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9786263102774
- 9786263103047
- 9786263103177
- 9786263103351
- 9786263103788
- 9786263106215
- 9786263142190
- 9786263353121
- 9786263358171
- 9786263358577
- 9786263431065
- 9786267052761
- 9786267061343
- 9786267074169
- 9786267088005
- 9786267129647
- 9786267192702
- 9786267276112
- 9786269531561
- 9786269594351
- 9786269638000
- 9786269657773
- 9786269668076
- 9789570533620
- 9789570534016
- 9789570534658
- 9789570850963
- 9789570861945
- 9789570862669
- 9789570863086
- 9789570866926
- 9789573282204
- 9789576740404
- 9789578654372
- 9789861337098
- 9789861797601
- 9789862489925
- 9789863232186
- 9789863235057
- 9789863449508
- 9789863503989
- 9789863525080
- 9789863598459
- 9789864063345
- 9789864756896
- 9789865115463
- 9789865524449
- 9789865540418
- 9789865572778
- 9789866873621
- 9789869214193
- 9789869818865
- 9789869822695
- 9789869953016
- 9789882372757
- 9789887575962
- 9789887602200
- 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Critical Crossroads
- A History of the World Through Body Parts:
- Alex Johnson
- and Get to Work
- and the Artistic Process
- and the Like Attached to (or Detached from) Famous Bodies
-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 and the Pen: Warfare
- Anne Lamott
- Anthony Reid
- Appendages
- Bird by Bird
- Bird by Bird: Some Instructions On Writing and Life
- Bitch!歷史中最美麗叛逆、敢作敢為的15位婊子英雄
- BL
- carl jung
- Christian Rätsch
- Claudia Müller-Ebeling
- Constitutions
- culture
- D2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amien Rudd
- Deirdre Mask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gits
- Edward W. Said
- Eileen Chang in Private Letters
- EZ叢書館
- F. Scott Fitzgerald
- Find Inspiration
- George Orwell
- How to Write Any High School Essay
- Inspiration
- interview
- J. HO
- J. HO(胖古人)
- Jared Diamond
- Jerusalem:The Biography
- Jesse Liebman
- Joe Fassler
- John Berger
- John Sutherland
- Jérôme Garcin
- Kathryn Petras
- Lesley Blanch
- LIGHT THE DARK
- LIGHT THE DARK: Writers on Creativity
- Linda Colley
- Lyu Wen Cui
- Martin Burckhardt
- Mason Currey
- Michael J. Sandel
- Neil MacGregor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PCuSER電腦人文化
- Philip Pullman
- Philipp Ther
- Pierre Lunel
- Polissonnes:Les grands secrets d’alcôve de l’Histoire
- politics
- power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land Barthes
- Room of their own: where great writers write
- Ross Petras
- Round the World in 80 Dishes: The World Through Kitchen Window
- Sad Topographies: A Disenchanted Traveller’s Guide
- Sanping Chen
- Shoshana Zuboff
- Simon Mason
- Simon Sebag Montefiore
- Sinophone Malaysian Literature: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ry and Cultural Texts
- Stella So
- STUDIO WORK
- Teo You Yenn
-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 The Gun
- the Ship
- The Stories Behind the Organs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Walter Benjamin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s of Seeing
- Zygmunt Bauman
- 《蕉風》與非左翼的馬華文學
- 【他们在岛屿写作二】他们的文学时代:新世代创作者眼中的大师
-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他們的文學時代:新世代創作者眼中的大師
- やまもとひろふみ
- 一个作家的午后
- 一個作家的午後:村上春樹編選 費滋傑羅後期作品集
- 一往而深
