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25週年紀念版
- 83
- 84
- 85
- 85期
- 9786263106215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 A Ray
- Aislinn Emirzian
- Allen Hong等19人
- and Get to Work
- B群
- Carlos Bulosan
- CATHY BIG
- Charlie Glickman
- Christina Rossetti
- Croter
- culture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dward W. Said
- eL
- Eric Mader
- Find Inspiration
- Food Dictionary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G兵日記
- hezt
- Histoire de l'œil
- HUGO
- IDIOCY
- interview
- Jack Gilbert
- Jack Saul
- Jamais vu
- James Thurber
- John Berger
- Jérôme Garcin
- lo-fi
- LP小說選
- LTD
- Lyu Wen Cui
- Margaret Atwood
- Mason Currey
- Michael J. Sandel
- Mr. Adult
- Mr. Pizza
- Muji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On the Beach
- Philipp Ther
- Playlist
- politics
- power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land Barthes
- Sake
- sapiens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anikawa Shuntaro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ost Boy
- The Sins of the Cities of the Plain
- Thomas Wolfe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s of Seeing
- Wislawa Szymborska
- Wisława Szymborska
- Yuval Noah Harari
- Zygmunt Bauman
- ยิ่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往而深
- 一瞬二十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體
- 三體 III:死神永生
- 三體 II:黑暗森林
- 三體II
- 三體III
- 上流肉販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下部隊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測之人
- 不說話的孩子
- 且在人間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上健次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九歌
- 亂髮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云與樵
- 五四
- 亞文諾
- 京江醉竹居士
- 京都
- 人人皆撒旦
- 人文史地
- 人物速寫
- 人類大歷史
- 人類學
- 人體雕塑
- 仁愛路犁田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明信
- 伊格言
- 似陌生感
- 但唐謨
- 何致和
- 余婉蘭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你沒有更好的命運
- 來不及美好
- 倫敦男妓自白書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偽博物誌
- 偽所羅門書
- 偽詩集
- 傅國湧
- 傑克‧紀伯特
- 傑克紹爾
- 傑洛姆‧嘉赫桑
- 備忘錄
- 傳奇莫言
- 傳記
- 傳說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像那天
- 光天化日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兒子的大玩偶
- 內佛·舒特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再見
- 冷海情深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出鬼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別人怎麼對你
- 利文祺
- 到海巢去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劇本
- 劉慈欣
- 劉芷妤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半簿鬼語
- 卍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卡洛斯·卜婁杉
- 卡繆
- 印刻
- 印卡
-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小說
- 古典文學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北電影節統籌部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史書美
- 吉本芭娜娜
- 同在一個屋簷下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向光植物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介民
- 吳俞萱
- 吳岱穎
- 吳明益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吳莉君
- 呂少龍
- 呂文翠
- 周天派
- 周若鵬
- 命子
- 哀悼日記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商周出版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啟明
- 喪禮上的故事
- 喬治·巴塔耶
- 單人旅行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困難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在你背後
- 在逃詩人
- 地犬
- 地球編年史
- 坂本龍一
- 基本書坊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夏丏尊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慕聰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皮南
- 夏雪
- 夜光拼圖
- 夜梟
- 夜行性動物
- 夜長夢多
- 夢中書房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師兄
- 大樂文化
- 大藝出版
- 大虛構時代
- 大象席地而坐
- 大象班兒子
- 大象班兒子,綿羊班女兒
- 大阪
- 天下文化
- 天河繚亂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夫夫
- 夫夫:你要先去愛,一定會找到幸福的入口
- 失去論
- 失物風景
- 失落的國度
- 失落的國度:地球編年史第四部
- 奇幻
- 奧山志乃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她是青銅器我是琉璃
- 好黑
- 如何獨處
- 如何獨處:偉大的美國小說家 強納森‧法蘭岑的社會凝視
- 如果出版社
- 如此人生
- 妖獸
- 姜學豪
- 姿與言
- 婀薄神
- 婚戀私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字花
- 季安揚
- 孤獨六講
- 孫松榮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卓珍尼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易
- 宜春香質
- 家事哲學
- 寫作資源
- 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
- 寶瓶文化
- 尉光吉
- 對號入座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令
- 小兒子
- 小叔
- 小叔愛工頭
- 小妖魔市
- 小寧
- 小林繩霧
- 小玄
- 小西
- 小說
- 小銘
- 尖端
- 就爽前列腺
- 尹雯慧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崎雲
- 崔舜華
- 工作記事
- 巴特
- 巴瓏
- 布勒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幫我換藥
- 幻城微光
- 廖偉棠
- 廖宏杰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廖瞇
- 廚房
- 廢棄社會
- 弁而釵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甲麗
- 張芬齡
- 張詩勤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強納森.法蘭岑
- 待續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嘉澤
- 徐珮芬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復刻版
- 心理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辨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愛
- 恣睢麻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情慾列車
- 情趣
- 情非得體
- 惡女書
- 惡意的郵差
- 惡鄰依依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愛特伍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官世界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紛紛的情欲
- 我緊緊抱你的時候這世界好多人死
- 戒斷曖昧
- 戰國廁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掙扎的貝類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撒迦利亞‧西琴
- 撕掉羞恥印記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放生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散文詩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國士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心
- 文集
- 文青之死
- 新世紀20年詩選
- 新加坡
- 新星球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圖文傳播
- 新經典文化
- 新編傳說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訓篇
- 於是我坐下
- 旅遊指南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安焦慮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酒
- 日輪之翼
- 明代禁毀男色小說選套書
- 明代禁毀男色小說選套書:《弁而釵》、《宜春香質》、《龍陽逸史》(共三冊)
- 明媚如是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時差的贈禮
- 晒T恤
- 暴民之歌
- 書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曾翎龍
- 曾耀慶
- 最後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抱他的人
- 最快樂的一天
- 會飛的手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天葆
- 李奕樵
- 李屏瑤
- 李崇建
- 李智良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桃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漁
- 李維怡
- 李育霖
- 李良波
- 杨照
- 東華創英所
- 林夢媧
- 林幸謙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蔚昀
- 林詠心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枻出版社編輯部
- 柏森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志傑
- 格十三
- 格非
- 桃色壞男孩
- 梁莉姿
- 梅森·柯瑞
- 棄子圍城
- 楊士堤
- 楊小濱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楊照
- 楊翠
- 樂園輿圖
- 樂天島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歷史
- 死神永生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毛毛有話
- 水ㄤ
- 水某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永無止境的現在
- 求孕
- 江灝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其楣
- 汪民安
- 汪用和
- 沈俊傑
- 沈信宏
- 沈嘉悅
- 沉默之島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沒用的東西
- 法國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法國翻譯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洪世民
- 洪嘉
- 洪曉嫻
- 活人拳
- 流俗地
- 流浪者張德模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游俊豪
- 游書珣
- 湖面如鏡
- 湯瑪斯·沃爾夫
-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 漫畫
- 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 漫遊者
- 潔癖
- 潘家欣
- 灰矮星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印良品
- 無法歸類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無知者
- 無邊之城
- 煮雪的人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爸爸是怎樣練成的
- 狂言三國
- 狩野岳朗
- 猴杯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德威
- 王志元
- 王意中
- 王春明
- 王榮輝
- 王鼎鈞
- 玻璃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琉璃脆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舍小品
- 甘耀明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哲學
- 田原
- 男人這東西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自由行
- 画哲學
- 畢飛宇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代愛情詩選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當時間開始
- 當時間開始:地球編年史第五部
- 白先勇
- 白痴有限公司
- 皮卡忠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盛世
- 盧勁馳
- 目前勉強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眼睛的故事
- 眾神與人類的戰爭
- 眾神與人類的戰爭:地球編年史第三部
- 瞇
- 知識分子論
- 短詩300首
- 石室之死亡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科學
- 神來的時候
- 神在
- 神戶
- 神神
- 神話學
- 禁果宅配便
- 秀陶
- 科幻
- 租書店的女兒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窮中談吃
- 窺
- 窺夢人
- 第12個天體:地球編年史第一部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80期
- 第83期
- 第84期
- 第一部
- 第三部
- 第二部
- 第五部
- 第四部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米哈
- 紀大偉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字團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給我的詩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綿羊班女兒
- 縫身
- 繁體
- 繩縛本事
- 續集
- 羅智成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羅蘭巴特
- 羅鵬
- 美麗蒼茫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老爸的笑聲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神·死人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冷暴力
- 肉與肉的相遇
- 肉蒲團
- 肥瘦對寫
- 肺像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胡遷
- 膚淺
- 臉譜
- 臥斧
- 自傳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與謝野晶子
- 與電影過招
- 舒國治
- 舞鶴
- 色戒愛玲
- 艾堤安 ‧ 達文多
- 艾德華·薩依德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艾莉亞
- 芭達雅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苦集滅道
- 莊安祺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滋出版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華語語系
- 華語語系十講
- 菲利浦·泰爾
- 萬
- 落失男孩
- 葉聖陶
- 葉韋利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仁偉
- 蔡惠伃
- 蔡登山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蕭寒
- 蕭蕭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東坡
- 蘇煒祥
- 虛構的海
- 衣若芬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裸命
- 西方哲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親子關係
- 觀看的方式
- 解憂電影院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計程車司機
- 許慧貞
- 許赫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經演
- 詩集
- 詹姆斯·瑟伯
- 說食畫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諸子之書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曉虹
- 譚以諾
- 護家盟不萌
- 谷崎潤一郎
- 谷川俊太郎
- 谷川俊太郎詩選
- 谷蕾
- 象形
- 豹變
- 貓
- 貓頭鷹
- 貞男人
- 負子獸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賴香吟
- 走動的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過愛的蠻荒
- 越娟
- 跟著寶貝兒走
- 跳水的小人
- 身體不知道
- 軍犬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宮毯子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通往天國的階梯
- 通往天國的階梯:地球編年史第二部
- 遊戲自黑暗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瑞
- 遠流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郝譽翔
- 郭強生
- 郭詩玲
- 都是你教的
- 鄒芷茵
- 鄧力軍
- 鄭哲涵
- 鄭毓瑜
- 鄭聿
- 酒的遠方
- 醉西湖心月主人
- 重新計算中
- 野原KURO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鍾國強
- 鐘怡雯
- 長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開洞吧男孩
- 關天林
- 關西
- 阿布
- 阿米
- 阿芒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仲耘
- 陳允石
- 陳冠中
- 陳千憓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少
- 陳志華
- 陳昌遠
- 陳栢青
- 陳榮強
- 陳淑瑤
- 陳澈
- 陳玠安
- 陳義芝
- 陳育萱
- 陳育虹
- 陳苑珊
- 陳蓁美
- 陳雨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陸上怪獸警報
- 隱匿
- 隱身衣
- 隼人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雲山
- 雲端的丈夫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靈/性籤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使人自由
- 音樂評論
- 頂天地
- 顏嘉琪
- 顏崑陽
- 風箏家族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字餐桌
- 飲食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西亞
- 馬尼尼為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騷夏
- 魚麗之宴
- 鳥嘴人
- 鴻鴻
- 麥樹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亞歷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旺
- 黃大米
- 黃寶蓮
- 黃岡
- 黃春明
- 黃柏軒
- 黃淑嫻
- 黃益中
- 黃羊川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紫書
- 黑暗森林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 黑雨將至
- 齊格蒙·包曼
- 龍應台
- 龍陽逸史
【預購】不平等的樣貌:新加坡繁榮神話背後,社會底層的悲歌(This Is What Inequality Looks Like)◎張優遠(Teo You Yenn)(譯者:方祖芳)
Regular price $30.00揭開新加坡人的「家醜」,不敢公開的社會真相
全球GDP人均所得亞洲第一、世界排行第八
人民擁房率90%,貧困人口卻可能高達20%
外人稱羨的新加坡,
存在著高度的不平等與扭曲狹隘的價值觀……
在新加坡這座高度發展的小島上,
有一群蝸居於租賃組屋的低收入者,
他們也許有了容身之處,卻找不到立足之地……
新加坡似乎很晚才意識到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
因為我們很難把這些現實納入進步繁榮的故事裡。——張優遠
臺灣房價居高不下,好羨慕新加坡「住者有其屋」?
