鳥類圖鑑》,是拍賣史上「最貴的書」之一,大小為99 X 66公分,此書的特別之處在於,書中鳥類都是按照實際大小繪製。
《摯愛的祖國》是「最重的書」,此書重達7.5噸,整本書有2.1公尺厚,想讀的人根本就沒辦法翻頁,堪稱「巨無霸之書」。
以上例舉的奇書們,只是《怪書研究室》的冰山一角,
更多稀奇古怪的書籍與故事,正等待著你翻開此書大開眼界!
【本書簡介】
本書收藏來自世界各地古怪且荒謬的書籍,其中許多已被世人所遺忘,像是用血肉寫成的書、殺人之書、惡作劇的書、肉眼看不見的書,甚至是內容長到足以可以摧毀宇宙的書,透過百幅珍貴照片,一探這些怪奇書稿背後的神秘故事,展開對於「書」的更多想像空間。
【本書特色】
💡羅列10大分類顛覆想像卻又真實存在的書籍。
💡10大分類主題獨立,想從哪一類看都沒問題。
💡300張精緻插圖,帶領讀者透過書頁品味魔幻一瞬的文學及視覺饗宴。
💡書中介紹的每本書都是一個個令人驚呼的故事,甚至是天大的謊言。
💡但要有心理準備──一旦開始,就會停不下來!
古書商之子,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目前和各種堆滿灰塵的古地圖和古書一起住在倫敦。曾為BBC知名節目《QI》撰寫腳本,另著有多本暢銷書,包括《天空地圖》(Sky Atlas)、《寶圖》(The Golden Atlas)(入圍愛德華史丹佛寫作獎)、《詭圖》(The Phantom Atlas),本書榮獲《周日泰晤士報》2020年度選書。
文章散見於報章雜誌,包括《衛報》、《泰晤士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文學評論》、《旁觀者》等,也曾參與BBC 4的《奇觀博物館》及BBC 2的《藝術秀》等電視節目。
譯者簡介
楊詠翔
師大教育系、台大翻譯碩士學程筆譯組畢。
每天都要聽重金屬音樂,版權新手兼還沒自由的自由譯者。
譯作賜教、工作邀約:bernie5125@gmail.com
【預購】穿越羅浮宮◎大衛.普魯東 David Prudhomme(譯者:喬一樵)
Regular price $37.00「感覺像走在一本巨大的漫畫裡頭。」
漫畫家×藝術作品×參觀者
另一種凝視羅浮宮的角度
兩百多年歷史的羅浮宮,橫跨六千年,穿越古代至今,裡面的館藏左品大約400,000件,更是從新石器時代到近代,應有盡有(卻僅有近9%被展出,約35,000件)。
極具特色又占地廣幅的建築,展間長達12公里,僅有3成對外開放。但即便這樣,若每件作品花10秒觀看,也需要4個晝夜才能看完。(這還沒計算移動的時間⋯⋯)
川流不息且人山人海的參觀者?沒錯,它每日平均參觀人數可是高達近3萬人、最高單日甚至一天有5萬的參觀人次?!(每日在羅浮宮拍的照片可以高達35萬張)。
跟隨普魯東尋找走散的女伴的腳步,一同參觀羅浮宮,透過不同的視角看這座遠近馳名、縱橫古今的博物館。在他眼中,羅浮宮如同一本巨大的漫畫,帶領參觀者與讀者一同進入這本「書」,當中的作品與參觀者,都是故事的一環,透過輕快與幽默的方式,一同穿越羅浮宮。
【內容介紹】
大衛和阿珍漫步在羅浮宮博物館的走廊上。大衛一位圖像創作者,他正在準備創作BD Louvre當羅浮宮遇上漫畫系列……他身處於館中,被如此多的精美畫作包圍,這時他被出版商的一通電話打斷,以至於分心與阿珍走失了……
於是他繼續前行,一邊陶醉讚嘆在偉大作品之中,一邊尋找阿珍。一路上,他遇到了〈林布蘭〉、〈梅杜莎之筏〉、〈蒙娜麗莎〉,甚至埃及文物……
作者普魯東以其銳利的眼睛,觀察羅浮宮作品與遊客之間,勾勒出一張張圍觀群眾與作品展間的神情,而這些又變成了另一種藝術。
最後,普魯東附上你所不知道的羅浮宮100問:
★關於羅浮宮:2,410個窗戶、40部電梯28個機械梯15 個升降梯8,000個火災警報器……
★關於作品:最大件:委羅內塞的〈迦拿的婚禮〉(Les Nocesde Cana de Véronèse),大約70平方公尺……
★關於參觀者:2011 年總參觀人次:近 9,000,000人,67% 來自國外,33% 來自法國。
★關於工作人員:大約2,200名工作人員在羅浮宮裡工作……
悠遊推薦
陳貺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小莊、61Chi――《羅浮7夢》漫畫作者
除巧妙的情節安排外,普魯東採取一種細膩而輕盈的畫風。全書以鉛筆與彩色鉛筆繪製,清淡而中性的色調中時而出現一些凸出的大紅色,令人想起法國大插畫家桑貝(Sempé)的平易近人。――陳貺怡
這筆觸太銷魂太有趣,無論如何都想收藏!——小莊
生活中處處是觀看與被觀看的樂趣。——61Chi
1969年10月4日出生,法國人。安古蘭美術學校畢業。從事漫畫、插畫及音樂創作。
1992年以《妮朧的秘密》(Ninon Secrete)出道,這系列從1992到2004共出版六冊。2009的作品《Rebetiko》(Les Mauvais Herb):這部描寫希臘地下革命人士,迎接出獄同志,喝歌跳舞喝酒開懷及抑鬱的一天;被《閱讀》(Lire)雜誌選為年度最佳圖像小說。
2012年為羅浮宮創作了《穿越羅浮宮》,榮獲日內瓦漫畫獎。
2021年創作了《天空的品音》(Du bruit dans le ciel),被法國世界報選為年度最佳漫畫之一。
普魯東亦曾獲得安古蘭漫畫節、聖馬羅漫畫節及摩納漫畫節的大獎。
譯者簡介
喬一樵
本名莊依婷,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碩士,旅法十餘年,身兼藝術工作者、小說家與法文翻譯;出版長篇小說《山城畫蹤》、《芸起廚房》、《非寂寞芳心》、《雙刀》、《尋找冬天的你》;譯有《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畢卡索的蒙馬特》、《衝出冰河紀》、《羅浮宮守護者》、《斜眼小狗》、《達文西二號》等。
FB:喬一樵俱樂部
【預購】《世說新語.八周刊》卷1&卷2(套書)◎豬樂桃
Regular price $53.00★本書簡體版銷量突破七萬冊。
★以漫畫的形式,加上現代的流行語重新演繹魏晉歷史,讓歷史和國學也可以如此輕鬆搞笑,可說是《世說新語》的另類導讀。
★除了漫畫之外,還附有《世說新語》的原文和白話翻譯,娛樂與知識並重。
眾人期盼,經典神作十年回歸
史上最「基」情四射的文學演繹作品
揭開《世說新語》最in男團「竹林七賢」的迷人魅力
古典新譯,汲取最混亂的年代,
眾男神活得精彩坦蕩的美男能量。
秉現代人八卦之心,帶您看盡魏晉風流
《世說新語》中許多的故事和典故,已成為千百年來的經典,而其中對名士帥哥的描寫手法,更是後人的評判標準!更被魯迅形容為「名士底教科書」,記錄了魏晉名士真實的生活面貌。而中國知名漫畫家豬樂桃則化身八卦周刊記者,把這些名士的逸事、他們的傲人風骨與浪漫情懷,轉化成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創作。
《世說新語.八周刊》(卷一)+(卷二)套書,帶您重返魏晉南北朝,透過魏晉「型男鑑賞手冊」、魏晉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竹林七賢」等篇章,以現代名人錄的方式為您重新引介這些英姿瀟灑的仕人風範之餘,再次重溫經典文學的力與美。
推薦人
Podcaster《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Hazel
凌性傑|作家
陳怡嘉|高中國文教師、作家
螺獅拜恩|暢銷作家
各界好評
「諧趣妙筆演繹出《世說新語》的精粹,小豬確是一絕!」——黃玉郎
「這不但是本縱橫古今的奇書,更是一本笑傲華洋的妙書!」——BO2
「把國文課本變成會笑出來的東西,別讓文言文阻撓你吐槽古人的機會,和名士們一起瘋一場。」——Podcaster《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Hazel
