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61chi
- 80臺北
- 80臺北×90香港:漫漫畫雙城
- 90香港
- 9786269578047
- 9786269626625
- 9789860647822
- 9991120125012
- A Contract with God: And Other Tenement Stories
- A Love Gift
- Ant Sang
- Bonjour Angoulême
- Clément Oubrerie
- Crystal KUNG
- Daniel Teitler
- David Prudhomme
- Elainee
- Etudes For Papa
- Everything You Never Wanted Your Kids to Know About Sex
- For the Time Being
- Four in Love
- Francois Schuiten
- GODFORSAKEN GRAPES
- GODFORSAKEN GRAPES: A Slightly Tipsy Journey through the World of Strange
- Gami
- HAND JOB QUEEN
- Isabelle Merlet
- Island to Island
- Island to Island: a graphic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 New Zealand
- Jason Wilson
- Julie Birmant
- Justin Richardson
- LES CHATS DU LOUVRE
- Le chien qui louche
- Manara's Kama Sutra
- Mark A. Schuster
- NIN
- Neil Strauss
- Nicolas de Crécy
- Obscure
- Période Glaciaire
- Rachel Fenton
- Shanghai Junior: A Story in China 1929
- Slow Wine
- Sometimes in the City
- The Game / Rules of the Game / The Truth
- Tim Gibson
- Will Eisner
- and Underappreciated Wine
- pablo
- Étienne Davodeau
- 一個從業職人的真情告白
- 上海大少爺
- 不怕小孩問
- 不怕小孩問(新版):寫給父母的親子性教育指南
- 九真陰經
- 二犬十一咪
- 人文
- 人文與環境
- 伊莎貝爾·梅蕾特
- 何家輝
- 傅士玲
- 傑森‧威爾遜
- 克里蒙·烏博希
- 兩性與家庭關係
- 兩性關係
- 其他
- 再見巴黎
- 利志達
- 劉又禎
- 北港香爐人人插(限制級)
- 南方小鎮時光
- 南方小鎮時光:左營‧庫倫洛夫
- 叛逆的葡萄
- 叛逆的葡萄:踏上珍稀葡萄酒旅程
- 台灣
- 同志
- 吳念真
- 吳念真、李鴻欽
- 喬一樵
- 四天
- 四天 Four in Love
- 圖文書
- 城市裡,有時候
- 報導文學
- 墨里可MORIKU
- 多桑
- 大衛.普魯東
- 大辣
- 失能旅社
- 妖怪森林外傳
- 威爾·埃斯納
- 安古蘭遊記
- 安古蘭遊記:漫畫家法國駐村新體驗
- 安哲
- 寫給父母的親子性教育指南
- 小莊
- 小飲,良露
- 小飲,良露:葡萄酒旅記
- 尼古拉·德魁西
- 尼尔‧史特劳斯
- 尼爾‧史特勞斯
- 島嶼禮物
- 島嶼禮物:台灣紐西蘭圖像小說創作合集
- 巴黎
- 彩虹公寓
- 彩虹公寓:Rainbow Apartment
- 心理勵志
- 性愛指南
- 房間
- 手槍女王
- 把妹达人123 从宅男到型男之路、游戏规则、完结篇:搞定人生下半场(2023新版)
- 把妹達人123 從宅男到型男之路、遊戲規則、完結篇:搞定人生下半場(2023新版)
- 提姆吉柏森
- 插圖
- 敖幼祥
- 斜眼小狗
- 旅遊指南
- 日本
- 旼照女王
- 暫時先這樣
- 書
- 曾耀慶
- 朝井真果
- 李建興
- 李昂
- 李瑋恩
- 李瑋恩Weien Lee
- 李鴻欽
- 松本大洋
- 柯清心
- 柳廣成
- 歐陽應霽
- 歷史
- 水晶孔
- 法國
- 法文
- 海外
- 涼圓
- 漫畫
- 狎客行
- 狎客行:九真陰經
- 王蘊潔
- 現代狎客行
- 畢卡索的蒙馬特
- 盧卡斯Lucas Paixão
