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2015
- 25週年紀念版
- 50首
- 9786263106215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A Book Of Hims
- A Tree To Take Us Up To Heaven
- AFTERIMAGE
- Aislinn Emirzian
- Alvin Pang
- AN EPIC OF DURABLE DEPARTURES
- and Get to Work
- 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 (2ND EDITION)
- Annaliza Bakri
- ARIA AND TRUMPET FLOURISH
- Below: Absence
- BookActually
- Capital Misfits
- Carlos Bulosan
- CATHY BIG
- Charlie Glickman
- CHASING CURTAINED SUNS
- Christina Rossetti
- Christine Chia
- culture
- Cyril Wong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dward W. Said
- eL
- Eric Mader
- Find Inspiration
- Food Dictionary
- Footnotes on Falling
- From The Belly Of The Cat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Grace Chia
- G兵日記
- hezt
- Histoire de l'œil
- Hong Kong
- Hong Kong Literature
- HUGO
- I WILL SURVIVE (3RD EDITION)
- IDIOCY
- interview
- Jack Gilbert
- Jack Saul
- Jamais vu
- James Thurber
- Jason Wee
- Jerrold Yam
- Johann S. Lee
- John Berger
- Jon Gresham
- Jordan Melic
- Joshua Ip
- Jr.
- Julie Koh
- Jérôme Garcin
- Leow Yangfa
- lo-fi
- LOUD POEMS FOR A VERY OBLIGING AUDIENCE
- LP小說選
- LTD
- Lyu Wen Cui
- Margaret Atwood
- Mason Currey
- Math Paper Press
- Melissa De Silva
- Michael J. Sandel
- Mother Of All Questions
- Mr. Adult
- Mr. Pizza
- Muji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g Yi-Sheng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On the Beach
- Others' Is Not A Race
- PECULIAR CHRIS
- Philipp Ther
- Playlist
- politics
- power
- prose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drigo Dela Peña
- Roland Barthes
- Sake
- Scattered Vertebrae
- SIKIT-SIKIT LAMA-LAMA JADI BUKIT
- SOMEWHERE ELSE ANOTHER YOU
- Sonnets From The Sonnets
- 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
- Stephanie Ye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ALES FROM A TINY ROOM (2ND PRINTING)
- Tania De Rozario
- Tanikawa Shuntaro
- TENDER DELIRIUM (3RD PRINTING)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aw of Second Marriages
- The Lost Boy
- THE MONSTERS BETWEEN US
- The Sins of the Cities of the Plain
- Thomas Wolfe
- Tilting Our Plates To Catch The Light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Unmarked Treasure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ne Rée
- Ways of Seeing
- We R Family
- WE ROSE UP SLOWLY (2ND PRINTING)
- Werner Ko
- What Happened: Poems 1997-2017
- WhyNot
- Wislawa Szymborska
- Wisława Szymborska
- Zygmunt Bauman
- ยิ่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往而深
- 一首詩的時間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體
- 三體 III:死神永生
- 三體 II:黑暗森林
- 三體II
- 三體III
- 上流肉販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下部隊
- 不可預期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測之人
- 不為什麼
- 不說話的孩子
- 且在人間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亂髮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云與樵
- 五十首
- 五四
- 亞文諾
- 京都
- 人人皆撒旦
- 人文史地
- 人物速寫
- 人體雕塑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明信
- 伊格言
- 似陌生感
- 但唐謨
- 何致和
- 余婉蘭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倫敦男妓自白書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偽博物誌
- 偽所羅門書
- 偽詩集
- 傅國湧
- 傑克‧紀伯特
- 傑克紹爾
- 傑洛姆‧嘉赫桑
- 備忘錄
- 傳奇莫言
- 傳記
- 傳說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像那天
- 光天化日
- 光觸媒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兒子的大玩偶
- 內佛·舒特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再見
- 冯啟明
- 冷海情深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出鬼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別人怎麼對你
- 利文祺
- 到海巢去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劇本
- 劉慈欣
- 劉芷妤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半簿鬼語
- 卍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卡洛斯·卜婁杉
- 卡繆
- 印刻
- 印卡
-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小說
- 古典文學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吉本芭娜娜
- 同在一個屋簷下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名的起源 (WHAT GIVES US OUR NAMES)
- 向光植物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介民
- 吳俞萱
- 吳岱穎
- 吳明益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吳莉君
- 呂少龍
- 呂文翠
- 周天派
- 周若鵬
- 命子
- 哀悼日記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商周出版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啟明
- 喧囂過後
- 喪禮上的故事
- 喬治·巴塔耶
- 單人旅行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困難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在你背後
- 在逃詩人
- 地犬
- 地球編年史
- 坂本龍一
- 城市日記
- 城市日記:未來故事永續香港
- 城市書房
- 基本書坊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夏丏尊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慕聰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雪
- 外文
- 夜光拼圖
- 夜梟
- 夜行性動物
- 夢中書房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師兄
- 大藝出版
- 大虛構時代
- 大象席地而坐
- 大阪
- 天下文化
- 天河繚亂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失去論
- 失物風景
- 奇幻
- 奧山志乃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好黑
- 如果出版社
- 如此人生
- 妖獸
- 姿與言
- 婀薄神
- 婚戀私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季安揚
- 孤星子
- 孤獨六講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卓珍尼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易
- 家事哲學
- 寫作資源
- 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
- 寶瓶文化
- 尉光吉
- 對號入座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令
- 小兒子
- 小叔
- 小叔愛工頭
- 小妖魔市
- 小寧
- 小林繩霧
- 小西
- 小說
- 小說集
- 就爽前列腺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崎雲
- 崔舜華
- 工作記事
- 巴特
- 巴瓏
- 布勒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廖偉棠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廚房
- 廢棄社會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張國強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芬齡
- 張詩勤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待續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嘉澤
- 徐珮芬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復刻版
- 心理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辨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愛
- 恣睢麻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情慾列車
- 情趣
- 情非得體
- 惡女書
- 惡意的郵差
- 惡鄰依依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愛特伍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官世界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紛紛的情欲
- 戒斷曖昧
- 戰國廁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掙扎的貝類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撒迦利亞‧西琴
- 撕掉羞恥印記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放生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散文詩
- 散文集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國士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心
- 文集
- 文青之死
- 新加坡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加坡草地裡的男生
- 新家坡
- 新文潮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星球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圖文傳播
- 新編傳說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訓篇
- 於是我坐下
- 旅者
- 旅行的困境
- 旅遊指南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酒
- 明媚如是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差的贈禮
- 晒T恤
- 暴民之歌
- 書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抱他的人
- 最快樂的一天
- 會飛的手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天葆
- 李奕樵
- 李屏瑤
- 李崇建
- 李智良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漁
- 李維怡
- 杨照
- 東華創英所
- 林夢媧
- 林幸謙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蔚昀
- 林詠心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枻出版社編輯部
- 柏森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志傑
- 格十三
- 格非
- 梁莉姿
- 梅森·柯瑞
- 棄子圍城
- 楊士堤
- 楊小濱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楊照
- 樂園輿圖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歷史
- 死神永生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毛毛有話
- 水ㄤ
- 水某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永無止境的現在
- 求孕
- 江灝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其楣
- 汪民安
- 汪用和
- 沈俊傑
- 沈信宏
- 沈嘉悅
- 沉默之島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沒用的東西
- 法國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法國翻譯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洪嘉
- 洪均榮
- 洪曉嫻
- 活人拳
- 流俗地
- 流浪者張德模
- 流蘇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消滅眾神
- 游俊豪
- 湖面如鏡
- 湯瑪斯·沃爾夫
- 漫畫
- 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 漫遊者
- 潔癖
- 潘家欣
- 潘朵拉的任意門
- 灰矮星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印良品
- 無法分類
- 無法歸類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無知者
- 煮雪的人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狂言三國
- 猴杯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德威
- 王志元
- 王意中
- 王春明
- 王榮輝
- 王鼎鈞
- 玻璃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琉璃脆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舍小品
- 甘耀明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哲學
- 田原
- 男人這東西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自由行
- 画哲學
- 畢飛宇
- 異質詩社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代愛情詩選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白先勇
- 白痴有限公司
- 皮卡忠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盛世
- 盧勁馳
- 目前勉強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眼睛的故事
- 瞇
- 知識分子論
- 短詩300首
- 石室之死亡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科學
- 神來的時候
- 神在
- 神戶
- 神神
- 神話學
- 禁果宅配便
- 秀威
- 秀陶
- 科幻
- 租書店的女兒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窮中談吃
- 窺
- 窺夢人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4期
- 第二緝
- 第四期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米哈
- 紀大偉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字團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給我的詩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縫身
- 繁體
- 繩縛本事
- 續集
- 羅智成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羅蘭巴特
- 美麗蒼茫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爸的笑聲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神·死人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冷暴力
- 肉與肉的相遇
- 肉蒲團
- 肥瘦對寫
- 肺像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胡遷
- 膚淺
- 臉譜
- 臥斧
- 自傳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與謝野晶子
- 與電影過招
- 舒國治
- 舞鶴
- 色戒愛玲
- 艾堤安 ‧ 達文多
- 艾德華·薩依德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艾莉亞
- 芭達雅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苦集滅道
- 英文
- 莊安祺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菲利浦·泰爾
- 萬
- 落失男孩
- 葉聖陶
- 葉韋利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仁偉
- 蔡惠伃
- 蔡登山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蕭寒
- 薔薇邊緣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東坡
- 蘇煒祥
- 虛構的海
- 衣若芬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裸命
- 西方哲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要有光
- 親子關係
- 觀看的方式
- 解憂電影院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計程車司機
- 許慧貞
- 許赫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精
- 詩經演
- 詩集
- 詹姆斯·瑟伯
- 語凡
- 說食畫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諸子之書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曉虹
- 譚以諾
- 護家盟不萌
- 谷崎潤一郎
- 谷川俊太郎
- 谷川俊太郎詩選
- 谷蕾
- 象形
- 豹變
- 貓
- 貓頭鷹
- 貞男人
- 負子獸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賴香吟
- 赤道風
- 走動的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過愛的蠻荒
- 跟著寶貝兒走
- 跳水的小人
- 身體不知道
- 軍犬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圖
- 迷宮毯子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遊戲自黑暗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瑞
- 遠流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郝譽翔
- 郭強生
- 郭詩玲
- 都是你教的
- 鄒芷茵
- 鄧力軍
- 鄭哲涵
- 鄭毓瑜
- 鄭聿
- 酒的遠方
- 重新計算中
- 野原KURO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鍾國強
- 鐘怡雯
- 長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開洞吧男孩
- 關天林
- 關西
- 阿布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仲耘
- 陳允石
- 陳冠中
- 陳千憓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少
- 陳志華
- 陳文慧
- 陳昌遠
- 陳栢青
- 陳淑瑤
- 陳玠安
- 陳義芝
- 陳育萱
- 陳育虹
- 陳苑珊
- 陳蓁美
- 陳雨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陸上怪獸警報
- 隱匿
- 隱身衣
- 隼人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雲山
- 雲端的丈夫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靈/性籤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使人自由
- 音樂評論
- 頂天地
- 顏崑陽
- 風箏家族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字餐桌
- 飲食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文
- 馬來西亞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騷夏
- 魚麗之宴
- 鳥嘴人
- 鴻鴻
- 麥樹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寶蓮
- 黃岡
- 黃春明
- 黃柏軒
- 黃益中
- 黃羊川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穎詩
- 黎紫書
- 黑暗森林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 黑雨將至
- 齊格蒙·包曼
- 龍應台
【預購】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01)◎豊田悠(譯者:和靜清寂)
平常價 $22.00這樣的某日,他無意間讀取到工作優秀的同期帥哥同事──黑澤的心,
黑澤的心中,充滿了對安達的無限愛戀!?
爽朗帥哥→→→*彆扭童貞
好感一覽無遺的純愛BL,在此爆炸誕生!
本書特色
★30歲處男,(因為魔法)身旁帥哥的愛戀之心展露無遺,真傷腦筋。
★Twitter & pixiv 上大受歡迎的漫畫終於實體化!還收錄了40頁以上的新增內容喔。
★全國書店店員票選最推薦BL漫畫2019第1名!
豊田悠
日本漫畫家。
中文作品有
《爸爸與父親的家庭食堂》(青文出版)、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青文出版)、
《野薔薇新娘》、《玫瑰大飯店》等多數。
【預購】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怎麼可能忘了你◎黃阿瑪、志銘與狸貓
平常價 $26.00什麼!什麼!竟然第五年了
第5集充滿辛酸血淚的後宮著作登場!
「就算喝到貓尿還是捨不得你們啊。怎麼可能忘了你~」
※注意 本書非寫真集,但貓的部分全裸!
「其實阿,到底是貓咪需要我們,還是我們放不下貓咪呢?」
志銘:
「我有時候不免想像著,如果沒養貓,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許會出國留學,或趕在三十歲前去國外打工度假,這些曾經的夢想都一一因為貓咪們被打破,有時看著朋友們在國外的生活點滴,不免心生羨慕,但轉頭看著窩在身邊的貓咪們,卻又怎麼也狠不下心拋下他們。」
狸貓:
「我是很會操心的人,輪到我照顧他們時,如果我早上出門傍晚才能回家,就會擔心他們會不會因為沒開燈感到寂寞害怕,就是一種時時刻刻都會想到他們的狀態。」
黃阿瑪的奴才志銘&狸貓,
再度道盡身為養貓人的甜蜜負荷,
無論貓咪是可愛的、調皮的、鬼靈精怪的…
一張張讓人又愛又恨的臉孔,
時時刻刻都盤據每個貓奴才的心中。
瑪民們陪著後宮也五年了,這期間發生許多事。
無論是喝到貓尿、沙發總有尿味、每天都要餵藥、
貓咪們半夜吵架、清晨哀號,永遠睡不飽,
但總還是每天都想看見他們,
你們也是這麼想的對吧?
「怎麼可能忘了你」~喵
►後宮七貓的一天◄
★阿瑪 (生日2007/1/7,男孩)
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清晨5點半去狸貓房門口大聲哀號自己受虐肚子餓。
★招弟 (生日2011/6/1,女孩)
安安靜靜的趁大家沒發現時起床吃飯,再默默去曬個太陽。
★三腳 (生日2007/8/4,女孩)
一早在樓梯口等狸貓下樓,然後發呆一下午後被餵藥,最期待的是偷偷跟著狸貓一起進房睡被窩。
★Socles (生日2010/4/20,女孩)
除了忙著躲避進辦公室找狸貓的阿瑪,下午都要飛簷走壁到處巡邏,看看誰在跟蹤我。
★嚕嚕 (生日2007/7/14,男孩)
每天請來就要忙著輪流跟所有人撒嬌,最後霸佔狸貓的桌子讓他無法工作。
★柚子 (生日2013/9/20,男孩)
我最喜歡玩了,可是大家體力好差都只玩一下,我只好自己跟娃娃和小鳥姊姊玩。
★浣腸 (生日2015/4/12,男孩)
因為人格切換,每天都要忙著懷疑奴才是不是要殺了我,身心俱疲只好趁沒人發現時亂尿尿紓壓。
黃阿瑪
貓咪界皇上──黃阿瑪
朕叫做黃阿瑪,曾在外流浪兩年多,
某天在路上被奴才遇見,迎朕回宮。
朕和後宮們都來自台灣
在2011年開始廣納嬪妃、王爺、皇子等後宮成員,
並宣揚萬睡皇朝的理念-「領養代替購買」。
■instagram:fumeancat
■Facebook、weibo、Twitter:fumeancats
■Youtube、meipai: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相關著作:《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6萬睡皇朝瑪瑪桌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年度日誌超值限量三件組》《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手帳(加贈貼紙乙張)》《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掛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桌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限量禮物包)》《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被貓咪包圍的日子》
志銘與狸貓
作者(奴才)──志銘與狸貓
這是朕的兩位奴才(狸貓、志銘),
奴才是同事,在「米花映像」服侍著朕和後宮們,
替朕備膳,也替朕製作後宮生活的照片、影片、插畫。
平常表面上的工作是拍廣告等影像製作,
但實際上最擅長清貓砂、陪後宮們玩耍,
當然,身上最常見的裝飾品是貓毛。
相關著作:《黃阿瑪大浴巾》《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6萬睡皇朝瑪瑪桌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手帳(加贈貼紙乙張)》《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掛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桌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限量禮物包)》《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文具禮物包》《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被貓咪包圍的日子》
【預購】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貓永遠是對的◎黃阿瑪、志銘與狸貓
平常價 $26.00貓永遠是對的!
兩個人類+七隻貓的生活,持續譜出為生命找出路的動人生存之道,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第四集,壞得徹底也愛得徹底!
(阿瑪:一切都你們的錯啊!朕永遠是對的!)
人類的世界又過了一年,
兩個人類從七隻貓的後宮中靜靜體悟到新的生命哲理──
「養貓幸福嗎?是的。只是幸福應該不會是每一天。」
畢竟,就算是童話故事也不一定從此幸福快樂過每一天,
更何況養貓之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奴才們終於體悟:「人沒有天天在過年的!」
(其實貓也是!)
身為過來人,除了提醒大家切勿貿然衝動介入貓生,
他們決定要開始說貓咪的壞話!
因為,可愛永遠只是心動一瞬間,
這七隻壞貓可愛是可愛,但絕對不能以溫柔乖巧或聽話稱之,
(想要貓咪聽話嗎?他們又不是狗!)
透過後宮七大壞貓的深入剖析,
幫助各位現任貓奴才們,順利找到與主子共生的方法,
並且獲得一些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安慰。
養貓幸福嗎?是的。
壞貓與好貓往往一線之隔,
愛了就是愛了,
就算壞得無理也百般可愛。
歡迎來到壞貓俱樂部,在這裡,你會知道──
貓永遠是對的!
■七大壞貓
◎無法忍受飢餓的阿瑪
「阿瑪的減肥之路就像大多數想減肥的人類一樣,過程艱辛且漫長。」
※常見罪行→愛撿菜尾讓自己變胖
◎招弟的固定進擊
「招弟的溫柔只有幾隻貓可以感受,在其他人眼中就是心機重的深宮女子。」
※常見罪行→常讓某貓在半夜尖叫,嚇死人
◎不懂節制壞脾氣的三腳
「熟悉後宮的人都知道,三腳的脾氣最為火爆,但是貓咪們不懂。」
※常見罪行→大聲怒斥別人,製造惱人噪音
◎性情忽冷忽熱的Socles
「如果用對待其他貓同樣的方式跟Socles相處,會很容易傷到她的玻璃心。」
※常見罪行→時常會爆衝,把東西都掃到地上
◎愛逞強又裝沒事的嚕嚕
「超乎常貓的忍耐力,令人心疼又教人擔心。」
※常見罪行→愛動口又動手,一不小心就會讓人受傷
◎試圖與人類溝通的柚子
「對柚子而言,做任何事、犯任何錯的後果都是──沒有後果。」
※常見罪行→把尿噴灑在任何地方,直言以諫人類
◎愛幻想的膽小鬼浣腸
「浣腸小腦袋裡的世界,裝著我們永遠搞不懂的小劇場。」
※常見罪行→神經質得讓自己緊張,也讓周圍的人貓都緊張
──支持領養,代替購買──
名人推薦
光良、邵庭、柯佳嬿、徐佳瑩、蔡燦得
愛貓人含淚推薦
(以上依筆畫順序排列)
貓界聖上──黃阿瑪
流浪兩年多後被奴才迎接回宮,
從此奠定在後宮堅不可摧的地位。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粉絲團除了記錄阿瑪和眾後宮佳麗的恩怨情仇,
也記錄著奴才們照顧後宮的各種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
並宣揚萬睡皇朝的理念──「領養代替購買」。
www.facebook.com/fumeancats
instagram:fumeancat
奴才作者──志銘與狸貓
後宮最好用的兩位奴才是同事,
在「米花映像」持續服侍著阿瑪和後宮們,
負責拍攝後宮眾貓的生活照片、影片和插畫。
雖然頭銜是創意總監和設計總監,
實際上最拿手的工作是清貓砂、剪指甲及處理後宮所有麻煩事,
透過阿瑪和後宮們的生活日常,
讓更多人認識貓咪、愛貓咪,並且對他們多點耐心和理解心。
常有人問我們:「養這麼多貓,你們每天一定都很幸福吧?」聽到這樣的話,大概就能猜出對方可能沒太多養貓的經驗,或者是他剛好遇到百年難得一見的天使貓,可以算是魔鬼中的天使貓,那自然是幸福無比。
回到剛剛那個問題,養貓幸福嗎?是的,大致來說答案當然是幸福的,只是那幸福應該不會是每一天,養貓的奴才們都明白,在社群網站上那一張張與貓咪曬恩愛、享受天倫之樂的照片,之所以會分享,就是因為它實在得來不易,套一句俗話說:「人沒有在天天過年的!」養貓的人若是能夠一帆風順,那肯定也是好幾世修來的福氣,必須感恩讚嘆,更要懂得知恩圖報(對貓)。
既然養貓之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身為過來人,除了要提醒大家切勿貿然衝動嘗試,也期望透過後宮這七大壞貓的深入剖析,能幫助各位現任貓奴才順利找到與主子互利共生的方法,並獲得一些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安慰。
奴才/志銘
奴才的序
咦?第四本書了?沒想到我們還會出第四本吧哈哈哈,其實就連我自己也覺得很意外,但每一年與貓咪相處的過程,都充滿著風險喔不是,是充滿著驚喜哈哈哈,所以就會有很多值得分享給大家笑一場或學習的事情。
這次的書名算是我們幾乎不需討論就產生的,因為這七隻貓真的是太壞了,彷彿是撒旦的化身啊啊!完全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你們的貓咪好可愛、好乖喔,告訴我怎麼教的好嗎?」、「為什麼七隻貓能相處得這麼和樂啊?太厲害了!」,各位,這七大壞貓可能很可愛,但絕對不能稱上是溫柔乖巧或聽話,所以希望你看完這本書,除了能藉由我們的慘事好好笑一場之外,也能多知道一些貓咪可愛之外的事情喔!
