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9787532790012
- 9789864061419
- 9789864061617
- 9789864062973
- 9789864063222
- 9789864063345
- 9789864063352
- 9789864063574
- 9789864063604
- 9789864063727
- 9789864063758
- 9789864063819
- Anne Carson
- Doris Lessing
- Jack Gilbert
- Jamais vu
- LP小說選
- Louise Glück
- Manuel J. Smith Ph.D.
- Margaret Atwood
- Mr. Adult
- Nelly Sach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Short Talks
- The Long Goodbye
- The Wild Iris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Wislawa Szymborska
- ben
- ben in the world
- minBunun
- 三个深呼吸
- 三個深呼吸
- 不說話的孩子
- 个人成长
- 中國大陸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五一三
- 人人皆撒旦
- 人工少女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似陌生感
- 何致和
- 余國芳
- 余生
- 余生:黎紫书微型小说自选集
-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
- 你好,我是接體員
- 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
- 你背負了誰的傷
- 你背負了誰的傷:從家庭的原生三角關係,療癒代際傷害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做工的人
- 偽博物誌
- 偽魚販指南
- 傑克‧紀伯特
- 像那天
- 兒童繪本
- 兩性關係
- 其他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分開旅行
- 分開旅行 The Long Goodbye
- 別人怎麼對你
- 劉秀枝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灣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周慕姿
- 周若鵬
- 喪禮上的故事
- 在逃詩人
- 壞小孩
- 夏雪
- 多麗絲‧萊辛
- 夜光拼圖
- 大人先生
- 大師兄
- 大象席地而坐
- 天河繚亂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太陽照不到的地方
- 失智
- 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
- 奈莉·沙克絲
- 好黑
- 如此人生
- 姜泰宇
- 婀薄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孝子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卡森
- 宋怡慧
- 宝瓶文化
- 寶瓶
- 寶瓶文化
- 寻找米兰·昆德拉
- 尋找米蘭·昆德拉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寧
- 小說
- 尖叫連線
- 崎雲
- 崔舜華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廖偉棠
- 張芬齡
- 張錦忠
- 待續
- 徐思寧
- 徐正雄
- 微型小說
- 心理
- 心理励志
- 心理勵志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思辨
- 愛特伍
- 成為男人的方法
- 成為真正的人
-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說不,沒有對不起誰
- 我那溫泉鄉的那卡西媽媽:飄浪之女
- 戒斷曖昧
- 推理小說
- 撕掉羞恥印記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敷米漿
- 文化研究
- 文國士
- 文學小說
- 日本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書
- 曼紐爾·J·史密斯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抱他的人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宥勳
- 李佳庭
- 李奕樵
- 李崇建
- 林楷倫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格十三
- 棄子圍城
- 楊双子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樂園輿圖
- 歐陽瑾
- 歷史
- 殺鬼
-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 比句點更悲傷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求孕
- 汪用和
- 沈信宏
- 洗車人家
- 洪茲盈
- 海外
- 淺談
- 湖面如鏡
- 火來了,快跑
- 烈火
- 無人知曉的房間
- 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
- 照護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王意中
- 班,無處安放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甘耀明
- 生活哲學
- 男人這東西
- 畢飛宇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疗愈
- 療愈
- 療癒26顆破碎的心
- 真實人生故事
- 石雯雯
- 社工
- 社會學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神在
- 空中老爺
- 空中老爺的日常
- 童書
- 简体版本
- 簡體
- 簡體版本
- 精選小說集
- 紫金陳
- 繁體
- 繪本
- 羅毓嘉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人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職場冷暴力
- 胡遷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小說
- 華文文學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蛻
- 蝴蝶的重量:奈莉·沙克絲詩選
- 親子關係
- 許慧貞
- 評論
- 詩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謝曉虹
- 貓
- 貓在之地
- 貓狗撿史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走動的樹
- 走過愛的蠻荒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宮毯子
- 退化
- 遊戲自黑暗
-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
-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從性侵受害者到倖存者,一段陪伴者同行的創傷療癒之路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都是你教的
- 醫療
- 醫療保健
- 野鳶尾
- 開亮
- 阿丽亚娜·舍曼
- 阿姨們【首刷紙本限定羅毓嘉暖心手寫信】
- 阿布
- 阿麗亞娜·舍曼
- 陳乃菁
- 陳栢青
- 陳潔晧
- 陳育虹
- 陳黎
- 隼人
- 雪卡毒
- 雲端的丈夫
- 露伊絲‧葛綠珂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歷史
- 馮以量
- 駱以軍
- 鬼拍手
- 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益中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紫书
- 黎紫書
- 黑雨將至
- 龔萬輝

【預購】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陳乃菁
Regular price $35.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最好的失智照護,是先好好理解他。
睡眠障礙/尿失禁/玩排泄物/情緒失控/
不講理/失智失蹤/時空錯亂與妄想……
解決失智長輩的照顧困境前,應該先把他當成正常人。
▍沒有問題行為,只有未被妥善理解的需求與感受──
▍尊重與溝通,才能找到問題的核心。
失智症照顧者的常見崩潰情境:
●為什麼好說歹說,他就是不洗澡?!