- 真實故事
- 社會
- 社會寫實
- 穿越羅浮宮
- 筆頭
- 米羅·馬那哈
- 紅線
- 紅線:A Love Gift
- 經典
- 經典文學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羅寗
- 羅浮宮
- 羅浮宮的貓
- 義大利愛經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爸練習曲
- 老爸練習曲:Etudes For Papa
- 與神的契約:百年冥誕紀念版
- 艾堤安·達文多
- 茱莉·畢蒙
- 華文
- 萬歲
- 藍尼Elainee
- 藍漢傑
- 藝術
- 衝出冰河紀
- 親子關係
- 譯者:貓學步、李建興大辣
- 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
- 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現代愛經指南
- 貝涅‧彼特
- 賈斯汀·里查森
- 鄭問
- 酒途的告白
- 酒途的告白2
- 酒途的告白2:喝到世界的盡頭
- 酒途的告白:環遊世界酒單
- 阿勉
- 阿推
- 陳沛珛
- 陳沛珛CHEN Pei-Hsiu
-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
- 韓書妍
- 韓良露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香港
- 香港新,柳廣成
- 馬世儀
- 馬克·查斯特
- 馮志明
- 馮索瓦‧史奇頓
- 麥人杰
- 黃正
- 黃照達
- 黃熙文
- 黃麗如
【預購】畢卡索的蒙馬特(Pablo)(一套兩本不拆售)◎茱莉·畢蒙(Julie Birmant)、克里蒙·烏博希(Clément Oubrerie)(譯者:喬一樵)
Regular price $64.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敬!永遠的壞小子——巴布羅.畢卡索
【Ⅰ摯友,戀人,與破舊的洗衣船工作室】
1900年,來自西班牙、沒沒無名的19歲小夥子巴布羅.畢卡索,踏進繁華的花都巴黎。當時萬國博覽會正熱鬧滾滾地開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們,畫家、詩人、小說家、樂手、舞者……齊聚在這個城市裡,尋找靈感與機會。
初出茅廬的巴布羅,認識了許多和他一樣才華橫溢的朋友,遇到伯樂欣賞他的作品。當然,戀愛的機會,也接踵而至。
本書由畢卡索青年時期情人、人體模特兒菲儂的視角出發,延伸兩條故事軸線:菲儂自身坎坷的身世背景,與畢卡索初來乍到巴黎時,遇到的種種人、事、物。這兩人在菲儂開始模特兒工作之後,在詩人馬克思.雅各的介紹之下,終於相識。
當風流倜儻的畢卡索,遇上倔強美麗的菲儂,這段戀情,將帶給畢卡索什麼樣的衝擊與影響?
【Ⅱ不願安定的靈魂】
巴布羅.畢卡索遇見了命中註定的對手——亨利.馬諦斯,
受到競爭心驅動,他的創作能量不斷爆發,只為了畫出能超越馬諦斯的作品。
巴布羅的佔有欲與專橫,逐漸形成牢籠困住菲儂。
她在令人窒息的愛情中尋求出路:讀書、畫畫,甚至領養了一個小女孩。
但是養育小女孩所帶來的衝突,卻埋下了決裂的導火線。
《亞維儂的少女》開啟畢卡索創作全新風格——立體派時期,
此時他就像一匹蓄勢待發的野馬,除了馬諦斯之外,沒有人能與他並駕齊驅。
所有人,將隨著時間流逝而被遺忘……
名人推薦
台灣當代藝術家莊普/詩人陳克華/作家韓良憶、羅浥薇薇/政大歐文系教授阮若缺/漫畫家平凡、61Chi 鍾情推薦
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 從窮小子到大師的成名之路
【Ⅰ摯友,戀人,與破舊的洗衣船工作室】
1900年,來自西班牙、沒沒無名的19歲小夥子巴布羅.畢卡索,踏進繁華的花都巴黎。當時萬國博覽會正熱鬧滾滾地開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們,畫家、詩人、小說家、樂手、舞者……齊聚在這個城市裡,尋找靈感與機會。
初出茅廬的巴布羅,認識了許多和他一樣才華橫溢的朋友,遇到伯樂欣賞他的作品。當然,戀愛的機會,也接踵而至。
本書由畢卡索青年時期情人、人體模特兒菲儂的視角出發,延伸兩條故事軸線:菲儂自身坎坷的身世背景,與畢卡索初來乍到巴黎時,遇到的種種人、事、物。這兩人在菲儂開始模特兒工作之後,在詩人馬克思.雅各的介紹之下,終於相識。
當風流倜儻的畢卡索,遇上倔強美麗的菲儂,這段戀情,將帶給畢卡索什麼樣的衝擊與影響?