其實,許多當地人的願望是搬出租賃組屋……
名列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向來給人光鮮繁榮的印象,然而作為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發展的背後充滿爭議,強調國家榮耀的國族主義,只想揚長避短,對社會不平等問題視而不見。
社會學專家張優遠深入走訪底層社會,歷時三年與低收入者聊天、訪談及觀察,了解弱勢階層面對的困境,結合其十年來對於新加坡家庭、社會福利、性別和公共政策的專業研究,指出新加坡在托育結構、福利制度、教育體系、勞動環境中普遍存在的弊病與不平等,反思改善之道。
本書英文版出版後在新加坡蔚為風潮,激發公眾對不平等現象廣泛、深度的辯論,影響深遠。書中所揭露的問題,在中產階級逐漸增加、都市貧困問題日益劇烈的亞洲主要城市同樣可見到。《不平等的樣貌》貫穿不同階層、城市、國家和地區,掀開亮麗表面下無所不在的不平等環境,將居民百姓連結在一起,並點名我們關心、重視每一個人的尊嚴。
名家推薦
▍專文導讀
黃克先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強力推薦
朱剛勇 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韋地 季風帶文化發行人
張烽益 臺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蔡瑞明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序)
媒體讚譽
張優遠憑藉勇氣、誠信和科學工具,進入不為人知的不平等領域。她深入新加坡底層社會,讓讀者看到原本看不見的事物,將低收入家庭動盪不安的艱苦生活、求學經驗、養育子女與住所的問題,對照中產階級視為理所當然的舒適享受。她推翻廣為流傳的錯誤觀念,呼籲人們關注新加坡福利制度的缺陷,同時探討如何修復這些問題。這正是社會學的真諦!——麥克.布洛維(Michael Burawo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教授
這本書難能可貴,採用民族誌手法,生動描繪出新加坡低收入者的生活、夢想與失望,同時巧妙穿插各種明顯或隱晦的意識形態、社會結構和官僚作風,這些因素把我們連結在一起,也將我們隔離開來。文字精練、令人回味的散文篇篇見解精闢、富含同理心,卻又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分析為基礎,而且立論嚴謹,讓我們看到那群經常遭到遺忘的同胞在過什麼樣的生活,並促使我們檢視自己和社會,以及工業化後富裕的新加坡。平易近人的敘事手法不但觸動人心,同時發人深省,應該作為我們討論國家本質的基礎。——林愿清(Linda Lim),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羅斯商學院(Stephen M. Ross School of Business)企業策略與國際企業學榮譽教授
《不平等的樣貌》令人耳目一新、大開眼界,也讓我們深思。本書充滿熱情和洞察力,文字平易近人,凡是對新加坡或其他地區貧窮與不平等問題感興趣的讀者一定覺得深受啟發。張優遠的著作是以社會學家的敏感度為出發點,並與新加坡低收入者密切互動三年而形成。這本書顛覆新加坡全然繁榮進步的形象,讓我們看到新加坡弱勢居民的日常經歷、挑戰,以及許多人的既定想法,如何阻礙他們獲得有尊嚴的援助。張優遠邀請讀者正視不平等現象,並思考這群人在社會矩陣裡的位置。她認為,新加坡人對於「社會包容」(social inclusion)和「犧牲小我、完成大我」(the greater good)過分簡化的論述,導致許多人強調市場價值和自力更生,因此很難推動實質改變,縮減社會不平等現象。——郭思嘉(Nicole Constable),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人類學教授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教授
《不平等的樣貌》是精心傑作,張優遠刻意避開學術框架,從道德與政治角度檢視這個社會問題,並讓我們看到真實的生活經驗未必符合大多數人以為的新加坡人可以靠著努力向上移動、大都會、無拘無束、掌控自我命運、富裕的全球公民形象。作者描繪個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採用民族誌手法,讓他們表達自己的聲音。書中不同章節都傳達出在這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城市,身為低收入者與在不平等條件下生活的悲哀和經歷。本書以批判的鏡頭檢視一般大眾、學術界與官方對於新加坡社會的說法。迄今為止,大部分新加坡人,包括學者在內,都不認為新加坡有貧窮問題,更不會追究其原因或深究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討論政府和社會結構必須負哪些責任。我們很需要這樣的一本書來點醒我們。本書提供豐富的實例,讓讀者看到新加坡部分人口的日常經歷,必然能在全世界引起迴響和共鳴。作者刻意顛覆既有觀念、提出令人深思的道德難題,並強調體制結構對於造成貧困和不平等所扮演的角色。張優遠的聲音透過文字有力並真誠地傳達出來,挑戰讀者思考,每一頁都蘊藏啟發人心的力量。我們無法昧著良心不參與,這是我們無法拒絕的邀請。——維尼塔.辛哈(Vineeta Sinha),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教授
這本書在很多方面都傑出不凡。張優遠鼓勵新加坡所有居民檢視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和心理背景,同時挑戰我們許多因新加坡經濟發展而受益的人,質疑為了自我安慰而告訴自己、其實只是自欺欺人的故事。《不平等的樣貌》的文字優美流暢,也是很棒的典範,讓我們看到學者如何深入思考社會學家的角色,然後以一般大眾為對象,邀請讀者踏上共同學習的旅程、了解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經常遭受忽視的經歷。——侯仁敦(Philip Holden),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語言與文學教授
張優遠在這本文字平易近人、觀察精闢的書裡,帶領讀者超越統計數字,了解新加坡相對沒那麼幸運的人的日常生活,是這座匆忙城市非常需要的一本書。——菲利普.葛斯基(Philip Gorski),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
作者簡介
張優遠(Teo You Yenn)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社會學博士,目前擔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兼社會學系主任,曾發表諸多期刊論文、書籍文章與評論,著作包括2011年勞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出版的《新加坡新自由主義道德:家庭政策如何影響國家和社會》(Neoliberal Morality in Singapore: How family policies make state and society)等。她致力於教學,並將研究成果帶入公共領域。2013年獲頒南洋教育獎(Nanyang Education Award),2016年榮獲美國社會學學會性與性別部門(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Sex and Gender Section)的女權學者社會運動家獎(Feminist Scholar Activist Award)。
譯者簡介
方祖芳
第23屆與28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評審獎得主。譯作包括《從新主管到頂尖主管》、《新韓國人》、《一生設計》、《創意電力公司》、《消費行為之前的心理學》、《華爾街的猴戲》、《飛行少年》、《走對下一步》等。
目錄
推薦序 公共社會學的經典範例 黃克先
原書序 不平等的民族誌 郭建文
前言
第一章 第一步:破壞原有的敘述
第二章 日常生活
第三章 平衡工作與生活不該是階級特權
第四章 我希望孩子比我更好
第五章 在缺乏階級保護的環境下成長
第六章 有差異的應得
第七章 需要、想要、尊嚴
第八章 尊嚴就像乾淨的空氣
第九章 家醜外揚
第十章 關於「種族」的備忘錄
第十一章 接下來怎麼辦?
附錄 為所有讀者而寫的研究方法:這就是數據的樣貌
後記 自傳民族誌:出乎意料的一年
致謝
參考資料

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增訂版)◎大衛·博維爾(David Bordwell)(譯者:何慧玲、李焯桃)
Regular price $48.00 著名電影史學家及理論家David Bordwell《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香港增訂版,現已上架。2001年香港中譯第一版早已絕版多年,增訂版新加了兩章及兩個附篇(「無間道」三部曲及杜琪峯專論),全書共364頁,內頁插圖幾乎全部轉為彩色,極盡精美。David Bordwell對香港電影情有獨鍾,對香港電影七十年代至今的藝術成就及其對國際影壇的貢獻分析入微。全書旁徵博引,圖文並茂,喜歡香港電影的影癡必讀。
「大衛博維爾是美國最重要和最可讀的電影學者。他為香港電影作為傑出的娛樂,有時甚至是傑出的藝術,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
—— 羅渣伊拔(美國殿堂級影評人)
「本書理論層次既深且廣,電影學者將如獲至寶;博維爾在各章之中穿插大量真情流露的趣聞軼事,手法漂亮,影癡會看得興高采烈;他逐格菲林分析香港電影最有代表性的時刻,極有啟發性,電影人定會大感興奮。 」
—— 詹姆斯夏慕斯(《臥虎藏龍》與《色,戒》編劇兼監製)
「大衛博維爾這部表揚香港通俗電影的新作,堪稱電影評論的里程碑。以他這般地位的學者,從評述小津與德萊葉,到如今來肯定香港電影的通俗美學,箇中意義重大。他洞悉愈來愈多人明白的一個道理——香港電影有純美學的要素,值得認真研究和評論。他的批評理論能與時並進,實是一項突破。 」
—— 張建德( 《香港電影:額外的維度》作者)
「大衛博維爾早於九年前已用電子書形式出版了本書的第二版,增添了新的內容,插圖也由黑白轉為彩色。初版中譯本當年面世不久便告售罄,翻譯這個增訂版應該有一定的意義。非常感謝作者首肯之餘,還為我們新寫了一篇後記,補充了一些他對成書八年來香港電影的看法。我們也趁此機會,把第一至第九章再校訂一次。 」
—— 李焯桃

【預購】我是遺物整理師◎金完(譯者:馮燕珠)
Regular price $25.00好,現在我要把電燈關了。

【預購】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身心俱疲,卻渾然不覺,一位「輕鬱症」女孩與精神科醫師的12週療癒對話,陪你擁抱不完美的自己◎白洗嬉(譯者:尹嘉玄)
Regular price $25.00★「BTS防彈少年團」團長金南俊網路直播私藏書
「無所謂,沒有陰影的人本來就無法理解陽光。」
一位「輕鬱症」女孩與精神科醫師的療癒對話
個性內向又被動的我,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
參加自己熱愛的社團、戀愛也幾乎從未有過空窗期,
儘管如此,我還是深受不怎麼憂鬱、卻也幸福不起來的無力感所折磨。
有一天我走進精神科醫師的診間,「輕鬱症」這個名詞也走入了我的世界。
原來,有許多人跟我一樣,外表看似正常,
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把「強顏歡笑」當成習慣……
周遭的人都不能理解我這種憂鬱,到底我要糟糕到什麼地步,
才能獲得他們的理解?為什麼大家都不會把自己的內心狀態誠實地展現出來?
難道是因為已「心力交瘁」,所以連開誠布公的力氣都沒有?
