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VERSE(12月號/2023)(第21期)
- 12月號
- 14
- 18
- 19
- 20
- 2023
- 21
- 6
- 6月號
- 7月號
- 9m88
- June 2023
- VERSE 10月號 /2021(第8期)
- VERSE 10月號 /2022(第14期)
- VERSE 12月號 /2021(第9期)
- VERSE 12月號 /2022(第15期)(當性別開始流動版)
- VERSE 12月號 /2022(第15期)(陳亞蘭版)
- VERSE 2月號 /2022(第10期)
- VERSE 4月號 /2022(第11期)
- VERSE 6月號 /2022(第12期)
- VERSE 8月號 /2021(第7期)
- VERSE 8月號 /2022(第13期)
- VERSE(10月號/2023)(第20期)
- VERSE(4月號/2023)(第17期)
- VERSE(6月號/2023)(第18期)
- VERSE(8月號/2020,第一期)唐鳳版
- VERSE(8月號/2023)(第19期)吳念真
- VIBES(1月號 /2023)(第1期)(吳青峰版)
- VIBES(1月號 /2023)(第1期)(蔡健雅版)
- VIBES(1月號 /2023)(第1期)(黃宣版)
- VIBES(3月號 /2023)(第2期)
- VIBES(5月號 /2023)(第3期)
- VIBES(7月號 /2023)(第4期)
- Verse第4期
- Verse第二期
- Verse(10月號/2020)(第2期)
- Verse(12月號/2020,第3期)(桂綸鎂版)
- Verse(2月號/2021,第4期)
- Verse(2月號/2021,第4期)(詹宏志版)
- Verse(4月號/2021,第4期)(告五人版)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張西版)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董陽孜版)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邱澤版)
- verse
- verse第一期
- verse第四期
- vibes
- 一頁文化
- 伍佰
- 創新
- 劉冠廷版
- 古早
- 台三線版
- 台灣
- 吳青峰
- 告五人
- 周渝民
- 唐鳳版
- 張惠妹
- 張西
- 張鐵志
- 搖滾
- 文化
- 文學雜誌
- 林予晞
- 林予晞版
- 桂綸鎂
- 歷史
- 永續海洋版
- 海外
- 當性別開始流動版
- 盧廣仲版
- 第10期
- 第11期
- 第12期
- 第13期
- 第14期
- 第15期
- 第4期
- 第6期
- 第一期
- 第七期
- 第三期
- 第九期
- 第八期
- 簡文彬
- 繁体
- 繁體
- 莫子儀
- 華文
- 董陽孜
- 蔡健雅
- 蔣勳
- 詹宏志
- 詹宏志版
- 誠品獨家封面
- 邱澤
- 鄭宗龍版
- 鄭宜農
- 鄭麗君
- 阿爆
- 陳亞蘭
- 雜誌
- 黃宣

【預購】VERSE 10月號 /2021(第8期)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我們的島,因為懸掛在北回歸線上,因為多高山且被海洋包圍,有極為豐盛的植物多樣性。我們搖籃的美麗島,孕育了台灣文化的內涵與形貌。
本期封面故事「這島嶼是座植物博物館」聚焦台灣人理應熟悉但實際卻頗陌生的植物園,探索島嶼與植物學的過去與現在,以及植物與生活的關係。
你可能知道台北植物園與那座夏季盛開的荷花池,卻未必熟悉它的歷史和負擔的任務。你或許也不知道嘉義有座國家級的植物園。甚至,你知道台灣有幾座國家植物園嗎?(答案在報導中。)
我們將帶你認識植物園從日治時期至今的歷史與正在進行的「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計畫目的是對原生瀕危植物的搶救與保種,走入台北、嘉義與宜蘭福山三座植物園的樹林景觀,認識他們各自特色,並訪談幾位不同領域的文化創意工作者分享他們與植物的生活。
其實,不只是植物園,而是這整座島嶼都是一座擁有多樣植物的巨大方舟,一座生機勃勃的博物館。但這需要我們好好認識與維護。
封面之一是一棵台灣原生種的標本——桃實百日青,由台灣知名插畫家鄒駿昇繪圖,既寫實又有藝術的感染力。(這是《VERSE》第一次以插畫為封面。)
另一個封面是從1970年代至今文化史上的重量名字:蔣勳。我們和蔣勳老師到福爾摩沙馬戲團(FOCA)在桃園的排練場進行一場關於身體解嚴的對話:這個對話既是語言與思想的交流,也是肢體之間的流動。知名攝影師Ivy Chen拍下了蔣勳老師和這些身懷絕技的團員互動的影像,我想這會成為一張台灣雜誌史上的經典封面。
「植物園」之名恰好是在整整百年前的1921年出現,而那一年的10月,一群台灣文化人與知識分子在大稻埕成立了臺灣文化協會,那是台灣人第一次跨區域的全島組織,目的是「助長臺灣文化之發達」,而他們的確透過各種行動去提升民眾的知識理念和自主意識,進行一場文化、社會與啟蒙運動的結合。我們深度訪談學者出身的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不僅回望歷史,更是追問百年之後的現在,文化具有什麼樣的社會力量?
本期另一個大型專題是關於「Taiwan NOW」計畫。去年面對東京奧運,由國家文化藝術會董事長林曼麗擔任總策畫,欲邀請台灣傑出創作者赴東京展演台灣的當代藝術文化力,後來因疫情讓東奧延至今年,而「Taiwan NOW」計畫也將於今年秋冬在日本東京、線上虛擬表演廳與高雄衛武營正式展開。《VERSE》很榮幸成為媒體夥伴,以兩期數十頁的篇幅深度報導其中參與的藝術家、設計單位、動畫團隊、音樂創作者,希冀讀者透過這個強大的「國家隊」更了解台灣當代文化藝術地景。
其他報導包括今年滿50週年的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它一直以來都在不同文化場域扮演重要角色,其中新一代掌舵者將如何結合文化、科技與設計,引領新浪潮?台灣策展界的領頭公司時藝多媒體去年重新出發,跨入餐飲經營,他們的策略思維是什麼?另有台灣攝影家沈昭良的創作分享、英國最重要雜誌書店magCulture的現場採訪,金曲獎台語歌后曹雅雯的荒島書單(非常厲害)、文化內容策進院新任院長李明哲的人生之路,與熱愛登山與走路的夫婦阿泰與呆呆,分享在家居生活實踐生活哲學。
本期還有與幾個重要機構合作的報導,包括全新開幕的桃園橫山書法美術館、今年滿五週年的台中國家歌劇院,高雄電影節獨家隨刊贈送的温貞菱海報,以及一本專刊—國發會「Startup Island TAIWAN」選出台灣最重要的九家新創企業,稱為NEXT BIG,邀請VERSE採訪編輯與製作一本獨特美學的專刊,名為「台灣的新創時代」—我們相信,這樣的美學風格應該與新創企業的精神更為激盪,共同形塑台灣下一個十年的精神樣貌。
百年前文化協會的前行者相信文化改變社會的力量,如今我們具有同樣的信念:相信文化是日常生活的累積,也是想像的共和國的建造。
這是我們搖籃的美麗島,土地上豐富的植物多樣性孕育出最豐盛多元的文化。因此,從文化藝術到新創企業到土地與植物,都是我們要記錄與凝視的主角。《VERSE》是一本全新混種的文化雜誌,因為百年後的此時此刻,正是一個文化混種的時代。
—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10月號 /2021(第8期)(蔣勳版)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我們的島,因為懸掛在北回歸線上,因為多高山且被海洋包圍,有極為豐盛的植物多樣性。我們搖籃的美麗島,孕育了台灣文化的內涵與形貌。
本期封面故事「這島嶼是座植物博物館」聚焦台灣人理應熟悉但實際卻頗陌生的植物園,探索島嶼與植物學的過去與現在,以及植物與生活的關係。
你可能知道台北植物園與那座夏季盛開的荷花池,卻未必熟悉它的歷史和負擔的任務。你或許也不知道嘉義有座國家級的植物園。甚至,你知道台灣有幾座國家植物園嗎?(答案在報導中。)
我們將帶你認識植物園從日治時期至今的歷史與正在進行的「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計畫目的是對原生瀕危植物的搶救與保種,走入台北、嘉義與宜蘭福山三座植物園的樹林景觀,認識他們各自特色,並訪談幾位不同領域的文化創意工作者分享他們與植物的生活。
其實,不只是植物園,而是這整座島嶼都是一座擁有多樣植物的巨大方舟,一座生機勃勃的博物館。但這需要我們好好認識與維護。
封面之一是一棵台灣原生種的標本——桃實百日青,由台灣知名插畫家鄒駿昇繪圖,既寫實又有藝術的感染力。(這是《VERSE》第一次以插畫為封面。)
另一個封面是從1970年代至今文化史上的重量名字:蔣勳。我們和蔣勳老師到福爾摩沙馬戲團(FOCA)在桃園的排練場進行一場關於身體解嚴的對話:這個對話既是語言與思想的交流,也是肢體之間的流動。知名攝影師Ivy Chen拍下了蔣勳老師和這些身懷絕技的團員互動的影像,我想這會成為一張台灣雜誌史上的經典封面。
「植物園」之名恰好是在整整百年前的1921年出現,而那一年的10月,一群台灣文化人與知識分子在大稻埕成立了臺灣文化協會,那是台灣人第一次跨區域的全島組織,目的是「助長臺灣文化之發達」,而他們的確透過各種行動去提升民眾的知識理念和自主意識,進行一場文化、社會與啟蒙運動的結合。我們深度訪談學者出身的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不僅回望歷史,更是追問百年之後的現在,文化具有什麼樣的社會力量?
