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
- 006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0月號/2018
- 10月號/2021
- 10月號/2022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1月號/2018
- 11月號/2019
- 11月號/2020
- 123
- 12月號
- 12月號/2021
- 12月號2019年
- 12月號/2020
- 18
- 1月號2018年
- 1月號2021年
- 2017
- 2022
- 2023
- 2023年6月號
- 2024
- 2月號
- 2月號/2022
- 2月號/2020
- 2月號/2021
- 3月號/2020
- 3月號/2021
- 404 not found
- 4712977740136
- 4712977740853
- 471297774085302
- 4月號
- 4月號/2020
- 4月號/2022
- 57
- 5月號/2020
- 5月號/2021
- 6
- 69
- 6月號
- 6月號/2018
- 6月號/202
- 6月號/2021
- 74
- 77
- 78
- 79
- 7月號2021
- 8月
- 8月號/2020
- 8月號/2021
- 90
- 90期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771819917001
- 9771819917018
- 9771819917025
- 9771819917032
- 9771819917049
- 9771819917056
- 9771819917063
- 9771819917070
- 9771819917094
- 9786269548699
- 9786269699070
- 9786269782543
- 9786269782567
- 97862698394
- 9786269867646
- 9月號/2019
- 9月號/2020
- Ace Khong
- allan ho
- alvin pang
- ang jin yong
- ang lai sheng
- aw seow pooi
- babu
- Bilingual Edition
- boy love
- Carlos Bulosan
- chan kok peng
- Christina Rossetti
- chuah soon soon
- contemporary
-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 creative non-fiction
- creative prose
- Cyril Wong
- Daryl Li
- Daryl Lim
- Daryl Lim Wei Jie
- denon lim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nglish
- Eric Mader
- essay
- fiction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Histoire de l'œil
- Hong Kong
- Hong Kong Literature
- IDIOCY
- James Thurber
- Jonathan Chan
- June 2023
- kelly chong
- lee chee keng
- lee chih horng
- lim fong wei
- literature
- lo-fi
- LTD
- Lyman Frank Baum
- Michael Copperman
- Mr. Pizza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g king kang
- ng wai choi
- ng zheng wei
- non-fiction
- On the Beach
- pang khee meng
- Patrick Ting
- peter chow
- Playlist
- prose
- Rosetta Cultures
- Short Tongue
- singapore literature
- tan yu xin
- The Inventors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ost Boy
-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 Thomas Wolfe
- ting kheng siong
- TrendLit Publishing
- Tse Hao Guang
- verse
- VERSE 10月號 /2021(第8期)
- VERSE 12月號 /2021(第9期)
- VERSE 12月號 /2022(第15期)(當性別開始流動版)
- VERSE 12月號 /2022(第15期)(陳亞蘭版)
- VERSE 2月號 /2022(第10期)
- VERSE 4月號 /2022(第11期)
- VERSE 6月號 /2022(第12期)
- VERSE 8月號 /2021(第7期)
- VERSE 8月號 /2022(第13期)
- Verse第4期
- verse第一期
- Verse第二期
- verse第四期
- Verse(10月號/2020)(第2期)
- Verse(12月號/2020,第3期)(桂綸鎂版)
- Verse(2月號/2021,第4期)
- Verse(2月號/2021,第4期)(詹宏志版)
- VERSE(2月號/2023)(第16期)
- Verse(4月號/2021,第4期)(告五人版)
- VERSE(4月號/2023)(第17期)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張西版)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董陽孜版)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邱澤版)
- VERSE(6月號/2023)(第18期)
- VERSE(8月號/2020,第一期)唐鳳版
- wang mun kiat
- wong chee meng
- yeo wei wei
- yvonne tham
- 《字花》100 期
- 《字花》103期「通關者密語」
- 《字花》104期「想像讀書會」
- 《字花》106期「推理香港」
- 《字花》108期“编集日常”
- 《字花》108期「編集日常」
- 《字花》109期“空间观察指南”
- 《字花》109期「空間觀察指南」
- 《字花》NO. 105
- 《字花》NO. 107
- 《字花》NO. 108
- 《字花》第102期
- 「一〇〇‧從零到一」
- 一〇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時刻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般的黑夜一樣的黎明——香港六四詩選
- 一起吃鍋的日子
- 一頁文化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貼
- 上班的路上
- 不測之人
- 不要偷我美美的行李箱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中國
- 中國大陸
- 中國文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之間詩社
- 也斯
- 书
- 亞文諾
- 亞洲文學
- 人文社科
- 人生好難
- 人生就是最千奇百怪的小故事
- 人生苦短別閃酒
- 人體雕塑
- 今夜不說晚安
- 他山之石
- 他山之石001
- 他山之石002
- 仙俠小說
- 伊格言
- 伍政瑋
- 伍止流
- 伸懒腰小姐
- 伸懶腰小姐
- 但唐謨
- 何志良
- 何杉
- 余婉蘭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俄羅斯
- 做一件重要的事
- 做书的人:探访十家韩国独立出版社快乐的生存之道
- 做書的人:探訪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快樂的生存之道
- 停下來的書店
- 備忘錄
- 傷心歌單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內佛·舒特
- 公共管理
- 公館
- 六四
- 其他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創作者的副本修煉
- 劇本
- 劉偉成
- 劉冠廷版
- 劉宏
- 劉怡臻
- 劉桂蘭
- 劉燕玲
- 劉芷妤
- 勵志
- 北島
- 南國的一天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南歸貨車
- 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
- 南洋學會
- 南洋理工大學
- 卡洛斯·卜婁杉
- 印卡
- 危險實驗
- 原爆詩集(2023全新翻譯文庫本)峠三吉
- 原胚色
- 又仁
- 反戰詩
- 古早
- 台三線版
- 台灣
- 司徒畢
- 吉打
- 同志
- 向光植物
- 吳俞萱
- 吳偉才
- 吳慶康
- 吳易叡
- 呂少龍
- 告五人
- 周昭亮
- 周渝民
- 周維介
- 咖啡再苦也沒人生苦
- 哇嘎哩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鳳版
- 啊!這很小日子耶
- 啤酒
- 啤酒再苦也沒人生苦
- 喝心酸
- 喝點酒就好了
- 喬治·巴塔耶
- 嗅熱鬧
- 困難
- 圖像詩
- 圖書館學
- 在你背後
- 在我們的城,天天都想過好日子
- 城市日記
- 城市日記:未來故事永續香港
- 城市規劃
- 塗翔文
- 壞客戶退散
- 壞老闆退散
- 夏琳
- 夏目漱石
- 多元文化
- 多元語言
- 夜海
- 大口吃下美好人生
- 大城小事
- 大城小事明信片
- 大書袋
- 大紀事
- 天空藍
- 失戀沒什麼好悲傷的
- 失物風景
- 契訶夫
- 契诃夫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好想去約會
- 妖獸
- 字花
- 字花第101期
- 字花第99期
- 字花編輯部
- 孫得欽
- 宋子江
- 寂寞不等於孤單
- 審計
- 尉光吉
- 對你說
- 小妖魔市
- 小日子
- 小日子07
- 小日子100
- 小日子101
- 小日子102
- 小日子104
- 小日子105
- 小日子106
- 小日子108
- 小日子109
- 小日子110
- 小日子112
- 小日子113
- 小日子2023享生活曆
- 小日子74
- 小日子77
- 小日子91
- 小日子94
- 小日子95
- 小日子96
- 小日子97
- 小日子十周年限定海報
- 小日子十週年限定海報
- 小日子特輯NO.004:美好滋味,台灣《飲食特輯 》
- 小日子:2022生活百百款日曆
- 小日子:傷心歌單(12月號/2019)(第92期)
- 小日子:前往仲夏的海洋 捕捉與大海一起生活的日子
- 小日子:南國的一天(8月號/2022)(第118期)
- 小日子:啊!這很小日子耶(12月號/2022)(第120期)
- 小日子:在神祕學裡 我找回自己
- 小日子:在秋日裡 大口吃下島嶼日常
- 小日子:失眠的人
- 小日子:如果有那麼純粹的戀愛 生活裡哪有苦難
- 小日子:寫一封信給(7月號/2021)(第111期)
- 小日子:從廟口開展的生活風景
- 小日子:微醺的風土記錄 臺灣地酒手帖
- 小日子:我們和貓與狗的小日子(1月號/2017)(第57期)
- 小日子:我們喜歡吃早餐
- 小日子:我想一個人去這些地方(一個人特刊)
- 小日子:改變一生的冒險(8月號/2023)(第124期)
- 小日子:新世代職人的工作日常(1月號/2018)(第69期)
- 小日子:極簡生活
- 小日子:歡迎光臨 我的房間
- 小日子:消失在地圖上的祕密店
- 小日子:深夜裡的小酒館
- 小日子:為了一間店 我們去(2月號/2022)(第115期)
- 小日子:為自己讀詩
- 小日子:無論如何 都要愛下去
- 小日子:現代漢方生活指南
- 小日子:理想的週末
- 小日子:生命裡果然還是 要有咖啡店
- 小日子:留住時間的古器物
- 小日子:紙本雜誌存在的理由(4月號/2024)(第128期)
- 小日子:纸本杂志存在的理由
- 小日子:背起理想和孤獨 一人工作的生存之道
- 小日子:致孤獨者
- 小日子:臺北女生(4月號/2022)(第116期)
- 小日子:與山海共存 把生活過成自然的樣子
- 小日子:謝謝泡麵
- 小日子:讓心鬆弛的咖啡館(6月號/2023)(第123期)
- 小日子:這樣懶散是我的一種浪漫
- 小日子:點♡時刻(6月號/2022)(第117期)
- 小書袋
- 小西
- 小說
- 小说
- 小鄺
- 工作哲學
- 工作排毒:讓你咻咻咻的工作編輯術
- 工作排毒:让你咻咻咻的工作编辑术
- 工作記事
- 左邊
- 巴別塔紀元
- 希尼爾
- 廖建华
- 廖建華
- 張國強
- 張國榮
- 張承堯
- 張曦娜
- 張西
- 張鐵志
- 彈珠遊戲
- 律銘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微醺人生
- 徽章
- 快樂的廢柴
- 怎麼喝都喝不醉
- 怒
- 性別研究
- 恣睢麻利
- 情非得體
- 惡意的郵差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想說的話藏不住
- 我不是壯士很胖
- 我不是胖只是肉多多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繼續沉悶
- 我們遠行
- 我厭世我存在
- 我娘
- 我是行動派你是新貴派
- 我狮城
- 我狮城,我街道
- 我獅城
- 我的行李箱和我的心一樣易碎
- 我行我素
- 我街道
- 我要活下去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指點迷津
- 推理香港
- 撕頁便條紙
- 擋泥板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政務部長
- 教學不易
- 教育
- 散文
- 散文詩
- 散文诗
- 散文集
- 整理然後重新出發
- 文創
- 文創品
- 文化研究
- 文学
- 文学小说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島語
- 文學島語 005
- 文學島語 007
- 文學島語006
- 文學島語007
- 文學島語系列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雜誌
- 文集
- 新傳媒
- 新加坡
- 新加坡出版
- 新加坡华文出版
- 新加坡华文文学
- 新加坡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學員的20堂實境課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 新加坡文学
- 新加坡文學
- 新加坡華文出版
- 新加坡華文文學
-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
- 新文潮
- 新文潮出版社
- 新明日報
- 新華文學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日子:好想去約會(12月號/2021)(第114期)
- 日曆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詩歌
- 旭義公子
- 时光碎语
- 明信片
- 明媚如是
- 春田花花
- 春華發行代理有限公司
- 是
- 時光碎語
- 暗夜
- 曆
- 書
- 曾國平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最好的生活在臺彎
- 最好的生活就在臺灣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快樂的一天
- 有些話只想對你說
- 有時,我們遠行
- 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
- 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自由時代》雜誌編輯室報告文選
- 朱亞君
- 朱家安
- 朱志偉
- 李俊賢
- 李屏瑤
- 李日康
- 李智良
- 李曼·F·鮑姆
- 李曼·F·鲍姆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氣虹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維怡
- 李集慶
- 李青松
- 杜順吉
- 杯盘狼藉
- 東華創英所
- 林予晞
- 林予晞版
- 林伟杰
- 林偉傑
- 林增如
- 林夢媧
- 林得楠
- 林方偉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果實微溫
- 柏森
- 柯思仁
- 桂綸鎂
- 梁文福
- 梁莉姿
- 梁雅媛
- 楊木光
- 楊薇薇
- 榕樹下棋
- 樱桃园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機車瀑布
- 櫻桃園
- 歐筱佩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
- 水煮魚文化
- 水葬
- 永康
- 永續海洋版
- 江夏二郎
- 汪來昇
- 汪其楣
- 汪来升
- 汪来昇
- 決定
- 沈嘉悅
- 沒有一天的星星和今天不一樣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變形記
- 沿道尋回
- 法國
- 泡麵
- 洪嘉
- 洪均榮
- 洪曉嫻
- 洪菁雲
- 活人拳
- 流雲抄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報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風書屋
- 深棕
- 渣男退散
- 游靜
- 湯瑪斯·沃爾夫
- 滾
- 漫畫
- 潔癖
- 潘家欣
- 潘正鐳
- 灰矮星
- 為了一間店 我們去
- 為人生乾杯
- 無一不野獸
- 無法歸類
- 焦點出版
- 牛油小生
- 王哲
- 王志元
- 王惠琪
- 王春明
- 王証恒
- 现代诗
- 玻璃
- 珍珠雞扒
- 現代小說
- 現代散文
- 現代文學
- 現代詩
- 理想的週末
- 生活
- 生活即旅行
- 用白紙做的小孩
- 用餐時光
- 画哲學
- 當代小說
- 當代文學
- 當性別開始流動版
- 病例
- 白
- 白(原胚色
- 白晝
- 白痴有限公司
- 白童夜歌
- 白色·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盧勁馳
- 盧卓倫
- 盧巧音
- 盧廣仲版
- 目前勉強
- 眼睛的故事
- 短舌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磚紅
- 社會議題
- 神農
- 秀實
- 科幻
- 科幻小說
- 童年多多
- 童文
- 符咒貼紙系列
- 符志修
- 第100期
- 第102期
- 第103期
- 第104期
- 第105期
- 第106期
- 第107期
- 第108期
- 第109期
- 第10期
- 第110期
- 第112期
- 第113期
- 第119期
- 第11期
- 第120期
- 第121期
- 第122期
- 第12期
- 第13期
- 第15期
- 第16期
- 第6期
- 第78期
- 第79期
- 第91期
- 第92期
- 第93期
- 第94期
- 第95期
- 第96期
- 第97期
- 第七期
- 第三期
- 第九期
- 第八期
- 筆記本
- 管理與領導
- 簡文彬
- 簡體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給自己一個放棄的勇氣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綠野仙蹤故事集:奧茲大地的神奇巫師
- 緣定黎夕
- 編輯
- 繁体
- 繁體
- 繡片燙布貼紙
- 经典
- 绣片烫布贴纸
- 绿野仙踪故事集:奥兹大地的神奇巫师
- 罅隙
- 罗塞塔文化
- 羅塞塔文化
- 羅樂敏
- 羅浥薇薇
- 美國文學
- 美好滋味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翻譯詩
- 老爸的笑聲
- 而又彷彿
- 聖神·死人
- 聖誕老人的禮物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工作術
- 職場訓練
- 肺像
- 胡家榮
- 能躺幹嘛站
- 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你擁有
- 臥斧
- 至死之愛
- 至死之愛上
- 至死之愛(上)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臺北女生
- 臺灣
- 臺灣難波灣
- 與你相伴
- 與電影過招
- 舞雩詠歸
- 舞雩詠歸 001
- 艾禺
- 苦集滅道
- 英文
- 范俊奇
- 莫子儀
- 菀彼桑柔
- 華山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教育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萬有醫始