我奮力高舉搖晃著自己的手,告訴大家我在這裡。
希望和我情況類似的朋友,可以因為看到我的案例而感到安心。
就算憂鬱了一整天,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會心一笑;
雖然很想一死了之,卻還是會因為肚子餓而想吃辣炒年糕,這就是真實人生。
我將這「12週心理治療」的對話完整記錄下來,
想要不帶任何私心地走入某位讀者的內心深處。
希望每一天,都是逐漸痊癒的過程。
◆本書送給內心寂寞、不安或有以下困擾的你
✓ 聽到別人對我說「加油」、「多一點自信」反而更疲憊
✓ 跟某人走得近時,便擔心以後會不會突然被拋棄
✓ 周遭都是學歷比我好的人,覺得好自卑,不想參加任何活動
✓ 看見別人眼神交換時,總覺得他們是在說我的不是
✓ 非常害怕自己被討厭,相當在意朋友的一言一行
✓ 總覺得自己很無能,時常羨慕別人的生活
───我們不夠完美也沒關係、有點笨拙也無所謂、不用加油也無妨。
我今天可能會表現好,也可能表現不好,這些都是人生中的經驗,沒有關係。
記得,感到辛苦時,覺得無論如何都是自己最慘,這並不是什麼自私的念頭。
名人推薦
※ 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YouTuber專業推薦 ※
P's|作家
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吟遊魔法詩‧太夢|恐怖電影控的邊緣型影評/極重度阿米!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作家
陳嬿伊|微煦心靈診所院長/精神科醫師
韓文教學YouTuber LJ|「Anneyong LJ 안녕 엘제이」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療癒好評
「透由本書,當我們陷入憂鬱,對人生感到沮喪,甚至覺得快要憂鬱症病發時,會有種被理解並且不孤單的救贖感。作者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懂得去接納自己真實的感受,才算真正的活著,也才能感受到幸福。」—陳嬿伊(微煦心靈診所院長/精神科醫師)
「這可能是一本現代人最需要的書,如果每個人都能了解糾纏著自己的那份『不怎麼幸福的無力感』來自何處,在努力活下去的同時,至少不會再那樣孤獨。」—吟遊魔法詩‧太夢(恐怖電影控的邊緣型影評,極重度阿米!)
「這本書非常適合經常在自己心裡面和自己打架的人。倘若你內心經常出現兩種以上的聲音,或者是花很多時間在反覆想著這樣做比較好還是那樣做比較好,想要做自己,又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被種種的矛盾只支配你的人生,那麼這本書將是了解你自己為何這麼辛苦的入門!」—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在當今生活物質滿足的生活中,某些時候,靜下來自己一個人獨處時,心靈不免會覺得有那麼一點空虛。我們都真的了解全面的自己嗎?也許內心存在了某些聲音,我們卻不曾仔細傾聽。透過作者的文字,彷彿也可以同時思考窺探自己的另一面。是一本值得仔細品嘗的書。」—韓文教學YouTuber LJ(「Anneyong LJ 안녕 엘제이」)
「作者的文字充滿生命力,那是在冰冷的就診紀錄中找不到的,誠心推薦給經歷過許多挫折而滿心失落、在焦慮感中咬牙苦撐每一天的人閱讀。希望各位可以藉由這本書,重新傾聽至今被自己所忽略、但發自內心的另一種聲音,因為就算想死,也還是會想吃辣炒年糕,這就是我們的真實心聲。」—摘自本書「精神科醫師的話」
「承受著難以忍受的鬱悶,卻還是會因為朋友們的笑話而放聲大笑,接著感到空虛,然後看著因為肚子餓而跑去吃辣炒年糕的自己,覺得十分可笑。我一直深受不怎麼憂鬱卻也不怎麼幸福的無力感所折磨。我很需要有人可以對我的心境感同身受。因此,我決定與其到處覓尋這種人,不如自己先成為那個人,奮力高舉搖晃自己的手,告訴大家我在這裡。希望和我情況類似的人,可以因為看到我的案例而感到心安。」—白洗嬉(本書作者)
「這本書經常使我停下閱讀腳步,反覆咀嚼,已經不知道讀多少遍了。」—seoyoniiiiii
「彷彿自己被赤裸裸的攤在書本裡,感到害羞的同時,也覺得舒坦暢快。」—ta_tha_ta
「收到書以後一口氣就讀完了整本,因為實在太像我自己寫的日記。」—cheotommee
「昨日讀完得到心靈上的安慰,今日再讀得到鼓起勇氣繼續活下去的力量。」-wooya2_2
「閱讀過程中一直很想要抱抱作者,但回頭想想,也許真正想要擁抱的對象,是我自己。」-9pt9pt
白洗嬉 백세희
1990年生於韓國首爾,文藝創作系畢業,有五年出版社工作經驗。
十多年來飽受「輕鬱症」與「焦慮障礙」困擾,經常走訪各大精神科醫院尋醫問藥。2017年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生,開始接受藥物治療與焦慮症諮商併行的治療方式。
喜歡閱讀、寫作。最愛吃的食物是辣炒年糕。
譯者簡介
尹嘉玄윤가현
韓國華僑,旅居澳洲。
從事韓文相關工作逾十年,現為書籍專職譯者,也是全職媽媽。
雖然每天累到想死,但還是想喝可口可樂。
翻譯作品:gahyun0716@instagram
懇請賜教:gahyun0716@gmail.com
◇明明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內心卻總是感到空虛◇
「若要幸福,就別害怕承認兩件事實:一是我們總是感到不幸,二是我們的悲傷、痛苦、害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這些情感是不能被拆開來單獨看待的。」-摘自馬丁.佩奇(Martin Page)的《完美的一天》
上面這段文字,是我最喜歡也最有共鳴的文章之一。我承受著難以忍受的鬱悶,卻還是會因為朋友們的玩笑話而放聲大笑,在一陣嘻笑喧鬧過後,內心又會有一股說不上來的空虛,然後看著因為肚子餓而跑去吃辣炒年糕的自己,覺得十分可笑。我一直深受不怎麼憂鬱卻也不怎麼幸福的無力感所折磨,尤其因為之前從來不曉得,原來這兩種情感會同時產生,所以使我更加痛苦。
為什麼大家都不會把自己的內心狀態誠實地展現出來?難道是因為已經心力交瘁,所以連開誠布公的力氣都沒有?我總是感受到內心有一股莫名的飢渴,很需要有人可以對我的心境感同身受。因此,與其到處覓尋這種人,我決定不如自己先成為那個人,我奮力高舉搖晃著自己的手,告訴大家我在這裡。希望和我情況類似的朋友,可以因為看到我的案例而感到安心。
這本書收錄著患有輕鬱症(指比較不嚴重的憂鬱症,但有持續性的輕微憂鬱)的我所接受的心理治療過程,雖然都是非常私人且瑣碎的內容,但是我把重點放在透過具體情境找出根本原因,然後往健康的方向邁進,而不是一昧地只有開導負面情感。
我很好奇那些跟我一樣外表看似正常,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強顏歡笑」成習慣的人,因為這個世界彷彿只關注極度陽光或極度黑暗的部分,鮮少有人會注意到像我這種人。這讓我想起過去周遭有許多人都不能理解我這種憂鬱,到底要糟糕到什麼地步,才能獲得他們的理解?還是這已經不在他們的理解範圍內?總之,我希望讀者朋友們看完這本書以後,能夠留下「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或者「原來世界上有這種人」的心得就好。
我認為藝術是可以撼動人心的,藝術也確實給了我信任,它讓我相信「就算今天不會是完美的一天,至少也會是不錯的一天」「就算憂鬱了一整天,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會心一笑,這就是人生」,以及「展現陰暗面就如同展現開朗面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我按照我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我想要不帶任何私心地走入某位讀者的內心深處。

【預購】玄奘絲路行(Xuanzang: A Buddhist Pilgrim On The Silk Road)◎莎莉·哈維·芮根斯(Sally Hovey Wrigging)(譯者:杜默)
Regular price $23.001300多年前,玄奘大師從長安出發前往印度取經,開啟了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序幕,並立下誓言:寧可西去一步死,不願東退半步生。
玄奘是一位中世紀的求法僧人,他是偉大的探險家、哲學家兼外交家。本書敘述了身為探險家的他,不但橫渡了凶險絕地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更跋涉亞洲三大最高山脈間的冰山,穿越印度次大陸及熱帶叢林區……歷經重重地危難,為中國及印度兩大文明古國,首開文化交流的門戶,在亞洲可說是家喻戶曉,成就正如西方的馬可波羅無人不知。
這是一本可讀性甚高的傳記,被譽為中印文化之光的玄奘大師為求真理走大漢、越峻嶺,展現大無畏的精神;膽識中有慈悲,圓融中有堅持。作者能夠採循玄奘大師取經之路,實地走訪,並且旁徵博引資料,對比東西人物,通俗中見嚴謹,使讀者彷彿親炙大師風采,不啻為現代版的《大唐西域記》。
如果沒有《西遊記》,「唐僧取經」應該不可能成為中國幾乎人人知曉的故事。小說里的妖魔鬼怪在現實當中的確是沒有的,但當年「唐僧」,也即玄奘的西行求法,其傳奇色彩和艱苦程度較之小說中不但並無遜色,可能猶有過之。玄奘西行五萬餘里,歷時17年,行經當時的110個國家。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說, 他並不算是一位真正的地理學家,他的西行也是藉助了當時已經開闢的路線,但他留下的《大唐西域記》仍然是今人認識古代中印交通的重要參考文獻。
為西行取經「偷渡」出境
在《西遊記》中,玄奘父母在船上被奸人所害,剛剛出生的他也差點遭滅口,多虧母親偷偷將他放入木盆順江漂走,在漂過金山寺時被法明和尚所救,才有了後來的一代高僧。那麼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
玄奘俗名姓陳,據說為東漢名臣陳寔的後代,曾祖陳欽曾任太守,祖父陳康為北齊國子博士,父親陳惠在隋代曾任江陵縣令,大業末年辭官隱居,此後潛心儒學。他有三個哥哥,二哥陳素,早年於洛陽凈土寺出家,以講經說法聞名於世,號長捷法師。玄奘年少聰慧,也很早就聞名鄉里。
玄奘西行求法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當時是中國由繁榮的學派佛教向宗派佛教的過渡時期。他發現當時佛教界對同一經典的詮釋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而歧義百出,所以立下了到天竺去求取佛教原典的志向。而在他之前,中國西行的僧人已有不少,其中晉代法顯的成功及其所撰寫的《佛國記》的巨大影響,激發了他的決心。
《西遊記》 中,玄奘出發前唐太宗李世民親自送行,並有兩人結拜之舉,故而書中稱其為「御弟」。其實歷史上並非如此。初唐時期國家尚未完全安定,邊界地區尤其不穩,國人出境受到嚴格限制。玄奘幾次申請「通關文牒」都未獲批准。貞觀三年(629年),長安大災,官府允許百姓「隨豐就食」,也即到有糧食的地區去找飯吃。玄奘就混在災民的隊伍中,出長安,過天水,到達了涼州(今甘肅武威)。
涼州是古絲綢之路的要衝,也是軍事要地。玄奘在此住了幾天,就踏上西行之旅。但涼州都督李大亮嚴格執行邊境管理制度,派人將他追回。既然走不了,玄奘就在涼州為僧俗講解佛法,影響甚大。聽眾中有當時的河西佛教領袖、涼州慧威法師,他有感於玄奘的決心和宏願,遂密派兩位弟子趁夜偷偷送玄奘出關,到達今甘肅安西縣東。此時涼州都督的飛騎也趕到了,讓瓜州刺史李昌攔截玄奘。但瓜州刺史李昌崇信佛教,帶著公文,到玄奘住處當面將之撕毀,並向他詳細介紹了西出玉門關的情況,又資助了一匹白馬。一個月後,玄奘乘著白馬,獨自踏上西行之路。