- 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寫就對了
- 丁宥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聯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從上古到隋唐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從兩宋到明清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上野教授教教我!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跟著一場幽默輕鬆的世代對談,看懂一個亞洲國家的女權意識如何萌芽、建構,進進退退走到現在
- 不平等的样貌
- 不平等的樣貌:新加坡繁榮神話背後,社會底層的悲歌(This Is What Inequality Looks Like)
- 世界妖怪
- 世界歷史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
- 世界經典文學
- 丘濂
- 东南亚史
- 中國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中國歷史
- 中華
- 中野明
- 乔治·欧威尔
- 也許你該看看張愛玲:看她內心強大,看她文字蒼涼,看她對愛執著◎
- 也许你该看看张爱玲
- 亂倫
- 五南
- 亞歷克斯·強森
- 亞洲史
- 亞洲歷史
- 京劇
- 人文史
- 人文史地
- 人文社科
- 人物傳記
- 人物速寫
- 人類學
- 人類學好野
- 人類學好野——關於人類的,我都想學
- 他們在這裡寫作:五十位文學家的靈感空間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性出版
- 但唐謨
- 余淑慧
- 作家傳記
- 作家新手村
- 作家新手村1
- 作家新手村2
- 作家生存攻略
- 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套書
- 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套書1(技術篇)
- 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生肖
- 侯会
- 侯會
- 倍萬自愛
- 倍萬自愛: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
- 健行
- 傑洛姆‧嘉赫桑
- 傑西·利伯曼
- 傳記
- 傳說
- 傳說裡的心理學
- 允晨文化
- 克蘿伊
- 克里斯・費區
- 克里斯托弗‧戴爾
- 全譯版
- 兩岸研究
- 兩性關係
- 八旗文化
- 公共哲學
- 六神磊磊
- 其他
- 凌性傑
- 凱特琳娜·狄迪克
- 凱瑟琳•皮特拉斯
- 刈獲者
- 初文
- 初文出版
- 初文出版社
- 創世紀
- 創作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劇場
- 劇本
- 劉再復
- 劉再復自傳之一
- 劉再復自傳之三
- 劉再復自傳之二
- 劉再復自傳之四
- 劉黎兒
- 加門七海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华文创作
- 南伸坊
- 南山夜語
- 南山夜語——藝文隨筆集
- 南歸貨車
- 南洋讀本
- 南洋讀本:文學、海洋、島嶼
- 南洋读本:文学、海洋、岛屿
- 卡洛琳.史提尔
- 卡洛琳.史提爾(Carolyn Steel)
- 卡爾·榮格
- 卡繆
- 印刻
- 印刻出版
- 印度
- 印度諸神皆有戲
- 历史
- 原點
- 厭世國文教室
- 厭世國文教室:古文青生涯檔案
- 厭世國文老師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
- 古典文學
- 另起爐灶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湾文学
- 台湾新诗史
- 台灣
- 台灣人政治認同的轉變
- 台灣八○
- 台灣商務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台灣新詩史
- 台灣東販
- 史書美
- 史考特·費滋傑羅
- 史考特·费滋杰罗
- 同志
- 同性戀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賈寶玉學做上流人
- 向贾宝玉学做上流人
- 吳岱穎
- 吳岸
- 吳心尹
- 吳舜立
- 吳莉君
- 呂奕欣
- 呂文翠
- 周芬伶
- 命理
- 咒術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哲學
- 商務印書館
- 商周
- 商周出版
- 喬·法斯勒
- 喬治·歐威爾
- 單德興
- 嚴可婷
- 四方雲集
- 四方雲集:臺.港.中.新的繪本漫畫文圖學
- 困難
- 國學潮人誌
- 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12位最強男神女神,成敗起伏的生命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求生姿態、不同的「潮」
- 國文超驚典
- 國文超驚典:古來聖賢不寂寞,還有神文留下來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圓神
- 圖文書
- 圖鑑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地底世界地圖
- 城市回眸
- 城市回眸:香港文學探論
- 基礎與演進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墾殖者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爾‧丹齊格
- 外國文學
- 大人的村上檢定:即使親密友人也無法給予又深又硬的安慰的村上春樹專門讀本
- 大塊文化
- 大家出版
- 大是文化
- 大江健三郎
- 大河的雄辯
- 大澤在昌
- 大田出版社
- 大虛構時代
- 大陸
- 大風文創
- 天培
- 天竺奇譚
- 奇光出版
- 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從知識的星火、敘事的力量,到作家的社會責任,「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力普·普曼的32場大師講堂
- 姜學豪
- 姿與言
- 婚戀私語
- 孟樊
- 季風帶
- 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
- 孫松榮
- 學術
- 學術史講義
- 安·拉莫特
- 安东尼·瑞德
- 安倍成道
- 安德列·艾席蒙
- 安德魯·道比
- 安東尼·瑞德
- 宋怡慧
- 宗教
- 宗教命理
- 定義集
- 宮崎正勝
- 寫作
- 寫作指導
- 寫作課
- 寫作課: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寫就對了!