「《世說新語.八周刊》終於要回歸了,實在太讓人期待了!《世說新語》是中國文學的經典,其中魏晉名士的風流瀟灑、恣意縱情和展現的風骨情懷,常帶給我們豐富的啟發和思考,透過豬樂桃的詮釋讓這些人物和故事都更鮮活有趣,也是我和學生都非常喜愛的一套班級圖書!」——陳怡嘉|高中國文教師、作家
「一手美男、一手八卦,人生如此,夫復何求?」——螺獅拜恩|暢銷作家
【預購】公雞之家:從被消失的家族成員追溯一個烏克蘭家族的百年離合,在尋找自我的碎片中回望邊境之國的記憶與哀愁 The Rooster House: My Ukrainian Family Story, A Memoir◎維多利亞‧貝林姆 Victoria Belim(譯者: 鄭煥昇)
Regular price $37.00「我一向覺得懷舊是種病,對蘇聯的懷舊更是病入膏肓。」
一場伯侄之間的意識形態之爭,引領作者回到烏克蘭外婆家的櫻桃園,
牽引出一個家族橫跨四代紛雜的歷史記憶與認同
★未出版即全球銷售16國版權★
★The Bookseller 當月選書★
★《鷹與心的追尋》作者海倫.麥克唐納推薦★
吳照中|「烏克蘭什麼」創辦人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房慧真|作家
洪美蘭│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教授
相振為|三立電視《消失的國界》資深記者
劉致昕|《真相製造》作者
──推薦
如今還在進行式的俄烏戰爭,近可回推至2014年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軍事行動,遠則可溯及俄羅斯及烏克蘭糾纏長達百年以上的歷史。也就是在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那一個歷史時刻,作者維多利亞‧貝林姆的電腦螢幕閃現著一則訊息:「我們家族應該對蘇聯感恩戴德。」而這訊息來自她曾因蒐藏披頭四唱片,在蘇聯統治烏克蘭時期鋃鐺入獄的伯父。
出生於烏克蘭的兩個世代面對同一場戰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詮釋。對作者而言,蘇聯象徵的是車諾比核災、專制統治與大饑荒。對她的伯父而言,蘇聯不僅是核工程與航空科技的先鋒,更是保護烏克蘭免於納粹統治的軍事強權。
這場由著政治立場相左的爭執,以及曾祖父日記記下的一名失蹤家族成員,帶領作者回到離開十年以上的故鄉波爾塔瓦的櫻桃園。在塵封的照片、日記及藏書中,以曾祖父母所經歷的歷史事件為本,貝林姆走訪烏克蘭社會主義時代的祕密警察單位「公雞之家」、各地檔案室、博物館及祖厝,試圖拼湊不斷消失中的家族歷史,解開四個世代面對政權轉移的立場歧異及糾結。
「哀悼一個地方,比哀悼一個人還難。」曾經對作者而言,俄軍侵略克里米亞的新聞畫面,彷彿存在於老舊電影的灰色畫面。隨著一邊協助農務一邊穿梭於以列寧命名的無數街道,在破碎凌亂的檔案與歧異紛亂的歷史認同中,作者以一個家族的故事折射出一個「邊境之國」的歷史處境,並且在進行式的戰爭中,找回未經戰火蹂躪的烏克蘭,及一個家族重新找回連結的可能。
國內外好評──
早在2014年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占領、頓巴斯戰爭開啟,種族問題及世代觀念上的落差,就在撕裂烏克蘭社會。而移居國外的作者,為了解開一個家族成員間難以啟齒的祕密,返回故鄉烏克蘭,踏上一段有如推理解謎般的旅程。對照身處台灣的我,因為類似緣由,也與作者有相同困擾。台灣與烏克蘭因地緣關係,有著許多難以避免的相似性。如果你也苦於台灣社會的分裂,相信作者的尋根之旅,能給你帶來不同視角的觀點。
──吳照中|「烏克蘭什麼」創辦人
既嚴肅又美麗地召喚出一個在危急存亡之秋的國度,也描述了作者個人如何設法尋回由家族跟國家所維護的回憶與祕密。這本書是對流亡、回歸與歸屬,乃至於對於人存在的意義,一次細緻的思索。最重要的,這本書是一首獻給希望與家的頌歌,其行文是如此地溫柔,對真實情感的堅持是如此深切,以至於對我來說,書中的字句化為了一種強悍的存在,供我擲向傷害、苦難、痛楚。這本書深得我心,它將縈繞在我的內心久久不去。
──《鷹與心的追尋》(H Is For Hawk)作者海倫.麥克唐納(Helen Macdonald)
出生於烏克蘭,並於十五歲移民至芝加哥,現居比利時布魯塞爾。是記者、譯者,也是一位研究氣味的專家。曾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Elle》與《美麗佳人》(Marie Claire)等雜誌撰稿。
譯者簡介
鄭煥昇
與文字朝朝暮暮,在書本中進進出出的譯者。譯有《冥王星任務》、《下一個家在何方》、《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傷風敗俗文化史》、《烈日帝國》、《性的解析》、《普羅旺斯1970》、《專業之死》、《哲學不該正經學》、《萬物的價值》等書。賜教信箱:huansheng.cheng@gmail.com
【預購】跟蘇格拉底學思辨:從《對話錄》學習如何質疑、怎樣探究?矯正僵化思維、屏除固有偏見,寫給每個人的理性思考與對話指南 The Socratic Method: A Practitioner’s Handbook◎沃德‧法恩斯沃斯 Ward Farnsworth(譯者:陳信宏 )
Regular price $37.00學習當代公民必修的對話課。
在二十一世紀的仇恨氛圍中,來自古希臘的聲音提供我們另一種選擇:真相與謙遜。──《華爾街日報》
◎收錄孫有蓉(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哲學系講師/博士)、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專文推薦序
◎朱家安(哲學作家、哲學雞蛋糕腦闆)、林從一(華梵大學校長、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系博士)、法律白話文運動、超級歪(YouTuber)、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老師)、潘小慧(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各方好評推薦!
◎亞馬遜讀者4.7星好評、「哲學方法論」分類榜上長銷書單、Kindle評選「優秀非小說讀物」
▍本書特色
1. 解釋蘇格拉底思考術、拆解《對話錄》背後的方法,並以《對話錄》中的實際對話作為案例。
2. 本書對蘇格拉底思考術的拆解,呼應了作者另作《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說明後者對蘇格拉底的繼承關係。但閱讀本書不需要任何斯多葛學派的知識。
3. 作者會在每個章節提到該章節與其他章節的關聯性,供讀者做參考閱讀。
4. 作者使用清晰的語言,尤其適合希望鍛鍊思考力的高中生、大學生來讀,培養亞洲教育底下較被忽視的「發問」的藝術。
▍內容簡介
在討論淪為筆戰、質疑變成打臉的社群時代,
讓蘇格拉底教你突破同溫層,勇敢提問、接受質疑。
在開始前先想一想──
⦁ 你對某項事情的看法是否心懷先入為主的考量卻不自覺?
⦁ 你是否很少反思自己得出某種結論的具體過程為何?
⦁ 要如何檢查一種見解真的完全合乎邏輯、不與自己的其他信念矛盾?
⦁ 在辯論的時候,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來增強自己論點的效力?
