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1Q84
- 1Q84(10周年紀念套書)
- 1Q84:Book 1
- 1Q84:Book 1(4月-6月)
- 1Q84:Book 1(4月-6月)(10周年紀念版)
- 1Q84:Book 2
- 1Q84:Book 2(7月-9月)
- 1Q84:Book 2(7月-9月)(10周年紀念版)
- 1Q84:Book 3
- 1Q84:Book 3(10月-12月)(10周年紀念版)
- 1Q84:Book 3(10月-12月))
- 9789571363370
- Ahn Sungmin
- Ask a Philosopher: Answers to Your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Unexpected Questions
- Christian Rätsch
- Claudia Müller-Ebeling
-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 Craig Storti
- Death and Art in the Middle Ages)
- Ginny Carter
- Gli amori difficili
- How to Change Everything: The Young Human’s Guide to Protecting the Planet and Each Other
- Ian Olasov
- Ignorance and Fantasies of Knowing
- Italo Calvino
- Jack Hartnell
- Malcolm Gladwell
- Molly Guptill Manning
- Naomi Klein
- Nick Bradley
- Nu Nu Yi Innwa
- Ocean Vuong
- 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
- Rebecca Stefoff
- 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
- Soupy Tang
- Steven Connor
- The Cat and The City
- When Books Went to War
- When Books Went to War: The Stories that Helped Us Win World War II
- Why Travel Matters: A Guide to the Life-Changing Effects of Travel
- Your business Your Book
- normal people
- sally rooney
- sayak murata
- 《蕉風》與非左翼的馬華文學
- 下雨的人
- 不再獨自悲傷的夜晚
- 不完整的人
- 不是看手機的時候
- 不是看手機的時候:小魚腥草和不思芭娜
- 不正經日常
- 不正經日常:鬼門圖文全新未公開首部創作
- 丘濂
- 中世紀的身體:從黑暗時代人類對身體的認識
- 中世紀的身體:從黑暗時代人類對身體的認識,解讀千年文明大歷史
- 中世紀的身體:從黑暗時代人類對身體的認識,解讀千年文明大歷史(Medieval Bodies: Life
- 人際過敏症
- 人際過敏症(長銷經典版)
- 任性無為
- 伊塔罗·卡尔维诺
- 伊塔羅·卡爾維諾
- 伊恩·奧拉索夫
- 何穎怡
- 來問問哲學家
- 來問問哲學家:你沒想到的好問題,以及它們的答案
- 俗女日常
- 倪安宇
- 克雷格·史托迪
- 兩親關係
- 其他
- 出版指導
- 劉子倩
- 劉維人
- 努努伊·茵瓦
- 勵志
- 區立遠
- 古人比你更會玩
- 古人比你更會玩1
- 古典
- 台灣
- 史蒂芬·康纳
- 吉本芭娜娜
- 同志
- 吳國卿
- 吶喊
- 告別等於死去一點點
- 告訴我,甚麼叫做記憶:想念楊牧
- 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
- 哲學
- 喂!喂!下北澤
- 困难的爱
- 困難的愛
- 困難的愛:故事集
- 夏夏
- 多利安助川
- 大耕老師
- 如果上帝有玩Tinder
-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 娜歐蜜·克萊恩
- 安成敏
- 寫作
- 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
- 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把你的人生煩惱,都交給社會學來解決吧
- 小冰
- 小物會
- 小說
- 少年與時間的洞穴
- 尼克·布萊德利
- 岡田尊司
- 岩本茂樹
- 幻城微光
- 廖宏杰
- 廖彥博
- 張婷婷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的假髮
- 張秋明
- 徐仕美
- 徬徨
- 心裡勵志
- 志銘與狸貓