17年後,玄奘返國再次經過涼州時,受到的則是「國禮」的待遇。在這裡他再次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慧威法師。雖是世外高人,但久別重逢,想必也難免噓唏。而他抵達長安之後,也終於獲得了李世民的隆重接待。
極大促進了中外交通的開拓
研究者指出,中國古代對外交通路線的形成和發展與佛教文化交流的關係十分密切。特別是在中古時期(漢至唐),佛教僧侶西行求法,東來傳教,或陸路或海路,往返於中國本土與域外諸國之間,是古代東、西方交通往來的重要內容,客觀上促進了中古中國對外交通路線的開拓和發展。
按照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介永強的說法,佛教傳入之初,東漢末年即有外國僧人來華譯經。隋唐時期,佛法經像盛於中國,可查的唐代外來高僧就多達五六十人。
而西行求法之第一人,為曹魏時期的朱士行。他當時抵達了西域的于闐。到了東晉南朝之際,法顯的西行最為著名。他從長安出發,經過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到達印度。
介永強指出:「有唐一代,中國僧人掀起西行求法運動的新高潮,西行人數之多,遊歷地區之廣, 空前絕後。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者首推玄奘法師。」
介永強認為:「中古時期,佛教高僧大德或逾越流沙,或泛漾洪波, 『投命於不必全之地,以達萬一之冀』,著其先鞭,導夫先路,極大地促進了中古中外交通的開拓和發展。中古中外交通路線的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論其功績,除了商人,無出緇流沙門之右者。」
玄奘西行誕生了兩部重要的著作:《大唐西域記》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前者記述了玄奘西行親身經歷的110個以及傳聞聽說的28個城邦、國家、地區的歷史地理,其中對地理位置、山川地形、城鎮都邑、道路關隘的記載,成為後世學者研究中西交通路線時比定地名的指針。後者則按玄奘經行的路線記述,更清楚地反映了唐代中外陸路交通路線的脈絡。
加上之前的《法顯傳》、《宋雲行紀》,幾部著作在時間上連續性的記載, 對於後世比較完整地研究古代中國對外交通等問題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回程抄了近路4年回國
雖然關於玄奘西行的線路仍有很多地段難以確鑿考證,但大的路線還是可以勾勒出來的。據介永強的考證,玄奘西行及返程的線路為:從長安出發,經隴山古道,歷秦州、蘭州、涼州、瓜州,出玉門關後,渡莫賀延磧,到伊吾,至高昌,從高昌繼續西行,至「阿耆尼國……西南行……至屈支國……西行六百餘里,經小沙磧,至跋祿迦國……西北行三百餘里,度石磧,至凌山。此則蔥嶺北原,水多東流矣……山行四百餘里,至大清池……清池西北行五百餘里,至素葉水城。城周六七里,諸國商胡雜居也……自素葉水城,至羯霜那國……素葉城西行四百餘里,至千泉……千泉西行四五十里, 至怛邏私城……」
怛邏私即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玄奘從此出發又經過赭時(今烏茲別克斯坦之塔什干)、康國(即撒馬爾罕)、羯霜那國(今烏茲別克斯坦之沙赫里夏勃茲),又西南行200多里至鐵門(今烏茲別克斯坦恰克恰里山口),再循東南方向渡阿姆河,經吐火羅斯坦至印度。他是先沿著絲路東段關隴南道西行,然後在西域境內依絲路中段中道, 最後循著絲路西段北道前行。
貞觀十六年(641),玄奘起程回國,他溯恆河西北行,渡印度河上游,經今阿富汗喀布爾河流域進入吐火羅國故地,再穿過瓦罕走廊達摩悉鐵帝國(瓦罕之南)、東行至波謎羅川(即瓦罕河谷)越過蔥嶺, 至揭盤陀國(今新疆塔什庫爾干),但未從絲路中段西域南道東行,而是經烏鎩國(今新疆莎車),繞道佉沙國(今新疆疏勒)、斫句迦國(今新疆葉城)到達瞿薩旦那國(今新疆和田),由西域南道,經尼壤(今新疆民豐)、折摩馱那國(今新疆且末)、納縛波故國(今新疆若羌),到達羅布泊地區,再到敦煌,沿絲路東段南道,於貞觀十九年(645年)回到唐長安。
莎莉‧哈維‧芮根斯 (Sally Hovey Wrigging)
作家、教師,曾兩度旅居斯里蘭卡,夫婿為美國駐斯里蘭卡前任大使。
芮根斯女士在斯里蘭卡隨高僧學佛,而她對玄奘大師的興趣起於1977年,英文版《西遊記》問世之時。
此後,她便開始以玄奘大師取經的歷程撰文多篇,並刊豊於《Archaeology》與《Orientations》上。
譯者簡介
杜默
資深文字工作者,曾任出版社主編、雜誌執行副總編輯,歷任首都、自立、中晚、中時等報國際組,現為報社國際新聞中心撰述委員,譯作有《聖經密碼》、《我家小孩的前世》、《毒菌與美食》、《東方與西方》、《行銷學》、《海洋之歌》等。
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腓德烈•摩特
第七世紀時,大唐僧人玄奘為了窮本溯源,深人經藏,遂西遊天居二長達十六年,在戒日三時代的印度求法,這是人類史上的一大盛事,不僅照亮了一段中印文化交流史,對中華文化臻於成熟輝煌,也產生了最深遠的影響,更刻畫出大乘佛教經中國傳人亞洲內陸與束亞的沿革,為人釆佛教史揭開一頁新猷。我們一從書中親炙玄奘,佛教信仰和書中陳述這位求法僧人和他在中國 、 中亞與印度途中遇合的一人一物,便立刻了然於胸。全書本著共嗚和敘事技巧,栩栩如生地呈現作者莎莉‧哈維‧芮根斯 雖然對佛教信仰沒有特別的鑽研,仍不免深受激盪,亟欲瞭解這位偉人的過人之處;玄奘的故事深深觸動作者心弦,各位讀者想必也會心有戚戚焉。作者以生花妙筆將玄奘行誼傳達給讀者,令人開卷難忘,可說是本書的一大成就。
苒根斯女士撰寫本書的手法,有幾點特別值得一提。其中之一是,她蒐集了大量的圖表,從她自已實地拍攝,乃至翻拍地圖、攝自藝術作品和建築的照片等,不一而足,都與她的敘述有直接的關聯,兩者可說是相得益彰。另外一點則是,她循著玄奘西遊的路線,把在中國、中亞、阿富汗和印度實地觀察所得,再做別出心裁的運用;她為讀者描繪出最令她印象鮮明的人物和自然景觀,重現一千四百年前玄奘在這些地方的所見所聞。她往往著墨於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景象 , 乍看之下似乎無關閎旨,實則藉此提醒讀者,主人翁大勇行徑中的人性層面。
她在引領讀者融人場景的情境之餘,對於相關的輔助學問也有很精闢的敘述。因此,讀者在如臨現場之際,對學者專家所看重的玄奘西遊記的重要性,也能稍有領會。當然,她不是以專家專論的手法,鉅細靡遺或嬋精竭智地追究所有的學術細節。相反的,在這曉暢易解的作品中,她是以最通俗的學術寫作模式,善用文獻,萃取其中菁華,提醒我們史實和各家詮釋的根本重點所在。我認為,她負責的態度比起在這一門學問上卓然有成的前輩不遑多讓,這一點是足堪嘉許的。事實上,她的前輩們所留給我們的玄奘形象,稱不上完整圓滿,而本書字裡行問對這位「求法宗師」的描述,卻能把我們對玄奘形象的瞭解和評價帶進嶄新的境界。
碰到這麼一位個人成就非凡,在人類文化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我們也許會問,若是少了他,歷史是否會改寫。雖然歷史是「據實而錄」,但這種非歷史性的問題,卻有助於我們更正確地評估史實。少了玄奘,所謂的佛教仍然會逐漸在中華文化裡扮演主流角色,這是毋庸置疑的0 因為,公元五九六的發展也臻於最高舉。大唐開國時,佛教已在中土落地生根了六百年,而且,它從一開始就是庶民宗教,往往跟中原本土的道教混同,並逐漸普獲認同,儼然成為千餘年前發源於華北的宗教和思想上的一大體系。在玄奘以前的數百年問,就有不少中原人士以求法僧的身分,從陸路或束南亞水路前往印度、或印度所控制的中亞地區,直接學習佛法。此外,也有許多印度和中亞地區的高僧前來中原,把佛典和修行法門傳人中土 。中原和各地商人往來於束西亞或南亞的商路上,其中更有許多 熱忱的佛門弟子 ,從西北地方循內地絲路等不同路徑進人北印度。中土百姓護持日漸勃興的僧 、 院、寺、社已有相當時日,使得宗教社團得以維繫。少年玄奘之所以會興起前往佛教源頭求法的念頭,實是因為前人在把佛陀的真理傳人中土百姓之問,已經卓然有成的綠故。
不過,即使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我們仍不得不承認,若是少了玄奘,中國佛教的性格必會大異其趣。他求法的結果,以及他身兼宗師、翻譯家與學者的身分,最能顯示他歷史地位的成就 ,’ 包括下列幾項•

【預購】夜畫帳(第一卷)◎Byeonduck(譯者:王薇甄、蔡慧璞)
Regular price $29.00
【預購】夜畫帳(第二卷)◎Byeonduck(譯者:蔡蕙璞、Seonny)
Regular price $29.00
【預購】歡迎光臨夢境百貨:您所訂購的夢已銷售一空◎李美芮(譯者:林芳如)(繪者:Dyin Li)
Regular price $33.00
【預購】了凡四訓:白話插圖版◎袁了凡(編者:李亦安)
Regular price $26.00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閱讀書中的人生智慧,能讓心靈獲得安寧;
領悟書中的精髓,能收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良方。
面對命運,如果您還在彷徨,還在怨天尤人,甚至無奈絕望,請來看看這本能夠讓您心胸開闊、信心倍增的書。
想得到福壽安康,推薦您取法這位曾輝煌一時的成功者的立身處事之方。
了凡先生用警世的敘事及豐富的實例向世人闡明一切禍福皆由自己掌握的道理,鼓勵人們向善立身,慎獨立品。
李亦安
一九八五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華書局從事編輯工作八年,負責《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編輯與出版。一九九七年創建智品圖書(北京)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編輯。先後策劃的文化項目有《唐宋八大家全集》、《康熙字典(現代版)》、《說文解字(現代版)》、《中國歷代碑刻書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標點本)》、「家藏四庫」百部系列、《中國通史》《東方聖典》等;其中有多種圖書榮獲國家和省級出版獎項。
人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但命運卻不盡相同。有的人一生平安、頤養天年;有的人卻遭遇災禍、英年早逝;有的人大富大貴、兒女承歡;有的人卻貧困潦倒、膝下無人……世事如此難料,莫非冥冥之中果真自有天意?富貴榮華者被上天青睞,而潦倒凡夫都難逃命運的捉弄?
古人相信「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而「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當今,也有人相信人間自有天意,自身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結果。於是,傳統文化中便有了「順其自然」、「隨緣」之類的詞語,隨遇而安成了這些人生活的主題。這些人每天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庸庸碌碌地生活,稍有不如意,便怨天尤人,「盡人事,安天命」,遵循上天的旨意。可是究竟什麼是天命?明天會發生什麼,我們如何才能預知?一旦知道了,如果天意如此,知道與否又有些什麼區別?人人都想萬事如意,但人生不如意卻總是十之八九,難道這些不如意我們永遠無法避免和擺脫嗎?在命運面前,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嗎?