- 寫作資源
- 寶瓶文化
- 寺山修司
- 小G瑋-SmallGwei
- 小說
- 小說大賣這樣寫,寫作求生雙聖經
- 小說大賣這樣寫,寫作求生雙聖經(名利雙收套書2冊):寫作課+百萬小說家的職人必修課(一套兩本不拆售)
- 尖端
- 尼爾·麥葛瑞格
- 尼采
- 尼采忘了他的傘
- 屈原
- 山下克明
- 山本博文
- 山本野理子
- 島嶼上的飯桌
- 島嶼上的飯桌:大蛤飯、木瓜粄、柴把湯、老酒麵線…讓我們走進阿公阿嬤說不完的時代記憶
- 崩壞國文
- 崩壞國文:長安水邊多魯蛇?唐代文學與它們的作者
- 希腊美食史:众神的礼物
- 希臘
- 希臘美食史:眾神的禮物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平凡社
- 平安貴族與陰陽師
- 廓萬禾
- 廖伟棠
- 廖偉棠
- 廖婉如
- 廖月娟
- 廖泊喬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廢棄社會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张优远
- 张锦忠
- 張優遠
- 張宇心
- 張小虹
- 張弘瑜
- 張愛玲
- 張愛玲的假髮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愛玲課
- 張燕珠
- 張維中
- 張錦忠
- 張默
- 彭明輝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志平
- 徐承義
- 從「中國人」到「臺灣人」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
- 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馬、航海、資本、電子資訊的空間革命
- 心一堂
- 心法篇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想
- 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增修版)
- 性別研究
- 悲傷地形考
- 悲傷地形考:憂傷時到這些地方去旅行,空間製圖×憂鬱地圖×無名記憶,獻給旅人的24則地理傳奇
- 悲劇哲學家
- 情不知所起
- 情色美術史:解讀西洋名畫中的情與慾
- 感官
- 愷易緯
- 我为何写作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偏愛讀詩的荒謬
- 我偏爱读诗的荒谬
- 我台北,我街道
- 我台北,我街道2
- 我為何寫作
- 我的寫作史
- 我的寫作史(劉再復自傳之一)
- 我的心靈史
- 我的心靈史(劉再復自傳之二)
- 我的思想史
- 我的思想史(劉再復自傳之三)
- 我的錯誤史
- 我的錯誤史(劉再復自傳之四)
- 我香港,我街道
- 我香港,我街道2: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
- 戰爭
- 戲劇
- 戲曲
- 批判思考
- 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
- 批判性寫作
- 批判性寫作:西洋文史閱讀素養
- 找一個解釋:穿越時空的36則古文之旅,關於愛的選擇、人生境遇與對世界的詰問
- 技術篇
- 抛掉书本上街去
- 拉撒路:盧因小說第二集
- 拋掉書本上街去
- 拓荒者
- 拓荒者‧墾殖者‧刈獲者:許地山與香港新文化的萌蘖和勃興
- 揭小勇
- 攝影紀實散文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如何說再見
- 故事如何說再見:作家的創意、靈感和寫作歷程
- 敘事文學
- 教材
- 散文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化與文學研究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壇生態導覽
- 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心法篇)
- 文學
- 文學單身動物園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小說
- 文學概論
- 文學概論(第三版)
- 文學理論
- 文學的40堂公開課
- 文學的40堂公開課:從神話到當代暢銷書,文學如何影響我們、帶領我們理解這個世界
- 文學研究
- 文學編輯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與歷史形塑下的十二靈獸
- 文學評論
- 文本張愛玲
- 文豪酒癮診斷書
- 新加坡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文化
- 新詩
- 新詩餘話
- 旅遊
- 日出出版
- 日式生活╳关键字80+:人生哲学‧美学风尚‧饮食风俗‧工艺节庆‧传统创新,领略日式生活风格,直入日本文化精髓
- 日式生活╳關鍵字80
- 日本
- 日本史
- 日本史中的男男情愛
- 日本史中的男男情爱
- 日本妖怪圖鑑
- 日本妖怪圖鑑:百鬼妖繪卷
- 日本小鎮時光
- 日本小鎮時光:從尾道出發,繞行日本最愛的山城、海濱、小鎮
- 日本文化圖典
- 日本文化圖典:從古墳時代~昭和30年,4000項文化手繪圖,日本暢銷15年新裝上市!