奴才/狸貓
【預購】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被貓咪包圍的日子◎黃阿瑪、志銘與狸貓
平常價 $26.00海內外的萬睡皇朝子民突破140萬啦!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第三集
隆重駕到
(阿瑪:隆什麼重,朕一點都不重!)
兩個人類從七隻貓的生活,偷偷觀察到的生命哲理
「與貓咪在一起的日子,除了幸福,更是對自己的一種修煉。」
隨著後宮的成員越來越多,阿瑪也十歲了!
志銘、狸貓兩位奴才,與貓咪們一起經歷了生命的離逝和種種喜悅,
再加上不小心誤喝了貓咪亂尿在飲水機的水之後,
已完全將自己與貓咪的生活融為一體。
原本看似平凡的貓,但透過他們的眼睛,卻能看見每隻貓的性格與細微的心情轉變;
即便貓咪們總是無所事事的耍萌,也都能從中觀察到生命所帶來的啟示。
「透過他們,我們看見生命的脆弱,卻也感受到生命的堅韌。」
2016年發生了好多令人難忘的事件,
因此除了從後宮中觀察的生活哲學之外,書中也將分享各種生命的轉折。
不論是虐待動物的相關動保議題,或是後宮嚕嚕生重病的整個醫療過程,
還遇見了超親人的愛滋貓小黑..
在這一年,阿瑪的FB粉絲也突破了一百萬人,
相信不只是我們,對於喜歡毛孩的你們,必定也都還歷歷在目。
希望透過阿瑪及後宮們的日常生活,可以繼續讓更多人認識貓咪。
「也許,會有人因為阿瑪改變了對貓咪的想法。」
每當感到疲累的時候就會這樣想,就有動力繼續下去…
奴才序-志銘
常有人好奇,黃阿瑪的後宮生活還會有第三集嗎?
其實我們去年就曾思考過這問題,
第一集時我們努力把最豐富的生活記錄在裡頭了,那接下來還有新內容可以寫嗎?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發現,貓咪是與我們有情感交流的夥伴,
正因如此,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與他們互相影響著,
甚至他們自己彼此間,也會自行發展出新的交往關係與習慣模式,
而這些日常中的枝微末節,正是我們必須繼續記錄下來的動力。
奴才序-狸貓
這不只是一本述說貓咪有多可愛的書,
更是一本揭露他們生活的爆料祕辛,藉此讓大家更認識毛孩子。
我們不希望大家因為喜歡阿瑪和後宮,而衝動的去飼養寵物,
他們不只是可愛而已,且壽命可能長達幾十年,
你願意接下來的歲月裡,時時替他們把屎把尿、忍受他們搗蛋,
甚至是他們生病時,願意掏錢出來醫治他們嗎?
如果你真的有想清楚了,就開始好好規畫你和毛孩子的未來生涯吧!
這是阿瑪的第三本書,要謝謝好多好多人
當然,還有正看著螢幕的你(鞠躬)
▄ 奴才眼中的後宮生活哲學
◎阿瑪與三腳之爭
「人若懂得低頭,不事事計較,不用情緒處理事情,還是會討得他人歡心的啊」
◎招弟之淡定
「其實,雜亂的是我們的心,試著把眼界打開,心胸也會跟著寬廣吧。」
◎三腳之手掌
「我們應該學會珍惜與感謝,尤其當我們都好手好腳的時候。」
◎Socles之獨處
「如果能坦然面對這一切,以平常心去面對那些異樣眼光,也許就能活得更自在。」
◎嚕嚕之大爺坐姿
「保持樂觀態度,才是一路走來給自己最重要的力量。」
◎柚子之搗蛋
「他身上最天賦異稟也是最珍貴的,便是那單純直接的溫度。」
◎浣腸之躲貓貓
「我們總是瞬間就被療癒了,然後忘記,他是個帶著天使面具的-小惡魔!」
▄ 萬睡皇朝後宮成員介紹
◎黃阿瑪→皇上
朕是萬睡皇朝皇上,出生在臺北陽明山,整個天下和子民都是朕的。
◎招弟→皇后
我是皇后,跟皇上一樣來自陽明山,我覺得很榮幸。
◎三腳→娘娘
我是掌管後宮秩序的娘娘,誰都不准在後宮失儀,我會好好看著的!
◎搜可史Socles→小主
我其實是勉為其難成為小主的,我從不侍寢的。
◎嚕嚕→王爺
哼!什麼王爺,有一天我要篡位變成皇上!
◎柚子→小王爺
幹嘛叫我自我介紹,我要玩!到處玩!(跳)
◎浣腸→皇子
嗯?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我有點緊張啦。
貓咪界皇上──黃阿瑪
朕叫做黃阿瑪,曾在外流浪兩年多,
某天在路上被奴才遇見,迎朕回宮。
朕和後宮們都來自台灣
在2011年開始廣納嬪妃、王爺、皇子等後宮成員,
並宣揚萬睡皇朝的理念-「領樣代替購買」。
instagram:fumeancat
fumeancats.talk.tw/
Facebook、weibo、Twitter:fumeancats
Youtube、meipai: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作者(奴才)──志銘與狸貓
這是朕的兩位奴才(左狸貓、右志銘),
奴才是同事,在「米花映像」服侍著朕和後宮們,
替朕備膳,也替朕製作後宮生活的照片、影片、插畫。
平常表面上的工作是拍廣告等影像製作,
但實際上最擅長清貓砂、陪後宮們玩耍,
當然,身上最常見的裝飾品是貓毛。
【預購】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黃阿瑪、志銘與狸貓
平常價 $26.00全台最火紅的貓皇帝
超過60萬子民熱烈追捧
「康熙來了」、「一袋女王」、「私房話老實說」、「讚聲大國民」、「商業週刊」、「遠見雜誌」、「聯合報」、「今周刊」、「壹週刊」、「蘋果地產月刊」等各大媒體熱烈討論!
超好笑!超感人!史無前例的貓咪日記,
以貓咪視角說出令人噴飯的爆笑對白,
娓娓道出貓咪現實世界的無奈悲哀!
阿瑪:
「剛開始,只要朕一開口,奴才們就會奉上朕的膳食,但久而久之,他們開始試圖假裝沒聽到朕說的話,不論朕講得再大聲,他們都充耳不聞,這讓朕好生氣,便伸手想要揍奴才,沒想到奴才看到朕伸出手,也伸出自己的手來握住朕,還跟朕四眼相望,這實在是讓朕有點害羞,不過奴才似乎對於這樣的舉動感到開心,還一直想跟朕重複這樣的舉動,而且因為他們開心,便會給朕吃好吃的點心,於是就這樣莫名奇妙的教奴才們學會「握手」的技能了。」
三腳:
「在我的一生中,從小就在外面過著顛沛流離、三餐不繼的生活,時時刻刻害怕沒有食物,不得下一餐的溫飽,就算好不容易得到了食物,也要謹慎提防被惡貓奪取,每日走在大街上更要時刻當心,一不留神就可能被惡貓惡犬襲擊,甚至可能落入陷阱,重則慘死,輕則如我那左手斷掌,一輩子再也無法肢體完整。」
柚子:
「記得第一次跟大家一同吃飯時,阿瑪冷冷地催促我上樓,我當時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聽到奴才喊:「吃飯!」整個後宮就像是大地震一樣,大家馬上飛奔上樓,我還沒來得及從驚恐中回過神來,就被催促要跟著一起上去,邊上樓還邊被旁邊的三腳娘娘罵:「搞什麼啊?動作快一點!不想吃飯啦?還慢吞吞啊!」什麼嘛,三腳娘娘也太兇了,當時我只覺得,為什麼這個瘋女人平常不教我,只會亂罵人,我第一次跟大家一起吃飯,不懂規矩也是正常的啊,她有話就不能好好說嗎?她難道不能對我用愛的教育嗎?」
▄ 萬睡皇朝後宮成員介紹
◎黃阿瑪→皇上
朕是萬睡皇朝皇上,出生在臺北陽明山,整個天下和子民都是朕的。
◎招弟→皇后
我是皇后,跟皇上一樣來自陽明山,我覺得很榮幸。
◎三腳→娘娘
我是掌管後宮秩序的娘娘,誰都不准在後宮失儀,我會好好看著的︕
◎搜可史Socles→小主
我其實是勉為其難成為小主的,我從不侍寢的。
◎嚕嚕→王爺
哼︕什麼王爺,有一天我要篡位變成皇上!
◎柚子→小王爺
幹嘛叫我自我介紹,我要玩︕到處玩︕(跳)
◎浣腸→皇子
嗯?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我有點緊張啦。
▄黃阿瑪與後宮貓咪內心獨白OS大公開
◎阿瑪:「因為那些過去,讓朕更知道現在的生活,是值得珍惜的。」
◎招弟:「不爭奪,不強求,是我的貓生之道。」
◎三腳:「一路上的風風雨雨,但只要堅持走過來…,都會好的。」
◎Socles:「要不是當年的那場雨,和那台機車,我不會出現在這裡…」
◎嚕嚕:「後宮的潛規則,真的很多很多…」
◎柚子:「不知不覺,我也變成別人的哥哥了!」
◎浣腸:「還好有進宮,不然外面好可怕!」
各路子民 感動推薦~
知名藝人蔡燦得
知名攝影師吳毅平
解憂貓店長 尖東忌廉哥
飛碟夜光家族主持人 光禹
那既幸福又處境卑微、既好笑又微感無奈的複雜滋味,總渴望能被他人所理解。感謝後宮交換日記帶給貓奴們歸屬感! ~ 知名歌手 鄭宜農
這裡的每一位主子都充滿魅力並且獨一無二,但天下的奴才都是一樣的(跪)。~知名藝人,作者 路嘉欣
台灣版的來來貓 願天下貓貓好命安康萬歲萬福~《十二夜》導演 Raye
謝謝黃阿瑪讓我們了解到認養的重要,還有米克斯的家庭也可以那麼有趣有特色! ~網路人氣插畫家 蛋頭
三生有幸親眼得見阿瑪與後宮各貓們的口述自傳,民女看後內牛滿面,感謝兩位奴才的悉心照顧,讓各喵得以從悲苦的浪浪生涯轉到溫暖幸福後宮~~動物溝通師Leslie
療癒逗趣的黃阿瑪,絕對是貓小孩的幸福指標 ~貓咪行為諮詢醫師 林子軒
比我還紅的貓,欽點我一個比牠不紅的人類,我當然推薦!(我的目標是贏過阿瑪!) ~暢銷書作家 丹妮婊姐
後宮秘辛等級的交換日記,仍舊是有笑有淚~-《家有諧星貓,我是白吉》作者 張角倫
貓咪界皇上──黃阿瑪
朕叫做黃阿瑪,曾在外流浪兩年多,
某天在路上被奴才遇見,迎朕回宮。
朕的粉絲團記錄著朕和朕的後宮佳麗之外,
當然也包含奴才們照顧後宮的辛酸血淚。
www.facebook.com/fumeancats
instagram:fumeancat
相關著作:《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限量禮物包)》《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6萬睡皇朝瑪瑪桌曆》
作者(奴才)──志銘與狸貓
這是朕的兩位奴才,奴才是同事,
在「米花映像」服侍著朕和後宮們,
替朕拍攝後宮生活的照片、影片。
平常表面上的工作是拍廣告等影像製作,
但實際上最擅長清貓砂、陪後宮們玩耍,
當然,身上最常見的裝飾品是貓毛。
【預購】黃阿瑪的後宮生活:阿瑪建國史◎志銘與狸貓
平常價 $26.00被去勢的貓皇帝後宮傳記,為您揭露皇朝幕後秘辛
「皇~上~駕~到~」
貓界的皇上,黃阿瑪來囉!子民們還不趕快跪下!
有家教又霸氣的阿瑪、不會呼嚕的招弟、愛管秩序的三腳、
神經質又多愁善感的S o c l e s 、單純傻氣又健忘樂觀的嚕嚕、
精力旺盛的柚子、有點鬥雞眼的浣腸……
讓黃阿瑪帶領後宮貓咪們,
訴說背後笑淚交雜的流浪故事!
*隨書附贈「後宮全家福寫真小卡」
小卡放進相框裡,就能讓黃阿瑪後宮搬到你家!
奴才說:
「你們流浪過、受凍過、飢餓過、乞討過、被欺負過,
不論你們過去到底遇過什麼難過的事情,希望你們在這裏都能有舒適開心的日子。
為你們犧牲、為你們設想、為你們奔波、這些都是為了你們曾經存在過,也是愛過你們的證明!
跟阿瑪和這些後宮的相遇,都是一種緣分,
也是他們才讓我知道,原來我可以這樣照顧好好一個生命。」
阿瑪說:
「如果我們還在流浪,可能正受風吹雨淋,
如果我們還在流浪,可能已餓好幾十天,
如果我們還在流浪,可能正被野狗追趕,
如果我們還在流浪,可能被人欺負毆打,
如果我們還在流浪,
說不定我們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強力推薦
「身為一國之君的阿瑪,帶有些許的霸氣和頂級的幽默感,難怪會讓眾多子民們折服於他的肉鬆肚下,書中包含更多從未見過的阿瑪和後宮妃子們的身世,讓人忍不住一頭栽入研讀中。」──《家有諧星貓,享受呼嚕呼嚕的幸福感》作者:張角倫(吉麻)
「大家好!我是來自香港的忌廉哥!正所謂識英雄重英雄,我跟黃阿瑪兩隻分別在台灣、香港的貓咪,同樣試過流浪的生活、同樣遇到充滿愛的主人得到一個家,也同樣在命運驅使下成為了大家口中的「紅貓」、得到大家的認識和寵愛~這次黃兄出書,小弟當然要力挺一下。」──《解憂貓店長 尖東忌廉哥》作者:忌廉哥
「黃阿瑪與他的後宮佳麗,都是曾經流浪的貓咪,謝皇上恩典,讓他的奴才得到啟發,讓更多人瞭解貓咪超凡的魅力。請多關懷與您擦身而過的街貓們……不要吝嗇伸出您的援手,他,可能就是下一位黃阿瑪。」──社團法人臺北市支持流浪貓絕育計劃協會(TNR協會)
貓咪界皇上──黃阿瑪
朕叫做黃阿瑪,曾在外流浪兩年多,
某天在路上被奴才遇見,迎朕回宮。
朕的粉絲團記錄著朕和朕的後宮佳麗之外,
當然也包含奴才們照顧後宮的辛酸血淚。
www.facebook.com/fumeancats
instagram:fumeancat
作者(奴才)──志銘與狸貓
這是朕的兩位奴才,奴才是同事,
在「米花映像」服侍著朕和後宮們,
替朕拍攝後宮生活的照片、影片。
平常表面上的工作是拍廣告等影像製作,
但實際上最擅長清貓砂、陪後宮們玩耍,
當然,身上最常見的裝飾品是貓毛。
【預購】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貓咪哪有那麼可愛◎黃阿瑪、志銘與狸貓
平常價 $26.00隨書附贈「後宮真貓貼紙一張」
阿瑪與奴才相遇竟然已經十年了
不停轉動的貓奴日常,笑淚交織日日上演
貓咪就是這麼可愛,你想怎樣?
「看完書後,感覺就像去過後宮一樣熟悉。」
雖然粉絲們沒親自和後宮貓咪相處,
但持續關注後宮動態的你們,總是能細數每件事情的經過,
就像一起成長、一起生活的鄰居。
「一起回顧後宮這一年發生的大小事吧!」
為貓咪們辛苦付出,不為外人知曉的辛酸血淚,
指甲老是受傷的浣腸,需要奔跑空間的SOSO,三腳的口炎照護,
餓到亂吃的阿瑪,聰明到叛逆的柚子,忽冷忽熱的招弟,愛撒嬌又裝酷的嚕嚕。
「貓咪哪有那麼可愛!」
這些都是可愛照片背後看不見的辛苦,
雖然略帶不甘心,但又不得不承認,
因為…「貓咪真的很可愛啊~」
●特別收錄
.貓奴知識:貓咪減肥要注意的事、異食癖、如何找到適合的領養人
.各種搞笑對話的妙私訊
.志銘和狸貓寫給大家的悄悄話
───|狸貓的序|───
不知不覺來到第六本書了(我怎麼好像每年都這個開場白),這一年也是經歷了好多大大小小的事,其中最重大的就是搬離住了八年的後宮,會有一個章節好好描述租房與養貓各種需要考慮的事情,雖然看似惱人,但也算是甜蜜的煩惱。再來就是老貓組持續還是有些身體狀況,也出現一些照護上的意外。最後就是我們遇到了一群小奶貓,雖然我們應該不會養他們啦,但他們短暫的停留,也算是為後宮增添一些新氣象和活力吧。
有養貓的人,應該會對我們照護後宮們的擔心和快樂,很容易就可以感到共鳴,如果沒有養貓或未來也不太打算養貓的人,那就透過我們的文字和圖片,放輕鬆、好好感受一下貓咪的療癒和可愛吧!
這次的書名我們想了很久,既上一本《怎麼可能忘了你》之後,還需要讓大家知道或被提醒的事情是什麼呢?我想來想去,還是「可愛」這件事。很多人都會說貓咪很可愛,這個時候我們就想在心中大喊,哪有你說的那麼可愛啦!你會覺得可愛,是因為你只看到照片中美好的一面!你都不知道我們怎麼被貓貓們荼毒的(嗚嗚嗚),就像看到網美網帥們的照片一樣,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同理,有貓奴們的辛苦付出,才能成就出一隻隻可愛破表的貓貓們啊,你們知不知道啊(擦眼淚擤鼻涕)!
《貓咪哪有那麼可愛》是種略帶不甘心,又不得不承認的情緒,嘴巴講的跟心裡想的完全不同,這種傲嬌的心情,可能就是長期跟傲嬌貓貓們相處下來的結果吧。
───|志銘的序|───
時間真的過好快,又到了每年一度向大家報告近況的時間了,從第一本書到現在,每年我們都像是個史官的角色,記錄著每一年後宮貓咪們發生的點點滴滴,從他們年輕記錄到漸漸出現老態的現在,我們彷彿也跟著成長許多,那些學生時期的懵懂,剛出社會時的迷惘與艱難,一直到看似有點成績,卻還是對生命感到有些不確定的此刻,這些貓咪們可都是看在眼裡呢,他們看過我們最脆弱無助的每個時期,也陪著我們經歷每一次成長的喜悅。
2019 年是我們與阿瑪相遇的第十週年,也是辛苦卻多彩多姿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我們經歷了後宮貓咪們的第一次搬家,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考驗(一路陪我們的大家應該能懂我指的是什麼事件),不過還好最終都能夠迎刃而解,因為有貓咪們的陪伴,心情也總能好過許多。
老話一句,能夠把與貓咪們生活的片段藉著出書的方式記錄下來,實在非常感激,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最後希望看著這本書的你們,能從中得到療癒,並且藉此感受到後宮貓咪們的陪伴,就算你們沒有真的待在他們身邊,但我們也早已存在彼此生活裡了。
►即將出貨的貓咪◄
如果貓咪要被出貨,該怎麼描述他們呢?這是每位貓奴都該學習的送養文範本。(開玩笑的!)