- 性別研究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上)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上)北伐.抗戰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下)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下)台灣歲月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中)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中)國共內戰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首刷限量)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首刷限量)(白先勇親簽、典藏書盒)
- 惆悵又幸福的粉圓夢
- 想想下北澤
- 意大利
- 愛之病
- 我從沒計畫成為一個同志
- 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
- 我的家在康樂里
- 把心情拿去曬一曬
- 把心情拿去曬一曬:小魚腥草和不思芭娜
- 拿回我們的未來:年輕氣候運動者搶救地球的深度行動
- 故事新編
- 散文
- 文化研究
- 文學研究
- 文本張愛玲
- 新宿的貓
- 旅行的意義
- 旅行的意義:帶回一個和出發時不一樣的自己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男色物語
- 日本男色物語:從奈良貴族、戰國武將到明治文豪,男男之間原來愛了這麼久
- 早什麼安啊:才剛打卡就想回家,今天又是來混日子的一天
- 春藥
- 春藥:從神話、宗教與社會,探討人類服用春藥的文化意涵
- 時光莖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書
- 書本也參戰
- 書本也參戰:看一億四千萬本平裝書如何戰勝炮火,引起世界第一波平民閱讀風潮
- 最後一個人
- 最後一個人:韓國第一部以「慰安婦」受害者證言為藍本的小說
- 末日儲藏室
- 朱家安
- 李尚霖
- 李靜宜
- 村上春樹
- 村松友視
- 村田沙耶香
- 杰克.哈特涅
- 林佑軒
- 林幼嵐
- 林春美
- 楊牧
- 楊理然
- 正常人
- 正本清源說紅樓
-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 武光誠
- 歲月無驚
- 歲月靜好
- 歲月靜好:蔣勳 日常功課
- 歲月,莫不靜好
- 歷史
- 歸也光
- 水裡的靈魂就要出來
- 江鵝
- 汪洋
- 海外
- 深夜酒吧限定版
- 游善鈞
- 為什麼你該寫一本書
- 為什麼你該寫一本書?:打造個人品牌,從撰寫一本成為焦點的書開始
- 熬夜和想你,我都會戒掉
- 牧村朝子
- 王天寬
- 王淑儀
- 王瑞徽
- 王鷗行
- 瑞奇
- 白先勇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 白樵
- 盛唐美學課
- 盛唐美學課:七種主題,教你做個唐朝文化人
- 知識的癲狂
- 知識的癲狂:The Madness of Knowledge: On Wisdom
- 知識的癲狂:人類的心智為什麼受知識吸引,同時又被它制約?
- 知識的癲狂:人類的心智為什麼受知識吸引,同時又被它制約?(The Madness of Knowledge: On Wisdom
- 社會科學
- 神婆的歡喜生活
- 穆勒—艾貝林
- 第一人稱單數
- 第一人稱單數(深夜酒吧限定版)
- 紅樓夢
- 紫微攻略
- 紫微攻略【紫微斗數學習套組】
- 紫微斗數
- 結痴
- 經典
- 緋華璃
- 編輯指導
- 編輯這種病
- 編輯這種病:記那些折磨過我的大牌作家們【出版十週年紀念版】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罕麗姝
- 群鳥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译小说
- 翻译文学
- 聊天紀錄
- 胡川安
- 胡椒筒
- 臉譜
- 茉莉‧戈波提爾‧曼寧
- 莎莉‧魯尼
- 華文
- 葉步榮
- 蒲實
- 蔣勳
- 蕉風
- 蘇文淑
- 見城徹
- 解密陌生人
- 解密陌生人:顛覆識人慣性,看穿表相下的真實人性
- 詩
- 論文
- 謝旺霖
- 謝鑫佑
- 貓
- 貓永遠是對的
- 貓與城市
- 賴明珠
- 轉山
- 追奇
- 追奇作品套書
- 追奇作品套書《任性無為》+《這裡沒有光》+《結痂》
- 這裡沒有光
- 那些最靠近你的
- 邱振瑞
- 野貓阿健
- 金妮·卡特
- 金息
- 陳品秀
- 陳品芳
- 陳宗暉
- 陳繁齊
- 陽光失了玻璃窗
- 陽光失了玻璃窗 史上第一本人工智慧詩集
- 雲晞
- 青年叛徒的領袖
- 青年叛徒的領袖:魯迅小說全集(全新2021版,結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一本讀完魯迅全部小說)
- 靡靡Tiny
- 韓國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馬戲團之夜
- 馮鈺婷
- 鬼門圖文
- 魯迅
- 麗貝卡‧斯蒂夫
- 麥爾坎·葛拉威爾
- 黃暐婷
- 黃毓婷
- 黃阿瑪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貓永遠是對的

【預購】不完整的人◎村田沙耶香(譯者:蘇文淑)
Regular price $29.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我們沒有在受傷之後變好,
也不會更壞,
這就是長大最殘忍和溫柔的地方。
芥川賞得主、《便利店人間》暢銷書作者──
村田沙耶香 首部散文集問世!