明代的袁了凡先生也曾經堅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是不能改變的」,於是他變得澹然無求,甚至能夠達到三天不起一個妄念,無欲無求的程度。雲谷禪師大笑他是個標準的凡夫俗子,說:「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在雲谷禪師的點撥之下,了凡先生豁然頓悟,改變了自己聽天由命的人生態度,開始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創造命運的人生歷程。而最終,他不僅登科及第,喜添貴子,還得享高壽。
了凡先生用親身實踐向人們證明,命運原本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正所謂「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有我。」了凡先生總結自己一生的經驗教訓,撰寫了這本探求立命之學的訓誡之書。它融會儒釋道三家思想精髓,向世人闡釋了修身、處世之道,被譽為東方第一勵志奇書,曾受到清代曾國藩的大力推崇,影響後人數百年。
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已掌握了越來越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宇宙知識,人們都在積極探求宇宙實相,探索人生真諦,以解決生命的終極問題。正因如此,我們精心校訂此書,其中深藏的傳統道德、人生智慧必將對閱讀者大有裨益。為保證全書內容的準確性和易讀性,除收錄原文外,還配有注音和譯文,部分配有淨空法師深化內容的淺釋,力求達到注音準確精到、譯文優美流暢、淺釋豐富詳盡。注音部分參考各經典版本,幫助您準確掌握生僻字的發音;譯文部分以信達雅為原則,優美的全白話譯文讓您在享受原汁原味古文魅力的同時充分掌握原文內容。
另外,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是配圖部分,我們嚴格按照版畫必須清晰、圖文對應的原則,從古代的優質木刻版畫中選取插圖。用直觀具象的方式,以圖釋文,透過精美的畫面來延展文意。
面對命運,如果您還在彷徨,還在怨天尤人,甚至無奈絕望,請來看看這本能夠讓您心胸開闊、信心倍增的書。想得到福壽安康,推薦您取法這位曾輝煌一時的成功者的立身處事之方。了凡先生用警世的敘事及豐富的實例向世人闡明一切禍福皆由自己掌握的道理,鼓勵人們向善立身,慎獨立品。
閱讀書中的人生智慧,能讓心靈獲得安寧;領悟書中的精髓,能收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良方。

【預購】走過,才知你的存在平凡又特別:大小貓的相遇旅程 The Cat Who Taught Zen◎詹姆·斯諾柏瑞( James Norbury)(譯者: 鄭煥昇)
Regular price $35.00可能是在落葉裡、泥土裡或雨裡,
也可能是在被我們遺落的東西裡。
✦ 繼「大熊貓與小小龍」,全新角色、加長篇幅的故事創作。
✦ 上市首日即登上亞馬遜暢銷榜Top 1、禮物書Top 2。
✦「大熊貓與小小龍」已譯成30多國語言,持續霸榜《星期日泰晤士報》Top 10。
✦ 部分文字中英對照呈現,英文為英檢中級程度。
☆———獻給對生命懷有疑惑、對自己抱有懷疑的你———☆
每個人都有可以送給世界的禮物
在熙來攘往的城市裡,一隻貓從鼠朋友那裡聽到一則傳說,在楓樹林深處有一棵巨大的古松,凡是在樹上棲坐的人,任他的心再怎麼躁動都能就此安歇、獲得平靜。
貓貓懷著對這份平靜的嚮往啟程,途中遇見了躁鬱的小猴、對生命已無眷戀的老龜、張牙舞爪滿懷怒氣的老虎、自我懷疑的小狼、浮華愛現的烏鴉……也想起了小小龍曾帶給他的啟示。
當古松終於映入眼簾,渴望的平靜近在咫尺,卻殺出一隻黏人的小貓阻擋在他面前……
2隻貓、7個過客,
交織成一個生命不斷重複述說
卻被我們忽略的寓言
———不勉強去當最好的,真實的自己才會浮現
我不停地張牙舞爪,以為高人一等會讓我感覺良好,
但當我不再想著贏過別人,感覺好平靜,好像找回了自己。
———每個人都有可以送給世界的禮物
為自己的天賦歡呼,而不是看著別人的東西羨慕。
———花朵,會開在最不可思議的地方
命運是一條蜿蜒的道路,我們以為的壞事,繞了一圈可能變好事;
而我們一直巴望著的事,最後卻可能讓我們受到傷害。
———與能帶出我們最好一面的人相處,也包含了你自己
不論去到哪裡,我們都是自己的旅伴,
試著去當自己最好的朋友,溫柔地對待自己。
———寄望於下一個瞬間,不如好好品味這一個當下
我見過一百個夏天、一千座寺廟、一百萬顆星星,
但我曾經佇足聞過一朵花嗎?
藝術家、文字作者兼插畫家,詹姆斯是個身體力行的自然與動物愛好者。他大學主修動物系,生活中吃全素,當志工選的是非營利的英國貓咪保護協會,平日則與愛妻在英國南威爾斯照料七隻貓咪的起居。在空閒時喜歡閱讀、打電動、彈吉他,不然就是練練空手道。
譯者簡介
鄭煥昇
在翻譯中修行,在故事裡旅行的譯者。賜教信箱:huansheng.cheng@gmail.com。

【預購】日本男色物語:從奈良貴族、戰國武將到明治文豪,男男之間原來愛了這麼久◎武光誠(譯者:馮鈺婷)
Regular price $28.00奈良時代的萬葉歌人大伴家持、戰國大名武田信玄、幕府將軍德川家光、俳句詩人松尾芭蕉,到明治時期大文豪太宰治、川端康成──
\全部異口同聲:男男戀有什麼好奇怪?/
在日本明治時代初期,所謂的「男色」風俗和男女戀愛享有同等的待遇,距今不過一百五十年。而在明治時代之前,男色也絕非異端或禁忌,反而極為常見。
本書蒐羅奈良時代至明治時代的各種男色逸聞,
詳盡介紹那段對同性戀毫無偏見和歧視的時代,
以及當時各種的「男男之戀」!
▍重返千年男男戀愛現場▍
◇名門貴公子為何在日記不禁寫下「不敵不敵」?
◇武將伊達政宗傳出緋聞,趕緊寫下情書給男色情人賠罪?
◇僧侶邀心儀的男子出遊,還不忘做便當給他吃?
◇戰國武將使出美男計,刺客假戲真做意外墜入戀愛陷阱!?
◇俳聖松尾芭蕉帶著男性情人出遊,並在斗笠上留下了戀語?
名人推薦
作家|茂呂美耶
政大台史所副教授|李衣雲
小說家|陳又津
──讓愛平權推薦
武光誠
明治學院大學教授。西元一九五○年生於日本山口縣,東京大學文學院國史學科畢業,國史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取得文學博士學位。運用比較文化的觀點,以廣闊的視野研究日本思想與文化;同時具備旺盛的求知精神,從事各種不同領域的書寫。近期著有《藩與日本人》(河出文庫)、《地圖中的魏志倭人傳與邪馬台國》(PHP文庫)、《神道──日本引以為傲的「結構」》(朝日新書)、《國境日本史》(文藝春秋)。
譯者簡介
馮鈺婷
政大國貿系畢業,輔大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中日組在學中。譯有BL小說《茜谷溫泉戀曲》、《nez 迷戀你的氣息4》、輕小說《扉之魔術師的召喚契約II~IV》、《骸骨騎士大人異世界冒險中I》(以上均由東立出版)。熱愛翻譯,支持婚姻平權。
聯絡信箱:yuting004@gmail.com
將男色視為稀鬆平常的古代日本
各位聽到「男色」或「男同性戀」會有什麼感覺?是否會讓有些人聯想到「不被社會允許」或者「禁忌」等字眼呢?
不過那只代表近代社會中的一種觀點。日本明治時代初期,所謂的「男色」風俗和男女戀愛享有同等的待遇。明治初期距今不過一百五十年。而在明治時代之前,男色也絕非異端或禁忌,反而極為常見。
在江戶時代,日常生活處處可見男色文化,如春畫、春本等色情刊物中,除有男女交合的圖畫之外,也參雜了男男交合的圖畫。戰國時代也是如此,每位自海外訪日的傳教士,見到日本人對待男色的寬容態度都會大吃一驚。在室町時代、鎌倉時代,愛好男色之人也不必隱藏自己的興趣。而在平安時代,有些貴族明知子孫會讀自己的日記,仍在日記中寫下男色方面的經歷。
可見日本自平安時代末期直到明治時代初期,長達約八百年的時間,男色從未被視為特殊的行為。
比方說,奈良時代有名的萬葉歌人大伴家持,曾經贈予男性同僚情意綿綿的和歌。平安時代也有貴族追隨出家的情人一同出家。平安時代末期之後,佛寺內的僧侶若無其事地和稚兒享受男色行為。戰國時代,武田信玄曾因外遇曝光,寫信向男色對象賠罪,而前田利家、北條氏康、伊達政宗等著名的戰國大名,也都留有男色相關的逸聞。江戶時代出現被稱作「陰間」的男娼,而重視精神結合的「眾道」也自戰國時代流傳下來,兩者共創絢麗多彩的男色文化。著名俳諧師松尾芭蕉曾和男性情人一同旅行,江戶幕府的將軍德川家光和德川綱吉,也醉心於男色之中。
過去男色一直為多數日本人所接受,本書從這些時代的史料中,整理出許多男色相關的逸聞,希望各位盡情享受這耽美而深奧的男色世界。

【預購】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陪伴「輕鬱症」的你,與不完美的自己溫柔和解【與精神科醫師的14週療癒對話】◎白洗嬉(譯者:尹嘉玄)
Regular price $27.00★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暢銷榜好書
★「BTS防彈少年團」隊長金南俊「網路直播」私藏書籍第2彈!
★「Super Junior」隊長利特節目「旋律書房」推薦書籍第2彈!
「希望有朝一日,看不見的內心傷痛可以和看得見的身體傷口相提並論。」
與精神科醫師的14週療癒對話,
陪伴「輕鬱症」的你,與不完美的自己溫柔和解。
你也會這樣嗎?
✓ 受困於「原來我喜歡的人並不喜歡我」
✓ 分明覺得很疲憊,卻怕被別人說:「又在扮演受害者了。」
✓ 對自己主動拉近距離的人際關係感到惴惴不安
✓ 怕被他人看穿自己卑微與無能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的暢銷,
為我帶來了許多名氣與關注,同時也帶來了批評:
「只是在無病呻吟」、「又在扮演受害者了」、「意志力薄弱」、「老是煩惱一些微不足道的煩惱」……
憂鬱/輕鬱/躁鬱……如果是那麼容易治療,就好了。
事實是,就連獲得理解,都好難。
我的病情不斷在反反覆覆,
我想我需要肉眼能見的傷口,來證明自己不是無病呻吟。
總想著:「是不是要大鬧一場,才會被人認為是真瘋而不是裝瘋。」
如今我學會與自己溫柔和解。
我的心裡仍有許多尚未治癒的傷痛,透過接受精神科醫師的治療,
使我逐漸明白那些傷痛的種類以及背後成因。
我逐漸領悟,憂鬱症或許不會就此痊癒,但我已經不再討厭自己,
因為發現自己也有許多發光發熱的部分;
從今以後,我將練習,駐足在內心開朗明亮、綠意盎然的空間。
我繼續將這「14週心理治療」的對話完整記錄下來,
或許能成為某些人安慰的信念。
★要是能藉由自揭傷疤來讓大家發現從未覺察的內心黑暗面,
那麼我認為這樣便足矣。
我已經牽起許多人的手,我還想要牽更多人的手。★
◆在小房間裡獨自撰稿而成的書籍,
成為受40萬名讀者青睞的暢銷著作。◆
名人推薦
※ 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YouTuber專業推薦 ※
★SKimmy 你的網路閨蜜|知名YouTuber
★P's|作家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臉書粉專/網路平台
★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左撇子Blaire|溫暖系YouTuber
★吟遊魔法詩‧太夢|幽靈系影評/極重度阿米!