本期另一個大型專題是關於「Taiwan NOW」計畫。去年面對東京奧運,由國家文化藝術會董事長林曼麗擔任總策畫,欲邀請台灣傑出創作者赴東京展演台灣的當代藝術文化力,後來因疫情讓東奧延至今年,而「Taiwan NOW」計畫也將於今年秋冬在日本東京、線上虛擬表演廳與高雄衛武營正式展開。《VERSE》很榮幸成為媒體夥伴,以兩期數十頁的篇幅深度報導其中參與的藝術家、設計單位、動畫團隊、音樂創作者,希冀讀者透過這個強大的「國家隊」更了解台灣當代文化藝術地景。
其他報導包括今年滿50週年的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它一直以來都在不同文化場域扮演重要角色,其中新一代掌舵者將如何結合文化、科技與設計,引領新浪潮?台灣策展界的領頭公司時藝多媒體去年重新出發,跨入餐飲經營,他們的策略思維是什麼?另有台灣攝影家沈昭良的創作分享、英國最重要雜誌書店magCulture的現場採訪,金曲獎台語歌后曹雅雯的荒島書單(非常厲害)、文化內容策進院新任院長李明哲的人生之路,與熱愛登山與走路的夫婦阿泰與呆呆,分享在家居生活實踐生活哲學。
本期還有與幾個重要機構合作的報導,包括全新開幕的桃園橫山書法美術館、今年滿五週年的台中國家歌劇院,高雄電影節獨家隨刊贈送的温貞菱海報,以及一本專刊—國發會「Startup Island TAIWAN」選出台灣最重要的九家新創企業,稱為NEXT BIG,邀請VERSE採訪編輯與製作一本獨特美學的專刊,名為「台灣的新創時代」—我們相信,這樣的美學風格應該與新創企業的精神更為激盪,共同形塑台灣下一個十年的精神樣貌。
百年前文化協會的前行者相信文化改變社會的力量,如今我們具有同樣的信念:相信文化是日常生活的累積,也是想像的共和國的建造。
這是我們搖籃的美麗島,土地上豐富的植物多樣性孕育出最豐盛多元的文化。因此,從文化藝術到新創企業到土地與植物,都是我們要記錄與凝視的主角。《VERSE》是一本全新混種的文化雜誌,因為百年後的此時此刻,正是一個文化混種的時代。
—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12月號 /2021(第9期)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Welcome to metaverse/歡迎來到元宇宙」——不,我們不會跟你重複這句這幾個月不斷重複的話,因為這語言在迅速漲價時也馬上貶值了。
科技變遷的確不斷改變我們說故事的方式和慾望。在我們這個時代,從網路到影像到虛擬實境,一切如此快速往前衝;僅僅是在2021年的台灣,從去年底的podcast,到年初的Clubhouse,到下半年的NFT再到metaverse,人們興奮地擁抱,想像自己站在未來世界的邊疆。但這些新趨勢,有些泡沫,有些沉澱,有些還有無限潛能。
本期《VERSE》要探討這些未來敘事方式的「虛與實」,深入報導在台灣最新也最值得關注的在現實中製造想像的努力。
HTC VIVE ORIGINALS如何從推動VR內容創作到新推出的元宇宙概念演唱會?國際知名的新媒體/VR藝術創作者黃心健和從傳統電影出身的導演蔡明亮、陳芯宜如何用VR探討更本質的人生命題?Podcast風潮經過幾波熱潮之後的樣貌是什麼?KKFARM這家公司如何用科技轉變音樂產業?還有NFT傳教士葛如鈞和吳柏蒼深入分享NFT對創作正義的意義。(在製作本期期間,台灣文化策進內容院舉辦第二屆創意內容大會,展現未來內容的嶄新世界。)
本期的封面人物是音樂人陳珊妮,從一個極為獨特的獨立歌手,到現在成為最令人敬佩的音樂創作者與製作人,她作為本期的封面人物是無比適合,因為她一直凝視未來趨勢,關注產業領域,並反思數位文化的影響。她在專訪中特別強調「雖然我很關注各種正在發生的現象,但我不覺得自己需要被這些正在發展的形式或趨勢綁架。」這正是本期封面故事的核心精神。
本期New Ideas有台灣奧美與萬秀洗衣店合作,以喚起社會對失智症老人關注為主題的影像專題,由攝影師登曼波與造型師Saem Xu合作造型,《VERSE》參與採訪與報導。長訪談是攝影家姚瑞中談神談鬼談廢墟,與一個少年憤青如何一路在藝術中繼續堅持。另有CNEX董事長蔣顯斌從新浪網共同創辦人轉成紀錄片傳道者的奇異人生之路。
本期品牌故事是50年的勤美集團如何在這幾年轉型成為新文化場景和生活產業的開創者,總是大排長龍的蜷尾家冰淇淋如何從台南街頭到準備走向世界?(如同每一期的Creative Dining, 讀者可以免費吃到《VERSE》和蜷尾家合作的獨特冰品,準備去台南吧。)
我們也一直關注地方,本期深入南投探索魚池紅茶如何重現百年前的歷史光芒,成為台灣最著名的紅茶,而宜蘭礁溪作為溫泉勝地如何受到過度觀光化的衝擊,又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獨特的地方認同?
文化專題有近來分別得到文學大獎的重量級小說家郭強生和鍾文音對談中年與創作(由作家羅毓嘉撰寫)。我們也走進七十多歲的攝影家謝春德的住家,看看這位創作始終前衛的大師,其生活哲學如何影響創作。《VERSE》與台日大型交流計畫Taiwan NOW的合作報導,本期包括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與資深策展人耿一偉對談後疫情時代的藝術「現場」展演,訪談重要藝術家李明維和林明弘,三位創作者陳汗青、蔡博丞、楊世豪談台灣文化的國際交流,另有台灣劇場導演王嘉明與日本藝術家柳美和談如何用當代手法轉譯經典作品。
來點輕鬆的:你想在寒冷的冬日自己做幾杯熱巧克力嗎?Bean to bar巧克力名店「TERRA土然」來教你。當然,還可以搭配作家黃麗群的荒島書單與歌單。
從未來的虛擬之境到東京的台灣藝術現場,再到魚池與礁溪,甚至穿越入創作者的腦袋之中,其實,《VERSE》雜誌就是你的VR文化裝置。人們喜歡期待「新媒體」與數位轉型,「未來內容」更增添許多想像空間,但不得不說,許多新媒體裝的仍然是舊內容,糟糕的新聞和戲劇在串流和5G的世界不會變得更有意義,平庸的創作在元宇宙的世界只會讓人想逃出來。想像力不只是關乎技術與形式,而是如何創造內容。最傳統的形式也可以做出最有想像力的內容,例如雜誌這個載體:是的,《VERSE》希望在這個最古典的媒介上用創新精神做出最好的內容,報導最好的台灣文化故事。
所以,在進入虛擬的metaverse之前,或許可以先閱讀現實的「VERSE」—不論是當這個字大寫作為這本雜誌的刊名,或者小寫的verse(原意為詩歌的段落)。因為詩與歌的文學想像,或者這本雜誌訴說的各種在地故事,才是創作力與想像力的真正根源。
(meta) VERSE ?
