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購】扎嘎耶夫斯基詩選◎亞當·扎嘎耶夫斯基(譯者:烏蘭)
Regular price $37.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本詩選譯自A5出版社出版的《扎嘎耶夫斯基詩選》(Adam Zagajewski Wiersze wybrane,詩歌圖書館第67卷,2010)。該詩選由波蘭詩人、翻譯家雷沙德·克雷尼茨基(Ryszard Krynicki)編輯,收入扎嘎耶夫斯基從《公報》(Komunikat, 1972)到《無形之手》(Niewidzialna ręka, 2009)共十一部詩選內的近二百首詩,創作時間橫跨三十七年;之後,扎嘎耶夫斯基又增入〈關於我的母親〉、〈漢奈斯表哥〉和〈1995年夏天〉三首新作;最後,又收入扎嘎耶夫斯基過世前住院時寫下的二首詩作〈詩人晚會〉和〈四分之三〉,均由波蘭文學翻譯家烏蘭翻譯。
A5出版社位於波蘭舊都克拉科夫(Kraków),由詩人克雷尼茨基和克雷斯蒂娜.克雷尼茨卡(Krystyna Krynicka)共同創辦,主要出版同時代的波蘭詩人作品。遵循傾向出版社訂立的:「詩選應由原作翻譯而非譯本再轉譯的標準」,也為達成扎嘎耶夫斯基生前的願望,中譯本由校閱者貝嶺和張萍在烏蘭協助下修潤及加注,耗時經年。
好評推薦
「像扎嘎耶夫斯基那樣如此強烈地對詩歌有明確的思考,真難能可貴。」 ——約瑟夫‧布羅茨基 (蘇聯詩人,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歷史和形而上的沉思在紮加耶夫斯基的詩中得以統一。」 ——切斯瓦夫‧米沃什(波蘭詩人,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這是為詩歌所做的辯護,以及為善,或者更確切地說為溫厚所做的辯護。」——蘇珊‧桑塔格(美國名作家)
「這是完美的、自覺的能形成統一體的詩歌,這詩歌提出了存在的問題,這是在『後現在主義』中完全不可預料和不能允許的,也是完全不能被『枯竭的文學』所接受的。在尋找頓悟的同時,扎嘎耶夫斯基的詩歌有用之不竭的源泉,他是在對讀者說話,不是在對自己說,他沒有談虛無,也沒有以虛無名義說話。這樣寫詩歌是最難的,肯定世界總是比爭論、諷刺和遊戲更難一些。」——湯瑪斯‧魯日茨基(波蘭詩人)
「廣博、悲憫、人文情懷,扎嘎耶夫斯基的抒情詩天賦極大地提升了詩人這一行當的高度。甚至,提升了道德要求。」——貝嶺
「他本人講起話來溫和儒雅,然而對於謊言、謬誤或政宣機器,他並不會口下留情。他一直在反抗迫使他與家人流亡、威脅到他故鄉安危、並試圖扼殺他寫作生涯的思維模式。」——端傳媒
A5出版社位於波蘭舊都克拉科夫(Kraków),由詩人克雷尼茨基和克雷斯蒂娜.克雷尼茨卡(Krystyna Krynicka)共同創辦,主要出版同時代的波蘭詩人作品。遵循傾向出版社訂立的:「詩選應由原作翻譯而非譯本再轉譯的標準」,也為達成扎嘎耶夫斯基生前的願望,中譯本由校閱者貝嶺和張萍在烏蘭協助下修潤及加注,耗時經年。
好評推薦
「像扎嘎耶夫斯基那樣如此強烈地對詩歌有明確的思考,真難能可貴。」 ——約瑟夫‧布羅茨基 (蘇聯詩人,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歷史和形而上的沉思在紮加耶夫斯基的詩中得以統一。」 ——切斯瓦夫‧米沃什(波蘭詩人,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這是為詩歌所做的辯護,以及為善,或者更確切地說為溫厚所做的辯護。」——蘇珊‧桑塔格(美國名作家)
「這是完美的、自覺的能形成統一體的詩歌,這詩歌提出了存在的問題,這是在『後現在主義』中完全不可預料和不能允許的,也是完全不能被『枯竭的文學』所接受的。在尋找頓悟的同時,扎嘎耶夫斯基的詩歌有用之不竭的源泉,他是在對讀者說話,不是在對自己說,他沒有談虛無,也沒有以虛無名義說話。這樣寫詩歌是最難的,肯定世界總是比爭論、諷刺和遊戲更難一些。」——湯瑪斯‧魯日茨基(波蘭詩人)
「廣博、悲憫、人文情懷,扎嘎耶夫斯基的抒情詩天賦極大地提升了詩人這一行當的高度。甚至,提升了道德要求。」——貝嶺
「他本人講起話來溫和儒雅,然而對於謊言、謬誤或政宣機器,他並不會口下留情。他一直在反抗迫使他與家人流亡、威脅到他故鄉安危、並試圖扼殺他寫作生涯的思維模式。」——端傳媒
作者簡介
亞當·扎嘎耶夫斯基(Adam Zagajewski, 1945-2021)
