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1910
- 4項需求定位×認知的6層塔×10種必備思維
- 9786263327016
- 9786263329638
- 9786263571501
- 9786263572317
- 9786263572744
- 9786263573215
- 9786263573444
- 9786263574359
- 9786263574366
- 9786263574472
- 9786263574564
- 9786263575769
- 9786263575783
- 9786263577749
- 9786263941663
- 9786263943124
- 9786263945197
- 9786264161305
- 9789573297741
- 9789865169213
- Dr. Jo Marchant
- Every Man King
- Orison Marden
- William Edgar Geil
- 三國志
- 三國演義
- 不講武德,我們講計策
- 不講武德,我們講計策:用兵之計×欺敵戰術×歷史典故,史上最狡猾最機智最會騙的人都在這了
- 世界上的事最好一笑了之
- 世界上的事最好一笑了之:新月集×漂鳥集×園丁集,印度哲人泰戈爾詩作精選
- 世界歷史
- 世間以深為海
- 世間以深為海:人在時光中的萬千種方式
- 中国古典文学
- 中国小说史略
- 中国诗词曲赋
- 中國古代文化漫談
- 中國古代文化漫談:百種調香×異域歌舞×相馬游獵,古人其實比你更懂生活!
- 中國古典文學
- 中國小說史略
-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經典文論再復刻,近代最重要的文學批評之一
- 中國文化
- 中國文化史
- 中國歷史
- 中國詩詞曲賦
- 中西封神榜,先有神還是先有人?自我奉獻的中國神、比人類還像人的希臘神,從神話洞悉東西宇宙觀
- 书
- 人文史
- 人文社科
- 人物傳記
- 人物傳說
- 人类大宇宙
- 人脈和資源到
- 人類大宇宙:抬頭望向天空尋找答案的人們,以及隱藏在星空中的歷史
- 傳說
- 其他
- 冰心
- 出版
- 創新思維
- 匕首与投枪,鲁迅以文为刃的抗争:横眉冷对千夫指,却以深情待人间
- 匕首與投槍,魯迅以文為刃的抗爭:橫眉冷對千夫指,卻以深情待人間
- 南洋与张爱玲──南洋印记及其文化意义
- 南洋與張愛玲──南洋印記及其文化意義:從《紅玫瑰與白玫瑰》到《小團員》,深度解讀張式文學中的南洋浪漫
- 古人習慣
- 古代生活
- 台灣
- 周作人
- 哥哥
- 商業理財
- 喬·馬錢特
- 圖書館
- 夏蔓蔓
- 大眾心理學
- 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盖洛作品:中国十八省府1910,历史转折点上中原文化实地考察
- 失在西方的中國史.蓋洛作品:中國十八省府1910,歷史轉折點上中原文化實地考察 Eighteen Capitals of China 1910
- 奧里森·馬
- 姚建明
- 姜文濤
- 威廉·埃德加·盖洛
- 威廉·埃德加·蓋洛
- 寫真
- 小說
- 崧烨文化
- 崧燁文化
- 张国荣
- 张国荣,一场不会谢幕的流星盛宴
- 张祥斌
- 張國榮
- 張國榮,一場不會謝幕的流星盛宴
- 張國榮,一場不會謝幕的流星盛宴:橫跨樂壇與影壇,張國榮如何成就一代傳奇?他的故事仍然在無數人的心中持續書寫
- 張祥斌
- 影視偶像
- 徐立妍
- 心理勵志
- 心靈成長
- 思想巨人,做內心強大的自己
- 思想巨人,做內心強大的自己:意念控制軀體、恐懼把人嚇死、大笑救活人命……內在的力量不只決定心情,還能左右你的性命!
- 思維
- 我這有限的一生:閒適是外表,真正的是苦味
- 手產業革新不怕沒搞頭
- 才永發
- 把眼淚還來
- 插圖
- 揭幕:To be or not to be;that’s 莎士比亞
- 散文
- 散文集
- 文字
- 文学哪有那么矫情:红楼梦的爱恨×讽刺的社会洞察×批判式浪漫×迷惘的一代×魔幻写实主义,中外十六位文学大师带你走进文艺创作的殿堂!
