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香港電影回顧◎張偉雄主編
Regular price $19.00 2008年的香港電影,算是陽盛陰衰,本地女演員失去主導地位,反之,功夫動作片卻出現中興局面。合拍片或許依然風光,然而在資源分配嚴重失衡下,促使部分創作回歸低成本本地題材,屋邨電影是個現象,數碼影片亦首次被接納,擁有香港電影的身份。數碼技術的成熟,不但出現了《天水圍的日與夜》、《七月好風》、《烈日當空》、《十分鍾情》等新面貌的香港片,像《赤壁》、《葉問》、《保持通話》等也是很不一樣的類型新視覺。無疑,2008年的香港電影以不同的切入點,思考當下香港電影的身份問題。
《2008香港電影回顧》是一本集合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觀察心得的影評結集,既有集中一部片的專門分析,又有全年現象和趨勢的綜論,務求令讀者擁有一個活潑和深入的年度認識。另外,台灣亦出現了引起迴響的《海角七號》,我們也重點討論,作為緊貼時代發展的華語片觀察。本書內容充實,除評論文章外,並附有香港電影大事表,及刊載「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評選紀錄及頒獎禮花絮。追隨香港電影,請看《2008香港電影回顧》。
2012香港電影回顧◎陳志華主編
Regular price $21.00本書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出版的第十九本香港電影回顧,對2012年香港公映的本地及兩岸電影作出評論分析。
這一年,《寒戰》高呼香港是法治社會,《一路向西》紅眼睛幽幽的看著這孤城,《低俗喜劇》捱騾仔之餘還教大家認識「俹簁」。也是這一年,《車手》要衝的時候就去到盡,不要被人牽著走,《高舉‧愛》同是天涯淪落人在香港重新出發,《逆戰》就由中東打到大馬。亦是這一年,內地報刊羅列了香港導演「七宗罪」,幾乎「一竹篙打死了一船人」。
迎向CEPA第十年,香港電影何去何從?是「只有站著的才是對的」(一代宗師)?是「可以從別人的胯下鑽過去」(中國合伙人)?是「一萬年太久,愛我,現在」(西遊降魔篇)?是拚死呼喊「我還有料」(毒戰)?是即使單腳亦能起舞(狂舞派)?且由本書為2012年的香港電影作回顧總結,再展望將來。
60風尚──中國學生周報影評十年◎羅卡主編
Regular price $26.00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組成六人編委會,多方搜集精編而成的《60風尚─中國學生周報影評十年》今年8月已出版。這是60年代《中國學生周報》電影版首次的文獻整理,亦是一次「十年回顧展」,收有當年作者數十人的文章、評論,包括:小思、西西、石琪、陸離、羅卡、亦舒、十三妹、丁善璽、方圓、古蒼梧、杜杜、林年同、李英豪、李國威、金炳興、吳昊、陳任、梁濃剛、舒明、楊凡、薜興國、戴天、譚家明等,並由今天的影評人加以導引評點。展現60年代電影風尚的同時,亦流露著熱愛電影、追求個性與自由的青春活力,相信也能感染今天喜歡電影的年輕一代。
戀戀光塵──我和電影的二三事2◎張偉雄主編
Regular price $26.00目錄
序
.觀星.
那年看過恐怖片 / 陳志華
人生的三分之一 ──我的個人電影史 / 博比
用二十年了解一種電影──我對主流港片的懺悔錄 / 李展鵬
與電影有緣 / 蕭恒
二十一世紀影迷 / 安娜
看不見的電影、檔案、記憶 / 吳國坤
看電影,也學做人 / 劉偉霖
我的電影緣 / 曾肇弘
「你唔知㗎喇!」──有關電影的母系回憶 / 羅玉華
.追月.