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波蘭詩人,也是散文家、小說家和翻譯家。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德、俄等多種文字出版,生前獲多項國際文學獎,譯屢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扎嘎耶夫斯基生於現屬烏克蘭的利沃夫(Lwów),於1960-197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波蘭「新浪潮派」(Nowa fala)代表性詩人,及二戰後波蘭文學三個重要流派之一的克拉科夫「現在」(Teraz)詩派成員,也是波蘭著名文學季刊《文本》的創始人及編委,文學貢獻卓越。
2021年因染新冠肺炎,不幸於3月21日在波蘭克拉科夫過世,享年七十五歲。
扎嘎耶夫斯基詩集出版年表:
《公報》Komunikat 克拉科夫,1972
《肉鋪》Sklepy mięsne克拉科夫,1975
《信》List巴黎,1983
《多重頌》Oda do wielości 巴黎,1983
《去利沃夫》Jechać do Lwów 倫敦,1983
《畫布》Płótno巴黎,1990
《熾熱的土地》Ziemia ognista 波茲南,1994
《三位天使》Trzej aniołowie 克拉科夫,1998
《欲望》Pragnienie 克拉科夫,1999
《回歸》Powrót 克拉科夫,2003
《天線》Anteny 克拉科夫,2005
《無形之手》Niewidzialna ręka 克拉科夫,2009
《阿姆斯特丹機場》Lotnisko w Amsterdamie克拉科夫,2016
《現實生活》Prawdziwe życie克拉科夫,2019
扎嘎耶夫斯基獲獎紀錄:
科希切爾斯基基金會國際文學獎 (Kościelskich Award,瑞士,1975)
瓦倫西亞國際文學獎(Vilenica International Literary Festival,斯洛維尼亞,1966)
托馬斯·特朗斯特詩歌獎(瑞典,2000)
霍斯特·邊克獎(Horst Bienk,德國,2002)
紐斯達特國際文學獎(Neustadt International Prize,《今日世界文學》美國,2004)
中坤國際詩歌獎(中國,2013
歐洲詩人獎(Treviso,義大利,2014)
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廣州,《詩歌與人》,2014)
海因里·希獎(Heinrich Mann Prize德國,2015)。
格里芬國際詩歌獎(Griffin Lifetime Recognition Award,加拿大,2016)。
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獎(Princess of Asturias Award,西班牙,2017)。
金花環獎(Struga Poetry Evenings Golden Wreath,馬其頓,2018)。
譯者簡介
烏蘭(1956-)
波蘭文學翻譯家。十七歲即至波蘭學習語言,華沙大學波蘭語言學碩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波蘭文學博士。曾任波蘭格但斯克大學中文系主任,獲波蘭文化和民族遺產部頒發的「波蘭文化貢獻獎」(2010)、波蘭格但斯克大學校長金質獎章(2020)。
主要譯著:
《與希羅多德一起旅行》卡普欽斯基著(2009,人民文學出版社)
《被禁錮的心靈》米沃什著(2011,傾向出版社)
《帝國》卡普欽斯基著(2023,新星出版社)
《與撒旦的約定》——舒爾茨書信選 布魯諾‧舒爾茨著(2013,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獵魔人》安傑·薩普科夫斯基著(2016,重慶出版社)
《沃拉大屠殺》(2018,格但斯克二戰博物館出版社)
《皇帝》卡普欽斯基著(2018,三聯出版社)
《瓦伊達自傳——剩下的世界》安傑.瓦伊達著(2019,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米沃什傳》安傑·伏拉納舍克著(2022,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扎嘎耶夫斯基詩選》扎嘎耶夫斯基著(2023,傾向出版社)
《赫貝特詩選》赫貝特著(2023,傾向出版社)
亞當·扎嘎耶夫斯基(Adam Zagajewski, 1945-2021)
