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2月號
- 2008香港電影回顧
- 2009香港電影回顧
- 2011香港電影回顧
- 2012香港電影回顧
- 2022
- 2023
- 2025
- 90
- 90期
- 91
- 92
- 93
- 94
- 9771819917001
- 9771819917018
- 9771819917025
- 9771819917032
- 9771819917049
- 9771819917056
- 9771819917063
- 9771819917070
- 9771819917094
- 9789628271283
- 9789628271795
- 9789628271801
- 9789887500209
- 9789887500223
- 9789887575818
- 9789887575825
- 9789887575849
- 9789887575962
- 9789887575979
- 9789887602200
- 9789887602224
- 9789887602231
- 9789887602248
- 9789887602255
- 9789887602262
- 9789887602279
- 9789887602309
- 9789887602316
- 9789887602323
- 9789887602330
- 9789887602354
- 9789887602378
- 9789887802198
- 9789887991816
- David Bordwell
- Hong Kong
- Hong Kong Literature
- Justin Sau
- Oppa看風景
- 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 Playlist
- prose
- PYRO
- pyro 2
- 《字花》100 期
- 《字花》103期「通關者密語」
- 《字花》104期「想像讀書會」
- 《字花》106期「推理香港」
- 《字花》108期“编集日常”
- 《字花》108期「編集日常」
- 《字花》109期“空间观察指南”
- 《字花》109期「空間觀察指南」
- 《字花》NO. 105
- 《字花》NO. 107
- 《字花》NO. 108
- 《字花》NO. 111
- 《字花》NO. 112
- 《字花》第102期
- 《維摩經》哲理通析
- 「一〇〇‧從零到一」
- 一〇〇
- 一般的黑夜一樣的黎明——香港六四詩選
- 三聯書店
- 世界是你們的還是我們的
- 中國古典文學
- 九龍公園
- 也斯
- 也斯影評集
- 亂翻書·樂無窮
- 二〇二二年香港小說學會文集
- 五四運動史
- 五四運動史(上)
- 亞文諾
- 亦蜿蜒
- 人在天涯
- 人在天涯——南渡
- 人體雕塑
- 今夜不說晚安
- 伍止流
- 何慧玲
- 何曼盈
- 余婉蘭
- 余振
- 保家不必衛國
- 修辭立其誠 ──周策縱訪談集
- 假如我再次健全
- 兒女經
- 兒童繪本
- 六四
- 其他
- 初文
- 初文出版
- 初文出版社
- 創作
- 創作者的副本修煉
- 創作,你也能
- 劉偉成
- 劉偉霖
- 劉嶔
- 劉樹華
- 勞國安
- 勵志
- 北島
- 區肇龍
- 十二月初夏
- 半畝集
- 卓男
- 南山夜語
- 南山夜語——藝文隨筆集
- 南歸貨車
- 古典
- 古典文學
- 古文名篇賞析
- 古蒼梧
- 同志
- 向河居書事
- 吳洛曦
- 呂少龍
- 周國偉
- 周國偉文集
- 周思中
- 周承人
- 周潔茹
- 周策縱
- 周策縱序文集
- 周策縱論詩書
- 哲學問題論集
- 唐傳奇小說集
- 啤酒罐與花生殼
- 嗅熱鬧
- 四月練習
- 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
- 圖畫書
- 坍塌的樂園
- 城市回眸
- 城市回眸:香港文學探論
- 城市日記
- 城市日記:未來故事永續香港
- 壹元大照相館
- 夕陽正好
- 夜海
- 夢:散文集
- 大師們的小說課