- 日本文學
- 日本日本文學
- 日本,一日遠方
- 日本,一日遠方:發現隱藏版的日本!36個一定要走的經典輕旅行
- 春藥
- 春藥:從神話、宗教與社會,探討人類服用春藥的文化意涵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
- 書
- 曹昕玥
- 最好的时光
- 最好的時光
- 有河書店
- 有鹿文化
- 木兰与麒麟
- 木心
- 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 伊朗元素
- 木馬文化
- 本事出版社
- 本事文化
- 本土的現實主義
- 本土的現實主義:詩人吳岸的文學理念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耘
- 李佳翰
- 李桃
- 李氣虹
- 李育霖
- 李金蓮
- 村上春樹
- 村上春樹超短篇小說100%解謎
- 杜蘊慈
- 杨照
- 東京小路亂撞
- 東京小路亂撞:走進東京的骨子裡,撞出東京散步人的日常風景!
- 東京模樣
- 東京模樣:東京潛規則,那些生活裡微小卻重要的事
- 東京直送
- 東京直送:將東京鮮為人知的慣性,遞送到你面前
- 東京街道散步圖鑑
- 東京街道散步圖鑑:少為人知,結合建築、歷史、地形,值得細細品味的城市散步路線25選
- 東南亞
- 東南亞史
- 松木
- 林佩瑾
- 林佳芳
- 林怡婷
- 林文月
- 林春美
- 林曉敏
- 林楸燕
- 林琳
- 林詠心
- 林語堂
- 林語堂作品精選3:生活的藝術
- 林语堂
- 林语堂作品精选3:生活的艺术
- 果力文化
- 梁曉弈
- 梅森·柯瑞
- 楊佳嫻
- 楊士堤
- 楊宗翰
- 楊家昌
- 楊照
- 楊牧
- 楊翠
- 楓書坊
- 楓樹林
- 楓樹林出版社
- 榮格
- 榮格論自我與無意識
- 槍桿與筆桿下的眷村文學
-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5週年暢銷紀念版)
- 槍炮、船艦與筆墨
- 槍炮、船艦與筆墨:戰爭及憲法所催生的現代世界
- 機器控制力量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歐美經典文學
- 歡場女孩:慾望、歡愉與性苦悶,近代法國性產業的形式與管制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正本清源說紅樓
- 歷史
- 歷史經典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每日一冷
-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 氍毹弄影:文學、戲曲和電影的融涉與觀照
- 民族
- 民間信仰
- 氣味文明史
- 水煮魚文化
- 江灝
- 池上英洋
- 汪民安
- 汪洋
- 沈惠如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洛夫
- 洪振傑
- 洪範
- 洪葉文化
- 活著是为了说故事:杨照谈马奎斯百年孤寂(三版)
- 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楊照談馬奎斯百年孤寂(三版)◎ 楊照
- 流浪者之歌
- 浦江清
- 海外
- 游靜
- 溫澤元
- 漫畫
- 漫遊者文化
- 潘昱均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無人知曉的房間
- 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燕王WF
- 獵海人
- 玉屑金針
- 玉屑金針:學林訪談錄
- 王俊傑
- 王威
- 王安祈
- 王德威
- 王新禧
- 王晨
- 王曉丹
- 王榮輝
- 王翎
- 王証恒
- 王道還
-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
-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40條小徑
- 現代化
- 現代文學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現文因緣
- 理論
- 琳達·柯利
- 瑞奇
- 瑞秋·道比
- 瑞蒙·卡佛
- 瑪麗恩・蘭金
- 環遊世界80碟菜
- 生肖
- 田房永子
- 电影
- 男色
- 画哲學
- 異色的雜念:看電影的人
- 異色的雜念:看電影的人02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神成為機械人
- 疑神
- 發現陰陽道
- 白先勇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 百萬小說家的職人必修課
- 百萬小說家的職人必修課:從出道、生存到名利雙收,從選題、佈局到活化角色,小說大賣就要這樣寫!