★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嬿伊|微煦心靈診所院長/精神科醫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黃大米|暖心作家
★黃柏威|諮商心理師/作家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作家
★韓文教學YouTuber LJ|「Anneyong LJ 안녕 엘제이」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療癒好評
「大眾對疾病的不解往往是患者另一種壓力來源,願本書的出版能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多善意。」—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沒那麼充滿希望,也沒那麼絕望,大多數人都在這樣努力生活。今天哭過,明天又可以笑著吃滷肉飯配糖心蛋,幸好還有書,讓輕鬱的靈魂得以富足。」—SKimmy 你的網路閨蜜(知名YouTuber)
「在第二集中,作者更深層地自我揭露出她如何學習去擁抱自己身上的傷痕, 變得打從心裡深處,徹底的不再討厭自己。很多憂鬱傾向的人甚至憂鬱症患者曾經歷過的傷痛與心路歷程,都在本書中一覽無遺。書中雖然呈現出許多沉重負面的思緒與傷痛的感受,但隨著作者心理狀態的調適與改變,卻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契機。」—陳嬿伊(微煦心靈診所院長/精神科醫師)
「如果你也很討厭自己『總在煩惱一些微不足道的煩惱』,那麼這本書不會幫你解決這些煩惱,但只要讀完,你會感覺到你並不孤單。」—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我曾陪伴過許多長期陷入情緒低落的個案,沒來由的無助與暴怒,侵蝕著他們的正常生活,更屢屢伴隨著自我放棄、自殘甚至自殺等衝動。在學習與這些痛苦經歷相處的過程中,令他們感到更糟的,莫過於不被周遭的人理解。他們總被告知:『靠著堅定的意志力,就能克服想死的衝動』——但事實根本不是如此呀!這本書,或許能讓憂鬱中的人感受到共鳴,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微光,帶來些明亮,也注入些暖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如作者所說,這本書對於『克服』憂鬱症可能不是最好的指南,並非讓讀者盲目尋找正念,而是更加深層地直視內心的自我厭惡;其實『迷失』是沒有關係的,也不見得非得要有一個方向,很多時候只是我們不夠認識自己罷了,也許徬徨的朋友們可以從文字中憶起並留存只屬於你自己的這份溫度。」—吟遊魔法詩‧太夢(幽靈系影評/極重度阿米!)
「字字句句彷彿是第三個我在跟自己對話。」—左撇子Blaire(溫暖系YouTuber)
「閱讀這本書時,感覺自己彷彿被扒光一樣赤裸,其實很多人不願意如此坦誠自己的情感,甚至忙於包裝、掩飾,所以很佩服作者的勇氣,竟然能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如此赤裸呈現,然後面對自己、努力改變自己。」─doyne
「我很喜歡第一本,第二本也讀得令人印象深刻。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的坦率,以及無止境的憂鬱感。書名本身就取得很有記憶點,是一本很有共鳴的書,非推薦。」─유하라
「很慶幸作者的情況有逐漸好轉,對於內容也深有同感。」─estelle1229
面對自己從未察覺的傷痛
籌備《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陪伴「輕鬱症」的你,與不完美的自己溫柔和解【與精神科醫師的14週療癒對話】》的期間,我思考自我憐憫一事許久,因為很多時候,過度的自我憐憫會使我深陷憂鬱。我的內心有許多尚未治癒的傷痛,透過接受精神科醫師的治療,才使我逐漸明白那些傷痛的種類以及背後成因。
然而,了解這些傷痛與可憐這些傷痛是兩回事,雖然自我憐憫不全然是壞事,但是人們之所以對此戒慎恐懼,我猜也許是因為會把自己的傷痛無限放大、把別人的傷痛等閒視之的緣故,而我則深怕自己也會成為這樣的人。
隨著內心傷痛因接受治療而逐漸淡化,我發現自己反而變得比以往更加脆弱,因為我可以更輕易地想起那些被我深埋於心的傷痛,然後經常陶醉在那種憂鬱的情緒裡。
熟悉感會使我感到安穩,所以每當憂鬱或空虛來襲時,我會盡快打開熟悉的憐憫之門,讓自己躲在裡面,那是我獨處多年的空間,而且明明可以輕鬆地重新走出來,我卻總是選擇把自己關在裡面,甚至把門鎖上,寄生在那裡,享受著熟悉的痛苦與悲傷,彷彿隨時都能重回原點一般。
如今,我已經不再把憂鬱症視為是心理得了風寒,對於和我一樣長年被憂鬱症糾纏不休的人來說,反而比較像是一種不治之症──雖然可以痊癒,但需要經過一段漫長又困難的旅程,並且持續管理──所以我決定放棄「痊癒」兩個字,接受「人生本就是如此」的事實,尋找方法讓自己在面對憂鬱來襲時不再重回那熟悉的空間;亦即,純粹去感受那些傷痛,不拿自己與他人的傷痛作比較,也不再可憐那些傷痛,如此一來,才不會又躲進那憐憫的漆黑小房間內。
對於想要徹底克服憂鬱症的人來說,這本書可能不會是一本很好的指南書。然而,要是能藉由自揭傷疤來讓大家發現自己從未察覺到的內心黑暗面,那麼我認為這樣便足矣。我已經牽起許多人的手,我還想要與更多人攜手並肩前行。
【預購】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現代愛經指南◎旼照女王(譯者:劉又禎)
Regular price $38.00韓國人氣圖文創作者旼照女王,獻給現代男女的愛經指南
#未滿18不得翻閱#18禁#戀愛#小心輕放#印度愛經#現實中的戀愛#小孩退散#包含誘惑刺激體位#正中我心#率真坦白#強烈推薦#網漫#Minzoking#Godzoking
誘惑很羞恥?那就直接做吧!《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是自稱「慾畫人」的韓國人氣圖文創作者——旼照女王(minzoking),以性愛經典《印度愛經》(Kama Sutra)為題材,剖析現代男女情愛的圖文書。在韓國漫畫網站justoon連載時,突破了200萬的瀏覽人次,深得年輕族群的喜愛。
你知道「種馬v.s.鹿」為什麼是「最高等的交合」嗎?你是「大胸派」、「翹臀派」還是「骨盆派」呢?你有分析過不同文化的「叫床聲」有什麼不一樣嗎?透過直率可愛的圖像、輕鬆帶有幽默的日常對話、令人會心一笑的生活故事,旼照女王將化身為你我身邊尺度大開、吐槽功力滿點的好友,以與眾不同的視角,解開現代人對性愛的煩惱、幻想以及慾望。
別忘了,還有穿插書中的四篇〈來跟著做吧〉,清楚詳盡地展示了32種性愛體位,包準讓你和你的另一半「唉喲愛喲」!現在,就跟著旼照女王進入《印度愛經》現代版的世界,從曖昧的情境、刺激的誘惑,再到歡愉的體位,正式地認識成人的愛與性。
旼照女王(minzoking)
在Instagram擁有近8萬粉絲、號稱「慾畫人」的韓國知名性感畫家。喜歡將親友酒桌上的私密談話、戀人親熱的耳語回憶,用一幅幅插畫分享。旼照女王的作品情色卻不色情,兼具性感與可愛的風格,讓她成為性愛漫畫中擁有廣大女性粉絲的作者。作品包括:以《印度愛經》為題材,剖析現代男女情愛的《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三部曲、插畫作品集《可愛、性感又沒有用的圖畫書》、自傳式獨立出版物《戀愛孤子》,以及原封不動地展現戀愛真面目的《所有人的戀愛》。
網站:www.instagram.com/minzo.king/
譯者簡介
劉又禎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學期間曾前往韓國首爾東國大學交換。曾在影視圈短暫打滾過,現於服務業任職,並嘗試兼職翻譯,以全職翻譯為目標努力中。
E-mail:mapletrace@hotmail.com.tw
大家好,我是旼照女王。
我現在是以男女為題——特別是18禁的成人主題——在作畫。
某一天,從出版社那裡收到了一封出版的提議信,
名字則是《旼照女王的印度愛經圖文書》!
噗通!!
我至今所知道的《印度愛經》是…
哈啊哈啊~
呵呵~
哈啊~
啪啪~
親愛的~啊啊~
啪啪~
好舒服~啊~
「介紹各種體位的印度色情書」。
然而在找相關書籍來看之後…
第一次會議
書有點…太露骨了。在咖啡廳裡拿出來有點那個…。
真的非常露骨呢,哈哈
「真的」是色情書啊…。
哇…,完全無碼的耶,連雞雞都看得一清二楚。
不符合現代人思維的內容也有。
搶別人的老婆?什麼鬼話連篇啊,怎麼能這麼若無其事地寫出來…
我暫時,陷入崩潰的情緒裡。
比想像中的還要不容易啊…。
但再從頭細讀,發現還是有不少可以給現代男女關係及性生活方面建議的內容呢。
這本《印度愛經》的指引書,將會融合我以及我周邊的素材再創作,
用我粗糙的文字及溫暖的圖畫,介紹給大家。
現在開始請跟我一起了解《印度愛經》中,性的真正價值吧!

【預購】剛剛好,就是最好:每天改變一點點,禪定養心的98個日常練習◎枡野俊明(譯者:王華懋)
Regular price $33.00 人生沒有那麼難,
只需要好好喫茶吃飯散步。
心靜了、身定了,
日日是好日。
每天總有擔心不完的生活瑣事,在意到不行的人際煩惱和身心壓力。
不懂得放過自己的現代人,早已忘了如何屏息面對社會、從容以待自己。
其實,所有的歸零重置都從「心態」開始。
「身心一如」是阻隔外在干擾,讓自我平靜的第一步。
遇到好事,不貪心;遇到壞事,不抱怨。
勤於作務,學習用平常心過平常生活。
沒有帶不走的壓力、放不了手的執念。
給忙碌的自己一個機會,反多看幾遍,即能成為能量滿滿的心靈維他命。
從心態、早晨、白天、夜晚、假日和年度,專注自我不動搖。
一天一則養身又養心的提示,找回活力和能量。
【剛剛好的心態】身心舒暢的19個習慣
◎凡事剛剛好,就是最好:過多都是毒
◎不過分勉強:別讓好事變壞事
◎多多笑,好好活:笑是最天然的保健品
【剛剛好的早晨】開啟美好一天的19個習慣
◎早起一分鐘就好:你的一天會不一樣!