- 大自然療癒:以香港鄉郊實景為背景創作故事
- 大衛博維爾
- 失重練習
- 奇緣
- 字花
- 字花第101期
- 字花第99期
- 字花編輯部
- 孤獨園上的露絲詩集
- 孤獨的小船
- 安娜
- 宗教
- 客棧倒影
- 宣希
- 家安的棒棒糖
- 小西
- 小說
- 尼加拉瓜詩選出版委員會
- 尼加拉瓜詩集
- 岑幸富
- 帝鄉
- 廖小英
- 張偉男
- 張偉雄
- 張國榮
- 張惠
- 張燕珠
- 律銘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子雲
- 從書影看香港文學
- 悉尼隨想
- 悶雷
- 惟得
- 愛的紀念
- 慕容羽軍
- 戀戀光塵
- 戀戀光塵──我和電影的二三事2
- 我和電影二三事
- 我和電影的二三事
- 我的世紀
- 我的童年
- 我的童年:上水妹仔手繪本(粵語版)
- 或序或散成圖
- 戲緣
- 拉撒路:盧因小說第二集
- 捕捉時光,留住晴天:英明選集
- 探訪時間
- 推理香港
- 故事
- 散文
- 散文集
- 文化研究
- 文學小說
- 文學星座
- 文學理論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滴
- 文集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詩餘話
- 於是我坐下
- 施友朋
- 明媚如是
- 明月與賞月的人
- 星斗闌干
- 春夏秋冬
- 春田花花
- 春華發行代理有限公司
- 昨夜風未冷:馬覺詩選三集
- 時日悠悠
- 曝光
- 書
- 書話集
- 書鄉夢影
- 曾淦賢
- 曾繁裕
- 曾肇弘
- 月光燈燈
- 未知的星宿
- 未知的星宿——童常詩集
- 朱華
- 李以莊
- 李卓賢
- 李嘉儀
- 李日康
- 李智良
- 李洛霞
- 李浩榮
- 李焯桃
- 李照興
- 李維怡
- 李華川
- 李華川文集
- 松木
- 林兆榮
- 林嶺東
- 林嶺東 嶺上起風雲
- 林馥
- 果實微溫
- 柳家巷的女人
- 梁莉姿
- 梁雅媛
- 梓人
- 楊興安
- 機器與憂鬱
- 步出夏門行
- 歷史
- 歷史裏的斷章
- 殘破集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
- 水煮魚文化
- 水葬
- 江思岸
- 沿道尋回
- 洪嘉
- 洪曉嫻
- 流雲抄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角·孤舟
- 消遣繁華
- 游靜
- 溫健騮
- 潘明珠
- 潘金英
- 火鳳凰的預言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惡不作──香港黑幫電影的肌理脈絡
- 無法歸類
- 爆裂小念头——叶伟信
- 爆裂小念頭——葉偉信
- 牌藝
- 玉屑金針
- 玉屑金針:學林訪談錄
- 王潤華
- 王芷茵
- 王証恒
- 王麗明
- 現代詩
- 琉璃脆
- 生活休閒
- 盧勁馳
- 盧卓倫
- 盧因
- 盧巧音
- 盧文敏
- 看路開路
- 看路開路——慕容羽軍香港文學論集
- 矜憫護航
- 矜憫護航: 廿五年臨床護理管理工作經驗分享
- 石龜島傳說
- 秀實
- 秀實、雲影、紫凌兒
- 童常
- 童書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91期
- 第92期
- 第93期
- 第94期
- 米哈
- 經典200
- 經典200——最佳華語片二百部
- 經典文學
- 綠騎士
- 維多利亞港的今與昔
- 維摩經
- 網絡危情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羅卡
- 羅樂敏
- 羅青
- 羈魂
- 群芳譜
- 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
- 翁靈文
- 翁靈文訪談集
- 翻譯
- 而又彷彿
- 聲音與象限
- 肺像
- 胡燕青
- 自傳
- 致寧
- 興之美學
- 花已盡:十人小說選
- 苦集滅道
- 英文