- 皮埃爾·盧內爾
- 盂蘭的故事
- 盛唐美學課
- 盛唐美學課:七種主題,教你做個唐朝文化人
-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 盧因
- 目宿媒体
- 目宿媒體
- 眷村
- 眷村雜誌
- 矢泽丰
- 矢澤豐
- 知識分子論
- 石雯雯
- 砂拉越
- 社會
-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文獻
- 社會議題
- 祁立峰
- 神社動物圖鑑
- 神社動物圖鑑:隱藏在神社動物之中的秘密,以及這些動物能帶來的庇佑又是什麼呢?
- 神話
- 神話學
- 神魔鬼怪
- 秀威資訊
- 私札與私語:三顧張愛玲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穆勒—艾貝林
- 究竟
- 章晉唯
- 筧裕介
- 簡體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約翰·薩德蘭
- 紅樓夢
- 結界
- 絣織紅縷:《紅樓夢》與乾隆的十三道陰影
- 絣织红缕:《红楼梦》与乾隆的十三道阴影
- 經典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
- 繁体
- 繁體
- 繪畫
- 續‧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紛擾年代,七十則包山包海、愛鄉愛土的冷知識
- 續集
- 经典
- 羅勃·穆尚布萊
- 羅士庭
- 羅斯•皮特拉斯
- 羅蘭巴特
- 羅馬
- 羅鵬
- 美國文學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耶路撒冷三千年
- 联经
- 联经出版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肖莎娜·祖博夫
- 胡人說書
- 胡培菱
- 胡從經
- 胡晴舫
- 胡欣
- 胡毓華
- 胡炎松
- 臺灣商務
- 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
- 臺灣沒說你不知道
- 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電影過招
- 艾德華·薩依德
- 英國
- 英國文學
- 茂木貞純
- 莊仲黎
- 莊子
- 莊子思想散步
- 莊安祺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
- 華文文學研究
- 華文現代詩
- 華特·班雅明
- 華美
- 華美:華美及離散華文文學論文集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華語語系
- 華語語系十講
- 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
- 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土腔風格、華夷風與作者論
- 菲利浦·泰爾
- 菲力普·普曼
- 萊斯蕾·布蘭琪
- 葛兆光
- 蒲實
- 蔡傳宜
- 蔡惠伃
- 蔡益懷
- 蔡蕙光
- 蔡詩萍
- 蔡诗萍
- 蔣連根
- 蕉風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藝林探微
- 藝術
- 藤森照信
- 蘇東坡
- 虛詞
- 蜂鳥出版有限公司
- 行人
- 行人文化实验室企画
- 行人文化實驗室企畫
- 街角遇見哲學
- 街角遇見哲學:從ABC到DNA,生活中35個改變現實的偉大思想
- 衛城出版
- 衣若芬
- 裙底下的劇場
- 裸
- 裸體日本
- 裸體日本:混浴、窺看、性意識,一段被極力遮掩的日本近代史
- 裸:劉黎兒的日本情色文化觀察
- 西方哲學
- 觀看的方式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記錄
- 許地山
- 許維賢
- 評論
- 評論集
- 詩
- 詩人吳岸的文學理念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歌
- 話說文學編輯
- 詹正德
- 談寫作
- 論傑作:拒絕平庸的文學閱讀指南
- 論小說與小說家
- 論文
-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
-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
- 諸神的起源
- 諸神的起源:四萬年的信仰、信徒與信物,見證眾神世界史
- 諸神的起源:四萬年的信仰、信徒與信物,見證眾神世界史(Living with the Gods: On Beliefs and People)
- 謝征達
- 謝金魚
- 譯者:方祖芳
- 譯者:謝珮琪
- 讀出中國繪畫的內心戲:十大主題劇透時代風尚、熱議奇人軼事,解讀畫作背後的文化和美學密碼
- 讀古文撞到鄉民
- 讀古文撞到鄉民:走跳江湖欲練神功的國學秘笈
- 谷蕾
- 賈寶玉
- 賈德‧戴蒙
- 賴俊雄
- 賴明珠
- 賴芊曄
- 賽門·梅森
- 賽門·蒙提費歐里
- 赤瀨川原平
- 越過人生的刀鋒
- 越過人生的刀鋒:金庸筆下的女子:人生有三件事最難越過:面對誘惑、面對委屈、面對執念。金庸寫女人,比英雄更動人
- 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台灣80年代文化狂潮集錦之作)
- 路上觀察學入門
- 身體上的世界史
- 身體上的世界史:馬丁路德的腸子、秋瑾的小腳、華盛頓的假牙,他們的身體如何改變歷史?