「蘇格拉底方法」的四大技巧──
方法1 交叉詰問: 使用引導式問題,確認一項主張是否完全合乎邏輯。
方法2 類比:為了證明x具有y特質,以另一個類似x且具有y特質的事物作為論據。
方法3 溯源法:從許多單一例證導引出一般性的結論,又稱歸納法。
方法4 收斂與擴張思考:透過觀察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或差異性,探究一項論點是否不夠全面或是太過空泛。
柏拉圖在《對話錄》中,記錄了蘇格拉底與人對話、問答的過程,也開啟人類對智慧的追尋。德州大學法學院院長沃德‧法恩斯沃斯在本書中以十八個章節,總結出五大元素、四大方法,從基本要點、邏輯規則到自我檢驗,引用超過百則《對話錄》中的精采辯論,向讀者介紹「人類史上最偉大成就之一」蘇格拉底的問答技巧與思辨策略。
作者有感於在社群媒體做為主要交流管道的當代,人與人之間正向有效的思維交流日益困難,希望能以催生哲學史的提問大師蘇格拉底為嚮導,幫助讀者練習面對公共議題的討論與差異立場的挑戰。這是一本寫給所有二十一世紀公民的理性思考與對話指南,也是一條通往智慧的道路。
▍媒體與讀者好評
一本精彩的書。 它優雅、博學,輕輕地將美德的學問包藏其中,永遠不會顯得迂腐。——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哲學家、小說家
這本重要著作不僅在挖掘經典資料方面極為博學,也能幫我們了解蘇格拉底思考術的真正含義。—— Frederick Schauer,弗吉尼亞大學大衛和瑪麗哈里森傑出法學教授
許多人輕忽了蘇格拉底式的提問,有些人自認為在實踐它。但是,只有在閱讀這本博學、鼓舞人心的著作時,人們才真正能開始欣賞柏拉圖教學的深刻性,並了解其教訓對一個任意謾罵、草率下判斷的社會來說是必要的。——Stanley Fish,美國杜克大學教授
一本寫得很漂亮、非常有思想,面面俱到的書。作者對柏拉圖早期對話中所闡明的蘇格拉底方法提供了全新的理解,展示了如何將其內化、提高智力。——Henry Abelove,衛斯理大學英語名譽教授
任何想要進行清晰思考的人都應該關注本書。 ……對普通讀者有用,確實是一本修煉手冊。閱讀它可以擴大對古代思想的了解,但也可以進行所有思想家保持敏捷所需的心理鍛煉。——Paul Woodruff,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哲學與古典學教授
這本出色的作品,對於在教育、政治、商業和日常關係中發現真相(或至少接近真相)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見解。以蘇格拉底的智慧為基礎,作者不僅闡明了蘇格拉底話語為何必不可少,而且闡明如何以積極和肯定的方式進行此類論述。在政治兩極分化嚴重的今天,這一點尤其重要,在這個時代,美國人只願意與同樣想法的人說話,並蔑視那些不同意他們的人。這種狀況無疑是由社交媒體的出現促成的,對運作良好的民主構成了嚴重威脅。如果我們作為一個國家,要渡過這些時期,並保持我們民主的最基本前提,就必須學習如何參與蘇格拉底式的對話,並接受開放思想、嚴格質疑和誠實辯論的原則。這本書為任何尋求維護美國民主的人提供了重要的教訓。——Geoffrey R. Stone,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
(本書內容包括)從對蘇格拉底問題的分析(確定我們對歷史蘇格拉底的了解)到蘇格拉底方法的要素,再到這種方法對斯多葛主義和懷疑主義等其他思想流派的影響。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將學習如何提出更好的問題,並在他們自己的思維中發現更深層次的原則——我們內在的許多想法可能被證明為不一致、需要修改,這並不總是令人愉快的,但沒有人說哲學總是帶來快樂,我們總得為獲取更深思熟慮的觀點付出代價。——Ryan Boissonneault(亞馬遜讀者)
這是一本關於如何有效推理的書。也讓我反省自己是如何提問的。本書提供一種自我探究的方式,也是一種客觀思考人類如何通過對話、內省來尋找虛幻真理的方式。——Kyle(亞馬遜讀者)
如果練習得當,這個方法不僅會讓我們更接近真相,而且會呈現出推動我們物種前進所需的一種罕見的美德——謙遜。——Hugh(亞馬遜讀者)
本書確實引用了原典中的段落,但其中觀點始終能與現代生活呼應。而且作者使用了對今天的讀者來說,很容易理解的語言,因為原典的晦澀語言需要大量的刻意努力才能切入其背後的含義。——James Mason(亞馬遜讀者)
本書內容對蘇格拉底推理及其對當代世界的適用性提供有力的討論。 作者針對理性話語的分析討論令人欽佩,結語更令人信服。我們是否可能在學校、大學以及公共和私人生活中,應用開放性和蘇格拉底式的問答推理來提高討論的層次呢?或者,意識形態和僵化的框架(以及煽動性言論)正在阻礙思想的誠實交流?法恩斯沃斯的信念令人欽佩,但最終蘇格拉底在被雅典公民陪審團定罪後喝下了毒芹,罪名是「腐蝕青年」。 蘇格拉底的定罪和處決與我們當代社會的相似之處令人恐懼。也因此,本書對蘇格拉底內部對話的討論更使人感觸良多。——Daniel(亞馬遜讀者)
▍書系簡介 ithink, I think──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是對生命本身的肯定,
如同沙特說:「在行動中存在著希望。」
了解一種思考方式,如同掌握一件處世工具;
了解不同的哲學概念,提供我們重新審視所處社會的不同角度與準則;
了解一位哲學家的思想與生平,讓我們的生命經驗得到參照;
了解哲學的歷史,即是見證在經歷無數次翻轉與重建之後,人類何以為人類。
世界時時刻刻在變化,思想應是動態的。從隨時能閱讀的輕鬆漫談,到精采的思想展演,我們期許這個書系的書籍,能夠回應此時此地的不同處境。哲學發展始於對世界的好奇,最終也必然回歸到人類對自身及其所處世界的關心。我們將以上述幾個類型為框架,希望大家能找到最適合自己親近哲學的路徑,也找到思想與行動結合的方式。
◆不馴的異端
以一本憤怒之書引發歐洲大地震,斯賓諾莎與人類思想自由的起源
史蒂芬.納德勒(Steven Nadler)──著 楊理然──譯
◆口袋裡的哲學課
道德可以計算嗎?快樂一定比痛苦好嗎?如果能夠隱形,你還會奉公守法嗎?
牛津大學的10分鐘哲學課,跟著亞里斯多德、尼采、艾西莫夫、薩諾斯等93位思想家,破解135則人生思辨題
喬尼‧湯姆森(Jonny Thomson)──著 吳煒聲──譯
◆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
12位大哲學家╳11次劃時代重要翻轉,一部寫給所有人的自然科學哲學史
哲學新媒體──策畫 孫有蓉──主筆 邱獻儀──文字協
◆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
跟著塞內卡、西塞羅、叔本華等10位斯多葛思想家,學習面對不確定年代的生命智慧
沃德‧法恩斯渥思(Ward Farnsworth)──著 陳信宏──譯
▍即將出版──出版順序、書名皆為暫定
◆寫給所有人的簡明哲學史
A Passion for Wisdom: A Very Brief History of Philosophy
羅伯特.索羅門、凱瑟琳.希金斯(Robert C. Solomon、Kathleen M. Higgins)──著 黃煜文──譯
◆衣裳哲學
Sartor Resartus
湯瑪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著 賴盈滿──譯
德州大學法學院院長,並擔任約翰·杰弗斯(John Jeffers)法學研究主席。身為法律研究者,法恩斯沃斯精通邏輯學,擅長推理性思考與英文寫作。他針對法律、英語修辭學等著述頗受各方好評。
法學專業使他在研究抽象思想的同時,也重視實際應用層面。第一部哲學書籍《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正是結合思考與應用的作品,獲亞馬遜讀者4.8星好評,位居該網站「哲學方法論」暢銷書第一名。第二部哲學著作《跟蘇格拉底學思辨》,以柏拉圖《對話錄》中的實際對話作為案例,拆解其中蘇格拉底的思考術與辯論方法,希望能幫助讀者培養發問與內省的習慣,以及面對差異與公共議題時的思辨力。本書出版後,位居「哲學方法論」暢銷榜常勝軍、Kindle評選「優秀非小說讀物」,並受到學院與讀者一致推崇,芝加哥法學教授傑佛瑞.R.史東認為,本書為尋求維護民主的人提供了重要的教誨。
相關著作:《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跟著塞內卡、西塞羅、叔本華等10位斯多葛思想家,學習面對不確定年代的生命智慧》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專職譯者,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並以《好思辯的印度人》入圍第33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
近期譯作包括《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祕訣》、《我們與動物的距離》、《國家如何反彈回升》、《眾神的遊戲》、《公司與幕府》、《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等。
【預購】華人大補史: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皮國立編
Regular price $43.00當華人傳統藥食遇上西方醫學,
一段從不知其所以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全方位蛻變過程。
品嚐歷史中食物的滋味,探究補養文化的衝擊與再生
本書的焦點在於探討「補養」的歷史。臺灣街頭巷尾的飲食文化中,充滿著各種「補養」的菜色,從早期的狗肉鍋、燉鱉湯、蛇湯、十全排骨,到一九八○年代,逐漸普及全臺的羊肉爐、薑母鴨;還有青草茶、苦茶等,相信讀者對這些滋味都不陌生。由於傳統文化中藥食如一、藥食同源的發展,這些食物通常加了不少具補養功效的中草藥材於其中,而賦予一道菜色、一碗熱湯、一杯茶飲等具有防治某些疾病的功效,這樣的文化現象與背後的歷史因素值得探索。
此外,生活中諸如維他命、雞精、蜆精、提神飲料等具有補養、補精神、提升體力的飲品,即便已被「科學」二字重新包裝,但還是伴隨著傳統補養功效的話語,而成為現代的新補品,可見補養文化影響之廣泛,歷久不衰。
食補有沒有真實效用,需要專業醫師來解答,但我們可以從歷史中了解所謂被社會文化所認同之「療效」或某些「效果」,是如何透過各種歷史因素而被建構出來。二十世紀初期以來東亞各地的科學觀和中西醫匯通概念,又如何賦予這些具有補養意義的食物,一些全新的健康概念,並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閱讀本書,可讓讀者在吃下這些食物時,擁有多一份趣味與對其健康功用之省思。
曾齡儀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歷史學博士,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興趣為近代日本史、近代臺灣史、移民與食物史,著有《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
張仲民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任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專長為中國近代史。出版有《種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閱讀文化與接受政治》、《葉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等四種,發表有論文、書評多篇。
牟立邦
復旦大學博士,現任臺灣明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中國近代史/中日抗戰、貨幣史研究;物質文化/飲食文化、影視研究。著有〈兩岸史學史視野下的淞滬會戰「軸線移轉說」述評〉、〈明清之際台灣「番銀」的通行——兼論社會經濟的發展〉、〈「辛甚曰辣」:明代以前中國辛味概念的形成及演繹〉、〈從「董月花」的塑造看文化與群體的折射〉等篇章論文。
劉士永
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現任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專長為醫學/公共衛生史、日本殖民醫學、東亞環境史。著有《武士刀與柳葉刀:日本西洋醫學的形成與擴散》、《東亞醫療史:殖民、性別與現代性》、Prescribing Colonization: The Role of Medical Practices and Policies in Japan-Ruled Taiwan, 1895-1945等專著。
張淑卿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訪問學員、博士後研究員。專長領域為臺灣醫療衛生史、護理史、以及科技、醫療與社會。著有研究論文、書評、翻譯等百餘篇,散見於中英學術期刊中。
安勤之
母親說「天下一勤無難事」,安是家族名,之是輩分序。胸無大志,心懷小事,著有四物、靈芝、牛樟芝相關論文。樂於吃飯、睡覺、打太極,鑽研尼采、實驗教育與社會學理論,目前任職於陽明交通大學百川學士學位學程,擔任實作級專案助理教授。
蔣竹山
臺灣桃園人。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曾任東華大學人社院大眾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大學歷史所所長。研究興趣喜歡打破傳統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三塊分立之框架,主要方向為醫療史、新文化史、全球史、公眾史學。歷來除關注全球視野下的物質文化史研究,在學院推動相關社群活動外,也對社會大眾推廣歷史普及與公眾史。
編者簡介
皮國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身體史、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著有《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中醫抗菌史:近代中西醫的博弈》、《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等學術專書,並合編有《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藥品、疾病與社會》、《憶載航空城:大園落地生根的記憶》以及高中歷史教科書等等,另有學術論文、專書篇章等80餘篇。
【預購】日本戰國這樣讀:認識六位名將,說一嘴好戰國!◎月翔
Regular price $31.00六位戰國名將帶你快速建立概念,
讀通群雄爭霸的日本戰國時代!
