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9786263140707
- 9786263142190
- 9786263142541
- 9786263142589
- 9786263142749
- 9786263142763
- 9786263142848
- 9786263143135
- 9786263143333
- 9786263144422
- 9786263144484
- 9786263146136
- 9786263147126
- 9786267061343
- 9789863596400
- 9789863596417
- 9789863596653
- 9789863597537
- 9789863597742
- 9789863598459
- 9789863598527
- 9789863599494
- 9789863599692
- 9789866973420
- Adam Smyth
- Art Matters
- Art Matters: Because Your Imagination Can Change the World
- Bill Goldstein
- Chris Riddell
- Dennis Duncan
- Dror A. Mishani
- Erich Fromm
- F. Scott Fitzgerald
- Franz Kafka
- John Cheever
- Junjo Shindo
- Khaled Hosseini
- Neil Gaiman
- Swimmer
- The Art Of Loving
- The Art of Drag
- The Season of Divorce: Stories
- Three
- William Manchester
- 一个作家的午后
- 一個作家的午後:村上春樹編選 費滋傑羅後期作品集
- 三個女人與她們的男人
- 三岛由纪夫
- 三島由紀夫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從上古到隋唐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從兩宋到明清
- 不要溫馴地踱入,那夜憂傷
- 世界一分为二:吴尔芙、T·S·艾略特、E·M·福斯特、D·H·劳伦斯,以及他们的一九二二年
- 世界一分為二
- 世界歷史
- 世界經典
- 世界經典小說
- 丹尼斯·唐肯
- 亞當·史密斯
- 人性
- 人文史
- 人文社科
- 人本主義
- 何致和
- 余國芳
- 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
- 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
- 俄罗斯
- 俄羅斯
- 光与黑暗的一千年
- 光與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紀思潮、大航海與 現代歐洲的誕生
- 克里斯·瑞斗
- 其他
- 凌性傑
- 凡喲
- 出版
- 列夫·托尔斯泰
- 列夫‧托爾斯泰
- 剛剛好的孤獨
- 剛剛好的孤獨:培養獨活能力,與別人保持無負擔的聯繫,想要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也沒問題
- 卓爾·米夏尼
- 博客來獨家雙封面
- 卡勒德·胡賽尼
- 卡勒德·胡赛尼
- 卡夫卡遗稿集:八开本笔记及其他
- 卡夫卡遺稿集:八開本筆記及其他◎法蘭茲·卡夫卡
- 印度
- 印度女性
- 历史
- 台湾文学
- 台灣
- 台灣文學
- 史考特·費滋傑羅
- 史考特·费滋杰罗
- 吃飽睡飽,人生不怕
- 同事都是外星人
- 同事都是外星人:一掃職場壞心情的教戰手冊
- 吳明益
- 呂奕欣
- 哲學
- 問候薛西弗斯
- 善遞饅頭
- 圖書館學
- 地鐵站
