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10月號
- 11月號
- 11月號/2020
- 12月號
- 12月號/2020
- 2022
- 434
- 436
- 437
- 443
- 444
- 445
- 447
- 448
- 449
- 450
- 452
- 453
- 454
- 455
- 456
- 458
- 459
- 4711132389159
- 471113238915901
- 471113238915907
- 471113238915908
- 471113238915909
- 8月
- 9789751810113
- 9789863232186
- 9789863232216
- 9789863234586
- 9789863234685
- 9789863234838
- 9789863235057
- 9月號
- Adam Silvera
- Becky Albertalli
- THE FIRST SLAM DUNK
- UNITAS
- What If It’s Us
- 【預購】聯合文學(3月號/2021)(第437期)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中國大陸
- 九彎十八拐
- 亞當·席佛拉
- 人文社科
- 人物速寫
- 何處是兒時的家
- 作家傳記
- 作家命
- 個人之島
- 傳奇莫言
- 傳說
- 兒子的大玩偶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其他
- 再見
- 冷海情深
- 劇本
- 卍
- 印刻出版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台湾文学
- 台灣
- 台灣文學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向鴻全
- 吳晟
- 吳青峰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單人旅行
- 地球之島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洛克・福爾摩斯 倫敦殺人觀光
- 夜梟
- 夢中書房
- 大便老師
- 大虛構時代
- 如果我們是天生一對
- 孟小冬
- 孤獨六講
- 安卓珍尼
- 寫作資源
- 小說
- 島(2022新版)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廖偉棠
- 廖炳惠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彼岸花盛開之島
- 復刻版
- 惡鄰依依
- 惡魔的女兒
- 感官世界
- 成曼曼
- 戰國廁
- 擊壤歌
- 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
- 放生
- 散文
- 散文集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化與文學研究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雜誌
- 新編傳說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晒T恤
- 暮色詩心版
- 書
- 朱天心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永平
- 李琴峰
- 村上春樹
- 村上春樹超短篇小說100%解謎
- 林依晨
- 林徽因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蔚昀
- 格非
- 楊士堤
- 槍桿與筆桿下的眷村文學
- 樹猶如此
- 欲愛書
- 欲愛書:寫給Ly’s M
- 歷史
- 毛毛有話
- 民國女子
- 民國女子畫報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海外
- 海州貓
- 海浪的記憶
- 漂木
- 漫遊者
- 灌籃高手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狂言三國
- 狐狸讀書
- 王定國
- 瑪莎
- 瓦舍小品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愛情詩選
- 白先勇
- 白光歌夢版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眷村
- 眷村雜誌
- 石室之死亡
- 社會
- 神奇海獅
- 禮物盒版
- 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
- 窮中談吃
- 第431期
- 第433期
- 第434期
- 第436期
- 第437期
- 第443期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筧裕介
- 紀大偉
- 紅字團
- 經典文學
- 編輯
- 縫身
- 繁体
- 繁體
- 罗智成
- 羅智成
- 美國文學
- 美麗蒼茫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联合文学(10月号/2022/第456)
- 联合文学(11月号/2022/第457期)
- 聯合文學
- 聯合文學1月號 2023 第459期
- 聯合文學7月號2022第453期
- 聯合文學9月號
- 聯合文學第431期
- 聯合文學第432期
- 聯合文學第433期
- 聯合文學第434期
- 聯合文學第444期
- 聯合文學(10月號/2020)(第432期)
- 聯合文學(10月號/2021)(第444期)
- 聯合文學(10月號/2022/第456期)
- 聯合文學(11月號/2021)(第445期)
- 聯合文學(11月號/2022/第457期)
- 聯合文學(12月號/2022/第458期)
- 聯合文學(1月號/2022)(第447期)
- 聯合文學(2月號/2021,第436期)
- 聯合文學(2月號/2022/第448期)
- 聯合文學(3月號/2022/第449期)
- 聯合文學(4月號/2022/第450期)
- 聯合文學(5月號/2022)(第451期)
- 聯合文學(6月號/2022/第452期)
- 聯合文學(8月號/2022/第454期)
- 聯合文學(9月號/2020)(第431期)