- 文學
- 文學哪有那麼矯情
- 文學哪有那麼矯情:紅樓夢的愛恨×諷刺的社會洞察×批判式浪漫×迷惘的一代×魔幻寫實主義,中外十六位文學大師帶你走進文藝創作的殿堂!
- 文學家
- 文學小說
- 文學歷史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藝創作
- 書
- 李冬君
- 李正蕊
- 李麗
- 東方文化
- 歐陽翰
- 歷史
- 比斜槓更斜槓的创新思维
- 沈弘
- 沈念
- 泰戈尔
- 泰戈爾
- 海外
- 潘于真
- 燕山刀客
- 生活
- 石靜
- 石龜島傳說
- 神話
- 策略
- 細思極恐的傳說真相:岳飛背上到底刺什麼?劉伯溫是諸葛亮轉世?梁山伯算不算gay?重新挖掘鄉野奇談的另一面
- 經典
- 經典小說
- 經典文學
- 經典角色
- 經濟
- 繁体
- 繁體
- 繪畫
- 習俗
- 翻譯
- 翻譯文學
- 翻譯詩
- 胡小偉
- 胡彧
- 自然科普
- 與古人對話
- 莎士比亞
- 華夏文化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研究
- 董佳韵
- 董佳韻
- 藝術設計
- 詩詞成語,一舉兩得學寫作: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生靈萬物×衣食住行×字詞妙趣,2000多句詩詞與對應成語,古典作品抵過千言萬語!
- 讀中國古典小說必讀之作
- 诗词成语,一举两得学写作:自然地理
- 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五代十国篇):承唐启宋,据乱世而初绽的文艺复兴萌芽
- 走進宋畫,10-13世紀的中國文藝復興(五代十國篇):承唐啟宋,據亂世而初綻的文藝復興萌芽
- 趙惠玲
- 趙超
- 趨勢
- 跨界力
- 跨界力,比斜槓更斜槓的創新思維
- 軍事
- 那些你不願承認的邪惡
- 那些你不願承認的邪惡:重返64處心理學案發現場,揭露最陰暗的人性
- 郑伟
- 郝田虎
- 鄭偉
- 鄭振鐸
- 關公
- 關公崇拜溯源:從蜀國名將到關聖帝君,所謂「神蹟」是演義虛構還是真有其事?
- 關羽
- 關雲長
- 香港
- 魯迅
- 魯迅小說全集
- 鲁迅
- 黃大路

【預購】人類大宇宙:抬頭望向天空尋找答案的人們,以及隱藏在星空中的歷史◎喬·馬錢特 Dr. Jo Marchant(譯者:徐立妍)
Regular price $45.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你可以不准我出聲,燒光我的書,不准我與任何人說話,不准我做任何事,但卻不能禁止我在夜間仰望星空。」──伽利略(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人類與星辰的關係,塑造出文明與宇宙觀。
如今,我們看似跟宇宙關係密切,實則比兩萬年前的人類更為疏離……
你有多久沒抬頭仰望星空?