- 埃里希·佛洛姆
- 堀越英美
- 夏爾‧丹齊格
- 大時代
- 大沼真紀
- 天橋上的魔術師
- 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創作全紀錄
- 太宰治
- 女性
- 如何做一本書
- 如何做一本書: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了解書的架構,重新認識一本書
- 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
- 威廉·曼徹斯特
- 婁自良
- 孤獨
- 孫梓評
- 宝岛
- 寶島
- 尋琴者經典版【限量親簽精裝+作者祝福彩蛋】
- 小說
- 尼爾·蓋曼
- 尼采
- 尼采忘了他的傘
- 川嶋菜菜繪
- 平等
- 平等的世界
- 年齡
- 年齡歧視:為何人人怕老,我們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
- 年龄歧视:为何人人怕老,我们对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
- 弟弟
- 張亦絢
- 張曉璐
- 張綺容
- 德國小說
- 德國文學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性別研究
- 性意思史
- 性意思史:張亦絢短篇小說集
- 愛的藝術
- 我台北,我街道
- 我台北,我街道2
- 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
-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
- 我香港,我街道
- 我香港,我街道2: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
- 战争与和平
- 戰爭與和平
- 戰爭與和平(全四冊,全台唯一完整中譯)
- 揭小勇
- 散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字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昨天的孩子
- 書
- 木馬
- 木馬文化
- 李金蓮
- 林琳
- 梁永安
- 歐美經典文學
- 正義與微笑
- 正義與微笑:也許世界很煩但沒關係啊,太宰治經典青春小說
- 歷史
- 母亲
- 母親
- 比尔·戈斯坦
- 比爾·戈斯坦
- 沈曉鈺
- 沐羽
- 法兰兹·卡夫卡
- 法蘭茲·卡夫卡
- 海外
- 游泳者
- 煙街
- 猛妈的不负责教育讲座:古今中外23位超级妈妈的非典型育儿百态
- 猛媽的不負責教育講座:古今中外23位超級媽媽的非典型育兒百態
- 獨處
- 王威
- 王敏雯
- 現代文學
- 瑪莎
- 瑪麗恩・蘭金
- 生活
- 生老病死
- 療愈
- 相愛或是相守(孟若被譽為最好的作品之一.典藏新裝版)
- 真藤順丈
- 真藤顺丈
- 瞿欣怡
- 社會報導
- 社會觀察
- 社會議題
- 禁色
- 程敏淑
- 紀實文學
- 約翰·齊佛
- 經典
- 經典小說
- 經典文學
- 編輯
- 繁体
- 繁體
- 繪畫
- 羅士庭
- 羅志強
- 美國文學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聆聽的藝術
- 聆聽的藝術:認識自己與體察現代人的心靈 The Art of Listening
- 职业
- 职业妇女
- 職業
- 職業婦女
- 胡晴舫
- 舞台
- 艾希頓‧亞普懷特
- 艾希顿‧亚普怀特
- 艾莉絲·孟若 Alice Munro
- 英國文學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小說
- 藝術
- 藝術很重要
- 藝術很重要:因為想像力可以改變世界
- 許悔之
- 許悔之詩文選
