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兩冊不拆售)◎王德威(譯者:王德威等155位作者)

【預購】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兩冊不拆售)◎王德威(譯者:王德威等155位作者)

平常價 $85.00
/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僅存數量 -1 !
  一次文學史書寫方法的實驗,
  一部體例獨特、長達千頁的文學史敘述。
  第一本最創新, 多元,好看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王德威 策畫主編
  歐美、亞洲、中國大陸、香港、台灣155位學者、作家執筆,184專文探索近四百年時間軸線的歷史、文化、文學議題與現象。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是英語學界「重寫中國文學史」的重要突破。共分上下冊,上冊從1635年〈現代中國「文學」的多重緣起〉到1949年沈從文〈從精神病院到博物館〉;下冊從1949年〈時間開始了:大躍進〉到2066年〈科幻中國〉。


  一次文學史書寫方法的實驗。
  依編年順序,聚焦特定歷史時刻、事件、人物及命題,以小觀大,做出散點、輻射性陳述,與制式文學史敘述大相徑庭。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155位作家學者,184篇文章,構成一部體例獨特,長達千頁的敘述。全書採取編年順序,個別篇章則聚焦特定歷史時刻、事件、人物及命題,由此衍伸、串連出現代文學的複雜面貌。

  整部文學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楊廷筠(1562-1627)、耶穌會教士艾儒略(Giulio Aleni, 1582-1649)等的「文學」新詮,止於當代作家韓松(1965-)所幻想的2066年「火星照耀美國」。在這「漫長的現代」過程裡,中國文學經歷劇烈文化及政教變動,發展出極為豐富的內容與形式。藉此,我們期望向世界讀者呈現中國文學現代性之一端,同時反思目前文學史書寫、閱讀、教學的局限與可能。

  本書一方面採取編年模式,回歸時間/事件的素樸流動,向中國傳統史學論述源頭之一的編年史致意。另一方面各篇文章就選定的時間、議題,以小觀大,做出散點、輻射性陳述。這兩種方向所形成的張力貫穿全書。全書各個時間點所形成的脈絡——及縫隙——促使我們想像文學史千頭萬緒,與時俱變。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書中草蛇灰線的布置,進而觸類旁通,把中國現代文學的故事接著說下去。這本文學史不強求一家之言的定論,而在於投射一種繼長增成的對話過程。

  如何在「隨機」和「有機」、「掛一漏萬」和「以小觀大」、「一家之言」和「眾聲喧嘩」之間,發展出一個合情合理的架構,是本書編者最大的挑戰。在編輯過程中,主編王德威和眾多作者就預先規畫的主題和個人專業興趣來回協商。《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是一次方法實驗,對「何為文學史」「文學史何為」的創造性思考。

  一場文學與歷史的對話。
  打破「文學」定義,跨越「現代」界限,挑戰「中國」的實與虛。

  
  本書對「文學」的定義不再根據制式說法,所包羅的多樣文本和現象也可能引人側目。各篇文章對文類、題材、媒介的處理更是推陳出新,從晚清畫報到當代網上遊戲,從革命啟蒙到鴛鴦蝴蝶,從偉人講話到獄中書簡,從紅色經典到離散敘事……不僅如此,撰文者的風格也各有特色。按照編輯體例,每篇文字都從特定時間、文本、器物、事件展開,然後「自行其是」。夾議夾敘者有之,現身說法者有之,甚至虛構情景者亦有之。這與我們所熟悉的文學史敘述大相徑庭。

  全書看似眼花繚亂,實則熱鬧之下自有門道。這裡所牽涉的問題不僅是文學史的內容範疇而已,也包括「文」與「史」的辨證關係。長久以來,我們習於學科建制內狹義的「文學」定義,論文類必談小說、新詩、戲劇、散文,論現象則是各色現實主義外加革命啟蒙、尋根先鋒,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再熟悉不過的敘述聲音,甚至流露八股腔調。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果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仍然謹守上世紀初以來的規範,忽視與時俱進的媒介、場域和體材的變化,未免固步自封。

  一部眾聲喧「華」的文學史。
  以包容的格局看待現代華語語系文學的源起和發展。

 
  本書作者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荷蘭、瑞典等地,華裔與非華裔的跨族群身分間接說明眾聲喧譁的特色。過去兩個世紀華人經驗的複雜性和互動性如此豐富,唯有在包容的格局裡看待現代華語語系文學的源起和發展,才能以更廣闊的視野對中國文學的現代性多所體會。

  全書涉及人物——
  從徐志摩,沈從文,魯迅,張愛玲;余華,莫言,阿來,顧城到韓寒,貓膩……
  從賴和,呂赫若,葉石濤,郭松棻到白先勇,陳映真,黃春明,齊邦媛;
  從舞鶴,朱天文,朱天心,李昂,李永平,張貴興到夏宇,邱妙津,駱以軍,吳明益,夏曼藍波安……
  從李安,覃樟柯,蔡明亮,鄧麗君,羅大佑,崔健到李小龍,梅蘭芳,三毛,金庸……

