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停下來的書店◎夏琳

【預購】停下來的書店◎夏琳

Regular price $26.00
/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Only 0 items in stock!
  安靜的時光裡,淺睡多夢,
  我們輕輕旋轉手中那顆記憶的琥珀……
 
  書寫一座昨日之城
  一冊重新上架的舊日抒情
  落筆寧靜,念想百轉千回
  聽得見時間迂迴起落的聲音
 
  被海風浸漬的南方近代,
  青春是遺憾與決定的喧嘩交會;
  大船入港那日,陸續上岸的人,
  攜回了關於鹽埕埔那間書店的回憶。
 
  記憶的書架上,總有一冊永不下架卻鮮少翻閱的小說,那是我們的青春、傷懷,以及成長年代之美好的疼痛。
 
  夏琳以書店為舒展記憶的軸心,架構了橫跨六○至八○年代的高雄鹽埕埔斷代史,那一段從動盪至逐漸安定的年歲裡,政經環境的轉變與社會的豐富百態緊繫人心,每個人開始懂得懷抱一份希望,卻也同時擁有了無數遺憾。老城區流轉不息的人文景況,是故事的主旋律,繚繞於情緒豐沛的港口、心緒流轉的街區小巷,甚至等長的愛恨裡……被時間停下來的書店,記憶仍鮮明耀眼,那是收藏昨日的折返點、收容倦途之處。
 
本書特色
 
  ★南崁小書店店主——夏琳的創作初探,昔時港都的姿態與氣味兼具的自傳體小說,醞釀於地方的昨日書寫,橫跨六○至八○年代高雄老城區鹽埕埔的人文風景,在記憶的繁花幽徑裡,與一代人的美好重遇。
 
名人推薦
 
  作家  小野
  作家  朱和之
  電影導演  林書宇
  電影導演  侯季然
  小說家  陳輝龍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祕書長  戴寶村——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作者簡介
 
夏琳
 
  二十歲前在旗鼓鹽老城區生活,是道地老鹽埕人。從小在書店長大,一九六○年代至一九八○年代,家族曾在高雄五福四路上同時有三間書店經營,鹽埕埔的繁華與沒落都在時光裡瞬間飛逝。現居桃園,開設南崁小書店已八年,目前桃園高雄兩地跑,南崁小書店仍進行中,未來仍繼續經營書店與寫作。這一輩子,應該都離不開書店了。

後記
 
  ——那時代的書店,停下來了,然而它會化為其他形式,繼續前進。
 
  父親過世後,我興起了在現居地附近開一家小書店的念頭,以往多次接受媒體受訪,我都會提到這間小書店有童年的回憶。父親二月過世,隔年二月南崁小書店開始營運。
 
  這本書,雖定調為虛構小說,或許也可以視為南崁小書店的前傳吧。
 
  父母離世,脫離了被叮嚀呵護的階段,我的人生開始進入新的旅程,有了不一樣的轉折,開了一家小書店,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開書店從來不是人生選項,或許是遺傳自船員父親,天性不愛受束縛,二十多年前自助旅行還不那麼盛行的時候,便喜歡一個人到世界各地流浪,我應該很難適應天天都要開店的生活。早年的書店雖說能聘請多位店員,生意好得不得了,但是也很有壓力,偶爾會聽到書店的營運狀況,遇到不講價的客人慶幸賺到;遇到殺價特別兇的客人買賣不成時,還會偷偷跟在後面看那人去哪裡買書。
 
  母親過世十一年後,似乎已經有勇氣整理自己的情緒。雖然過了這麼久,是不是早該雲淡風輕了,然而父母仍不時入我夢。本書進入最後一次修改時,夢見了母親,夢見我四處找她而焦慮。
 
  經常自問初衷,為什麼要寫這個故事。
  答案是,想記錄過往時光,想牢牢記住那段已經靜止的歲月。
 
  過往不見得都是美好,人生即將邁入第四個本命年,現在寧可只想記住好的過往,若有痛苦、憤怒、悲傷、恐懼,就忘了吧,我不願記起。
 
  一出生被抱進的第一個地方是書店、成長過程一直在書店、休閒娛樂必在書店裡看書買書,若是二十年前預言自己會開家小書店,還寫了以書店為題材的小說,我鐵定會大笑說不可能。
 