▍ 羅馬皇帝奧理略曾說:「觀察星星的運動,彷彿自己與星星同行一般。這樣的想像能洗去世俗生活的汙穢。」
而「觀星」這行為,從來都是人類的本能。
至少從兩萬年前開始,人類就懂得仰望星空,讚頌夜空的壯麗與神祕。而這些觀察體驗更衍生出創造力,由於讀懂星辰的運行規則與自然法則,人類制定了生息規律、社會制度、政治體系……科技更在近代蓬勃發展。
人類的科技發展出「切換視角」的能力,從站在地球表面仰望星辰,轉變為飛向太空,從太空看地球、太陽系、系外行星……可是,人類本能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如今卻日漸喪失。
▍ 重新喚醒人類的本能,連結自遠古以來人類的智慧與情感火花。
透過《人類大宇宙》,馬錢特博士試圖喚起人類的本能。她帶領我們遊歷法國拉斯科洞窟中的公牛壁畫,再到愛爾蘭紐格萊奇那座五千多年歷史的古墓中體驗日光。跟隨她探索中世紀僧侶如何認識時間的本質,再隨著前往大溪地探險的水手以星星為指引航行。我們發現了光如何透露出太陽的化學組成,也跟著愛因斯坦的研究,看他領悟出空間與時間實際上乃為一體;以及一顆四十億年歷史的隕石,如何激發外星生命的探索……
▍ 人類只是行星上的化學渣滓?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說:「人類只是『化學渣滓』,存在於一個中等大小的星球表面,繞著一個沒什麼重要性的星球運行。」而如今的物理學家則採取了更為懷柔的語調:
「或許在這荒蕪而無意義的宇宙中,人類原本應該只是意外出現的過客,但我們仍應珍視自己的信仰、獨特的智力與自覺之窗。」
在無窮無盡的大宇宙之下,《人類大宇宙》邀請你重新定位自己,喚醒與宇宙同在、潛能無限的內在宇宙。
得獎紀錄
《人類大宇宙》榮獲:
★2020年經濟學人雜誌年度最佳圖書
★2020年史密森尼學會十大科學圖書
★2020年美國全國公共廣播(NPR)年度最佳圖書
★2020年美國圖書館期刊最佳科學與科技圖書
★2020年新聞週刊逃避混亂必讀好書
★書單網站(Booklist)星級特選評論
★出版人週刊星級特選評論
名人推薦
【天文學界與占星學界齊聲推薦!】
王為豪(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員)
黃崇源(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
顏鴻選(星天日和創辦人.天文攝影師)
占星之門安格斯
人類與星辰的關係,塑造出文明與宇宙觀。
如今,我們看似跟宇宙關係密切,實則比兩萬年前的人類更為疏離……
你有多久沒抬頭仰望星空?
▍ 羅馬皇帝奧理略曾說:「觀察星星的運動,彷彿自己與星星同行一般。這樣的想像能洗去世俗生活的汙穢。」
而「觀星」這行為,從來都是人類的本能。
至少從兩萬年前開始,人類就懂得仰望星空,讚頌夜空的壯麗與神祕。而這些觀察體驗更衍生出創造力,由於讀懂星辰的運行規則與自然法則,人類制定了生息規律、社會制度、政治體系……科技更在近代蓬勃發展。
人類的科技發展出「切換視角」的能力,從站在地球表面仰望星辰,轉變為飛向太空,從太空看地球、太陽系、系外行星……可是,人類本能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如今卻日漸喪失。
▍ 重新喚醒人類的本能,連結自遠古以來人類的智慧與情感火花。
透過《人類大宇宙》,馬錢特博士試圖喚起人類的本能。她帶領我們遊歷法國拉斯科洞窟中的公牛壁畫,再到愛爾蘭紐格萊奇那座五千多年歷史的古墓中體驗日光。跟隨她探索中世紀僧侶如何認識時間的本質,再隨著前往大溪地探險的水手以星星為指引航行。我們發現了光如何透露出太陽的化學組成,也跟著愛因斯坦的研究,看他領悟出空間與時間實際上乃為一體;以及一顆四十億年歷史的隕石,如何激發外星生命的探索……
▍ 人類只是行星上的化學渣滓?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說:「人類只是『化學渣滓』,存在於一個中等大小的星球表面,繞著一個沒什麼重要性的星球運行。」而如今的物理學家則採取了更為懷柔的語調:
「或許在這荒蕪而無意義的宇宙中,人類原本應該只是意外出現的過客,但我們仍應珍視自己的信仰、獨特的智力與自覺之窗。」
在無窮無盡的大宇宙之下,《人類大宇宙》邀請你重新定位自己,喚醒與宇宙同在、潛能無限的內在宇宙。
得獎紀錄
《人類大宇宙》榮獲:
★2020年經濟學人雜誌年度最佳圖書
★2020年史密森尼學會十大科學圖書
★2020年美國全國公共廣播(NPR)年度最佳圖書
★2020年美國圖書館期刊最佳科學與科技圖書
★2020年新聞週刊逃避混亂必讀好書