- 菀彼桑柔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
- 華文現代詩
- 華語電影
- 葉德平
- 蒲鋒
- 蔡益懷
- 蕭欣浩
- 蕭輝楷
- 藍色獸
- 蘇朗欣
- 蝴蝶一生花裏
- 蝴蝶一生花裏:八百年前姜夔情詞探隱
- 製造香港──本土獨立紀錄片初探
- 西西
- 解構滋味
- 解構滋味:香港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
- 訊號山劇院
- 許定銘
- 許榮輝
- 評論
- 評論集
- 詩
- 詩人的黃昏:唐代詩人的素描
- 詩意空間
- 詩歌讀本
- 詩集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淏嵐
- 謝越芳
- 譚以諾
- 譚福基
- 譚秀牧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趙向陽
- 路從書上起
- 路雅
- 迅清
- 通俗與經典
- 遇見
- 邱剛健
- 郎天
- 郭麗容
- 鄒芷茵
- 鄧小樺
- 鄭傳鍏
- 鄭啟泰
- 鄭政恆
- 鄭超
- 醉一生一世
- 醉書小站
- 醫療保健
- 醫療概論
- 重要的人
- 野外春曉
- 野村雜話
- 金庸
- 鍾國強
- 長廊的短調
- 長河
- 長篇小說
- 閱讀我城
- 閱讀我城——文學評論集
- 關天林
- 阮文略
- 陳千憓
- 陳子謙
- 陳志華
- 陳潔開
- 陳煒舜
- 陳苑珊
- 陳麗儀
- 陸潤棠
- 雄艷者的色想與美典
- 雄艷者的色想與美典——邱剛健編導電影劇本集
- 雙原子創意及製作室
- 雜誌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雯彬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電影通識行
- 電影通識行—給中學生的4節模擬課及其他
- 非常風景
- 颱風季
- 食字餐桌
- 飲江
- 飲食文化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六四詩選
- 香港故事:金庸小說的誕生
- 香港文學
- 香港文學外譯實況
- 香港文學書目續編1996-2016
- 香港文學:醉一生一世(增訂版)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 香港銀幕左方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2013
- 香港電影2014
- 香港電影2015
- 香港電影2016
- 香港電影2017
- 香港電影2018
- 香港電影2020
- 香港電影2021
- 香港電影2022
- 香港電影2022:沒有神話的日子
- 香港電影王國
- 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 馬吉
- 馬覺
- 馮偉才
- 高俊傑
- 鬼火與人形
- 麥樹堅
- 麥華嵩
- 黃伶
- 黃坤堯
- 黃德偉
- 黃志輝
- 黃愛玲
- 黃珍盈主編
- 黃駿
- 黎漢傑
- 黎穎詩
- 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

半畝集◎馬覺(黎漢傑編)
Regular price $31.00本書題名《半畝集》,是作者馬覺生前邀編者至家中見面交托書稿時,所定下的書名。無疑,題目取自晚清左宗棠名句:「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而來,由此約略可見作者對社會的關懷,以及對知識分子的自我期許。
全書稿件由作者晚年於公共圖書館逐一複印而來,約三百篇,均撰寫於九十年代初他在《大公報》的專欄,内容主要以教師身份的視角為主,重點觀察當下的教育生態,旁及到社會、家庭的回憶思索。