為了呼應本期封面故事,我們特別顛覆刊名,在前面加上(meta),後面加上問號,以表示一方面我們樂於見到科技帶來的新可能,但另方面我們也認為,「VERSE」 依然是重要的:不論是雜誌這種傳統形式,或者其所報導的在地故事,也都是值得持續探索的未來內容。
—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12月號 /2022(第15期)(當性別開始流動版)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一座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
「在我們的王國裡,只有黑夜,沒有白天。」這是小說《孽子》已成為經典的開場。
當白先勇在1983年出版這本小說時,其實正是黑夜即將蛻去的黎明時刻:三年後,祁家威召開記者會公開他的同志身分;再過幾年,從小劇場到各種藝文創作,開始討論同志議題,校園中的同志社團開始萌芽。《孽子》曾是那個黑夜到白日之間模糊光暈中的孤單身影,而後更多人勇敢站了出來。
2019年同性婚姻合法化,同志族群享有相愛的普遍人權。然而,同婚合法的三年後、《孽子》出版後整整40年的現在,台灣的性/性別身分的框架鬆動了多少?如今,是否不論你的性別為何,都可以自在地喜歡男生或女生,甚至,你可以自由地想做男生或者女生——或者根本不想去界定你的性別?因為,我就是我,性別可以是多元與流動的。
本期封面故事嘗試探討這幾年台灣流行文化與當代藝術中的「性別破框」,探問我們是否正邁向一個後性別時代。
兩個月前知道演員陳亞蘭入圍金鐘獎最佳男主角時,《VERSE》很興奮地邀請她擔任本期的封面人物——沒想到她真的得獎了,成為台灣性別越界的歷史性時刻。訪談陳亞蘭之外,我們也以專文探討為什麼歌仔戲與傳統戲曲都有跨越性別框架的扮演文化。
近年BL劇在台灣與亞洲影劇市場大熱門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在看似進步意義的背後是否也隱含了某些刻板印象?還有,酷兒攝影師登曼波詮釋變裝皇后「在妝前裝後之間」的影像,藝術家余政達分享「酷兒藝術」為何是另一種框架,兩位劇作家趙啟運和簡莉穎對話,表演藝術如何讓舞台上的性別流動浪潮持續翻湧。我們也細膩書寫幾位近年跨越既定性別角色的明星與Youtuber:張藝、愛里、林辰唏,並深度報導台灣乃至亞洲最重要的同志與酷兒串流影音平台GagaOOLala。
本期《VERSE》另一個封面由插畫家Li Ya Wen針對多元性別主題特別繪製,這位原本就關注性別議題的藝術家,曾於2021年為歌手9m88的MV操刀繪畫,擁有許多國際合作經驗。她對這個作品的詮釋是:「希望大家發現,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放大某一個視角,相反地,畫面中的每個人,或許個性、背景、想法不同,卻都一樣重要。」
這期的Long Interview訪問台灣當代文學巨擘、同志文學先行者白先勇。我們從1960年他第一篇具有同志意涵的創作談起,到《孽子》文本在不同時代被轉譯成不同形式造成的影響,再到這個後同婚時代裡,他對這群黑夜中的孩子的期許。「New Ideas 觀念」單元,我們到高雄拜訪「無尾香蕉動物學校」,看這個另類學校如何為動物和認養人搭建起一座相愛橋梁的友善基地。
「Arts & Culture 藝文」單元非常精彩,有電影攝影大師李屏賓的深度專訪,有移居台灣的香港攝影師廖偉棠拍攝的,此刻香港城市與人心。同時也走進藝術史研究者的世界,看看這門學問如何揭示物件與歷史的魅力。從今(2022)年10月開始的C for Culture欄目本期則是聚焦經典電影修復的意義。
商業部分,台灣家樂福在過去幾年積極推動食物轉型,成就斐然,他們的理念和策略是什麼?貝殼放大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是這幾年活躍於台灣新創界的要角,他說:「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嘗試一個『酷炫行事法』。」這背後有何深意?
「Ideal Life 生活」來到三重,訴說這座台北邊緣城市的故事與隱蔽的生猛活力;去到瑞芳海邊,走進攝影師何經泰的家和他的「好好基地」,看看他們的靠海人生;也走訪臺虎精釀的釀酒廠,告訴你在這幾年精釀啤酒風潮中,他們如何成為台灣最知名的啤酒品牌?
這期的「Snapshots」單元是兩位大明星:一位是曾演出過電視劇版《孽子》,並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張孝全(VERSE官網上有更完整深入的報導);另一位是同樣挑戰既有性別框架的吳青峰,但他出現在這裡並不是因為本期的封面故事,而是因為另一個即將現身的封面:VERSE將出版一本全新的音樂雜誌《VIBES》,青峰就是創刊號的封面人物之一。這本全新的音樂雜誌將用和《VERSE》相同的精神,以精彩的文字、炙熱的影像與前衛的設計,去記錄與論述這個時代的音樂文化,為正在湧現的創作浪潮搖旗吶喊。
時代正在改變,舊的性別框架正在崩塌,新的自由之歌正在高唱,一座無比包容的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願白先勇所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的孩子們,再也不用「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願《VERSE》與《VIBES》能始終站在這閃耀著陽光的新王國門前,成為最誠實的前線紀錄者與最堅定的加油吶喊者。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12月號 /2022(第15期)(陳亞蘭版)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一座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
「在我們的王國裡,只有黑夜,沒有白天。」這是小說《孽子》已成為經典的開場。
當白先勇在1983年出版這本小說時,其實正是黑夜即將蛻去的黎明時刻:三年後,祁家威召開記者會公開他的同志身分;再過幾年,從小劇場到各種藝文創作,開始討論同志議題,校園中的同志社團開始萌芽。《孽子》曾是那個黑夜到白日之間模糊光暈中的孤單身影,而後更多人勇敢站了出來。
2019年同性婚姻合法化,同志族群享有相愛的普遍人權。然而,同婚合法的三年後、《孽子》出版後整整40年的現在,台灣的性/性別身分的框架鬆動了多少?如今,是否不論你的性別為何,都可以自在地喜歡男生或女生,甚至,你可以自由地想做男生或者女生——或者根本不想去界定你的性別?因為,我就是我,性別可以是多元與流動的。
本期封面故事嘗試探討這幾年台灣流行文化與當代藝術中的「性別破框」,探問我們是否正邁向一個後性別時代。
兩個月前知道演員陳亞蘭入圍金鐘獎最佳男主角時,《VERSE》很興奮地邀請她擔任本期的封面人物——沒想到她真的得獎了,成為台灣性別越界的歷史性時刻。訪談陳亞蘭之外,我們也以專文探討為什麼歌仔戲與傳統戲曲都有跨越性別框架的扮演文化。
近年BL劇在台灣與亞洲影劇市場大熱門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在看似進步意義的背後是否也隱含了某些刻板印象?還有,酷兒攝影師登曼波詮釋變裝皇后「在妝前裝後之間」的影像,藝術家余政達分享「酷兒藝術」為何是另一種框架,兩位劇作家趙啟運和簡莉穎對話,表演藝術如何讓舞台上的性別流動浪潮持續翻湧。我們也細膩書寫幾位近年跨越既定性別角色的明星與Youtuber:張藝、愛里、林辰唏,並深度報導台灣乃至亞洲最重要的同志與酷兒串流影音平台GagaOOLala。
本期《VERSE》另一個封面由插畫家Li Ya Wen針對多元性別主題特別繪製,這位原本就關注性別議題的藝術家,曾於2021年為歌手9m88的MV操刀繪畫,擁有許多國際合作經驗。她對這個作品的詮釋是:「希望大家發現,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放大某一個視角,相反地,畫面中的每個人,或許個性、背景、想法不同,卻都一樣重要。」
這期的Long Interview訪問台灣當代文學巨擘、同志文學先行者白先勇。我們從1960年他第一篇具有同志意涵的創作談起,到《孽子》文本在不同時代被轉譯成不同形式造成的影響,再到這個後同婚時代裡,他對這群黑夜中的孩子的期許。「New Ideas 觀念」單元,我們到高雄拜訪「無尾香蕉動物學校」,看這個另類學校如何為動物和認養人搭建起一座相愛橋梁的友善基地。
「Arts & Culture 藝文」單元非常精彩,有電影攝影大師李屏賓的深度專訪,有移居台灣的香港攝影師廖偉棠拍攝的,此刻香港城市與人心。同時也走進藝術史研究者的世界,看看這門學問如何揭示物件與歷史的魅力。從今(2022)年10月開始的C for Culture欄目本期則是聚焦經典電影修復的意義。
商業部分,台灣家樂福在過去幾年積極推動食物轉型,成就斐然,他們的理念和策略是什麼?貝殼放大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是這幾年活躍於台灣新創界的要角,他說:「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嘗試一個『酷炫行事法』。」這背後有何深意?
「Ideal Life 生活」來到三重,訴說這座台北邊緣城市的故事與隱蔽的生猛活力;去到瑞芳海邊,走進攝影師何經泰的家和他的「好好基地」,看看他們的靠海人生;也走訪臺虎精釀的釀酒廠,告訴你在這幾年精釀啤酒風潮中,他們如何成為台灣最知名的啤酒品牌?