- 萬用筆記本
- 落失男孩
- 董啟章
- 董陽孜
- 蔡欣洵
- 蔡深江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蘇偉貞
- 蘇朗欣
- 虚构
- 虛構
- 虛構的海
- 蛋黄人生
- 行囊
- 西方哲學
- 西西
- 觀感獅城
- 言情小說
- 許振義
- 許維賢
- 許通元
- 評論
- 詩
- 詩托邦
- 詩集
- 該吃藥了吧
- 詹姆斯·瑟伯
- 詹宏志
- 詹宏志版
- 誘人親簽蓋章版
- 語凡
- 誠品獨家封面
- 請溫柔以對
- 譚光雪
- 譯者:游孟儒
- 譯者:陳婉容
- 護家盟不萌
- 讓心鬆弛的咖啡館
- 讓我們用身體對話
- 译者:陈婉容
- 诗托邦
- 豬隊友退散
- 貓狗
- 負子獸
- 賀爾
- 赤峰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身體不知道
- 軍綠
- 輕小說
- 逗点文创结社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遇見穿牆的女孩
- 遊戲時光
- 達瑞
- 邁克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邱澤
- 郭強生
- 郭慕義
- 都市求生記
- 都市求生记
- 鄧小樺
- 鄭南榕
- 鄭哲涵
- 鄭宗龍版
- 鄭宜農
- 鄭景祥
- 鄭聿
- 鄭麗君
- 鄺偉雄
- 酒鬼
- 重新計算中
- 重要的日子
- 野原KURO
- 釣魚小貓帆布袋
- 錯視與幻聽
- 鍾國強
- 鍾秀玲
- 鐘怡雯
- 長篇小說
- 閱讀
- 閱讀小書袋
- 闖禍貓
- 關天林
- 阮文略
- 防水態度貼紙
- 阿爆
- 附近有人笑了
- 陈夏民
- 陈干煌
- 陈雨汝
- 陳亞蘭
- 陳允石
- 陳劍
- 陳千憓
- 陳可揚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子謙
- 陳宇昕
- 陳幹煌
- 陳志華
- 陳昌遠
- 陳玠安
- 陳育萱
- 陳苑珊
- 陳雨汝
- 陳麗儀
- 陸上怪獸警報
- 雜誌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雷思傑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霓虹燈下的㗝呸店
- 青春選讀——魯迅短篇小說選(文庫本)
- 非虚构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評論
- 風和日麗天重逢
- 飛到你身邊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飯飯之輩
- 飲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飲食特輯
- 香港
- 香港六四詩選
- 香港文學
- 馬來西亞
- 馮啓斌
- 馮啟明
- 騷夏
- 马来西亚
- 鬼火與人形
- 魯迅
- 魯迅短篇小說
- 鲁迅
- 麻辣火鍋
- 黃子明
- 黃文傑
- 黃柏軒
- 黃益民
- 黃羊川
- 黄文杰
- 黎穎詩
- 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
- 點♡時刻
有時,我們遠行◎蔡欣洵(獨家簽名本)
Regular price $23.00不再用國籍定義作家,用生活經歷展示最真誠的作品,平實樸素書寫最深刻的思考與情感。
- 散文和小說,界限越來越模糊的年代,似乎不能再用「虛構」和「非虛構」作為最客觀的確認,但閱讀《有時,我們遠行》,卻會讓讀者回到閱讀單純散文的美好。作品擺脫了華文散文無謂的抒情美文、無聊瑣事,以及冗長的掉書袋式寫法,作者只願意抽出人生值得思考、生活可以慢下來時的片段分享,深入淺出、精簡深刻。
- 散文分成前後兩輯,前半段主要談在原鄉馬來西亞半島鄉村的生活,對作者來說最純真、美好的回憶,同時,長成至十八歲後留學美國的所思所想。後半段,是到留學後到新加坡工作、定居、成家等,對於中年,以及這座現代都會/島國的人生經歷。
- 作者常說自己是「舊時代」的人,可她卻擁抱「現代」思考和觀點——這兩者並不衝突。反而因為有了「舊時代」的信念和人情味,才能在現代的洪流中穿越。心理學學士、大眾傳播碩士畢業的她,作品中充滿了對於生活的哲思,並堅信創作始于生活,希望通過她接地氣的作品,為自己和讀者的人生帶來一點感動。
內容簡介
《有時,我們遠行》是蔡欣洵的第一本散文集,收錄了2019年至2021年間的創作,包括了發表在新文潮出版社的每月專欄。作品著重於作者對於生活和人生的感悟,更有對她在馬來西亞成長、到美國留學、之後移民新加坡的經歷與懷念。欣洵和許多人一樣過著斜槓人生,做著很多不同的事情。她相信創作始于生活,希望通過她接地氣的作品,為自己和讀者的人生帶來一點感動。
作者簡介
蔡欣洵原籍馬來西亞,來自素有「米都」之稱的吉打州(Kedah)。蔡畢業於華盛頓州立大學心理學學士、奧克拉荷馬城市大學大眾傳播碩士,畢業後1992年移居新加坡。筆耕多年,創作的詩和散文零零散散地發表在中文報章和雜誌。目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獲得2021年第四屆(新馬)方修文學獎詩歌組優秀獎、入圍2021周夢蝶詩獎決審。
溫馨推薦:各地著名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莊薏潔教授、鍾怡雯教授、宋子江教授、涂仲儀醫生、張國強、張曦娜、范俊奇、洪菁雲、秀實、陳劍、周錦聰
- 北馬、美國、新加坡,蔡欣洵以由島至島的足跡,將生命的歷練熔煉成三十多篇短而美的心靈法則,構築起一代人的生活史。故國與異鄉的去留,滄桑而美好地詮釋了我們共修的人生哲學。你會讀到,生命如何因磨難而豁然通達;情懷如何因堅守而越夜越美麗。——莊薏潔,馬華文學研究學者,江蘇省鹽城師範學院副教授
- 欣洵經常在短短幾個句子間,領著讀者在時間和空間軸內來回遊走。轉折之自然和必然,閱讀時感到無比舒適。讀完後才驚訝自己剛經歷了什麼,只好再從頭細細的品讀,還得保持高度警覺,才不會又被她看似無害的文字迷惑。她的文字又是如斯溫暖,讓讀者不由自主的沈浸在每個看似淡然卻饒有趣味的畫面。——張國強,新加坡知名小說家
- (節錄)欣洵的文字,看似雲淡風輕,其實她總是靜悄悄地把力度,運用在連接最細微的場景和最生動的回憶當中,並且在題材的揀選上,特別誠懇特別體貼,讓讀著她的文字隨著她遠行的讀者,毫不費力就跟著她山南水北地,依偎著歲月走上好大一圈,即便已經人到中年,即便已經略有閱歷,卻還是讀得到青翠的少女氣息,這點尤其讓我想起——文字應該和人一樣,出走半生,不見風塵,歸來仍舊是那個在北方的稻禾之間流連忘返,春風撲面的靦腆少年——但願我們都是,但願我們永遠都是。—— 范俊奇,馬來西亞知名作家《鏤空與浮雕》
- 形式主義者認為,文學作品只不過是「手段」的數學總和。蔡欣洵的述說是有屬於她自己的「手段」。她築構的文字叢林充滿生機,同時有光暗投影﹑條分縷析的修飾。其清麗流暢的背後,躱藏著一個生命的呼息。這種如蒸餾水般甘甜健康的文字,背靠的是生活的誠摰與詩歌的修為。我看到她在文章後用右手寫的分行句子,「我的願望是住在一間白色的空房子/走出去就是雲間/關上門竟是遠方」,她懂得詩與散文兩者語言的不同。一面率真,一面蘊藉。因此才有這行雲流水的散文來。 —— 秀實,香港作家
- 《有時,我們遠行》帶我走進蔡欣洵的詩意漫想。句子在飄零與著陸之間,有思念,也有遊逸。文句間流露的感情終歸於文末短詩,其微言深意令我手不釋卷,也會令你感到溫暖,令你觀照自我。 —— 宋子江,香港《聲韻詩刊》主編
- 喜歡欣洵的文字。簡單,真誠。也許是因為新馬兩地的生活風情很接近吧,感覺我們生活在一個平行的空間。好多的經歷似乎很相近。好多熟悉的畫面和記憶。彷彿看到了自己小時候在新加坡的忠邦圈,吃laksa 配搭紅豆冰。 如作者所言,「生命如何精彩,如何讓我們心動,在於我們如何珍惜。」閱讀《有時,我們遠行》深刻地感受生命吧!——洪菁雲,新加坡報業控股中文電台台長(UFM100.3,96.3好FM)
- 欣洵學貫中西,出生成長於馬來西亞鄉村般的北方小城,負笈美國,卻又定居新加坡,成為新加坡的外來媳婦,並長年從事教育工作,這種生活積累造就了她的多重視野、洞悉異樣人生,遠離家鄉促使她回憶她生命中接觸過的人和事,感人的筆觸中散發著人性的光輝,促人深思,感悟良多,優美地體現了散文的真、善、美。她的散文還有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每篇往往以三兩行具有詩眼的詩句作結,撥人心弦。——陳劍,前新加坡作家協會理事長,國際詩人筆會發起人兼副主席
- 喜歡蔡欣洵的散文,她文風溫潤,寫親情、親子之間叫人傾心,看她憶及外婆、外公,寫成長中的女兒小吳,徬佛在本書輯一與輯二之間互為呼應。又看她寫成長記憶,寫同窗好友的情誼與離別,引人動容。我也愛讀她筆下,馬來西亞北部淳樸的小鎮風情,輕筆淡描,細膩卻不矯情。——張曦娜,新加坡著名小説家,《聯合早報》副刊高級記者
作品選讀
〈花季〉
20個小時的航行,我不敢把鞋子脫下來。我也不知道,半夜要什麼其實可以按鈴叫機艙人員。我打盹了很多次,次次都驚醒。隔壁的旅客已經熟睡,輕輕地打著鼾。我心裡很慶幸他並沒有跟我聊天。機艙已經熄燈,昏暗中,我看著外面漆黑的天空,一如我的未來。
那年我18歲,第一次乘飛機,第一次離家——一個人。
大學坐落在檀香山市中心的中央,分散在不同的商業大樓。去上課要走過一道步行街,會經過好幾個露宿街頭的流浪者,推著超市的手推車,裡頭就是他們的全副身家。我第一次遇見他們,非常震驚。我不敢直視,快步走過,許久,還似乎聞到他們久未清洗難聞的味道。
校園附近是州立圖書館,後來變成我消磨最多時間的地方。圖書館沒有冷氣,但是開敞的設計,綠樹蔭翳,再加上檀島怡人的氣候,讓我在上課之間總會躲到圖書館去。那時哥哥已經在檀島上學上班。我們住在離威基基海灘不遠處一個小小的單位,每天搭2號巴士去上學。我的英語說得結結巴巴,於是常常在2號巴士裡翻閱字典,在圖書館前下車去看書。
我在檀島只呆了半年,便轉校到華盛頓州去了。直到離開20多年以後,我才重游夏威夷。
這個地方沒有太大的改變。20多年前居住的公寓還在,轉角那家著名的牛排館仍然排著長龍。威基基海灘依然歌舞昇平,圖書館仍舊沈穩的給予我們一片寧靜。我們搭上2號巴士,走著20多年前的路線。在搖搖晃晃的車程中,我恍然發現,雖然我在這裡的時間不長,但是心裡卻一直惦記著這個地方,原來是因為我的花季在這裡盛開。
我在這裡第一次和男生約會,和一個名叫真人的日本男生去看一場已經看過的電影。那年五月,同學叫我到學校門口的步行街示威,我開始看見什麼是熱血奔騰。我看見什麼是西裝革履、什麼是無家可歸、什麼是夜夜笙歌、什麼是所謂的自由……
我一直記得有一個午飯時間我走到一家超級市場,在擺滿化妝品的櫃台前流連。18歲的我拿起一管唇膏,看了看價錢,然後放下。在櫃台工作的奶奶看我踱步半天,輕聲地說,喜歡就買下吧。我記得我漲紅了臉,牽了牽嘴角,最終還是沒有買下生平第一管唇膏。
我記得當年那個18歲女生的渴望和膽怯。記得那個小鎮的女生,和小組同學們去一個男同學家討論功課時忽然發現原來身處豪宅,而男同學居然是校長的兒子時的不知所措。記得那個內向的女生如何每一次都要鼓起勇氣去跨越一道又一道陌生的障礙。
要到很多年後,我才恍然大悟,我記得的,不是這個地方,而是18歲的自己。我們從來不知道,成長需要多大的力量和勇氣。我們常常很輕率地說凡事總會過去,卻不願承認成長是痛楚的。尤其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還要經過多重的衝擊。但是,成長是一個九重葛的花季,必得經過日曬,刮風,乾旱,貧瘠的土壤,才會盛開。
只是我的花季沒有很燦爛,就已經開到荼靡。
〈假如我們說再見〉
假如我們終於要說再見。又或者,我們根本來不及說再見。你如果想哭,你就盡情地哭。你盡情地嚎啕大哭,哭至乾涸。哭完了,就不再有眼淚。然後你就可以繼續你的人生,不必再有我。
我常常告訴自己,如果你有些什麼不懂,做錯什麼事情,那都是我的過錯。你對這個世界完全不了解。你不知道怎樣自己吃飯,自己洗澡,不知道什麼是雲,什麼是海,什麼是藍色,什麼是微風……更不必說什麼是人心險惡,還是以德報怨,諸如此類。所以我要手把手地告訴你。我帶你走路,告訴你閃電的時候不要站在樹下,告訴你路邊的芒果給鳥啄食的都是甜的,告訴你失望是什麼,愛是什麼,而傷心生氣是可以的。
我以為我教了你許多,但其實,你才是讓我成長的人。我看著你學會走路,學會騎腳車,學會游泳。每一次,我看見你臉上的恐懼和不安。但是每一次,我都看見你勇敢地一次又一次地跨過障礙,一次又一次嘗試,到最後快樂地微笑。你教會了我,原來人長大以後會變懦弱,而我們要找回我們最單純的勇氣,才能勇往直前。然後我知道,即使我不在你身邊,你也會勇敢地渡過長河。
你讓我知道,時間不急。急的是我們。但是,成長是急不來的。我有時會暗暗著急,深怕你學不會什麼,或者遲了錯過了什麼。你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你心裡有個時間表,幾時你要長大,你會長大。你提醒我,早晨是可以花個五分鐘在被窩裡擁抱親親,因為世界不會因為我們遲了一分鐘而停止轉動。你提醒我,快樂的源頭,是最純真的玩樂,和愛。你也時刻提醒我要信任你,因為你心裡有譜。所以我知道,以後我可以放心地讓你去遨遊。
我都忘了這些。我們常常被煩囂蒙蔽,忘了原來最簡單的事情會讓我們最動容。
你還讓我更認識自己。從你的身上我看見自己,然後我驚覺原來歲月讓我變成一個不美好的人。於是我學著成長為一個更好的人。因為你。你讓我意識到我要愛自己,那樣我才有能力給你更多的愛,因為愛,是以乘數加倍的,而且無止境。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我所能給你的,實在有限。除了給你幾盞燈,我實在不能代你失望,代你受傷,代你跌倒。我當然也不能代你幸福,代你飛翔。假如我們說再見的時候,你還是少年,請你提著那幾盞燈,慢慢地、謹慎地,摸著石頭過河。
假如我們說再見的時候,你已經成年,請你不要跟隨我的步伐。你要記得當初你的堅毅和勇氣,你的單純。往後的日子,你會心碎,你會悲傷,你會憤憤不平,會感覺無助。但是,你也會驕傲,也會幸福,會充滿愛。所以你要想起當初你是多麼的勇敢,多麼的堅持。然後往你自己的方向前進。
假如我們終於要說再見,我希望我給你的燈已經照亮你的生命,生生不息。謝謝你教會我愛有多麼無限。謝謝你讓我再成長一次。謝謝你讓我愛你。
不要懷念我。
目錄
序一 有溫度的文字
序二 人生時間線
輯一 金黃的稻穗掀起一海的歲月,波濤洶湧
- 純真的年代
- 那年十七歲
- 禾浪翻風
- 火焰
- 老師,斯卡也答
- 英姨
- 小團圓
- 我們吃早茶去
- 外婆的遺產
- 島嶼之歌
- 花季
- 越夜越美麗
- 邊緣
- 起風了
- 島與半島之間
- 旅行的意義
- 懷念誰
- 說給自己聽
輯二 清晨,號角以鳥鳴之姿響起
- 私奔
- 洪流
- 下一站,幸福
- 距離
- 女神
- 悠長假期
- 寂靜人生
- 簡單生活
- 照舊
- 遠方
- 斷捨離
- 被遺忘的時光
- 彩虹橋
- 遇見巴哈
- 歲月靜好
- 春天來了
- 美麗的誤會
- 相聚有時
- 山丘
- 假如我們說再見
後記 散步以後,雨落下一園的春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8-1709-0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預計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類別:散文、新加坡文學、當代文學
規格:190mm (H) x 13mm (W),約184頁
教學不易,請溫柔以對◎李俊賢(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22.00每一次春風吹拂,幻化成滋潤土壤的雨點,讓遠古的舞雩詠歸的場景再現——眼前再一次,真實的、無拘無束的教學場景。
- 大中華地區以外的華文教育,新加坡的「第二語文」讓不少關心教育的人詬病,卻從不曾正視、重視仍然堅守崗位的新加坡華文教師每日的辛勤,以及在一個英語霸權的社會裡,華文該如何自處、生存與傳承。
- 李俊賢不神聖化教師這行業,不刻意美化師生的情誼,他亦步亦趨地實踐教學,點點滴滴地記錄每一次教學機會。「金剛怒目」與「菩薩低眉」,必須與之切換的日子,除了是教學所需,也修煉了自己的心性,也重修了「人生」這一門課。
- 老師是一份「人」的工作,因此其意義也在這是份「不像工作的工作」。教育的性質隨這時代而改變,但是華文老師育人的心卻是亙長不變的。李俊賢用的就是這顆「心」,代去面對現代社會對教育所帶裡的種種衝擊,時而收獲滿滿,時而卻失望落空——這才是真實的教育,真實的社會。
內容簡介
「教學不易,請溫柔以對」並不是什麼心靈雞湯的口號,而是這幾年作者在課室裡、課室外的心得以及收獲。教學不易,因為老師們在不斷學習;溫柔以對,因為師生彼此之間都要多一點的體諒和善解。
本書分為五個部分:(一)同學,希望你知道;(二)借力使力,讓教學有亮點;(三)你想知道的,新加坡老師;(四)掌聲,是給自己的溫柔提醒;(五)謝謝您,我的老師們。這五個部分的36篇文章,都是作者腦海中深刻的體驗和記憶,如今終於可以化為文字與大家分享,實為興奮之事。
教書育人、育人教書,許多人對於老師們有著各種期待與冀望。有時候這些過高的要求卻壓垮了許多好老師。正因為教學不易,作者更希望大家在讀完這本書以後,不管讀者的身份是家長、學生、同事、還是某一個剛好看完這本書的老師,希望都能夠開始對身旁的老師們或者對自己——溫柔以對。
作者簡介
李俊賢,男,肖虎,摩羯座,三項要素所組合成一個有個性而且喜歡幫助人的教育工作者。喜歡教學,喜歡運動,喜歡探索文學中的情感和美感。關於華文華語的各個領域都有興趣涉獵,最大的夢想就是用文字和語言打動人心。我教書、我主持、我演講,我閱讀,偶爾也在專欄寫稿,目標就是集能做、能說、能寫於一身。
中文系本科、碩士以及畢業生教育專業文憑(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都是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修業完成,也是南大中文系學生會的第一屆學生主席。
聯繫電郵:leec0058@e.ntu.edu.sg
各地著名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溫柔推薦:衣若芬教授、魏月萍教授、宋怡慧、曾裕真、蔡欣洵、周德成、葉孝忠、楊君偉、黃凱徳
- 我在俊賢的散文集《教學不易,請溫柔以對》裡,看到了青年教師的熱血、困惑和反思。俊賢面對的師生、師親(家長)、同事的關係有些比我當年還多樣,他一一掌握,悉心處理,時有令我同感和會心之處。——衣若芬,台灣著名作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看過在課堂上的俊賢——不是老師身份,而是學生。他親切有禮、溫文爾雅,時常不經意的微笑點頭。身為導師的我因為他的回應,感覺受肯定、被重視、得到讚賞。是的,老師的動力,來自學生。看著書名,立刻認定:俊賢,不就是溫柔的化身嗎?我相信,這本書裡頭的許多話,也表達得不易。在新加坡,很多老師因為體制、限制、自制,而無法表達立場。
看到俊賢在一篇篇文章中的關心、熱心和真心,確實是一種欣慰:難得有人為這個有時有些畸形的教學環境,願意發聲、說出實況、揭露真相。心裡希望俊賢一直參與這一場極具互動性的集體教學表演,另一方面又想要刺激一下他:什麼時候放下教鞭、離開學校啊?——楊君偉,新加坡跨界媒體人、電視主持人、劇場人
- 這本書是新加坡教育現場的課堂實錄,李俊賢老師寫出教師肩上扛著沈重責任,眼中卻閃爍教學的燦光。他用心設計語文課程,讓學生悠遊學習世界。同時,用情傾聽學生的聲音,給予他們生命提燈的溫暖。教育本來就是百年樹人的志業,願我們和俊賢一樣莫忘初衷,勇敢跨越。同時,我始終相信:陰影的背面就是陽光,俊賢老師為教育人做了最好的示範。——宋怡慧,台灣著名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 身為老師,讀俊賢的書,真有一種「知我者,俊賢也」的感覺。俊賢下筆輕鬆,但是其中對於教育樹人的熱誠卻躍然於紙上。也因此,寫來循循善誘,感情特別真摯。教學不易,希望學生和家長能夠體會老師的用心和付出。——新加坡作家,最新出版《有時,我們遠行》
- 俊賢一直以來都很乖,那時候他是學生,我是老師,而我其實希望他能壞一點。後來俊賢去當了老師,讀著他的這本新書,我仿佛明白了他當初的「乖」,原來是性格特質中一種早熟的體貼。貫徹於教學理念和行為的求索,俊賢亦步亦趨的實踐,點點滴滴的記錄,超越課堂照本宣科的拘謹,更接近召喚式的使命,必要時委婉,感動則大大聲喊出來,不怕用盡自己全部的溫柔。——黃凱徳,新加坡著名作家、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講師
- 沒有神聖化華文教師這個行業,也沒有美化所謂的「師生關係」,無論是「菩薩低眉」或「金剛怒目」,只依根器教人。俊賢重視教學場域中的溝通,面對學生、同事或家長,把每一個相關的事件齒輪視為關係反思的基礎,認真了解他人,也認識了自我。而課室可以成為一個分享很多東西,實現同感與共感的地方。——魏月萍,馬來西亞蘇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學副教授
- 親切可人的文字底下,與俊賢互動甚至鬥智斗勇的學生,以及他自己為人師表的形象活靈活現。讀者可能恍然覺得自己就是他筆下的一名學生。書中明白告訴讀者,老師不是為人作嫁者,而是「影響」。絕非只是一本給為人師表的心靈雞湯,因為它讓你知道,教書是一份借力使力,是那一道為有緣人開天眼的光。老師是一份「人」的工作,因此其意義也在這是份不像工作的工作。——周德成,新加坡著名詩人、教育工作者
- 現在回想起過去曾經教導過我的老師,我印象深刻的未必是能幫助我考到好成績的老師,而是傳遞給我正確的價值觀的師長,比如人是有缺陷,也會失敗,沒有完美。或是他們告訴我獲取知識的方法不止一種,啟發我對學習的熱忱。看了俊賢的這本書,文字溢滿了作者對教書的熱情及和學生們生動的互動,相信他也會是一個好老師。——葉孝忠,新加坡著名作家
作品節選
〈新加坡的教師節〉
認識一些台灣的老師,談不到幾句,他們就會問我,新加坡有沒有教師節?