馬覺(一九四三至二〇一八),本名曹殷,另有筆名阿覺、邁敬開、苒航等。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五〇年代開始寫詩,早期作品散見臺灣《創世紀》和香港《中國學生周報》、《盤古》、《秋螢》、《羅盤》及《詩風》等刊物。詩作獲收入《七十年代詩選》、《當代詩人情詩選》、《香港當代詩選》、《香港新詩》等選集。晚年重新活躍於香港詩壇,其詩作散見《聲韻詩刊》、《字花》、《城市文藝》、《香港文學》、《香港作家》、《圓桌詩刊》等。著有詩集《馬覺詩選》及其復刻版《義裏混沌暗雷開》、《昨夜風未冷》等。

香港文學書目續編(1996-2016)◎ 黎漢傑, 黃駿, 王芷茵
Regular price $60.00
周策縱論詩書◎周策縱(編者:王潤華、黎漢傑)
Regular price $43.00本書收錄的文章,時間跨度超過半世紀,收錄的文章,總括而言有好幾大類,第一類包括了一九四九年周教授去國前的文章,大部份見於香港浸會大學特藏部的周策縱資料檔案,分散於他晚年的書信資料夾。第二類見於他四九年之後發表在《大陸雜誌》的幾篇與專家學者討論文學研究的文章,與之書信往還的均是一時名家。第三類則是周教授去國之後早年曾以單行本出版的兩部小書:《續梁啓超《苦痛中的小玩意兒》——兼論對聯與集句》與《論王國維《人間詞》》。這三類文章,加上周教授其他探討古典文學、書法象棋以及追憶故人的文章,全書稿總計超過十五萬字,可以說是探究周教授文學批評典範不可錯過的文集。
作者簡介
周策縱(1916-2007),湖南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方語言系和歷史系終身教授,為知名漢學家和歷史學家,代表作有《五四運動史》、《中國浪漫文學探源》、《海燕》等,一生中英文著述頗豐,計有40餘本專著和180餘篇論文出版刊行,並有多篇隨筆、散文、詩詞等作品傳世。
王潤華,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與社會學院助理院長、中文系主任與教授。現任馬來西亞南方大學講座教授,曾獲得東南亞文學獎、新加坡文化獎。已出版文學創作包括《內外集》、《熱帶雨林與殖民地》、《王潤華詩精選集》、《重返詩鈔》(詩集)、《秋葉行》、《重返集》、《榴槤滋味》(散文)等創作。學術著作有《王維詩學》《越界跨國文學解讀》、《魯迅越界跨國新解讀》、《華文後殖民文學》等。
黎漢傑,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著有《詩經譯註》及個人詩集《漁父》、《四月練習》、《故事》,詩論集《新詩餘話》。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周策縱訪談集》、《周策縱序文集》、《周策縱論學書信集》等。

看路開路——慕容羽軍香港文學論集◎慕容羽軍(編者:黎漢傑)
Regular price $26.00本書收錄慕容羽軍生前探討香港文學的篇章,除了專門討論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香港文藝刊物的歷史之外,更以親歷者的角度暢談長期參與本地文藝期刊的種種點滴。本書更收錄作者專門談論個別本地作家的文章,例如:碧侶、俊人、司馬璐、徐速、侶倫、葉靈鳳、張弓、林適存、李輝英、徐訏、曹聚仁、陳潞、胡蘭成、張愛玲、徐訏等等,可以說是認識香港文學必不可少的參考書。
慕容羽軍,一九二五年出生,廣東廣州人。原名李維克,又名李影。少年時參加對日作戰戰地服務,進出湘桂戰場,戰後從事新聞工作。五十年代南來香港,曾在中學和大專院校執教鞭,歷任《少年雜誌》主編、《文藝新地》執行編輯、《東海畫報》總編輯、《中文星報》總編輯。從事文學研究、創作,先後出版小說、散文、詩詞、文學理論等三十餘部。著名作品有《島上箋》、《為文學作證》、《論詩》、《詩僧蘇曼殊評傳》、《濃濃淡淡港灣情》、《長夏詩葉》、《星心曲》、《山頂一縷雲》、《白雲故鄉》和《瘦了,紅紅》等。

五四運動史(上)◎周策縱(編者:王潤華、黎漢傑)
Regular price $28.00一本材料詳實、內容豐富的卓越著作,任何一位研究現代中國的讀者不可缺少的指導性參考書……這書把歷史細節和廣闊的社會政治背景巧妙地交織起來,造成一種完美的有解釋性的關於中國的研究,實在是前所未有。