這期的「Snapshots」單元是兩位大明星:一位是曾演出過電視劇版《孽子》,並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張孝全(VERSE官網上有更完整深入的報導);另一位是同樣挑戰既有性別框架的吳青峰,但他出現在這裡並不是因為本期的封面故事,而是因為另一個即將現身的封面:VERSE將出版一本全新的音樂雜誌《VIBES》,青峰就是創刊號的封面人物之一。這本全新的音樂雜誌將用和《VERSE》相同的精神,以精彩的文字、炙熱的影像與前衛的設計,去記錄與論述這個時代的音樂文化,為正在湧現的創作浪潮搖旗吶喊。
時代正在改變,舊的性別框架正在崩塌,新的自由之歌正在高唱,一座無比包容的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願白先勇所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的孩子們,再也不用「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願《VERSE》與《VIBES》能始終站在這閃耀著陽光的新王國門前,成為最誠實的前線紀錄者與最堅定的加油吶喊者。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2月號 /2022(第10期)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從南方出發的音樂之旅
這是一趟從島嶼最南端出發的公路之旅,一場台灣音樂風土的拜訪與探索。
出發點是恆春半島。島之南的風、土和海孕育了恆春民謠,「思想起」是台灣文化的關鍵詞。落山風始終強勁,恆春民謠依然在傳唱,只是熟悉的人越來越少。這幾年,一群年輕文化工作者和國寶級的恆春阿嬤以「半島歌謠祭」讓這個文化傳承有了全新的面貌,本期封面的兩位阿嬤陳英和張日貴都是九十多歲,但當他們開口,歌聲真的可以穿透落山風,抵達人心。
向北踏上大武山下的縣道185,這條串起九原鄉24個部落的沿山公路。我們在路上聆聽泰武古謠傳唱的天籟美聲,感受蒂摩爾古薪舞集的排灣身體律動,這些是古老的文化傳承,也是當代的藝術創造。
來到港都高雄,先重訪曾經的「縣道184」。扎根美濃的生祥樂隊與其前身交工樂隊讓當代客家音樂有了完全不同的面貌,20年前的《菊花夜行軍》是一張經典專輯,描述美濃和都市連結道路的歌曲〈縣道184〉,更讓這條路成為台灣音樂地圖上最知名的路名之一。後來拓寬改為台28線,但這條連結農村與城市的動脈反映了21世紀什麼樣的社會變遷,如今通往何處?
走進都市中心,從早期的西餐廳到現在的酒吧與live house, 生猛的高雄培養出各式不同氣質與風格的音樂人,不論是濁水溪公社還是Leo王,或者是本期專訪的滅火器與大象體操(這兩團都是從台北返鄉,希冀為高雄帶來新音樂文化)。去(2021)年底,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正式成立,於港灣閃閃發亮,在執行長李欣芸帶領下,「高流」不僅會成為高雄的流行音樂中心、重塑了高雄的都市地景,更可能衝擊台灣的音樂座標。
高雄還有另一個國家級的音樂重鎮:今年進入第四年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從創辦至今的藝術總監、也是知名指揮家簡文彬,不僅希望把最好的表演藝術文化帶來高雄,更期待衛武營可以更走向公眾,讓衛武營成為南方藝文的代名詞。除了8000字長訪談,雜誌也呈現他完全不同的風格影像(請注意他後腦勺)。
從屏東的半島到高雄的海灣,我們走進不同族群與不同世代的生活,穿越傳統與當代並想像著未來,這些地方與公路串連起的不只是地理空間,也是台灣豐盛多元的音樂歷史,和構成島嶼的文化心靈。
本期還有一個特別版封面人物:周渝民。如今的他,是一位專注與執著、深受肯定的演員,我們除了有讓你重新了解仔仔的深度文字,也和攝影師周墨共同創作出獨特的影像美學。這也是今年度《VERSE》新方向之一:讓文化更時尚,讓時尚更文化。
本期有三個很特別的商業專題。你知道Dyson、Honeywell等知名家電,但未必知道背後的代理商恆隆行:他們如何從50年的老企業轉型為最能策展精緻生活的家電品牌?線上學習已經衝擊教育體制,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台灣最大線上教育平台Hahow一路走來,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有什麼新策略?對大多數人來說,宜蘭的不老部落是難以訂到的「祕境」,但他們將原住民對土地與傳統的傳承提煉成生活的哲學,並創造出獨特的體驗式經濟,他們如何在生活與商業中找到神奇的平衡?
文化專題則有今年高雄如何翻轉台灣燈會傳統成為城市美學的創新,以及霹靂布袋戲如何讓民間傳統不斷再造文化新想像(《VERSE》特別邀請設計師何佳興與霹靂合作影像創作系列),還有兩位重要的創作者:在獨立與主流之間衝撞、不怕爭議的歌手黃明志,與在英國愛丁堡和花蓮玉里二地居的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
My Town來到一個你或許難以想到的地方:新北林口。在移居林口的香港詩人廖偉棠的文字和鏡頭下,你會發現這個乍看熟悉的地名,我們竟如此陌生。果然是迷霧般的林口。
當Netflix推出《世界小吃》節目時,他們選擇了嘉義,特別是林聰明沙鍋魚頭。這個小吃憑藉什麼成為台灣人盡皆知的品牌?按照這個單元的傳統,VERSE也和林聰明聯名推出「SMART VERSE香辣魚鬆拌麵」外帶包(真的很好吃)。說到吃,理想的營養午餐該是什麼模樣?是在地食材、營養均衡,還是?本期報導告訴你營養午餐不只要吃得飽,更是文化的學習。
《VERSE》本期封面改版,內文版型也微調。作為一個新媒體,我們不斷調整,尋找面對世界最好的姿勢。進入2022年,《VERSE》團隊有了些許調整,我們會有對商業模式、社會創新和生活趨勢有更多報導,會有更時尚、更風格化的美學,但不變的是,文化始終是《VERSE》的核心:我們用文化的厚度、深度與想像力去報導台灣最好最重要的故事與趨勢。
因為我們相信:culture matters。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2月號 /2022(第10期)(周渝民版)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從南方出發的音樂之旅
這是一趟從島嶼最南端出發的公路之旅,一場台灣音樂風土的拜訪與探索。
出發點是恆春半島。島之南的風、土和海孕育了恆春民謠,「思想起」是台灣文化的關鍵詞。落山風始終強勁,恆春民謠依然在傳唱,只是熟悉的人越來越少。這幾年,一群年輕文化工作者和國寶級的恆春阿嬤以「半島歌謠祭」讓這個文化傳承有了全新的面貌,本期封面的兩位阿嬤陳英和張日貴都是九十多歲,但當他們開口,歌聲真的可以穿透落山風,抵達人心。
向北踏上大武山下的縣道185,這條串起九原鄉24個部落的沿山公路。我們在路上聆聽泰武古謠傳唱的天籟美聲,感受蒂摩爾古薪舞集的排灣身體律動,這些是古老的文化傳承,也是當代的藝術創造。
來到港都高雄,先重訪曾經的「縣道184」。扎根美濃的生祥樂隊與其前身交工樂隊讓當代客家音樂有了完全不同的面貌,20年前的《菊花夜行軍》是一張經典專輯,描述美濃和都市連結道路的歌曲〈縣道184〉,更讓這條路成為台灣音樂地圖上最知名的路名之一。後來拓寬改為台28線,但這條連結農村與城市的動脈反映了21世紀什麼樣的社會變遷,如今通往何處?
走進都市中心,從早期的西餐廳到現在的酒吧與live house, 生猛的高雄培養出各式不同氣質與風格的音樂人,不論是濁水溪公社還是Leo王,或者是本期專訪的滅火器與大象體操(這兩團都是從台北返鄉,希冀為高雄帶來新音樂文化)。去(2021)年底,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正式成立,於港灣閃閃發亮,在執行長李欣芸帶領下,「高流」不僅會成為高雄的流行音樂中心、重塑了高雄的都市地景,更可能衝擊台灣的音樂座標。
高雄還有另一個國家級的音樂重鎮:今年進入第四年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從創辦至今的藝術總監、也是知名指揮家簡文彬,不僅希望把最好的表演藝術文化帶來高雄,更期待衛武營可以更走向公眾,讓衛武營成為南方藝文的代名詞。除了8000字長訪談,雜誌也呈現他完全不同的風格影像(請注意他後腦勺)。
從屏東的半島到高雄的海灣,我們走進不同族群與不同世代的生活,穿越傳統與當代並想像著未來,這些地方與公路串連起的不只是地理空間,也是台灣豐盛多元的音樂歷史,和構成島嶼的文化心靈。
本期還有一個特別版封面人物:周渝民。如今的他,是一位專注與執著、深受肯定的演員,我們除了有讓你重新了解仔仔的深度文字,也和攝影師周墨共同創作出獨特的影像美學。這也是今年度《VERSE》新方向之一:讓文化更時尚,讓時尚更文化。
本期有三個很特別的商業專題。你知道Dyson、Honeywell等知名家電,但未必知道背後的代理商恆隆行:他們如何從50年的老企業轉型為最能策展精緻生活的家電品牌?線上學習已經衝擊教育體制,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台灣最大線上教育平台Hahow一路走來,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有什麼新策略?對大多數人來說,宜蘭的不老部落是難以訂到的「祕境」,但他們將原住民對土地與傳統的傳承提煉成生活的哲學,並創造出獨特的體驗式經濟,他們如何在生活與商業中找到神奇的平衡?
