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9787532790012
- 9789864061419
- 9789864061617
- 9789864062973
- 9789864063222
- 9789864063345
- 9789864063352
- 9789864063574
- 9789864063604
- 9789864063727
- 9789864063758
- 9789864063819
- Anne Carson
- Doris Lessing
- Jack Gilbert
- Jamais vu
- LP小說選
- Louise Glück
- Manuel J. Smith Ph.D.
- Margaret Atwood
- Mr. Adult
- Nelly Sach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Short Talks
- The Long Goodbye
- The Wild Iris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Wislawa Szymborska
- ben
- ben in the world
- minBunun
- 三个深呼吸
- 三個深呼吸
- 不說話的孩子
- 个人成长
- 中國大陸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五一三
- 人人皆撒旦
- 人工少女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似陌生感
- 何致和
- 余國芳
- 余生
- 余生:黎紫书微型小说自选集
-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
- 你好,我是接體員
- 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
- 你背負了誰的傷
- 你背負了誰的傷:從家庭的原生三角關係,療癒代際傷害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做工的人
- 偽博物誌
- 偽魚販指南
- 傑克‧紀伯特
- 像那天
- 兒童繪本
- 兩性關係
- 其他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分開旅行
- 分開旅行 The Long Goodbye
- 別人怎麼對你
- 劉秀枝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灣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周慕姿
- 周若鵬
- 喪禮上的故事
- 在逃詩人
- 壞小孩
- 夏雪
- 多麗絲‧萊辛
- 夜光拼圖
- 大人先生
- 大師兄
- 大象席地而坐
- 天河繚亂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太陽照不到的地方
- 失智
- 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
- 奈莉·沙克絲
- 好黑
- 如此人生
- 姜泰宇
- 婀薄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孝子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卡森
- 宋怡慧
- 宝瓶文化
- 寶瓶
- 寶瓶文化
- 寻找米兰·昆德拉
- 尋找米蘭·昆德拉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寧
- 小說
- 尖叫連線
- 崎雲
- 崔舜華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廖偉棠
- 張芬齡
- 張錦忠
- 待續
- 徐思寧
- 徐正雄
- 微型小說
- 心理
- 心理励志
- 心理勵志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思辨
- 愛特伍
- 成為男人的方法
- 成為真正的人
-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說不,沒有對不起誰
- 我那溫泉鄉的那卡西媽媽:飄浪之女
- 戒斷曖昧
- 推理小說
- 撕掉羞恥印記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敷米漿
- 文化研究
- 文國士
- 文學小說
- 日本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書
- 曼紐爾·J·史密斯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抱他的人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宥勳
- 李佳庭
- 李奕樵
- 李崇建
- 林楷倫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格十三
- 棄子圍城
- 楊双子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樂園輿圖
- 歐陽瑾
- 歷史
- 殺鬼
-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 比句點更悲傷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求孕
- 汪用和
- 沈信宏
- 洗車人家
- 洪茲盈
- 海外
- 淺談
- 湖面如鏡
- 火來了,快跑
- 烈火
- 無人知曉的房間
- 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
- 照護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王意中
- 班,無處安放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甘耀明
- 生活哲學
- 男人這東西
- 畢飛宇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疗愈
- 療愈
- 療癒26顆破碎的心
- 真實人生故事
- 石雯雯
- 社工
- 社會學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神在
- 空中老爺
- 空中老爺的日常
- 童書
- 简体版本
- 簡體
- 簡體版本
- 精選小說集
- 紫金陳
- 繁體
- 繪本
- 羅毓嘉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人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職場冷暴力
- 胡遷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小說
- 華文文學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蛻
- 蝴蝶的重量:奈莉·沙克絲詩選
- 親子關係
- 許慧貞
- 評論
- 詩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謝曉虹
- 貓
- 貓在之地
- 貓狗撿史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走動的樹
- 走過愛的蠻荒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宮毯子
- 退化
- 遊戲自黑暗
-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
-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從性侵受害者到倖存者,一段陪伴者同行的創傷療癒之路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都是你教的
- 醫療
- 醫療保健
- 野鳶尾
- 開亮
- 阿丽亚娜·舍曼
- 阿姨們【首刷紙本限定羅毓嘉暖心手寫信】
- 阿布
- 阿麗亞娜·舍曼
- 陳乃菁
- 陳栢青
- 陳潔晧
- 陳育虹
- 陳黎
- 隼人
- 雪卡毒
- 雲端的丈夫
- 露伊絲‧葛綠珂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歷史
- 馮以量
- 駱以軍
- 鬼拍手
- 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益中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紫书
- 黎紫書
- 黑雨將至
- 龔萬輝

【預購】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譯者:石雯雯)
Regular price $29.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我殺死了我的家人。」
精神壓力 / 睡眠不足 / 身心俱疲 / 絕望 /
經濟困難 / 獨自承擔 / 有苦難言 / 共同自殺……
家中最有責任感的人,被長期家庭照護擊潰的瞬間。
精神壓力 / 睡眠不足 / 身心俱疲 / 絕望 /
經濟困難 / 獨自承擔 / 有苦難言 / 共同自殺……
家中最有責任感的人,被長期家庭照護擊潰的瞬間。
▍被長期家庭照護擊潰的瞬間,因愛而生的照護創傷──
●為了不讓母親痛苦,早苗拿來了最鋒利的刀子。被殺害的母親,此時已臥床十二年半,身上卻不見絲毫褥瘡。
●木村殺了一直深愛著的妻子,他說:「當時應該有能幫助我的人,但是,我獨自一人承受了所有壓力,沒有時間考慮向他人求助。」
●老後再也無法負荷照顧工作的芳子,殺了腦性麻痺的兒子,她在法庭上供述:「就像慢慢往水杯裡加水,不停加水的話,水最終會溢出來。我也到了極限,無法再承受更多了。」
▍悉心照護家人的照顧者,卻變成了殺人犯。
▍他們是最有責任感的「加害者」,
▍悲劇發生,受譴責與制裁的,也是他們。
● 70歲老人照顧80歲的「老老照顧」
●為照顧父母而自願犧牲未來的「照護離職」
●老人照顧病中子女的「老病照護」
●一人同時照顧多位家人的「多重照護」
●從自信到絕望,男性照顧者有苦難言的困境……
家庭照護這件事,愈想努力做好,愈容易將自己逼入絕境。進入「大照護時代」的我們,法律、社會福利制度是否已與時俱進、足夠完善?法庭對於相關案件的審判,是情理法,還是法理情?