受到小說、影視、動漫、遊戲等影響,臺灣讀者對於日本戰國時代並不算陌生,甚至能如數家珍地說出許多武將的事蹟。
不問出身、只要有實力就能出人頭地、充滿無限可能的這些特點,可說是日本戰國最大的魅力之一。尤其在織田信長引領的新時代,不問君臣關係的下剋上更是讓人直呼痛快。
但如此藩鎮割據、群雄並起的局面究竟是建立在什麼樣的體制背景之下呢?
武家政權體制×現代企業架構,重新定義戰國時代!
我們所知的日本戰國時代,實為「室町幕府」的時代。1467年,一場找不出理由的「應仁之亂」揭開了戰國時代的序幕。若將整個體制比喻為「室町幕府集團」,天皇就像個是被架空的名譽董事長,由幕府將軍擔任執行長,管理設於京都的總公司。地方則由區經理(守護大名)來管轄各區境內加盟店長(國人)……這麼一說,好像馬上就有種略懂略懂的感覺了呢?
本書將系統性地介紹戰國時代的武家政權,並且輔以現代商戰做為比喻,以大眾熟悉的企業架構,重新定義戰國時代的武家體制。
其實比起三國演義,八點檔連續劇的商戰與家族內鬥,更貼近日本戰國時代!
武田信玄=具百年家系歷史的霸氣區經理
上杉謙信=擁有政治潔癖的代理區經理
北條早雲=洞察人心、介入權貴的紛爭的公關主任
織田信長=精打細算、善貿易流通的會計課長
豐臣秀吉=戰國最強超商店員
德川家康=掌管數家店舖的腹黑加盟店長
6位耳熟能詳的戰國名將:武田信玄、北條早雲、上杉謙信、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透過他們的家族史,來解構戰國時代。
他們分別代表了戰國時代群雄崛起的幾種典型,本書以「關東與京畿」及「舊制度與新制度」作為關鍵字,將6位武將區分為二大類:第一部的武田、上杉、北條,是關東地區與舊制度的代表;第二部的織田、豐臣、德川,則是京畿地區與新制度的代表。
武田談的是「武田軍團」,上杉是「上杉一族與長尾一族」,北條是「關東局勢」。織田談的是「桶狹間之戰、長篠之戰」,豐臣談「檢地與刀狩」、德川則是「關原之戰、大坂之陣」。這些都是讀者在接觸日本戰國時代歷史時,覺得非常重要但又不易理解的重點。
►►►認識日本戰國,就從這本開始!◄◄◄
本書特色
★MIT臺灣製造的日本戰國入門書,鄉民哏、動漫哏……不管什麼都給我來一點!
.你聽過「樂市樂座」嗎?原來織田信長也通曉「發大財」之道!?
.關東名門陣線長達70年的大亂鬥,讓人直呼「貴圈真亂」!
.如果戰國時代有網軍的話,秀吉一定是帶風向的高手。
★踢爆戰國神話,用最新學說顛覆你的認知!
.長篠之戰中的鐵砲三段射擊,案情並不單純!?
★30+圖表,秒懂日本戰國錯綜複雜的權力糾葛、恩怨情仇
★為6位武將量身打造的企業形象人物插畫,角色定位一目瞭然
.秀吉=戰國最強超商店員的形象從此揮之不去!
★專業日語領隊兼導遊,直接帶你穿越日本戰國時代
.整本書就像一個戰國歷史的套裝行程,不用做任何功課就能輕鬆出發!
專文推薦
真田幸村十四代・仙台真田家十三代|真田 徹
實踐大學應日系助理教授|蔡亦竹
熱血推薦
《戰國歷女A R C的日本旅遊生活雜記》|ARC嵐
日本歷史作家|洪維揚
作家|茂呂美耶
職場與旅遊斜槓達人|熱血威爾&熱血P
「透過這本《日本戰國這樣讀》,我相信能夠加臺灣人與日本人之間的理解,友情更加深厚。」──真田 徹(真田幸村十四代・仙台真田家十三代)
「月翔的書就像櫻木花道一樣,擁有所謂專家沒有的親和力和滲透力,可以讓不熟悉日本、但是對戰國有興趣的朋友快速超越時空,彷彿置身於數百年的英雄爭霸現場。」──蔡亦竹(實踐大學應日系助理教授)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因熱愛日本戰國時代歷史,於三十而立之年,拋下工作旅居京都一年半,遊歷日本各地古城、憑弔昔日古戰場。曾參訪大坂之陣四百年祭、日本三大真田祭等歷史祭典,並於關原之戰合戰祭典,飾演石田三成部下護主奮戰。現任日語領隊導遊,企畫「關原合戰祭觀戰團」、「上田真田朝聖團」等主題行程,工作之餘翻譯及撰寫日本戰國史書籍。創立FB專頁「月翔的戰國淺度旅行」,閒聊日本戰國史軼事及歷史旅行。
www.facebook.com/SengokuTravel/
【預購】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 Victorious In Defeat: The Life and Times of Chiang Kai-Shek, China, 1887-1975◎亞歷山大·潘佐夫 Alexander V. Pantsov( 譯者:梁思文, 楊淑娟)
Regular price $61.00他的一生究竟是失敗還是勝利?