- 詩
- 論傑作:拒絕平庸的文學閱讀指南
- 譯者陳令嫻
- 譯者:彤雅立
- 譯者:李靜宜
- 譯者:林金源
- 貧窮
- 賴明珠
- 边缘印度
- 追風箏的孩子
- 追風箏的孩子【初心不忘21週年新序紀念版】
- 追风筝的孩子
- 邊緣印度:那些被隱藏的故事和女人
- 那些所有一切的並存
- 郭強生
- 鄭琬融
- 鎌田實
- 閱讀
- 陳慧
- 陳柔君
- 陳玠安
- 陳綠文
- 離婚季節
- 韓絜光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香港
- 高詹燦
- 黃彥霖

【預購】性意思史:張亦絢短篇小說集◎張亦絢
Regular price $25.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妳生命中沒有一個性,是與另一個性,一模一樣的。
張亦絢短篇小說集
從此身敗名裂的小說
附錄張亦絢、葉佳怡9000字對談
葉佳怡:《性意思史》似乎像一種「世故的倒帶手法」,去幫助讀者再一次發現「性」。而少女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一套輕巧編碼系統,透過這樣的編碼系統,讀者幾乎可以回到「性別角色」之前的「前性別」的時期,去撫摸到關於人的「樣子」的各種曖昧邊角。
張亦絢:為什麼強調「性」呢,主要是我發現,許多事物,仍因為「性」卡住,但也有另一種相反傾向,所謂「性大於一切」,又造成對其他事物的貶低忽略——這個傾向的副作用,就是例如認為膽怯不可以、保守就壞、羞恥必逐、不確定就不耐煩、哀傷太低級——簡言之,就是「感情不可」。我想克服的確實就是對性與感情「兩者必擇一」的這種方便慣性。——摘自附錄〈在性意思間繼續摩擦:如果妳我本是雙頭龍〉
關於性,我們都複雜,也都單純。
幾乎從來沒有人提醒我們,注意妳的性在哪裡,記得它為何發生,看見它的許多形狀、死滅或光亮。我花時間記錄過綠豆與黃豆如何長大、有陣子每天都得觀察蠶寶寶吃了桑葉沒有......為什麼,沒人用一種說「嗨」的方式讓我知道,妳當留意......。妳生命中沒有一個性,是與另一個性,一模一樣的。它們從不重來,一朝一命。
本書收錄四篇小說,成篇最早的〈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是應《金瓶梅同人誌》的邀稿寫成,是一篇以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人物為底的新小說。小說裡的潘金蓮與白玉蓮,都是原來《金瓶梅》中就有的人物。〈四十三層樓〉則是應「字母會」的企畫寫成,〈性意思史〉既是12篇文本也是一個作品,原是刊在《聯合文學》的專欄。〈風流韻事〉延續〈性意思史〉的筆調,算是〈性意思史〉的第二部。張亦絢:「出現在這本小說集中的,是我在心裡放了非常多年的素材,也是我非常在乎的東西。」
名人推薦
林蔚昀、孫梓評、陳栢青、諶淑婷 一致推薦
如果我有女兒,我會送《性意思史》給她,作為青春的禮物,這樣她就可以看到性的各種面貌:可愛、好笑、好玩、迷人、悲傷、可怕、荒涼、療癒……(是的,性就像人一樣,是很複雜的哦)但是我沒有女兒,所以我把《性意思史》送給自己心中的少女,這青春的禮物,來得一點都不遲。——作家 林蔚昀
文體如身體,羨慕張亦絢「永不出櫃」的衣櫃有那麼多身體,層層疊疊,鬆鬆緊緊——這說的是皮膚,或者文字,她卻永遠在乎並企圖更深:表面的裡面,上面的下面,後面的前面,畢竟,「沒有一個性,是與另一個性,一模一樣的……」身體也是。
讀《性意思史》,感覺書中所要顯露的,並非色情,而是知情。與身體有關的記憶及政治,全都在小說所允許的誠實中滔滔掏出。這絕不是容易的事。一如我們對待自己身體常有的陌生或漠視,挖掘性欲的手勢也可能跟日常扒飯一樣潦草了事,如何竟可以看穿自己和性欲、和他人之間,那道實存的「隱形牆」?
