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12月VERSE(12月號/2023)(第21期)
- 12月號
- 14
- 18
- 19
- 20
- 2023
- 21
- 6
- 6月號
- 7月號
- 9m88
- June 2023
- VERSE 10月號 /2021(第8期)
- VERSE 10月號 /2022(第14期)
- VERSE 12月號 /2021(第9期)
- VERSE 12月號 /2022(第15期)(當性別開始流動版)
- VERSE 12月號 /2022(第15期)(陳亞蘭版)
- VERSE 2月號 /2022(第10期)
- VERSE 4月號 /2022(第11期)
- VERSE 6月號 /2022(第12期)
- VERSE 8月號 /2021(第7期)
- VERSE 8月號 /2022(第13期)
- VERSE(10月號/2023)(第20期)
- VERSE(4月號/2023)(第17期)
- VERSE(6月號/2023)(第18期)
- VERSE(8月號/2020,第一期)唐鳳版
- VERSE(8月號/2023)(第19期)吳念真
- VIBES(1月號 /2023)(第1期)(吳青峰版)
- VIBES(1月號 /2023)(第1期)(蔡健雅版)
- VIBES(1月號 /2023)(第1期)(黃宣版)
- VIBES(3月號 /2023)(第2期)
- VIBES(5月號 /2023)(第3期)
- VIBES(7月號 /2023)(第4期)
- Verse第4期
- Verse第二期
- Verse(10月號/2020)(第2期)
- Verse(12月號/2020,第3期)(桂綸鎂版)
- Verse(2月號/2021,第4期)
- Verse(2月號/2021,第4期)(詹宏志版)
- Verse(4月號/2021,第4期)(告五人版)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張西版)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董陽孜版)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邱澤版)
- verse
- verse第一期
- verse第四期
- vibes
- 一頁文化
- 伍佰
- 創新
- 劉冠廷版
- 古早
- 台三線版
- 台灣
- 吳青峰
- 告五人
- 周渝民
- 唐鳳版
- 張惠妹
- 張西
- 張鐵志
- 搖滾
- 文化
- 文學雜誌
- 林予晞
- 林予晞版
- 桂綸鎂
- 歷史
- 永續海洋版
- 海外
- 當性別開始流動版
- 盧廣仲版
- 第10期
- 第11期
- 第12期
- 第13期
- 第14期
- 第15期
- 第4期
- 第6期
- 第一期
- 第七期
- 第三期
- 第九期
- 第八期
- 簡文彬
- 繁体
- 繁體
- 莫子儀
- 華文
- 董陽孜
- 蔡健雅
- 蔣勳
- 詹宏志
- 詹宏志版
- 誠品獨家封面
- 邱澤
- 鄭宗龍版
- 鄭宜農
- 鄭麗君
- 阿爆
- 陳亞蘭
- 雜誌
- 黃宣

【預購】VERSE 12月號 /2022(第15期)(當性別開始流動版)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Intro 序曲(總編的話):
一座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
「在我們的王國裡,只有黑夜,沒有白天。」這是小說《孽子》已成為經典的開場。
當白先勇在1983年出版這本小說時,其實正是黑夜即將蛻去的黎明時刻:三年後,祁家威召開記者會公開他的同志身分;再過幾年,從小劇場到各種藝文創作,開始討論同志議題,校園中的同志社團開始萌芽。《孽子》曾是那個黑夜到白日之間模糊光暈中的孤單身影,而後更多人勇敢站了出來。
2019年同性婚姻合法化,同志族群享有相愛的普遍人權。然而,同婚合法的三年後、《孽子》出版後整整40年的現在,台灣的性/性別身分的框架鬆動了多少?如今,是否不論你的性別為何,都可以自在地喜歡男生或女生,甚至,你可以自由地想做男生或者女生——或者根本不想去界定你的性別?因為,我就是我,性別可以是多元與流動的。
本期封面故事嘗試探討這幾年台灣流行文化與當代藝術中的「性別破框」,探問我們是否正邁向一個後性別時代。
兩個月前知道演員陳亞蘭入圍金鐘獎最佳男主角時,《VERSE》很興奮地邀請她擔任本期的封面人物——沒想到她真的得獎了,成為台灣性別越界的歷史性時刻。訪談陳亞蘭之外,我們也以專文探討為什麼歌仔戲與傳統戲曲都有跨越性別框架的扮演文化。
