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2025
- 2025年
- 258期
- 259
- 2月
- 471410268964801
- 人文文學
- 印刻文学生活志 (3月号/2025/第259期)
- 印刻文学生活志(2月号/2025)(第258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誌 5月號/2022 (第225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 (3月號/2025/第259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1月號2025第257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12月號/2024)(第256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2月號/2025)(第258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8月號/2020)(第204期)
- 台灣
- 封面標題:追憶、整理,與告別
- 張愛玲
- 張鐵志
- 文學雜誌
- 海外
- 瘂弦
- 第204期
- 繁體
- 联合文学
- 联合文学生活志
- 華文
- 連明偉
- 那天,下着微雨
- 那天,下著微雨
- 鍾文音
- 雜誌
- 零雨
- 8月號

【預購】印刻文學生活誌 (1月號/2025/第257期)
Regular price $22.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封面故事
頑童、生死簿與異鄉人,連明偉徘徊於異國與故里之間,從《番茄街游擊戰》在菲律賓街頭開始遊盪嬉鬧,《青蚨子》回到宜蘭外澳與烏石港,打開小說的生死祕境;再到《藍莓夜的告白》裡聚集了世界各地的遷移者、落魄者,在加拿大班夫的城堡飯店,各自安住心底的欲望與孤獨。迴盪在不同的遠方,異鄉和故鄉終都成為小說家不斷書寫的他鄉。
而這次,連明偉再次聚焦家鄉,搭設一場地方選舉的舞台,搬演著政治荒謬秀,用不同風格的文字,映現與鄉土之間,各種樣態的連結,同時也試觸人何以能夠納受的荒唐底限。
本期發表連明偉最新小說;並與朱和之對談,關於那離不開的遠方,與回不去的家鄉;還有詹閔旭、陳栢青、黃資婷的讀後讚聲;以及小說家漫步,特寫那些鄰近生活,並且滋生出小說的地景,要如何在時移的變遷中,一次次為心懷的鄉土,用反覆的觀看去釐清,此中的確鑿。
編者的話
移動的時間
執行主編 蔡俊傑
我總覺得,連明偉平常沒事時,就是自己一人,或者牽著小狗,在居住的小鎮四處漫遊。也許是因為我對當地環境不熟,想到那畫面總有一種奇異的末日感,彷彿是一處時間的墟地。雖然是小地方,但人口也相對稀少而處處寬敞,因為寬敞,大部分的聲響就特別鬧耳而顯得環境本身的寧靜。還有破碎,年齡斷層的稚子與老人,固定不變的生活作息,親暱卻又疏遠的黏著人際關係。還有一塊塊或休或耕的田地,小路不時鋪開一串農機沾泥的胎痕,曬在晨昏的濃淡陽光之中……。漫想中,直到我對那個遠方的想像,開始出現自己南部鄉下家裡旁邊那間媽祖廟,我才發現原來剛剛的那些想像,其實不是哪個未知的遠方,而是我自己好一陣子沒回去的,那安靜的小村子。
執行主編 蔡俊傑
我總覺得,連明偉平常沒事時,就是自己一人,或者牽著小狗,在居住的小鎮四處漫遊。也許是因為我對當地環境不熟,想到那畫面總有一種奇異的末日感,彷彿是一處時間的墟地。雖然是小地方,但人口也相對稀少而處處寬敞,因為寬敞,大部分的聲響就特別鬧耳而顯得環境本身的寧靜。還有破碎,年齡斷層的稚子與老人,固定不變的生活作息,親暱卻又疏遠的黏著人際關係。還有一塊塊或休或耕的田地,小路不時鋪開一串農機沾泥的胎痕,曬在晨昏的濃淡陽光之中……。漫想中,直到我對那個遠方的想像,開始出現自己南部鄉下家裡旁邊那間媽祖廟,我才發現原來剛剛的那些想像,其實不是哪個未知的遠方,而是我自己好一陣子沒回去的,那安靜的小村子。