★【中文版獨步全球 無刪改搶先面世!】★
中國近代史專家潘佐夫最新鉅作,最權威的蔣介石傳記
揭露蔣介石神祕、複雜、矛盾的真實面貌
蔣介石——一個失敗的勝利者,也是勝利的失敗者,
他雖勝猶敗,又在敗中求勝,
打贏二次世界大戰,卻輸掉國共內戰;
長期在臺灣掌握權力,死後卻遭到嚴厲批評。
曾被尊為民族的救星,現卻被貶為歷史的罪人。
以前,我們在課本中認識蔣介石,學習他看著魚兒逆流而上的勵志故事;
如今,雖然提到先總統蔣公時已不用敬畏的挪抬空一格、不必再向他的遺像行禮,
但我們在路名、錢幣、機關學校名稱、紀念館等仍隨處可見他留下的身影。
無論對他的評價如何,他對臺灣帶來的影響,一直都巨大得難以抹滅、無法忽視。
本書特色
【歷史不該被遺忘,而應該要被真實還原】
現在,藉由潘佐夫的深入研究,透過在生命中與蔣介石交會過的眾人視角,
我們得以重新認識面貌多元、大多數人可能前所未聞的蔣介石。
●乳名瑞元的蔣介石,幼時極為頑劣調皮,經常闖禍惹事,幾度差點受傷喪命。鄰居稱他「瑞元無賴」,而現代醫師可能會診斷他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因父親早逝、兄長分家,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養成敏感而高傲的自尊、領導者的本能,習慣靠雙拳伸張權威,以彌補自己較低的社會地位。
●神經失常、心理極度不平衡,容易衝動、憂鬱、歇斯底里,是個難以相處的人,旁人必須以極大的耐性來和他打交道。
●沉迷女色、情史豐富,先是奉母之命娶了自己不愛的女人,之後經常流連青樓,納妓女為側室,又另納少女為妾,最後因個人前途考量締結政治婚姻。
●對導師孫逸仙極忠誠,對朋友則重情義,收養結拜兄弟的私生子,視如己出。
●自律甚嚴,作息按表操課,早睡早起、飲食清淡,從不喝開水之外的飲品。
●最常以「雪恥」作為日記的開端,愛國心強烈,國家受強壓時總是痛受屈辱。
●在某些外國高官眼中,他舉止莊重沉著,有學者風範,像個神職人員;但也被美國某官員在日記中謔稱為「花生米」,稱其為無知、專橫的死頑固。
蔣介石終其一生都在戰鬥中,先是與滿族,然後是軍閥、共產黨與日本人。
即使撤退到臺灣後,他也永遠在備戰中,時刻心懷反攻大陸之夢。
他犯了許多可怕血腥的罪行和錯誤,但也為國家付出了諸多心力;
我們可以從各方面來評判他,同時觀照他的時代和社會背景。
本書是作者經過長期深入研究後,對於20世紀最有權勢、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中國國民革命領袖蔣介石的一部全面性傳記。自1926年開始,蔣介石(1887–1975)領導中華民國將近五十年。他是一個愛國者、共和新中國的創建者、二戰的英雄,既是儒家的信奉者,也是一個基督徒;雖然他夢想著普世的平等,卻變成一個背信狡獪的獨裁者,也必須為超過一百五十萬無辜民眾的死亡負責。無論對蔣介石的評價是褒或貶,但不容否認的是,他對兩岸近代史和遠東歷史發展有深刻而巨大的影響。
這本批判性傳記所根據的,是蔣介石未發表的日記、他在俄羅斯檔案中的大量個人案卷,以及俄羅斯收藏的、他的親友和敵人的檔案。潘佐夫揭示了蔣介石在1920年代掌權和整個中國革命運動過程中,俄羅斯人所扮演的角色,還有蔣介石與美國一些高官的複雜關係,同時也揭露了蔣氏家族不為人知的祕辛、播遷來臺後的生活等,期待幫助讀者為蔣介石在歷史中找到適切而客觀的地位。
媒體讚譽
潘佐夫利用俄羅斯檔案資料和他對中國共產主義的專精知識,對於蔣介石的複雜性格,提供給我們一種嶄新而獨特的評論。——陳永發,中央研究院院士
潘佐夫將他精心磨練的敘事和研究技巧,運用到處理蔣介石的生命故事中。任何對今天的中國從何而來感到興趣的人,都不能錯過這本書。——方德萬(Hans van de Ven),《戰火中國1937–1952》(China at War)作者
歷史對蔣介石毫不手軟,而迄至目前為止,史學家們對他依然極為嚴苛。然而,從最近開放的檔案和蔣介石個人的文件中,人們對他的生命,有了新的見解。在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中,對一個雖然有過,但是不失為英雄人物者的生活與時代,做了精彩的描述。書中充滿各種驚喜!——費約翰(John Fitzgerald),墨爾本斯威本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首都大學(Capital University)歷史學教授、愛德華與瑪麗.凱薩琳.吉賀德人文學講座(Edward and Mary Catherine Gerhold Chair in the Humanities)教授。潘佐夫生於莫斯科,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Moscow State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獲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頒授博士學位。出版多項著作,包括《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鄧小平:革命人生》、《布爾什維克與中國革命,1919-1927》(The Bolsheviks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19-1927)等。
譯者簡介
梁思文(Steven I. Levine)
美國蒙大拿大學(University of Montana)莫林.曼斯菲爾德及邁克.曼斯菲爾德中心高級研究員,哈佛大學博士。梁思文專攻現代中國政治及外交政策、美國─東亞關係,曾出版多本著作,包括《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鄧小平:革命人生》、與韓德 (Micheal H.Hunt)合著的《弧形帝國:美國在亞洲的戰爭,從菲律賓到越南》(Arc of Empire: America's Wars in Asia from the Philippines to Vietnam)等。
楊淑娟
畢業於臺灣大學社會系、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西洋史),曾任國小英文老師、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樹木調查小組志工。譯著有《尼采與貴族激進主義政治》、《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中、東歐的革命與變遷:政治、經濟與社會的挑戰》等。
【預購】筷子:飲食與文化 Chopsticks: A Cultural and Culinary History◎王晴佳 (譯者:汪精玲)
Regular price $51.00本書是英語世界第一本有關筷子歷史的專著,英文版出版之後不但填補了英語學術界的一個空白,而且受到了讀者的歡迎。
與已有的筷子歷史專著相比,本書大致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是突破了民族—國家歷史的書寫傳統,並未將筷子的歷史局限在一國之內;第二,本書不僅僅描述筷子在歷史上的起源、使用和推廣,更希圖從飲食和文化雙重角度,解釋筷子成為今天亞洲地區不少人日常 之必需的原因及歷史。
美國羅文大學(Rowan University)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英國季刊《中國的歷史學》(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主編。主要從事中外比較史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和中國思想文化史方面的研究。
【預購】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1):南宋金元篇【萌貓漫畫學歷史】◎肥志
Regular price $38.00作者簡介
【預購】故宮六百年 上下 (2冊合售)◎閻崇年
Regular price $73.00明清史專家閻崇年,巔峰扛鼎之作
完整講述故宮六百年風雲史
∥明清史專家閻崇年,意猶未盡再寫故宮,繼《大故宮》後最新力作!∥
∥全新視角,十易文稿,以時間為縱軸,從歷史長河剔沙淘金,精構而成100講。∥
走進巍巍宮牆,六百年明清史近在眼前,
帝王將相、后妃女侍、百官眾卿、御史諫臣、文化精英、書畫名家、能工巧匠、太監宮女,悉數登場。
*內附明代《朱瞻基行樂圖》、清代《十二美人圖》之四美圖全彩拉頁。
*套書加贈兩大張明清皇帝檔案彩色小海報。
故宮是個歷史大劇場,也是個歷史小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其人物之精采,事件之離奇,故事之生動,器物之精美,正邪之相搏,學人之才華,小人之奸詐,後宮之玄祕,英雄之豪氣,庶民之苦難,精采紛呈,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江河波瀾與涓溪暗流。──閻崇年