【Ⅱ不願安定的靈魂】
巴布羅.畢卡索遇見了命中註定的對手——亨利.馬諦斯,
受到競爭心驅動,他的創作能量不斷爆發,只為了畫出能超越馬諦斯的作品。
巴布羅的佔有欲與專橫,逐漸形成牢籠困住菲儂。
她在令人窒息的愛情中尋求出路:讀書、畫畫,甚至領養了一個小女孩。
但是養育小女孩所帶來的衝突,卻埋下了決裂的導火線。
《亞維儂的少女》開啟畢卡索創作全新風格——立體派時期,
此時他就像一匹蓄勢待發的野馬,除了馬諦斯之外,沒有人能與他並駕齊驅。
所有人,將隨著時間流逝而被遺忘……
名人推薦
台灣當代藝術家莊普/詩人陳克華/作家韓良憶、羅浥薇薇/政大歐文系教授阮若缺/漫畫家平凡、61Chi 鍾情推薦
作者簡介
編劇/茱莉·碧蒙 Julie Birmant
畢業於布魯塞爾表演藝術及傳播技術學院(INSA),之後成為導演,替比利時法語電視台(RTBF)製作科普紀錄影片,主辦好幾期在專業人士之間頗有名氣的《戲劇替代》(Alternatives Théâtrales)期刊。
在日本待了一段時間才返回法國,她先替法國文化電台(France-culture)協助撰寫露西安‧阿頓(Lucien Attoun)的戲劇新聞,刊登於《流浪者筆記》(Carnet Nomade),她成為劇作家兼幾個戲劇節的主筆,包括南西和巴黎夏日街區的《過客》(Passages)雜誌,最後成為法國文化電台創意紀錄片的製作人,製作亞蘭‧凡斯登(Alain Veinstein)的深夜驚奇(Surpris par la nuit)節目。
曾擔任《女性的瘋狂》(Drôles de femmes)漫畫編劇,紀錄並勾勒出群眾當中不同女性的形象,本書由凱瑟琳‧莫里斯繪圖,於2010年由Dargaud出版社發行。她目前正在籌備下一本漫畫的發表。
漫畫/克里蒙·烏博希 Clément Oubrerie
生於1966年,在高等繪畫與建築學院(ESAG)畢業後,搬到美國兩年,出版最先的幾本兒童繪本。返回法國又接著出版四十幾本繪本,與伊莉莎白.孔布斯(Elisabeth Combres)及佛羅倫斯.提拿(Florence Thinard)合作的《新聞千字》(Mille Mots de l'info)獲得2003年蒙特勒伊(Montreuil)的年度出版品大獎。
2005年出版《象牙海岸的阿雅》(Aya de Yopougon)是他第一部漫畫作品,該作編劇為瑪格麗特.阿布耶(Marguerite Abouet),兩人聯手摘下2006年安古蘭的新作獎。這系列的作品大受歡迎,總共五 部,被譯為十五種語言。接著又改編雷蒙.柯農(Raymond Queneau)的經典作品《地鐵裡的莎姬》(Zazie dans le metro)。
同一時間,由於接觸到3D技術,他嘗試創作動畫,創作出「哞哞」(Moot-moot)裡頭艾瑞克與韓奇這兩隻羊的角色,並得到2008年安錫國際動畫節「最佳系列動畫」殊榮。之後他與尤安‧史法 (Joann Sfar)及安東.德雷斯佛(Antoine Delesvaux)成立動畫工作室,完成兩部完整劇情片:拉比貓(Chat du rabbin,2011)與象牙海岸的阿雅(Aya de Yopougon,2011)。
編劇/茱莉·碧蒙 Julie Birmant
畢業於布魯塞爾表演藝術及傳播技術學院(INSA),之後成為導演,替比利時法語電視台(RTBF)製作科普紀錄影片,主辦好幾期在專業人士之間頗有名氣的《戲劇替代》(Alternatives Théâtrales)期刊。
在日本待了一段時間才返回法國,她先替法國文化電台(France-culture)協助撰寫露西安‧阿頓(Lucien Attoun)的戲劇新聞,刊登於《流浪者筆記》(Carnet Nomade),她成為劇作家兼幾個戲劇節的主筆,包括南西和巴黎夏日街區的《過客》(Passages)雜誌,最後成為法國文化電台創意紀錄片的製作人,製作亞蘭‧凡斯登(Alain Veinstein)的深夜驚奇(Surpris par la nuit)節目。
曾擔任《女性的瘋狂》(Drôles de femmes)漫畫編劇,紀錄並勾勒出群眾當中不同女性的形象,本書由凱瑟琳‧莫里斯繪圖,於2010年由Dargaud出版社發行。她目前正在籌備下一本漫畫的發表。
漫畫/克里蒙·烏博希 Clément Oubrerie