——美國《東方學會學報》
在這最全面而又最完整的研究中,周教授以一個其新視野和客觀態度,詳細檢視了這運動的各個方面。
——費正清(哈佛大學教授 歷史學家)
當我讀你的書《五四運動史》時,我就立刻覺得必須寫封信,並且設法寄達你,因為我要為你這書而感謝你。如你所知,我於一九二〇年和羅素一同訪問中國,事後就和他結了婚。作為一個外國人,我當時未能知道中國正在進行的活動的詳情,這些詳情你在你書裏是那麼美妙地敘說了。
哲學家羅素夫人(Dora Black Russell)
本書乃著名歷史學家周策縱先生的代表作,以豐富的文獻資料,宏大的歷史框架,客觀的敘述角度,分析民國初年影響中國近代史深遠的五四運動,詳細論述了運動發生的社會、思想條件,同時探討運動的發展過程、歷史作用及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這三個方面的問題。
周策縱(1916-2007),湖南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方語言系和歷史系終身教授,為知名漢學家和歷史學家,代表作有《五四運動史》、《中國浪漫文學探源》、《海燕》等,一生中英文著述頗豐,計有40餘本專著和180餘篇論文出版刊行,並有多篇隨筆、散文、詩詞等作品傳世。
王潤華,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與社會學院助理院長、中文系主任與教授。現任馬來西亞南方大學講座教授,資深副校長,曾獲得東南亞文學獎、新加坡文化獎。已出版文學創作包括《內外集》、《熱帶雨林與殖民地》、《王潤華詩精選集》、《重返詩鈔》(詩集)、《秋葉行》、《重返集》、《榴槤滋味》(散文)等創作。學術著作有《王維詩學》《越界跨國文學解讀》、《魯迅越界跨國新解讀》、《華文後殖民文學》等。
黎漢傑,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著有《詩經譯註》及個人詩集《漁父》、《四月練習》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即將出版《香港文學書目續編》(主編)。

周策縱序文集◎周策縱(編者:王潤華、黎漢傑)
Regular price $26.00周策縱借訪談與序,再觀察再補充、再論述他以往的見解,尤其幾個對他最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如五四運動相關的論點與紅樓夢的研究。作為一位思想開放,論述嚴謹的學者,他不斷注意國際上新的史料與新論述的出現,然後調整自己的見解。周策縱的論述是不斷延續與發展的,此外又發表新的學術理論。
——王潤華
正因周教授學識淵博,通古典今典,更通西典,所以在每篇序文都有豐富的文獻資料貫穿期間,增加立論的說服力。同時,他能否設身處地,運用歷史學的訓練,重建或者模擬個人或群眾在歷史或未來所遇到的境況,從而給予適切的建議。而他在文章經常對照西方學術傳統,更是希望透過跨文化的比較,更清楚說明中國自己本身的特色以及不足,從而不斷修正傳統,面向世界。
——黎漢傑
作者簡介
策縱(1916-2007),湖南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方語言系和歷史系終身教授,為知名漢學家和歷史學家,代表作有《五四運動史》、《中國浪漫文學探源》、《海燕》等,一生中英文著述頗豐,計有40餘本專著和180餘篇論文出版刊行,並有多篇隨筆、散文、詩詞等作品傳世。
王潤華,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與社會學院助理院長、中文系主任與教授。現任馬來西亞南方大學講座教授,資深副校長,曾獲得東南亞文學獎、新加坡文化獎。已出版文學創作包括《內外集》、《熱帶雨林與殖民地》、《王潤華詩精選集》、《重返詩鈔》(詩集)、《秋葉行》、《重返集》、《榴槤滋味》(散文)等創作。學術著作有《王維詩學》《越界跨國文學解讀》、《魯迅越界跨國新解讀》、《華文後殖民文學》等。
