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 12
- 13
- 15
- 17
- 18
- 19
- 1984
- 9772664322149
- 9772664322200
- 9789887624530
- 9789887624554
- 9789887624615
- 9789887988953
- Meta
- POST
- 《方圓》09期
- 《方圓》09期「Time Folds」
- 《方圓》:05期「睡眠」
- 《方圓》:06期「游離」
- 《方圓》:07期「收拾」
- 《方圓》:08期「重置」
- 《方圓》:10期「1984」
- 《方圓》:11期「正午」
- 《方圓》:12期「劫」
- 《方圓》:13期「敵」
- 《方圓》:14期「元/Meta」
- 《方圓》:15期「後/POST」
- 《方圓》:16期「復/RE」
- 《方圓》:17期「卡夫卡・審判」
- 《方圓》:18期「卡繆・異鄉人」
- 《方圓》:19期「曹雪芹・紅樓夢」
- 《方圓》:20期
- 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界,是可能的
- 元/Meta
- 其他
- 出神
- 勞緯洛
- 卡夫卡
- 卡繆
- 參差杪
- 另起爐灶
- 台灣
- 吳煦斌
- 周丹楓
- 哲學
- 哲學入門
- 哲學入門路徑
- 哲學思想
- 喧嘩的碎片
- 回家
- 城市
- 夕拾朝花
- 天堂舞哉足下
- 審判
- 尋常與作樂
- 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
- 小說
- 岑朗天
- 崑南
- 崩末
- 川端康成·美麗與哀愁
- 張婉雯
- 張岪與木心
- 張岪與木心——背負死亡,陳丹青將木心送到陽光下
- 後/POST
- 復
- 復/RE
- 恐懼
- 憂鬱
- 收拾
- 放風
- 散文
- 散文集
- 文学看得开
- 文學單身動物園
- 文學看得開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雜誌
- 文藝星座馬戲團
- 斑駁日常
- 新蒲崗
- 方圓
- 方圓第1期
- 方圓第2期
- 方圓第3期
- 方圓第4期
- 方圓第5期
- 方圓第6期
- 方圓第7期
- 方圓第8期
- 方圓:01期「出神」
- 方圓:02期「恐懼」
- 方圓:03期「憂鬱」
- 方圓:04期「隔離」
- 日本
- 星座
- 時間與記憶的廢墟寓言
- 書
- 曹雪芹
- 木心
- 李卓風
- 李敬恒
- 李智良
- 杜杜
- 梁秉鈞
- 梁秉钧
- 樹心邊.新蒲崗
- 樹邊心
- 正在思想
- 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
- 沉默發條
- 海外
- 渡日若渡海
- 游離
- 游靜
- 無遮鬼
- 現代文學
- 現代詩
- 甄拔濤
- 異鄉人
- 當代解讀
- 看牛集
- 睡眠
- 米哈
- 紅樓夢
- 紅眼
- 經典香港詩集
- 繁体
- 繁體
- 自由如綠——香港作家植物書寫合集
- 華文
- 華文現代詩
- 董啟章
- 蘇苑姍
- 虛詞
- 袁兆昌
- 評論
- 謝曉虹
- 鄧小樺
- 鄧正健
- 重置
- 長篇小說
- 陳丹青
- 隔離
- 雷声与蝉鸣
- 雷聲與蟬鳴
- 電影
- 韓麗珠
- 音樂
- 飲食文學
- 飲食魔幻錄
- 香港
- 香港人日常生活經驗
- 香港作家植物書寫合集
- 香港文學
- 香港文學館
- 香港文學館主編
- 香港法庭電影
- 黃仁逵
- 黃嘉瀛
- 黃念欣

渡日若渡海◎李智良
Regular price $28.00李智良於《房間》出版十二年後,再度結集短篇小說。《渡日若渡海》游走於城巿廢墟般的空間,出入於各種莫名速度,處處是被拘囿的身體,被文本以各種方式介入,從主體到他人,觸及寫作的不可能之邊際。在一切艱難中讀之,珍愛之情於心湧動。
文藝推薦:
董啟章、羅貴祥、何倩彤、韓麗珠、言叔夏、童偉格
「與世界尖銳對立的盡頭,他的文字又回到了柔軟的肉身;在自我層層揭開的傷害到了底,卻是對他人痛苦的體察。」——謝曉虹
「此書以內向之眼,折射著彼岸/此岸憂鬱的城」——言叔夏
「李智良的文字總有種懸疑,幾乎會嗅到地圖在潮濕的空氣裡燃燒的氣味。各種附身又無法停止游移,反正全部人與物都是同一個巨大謎底的線索,而那個底蘊又明目張膽得有妄稱的嫌疑,這場被易名為生活的共謀,我們都心知肚明,只是無力推倒,所以只能沿著牆身數算它的疙瘩。所有人都不屬於自己所屬的地方,無路可走但又必須繼續行走。書寫和閱讀如果是一種親密,我只但願它不是唯一。」——何倩彤
「對我來說,讀李智良的文字,是重溫失眠——失眠就是一場,步向睡眠卻始終無法抵達的跋涉——又像在人來人往的城巿裡逆向人流,按下暫停鍵且不斷延長。李智良對於城巿、制度、行動、關係的超乎尋常的敏感,像一種只能在寂靜中才能聽到的躁音。橫越了這些文字,就披上了一種新的觸覺,如果你一直安於生活,你會感到清醒的陣痛,如果你一直不安於人生,你會沿著這些字找到安全的所在。」——韓麗珠
作者簡介
李智良,出生成長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畢業,曾從事研究助理、翻譯、編輯、論文槍手等「自由工作」。1990年代中開始投稿報章副刊及流行雜誌,著有《白瓷》、《房間》、攝影誌《海邊草更藍》,散文及小說收入《走著瞧──香港新銳作家六人選》、《香港短篇小說選2010-2012》、《聲音與象限──字花十年選小說卷》、《我香港,我街道》等選集,曾獲「香港書獎」及「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2013年獲何鴻毅基金會「傑出香港作家交流計劃」贊助,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IWP),獲頒寫作榮譽院士。2018年獲《字花》邀請,參加康文署主辦,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18——香港部屋」駐留。近年於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兼職,任教創意寫作、文學與電影相關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