★書單網站(Booklist)星級特選評論
★出版人週刊星級特選評論
名人推薦
【天文學界與占星學界齊聲推薦!】
王為豪(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員)
黃崇源(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
顏鴻選(星天日和創辦人.天文攝影師)
占星之門安格斯
◎誠摰推薦(依姓氏與機構筆劃順序排列)
黃崇源(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從遠古到現代,在滿天星斗下凝望天空的人類,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思索人生意義。
顏鴻選(星天日和創辦人)──
人類是星塵之子,原以為追溯歷史就是在探究宇宙;但在讀過《人類大宇宙》之後才發現,原來探究宇宙,更是在尋找靈魂。
占星之門安格斯──
星光雖無處不照,唯宿仰望者心中。星星的智慧之唇,永遠仁慈地為傾聽的耳朵敞開。
【各界人士讚譽】
「馬錢特抬起我們的視線望向天空,重新喚醒我們對人類的讚嘆,此時此刻,我們十分迫切需要這份情感。」──亞曼達.馬斯卡瑞利(Amanda Mascarelli),《人類大歷史》總編輯
「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論述,講解了我們和宇宙之間長久而變化不斷的關係,從洞窟壁畫和巨石陣開始,馬錢特追溯著人類的這趟壯闊之旅。本書將會改變你觀看夜空的方式。」──曼吉特.庫瑪爾(Manjit Kumar),著有《量子》(Quantum)
「書中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故事,喬.馬錢特將天文學與占星學交織在一起,數學物理學也和神祇與靈魂有所連結,讓我質疑起自己的現實,而澈底拜服在星星之下。」──蓋雅.文斯(Gaia Vince),著有《人類世中的超越與冒險》(Transcendence and Adventures in the Anthropocene)
「《人類大宇宙》邀請我們一同踏上旅程,重新述說我們與頭頂那片天空之間的美好關係,而天空中的謎團如何不斷攫住並促進人類的想像力,激發我們的創新。」──聖母大學人類學教授奧古斯汀.福恩特斯(Agustín Fuentes),著有《創意的火花》(The Creative Spark)
「《人類大宇宙》這本書內容豐富而有深度,最重要的是讀起來非常有趣。喬.馬錢特詳述了悠久的人類歷史,從我們最古老的文化根源講到最新近的科學發展,文章的洞見分明,讀來令人愉悅。天體蒼穹和人類歷史的發展軌道顯然就在此處相逢,而讀者接收到了這些資訊、投入其中,受到完全的啟蒙。」──伊隆大學物理學教授普拉納布.達斯博士(Dr. Pranab Das)
【媒體讚譽】
「這番檢視令人神思泉湧,讓我們看到人類對天空的奇思妙想如何塑造出人類的文化,而且至今仍是如此。」──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馬錢特筆下的故事規模浩瀚而迷人,其中包含了許多人類故事的細節……這樣的論述既具啟發性也很有說服力。如果人類已經躺在水溝底,至少我們當中還有些人可能仰望著星空。」──衛報
「馬錢特妙筆生花,她筆下的人物活靈活現、故事也流暢分明。她能夠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連結……經常都相當合理……提醒了我們,形塑人類的各種力量早在現代人出現之前就存在,而且在我們消失之後仍會存在良久。」──紐約時報
「人類一直都對星星十分著迷,但是為什麼這些天體如此吸引著我們?喬.馬錢特以優美的文筆講述關於神靈、數學家與物理學家的故事,揭露了這段歷史悠久的關係……《人類大宇宙》不只讓人讀來心情愉悅,而且你會想跟每一位對天文學有興趣的好朋友分享。」──BBC科學焦點
「這本書經過豐富的研究並引人入勝……讀者能夠在《人類大宇宙》中發現許多新鮮而有趣的資訊……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英國天文學協會期刊
「馬錢特帶著有如旋風般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扣人心弦的說故事能力,帶領我們踏上穿越時空的旅程,指出我們對天空的感知如何在文明進化的每一段進程中提供資訊。」──NPR圖書迎賓大廳
「馬錢特詳細描繪出人類著迷於夜空的歷史發展,並且探討星空是如何影響了藝術、信仰、科學及社會,以及現代社會與星空脫節後付出了什麼代價。」──今日美國,「不可錯過的五大好書」