從明永樂帝朱棣下詔興建北京宮殿,以南京、中都宮殿為範本的紫禁城,於一四二○年正式建成,至今已六百年。明清史專家閻崇年,長年鑽研故宮學,已出版數本故宮相關著作。《故宮六百年》既是閻崇年的扛鼎之作,也是「中國故宮學」的巔峰鉅創。
有別於其他故宮書籍書寫方式,此書以故宮為歷史舞臺,線性時間為縱軸,由皇宮的主人皇帝說起,擴及后妃侍女、大臣世家、能工巧匠、書畫名家……從人物風雲,講述各式在故宮展演的真實歷史、離奇故事、後宮爭鬥、官場殺戮,帶領讀者隨著明清風雲人物一同走過皇城宮殿景點,彷如置身歷史現場,閱讀間便悠悠走過六百年的驚心動魄與滄桑。書內論及多樁明清史疑案,閻崇年結合史料、宮廷制度,提出許多專業細緻的見解,供讀者思辨。
上冊從永樂建宮說起,到泰昌紅丸疑案止。紫禁城新建即發生三大殿遭雷擊大火燒毀,朝中大臣為了遷都北京而起齟齬,後有奪嫡風波,有臣死也有臣因而立功;英宗土木堡被俘,後宮既有「五全皇后」張皇后,也有之後引燃外戚囂張氣焰的張皇后;正德即位,明朝失去勃勃生機,皇帝沉迷豹房,巡幸民間;嘉靖太廟「大禮議」之爭,儒門楊氏為此悲壯坎坷,海瑞諫諍無果;隆慶新政後,怠政貪樂;少年皇帝萬曆酒色財氣來者不拒,定陵地宮八年始成;鄭貴妃先涉梃擊案,後涉紅丸案,泰昌繼位一月即逝,留下歷史疑案。
下冊從明天啟登基,到清皇宮轉型為故宮博物院止。天啟登位,保母與魏忠賢當道,皇子女全數夭折,思宗兄終弟及,錯殺良臣,良將袁崇煥凌遲處死,李闖入城,大明朝亡,殉節士人四千餘人。清順治太和門登基,紫禁城易主;董鄂妃身世、順治離世之因、孝莊太后另嫁、康熙遺詔真假、乾隆生母身分,仍為懸案未有定論;康熙好讀書,設立南書房、上書房,治河、彈劾明珠集團,立廢太子引起宮廷鬥爭;乾隆盡孝修建清漪園,為頤和園的前身,英國使團來訪,埋下侵略戰爭伏筆;道光為清朝史上唯一嫡子繼位者,也是第一位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之後林則徐虎門銷煙、同治新政都未能改變頹勢。辛亥革命後,清朝皇宮轉成北京故宮,藏納宮廷古物,成為文化傳承重要機構與地標。
名人推薦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邱建一(藝術史學、新月藝文負責人)
謝金魚(歷史作家)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歷史名家重磅推薦──
作者簡介
閻崇年
著名清史專家,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袁崇煥研究會會長、北京滿學會會長,百家講壇2012年度主講人。專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帝》、《袁崇煥傳》、《努爾哈赤傳》、《森林帝國》、《古都北京》、《天命汗》、《清朝皇帝列傳》、《大故宮》、《清朝開國史》等。論文集有《袁崇煥研究論集》、《燕史集》、《燕步集》、《滿學論集》、《清史論集》共5部。主編有《袁崇煥學術論文集》、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等。先後發表明史、清史、滿學論文數百餘篇。
【預購】槍桿與筆桿下的眷村文學◎ 眷村雜誌
Regular price $32.00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百萬隨軍移民被安置在眷村中,這些聚落遍布全台,形成封閉又自我完整的生活方式。眷村文學自1970年代萌芽,1980年代興盛,1990年代逐漸消聲匿跡。雖然式微,但眷村文學已在臺灣文學史上留下深刻的影響。
臺灣當代文學發展,與烽火息息相關,台海戰雲密布的背景及動盪的局勢,交織成一個苦難而壓抑的年代,生活其中的人們形成筆與槍的隊伍,這支隊伍中,從詩歌、散文到小說,誕生了許多耀眼的寫手。詩人的隊伍裡,有被譽為「詩壇鐵三角」的洛夫、張默、瘂弦;傑出的小說與散文大家,從司馬中原、朱西甯、管管,到袁瓊瓊、蘇偉貞、朱天心、張啟疆等,書寫眷村生活的各個面向;又有學者與文化人,如陳芳明、封德屏,一生致力推動文學,時時關注社會的變遷。
《眷村》雜誌採訪了這些與眷村有關的文學家,將他們的生命故事與歷程集結成書,紀錄下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與獨樹一格的文學發展。
眷村雜誌
隸屬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眷盟),眷盟於民國103年10月由全台各地的眷村文化保存工作者共同組成,109年4月正式向內政部登記核准為社團法人,並發行《眷村雜誌》。《眷村雜誌》為半年刊,迄111年已發行六期。
眷盟期望在全台眷村拆除殆盡之時,仍能凝聚眷村人的情感,重新喚起眷村人對眷村的記憶,以及它背後的血淚史,尤其是希望年輕的世代,對臺灣這段珍貴的歷史,能有更深刻的了解。眷盟誠摯邀請各地關心眷村文化發展的朋友加入我們的陣容,以各種方式協助我們。
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臉書:www.facebook.com/groups/804791536249678/
全國眷盟捐款帳號:
戶名: 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
銀行: 第一銀行木柵分行
帳號: 167-10-150606
聯絡方式:
jw5793@ms28.hinet.net
撰稿人簡介
張夢瑞
新聞人。愛音樂、電影、文學。曾任職《中國時報》、《民生報》記者多年,獲「吳舜文新聞獎」。報導作品〈何處是兒家〉、〈小丑〉曾被改編為電影及電視劇。擅長說故事,對上海、香港、臺灣的國語老歌,下過深厚功夫蒐集及鑽研,長期在電台主持《老歌曲•舊時情》節目。著有《金嗓金曲不了情》、《吃點子的人》、《我把English獻給你》、《林旺與馬蘭的故事》(皆為聯經出版)。
【預購】帝國煉金術: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與政治認同 Imperial Alchemy: Nationalism and Political Identity in Southeast Asia◎ 安東尼·瑞德(譯者: 林瑞)
Regular price $45.00重新轉化為如同『黃金』的民族國家。」──安東尼.瑞德
東南亞史研究權威、亞洲版的布勞岱爾
美國亞洲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得主、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院士
——安東尼•瑞德(Anthony Reid)——
繼博客來年度選書《東南亞史:多元而獨特,關鍵的十字路口》後又一力作
★★全球唯一中譯本、獨家收錄台灣版新序言★★
★★深度剖析二十世紀東南亞民族認同的多元及獨特性★★
印尼人/馬來人/亞齊人/巴塔克人/卡達山人……政治認同有什麼不一樣?
在一九四五年戰後的東南亞,催生新民族國家是民族主義的使命,
但這裡的民族主義又為何產生許多不被國家綁架的人?
東南亞對華人的仇恨與歧視,為何與民族主義浪潮的興起有關?
身為東南亞「局外人」的華人,正因大多富有、掌握經濟管理權,
導致他們備受敵視,甚至遭到一連串「排華運動」的迫害……
連「想像的共同體」都無法完全解釋,
要了解東南亞民族主義異於歐洲民族主義的特質,
就得先了解什麼是「東南亞獨特認同」!
★要理解現代東南亞國家的多元性,關鍵就在於民族主義!
來自歐洲的民族主義,如何結合東南亞傳統的族裔文化,在二十世紀建立各式各樣的民族國家?承接殖民帝國疆域的大型民族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為何又存在著各種擁有獨特身分認同的其他民族?民族主義煉就的現代東南亞民族認同,到底有什麼獨特性?
對於這個難題,作為東南亞研究權威的安東尼.瑞德在本書中提出了深具原創性的分析。瑞德整合包括「想像的共同體」等各式民族主義理論,結合歷史學及人類學視野的實證研究,進而提出不同於以往研究的獨到觀察──
★東南亞民族認同的獨特性,在於自身歷史傳統與外來殖民帝國結構融合而成的「族裔民族主義」!
在經典著作《東南亞史》一書中,瑞德提出了古代東南亞社會具有語言多樣性、弱國家性、重視貿易等特質,而在本書中,他認為這些古代特質更體現為「厭惡國家」的文化型態:東南亞厭惡官僚體系及法律制度,重視親屬關係與宗教儀式,社會凝聚力的基礎在於族裔血緣而非國家權力。
東南亞重視族裔的傳統,沒有因為歐洲殖民統治及現代化而消失,反而隨著殖民帝國建立的統治結構、工業基礎、以及訴求「同質性」的教育系統,最終結合「反殖民帝國」的「國恥恨」激烈情緒,成為建立自我意識與民族認同、推翻殖民統治的動力來源。作者指出,「在政治認同的塑造過程中,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比文獻記載中的更加重要。」
★「族裔民族主義」展現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少數族群上,進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自我認同,也就是「不被國家綁架的人」!