★品名: 極為笨重的阿瑪 (製造日期2007/1/7 毛色為經典的橘白駝色)
喜歡握手撞頭,沒事請多陪他玩。他食量很大,請注意伙食開銷,並備妥應急資金,避免被吃垮。
★品名:乖順溫和的招弟 (製造日期2011/6/1,毛色為低調的棕灰色)
不熱愛摸摸,所以不用特地摸她。沒事多看著她,多稱讚她。
★品名:毛髮濃密的三腳 (製造日期:2007/8/4,毛髮非常茂密)
需每日定時梳毛打理,定時餵要、回診,定時給她咬手手,讓彼此愉悅。
★品名: 神秘深邃的Socles (製造日期:2010/4/20,從頭到尾的低調內斂黑)
喜歡摸摸,喜好沒事就一直摸。用力喊她的名字,她也會用熱情回應你。
★品名: 單純直接的嚕嚕 (製造日期:2007/7/14,與阿瑪有類似的毛色但略帶成熟型男的韻味)
每日摸摸下巴、背部、尾椎。撫摸時不可以分心,需全神貫注的撫摸,否則會遭厄運。
★品名: 童趣調皮的柚子 (製作日期2013/9/20,擁有非常吸引人的沙啞嗓音)
喜歡被瘋狂的拍屁屁,他很怕無聊,每日都得摸摸他,不然會吃醋生氣。
★品名:充滿奇幻的浣腸 (製作2015/4/12,此物件極為夢幻,個性外貌都與常貓不同)
喜歡被摸下巴,輕聲呼喊。需要極大的同理心照護他那敏感纖細的心靈。
黃阿瑪
貓咪界皇上──黃阿瑪
朕叫做黃阿瑪,曾在外流浪兩年多,
某天在路上被奴才遇見,迎朕回宮。
朕和後宮們都來自台灣
在2011年開始廣納嬪妃、王爺、皇子等後宮成員,
並宣揚萬睡皇朝的理念-「領養代替購買」。
■instagram:fumeancat
■Facebook、weibo、Twitter:fumeancats
■Youtube、meipai: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相關著作:《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貓咪哪有那麼可愛(內附後宮貓咪貼紙乙張-隨機出貨)》《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怎麼可能忘了你》《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被貓咪包圍的日子》《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年度日誌超值限量三件組》《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手帳(加贈貼紙乙張)》《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掛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桌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限量禮物包)》《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6萬睡皇朝瑪瑪桌曆》
志銘與狸貓
作者(奴才)──志銘與狸貓
這是朕的兩位奴才(狸貓、志銘),
奴才是同事,在「米花映像」服侍著朕和後宮們,
替朕備膳,也替朕製作後宮生活的照片、影片、插畫。
平常表面上的工作是拍廣告等影像製作,
但實際上最擅長清貓砂、陪後宮們玩耍,
當然,身上最常見的裝飾品是貓毛。
相關著作:《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貓咪哪有那麼可愛(內附後宮貓咪貼紙乙張-隨機出貨)》《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怎麼可能忘了你》《黃阿瑪大浴巾》《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文具禮物包》《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被貓咪包圍的日子》《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手帳(加贈貼紙乙張)》《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掛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桌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限量禮物包)》《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6萬睡皇朝瑪瑪桌曆》
【預購】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貓咪超有事1——貓奴的崩潰與歡愉日記◎黃阿瑪、志銘與狸貓
平常價 $25.00本書特別收錄2020特別篇《不想運動運動會》
千呼萬喚始出來
黃阿瑪的第一本圖文漫畫書熱騰騰上市
日日上演再平凡不過的後宮日常
貓咪生活突發的緊張事件
奴才驚叫連連的崩潰瞬間
人貓共處每刻的幸福時光
透過奴才們的畫筆
全部一次完整呈現
▄ 登場角色介紹
◎黃阿瑪→ 男 2007.01.07生 摩羯座
生來有霸氣不凡的貓格特質,也是後宮眾貓與奴才公認的領袖。
體型略壯卻英挺耐看,討厭不服從他的貓(像是嚕嚕、搜可史〉,只要服從阿瑪,他就能與之相安無事,是標準恩怨分明的性格。
◎招弟→女 2011.06.01生 雙子座
外表成熟內在是滿滿的少女心。喜歡嘗試各式各樣新鮮事,受阿瑪影響,與其他貓咪相處一樣是恩怨分明,對人類的依賴度相對較低。
◎三腳→女 2007.08.04生 獅子座
擁有貓界數一數二的極致美麗臉孔,有一雙水汪汪的大圓眼,搭配一抹隨時上揚的微笑,在眾貓面前是有威望的大姐姐,因患有口角炎,所以必須每天吃藥。
◎搜可史Socles→女 2010.04.20生 金牛座
是一隻全身黑的黑貓,極度親人但又有點小害羞,在後宮裡因為出色的膚色及身材,一直深受公貓們的覬覦。平時習慣獨來獨往,不擅與貓交流,喜歡閱讀,在書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另一片天空。
◎嚕嚕→男 2007.07.14生 巨蟹座
憨厚壯碩的外表,隱藏不住個性的單純,直來直往的說話技巧也是會惹怒眾貓,對於阿瑪身為王者的地位有點不以為然,不過在他心底明白,只要一抓住機會,就要好好表現自己,讓大家刮目相看。
◎柚子→男 2013.09.20生 處女座
從小容易感冒,但運動神經卻極佳,個性活潑且樂觀開朗,跟誰都能好好相處。唯一弱點是他的菸酒嗓,讓他沒有勇氣開口唱歌,因此也特別羨慕浣腸的美好嗓音。
◎浣腸→男 2015.04.12生 牡羊座
擁有鬥雞眼搭配下垂的眼型,讓他顯得楚楚可憐,加上幼年時曾被狗追,
因此長大後非常膽小。但看似柔弱的他,其實心裡有著不為人知的成熟與心計,他深怕有人要害他,對外在的不信任,導致他的行為總是怪怪的。
◎奴才
志銘: 最愛的寶貝是嚕嚕 擅長幫後宮剪指甲 尋找貓尿的專家
狸貓: 最愛的寶貝是阿瑪 喜歡陪著貓睡覺 後宮黑暗料理達人
黃阿瑪
貓咪界皇上──黃阿瑪
朕叫做黃阿瑪,曾在外流浪兩年多,
某天在路上被奴才遇見,迎朕回宮。
朕和後宮們都來自台灣
在2011年開始廣納嬪妃、王爺、皇子等後宮成員,
並宣揚萬睡皇朝的理念-「領養代替購買」。
■instagram:fumeancat
■Facebook、weibo、Twitter:fumeancats
■Youtube、meipai: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相關著作:《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貓咪哪有那麼可愛(內附後宮貓咪貼紙乙張-隨機出貨)》《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怎麼可能忘了你》《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被貓咪包圍的日子》《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年度日誌超值限量三件組》《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手帳(加贈貼紙乙張)》《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掛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桌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限量禮物包)》《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6萬睡皇朝瑪瑪桌曆》
志銘與狸貓
作者(奴才)──志銘與狸貓
這是朕的兩位奴才(狸貓、志銘),
奴才是同事,在「米花映像」服侍著朕和後宮們,
替朕備膳,也替朕製作後宮生活的照片、影片、插畫。
平常表面上的工作是拍廣告等影像製作,
但實際上最擅長清貓砂、陪後宮們玩耍,
當然,身上最常見的裝飾品是貓毛。
相關著作:《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貓咪哪有那麼可愛(內附後宮貓咪貼紙乙張-隨機出貨)》《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怎麼可能忘了你》《黃阿瑪大浴巾》《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文具禮物包》《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被貓咪包圍的日子》《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手帳(加贈貼紙乙張)》《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掛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7萬睡皇朝瑪瑪桌曆》《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限量禮物包)》《黃阿瑪的後宮生活:2016萬睡皇朝瑪瑪桌曆》
【預購】這裡沒有光◎追奇
平常價 $23.00沒關係,本來就不想好的。
黑暗對傷口而言,就是最好的滋養。」
【裝幀說明】
設計者將本書做成比較抽象式的包裹,類似潘朵拉盒子的感覺,裡面收藏的是作者內心的祕密,讓人有一種層層翻開的感覺,但發現最裡頭卻是空無一物的黑暗。
封面利用三種不同質感的紙張來表現盒子裡不同的祕密,就像收藏盒裡收藏的信封一定也有不同的紋路、質感等,故利用開刀模鍘形來表現不同的塊狀,就像是每個秘密獨有一個故事一般,翻到最內層發現是一片黑暗,同時也看到作者的書名;而書名則以網印白色來呈現。
最上方黏貼了一張具理性氛圍的小貼紙,可以隨意手工黏上去,代表整個包裹裡面都是易碎的。
跨界名人推薦
孤獨的年代,「自剖式」、「毀滅性」、「私密日記」般的文字最直達心底!
◇作家 沈意卿
◇詩人 宋尚緯
◇詩人 陳雋弘
◇詩人 潘柏霖
◇詩人 楚影
◇澳門詩人、書法家 邢悅
◇藝術家 羅展鵬
序文推薦
追奇
1991年12月生,高雄人。畢業於高雄女中、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慣於往返南北,一枚雙棲動物。熟稔於糟糕的生活、糟糕的文字。相信創作能夠緩解苦痛,也能夠加劇痛苦。相信所有人都是抱著痛苦活下去的生還者,也相信這樣的生還,更有意義。
Facebook 粉絲頁
www.facebook.com/drechi718
Instagram : drechi718
PTT詩版:drechi718
【預購】結痂◎追奇
平常價 $23.00傷口有沒有好
原來要不斷掀開
才會知道
繼《這裡沒有光》後
追奇推出第二本詩集
總和2015年冬天至2017年夏天的日子
80首記載
擦撞、流血、結痂
所有你可能也經歷過的
努力復原的過程
人生是一條長長的路,我們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以為就快要接近痊癒的終點。然而真的存在著終點嗎?許多事件的發生,記得或不記得,都使我們成為結痂的人。這層痂,也許厚也許薄,也許是靠自己想像──皆說服了自己擁有防護,可以敵得過未來任何形式的突襲──直到某個夜半再禁不住內心叫喊,回到那片曾經溺斃的海洋,才澈底曉得,傷口還在疼。
本書分為三章節:「擦撞」、「流血」、「結痂」,暗喻一個不斷輪迴的過程。
終點停在哪裡,由你決定。
我不沉睡
沉睡的人有清醒的夢
夢裡的傷都結了痂
只有我的,無法結
──〈結痂〉
我曾經是可以非常相信一個人的。我也曾經很善良,善良到回想起來,會覺得愚蠢又無知。
可是現在的我卻不斷地捍衛、防守,甚至想耍狠起來,強調自己不會被欺負。誰敢欺負我呢。跟三年前相比,我一樣是「不畏一切」的,然這份「不畏一切」的堅強,已經徹底變質了。你要曉得,願意受傷的人和抵禦傷害的人,是截然不同的啊--而我認為,這便是為什麼要把這本書取名為《結痂》,最好的原因。
我們以為好了的事,到頭來似乎不能算是真的好了。這樣的結果,我一點也不後悔。
──追奇(節自作者自序)
追奇
1991年12月生,高雄人。畢業於高雄女中、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慣於往返南北,一枚雙棲動物。熟稔於糟糕的生活、糟糕的文字。相信創作能夠緩解苦痛,也能夠加劇痛苦。相信所有人都是抱著痛苦活下去的生還者,也相信這樣的生還,更有意義。另著有《這裡沒有光》。
Facebook 粉絲頁
www.facebook.com/drechi718
Instagram:drechi718
PTT詩版:drechi718
【預購】當時小明月◎林佳樺
平常價 $25.00林榮三散文獎得主林佳樺 第一本散文集
「我開始記下有關宜蘭的一切;書寫時,我的心也是穿行在長長的隧道,一個人,進出一座又一座的山。」──林佳樺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故鄉一直是寫作者追逐的光點,回到自身,找到根源,並更理解自己的故事。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分離的焦慮、恐慌,懷著似乎被父母遺棄的忐忑,埋下成長的不安;四十歲再度回頭,用書寫擁抱內心自卑與匱乏的小孩……
但,書寫文學可以療癒嗎?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嗎?林佳樺一次次揭開結痂的疤痕,唯有面對彼時傷痛,找到家的路,才發現原來,無處不是家;只是,至今,仍在尋覓。
■卷一「石磨記」:
以鄉下藥鋪子為主,回憶在外公外婆三合院所歷經的點滴,跟著外婆以石磨碾豆米、抓藥包材、曬藥種蔥。她的童年是一枚酸甜回甘的仙楂片。
■卷二「吹笛人」:
寫三合院外的村里庶民,已消逝的閹雞師傅、撿拾荒物的鄰人、沉迷於方城之戰的表哥等,紀錄家鄉今昔變化、家族鄰人從事的行業變遷與時代的興衰。
■卷三「時鐘路」:
回鎮上父母家後,重新與父母、姊弟磨合生活,找到自己在原生家庭的位置,也寫下回到鎮上後,感受到小鎮與村裡的同與異。
■卷四「捉迷藏」:
是以書寫與作畫捕捉飄動的心靈,在藏與被找到之中,幽微的放置自己的故事。每次書寫,都是乘坐時光機,到過往歲月挖鑿,找尋殘骸、碎片……
名人推薦
袁瓊瓊|作家.編劇──專文推薦
王盛弘|作家
羊憶玫|《中華日報》前副刊主編
阿盛|作家
吳鈞堯|作家
吳妮民|作家.醫師
吳緯婷|作家.詩人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儀婷|小說家.親子教養作家
李筱涵|作家
凌明玉|作家
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蔡淇華|作家.教師
賴鈺婷|作家
嚴忠政|第二天文創執行長.詩人──熱淚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林佳樺
一九七四年生,宜蘭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現職台北市立萬芳高中國文老師,任教十八年。
一名時間空間被切割零碎的平凡婦女。常走在繞的路上,幸賴將就居,在彎路上指引了一道光。喜歡書寫的自己,更喜歡閱讀時的自己。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組二獎、旺旺時報文學獎散文組三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組佳作等。作品散見《幼獅文藝》、《聯合報》、《自由時報》副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等報章雜誌。
《當時小明月》為第一本散文作品。
臉書追蹤:林佳樺
我允許──讀《當時小明月》
因為懂一點星座,學生會找我看盤。佳樺的盤我也看過。當時問她想知道什麼?佳樺問:「我能不能寫作?」
看了她的自序,我才知道,這個問題她問的人不是只有我一個。
可能因為本身是寫作的人,總覺得寫作是簡單的事,能不能寫,不是自己最清楚嗎?實話說,不太明白佳樺這句問話意思。於是想當然耳,把「能夠寫作」這個概念,替換成「成名」、「賺錢」。
因為從盤上看,佳樺命裡這兩項都實在不是很旺,於是便直截回答:「不能。」
佳樺一聽,面色大變。半晌,才又惶急地,幾乎是聲音顫抖地又問一次:「真的不能寫嗎?」袁半仙就又檢查了一下她的命盤,再度鐵口直斷:「不能。」
我之所以把這事記得很清楚,是因為兩點。一是佳樺的反應。她聽了以後,默不作聲。因為還有別的同學,我注意力轉向,去算別人的命了。但是雖看著別人,我隱隱有點覺得自己說了「不好」的話。坐在我身旁的佳樺,非常安靜,但可以感覺到她身上有一股堅韌又倔強的不甘散發出來。
二就是:這之後就時常在報章上看到佳樺在文學競賽中得獎。而且,很快地,出書了。就是這本《當時小明月》。
佳樺的文字非常精細。看她描繪宜蘭外婆家種種,無論室內或戶外,都像是新寫實繪畫,可以透過她的書寫,清楚地看到那些景象:上下分離後研磨面凹槽逐漸磨平的石磨;藥房裡收置藥材的小櫥組成的藥櫃;摺成虎頭形狀的藥包;外公給人把脈的手勢;外婆擣藥材的姿態;一老一小在草叢間採摘可以逼出體內寒氣的「金不換」……畫面一幅又一幅,完全依靠佳樺的文字功力,舊時代的氣息撲面而來。
佳樺不是那種文藝腔調明顯的作者。她的書寫更像是素人畫。非常樸素,而在樸素中有自己的小小的心事。那心事異常幽微,藏匿在字裡行間,幾乎像是害怕被發現。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時興起:「這孩子怎麼這樣可愛卻又這樣悲哀啊」的感受。書中極大篇幅記錄佳樺的小時候。因為姊姊已上小學,弟弟仍在襁褓,在父親罹病之後,母親負擔加重,因之把家中排行老二的佳樺送到了外婆家。
佳樺沒明寫被「流放」到外婆家時的年紀,因為還不到上學的歲數,我推測大概是三歲上下。關於兒童成長的研究中提過,孩童在三歲前沒有自立能力,因之與他接觸最多的對象,孩童會有「依戀」傾向。這傾向固化之後,會形成某種類似制約的紐帶。甚至比血親的臍帶連結更強。依照這個理論,佳樺的「依戀」紐帶其實是繫在外婆身上的。在外婆家生活了三年,而現在,這個已然成年,有夫有子的佳樺,仍在講述。
書中這個被描寫成極煩人的孩子,其實古靈精怪,充滿奇思異想,生命力勃發,而且相當的調皮。是天使一般的小孩啊,但作者的寫法卻幾乎是帶著疑慮,無法對自己的存在理直氣壯,似乎無法理直氣壯地愛自己、欣賞自己。
這種對於自我永遠懷著不安的狀態,我個人的解讀是:或許來自於童年期依戀對象的被剝奪。在依戀母親時,母親把她送走;生活三年,對外婆產生依戀之後,又被外婆送走。
某方面,我很感謝阿盛給予佳樺肯定,使她不致因為我胡言亂語對寫作失去信念。而另一方面,我又隱隱相信著:就算阿盛跟我的回答一樣,我猜佳樺會再去問別人,要問到有人回答:「能。」為止。
看完了《當時小明月》之後,我忽然明白:對於佳樺,寫作不是「出名」,不是「賺錢」,甚至不是「療癒」,不是被「肯定」,對於佳樺,寫作是在迷霧中找路。她好像站在一個開著無數門的迷宮裡,她會去敲每一扇門,忐忑,但又懷著奇妙的信心,相信有一扇門完全屬於她自己。或許要走很長的路,或許要面對許多被敲開了,又砰然關閉的門,但是,當那扇屬於她的門開啟的時候,她便可以回家了。
海靈格(Bert Hellinger)有一首很美的詩,叫做〈我允許〉:
我允許任何事情的發生。
我允許,事情是如此的開始,如此的發展,如此的結局。
因為我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緣和合而來,一切的發生,都是必然。
若我覺得應該是另外一種可能,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許。
我允許別人如他所是。
我允許,他會有這樣的所思所想,如此的評判我,如此的對待我。
因為我知道,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在他那裡,他是對的。
若我覺得他應該是另外一種樣子,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許。
我允許我有了這樣的念頭。
我允許,每一個念頭的出現,任它存在,任它消失。
因為我知道,念頭本身本無意義,與我無關,它該來會來,該走會走。
若我覺得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念頭,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許。
我允許我升起了這樣的情緒。
我允許,每一種情緒的發生,任其發展,任其穿過。
因為我知道,情緒只是身體上的覺受,本無好壞,愈是抗拒,愈是強烈。
若我覺得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緒,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許。
我允許我就是這個樣子。
我允許,我就是這樣的表現。我表現如何,就任我表現如何。
因為我知道,外在是什麼樣子,只是自我的積澱而已。
真正的我,智慧具足。
若我覺得應該是另外一個樣子,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許。
我知道,我是為了生命在當下的體驗而來。
在每一個當下時刻,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允許,全然地經歷,全然地享受。
允許,一切如其所是。
送給佳樺。
袁瓊瓊(作家‧編劇)
自序
漫長的隧洞內,驚喜見到光
我一直在找「家」。
在宜蘭三星大洲村,即使祖孫相伴溫馨和樂,仍是心心念念想回鎮上;回到父母羅東小鎮那兒,生活作息吃食習慣全然不同,常萌生的念頭是想再回到鄉下。小學時,老師教授唐詩:「床前明月光」,我真的模倣詩人舉頭望明月,想著家到底在哪裡?有次暑假作業日記,我寫下「在家裡找家」,老師以為我抄襲大人的作品。
曾怨懟父母,三個孩子中,怎麼捨得放我一人到鄉下;怪外婆狠心,在習慣她是我的依靠時,又讓我回到父母身邊。和父母姊弟磨合十年,心中漸漸接受自己的歸屬所在,但家鄉沒有大學,父母常說,我未來的學校在隧道那頭;上了大學,台北步調讓人緊張,我又常想念隧道彼端的宜蘭,搭火車返鄉時,總數著隧道數目,想把家數得近一些。
當我結婚,遠嫁外地,跌撞地奔忙家庭職場婆家娘家,赫然發現,家不必然只有一個,漸漸學習著以月光般的柔和看待外物,也常想念與自己時有爭執的父母。我與家鄉,更像情人關係,天天相處,不覺得有多麼特別,離開了,才分外想念它的美好。
成家後,帶女兒回鄉,當火車經過草嶺隧道,沒有邊界的天與海,是漸層暈開的畫布,在急駛的車窗,我看見臉飛逝在青草、水天中,自己的五官,與投影在窗格中的蒼綠山脈交疊,模糊朦朧,還映上另一排乘客的臉。看到一座龜島遠遠地別在布上,女兒會童趣地說:「穿過山洞看到海邊,就是阿嬤家。」景色也是時間,它會告訴人們,前往之地的遠近。
生子後,常與孩子述說自己的童年,我開始記下有關宜蘭的一切;書寫時,我的心也是穿行在長長的隧道,一個人,進出一座又一座的山。
這讓我想起碩士班時燃起的創作夢,那時很喜歡寫作,一寫便是一、兩萬字,荒廢了論文,教授勸說要把握時間,朝學術研究邁進,我沒有堅持對創作的熱情,而是選擇了師長認可的方向。學術路真不好走,有時找完海峽兩岸資料,才發現想寫的論文主題,已被對岸研究過了;想走回創作,但學術路已走了三分之一,此時放棄豈不可惜?加上工作主管不允許我留職停薪太久,只好半工半讀,結果勞累過度,造成身體免疫系統失調。
成家後,職場、家庭,加上長年不孕症治療、育兒,四頭燭火常燒得心焦,長期無法安睡,導致免疫系統失常加劇,罹患甲狀腺疾病。某次候診,醫生看到我在閱讀,建議可用書寫方式,寫出焦慮或陰暗,身心也許就能漸漸光明。
我開始在部落格書寫光與暗,光的公開示人,暗的鎖碼,只有兩、三好友能看;若發表在報刊,僅寫光明面。寫作很辛苦,我常在晚上搭乘時空機,回到某個時間點,停留數小時,再回到現在,準備隔天的工作與家事,如此,一週數次或數十次。
書寫沒有帶來快樂,文字不是麻醉劑,沒有減輕苦痛;我必須回想過往某事件的不圓滿,或是回溯自己治病過程、病後心態調適,及藥量加重時心情相對的萎縮,這些未結痂的疤,因書寫時的回憶又再度出血,每次下筆,彷彿又進了一趟手術間。
傷痛的文字,輕重不好拿捏,期間,想多聽講座,探索濃情淡筆的方式,只得央請家人幫忙看顧小孩,匆匆前去聆聽作家演講。不久,身體又亮起紅燈,必須手術,剛出生的兒子又患有嚴重氣喘,常掛急診。家人不贊成我繼續寫,如果身體垮了,家庭怎麼辦?長輩也勸,家平則事事安,想做的事,等孩子大了再慢慢完成。
可是,那道光應該就在隧道之後啊,已經起步了,怎麼捨得放棄?