文化專題則有今年高雄如何翻轉台灣燈會傳統成為城市美學的創新,以及霹靂布袋戲如何讓民間傳統不斷再造文化新想像(《VERSE》特別邀請設計師何佳興與霹靂合作影像創作系列),還有兩位重要的創作者:在獨立與主流之間衝撞、不怕爭議的歌手黃明志,與在英國愛丁堡和花蓮玉里二地居的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
My Town來到一個你或許難以想到的地方:新北林口。在移居林口的香港詩人廖偉棠的文字和鏡頭下,你會發現這個乍看熟悉的地名,我們竟如此陌生。果然是迷霧般的林口。
當Netflix推出《世界小吃》節目時,他們選擇了嘉義,特別是林聰明沙鍋魚頭。這個小吃憑藉什麼成為台灣人盡皆知的品牌?按照這個單元的傳統,VERSE也和林聰明聯名推出「SMART VERSE香辣魚鬆拌麵」外帶包(真的很好吃)。說到吃,理想的營養午餐該是什麼模樣?是在地食材、營養均衡,還是?本期報導告訴你營養午餐不只要吃得飽,更是文化的學習。
《VERSE》本期封面改版,內文版型也微調。作為一個新媒體,我們不斷調整,尋找面對世界最好的姿勢。進入2022年,《VERSE》團隊有了些許調整,我們會有對商業模式、社會創新和生活趨勢有更多報導,會有更時尚、更風格化的美學,但不變的是,文化始終是《VERSE》的核心:我們用文化的厚度、深度與想像力去報導台灣最好最重要的故事與趨勢。
因為我們相信:culture matters。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2月號 /2022(第10期)(簡文彬版)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從南方出發的音樂之旅
這是一趟從島嶼最南端出發的公路之旅,一場台灣音樂風土的拜訪與探索。
出發點是恆春半島。島之南的風、土和海孕育了恆春民謠,「思想起」是台灣文化的關鍵詞。落山風始終強勁,恆春民謠依然在傳唱,只是熟悉的人越來越少。這幾年,一群年輕文化工作者和國寶級的恆春阿嬤以「半島歌謠祭」讓這個文化傳承有了全新的面貌,本期封面的兩位阿嬤陳英和張日貴都是九十多歲,但當他們開口,歌聲真的可以穿透落山風,抵達人心。
向北踏上大武山下的縣道185,這條串起九原鄉24個部落的沿山公路。我們在路上聆聽泰武古謠傳唱的天籟美聲,感受蒂摩爾古薪舞集的排灣身體律動,這些是古老的文化傳承,也是當代的藝術創造。
來到港都高雄,先重訪曾經的「縣道184」。扎根美濃的生祥樂隊與其前身交工樂隊讓當代客家音樂有了完全不同的面貌,20年前的《菊花夜行軍》是一張經典專輯,描述美濃和都市連結道路的歌曲〈縣道184〉,更讓這條路成為台灣音樂地圖上最知名的路名之一。後來拓寬改為台28線,但這條連結農村與城市的動脈反映了21世紀什麼樣的社會變遷,如今通往何處?
走進都市中心,從早期的西餐廳到現在的酒吧與live house, 生猛的高雄培養出各式不同氣質與風格的音樂人,不論是濁水溪公社還是Leo王,或者是本期專訪的滅火器與大象體操(這兩團都是從台北返鄉,希冀為高雄帶來新音樂文化)。去(2021)年底,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正式成立,於港灣閃閃發亮,在執行長李欣芸帶領下,「高流」不僅會成為高雄的流行音樂中心、重塑了高雄的都市地景,更可能衝擊台灣的音樂座標。
高雄還有另一個國家級的音樂重鎮:今年進入第四年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從創辦至今的藝術總監、也是知名指揮家簡文彬,不僅希望把最好的表演藝術文化帶來高雄,更期待衛武營可以更走向公眾,讓衛武營成為南方藝文的代名詞。除了8000字長訪談,雜誌也呈現他完全不同的風格影像(請注意他後腦勺)。
從屏東的半島到高雄的海灣,我們走進不同族群與不同世代的生活,穿越傳統與當代並想像著未來,這些地方與公路串連起的不只是地理空間,也是台灣豐盛多元的音樂歷史,和構成島嶼的文化心靈。
本期還有一個特別版封面人物:周渝民。如今的他,是一位專注與執著、深受肯定的演員,我們除了有讓你重新了解仔仔的深度文字,也和攝影師周墨共同創作出獨特的影像美學。這也是今年度《VERSE》新方向之一:讓文化更時尚,讓時尚更文化。
本期有三個很特別的商業專題。你知道Dyson、Honeywell等知名家電,但未必知道背後的代理商恆隆行:他們如何從50年的老企業轉型為最能策展精緻生活的家電品牌?線上學習已經衝擊教育體制,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台灣最大線上教育平台Hahow一路走來,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有什麼新策略?對大多數人來說,宜蘭的不老部落是難以訂到的「祕境」,但他們將原住民對土地與傳統的傳承提煉成生活的哲學,並創造出獨特的體驗式經濟,他們如何在生活與商業中找到神奇的平衡?
文化專題則有今年高雄如何翻轉台灣燈會傳統成為城市美學的創新,以及霹靂布袋戲如何讓民間傳統不斷再造文化新想像(《VERSE》特別邀請設計師何佳興與霹靂合作影像創作系列),還有兩位重要的創作者:在獨立與主流之間衝撞、不怕爭議的歌手黃明志,與在英國愛丁堡和花蓮玉里二地居的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
My Town來到一個你或許難以想到的地方:新北林口。在移居林口的香港詩人廖偉棠的文字和鏡頭下,你會發現這個乍看熟悉的地名,我們竟如此陌生。果然是迷霧般的林口。
當Netflix推出《世界小吃》節目時,他們選擇了嘉義,特別是林聰明沙鍋魚頭。這個小吃憑藉什麼成為台灣人盡皆知的品牌?按照這個單元的傳統,VERSE也和林聰明聯名推出「SMART VERSE香辣魚鬆拌麵」外帶包(真的很好吃)。說到吃,理想的營養午餐該是什麼模樣?是在地食材、營養均衡,還是?本期報導告訴你營養午餐不只要吃得飽,更是文化的學習。
《VERSE》本期封面改版,內文版型也微調。作為一個新媒體,我們不斷調整,尋找面對世界最好的姿勢。進入2022年,《VERSE》團隊有了些許調整,我們會有對商業模式、社會創新和生活趨勢有更多報導,會有更時尚、更風格化的美學,但不變的是,文化始終是《VERSE》的核心:我們用文化的厚度、深度與想像力去報導台灣最好最重要的故事與趨勢。
因為我們相信:culture matters。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4月號 /2022(第11期)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知識的聖殿,閱讀的樂園
「書是一種文化的DNA,蘊藏著整個社會的屬性和知識⋯⋯奪走一個文化的書等於是奪走文化裡的共同記憶,就像回想夢境的能力被剝奪了。」美國知名作家蘇珊歐琳在《親愛的圖書館》(The Library Book)如此寫道。
圖書館是保存文明火種的聖殿,是知識流動的公共領域,但現在,也可能是閱讀的遊樂園。人們在其中認真地研究,閒散地閱讀,單純地遊逛,在書架中感受神祕而誘人的氣息,或者,就是自拍與打卡。
(我突然懷念起大學時,在那個從日治時期就在的圖書館地下室,翻閱布滿歷史塵埃的典藏,並透過書後的借書卡偷看有哪些學長姊也曾讀過一樣的書。你的圖書館回憶呢?)
因為熱愛閱讀,因為關注知識的公共性,也因為發現許多新圖書館建築或者小型「另類圖書館」已是台灣文化地景的新面貌,本期封面故事要告訴你為何該(重新)「愛上圖書館」。包括:訪談三大國立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國立台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分析圖書館的積極轉型與新趨勢;對話這兩年成為空間朝聖之地的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與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的建築師張瑪龍與陳玉霖,提問在空間魅力的背後如何重建閱讀的公共性與閱讀新想像;報導台中海線的大安分館和南投埔里分館,如何透過創意以及挖掘地方意義,吸引民眾走進地方圖書館;探訪四間必去的專門圖書館,從兩廳院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到中華飲食圖書館;推薦最值得拜訪的「非典型圖書館」:你知道在三貂嶺山中有一個香港人,改造老建築設立的以香港為主題的圖書館嗎?或者在嘉義的台灣圖書室,以及台南文青必去的RoomA和新開的敝墟書店?我們也訪問許多愛上圖書館的人,他們有著什麼樣的依戀與情感?
在經典文學《華氏451度》中,描述一個禁止書本和閱讀的世界,主角的工作就是負責焚燒書籍。但他後來不僅發現了閱讀與思想的力量,也找到一群祕密流亡者,他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住了不同的經典作品,亦即,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書的保存者,都是一座微型的圖書館。
本期封面人物是演員莫子儀:新科金馬影帝,愛讀書,能寫書,鍾情劇場:他本身就是一本值得被我們閱讀的書。
另一個封面是由2021年獲得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的插畫家卓霈欣畫出「理想的圖書館」。在這個畫中,我們幾乎可以感受到空間的光影和書的氣味(看出那個神祕的影子了嗎?)
商業創新單元報導大家都熟悉的「台灣大車隊」如何透過科技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務?而由大動物獸醫們創立的鮮乳坊又如何改變台灣酪農產業,讓消費者可以透過牛奶喝到台灣風土?