本書回顧東南亞從殖民時期到當代的民族主義發展史,並且透過華人、馬來人、亞齊人、巴塔克人與卡達山人等案例,進一步說明。作者最終指出,東南亞自古以來的文化多樣性及重視族裔的歷史傳統,既是推動當地民族認同形成的根本力量,也是不同於歐洲或東亞地區民族主義的根本原因。
其中,華人的「族裔傳統」來自中國本土的文化認同,因此在東南亞始終被稱為「局外人」而與當地格格不入。本書對於東南亞的華人,包括菲律賓華人、馬來半島的峇峇華人、印尼華人身分認同的共通點及歧異性、他們在各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為何東南亞會形成類似歐洲「反猶運動」的排華風氣,都有著獨到而深入的分析。
★透過「族裔民族主義」的理論視野,以下介紹東南亞民族形成的各種具體案例:
這些案例除了馬來人以外,都是東南亞的少數族群。他們都憑藉著自身宗教或文化等歷史久遠的「族裔傳統」,而在歷史演化過程中發展出高度的身分認同。雖然這些少數族群未能建立如馬來西亞、印尼完全獨立的主權民族國家,但直到今天始終保持著鮮明的民族意識。
▌十六世紀,荷蘭旅行者對東南亞「華人」的印象──
「萬丹的華人住在一個分隔的特區(在城寨之外),特區周遭建有強固的柵欄,還有一條壕溝圍繞。他們住的房屋極為精緻。他們非常精打細算,無論做什麼都為了賺錢,也因此他們看來都很體面……爪哇人在看到一名華人被押赴刑場受死時都歡欣鼓舞,而華人在見到爪哇人被處決時也同樣雀躍不已。」
》》本書觀點:
善於經商的東南亞華人,由於強烈的「中國文化」身分意識,數百年來始終難以融入當地社會或建立國家,而在二十世紀的大眾民主時代,屢屢成為當地民族情緒的仇恨目標,因而引發多次「排華運動」。
▌一九四五年,英國殖民者對馬來人的調查報告──
「馬來人極度厭惡被冠上『馬來亞』這個名稱。所謂『馬來』指的不僅僅是傳統的馬來蘇丹,甚或是蘇丹的支持者,而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族裔類型。因此每一個以馬來語為日常用語的穆斯林,無論是否為米南佳保古國後裔,或自稱為其後裔,都是馬來人。」
》》本書觀點:
「馬來」原是外來者觀點的名稱,而非馬來半島當地人的自我意識。但在英國統治時期的殖民者「誤讀」之下,最終形成以族裔根源、血緣世系及語言為基礎的「種族」觀念,是今天「馬來認同」的建立基礎。
▌一九四五年,亞齊反抗軍的戰爭宣言──
「我們全民中的每個成員,都已經團結在偉大領導人蘇卡諾麾下,等候指示待命行動。我們堅信這是一場稱為『聖戰』的神聖鬥爭。也因此,同胞們,要相信,這是已故提安古.迪提洛與其他民族英雄領導的亞齊鬥爭之延續。」
》》本書觀點:
居住於蘇門答臘島西部沿海的亞齊人,曾建立強盛的伊斯蘭商業王國,數百年來堅決抵抗荷蘭殖民者的統治,二戰後雖被納入新生的印尼,但由於自身歷史悠久的國家記憶與抵抗傳統,促使亞齊人追求獨立自主,屢屢與印尼爆發內戰衝突。
▌十六世紀,葡萄牙歷史學家的調查紀錄──
「古代的蘇門答臘有兩種人,『摩洛斯』與『金提亞斯』;後者是異教徒土著,前者是為了貿易而來的外國人穆斯林,他們的勢力迅速擴張,不到一百五十年已經開始自立為王。至於那些異教徒土著在離開蘇門答臘海岸地區後躲進內陸高山,一直到今天。其中生活於面向麻六甲高地的部落名為『巴塔克』。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野蠻、最好戰的人,而且他們吃人肉。」
》》本書觀點:
散居於蘇門答臘島內陸高地的巴塔克人,原是獨立的各種原始部落,但隨著近代殖民統治所帶來的「文明教化」,在二十世紀初重新「發明」完整的巴塔克族裔認同,是巴塔克人在今天印尼仍能以「多層認同」鞏固自我身分的歷史基礎。
▌一九五三年,北婆羅洲《沙巴時報》的社論──
「我之所以這樣說,既為了響應卡達山人日漸增強的民族自豪感,也因為我們知道他們希望擁有自己的名號,不要一個未經他們同意、由外人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標籤……我覺得,如果卡達山人真想建立一種全民一體的認同,就應該加強共同語言聯繫,而加強這種聯繫的最佳之道,莫過於想辦法解決語言標準化的問題。」
》》本書觀點:
居住於婆羅洲北部的卡達山人,是沿海居民與內陸高地部落的結合,這二種族群的文化傳統原本大不相同,卻透過近代殖民統治的工具──推動單一語言的教育系統,意外結合並建立起一致的族裔傳統與自我認同。
專業好評
《帝國煉金術》是一部真正的大師之作。本書從東南亞的歷史出發,剖析作為現代國家基礎的「意識型態的同質化」,如何將多樣化的傳統身分,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民族主義與政治認同。作為東南亞研究領域最權威的歷史學家之一,瑞德深入追溯殖民時期到現代的東南亞,不同地區的政治身分認同之演化,同時也具備了理論的精確性和細節的豐富性。本書為東南亞的民族主義及族裔身分認同研究提供了重大的貢獻。──雅克.貝特朗(Jacques Bertrand),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政治學教授
本書非常具有啟發性。《帝國煉金術》精確整合了前殖民到殖民時期、包含半島及島嶼地區的廣闊東南亞世界之歷史經驗,為當地深具多樣性的獨特性的政治身分提供了全新的理解視角。本書是兼具原創性及知識廣度的典範之作,我相信每位讀者在閱讀之後,對東南亞的理解都能因為瑞德的貢獻而更加視野開闊。──維克多.李伯曼(Victor Lieberman),美國密西根大學亞洲與比較歷史教授與「瓦倫堡」講座教授
安東尼.瑞德的《帝國煉金術》為「帝國的廢金屬如何轉變為民族的黃金」這個難題,提出了深具新意的權威解答。東南亞地區的種族多樣性令人眼花繚亂,因此要理解現代東南亞國家及民族邊界的形成,是一件困難的事。在本書中,瑞德透過畢生對東南亞歷史及身分認同演化的深入研究,結合他深刻的理論脈絡、全面的綜合能力,進一步地整合東南亞複雜的種族關係及多面向的歷史發展,最終呈現了一個引人入勝且發人深省的故事,精彩地講述了東南亞在現代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解決之道。──羅伯特.艾爾森(Robert Elson),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院士、昆士蘭大學教授
東南亞史大家。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經濟與歷史學士、歷史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是澳洲人文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士、英國國家學術院通訊院士,現為澳洲國立大學榮譽教授。
拿到博士學位後,最先在馬來亞大學歷史系教授東南亞史,1970-1999年期間在澳洲國立大學執教,之後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至2007年,最後在澳洲坎培拉退休。
1980年代曾經主持召集劍橋東南亞經濟史。1999年前往UCLA協助創辦亞洲研究中心,2002年得到福岡亞洲文化獎的學術研究大獎,又蒙王賡武邀請而至新加坡協助成立亞洲研究中心。2010年得到美國亞洲研究學會的亞洲研究傑出貢獻獎。
著有《東南亞史:多元而獨特,關鍵的十字路口》(八旗出版)、《東南亞的貿易時代:1450-1680》(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人民的鮮血:北蘇門答臘的革命與傳統統治的終結》(The Blood of the People: Revolution and the End of Traditional Rule in Northern Sumatra)、《印度尼西亞邊境:亞齊人和蘇門答臘的其他歷史》(An Indonesian Frontier: Acehnese and other histories of Sumatra)等書。
譯者簡介
林瑞
筆名。資深媒體人、專業譯者,譯作多達數十本書。
【預購】異色的雜念:看電影的人02◎詹正德
Regular price $38.00有河書店店主、資深影評人詹正德(網名686)繼2014年底出版了第一本影評集《看電影的人》之後,睽違八年,又將這些年所累積的影評文章集結出版《異色的雜念:看電影的人2》。
作者身兼書店人及影評人,觀覽既豐博,對電影及現實世界之理解與剖析可謂異常深刻,且常有獨到角度,致令讀者非再次重看電影以相印證不可;一部影評集的價值不僅在於作者「看了什麼」、「看了多少」,更在於其「看的方法」,這正是兩部《看電影的人》所提出的終極價值。
名家推薦
作為一個獨立書店老闆,他是在抗衡網路書店及連瑣書店做成的壟斷之勢,嘗試令書店建立出店主與顧客之間一種人性化的聯繫。他的影評與他開書店幾乎是一體兩面。──蒲鋒 香港影評人
收到詹兄傳來的文稿,雲端上的電子檔案每篇都藏著隱約的重量和深度,循著他編訂好的目錄路線一篇一篇地拜讀,趣味盎然,尤其他看的電影既多且廣,從西的英美加歐陸,到東的中港台日韓,再遊走東西之間的印度和巴勒斯坦,這趟電影之旅,竟也滿足了這幾年因新冠疫情而無法流動的身心。──卓男 香港影評人
詹正德
686
本名詹正德。
曾為資深廣告人、現為資深書店人兼影評人。
著有影評集《看電影的人》,曾獲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曾任金馬國際影展、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及香港國際電影節等影展評審。
曾任友善書業合作社理事主席、創辦《閱讀的島》雜誌並任總編輯。
現均卸任,並於北投唭哩岸經營「有河書店」。
【預購】光輝歲月‧香港百年II:追星、炒樓、錢錢錢,那段繁榮發展與創造奇蹟的黃金年代◎雪姬
Regular price $31.00《香港百年》榮登香港誠品TOP 10暢銷好書
「光輝歲月」的榮耀更需你我積極傳承與守護
細數成長變化的奪目輝煌;往日情懷,務必時刻不忘
話說,你知道的「香港製造」有哪些?
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成功祕訣又是什麼?
哪些人物是最受香港人崇拜的大明星?
知名的太古集團最早是造船、製糖起家!
為何到處都有以女王為名的地點和街道?
一筆一劃均是香港人的真情細訴 ❤ 一字一句皆為真切有感的舊情懷
從漁港、商港到二十世紀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70年代崛起後便進入肯拚就會贏的時代,
80年代,紡織等各式加工製造業帶起商機蓬勃,使「香港製造」成為黃金品牌,連娛樂圈也暢旺。
90年代港劇港片、港星風靡亞太地區,港式幽默、無厘頭等帶起的金融發展,都見證了那段風華歲月。
美好時光已往,驕傲精神永存;黃金時代持續不滅~
承傳歷代「獅子山精神」,讓香港的故事永遠流傳!