彷若此境,時為彼方,也許離鄉的人都知道,不論去到再遠,總都會在某個時刻,忽然被家鄉給拉了回去。在這個去與回的拉扯間,到後來那種拉扯已經內化成為身體的感受和記憶,不會特別因為身在何地而被影響。
而我其實也沒去到太遠,但不免也懷念起自己的鄉下,那個小地方,生活的人都一覽無遺,隨處擺放,也因處處可遇見,隨意可聽聞,有時反倒讓人的心更顯得擁擠。厝邊頭尾,親戚好友,差不多彼此都熟識,即便再不認識,起碼也都是聽說過,知道是誰,是誰都得知道的;雖然在城裡不需要知道那麼多,但這裡人多樓高,人的情感和內心被垂直高低的收藏著。即便城市再大,就如同那一幢幢新建的大樓,公設比越高,能留給自己的餘地也越少。
忘了是哪一天,也許是這個冬天真的開始變冷之前,在某一次活動碰到連明偉,那時正準備企劃他的專輯,便請他挑選幾個頭城的地景,隨意聊聊這些充滿著他的生活,以及創作的地方,並搭配他自己平時空閒散步悠晃,隨手抓拍的照片。後來他給了一張直拍的,照片中間是一列藍色外型,正往宜蘭方向行進的區間慢車,正穿行過鐵道兩側的漫漫綠樹林,兩邊叢生的綠樹簇擁。拍照的角度好像在空中,像是時下很常被應用的空拍機,但我知道連明偉更接地氣,那就一定是在天橋上拍攝。當時對那座天橋起了諸多的想像,馬上再傳訊詢問,訊息很快已讀,小說家說稍候,返家的客運正好抵達頭城,對話視窗中靜默了幾分鐘,忽然跳出許多張照片,接著來訊「送給你滿滿的火車!」還不及回覆,又來了許多張照片,以及訊息「還有更多花!」好的,謝啦。
我看著那一張張被山和樹簇擁著的鐵道上,穿行著各種不同外型的火車,明亮潔白的流線型車頭,機械粗重感明顯的舊式車型,好像穿著制服般安分行進的新式區間,被歲月和風沙侵蝕刮花了車身的慢車,(當然還有那些更多的花)就好像可以聽見列車行進時的轟隆聲,心思被帶到更遠。我在想,這些看起來被凝滯的時間裡,移動一直進行中吧,不論是照片,抑或是存在記憶中的印記,終會被某些觸動喚起體感,此時不論身在何方,總會朝著心裡掛念的方向前往。
一年之末銜接一年之初,我想到小說家來訊裡的「滿滿」和「更多」,這兩個我平常很少會用的詞,這時覺得很可愛,像是一種對世界的熱誠與期待。
新年快樂!
內容簡介
【INK印刻文學生活誌】
《印刻文學生活誌》於二○○三年創刊以來,致力搜羅所有能指向心靈的創作,以文學為主軸,涵蓋藝術、電影、攝影、音樂、表演等領域;內容有作家特集(新作發表、深度訪問、作品析論)、新人推介、藝術評論及文學教育等內容,並持續報導國際文壇動態,引介國外作家作品。作品永遠是文學的重點與中心,期予認真的作家一個最好的發表平台,並提供文學愛好者閱讀的最佳管道。
《印刻文學生活誌》於二○○三年創刊以來,致力搜羅所有能指向心靈的創作,以文學為主軸,涵蓋藝術、電影、攝影、音樂、表演等領域;內容有作家特集(新作發表、深度訪問、作品析論)、新人推介、藝術評論及文學教育等內容,並持續報導國際文壇動態,引介國外作家作品。作品永遠是文學的重點與中心,期予認真的作家一個最好的發表平台,並提供文學愛好者閱讀的最佳管道。

【預購】印刻文學生活誌 (3月號/2025/第259期)
Regular price $22.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封面人物:零雨
封面標題:那天,下著微雨
封面故事
要有鳥聲,要有樹,要有青蛙。
在詩句開始之前,先聽見了自然的旋律,零雨,果真陪我們淋了一陣雨,讓水落下,讓心靜下,想念與永恆迴盪著,文字隨心思浮現。在深情的《女兒》之後,她拈來詩與隨筆,充滿音聲的靜謐,見生活的表象下,暗藏的顏色,宇宙的絲線。
那天,台北的天空微雨濛濛,零雨用她沉靜且溫和的語調緩緩訴說著,詩與世界的關係,光影與時空的映照。彷彿所有浮散在城市巷弄裡的躁擾,也被雨洗過了一遍。
編者的話
天空
執行主編 蔡俊傑