「有啊」,我說。
接著,他們就會問說,那教師節有沒有放假?
「當然有啊」,我回答道。
沒想到語畢,他們都投以羡慕的眼光。
原來這幾年台灣由於勞基法的修改,公立學校的老師不適用相關法則,形成「老師不放假,勞工放假」的特殊現象。對於在教師節還需要上班的老師來說,真的是一大辛酸。
幸好新加坡沒有這個問題。新加坡的教師節,老師和學生大家都可以一起放假,和樂融融!我在心中暗自竊喜。
然而,他們的第三道問題,我通常都會不知道如何回答。
「那,新加坡的教師節是什麼時候?」他們問。
「呃,這個我不知道,因為新加坡的教師節,每年的日期都是不一樣的。」
「什麼?新加坡的教師節沒有固定的日期?怎麼可能?」他們都驚呼不可思議。
「真的啊」,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我還特地上網搜尋了各國有關教師節的資料。
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教師節」廣義上來講是一種感謝老師教導的節日,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與努力。不同國家和組織制定的教師節時間都有所不同。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在1994年將每年的10月5日定為世界教師日,現在已經有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慶祝世界教師日。然而,中國的教師節,從6月6日改至5月5日,現在則是統一定在秋季新學年開學之初的9月10日。台灣方面,則是在9月28日慶祝教師節,此日亦為古代教育先驅孔子的誕辰。每年的教師節,台灣各地的孔廟都會舉行祭孔大典,以表達對於孔子的無上敬意。然而,現在這個節日,在台灣只限於紀念,但不放假了。
原來,新加坡的教師節真的是比較特別,沒有一個特定的日期,但是它有特定的一個時間點,雖然每年的教師節日期都不一樣,但是那個時間段則是固定的。聽起來好像有點複雜,請容我向大家說明:
新加坡的學期基本上可以分為上下兩個學段,每個學段再分為兩個學期,每個學期為期十周。所以,一年共有四個學期,每一個學期中間都會以假期間隔開來。例如,第一個學期的十周上完後,就會小休一周,接著是第二學期的十周課程,結束後會有一個比較長的學校假期,然後以此類推。
而新加坡的教師節就會固定設在每年第三學期最後一周的星期五。星期五放假不上課,前一天的星期四各校也都幾乎不上課,都是舉辦教師節慶祝會。那個特別的星期四,通常都會只是舉行半天的活動,所以學生們放學後,可以回去自己的母校,探訪之前的小學或者中學老師。
新加坡這種類似「滾動式修正」的教師節,雖然每年的日期都會不一樣,背後也沒有直接與傳統文化有所關聯,但是這個假期安排得特別好,好在特別人性化。在高壓的教學環境下,有這樣的一個節日,甚至是節日之後接下去的假期,讓師生們有機會可以適時地慢下來、停下來。讓老師們喘口氣,調整步伐;讓學生們有機會學會感激,傳達心意。新加坡的教師節,真的很不一樣,而且我覺得這樣的安排真的很好。
這群台灣的老師們聽了後,都露出無比羡慕的目光,每個都心癢癢的想要來新加坡教書。
「但是……」,我提醒道。
「我們假期還是要來學校補課、開會、培訓、舉辦各項露營活動及課外活動,而且參加這些活動我們都是無償的。還有在新加坡擔任班導師也都是責任制,沒有額外收入的哦……」
「那欸安餒(台語:怎麼會這樣),那可不可每一個學期都有教師節啊!」
我也想。(笑)
目錄
序一:衣若芬〈發光的翅膀〉
序二:曾裕真〈學習不易,請智慧以對!〉
自序:李俊賢〈教學不易〉
一、同學,希望你知道
- 與雪相逢
- 背叛
- 老師我很忙的
- 考卷上的那一分
- 尊重斷網權
- 公主病
- 有禮貌地沒有禮貌
- 若最後一課不是最後一刻
二、借力使力,讓教學有亮點
- 讓學生亮起來
- 製造小驚喜
- 當老師化身直播主
- 麻將的機會教育
- 現代說書人
- 菩薩低眉不如金剛怒目
- 級任老師的必考題
三、你想知道的,新加坡老師
- 新加坡的教師節
- 辦公室的美容師
- 家長會會家長
- 一句話惹怒你職業
- 甘為孺子牛
- 多疑且溫柔
- 慶典的背後
四、掌聲,是給自己的溫柔提醒
- 那一道光
- 課堂上的挫折
- 迷人的粉紅色
- 那一晚,一碗雲吞面
- 浪費時間
- 誰來當老師
- 老皮克和小皮克
- 掌聲響起來
五、謝謝您,我的老師們
- 溫暖的回憶
- 優點單
- 薪火相傳的緣分
- 司徒先生
- 彭老師與紅樓夢
- 優雅的擺渡人
後記:李俊賢〈請溫柔以對〉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8-1879-0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預計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類別:現代散文 · 新加坡文學 · 新加坡華文教育
規格:190mm (H) x 13mm (W),約176頁
完整出版資訊:https://bit.ly/3t3jMOf
遇見穿牆的女孩◎張國強(獨家簽名本)
Regular price $26.00這十年來,新加坡文學裡最具有潛力的華文小說家誕生了!
- 紮根於現實的科幻世界,以浩瀚且不斷擴張的宇宙為藍圖,反襯最私密的人性與小敘事。以大家熟悉且陌生的新加坡作為小說的敘事場域,呈現出一個高壓、鬱悶的生活狀態下,島國無限的希望與絕望——在摧毀後給予重建。
- 小說家的作品裡完全擺脫了「地方書寫」的桎梏,呈現出宏觀的視野;更將大數據、電子晶片、人體改造等硬核知識,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完美融入了作品中,讓閱讀毫無違和感。
- 小說家提煉出「城市無故事」的故事,並將島民對島國愛恨交織的情感,以最樸實的日常生活描寫——一杯杯小市民的「㗝呸」(咖啡),既現實且虛幻,既實在又奢侈。有別於傳統小說家,電子工程系碩士背景的他,精湛地填補了新加坡科幻文學的不足,為未來信息世界做出各種一觸即發的預言。
內容簡介
這裡是小島,是城市,也是國家,更是幾百萬島民心之所向的家園。每座島嶼都有其地理演變的過程,每座城市都充滿了故事,每個國家都有掙扎過的歷史,每個「家」都是由人的愛恨聯繫起來的。張國強通過八篇富有前瞻性的科幻預言小說,讓各種體系相互壓縮、碰撞和糾纏,試圖將紛繁蕪雜的表象錘煉成脈絡清晰的情節,讓讀者在各種紙醉金迷、人情義理中體驗出「人性」與「科技」在這時代裡的微妙關係。
作者簡介
張國強,1973年生於新加坡。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創作以小說為主,作品散見於《聯合早報》與本地各大刊物。著有中篇小說集《旅者╳迷圖》(台北:要有光,2014)。作者自述:「理性與感性的結合,是對於人文與科技的理解,借助這獨特的結合體去尋找人性裡的光與暗。」
各地著名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各地著名作家和學者誠意力薦:希尼爾、梁文福、韓麗珠、鄭景祥、許維賢、李青松、許通元、艾禺、冼文光、洪均榮
- 張國強的探索小說在虛幻與現實的場景裡引入了新加坡的特有元素,巧妙地通過構思與敘述語境,把不同的情感空間進行「存在」的多層次思考。這似乎契合了米蘭昆德拉的觀點:小說唯一存在的理由就是發現唯有小說才能發現的東西。作者在現代化的情境中刻畫了土地與社會的變遷,凸顯了人性中孤獨、抑鬱、荒誕與沈淪的隱蔽面,而其人物的「內心還是擁有那份對自己『存在』的肯定」。張國強是「存在」的勘探者。——希尼爾,新加坡著名作家,前新加坡作家協會會長
- 科幻小說不容易寫得好,創作時必須兼有科學的知識和文學的想像。張國強的小說寫起來在這兩方面游刃有餘,小說的人物、情境、語言,既是「科幻」的,又是「本地」的。新加坡文壇應該珍惜像張國強這樣的小說作者。——梁文福,新加坡著名作家、音樂人,南洋理工大學客座副教授
- 國強擅長在最現實的生活中,提煉出最超越現實的意境。像在品嚐一杯kopi-o siew-dai(黑咖啡少糖)時,舌尖被突如其來的苦澀擊中,靈魂穿牆墜入他精心泡製的小說世界裡。跳脫的常理經大膽的文筆攪拌,慢慢調和成合理的人性。你會發現,濃烈過後有股深層的回甘。——鄭景祥,新加坡著名作家,《聯合早報》高級記者
- 也許新加坡文學需要更多類似張國強的作品,不僅是追憶似水年華或遙想建國前後的歷史,也要有想像新加坡未來的高超能力。電子工程科班出身的作者,把大數據、電子晶片和各種未來信息社會的關鍵詞寫進了小說,補充了新華文學一直比較缺乏的科普和科幻元素。除了科幻類型,這本書收錄的短篇小說也融合了魔幻、穿越和言情筆法,不僅穿越和重構新加坡過去的快樂世界,也很生動地想像了新加坡社會和男女未來的一百年狀態。作者的文學語言相當接地氣,富有新加坡氣息。即便如此,作者的文學視野不局限於本土,上接卡夫卡的現代主義,下接村上春樹的後現代景觀,小說主角們的對話充滿吉光片羽的跨國哲思。——許維賢,著名小說作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國強善用科學與電子工程專業的領域,注入本土語言如kopi-si siew-dai,打造自己小說特色,填補新加坡科幻文學的顏色,建立另一片新加坡文學天空。——許通元,馬來西亞詩人、作家、《蕉風》執行編輯
- 虛幻與現實交纏,人在自我的喪失和變異中掙扎求存,到底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高度的想像力,不可思議的情節安排,人性最深的挖掘,誓將掀起爆炸性的爭議。——艾禺,新加坡著名小說作家
- 似於玻璃罩外俯瞰裡頭的世界,此集小說不只予人一種冷,就是它的熱,亦似冰——這總讓閱讀的人/我幻覺當下自身的短暫存有!——冼文光,馬來西亞著名小說作家、詩人
- 新加坡著名詩人,陳華彪曾說,「真正好看的科幻小說,不是那種人們無法預知的未來,而是必須在清楚現實,以現實為基礎製造的未來。」用這句話來形容國強的小說,真的是再貼切不過。無論是被電腦程序控制的約會與戀愛、宇宙盡頭的㗝呸店、播放舞曲卻佈滿書籍的酒吧還是死在書堆中的色情小說主角,他都以「人」為中心刻畫了我們不敢預知卻又似乎無法逃避的未來。——洪均榮,新加坡詩人、編輯
序/跋
序◎李青松
張國強一九七三年出生於新加坡,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大電子工程學院,曾擔任電子工程師和數據分析師。
國強成長於新加坡經濟迅速成長、社會體係發展成熟的時代,他從新加坡的政府小學、中學、理工學院和大學接受啟蒙到工程學碩士的完整教育,成為一位符合新加坡現代社會運作「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同為工程學出身的我(土木與結構工程),曾在一篇文章中將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社會想像比喻成一個巨大無邊的高塔。按照這個比喻,作為專業人才的國強大概就像是巨塔中的一條鋼筋,被緊緊固定在一根柱子中,和許多鋼筋澆築著堅硬的水泥之中,承受著上層傳過來的重力,再將這股力傳給下層。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無論是不是專業人才,他們憑著自己的專業或技能找到了穩固的工作。同時,他們的生活也被自己所精通的專業與工作牢牢地固定住了,就像被一個隱形的「座架」或「鳥籠」所困(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的座架理論),除非失去了工作的能力,或者繼續生活下去的意願,否則是不能輕易從這個「座架」中脫離出來的。
這就是為什麼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比以前好了許多,但他們仍然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人生的某個時刻感到困惑與痛苦。
國強的人生經歷及教育背景顯示他是一位成功的專業人士,良好的教育使他具有紮實的科學技術學識,同時喜愛閱讀的習慣又使得他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這樣的一個人在心靈上是敏感的,對社會和工作所造成的自身壓力與體會會比一般人更有感觸,而且對自己所生活的社會有著理性的認識和思考。這種對自己的生存處境同時具有的理性與感性雙重認識,直接影響他的小說創作。
這本小說集《遇見穿牆的女孩》創作深受存在主義的影響,作者並沒有將注意力放在社會的各個現實層面,如文化、用語、政治、移民與族群等。在他的筆下,社會變得抽象和模糊起來,它如一個迷宮將人籠罩其中,身在其中者只能看到其中一個小小的角落,卻無法識它的真面目。在小說中,人物所生活的背景有時是未來世界的一個展廳,有時是外星人觀察地球人的實驗室,有時是一間堪比監獄的辦公室,有時卻是帶著世界末日風格的酒吧。
這些看起來有些怪誕離奇的場景,是國強小說創作中精心設計的,它們非常具有文學的創作性與想像力。經過藝術的想像與處理,這些場景如同一個特殊的放大鏡,置身其中的人物內心世界才變得清晰起來。在這樣的放大鏡之下,現代社會對個人精神和內心所造成的影響才能夠具體而形象,而讀者才能夠理解深藏在每個現代人內心深處的東西,並且被小說中的人物所打動。
國強文學創作深受西方現代主義大師卡夫卡的影響:人的異化、荒謬的生存處境、人生存的意義等等,這些象徵存在主義哲學的深刻主題都在他的小說中體現出來。
小說〈遇見穿牆的女孩〉的背景雖然是現實世界,但是一個找不到工作的女孩卻進化成能夠穿牆的異能,只是為了能夠穿著白領女郎的衣服在無人的辦公室走動,體驗一下在辦公室工作的感覺。一個被開除的人對於前公司的複印機產生了讓人無法理解的情感,半夜冒著坐牢的危險只為了再見它一面,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魔幻情節卻讓人感受到現代人對於失業所懷的焦慮與恐懼。
小說〈決定〉的背景是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社會,生活在其中的人極度依賴機器,連約會上床都要依賴機器「導航」,男人與女人之間最本能的生命釋放,竟需要通過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互動才能進行。這一節黑色幽默的描寫背後,表達出人內在思想與情慾在科技高度發達的背景下逐漸退化的擔憂。〈沒變形記〉和〈危險實驗〉則是國強對自己的文學偶像卡夫卡的兩篇名作〈變形記〉和〈飢餓藝術家〉的致敬之作,小說以互文的方式呼應兩篇名作,〈沒變形記〉則去掉了〈變形記〉中魔幻的外衣,將一種更加絕望的現實處境加諸於主要人物身上,而〈危險實驗〉的故事結構相當複雜,使用了「套盒」的寫作技巧,同時設下重重伏筆,多重線索交互進行則吸引讀者去不斷追尋,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主要人物冒著自毀的結局來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
在《遇見穿牆的女孩》這部小說集中,國強顯示出成熟的寫作技巧,用想像力營造出深刻而獨特的意象,以及吸引人的故事情節來打動讀者,同時也表明了自己在寫作上的雄心。祝愿國強在文學寫作的道路上再接再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2019 年 12 月 24 日
目錄
序◎李青松
- 霓虹燈下的㗝呸店
- 風和日麗天重逢
- 決定
- 遇見穿牆的女孩
- 我們繼續沉悶
- 我要活下去
- 危險試驗
- 沒變形記
跋◎張國強
刊載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8-0992-7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類別:現代小說 · 新加坡文學 · 當代文學
規格:190mm (H) x 13mm (W),270頁
病例◎洪均榮(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18.00眾多海內外學者、詩人、作家極力推薦,是新加坡文學裡獨一無二的新一代文學寫手。
- 均榮善於掌握詩的形式,甚至在詩中嬉笑怒罵,成就了他獨特的風格。不論在安排節奏,長短鏡頭、蒙太奇的轉換與連接,或選擇意象時,都能出其不意,空城退敵,以無招勝有招。
- 好詩人,必定是好的讀者與觀察者。在均榮的作品中,處處都是他閱讀與涉獵藝術、文化,乃至洞悉生活的痕跡——刻意留下許多互文,使讀者產生共鳴的當兒,還不失懷舊與玩味的意趣。
- 物慾橫流的大都市是均榮熟悉的遊樂場,有諸多現象與事物都在詩中成為他批判的對象,但他卻深深眷戀著這一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不時流露出獨在家鄉為異客之感,在揶揄和荒謬的各種場景裡,常使他不斷地檢視自己的身份認同。
內容簡介
《病例》是洪均榮(筆名空·龍貓)的第一本詩集,收集了三十五首「案例」,企圖以疾病為隱喻,並建立起一本檔案去探索一座城市繁華表徵下的各種「病症」。宗宗「病例」無不是日常所見所聞,有的已病入膏肓卻諱疾忌醫,有的無病呻吟,有的連自己「病」了也渾然無知。詩集將這些「病例」記錄在案,有意引起讀者反思,去探究病因,最好尋找與炮製解藥,最後「久病成良醫」。因為關心這座城市病例的不應只是醫生,也應該包括這座城市所有的人們。
作者簡介
洪均榮,筆名「空·龙猫」,1991年生于新加坡,现任新文潮出版社的創社編輯。曾擔任《WhyNot不為什麼》主編,也編有《一首詩的時間》(2015與2016)、《不可預期——詩精50首》、《短舌》等。深信寫詩/創作要像張無忌,越忘得徹底,招式越打得厲害。
各地著名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各地著名詩人、作家和學者誠意力薦:游俊豪教授、奚密教授、許維賢教授、潘正鐳、蔡深江、陳黎、煮雪的人、周昭亮、冼文光、許通元
- 現代性的發展進程,產生主體與體制,分出異質與非體制。詩集《病例》的推出,可見空·龍貓(洪均榮)不屑於文藝青年的吟唱,但致力於文學作家的深刻。他的詩,給非常態與非主流贖回了聲音,復原了應得的位置。——游俊豪教授,新馬著名詩人、作家、學者
- 刀子刺入人心只為刺探,吞下化學劑並非自殺,屍體想瞑目卻發現沒有眼珠……均榮善佈局,批判性的詩思,就在這些看似不正常反而正常、看似怪嚇人的反而是不甚驚駭的情境裡。這冊詩集,顯露詩人正努力創造自我風格的都市場景。——潘正鐳,新加坡著名詩人、資深媒體人
- (序,節選)《病例》讓我們讀到熱情和思慮。因為有熱情,所以詩人對他所處的世界既關切又不滿。因為勤思考,所以詩人對這個世界提出一次又一次的「症候式閱讀」。——奚密教授,美國著名學者
- (跋,節選)詩集充滿企圖,是年少出手必要的架勢,挑釁著諸多成見。我在石塊之間飛快跳躍,避開了落水的遲疑。——蔡深江,新加坡著名詩人、資深媒體人
- 洪均榮以灰色的筆觸解剖小紅點或新或舊的「常態」,列舉洋洋三十五首《病例》,道出如血般的灑灑診斷。從中均榮挎問在繁榮背後詼諧的嘔吐、頭暈、心悸、抑鬱和慌張,成熟地處方一縷煙似的隱喻,讓讀者重生,再生活。——周昭亮醫生,新加坡詩人
- 《病例》詩集籠罩著冰冷蒼鬱氛圍,要把此類題材寫得讓讀者——特別是被城市/國家統化了而不自知的人——生出絲絲暖意得以閱讀下去絕非容易。
但,想那許多人雖淺顯地認同「表面看到的是『疾病』,實則看到的是高登(Gotham)城市更深層所埋藏的問題」,卻也不會「拿出包包裡的煙頭,把剩餘的日子都抽掉」。
就精神層面而言,現代城市幾乎人人都有病,「但這不代表我們都需要帶著這個病症,繼續草草殘生」——因為還得持續「要聽話,要對社會有貢獻,當個好公民」呀!