也不會更壞,
這就是長大最殘忍和溫柔的地方。
芥川賞得主、《便利店人間》暢銷書作者──
村田沙耶香 首部散文集問世!
「那時候,我開始說『我想死』。
我希望那只是青春期特有的鑽牛角尖的話語,
因為在我心底,我真正想說的是『我想活下來』。」
她和我們一樣,都在反抗大人的同時,又對長大懷抱憧憬。
而正是這些破碎與不堪,
才讓她筆下所有成長的兩難與美好,得到釋放。
72篇散文隨筆,記錄了村田沙耶香對生活的千般想像,將她最狼狽又搞怪的模樣攤在我們眼前。
因過早萌芽的性別意識,她有著別人不曾想像過的煩惱,甚至「動手術」來割捨初戀的情懷;她會刻意看好哭的電影來宣洩日常的悲傷。比起隔壁男同學,她更傾心於漫畫中的英雄主角;遠行時,總忍不住買紀念品給一同出遊的好友……
她的兒時,是在拚命成為完美的大人時,獨自爬過最深的絕望。
她的日常,是在自我意識過剩的想像裡度過每一天。
談到熱愛,她決定穿一身黑洋裝在頒獎典禮「和小說結婚」。
談到旅行,她總期待能和全新的自己相遇。
她豐富的感知與想像,將帶我們逃離平淡生活的苦悶,陪我們走過成長途中的掙扎與遺憾。
本書特色
.收錄未公開的告白信〈致便利店〉、Twitter話題文章〈「讓他們在那邊跑」的那些人〉。
.集結出道15年來刊載於各報章雜誌上的作品,以及對於受獎作《便利店人間》的解讀。
.從生活裡的癖好,到受啟發的書本和音樂,一窺她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名人推薦
楊婕──專文推薦
蔣亞妮、陳珊妮、陳又津、中古小姐──一致盛讚
沙耶香讓我們懂得,世界是一場愛麗絲的夢境,正常和不正常,真實與虛幻,忽焉同義,唯願你靈目所及,廢墟皆成煙花。處處怵目,也處處貪歡。──楊婕/作家(推薦序全文收錄於書中)
村田沙耶香的散文,看似清透如水,卻繁瑣講究,就像法式澄清湯「Consommé」,或許應該念成「Cososommé」,雖然並不存在第二種說法。「Cososommé」,不過是村田沙耶香的私我命名,這本文集總如此淺掘著各種靈竅,重新形塑萬事萬物與世間的名字。透過她的文字,就像從她的腦世界看人生風景,終於明白千辛萬苦成為的「大人」背後,那些被藏起來更珍貴的童年寶物、日常狂想,甚至不合於世,原來才是被熬燉出來的金黃琥珀高湯。最巧妙處,玲瓏天成。──蔣亞妮/散文家
吃M&M’s巧克力的時候,總在期待下一顆會是什麼顏色:紅色的吃起來心情最愉快,綠色的具有神祕力量,藍色最特別,它們不可預期。我有時會把所有綠色和藍色的巧克力留到最後才吃,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其實它們只是裹著不同色素糖衣的巧克力,味道上並沒有差別—這才是身為完整的大人應該具備的常識吧?