知情更淫。她所能見,所欲見,所呵護,所對抗,是時間向所有人敞開卻未有人曾牴觸(或觸而未覺,無法以文體或身體留下敘事)的洞穴,穿過明暗迂迴的獸徑,她一次次徒手交回,對我而言極其貴重的啟蒙:性亦是死。在「一朝一命」,各種各樣的小死亡之後,唯有歷劫歸來的人,才能冰清玉潔地說:「性,乃妳的心,加妳的生。」
這是一本沒有人寫過的心的故事,也是一本沒有人該忽略的生的斷代史。——詩人 孫梓評
當人們讚美女人很「知性」,往往是藉此取消她的身體。當人們說這女人很知「性」,太知道性,一下又太多身體,是小男生總愛彼此幹拐子擠眉弄眼傳耳語。張亦絢這批小說讓兩者並置,並讓他們互相抵消,豈止「知性」,更能知「性」,不多不少還原最初的身體,其實是不黏不膩還原最初的性。如果整個人類文明演進只為了傳達一件事情,知「性」近乎恥。那張亦絢的小說做到一件事情:知恥。近乎勇。她指出世界是怎麼寫出這個大大的恥字,但知恥是一回事,那又怎麼樣呢?把句號打上,把身體打開,《性意思史》讓羞恥的變勇敢。讓終於勇敢起來的,別因此羞愧。——作家 陳栢青
談性似乎沒什麼了不起,但我們其實從沒真正在談,我們在怕。只是畏懼的是性,還是生命的重量與心無法真誠?——文字工作者 諶淑婷
性,乃妳的心,加妳的生。
張亦絢短篇小說集
從此身敗名裂的小說
附錄張亦絢、葉佳怡9000字對談
葉佳怡:《性意思史》似乎像一種「世故的倒帶手法」,去幫助讀者再一次發現「性」。而少女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一套輕巧編碼系統,透過這樣的編碼系統,讀者幾乎可以回到「性別角色」之前的「前性別」的時期,去撫摸到關於人的「樣子」的各種曖昧邊角。
張亦絢:為什麼強調「性」呢,主要是我發現,許多事物,仍因為「性」卡住,但也有另一種相反傾向,所謂「性大於一切」,又造成對其他事物的貶低忽略——這個傾向的副作用,就是例如認為膽怯不可以、保守就壞、羞恥必逐、不確定就不耐煩、哀傷太低級——簡言之,就是「感情不可」。我想克服的確實就是對性與感情「兩者必擇一」的這種方便慣性。——摘自附錄〈在性意思間繼續摩擦:如果妳我本是雙頭龍〉
關於性,我們都複雜,也都單純。
幾乎從來沒有人提醒我們,注意妳的性在哪裡,記得它為何發生,看見它的許多形狀、死滅或光亮。我花時間記錄過綠豆與黃豆如何長大、有陣子每天都得觀察蠶寶寶吃了桑葉沒有......為什麼,沒人用一種說「嗨」的方式讓我知道,妳當留意......。妳生命中沒有一個性,是與另一個性,一模一樣的。它們從不重來,一朝一命。
本書收錄四篇小說,成篇最早的〈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是應《金瓶梅同人誌》的邀稿寫成,是一篇以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人物為底的新小說。小說裡的潘金蓮與白玉蓮,都是原來《金瓶梅》中就有的人物。〈四十三層樓〉則是應「字母會」的企畫寫成,〈性意思史〉既是12篇文本也是一個作品,原是刊在《聯合文學》的專欄。〈風流韻事〉延續〈性意思史〉的筆調,算是〈性意思史〉的第二部。張亦絢:「出現在這本小說集中的,是我在心裡放了非常多年的素材,也是我非常在乎的東西。」
名人推薦
林蔚昀、孫梓評、陳栢青、諶淑婷 一致推薦
如果我有女兒,我會送《性意思史》給她,作為青春的禮物,這樣她就可以看到性的各種面貌:可愛、好笑、好玩、迷人、悲傷、可怕、荒涼、療癒……(是的,性就像人一樣,是很複雜的哦)但是我沒有女兒,所以我把《性意思史》送給自己心中的少女,這青春的禮物,來得一點都不遲。——作家 林蔚昀
文體如身體,羨慕張亦絢「永不出櫃」的衣櫃有那麼多身體,層層疊疊,鬆鬆緊緊——這說的是皮膚,或者文字,她卻永遠在乎並企圖更深:表面的裡面,上面的下面,後面的前面,畢竟,「沒有一個性,是與另一個性,一模一樣的……」身體也是。
讀《性意思史》,感覺書中所要顯露的,並非色情,而是知情。與身體有關的記憶及政治,全都在小說所允許的誠實中滔滔掏出。這絕不是容易的事。一如我們對待自己身體常有的陌生或漠視,挖掘性欲的手勢也可能跟日常扒飯一樣潦草了事,如何竟可以看穿自己和性欲、和他人之間,那道實存的「隱形牆」?