洪均榮《病例》詩集語言似火針刺探人們冰冷蒼鬱的神經,熾熱得心腦惑然陣醒。——冼文光,馬來西亞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工作者
- 倘若容許我挑選空·龍貓的代表作,我會特別推薦〈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身為晴天,我很髒〉、〈筆墨〉、〈超現實主義〉、〈7個隱喻〉和〈我的小宇宙〉。這些詩能看到他無所為而為的情趣、狡黠的幽默,以及自得其樂的世界。——許維賢教授,新馬著名作家、學者
- 讀這本詩集彷彿在凝視一支遊行隊伍,看著精煉語句構築出的現代病徵,以寓言之姿通過眼前。我們搖頭嘆息於寓言的露骨,納悶著:「這個世界應該有更美好的一面吧?」但是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也在遊行隊伍之中。——煮雪的人,台灣詩人、《好燙詩刊》主編
- 疾病的隱喻。均榮想以疾病、語言為主入詩思考從個人、社會,甚至伸進內心的世界。島國身影重重疊疊,文字的玩味,形式的試探,展現新世紀新華詩人的另一面風景。——許通元,馬來西亞詩人、作家、《蕉風》執行編輯
作品節選
〈華山論劍〉
花了上半輩子,學
九陰真經
花了後半輩子,學
九陽神功
受幫主之邀
參加華山論劍
幫主的降龍十八掌
我以萬佛朝宗,頂
旁邊卻擋不住
太極劍、九陰白骨爪
帶著滿身的重傷
最終只能裝瘋賣傻
倒練九陰真經
再假傳武林聖火令
〈狙擊〉
嗙!
一聲巨響
狙擊槍射出一粒7.62mm
Impact in 5s
*
5
還記得幾十年前
我們都是愛國的
國慶日人人高掛國旗
足球隊都是熟悉的面孔
鄰居還會互相問好
4
幾天前參加了朋友的喪禮
發現每個人都忙著
說話
顧白金1
唯獨沒人守著那句屍身
3
小時候記得媽媽的囑咐
要聽話,要為社會奉獻
長大後發現
再大的奉獻
也不夠滿足
那些黃膚的假鬼子
2
這城市的人的確很有錢
積金戶口都是六位數
等等
為何死亡證書沒有提取的選擇
1
死後真的可以瞑目?
聽說現在
死人也得
搬家
*
啪!一聲
人體變成了屍體
倒在地上
鮮血沾滿了白色的襯衫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她不會等待王子救贖。
她會自告奮勇為民除害,報效祖國。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小矮人只會有六個。
六個是朋友聚會。七個是非法集會。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伐木的大叔不會通風報信。
他會殺了白雪公主,殺了巫婆,殺了整片樹林,再自建高樓。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她不會吃了巫婆的蘋果。
她會假裝吃了毒蘋果,然後一輩子不清醒。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她的衣裙會是赤紅的,頭上會戴著五顆黃星的皇冠。
衣櫃全是純白的禮服。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鏡子會對她說:
「要聽話,要對社會有貢獻,要當個好公民。」
〈病例〉
病例A
人名:王小明
性別:男
歲數:23
病例:對人性過敏,身體生瘡
治療:打麻痺針,讓病人對人性麻木
病例B
人名:陳明
性別:女
歲數:0
病例:無。但有產生華人性的可能性
治療:打EL11281預防針,以避免華人性入侵
病例C
人名:Joel
性別:男/女
歲數:40
病例:國族性的消失
治療:心理輔導——強迫閱讀愛國書籍,限制只能穿紅/白色的衣物
〈在未來詞窮的時代,當父母發現孩子不再積極學習的時候應做出的反應——參考了諸多科學家與調查總結的成果,並由國家領導推薦的最佳方針〉
無
序/跋
序一
這城市的人们都有「病」◎洪均荣
關於Joker
幾天前剛看了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主演的電影《小丑》(Joker),除了讚歎他的演技之外,更多的是開始上社媒關注不同的影評和留言。有些人對於電影中展現的精神病主角表示同情,也有人譴責了社會對於「異類」缺乏包容性、甚至有人把電影當成目前香港抗爭的一種「互文」。
於我,《小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它對疾病的深刻隱喻。主角亞瑟(Arthur)患有精神病,這種病使他神經失控,並在非常不適當的公共場合裡發出狂笑。這不僅吸引了許多不友善的目光,各種鄙夷,更甚者,還被一些人霸凌、毆打。因此,我們通過亞瑟看到的不僅是他令人同情的遭遇,更是他周遭環境所衍生出的各類問題。表面看到的是「疾病」,實則看到的是高登(Gotham)城市更深層所埋藏的問題。
城市病
有鑑於此,本詩集《病例》收集了35首個案,亦嘗試通過這些「案例」去探索一座城市繁華表徵下的病症。
詩中的人事物都潛在著自己獨特的「病情」,有的已經發病,有的則是箭在弦上,蓄勢待發。透過這些個案去聯繫這座城市的「病」就更加昭然若揭。例如〈新浪潮電影式的詩〉,字面上描述的是一名女生在公園裡行走的過程,過後便坐在凳子上不停地哭泣。這個簡單的描述,其實想要強調城市人內心的無助與孤獨。一名女生在一座這麼大的城市,這麼大的公園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人。因此,她只能自己停止哭泣,「拿出包包裡的煙頭,把剩餘的日子都抽掉」。
當然,也有些詩作是直接把城市與個人的遭遇聯繫起來的。例如,〈病例〉展示出三位不同病人的病例,嘗試去探討我們本地遇到的一些問題。病例B的病患都還未出世,就已經先被貼上「產生華人性的可能」,因此,必須「打EL1128預防針」。EL1128是O水準英語考卷的編號,用以隱喻本地的孩子在未出生前就已經被打入「英語」的預防針。所以是他們沒有放好心思去學習「華文」,還是他們出生之前的大環境間接壓制和消匿了他們可能產生的「華人性」?
由此可見,身為城市的一份子,我們的遭遇、性格其實是與城市發展、政策等息息相關的。從我們的身子上看得到城市的影子,城市也塑造、籠罩、同化了我們。這層相輔相成的密切關係,正是這些詩作想呈現的病例。
平行世界裡的無病呻吟
另一類詩作看似和城市的主題沒有什麼干係,甚至詩作裡的情節、人設都好似發生在平行世界裡。例如〈灰色地帶〉中,「後來飛來了一個多事的救世主/宣誓要解放群眾/用噴色器把漂白劑/澆進漆黑的瞳孔/連天上飛過的無辜烏鴉/也被捉了下來/強制漂成熱愛和平的鴿子」。這段情節看似與現實生活毫無關係,但是若我們把想像力放寬,把救世主當成權力、把漂白劑當成媒體、再把烏鴉當成實事,就不難發現,其實這則故事可以變成當今社會,權力機構為了達到其目的,而利用媒體把事實美化或者淹沒的例子。放眼看看各國的選舉狀況就可以證實這則寓言。
另,〈華山論劍〉表面上是寫了一個人窮極一生去成為「武林霸主」,還參加「華山論劍」的「比武總決賽」,最後卻躲不過九陰白骨爪,「只能,裝瘋賣傻/倒練九陰真經/再假傳武林聖火。」同樣的,若我們把這首詩當成一個人的成長史來解讀,從他皓首窮經地參透武林秘籍(唸書),到比武(出社會工作),到工作上遇到不如意(躲不過九陰白骨爪),都是與詩作的情節形成兩條互相對照的平行線。因此,最後的結局是裝瘋賣傻,草草殘生。
當然,詩的解讀是開放且多元的,我的解讀也只是一家之言。或許詩文是「虛構」的,但內容卻是實在而現實的。重點是,讀者必須自己進入這個世界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和解讀。
病例
結集了這麼多「病例」(與詩),除了凸顯出城市的「病症」外,同時,也想引起讀者的反思。猶如亞瑟的狂笑,詩集中的想像都是我們城市共通的病症,也因此必須尋覓良方醫治。
亞瑟走上了歇斯底里/反抗的道路。但是這不代表讀者需要做出同樣的選擇。身為讀者,你有這個權力去做出各種解讀,並通過這些病案,找到自己的共鳴與故事,再做抉擇。或許,這城市的人都有病,但這不代表我們都需要帶著這個病症,繼續草草殘生。
序二
城市太極圖——遺忘成招的狙擊手◎汪来昇
一
讀均榮的詩,必須學會「遺忘」,遺忘舒適的環境,遺忘安逸的生活,遺忘一切話語(discourse)所堆砌起來的認知。唯有與他的詩氣「心氣合一」時,方能領略他在平鋪直述中,刻意暗藏在隱蔽遠方的狙擊手,在不及掩耳時狙擊。詩集裡的每首詩都是他瞄準了對像後,一槍斃命的產物。
他開篇便巧妙地以〈創世紀〉為引,開宗明義地全盤托出他最為關心的三件事,國族性、民族性和人性。而作為城市長大的孩子,他迫切渴望生活中的「大冒險」,期待那種相忘於江湖的豪情,但卻在煩悶不堪、規律尋常的日子裡打滾,日復日地走在被安排好的坦途上。他著實厭惡那樣的生活。
他對於生活細膩的觀察和感受,時常迫使他去閱讀、去深入挖掘,帶著好奇心去填補自己無法填滿的求知欲。而寫詩便是他凝結了所思所想後,轉化為實踐力量的藝術行為。
他的詩,在字裡行間都滲透出「江湖味」,有的是裝傻扮瘋、反叛壓迫者的,有的是遊戲人間、戲謔荒謬的,而更有沉澱靜穆、浪子回頭的等。對他而言,人生不是規律順坦的,更何況是詩集——生活是雜亂任意的,思考也是無以名狀的。唯有對於他的思路有了基本的了解後,閱讀他的詩時,才不會感到手足無措,摸不著頭腦。
二
認真地閱讀均榮的詩作,時常會讓讀者交錯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裡,就像是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中的「五維空間」裡遊蕩,而在眼睛一睜一閉之間,眼前各種景象交替交替再交替。唯獨他佇立在市中心的廣場上,以靜制動地耍著太極劍法,去窺探和隱喻這五花八門、霓虹電光的世界。
緩緩慢慢地,以暗藏的劍式,在敵人身上劃小傷口的作品包括〈夜〉、〈吧台上的對話〉、〈墳場〉等。以〈吧台上的對話〉為例,「用高跟鞋刺死他的心臟/用名牌包包刻進他的腦海裡/用胸罩裹緊他的頸項/然後再把直男的血液/放進乳溝裡痛飲一番」,他放慢了詩的速度,呈現出一系列濃烈的意象群,深度刻畫出城中的「慾念」。這般看似緩慢的溫柔劍,卻一道道都是在不察覺間割人咽喉,要人性命。
當敵人察覺到痛楚想要反擊時,他的劍式又忽然轉快,迅速地刺入要害,正如〈狙擊〉一樣,瞬間就能夠擊倒對方,在這思考周全地數秒內使人斃命。待敵人察覺時,已然是「啪!一聲/人體變成了屍體/倒在地上/鮮血沾滿了白色的襯衫」。而使用「白色」作為一種隱喻,說明一種看似潔白的表面下隱藏的齷齪與不堪,在這座城市裡更貼切不過了。 〈刺探〉的「白色刀子」、〈發春的文明〉裡「卻被精子洗白了/比精子還要白」、〈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裡「衣櫃全是白色的禮服」等,全都充滿了顏色、氣味隱喻的氛圍。
對於流浪在這深深令人迷失與眷戀的江湖裡,「身份」是人重要的認證,更是面對這花花世界重要的依歸,對此,均榮用了諸多墨筆。其中,有城市認同的作品有〈來(回)〉、〈冷氣房裡的島國〉、〈酒滴的奏樂〉、〈我的小宇宙〉、〈Great Singapore Sale〉等,而民族認同,特別是探討「華人性」(Chinese-ness)的作品,則有〈吞沒〉、〈身份販賣機〉、〈病例〉等。在此,我認為〈病例〉最具有代表性。作品以三位不同病人的病例,深入淺出、直指人心地探討了語文政策,對於現代家長、學子學習華文的態度表示痛心疾首,以「EL1128」考試代號當作是預防針,打入後則讓孩子再也無法產生「華人性」。
三
看似逍遙放蕩的浪子,均榮其實俠骨柔腸,對於各種不公不義的現象、事件往往都具有強烈的批判,在這個道德標準灰濛蒙「假傳武林聖火令」(〈華山論劍〉)的世道裡,摸索出自己恩怨黑白分明的脈絡。
誠然,他是糾結的——糾結如何自處,糾結幫人,糾結如何與這個世道相處,怎樣才能尋獲使他內心平靜一下來、能夠卸甲耕讀的世外桃源。或許,這是每一位世人都在尋找的烏托邦,更是城市人永恆尋找的悲劇意義。
且不論如何,這座城市已然成為了均榮在詩集裡繪出的太極圖,招招劍劍都是他「遺忘成招」的劍式。最終,他必然再遺忘,再化整為零,走在充滿刺激的旅途。
這篇序避開了詩集定下的主題,而選擇了結合我對他的認知,重新進行剖析。我期待他文學上的成長,期待他下一本詩集,期待他用更精銳綿密的語言,去刺痛每一張虛偽道德的臉孔,並建構起自己相忘於江湖的武林盛世。
2019年9月30日,還是這座城市
序三
「第七個隱喻」:《病例》詩集序◎奚密
《病例》讓我們讀到熱情和思慮。因為有熱情,所以詩人對他所處的世界既關切又不滿。因為勤思考,所以詩人對這個世界提出一次又一次的「症候式閱讀」。
整體而言,這本詩集是對大敘述的後現代式反諷與顛覆。如〈狙擊〉裡的倒數扣扳機,詩人的槍口對准著權威——國家體制,父母師長,資本主義……。整齊的四字詞組暗示權威既陳腔濫調又難以撼動,諸如「奉公守法」、「為民服務」、「報效祖國」、「非法集會」等等。〈神話〉用諧音、對稱、循環構成一個封閉的句型:「神話話神神化化神神話化神」,暗示意識形態的牢籠,具體體現在「體制的長鞭,罰款的恐嚇,美滿幸福的假想」。在新加坡這個什麼都有的國家,詩人卻著眼於無:「我帶著青春、希望、熱誠來/卻什麼也帶不回」(《來(回)》)。這不是存在主義意義上的生存虛無感,更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而是在特定的時空語境下的真切感觸。在中西雜糅的「灰色地帶」,在強大的市場經濟和法治民主國家裡,詩人不止一次提出人性、國民性、華人性。
深夜裡,為人性
國民性
華人性
無聲吶喊的
孩子
詩人反寫魯迅《狂人日記》的經典結尾:「救救孩子」,想用孩子純真而無聲的方式來拯救這個世界。在國家機器的運作裡,在這經濟利益的盤算中,在功利主義的心態下,人性、國民性、華人性被扭曲了。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她會假裝吃了毒蘋果,然後一輩子不清醒」。
因此,詩人沒有顧城文革後的那份樂觀:「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他看到的是:
那無法透視心靈深處的
全黑眼睛(《灰色地帶》)
在他的國度裡,「一切消失在絢麗的虛無中」。「絢麗」和「虛無」並列的詞組顛覆了令人欽羨的「新加坡模式」。但它又何嘗不是今天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寫照呢?