●總是忘記吃過飯,怎麼辦?
●老是喊著要找過世多年的媽媽,還吵著要回老家。
●不是不尿,就是尿失禁,還抓起排泄物塗牆。
●懷疑幫傭偷東西;妄想老伴搞外遇。
●無故動怒,出現暴力行為。
●明明失智了,卻仍管東管西,還想外出找工作。
●想跟他講道理,但完全不管用,兩人愈鬧愈僵、彼此都受傷……
▍失智長輩並非總能完整表達自己的需求,
▍但他們害怕、受委屈的感受,是那麼地真實而深刻,
▍因此更需要我們的理解與尊重。
老年醫學專家陳乃菁醫師長期為失智症患者看診,她是患者與家屬間的協調者、翻譯員,以強大的耐心與同理能力,偵探般地從失智患者看似難以理解的言行中抽絲剝繭,分析行為背後的心理成因,並借力使力,提供患者合適的治療與協助。
書中,乃菁醫師以診間裡的對話案例提出具體建議,例如當長輩拒絕洗澡,可以試著採取他過去習慣的盥洗方式;經常忘記吃過飯,則少量多餐,並一起買菜、擺碗盤來增加「吃飯」的參與感。
她提醒照顧者:長輩即使失智了,也仍會恐懼與不安、渴望被愛。照顧者應仔細觀察日常行為變化,了解他們過去的生活習性,找出他們喜歡也需要的生活方式。失智症不可逆,但我們能選擇讓摯愛的親人做個被愛的失智者,延緩病症的進程。
名人推薦
吳佳璇(資深精神科醫師、照顧者)
——專文作序
王培寧(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
朱為民(台中榮總家醫部家醫科主任)
林書煒(POP Radio聯播網台長、主持人)
高有智(《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
張曼娟(作家、照顧者)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劉秀枝(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致推薦
陳醫師貼近失智者的心法,連執業精神科多年的我都佩服不已。更令人驚豔的是,她將自己與子女相處的點滴穿插在各種溝通情境中,巧妙避開傳統心理學術語的詰屈聱牙,讓深陷泥淖的照顧者看了,不只如醍醐灌頂,還能收到舉一反三之效,從中汲取照護長路繼續前進的能量。──吳佳璇(資深精神科醫師、作家)
一本充滿愛與智慧的作品。乃菁醫師將她的專業以親切關懷的語句,娓娓道出如何站在失智長輩的角度,以理解、支持他們的方式,而非我們自認為好的方式來互動,體現出真正的愛與尊重。──王培寧(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認知症患者是位「認知功能」逐漸缺損的「人」。對照護者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先認識:什麼是認知功能?認知功能逐漸缺損過程中,如何影響原本的生活功能?第二大挑戰,是如何重新認識原本熟悉、現在卻感到陌生的人。第三大挑戰,是暫時放下「自己」,建構一個溫馨的照護者。陳乃菁醫師的這本大作,正是幫助認知症照護者來面對這三大挑戰。──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政顧問)
失智照護是重要的照顧課題,但我們卻常常忽略了失智者的心理需求和狀態,本書不僅提供專業醫療的意見,也洞察家屬和病患照顧溝通的痛點和建議作法,打破誤解迷思,解決照護的困境,尋求妥善的治療和照護模式。最好的照顧,不是只有看到失智病症,而是尊重和理解失智患者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穿越失智照顧迷霧的出口。──高有智(《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
在某次的照顧者活動,我與乃菁醫師同台。我們一起經歷整天的錄影後搭高鐵要回家。上了高鐵,已經身心疲憊的我,看到乃菁醫師拿起筆電,開始劈里啪啦打起字來寫文章。乃菁說,這就是她的書如何產生的:一次次穿梭南北之間的路程,讓她可以將失智症家庭的故事,好好記錄下來成為寶貴的學習經驗。
台灣的失智症家庭很幸福,因為有一位神經內科的醫師,她同時扮演許多專業角色,不厭其煩,不怕辛苦,努力帶給所有失智症的照顧家屬一線曙光、一道家庭的希望、一個友善的社會!─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因為即使失智,也怕丟臉,有自尊,與被愛的渴望。
── 老年醫學專家 陳乃菁醫師 ──
── 最貼近失智長輩的照顧心法 ──
── 老年醫學專家 陳乃菁醫師 ──
── 最貼近失智長輩的照顧心法 ──
睡眠障礙/尿失禁/玩排泄物/情緒失控/
不講理/失智失蹤/時空錯亂與妄想……
解決失智長輩的照顧困境前,應該先把他當成正常人。
▍沒有問題行為,只有未被妥善理解的需求與感受──
▍尊重與溝通,才能找到問題的核心。
失智症照顧者的常見崩潰情境:
●為什麼好說歹說,他就是不洗澡?!
●總是忘記吃過飯,怎麼辦?