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波蘭詩人,也是散文家、小說家和翻譯家。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德、俄等多種文字出版,生前獲多項國際文學獎,譯屢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扎嘎耶夫斯基生於現屬烏克蘭的利沃夫(Lwów),於1960-197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波蘭「新浪潮派」(Nowa fala)代表性詩人,及二戰後波蘭文學三個重要流派之一的克拉科夫「現在」(Teraz)詩派成員,也是波蘭著名文學季刊《文本》的創始人及編委,文學貢獻卓越。
2021年因染新冠肺炎,不幸於3月21日在波蘭克拉科夫過世,享年七十五歲。
扎嘎耶夫斯基詩集出版年表:
《公報》Komunikat 克拉科夫,1972
《肉鋪》Sklepy mięsne克拉科夫,1975
《信》List巴黎,1983
《多重頌》Oda do wielości 巴黎,1983
《去利沃夫》Jechać do Lwów 倫敦,1983
《畫布》Płótno巴黎,1990
《熾熱的土地》Ziemia ognista 波茲南,1994
《三位天使》Trzej aniołowie 克拉科夫,1998
《欲望》Pragnienie 克拉科夫,1999
《回歸》Powrót 克拉科夫,2003
《天線》Anteny 克拉科夫,2005
《無形之手》Niewidzialna ręka 克拉科夫,2009
《阿姆斯特丹機場》Lotnisko w Amsterdamie克拉科夫,2016
《現實生活》Prawdziwe życie克拉科夫,2019
扎嘎耶夫斯基獲獎紀錄:
科希切爾斯基基金會國際文學獎 (Kościelskich Award,瑞士,1975)
瓦倫西亞國際文學獎(Vilenica International Literary Festival,斯洛維尼亞,1966)
托馬斯·特朗斯特詩歌獎(瑞典,2000)
霍斯特·邊克獎(Horst Bienk,德國,2002)
紐斯達特國際文學獎(Neustadt International Prize,《今日世界文學》美國,2004)
中坤國際詩歌獎(中國,2013
歐洲詩人獎(Treviso,義大利,2014)
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廣州,《詩歌與人》,2014)
海因里·希獎(Heinrich Mann Prize德國,2015)。
格里芬國際詩歌獎(Griffin Lifetime Recognition Award,加拿大,2016)。
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獎(Princess of Asturias Award,西班牙,2017)。
金花環獎(Struga Poetry Evenings Golden Wreath,馬其頓,2018)。
譯者簡介
烏蘭(1956-)
波蘭文學翻譯家。十七歲即至波蘭學習語言,華沙大學波蘭語言學碩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波蘭文學博士。曾任波蘭格但斯克大學中文系主任,獲波蘭文化和民族遺產部頒發的「波蘭文化貢獻獎」(2010)、波蘭格但斯克大學校長金質獎章(2020)。
主要譯著:
《與希羅多德一起旅行》卡普欽斯基著(2009,人民文學出版社)
《被禁錮的心靈》米沃什著(2011,傾向出版社)
《帝國》卡普欽斯基著(2023,新星出版社)
《與撒旦的約定》——舒爾茨書信選 布魯諾‧舒爾茨著(2013,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獵魔人》安傑·薩普科夫斯基著(2016,重慶出版社)
《沃拉大屠殺》(2018,格但斯克二戰博物館出版社)
《皇帝》卡普欽斯基著(2018,三聯出版社)
《瓦伊達自傳——剩下的世界》安傑.瓦伊達著(2019,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米沃什傳》安傑·伏拉納舍克著(2022,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扎嘎耶夫斯基詩選》扎嘎耶夫斯基著(2023,傾向出版社)
《赫貝特詩選》赫貝特著(2023,傾向出版社)

【預購】策蘭詩選(增訂典藏版)(精裝) ◎ 保羅.策蘭 Paul Celan (譯者:孟明 )
Regular price $75.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 榮獲2011年奧地利文化部文學翻譯獎!