2007到2014年間,日本每八天就有一起照顧殺人案件;根據本書採訪小組調查,兩成照顧者「曾有過殺害家人、共同自殺的想法」,七成照顧者「因長期照護而身心俱疲」。在台灣,則是十年間發生了近百件的照顧殺人慘案,其中許多加害者選擇在殺人後自殺。
最初因為愛與責任而承擔起的照護工作,若沒有尋求協助與宣洩出口,在缺乏支援與支持下,身心終究會到達極限,甚至演變成「照顧殺人」的人倫悲劇。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深度採訪多起照顧殺人案件中的相關人士,傾聽「加害者」的沉痛悲鳴,揭開家庭照護慘烈的現實困境,探尋預防慘案再度發生的可能。
名人推薦
王婉諭(立法委員)
陳乃菁(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陳景寧(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專文推薦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
周信宏(法律扶助基金會專職律師)
郭慈安(中山醫學大學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執行長)
心疼推薦
(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王婉諭(立法委員):
期待臺灣能透過這本書,看見臺灣社會也存在著相似的照顧者困境,回頭檢視、思考如何讓現有的長照機制更符合期待與需求。我們一起努力,一起來找路。
●陳乃菁(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如何以正確的心態和方式陪伴和協助照護者,說起來是很高深的藝術,對正在邁向高齡化的台灣社會來說特別有急迫性。或許我們可以借鏡比我們更早往高齡化發展的日本,相信他們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冤枉路,我們也能在他們走過的路上建立台灣社會所需要的照顧之道。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書中有位吉田先生,面對鄰里出現照顧殺人事件,深深自責,他每週一次訪視、關懷倖存的照顧者,並促成接受採訪,他說:「我深知,木村先生內心的傷痛永遠也無法癒合。但是,我們地方組織必須守護他。不能讓他再一次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這讓我想起有位兒子照顧者說,在面對吵鬧不休的失智母親,他的求生之道,是當情況嚴重時,他會坐上最後一班公車,帶母親去醫院急診室,貼心的醫護人員很了解這對母子的處境,總會努力安撫母親,讓兒子可以好好睡上兩三個小時。這是政府做不到的夜間喘息服務,卻是照顧者最後的心理支撐。
期望我們能藉由本書,更了解照顧殺人事件的本質與始末,採取有效對策,打造臺灣成為一個「免於長照恐懼的國度」。
作者簡介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前田幹夫
1968年出生於兵庫縣。畢業於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1994年入職每日新聞社。曾任大阪總部社會部、地方部副部長及岡山分局局長等職,2020年4月開始擔任東京總部特別報導部部長。編著有《現場的殘影:記者筆下的「悲歡記」》(新風書房)。
涉江千春
1981年出生於東京都。畢業於東京大學教養學部。2003年入職每日新聞社。先後任職於阪神分局、大阪總部社會部。曾負責大阪府警方、法院等相關新聞的報導,後任機動記者。2018年4月開始任首爾特派員。
向畑泰司
1984年出生於大分縣。畢業於都留文科大學文學部。2006年入職每日新聞社。曾任職於德島分局、大阪總部社會部、東京總部特別報導部。現於大阪總部社會部負責大阪府警方相關新聞的報導。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前田幹夫
1968年出生於兵庫縣。畢業於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1994年入職每日新聞社。曾任大阪總部社會部、地方部副部長及岡山分局局長等職,2020年4月開始擔任東京總部特別報導部部長。編著有《現場的殘影:記者筆下的「悲歡記」》(新風書房)。
涉江千春
1981年出生於東京都。畢業於東京大學教養學部。2003年入職每日新聞社。先後任職於阪神分局、大阪總部社會部。曾負責大阪府警方、法院等相關新聞的報導,後任機動記者。2018年4月開始任首爾特派員。
向畑泰司
1984年出生於大分縣。畢業於都留文科大學文學部。2006年入職每日新聞社。曾任職於德島分局、大阪總部社會部、東京總部特別報導部。現於大阪總部社會部負責大阪府警方相關新聞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