話說後來吃過一整袋白色的,驚覺原來白色的M&M’s才真正無敵。 這世上什麼樣的大人都有,就成為你想成為的吧!──陳珊妮/創作人
文學獎得獎典禮被她形容為「去跟小說結婚」,用手心發熱的程度來買書(甚至是家裡已有的作品),讓電車中的陌生男子躺在自己的大腿上沈睡……只要一個人夠奇怪,看出去的現實也像是虛構!這些隨筆顯現了生活如何打磨瘋狂沙耶香這顆石頭,也讓她的小說成為鑽石,閃閃發光。──陳又津/小說家
在東京生活了十幾年,很多人覺得這是個冷漠城市,但我從來不認為。溫度不見得非得直接透過言語或行動傳達,日本生活的養分大多都在那些不經意的片段裡。
許多乍看之下沒什麼的日常,透過村田小姐腦內解讀就會變得非常有溫度。許多你我也曾經歷過的時期,透過她的觀點可能得到非常嶄新的想法。
無法任性旅行的2020年,《不完整的大人》就像一趟溫暖的驚喜行程,絕對能讓你大滿足。──中古小姐/作家
作者簡介
村田沙耶香 Murata Sayaka
1979年生於千葉縣,玉川大學文學部畢業。2003年以《授乳》獲頒第46屆群像新人文學獎(小說部門優秀獎)而出道文壇,2009年以《銀色之歌》獲得第31屆野間文藝新人獎,2013年以《白色街道的那根骨頭的體溫》獲頒第26屆三島由紀夫獎,2016年以《便利店人間》拿下第155屆芥川獎。另著有《返家之門》、《殺人生產》、《消滅世界》、《地球星人》等多部作品。
譯者簡介
蘇文淑
健身星球居民。現居京都河畔,譯字為生。inostoopid@gmail.com。
譯有:《他們總在某個地方》、《關於穿衣服這件事的哲學辯證》等。
村田沙耶香 Murata Sayaka
1979年生於千葉縣,玉川大學文學部畢業。2003年以《授乳》獲頒第46屆群像新人文學獎(小說部門優秀獎)而出道文壇,2009年以《銀色之歌》獲得第31屆野間文藝新人獎,2013年以《白色街道的那根骨頭的體溫》獲頒第26屆三島由紀夫獎,2016年以《便利店人間》拿下第155屆芥川獎。另著有《返家之門》、《殺人生產》、《消滅世界》、《地球星人》等多部作品。
譯者簡介
蘇文淑
健身星球居民。現居京都河畔,譯字為生。inostoopid@gmail.com。
譯有:《他們總在某個地方》、《關於穿衣服這件事的哲學辯證》等。
推薦序
「正常」到此為止
楊婕/作家
我總覺得每個創作者對寫作都是專情的。一旦跟某種文類締約,便會長相廝守,即使偶爾岔出去寫點別的,那幾本「私生子」通常也得不到本人青睞,就像大啖完A5和牛突然來上一杯布丁,滋味雖好,終不是功夫所在。
然而藝術的弔詭在於,並非你慎重以待,便能等比回報。有時字就是隻窩在腿上的貓,抓得過緊忽悠跑掉,一旦鬆開懷抱,不較真了,反而遊刃有餘,宛如貓尾一撢,整個靈動起來。
村田沙耶香就是這樣的創作者。先從小說說起吧,一句話:沙耶香對「正常」過敏。她的小說是一疊向正常下的戰帖——《殺人生產》質疑生和死,性與愛,人間制度比魍魅更魍魅,於是《便利店人間》的無緣女子惠子,唯有在燈火永晝的便利店工作,才能勉強維繫一己之「正常感」。然而「正常」的世界仍教人毛骨悚然,《地球星人》索性打造魔法少女:我根本就不是人啊,別想要我跟你一樣「正常」。
說實話,初讀沙耶香並不討喜。因為反叛也可能是一種演出的姿態。但細細讀完了,把每個字都鑿進眼底,才明白沙耶香絕非沽名釣譽之輩——他人的刻意是她眼中的自然,他人的自然於她則畸怪透頂,這是上天贈與藝術家的禮物,也是詛咒。
沙耶香的小說將現實連根拔起,散文則讓我們窺見創作者的另一面。在《不完整的大人》中,沙耶香終於鬆開扣在「正常」之上的手勁,不再針鋒相對,不再驚世駭俗。她寫起散文就像親切的鄰家女孩,聊喝水、聊相撲,嘿你在清晨喝過酒嗎?有人幫忙按電梯出去時該讓誰先走呢……這些不必當「作家」也能明白的話題。
是的,日常之前,人人平等。誰說電梯和小強,就比不過川端康成太宰治了?