保羅.策蘭,法國籍部科維納猶太人,二十世紀最深也是最傷的詩人,歷經人世的黑暗,從德文、希伯來文、羅馬尼亞文、俄文到法文,多語言文化的流亡背景,這一切使得他的詩作豐富又複雜。每年,德國為二戰受難猶太人的哀悼儀式上,策蘭的〈死亡賦格〉為必朗誦的詩。
典藏版《策蘭詩選》,限量印製,厚達752頁,採雙語德漢對照,獲史上最高的德國歌德學院翻譯出版獎助,在策蘭自沉四十年後,由德國書亢出版社授權「傾向」出版,由流亡巴黎的詩人孟明中譯。
得獎紀錄
★ 榮獲2011年奧地利文化部文學翻譯獎!
好評推薦
「在當代德語密閉式寫作中最重要代表人物保羅.策蘭那裡,所謂密閉式的經驗內涵完全被顛覆。面對著苦難,面對著既拒絕經驗式的感知,又拒絕被昇華的苦難,藝術感到羞恥,這羞恥完全滲透在策蘭的詩裡。他的詩欲以沉默道出極度的驚恐,其間所含的真則化作一種負像。」——特奧多爾.W.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美學理論》
「在很多事情上,我要感謝保羅.策蘭:激勵、分歧,有關孤獨的概念,還有有關奧許維茲還未終結的認識。他的幫助從來就不是直接的,而是存在於弦外之音, 就像在公園中漫步。」——鈞特.葛拉斯(Günter Grass),〈奧許維茲後的寫作〉
「1990年他攜著墓誌銘〈死亡賦格〉,第一次在我們面前登場,攜著那些光輝而又晦暗,那些漫行直至夜之盡頭的詞。在那些詩中,那個『我』棄絕了暴力的表述,棄絕了強索的威望。這威望,他只通過唯一的請求而獲得:將我變得苦澀吧,也將我列入此列……那曾經苦澀、縈繞不去的東西……」——英格柏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
「策蘭:二十世紀最深的詩人,二十世紀最傷的詩人。」——貝嶺(Bei Ling)
保羅.策蘭,法國籍部科維納猶太人,二十世紀最深也是最傷的詩人,歷經人世的黑暗,從德文、希伯來文、羅馬尼亞文、俄文到法文,多語言文化的流亡背景,這一切使得他的詩作豐富又複雜。每年,德國為二戰受難猶太人的哀悼儀式上,策蘭的〈死亡賦格〉為必朗誦的詩。
典藏版《策蘭詩選》,限量印製,厚達752頁,採雙語德漢對照,獲史上最高的德國歌德學院翻譯出版獎助,在策蘭自沉四十年後,由德國書亢出版社授權「傾向」出版,由流亡巴黎的詩人孟明中譯。
得獎紀錄
★ 榮獲2011年奧地利文化部文學翻譯獎!