- 迪兒德芮.麥斯葛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如何看穿這世界拉攏與懲戒女人的兩手策略?
- 通俗與經典
- 遊目騁懷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米恩·魯德
- 遠流
- 遠足文化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所有一切的並存
- 邱振瑞
- 邱瑞鑾
- 郝譽翔
- 郭凡嘉
- 鄒玟羚
- 鄭毓瑜
- 里仁書局
- 野人
- 金庸
- 金庸小說中的佛理
- 金庸的江湖師友
- 金庸的江湖師友:作家良朋篇
- 金庸的江湖師友:師友同業篇
- 金庸的江湖師友:明教精英篇
- 金庸的江湖師友:金學群豪篇
- 金瓶本色
- 金瓶本色:你爱的是耽溺,还是沉沦
- 鐘怡雯
- 鐘穎
- 門牌下的真相
- 開學文化
- 阿蘭‧柯爾本Alain Corbin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陰陽
- 陳三平
- 陳丹青
- 陳信宏
- 陳嫻若
- 陳思穎
- 陳怡君
- 陳栢青
- 陳榮強
- 陳煒舜
- 陳玠安
- 陳秀華
- 陳黎
- 陳鼓應
- 陸潤棠
- 隱喻與實現
- 雅筑安・梅爾
- 雲影天光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電腦人文化
- 非凡出版社
- 韓翔中
- 音樂
- 音樂評論
- 風雲時代
- 风云时代
- 风流浪子的男友
- 食托邦
- 食物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饮食
- 香港
- 香港中和
-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學者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香港文學
- 香港文學館
- 香港武俠名家名作大展
- 香港武俠名家名作大展(上下)【書衣收藏版】: 上-金庸/前後左右 下-黃易/前濤後浪
- 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
- 馬丁·勃克哈特
- 馬以工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華語語系文學
- 馬華
- 馬華文學
- 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
- 駱以軍
- 马以工
- 马华文学与文化读本
- 高全之
- 高嘉謙
- 高嘉谦
- 高詹燦
- 魏浊安
- 魏茹冰
- 麥德文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亞歷
- 黃啟方
- 黃建宏
- 黃心村
- 黃淑嫻
- 黃煜文
- 黃秀玲
- 黃詩婷
- 黄锦树
- 黎漢傑
- 黑體文化
- 齊格蒙·包曼

【預購】文學關鍵詞100:給入門者的通關祕笈◎呂珮綾、班與唐、秦佐、陳泓名、陳冠宏、盞彧、朱宥勳
Regular price $33.00以新手讀者與創作者的需求優先,轉化100個常用的文學詞彙,用每則千餘字的言簡意賅入門引介,將它們從「路障」變成「繩梯」,讓人們能暢快探訪文學殿堂。
由年輕寫作者共同編寫,像是學長姊帶帶領入門,最知道新人哪裡會搞不懂,哪裡會需要出手扶一把。
走入歧路花園,你需要一份地圖
由六位青年作家與文學研究者組隊,共同撰寫一本適合入門者的關鍵詞詞典,讓年輕的文學閱讀者與創作入門者,有貼近的語彙及案例來認識文學基礎知識。
本書的作者群透過營運書店、帶領文學營隊、組織工作坊與社團及展覽等活動,與各年齡層文學愛好者接觸的經驗中發現,許多文學入門者的困惑與煩惱相當接近:缺乏入門的管道,以及因爲用語的隔閡而在遇到困難時滯礙不前。
透過自身的教學、創作、研究經驗彙整討論,作者群以台灣的社會環境與經驗作為切入點,選擇用「關鍵詞」的形式出發,釐清常見的名詞混淆,弭平創作與閱讀的對話門檻,成為一份「既能涵養,亦能使用」的新手指南。帶領有志於深入理解文學知識的文學愛好者與一般閱讀大眾,深入淺出地增進文學素養與閱讀技巧,對於想進一步創作的入門者,也是基礎技術的奠基良方。