近年BL劇在台灣與亞洲影劇市場大熱門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在看似進步意義的背後是否也隱含了某些刻板印象?還有,酷兒攝影師登曼波詮釋變裝皇后「在妝前裝後之間」的影像,藝術家余政達分享「酷兒藝術」為何是另一種框架,兩位劇作家趙啟運和簡莉穎對話,表演藝術如何讓舞台上的性別流動浪潮持續翻湧。我們也細膩書寫幾位近年跨越既定性別角色的明星與Youtuber:張藝、愛里、林辰唏,並深度報導台灣乃至亞洲最重要的同志與酷兒串流影音平台GagaOOLala。
本期《VERSE》另一個封面由插畫家Li Ya Wen針對多元性別主題特別繪製,這位原本就關注性別議題的藝術家,曾於2021年為歌手9m88的MV操刀繪畫,擁有許多國際合作經驗。她對這個作品的詮釋是:「希望大家發現,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放大某一個視角,相反地,畫面中的每個人,或許個性、背景、想法不同,卻都一樣重要。」
這期的Long Interview訪問台灣當代文學巨擘、同志文學先行者白先勇。我們從1960年他第一篇具有同志意涵的創作談起,到《孽子》文本在不同時代被轉譯成不同形式造成的影響,再到這個後同婚時代裡,他對這群黑夜中的孩子的期許。「New Ideas 觀念」單元,我們到高雄拜訪「無尾香蕉動物學校」,看這個另類學校如何為動物和認養人搭建起一座相愛橋梁的友善基地。
「Arts & Culture 藝文」單元非常精彩,有電影攝影大師李屏賓的深度專訪,有移居台灣的香港攝影師廖偉棠拍攝的,此刻香港城市與人心。同時也走進藝術史研究者的世界,看看這門學問如何揭示物件與歷史的魅力。從今(2022)年10月開始的C for Culture欄目本期則是聚焦經典電影修復的意義。
商業部分,台灣家樂福在過去幾年積極推動食物轉型,成就斐然,他們的理念和策略是什麼?貝殼放大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是這幾年活躍於台灣新創界的要角,他說:「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嘗試一個『酷炫行事法』。」這背後有何深意?
「Ideal Life 生活」來到三重,訴說這座台北邊緣城市的故事與隱蔽的生猛活力;去到瑞芳海邊,走進攝影師何經泰的家和他的「好好基地」,看看他們的靠海人生;也走訪臺虎精釀的釀酒廠,告訴你在這幾年精釀啤酒風潮中,他們如何成為台灣最知名的啤酒品牌?
這期的「Snapshots」單元是兩位大明星:一位是曾演出過電視劇版《孽子》,並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張孝全(VERSE官網上有更完整深入的報導);另一位是同樣挑戰既有性別框架的吳青峰,但他出現在這裡並不是因為本期的封面故事,而是因為另一個即將現身的封面:VERSE將出版一本全新的音樂雜誌《VIBES》,青峰就是創刊號的封面人物之一。這本全新的音樂雜誌將用和《VERSE》相同的精神,以精彩的文字、炙熱的影像與前衛的設計,去記錄與論述這個時代的音樂文化,為正在湧現的創作浪潮搖旗吶喊。
時代正在改變,舊的性別框架正在崩塌,新的自由之歌正在高唱,一座無比包容的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願白先勇所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的孩子們,再也不用「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願《VERSE》與《VIBES》能始終站在這閃耀著陽光的新王國門前,成為最誠實的前線紀錄者與最堅定的加油吶喊者。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一座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
「在我們的王國裡,只有黑夜,沒有白天。」這是小說《孽子》已成為經典的開場。
當白先勇在1983年出版這本小說時,其實正是黑夜即將蛻去的黎明時刻:三年後,祁家威召開記者會公開他的同志身分;再過幾年,從小劇場到各種藝文創作,開始討論同志議題,校園中的同志社團開始萌芽。《孽子》曾是那個黑夜到白日之間模糊光暈中的孤單身影,而後更多人勇敢站了出來。