- 聯合文學(9月號/2021)(第443期)
- 膚淺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舒國治
- 艾莉亞
- 芥川獎
- 荒涼糖果店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萬
- 董啟章
- 蔣勳
- 蕭紅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青
- 裙底下的劇場
- 角色版
- 評論
- 詩
- 說食畫
- 諸子之書
- 謝金魚
- 谷崎潤一郎
- 貝琪‧艾柏塔利
- 賴明珠
- 賴香吟
- 跟著寶貝兒走
- 辛波絲卡
- 迷宫书店(修订新版)
- 迷宮書店(修訂新版
- 郝譽翔
- 郭凡嘉
- 郭強生
- 鄧力軍
- 鄭蘋如
- 酒的遠方
- 酷兒
- 金芸萱
- 鐘怡雯
- 陳義芝
- 陳雪
- 陳韋聿(Emery)
- 陸小曼
- 隨筆
- 隱身衣
- 雜誌
- 韓麗珠
- 風箏家族
- 飲食
- 香港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鬼的歷史:不管是什麼鬼,都給我來一點
- 鴻鴻
- 黃怡
- 黃春明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預購】何處是兒時的家◎向鴻全
Regular price $23.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童年,我們的目光瞥向世界一次;
剩下的只餘記憶。——葛綠珂
文學多半是對過往的憑弔,從敘事找到自我認同;眷村文學是緬懷在特殊區域、特殊時空的童少生活,尤其是對父親經常缺席的憾恨。眷村文學也已經有極豐富和極高的文學成就,不論是從竹籬笆內還是竹籬笆外;但《何處是兒時的家》從一個充滿禁忌和私密的個人生活經驗出發,連結友朋的諸多生命故事,創作一個具有當代意義,不僅僅是單純追憶的記憶書寫。
「父親在我國小三年級時就因遭到構陷入獄,在我成長的歲月裡,幾乎不曾和友朋提過家裡的事,當然也不曾求助過任何人,當時所有家裡原有的人脈關係,隨之中斷;母親曾想盡辦法找人幫忙營救,到最後不是無效,就是遭到詐騙,甚至連父親原本有的功勳獎章,都被人騙走,人情冷暖我很小就知道。
在父親漫長的獄中歲月裡,我們也開始探視的生活,那些點滴如今我已不太願意回想,但我很清楚地記得,要搭中興號到台北、再轉搭客運到那個位在城市邊緣近山的軍監,我們提著母親煮的吃食,每一次走在路上,都覺得這條路好遙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走得到,外界的事物完全無法吸引我,好像只是不停的走不停的走,只聽到鞋子踏在路上發出的聲響,如同一部只有旁白的紀錄片,在單調的拍著空鏡頭。」
名人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欣倫、吳鈞堯、郝譽翔、陳夏民、曾陽晴、黃國珍、鄭順聰
好評推薦
地方創生之前,轉型正義之前,眷村文學之前,諸多的定義、指涉與論述之前,繁複疊加上去的修辭和故事之前,曾經的空間、聲響、氣味、形狀等百種神秘感覺,被一雙乾淨的眼瞳聚焦然後攝入,定格成不褪色的記憶織錦。即便這些那些如今已悉數消失,或者改造,或者更新,向鴻全以抒情和辯證混音,書寫轉瞬變易又恆久不變的桃園。──李欣倫/作家
認識鴻全是從一篇識字、惜字的散文開始,欣喜見他繼續練字,如同「永字八法」,每一處撇、捺,都與童年流連忘返,便能勾扯許多懸在歷史簷邊的故事。而今風吹,都陣陣給雲。──吳鈞堯/作家
向鴻全說故事的口氣,誠懇樸實又略帶害羞,彷彿一位耿直的少年,盯著你的眼睛,細密訴說那被時光掏洗過後仍留下的寶藏與哀愁。他回望家族記事,以溫柔筆觸拾取委屈與傷口,與之和解的同時,找到了邁步向前的新路徑。一段值得徜徉的青春追尋,一個必須被朗讀出聲的眷村記憶資料庫。──陳夏民/逗點文創總編輯
向鴻全從個人的成長經歷書寫眷村生活,揭示了白色恐怖年代下一個孩子的心靈創傷,並如何從陰影中破繭而出,細緻深刻而溫柔,是他迄今為止最動人的一部作品。──郝譽翔/作家
閱讀向鴻全老師的文章,總能被深深的觸動。他在《何處是兒時的家》書中以溫厚的態度,描摹他記憶中的時光、空間和人物,雖然那些人事物與情感不曾屬於我的,但是在閱讀後,最終都成為我生命中記憶與情感的一部分。──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
細膩的書寫,總是帶你進入記憶的最深處,鴻全的寫作值得品味再三。──曾陽晴/作家
愧疚要找一條回家的路,感情與記憶都不足以,因為清朗,所以無懼。──鄭順聰/作家
作者簡介
向鴻全
台灣桃園人,現任教於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等。編有《臺灣科幻小說選》(二魚文化),著有散文集《借來的時光》(聯合文學)。
代序
鐵器時代
據說蜿蜒於我的家鄉的其中一條河,曾經孕育極富產值的打鐵文化──那是與農業社會和屠宰業的興盛發展有關,有著鐮刀、鐵鋤等農具和刀具,彼時那條河豐富礦物質的水,能夠在打鐡過程用於冷焠定型,而河中質地良好的砂岩石材,更是可以做為磨刀的砥石。
我曾經因為教學的需要,而沿著河岸步行,如今只剩下五金行、鋼具公司與工具機店,還勉強可以聯想過去打鐵業存在過的痕跡;我問了商家這間店是不是和過去打鐵行業有關、或者是不是繼承家業如今轉型的發展,店家說這裡早就沒有什麼打鐵店了,我們只是做簡單的鋼具加工,和打鐵根本沒有關係,都什麼時代了。
是啊,都什麼時代了。
我在許多轉彎和巷弄間,遠離市區馬路,遠離熟悉的街道場景,看見城市裡的幽深肌理,感覺到城市更細微的呼吸和脈動,那驟然升起的驚異陌生感,竟然在步行中逐漸被驅離,愈是年代久遠近乎荒廢的屋宅,似乎愈能勾起我和屬於我的世代的共同記憶。
老戲院、青草藥行、問事宮廟、鐘錶行、雜貨鋪,現在幾乎都杳無人跡,但那些都是我童幼時的同學或朋友的家,都有成長的經驗和記憶,但往往只能在偶然迷路、塞車或停等紅燈、或者工作需要的時候,才會來到這些地方,而一旦靠近這些地方,那微微的刺痛感,像是土地也像是過去記憶的提醒,不論時間過得再久,距離離得多遠,都無法迴避這樣的召喚。
收在這本書裡的文字,大多是在這樣的魔術時刻下完成的作品,我也希望這部作品,也會是漫長的時間之流中,一顆堅實存在並默默感受河水沖刷的石頭,它見證了一些人一些事,和為那個「都什麼時代了」的時代,承受或分擔了一些重量。
謝謝桃園市文化局和聯合文學出版社,讓這本書終於被打磨出來;更感謝身邊的家人朋友、老師和同事們溫柔的探詢和關懷,希望您們會覺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