知情更淫。她所能見,所欲見,所呵護,所對抗,是時間向所有人敞開卻未有人曾牴觸(或觸而未覺,無法以文體或身體留下敘事)的洞穴,穿過明暗迂迴的獸徑,她一次次徒手交回,對我而言極其貴重的啟蒙:性亦是死。在「一朝一命」,各種各樣的小死亡之後,唯有歷劫歸來的人,才能冰清玉潔地說:「性,乃妳的心,加妳的生。」
這是一本沒有人寫過的心的故事,也是一本沒有人該忽略的生的斷代史。——詩人 孫梓評
當人們讚美女人很「知性」,往往是藉此取消她的身體。當人們說這女人很知「性」,太知道性,一下又太多身體,是小男生總愛彼此幹拐子擠眉弄眼傳耳語。張亦絢這批小說讓兩者並置,並讓他們互相抵消,豈止「知性」,更能知「性」,不多不少還原最初的身體,其實是不黏不膩還原最初的性。如果整個人類文明演進只為了傳達一件事情,知「性」近乎恥。那張亦絢的小說做到一件事情:知恥。近乎勇。她指出世界是怎麼寫出這個大大的恥字,但知恥是一回事,那又怎麼樣呢?把句號打上,把身體打開,《性意思史》讓羞恥的變勇敢。讓終於勇敢起來的,別因此羞愧。——作家 陳栢青
談性似乎沒什麼了不起,但我們其實從沒真正在談,我們在怕。只是畏懼的是性,還是生命的重量與心無法真誠?——文字工作者 諶淑婷
作者簡介
張亦絢
一九七三年出生於台北木柵。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早期作品,曾入選同志文學選與台灣文學選。另著有《我們沿河冒險》(國片優良劇本佳作)、《小道消息》、《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 /巴黎回憶錄》 (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二〇一九起,在BIOS Monthly撰「麻煩電影一下」專欄。
網站:nathaliechang.wixsite.com/nathaliechang
張亦絢
一九七三年出生於台北木柵。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早期作品,曾入選同志文學選與台灣文學選。另著有《我們沿河冒險》(國片優良劇本佳作)、《小道消息》、《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 /巴黎回憶錄》 (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二〇一九起,在BIOS Monthly撰「麻煩電影一下」專欄。
網站:nathaliechang.wixsite.com/nathaliechang
前言
出現在這本小說集中的,是我在心裡放了非常多年的素材,也是我非常在乎的東西。
原本這個出版計畫很可能隨我高興,一再延宕。2017/4/27 小含(林奕含)離世,我有許多私人感情上的傷痛,因為過於私人,除了在特定的日期,如她的生日等,我盡可能與這段記憶稍事隔離。對於後續的大部份議論,我也選擇沉默。現在究竟算不算對該事件的回應?嚴格來說,我認為不算。因為真正完整且嚴肅的回應,不是一本書,甚至也不是一個十年就可以做到的—這是我的看法。或許將來有賴比我更堅強的人來投入,也不一定。但這個事件的影響是,使我感到為少女而寫(但也並不排斥其他讀者),為性處境而寫,有其刻不容緩的急迫性。文學的作用有時在直接,有時在間接—我會把它當作間接回應的一種。如果有人因為此書的一行一字而略有收穫,將它視為林奕含的遺澤,我也會非常感激地與您握手。這個部份,我就說到此為止。
現在檢視它們,大約只用了原始素材的十分之一,仍然割捨了不少。割捨的原因多為書寫結構。自我檢禁的部份,我盡可能鍛鍊了勇氣與臉皮,不讓它以某種刪節版的面貌出現。