在文化與藝術單元,本刊編輯在巴黎深入採訪全世界最知名的電影雜誌《電影筆記》,探討電影與雜誌在這個時代的意義。(VERSE另有網路專文訪問了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哲學月刊》,看他們如何讓哲學介入社會、與公眾對話。)近年大家談永續與循環經濟,W春池計畫如何透過設計讓這些概念走入日常生活? 吳庭安和方序中有深刻對話。這兩年深受注目的創作歌手黃宣來談,為何覺得無聊是最可怕的?本期也深度報導一間很特別的書店:「書屋花甲X而立書店」。他們嘗試以書店形式搭建一個對精神疾病更友善的平台,陪伴每一個在生命路上跌倒的人,讀來令人動容。
在苗栗苑裡,這個看似尋常的小鎮其實蘊藏豐厚的歷史文化密碼,更在知名的藺草之外編織著獨特的身份認同。而移居台東長濱的創作歌手以莉.高露說這是一座發光的小鎮,為什麼?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好初早餐」又如何成為大台北地區最酷、最有企劃力的早餐店?如同每次Creative Dining都有聯名產品,這次好初則為《VERSE》的讀者獨家設計「好QQQQ三明治」(到底是有多Q呢?)。
3月開始試營運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將是台灣的新文化地標,我們在長訪談中聽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分享她如何從少女時期走進劇場,到現在對北藝中心培養創作新生代的願景。她說的好:關鍵不是走出國,而是要讓國際走進來。
來自南台灣的硬式設計以材料出發,以文學想像為根基,為全台許多知名餐廳創造強烈而迷人的室內設計風格,本期報導了這個非常有想法的設計單位。他們的最新作品就在北藝中心一樓,叫VERSE baR,四月開始試營運。
是的,VERSE從一本雜誌、一個媒體,延伸成為一個實體空間,一個以歐美街頭書報攤的概念出發,結合販賣飲食與雜誌的混種文化場所。劇院二樓即將還會有青鳥書店。
歡迎來到VERSE baR喝上一杯好咖啡或啤酒,帶上一本關於台灣文化故事的《VERSE》雜誌,然後準備進場看劇,或去士林夜市,或只是在這晃蕩。
不論是在擁有新面貌的圖書館,或者是這個滿是雜誌的VERSE baR,我們都會看到書本的安頓場所有更多的可能,而我們會依然虔誠,但更加愉悅地,享受閱讀。
Cheers.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4月號 /2022(第11期)(莫子儀版)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知識的聖殿,閱讀的樂園
「書是一種文化的DNA,蘊藏著整個社會的屬性和知識⋯⋯奪走一個文化的書等於是奪走文化裡的共同記憶,就像回想夢境的能力被剝奪了。」美國知名作家蘇珊歐琳在《親愛的圖書館》(The Library Book)如此寫道。
圖書館是保存文明火種的聖殿,是知識流動的公共領域,但現在,也可能是閱讀的遊樂園。人們在其中認真地研究,閒散地閱讀,單純地遊逛,在書架中感受神祕而誘人的氣息,或者,就是自拍與打卡。
(我突然懷念起大學時,在那個從日治時期就在的圖書館地下室,翻閱布滿歷史塵埃的典藏,並透過書後的借書卡偷看有哪些學長姊也曾讀過一樣的書。你的圖書館回憶呢?)
因為熱愛閱讀,因為關注知識的公共性,也因為發現許多新圖書館建築或者小型「另類圖書館」已是台灣文化地景的新面貌,本期封面故事要告訴你為何該(重新)「愛上圖書館」。包括:訪談三大國立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國立台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分析圖書館的積極轉型與新趨勢;對話這兩年成為空間朝聖之地的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與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的建築師張瑪龍與陳玉霖,提問在空間魅力的背後如何重建閱讀的公共性與閱讀新想像;報導台中海線的大安分館和南投埔里分館,如何透過創意以及挖掘地方意義,吸引民眾走進地方圖書館;探訪四間必去的專門圖書館,從兩廳院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到中華飲食圖書館;推薦最值得拜訪的「非典型圖書館」:你知道在三貂嶺山中有一個香港人,改造老建築設立的以香港為主題的圖書館嗎?或者在嘉義的台灣圖書室,以及台南文青必去的RoomA和新開的敝墟書店?我們也訪問許多愛上圖書館的人,他們有著什麼樣的依戀與情感?
在經典文學《華氏451度》中,描述一個禁止書本和閱讀的世界,主角的工作就是負責焚燒書籍。但他後來不僅發現了閱讀與思想的力量,也找到一群祕密流亡者,他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住了不同的經典作品,亦即,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書的保存者,都是一座微型的圖書館。
本期封面人物是演員莫子儀:新科金馬影帝,愛讀書,能寫書,鍾情劇場:他本身就是一本值得被我們閱讀的書。
另一個封面是由2021年獲得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的插畫家卓霈欣畫出「理想的圖書館」。在這個畫中,我們幾乎可以感受到空間的光影和書的氣味(看出那個神祕的影子了嗎?)
商業創新單元報導大家都熟悉的「台灣大車隊」如何透過科技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務?而由大動物獸醫們創立的鮮乳坊又如何改變台灣酪農產業,讓消費者可以透過牛奶喝到台灣風土?
在文化與藝術單元,本刊編輯在巴黎深入採訪全世界最知名的電影雜誌《電影筆記》,探討電影與雜誌在這個時代的意義。(VERSE另有網路專文訪問了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哲學月刊》,看他們如何讓哲學介入社會、與公眾對話。)近年大家談永續與循環經濟,W春池計畫如何透過設計讓這些概念走入日常生活? 吳庭安和方序中有深刻對話。這兩年深受注目的創作歌手黃宣來談,為何覺得無聊是最可怕的?本期也深度報導一間很特別的書店:「書屋花甲X而立書店」。他們嘗試以書店形式搭建一個對精神疾病更友善的平台,陪伴每一個在生命路上跌倒的人,讀來令人動容。
在苗栗苑裡,這個看似尋常的小鎮其實蘊藏豐厚的歷史文化密碼,更在知名的藺草之外編織著獨特的身份認同。而移居台東長濱的創作歌手以莉.高露說這是一座發光的小鎮,為什麼?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好初早餐」又如何成為大台北地區最酷、最有企劃力的早餐店?如同每次Creative Dining都有聯名產品,這次好初則為《VERSE》的讀者獨家設計「好QQQQ三明治」(到底是有多Q呢?)。
3月開始試營運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將是台灣的新文化地標,我們在長訪談中聽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分享她如何從少女時期走進劇場,到現在對北藝中心培養創作新生代的願景。她說的好:關鍵不是走出國,而是要讓國際走進來。
來自南台灣的硬式設計以材料出發,以文學想像為根基,為全台許多知名餐廳創造強烈而迷人的室內設計風格,本期報導了這個非常有想法的設計單位。他們的最新作品就在北藝中心一樓,叫VERSE baR,四月開始試營運。
是的,VERSE從一本雜誌、一個媒體,延伸成為一個實體空間,一個以歐美街頭書報攤的概念出發,結合販賣飲食與雜誌的混種文化場所。劇院二樓即將還會有青鳥書店。
歡迎來到VERSE baR喝上一杯好咖啡或啤酒,帶上一本關於台灣文化故事的《VERSE》雜誌,然後準備進場看劇,或去士林夜市,或只是在這晃蕩。
不論是在擁有新面貌的圖書館,或者是這個滿是雜誌的VERSE baR,我們都會看到書本的安頓場所有更多的可能,而我們會依然虔誠,但更加愉悅地,享受閱讀。
Cheers.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6月號 /2022(第12期)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選擇蔬食,選擇一種生活
這幾年,我越來越常走進蔬食餐廳,不只是因為對地球好、對身體好、對動物好,而是因為更簡單的理由—好吃。
當然不只是我,這也是台灣飲食文化的全新風景:越來越來多人轉向或嘗試蔬食,且有越來越多不同類型與風格的蔬食餐廳在眼前誘惑著我們。
這是一個非常 VERSE 的議題:因為這是新的理念價值、是新的生活方式、是新的飲食文化,也是新的商業模式。在本期大規模的封面故事中,有蔬食的趨勢和背後歷史脈絡的分析,有對生產植物肉和燕麥奶企業的報導,有推薦你不可錯過的全台十家蔬食餐廳,包括深度報導最大蔬食餐飲集團「善菓餐飲」,也有幾位具代表性的人物分享他們吃蔬食的故事與理念:《豐蔬食》作者田定豐、歌手陳芳語、球員戴維斯、以蔬食料理深受歡迎的培仁 MAMA 和 YouTuber「找蔬食Traveggo」 。
更重要的是,這個封面故事是一個倡議。吃蔬食不只是每一餐、甚至是生活態度的新選擇,這個選擇也許會對世界產生一點點影響。你不用是純素主義者,而可以是一個彈性蔬食主義者(flexitarian)。
封面人物鄭宜農就是一位彈性蔬食主義者。我認識宜農超過十年,看著她憑藉強大的才華和能量,對許多議題和價值發聲,一步步成為這個世代最有代表性的創作歌手。我相信,此刻只是她創作人生大爆發的新起點。另一個封面是全植物肉的漢堡,是與食物設計師郭于寧和知名攝影師Puzzleman的創作。
封面故事之外,本期探討台灣教科書這幾年在內容和美學上的新革命,也「長訪談」台灣科技界的代表人物與文藝界的最大支持者童子賢,看他如何挑戰各種條條框框,並書寫劉軒的跨界人生之路。
Creative Business 單元深入挖掘南台灣最大的手搖飲料店——「茶之魔手」, 你或許不知道,他們是全台唯一擁有自有茶園,且全品項皆使用台灣茶的連鎖手搖飲料店。同樣對茶很有研究的,是微型飲食創業家、「土生土長」創辦人顧瑋,她在本期分享如何建構一個共好的飲食生態圈。
這兩年,關於台灣美術史的重要展覽從「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開始,引起社會關注的熱潮,這說明了社會意識與藝術策展的何種轉變?從歷史走到當下,嘻哈是最有創造力的音樂文化,當熊仔唱道「我是來改變主流的」,他是如何做到? 而你想知道宇宙人樂團如果漂流到荒島上,他們會聽什麼歌嗎?