在語言上,《病例》呈現了多種話語的雜糅。從政治和金融到性別和電影,從西方童話與日本神話到中國武俠小說——詩集裡的詞彙和指涉相當多元,富於互文性和對前輩作品的致敬。文字的神來之筆讓人印象深刻,例如「倒練九陰真經」(《華山論劍》),「身為晴天,我很髒」(同名詩),「文明的大便/還是大便」(《發春的文明》),五十八個字長的題目只有一個字的內容等。
在她的經典文論裡,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犀利地批判了西方文明的疾病隱喻。但更根本的問題是,隱喻是否是人類認知、思維、表意的一種基本模式?其實,我們既避免不了疾病,更無法脫離隱喻。詩人用疾病的隱喻介入現實,用藝術的方式抵抗現實:只有當病人知道自己有病才有病癒的可能。《病例》裡的《7個隱喻》呈現了隱喻的多層意涵。在明朗和晦澀之間,在社會政治的條條框框之外,我們看到了詩:
只有第七個隱喻
埋藏在詩句裡
不隱也不明
成了詩
2020年12月30日,加州戴維斯市
跋
順著樹影離開◎蔡深江
均榮的憨厚全在詩中,全心全意端著,定神看著夕陽落海,用內斂鋪墊、用江湖鑄字,穩住了氣流。讀詩,於是有了山雨欲來的氣定神閒。
讀詩的樂趣,全是山林奔跑的來回意象,明明掉以輕心了,复而事在人為。詩不算多,鋪陳開來,足以飽滿胸臆。
「有了路燈,以為/天不會黑」(夜)。轉角精巧,有路過的驚喜,才氣不張揚,凝聚成事,詩該
怎樣就怎樣了,一切好辦。那也是多美的誤會,有了掌聲,天地就理所當然起來。
讀著均榮的詩,林耀德的《銀碗盛雪》猛然跳了出來,霸氣攔道。我不認為是他遺留的詩風糾結蔓延,更不是詩斧鑿痕,藤索著牽絆。兩人的文字與風格互異,卻有一種韻味遠遠呼應著。我不必問均榮是不是喜歡林耀德;那不重要。想起林耀德,可能就是均榮在詩句之間的粗曠和牽引,讓我迷失在山林倥傯的氣韻裡,依戀著一些想像。是的,是美好的記憶與飛翔。
年輕真好,年輕寫詩多了正義。那是漸漸會失去的熟悉,宇宙那樣遙遠卻記住了彼此,到後來明明一張臉龐準確浮現了始終想不起是誰,正義就是那聲嘆息。用《7個隱喻》成詩,亮出厲害的含蓄,有種透視和得意,每一次的嘆息,幻化出不同的氣度。
詩集充滿企圖,是年少出手必要的架勢,挑釁著諸多成見。我在石塊之間飛快跳躍,避開了落水的遲疑。
均榮認真寫詩,我不確定寫詩跟認真之間有關係嗎?但認真是好的,讓人放心,也讓詩有了存心去一趟旅行的決心。不過認真,對詩來說,見外了,但均榮放膽,也夠了。
2019年10月29日,在路上
目錄
序一 這城市的人都有「病」◎ 洪均榮
序二 城市太極圖 ◎ 孤星子
序三 「第七個隱喻」:《病例》詩集序 ◎ 奚密
- 一人一半
- 來(回)
- 華山論劍
- 夜
- 吧台上的對話——和李邪〈光頭女人的酒話〉
- Pleasure Sins
- 狙擊
- 凡人的神話
- 如果白雪公主是新加坡人
- 灰色地帶
- 表裡不一
- 餘溫
- 新浪潮電影式的詩
- 神話
- 冷氣房裡的島國
- 刺探
- 身為晴天,我很髒
- Great Singapore Sale
- 病例
- 塑膠瓶
- 發春的文明
- 在未來詞窮的時代,當父母發現孩子不再積極學習的時候應做出的反應——參考了諸多科學家與調查總結的成果,並由國家領導推薦的最佳方針
- 超現實主義
- 吞沒
- 墳場
- 酒滴的奏樂
- Replaceable Citizens
- 我的小宇宙
- 初戀的感覺
- 給未來的肢體
- 身份販賣機——仿陳黎〈為懷舊的虛無主義者而設的販賣機〉
- 筆墨
- 七個隱喻
- 國度
- Parallel Worlds:After 劉以鬯《對倒》
跋 順著樹影離開 ◎ 蔡深江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4-8894-8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6月
類別:現代詩 · 新加坡文學 · 當代文學
規格:190mm (H) x 13mm (W),104頁
短舌◎黃文傑(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16.00內容簡介
《短舌》是黃文傑最新的詩集,講究「精短」、「凝練」與「即興衝擊」。顧名思義,「短舌」可指涉口齒不清、溝通障礙,無以自辯等,因此每首詩形成了它獨一無二的邏輯,也變成近距離發射的飛刀——中刀時有點刺痛,卻也能令人會心一笑。新加坡文壇不乏「能言善道」之詩人,但卻少了像黃一樣直言不諱的耿直個性。黃不僅僅是為新華文壇增添多一本詩集,它還為許多晚生後輩開啟了另一種寫作手法,另闢蹊徑,確確實實地以鏗鏘有力且厚實的聲音,披荊斬棘,作為新路的先鋒。
作者簡介
黃文傑,1967年出生,新加坡人,曾用筆名華英。自新加坡理工學院畢業後,一直從事工程行業,現於泰國曼谷工作。業餘參與文學社團,80年代開始接觸詩歌創作,作品多見於新加坡文學雜誌和《聯合早報》副刊。 2013年獲頒新加坡金筆獎,同年出版首本個人詩集《夜未央》,次年詩集入圍新加坡文學獎。
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詩人團誠意推薦:陳志銳博士、張森林博士、周昭亮醫生、游鍫良、成君、陳維彪、歐筱佩、黃嘉一、語凡、無花——
☞ 「文傑的極短詩如載著刺點(punctum)的詩光,照耀著忽明忽暗的周遭知面(syudium)。」——陳志銳博士,新加坡詩人、學者
☞ 「跡近遊俠的個性,以文字拌著獅島的天空與土壤,書寫一種不羈的浪子血液,且不屬於傳統的詩性江湖。」——張森林博士,新加坡詩人
☞ 「從不錯過黃文傑的詩,他的詩啓蒙我對了詩意的理解。《短舌》再一次顯露文傑兄『每一行都可獨立成詩』的造詣。」——周昭亮醫生(筆名小昭)、新加坡詩人
☞ 「精準用字,完美意象,緊密的結構。以生活為背景書寫生命的要義。一本值得信賴,閱讀,收藏的好詩集。」——游鍫良,台湾诗人
☞ 「黃文傑針砭時局的巧妙手法,令人拍案叫絕!」——成君,新加坡文藝協會會長、新加坡詩人
☞「詩貴情真。我讀文傑的詩,字字鏗鏘,句句率直。恨與愛,旋風般,在他的詩中來回拉扯、轉折、辯證與呼應。」——陳維彪,新加坡詩人
☞ 「文傑的詩磨出了嘲諷與關懷的聲音。〈皇帝的新鳥〉、〈小人物語言〉、〈2050年的夏季〉,僅僅三行便流露地域性的語言、社會現像到生活瑣碎。詩人不做作是他待詩的一種態度,他告訴讀者的是他寫了什麼,而不是讓讀者以所謂他詩人的身份來裁定他該以什麼姿態來創作。『他不是瘋癲的蠻牛,而是有血有肉的磨刀石。』文傑這部《短舌》磨出來的文字短而見真章。推薦老少百姓加入磨刀行動,一同體驗『這裡鳥一下/那裡鳥一下/生活——盡花香』。」——歐筱佩,馬來西亞詩人
☞ 「《短舌》中邂逅2003-2005年間憤世嫉俗的、酷酷的、玩世不恭的黃文傑。昏鴉旁的老樹搖晃著『孤』藤;被黑夜扶正了的蝙蝠與黑夜同色;忐忑、踟躕、自忖:讓作者落枕的那些太重的夢會隨著晨露的消散而消散嗎?」——黃嘉一,新加坡詩人
☞ 「黃文傑《短舌》裡的詩都是短詩,因為他不喜歡多餘的文字,意象。詩雖短但他要讀者思考,了解他藏在詩裡的深意,常常換來會心一笑。你不一定都同意他的觀點,但你會喜歡他的獨特思維和犀利語言。」——語凡,新加坡詩人
☞ 「作品中拿捏得度的筆調,彰顯短詩的巧與險。」——無花,馬來西亞詩人
序
精光閃爍的匕首◎游俊豪
游俊豪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主任,兼中華語言文化中心主任。
眾多文學種類當中,詩應屬最短。儘管新詩有的洋洋數百行,但總不及小說的篇幅。以短詩的體裁,經營新詩的景觀,嘗試發展短中之短,可得考量功底的深厚。就好像武器千百種,應該挑選哪一種器械、應該發揮哪一門武藝,也是需要經過一番細細的掂量。
武器,也有短中之短。譬如匕首,用到極致之處,不比長劍大刀弱勢,也不比花槍蛇矛遜色。短兵相接的時候,匕首最利於近身肉搏,「一寸短一寸險」就是它的特色之一。特色之二是,它最便於隱藏潛伏,關鍵時候才亮出攻擊,這曾在「圖窮匕見」的典故里發生。
黃文傑的短詩,讓人想到匕首,以及匕首的長處。
聽聽那鋒利的破空聲,在他的〈番薯泥的製作過程〉:「先削去外層五千年方塊/尤其左側那邊/再刀刀把客家切片/高溫殺死廣東所有基因/用時間醃洋味/最後加入所有世界,690克」。以短詩來出擊,批評文化傳統的變質,毫不退讓,詞語尖銳而迅速,完全達到了短距離咄咄逼人的攻勢。隔了一行,詩的結尾進行了回身的嘲諷:「看我/更爛更香」。如此短小,卻想句句致命。
此外,有的詩作寓意是隱蔽的。例如〈夜央之後〉,有這樣的一句:「早晨用青春洗了把臉/把鏡子內的椰樹給嚇倒了」。文化研究者,肯定會不禁疑惑,猜測「椰樹」到底是何符徵,其符旨又是如何。這首詩裡,黃文傑接著再放下一層迷罩「有效/應該跨出去/嚇嚇鋼鐵深林裡窩藏的鴕鳥」。「鴕鳥」是何符號,已是誘人的意象。可以說,詩人深諳詩的類似匕首的功能,幾乎綿里藏針了。
尤為精彩的是〈醉〉。上一段「我在南半球/用吸管/喝北半球的酒」,下一段寫道:「物理學說荒繆,太遠/文學說/乾杯」。精彩的下一段,是精光閃爍的匕首,在最後的部分昭然若揭,音韻無窮,為文學攻下一城,為詩性扳回一局。
所以,小心黃文傑的詩,那是匕首。
接下來,他可能還會放出襲擊黑夜的暗器,拿起開合世間的神兵呢。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日
目錄
序:精光閃爍的匕首◎游俊豪
- 皇帝的新鳥
- 驅逐
- 番薯泥的製作過程
- 同類
- 變心
- 爭執
- 我的意見
- 正宗
- 學好華文的一億個理由
- 不是粗話
- 生殖器
- 國民服役
- 迷戀
- 報失
- 排泄
- 真的不是旅遊
- 2050年的夏季
- 還不飽
- 熱度
- 現代啟示錄:愛情
- 現代啟示錄:辦公樓電梯
- 現代啟示錄:週末
- 現代啟示錄:智能手機
- 兩腿之間的問號
- 催眠
- 全球化
- 人文?
- 地鐵搖滾曲
- 錯思
- 現代之人文
- 現代之道德
- 現代之考試
- 現代之正義
- 現代之斷層
- 現代之傳承
- 蝙蝠
- 立場
- 數據
- 極端
- 真?
- 夜央之後
- 拒絕悶騷
- 補
- 數你萬遍也不厭倦?
- 新鱷魚文
- 鄉音
- 國慶五十週年之重慶美女
- 游魚
- 缺席了
- 不知所謂
- 麻醉
- 無語
- 燈
- raw
- 聚會
- 孝
- 那九天被壓著的草坪
- 冷靜日的烹調方式
- 主觀
- 放蕩
- 交流
- 黑函
- 對手
- 保證
- 小人物語
- 這樣寫詩
- 知音
- 凡人牢騷
- 利尼阿誇維特Linie Aquavit——海洋烹調的酒
- 讚的潛意識
- 醉
- 對四十八歲而言
- 安全鞋
- 芝麻綠豆
- 房間
- 是,或不是
- 鬥
- 悲劇
- 為何江湖
- 落枕
- 傳統
後記◎黃文傑
後記二◎吳韋才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4-8893-1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類別:現代詩 · 新加坡文學 · 當代文學
規格:148mm (H) x 105mm (W),128頁
都市求生記——人生就是最千奇百怪的小故事◎伸懶腰小姐(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28.00- 怕鬼更怕人,作者藉著角色與「非活人」的交流,生動地寫出人間的包羅萬象與生存法則。伸懶腰小姐筆下的故事情節看似怪誕離奇,卻又合乎邏輯;善抑或惡、真還是假之間,言有盡而意無窮,引人深思。
- 本書中生活小趣事與辦公室政治怪談,看似輕描淡寫,情節荒誕不羈,卻又篇篇入木三分,直搗人性與人心,在最短的篇幅給予讀者最強烈震撼。
- 小說有詭異但深情的〈清明節〉,有恐怖帶溫馨的〈姑姑〉,也有邪惡卻現實的〈協調員〉——她企圖以「幽默+諷刺+荒誕」的手法勾勒出亦真亦幻的氛圍,與讀者窺探人間日常中的「無底坑」,生活裡的小崩潰,看似微不足道的卻足以將善良的「凡人」餵養成滿是心思的「魔人」。
- 所謂的怪談逐漸浮上你我他的生活日常,至於結局的好壞,歡迎大家對號入座,也許會獲得嶄新的人性趣味。
內容簡介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李俊賢、伍政瑋、周德成
- 伸懶腰小姐的文字很不「名副其實」。她的文字如其性格般,直接、高效,常常一語中的;像行醫已久的老中醫,在談笑風生之間,一針又一針地精準刺進你身體的各個穴道,讓人酸痛麻痹。神奇的是,讀者在咀嚼其小小說並逐漸消化後,卻又能感到通體舒暢,而且還不由自主地露出會心一笑,這就是作者厲害之處! —— 李俊賢,教育工作、作家
- 伸懶腰小姐以精煉的手法,素描一個又一個看似日常,卻極為匪夷所思的世界。這些世界裡,常用詞被具象化,輕輕戲弄讀者所熟悉的現實。作者/繪者巧妙地留給讀者,充滿自由思考的「留白」——她不急著戳破故事的「謎底」,不拐彎不冗長的鋪陳凸顯了故事「活潑」、「輕巧」的特色。在井然有序的城市裡,在理所當然的日子裡,讓《都市求生記》引導你暫時放下沉重,享受「另類邏輯」帶來的幽默與詼諧。或許,這就是都市人求生的妙訣之一。——伍政瑋,藥劑師、詩人
- 這些是 職場生存記一篇篇的寫實小品? 不是,閃小說? 極短篇?勇於想像力馳騁,甚至有點魔幻,還令人有點會心一笑,樂此不彼。切勿對號入座,切莫緣木求魚,但「它們」和「他們」絕對可以是可以一點點認真的寓言。——周德成,作家、詩人
目錄
推薦序
不是現形記◎周德成
自序
我的小小說加工廠◎伸懒腰小姐
第一章:辦公室歷險記
- 小人
- 刺
- 假裝
- 一笑傾城
- 耳垢
- 地獄
- 電郵
- 吻
- 臉皮
- 平步青雲
- 加班之神
- 心肝
- 泡泡
第二章:奇緣
- 退還
- 小蘋果
- 肥皂
- 美玲
- 紅鞋
- 清明Ⅰ
- 清明Ⅱ
- 煙火
- 電梯
- 牽腸掛肚
- 馴服
- 標籤
- 噬心
- 魔術師
- 枯萎
- 天秤
- 開關
- 甜
- 劇本
- 風箏
- 地圖
- 真心
- 心碎
第三章:人生多詭異
- 窗
- 校霸
- 人生協調員
- 病毒
- 角色
- 回家
- 十三時
- 掘寶
- 交換
- 冬眠
- 懦弱
- 穿透
- 貪新
- 回憶
- 保庇
- 選擇
- 留言
- 機器人
- 噬己
- 柔骨
- 冷血
- 切除
- 黑洞
- 巫婆
- 表格
- 實現
- 聰明
- 紅線
_________
ISBN:978-981-18-7017-0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
分類:現代小說、新加坡文學、生活小品
系列:都會人生001
規格:190mm (H) x 130mm (W),約96頁(全彩)
萬有醫始◎周昭亮(新加坡限量簽名版)
Regular price $18.00詩集融匯貫通了各地華語,誠然是一部最佳的「華語語系讀本」!
榮獲新加坡詩歌節優異獎,由二〇一五至今,周昭亮醫生以新鮮詩人的面孔不斷地在新加坡與區域的平台裡嶄露頭角,成為不同報刊、雜誌、出版社力捧的新手。《萬有醫始》多次精選,為第一本個人詩集。
- 日間行醫,夜間寫作的文人醫生,閱過無數彌留與詩文,見證了一次次熱淚盈眶的感動,以及令人無奈嘆惋的悲愴。周昭亮醫生遊歷多國,最終選擇了新加坡定居;可謂是一部活生生「華語語系」與「多元身份認同」的不二讀本。
- 一本兼具感性與理性的詩集,以最親和溫柔的筆調,書寫出身為老人科醫生最生猛的觀察,並譜寫出各個生命面貌的最終樂章。
- 詩集夾雜了原鄉香港廣東話,以及新加坡式用語,無疑創造出了嶄新的「詩的語言」(poetic diction)。(詩集裡包含一些特別名詞的註釋,方面世界華文讀者閱讀!)