黎漢傑,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著有《詩經譯註》及個人詩集《漁父》、《四月練習》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即將出版《香港文學書目續編》(主編)。

修辭立其誠 ──周策縱訪談集◎周策縱(編者:王潤華、黎漢傑)
Regular price $36.00「由周策縱的高足王潤華教授和青年詩人黎漢傑合編的《周策縱訪談集》,搜集了1967到 2005年在香港、內地、台北、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地的訪問和談話紀錄,時間之長、涵蓋地域之廣,信是難得。無拘無束的談話,最能見到人的性情。從周公坦誠的話語,可以窺見他為學與做人一貫的理念、關切中華民族的愛國之情和開闊的胸襟。痛快淋漓的妙語,既展現了學者的淵博識見,也表露了詩人的熱情率真。這訪談集正足以作為他著述的珍貴補充。」
——張曼儀
「我多次閱讀之後,感覺上這是一部《新論語》,屬於《論語》的文學、學術、思想的東方傳統。周教授認識到對話的力量:知識需要溝通,化解內在冰山,幫助一個人看見自己的價值。對話是指兩個或多個人之間進行的交談,人類知識與文化從對話裡誕生。」
——王潤華
「周策縱教授治學嚴謹,是二十世紀的國學大師,精通中國古典文學、詩學、語言學、紅學,又是重要的中國現代史學者、書法家、詩人;是一位具有赤子之心、風骨錚錚的知識份子典範。」
——鍾玲
作者簡介
周策縱(1916-2007),湖南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方語言系和歷史系終身教授,為知名漢學家和歷史學家,代表作有《五四運動史》、《中國浪漫文學探源》、《海燕》等,一生中英文著述頗豐,計有40餘本專著和180餘篇論文出版刊行,並有多篇隨筆、散文、詩詞等作品傳世。
王潤華,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與社會學院助理院長、中文系主任與教授。現任馬來西亞南方大學講座教授,資深副校長,曾獲得東南亞文學獎、新加坡文化獎。已出版文學創作包括《內外集》、《熱帶雨林與殖民地》、《王潤華詩精選集》、《重返詩鈔》(詩集)、《秋葉行》、《重返集》、《榴槤滋味》(散文)等創作。學術著作有《王維詩學》《越界跨國文學解讀》、《魯迅越界跨國新解讀》、《華文後殖民文學》等。
黎漢傑,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著有《詩經譯註》及個人詩集《漁父》、《四月練習》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即將出版《香港文學書目續編》(主編)。

四月練習◎黎漢傑
Regular price $20.00「他不只寫貧苦無告的小人物,也寫其他掠過眼前而觸動心神的人,如〈書店的背影〉叫他猜測主人公可能是那位白髮蒼蒼的小說家,流露出親切和欽佩之情。當然,人物素描中以他描繪雙親的最動人。我很喜歡〈媽媽〉這一首,在瑣碎平常的家事中見出母子之情,筆調帶點幽默,卻不失溫馨。」
——張曼儀(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副教授)
「黎漢傑的視野並不限於家庭,〈小丑鐘〉呈現百貨公司的眾生相、〈清水寺印象〉掃視誰也不起勁的旅遊景點,翻閱兩張〈故宮明信片〉,駕臨金鑾殿的不再是龍袍而是人龍、應該服務群眾的大水缸與公廁像爭寵的六宮粉黛。再讀〈福音〉,來來去去重複幾句似是而非的道理,黎漢傑眼中的世界,帶點啟示錄的精神錯亂。」
——惟得(著有短篇小說集《請坐》、散文集《字的華爾滋》)
「流動的詩句,倏忽的形象,文字在紙頁死硬不動,卻在讀者心中,形成一面塗鴉,像是自己的處境,又不是自己。那其中,有心臟在跳動着,如此真確、如此虛妄。」
——鄭順聰(曾任《重現臺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
跨地域推薦 【香港】張曼儀、惟得、梁璧君、朱少璋、陳永康;【臺灣】蘇紹蓮、鄭毓瑜、蘇家立、莊子軒、夏夏;【海外】王潤華、心笛