然而,我只能一次又一次走進戲院 / 何阿嵐
一個學做導演的虛構故事 / 皮亞
一個人的戲迷聯盟,和我省下來的一百元 / 翁子光
瞬光的追憶 / 鄭政恆
我與電影,還有香港歷史 / 吳月華
荼蘼既不爭 自醉開最晚 / 鄭超
戀戀光塵 光塵僕僕 / 朱小豐
我和電影的二三事◎張偉雄
Regular price $18.00再版除了採用了不同的紙張,在內容上維持不變,只是在序文中略作修訂。
此書入圍「第十七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60本候選書目之一。
《我和電影的二三事》的文字創作分了四部份,分別為﹙一﹚「人生交叉剔:我有分數」,討論個人經驗與相關電影之切磋砥礪,人生點點滴滴有所歸納。﹙二﹚「星光伴我心:我有成長」,回溯成為影評人/影迷的個人獨有成長印記,儼如去回答為甚麼我是一個影評人的自問。﹙三﹚「迷上癮:我有執著」,電影有神奇魔力,這一部A君令我單思成病,那一部份卻叫B君心神失控。﹙四﹚最後是「不見.不散:我有想過」,思考過電影是甚麼後,和它又是怎樣的關係,要弄清一下。這是一本柔性電影書,這一次志在拋開評論工具,把平時針對個別電影的筆鋒指向自己時,明顯感情用事派多過凌厲批判派。
林嶺東:嶺上起風雲◎卓男、張偉雄主編
Regular price $43.00無惡不作──香港黑幫電影的肌理脈絡◎蒲鋒主編
Regular price $39.00 門緩緩打開,Mark哥與仇敵小汪對上了眼,槍聲劃破了片刻的寧靜,子彈奏出了男性情義的浪漫曲,也轟出了香港黑幫片之後長達三十多年的繁榮。「奔波的風雨裡,不羈的醒與醉,所有故事像已發生飄泊歲月裡……」鄭伊健的歌聲帶點蒼涼,訴說的已不止是古惑仔的悲哀。《英雄本色》、《旺角卡門》、《跛豪》、《古惑仔》系列、兩集《黑社會》等一部部黑幫片經典,構成香港電影傳統的一個重要部分,也塑造出香港電影在華語電影中一個獨特形象。在各地的華語電影中,只有香港發展出這樣豐富多元的黑幫片類型,即使未至於只此一家,但也說得上一枝獨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美國黑幫片的歷史經驗
第二章 中國的幫會文化及香港的幫會活動
第三章 忠奸分明的日本黑幫片
第四章 尚待成形的香港黑幫片
第五章 張徹對黑幫片類型的開拓
第六章 實錄揭秘式黑幫片的出現
第七章 《英雄本色》和浪漫黑幫片
第八章 黑幫片的跨越類型發展
第九章 《跛豪》與梟雄傳奇
第十章 《古惑仔》系列與「反黑幫片」
第十一章 杜琪峯對黑幫片領域的拓展
第十二章 黑白難分的臥底黑幫片
第十三章 香港黑幫片的式微
第十四章 「大佬」與「二哥」──香港黑幫片的一個分析架構
附錄1 《大決鬥》和吳宇森《英雄本色》
附錄2 圈出圈入──「大圈仔」在香港黑幫片的敍事功能
附錄3 香港黑幫片的「夜壺論」的來源
作者簡介
蒲鋒
蒲鋒曾主編《江湖路冷──香港黑幫電影研究》(2014)一書,並著有《電光影裡斬春風——剖析武俠片的肌理脈絡》(2010)及《閒尋舊蹤跡:華語文藝電影源流考》(2022)。本書以大量黑幫片的觀看經驗作分析研究基礎,作者不單觀看人所共知的香港黑幫片經典,也觀看少為人知不受注視的香港黑幫片,更上溯美國和日本的黑幫片經典,從而理清香港黑幫片的來源、特色及發展脈絡,為讀者建立對香港黑幫片一個初步而通盤的認識。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於1995年3月正式成立,為香港首個由影評人組成的文化組織,亦為國際影評人聯盟(FIPRESCI)成員之一,旨在團結志同道合的影評人,維護電影評論的獨立自主性,從文化和藝術的評論角度推動香港電影,對香港電影的成就作出肯定評價。
本會每年年初均舉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評選大會,透過理性的交流和討論,表揚香港電影及電影工作者的成就。從1995年舉辦第一屆開始,一直未有間斷。近年更致力舉辦電影座談、學生電影教育工作坊、電影評論工作坊及影評比賽,並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合作舉辦「影評人之選」推介經典電影。
爆裂小念頭——葉偉信◎卓男、曾肇弘主編
Regular price $45.00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策劃及出版,繼《林嶺東—嶺上起風雲》、《王家衛的映畫世界》和《許鞍華 電影四十》後,第四本專研香港導演專書。書籍收錄多篇影評人撰寫的專題評論文章,深入剖析葉偉信導演的電影特色和風格,宏觀而立體地呈現其電影足跡。書內亦輯錄深度影人訪問,多名與葉導演合作經年的電影人,包括鄭保瑞、鄒凱光、彭玉琳、吳鎮宇、任達華等,暢談合作點滴與大腦碰撞。
內容簡介:
逆線思維,出其不意,葉偉信從不受成規所限—擅於從荒謬處境突 顯人性,以輕鬆腔調述說深沉情感,在凌厲動作之間滲進真情實感。 其非反其道而行不可的叛逆,見於貫徹始終的offbeat冷幽默,底 蘊是對現實的批判,更是應對無常的反射動作。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舉辦葉偉信電影回顧展後推出《爆裂小念頭 葉偉信》,帶領影迷重 新探索其橫跨不同類型之間展現的「爆裂」創意。
第一章 影人專訪
第二章 評論文章
第三章 作品簡介
經典200——最佳華語片二百部(增訂般)◎蒲鋒、李照興主編
Regular price $34.00這次再版,除了對當初由於匆忙出版而產生的錯字作大幅校正之外,有不少故事簡介也由於可以再看到原來影片而得以重寫一個更明確的版本。除此之外,自書出版後的這幾年,陸續有精采的華語片新作面世,再加上又有一些多年來未對公眾曝光的華語片得以發行,為了把這些情況反映出來,我們決定出版一個增訂版,補選一批影片加在書後,每片配以一篇評論,好讓本書得以緊貼時代,亦令全書內容正好涵蓋了一百年來的中國電影。
這次補選只選兩種電影:第一是2000年後的新作(《鬼子來了》在2000年面世,但我們有機會接觸是在2000年後,是個特殊的例子)。第二則是2000年後才再次出土的電影。至於那些一直有機會看的影片,第一次選舉不入圍,有會員覺得可惜的,我們均不「翻案」再討論是否補入。
今次的評審過程與原來的一次基本一樣,只是數量上沒有很明確限制。結果我們選出了十部電影。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情況,首先是我們以往雖沒有說明,選取的影片其實是故事片,而並不包括紀錄片。不選紀錄片,在當年或許不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但是到今天中國紀錄片蓬勃發展下,有不少出色的作品值得肯定。另一方面,科技的發現,數碼錄像質素的大大提高,令到電影和數碼錄像的界線漸漸模糊。我們這次的補選,基本上仍然以菲林為入選要求(即使原數碼錄像,也要曾經轉為菲林作公開放映)。但可以預見,未來數碼像錄像技術的發展,我們會面對數碼錄像與電影進一步融合的趨勢。這些問題和情況,都不是這個增訂版可以解決。我們寄望再過一段較長的日子,讓距離增加視野,評論學會有條件再作一次重新的華語電影經典選編,到時無論補遺、紀錄片、數碼錄像等問題,都可以得到更恰當的處理。
這次增訂版,補選了十部作品,《都巿風光》、《狼山喋血記》、《鬼子來了》、《少林足球》、《麥兜故事》、《無間道》、《盲井》、《牛皮》、《孔雀》及《最好的時光》。
製造香港──本土獨立紀錄片初探◎張偉雄、周思中編
Regular price $21.00
雄艷者的色想與美典——邱剛健編導電影劇本集◎劉嶔主編(羅卡、趙向陽策劃)
Regular price $43.00電影通識行—給中學生的4節模擬課及其他◎王麗明主編
Regular price $27.00《電影通識行—給中學生的4節模擬課及其他》,在通識教育開展的當下,給你一個實實在在的課程內容指引。
香港電影2013◎朗天、周思中主編
Regular price $23.00終極激戰歸來日
一代宗師重認時
不為殭屍嘗過界
主體揚飛狂舞施
不從工業而從評論的角度看,2013該是香港電影極豐收的一年。當主流傳媒拘泥於資金來源、票房和製作規模等標準,我們不妨著眼於創作的內容和形式,尤其看重作品重新體現香港特色(無論我們稱之為香港精神、港味、本土或主體性),正正反反,或隱或顯地回應了社會和集體關注的課題。擴闊眼界,讓評論持續在場,走出身份迷思的泥淖,是我們尋找之所向,也是自我的期許。本書旨在提供一個閱讀2013香港電影的框架和可能,卻不始於,也不限於這一年。力度、主體、堅持和死亡是關鍵詞,「邊個唔死」(刻意保留的粵語)則可能是這一年香港電影面向未來最適切的投問。本書最關懷的是是否問對了問題,而答案,當然都在讀者那一邊。
香港電影2020:紀實遺城◎鄭超、致寧主編
Regular price $29.00香港電影2021:世界是你們的還是我們的◎安娜主編
Regular price $39.00 回顧2021年,香港電影繼續在疫情中迎難而上,不同世代的創作人於傳統與變革之間求索不斷,拍出自己對城市的情感印記,風采各異。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年度回顧書《香港電影2021》從去年的作品出發,審視香港類型片的發展及進化、新晉電影人的風格展現,反思呈現於大銀幕上有關城市情懷、情性愛慾的新舊論述,以至網路影視創作團體紛紛崛起的現象,從中深探香港電影人透過作品間的代際互動,以及在議題處理、拍攝手法上的沿革,為我們描繪出怎樣的香港電影版圖。
▍目錄
前言
簡介:
2021的香港電影,是關於斷裂,也關於承接。正當本土慣見的類型片種持續產出,卻另有一批新銳創作者正在尋找主流鮮少觸及的手法、內容,去書寫以往未被發掘的影像世界。有些東西植根了、始動了,但我們還未能準確辨認指稱那是甚麼;面對稟性不一而複雜的過渡與變化,處於新舊之間的閾限,我們必須問一句,世界是你們的還是我們的?