- 遊歷多國的見聞、感知與見識,使其書寫豁然開朗,往往一葉一微笑可見如來。即便如此,周醫生的書寫也十分嚴謹內斂,以內省觀反觀外相,以平凡彰顯慾望,在必要的人生轉折時,也曾向命運低頭,並於此重生。
內容簡介
《萬有醫始》是周昭亮醫生的第一本詩集,精心挑選出2015至2019年之作品,並將他移民新加坡、工作(老人科)、遊學等經歷,通過詩意的轉化,細緻地呈現出生命的奏鳴曲,作品內容更跨越了香港、新加坡、蘇格蘭等。他日間行醫,晚上寫詩,希望用仁心仁術,格物觀人,將一把含蓄卻宏亮的聲音,醞釀出宅心仁厚的詩篇,並將文學和生活聯繫得更為緊密。
作者簡介
周昭亮醫生,1978年在香港出生長大,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後移居新加坡工作,融入獅城生活和文化,認識了本地作家後,嘗試以詩記錄種種體會和經驗。作品多見於本地和香港的文學雜誌,2018年獲得新加坡詩歌節優異獎。
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各地著名詩人誠意力薦:陳克華、廖偉棠、蔡欣洵、陳可揚、曾淦賢、宋子江、黃文傑、張國強、歐筱佩、周錦聰
- 詩人小昭的作品反映了一位醫者柔軟的仁心,細膩入微而兼具大愛,並體現了作者在白色巨塔裡的日常與情境,同時是一位詩人和醫者的筆意,甚為難得。——陳克華,台灣詩人
- 作為醫生,周昭亮能接觸到生死邊緣的溫度,作為離鄉者,小昭能咀嚼時空距離帶來的虛實。兩者在詩中並沒有衝突,倒是讓它擁有新詩難得的理性與冷靜。這裡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熱帶的憂鬱,在南洋琳琅的意象聲樂以外,是苦吟的執著與耿耿。——廖偉棠,香港詩人
- 昭亮的詩有一種粵語的優美,帶出他悲天憫人的情懷。不花俏的文字,誠懇地帶領我們走入他的人生,使之悸動與感動。——蔡欣洵,新加坡詩人、作家、講師
- 以詩作為生活的方式,在尋常事物中尋找詩意,是詩人的日常活動,周醫生出版《萬有醫始》是階段性總結,也為我們打開一扇門,歡迎我們進入他詩的世界。——陳可揚,新加坡文字工作者
- 詩人小昭在詩集中的種種叩問反射了當代人對生命的疑問,並毫無保留地向讀者交出自己的答案。《萬有醫始》細膩地切入現實,讀者可以分享內裡深藏的種種情緒,在冷峻與熱烈之間的觀察點徘徊:面對世界時既有靜默抽離的省思與批評,又有面對各種身分時坦誠的內心自白的作品。小昭提醒了我寫作的真誠,我在內裡聽到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回聲。——曾淦賢,香港詩人
- 《萬有醫始》記錄了小昭行吟香港、新加坡和愛丁堡的軌跡。在字距之間、詩行之間、綿密的意象之間、多變的節奏之間,醫者之心以詩音療愈疫世……——宋子江,香港詩人、學者
- 十八首詩,是醫生詩人的自我療程,是交付給讀者的聽診器,殘酷中夾著溫柔又捎帶風霜的字句,如〈生命〉「從頭頂出來/掉落一公升流言蜚語/放下血肉模糊的毒箭/曾幾何時連綿回眸」,若親眼目睹著心驚肉跳的降生;而結尾以「頭頂先出來/吸入第一口六月燒煙/迎接六十億人的大話荒謬/當時舉家慶賀快高長大/和我麻醉後的清醒之間/只是一剎那」就把直接新生命的所有期盼和即將面對的真相濃縮在一剎那,那是醫者父母心的慈愛與詩人尖銳刺骨的矛盾。如果說詩的形狀是綿里藏針,那這針隱隱約約地在詩人的詩集裡刺著靈魂的眼角,不小心會溢出血滴,酸酸地時而顫抖,然後我就在麻醉後清醒了,只是不知是在何時、何地。——黃文傑,新加坡詩人,最新著作《短舌》
- 讀周醫生的詩總讓我想起他的職場專業。醫生面對病毒、疾病和創傷,都得以理性和科學精神來對待,醫生在面對病人時,也要有感性和憐憫之心來撫慰病人心理的苦難。兩者不可缺,同時又會干擾對方,如走鋼絲般只能如履薄冰,得時時警惕自己。——張國強,新加坡小說家
- 繞過生命中迂回的泥與水迹,暗中排遣悶騷或邊緣的誤差,直至晝夜身份的形體消失爲止。這是作者給予讀者初夜的小確幸。——歐筱佩,馬來西亞詩人
- 周昭亮文字清雅,淡淡的哀愁中,情感飽滿。他情感之具象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場景的設置。也就是說,其「具體的情感」,是在特定的場景中生成、醞釀出來的。其中,非常鮮明個性的場景是:城市。詩人何以選擇「城市」呢?這涉及「現代性」。這是現代環境壓迫下的一種條件反射,是一種自然的心靈展現。詩人在人際疏遠的城市,透過寫詩,批判,抒情與療傷。——周錦聰,馬來西亞詩人
作品節選
〈存亡〉
你把我帶到一個不知名城市
那裡沒有風沒有光
山上墳墓無視細碎腳步
樹下蟋蟀在炎夏無聲發夢
然而汗水在大雨中傾斜
畢竟大海無緣見到日夜顛倒的工作
亦無法理解不能逾越鹹度的生死
大廈孤寂地站在浮動想像
只能領悟住在當中的人
無神無主地
拿著手術刀為自己的生活
剖開糾結
再用自動溶解針線
牢固縫合
樓下交感神經上車輛亂竄
在迷宮中惟有用身上剩下的藥丸
投放地上引路
為無痛的日子灑下苦味
記載那段沒有目錄的青春
你死亡消去
我存活過來
〈栽花〉
前天,塔羅牌洩漏桃花香氣
昨天,紫微斗數亦作動了紅鸞
今天,星座結語竟是情色凶兆
我惟有乞求菩薩
啓示無奈是七言絕句
我不是詩人
說話文字既無詩亦無意
或許他在苦笑勸勉
還請閣下努力咀嚼佳作
拼寫一盤一盤的玫瑰
往事盡然花開花謝花落
現實中野獸的血腥在匍匐
抽一張命運彷彿允許窺探未來
你說一字一言除了情深
更要動人
記下你的一筆一橫
經營鳥語為了等待玫瑰結果
花香無力消散刺血的缺陷
所有預言
只剩下一堆果陀
〈不知道〉
你不知道我的晚上比你的長
雖然我們同在獅城
你不知道我吃的宵夜比你的苦
雖然我們生活在白沙鎮
你不知道我回家比你更晚
雖然我們同住一座組屋
你不知道我的期望比你的小
雖然我們的家同在一層
你不知道我的愛比我知道你的恨更遲
因為我們同睡一張床
〈白與黑〉
剛剛搬進新組屋
長方形標準尺寸
裡外粉刷奇白,不大不小
只可放入幾個棺材
旋轉吊扇不停催眠
白天靈魂出竅,浮入地鐵
好不容易擁擠到鬧市
烈陽下匆匆演出一天的戲劇
人永遠不停,樹永遠不動
畢竟是生產把人類自動化
聽說鄭和沒有帶寶貝同行
我想,漂下西洋,或會若有所失
人海一浪一浪地衝蝕孤魂
著實心不在焉——
漂泊是我的家園,終歸
帶著矛盾向前行
終於圍起一枱炎熱的午飯
靈魂各說各自的故事
汗水化不了碎事,還要加辣加醋
不知是麻辣還是痳醉
倏然詩人打破方格的規限
把所有裝滿禁忌的瓶罐打翻——
開了。破了。流了。掉了。
臭了。爛了。沈了。化了。
走了。過了。毀了。滅了。
消了。算了。沒了。忘了。
然後,就全都黑了
自序
一
世界其實一點也不小。
盤古初開,宇宙一直膨脹。星宿獨自發育,在既定軌跡恆常運行;萬有引力下,每個星體亦與鄰近星體互相牽制,互相支持,偶然擦身而過,星火亦可燎原。
有趣地,人們的生活也跟星宿相差不遠。二十一世紀,我們很多人成長後,背上行囊,獨自在世界各地游走,以四海為家。同時,我們又透過現代通訊科技,與萬里以外的親朋戚友保持聯繫,以語言文字去反抗寂寥。
站在浩瀚的全球舞台上,我們以自己熟悉的語言去認識陌生的話語,用既有的思考模式參透別國的文化;生活在異國的城市,由自身的角度去看待當地事物人情,既融入社會,亦同時誔生出新穎的想法。
我在香港成長,移居新加坡十多年。當既有的基礎,遇上地域差異的刺激,剛開始時火花併發,繼而沉殿,逐漸走入自身的語言思維。把它們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就孕育出一種文學。
二
撰寫這篇序時,我正在蘇格蘭享受著重返校園的生活。時間往往是充滿巧合,或冥冥中早有安排的。行醫多年,終於可以有一年的時間,重拾書本研讀法律;同時讀詩寫詩也有四年了,可以在這個時候出版第一本詩集,正逢今年四十歲,作為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的紀錄。
詩集取名《萬有醫始》有幾重意義。
醫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十多年來,從香港到新加坡,在忙碌的臨床經驗中,看到、聽到、想到大量的故事和體會,確實有「血」有「淚」。我需要一種形式去記載,予以沉澱過去和重新瞭解,現代詩就順理成章成為這個載體,同時,行醫的領悟亦滋養了詩歌的內涵。所以,第一本詩集與我的工作背景實在是唇齒相依、相輔相成的。
再則,在華語裡「醫」和「一」是同音的,所以「萬有醫始」留下了第一本詩集初試啼聲的印記。而且,「一」也衍生自另一個更重要的根本:這本詩集和我第一次寫詩的起源。
二〇一五年六月以前,我並不會讀和寫現代詩。跟大部分在香港長大的人一樣,只是在中學背誦唐詩宋詞(當然要感謝在天國的父親,是他啓發我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至於現代詩,只記得那時在學校讀過兩首五「四年」代的新詩罷了。因此要再次感謝「新文潮文學社」舉辦的「一首詩的時間」,在臉書一天寫一首現代詩,連續三十天;就這樣,我開始寫人生的第「一」首詩了。
在臉書群組中,那三十天與各位新來的和資深的詩人互動,啓發了我瞭解現代詩的美學:節奏感的基礎,運用意象的天馬行空,和最重要的在內容和風格上,以反映當代入世的角度去重看已有的態度和意識。就這樣,我就走了一個比大觀園更宏大更瑰麗的現代詩空間。
從網絡回歸真實,與很多詩人成為朋友,加深對現代詩的研究;更進一步開始大膽投稿到華語世界的詩刊和文學雜誌,榮幸地受到編輯們的青睞,漸漸地令「小昭」之筆名得到認識。
三
道家認為世間萬物萬有的本質、生成和變化是跟隨「道」的規律,因此有「無為」和「無不為」去因循自然。這些年來,走過的路總是充滿變化,多變早已成為永恆的現象,我亦要不斷學習在「無為」和「無不為」之間拿捏分寸。在現代詩的路途上,有順應機遇的時候,也有主動出擊的日子,一步一腳印,成就了第一本個人詩集的出現。
因此,詩集的編排也跟隨這個生成的過程。詩集分為五個部分,由關於多年行醫的感受,而且很幼嫩的詩開始「望聞問切」;接著是關於情感的「情深欲淺」;第三部分收錄在各地詩刊文學雜誌發表的「初次登場」;最後走入第四和第五部分,以比較熟練的手法去描述我對香港、新加坡和蘇格蘭「城市倒影」的情意,和對 「生活日常」的詩意。
在香港長大,於獅城工作定居,今年到蘇格蘭愛丁堡進修;由讀醫行醫、寫第 「一首詩」、到第一本詩集,一切似乎是偶然,更是忻然。這個故事,同時證明並沒有什麼是太遲開始的,人到中年,第一本詩集,第一篇自序,得以能夠實現,請讓我再次感謝新文潮,感謝新加坡。
世界果然一點也不小,本地的文學領域更加不小,你與我其實並不孤單。
周昭亮
二〇一九年六月,寫於蘇格蘭
目錄
自序
一、望聞問切
- 深切
- 白色房間
- 傷口
- 眼淚
- 絕症
- 手術前後
- 生命
- 回答不了的問題
- 誰
- 日與夜
二、情深欲淺
- 嘗辣
- 存亡
- 第一章
- 夜了
- 泡沫
- 情動
- 摘花
- 軌跡
- 風塵
- 觸及
三、初次登場
- 第一交響樂國
- 藥石無靈
- 下班後,茶几上的情書
- 大掃除,茶几上的鑰匙
- 廿年
- 對倒
- 似非而是
- 百年以前
- 蘇格蘭微涼
四、城市倒影
- 餘恨中的雨痕——重回香港2014-2018
- 白布鞋
- 五點鐘
- 不知道
- 還是遺忘
- 大寒
- 第一故鄉
- 白與黑
- 移民前請選擇性失憶
- 平行的備忘錄
五、生活日常
- 致生活日子
- 夜曲
- 練習
- 虔誠的詩
- 雨季
- 故事新編
- 鬼影
- 小確幸的溫度
- 樹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4-8895-5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3月
類別:現代詩 · 新加坡文學 · 當代文學
規格:190mm (H) x 13mm (W),128頁
左邊◎賀爾(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18.00「太陽底下依然沒有新鮮詩,卻有前仆後繼的青春熱血。」——賀爾〈自序〉
- 華文詩,從古代到現代,歷經千年的累積,是否還能產生「新鮮詩」?這是不少詩人的焦慮,也是賀爾的焦慮。他透過生活,不斷地尋找「意義」,將所思所想幻化成文字——將焦慮與期望賦予「現在」。
- 賀爾的作品中,不時閃現他對於佛道儒思想與經典的喜愛。他深切知道世間事物皆「不可得」,因此「當房貸終於還清的那一天/我們就可以去流浪了」這樣的生活反諷才能如此淡然,榮辱不驚。
- 如艾略特(T. S. Eliot),賀爾肯定了「文學傳統」,但在創作形式上,完全捨棄了「封閉式」的古典體系,更去蕪存菁地將創作專注於「現存性」,以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透過小敘事(small narratives)的轉化,營造一種「賀爾式」的開放式解讀。
內容簡介
左邊需要依賴右邊才能找到自己舒適的位置,反之亦然。詩要有個性才好讀,然而太鋒利則刺眼,無法凝視,若面面俱到就沒了棱角,圓融也成了缺陷。那就靠左邊站一些。有人說那個位置更靠近心臟。
作者簡介
1976年出生,新加坡人。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榮譽學位,目前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大學期間就喜歡寫詩,並自印詩集贈友,視寫詩為一種激烈的文字遊戲。大學畢業後曾有十年時間未動筆,但後來有臉書的緣故,又開始創作。《左邊》收集了過去8年發表於臉書的作品。如今出版詩集,只為尋回文字落在紙上的溫度。
各地著名詩人/作家/聯合推薦
誠意推薦:鴻鴻、范俊奇、梁海彬、陳維彪、林道錦、林容嬋、郭詩玲、黃瑞汝
- 詩要讀出聲音,才讀得出踏踏馬蹄以外的欣欣向榮。賀爾的詩,一讀,就讀出他敘事的欣欣向榮,翠綠而倔強,所有的情感上的雪一般的崩塌,不是屈服,倒是溫柔。而他用他的句詞來承載的詩界,往前朝後,都是記憶的未來。——范俊奇,馬來西亞著名作家
- 讀賀爾老師的詩是一個好玩的過程,因為讀者不再是一個被動,等著接受資訊的角色。他把自己對於某些事物的觸動與感發,化為了文字。他的詩句錯落有序,有時溫暖纏綿,有時鏗鏘有力。在咀嚼詩意時,不時會被他的巧思打動到內心的那一根弦,引起共鳴。詩,有標準答案嗎?賀爾老師在「左邊」這首詩裡,其實就講明:我喜歡有人說他不大肯定答案是什麼/我不喜歡這是唯一答案的答案。這本詩集《左邊》,正是如此,沒有標準答案,但卻是最靠近左邊心房的一本詩籍,把詩的感動傳達給讀者們。——李俊賢,最新出版《教學不易,請溫柔以對》、教育工作者
- 左邊的賀爾漫遊在一場乾淨潔白的新雪下:
好喜歡詩人賀爾的詩,每一首都是一場驚豔之旅,寥寥幾字勾勒出大意境,叫人意猶未盡,讓人流連忘返。閱讀之時,總忍不住輕輕吟唸出口,為了感受字句在舌尖上輕柔滾動的韻律與觸感。在他筆下,短小的詩可以無盡衍生出一片絕大的宇宙,大氣的文字堆疊下自有其細膩雋永的精巧;他的詩有叫人忍俊不住的幽默,也有讓人在荒謬中體察世事的幾番覺悟。賀爾好浪漫,以後我都會往左邊走,為了期望和他相遇。——梁海彬,新加坡作家,最新小說集《大海的人》
- 讀賀爾的詩需要耐性,明明詩並不長,但是反覆推敲,才會充分感受到詩的張力,如苦茶的回甘。——阮文略,香港著名詩人
- 賀爾的文字猶如音符不斷地敲打著我的玻璃窗,把我包圍在其抑揚頓挫的思緒裡。於是,我肆意放飛青春的氣球(〈青春〉)、惦記冰箱已發霉的水果(〈下班時段〉),並熱切地感受生命大大小小的雪崩(〈讖語〉)。在這個多雨的季節,感謝他的文字的陪伴,而我將「耐心等待這場煙火絢爛後的下一場」(〈如何〉)。—— 林容嬋,新加坡作家、講師
- 逝去的:遺憾,鬆手,回味
還沒/已經。
未來的:忐忑,無奈,浩瀚宇宙
賀爾是時間的旗手,以詩在戰陣助威,文字擊鼓,迎風低訴:美好的。
——陳維彪,新加坡詩人
- 賀爾把此詩集取名為「左邊」,耐人尋味。為何不是「右邊」?想起旅行途中的自己,在走出旅館的那剎那,常為了該往哪邊走而舉棋不定,深怕選擇走向左邊,會錯過右邊的風景。我帶著旅行的心情翻開「左邊」,看見了一道道美麗風景,也願你在他的詩裡,找到你喜歡的那一邊。——林道錦,馬來西亞旅遊作者、攝影人
- 閱讀字裡行間,作家的所思所想躍然於紙上;讀一本新書,就像交到一位新朋友。誠摯推薦您閱讀賀爾老師的匠心之作,願您能與我同樣幸運,透過閱讀,認識這位溫柔細膩,胸懷四海的書香好友。 ——黃瑞汝,中華民國書香關懷協會創會長,傾洪荒之力推薦
作品節選
〈無題〉
1
販賣時間
不斷投幣也掉不出來
2
若有所選擇
我願做驅魔人
把繆斯當魔鬼
交換
一輩子安眠
3
追求知識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過程,
越追就發現眼前展開的岔路越多,蔓延無度。
你停駐,喘氣,回頭看是斷崖,
前方是錯落掌紋。
4
他興高采烈地告訴另一半:
當房貸終於還清的那一天
我們就可以去流浪了。
〈左邊〉
我喜歡早上磨咖啡豆的聲音
我喜歡葉子和小雨搭在一起的旋律
我喜歡街角轉彎時遇見朋友的驚喜
我喜歡看別人打開飯盒時的表情
我喜歡回頭看
我喜歡有風景的窗口
我喜歡背影,但我不喜歡影子
我喜歡跟比我老的人聊天,小孩子除外
我喜歡人類的複雜,但我不喜歡人類的狡詐
我喜歡少數服從多數,但我不喜歡人多欺負人少
我喜歡伯仲之間
我喜歡左邊多過右邊
我喜歡有人說他不大肯定答案是什麼
我不喜歡這是唯一答案的答案
目錄
序
詩與黑洞:讀賀爾詩集《左邊》◎ 郭詩玲
自序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詩 ◎賀爾
- 無題
- 傾斜
- 逃生
- 奈何
- 虛擬城市
- 什麼娘
- 唇讀
- 冥王星
- 針與線
- 陪跑者
- 走鋼線者
- 不在我身邊
- 追憶
- 筏
- 讖語
- 鑄字
- 食月
- 伏虎
- 新謠
- 吃藥
- 女王
- 愛
- 前後順序
- 纏繞
- 青春
- 如何
- 前世
- 主和派
- 海豚失誤演出
- 句號
- 迷宮
- 後知
- 有常
- 世界上沒有完美犯罪
- 滑行
- 刺客
- Haiku石爛(兩組)
- 不聚
- 下班時段
- 對角戲
- 左邊——仿辛波斯卡〈種種可能〉
- 錯位
- 殊不知
- 下一場新雪
- 說夢已經很長長得必須執一端
- 蚊子文字
- 他方
- 肉票
- 天宮一號
- 張淑華
- 2018
______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8-2449-4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預計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類別:現代詩 · 新加坡文學 · 當代文學
規格:148mm (H) x 105mm (W),約88頁
時光碎語◎陳幹煌(獨家簽名版)
Regular price $26.00- 時長時短的記錄,皆是生活中的「小日子」。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卻劇透了我們每天可能上演的籌碼——作者抓住了身邊不經意的小細節、美與不美,並寫出了瞬間的微妙感觸。
- 回憶如何在無盡的腦海裡形成光點,作者毫不吝嗇地掏出童年和青春與讀者對應。書中是作者對過去稚嫩與逐步成長的召喚和回味,也叩響了你我他遠去的點滴。少了回憶,生命就像缺了一角。
- 每一個停頓都是作者的感悟和領會,除了緬懷,幹煌的文字也透露了對地球與環境的關切,毅然地踏上蔬食的維根(vegan)之旅;甚至淡然地面對死亡,他誠然道:「既來之,則安之」。
- 每個人都有專屬自己的角落,隨著作者的小步伐,沿途看看那些我們已經錯過的、即將錯過的、還未錯過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作家簡介
2020年初,陳幹煌轉為維根主義者(Veganism),自認為是蔬食料理的老饕。陳出生於馬來西亞砂勞越(Sarawak)的一個市鎮詩巫(Sibu),獨中畢業後赴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讀。期間,曾參與學生交換計劃到台南成功大學修讀一學期。目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閱讀、寫作與舞蹈,他對於音樂、歌唱、戲劇以及游泳也略有涉獵。作品曾獲刊於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著有生活小品《蛋黃的杯盤狼藉》。
內容簡介
路過的回憶都是生命的光點,作者赤子之心的堅持,彷彿召喚那個在追逐成長又拼命淡忘過去的我們。他毫不吝嗇地掏出內心,寫了自己寫了別人;他的小小世界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卻穿透了每個日常和點滴。他佇立過的每個角落,都伴著他領會每個今天都比昨天更好一些。從文字的開始到結束,每一個「隨心」的停頓,全都是「所欲」的反思。陳幹煌以輕輕的文字,在節奏極快的日子裡,拼湊成屬於自己的「時光碎語」。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文慧、司徒畢、黃文鴻、蔡欣洵
- 我很享受短篇的內容也特別欣賞作者的寫作風格;很多細節和人物情景都描述得栩栩如生,讓讀者彷彿被轉送到了作者的世界, 感觸他所有人生的經歷。陳的文字也勾起我好多童年與青春時段的回憶! —— 王文慧,藝術家、媒體人
- 作者俗套的「隨心」、「自由靈魂」、「堅持」、「赤子之心」等詞彙,用在他身上卻不顯違和。當一堆人還在追求所謂「文青」的生活態度時,他已經身在此山中,活得与世无爭、悠然自得。我常常調侃他,要是世界上多幾個像他這樣的「文青」,這個世界說不定真的會美好一點。——司徒畢,教育工作者、編劇兼自由創作人
- 幹煌告訴我,他一直有出新書的念頭,沒想到竟真的要出版了;這就是他。從小到大,我們都會被告知或被提醒:你是誰?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別人會如何評價你,如果你是「這樣」或「那樣」等。透過書寫,幹煌認真整理和記錄,重新審視自己,看看「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今日的『自己』」。閱讀著他的文章,你或許也會喚醒過去的那個「自己」。——黃文鴻,UFM100.3電台DJ
- 陳幹煌的文字清新,文筆輕快,讀起來完全沒有負擔。如微溫的早晨,邊喝咖啡邊閱讀,開始一個慵懶愉快的週末。從簡單平淡處開始,卻也蘊藏著作者對於生活、人生的反思,對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陳的創作始於生活,而生活的點點滴滴,結晶成「時光碎語」。——蔡欣洵,教育工作者、詩人、作家
目錄
序一
文青·文清◎司徒畢
第一輯:那段讓我解憂的臭臭歲月
- 我喜歡臭臭的校服
- 我們這一班青春不死
- 好想好好愛你
- 左右紛爭
- 一台自行車闖天涯
- 阿姨殺手
- 藤椅和扇子
- 從前從前,想追回的新年
第二輯:劇透人生的小日子
- 庭園深深
- 平安去了哪裡
- 白色新年
- 當死亡靠近時
- 善變的說話姿態
- 拐著也要去游
- 人是最複雜的動物
- 閒情的路燈
第三輯:夢裡夢外的房間
- 給我一個角落
- 還好夢受傷了
- 白紗、白燭、白玫瑰
- 做夢也很傷神
- 他的影子是勁草拉長的
- 刺青
- 認親
- 瞥見夢裡的紅樓
- 如夢的蘭花
- 微醺人生
第四輯:那些傷神又美好的二三事
- 不是連一連就能成事
- 難以啟齒
- 備用的也很好
- 要擁有幾雙鞋才夠
- 肉不再滋味
- 死性不改
- 怎麽看都是新的
- 文具控的心酸
第五輯:敲破蛋殼的聲音
- 殺不完的天敵
- 有毒循環
- 人生當吃
- 借還是不借?