●老是喊著要找過世多年的媽媽,還吵著要回老家。
●不是不尿,就是尿失禁,還抓起排泄物塗牆。
●懷疑幫傭偷東西;妄想老伴搞外遇。
●無故動怒,出現暴力行為。
●明明失智了,卻仍管東管西,還想外出找工作。
●想跟他講道理,但完全不管用,兩人愈鬧愈僵、彼此都受傷……
▍失智長輩並非總能完整表達自己的需求,
▍但他們害怕、受委屈的感受,是那麼地真實而深刻,
▍因此更需要我們的理解與尊重。
老年醫學專家陳乃菁醫師長期為失智症患者看診,她是患者與家屬間的協調者、翻譯員,以強大的耐心與同理能力,偵探般地從失智患者看似難以理解的言行中抽絲剝繭,分析行為背後的心理成因,並借力使力,提供患者合適的治療與協助。
書中,乃菁醫師以診間裡的對話案例提出具體建議,例如當長輩拒絕洗澡,可以試著採取他過去習慣的盥洗方式;經常忘記吃過飯,則少量多餐,並一起買菜、擺碗盤來增加「吃飯」的參與感。
她提醒照顧者:長輩即使失智了,也仍會恐懼與不安、渴望被愛。照顧者應仔細觀察日常行為變化,了解他們過去的生活習性,找出他們喜歡也需要的生活方式。失智症不可逆,但我們能選擇讓摯愛的親人做個被愛的失智者,延緩病症的進程。
名人推薦
吳佳璇(資深精神科醫師、照顧者)
——專文作序
王培寧(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
朱為民(台中榮總家醫部家醫科主任)
林書煒(POP Radio聯播網台長、主持人)
高有智(《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
張曼娟(作家、照顧者)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劉秀枝(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致推薦
陳醫師貼近失智者的心法,連執業精神科多年的我都佩服不已。更令人驚豔的是,她將自己與子女相處的點滴穿插在各種溝通情境中,巧妙避開傳統心理學術語的詰屈聱牙,讓深陷泥淖的照顧者看了,不只如醍醐灌頂,還能收到舉一反三之效,從中汲取照護長路繼續前進的能量。──吳佳璇(資深精神科醫師、作家)
一本充滿愛與智慧的作品。乃菁醫師將她的專業以親切關懷的語句,娓娓道出如何站在失智長輩的角度,以理解、支持他們的方式,而非我們自認為好的方式來互動,體現出真正的愛與尊重。──王培寧(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認知症患者是位「認知功能」逐漸缺損的「人」。對照護者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先認識:什麼是認知功能?認知功能逐漸缺損過程中,如何影響原本的生活功能?第二大挑戰,是如何重新認識原本熟悉、現在卻感到陌生的人。第三大挑戰,是暫時放下「自己」,建構一個溫馨的照護者。陳乃菁醫師的這本大作,正是幫助認知症照護者來面對這三大挑戰。──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政顧問)
失智照護是重要的照顧課題,但我們卻常常忽略了失智者的心理需求和狀態,本書不僅提供專業醫療的意見,也洞察家屬和病患照顧溝通的痛點和建議作法,打破誤解迷思,解決照護的困境,尋求妥善的治療和照護模式。最好的照顧,不是只有看到失智病症,而是尊重和理解失智患者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穿越失智照顧迷霧的出口。──高有智(《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
在某次的照顧者活動,我與乃菁醫師同台。我們一起經歷整天的錄影後搭高鐵要回家。上了高鐵,已經身心疲憊的我,看到乃菁醫師拿起筆電,開始劈里啪啦打起字來寫文章。乃菁說,這就是她的書如何產生的:一次次穿梭南北之間的路程,讓她可以將失智症家庭的故事,好好記錄下來成為寶貴的學習經驗。
台灣的失智症家庭很幸福,因為有一位神經內科的醫師,她同時扮演許多專業角色,不厭其煩,不怕辛苦,努力帶給所有失智症的照顧家屬一線曙光、一道家庭的希望、一個友善的社會!─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
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陳乃菁診所院長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50+、ĀnkěCare創新照顧、願景工程基金會專欄作家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已出版《「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寶瓶文化出版;獲文化部文策院「Books From Taiwan」2022年度選書,並已出版簡體中文版)、《因為愛,所以看見──從失智到高齡退化照護,學習以勇氣面對》(台灣失智症整合照護暨教育發展協會年度公益出版計畫)、《雄溫暖,心照顧──高雄第一線失智照顧者無藏私經驗分享》(合著)。
臉書:陳乃菁
www.facebook.com/naiging
粉專:陳乃菁診所-神經內科、高齡醫學、失智照護、在宅醫療
www.facebook.com/dementiaCARE.K
‧陳乃菁診所院長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50+、ĀnkěCare創新照顧、願景工程基金會專欄作家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已出版《「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寶瓶文化出版;獲文化部文策院「Books From Taiwan」2022年度選書,並已出版簡體中文版)、《因為愛,所以看見──從失智到高齡退化照護,學習以勇氣面對》(台灣失智症整合照護暨教育發展協會年度公益出版計畫)、《雄溫暖,心照顧──高雄第一線失智照顧者無藏私經驗分享》(合著)。
臉書:陳乃菁
www.facebook.com/naiging
粉專:陳乃菁診所-神經內科、高齡醫學、失智照護、在宅醫療
www.facebook.com/dementiaCAR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