然而留點神吧,別被作者的談笑風生唬過去了。她的散文內核深處,藏的仍是同一副臉孔。如果沙耶香的小說,叩問「這世界為何以『不正常』為『正常』」,散文則揭露了「最初如何察覺『正常』是『不正常』的」。在反動論前,讓我們回到故事的起頭——
小學時,全班都要在教室牆上填寫興趣,沙耶香寫了「洗澡」。當別人問起年齡,她總是不記得自己幾歲,得按計算機、翻記事本才能回答。即使長年在超商打工,仍不知道怎麼從蓋上杯蓋的洞口喝咖啡。還有還有,別說你沒看過日綜《月曜から夜ふかし》:主持人拎出蟑螂提箱,東京人尖叫逃竄,北海道的女高校生卻沒見過蟑螂,連聲讚嘆可愛。沙耶香不也寫了,童年初見蟑螂並不反感,是父親和哥哥對蟑螂的反應,才引發往後一生的可怖。
她曾異常在意規矩,在意概念的起源,卻又被鋪天蓋地的認識論輾壓。痛苦有之,憤懣有之,我們都是在「正常」和「不正常」的兩種概念中自我搏鬥,一跌一撞長大的。
然而,和別人一樣,怎樣?不一樣,又怎樣?不能怎樣。
感謝沙耶香。寫散文的她懂得,鋒利是美,聰明是美,不鋒利和不聰明,更是美。年少時對「正常」激烈的恨意,是為了換取路走更遠後,能與「不正常」和平共處,甚至脫口讚嘆的餘裕——當然,這兩個詞可以、也必須可以互換。
心中那點多出來的毛邊,不要再想怎麼裁掉它了。擺盪與猶豫既不同義,成長又何須孤注一擲?生下十個人,才能殺死宿敵;從便利店辭職,方得擺脫他人的凝視……真實人生哪有那麼戲劇化?於是在《不完整的大人》裡,每段故事都沒有結尾。讓我想一想。讓我把不說透、不說完,當成最確定的回答。
沙耶香散文之輕盈,較諸前行者實為異數。你看其他日本作家寫散文——村上春樹談跑步,醉翁之意仍在小說,哥跑的不是步,是人生與寫作的隱喻;山崎豐子、小川洋子不過是從小說散步到小說的另一個後台。另一批作家則將鏡面由寫作技藝旋向私我:向田邦子、佐野洋子寫起家人那樣一刀見底,就像他們從未有過家人,山本文緒、絲山秋子葷腥不忌,教你邊笑邊嘆邊懸著一顆心,吉本芭娜娜更直接寫起日記來……散文是多麼狠的文類啊。
作為後之來者,天秤兩端沙耶香都躲得很遠。她既不假作聰明地嘲弄或解剖,亦不自我揭露,私生活止於唯物。散文不是小說的後設,更不是人生的後設。就連「關於喜愛事物」一章,寫睡衣、寫電影、寫馬克杯……唯一提到喜歡的作家是山田詠美。終於寫到領芥川賞吧,重點也還是繞著「要不要穿黑色洋裝」。唯一浮現情緒的〈後翻到此為止〉,也僅是輕輕回溯,劃清性別界線、人生界線的童年時刻。
沙耶香要說的是,「到此為止」。其後,就是故事的接力賽了。
同樣地,作家身分也不能構成「不過『非作家生活』」的理由。沙耶香不像其他同行專職寫作,得到芥川賞後,仍在超商打工迄今。書寫和活著,都不是,也不該是高高在上的事。
沙耶香讓我們懂得,世界是一場愛麗絲的夢境,正常和不正常,真實與虛幻,忽焉同義,唯願你靈目所及,廢墟皆成煙花。處處怵目,也處處貪歡。
「正常」到此為止
楊婕/作家
我總覺得每個創作者對寫作都是專情的。一旦跟某種文類締約,便會長相廝守,即使偶爾岔出去寫點別的,那幾本「私生子」通常也得不到本人青睞,就像大啖完A5和牛突然來上一杯布丁,滋味雖好,終不是功夫所在。
然而藝術的弔詭在於,並非你慎重以待,便能等比回報。有時字就是隻窩在腿上的貓,抓得過緊忽悠跑掉,一旦鬆開懷抱,不較真了,反而遊刃有餘,宛如貓尾一撢,整個靈動起來。
村田沙耶香就是這樣的創作者。先從小說說起吧,一句話:沙耶香對「正常」過敏。她的小說是一疊向正常下的戰帖——《殺人生產》質疑生和死,性與愛,人間制度比魍魅更魍魅,於是《便利店人間》的無緣女子惠子,唯有在燈火永晝的便利店工作,才能勉強維繫一己之「正常感」。然而「正常」的世界仍教人毛骨悚然,《地球星人》索性打造魔法少女:我根本就不是人啊,別想要我跟你一樣「正常」。
說實話,初讀沙耶香並不討喜。因為反叛也可能是一種演出的姿態。但細細讀完了,把每個字都鑿進眼底,才明白沙耶香絕非沽名釣譽之輩——他人的刻意是她眼中的自然,他人的自然於她則畸怪透頂,這是上天贈與藝術家的禮物,也是詛咒。
沙耶香的小說將現實連根拔起,散文則讓我們窺見創作者的另一面。在《不完整的大人》中,沙耶香終於鬆開扣在「正常」之上的手勁,不再針鋒相對,不再驚世駭俗。她寫起散文就像親切的鄰家女孩,聊喝水、聊相撲,嘿你在清晨喝過酒嗎?有人幫忙按電梯出去時該讓誰先走呢……這些不必當「作家」也能明白的話題。
是的,日常之前,人人平等。誰說電梯和小強,就比不過川端康成太宰治了?