我開始提筆書寫的一年後,友人看到我發表在報上的文章,說,我的作品中,某些深層的事避開了。是的,深層內在,鎖在我的部落格或心中,發表的文章,我刻意躲避某些深洞,不想讓讀者明顯地找到「我」,想保持神祕、有人情包袱,不想把背光面公諸於世。
「生作品如同生小孩,一定會痛,妳不想痛,那就別生了。」好友客觀地建議。對於邀請讀者進入寫作者的內在幽微,我著實掙扎;但作品若不往下挖,模模糊糊,如說話吞吐不清、不乾不脆。我猶豫,自己真的適合寫嗎?但字,又是代替我說話的發聲器。
如此獨自在寫作的隧道中摸索,直到年過四十,忽然驚喜見到隧道中照入一束光。那時重拾畫筆,萌生停止寫作的念頭,拜託阿盛老師解決我心中的疑惑:「老師,我真的能走寫作路嗎?」
「能。」老師的一個字是定心丸,鼓勵我,放心下筆大是好。那天起,我練習搭時空機時是帶著鑿子去,從較為快樂無憂、與外公外婆相伴的童年開始挖鑿。
但探掘內心的力道不好拿捏,有時喜怒偏頗,下筆時對某人某事失之客觀,對此,袁瓊瓊老師叮嚀:「事情不能結果論,要看生命的流向。」於是,一篇篇書寫故鄉、家族,讓我在難過、溫馨、想念中,漸漸學會對過往諸事平心靜氣地回顧。
謝謝外公外婆、父母、手足、丈夫、兒女、公婆、大哥大嫂、好友們,你們形塑了現在的我,讓倔強敏感的我,有顆柔軟的心。
謝謝袁瓊瓊老師,讓我看見生命中阻擋的大小石塊,不必硬要搬石,但要仔細觀看生命的流向。
謝謝悔之老師及有鹿文化,謝謝彥如、煜幃、于婷搭建美麗橋梁,讓我和世界一點一點地連結。
謝謝吳鈞堯老師,我最早刊登在報章的文章,是老師擔任《幼獅文藝》主編時錄用。謝謝曹麗娟老師、陳斐雯老師、耕莘寫作會的凌明玉老師、許榮哲老師、李儀婷老師及曾任《中華日報》副刊的羊憶玫主編。
感謝阿盛老師,在我四十歲那年,累得坐在地上不想出洞時,引進一束強光,點亮了我昏黯的內心,直指我寫作的弊病,若非老師的鼓勵及那一字「能」,此書可能不會面世,也謝謝「將就居」文友們的建議及溫暖的鼓勵。
以前,我對自己缺乏自信,往往作品寫了一半,便夭折在電腦檔案中,幸賴老師、文友、家人們的鼓勵,得以堅持至今。走在寫作路上,想起有許多人的陪伴,心中便有光。
佳樺
二○二○‧三‧二三 晚間‧台北
【預購】杏仁◎孫元平(譯者:謝雅玉)
平常價 $25.00這是身為怪物的我,與另一個怪物相遇的故事……
榮獲韓國「創批青少年文學獎」
讀者感動熱議,譽為小說界的《秘密森林》
★ 韓國「YES 24.com」4星好評
★【作家】凌性傑、馬欣、楊双子 真心推薦
那天,六死一傷。
先是母親和外婆,再來是三名試圖阻止的路人和一名警察,最後則是那名男子。
他選擇了自己做為胡亂揮刀下的最後一名被害者,在救護車趕到之前,就已宣告死亡。
而我,只是靜靜看著這一切發生在我眼前。
一如往常,那樣面無表情地。
每個人的腦袋裡都有一組構造,大小、形狀跟杏仁差不多,因此被稱為「杏仁核」。
受到外部刺激時,杏仁核會亮起紅燈,
根據不同的刺激性質,我們會感覺到喜歡或討厭、不安或害怕。
但我的杏仁核好像壞掉了,受到刺激也沒有絲毫反應。
醫生說這是「述情障礙」,所以我不太了解為什麼別人會笑或哭,
母親和外婆嘗試了各種方法想治好我,
但對我來說,開心和難過,都只是抽象的概念;
對我來說,情緒和同感,都只是模糊的印刷字體。
外婆為了保護我而死,母親成了植物人,我卻連一滴眼淚都無法報答。
兇手的遺書寫著「今天笑著的人,都將跟我一起離開」,
是我的異常救了我,
從那天起,我變成別人眼裡的「怪物」,沒血沒淚,冷酷無情。
直到我遇見另一個怪物。
坤,他擁有所有我失去的東西,優渥的家境、健康的家人、張牙舞爪的感情。
他就像是正相反的我,總是克制不了情緒,對人暴力相向。
坤把折磨我當成新的樂趣,拳打腳踢,從不手軟,
但如果坤想要的,是在我的臉上找到一絲表情變化,那他永遠贏不了我。
我想知道在他殘忍暴力的偽裝下,是不是也有隻躲在暗處啜泣的弱獸;
我想知道在我無動於衷的表情下,是不是也有能與人同哭同笑的按鈕。
我想要拯救他。
還是真正渴望被拯救的,其實是我?
《杏仁》是兩位少年的成長故事,從初見面的水火不容,到終能在相處的過程中舐拭對方的傷口,互相拯救彼此。這本書帶給冷漠的現代社會沉重的一擊,模糊了「正常」和「異常」的界線,告訴我們,只要有人理解,即使是「怪物」,也能蛻變成為他人的救贖。正如作者所說:「我認為人類之所以會成為人,或是成為怪物,兩者都是源自於愛。我想寫一個這樣的故事。」
來自各界的感動推薦
「以主角述情障礙的視角,卻如另修棧道般潛入更幽微深刻的觀察中,爬梳了不同世代女人的處境,也深入描寫了當今韓國階級社會的景況,如安靜無聲的吶喊,讀來令人動容。」──作家/馬欣
「成長與冒險,總是一體兩面。以罕見症狀為主題的《杏仁》,描寫先天具有述情障礙的主人翁少年允載青春期階段的身心變化,是如何經由歷險而前進。然而允載遭遇的種種劫難,包括至親遭到殺害、親身經驗的暴力攻擊、摯友的墮落,實際都只是故事表面的『冒險』,真正令允載『成長』的,乃是允載不間斷對自己、對他人的追問與對話。
『為什麼會有個男人無差別攻擊他人,導致外婆死亡、母親重傷?』缺乏杏仁體而無從感知情緒的允載,內心始終沒有停止這個疑問,成為少年鮮允載成長歷程的主旋律。這是個大哉問,是少年對世界拋擲而出的深刻疑問。讀者將跟隨著允載如機器人般冷靜卻執拗的提問,思索我們該以什麼姿態活在這個世間──並且,在思索中冒險,與成長。
我們是需要對這個世界多一點提問的。也許,就從《杏仁》開始。」──作家/楊双子
「當我把自己當作主角,用他的眼光看這個世界時,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來。這太痛,也太傷心了。」──第十屆「創批青少年文學獎」青少年評審團評語
「將兩名少年與他人建立關係及成長的過程,從頭到尾鉅細靡遺地描寫出來,乍看可能會以為他們是怪物,但其實裡面隱含著為了不變成怪物而努力不懈的感人奮戰精神,極具說服力。藉由角色的魅力和省思所彰顯出來的蘊含在兩人關係間的美好,可以得知本作品在文學上獲得了一定意義的成就。」──第十屆「創批青少年文學獎」評審委員/權汝善、金智恩、吳世蘭、鄭恩淑
「從事二十多年電影業而染上的職業病,就是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超過兩小時的電影,一想到要閱讀兩百多頁的小說……不過《杏仁》一書卻令我不斷感到好奇和興味,因此很快就看完了。對於庸庸碌碌度過每一天的無數人而言,這本小說給了我們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力量。」──《弓箭之戰》、《失控隧道》製作人/張元碩
「《杏仁》是一本為像我這種相信『心能支配大腦』的人帶來希望的小說,說不定現代社會正集體患有『情感表達障礙』,就像這本小說,要經過瀕死般的成長痛苦,才能聞到情感時代的芬芳。漫長的冬夜過去後春天會來臨,就像春天一到植物就會生長般,情感也是會成長的,情感一成長,世界也會跟著長大。閱讀這些文字時內心總是噗通噗通地跳個不停,希望在下個春天,我和你的情感能激起火花,讓一處美麗的煙火絢麗地綻放。」──韓國小說家/孔善玉
「這是韓國青少年小說的雛形,像是在反映殘酷的現實,最近青少年小說的風氣,不是主角面臨重大難關,就是直接選擇『非生即死』這樣殘酷的選項,《杏仁》的主角允載也是如此。允載是個感情出了問題的孩子,但在我們的社會裡,允載真的是個特殊案例嗎?在失去同理心的世代,這本小說讓我們想起了他人、懂得表現痛苦,也開始想像另一種生活。悲劇的人們用盡全力去擁抱彼此的痛苦和傷痕,並想像著能駕馭痛苦,讓情況一點一點地好轉。像這樣試著去想像他人的一切,便是『同感』的種子,而這種子正是我們唯一能相信的約定與希望。在這個許多人雖然生理層面有所成長,但情感層面卻沒有成長的社會裡,《杏仁》是本能喚醒痛苦和同感能力的強大小說,將會在沉寂的韓國小說市場引起波瀾。」──出版評論家/韓奇浩
「不能感同身受他人的痛苦是多麼不幸的事啊!孫元平的《杏仁》卓越地描寫出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並體會對方的痛苦進而一起成長的過程。這是個在心理年齡隨生理年齡成長的階段,一起度過這段歲月的『我』和『坤』之間的故事。一想起他們自見面後到成為『朋友』前經歷的那幾年,就算闔上書,還是會感到一陣鼻酸。」──《噗通噗通我的人生》、《醜聞》導演/李在容
「在本書中,有一名生活出奇艱難的少年,我們能明顯看出他的人生每下愈況,但出乎意料地,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發生在少年身上。最美好的事是什麼呢?我想這麼回答: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只要能感受,這就是最美好的事。只要我們能感受到友情、愛還有他人,這就是最美好的事。」──CBS廣播電台製作人/鄭慧允
韓國讀者好評
「推薦給有青少年孩子的家長……我在辦公室一個人偷偷哭了。」
「這是一個不幸、偉大又可愛的成長故事,雖然成長的過程極其痛苦,但兩位主角間的關係非常美麗、感人且令人欽佩。」
「我想將這個故事告訴我的家人、朋友和其他人,我想讓他們了解我與他們之間小小的『不同』。」
孫元平 손원평
1979年出生於韓國首爾,在西江大學研讀社會學及哲學,並在韓國電影學會電影系主修電影導演。2001年贏得第六屆「Cine21」影評獎,2006年再以〈相信一瞬間〉獲得第三屆科學技術創作文藝徵文大賽編劇獎,她另外也創作了《不具備人類情感的人類》、《你的意義》等電影短片劇本,並親自擔任導演。另著有長篇小說《三十的反擊》,獲頒第五屆「濟州4.3和平文學獎」。
《杏仁》是作者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品,榮獲第十屆「創批青少年文學獎」。
譯者簡介
謝雅玉
現為電子公司專任韓語講師。
自大學一頭栽入韓文的世界後,
從此韓文說得比英文好、
吃過的泡菜比看過的帥哥多。
相信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努力過才不會後悔。
【預購】愛情的52種面貌〈中英對照賞析版〉:悸動、低泣與思念的心:西洋經典情詩選◎陳湘陽(譯者:陳湘陽)
平常價 $27.00【預購】那些最靠近你的◎陳繁齊
平常價 $26.00有些時間
需要你輕輕搖晃
才能回得來
繼《下雨的人》之後,
陳繁齊的第二部作品,60首自私的安靜告白
保持距離,都是為了更靠近你
「投進心池的石子不再追求濺起水花,變得喜歡漣漪。」──陳繁齊
《那些最靠近你的》收錄60首創作,分為四輯:微光、腳步、過期的雲、生鏽的窗
詩人落筆寫下愛情的質地,彷彿是在看穿一切預備好的劇情所寫下的文字,以更加約束、安靜的方式取出安全距離和對方說話,試圖在飄忽的關係中找到最低限度的維繫與平衡,於是,讓所有的話語圍繞著卻不觸及,雖然有距離,卻已足夠靠近。
所有的傾訴,都該被小心輕放,
只有不驚動你,才能不葬送我的真心
〈兒戲──翹翹板〉
再靠得近一些/就幾乎不會有/平衡的問題了
〈木頭人〉
別再若無其事/允許你違規一次/我想要看見你/走來的樣子
〈寫一首短詩告訴你〉
我愛你/在你偶爾才會/看見我的那幾秒
〈誤差〉
他們都說感覺/你不像那樣的人/什麼時候已經為你活成針/看得太狹隘/落地也把所有聲響/都收起來
〈生活的時候把傷心平放〉
像是迷途的螢火蟲/偶爾,只是偶爾/認同自己也是道溫暖的光/試圖找到熠熠的眼
〈燒烤社會〉
爐子燒著新生的火/迎著太久沒趕緊翻身/就要被丟棄了/不管另一面/能夠多麼稚嫩完好
名人推薦
陳又津/小說家
鄭宜農/創作歌手
好評推薦(依中文姓氏筆劃排序)
陳繁齊
一九九三年七月出生,臺北人。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畢業,喜歡貓狗、喜歡小動物,喜歡彈吉他唱歌自娛,喜歡看海。
【預購】知識的癲狂:人類的心智為什麼受知識吸引,同時又被它制約?(The Madness of Knowledge: On Wisdom, Ignorance and Fantasies of Knowing)◎史蒂芬·康纳(Steven Connor)(譯者: 劉維人、楊理然)
平常價 $42.00【預購】少年與時間的洞穴◎黃暐婷
平常價 $31.00時間,能造就愛,也能造就永遠的錯過……
一九三七年的十月一日凌晨,台灣的時區改成跟日本本島同步(UTC+9)
一九四五年,因為日本戰敗,台灣的時區又改回跟中國同步的西部標準時(UTC+8)
你曾經想過嗎?時間,和時差,其實都是人為的?你曾經想像過嗎?不經意說出的謊言,也可能自己生長出一片平行時空?
以短篇小說《捕霧的人》驚艷文壇的黃暐婷,首部作品獲吳明益專序推薦,形容「哀而不傷,是暐婷作品的共同特質」,蟄伏兩年多,這位女作家交出了重量級長篇之作,而且是一本讓人翻開就停不下來的奇妙小說。
黃暐婷的故事發想總是別具靈光,從看似生活化,卻又為一般人所忽略的題材出發。《少年與時間的洞穴》的靈感來自前年有網友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上提案,希望台灣能將原本與中國同步的時區改成與日韓同步。當時引發相當大的討論,原來,「時間」其實並不是自然的存在,而是非常人為、政治性的產物,作家以此為契機,創作出這部時空和敘事人稱時而跳躍交錯、帶點奇幻色彩又十分在地的小說。
這是一個跟時間、愛,還有錯過有關的故事。主要的角色和故事線圍繞著靦腆感性、又對小說有著靈敏嗅覺的出版社編輯阿基,以及他旗下十分有才、又屢屢被小說進展所困的作家莉卡為主軸前進,另一條故事線則時序略為穿越,一位名叫朗的阿美族少年,為了追尋剛過世阿公的靈魂和阿公曾因時差而錯過的初戀情人而離家流浪。這兩條故事線如何看似互不相干卻又最後匯合?加上阿基身邊突然出現了神祕的紅髮馬尾女孩,看似對他瞭若指掌,卻又若即若離,阿基最後能和紅髮女孩終成眷屬?還是和小說家莉卡成為最好的靈魂伴侶?淡淡而自然的敘事口吻卻不停旋轉跳躍,帶出太多引人思索的謎團,等待被一步步揭開……
名人推薦
朱嘉漢、邱常婷、神小風、譚光磊 一致肯定
陳雨航、洪明道 專文推薦
「人物與情節處理得疏宕有致,雖說是觸及了奇幻類型的元素,更多的是根植著細緻的寫實筆法和理解的世事人情。彷彿在奇幻和寫實的交融之處,有翱翔的的愜意,也有望見樹影的踏實。」──陳雨航
「暐婷的文字就像山間雲霧,能夠在不知不覺間奪走你的視覺,引領你進入小說的幻境,經由故事中編輯與作家之口,無數故事在時間的罅隙中生長、殞滅,同時虛構的謊言又從那空隙中茁壯,刺穿現實,恰恰使『小說』成為虛實敘事的最終答覆。」──邱常婷
黃暐婷
一九八四年生。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與部分地方文學獎。短篇小說集《捕霧的人》曾獲二○一七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入圍,並入選二○一八年 Books from Taiwan推薦。
時間裡的癡人
黃暐婷寫出了她的第二本創作,長篇小說《少年與時間的洞穴》。小說裡的人物與情節處理得疏宕有致,感覺作者已經從前作短篇集《捕霧的人》裡拘謹的文學青年蛻變為一位成熟的小說家。小說雖說是觸及了奇幻類型的元素,更多的是根植著她細緻的寫實筆法和理解的世事人情。我讀完的感覺是:在奇幻和寫實的交融之處,你有翱翔的的愜意,也有望見樹影的踏實。
小說始於看似主題的「新時」。
新時是時間提早了一小時。關於時差,我們多半只會聯想到日光節約時間,歐美還是現在進行式,有親朋在那兒或者常看美國職業籃球和職棒大聯盟的人們會比較有印象。台灣在上世紀四○年代到七○年代也斷續實施過。初夏時間撥快一小時,夏末撥慢一小時改回來,沒太大的問題。說電腦會因此出狀況,西元二千年預想會出包的千禧蟲最後也沒怎樣。
小說裡提到的時差倒是關聯了政治。台灣曾在日治時期改過一次時間,戰後又改了回來。時區的依違充滿政治性,作者只是略略帶過,並未出現激烈的爭論。或著說作者更大的關注或野心是藉著這樣的小小時差縫隙,撬開更大的時空,來遂行她歷史的尋索。
就我的閱讀觀察,包含黃暐婷在內成長於九○年代之後的寫作者,對台灣認識得更深更廣,小說布局和敘述起來更有底氣。他們持續的追索,使作品帶有時間的縱深。黃暐婷追蹤老照片的人物服飾、面容神情以及光線和氣息;也穿過又濕又暗的神祕路徑來到異國般的古物攤市,瀏覽各式時間遺物,三○年代的寄藥包,木炭熨斗,原版海報,……等奇妙的老東西。她對歷史未必抵死纏綿,但努力追尋被遺忘的時光,竟也讓她筆下的作家莉卡到臨面對死人骨頭的境界,讓阿美族少年朗展開他在現代都市裡的奧迪賽,一路尋找他的阿公。
作家莉卡與編輯阿基的合作關係與互動是這部小說的一個重要部分。
作家與編輯的往來千種百樣,因人而殊。絕大部分的狀況是雙方就熟悉或專業的部分各盡所能。就算是一般通稱的合作,作家還是得負責完成那個原始的基本的內容主體。她或他的生活,無論絢麗或沉靜,總不免心思上的多岐,「地下社會」般的冒險遊逛也好,只是在名為汽水店喝著實則是類似調酒飲料的小店看著私下被稱為邦迪亞上校的顧客也好,作家莉卡都得獨自度過寫作卡關、停滯的惡夢狀態,一如「被浪打上岸的魚,被惡作劇的孩子翻倒的烏龜,被拔掉一隻腳的金龜子」。
至於編輯,大致是公司政策的執行者,有多少空間,可能因過去成果和掌握的資源而異。曾具編輯工作經驗的小說家黃暐婷,熟識這個行業的眉角,拿捏頗有分寸,不為誇張,寫來倒有幾分幽默。又或者也可視為年輕上班族的日常,有時候也只是尋求一個小小的華麗心情?就像阿基和他的企劃同事米猴每隔一些時日會多走一段路到一家店吃碗麵,為著老闆娘從不會因為匆忙而把油膩的拇指浸到麵湯裡,也為著前往麵店中途有一隻名為咪嚕的貓,會跑過來在自家柵欄邊「沒有節操」地翻肚討拍。
作者沒有要寫小說寫作指南,也沒要寫編輯工作指南,她更重要的是藉這兩個熟悉的腳色開展精心的故事。
僅提出兩個大背景和看法,親自閱讀將會是感受這部具張力和驚喜的小說的好路徑。
(陳雨航,小說家,出版人。曾獲《亞洲週刊》十大小說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等。著有小說集《策馬入林》和《天下第一捕快》、《小鎮生活指南》、《小村日和》,以及散文集《日子的風景》等。)
後記
有火照亮的地方
幾年前我讀到一則新聞,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提案,希望將標準時間加快一小時,從原本與中國相同的時區(UTC+8),改成在經度上與臺灣更為接近的日韓同步(UTC+9),藉此象徵性地與中國切割,向世界宣示我們自己國家的主權。當時引起正反兩方激烈討論,贊成的人相信如此一來可與中國劃清界線,冬日作息也能享受到更多陽光,反對者則認為這麼做只是在擾民。這件事像一顆小石頭,在我心裡產生了漣漪。我忽然意識到,我所依賴的時間,幾點幾分,其實並不是自然的存在,而是人為的、政治性的選擇。不像日蝕,發生時鳥類紛紛歸巢,松鼠回到樹洞,河馬退回水下。時間加快或變慢一小時,太陽不會減損光芒,月亮不會更改潮汐,蜘蛛也不會拆掉編織的網,唯一影響的,只有人的生活。做到一半的夢,可能會因此而中斷。
這個念頭開始在我腦中浮現淡淡的影子。閱讀一些史料後,我發現臺灣歷史上也曾經歷過時區更改,在日本統治五十年間就發生了三次。第一次是一八九六年一月一日,被畫入西部標準時(UTC+8);第二次是一九三七年十月一日,改成與日本相同的中央標準時(UTC+9);第三次是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一日,二戰結束後,又改回西部標準時。第二次更改時區,島內民眾其實也是意見分歧,紛紛在報紙和雜誌上表達自己的看法,有點類似現在的「鄉民意見」、「網友怎麼看」。我忍不住想像,如果更改時區發生在此時此刻,會是什麼樣子?