Ideal Life 單元走進新竹北埔這個因客家大劇《茶金》而深受注目的山城,來到陳耀訓.麵包埠的烘焙基地,看他如何重新創造台式麵包的風潮、做出台北最著名的蛋黃酥。Home 單元踏入超紅KOL「Rice & Shine」的溫馨家庭,一探他們生活幸福感的真實來源。
針對這次封面故事, VERSE 首次結合線下活動,舉辦「2022 VERSE 蔬食節」,不僅有論壇、市集、餐會,還串連了許多蔬食友善店家,只要憑著本期雜誌,就可以在這些店家有不同優惠。我們知道這些當然只是台灣蔬食餐飲風景的一部分,本次計劃這只是第一屆 VERSE 蔬食節,希望接下來每年都可以持續推動。
完成這一期的採訪後,編輯團隊對蔬食有更多的理解、更深厚的熱情,相信只要翻閱完本期,你也會重新認識蔬食生活的可能性。
這也再次讓我們深刻體會雜誌的意義:雜誌這載體的確更適合製作深度專題,更善於設定議題。5 月初,VERSE 舉辦了大型的雜誌節「One Page Festival」,邀請許多不同領域的雜誌代表人物分享與對話,甚至策劃了台灣首次的雜誌劇場,讓過去的雜誌內容以全新形式搬上舞台,(總編輯本人第一次上舞台演出,並且意外掉淚)我們不斷在探索雜誌這個老派形式延伸與轉身的可能。
本期是VERSE 第二年的第六期,代表我們即將邁入第三年。可以先跟各位預告,在這下半年,我們將再編輯兩本全新的雜誌,一本是和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攜手推出的藝術雜誌,另一個則很快就會揭曉。此外,位於北藝中心的VERSE baR 將在6 月下旬休館結束後正式重新開幕,同時,7 月我們會於另一個文化園區開始VERSE Books & Café。9 月也將有大型的VERSE Festival。
最後,我即將出版一本搖滾新書《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書寫許多搖滾先鋒如何一開始製造無人聽過的噪音,如何走入無人之處,探索新的路徑,而最終成為明日的聲音。這些人、這些音樂,是我人生最大的啟發與鼓舞。也是VERSE 之所以可能邁向第三年的力量。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6月號 /2022(第12期)(鄭宜農版)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選擇蔬食,選擇一種生活
這幾年,我越來越常走進蔬食餐廳,不只是因為對地球好、對身體好、對動物好,而是因為更簡單的理由—好吃。
當然不只是我,這也是台灣飲食文化的全新風景:越來越來多人轉向或嘗試蔬食,且有越來越多不同類型與風格的蔬食餐廳在眼前誘惑著我們。
這是一個非常 VERSE 的議題:因為這是新的理念價值、是新的生活方式、是新的飲食文化,也是新的商業模式。在本期大規模的封面故事中,有蔬食的趨勢和背後歷史脈絡的分析,有對生產植物肉和燕麥奶企業的報導,有推薦你不可錯過的全台十家蔬食餐廳,包括深度報導最大蔬食餐飲集團「善菓餐飲」,也有幾位具代表性的人物分享他們吃蔬食的故事與理念:《豐蔬食》作者田定豐、歌手陳芳語、球員戴維斯、以蔬食料理深受歡迎的培仁 MAMA 和 YouTuber「找蔬食Traveggo」 。
更重要的是,這個封面故事是一個倡議。吃蔬食不只是每一餐、甚至是生活態度的新選擇,這個選擇也許會對世界產生一點點影響。你不用是純素主義者,而可以是一個彈性蔬食主義者(flexitarian)。
封面人物鄭宜農就是一位彈性蔬食主義者。我認識宜農超過十年,看著她憑藉強大的才華和能量,對許多議題和價值發聲,一步步成為這個世代最有代表性的創作歌手。我相信,此刻只是她創作人生大爆發的新起點。另一個封面是全植物肉的漢堡,是與食物設計師郭于寧和知名攝影師Puzzleman的創作。
封面故事之外,本期探討台灣教科書這幾年在內容和美學上的新革命,也「長訪談」台灣科技界的代表人物與文藝界的最大支持者童子賢,看他如何挑戰各種條條框框,並書寫劉軒的跨界人生之路。
Creative Business 單元深入挖掘南台灣最大的手搖飲料店——「茶之魔手」, 你或許不知道,他們是全台唯一擁有自有茶園,且全品項皆使用台灣茶的連鎖手搖飲料店。同樣對茶很有研究的,是微型飲食創業家、「土生土長」創辦人顧瑋,她在本期分享如何建構一個共好的飲食生態圈。
這兩年,關於台灣美術史的重要展覽從「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開始,引起社會關注的熱潮,這說明了社會意識與藝術策展的何種轉變?從歷史走到當下,嘻哈是最有創造力的音樂文化,當熊仔唱道「我是來改變主流的」,他是如何做到? 而你想知道宇宙人樂團如果漂流到荒島上,他們會聽什麼歌嗎?
Ideal Life 單元走進新竹北埔這個因客家大劇《茶金》而深受注目的山城,來到陳耀訓.麵包埠的烘焙基地,看他如何重新創造台式麵包的風潮、做出台北最著名的蛋黃酥。Home 單元踏入超紅KOL「Rice & Shine」的溫馨家庭,一探他們生活幸福感的真實來源。
針對這次封面故事, VERSE 首次結合線下活動,舉辦「2022 VERSE 蔬食節」,不僅有論壇、市集、餐會,還串連了許多蔬食友善店家,只要憑著本期雜誌,就可以在這些店家有不同優惠。我們知道這些當然只是台灣蔬食餐飲風景的一部分,本次計劃這只是第一屆 VERSE 蔬食節,希望接下來每年都可以持續推動。
完成這一期的採訪後,編輯團隊對蔬食有更多的理解、更深厚的熱情,相信只要翻閱完本期,你也會重新認識蔬食生活的可能性。
這也再次讓我們深刻體會雜誌的意義:雜誌這載體的確更適合製作深度專題,更善於設定議題。5 月初,VERSE 舉辦了大型的雜誌節「One Page Festival」,邀請許多不同領域的雜誌代表人物分享與對話,甚至策劃了台灣首次的雜誌劇場,讓過去的雜誌內容以全新形式搬上舞台,(總編輯本人第一次上舞台演出,並且意外掉淚)我們不斷在探索雜誌這個老派形式延伸與轉身的可能。
本期是VERSE 第二年的第六期,代表我們即將邁入第三年。可以先跟各位預告,在這下半年,我們將再編輯兩本全新的雜誌,一本是和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攜手推出的藝術雜誌,另一個則很快就會揭曉。此外,位於北藝中心的VERSE baR 將在6 月下旬休館結束後正式重新開幕,同時,7 月我們會於另一個文化園區開始VERSE Books & Café。9 月也將有大型的VERSE Festival。
最後,我即將出版一本搖滾新書《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書寫許多搖滾先鋒如何一開始製造無人聽過的噪音,如何走入無人之處,探索新的路徑,而最終成為明日的聲音。這些人、這些音樂,是我人生最大的啟發與鼓舞。也是VERSE 之所以可能邁向第三年的力量。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8月號 /2021(第7期)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合唱屬於這個時代的歌
「Verse」這個字的意思在一首歌中指的是「主歌」,包括開場鋪陳與不同段落,相對的是每首歌曲的高潮「chorus」,「副歌」或者「合唱」。
在《VERSE》雜誌邁入第二年的第一期,我們聚焦於「時代的合唱」,亦即歌詞學、時代記憶與流行音樂的轉變。首先,編輯部從過去40年來選出十首歌曲、十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這些歌曾經勾連著我們的集體情緒,他們或鮮明或幽微地訴說著不同時代刻痕上人們的亢奮與焦慮,或者試圖以發聲去推動新的價值。我們邀請到十位重量級的寫作者,包括傑出的作家、音樂人和文化人,詮釋這些歌的意義。這十首主歌之外,另有11位名家寫11首「Hidden Tracks/隱藏歌單」—這些歌未必人盡皆知,但是正是這些不同的獨唱、低吟甚至隱微之音,才讓台灣的流行歌曲世界如此豐盛。
其次,我們探討作詞這門技藝在流行音樂中的變化。除了深度訪談最有代表性的幾位詞人:李焯雄、葛大為、藍小邪、艾怡良,也分別探討了不同語種的寫作:三代台語創作者武雄、謝銘祐、拍謝少年,兩位當代最有代表性的原住民創作者舒米恩和桑布伊,客語創作者歌手米莎寫下極為迷人的文字分享寫作心得。嘻哈歌詞是如何寫出來的?金曲歌王Leo王告訴你。HUSH、蕭賀碩、陳修澤三位創作者則分享一首歌是如何完成。最後是香港重要詞人/作家/學者周耀輝分享他在大學開設歌詞寫作班的心得:大世界很壞,但至少我們還有歌。
兩位封面人物正好是兩種詞人:一位是華語世界的「詞神」林夕。在這個將近萬字的長訪談中,他從少年的文學養成,談到歌詞的療癒與煽動力,甚至是他最近和KKBOX的作詞AI系統—所以未來人人都可成林夕?對看透一切風景的林夕來說,答案當然沒那麼簡單。
另一位封面人物盧廣仲則代表了音樂產業從過去的專業詞人,到現在「唱作人」 為王。從第一張專輯開始,盧廣仲用一首又一首的歌曲深植人心。在今年即將發行的新專輯,他要宣告一個「大人中」的盧廣仲。在本刊報導,你會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他。(VERSE網站還有作家朱宥勳談歌詞與文學的差別,以及作家黃崇凱和拍謝少年的對談。)
本期Creative Business非常精彩。品牌故事是永豐餘生技如何從米其林的山海樓到有機食材的Green & Safe擴大他們的餐飲版圖,茶籽堂如何實踐地方創生的精神讓宜蘭朝陽社區的朝陽重現。VERSE甚至跨入體育的新領域,深度報導新的職業籃球聯盟P. LEAGUE+背後的故事與可能前景。(我這個體育門外漢看完都想看職籃了!)