然而留點神吧,別被作者的談笑風生唬過去了。她的散文內核深處,藏的仍是同一副臉孔。如果沙耶香的小說,叩問「這世界為何以『不正常』為『正常』」,散文則揭露了「最初如何察覺『正常』是『不正常』的」。在反動論前,讓我們回到故事的起頭——
小學時,全班都要在教室牆上填寫興趣,沙耶香寫了「洗澡」。當別人問起年齡,她總是不記得自己幾歲,得按計算機、翻記事本才能回答。即使長年在超商打工,仍不知道怎麼從蓋上杯蓋的洞口喝咖啡。還有還有,別說你沒看過日綜《月曜から夜ふかし》:主持人拎出蟑螂提箱,東京人尖叫逃竄,北海道的女高校生卻沒見過蟑螂,連聲讚嘆可愛。沙耶香不也寫了,童年初見蟑螂並不反感,是父親和哥哥對蟑螂的反應,才引發往後一生的可怖。
她曾異常在意規矩,在意概念的起源,卻又被鋪天蓋地的認識論輾壓。痛苦有之,憤懣有之,我們都是在「正常」和「不正常」的兩種概念中自我搏鬥,一跌一撞長大的。
然而,和別人一樣,怎樣?不一樣,又怎樣?不能怎樣。
感謝沙耶香。寫散文的她懂得,鋒利是美,聰明是美,不鋒利和不聰明,更是美。年少時對「正常」激烈的恨意,是為了換取路走更遠後,能與「不正常」和平共處,甚至脫口讚嘆的餘裕——當然,這兩個詞可以、也必須可以互換。
心中那點多出來的毛邊,不要再想怎麼裁掉它了。擺盪與猶豫既不同義,成長又何須孤注一擲?生下十個人,才能殺死宿敵;從便利店辭職,方得擺脫他人的凝視……真實人生哪有那麼戲劇化?於是在《不完整的大人》裡,每段故事都沒有結尾。讓我想一想。讓我把不說透、不說完,當成最確定的回答。
沙耶香散文之輕盈,較諸前行者實為異數。你看其他日本作家寫散文——村上春樹談跑步,醉翁之意仍在小說,哥跑的不是步,是人生與寫作的隱喻;山崎豐子、小川洋子不過是從小說散步到小說的另一個後台。另一批作家則將鏡面由寫作技藝旋向私我:向田邦子、佐野洋子寫起家人那樣一刀見底,就像他們從未有過家人,山本文緒、絲山秋子葷腥不忌,教你邊笑邊嘆邊懸著一顆心,吉本芭娜娜更直接寫起日記來……散文是多麼狠的文類啊。
作為後之來者,天秤兩端沙耶香都躲得很遠。她既不假作聰明地嘲弄或解剖,亦不自我揭露,私生活止於唯物。散文不是小說的後設,更不是人生的後設。就連「關於喜愛事物」一章,寫睡衣、寫電影、寫馬克杯……唯一提到喜歡的作家是山田詠美。終於寫到領芥川賞吧,重點也還是繞著「要不要穿黑色洋裝」。唯一浮現情緒的〈後翻到此為止〉,也僅是輕輕回溯,劃清性別界線、人生界線的童年時刻。
沙耶香要說的是,「到此為止」。其後,就是故事的接力賽了。
同樣地,作家身分也不能構成「不過『非作家生活』」的理由。沙耶香不像其他同行專職寫作,得到芥川賞後,仍在超商打工迄今。書寫和活著,都不是,也不該是高高在上的事。
沙耶香讓我們懂得,世界是一場愛麗絲的夢境,正常和不正常,真實與虛幻,忽焉同義,唯願你靈目所及,廢墟皆成煙花。處處怵目,也處處貪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