- 愛情我還搞不懂
- 地球超重了啦
- 關於怎麼死去
- Goodbye
_________
ISBN:978-981-18-8187-9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
分類:生活小品、新加坡文學、散文
系列:文學島語0013
規格:190mm (H) x 130mm (W),136頁
【預購】小日子:生命裡果然還是 要有咖啡店(1月號/2021)(第105期)
Regular price $16.00編者的話
生命裡苦的那些 其實都是甜的
「有人對我說你可以選擇 一杯熱咖啡或是快快死去」
── 〈一個恐慌症患者的早晨〉 凌性傑
咖啡是我們百做不厭的題目,這期跟著不同的帶路人重新品嘗咖啡這個題目。無論海角還是天涯,都會有咖啡館存在,沒有絕對的好跟壞,就像生活時空的縮影,人人都有心中對咖啡館的想望。別人心中所喜愛的,不一定是你想窩著的地方。不過就是只有某個咖啡館,能讓某個人感到如此安逸,咖啡跟咖啡館就是如此神祕且命定的存在。
夏野豆行的老闆Hank 說對咖啡的熱情跟味道的呈現很重要,詩人陳繁齊說水的味道跟書櫃上的收藏是關鍵,插畫家Ming 覺得老闆的人文特質會帶動整間店的風格,小日子副總編豆子喝咖啡的口味很廣,偏好是柔軟又溫暖的地方可以躲藏。每個人看咖啡店的眉角不同但都很精彩。
接著找到這些我們所喜歡的人喜歡的咖啡館主人來說說自己的堅持與故事。這次我們走訪了大華車站、附近只有幾戶人家的與路咖啡;位在大稻埕、浸泡在文學跟音樂之中的幻猻家珈琲;及兩家位於臺南,一間是日式街邊風格的他她咖啡,另一間是充滿店主二哥生活感的浮游咖啡。
接下來回到在家手沖的時間,描繪咖啡在生活裡扮演的各種角色。最後回到原點,認識在臺灣生長的咖啡豆。臺灣精品咖啡在長年發展下,有了自己的性格與樣貌。編輯團隊此次一路奔波至南投、阿里山,探訪了「極品莊園咖啡」,到豆子產地與咖啡教室一探究竟。本期的專欄作家也寫了咖啡的主題,黃威融老師的〈一起吃早餐喝咖啡的伴,無價〉,馬世芳老師的〈關於咖啡:所謂大人,就是懂得自討苦吃〉,兩篇寫人生寫咖啡寫音樂寫愛,搭配著專題服用,回味無窮。
這個月是張曼娟老師在小日子的最後一篇專欄:〈未老須還香〉,老師在文章裡細數一開始寫專欄至今五年多的種種。讓我回想起,從一開始跟老師邀約專欄,我還是個大腹便便的孕婦,至今孩子都已五歲,這好幾年間,老師用溫柔且極富生命力的文章,伴我走過每個月,伴我走過許多好的與不好的時光,伴隨著小日子日漸茁壯。小日子全體在此對曼娟老師致上深深的感謝,希望老師天天都是平安順心的小日子。
【預購】小日子:這樣懶散是我的一種浪漫(5月號/2021)(第109期)
Regular price $16.00編者的話
無所事事的甜美
講到世界上最擅長耍廢的民族,大概會想到法國人或義大利人。之前去義大利旅遊,在平日的下午兩三點就看他們成群在路邊曬太陽喝espresso。義大利文裡面有一句dolce far niente,意思就是無所事事的甜美、什麼也不做的小確幸。這句話的歷史已難以追溯,但能確定的是義大利人至今仍身體力行,也是Instagram上熱門的hashtag 之一。
本期小日子將懶散頹廢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我們訪問了心理師小妻,以較為科學的角度去解析無所事事的心理因素;訪問了「廢物女友」的創作者踢那,跟阿嬤阿霞同住的她,祖孫倆完美示現似乎一直在偷懶卻又有作為的生活:「我的廢不是毫無邏輯,重要的事記得,其他的能拖就拖、不必太用力。」「當討厭的事物再次將我拉下,無所事事就是修復和切換,讓自己待在舒適的狀態裡。」
作家黃麗群出過數本極受讀者歡迎的書,也很早就發現自己受到任性之神的召喚:「寫得越深越久,得克服的就不只是技巧或才華這類具體的東西,當我意識到必須用洪荒之力去糾纏,現在我就寫得很懶散了。」「跨域了四十歲的門檻,很多事情早已看開,如果不喜歡就沒有勉強的必要,因為我知道人生免不了要吃屎,既然如此,要配什麼醬料很重要。」
(得過金鐘獎最佳主持人)廚房廢寶、新一代廚房男神Soac,平日見他就是一副準備去海邊曬太陽喝酒(但其實昨夜的酒也還沒醒)的樣子,讓他來談這個話題最適合不過,「以往總是一直注意業界的動態,希望所有事情都能照著自己的方式和標準,後來新陳代謝下降,意識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世界也不會因此崩塌。」「當廢懶成為了自己的人設,外界的紛紛擾擾再與自己無關,不期不待,這個世界就不會對你造成傷害。
海豚刑警的伍悅,整個人散發著懶廢的光圈:「不做什麼、不積極擬定的時光,讓未知有了發展的空間,也是這些游離的、散逸的時刻,能夠去認識自己。」
放眼現在全市場上的媒體,最適合談論這個話題的就是我們了,畢竟我們一直被視為小確幸跟廢青的始作俑者,捨我其誰。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訪問的這些懶廢代表,在工作上其實都蠻有表現的呢,這是不是很奇妙呢?
【預購】小日子:失眠的人(11月號/2019)(第91期)
Regular price $16.00編者的話
走進黑夜 擁抱變成碎片的自己
詩人許悔之在詩作《我的強迫症》裡面這樣寫著:
「 涼風起時 我是迷路的狐狸 在山丘上定定看著太陽落下 昏月升起
我不斷的撥打電話 撥給來生 撥給前世 撥給今生的你
你的音聲 你的白髮 你終究會老去的身體 都是我的強迫症 」
對於像我這樣的資深失眠者來說,這首詩給我的意象很像失眠的心境,太陽落下,昏月升起,眾多纏繞的念頭彷彿無人應答的電話。失眠有時是一種無奈,但有時候是一種選擇,《小日子》91 期訪問了眾多不眠的男孩們。Mary See the Future 的主唱兼吉他手Josh 對於失眠很坦然,「就像面對黑暗,壓抑甚至去否定,有很大的機率會扭曲成不健康的樣子,有時候只是一線之隔,不急著走出來,就和它共處。」
演員巫建和很早就習慣每天都只睡四小時,將清晨這段灰濛濛的時光,用來沉澱跟累積養分,「這樣特別的時間,城市有了橫縱更深的理解,每個時段都能切割成不同的風景。」臺南的資深失眠人攝影師Tim Wu 覺得,「失眠雖然痛苦,卻是完美的個人時間。」他重拾吉他、縫皮件、做陶。
《聯合文學》雜誌資深編輯Eliot 則被不同的負面情緒侵蝕,有時是孤獨,有時是焦慮,有時是想起過往的失落,不快樂的事情潛伏著,深夜特別容易突襲,但他在長年的無眠中顯得從容,「我與其共處,懷抱著它們度過一個又一個夜晚。」
除了迷人的失眠男孩之外,我們這一期還準備了番外篇。訪問了深夜節目主持人馬克與瑪麗,他們陪伴眾多睡不著或半夜必須醒著的人,度過無數深夜,「有時想想不太公平,只要在節目時間打來,我們都會在,比男朋友還好找耶。」
暗角咖啡總是收留著大批夜行性動物,深夜開著的咖啡館像是城市中的平行時空,打破日常生活的規律。小7 大夜班的唐瑞琦說,「大夜班服務的主要是人,不是產品。」開了一間深夜理髮廳的Lukas,開著小夜燈,點著精油,理髮理到半夜三點。這些在深夜裡亮著燈的地方,讓夜行如鬼的人們,有了依歸。也或許,有時你不太需要跟大家過一樣的生活秩序,反而更能做自己。
《字花》NO.93
Regular price $16.00《字花》93期「朝2016流」是回顧過去五年的一個小停頓。2016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有不少關於大眾媒體的轉變悄悄在這個年份裡發生,接續影響著我們的當下。可是在訊息爆炸的年代,去追溯、回想非常不易,於是新一期《字花》希望尋找2016以及過去五年來,潮流的脈絡和波動,尋訪那些發生過又消失在大家眼前的亮點、熱潮,還有那些仍存在大家眼前,在過去五年不斷受到挑戰的人與事物——他們如何抵得住潮流的湧退。
- 今期隨書附贈西西最新出版《土瓜灣敘事》,西西對土瓜灣的情意結甚深,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土瓜灣為起點。這次的《土瓜灣敘事》是西西對土瓜灣的情書,多年來的連結亦可與其他西西作品作對照,西西書迷不可錯過﹗更有朱少璋先生為此書的評論,讓讀者可以整全地閱讀西西壓箱之作﹗
- 專訪2016年成立的「好青年荼毒室」,他們在過去五年迅速進佔大家眼球,更與多方合作,成為新生代十分受歡迎的哲學偶像﹗他們以一貫幽默的風度,為讀者分享出道到現在的辛酸、奮鬥、有趣的故事,少不了以哲學的角度批判哲學潮流。
專題訪問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及王樂儀,師徒一起大談香港樂壇轉變,幕後音樂人的狀況,揭露行業秘辛﹗
當代流行文化尤其在意資訊創生者的真性情、幽默感和開放程度,時勢與英雄互相造就,於2016年成立的好青年便恰好把看似艱深離地的哲學,透過十三太保的率性、創意與願力,帶入拒絕大台、拒絕虛假和迎合眾聲的時代。——《純粹好青年荼毒室批判》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朝2016流」
- 著名學者/出版人譚以諾及導演/演員小野,一同探討香港電影的轉變、困境與可能。
- 評論人鄧正健暢談香港最流行的論壇之一的「連登」,探討「連登」如何以討論區的方式,在港人示威運動裡擔當重要角色及其局限。
- 邀請六位文字人書寫2016年他們經歷的「潮」,新海誠、BLACKPINK、風車草劇團《阿晶想旅行》等,回憶殺之餘,還有滿滿的共鳴。
- 這期「漫漫」邀請港台插畫家柳廣成、Michun,以「偏執」為題,不同風格激撞出新的視覺盛宴。
- 曹疏影專欄「香港偏偏見」登場,每期以一張黑白照片對照,人在異地,偏偏就要把香港的風景掛在心頭……
物語
- 《字花》邀請各路人馬,思考生活的萬物,以記憶、故事和藝術詮釋人與物的關係。
- 游靜的《巴比塔的照片》由照片冊開始,從攝影切入與父母的關係,書寫一段兒時的記憶。
- 唐睿的小說《周作與歲數神算173》,在存在與物件之間拉扯,讀者將會陷入一個有趣的猜謎故事。
- 顏峻《吉他》展現他對聲音實驗的視野,打開音樂與不同媒介的諸種可能。
- 紅眼專欄《黑太子與他的夥伴》來到第三回,真相漸漸浮面,究竟一切數據的背後,隱藏了甚麼陰謀?
起格
- 陳諾諺以極短篇的形式,書寫一種無形的威脅,人在危險前的抉擇,可能是不由自主,也可以是一時的軟弱……
- 這次「起格」有不少詩人寫詩,作品都十分精彩,詩人包括廖偉棠、陳李才、枯毫、李曼旎、村正等等。
- 浪曉文的作品,將實驗性的藝術創作過程帶到大家眼前,就像以全新角度理解藝術作品的意義。
- 這次「解像」為大家帶來在疫情下仍默默工作的藝文工作者,除了有藝術展覽的介紹外,還有浪人劇場譚孔文的分享,讓讀者在文字記錄下了解到這些被忽略了的思索和探索。
- 這次「香港文學開引號」介紹香港作家舒巷城,他有不少成為經典之作,曾被人兩度抄襲奪獎,其作品時至今日也毫不過時;還有《續航指南——筆訪董啟章、韓麗珠》,兩位作家各對台灣得獎有不同見解,可能會為大家帶上寫作路上的一點啟示。
- 更多精彩內容:勞緯洛細讀王証恒《南歸貨車》的評論、鍾耀華的散文……
「另外,我亦留意到喺疫症期間,有表演團體利用網上資源,創作新嘅表演模式,亦有人構思一啲冇表演者嘅演出,我覺得,呢個時候係一個好嘅契機去重新思考劇場,喺舊有嘅模式尋找出新嘅吸引力,以回應呢個時代。」——譚孔文《當「劇場」成為「瘟疫」──2021的另一個「阿陶」》
【預購】小日子:好想去約會(12月號/2021)(第114期)
Regular price $18.00編者的話
這是一則徵友啟事
「約會」原本不在今年主題清單上,但年中加入的編輯家豪提議時,身為純血純種的戀愛動物,我立刻止不住地點頭同意,沒錯!冬天最適合約會了!(雖然夏天也還是要約會的,不不,這應該是四季的事)於是我們熱絡地討論起了約會,然後由單身多年但依然懷著一顆少女心的亞涵擔任本期責任編輯,盡情發揮她的想像力。
約會有很多種面貌,每個人對約會的定義不相同,喜歡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差異,在我的年紀,多數人不是結婚了就是非常穩固地交往著,像我這樣遭到命運捉弄始終在單身和交往關係的旋轉門裡進進出出的同類,身邊並不多,雖然偶爾還是忍不住會有對於談戀愛感到疲勞和失落的時候,可是依然,非常喜歡約會。跟這期的受訪者們不太一樣的是,可能是喜好獵捕的天性,我最迷戀於有點確定對方心意但又還有點模糊空間時的約會,貪婪地收集著相處的細節,在腦海裡一一辨別跟分析,想拼湊出對方喜歡自己的明確證據,讓這個懸案以愛作結。
這次終於訪到了列在人生清單中的E.SO 瘦子(謝謝我的工作跟老闆們),年輕時手到擒來,現在約會是穩定交往中重溫情感的方式;情歌使者HUSH 認為約會無論好壞都是清晰對方的過程,重點在尋覓一個實力相當的愛情對手;模特兒與演員雙棲的王真琳,覺得熟悉之後得以展現真實自我的約會最為舒服,能將生活圈相容的團聚則最完美;作家追奇記憶裡深邃的都是沒有目的的突發約會,不需刻意安排,日常的相處最能明暸彼此。
為了讓讀者進入各種階段的約會情境裡,我們首先走了一天的行程,模擬兩人從不清楚到能接收雙方心意的關鍵時刻,接著跟隨熱戀中的甜點師黃偈與心愛的女友小馬鈴薯一起來度過即將到來的聖誕約會,挑選花、買食材、隔天早起打點、交換禮物,照進來的光是玫瑰色,空氣都是粉紅粉紅的。同時也要替單身的讀者著想,為了讓大家節慶前能找到合適的人敲定約會,也是Tinder 資深使用者的我,強烈支持由兩位高手來對談,行銷女王張嘉玲與約會實驗實踐者連謙從男女雙方的角度來給予如何有效使用交友軟體的中肯建議。
你正在認識誰嗎?還是在一段長期的關係中呢?或者單戀著誰,每天與自己晚餐約會時想著那個人,無論你在哪個階段,希望我們把滿滿的心跳與悸動傳遞給你,讓你也生出一點期待和盼望,無論生活有多貧乏,都有我們愛你,期待你也感受到!對了,我也沒忘記自己,總之,這是一則徵友啟事。
【預購】小日子:深夜裡的小酒館(11月號/2018)(第79期)
Regular price $16.00編者的話
「我很好。我喝點酒就好了」
做這期的時候,腦海中一直浮現貓下去快閃店裡牆壁上的一句話:「我很好。我喝點酒就好了。」這句話是貓下去老闆阿寬的心頭好,語出美國作家F. Scott Fitzgerald。小酒館文化早已是臺北生活的精髓,是努力逞強、生命中卻不能沒有浪漫的臺灣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次訪問到的幾位調酒師,都打了一個共同的比喻:「調酒師就像醫生。」傾聽客人的心事,吧檯內外只是浮世中萍水相逢的緣分,卻將心情完全託付給對方。我有時覺得調酒師更像說故事的人,就如同得過世界級調酒大賽亞洲第一的冠軍調酒師阿凱所說,他將土地、文化、信念、回憶等等,會影響人思想及個性的元素,用調酒的方式說了出來。
原本是資訊工程師的Eason 在喝過日本雞尾酒教父上田和男的作品後「一杯入魂」,工作辭了、車子賣了,飛去日本拜師學藝,回來臺灣到大稻埕開了小城外。Eason 的故事跟喝酒這件事有異曲同工之妙,很隨興,有點瘋狂且需要創意,「夜晚的小酒館裡有酒,有人,也有故事,我想,調酒師與酒客們所創造的酒場文化,正是生活裡最美的模樣。」
這一期還走訪了位於新竹東門市場內的小酒館東市1001,東門市場近年冒出許多有意思的小店,一邊喝酒可以一邊把其他市場小店的食物拿過來吃,市場中的小通道同時也通行機車,所以在東市1001 就是在一邊可能被撞死,但一邊有可能會喝死或吃到撐死的命懸一線狀況下飲酒,不過,客人們倒是相當怡然自得呢,這就是小酌最放鬆的態度吧。
阿凱在講述現在AHA 酒單時,援引了漫畫《20 世紀少年》的典故,酒單中的兩杯酒向這部作品致敬。這部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漫畫,阿凱說:「這是一本感覺很熱血,但我覺得有點悲傷的作品,在現實生活中,小時候的夢想長大後不一定會實現,自己也不見得會長成當初想成為的大人。」
多有趣的比喻啊。人生總是悲喜交織,再仔細點看,悲總是比喜的時候多,看似熱血但其實悲傷,更多的時候是不願意但不得不前進,那要怎麼辦呢?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我很好。我喝點酒就好了。」人生好苦,但能夠逞強地說著我很好,然後小酌幾杯跟過去道聲再見,也是一種長大啊。
《字花》NO. 109「空間觀察指南」
Regular price $18.00《字花》109期「空間觀察指南」
要理解一個地方、一個社區,終歸取決於置身其中的人如何生出意義,將自己的觀察方法、記憶與故事,統統交織入內,翻出更多更多。本期封面專題「空間觀察指南」,邀來陳碧琪、梁展峰、Kobe Ko、韓麗珠,分享他們觀察空間的獨門秘方。到底我們要如何觀看,這些日常或會經過的地方?從大賣場到口袋公園,設計者究竟有何構想,而用家又會如何在此之上,覆寫出自己的意義?最重要的或許是,我們又如何由此開展自己的探索?