「科學報導作家馬錢特在這趟啟發人心又令人入迷的旅程中,探索了人類與天空之間的關係,遊歷過科學、信仰、文化以及之間的一切事物。」──新聞週刊,「2020年逃避混亂必讀的25本秋季小說及非小說」
「這本傑作堪可比擬哈拉瑞的《人類大歷史》,馬錢特認為我們需要體驗到毫無遮蔽的夜空所引發的奇觀,如此我們才能再一次感覺到自己和宇宙之間無可比擬的連結,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與地球生命的連結,這些生命既珍貴而脆弱,需要我們的關懷。」──書單星級特選評論
「探究人類對夜空是如何入迷,這樣令人神思泉湧的論述影響了千百年以來的信念……結合了科學、歷史、哲學與宗教,馬錢特如史詩般的文字值得讀者細細品味。」──出版人週刊,星級特選評論
「這是一趟天空之旅,其重點不僅僅是在外太空,更多是在描述天空對我們內在的影響……對宇宙學中的認知層面有興趣的讀者會很喜歡馬錢特在這本書中的探究。」──柯克斯書評
作者簡介
喬.馬錢特博士(Dr. Jo Marchant)
喬.馬錢特博士是一名獲獎無數的科學報導作家,現居倫敦。她在倫敦的聖巴多羅買醫院附設醫學院取得基因學及醫學微生物學的博士學位,同時為畢業於倫敦帝國學院的科技傳播學碩士(論文是以實證醫學為主題)。
她曾經於《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及《自然》(Nature)等科學期刊擔任編輯,文章也散見於其他出版刊物,包括《衛報》、英國版《連線》(Wired)、《觀察家評論》(The Observer Review)、《新科學人》以及《自然》等。她也曾參與廣播及電視節目,包括BBC廣播四台的《一週之始》(Start the Week)及《今日》(Today)等節目、CNN與國家地理頻道。
馬錢特經常巡迴世界各地演講,著作《齒輪間的宇宙》(Decoding the Heavens)入圍2009年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決選。她的前作《治癒力》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亦入圍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決選名單。
譯者簡介
徐立妍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現從事翻譯,並擔任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兼任講師。譯有《一九八四》、《麗茲波頓的謀殺審判》、《繞頸之物》、《華氏451度》、《奶與蜜》等書。
喬.馬錢特博士是一名獲獎無數的科學報導作家,現居倫敦。她在倫敦的聖巴多羅買醫院附設醫學院取得基因學及醫學微生物學的博士學位,同時為畢業於倫敦帝國學院的科技傳播學碩士(論文是以實證醫學為主題)。
她曾經於《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及《自然》(Nature)等科學期刊擔任編輯,文章也散見於其他出版刊物,包括《衛報》、英國版《連線》(Wired)、《觀察家評論》(The Observer Review)、《新科學人》以及《自然》等。她也曾參與廣播及電視節目,包括BBC廣播四台的《一週之始》(Start the Week)及《今日》(Today)等節目、CNN與國家地理頻道。
馬錢特經常巡迴世界各地演講,著作《齒輪間的宇宙》(Decoding the Heavens)入圍2009年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決選。她的前作《治癒力》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亦入圍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決選名單。
譯者簡介
徐立妍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現從事翻譯,並擔任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兼任講師。譯有《一九八四》、《麗茲波頓的謀殺審判》、《繞頸之物》、《華氏451度》、《奶與蜜》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