  本書探討類型——
  小說,詩,評論,報導文學,環保生態文學,左翼文學,馬華文學;圖文書,成長小說,方言小說,羅曼史,武俠小說,推理科幻奇幻文學;演說文章,墓碣文,國文教科書,網路詩歌;文明戲,地方戲,黃梅戲,先鋒戲劇,話劇;翻譯,印刷術,木刻藝術,電影,報紙……

  本書涉及事件——
  五四白話文運動,晚清維新,太平天國之亂,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殺,抗日,國共內戰,二二八白色恐怖,大躍進,文革,香港回歸……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以不同風格處理文本內外現象。內與外、古與今、雅與俗交錯,呈現一幅「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豐富畫卷。
 
作者簡介

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著有《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後遺民寫作》,《現代「抒情傳統」四論》,Fictional Realism in 20th 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y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述》,The Lyrical in Epic Time: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Artists Through the 1949 Crisis(《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二十世紀中期的中國知識分子與藝術家》), Why Fiction Matt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等。

  相關著作:《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下)》《華麗島的冒險》

譯者簡介

王德威等155位作者

  本書作者(依姓氏筆劃排序,作者簡介請見書末)

  方秀潔(Grace S. Fong),王仁強(Richard King),王安憶,王宏志,王敖,王斑,王智明,王蒙,王德威,王曉玨,王璞,王麗麗,古艾玲(Alison M. Groppe),古柏(Paize Keulemans),田曉菲,白安卓(Andrea Bachner),白睿文(Michael Berry),石井剛(Ishii Tsuyoshi),石靜遠(Jing Tsu),伊維德(Wilt L. Idema),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安敏軒(Nick Admussen),安德魯 F. 瓊斯(Andrew F. Jones),朱天心,江克平(John A. Crespi),何曼,佘仁強(Kyle Shernuk),余華,吳文思(John B. Weinstein),吳盛青,吳漠汀(Martin Woesler),宋安德(Andrew Schonebaum),宋明煒,宋偉杰,李如茹,李娟,李浴洋,李海燕,李惠儀,李雯心(Casey Lee),李奭學,李歐梵,李潔,杜博妮(Bonnie S. McDougall),杜愛梅(Amy Dooling),汪暉,沈雙,阮斐娜,周文龍(Joseph R. Allen),周成蔭,周慧玲,周蕾,林姵吟,林培瑞(Perry Link),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金環,哈金,姚錚(Steven Yao),施開揚(Brian Skerratt),柏右銘(Yomi Braester),柯夏志(Lucas Klein),柯雷(Maghiel van Crevel),洪子誠,胡志德(Theodore Huters),胡纓,若岸舟(Andy Rodekohr),唐小兵,唐麗園(Karen L. Thornber),夏曉虹,奚密,孫康宜,徐蘭君,殷海潔(Heather Inwood),涂航,班傑明.艾爾曼 (Benjamin A. Elman),馬克.本德爾(Mark Bender),馬悅然(Nils Göran David Malmqvist),高嘉謙,康開麗(Claire Conceison),張建德(Stephen Teo),張英進,張誦聖,莊華興(Chong Fah Hing),莊愛玲(Eileen J. Cheng),莫言,許潔琳(Géraldine Fiss),陳大為,陳小眉,陳平原,陳建華,陳思和,陳國球,陳婧祾,陳琍敏(Tarryn Li-Min Chun),陳毓賢(Susan Chan Egan),陳榮強(E. K. Tan),陳綾琪,陳廣琛,陳濟舟,陳麗汶(Jessica Tan),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傅朗(Nicolai Volland),勞倫.哈特利(Lauran R. Hartley),彭小妍,童慶生,舒允中,費南山(Natascha Gentz),賀麥曉(Michel Hockx),賀瑞晴(Kristine Harris),黃心雅,黃淑嫻,黃愛玲,黃詩芸,黃樂嫣(Gloria Davies),楊小濱,楊海倫(Helen Praeger Young),葉月瑜,葉凱蒂(Catherine Vance Yeh),葉維廉,董啟章,廖炳惠,劉秀美,劉奕德(Petrus Liu),劉劍梅,蔡建鑫,蔣暉,蔣維國,鄧津華(Emma J. Teng),鄧騰克(Kirk A. Denton),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G. Wagner),黎子鵬(John T. P. Lai),橋本悟,諾曼.史密斯(Norman Smith),錢理群,錢廣昌(Clint Capehart),錢穎,應磊,戴沙迪(Alexander Des Forges),戴樂為(Darrell William Davis),謝永平(Pheng Cheah),鍾秩維,韓子奇(Tze-ki Hon),韓南(Patrick Dewes Hanan),韓倚松(John Christopher Hamm),韓嵩文(Michael Gibbs Hill),韓瑞(Ari Larissa Heinrich),簡夏儀(Har Ye Kan),魏愛蓮(Ellen Widmer),魏豔,羅福林(Charles A. Laughlin),羅鵬(Carlos Rojas),關詩佩(Uganda Sze Pui Kwan),蘇文瑜(Susan Daruvala),蘇和(Dylan Suher),蘇真(Richard Jean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