當時我正好在讀艾加‧凱磊(Etgar Keret)的〈謊言之地〉,關於一個從小遇到麻煩喜歡說謊應付的主角,後來發現自己謊言中的人物都在另一地過著被虛構的生活的故事。我發現這個本質跟寫作很像,跟時間很像。於是,有幾個人物開始從黑暗中走了出來。先是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編輯,接著是為下一本書苦惱的小說家,然後是錯過自己年輕時所愛的老人,深夜出門工作的女人,還有始終存在我心中、總是將目光望向這個世界的少年。我決定把時間調快一小時命名為「新時」。然後,小說開始了。
寫作這部小說的期間,我的人生接連發生了幾個意外。我出了一場嚴重的車禍,我的貓女兒罹癌過世。有些人對我背轉過身,永遠離開了。死亡的陰影籠罩我的心頭。我失去了自信,失去對自己的愛。我開始思考自己活在世界上的必要性。某個墜入深淵的時刻,我想起被我擱置的小說。那些角色站在黑暗中,眼神充滿憂傷,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不知所措。我對他們似乎仍有責任。他們的人生因我而開始,我必須陪著他們走到有火照亮的地方。我仍時常感到悲傷,對自己感到失望。但是寫小說有一個重要的過程,你必須忘記自己的悲劇,才能貼近角色的內心,你的人物才會向你展示他的恐懼和脆弱。我慢慢從痛苦中爬起,握住他們的手,扶著滴著水的洞穴牆壁,一步一步尋找遠方微弱的光亮。
這部小說最終得以離開幽暗之地,出版問世,要感謝許多人的善意。謝謝國藝會提供寫作補助,並容許我延遲一年才寫完。謝謝珊珊主編願意給長篇小說機會,你是這本書的第一個讀者,你的意見對我來說像金一樣貴重。謝謝陳雨航老師與洪明道先生喜歡並願意為這部作品說話,尤其陳雨航老師,研究所時期若是沒有你介紹宮本輝的作品,我不會發現自己創作的源頭是童年時工廠旁那條充滿垃圾的水溝。謝謝我的家人和朋友,我的貓女兒Nori,相依相伴的這十年,你教會我什麼是愛。
最後,也謝謝願意拿起這本書的每一位讀者。我把我一部分的人生交到你手上,願你的心有一處能安放它。
【預購】眾神與野獸◎陳牧宏(繪者:川貝母)
平常價 $25.00◎ 孫梓評 楊佳嫻 推薦。
彷彿肅穆虔敬的異教祭典。繩縛的男孩,黝黑皮膚,橄欖綠眼瞳。命運要求男孩舞蹈,至死不休。書寫如此,詩亦如此。
我總是信仰,為了抵達青春的靈魂,愛情的夢域,慾望的伊甸園,死亡的荊棘谷,必須鍛鍊再鍛鍊,書寫再書寫。不知道席德進重畫紅衣少年多少回,顧福生扔去撕毀多少害羞的草稿,白先勇是否日復一日改寫孽子,邱妙津飲血嘔血瀝血或許幾乎無法寫完蒙馬特遺書。
十遍,二十遍,五十遍,甚至百遍,重新再重新書寫。男孩,愛情,慾望,死亡,我的聖維克多山。以不同形象與姿態出現,時而凶猛,時而溫柔,時而寂寞,時而狂喜,有些短髮,有些胸肌腹肌,有些刺青,有些一米八五,有些十七公分。都變成我的文字,我的孤寂,我的詩的靈魂。與我相遇相知相惜,相呴相濡相沫。淫蕩又悲傷。
透過男孩的視角睥睨世界,熊熊烈火慾火毒火。我總想要蠻橫無理,飛揚跋扈,甚麼都不在乎。
花都朵朵綻開過,再朵朵枯萎凋盡。男孩亦是,我亦是,文字亦是。
書寫如是地獄,總是回首再回首。
—— 陳牧宏
從少年開始寫詩,陳牧宏白晝是精神科醫師,探尋人的意識邊緣,調理夢與日常界線;夜晚則是洶湧澎湃的詩人,意念勃發,飛天的詩句馳騁,愛情打造的男孩,將墜落在已越過青春邊境的夢域。
《眾神與野獸》,意象瀲灩鮮烈,肉體與精神的愛戀紛呈,野獸與眾神連番登場。陳牧宏善用節奏,詩句層疊交纏,動感又抒情,即使書寫社會議題,亦能以審美情懷撩動讀者。句字回應著當代對於鮮肉和純情的渴慾與索求,濃烈亦淡遠。天使與魔鬼融淬,神與獸合體。
陳牧宏
一九八二年生,精神科醫師。
喜愛文字、閱讀、古典音樂。
已出版詩集:《水手日誌》、《安安靜靜》。
露餡,等待爆炸──陳牧宏詩集《眾神與野獸》
楊佳嫻
雄壯威武,是為了襲擊青春還是為了保護青春?偷偷露餡,是害怕被人發現還是超想被人發現?陳牧宏第三部詩集《眾神與野獸》,兼具雄壯的張揚與露餡的猥褻,召喚同志者「都可以全部放進來╱轟轟烈烈爆炸」,即使這世界充滿惡意,地雷,鐵蒺藜,「來不及找到╱適合的曠野和星空╱只能先射」,溫熱發自深處,證實不可抹滅的存在。
精神科醫師,而且寫詩──難免,會讓人想到遙遠大前輩王浩威、神祕小前輩鯨向海,和同儕阿布。不過,陳牧宏的意象偏好與關懷面向,我認為更靠近鯨向海,而詩中纖細的觸覺,又與同輩創作者波戈拉可以等量齊觀。再者,這部詩集裡再三向文學前行者或共行者們致意,直接挑明了的,包括周夢蝶三次、零雨兩次、夏宇兩次、林則良兩次,許悔之、木心、達瑞、曾淦賢、鯨向海等各引用一次,也大致可看出他涉足、嚮往的詩國河圖。不過,未曾標出的,不代表不存在,例如讀到〈水手日記〉裡這幾句:
每一棵樹╱站在街角╱枯一千年╱等一個人╱多元成家
此處意象明顯借自情詩媽祖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虔誠到幾乎成佛地等待著,陳牧宏則呼應當代性別運動,等待不是為了在最美麗的時刻遇見,而是為了能突破異性戀男女結合才等於成家的主流認知框架,「再也不是╱別人的婚禮」。在〈醉夢三夜〉和「花神祭」序曲詩裡,也可以捕捉到一點點商禽指紋,「午夜╱眾靈╱小聚╱有菸╱很嗨╱缺一╱夢和黎明未到」、「時間的鋒芒漸露╱莢果裡的幽靈╱夢或者黎明及其他男人╱赤裸裸浩蕩進來」,黎明與夢的意象更是分別遍布全書,入夢與渴望黎明,宛如同一個願望的前後身。
那麼,陳牧宏個人鍾情的譜詩法門又是什麼呢?我以為明顯可見者有二。第一是通過物件持續並列來造景、造境,間中以一二動詞提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矢車菊〉:「銀河和天空╱蛺蝶與男孩╱召喚出全部的╱流星和煙火╱黑蜜與精液╱城市沙漠火口湖╱芭蕉葉麻竹葉蘆草╱矢車菊的臉╱舌頭胸膛和肚臍╱認真接住。」十行段落中包含了十八個物件和兩個動詞,物件與物件之間的關聯幾乎得憑藉讀者以結構星座般的想像力來補上;當然,從流星以降到矢車菊之間全部物件,都可以當作身體意象來解讀,「召喚」和「接住」則提示了色情之完成。第二則是排比句,小規模者不計,規模顯明者如〈阿勃勒〉一律以「億萬」為起頭排比七個句子成一段,〈把你弄髒〉以「弄髒我」為固定句尾連續排比六句,或〈十年〉四段中有三段以「兩個人」一詞為核心連續排比等等,均製造出不可忽略的量體,詞彙反覆成為線或鏈,縛住即將散開如竹片的身心,變成可供懷抱誦讀的簡書。
《眾神與野獸》裡還可發現詩人愛用的兩組動詞,血脈相通:
1. 露出╱裂開
想露餡,那一定有什麼裂開。露出與裂開不一定存在於同一首詩,可是它們在詩集裡不同山頭呼應。
餡是為了引誘人等不及地吃掉,可以是蜜,也可以是傷,如〈我知道寂寞〉「想哭的時候╱需要更多更多秘密╱一同被說出來╱花園裡鬱金香花綻開╱露出傷口來╱認真流血」;傷總聯繫著過去,露出過去,亦即露出共有的命運或特殊的氣息,〈誰和誰躺下一起不核──致跳出去的〉「在飲酒過量的客廳╱翻牆過愈來愈脆弱的心防╱先承認的就會裂開」,曖昧如果是兵法,先承認的雖然先裂開,其實是開了門,門裡有狗或有心,或有大波斯菊(本書最常出現的植物),誰知道呢?正如〈我知道寂寞〉裡寫的,「想哭的時候╱需要更多更多秘密╱一同被說出來╱花園裡鬱金香花綻開╱露出傷口來╱認真流血」,認真地露出,花園才可能成形。
2. 射出╱爆炸
動詞「射」在本書中出現了二十餘次,射中射偏射出射進噴射發射,詩人像進化的后羿,不只射太陽,也射他喜愛與不滿、憐憫與渴望之物。
這個動詞攻擊性強烈,既可以是瞄準什麼然後奮力抵達,也可以是一種迫不及待,把自己盡情給出去,因此它是色情的,也是癡心的──如〈冬日一個旅人──致父親們〉裡說「想約他受傷╱和他交換手槍╱一起射」,展現強大的信任;或〈讓你受傷〉裡許願「眼神中的子彈╱射穿你玻璃的心╱會碎掉吧!╱喘息裡的流星╱墜落在你的硬木板床」。而我最喜歡的,則是未逮的射擊,〈井底〉如此壓抑,在「酒漢逢乾零」的雙關與倒反中,「一直很忍耐╱只有滲出╱少少的星星╱沒有射╱出太陽來。」蓄積是為了爆炸,色情的秘訣就是不斷延後,延後,才能孕育出〈我知道寂寞〉的恍然大悟──「爆炸過後才真正發現╱裡面這麼柔軟這麼燙」。
眾神雄壯威武,但有時候也想偷偷露餡,探出小獸的野蕊。就算生而為獸,在某些瞬刻,恍惚升高,靈犀找到了凹陷,也能靠近眾神之境吧。
自序
詩與獻祭
彷彿肅穆虔敬的異教祭典。
男人們,或老或壯或枯或瘦,或虔敬或癲狂,圍繞著竄燒的焰火坐著,跳著,顫動著,低禱著,囈語著,嘶吼著。
繩縛的男孩,荊冠棘冕,鎖骨肋骨,胸肌腹肌,黝黑皮膚,橄欖綠眼瞳。命運要求男孩舞蹈,迴旋,疾奔,匍伏,跳躍,阿基里斯腱斷裂復接合復斷裂,至死不休。
詩亦如此。
某個瞬間虔敬如抄經,另一個瞬間又癲狂似噴精,文字的封印解除,眾神霆霓霹靂,野獸猖狂猙獰。
男孩,愛情,慾望,死亡,是我的聖維克多山。
寫詩近二十年,十遍,二十遍,五十遍,甚至百遍,反覆地書寫,重新再重新書寫,男孩,愛情,慾望,和死亡。不知道席德進重畫紅衣少年多少回,顧福生扔去撕毀多少害羞的草稿,白先勇是否日復一日改寫孽子,邱妙津飲血嘔血瀝血或許幾乎無法寫完蒙馬特遺書。我總是如此信仰,為了抵達青春的靈魂,愛情的夢域,慾望的伊甸園,死亡的荊棘谷,必須鍛鍊再鍛鍊,衝撞再衝撞,書寫再書寫。
書寫如是地獄,我總是回首再回首。
透過男孩的視角睥睨世界,熊熊烈火慾火毒火。我總想要蠻橫無理,飛揚跋扈,甚麼都不在乎。
閱讀我的文字也許當如此。
幾乎已經忘記。
負傷離開F後染了一頭褐髮,莫名其妙購入薄荷糖男孩和腹語術。想變成另一個人,開始斷斷片片寫詩。
回想起來,男孩與死亡是文字最初。
然而知道天使熱愛的生活已經是後來的事了。那幾年一個人生活,像彈巴哈賦格曲,主題與變奏,終究是必須要習慣,甚至愈來愈駕輕就熟。痛三月變成痛三週,殺千刀變成剮幾刀,絕望赴死變成努力好好活下去。
床上,醉夢三夜,不約,直男頌,全部都放進來,愛我更洶湧,他們祕密的溼透著,是男孩的日常;只能先射和降靈會Ⅳ,則是男孩誤入亂入夏宇的結界;水手日誌大概是男孩的懺情書。
生命中的男孩,愛情,慾望,和死亡,總是用不同形象與姿態出現。時而凶猛,時而溫柔,時而寂寞,時而狂喜。有些短髮,有些胸肌腹肌,有些刺青,有些一米八五,有些十七公分。
神和野獸是男孩的變形記。想像我是奧維德,或是卡夫卡。種植風信子雅辛托斯,豢養巨甲蟲格里高爾。還有結界裏的那些男孩。
是犬是貓是豺狼,是猴是熊是孔雀。與男孩們相遇相知相惜,相呴相濡相沫。讓他們變成我的文字,我的孤寂,我的詩的靈魂。
淫蕩又悲傷,是男孩追尋完美靈魂的歷程。於是,我開始迷戀梅普爾索普。讚嘆,這真是心中男孩的原型啊。
二○一六年九月在蒙特婁,梅普爾索普於一九八九年愛滋病逝世後首次在北美舉辦大型回顧展,和志穎一同前去。某個瞬間覺得銀鹽相片裏的百合會把我吃掉,陰莖會刺傷我。當下才終於理解,刺點,巴特如是說。
許多社會議題,居住正義,廢核,廢死,反服貿,婚姻平權,都是三十歲之後才開始思考與書寫。
年輕時候,E曾經狠狠批判我與社會脫節,活在中產階級幻想裏。確實無法與之辯駁,我也欣然接受。但始終鴕鳥又自我感覺良好地相信,當時的自己還火熱水深在對愛情的憧憬與破滅,和對自我的懷疑中,實在沒有餘力去思考己身之外的事情了。
也許更瞭解是男孩的告白,寫給M和婚姻平權。M是男孩的繆思,男孩的神,男孩的野獸。婚姻平權則彷彿野火燎原,盤據男孩這幾年的書寫。
男孩曰:你的陰莖是我存在的理由。
M傳訊息過來,打瞌睡的王子,髮禿的王子,並附註:養小孩超累的,笑臉。之前討論養貓,共識是要從養仙人掌開始練習,研究日光,土壤,空氣和水。
殊不知,文字中,我早已經豢養許多異獸珍禽奇花異草。金烏,白象,獨角獸,流浪犬貓,螢火蟲。火鶴,雛菊,罌粟,鳶尾花,阿修羅花。
而涉水是獻給為婚姻平權努力的人們。
雖然已經在文字中結婚一千次,在夢中又結婚一千次。但男孩們始終希望,在誓言前,真真實實結婚一次。
銀河雖只有七尺七寸寬,但牛郎和牛郎,織女和織女,卻已足足涉了幾個世紀又幾個世紀,依舊路險且阻,水湍且急。
人間寂寥清冷,牆想被用力推倒。
同志仍需努力。
太陽花運動,確實是我真真實實第一次接觸社會運動,獨棲獨活在白色巨塔象牙塔裏太久太久了。
二三二小時,三五五小時,四七二小時,五六一小時。學生議事組,資訊組,醫療組,媒體組,物資組。圍城內,青島東,女孩們,男孩們。
民主凌晨四時,立法院裏,鶴唳風聲,警察戒備,我依舊清醒。任務是協助處理任何醫療需求,身體的,精神的。但根據情資,這幾夜警察隨時可能攻堅,很多人不敢睡。
如果警察衝進來,我會留下來嗎?我準備好受傷嗎?
工作後,閱讀與書寫的時間變得零碎,專心讀本新書駱以軍賴香吟張亦絢,或重讀朱天文卡爾維諾三島由紀夫,又或整個午後得三五行詩又三五字,再刪二三行,多麼奢侈。一個人背包旅行,島嶼,山林,草原,城鎮,沙漠,酒吧,浴池,劇院,博物館,三溫暖,青年旅館,遂成為得以安安靜靜讀書寫字的唯一機會。
年輕時旅行都帶著夏宇卡爾維諾,這二三年多半周夢蝶商禽伴著。過去一年,林則良與蛇的排練幾乎不離身,放在後背包裏。走累了,等待,火車,嘟嘟車,機場,渡輪,有時間便翻幾頁。書寫似乎也是,幾個字幾個字,幾行幾行。
常寂光寺前,孤寂和孤寂的湄公河,天堂與天菜的曼谷,或思或邪的東京,等待果陀的札達爾和拉古薩,尖沙咀灣仔的地下道,伊甸園的哈修塔特,獵戶星系和烏達瓦拉維草原,沒有末班車的蘇澳,國境最南的水邊。
片段的閱讀和書寫,現在回想起來,竟然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井底原本是村上春樹的井底。
我約莫閱讀發條鳥年代記三五個月,也就待在井底三五個月。很深,很窄,很暗,很潮溼,很悶熱,很寂寞,但又不想離開。
那陣子的書寫,也在井底。寫得緩慢,片段,甚至莫名其妙。
許多時候,總是覺得全部的意義和靈感似乎都被掏空,枯竭,文字變得異常難耐飢渴,想要被淹沒,被填滿,被佔領,被征服,甚麼都好。
幾個月下來,電腦裏,存檔很多如此草稿,斷章。
重新整理詩稿時候,驚然發現,這些斷首的,斷臂的,斷腕的,閹割的,獨腳的,鍛鍊之後竟也是希臘羅馬美男子。
經過四五年的努力,我終於在二○一七年二月出版鉛字印刷詩集安安靜靜,集結我書寫之初至約莫二○一三年的作品。只能用力盡精疲形容。那時腦中唯一的想法就是,人生經歷僅此一次足矣。
那幾年,一邊籌備安安靜靜出版,又一邊整理二○一三年之後的作品,想說就一起整理,舉手之勞。
重新閱讀年輕的文字,對我而言,有種奇妙的恐怖。彷彿每個字,每個標點,都在反覆又反覆提醒我招呼我,大叔你好,大叔你好。
而某夜在音樂廳巧遇C。突然驚覺,C竟然也已經三十幾歲,以前是個玲瓏剔透的男孩,現在是個玲瓏剔透的大叔。
雖然忝為大叔多年,似乎也無法和C分享甚麼經驗談。雖然肚子相像,皺紋相像,頭髮相像,體力也相像。每個大叔都是不一樣的大叔。
一個人天堂是大叔的天堂。大叔與男孩的關係實在複雜,彼此靈犀又彼此誤解,相呴相沫三溫暖,相忘城市。或甚至其實是叔身童心或童身叔心,是愛情做的男孩,當然也是愛情做的大叔。
致小鮮肉之詩是大叔激昂的暈船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但甲板上,大叔終究忳鬱邑餘侘傺兮,獨窮困乎此時也。
生命雖然汙垢,總是希望,愛情無瑕。
無神的那一天,閃電中似曾相識,蘇澳來的末班車,應該明白,林布蘭的燈,是大叔的生活和體悟;驚夢,雷鳴與閃電,是大叔午後的白日夢;大眾澡堂則是大叔小小的性幻想;而夜間遷徙預言還有更大的崩壞要來,大叔承受得住?我承受得住?
沒有咖啡香的早晨,原因未明的死亡。
窗前儷菊盛綻開。
周夢蝶短序云,夢中得十四句。如果是噩夢呢?傷中病中驚中痛中,又可得甚麼?
二○一七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好友J驟逝。直至今日仍覺得怎麼可能,總有種一定是場騙局吧的感覺。J逝後這一年,平日少夢,卻夢到J兩次,場景俱是J前來解救被霸凌的我,沒有看見J的面容,但知道是他。
遂有芍藥,花神祭中最早完成的作品。
芍藥後突然發現,似乎從靈魂中,硬生生被摘去甚麼,或是熄滅甚麼。J大概是高中記憶最後的螢火,J逝去,屬於男孩們的青春就真正結束了。
J和M有一面之緣,和平東路人行道上。近日,M竟也夢到J,J的名字。J是前來祝福M和男孩的嗎?這是最美的一天,也是想念的季節。鐵之貝克如是歌唱著。
花都朵朵綻開過,再朵朵枯萎凋盡。男孩亦是,我亦是,文字亦是。
展開詩集瞬間,書寫者的我和讀者的你或他,你們或他們,已然攻守易位。
書店裏,咖啡店裏,小酒館裏,家裏,浴室裏。寫字桌前,窗前,克林姆的吻前,茶几上,地板上,床上。寂寞難解。角色難分。
誰是神靈?
誰是野獸?
誰是玫瑰?
誰是大波斯菊?