2019年同性婚姻合法化,同志族群享有相愛的普遍人權。然而,同婚合法的三年後、《孽子》出版後整整40年的現在,台灣的性/性別身分的框架鬆動了多少?如今,是否不論你的性別為何,都可以自在地喜歡男生或女生,甚至,你可以自由地想做男生或者女生——或者根本不想去界定你的性別?因為,我就是我,性別可以是多元與流動的。
本期封面故事嘗試探討這幾年台灣流行文化與當代藝術中的「性別破框」,探問我們是否正邁向一個後性別時代。
兩個月前知道演員陳亞蘭入圍金鐘獎最佳男主角時,《VERSE》很興奮地邀請她擔任本期的封面人物——沒想到她真的得獎了,成為台灣性別越界的歷史性時刻。訪談陳亞蘭之外,我們也以專文探討為什麼歌仔戲與傳統戲曲都有跨越性別框架的扮演文化。
近年BL劇在台灣與亞洲影劇市場大熱門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在看似進步意義的背後是否也隱含了某些刻板印象?還有,酷兒攝影師登曼波詮釋變裝皇后「在妝前裝後之間」的影像,藝術家余政達分享「酷兒藝術」為何是另一種框架,兩位劇作家趙啟運和簡莉穎對話,表演藝術如何讓舞台上的性別流動浪潮持續翻湧。我們也細膩書寫幾位近年跨越既定性別角色的明星與Youtuber:張藝、愛里、林辰唏,並深度報導台灣乃至亞洲最重要的同志與酷兒串流影音平台GagaOOLala。
本期《VERSE》另一個封面由插畫家Li Ya Wen針對多元性別主題特別繪製,這位原本就關注性別議題的藝術家,曾於2021年為歌手9m88的MV操刀繪畫,擁有許多國際合作經驗。她對這個作品的詮釋是:「希望大家發現,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放大某一個視角,相反地,畫面中的每個人,或許個性、背景、想法不同,卻都一樣重要。」
這期的Long Interview訪問台灣當代文學巨擘、同志文學先行者白先勇。我們從1960年他第一篇具有同志意涵的創作談起,到《孽子》文本在不同時代被轉譯成不同形式造成的影響,再到這個後同婚時代裡,他對這群黑夜中的孩子的期許。「New Ideas 觀念」單元,我們到高雄拜訪「無尾香蕉動物學校」,看這個另類學校如何為動物和認養人搭建起一座相愛橋梁的友善基地。
「Arts & Culture 藝文」單元非常精彩,有電影攝影大師李屏賓的深度專訪,有移居台灣的香港攝影師廖偉棠拍攝的,此刻香港城市與人心。同時也走進藝術史研究者的世界,看看這門學問如何揭示物件與歷史的魅力。從今(2022)年10月開始的C for Culture欄目本期則是聚焦經典電影修復的意義。
商業部分,台灣家樂福在過去幾年積極推動食物轉型,成就斐然,他們的理念和策略是什麼?貝殼放大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是這幾年活躍於台灣新創界的要角,他說:「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嘗試一個『酷炫行事法』。」這背後有何深意?
「Ideal Life 生活」來到三重,訴說這座台北邊緣城市的故事與隱蔽的生猛活力;去到瑞芳海邊,走進攝影師何經泰的家和他的「好好基地」,看看他們的靠海人生;也走訪臺虎精釀的釀酒廠,告訴你在這幾年精釀啤酒風潮中,他們如何成為台灣最知名的啤酒品牌?
這期的「Snapshots」單元是兩位大明星:一位是曾演出過電視劇版《孽子》,並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張孝全(VERSE官網上有更完整深入的報導);另一位是同樣挑戰既有性別框架的吳青峰,但他出現在這裡並不是因為本期的封面故事,而是因為另一個即將現身的封面:VERSE將出版一本全新的音樂雜誌《VIBES》,青峰就是創刊號的封面人物之一。這本全新的音樂雜誌將用和《VERSE》相同的精神,以精彩的文字、炙熱的影像與前衛的設計,去記錄與論述這個時代的音樂文化,為正在湧現的創作浪潮搖旗吶喊。
時代正在改變,舊的性別框架正在崩塌,新的自由之歌正在高唱,一座無比包容的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願白先勇所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的孩子們,再也不用「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願《VERSE》與《VIBES》能始終站在這閃耀著陽光的新王國門前,成為最誠實的前線紀錄者與最堅定的加油吶喊者。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