◎喝一杯溫開水:避免內臟受寒
◎感謝這一口飯:食物是大自然的恩惠
【剛剛好的白天】工作和人生順遂的22個習慣
◎享受工作:把「不想」變成「想」
◎上午用腦,下午用身體:工作有各自適合的時段
◎遇到瓶頸就仰望天空:單純卻有效的振作方法
【剛剛好的夜晚】深度休息的14個習慣
◎盡快回家:準時下班
◎別在晚上做決定:全部留到隔天早上
◎「夜坐」的好處:與另一個自己對話
【剛剛好的假日】人生充實度翻倍的14個習慣
◎不要關在家裡:在家耍廢會更累
◎打赤腳過一天:出門時穿夾腳拖或木屐
◎打造小庭園:「樹下石上」的隨緣境界
【剛剛好的一年】為人生帶來好運的10個習慣
◎過度保養不健康:夏天不穿太少,冬天不穿太多
◎歡喜捨去:和香油錢一起拋去執著心
◎享用時令食物:養身又養心
作者簡介
枡野俊明
「世界最尊敬的100 位日本人」
1953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庭園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
自玉川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前往大本山總持寺修行,推動建立在禪宗思想和日本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禪庭」創作活動,在國內外都受到高度肯定。以庭園設計師獲頒文部大臣藝術類新人獎,並獲德國聯邦功勳十字勳章。
2006年日版《新聞周刊》選為「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
近年來積極參與寫作和演講活動。主要暢銷書有《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春天)、《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悅知)、《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平安文化)、《不生氣的心》(遠流),以及《放手吧,沒關係的》(新自然主義)等。
譯者簡介
王華懋
長年耕耘日文筆譯,譯作已達200多本。包括推理、文學及實用等各種類型。
近期譯作有《手掌貓咪(1)》《你殺了誰》《777》《她她》《怪談買賣所》《香君(上、下)》《戀家的人》等。
譯稿賜教:huamao.w@gmail.com

【預購】資優【芥川賞入圍,前AV女優作家鈴木涼美驚世之作】◎鈴木涼美(譯者:緋華璃)
Regular price $28.00
【預購】大缺貨:供應鏈斷裂、通膨飆升與地緣衝突如何拖垮全球經濟? Sold Out: How Broken Supply Chains, Surging Inflation,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 Will Sink the Global Economy◎詹姆斯·瑞卡茲(James Rickards)(譯者:吳國卿 )
Regular price $38.00詹姆斯‧瑞卡茲最大膽的預測,
人類的未來何去何從?
供應鏈危機即將爆發、
通膨指數瘋狂飆升、地緣政治紛爭緊繃,
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壓力?
如今,你最喜愛的產品在商店貨架上不見了,缺貨將成為日常,我們陷入供應鏈斷裂的困境,而這並非短期能解決的問題。從現在起放眼六個月甚至三年後,這種供應鏈混亂將持續,你想世界又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儘管我們希望疫情過後,隨著時間能恢復並解決問題,但現實是,供應鏈的斷裂仍持續發生。縱使數位貨幣、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蓬勃發展,但最根本的產品運輸依然受到阻礙,表面上我們只看見消費者的不滿與抱怨,卻不知這只是全球經濟崩潰徵兆的冰山一角!
在《大缺貨》中,瑞卡茲分享了他的預測,並概述了消費者和企業主該如何應對這場災難。你將了解到中國與澳洲貿易戰爭,為何擾亂鋼鐵市場,甚至迫使整個工廠關閉;並透視通貨膨脹上升進而導致數年內的內縮,且由於更高的稅收、過度債務和增加的裁員,消費支出終將下滑的未來。
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噩夢將席捲重來?
而這次美元可能消失?
結果是沉淪毀滅,或逆勢轉進,取決於此刻我們能做哪些準備。
全球讚譽
「這是我今年讀過的最可怕的書之一,瑞卡茲的聰明推理讓我很快相信我們所懼怕的不僅僅是恐懼本身。這些零散的部分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就像那些帶有線索而非封面藝術的謎語拼圖一樣。所呈現的圖像是黑暗的,但卻是全面且令人滿意的。」——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
「我們原本以為腳下是穩固的地面,但其實更像是一個縮小的懸崖邊緣。」—— 杜埃爾弗(Charles A. Duelfer),前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別顧問,《捉迷藏:在伊拉克探索真實》作者
「瑞卡茲在一些關於貨幣問題的瘋狂爭論中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解毒劑,對我們的經濟論述做出了有價值的貢獻。我們只能希望我們的參議員和眾議員能找到這本書的門路。」——富比士雜誌(Forbes)
「作者極有說服力地辯論,並提供了一個極為明智(雖然昂貴且困難)的解決方案,這本書令人警覺,但並非危言聳聽,值得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嚴肅關注。」——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救世主,只希望未來的三十年不會像瑞卡茲預期的那樣黯淡無光。」—— 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國際知名財經顧問、投資銀行家和風險經理人,在資本市場擁有超過30年經驗,擅長領域包括資產部位管理、風險管理、產品結構、融資、法規和營運。曾擔任數家資產管理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的法務長,同時是基金治理和國際基金結構的專家。
曾直接參與許多重大金融事件,包括1985年伊朗釋放美國人質,以及1998年避險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時,擔任政府救援計畫主要談判者。2001年以來,貢獻金融專長協助美國國安機構和國防部,提供國際經濟與金融威脅的相關建議,也協助籌劃國防部舉辦的第一次金融戰爭演習。
常受邀於律師協會、國際貨幣體系和避險基金業者等舉辦的會議演講,也是國際律師協會的活躍成員,經濟評論散見於《金融時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著有《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打造財富方舟》等書。
譯者簡介
吳國卿
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從事翻譯工作二十餘年。主要譯作有《亞洲未來式》、《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跛腳的巨人》、《父酬者》、《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震撼主義》、《下一個榮景》、《碳交易》、《成王之路》、《移動力》等。

【預購】素食者【亞洲首部榮獲國際曼布克獎作品】◎韓江(譯者:胡椒筒)
Regular price $31.00「我的身體需要澆水。」她的身上冒出枝葉,手上長出樹根……
唯有融入土壤,她才能萌芽重生。
◆
榮獲國際曼布克獎x韓江
亞洲第一位獲獎作家 探索人類內心壓抑的瘋狂與傷痕之作
◎2023年全新完整翻譯,全新封面設計,新增知名文學評論家許允溍專文導讀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排行榜、倫敦標準晚報暢銷文學小說榜
◎韓國小說文學獎、今日青年藝術家獎、李箱文學獎、東里文學獎、萬海文學獎得主
◎小說改編同名電影入圍2010年日舞影展世界劇情片
◆
我再也沒辦法忍受肉的味道。
只有植物能讓我平靜,讓我渴望。
就這樣倒立著,變成一棵樹吧……
在開始不斷做著充滿殺戮和鮮血的噩夢之前,英惠只是個生活平凡至極的家庭主婦,無數失眠的夜晚和夢中恐怖的景象令她飽受折磨,有一天,她突然無法再吃肉、無法忍受肉的味道,成為了一名「素食者」,這個小小的舉動不但讓她的婚姻陷入危機,並且成為一連串失控之舉的開端。
英惠的姐夫是個藝術攝影師,正陷入創作的低潮。他從妻子那裡聽說小姨子英惠的臀部至今還留著胎記,突然產生了久違的靈感,身上彩繪著花朵的全裸男女交合的場景,從此鐫刻在他腦海裡。他想要在英惠的裸體上作畫,並拍攝成影片。英惠成為姐夫的模特兒之後,身上的花朵彩繪竟然讓她不再受到夢魘困擾,也重新燃起她的肉體慾望……
因為小時候一同活在被性情暴躁的父親家暴的陰影下,仁惠把照顧妹妹英惠當成這輩子的責任。然而,她內心其實痛恨著住在精神病院逐漸走向瘋狂世界、把一切丟給她的妹妹。看似開朗穩重的仁惠,也曾有過對生活萌生倦怠和絕望,拋下稚子尋死的舉動。痛苦而壓抑的她,是否能帶著掙扎在噩夢邊緣的英惠,踏上自我救贖新的旅程?
◆
《素食者》由三個章節構成,每章分別以不同的視角刻畫行為日趨極端的素食者英惠。在她斷絕食物的過程中,融合了關於暴力、美、欲望、罪和救贖的疑問。書中出現多種意象:絢麗的盛開花朵、直挺的陰鬱樹木、花瓣大小的藍綠色胎記、血淋淋的垂死動物與飛翔之鳥,有性的符號,卻非刻意強調煽情。作者行文如詩,捕捉瞬間掠過的情感來勾勒角色無奈又痛苦的命運,有如一則黑暗預言。
好評推薦
《素食者》是一本會讓人一直想讀下去,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的小說。崩壞的結局在一開始似乎就若隱若現,但我們還是抱著興奮的期待和悲傷的預感繼續往前,就像人生。如果哈姆雷的問題是To be, or not to be,那在《素食者》中就是「吃,或者不吃」。雖然整體的氛圍是壓抑悲傷的,但也因為小說人物的坦率,而讓人有了一種平靜安慰、甚至愉快的感覺。——林蔚昀(作家)
心理疾病患者的內在存著另一個世界。某些畫面、顏色、行為完全是超現實。怎麼產生跟影響的?甚至內化成自己的生存意識,這部小說解釋了一些身為人的悲哀。家庭的暴力、旁人的沉默無援、限於壓力環境而無法脫離、讓己身逐漸平面灰化,成為最不起眼的個體。這種安全其實是欺騙。《素食者》一步步推演出精神領域的偏軌,演繹出人之所以不想為人的過程,或失控的狀態,是一部非常細膩的小說。——顏艾琳(詩人)
媒體評論
● 這個故事恐怖地描繪出身邊人的不可知,即你突然察覺你其實完全不認識身邊的某個人……作品的三段式結構很精彩,逐漸地挖出更深、更黑暗的角落;作者筆法簡潔卻讓人縈繞心頭,最令人難忘的應該是其中壓倒性的故事高潮,一個幻象似的、但情感上真實的片刻,這必然是今年最強有力的故事之一。這是部獨創、擾動人心與令人難忘的作品。——《出版人週刊》
● 這部作品以一種幾近於催眠般的寧靜氛圍,被各種超現實的意象和令人驚恐、卻可辨認出的絕望時刻打斷,緊緊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韓江的書寫,有力地展現了渴望所具有的毀滅力量,以及選擇去擁抱還是否定這樣的力量。故事用了許多幾乎是奇幻式、教人陌生的細節,深入探索一種非常人性的覺察經驗,也就是當人不再滿足於為何生命僅是如此。一部不凡與迷人的作品,筆法優雅卻強力擾動人心。——《柯克斯評論》
● 這是韓江第一部在美國問世的作品(希望未來還能引進更多新作)……小說風格是寫實、心理描述的,絕無留給讀者這是篇童話或變形神話的迴旋空間。我們都喜歡讀女孩的魚尾巴變成了人腿,或胳臂變成了樹枝的故事,但是一個人卻不可能成為一株綠色植物。主角英惠似乎沒有理解,這一切讓她變得危險與受到詛咒。——《哈潑雜誌》
● 簡潔、驚人的小說……作者以優雅準確的筆法,呈現文化壓迫之下的家庭失和,讓讀者在閱讀中變成主角的同謀。——《圖書館期刊》
● 多虧了卡夫卡,這部描述南韓女子在放棄肉食之後,身心上有了徹底轉變的故事,會讓你在閱讀過程中掩口大驚。——《歐普拉雜誌》
● 有一輩的作家,企圖探索每個人命運背後的祕密趨力、野心與苦難的故事,韓江就是其中之一……這部小說處理了暴力、精神失常、文化的侷限,和身體作為最後避難所與私人空間的價值。——《阿根廷時報》