【預購】現代愛情:關於愛、失去與救贖的真實故事(Modern Love: True Stories of Love, Loss and Redemption)◎ 丹尼爾‧瓊斯(Daniel Jones)編(譯者:吳品儒)
平常價 $27.00【預購】白童夜歌◎孫得欽
平常價 $26.00都是暗樁」
以簡白的姿態,孤立於生死的水邊,
剝開甜意的傷痂、誦詩與愛。
「這些詩句很多是寫給自己的箴言。
是我搞錯了這世界。」
孫得欽循詩涉日,在殘酷的光陰之流,
意圖踏踮每一微微折光的暗石。
孫得欽是特異的詩人,不見嶇徑險蹊的文面,存在了決斷之定見。無為非不為,忘言非無言。綜觀宇宙,相對微不足道的生命體如人類,往往僅企求片刻的永恆,或許是一道餘溫、一片光塵、一枝殘花……本詩集如一變形(變奏、變速)之透明容器,承納無數輕靈巧勁的詩意,而語態多所留白的不完整,卻又已然為豐沛自適的完全體。
「我離詩越來越遠了,才終於開始浸潤到詩的核心。」
孫得欽的詩作,外觀孱弱卻隱含了強健體質,肇因其高度自省,從身體、思想到情緒,看似閒散的日常處處宛如老莊哲思,見山是山亦非山;詩人探究生命原義,體現於句式裡的力量,輕簡而穩固,像是自我啟示,備忘給今日起每一刻的良言。
本書特色
青年詩人孫得欽的直觀書寫、自我啟示,潑墨與留白之間的高度思維移轉,充滿細膩自省的全新詩體。
名人推薦
詩人 任明信——專文推薦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張寶云、詩人 鴻鴻——誠摯推薦
忘言
我老是在看自己的詩,尤其是在那些動搖的時刻。當然,並不是為了修改。
無論別人聽了會怎麼想,這些詩沒有一次令我失望,穩穩地,帶來啟示,帶來力量。話說回來,要是自己也不想看的東西,印出來給別人看,也說不過去吧。
能啟示你的,始終是你自己。
寫下的,永遠高於我。向我娓娓細數那些,我不知道的東西。
.
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生命不再絆我的腳?
——從我不再忙著絆倒自己開始的吧。
以前我常常對自己這樣說,孫得欽啊,你在搞什麼呢?像白痴一樣。
後來,我知道答案了。搞什麼不是重點,誰搞的才是。
所以,這些詩句很多是寫給自己的箴言。
是我搞錯了這世界。
.
但這些詩是寫給我的
或寫給你的
並沒有什麼區別
畢竟我們
除了身體、思想、情緒
換句話說,個體性,
這種枝微末節的東西以外
並沒有什麼區別
.
言語能說出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事。
但我需要這些言語,把所有的微不足道耗盡。
無為不是不為,忘言不是無言。
有些時候,我無法期待一首詩更完整。我無法以此為目標來努力。
它不能更完整。
它正是存在於那不完整裡面。
寫下「只是灰」三個字的時候,也許你也想到了,我借來的是李歐納.柯恩知名的那幾句:
「詩只是生活的證據
若能盡情燃燒生命
詩不過是層灰」
回頭翻臉書,二零一八年,我貼了零雨的幾行詩,是當時狀態的寫照。這本集子裡的作品,大半也都是那段時間前後開始萌芽。
我離詩越來越遠了,才終於開始浸潤到詩的核心。
現在不妨再抄一次:
「我的美學將在這裡轉彎
一個人前行
沒有喜悅,且是
沒有悲傷」
活生生、野茫茫的一層灰。
.
白色的童子從廣袤的黑夜裡浮現
或許是河邊
或許是原野
或許是深林
用螢光色的聲音
唱出另一個世界傳來的歌
.
孫得欽啊,願你知曉生命的力
願你是一座橋樑,一條通道
願你每一次都敢跳入未知的火
願你守住一滴油,又遍歷人間事
願你時時刻刻與死亡同在
其實,原力永遠與你同在,不管你願不願意
唯一的問題是,你不要擋著它
像你伸手擋下太過耀眼的陽光
【預購】親愛的我怎麼消失了◎卓嘉琳
平常價 $23.00➛
妳愛的人,說不愛妳就不愛妳了,
妳卻還愛著她,所有去過的地方都成了監牢。
➛
妳想愛的人不知道妳暗戀著她,
她在她的世界受苦,
妳在妳的世界受苦,
那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會踏出那求愛的第一步?
➛
也許連台灣同志都可以合法結婚的現在,
出櫃對妳們來說並不是問題。
不是我不勇敢,
但是我的她就是處於一個非常不方便出櫃的情況。
我也想向全世界昭告我們這一對,
但是就是不行啊!
➛
當媽媽的就是煩惱,
我家那三個同志小孩,
怎麼每個都愛得那麼瘋狂,讓人操心啊〜〜〜
卓嘉琳
❋曾以 祐希/祐希野獸派/甯夏/春泳/秋金爽爽 創作
宜蘭人
曾獲
❋ 蘭陽文學獎。<龜神的女兒家>(2008)
❋ 林榮三文學獎。<咱來邀請妳共同欣賞>(2008)
❋ 蘭陽文學獎首獎。<唱出妳的情 唱出妳的愛>(2016)
❋ Myfone行動創作獎三獎。<第十三屆行動訊息時事組> (2019)
已出版專著或合輯 :
《愛上薇諾娜》、
《青蘋果與紅蘋果》、
《艾薇的遺產》、
《求愛》、
《喬伊的虹色范特西》、
《玫瑰園怪奇事件簿》、
《紅顏的距離》、
《舊愛》、
《赤裸青春》、
《自由落體》、
《金手指大賓館》、
《走失的貓走來的時光》、
《同類:青春女‧同志小說選》、
《遲來的幸福》、
《愛上一場玩笑》、
《愛T的兩萬種方法》、
《TP不分雙性戀多性戀跨性別不知道搞神祕__伊莉莎白,我毛茸茸的愛》、
《妳從六月握住我的手》、
《孔夫子的拉子學生 她來自貓城》、
《越界—破了一個洞》、
《心語__讓妳握住我的腳》、
《不捨__前女友的紀念品》、
《女王的第二個願望》、
《拉子ㄟA片》、
《這是一本告白》、
《我只愛T》、
《我是妳的貓天使》、
《傳說那裡有一對女同性戀》、
《親愛的我怎麼消失了》、
《死床魔術師》
臉書:請直接搜尋「卓嘉琳」
Email:kaname@ms24.hinet.net
【預購】厭世廢文觀止:英雄豪傑競靠腰,國文課本沒有教◎厭世國文老師(繪者:J. HO(胖古人))
平常價 $25.00毁人不倦、開卷耍廢!
從不為人知的古聖先哲內心小話,
到課本沒提的番外話,
厭世國文老師帶你看懂古文,看透現世一切愛憎悲歡,
更廢出人生新高度!
古文如此厭世,令英雄豪傑競靠腰──
你讀的國文課本,才不會這樣教咧!
‧〈燭之武退秦師〉燭之武沒那麼重要啦,派誰去說都嘛一樣可以勸退秦軍!
‧〈大同與小康〉孔子想表達的是「沒有雞排(大同)吃,雞塊(小康)也不錯」?
‧〈出師表〉諸葛亮想對少主劉禪說:「別趁家裡沒大人,自己亂做決定喔。」(乖)
‧〈左忠毅公軼事〉記錄的是左光斗和史可法師生之間「一段不可告人的故事」。(曖昧滿點)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嘴上唸歸唸,其實趁亂對太宗真情告白:「因為你,我才敢如此做自己。」
新生代IG網紅「厭世國文老師」
厭粉笑中帶淚,口碑持續延燒中──
●要是課本每一篇都這麼有趣,我一定會愛上國文QQ!
●我與厭世國文老師相見恨晚。
●謝謝老師給我從沒想過的課本趣味,我想開始去找書看了。
●超愛古人廢話系列!
●哈哈!看了都好想幫國文課本古人開IG!
●今天段考正要考這篇,我到底該不該看?
●早一天看到這篇,我段考閱讀測驗就可以省10分鐘了!
●看你說古文歷史故事,我想當你的學生(心)。
●這個我可以。
●我缺這種老師。
●立志成為這種老師!
●老師好帥,想跟老師一起延畢(心)。
●太有才,快拜!請收下我的膝蓋(跪)。
●老師出來,當教育部長,立刻!
●我的眼淚怎麼默默掉了下來……
◎《厭世廢文觀止》釋義──
【字詞】《厭世廢文觀止》
【注音】ㄧㄢˋ ㄕˋ ㄈㄟˋ ㄨㄣˊ ㄍㄨㄢ ㄓˇ
【釋義】書名。民國108年由厭世國文老師所選的古文集,上自先秦,下至清代,每篇皆有高中國文課本不會提到的廢話。
【厭譯】學古文,看這一本就夠了。(才怪咧!)
三不一保證:
不保證考試會考、不保證學了有用、不保證富有教育意義,
但保證廢出閱讀趣味與人生況味!
相信有一天你會懂──正如哥想做的不只是朋友,哥想說的也不只是廢話,是人生啊~(確認過眼神)
名人推薦
◎一起讀古文耍廢推薦!
祁立峰 作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宋怡慧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吳冠宏 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臺灣中文學會理事長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 《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陳 茻 國文教師
陳怡嘉 女王的教室國文老師
陳安儀 親職作家
楊子漠 翻滾海貍工作室企劃長
厭世哲學家 作家
歐陽立中 作家、教師
蕭宇辰 「臺灣吧」共同創辦人
古今廢文一起串連,就是這麼簡單!──祁立峰
期待看到多元的看法,是我感到欣喜的原因,但尚未能做為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的原因。真正讓我推薦這本書的,是我在厭世國文老師那看似戲謔的文字中,同時看見了一種硬派的切入方式與埋藏著的細膩關懷。──陳茻
要在經典與當代語境出入自在,非學養深厚、靈機巧妙的人無以為之,然而厭世國文老師的文字做到了,此書非但沒有陷入用嬉笑怒罵的嘲戲削弱經典情理的力道,反而用更貼近生活的語言讓文本情境拉回現代,進而昇華了人生。──楊子漠
你以為的厭世廢文之中,有大道。當然,厭世國文老師是不會承認的。──歐陽立中
厭世國文老師
熱愛古文,卻老是遇上有人問「學國文有什麼用?」的厭世老師。
憂鬱邊緣的天蠍男,害羞的懷疑論者,地方的國文老師,覺得教學和通靈一樣,不是喚醒課文裡沉睡的古人,就是喚醒課堂上沉睡的學生。
厭世不是偽裝,樂觀面對人群的自己才是。
身為老師,我很抱歉。
IG:厭世國文老師www.instagram.com/yanshiguowenlaoshi/?hl=zh-tw
繪者簡介
J. HO(胖古人)
J. HO發音「J 厚」,畢業於臺師大國文系,是個喜歡做設計和畫插畫的奇怪中文女孩,正職是視覺設計師,下班後則擔任胖古人(胖胖)的畫師兼經紀人,也身兼外包接案插畫師。
除了畫胖古人的貼圖外,FB與IG的粉專「胖古人(J. HO)」也會用可愛的方式介紹國文系痛苦又有趣的大小事,甚至時事和日常生活。
說到夢想,未來希望讓筆下胖古人在更多地方被大家看見,當然還有改掉一碰到床就不想工作的壞毛病。
FB:胖古人(J. HO)www.facebook.com/J.HOartwork/
IG:胖古人(J. HO)www.instagram.com/jhoartwork/?hl=zh-tw
關於厭世與溫柔
陳茻(國文教師)
期待看到多元的看法,是我感到欣喜的原因,但尚未能做為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的原因。真正讓我推薦這本書的,是我在厭世國文老師那看似戲謔的文字中,同時看見了一種硬派的切入方式與埋藏著的細膩關懷。
所謂硬派的切入方式,指的是書中面對各篇古文潛藏的問題,毫不迴避的抓住痛點砍殺。需要更多說明或解釋時,也能在其他的古代文獻(雖然書中多半是藏起來了)中找到相佐的材料搭配使用。這無疑是教學上的硬工夫結合研究者的眼光所致,若對普及沒有一定決心是難以成就的。而這些切入問題的方式,背後卻埋藏著一種細膩的關懷,很多思路都是親自與學生對話過,切實站在學生的觀點出發才會出現的。
普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會走上某種歌功頌德的老路,這並不是好事。然而,普及背後所反映的問題,是許多研究者共同的焦慮,真正從古文中得到養分的人,不樂見在大眾的質疑下讓這些古典材料變得一文不值,卻未必能夠找到「好理由」說服他人,甚至說服自己。
我推薦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在書中文字看到一份坦然與從容。我相信每一個厭世者,都依然對世界抱有熱情或期待,如若不然,那只會換得日漸麻木與冷漠的靈魂,對世界是無感的。而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厭世,是相當不容易的。
我必須再強調一次我並不認識作者,不認識這位老師,這一切,都是我從文字中逕自作出的解讀與判斷,僅此與每個有緣看到這篇序文的朋友分享。對於這位國文老的厭世,我恐怕真的只能略懂一二,但我衷心懷抱著敬意,對人與書都是,也十分感謝教育現場能夠有這樣的作品出現,這意味著我們依然握有希望。
二○一九年初夏於萬川映月書齋
厭之極致,愛之至極
楊子漠(翻滾海貍工作室企劃長)
在一切皆可復刻以為潮流的文青小時代,「古典新解」的作品並不少見,不過這樣的文類卻是易寫難工。易是易在選材均出於經典,人人皆可琅琅上口一二句;難則難於深入淺出的比重調和,如何提煉經典而非稀釋經典,如何帶來會心之趣而非綜藝笑鬧。要在經典與當代語境出入自在,非學養深厚、靈機巧妙的人無以為之,然而厭世國文老師的文字做到了,此書非但沒有陷入用嬉笑怒罵的嘲戲削弱經典情理的力道,反而用更貼近生活的語言讓文本情境拉回現代,進而昇華了人生。
看待人生有很多種角度,厭世國文老師在這過程中,肯定是「厭世哲學」的不二代表。「厭世」,不是「棄世」、也非「離世」,「厭世」之「厭」是面對現實的無法自我催眠,是面對自己的縱容與鞭策。所以「厭」之至極,其實也是「愛」的至極。正是因為厭世愛世,才會致力於從「工作好累」、「日子好慢」、「情感好重」、「讀書好煩」、「說話好難」、「快樂好遠」種種生活困境中尋求解套。也因為這般深戀深厭,直面了自身的滑稽、軟弱、渺不足道,才使得每部末的「勸世良言」得以同情共感了整個世代。
廢中,有大道
歐陽立中(作家、教師)
厭世國文老師說,這是一本《厭世廢文觀止》,但我說,這廢中,有大道。
他說〈岳陽樓記〉是政治學霸范仲淹,借作業給學渣滕子京抄,你覺得廢到笑。笑著笑著,才發現那份作業裡,夾著一張便條,上頭寫道:「其實岳陽樓是假的,貶謫是假的,雨悲情喜也是假的,只有赤燙火熱的仁心是真的。」他說〈赤壁賦〉的作者蘇軾,是「靠北王安石」臉書粉專的頭號酸民,酸著酸著就被貶了。你又廢到笑出來,結果才發現蘇軾心中有傷,而傷口,是了解這個真實世界的窗扉,透過窗扉,才能看見治癒的陽光;他說〈桃花源記〉是浪漫酒鬼陶淵明的「來去鄉下住幾晚」套裝行程,這回,你學乖了,知道廢中,有大道。果不其然,你看見陶淵明刻意選擇拿著鋤頭,走進田裡,對他而言,這才是真正的桃花源。
我說,厭世不過是偽裝,因為沒有熱切活過,文字又怎能如此赤忱;廢文不過是謙詞,因為沒有深厚功力,文章又怎能如此深刻。
你以為的厭世廢文之中,有大道。當然,厭世國文老師是不會承認的。
自序
課本不教的古文廢話才有真感情
「學古文到底有什麼用?」
當我成為高中國文老師之後,這是最常聽到學生說的一句話。
雖然,這樣的疑問應該要在國中階段已經徹底被解答完畢,如果學生到了高中還在為這樣的問題苦惱或憤怒,代表教育的某個環節也許出了差錯,或是我們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關心學生的感受,甚至可能尋找這一個疑問的過程本身就是答案,所以始終無法等到真正令人滿意的說法。
面對質疑,我總是會這樣說:
「聰明的學生以後用得到。」
古文是一臺巨大模擬器,模擬這一個世界的各種可能,以及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觀點,大多數人的知識或經驗皆是間接得來,先看見海洋圖畫,然後才有機會接觸海洋;先讀到愛情小說,然後才有可能體驗愛情。同樣地,學生進入古文這一個模擬器之中,從而了解自己未曾經歷過的人生道路,以及將來可能會遭遇到的生命困境。
聰明的學生會準備好武器,迎戰未知與複雜的世界。
國文課,就是老師在展示戰鬥裝置的特色與功能,然後將其交付至學生的手中,希望他們用來保護自己、捍衛社會、關心世界,或是征服宇宙。古文則是早期的原型機種,後來慢慢演化或變形成各種不同類別的型號,像古文這樣的原型機種,若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不免有過時、老舊以及容易故障的問題,甚至當中零件也是需要耗費不少功夫才能一一辨識,但經過學習仍可以從中尋找新的發現與創造。
不過,對現在的學生來說,古文不是模擬器,更不是原型機,而是廢棄物,面對這樣的教學困境,我試著以古人廢話的形式,轉譯國文課本裡的古文內容,希望可以製造大家接觸、閱讀,以及再理解古文的機會。
古文被廢棄的部分,是我的古人廢話,曾經在課堂上被邊緣、厭惡、否定的非傳統詮釋,重新翻轉成被正視、親近、認同的新時代價值,這些有的沒的廢話反而讓古文不再被視為廢棄物。
廢話,是教學遺留下的產品,但卻可能無比接近真實的情感。
利用這種方式,古文不再需要一直承擔載道的責任,也未必要展現崇高的道德價值,只要有人願意以輕鬆和寬鬆的態度閱讀,未來總會出現無限的可能。
國文教學的改變像是在汪洋中維修船隻,必須慢慢地抽換不良的木板與破損的帆布,不可能一次更新完成。雖然,汰除的過程裡會遭遇不少質疑與爭執,但這樣的阻力反而會讓古文得到喘息的空間與時間,再一次被大眾認識與討論。
退一步說,無論古文到底重要或不重要、喜歡或不喜歡,學習除了讓我們獲得知識,也能取得共識。古文是溝通練習的基礎之一,當然,我們未來也可以置換不同的課文種類,不一定只能是〈大同與小康〉〈廉恥〉〈諫太宗十思疏〉或是〈勸和論〉等,甚至可能再也不用學習古文了。
不過,如果大家理解《厭世廢文觀止》的樂趣,代表我們擁有共同的學習記憶,然後不分性別、年紀、職業,彼此可以好好聊聊,國文課到底對我們做了些什麼?而我們到底又從國文課本裡看了些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人生的難題也是古人的難題,他們在不停的思考中找到各種解釋,而我們可以從這樣的解釋中,再找到自己願意相信的答案。我們習慣有一個正確解答,但真實生命的解答不只一個,也未必永遠正確。
當你離開學校,沒有老師批改你的考卷,也沒有老師訂正你的錯誤。
分數,不應該是成功的證明,而是活著的證據。
【預購】她們◎閻連科
平常價 $27.00深刻思索女性生而為人的困乏與她們的命運路徑
無論是「作為女人的人」,還是「作為人的女人」,她們首先都是人。
作為人的首要條件就是理解和愛,不是疏遠、嫉恨和隔離。
閻連科:「我常想,善良作為人的美德存在時,在女性身上是更易招引悲劇的。男人的善,常會滑入、落墜到無能的深淵裡。而女人、女性之善良,又多都注定自己一生之悲涼。不是說惡是人生美好的推動力,而是說,是什麼土壤才讓大地長出的蘋果有苦味,讓甘甜的杏和梨子掛在樹上還是杏和梨,而一經摘下落到人的手裡和世界,就成了杏乾、梨乾或腐物?為什麼在我們的世情環境裡,男人的善良常常是無能,女人、女性的善良又最常招來惡或悲劇呢?」
2014年,長篇小說《四書》獲得卡夫卡文學獎
2015年,小說《受活》日文版獲得日本twitter文學獎
2016年,長篇小說《日熄》獲得第六屆紅樓夢獎首獎
2017年,長篇小說《炸裂志》第三次提名國際布克文學獎
內容簡介
被時代包裹、被塵世價值隱隱要脅著的女性,
以人的身分在白晝奮起、黑夜伏行,以柔軟與坦然抵抗外在所有的齟齬。
《她們》是閻連科書寫家族裡外四代女性的散文集,一個又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女性,他以情意低斂深長的文字,點出難以言明的女人與家族心底事。
他寫愛看書的大姊,她的閱讀形象是如此靜美,大姊在書中找到另外一個世界,那個世界要比現實更為新奇、罕見和理想,於是閻連科也跟著閱讀閒書,自此受到啟蒙觸發愛好文學。關於二姊,從一開始的脾性不合,到後來古道熱腸的二姊對他諸多默默的扶助閻連科看在眼底、牢牢刻於心盤上。
談到家族的女性長輩們——他從大姑姑的婚姻探討多種人生面向:對於婦女解放運動、婚姻自由、生育、非生育的選擇和自願,以及鄉村教育與環境的矛盾與融合等等。說到愛唱戲的大娘面對苦難的唱腔:她是從年輕一直哼唱到老的女腔音,是來自生命對生活和命運的砥礪與堅韌,是迎對苦難能如海可容納百川般的樂天。
閻連科更以一整章撰寫大字不識一個、作為典型鄉村勞動者的母親,雖然閻連科以幽微的戲謔口吻說母親是「一棵榆樹的倒下,決定了母親的一生」,卻深深欽服母親常能自然說出深富哲理的話語。
末尾,寫起和寶貝小孫女的互動,筆觸如是柔軟、甜馨,閻連科寫小孫女在遊樂園裡坐著旋轉木馬、鐵軌小火車和吃著冰淇淋,感受到新生命帶給他內心的綿長喜悅,在竹林、樹林、湖面的船上和遊樂場的邊上,祖孫倆傻呼呼的討論世界、物事,時光彷彿凝滯在最美好的一刻。
//
「我無法明白她們到底是因為女人才算做了人,還是因為之所以是著人,也才是了如此這般的女人們。」
女人的生活不知道何年何月,轉瞬變成荒原沽河……
為何一生必得從一個家庭被抹去,又隱匿在另一個家族裡?