好評推薦
「在當代德語密閉式寫作中最重要代表人物保羅.策蘭那裡,所謂密閉式的經驗內涵完全被顛覆。面對著苦難,面對著既拒絕經驗式的感知,又拒絕被昇華的苦難,藝術感到羞恥,這羞恥完全滲透在策蘭的詩裡。他的詩欲以沉默道出極度的驚恐,其間所含的真則化作一種負像。」——特奧多爾.W.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美學理論》
「在很多事情上,我要感謝保羅.策蘭:激勵、分歧,有關孤獨的概念,還有有關奧許維茲還未終結的認識。他的幫助從來就不是直接的,而是存在於弦外之音, 就像在公園中漫步。」——鈞特.葛拉斯(Günter Grass),〈奧許維茲後的寫作〉
「1990年他攜著墓誌銘〈死亡賦格〉,第一次在我們面前登場,攜著那些光輝而又晦暗,那些漫行直至夜之盡頭的詞。在那些詩中,那個『我』棄絕了暴力的表述,棄絕了強索的威望。這威望,他只通過唯一的請求而獲得:將我變得苦澀吧,也將我列入此列……那曾經苦澀、縈繞不去的東西……」——英格柏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
「策蘭:二十世紀最深的詩人,二十世紀最傷的詩人。」——貝嶺(Bei Ling)
作者簡介
保羅.策蘭(Paul Celan, 1920-1970)
二戰後最重要的德語詩人。1920年生於布科維納的切爾諾維夫(今烏克蘭),1942年,猶太裔雙親相繼於納粹集中營被殺害。1944年,他攜帶《德法辭典》與《英德辭典》流亡,途經布加勒斯特、維也納,最後在巴黎棲居二十年。1952年,他的〈死亡賦格〉一詩震撼德國。策蘭一生著譯並豐,曾獲德國最高文學獎項——畢希納文學獎(Georg-Buchner-Preis),1970年4月,跳入巴黎塞納河,自殺身亡。
策蘭生前出版詩集:
《骨甕灰之沙》
《罌粟和記憶》
《從門檻到門檻》
《話語之柵》
《無人的玫瑰》
《換氣》
《棉線太陽》
《光明之迫》
策蘭身後出版詩集:
《雪之部》
《時間山園》
《早期作品》
譯者簡介
孟明
詩人。1955年生於中國海南島,1987年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國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學位;2003-2005年在巴黎耶穌會神學院專修拉丁文和古希臘文。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89年起定居法國巴黎。
著有詩集《大記憶書》。譯有梵樂希(Paul Val é ry)長詩〈年輕的命運女神〉(La jeme Parque)、聖—瓊佩斯(Saint-John Perse)長詩〈流亡〉(Exil)、海德格論荷爾德林的文論〈回憶〉(Andenken)、傅勒(François Furet)的史學著作《思考法國大革命》(Penser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尼采詩集《狄俄尼索斯頌歌》(Dionysos-Dithyramben)等。
二戰後最重要的德語詩人。1920年生於布科維納的切爾諾維夫(今烏克蘭),1942年,猶太裔雙親相繼於納粹集中營被殺害。1944年,他攜帶《德法辭典》與《英德辭典》流亡,途經布加勒斯特、維也納,最後在巴黎棲居二十年。1952年,他的〈死亡賦格〉一詩震撼德國。策蘭一生著譯並豐,曾獲德國最高文學獎項——畢希納文學獎(Georg-Buchner-Preis),1970年4月,跳入巴黎塞納河,自殺身亡。
策蘭生前出版詩集:
《骨甕灰之沙》
《罌粟和記憶》
《從門檻到門檻》
《話語之柵》
《無人的玫瑰》
《換氣》
《棉線太陽》
《光明之迫》
策蘭身後出版詩集:
《雪之部》
《時間山園》
《早期作品》
譯者簡介
孟明
詩人。1955年生於中國海南島,1987年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國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學位;2003-2005年在巴黎耶穌會神學院專修拉丁文和古希臘文。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89年起定居法國巴黎。
著有詩集《大記憶書》。譯有梵樂希(Paul Val é ry)長詩〈年輕的命運女神〉(La jeme Parque)、聖—瓊佩斯(Saint-John Perse)長詩〈流亡〉(Exil)、海德格論荷爾德林的文論〈回憶〉(Andenken)、傅勒(François Furet)的史學著作《思考法國大革命》(Penser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尼采詩集《狄俄尼索斯頌歌》(Dionysos-Dithyrambe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