【內容簡介】
扎實描繪香港街坊生活、電影戲劇、歌曲童玩等,
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高度成長的東方之珠,
那段如今得刻意記下,並努力維繫的韌性奮鬥史,
還有帶給人們反思,且留下深刻回憶的經典人情味。
描繪百年維多利亞城事蹟,以及20世紀末,風光且多姿的粵式好生活,
包括70年代起的金融奇蹟,80~90年代的影劇成就,樣樣都值得回味~
「香港,距離正確的保育還有很遠的路途……除了熱心市民的付出和守護之外,更需要,其實的是社會上流的支持和參與。作為香港人的你們,作為愛香港的你們,都有責任為香港這個美麗的城市寫下光輝的一頁。」
Suki Yeung
八○後的雪姬和父母都是在香港出生,從小在公屋邨長大,過著非常貼地的生活。小時候是曾經的工廠太子女,到了九○年代父親的工廠經歷香港工業外移北遷,全家差點要移民到南亞,甚至曾經退學數月,生活在一個充滿奶茶咖哩香的城市。到了九七回歸,作為學校合唱團成員參與大型回歸SHOW,才首次學懂唱當時基本上沒有太多人懂的「國歌」。經歷多年的浮沉打拚,由平面設計師開始轉投SLASH族,以多媒體設計師、插畫家、旅遊作家等多重身分,在香港這個城市裡默默生存著。幾經時代巨輪輾過,世紀疫症洗禮,重新認識「香港」這個家園,喚醒了把「香港」記錄下來的使命。
出版作品:
‧2019年《一個人去旅行—無伏攻略》
‧2020年《打卡@濟州》
‧2021年《香港百年》
Instagram:suki.y.s.k
Facebook:sukilovekorea
【預購】舌尖上的演化:追求美食如何推動人類演化、開啟人類文明 Delicious: The Evolution of Flavor and How it Made us Human◎羅伯·唐恩, 莫妮卡·桑切斯 Rob Dunn, Monica Sanchez(譯者: 方慧詩, 饒益品)
Regular price $37.00獲獎無數的演化生物學家羅伯・唐恩,攜手人類學家莫妮卡.桑切斯
結合神經科學、生物學、人類學,一探風味與味覺的發展之謎
吃東西,對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味覺受器幫助動物避開劇毒與危險的討厭氣味;香甜的水果有助於吸引傳播者。然而進食不是只為了生存,吃美食更是為了快樂。
在本書中,廣受歡迎的生物學家唐恩和人類學家桑切斯攜手合作,探討演化史上長久被忽略的主題──風味與味覺。打破「進食只為生存」的傳統論調,提出大膽的新觀點,從演化角度說明為什麼美食會令人愉悅,又如何引領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為了捕捉美味獵物,人類發明各種工具,甚至造成物種滅絕;用火開啟了烹飪的無限可能,也造成味覺與大腦的巨大改變。香料與發酵文化不僅為了保存,更為了那令人上癮的口感;我們也是少數能夠學習愛上某些味道(包括恐怖味道)的物種。對於分享美食的熱愛,更與社交、語言、文化傳承息息相關。
結合考古資料、科學研究與實地踏查,這本美味之書帶領讀者走過數百萬年的風味歷史,將改變我們對人類演化的看法,以及我們對食物、味覺享受的思考方式。
◆原始人開始用火,是為了來場BBQ?
靈長類學家理查.蘭翰姆(Richard Wrangham)認為:人類祖先可能是因為食用熟食,才得以獲得足夠熱量、演化出更大的腦部。
火最終帶來了內燃機、現代城市、現代戰爭、網際網路等等無數技術革新。但人們最初開始用火,可能就只是為了讓食物更好吃。
◆人類勤種穀物,是為了要釀更多啤酒?
植物學家提出的假說指出:人類首次在食物製作過程中馴化的生物,就是製作酸啤酒與酸種麵包時使用的微生物。
人類發現餵養這些微生物需要穩定的飼料來源,於是人類開始種植穀類。
人是為了製造啤酒所以馴化微生物、為了餵養微生物進而馴化穀類,微生物反而成為食物史的主角,穀類則位居配角。
◆猛瑪象不幸滅絕,跟牠的肉太好吃有關?
風味是人類祖先決定獵捕哪些物種的判準之一。大部分克洛維斯獵人偏好的獵物如今都滅絕了,而且很多似乎曾經是很美味的物種。
他們製作克洛維斯矛頭,更有效率地殺死巨大的地懶、猛瑪象或乳齒象等動物。
猛瑪象的腿肉似乎非常美味,但是嘛,你已經沒機會品嚐到了。
◆一起吃飯的快樂,造就了人類文明的誕生?
與人共餐讓食物更好吃,因為同伴的存在與彼此分享的故事,會提升我們的愉悅感。
語言複雜化的過程,跟用餐情境脫不了關係。
在所有的文化裡,食物、會話與談判三者密不可分。
「大家總說智人(Homo sapiens)的種小名sapiens 源自一個意為「品嚐」的動詞,所以我們也可以解讀成智人是藉由味覺或品嚐食物風味來進行判斷的人。我們藉由品味進行判斷與決策,透過食物去尋覓、研究和學習,無論是同坐在火堆旁還是相約在餐桌上,我們都一同咀嚼著這個世界的內涵。」
完食推薦
陳懷萱|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專案助理教授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曹銘宗|台灣飲食史作家
羅素玫|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各界好評
「本書是一場充滿迷人經驗與實證的餐宴,述說風味研究的未來展望。兩位作者熱情款待來自各式各樣學門的賓客……充滿說服力、娛樂性,論證了我們人類對美食的狂熱追求,是如何形塑了我們的演化旅程。」──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在展示證據和論點的方式上一絲不苟。……一本引人入勝的書。」──西蒙.英格斯(Simon Ings),《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
「本書是一場知識盛宴,它的核心想法很簡單:我們演化是為了享受美味食物。它將生物學、人類學、化學、物理學、藝術史、文學和歷史融為一體,不只帶來娛樂,也啟發你的思想和味覺。」──丹尼爾.李伯曼(Daniel E. Lieberman),著有《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The Story of the Human Body)、《天生不愛動》(Exercised)
「為什麼我們喜歡並選擇我們做的食物? 當然是因為它們的口味。然而,大多數關於人性和文化的論述都忽略了這種明顯的動機。這本迷人且重要的書,將科學、歷史和作者的個人經歷結合,證明了尋找風味一直是我們生物和文化演化的核心。」──哈洛德.馬基(Harold McGee),著有《食物與廚藝》(On Food and Cooking)
「兩位作者以大廚的創造力和食品生物化學家的精準度寫作。本書是一場盛宴,不僅能刺激你的思維,還能刺激你的感官。沒有哪本書比它更能將自然和美食科學帶入生活,同時讓我們大開眼界。」──蓋瑞・保羅・納卜漢(Gary Paul Nabhan),著有《香料漂流記》(Cumin, Camels)
「令人食指大動、胃口大開。」──比爾.湯普森(Bill Thompson), The Post and Courier
「引人入勝,探究『美味』背後感官經驗多元意涵的佳作!」──陳懷萱,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專案助理教授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生物學系教授、科普作家。首部著作《眾生萬物》(Every Living Thing)榮獲美國國家戶外圖書獎(National Outdoor Book Award)。2014年《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The Wild Life of Our Bodies: Predators, Parasites, and Partners That Shape Who We Are Today),榮獲Booklist Online、PopScienceBooks評選為2011年Top 10健康類書籍、Top 5最佳生物類書籍。2019年《我的野蠻室友》(Never Home Alone),榮獲2021年AAAS/Subaru SB&F Prize最佳科學圖書。
相關著作:《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
莫妮卡・桑切斯Monica Sanchez
醫學人類學家,現任加拿大湯普森河大學社會與人類學系教授,致力於健康和福祉的文化研究。莫妮卡與唐恩現居於北卡州羅利市(Raleigh),育有二子,以及數千種野生動植物。
譯者簡介
方慧詩
高中到吳聲海老師實驗室遊玩後,便以台大生科當作第一志願,動物學碩士畢業後進博物館工作。現為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博士候選人與博物館策展人。常在都市叢林裡回想夏夜日月潭旁此起彼落而絢爛的蛙鳴。曾以《我的野蠻室友:細菌、真菌、節肢動物與人同居的奇妙自然史》(合譯,商周出版)獲2022年吳大猷翻譯金籤獎。
饒益品
在花蓮的山與海之間長大、台大生科系畢業;於法國圖魯茲完成博士學位後,目前於英國劍橋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森林動態。終日盯著電腦螢幕但心中還是嚮往山林,著迷於生物的多樣性以及語言的多樣性。曾以《我的野蠻室友:細菌、真菌、節肢動物與人同居的奇妙自然史》(合譯,商周出版)獲2022年吳大猷翻譯金籤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