作者簡介
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著有《詩經譯註》及個人詩集《漁父》、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合編有《風媒集:周策縱翻譯詩集》、《周策縱訪談集》(即將出版)。

未知的星宿——童常詩集◎童常(黎漢傑編)
Regular price $18.00本書作者童常(一九三九至一九六六),原名趙國雄。年輕時因緣際會投稿《中國學生周報》,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期間,他與西西、羊城、馬覺等人創辦阡陌文社,出版社刊,積極參與本地的文學活動。
本詩集收錄他的詩作二十一篇。他的詩風與當時社會環境與個人心境頗有關聯,風格沉鬱,字句結構受當時港臺新起詩風影響。如果詩人沒有自殺,相信在本地詩壇一定有更高的地位。
本次編輯整理,除了按出版日期順序輯錄詩作之外,同時附上出版年表方便後來者查核。至於三篇研究文章,則可說是為初接觸詩人的讀者提供一些閲讀的角度,進入童常這一片未知的詩的星宿。童常(一九三九至一九六六)原名趙國雄,六十年代與馬覺、羊城、西西等人合組阡陌文社,主要作品以詩為主,旁及散文與小說,創作主要見於《中國學生周報》及阡陌文集《綠夢》。

故事◎黎漢傑
Regular price $18.00把記憶變成了一本書,叫做《故事》,
埋藏著生活的記憶,既有甜蜜,也有苦澀,
放回這個時代,就是一個難得的紀錄,
仔細閲讀這本詩集,你自然感受到他對生活的一份深厚熱愛。
名家推薦
「漢傑的詩有特殊的香港印記,更有個人的情感,記錄了近四年的生活點滴,是一本豐富的生活地圖。如果我的記憶沒錯,這是漢傑的第三本詩集吧,字裏行間依舊貫徹獨特的幽默感。在紛亂的世情裏面,寫詩是一種天真而浪漫的執著。」──迅清
「他每以日常生活入詩,順手拈來,皆成妙趣。寫推銷員、清潔女工,寫開會談業務,寫交水費電費,甚至寫吃完飯坐在電視機前剔牙……。這些我們每天都會碰到,往往輕輕放過了,他偏從中發掘出詩意來,或反諷,或唏噓,都令人感嘆、低迴不已。」──馬吉
黎漢傑
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
著有個人詩集《漁父》、《四月練習》、《詩經譯註》(合著),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長廊的短調——梓人小說選》、《李華川文集》等。
合編有《風媒集:周策縱翻譯詩集》、《周策縱訪談集》、《周策縱論學書信集》、《周策縱序文集》。

新詩餘話◎黎漢傑
Regular price $31.00「輯一:支言」
收錄十六篇短評,以理論結合古今中外的詩例,表現出作者對詩歌別具一格的看法。例如〈語調的藝術〉講述艾略特關於詩的三種聲音;〈抓貓的詩學〉從有趣的「攔腰」抓貓法進入對寫詩方法的討論;〈小東西〉談論詩的題材和内容;〈字裏有人〉探討詩的内涵、作家和作品的關係等,巧為形容,情趣、理趣兼具。
「輯二:說辭」
收錄了八篇較長的詩選序文和評論文章,討論香港的詩、屬於城市的詩。以〈看房子——論香港新詩的「房子詩」〉為例,「房子詩」顧名思義與香港房屋居所有關,「房子」作為一個人為建構的包括内部和外部的空間,與土地、家庭結構、都市文化、社會形態甚至歷史記憶皆相關聯,文章探討了若干香港與房子有關的新詩,從個人到家庭到社會等方面表現這個空間維度的大小人物、所發生的故事。房屋話題不僅表現香港的都市現狀和社會形態,「房子」更成了香港歷史文化的載體。
黎漢傑
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
著有個人詩集《漁父》、《四月練習》、《詩經譯註》(合著),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長廊的短調——梓人小說選》、《李華川文集》等。
合編有《風媒集:周策縱翻譯詩集》、《周策縱訪談集》、《周策縱論學書信集》、《周策縱序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