回想起最一開始,應該是每天早晨出門,騎著車在路上,短暫停紅燈的時候。在每日路線習慣的停頓間格,那燈號倒數的秒數不知何時開始,已然成為一種體感的慣習,就像感受著呼吸的深淺般,不用看著碼表時間的計時,就大略知道自己一口氣可以憋著多久。總之,大概就是一種自己知道的時間感,那些流動被停留在不同路口,短暫的九十秒、七十秒、或者六十秒,都成了另一層隔出來的時空。而眼前那些走過的身影,以及行駛而過的快慢車身,就像是另一種事不關己的展示,那些人們的穿著,衣服的顏色,鞋子的新舊,頭髮造型,還有結束等待而展開的表情,行走的手勢和步伐的躁緩,都成為一種被這個城市,或者說,被生活周遭侵擾的凌亂。
執行主編 蔡俊傑
回想起最一開始,應該是每天早晨出門,騎著車在路上,短暫停紅燈的時候。在每日路線習慣的停頓間格,那燈號倒數的秒數不知何時開始,已然成為一種體感的慣習,就像感受著呼吸的深淺般,不用看著碼表時間的計時,就大略知道自己一口氣可以憋著多久。總之,大概就是一種自己知道的時間感,那些流動被停留在不同路口,短暫的九十秒、七十秒、或者六十秒,都成了另一層隔出來的時空。而眼前那些走過的身影,以及行駛而過的快慢車身,就像是另一種事不關己的展示,那些人們的穿著,衣服的顏色,鞋子的新舊,頭髮造型,還有結束等待而展開的表情,行走的手勢和步伐的躁緩,都成為一種被這個城市,或者說,被生活周遭侵擾的凌亂。
但有時候,我們一點都不需要這些,關於他人有意與無意所展示的,那些關於自己(以及自己渴望)之外的一切。而我想說的是,後來,在那停緩的片刻,不知從哪天開始,我會習慣抬起頭看看天空。就好像從那樣把視線拔高,循著那無垠天際漫開,覺察到自身的微渺,藉此可以取巧地想像,獲取一種俯瞰的視角。那些包含自己在內,極眼力所及,這些那些,紛紛擾擾熙熙攘攘的生活,被一個個人行進的方向,前往的目的,從那些視野中接續跳轉著,那些看似無關的,其實都被銜接上了,趨向一種像是被逼迫著的,熱絡的活氣給壟罩。以為生活是一套系統,以為人是各自精密的組件,而日常是,有效期限的保固倒數。
總覺得天空是最純粹的,所有的現象和變化,都是因應當下天候的諸多客觀因素而表現,而那些呈現的種種,也一點都不在乎是否被注視觀察著。但也因為那些純粹與幻變,也成了一種牽引著主觀投射,或者說,映襯著,俯成了一面個人自我情緒和心情的鏡子。儘管任性,卻也同時讓人期待,那些雲影的流襯與交疊,白與白的相互渲染,捲成漸灰,偶爾有被輕薄覆蓋的日光,像暗啞的枝脈冒出了新芽。而那些讓人嚮往的好天,那一幕幕深淺攜帶若干明暗亮度的藍,昨天的藍和今天的藍,記憶中想起的,那與之若干差異的藍。有時覺得天空像海那樣,只是波次更替的不是潮浪聲,而是浸潤的色染和冒湧的雲沫。
之後,依靠著時間倒數的直覺,把眼神放低,找到那在馬路上懸空倒數計時的紅色數字規律地減少,直到歸零。那些因為停頓而被延緩地間段被打斷,時間繼續流動,彷彿從來都是如此,生活的躁鬧繼續沿著身體慣性的縫隙滲溢進自己的內裡。
對了,我想起來了,就是有意識地抬頭找天空,是從晴朗的天開始,風吹送過來幾點雨滴,遠邊開始湧出層疊的雲影,空氣中瀰漫著些微的雨氣。那時未及多想,身旁的人車開始躁動,緩緩起步,油門聲像小火般逐漸增溫,但我卻仍然對遠天含壓過來的雲影,在意的不得了。
後來,收到零雨的稿子,十二首詩,以及難得發表的十二則隨筆,一開始看著這些標題,就像是坐落各處的座標,橫豎聚焦互為經緯──大樓、瀑布,下午茶,公園小角落,今日新聞,鏡子,消失,最美好的一段,車聲,那花園,房間素描,散步。以及鳥聲,果實,黑,雲,天空,怪鳥,青蛙開始叫,二月時候,青蛙叫,宇宙之絲,提醒,向樹致敬──讀著這些字句,懷想著那一本本成冊的詩集,以及那些仍被詩人藏放的,漫長積累中,攏絡時間的字,一字字撐開的,都好像是在那些停緩的片刻裡,只有自己找到的那片天空。
內容簡介
【INK印刻文學生活誌】
《印刻文學生活誌》於二○○三年創刊以來,致力搜羅所有能指向心靈的創作,以文學為主軸,涵蓋藝術、電影、攝影、音樂、表演等領域;內容有作家特集(新作發表、深度訪問、作品析論)、新人推介、藝術評論及文學教育等內容,並持續報導國際文壇動態,引介國外作家作品。作品永遠是文學的重點與中心,期予認真的作家一個最好的發表平台,並提供文學愛好者閱讀的最佳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