能不能讓她們問一問自己是誰?身為一個人是什麼模樣?
閻連科走訪田調家鄉許多特立獨行的女性們,探查她們的的家庭生活,書寫陌生的「她們」,關於女人是一個人的眾生相,比如為了收集一百支手表而賣淫;為了高潮而離婚去尋找可以給自己高潮的對象;弒母的兒子說出原因竟是母親過著沒有愛的生活;因為同性之愛而殺死丈夫的女子……
若說女人離開家、出嫁,是人類群體記憶的一種嫁接和交換,一切源於她們是女性,尤其是生活在鄉村的女性,從一個家庭退出再沒入另一個家。如果鄉村社會是古老、傳統、雜亂的荒野地,男人、女人都是這塊土地上的墾荒者,但當所有的墾荒者都離開土地時,田頭墓碑上的名,卻是只有男人、沒有女人的,就像女人沒有在這墾荒中流淚、流汗、流過血,記憶卻把女人嫁了、抹殺了,卻沒有人認為記憶是兇手。
無論是城裡人還是鄉下人,在被父權意識左右的家族倫理畫面裡,女性往往很快被忘卻。以婚嫁和墳陵的鄉村記憶之路,從來找不到女兒們自成年至墳墓的記憶簿。而做為媳婦走進墳地的女性們,是只有相隨男性才可以被墳墓寫入人的最後一卷回憶錄裡。
這本書旨在叩問「人」的存在性:你若放棄黑白分明的男性、女性視野後,把她們當做女性的「人」或「做為人的女性」時,那就能看到她們身上的光芒。
閻連科透過《她們》傾訴女性的運命,爬梳數代女人的生活經驗和際遇。記述母親、姑姑等母輩的生活故事,也書寫同輩的姊姊、嫂子們的身影,一直寫到與孫女輩;他寫出人生的不易與生命的趨光性。從不同世代的女性生存狀態,得以窺見生命在時間之河沖積的生活天地,以及新時代如何改變女人的生存條件與亙古不變的生活困境。
閻連科
一九五八年出生於中國河南省嵩縣,一九七八年應徵入伍,一九八五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政教系、一九九一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一九七九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為人民服務》、《丁莊夢》、《風雅頌》、《四書》、《炸裂志》、《日熄》、《速求共眠》《心经》等十四部;中、短篇小說集十五部,散文、言論集十二部;另有《閻連科文集》十七卷。是中國最具影響也最受爭議的作家。
閻連科曾先後獲第一、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和馬來西亞第十二屆世界華文文學獎;二○一二年入圍法國費米那文學獎短名單,二○一三年入圍英國國際布克獎短名單。二○一四年獲捷克卡夫卡文學獎。二○一五年《受活》獲日本「推特」文學獎,二○一六年再次入圍英國國際布克獎短名單,同年《日熄》獲香港紅樓夢文學獎。二○一七年第三次入圍布克獎。其作品被譯為日、韓、越、法、英、德、意大利、西班牙等三十多種語言,出版外文作品百餘部。二○○四年退出軍界,現供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為教授、作家和香港科技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客座教授。
相關著作:《日熄》《炸裂志》《四書》《堅硬如水》《風雅頌》
閻連科
寫一本薄薄的散文,需要十年的等待,這是一種微笑的隱痛。是一個想吃蘋果的孩子,為了那顆蘋果,就去栽苗種樹,打枝澆水,然後看著那苗棵生長,有蓬有冠,而後剪枝嫁接,等往下年或者再下年,直到某一天,果樹突然掛了實,小果大果,顆顆粒粒,才慌忙去找到並摘下了那顆他等了十年想吃的粉蘋果。
有的寫作,其實就是念念不忘煎熬和等待。
十年前寫完《我與父輩》後,做出版的朋友再三攛掇鼓勵我,希望我就高趁熱,再寫一本關於我家族女性的書。之所以硬著頭皮沒有寫,是因為我不想把我家族中的女性寫成父輩一樣的人。因為在那塊土地上,雖然女人也是人,然那塊土地又規劃她們終歸是女人。她們在那一片屋簷下,在那些院落土地上,在時代的縫隙塵埃間,說笑、哭泣、婚嫁、生子並終老,然後她們的女兒又沿著她們走過的路,或者找尋著自己的卻也是眾多眾多“她人”的路,期冀、欲望和奔波,發達或墜落,沉淪或瘋狂,呼喚或沉默。土地固然是著她們的出生地,卻也一樣是著她們的終老歸宿地;都市既是她們的未來之日出,卻也是她們的終後之日落。欲望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命運的鎖鏈和繩羈。
偶然決定著必然。
死亡等待著出生。
婚姻與性的盲從,既是一種開始,也是一種早就坐臥在隔壁等待的尾末。
我無法明白她們到底是因為女人才算做了人,還是因為之所以是著人,也才是了如此這般的女人們。命運於她們,既是一塊放開的闊地,卻又是一羈逃不開的囚池。她們是和所有男人一樣的人。她們也是和所有男人不一樣的人。關於父輩和我和別的男人們,我似乎是清晰知道的。關於母輩和姐姐、妻子、嫂子及表姐、表妹們,還有這之外的「她們」們,我似乎熟悉卻又陌生著。
無從知也就無從寫,理不清也就等待著。
竟然一等就等了整十年。
十年不是我理清曉然了這一切。而是忽然有一天,我看到在寒冷冬季的村野有人烤火時,耶穌受審那一夜,有僕人、差役和十二門徒中的彼得也在另外一個寒夜烤著火;看見我母親、姐姐們哭啼、微笑時,也有女人在千里萬里之外的同一時間和她們一樣哭啼或微笑。原來世界不是完全封閉的,常常有些物事是如秤梁遙遠的天平秤,或者如板梁遙遠的蹺蹺板的兩端樣,你在這邊動一下,遙遠的那邊就會上下或顫抖,乃至於驚震或哆嗦。
原來世界的兩端是緊緊聯繫的。
於是我覺得可以寫作了。
因為我終於看見她們在這一端地寒冷時,另一端地也會有人身上發著抖;她們在這一端地死亡時,另一端地一定會有默默無言的哭泣聲。反過來,另一端地的某一處,有新生的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這邊會有人微笑著煮熟紅雞蛋;亦如我們偶然想到豎在天西的十字架,心裡隱隱會有來自十字架釘口的血跡緩緩流下來。
我開始相信這一端有個姑娘出嫁了,那一端一定會有一隻鴿子從天空落到聖母雕塑的肩頭和耳邊。開始相信如果我們在冬天笑一笑,天下哪兒的樹木肯定會開花結出果實來。
大約就是這樣吧。
如此在等待了十年後,突然有一天,我覺得我可以寫作《她們》了。
也就動筆很快寫了《她們》這本書。
寫她們哭,寫她們笑,寫她們的沉默和瘋狂,寫她們的隱忍和醒悟。寫她們在這一端哭哭笑笑時,另一端的哪兒會有哭笑、顫抖和舞蹈。
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北京
【預購】餐桌上的中國史:歷史有溫度,每天冷熱生猛的現身在我們吃的料理◎張競(譯者:方明生、方祖鴻)
平常價 $25.00提到中式料理,馬上想到東坡肉、烤乳豬、糖醋排骨……
其實古人對豬肉興致缺缺,最常吃生魚,豬成為主菜是女真文化使然。
狗肉名列八珍,周朝皇帝必吃,為何唐朝之後吃狗肉會淪為不文明行為?
還有,孔明、蘇東坡住四川卻吃不到川菜,楊貴妃也不可能吃過番茄炒蛋?
筷子直擺,不是漢人、是胡人規矩。
所有的吃貨饕客,都要感謝五胡亂華,感謝宋朝弱弱的、感謝清兵入關……
許多失傳的中式料理,為何在香港、臺灣得以保留?
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明治大學教授張競告訴你,
你吃了一輩子的中華料理,當中的食材與菜式起源,跟你以為的完全不一樣。
◎中式料理有中原、西域、五胡文化底蘊
‧孔子的餐桌──從《詩經》、《禮記》、《爾雅》裡找好吃的
飯是中國人的主食?其實連孔子也沒得天天吃;還有,古代士大夫不愛豬,
捕撈技術決定今天吃魚還是吃鱉;儒學經典《論語》、《禮記》不只教你做人,
其實也是美食教科書!「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子嘴很挑啊。
問:中國人是全世界唯一「什麼內臟都吃」的民族,原因是?
‧科技讓小麥變身翻紅,漢朝開始有酸甜苦辣
張騫通西域,最偉大的貢獻是帶回美食、還有製造美食的高科技。
原本顆粒狀的小麥,庶民難以下嚥,但「粉磨登場」後小麥從粗糧變美食。
漢朝的街道上開始出現餐飲業,《鹽鐵論》痛批這些美食:「好吃到讓人腐敗與墮落。」
‧五胡並不亂華,魏晉南北餐桌大和解
中原的餐桌一直很清淡,幸好晉朝司馬家一番惡搞,造成「胡食」入侵,
否則哪吃得到杭州名菜「叫化雞」──類似六朝時代的胡炮肉。
咱們還因此有了北京烤鴨和牛肉斤餅,這都是胡飯的變形。
連廣東名菜「烤乳豬」,原本也是北方料理。
‧狗從食物變寵物,隋唐盛世吃什麼?
周朝天子吃狗肉,還得設官職「犬人」專門養,但到了唐代,吃狗肉反而變成
大忌,南北朝,皇帝甚至成了狗奴,為什麼?
◎中式料理如今強味,多虧宋朝一路揉合契丹女真蒙滿:
‧宋朝豬羊展開決戰,誰當主菜?
宋朝餐館的70種料理中,羊料理最多,為什麼?因為宋朝弱、外族強,
契丹、女真最愛吃羊肉。
問:羊肉當主菜,那東坡肉是怎麼回事?
‧明成祖攜麵食北上,吃飯傢伙由湯匙變筷子
從春秋到唐朝,中國人其實是用湯匙吃飯,只有撈湯裡的料才用筷子,
但是,當麵從塊狀變成條狀,筷子才成為中餐必備的工具。
問:中餐筷子從橫擺改成直放,原因跟政權更替有關,你知道嗎?
‧康熙爺恨海鮮卻造福海鮮,辣椒?清末才入菜
滿族人其實不喜歡海鮮,魚翅、海蔘、鮑魚,這些都是康熙爺打敗明朝鄭成功後,
才端上滿漢全席桌!而且,我們以為辛辣的川菜在清末之前根本不存在,為什麼?
還有,知名的填鴨、噁心的皮蛋、美味的避風塘蝦到底是怎麼來的?
從柴米油鹽到煎煮炒炸蒸,歷史不是一堆亡者用過的老東西,
歷史有溫度,每天冷熱生猛的現身在我們吃的料理。
名人推薦
美食評論家 胡天蘭
「食之兵法: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版主 鞭神老師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版主、作家 毛奇(蕭琮容)
張竸
1953年出生於上海。
明治大學比較文化學教授。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後,於同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之後赴日留學。於東京大學研究所綜合文化研究系,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後來於日本任職國學院大學助理教授、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等,之後受聘為明治大學比較文學教授至今。
著有:《跨越海洋限制的日本文學》、《中國人的胃》、《研究異文化的迷思──中國、日本與美國》等書。
譯者簡介
方明生、方祖鴻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教育專業教育學博士,曾為日本名古屋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明治大學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另譯有《現代日本教育課程改革》、《樹影譚》等書。此外亦發表與比較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相關的論文70餘篇。
每一道你熟知的家常菜,都蘊藏著無法細數的文化底蘊
「食之兵法: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版主/鞭神老師
《餐桌上的中國史》是一本現在正迫切需要的飲食文化專書。綜觀現在臺灣的書市,日本料理、法國料理和義大利料理的飲食文化書汗牛充棟,這本書有力的填補了我們了解中國菜的知識缺口。
在各種對中華飲食的誤解、輕視、貶低和漠不關心的情況下,本書提供了一整套精心研究,而又條理分明的中國飲食史。這本書與其說是飲食史,更像是一本對於中國飲食的知識考古學,不只詳細的研究文字資料,更深入考究史料。
其實,雖然每個國家的歷史長短不同,但是現在各國飲食文化的完成,卻都不約而同的成型於這三、四百年之間。而其中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伴隨大航海時代而來、新世界香料與舊世界烹調方式的相遇。以川菜為例,川菜在1860年才逐漸成型。麻婆豆腐的創始店,陳麻婆豆腐的前身陳興盛飯舖,則是在同治元年(1862年),才在成都的萬福橋邊開業;丁寶禎在光緒2年(1876年)赴任四川總督時,才將山東醬爆雞丁的做法帶入四川,改良成了現在的宮保雞丁。
在日本,華屋與兵衛在文政7年(1842年),在兩國地區開了第一間江戶前壽司店;近代日本料理常見的處理方式「天婦羅」(編按:將魚、貝類或蔬菜等食材,裹上小麥粉與蛋汁再油炸的料理方式),也是於16世紀時,由葡萄牙人傳入日本,到了江戶末期,才出天婦羅攤販「吉兵衛」的記載,這也是日本的第一個天婦羅攤販,擺設於日本橋;雖然說日本壽司的始祖「鮒壽司」(編按:是一種起源自日本滋賀縣,將鮒魚給醃漬發酵、帶有強烈異味的食品)誕生的時代可以追溯到8世紀的奈良時代。
法國的第一本食譜《食譜全集》(Le Viaandier)也早在西元約1300年就誕生了,但是一直到19世紀,法國料理才從原本一次全部上桌的出菜方式,改用俄式一次上一道菜的方式,而法國料理真正在國際間大放異彩,則要等到20世紀初期法國名廚奧古斯特.艾斯可菲(Auguste Escoffier)的出現。
這就是考究飲食文化的意義,藉由掌握我們現在吃得理所當然的菜餚,其背後的來龍去脈,能夠發自內心的尊重這些食物,在享受菜餚的同時,也細細品嘗民族的文化與淵源。當然,也能藉機讓我們看清楚,哪些料理受到過度吹捧、名不副實。
不過書中有幾處與我的認知有所不同,像是在討論餅時,書中認為餅就是圓形扁平狀的麵食,而且是西域傳來的食物。但是,雖然小麥的確是約在五千年由中亞兩河流域的肥沃月灣傳入中國,可以加快將去殼的小麥磨成粉的旋轉石磨,也是在西元前三世紀由中亞傳入中國,但是在漢朝劉熙所寫的《釋名》的〈釋飲食〉中記載著,最初所有的麵食都稱為餅,而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這種類似陜西揪片的麵,就是最早的麵條。
也可能是因為是以貼近考古學的方式書寫,所以作者的書寫邏輯是縱向的、由上而下的,而沒有對中華料理橫向流動加以著墨,像是不同省分都有的紅燒肉,在口味和料理方式上的不同;源自江西的三杯雞,到了臺灣後的改良與演變等。
這種縱向的書寫邏輯,在作者對中華料理所做的「上」(魚翅、烤乳豬、北京烤鴨)、「中」(茄汁蝦仁、青椒炒牛肉、梅干扣肉)、「下」(拉麵、餃子、餛飩等麵食點心)的分類上更是一覽無遺。只是北京烤鴨一定得配上那張餅,梅干扣肉最好要來上一碗白飯扒,就算是點了廣州大三元酒家的「紅燒大裙翅」,最後也不免要來盤炒飯收尾。就算是食材配料上,中國菜也是講究要切得絲對絲、條對條、雞丁對黃瓜丁、肉絲配青椒絲。與主菜都以大塊肉塊、深受個人主義影響的歐美料理,或是每道都洗鍊美觀而鶴立雞群的日本料理相比,融合與平衡,正是中華料理的精神。
推薦序二
讓擁有中國血統的異鄉人,在餐桌上為你講一堂歷史課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版主、作家/毛奇(蕭琮容)
在還沒能夠徹底的入境隨俗、享受異國食物時,出國旅行不免在商店街的招牌中,尋找寫著「中華」的料理招牌,用些異鄉似曾相識的亞洲食物,撫慰需要熱食的腸胃。品嘗之後,因為中華料理的在地變體,感到有些困惑,又有些思鄉,有些安慰──這種幽微而複雜的感受,大概就是本書作者張競,開始爬梳中華料理源流的根源。
作者張競1953年出生於上海,1980年代中期到日本求學,後來落地生根,在日本的明治大學擔任比較文學系教授。上海人以追求精緻飲食聞名,被稱為「本幫菜」的上海菜,更具有典型濃油赤醬的特色。然而中國地大物博,從南到北都有不同的菜系與特色偏好,即使身為老饕,也很難用簡單的幾句話,來概括而論出什麼是中華料理的特色,更別說掌握各地飲食的精髓。面對「你是中國人,一定很了解什麼是中華料理」的期盼,因此,作者發揮學者本色,先將中華料理分成三大類,再加以分析其流變,最後得出的結論,足以打破多數人對中華料理的既定印象。
比如以食物階級來分類:上品是精緻名菜、中品是中國餐館代表菜色、下品是街頭小吃的庶民美食。並且根據歷史材料,如《本草綱目》、《食憲鴻祕》、《東京夢華錄》等一一拆解,說明中華料理並非是數千年來靜止的料理道統,而是因為朝代以及王國遞嬗,外來文化、中原本土以及土著的混和。
舉例來說,現代以辣味為賣點的川菜,要一直到明朝末年,辣椒才從墨西哥、祕魯因大航海時代而傳入中國。在清朝道光之後辣味才進入常民味覺,在這之前,其實中國人習慣的味覺,是來自花椒的麻。
此外,料理與飲食絕非簡單的生物進食活動,透過規範還構成扮演社會禮儀的重要元素,表現出中華文化的倫理、敬天法祖的祭祀精神,以象徵意義流傳至今。因此可以這麼說,我們每天的餐桌,實際上都是歷史精華的集結,更是文化的完成。
旅居日本二、三十年的經驗,讓作者在返鄉考察時,更能敏銳的感受出,改革後「新中國」的發展下,中華料理的內容變遷。好比港式料理,夾著香港作為前英國殖民地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新潮的文化形象,大舉席捲內地。重商性格的港式料理以及廣東菜,以吉祥招財的寓意受到大眾歡迎的同時,普及了菜名中的廣東方言。另一方面,多虧政治變遷及移民使然,臺灣和香港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得以保存更多原汁原味的各地經典菜。
透過這樣一位有中國血統的異鄉人,他展現學者精神,認真考究與整理,帶我們了解什麼是「中華料理」,從中看不到擾人的強烈國族意識,試圖擴編中華料理的邊界,反倒以謹慎自制的考究,讓讀者讀來饒富興味,正是本書值得一覽的原因。
前言
在日本找到失傳的中華文化與味覺
拙作《中華料理文化史》中文版問世,作為著者感到格外欣喜。感到欣喜的原因有三。其一,本人在日從事教育研究多年,迄今出版了日文著作近二十本,其中既有翻譯成英文的,也有翻譯成韓文的。但竟然還沒有翻譯成中文的,儘管兩岸有些出版社多次表示了意向,最終都不了了之。多少有點令人遺憾,這次大是文化獨具慧眼,本書才得以和中文讀者見面。故感到格外欣喜。
其二,本書的譯者方明生教授既是大學的同窗,又是幾十年來的知音好友。雖畢業後各奔東西、專業各異,但同為人文科學的研究者,偶爾相遇、煮酒論文,頗為投機。方教授又是譯著頗豐的翻譯家,能請到這麼一位高手翻譯拙作,既感到誠惶誠恐,又是萬分欣喜。校閱翻譯稿時,回想當年螢雪夜讀……往事歷歷在目,不由感慨萬分。本書的中文版既是學問上興趣相投的結果,也是長年友誼的結晶,同時又為我帶來了一份同窗的溫暖。
其三,繁體字的出版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意外的欣喜。本人對漢字簡化很不認同。漢字是一個有機的語言表達系統,其書寫形式不可隨意改變,一旦改了則駟馬難追。不僅大陸的文字改革是一大敗筆,日本的「略字」也是失敗。簡體字的字體,其美感受到了很大損害,在漢字的表達、以及理解文字原意上也增添了不少困難。我一直夢想能有機會,寫一部繁體字、直排的線裝書,以列之於古人之末席。線裝本雖不可望了,但第一部中文譯著就是以繁體字出版,是我始所未了,也是感到格外欣喜的原因之一。
中國失傳的習俗,成了現在的日本文化
排除上列的個人因素,撰寫本書的目的有二。一是探討飲食文化的細節,在這個層面上,我執筆時首先想到的是,一般讀者對於中華料理有許多誤會。比如說,中國文化有五千年歷史,人們往往模模糊糊的認為,現代的菜餚也有著同等悠久的歷史。然而具體考證起來可知並非如此。
歷史大河大浪淘沙,有些食物確實從古代延續到現在,但更多的是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失在歷史的黑暗中了。即使古代持續下來的食物,烹調加工方法也不一定相同。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農作物品種的增加、交通運輸的發達、以及外貿的擴大,食物的品種越來越多,食品加工及烹調法也多樣化了。人追求美味的欲望永無止境,飲食文化不斷在變化,但許多細節並未記錄下來。
本書根據史書中的蛛絲馬跡,查清了一些食物和料理的來龍去脈。有些問題不僅僅依靠史料考證,還進行了實踐驗證。我本來就喜歡下廚,只要有菜譜,即使介紹得很簡單,大致都能復原古籍上的菜餚出來。實際的烹調經驗,也起到了辨偽存真的作用。儘管如此,仍留下不少課題和疑問,有待進一步探討。本著實事就是的精神,對沒有確實把握的問題,我不會勉強做出結論。生活文化史的細節甚為複雜,要還原文化史真相,不是靠一、兩個人的努力就可以達到目的,可能要花幾代人的時間。本書之探討涉及生活中的一些小知識,希望讀者能感興趣,開卷有益。
第二個目的是對文化史的再探討。我的專業是「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在日本,比較文化史研究是「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的分支。本書從其內容看,涉及多處飲食文化的細節,顛覆了許多常識,其實都源自比較文化史的研究方法。
此外,我之所以對這個課題感興趣,很大一部分原因和接觸異文化的經驗有關。我是1985年到日本的,迄今在日本住了三十餘年,有超過一半的人生是在日本度過。剛到日本時,有許多新奇的體驗。我們皆知道中日文化似同非同,但可能很少人會注意到,中國早就銷聲匿跡的文化習俗,如曲水之宴(編按:源於中國的流觴曲水,是奈良、平安時代,流行於日本貴族間的娛樂活動,人們在初夏祓禊後坐在河渠旁,將酒杯隨著水流而下,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高歌並將杯中的酒飲盡)、盂蘭盆節(編按:類似中國的中元節,在隋唐時期中國的盂蘭盆節傳入日本,後來與當地民俗結合,在盂蘭盆會上眾人會聚集跳著名為「盆踴」的舞蹈),喝屠蘇酒等習慣,在日本都得以保存至今。
我上小學之前,上海還有盂蘭盆節,但後來由於政治原因消失殆盡。沒想到在日本不僅保留了下來,而且是個很重要的祭祀日,雖然內容和形式,已和原來大相徑庭,並改成了陽曆,但畢竟仍保存的節慶的原意;還有,日本有一種名為「外郎」的點心,又稱「外郎餅」。據傳有一位叫陳宗敬的醫生,在室町時代(西元1336年至1573年)移民到日本。他的後裔曾經給戰國時代的大名北條氏綱獻上了一劑藥,此藥既可用於醫治消化道疾病,也有祛痰作用。因該藥做成糖果一般,後來就成了小田原的特產。傳到名古屋後,又衍生出用糯米粉做的「外郎餅」,現在許多地方都有類似的食品。也有一種說法是,「外郎」原是服用中草藥時的甜點心,用以對沖苦味。每看到「外郎」,我不禁想起上海城隍廟的「梨膏糖」。但「外郎」的製作方法要簡單得多,用米粉和黑糖即可,這些事物都引起了我的聯想。
再如聽到日本的雅樂,便會想像唐朝人聽的音樂或許與之相近,就好像跨越了時間,步入進了古代。日本就好像一個活的文化博物館,許多中國失去的事物,在這裡都可以找到痕跡。這種體驗對我有著一種震撼心靈的作用,於是就會想到,日本是否還有其他留存的中國古文化痕跡?物質文化雖經過兵荒馬亂的年代,終有幸留存下來。但音樂,舞蹈或食物的製作及烹調方法,都依賴於身體的運作,需靠身教口傳,許多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這樣的文化衝擊與體悟,促使我對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史的細節,產生濃厚的興趣。譬如筷子橫放還是直放;吃米飯時古代人是用手、湯匙、還是筷子等問題,如果不來日本, 就不會想到。日本詩人佐佐木幹郎曾對我說:「如果你不來日本,可能根本不會想到要寫這類的書。」他的話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值得慶幸的是,日本保存中國古籍的工作做得很好。我任教的大學圖書館裡,幾乎應有盡有。有些中國已軼失的古書,在日本還找得到。在撰寫本書期間,最使我感動的是,在普通的大學圖書館裡借到線裝本的原版《玉函山房輯佚書》,宣紙已有蟲蛀的痕跡,但字跡依然清晰可讀。大學圖書館的藏書,大多為教員訂購之書籍。日本學者搜書之廣博,嗜書之情深,從中可見一斑。
中國歷史5,000年,中華料理呢?