生於1966年,在高等繪畫與建築學院(ESAG)畢業後,搬到美國兩年,出版最先的幾本兒童繪本。返回法國又接著出版四十幾本繪本,與伊莉莎白.孔布斯(Elisabeth Combres)及佛羅倫斯.提拿(Florence Thinard)合作的《新聞千字》(Mille Mots de l'info)獲得2003年蒙特勒伊(Montreuil)的年度出版品大獎。
2005年出版《象牙海岸的阿雅》(Aya de Yopougon)是他第一部漫畫作品,該作編劇為瑪格麗特.阿布耶(Marguerite Abouet),兩人聯手摘下2006年安古蘭的新作獎。這系列的作品大受歡迎,總共五 部,被譯為十五種語言。接著又改編雷蒙.柯農(Raymond Queneau)的經典作品《地鐵裡的莎姬》(Zazie dans le metro)。
同一時間,由於接觸到3D技術,他嘗試創作動畫,創作出「哞哞」(Moot-moot)裡頭艾瑞克與韓奇這兩隻羊的角色,並得到2008年安錫國際動畫節「最佳系列動畫」殊榮。之後他與尤安‧史法 (Joann Sfar)及安東.德雷斯佛(Antoine Delesvaux)成立動畫工作室,完成兩部完整劇情片:拉比貓(Chat du rabbin,2011)與象牙海岸的阿雅(Aya de Yopougon,2011)。
導讀
畢卡索可說是藝術史上最被廣為消費的藝術家了。連對現代藝術最為陌生的人們看到作品都喊得出作者是誰,風格被許多設計公司延伸運用,簽名被印在明信片、馬克杯、衣服、包包、汽車上……正因為「通俗」到成為「常識」,使得畢卡索也成為最不被了解的藝術家。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畫商貝耶勒(Ernst Beyeler)與畢卡索本人交手後,對他的評語是──「真誠的壞蛋」。畢卡索的壞似乎來自於身為天才的自負,也來自於在世成名的經歷,更來自於那個時代波西米亞式的「壞小子」形象。他的壞與作品一同傳世,終於成為最為人知卻也最不被深入理解的符號。
既然從成長背景與性格上無法全面理解,那麼從作品呢?畢卡索的多變風格,從早期的寫實到藍色、粉紅色、立體派最後到晚期,這麼籠統的分法,恐怕不足以一言道盡每段時期的風格。
《畢卡索的蒙馬特》編劇,茱莉‧畢蒙,表演學院出身,曾任導演、電視台編劇、紀錄片製作人,憑藉著敏銳的觀察力,她選擇從畢卡索身邊的人,以迴光的手法,反射出畢卡索的性格,透過與這些人的遭遇,演繹出每段風格的轉捩點,交代關鍵作品創作的動機;然而這部作品最傑出的,或許要算是繪畫風格,克里蒙‧烏博希巧妙運用每段時期的代表色彩,營造當時代的氛圍,簡潔線條勾勒出每個人物栩栩如生的神情,有助於理解這些玩世不恭藝術家們的獨特表達方式,透過克里蒙的妙筆,召喚出這些蒙馬特男女用生命演繹的風景。
文/喬一樵(本書譯者)
畢卡索可說是藝術史上最被廣為消費的藝術家了。連對現代藝術最為陌生的人們看到作品都喊得出作者是誰,風格被許多設計公司延伸運用,簽名被印在明信片、馬克杯、衣服、包包、汽車上……正因為「通俗」到成為「常識」,使得畢卡索也成為最不被了解的藝術家。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畫商貝耶勒(Ernst Beyeler)與畢卡索本人交手後,對他的評語是──「真誠的壞蛋」。畢卡索的壞似乎來自於身為天才的自負,也來自於在世成名的經歷,更來自於那個時代波西米亞式的「壞小子」形象。他的壞與作品一同傳世,終於成為最為人知卻也最不被深入理解的符號。
既然從成長背景與性格上無法全面理解,那麼從作品呢?畢卡索的多變風格,從早期的寫實到藍色、粉紅色、立體派最後到晚期,這麼籠統的分法,恐怕不足以一言道盡每段時期的風格。
《畢卡索的蒙馬特》編劇,茱莉‧畢蒙,表演學院出身,曾任導演、電視台編劇、紀錄片製作人,憑藉著敏銳的觀察力,她選擇從畢卡索身邊的人,以迴光的手法,反射出畢卡索的性格,透過與這些人的遭遇,演繹出每段風格的轉捩點,交代關鍵作品創作的動機;然而這部作品最傑出的,或許要算是繪畫風格,克里蒙‧烏博希巧妙運用每段時期的代表色彩,營造當時代的氛圍,簡潔線條勾勒出每個人物栩栩如生的神情,有助於理解這些玩世不恭藝術家們的獨特表達方式,透過克里蒙的妙筆,召喚出這些蒙馬特男女用生命演繹的風景。
文/喬一樵(本書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