成篇最早的〈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是應《金瓶梅同人誌》企畫的邀稿寫成,收在聯經2016年出版的《金瓶梅同人誌》一書中。計畫的提議,記得是讓我們寫成一篇以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人物為底的新小說。寫小說之前,當然把這本兒時讀物又讀了一遍。小說〈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中的潘金蓮與白玉蓮,都是原來《金瓶梅》中就有的人物。
我也嘗試讓武松與武大在現代小說中得到一瞥,不過武大是以綽號「拿破崙」的美術老師現形,我有真實人物作底,寫起來非常得心應手——剛剛我翻開看到「拿破崙」三個字,嚇一跳又笑出來:這誰啊?真實人物原來的綽號才難聽,我重新給了她「拿破崙」這個稱號,對原始《金瓶梅》的文本與我手上的素材,都做了對話與文學性的必要修改。也寄託了我的翻案柔情。這篇刊出後,有中文系的女大學生(同時也是很優秀的年輕小說家)寫信告訴我,喜歡讓白玉蓮入鏡的選擇——在這裡提一下,主要是說,熟悉《金瓶梅》或中文系的讀者,會因為互文性而有不同讀法:但對不顧互文性的讀者,也無礙閱讀就是。
〈四十三層樓〉則是回應「字母會」的企畫寫成。收在2018衛城出版《字母會Q任意一個》中,出版之前曾在《自由副刊》刊載,阿尼默畫了有趣的插圖——但是細節上和小說會有所衝突,關係到窗子的構造,這部份我倒是很講究寫實的。——「字母會」的資料非常容易查到,我就不深入說明。但補充一事,就是因為我有些迷糊,以為小說除了對照「任意一個」的概念外,也要呼應Q字母的造型,因此我是從「窗子外吊了一個人」這個意像開始發想的。後來才知道,這就叫做「想太多」——但這誤解並不壞。
〈性意思史〉既是12篇文本也是一個作品,是2018為期一年,刊登在《聯合文學》的專欄。原初我的設想是帶有一點連載意味外,但也要使從任何一個月突然翻開閱讀的讀者,沒有太大困難。以上就是一些外緣,如何刺激創作誕生的回顧。
此外,幾個月前《九歌107散文選》來信詢問,是否同意將性意思史的首篇〈路易想到她們的下面〉收於散文選中,我吃了一驚。近年對於「何謂小說?何謂散文?」有許多爭論。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文類的認定只要認定者有其邏輯,實是不妨多方參考不一樣的邏輯。我的思考也經過不同的歷程與演變。不過,因為寫作之初,就是以小說連作的方式在進行,所以在自己的書中,就還是說明一下,在我的觀點裡來看:這都是小說。是將虛構的精神擺在紀實之前的作品。
〈風流韻事〉原是想延續〈性意思史〉的筆調,但加入教育小說沒有的硬蕊(?),並小小顛覆一下傳統「風流韻事」的概念。——可我寫小說就像扶乩,最後出來的顛覆,連我自己都嘆氣:不是說只「小小的」顛覆嗎?我禁不住要掩面偷笑:終於寫到可以身敗名裂的小說了。身敗名裂就是小說的本業,雖知會對現實生活造成困擾,但也只能這樣。還能怎樣。
性也是很猙獰的,而且不是他人的性才會猙獰。如果沒有這部份,我始終感到誠實有虧。
從〈性意思史〉起筆到完成,每回我都對自己說,該寫到「醬油」了。但寫了12個月,「醬油」還是原封不動,倒不出來。倒不出來就是倒不出來——到寫〈風流韻事〉,「醬油」自然流出來時,我真是大喜過望。因為「醬油」如果是在〈性意思史〉出現,勢必會成完全不一樣的面貌。我很高興它在〈風流韻事〉中,我很高興有了〈風流韻事〉。〈風流韻事〉是目前為止,最接近我理想中「小說的樣子」——就是沒有樣子。我畢竟深愛太宰。
出現在這本小說集中的,是我在心裡放了非常多年的素材,也是我非常在乎的東西。
原本這個出版計畫很可能隨我高興,一再延宕。2017/4/27 小含(林奕含)離世,我有許多私人感情上的傷痛,因為過於私人,除了在特定的日期,如她的生日等,我盡可能與這段記憶稍事隔離。對於後續的大部份議論,我也選擇沉默。現在究竟算不算對該事件的回應?嚴格來說,我認為不算。因為真正完整且嚴肅的回應,不是一本書,甚至也不是一個十年就可以做到的—這是我的看法。或許將來有賴比我更堅強的人來投入,也不一定。但這個事件的影響是,使我感到為少女而寫(但也並不排斥其他讀者),為性處境而寫,有其刻不容緩的急迫性。文學的作用有時在直接,有時在間接—我會把它當作間接回應的一種。如果有人因為此書的一行一字而略有收穫,將它視為林奕含的遺澤,我也會非常感激地與您握手。這個部份,我就說到此為止。