● 這部小說裡那種近於變態的誘惑,源自字裡行間的畫面詩意。它們暴力又情色,彷彿惡夢。整部作品像是充滿了大型花卉的房間,濃濃的麝香味掐住你的喉頭。——《綠色阿姆斯特丹人雜誌》
● 黑暗夢魘、升溫中的緊張、令人戰慄的暴力……這部南韓作品真教人過癮……這是一部官能、刺激和暴力的小說,充滿了強有力的意象、駭人的色彩與讓人不安的質問……逐句讀來,這個故事精彩無比……很難有作品可與之匹敵。——《衛報》
● 這是一部奇特迷人的小說;故事裡充滿虛無,卻也有著抒情。書寫風格收斂,即使是描述最狂熱與暴力的片段亦然。這部作品有著超現實和魔法的特質,特別是在描述自然與身體景觀時,讀來是如此動人,儘管諸多磨難圍繞仍不減其美麗。——Arifa Akbar,《獨立報》
● 這部短短的小說是我讀過最駭人的作品之一……既刺激又富想像力……作者展現了在這個講究禮貌的社會中,自然、性別與藝術如何相互衝撞……那些勇於建立自己身分認同的女人都會被處死。敘事清楚地告訴我們,韓國禮教的壓力謀殺了她們……讓人坐立難安的小說。——Julia Pascal,《獨立報》
● 奇特、優雅的故事……這個後人類奇幻故事最讓人不解之處,是當身邊人都施以壓迫與否定的世界,主人翁似乎是找到了合理出路。——《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 這部小說很快地以它對內心創痛的毀滅性研究,達到了黑暗、威嚇的才華,類似於天才的日本作家小川洋子……這部作品並非只是對於虐待女性的警示故事,它更是對於折磨與苦難的思索,討論躲避與一位夢想家如何逃脫。更重要的是,故事談的是空虛、所有的希望與安慰都將落空後無計可施的憤怒……探索野蠻之美和令人不安的身體。——《愛爾蘭時報》
作者簡介
1970年生,韓國文壇新生代暢銷女作家,是亞洲獲得國際曼布克文學獎的第一人。她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父親也是小說家。1993年,她在《文學與社會》季刊發表詩作,隔年以小說《紅錨》榮獲《首爾新聞報》的年度春季文學獎,開始進入文壇;1999年以作品《童佛》贏得「韓國小說文學獎」,2000年贏得「今日青年藝術家獎」,2005年,以中篇小說《胎記》榮獲「李箱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此文學大獎的「70後」作家。
2010年,她以《戰鬥氣息》榮獲韓國「東里文學獎」,2014年以《少年來了》榮獲韓國「萬海文學獎」,2016年《素食者》榮獲國際曼布克文學獎,2017年《少年來了》榮獲義大利「馬拉帕蒂文學獎」。2018年出版的《白》,是韓江結合自傳、富實驗性質的作品,再度入圍了國際曼布克文學獎決選,獲英國《衛報》選為「今日之書」。
著有長篇小說《黑鹿》 (1998)、 《你冰冷的手》 (2002)、《素食者》(2007)、《起風了,走吧》(2010)、《希臘語課》 (2011) 、《少年來了》(2014),小說集《麗水的愛情》(2012)、《白》(2018)、《植物妻子》(2000)、《火蠑螈》(2012)、詩集《將傍晚放入抽屜裡》(2013),以及2021年最新作品《永不告別》等。
許允溍 허윤진
韓國知名文學評論家,1980年生。2003年入選《文學與社會》新人文學獎評論部門,展開評論活動。曾任《世界文學》、《文藝中央》編委,《文學與社會》主編,哈佛大學延慶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譯者簡介
胡椒筒
專職譯者,帶著「為什麼韓劇那麼紅,韓國小說卻沒人看」的好奇心,闖進翻譯的世界。譯有《謊言》、《您已登入N號房》、《最後一個人》、《朴贊郁的蒙太奇》、《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等。
敬請賜教:hoochootong@gmail.com。Instagram:@hoochootong.translator

【預購】不被愛也沒關係◎ 武田綾乃 Ayano Takeda(譯者:王華懋)
Regular price $31.00【預購】金剛經·心經◎賴永海編
Regular price $21.00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心經》
讀懂佛教最偉大的經典。
《金剛經》是一切佛法核心,與《心經》並列最著名的佛學經典。
《金剛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一部經典,囊括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金剛經》雖然只有五千多字,但所涵蓋的道理,小至個人心性,大至宇宙真理,以空慧、慈悲為主要內容,探討一切法無我的道理。《金剛經》全書要義是以金剛般無堅不摧、無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對治一切虛忘執著,來達到對實相的理解,而得到解脫、到達彼岸。
相傳惠能法師就是聽到《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經文而開悟。這也表示他的宿世善根深厚。
而《心經》是全世界流傳最廣的佛學經典。
人的一切煩惱皆由心而生,《心經》正是調整身心的寶典!
《心經》是一切佛法的心要,是一部簡明的佛法概論。全文共兩百六十個字。持誦可以自利利他,冥陽兩利。
《心經》告訴我們智慧的重要性和它產生的方法、道理;涵蓋了各種次第的修行要訣,是一部非常實用的經典,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應用,所談的也只是生命的存在。它說明了生從何來?人為什麼受苦?又如何可以不受苦?從受苦至不受苦的過程如何?
據說玄奘法師去印度求法,每每碰到困難,都是持誦《心經》才得以度過難關。
《金剛經》和《心經》是般若經的濃縮本,都是從「去我執滅我相」來說空。兩部經均為禪宗的重要經典。由於精短,很適合忙碌的現代人讀誦。
本書《金剛經.心經》開本大方,編排清晰疏朗,共分題旨解說、原典、譯文、注釋,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重新詮釋和解析佛經旨意。讀者可透過此書輕鬆運用《金剛經》和《心經》的心法,當作讀經的誦念本,同時清楚了解《金剛經.心經》的文句涵義。
作者簡介
賴永海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財政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南京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旭日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江蘇宏德文化出版基金會理事長,鑑真圖書館館長。出版《中國佛性論》、《中國佛教文化論》、《佛學與儒學》等16部著作,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百科全書》(11卷,近300萬字),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通史》(15卷,700萬字)。
譯注者簡介
陳秋平
馬來西亞人,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博士,師從徐小躍教授,主要研究馬來西亞佛教史,著有《移民與佛教》一書,並譯注佛經多本。現任教於馬來西亞柔佛州南方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預購】日本妖怪圖鑑:百鬼妖繪卷◎山本野理子(譯者:王新禧)
Regular price $36.00知名浮世繪收藏家「中右 瑛」長年研究成果及監修──
葛飾北齋、歌川國芳、月岡芳年等30位浮世繪巨匠精美手繪,
128幅經典作品、67個妖怪傳說,
帶你認識百物語、江戶時代流傳的妖怪角色!
這些富有人情味,可愛又迷人的日本鬼魅和妖怪,
無論在哪個時代都存在於世,
從古日本就流傳於巷弄的【百鬼夜行】、【大江山酒吞童子】,
江戶時代流行的【百物語】、夜半【狐出嫁】,
在幕末之時的浮世繪上華麗登場,
關於妖怪的戲劇、小說、怪談也粉粉出籠,
創作裡不只包含現代奇幻作品中常出現的【雨女】、【九尾狐】、【付喪神】等,
曾經發生於歷史上源平合戰的平清氏和源義經,
也化作妖怪和幽靈,以誇張、氣勢宏大的筆觸出現於浮世繪中。
這些妖怪們,反映著離亂的人心、腐敗的幕府,
駭人聽聞又異想天開,
有著諷刺時政的黑色幽默,
也有著人心最深的絕望恐懼,
有些妖怪滑稽出場且無害,僅僅是娛樂大眾:
擁有九條命的【貓妖】,化作人形吃掉鼠年出生的人,
被丈夫背叛,含鬱而終,附身在燈籠上的【燈籠鬼阿岩】,
漁夫最怕在風浪中遇到,居住在大海裡的【光頭妖怪海坊主】,
喜歡突然出現嚇人,外貌形似七、八歲孩童的【一目小僧】……
寄託著人們的想像力,讓庶民文化蓬勃發展的日本妖怪,
繼續影響著後世的藝術創作,
不論是幽靈、鬼、妖還是妖術師
與本書一同鑑賞珍貴的浮世繪,
走進神祕有趣的妖怪世界吧!
本書特色
◎國際浮世繪學會常任理事、知名浮世繪收藏家「中右 瑛」多年研究成果及監修,堪稱妖怪浮世繪卷之經典。
◎精選由文政至幕末年間(1804-1868),128幅浮世繪大師畫作,加上歌舞伎、怪談巡演等知名場景解說。
◎全書分4大類妖怪:幽靈、鬼、妖術師、妖怪,67個流傳於古日本的妖怪寓言、怪談故事,諷刺時政與反映當時擾亂世相。
山本 野理子
藝術學博士,日本風俗史學會理事。
監修者簡介
中右 瑛
畫家,浮世繪收藏家,國際浮世繪學會常任理事。著有《魑魅魍魎の世界―江戸の劇画・妖怪浮世絵》、《浮世絵 魑魅魍魎の世界―江戸の劇画 魔界霊界の主人公たち》、《四大浮世絵師―写楽・歌麿・北斎・広重》等。
譯者簡介
王新禧
日本文化研究者。著有《日本妖怪奇譚》,譯有日本小說《怪談》、《平家物語》,隨筆《徒然草》等。

【預購】不辭職,就辭世!【廢療系社畜的162個無用反擊】◎金景喜(譯者:Tina)
Regular price $26.00但別人的工作都是我的工作!
加班費在有跟沒有之間,但加薪和年終,沒有就是沒有!
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
遲到半分扣時薪,提了離職才加半K薪!
一介社畜不求名不求利,只求甩出辭呈時,老闆臉上的不可置信!
(但是…看看存摺,難道只能繼續當社畜?)
再不辭職,就要辭世!!!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
✓ 才剛踏進公司,就想登出人生ಠ_ಠ
✓ 每到週日晚上,就希望自己得絕症……
✓ 問天問樂透問塔羅牌,請問明天適合辭職嗎ಥ_ಥ
很遺憾,你罹患的正是社畜病。這本廢療系社畜語錄將是你的速效處方簽!
★我們與離職的距離,只差一條被慣老闆剪斷的理智線…
「喂!你這個怎麼這樣處理啊?!」
「組長,我好像是第一次看到這份文件耶?」
「喂,你昨天才弄好的,說不知道像話嗎?」
「我昨天休假。」
「啊,對了。這個是OO弄的。」
那個××××××××!
今天髒話又進步了。
★社畜的心聲,我懂你的明白…
拜託身體,一個月至少流一次鼻血吧。
最好很明顯地滴在報告書上,會議中流下雙邊鼻血也無妨。
如果將思考離職的次數算成上班時數,我的退休金根本是高層等級。
對於沒有夢想的我,公司給了我夢想。手刀下班的夢想。
★沒試過怎麼知道,離職的幸福滋味…
「下週六要去登山,所有人都要參加。」
職員們的表情立馬皺成一團,而我卻在其中歡呼。
我這週離職耶!
經歷兩次就職、兩次離職,
作者搞笑記錄那些為了「掙一口飯吃」所經歷的辛酸苦辣,
也寫下實現離職的夢想後迎面而來的徬徨不安。
無論你正在努力工作,或是暫時離開職場休息,
這些文字都能為你帶來剎那的療癒!
本書獻給所有
夢想著有天能對主管丟出辭呈的社畜們。
沒有勇氣把辭呈甩在老闆臉上?
沒關係,就讓「廢療系社畜語錄」療癒你我吧!
金景喜(김경희)
在母親的肚子裡觀看1988年首爾奧林匹克,是個對自己出身的都市有強大自豪感的仁川人。出版了記錄兩次入社跟離職,書名為《不辭職,就辭世》的書。雖然夢想用話語跟文章讓人歡笑,但其實就算看著不認識的人的結婚照片,也會感動得流下眼淚,接到前公司「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回來」的電話時也是。DNA裡名符其實地烙印著奴隸兩個字,而將此特點掛在自己嘴上的厚臉皮也是其魅力。
金慧姈(김혜령)
於1991年誕生於首爾。喜歡書本與圖畫,從延世大學生活設計學系畢業後成為插畫家。在需要圖畫的地方畫畫並生活著。
譯者簡介
Tina
自由譯者,目前主要從事商品、網頁與書籍等翻譯。
賜教信箱:f77110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