在1980年代的日本,對中國文化普遍有一種敬仰心情。談起中華料理,必冠之以「有5,000年歷史之久」之類的褒義詞,連「麻婆豆腐」、「青椒肉絲」等家常菜也不例外。當時便感到疑問,這些菜是否真的有四、五千年之久?想起中國的電視歷史劇也是一樣,古代聖賢英雄飯桌上的菜餚,竟然和現代相差無幾。
看過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所創作的《最後的晚餐》就可知道,十五世紀的繪畫中,宴會的餐桌上,只有寥寥無幾的葡萄酒與麵包,隱隱約約可見一點羊肉。儘管繪畫中描繪的聖餐,受《聖經》的約束,但大致可以推測當時的飲食可能也相差無幾,一直到中世紀,歐洲人都吃得非常簡單。其實不要說歐洲,即使中國也是如此,看看《韓熙載夜宴圖》就可知道,上流社會的飲食也比較簡單。古代的所謂「花天酒地」、「酒池肉林」其實並沒有幾道菜,和後世人們的想像是有很大出入的。
這實際上牽涉到一個學術界矚目的一個問題,即所謂「傳統」到底指多久。英國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曾編輯過《被發明的傳統》。他在序論中指出,許多英國的所謂傳統,往往被認為年代久遠,其實究其起源和歷史很短,而且不少還是人為製造出來的。《被發明的傳統》一書最初刊登在歷史雜誌上,後作為單行本出版後對學界影響很大。
《被發明的傳統》中探討的「傳統」大多為儀式,其實衣食住行的許多「傳統」,也不一定蘊藏歷史悠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的「惠方卷」。這是一種壽司卷,大概有十幾公分長,起源於大阪,包著醃葫蘆條、黃瓜、雞蛋卷、鰻魚、肉鬆、椎茸等七種食材,代表著「七福神」。據說立春前一天的「節分」吃了會有好運。對年輕人來說,也許會把它視為「傳統食品」,其實這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習俗。
我親眼看著這種食品,是如何進入市民生活。就在十幾年前,在東京甚至連「惠方卷」這個詞都還沒出現。到了世紀交替時,便利商店先在日本各家分店出售,進入21世紀後,部分超市也開始於2月初販售惠方卷。但最初買的人並不多,後來每年到立春前超市就大肆宣傳,現在於東京一帶也相當普及。這是個很好的例子,要炮製一個「文化傳統」,甚至不需要十年時間。
本書並不是追隨霍布斯邦對傳統的質疑,而是嘗試著去釐清中華料理真正的傳統。本書原版最初刊於1997年9月。2013年六月又以文庫本形式再版。在這期間,中國飲食文化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也有了一些新的發現。趁這次中文版出版之際,我增刪了若干文字。凡有和底本不同之處,均為我的潤色,其責任當然也由我全面承擔。
中文版的序,本無意寫得很長,不料下筆之時,就好像和熟人聊家常一樣,有點一發不可收之感,但無論如何也必須就此打住。嘮叨之處,敬請諒鑒。如果讀者能喜歡本書,身為作者沒有比此更為高興的事了。
【預購】燃燒的玫瑰(Couleurs de l’incendie)◎皮耶‧勒梅特(Pierre Lemaitre)(譯者:繆詠華)
平常價 $33.00‧閱讀此書樂趣無窮。──評論家Jean-Claude Raspiengeas
【預購】寫給我62個男人的備忘錄(1984-2020)◎陳克華
平常價 $25.00【預購】2019臺灣詩選◎孫梓評編
平常價 $25.00《臺灣詩選》三十餘年,每年一冊都是一年份時間中的切片,二魚文化蒙各方提攜不棄,2019年也是豐收年,由主編孫梓評不分流通媒介,為讀者選出各色各異、飽含生命景色流光的詩作。
以詩人出生年層分章節,覽盡經歷不同時代環境、年歲形成獨有的觀看,如何將2019年風土雨水,結成纍纍果實:帶著集體潛意識的虛擬口感、各自果核內隱密的紋脈、脆爽間夾雜甜與苦澀的意識淌流、充滿家鄉情懷的當地特產,滿足最不知饜膩,採摘的詩文的手。
孫梓評
1976年生。東吳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自由時報》副刊。著有詩集《如果敵人來了》、《法蘭克學派》、《你不在那兒》、《善遞饅頭》。
如果臺灣是形容詞 《2019臺灣詩選》編選筆記
孫梓評
一
原以為,會編出一本薄薄的年度詩選。
捫心自問,我不是一個好相處的讀者,略窄的胃口使我讀詩時如同尋求食物般直覺,許多菜色不在我的餐盤上,一如許多詩集不在我的書架上。多年來我始終羨慕對詩有好胃口的鯨向海(1976-),他偏愛詩獨有的形式、相較其他文類更顯輕盈的特性,生活再窘迫,也不至於容不下一首詩。但我,當讀到能以高密度文字摺疊詩意與思想的小說,轉身面對某些訊息量偏低的詩,總有訥訥之感;同時,不知為何,相較於一首寫壞的詩,一篇寫壞的散文,更容易得到我的原諒。
基於這份自知之明,副刊審稿,我常提醒自己:主觀固然難以避免,但盡可能把「我」縮至固定規格,像奇異果包裝廠依果實尺寸進行裝箱的作業員,那條運送果實的履帶從很遠的地方開始轉動,我的工作,是依照既有的尺寸規格,讓(不必然合我口味的)果實能藉由各種銷售管道(紙本,電子報,臉書),去到消費者(讀者)面前。
編年度詩選,角色似乎略有不同。
關鍵字是「2019年」、「臺灣」、「詩」、「選」。時空限定,文類限定,編者限定。我從一個名為「2019年」的冷藏庫,挑出自覺口味宜(忤)人的預冷果物,再依照內心期盼的裝潢,成為一間果物選品店。
二
不是因為擔心品項太少,客人繞了一圈空手而歸,才迎進比預期更多的貨。
我在圖書館,捧著被裝訂成每月一輯的報紙至空桌,時間在翻閱的指尖遭遇貶值卻又凝重,一邊懷念曾有許多副刊的年代,一邊檢驗碩果僅存的副刊負載怎樣的功能:仍企圖與時代對話嗎?副刊編輯關心什麼?詩歌寫作者在意什麼?或在期刊室,借來散裝於開架的文學雜誌與詩刊,逐一重溫2019年大大小小的題目。每每,圖書館關門後,走在明暗曲折的長巷,心中有飽滿有徬徨。
網路時代,有些工作可以在家裡打開老筆電進行。我上網閱讀發表詩且包含朗讀的網路副刊,臉書上張貼(而非創作)詩、評論詩的專頁,搜尋得到的地方文學獎與學生文學獎得獎作。考量到有些作者不一定將作品發表而直接出版,因此,我也羅列一份2019年詩集出版清單,讀後選擇所要的。
當名單更添長更豐富,我腦中的星圖漸次明晰——決定以出生年由近至遠來成為這冊詩選的結構。一直覺得,出生年僅四個數字,卻比文字建構的作者介紹更有效、簡便錨定出一名寫作者的座標。1990世代寫詩及其繼承的詩觀,和1930世代未必不同;然1940世代所歷,與1980世代的人生風景勢必有異。標示出生年,也便利讀者理解寫作者此刻來到生命中哪個階段,關心什麼主題,如何表現。即使同世代的寫作者,也可能因其風格與教養,得到各自表情。
近廿年前課堂上,我的老師羅智成(1955-)笑稱臺灣現代詩人乃「三代同堂」,那時孤獨國猶未傾圮,石室還沒真的死亡,敲打樂仍有回聲,用腳思想的人慢慢走……如今,連右外野的浪漫主義者都不在了。
所幸,詩創作的隊伍仍這樣浩蕩。目錄所列,必然因為各種因素愧有遺漏,但若做為(不完整的)指南,由此出發,一窺持續湧動生命的臺灣現代詩創作者,應該也是可以的吧。
三
不一定將作品發表而直接出版,比如夏宇(1956-)。2016年夏宇發行《第一人稱》,詩是拍壞的好照片,結合台原偶戲團演出、舉辦新書發表會,並有影像展暨裝置作品《慢速奔馳》——或許可以說,「詩人夏宇」一次次證明她是臺灣當代最重要的「詩行動」(更何況,她還滲透流行音樂,寫了這隻那隻斑馬……)。2019年夏宇出版《羅曼史作為頓悟》,一如只印了七張明信片當成新書發表會般低調,此書也不費心裝幀,僅一百磅單光牛皮印刷,線裝,透明賽璐璐片裹住純白封面上的紅手套究竟是毛料(約會用?)還是塑料(家事用?)未有定論,但內裡規矩印刷的細明體,確實有要我們好好讀詩的用意。
怎樣的詩呢,一前一後兩首長作,前者首刊於搭配即興音樂的柏林念誦,後者發表於裝置藝術的臺北跑馬燈,夏宇邀請我們隨時參與,任意中斷,語言像夜空煙火,那一發光就煙散的語言,是邊界的語言,介於中文和翻譯之間,詩和非詩之間,敘述和反敘述之間,彷彿更形隨意的結構,卻總允許不只一個劇場:資本主義社會人間關係。透過對話時有他人加入,性別處境及其遭遇,還有,永恆滾動於各處的「我」,「是那許多不對稱的人完成了我現在的樣子」。
特別喜歡書中一首〈變成湖〉,討論看似最普通的話語如何使生活(廢棄)的水面變為營養豐富,願能收錄。可惜執行編輯筱筠收到歉意的回信,夏宇覺得〈變成湖〉「沒有寫好,一直在等它變化」。
謝謝夏宇。
四
流行音樂是我輩日常澆灌。音樂載體日新月異,大眾成為分眾,芭樂而至饒舌,音樂總是在的吧。回想起來,流行歌詞的營養和詩的營養往往雙效合一。是流行歌讓十二歲的我知道,有人每天打掃身體裡面心的房間,雲的移動是因為騷動,聲音可以是紫色的。如果《2019臺灣詩選》收錄一首歌詞,我想會是陳珊妮和呂士軒共同創作的〈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甚至,徐研培手指撥動吉他,那極美的線條也想收錄。
我不確定活著還得點播幾次陳黎〈秋歌〉:「當親愛的神用突然的死/測驗我們對這世界的忠貞」,而陳珊妮溫柔點破「原來生活不過是停下來就傾倒的單車」。所以,有不告而別的人,有逆向走來的七百萬人,有結伴同行的兩百萬人,有施暴的人,有抗爭的人——「總有天我會打破那扇窗戶的」。
第一次的副歌只有三句:「我要成為~小王子的那朵玫瑰/我要成為~風之谷的一段配樂/我要成為~當年的我的志願」。成為小王子的玫瑰是多麼無聊的事,然確實有種心願是只在愛人目光中感覺特別,不必承受他人視線落差?成為配樂是多麼遐想的事,在後文明時代,要身為戰鬥的配樂還是安魂的配樂才算得其所哉?成為當年的志願是多麼感傷的事,恐怕九成的人(包括我),站立於現在的陰影,都已遺忘當時的月亮?
五
陳珊妮說,「所有配不上這個時代的普通人,都在創造新的時代。」
就像,一場賽事,有夠好的作品,夠好的評審卻沒出現。
六
就像,2019年下半,許多日子,我賴在網路,關注香港抗爭運動報導或直播。不是其他地方苦難不值一提,但當新疆再教育營已被披露的洗腦、暴力、性侵,被中國政府移植到長期處於國際關注下的香港;當原屬於住民或觀光客的街頭,烽煙燃起,恣意催淚,無故拘捕年輕孩子;當高樓墜人,海現浮屍,訴求遊行未獲回應,侯俊明版畫《盧亭》竟成預言……愈來愈多紀念日了,日子坑坑巴巴,抗爭始終未歇。
原希望詩選中有一特輯,獻給這個「無大台」,充滿動能與創意,為了自由,在所不惜的抗爭行動。當然還因為,臺港之間千絲萬縷,香港命運,緊緊牽繫著臺灣。2019年末,當我終於可以到抵香港,恰好逢上低谷中相對寧馨的日子,人們視若無物經過地鐵裡駐守的武裝港警,走過傷口般包紮的港鐵出口,踏過斑馬線塗鴉「香港人反抗!」,來到港島,港府很快已派人將一大片一大片標語塗白(那一秒忽然明白為何恐怖是白色的);然而情侶牽手等候巴士的站牌上,有人寫:「生活如常?」貘記洗手間窗格,仍貼著兩行字:「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會用灰燼擁抱你」。
來到2020年,世界淪陷於一疫,香港抗爭運動屆滿週年,中國強推港版國安法,遊行一再不獲批准,港人各種努力不懈,企圖發聲——詩選中,從李玥,至楊佳嫻,韓麗珠,廖偉棠,鴻鴻,都以詩作對抗爭運動有程度不一的反思與回應。嵌在由近至遠的日子裡,像時間翻頁時總會遇上的紀念日吧。
七
《2019臺灣詩選》其中一個關鍵字是「臺灣」。
臺灣是什麼?一座島?一個國家?一些族群?幾種語言?臺灣能否是形容詞?如果臺灣是形容詞,假使有人說:「刻意採用這個形式,會顯得沒那麼臺灣」、「一個再小的題目,也可能寫得非常臺灣」、「詩中所有比喻系統,都貼切、準確,而且臺灣」,他們所說,會是什麼?
2019年,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國家——時間長度僅次於敘利亞,曾歷經三十八年戒嚴的臺灣,來到這一步,象徵的不僅是性別平權,更是人權價值的確立。在香港抗爭運動中,露出獰牙的專制威權,使我們更加知覺,看似日常普通的一切,可以轉眼被誰收回。我的香港朋友E在無印良品店舖試筆簿拍下一張照片,原被用來測試筆墨的筆記本,彷彿成了繪馬,或是許願池,上面各種顏色的字是:「香港加油!」、「fight for freedom」、「Be Water」、「想去Taiwan旅行啊」……
臺灣一年四季盛產果物,在《2019臺灣詩選》這間選品店裡,希望這些口味宜(忤)人的果物,吃起來都很臺灣。
【預購】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把你的人生煩惱,都交給社會學來解決吧◎岩本茂樹(譯者:李尚霖)
平常價 $23.00心儀的女孩明明和我是麻吉,卻跟身旁的朋友告白,我的人生還有意義嗎?!
所有曾經讓你感到困惑無解、難受想哭的煩惱,
都交給社會學來解決吧!
繼基礎社會學譯作《見樹又見林》於2001年出版後,
終於等到這本更貼近台灣讀者、針對大眾讀者所寫的社會學入門必備讀物。
▌特別收錄「巷仔口社會學」發起人王宏仁的
台灣版「社會學入門」書單!!!▌
本書從社會學家岩本茂樹的個人生活經驗出發,無論是第一次約會、跟心儀的女孩告白、校園抗爭等成長故事,以及主辦葬禮、品味美酒咖啡等人生經驗,乃至血型與性格的關係、新聞報導的犯罪事件、觀賞好萊塢電影的感想,作者藉由這些不分年齡文化的情境和題材,帶領讀者以社會學的角度重新解讀。原來透過社會學式的思考,這些日常瑣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詮釋,更讓以往令人迷惘的現象全都豁然開朗!
日本社會學家岩本茂樹的這本入門基礎社會學,探討主題囊括時尚流行、自我認同、人際距離、權力關係等,筆風生動有趣、不吊書袋,並不時援引知名文學,更不忘提點社會學權威及其重要論述、關鍵著作,適合青少年及一般大眾一窺社會學的世界。
讀完這本書,你將發現社會學從來不是一門艱澀的學問,而是一扇窗,連結著我們自己和生活周遭發生的人事物。以社會學家的角度看世界,不僅能解讀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亦有助我們理解自我、發揮自我,進一步解答生活中的疑惑,讓我們更融入這個複雜難解的社會。
本書特色
★每個章節最後,作者透過幾個生活化的哲學提問,引導讀者對於自我及社會進行進一步思辨。
★特邀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巷仔口社會學》共同作者王宏仁針對每章主題,推薦更貼近台灣讀者的延伸閱讀資訊。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 王宏仁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何明修
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何撒娜
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李明璁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周怡君
人渣文本 周偉航
公民教師 黃益中
台北大學社會系教授 陳婉琪
高師大性別所助理教授 楊佳羚
「像讀小說一樣地學社會學!」______高師大性別所助理教授 楊佳羚
「我很喜歡這本書,從翻開第一頁開始就欲罷不能的讀下去。我在不同國家的大學裡教過社會學,深深體會社會學的理論要從認識自己的社會與文化開始。我很期待台灣也能有類似的作品出現。如果我自己要寫一本教科書的話,這本書將會是我學習的好範例。」______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何撒娜
「這是一本頗具巧思、可以輕鬆閱讀的社會學讀論。作者先講故事,接下來才導入學術概念,說明其運用。章節中出現的故事來自於新聞報導、小說、以及作者的初戀、約會等成長的經驗,因此容易與年輕讀者產生共鳴。」______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何明修
「社會學不僅協助人們,廣泛而概念性地理解社會,同時也促使個人,深入而具體化地認識自己。
這本書對研究者來說,是一個明亮的初衷提醒:社會學必須卸下高傲學院身段,努力和群眾共學共創。
而對學習者來說,則是一個清爽的入門導引:社會學不靠艱澀術語堆砌,講求生活經驗的連結與反思。
作者重新點燃社會學的火苗,它讓你想像如何改變糟糕的世界,或者至少,讓你擁有不被這糟糕世界改變的勇氣。」______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李明璁
岩本茂樹
關西學院大學社會科博士。神戶學院大學現代社會學系教授、關西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52年生於兵庫縣。曾擔任小學、中學、高中學校教師達30年。他以對高中的課程經驗為基礎,著有《教育をぶっとばせ―反学校文化の輩たち》(文春新書),廣受好評。其他著作還有《先生のホンネ》(光文社新書)、《憧れのブロンディ―戦後日本のアメリカニゼーション》(新曜社)等。
譯者簡介
李尚霖
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開南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助理教授。譯有《陰翳禮讚》(臉譜)、《伊斯蘭的世界地圖》(時報)、《聲的資本主義:電話、RADIO、留聲機的社會史》(群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