現在檢視它們,大約只用了原始素材的十分之一,仍然割捨了不少。割捨的原因多為書寫結構。自我檢禁的部份,我盡可能鍛鍊了勇氣與臉皮,不讓它以某種刪節版的面貌出現。
成篇最早的〈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是應《金瓶梅同人誌》企畫的邀稿寫成,收在聯經2016年出版的《金瓶梅同人誌》一書中。計畫的提議,記得是讓我們寫成一篇以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人物為底的新小說。寫小說之前,當然把這本兒時讀物又讀了一遍。小說〈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中的潘金蓮與白玉蓮,都是原來《金瓶梅》中就有的人物。
我也嘗試讓武松與武大在現代小說中得到一瞥,不過武大是以綽號「拿破崙」的美術老師現形,我有真實人物作底,寫起來非常得心應手——剛剛我翻開看到「拿破崙」三個字,嚇一跳又笑出來:這誰啊?真實人物原來的綽號才難聽,我重新給了她「拿破崙」這個稱號,對原始《金瓶梅》的文本與我手上的素材,都做了對話與文學性的必要修改。也寄託了我的翻案柔情。這篇刊出後,有中文系的女大學生(同時也是很優秀的年輕小說家)寫信告訴我,喜歡讓白玉蓮入鏡的選擇——在這裡提一下,主要是說,熟悉《金瓶梅》或中文系的讀者,會因為互文性而有不同讀法:但對不顧互文性的讀者,也無礙閱讀就是。
〈四十三層樓〉則是回應「字母會」的企畫寫成。收在2018衛城出版《字母會Q任意一個》中,出版之前曾在《自由副刊》刊載,阿尼默畫了有趣的插圖——但是細節上和小說會有所衝突,關係到窗子的構造,這部份我倒是很講究寫實的。——「字母會」的資料非常容易查到,我就不深入說明。但補充一事,就是因為我有些迷糊,以為小說除了對照「任意一個」的概念外,也要呼應Q字母的造型,因此我是從「窗子外吊了一個人」這個意像開始發想的。後來才知道,這就叫做「想太多」——但這誤解並不壞。
〈性意思史〉既是12篇文本也是一個作品,是2018為期一年,刊登在《聯合文學》的專欄。原初我的設想是帶有一點連載意味外,但也要使從任何一個月突然翻開閱讀的讀者,沒有太大困難。以上就是一些外緣,如何刺激創作誕生的回顧。
此外,幾個月前《九歌107散文選》來信詢問,是否同意將性意思史的首篇〈路易想到她們的下面〉收於散文選中,我吃了一驚。近年對於「何謂小說?何謂散文?」有許多爭論。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文類的認定只要認定者有其邏輯,實是不妨多方參考不一樣的邏輯。我的思考也經過不同的歷程與演變。不過,因為寫作之初,就是以小說連作的方式在進行,所以在自己的書中,就還是說明一下,在我的觀點裡來看:這都是小說。是將虛構的精神擺在紀實之前的作品。
〈風流韻事〉原是想延續〈性意思史〉的筆調,但加入教育小說沒有的硬蕊(?),並小小顛覆一下傳統「風流韻事」的概念。——可我寫小說就像扶乩,最後出來的顛覆,連我自己都嘆氣:不是說只「小小的」顛覆嗎?我禁不住要掩面偷笑:終於寫到可以身敗名裂的小說了。身敗名裂就是小說的本業,雖知會對現實生活造成困擾,但也只能這樣。還能怎樣。
性也是很猙獰的,而且不是他人的性才會猙獰。如果沒有這部份,我始終感到誠實有虧。
從〈性意思史〉起筆到完成,每回我都對自己說,該寫到「醬油」了。但寫了12個月,「醬油」還是原封不動,倒不出來。倒不出來就是倒不出來——到寫〈風流韻事〉,「醬油」自然流出來時,我真是大喜過望。因為「醬油」如果是在〈性意思史〉出現,勢必會成完全不一樣的面貌。我很高興它在〈風流韻事〉中,我很高興有了〈風流韻事〉。〈風流韻事〉是目前為止,最接近我理想中「小說的樣子」——就是沒有樣子。我畢竟深愛太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