Arts & Culture本期非常「雜誌」。50年前《漢聲》雜誌前身《ECHO》創刊,同年《雄獅美術》創刊,他們不僅反映了70年代的時代精神,更是文化雜誌的前行者典範。這不僅是考掘一頁重要的文化史,更是一個深刻的反省:我們真的較50年前的前輩走得更深、編輯技藝更進步嗎?每期固定的「Magazine World」這期是訪問中國最著名的雜誌人令狐磊,深度分享中國這些年來文化雜誌的變化。
在Ideal Life,我們探討台東池上是如何成為一個烏托邦般的黃金小鎮?走入花藝美學大師凌宗湧位於山中與自然共生的實驗花園,報導新台茶的代表品牌京盛宇如何在疫情衝擊下重新帶給大家獨特的茶體驗。更值得一提的是,VERSE與京盛宇聯手推出獨一無二的「雜誌茶盒」,這會是最美最可口的體驗。
新的一年也開始了新的專欄:包括Tizzy Bac靈魂人物陳惠婷寫音樂、超人氣作家/學者湯舒雯寫文學與政治、金融新創代表人物劉奕成寫新商業、建築學者龔書章每期訪問不同建築師的會客室,以及詩人馬翊航固定邀請一篇詩作,作為閱讀雜誌的完美終章—因為這本雜誌叫「VERSE」。
本期雜誌在台灣疫情最嚴峻的時期製作,採訪工作非常艱難。封面故事都是視訊訪談、人物插畫和大量邀稿,但每一幅畫、每一篇文稿都精彩不已。我們也特別企劃居家料理的攝影故事,創造味蕾的幸福。
這是VERSE第二年的開始。辦一個文化媒體、創造新的語言,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有社會力量的共同支撐,這個文化平台才能更自主而勇敢地走入大地的根部與浪潮的深處。不論各位是訂閱、零購,或者分享給朋友關於VERSE的訊息,我們都由衷感謝。
讓我們一起合唱屬於這個時代的歌,共創我們土地上的文化。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 8月號 /2021(第7期)(盧廣仲版)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合唱屬於這個時代的歌
「Verse」這個字的意思在一首歌中指的是「主歌」,包括開場鋪陳與不同段落,相對的是每首歌曲的高潮「chorus」,「副歌」或者「合唱」。
在《VERSE》雜誌邁入第二年的第一期,我們聚焦於「時代的合唱」,亦即歌詞學、時代記憶與流行音樂的轉變。首先,編輯部從過去40年來選出十首歌曲、十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這些歌曾經勾連著我們的集體情緒,他們或鮮明或幽微地訴說著不同時代刻痕上人們的亢奮與焦慮,或者試圖以發聲去推動新的價值。我們邀請到十位重量級的寫作者,包括傑出的作家、音樂人和文化人,詮釋這些歌的意義。這十首主歌之外,另有11位名家寫11首「Hidden Tracks/隱藏歌單」—這些歌未必人盡皆知,但是正是這些不同的獨唱、低吟甚至隱微之音,才讓台灣的流行歌曲世界如此豐盛。
其次,我們探討作詞這門技藝在流行音樂中的變化。除了深度訪談最有代表性的幾位詞人:李焯雄、葛大為、藍小邪、艾怡良,也分別探討了不同語種的寫作:三代台語創作者武雄、謝銘祐、拍謝少年,兩位當代最有代表性的原住民創作者舒米恩和桑布伊,客語創作者歌手米莎寫下極為迷人的文字分享寫作心得。嘻哈歌詞是如何寫出來的?金曲歌王Leo王告訴你。HUSH、蕭賀碩、陳修澤三位創作者則分享一首歌是如何完成。最後是香港重要詞人/作家/學者周耀輝分享他在大學開設歌詞寫作班的心得:大世界很壞,但至少我們還有歌。
兩位封面人物正好是兩種詞人:一位是華語世界的「詞神」林夕。在這個將近萬字的長訪談中,他從少年的文學養成,談到歌詞的療癒與煽動力,甚至是他最近和KKBOX的作詞AI系統—所以未來人人都可成林夕?對看透一切風景的林夕來說,答案當然沒那麼簡單。
另一位封面人物盧廣仲則代表了音樂產業從過去的專業詞人,到現在「唱作人」 為王。從第一張專輯開始,盧廣仲用一首又一首的歌曲深植人心。在今年即將發行的新專輯,他要宣告一個「大人中」的盧廣仲。在本刊報導,你會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他。(VERSE網站還有作家朱宥勳談歌詞與文學的差別,以及作家黃崇凱和拍謝少年的對談。)
本期Creative Business非常精彩。品牌故事是永豐餘生技如何從米其林的山海樓到有機食材的Green & Safe擴大他們的餐飲版圖,茶籽堂如何實踐地方創生的精神讓宜蘭朝陽社區的朝陽重現。VERSE甚至跨入體育的新領域,深度報導新的職業籃球聯盟P. LEAGUE+背後的故事與可能前景。(我這個體育門外漢看完都想看職籃了!)
Arts & Culture本期非常「雜誌」。50年前《漢聲》雜誌前身《ECHO》創刊,同年《雄獅美術》創刊,他們不僅反映了70年代的時代精神,更是文化雜誌的前行者典範。這不僅是考掘一頁重要的文化史,更是一個深刻的反省:我們真的較50年前的前輩走得更深、編輯技藝更進步嗎?每期固定的「Magazine World」這期是訪問中國最著名的雜誌人令狐磊,深度分享中國這些年來文化雜誌的變化。
在Ideal Life,我們探討台東池上是如何成為一個烏托邦般的黃金小鎮?走入花藝美學大師凌宗湧位於山中與自然共生的實驗花園,報導新台茶的代表品牌京盛宇如何在疫情衝擊下重新帶給大家獨特的茶體驗。更值得一提的是,VERSE與京盛宇聯手推出獨一無二的「雜誌茶盒」,這會是最美最可口的體驗。
新的一年也開始了新的專欄:包括Tizzy Bac靈魂人物陳惠婷寫音樂、超人氣作家/學者湯舒雯寫文學與政治、金融新創代表人物劉奕成寫新商業、建築學者龔書章每期訪問不同建築師的會客室,以及詩人馬翊航固定邀請一篇詩作,作為閱讀雜誌的完美終章—因為這本雜誌叫「VERSE」。
本期雜誌在台灣疫情最嚴峻的時期製作,採訪工作非常艱難。封面故事都是視訊訪談、人物插畫和大量邀稿,但每一幅畫、每一篇文稿都精彩不已。我們也特別企劃居家料理的攝影故事,創造味蕾的幸福。
這是VERSE第二年的開始。辦一個文化媒體、創造新的語言,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有社會力量的共同支撐,這個文化平台才能更自主而勇敢地走入大地的根部與浪潮的深處。不論各位是訂閱、零購,或者分享給朋友關於VERSE的訊息,我們都由衷感謝。
讓我們一起合唱屬於這個時代的歌,共創我們土地上的文化。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