目錄:
專文綜論
警匪片之回歸與變奏
新聲爭鳴
時代變遷與城市情懷
情性愛慾的新舊論述
主流類型的繼承、總結與新嘗試
現象觀察
台灣電影
華語電影
追念故人
第二十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附錄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於1995年3月正式成立,為香港首個由影評人組成的文化組織,亦為國際影評人聯盟(FIPRESCI)成員之一,旨在團結志同道合的影評人,維護電影評論的獨立自主性,從文化和藝術的評論角度推動香港電影,對香港電影的成就作出肯定評價。
本會每年年初均舉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評選大會,透過理性的交流和討論,表揚香港電影及電影工作者的成就。從1995年舉辦第一屆開始,一直未有間斷。近年更致力舉辦電影座談、學生電影教育工作坊、電影評論工作坊及影評比賽,並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合作舉辦「影評人之選」推介經典電影。
香港電影2022:沒有神話的日子◎黃珍盈主編
Regular price $39.00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增訂版)◎大衛·博維爾(David Bordwell)(譯者:何慧玲、李焯桃)
Regular price $48.00 著名電影史學家及理論家David Bordwell《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香港增訂版,現已上架。2001年香港中譯第一版早已絕版多年,增訂版新加了兩章及兩個附篇(「無間道」三部曲及杜琪峯專論),全書共364頁,內頁插圖幾乎全部轉為彩色,極盡精美。David Bordwell對香港電影情有獨鍾,對香港電影七十年代至今的藝術成就及其對國際影壇的貢獻分析入微。全書旁徵博引,圖文並茂,喜歡香港電影的影癡必讀。
「大衛博維爾是美國最重要和最可讀的電影學者。他為香港電影作為傑出的娛樂,有時甚至是傑出的藝術,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
—— 羅渣伊拔(美國殿堂級影評人)
「本書理論層次既深且廣,電影學者將如獲至寶;博維爾在各章之中穿插大量真情流露的趣聞軼事,手法漂亮,影癡會看得興高采烈;他逐格菲林分析香港電影最有代表性的時刻,極有啟發性,電影人定會大感興奮。 」
—— 詹姆斯夏慕斯(《臥虎藏龍》與《色,戒》編劇兼監製)
「大衛博維爾這部表揚香港通俗電影的新作,堪稱電影評論的里程碑。以他這般地位的學者,從評述小津與德萊葉,到如今來肯定香港電影的通俗美學,箇中意義重大。他洞悉愈來愈多人明白的一個道理——香港電影有純美學的要素,值得認真研究和評論。他的批評理論能與時並進,實是一項突破。 」
—— 張建德( 《香港電影:額外的維度》作者)
「大衛博維爾早於九年前已用電子書形式出版了本書的第二版,增添了新的內容,插圖也由黑白轉為彩色。初版中譯本當年面世不久便告售罄,翻譯這個增訂版應該有一定的意義。非常感謝作者首肯之餘,還為我們新寫了一篇後記,補充了一些他對成書八年來香港電影的看法。我們也趁此機會,把第一至第九章再校訂一次。 」
—— 李焯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