——葉梓誦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空間觀察指南」
● 訪城市研究者陳碧琪,透過觀察口袋公園(pocket parks)不同的空間形態和應用方式,梳理自己與城市空間、生活的關係
● 訪策展人梁展峰,以策展人視角理解展覽、探討香港的空間營造,以及本地市集文化的流變和發展困境
● 移居台灣的藝術家Kobe Ko自稱「都市俗」,從逛商場的日常空間體驗談起,分享兩地城市生活形態的差異
● 韓麗珠書寫閒逛宜家家居的回憶,從家具、空間和流連於此的客人身上,反覆思考「家」的定義,以及當中承載的牽絆和情感
專訪、專欄
● 專訪台灣圖像創作者吳睿哲,由作品談到創作過程和養分,與讀者探討空間與故事、媒介與呈現的關係;
● 謝曉虹專欄「病遊記」以細膩筆觸記錄癌症治療初期的感受,並由此衍生關於性別的反思,敏銳而深刻;李維怡專欄「無何有城紀系列」以小說連載形式,探討想像與記憶、邊界與國度、結構與游離
解像、起格
● 「解像」收錄Sabrina Yeung探討本地獨立書店的獨特性和發展方向;雙雙以《舖貓記》和其他舖貓故事切入,窺探「動物>貓>舖貓—城」書寫路徑;王崢從新加坡本地樂隊「SOBS」探索本土藝術發展的政治經濟脈絡;
● 「起格」有鍾國強、周漢輝等人的詩作,及Sabrina Yeung、令菱等人的小說作品
《花字》
● 專訪獨立音樂組合雷同二友,回望出道以來走過的路,思考作品的價值、創作的意義,以及人與人的連結;
● 收錄雄仔叔叔詩作〈鄉下〉,結合擬音作樂人ah bunn和藝術家高立分別創作的音樂和畫作,感受回到鄉下或音樂當中隨性漫遊的心境;
● 更多精彩內容包括:伍宇烈反思舞蹈的定義與觀者的關係;黃言丹專訪《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演員梁仲恆,從晚年女同志的處境出發探討成為「家人」的 條件⋯⋯
「我們都是玻璃瓶般的流離者,浮游生活,遇上亂流急喘,一觸即碎。這首不禁令人放空幻想的歌,叫〈路徑〉,是獨立音樂組合雷同二友的作品。「二友」的成員謝芊彤與謝芊蕾,是兩姊妹,也是一直創作音樂,唱故事的人。 」——〈唱故事的人〉李顥謙訪雷同二友
雜誌簡介
《字花》是香港一本雙月刊文學雜誌,於 2006 年 4 月創刊,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用文 學視角直接介入社會文化議題。專題以外,每期均有文字、視藝和跨媒體創作,以及文學、影視和 文化評論,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 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
網頁:http://zihua.org.hk/ Facebook
專頁:字花 | https://www.facebook.com/fleursdeslettres/
水煮魚文化 | https://www.facebook.com/spicyfish001/
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外加黑色購書袋)
Regular price $65.00【預購】VERSE(4月號/2023)(第17期)
Regular price $29.00 Sale price $28.00新娛樂世界
「打開電視 一堆笑容同款的古椎的面
打開電台 生活除了情愛 就無別種歌通唱?
打開電視 一堆扮空裝瘋被消遣的歌星
打開電台 調頻的節目 幾啊年攏未改
打開電視 內容品質如何 大家攏知
打開電台 播送的歌都在談情說愛
Ah... Ah...
娛樂的世界 極樂的世界 白吃的世界 瘋狂的世界」
這是林強在1994年的前衛台語歌曲〈娛樂世界〉,收錄在他的同名專輯中。林強的前兩張作品讓他成為了巨星,甚至改變了台灣流行音樂的軌跡,但他卻無法忍受作為「歌星」必須上綜藝節目玩遊戲這件事,因此寫下這首批判性十足的「抗議歌曲」。
過去十多年裡,台灣許多年輕人更愛看中國、日本或韓國的綜藝節目。但如今,我們似乎在見證一個眼花撩亂的新娛樂世界正在展開。
本期《VERSE》大規模報導這個新娛樂世界的改變者與內容創造者,包括各領域的代表性節目、公司和創作者:把創作者影響力火熱變現的PressPlay;打造《全明星運動會》、《嗨!營業中》等明星實境節目風潮的好看娛樂;以直播遊戲起家、製作人氣節目《木曜4超玩》 的麥卡貝網路電視;成功讓喜劇類型進入主流內容的薩泰爾娛樂,與現今最熱門的選秀節目《大嘻哈時代2 》製作團隊。以及不同內容領域的創作者:台灣最有影響力的YouTuber 之一「欸你這週要幹嘛」、遊戲實況主6tan、千 禧世代的嘻哈囝杜宗祐、林潔心等,更邀請十位文化創意人分享他們愛看的娛樂節目。
三位封面人物更是這個大娛樂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創作者:創造喜劇風潮(也創造許多爭議),並成為首位在小巨蛋演出的喜劇創作者博恩;從劇場出身、華麗轉身成為YouTuber,甚至當選台北市議員的呱吉(他剛於去年底卸任);擁有百萬訂閱、百變姿態的YouTuber白癡公主。你會讀到關於他們前所未有的深度報導,更理解他們的故事、渴望或者矛盾,也會看到美術與攝影團隊為他們三人創造出的全新形象。
三位都是有點「kiang」的顛覆者,不只搞笑,更試圖挑戰社會禁忌與公共議題對話:博恩從政治諷刺出發,呱吉甚至直接從政,白癡公主則挑釁傳統性別刻板印象。正是因為他們試圖破壞既有規則,打開娛樂的新可能,所以《VERSE》邀請其共同作為本期封面人物。
本期重磅「Long Interview」欄目是人稱川哥的陳鎮川。他不僅是台灣頒獎典禮、演唱會產業最重要的改變者,也是《大嘻哈時代2 》的幕後推手。這篇訪談從他的成長過程一路談到娛樂生涯,深刻動人,非常好看。
其他內容包括探討全台海拔最高的星級飯店阿里山英迪格為何價格如此高昂?最會玩聲音的瑞迪廣告如何面對時代轉型依然充滿創意? Five Metal Shop 負責人陳靖雯如何在創作與市場中找到平衡?
另外,香奈兒如何用音樂與時尚文化對話?如今十歲的故事工廠如何不斷在劇場舞台上演出好故事?你知道永和這座蜿蜒城市的歷史身世與嶄新故事嗎?而興波咖啡在近來既開了單價破千的精品咖啡店,又在101的高樓層和桃園機場開設面對觀光客的大眾型店面,他們的願景是什麼?來自香港的插畫家Emily與愛貓陳明珠如何共築她們的家?
對了,上期「VERSE List」欄目〈台灣發明的異國料理〉在VERSE粉專分享超過四千次,本期主題是〈六個令人懷念的電視節目〉,既感人又好笑,一定會繼續引起分享風暴。
最後, 本期「Snapshots」的單元, 其一為吳慷仁,他在新劇《模仿犯》有非常精彩的演出,此外,這齣Netflix上剛播出的新台劇, VERSE官網製作了一個大型專題,不僅有吳慷仁深度報導,還有許多獨家專訪:原作者宮部美幸(和她視訊聊天時深深感受她的親切可愛),以及這部戲背後的關鍵推手陳國富。
另一個「Snapshots」是新銳男子團體Ozone, 他們也是音樂雜誌《VIBES》第二期封面人 物。這個團體發跡自去年最火紅的選秀節目 《原子少年》,也可以說是大娛樂時代的代表。 雜誌不僅討論偶像團體文化,也專訪了幕後推手——台灣最重要的綜藝節目創新者——詹仁雄。兩本雜誌可以放在一起閱讀。
是的,從戲劇到音樂文化再到娛樂節目與各領域的內容創作, VERSE會持續不斷地深入挖掘與探索台灣影視音產業,拼湊起正在這個時代爆炸的文化內容。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小日子:一起吃鍋的日子(2月號/2023)(第121期)
Regular price $18.00「愛的鍋」
Q:若臺灣食物裡面只能選一樣存活下來,你的選擇是?
我毫無疑問地回答是火鍋。只因火鍋的豐富性太吸引人,從北到南各式各樣的湯底、上山下海各異的食材,林林總總加乘起來,成為三百六十五天怎麼樣也吃不膩的食物;但火鍋也能很簡易,每每聚餐想不到要吃什麼時,總會有人為火鍋發聲。火鍋不勞費油煙爆炒,也不講究廚藝,只需一鍋好的湯底(現在超市甚至湯底包都厲害得驚人),等爐中的湯水滾沸冒出逼人的香氣,眾人圍著一口鍋是涮肉、又倒酒、邊說來來來這剛燙好的丸子有夠好吃,酣暢地吃上一整晚好不滿足,彿圍爐中間的這一口大湯真有魔力,讓在座每個人的心都緊緊地被牽連在一起,於是火鍋不再只是飽腹之物,更是關乎情感和群體記憶的食物。
而我腦海裡第一想到的是歌手洪申豪的歌曲〈一起吃鍋的朋友〉,這首歌已是每年秋冬必定會在同溫層裡被分享,彷彿真的是在輕聲喚你想起那些久違見面的朋友。也似乎是冥冥中牽引,2023 年〈一起吃鍋的朋友〉邁入發行第十年,趁著專題的機會,我們(還真的)去找了洪申豪,在(小火鍋店)裡聊他過去十年的生活,面對成長、面對曾經一起吃鍋一起玩音樂的朋友的來去,他是如何學會接受與理解。
我自己也遠赴花蓮,拜訪如今回鄉定居的YouTuber 阿翰和他的團隊,在酒香四溢的薑母鴨店,聊阿翰與導演Yen 相遇後,從人生的創作低谷重新被拉起的過程。我們從白日聊到黑夜,儘管跟他們是第一次見面素昧平生,卻因著圍爐的場合,在那幾小時的時間裡,神奇地感到自己好像也是他們的一份子被接納著。
當然,臺灣的火鍋宇宙何其精彩,編輯部也難分難捨地(太多遺珠了!)選了五家皆獨具特色的火鍋店:有傳承自姑丈手藝的臺北老牌酸菜白肉鍋;兄弟一家人用堅持手工炒製的沙茶,製作的汕頭牛肉火鍋;隱藏在民宅二樓,口味來自兒時香港的咖哩打邊爐;取自花蓮自然,將鮮摘的野菜用燙石煮熟的阿美族式石頭火鍋;還有坐落高雄港都,在新潮摩登空間享用的泰式火鍋。
我也完全地同意如陳雪老師所說,在火鍋席上,大夥總會各司其職,有人涮肉、有人講話,也有人就只是默默吃著。也真的,要夠親密的朋友才能一起吃火鍋。想到我總是那號召大夥來家裡吃鍋的人,不知道是害怕寂寞的個性還是喜歡熱鬧,但這件事總能帶給我無比的安心感,讓我知道我有歸屬,愛的人都在身旁。
最後,祝大家兔年快樂,紅包滿滿,打麻將都會贏。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西城兩鍋論 酒足飯飽恰恰好
掀開疫情的鍋蓋 讓我們進入「大音樂節時代」
由衷感謝有土鍋的日子 得以讓世界無傷料理有愛
總是著迷於製物人的創造過程 被工藝召喚的旅行
在溫柔飽滿的時間裡 祝我們永遠勇敢健康
插畫家創作日記
劉思妤:無法預知生命故事的結局 踏出的每一步仍滿懷堅定
專欄
馬世芳:火鍋雜憶
陳雪:當我們一起吃火鍋
說說話
姚國禎:當獨角戲有了觀眾
封面故事
Let ’s have Hot Pot, My Friend
Part 1 一起吃鍋的朋友
接受生命裡不可抗的分別 或許長大就是這麼一回事
在如夢似幻的一年 我們一起組隊打怪
Part2 火鍋朋友啊!我該怎麼認識你
細火慢熬的酸菜白肉鍋 守護姑丈一輩子的執著
入山尋覓珍饈野草 口口都是大自然的美味餽贈
大鍋翻炒的古法沙茶 凝煉超過一甲子的家族歲月
在大港邊的摩登世界 感受酸辣勁爽的迷人泰湯
隱身二樓的私宅打邊爐 重現經典兒時回憶
SP 火鍋小知識 鍋我什麼事喔!?
SP 臺灣火鍋地圖 編輯部嚴選火鍋食材二十種
租屋是種姿態
在老屋把心安下 一步步實踐理想
我們喜歡的店
泡在看不完的漫畫堆裡 和南澳的山海一起睡去
小吃風景
來老街想吃點不一樣的 且聽在地囡仔這麼說……
於2012年4月發行《小日子享生活誌》創刊理念源自想要創造一本屬於台灣土地的生活風格雜誌,內容涵蓋設計、建築、飲食、音樂、電影、閱讀等。
有鑑於市面上主題雜誌太多,小日子團隊認為編輯到位才是重點,因此我們採取的製作手法,不追求濃妝艷抹的重鹹口味,而是將純粹道地的材料原味呈現給對於簡單美好生活有渴求的讀者,這些人散居在各行各業,在意知性閱讀的質感,也積極追求感官的愉悅靈敏。
當愈來愈多人熱衷過屬於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一個生活有風格的地方,這不但讓我們活得更好更有意思,更會讓這塊土地變得更有創意、更有文化爆發力。
《字花》NO. 100
Regular price $18.00《字花》100 期「一〇〇‧從零到一」
《字花》步入一百期,從零到一,經歷時代起落,是讀者和作者陪伴我們成長。這期回溯以往的歷 史之外,更以全新面目示人,重新設計《字花》版式,並以「一〇〇‧從零到一」為題,為了文藝 的價值而堅持,由零慢慢步向一,當中也有像我們一樣的同行者。這期新增 BOOK B《花字》,訪問流行人物,發掘本土品牌,更連線對岸,加入台灣故事
- 邀請現任與過去參與《字花》的編輯分享最喜愛一期與五味雜陳的經驗點滴。
- 採訪《緣路山旮旯》男主角岑珈其,由詩人、作家李顥謙執筆,探討他的演員之路,在多年堅 持背後的心聲和寄望。
- 隨書附送《字花》編輯室精心製作的 100+書店特刊,記錄香港獨立書店的蓬勃時代,讓讀者可 以手執小書便能周遊全港打書釘
內容簡介
但繞了一個圈又不算原地踏步,我們起碼畫了一個圓。還記得十六年前,《字花》的誕生是一件盛 事,我也被新穎的氣質、能量充沛的突進姿態吸引,馬上成為忠實讀者,後來獲得發表的機會,再 有幸加入編輯團隊,一晃眼六年,途中經歷多次改版和人事流轉。這個圈,其實走得一點也不輕巧 流暢,更多時候是遲疑、蹣跚、摸索。或許是時候畫另一個圓圈。──關天林〈循環(再造)史 觀〉
作者簡介
《字花》是香港一本雙月刊文學雜誌,於 2006 年 4 月創刊,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用文 學視角直接介入社會文化議題。專題以外,每期均有文字、視藝和跨媒體創作,以及文學、影視和 文化評論,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 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
網頁:http://zihua.org.hk/ Facebook
專頁:字花 | https://www.facebook.com/fleursdeslettres/
水煮魚文化 | https://www.facebook.com/spicyfish001/
【預購】小日子:理想的週末(10月號/2022)(第119期)
Regular price $18.00「週末的法國吐司」
在早午餐(Brunch)一詞還沒有深植進全臺人民心中的我的小時候,週末到臺北仁愛圓環的双聖美式餐廳吃早餐是我始終印象鮮明的家族回憶。二面蘸滿蛋液的帶邊薄切吐司,放在充滿奶油的煎檯上煎到金黃表皮出現淺淺焦褐色斑紋,端上桌時再把裝在小瓷盅的楓糖漿淋上吐司,甜滋滋地讓眼睛都吃出了星星,想著世界上怎麼有這麼美好的發明,默默感謝著二千年前羅馬人那份珍惜食物的心(註)。
但開始工作之後,法式吐司便吃得少了,倒也不是它難得,而是一種生活裡難以言說的推力,讓你一直錯過它。譬如總是睡遲、譬如無法隨心所欲地在想吃法吐的週日早晨找著理想的吐司(能做到的人勢必得昨日便計畫好。再者,理想吐司也絕非樓下便利店可得之貨。)又譬如真心付出努力在地圖上找到了早午餐店,也未必能滿足心裡渴望,所以某種程度上,週末乍看自由,卻不一定能過得理想。
於是,懷抱著有點忌妒卻羨慕的心,編輯部探訪了八組在各自的生活裡擁有著理想週末模式的人們:
攝影師叮咚與妻子秝緁練習在生活裡找到大人與小孩能一同放鬆的出口;臺南糯夫米糕的老闆雨樵乘著心愛的老車,在全然專注的駕駛中感受無拘無束的自由;旅遊作家下港女子在熟悉又陌生的小鎮裡發掘新的樂趣;戶外愛好者阿泰和呆呆選擇往山裡去,沉浸在和自然的獨處時光;飲食作家盧怡安喜愛隨興穿梭在遠方或是朋友的餐桌上,遁入專屬的休日模式;專職主婦Alvita 與老公以音樂開啟週末早晨,在聲音流動下輕盈地享受親子時光;攝影師Kris 和作家dato 二位city boy 從漫畫與黑膠起頭,大聊新世代的男子休日風景;最後也跟著歌手鄭興穿梭到中國成都,一同在珍貴休假縫隙裡尋覓創作靈感。
他們擁抱自己的愛好,理解自己的形狀,在不斷的練習裡,找到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點,於是能在長大成人後,在每一週唯一抓得著的短暫時光裡,試著讓自己得到修補,重新將血量HP 灌飽,再繼續投入到下一個生活週期內。
本期也告別了工作室單元,由全新的「小吃風景」單元接棒,前往每座城市找尋最deep 的醍醐味。我們首發高雄,由飲食作家郭銘哲帶路,一窺他兒時戀戀不忘的攤家與食物們。希望你們會喜歡。
好的,不多說了,我要先去煎吐司了,最後祝福各位週末愉快。
註:法式吐司的製作技巧可追溯至古羅馬時期。把吃剩下乾掉的麵包透過浸泡蛋液牛奶來讓口感起死回生,是誕生於珍惜食物的心。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在風停留的地方 察覺自然捎來的消息
女人我最大 (邦查版)
在一上午靜謐時光裡 感受歲月在洋房裡流轉
插畫家創作日記
Rai:The Show Must Go On
專欄
馬世芳:自由工作者的週末
陳雪:有貓的午後
說說話
安溥:我的青春就在那裡了 沒有任何人事物需要我去榮耀
封面故事
叮咚:生活總是無法預期 心安定了就是最好的休息
糯夫米糕雨樵:Drive My Car 與老車在無際的移動裡感受自由
阿泰呆呆:和伴侶在山裡享受獨處時光 讓自然將心的稜角揉平
dato×Kris Kang:開關off 的那一刻 我的休日就開始了
下港女子:讓城市裡的習以為常 再次成為旅途中的不可思議
盧怡安:去很遠的所在或有人為我做飯 不需細想菜單就是最好的時光
Alvita:讓喜好與興趣適得其所 居家便成為身心的避風港
鄭興:在風景裡移動 於城市的浮隙裡捕捉創作靈光
租屋是種姿態
在自己心裡放個雛形 不知不覺就化成想像的家
我們喜歡的店
在鹽埕地帶的無盡摸索 用愛孕育出的蔬食綠洲
小吃風景
大港埔周邊 不斷循環出現的 戀戀兒食路
於2012年4月發行《小日子享生活誌》創刊理念源自想要創造一本屬於台灣土地的生活風格雜誌,內容涵蓋設計、建築、飲食、音樂、電影、閱讀等。
有鑑於市面上主題雜誌太多,小日子團隊認為編輯到位才是重點,因此我們採取的製作手法,不追求濃妝艷抹的重鹹口味,而是將純粹道地的材料原味呈現給對於簡單美好生活有渴求的讀者,這些人散居在各行各業,在意知性閱讀的質感,也積極追求感官的愉悅靈敏。
當愈來愈多人熱衷過屬於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一個生活有風格的地方,這不但讓我們活得更好更有意思,更會讓這塊土地變得更有創意、更有文化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