  大約五六年前,已經與逗點的總編輯夏民有過多次討論,希望能把故事寫出來,書名取好是《消失的書店》,大綱都擬好了,然而真要寫這麼一本書,難免碰觸一些感傷往事,即便故事是虛構,內容也必然偷藏許多真實情感,借虛構之名行抒發之實。一開啟潘朵拉之盒就心痛,我以書店雜事太多、太多案子要執行,避免和往事接觸,連回鄉祭拜也是幾小時匆匆來回。《消失的書店》就這麼耽擱下來,真的變成了《停下來的書店》。
 
  二○一九年末,決定暫停桃園的實體書店營運,讓身心靈喘口氣,二○二○年初疫情爆發,正是梳理腦袋裡記憶的最佳時機。我打開了多年不曾開啟的舊紙箱,一張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一張一張父親的各種輪船執照、各種證書、父親字跡、母親的日記和遺書、與姑姑的書信往來……讓我記憶裡的形象更加鮮明,那個時代的人們是怎樣的生活,我從老照片、有限的歷史敍述書籍裡,試圖以文字堆疊那個時期、那個時尚街區、那間書店的故事。
 
  祖父母家的書店叫「人文書店」,位在五福四路與瀨南街交叉口附近;伯父母開的書店是敦煌書局的前身;我父母開的書店時間最短,搬過家,兩地各有幾年時間,印象中叫「統一書局」及「文統書局」,位於華王大飯店附近,分別在一九七○年代及一九八○年代中期結束營業。
 
  這本書不是個人家族史,頂多是小說人物的原型、靈感構想的來源。
 
  鹽埕曾是如此風華絕代,曾經有過豐富的過往,僅僅只是方圓幾百平方公尺的彈丸之地,有數不清的燈紅酒綠與嚮往五光十色的人們、有密集的戲院與書店、是高雄百貨業的緣起、是接觸國外世界的前哨站,是早期高雄人文藝術之地。我出身鹽埕埔,深深為此感到自豪。
 
  書中歷史背景是真實的,所描述的風景及地點也都是存在的,美國大兵來過、貨櫃船、美國艦隊、新加坡軍艦停留過高雄港;酒吧、戲院、書店、教會、幼稚園、銀樓、鞋店、布莊、百貨公司、冰菓室、小吃攤、西餐廳、旅館等都曾經風風光光存在過。我查閱相關文獻與書籍,期盼在真實歷史背景下,描繪出一九六○年至一九八○年中期,鹽埕埔沒落前的人文足跡。
 
  當然,我並非要呈現完整的鹽埕近代發展史,敘事範圍仍以五福四路、七賢三路、瀨南街、新樂街、大智街、大勇路這一帶範圍為主。我著重的還是書店的生活場景,還是在五福四路上。書店模樣、店內工作場景、船員客人來訪、書店熱絡的交易情況、小童工在鹽埕埔四處趴趴走,都是實際發生過的記憶,我盡可能還原書寫,將目前還存在的店家毫不吝惜與讀者分享。
 
  至於人物,阿雄和阿菊以我的父母為原型、小玉和玉芬是同一個人,是以作者本人為原型。愛麗絲是虛構人物,吧女身分在鹽埕埔是不能被忽略的職業,書寫中也常與琴棋書畫精通、賣藝不賣身的古代名妓意象重疊,到了現代改成精通數國語言,喜歡閱讀,還能談英美文學;不變的是,仍是天涯淪落人。
 
  最後一個章節是老人臨終前的故事。我遭遇過幾次親人臨終瀕死前的時刻,偶爾清醒過來時候都會說某某人來接他了、去了某某地方,然後再次沉沉入睡。人過中年後常思考有關善終這件事。在過去,尊重生命自主權的觀念還沒那麼熟悉,直到《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作家瓊瑤寫下給兒子的遺書之後,引起了一陣熱門話題,讓我再次深入瞭解相關議題。每個生命個體應該都擁有身體自主權,在生前決定好,讓人生最後的決定在法律上也有效力,避免家人天人交戰,甚至背負不孝的罪惡感。如果讓我重新經歷一次,還是會遵照父親遺願,讓他決定自己的死亡方式,安心走過這世人生。
 
  最後,書裡與人有關的情感及所發展出來的故事情節,一時也說不清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請讀者一律視為小說裡的虛構人物、是虛構的情感,是作者想像出來的故事就好。
 
  人生本來就是戲,看戲看小說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