一・以直述句提供明確的定義(是什麼)與區分(不是什麼),避免越讀越糊塗。
二・簡要勾勒歷史脈絡,適度提及經典的作家、作品與學者。
三・盡量以台灣文學或當代流行文本為例,使理論概念能落實到文本裡。
名人推薦
何玟珒|作家
宋文郁|作家
林新惠|小說家、文學研究者
曹馭博|作家
蕭詒徽|寫作者、自由編輯
鍾旻瑞|作家
——推薦
一九九七年生,畢業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曾獲台中文學獎、新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藝會創作補助等。
文字作品散見副刊。合著有《島嶼拾光.文物藏影:臺灣文學的轉譯故事》。
撰寫詞條
001——形式/內容 002——隱喻
010——結構 012——抒情
043——節奏 044——音樂性
070——圖像詩 089—象徵主義
班與唐
一九九三年生,曾獲台積電文學賞等文學獎,著有歷史小說《食肉的土丘》、《安雅之地》。
寫小說之餘,嗜好探勘有趣的台灣歷史,經營YouTube頻道「熬夜的便當(BenDon)」。
撰寫詞條
013——反諷 015——幽默
秦佐
屏東人,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歐語系西班牙文組,另輔中文系,目前就讀政大語言學研究所。曾任長廊詩社顧問,現為想像朋友寫作會成員。
喜歡海洋、光影、寂靜、讀與寫。
曾獲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臺中文學獎、屏東文學獎等。
著有散文集《擱淺在森林》。
撰寫詞條
009——寫實 014——口語化
084——浪漫主義 086——自然主義
陳泓名
小說、散文創作,成大水利工程系畢業,獲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獨立書店楫文社負責人。
出版小說集《湖骨》、中篇小說《水中家庭》。
撰寫詞條
006——核心 011——風格
050——○○化:詩化/散文化/戲劇化
陳冠宏
一九九六年生,專職文字工作與活動策劃。
長篇小說創作計畫《東宮行啟》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曾任「雲端漫遊」獨立書店線上展、「南島嶼族」文學市集策展人,合著有《島嶼拾光.文物藏影:臺灣文學的轉譯故事》。
撰寫詞條
005——主題 007——離題
034——敘事觀點 035——敘事腔調
087——馬克思主義 099——後殖民
盞彧
本名吳俊賢。
關注文學教育的跨域應用、創傷與成長敘事。
畢業於東海中文系、清華台文所,「想像朋友寫作會」第一屆總幹事。
二○一九年「眾聲起噪—顛島文藝營」總召。
補教業、桌遊編輯、文學&教育企畫工作者。
撰寫詞條
021——角色動機 023——轉場
080——作品、文本、論述
總顧問:朱宥勳
一九八八年生。畢業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長為現代小說、文學批評。曾獲金鼎獎、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文學獎。已出版個人小說集《誤遞》、《堊觀》、《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評論散文集《學校不敢教的小說》、《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作家新手村」系列二冊、《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台灣文學百年論戰》,長篇小說《暗影》、《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散文《只能用4H鉛筆》。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並與朱家安合著《作文超進化》。曾擔任奇異果版高中國文課本執行主編,並於鳴人堂、蘋果日報、商周網站、想想論壇等媒體開設專欄。
個人網站:chuckchu.com.tw 。
撰寫詞條及篇章
083——互文性
序:路障與繩梯
第一區「創作觀念」導言:培養高手的眼力
第二區「圈內行話」導言:「自己人」的氣息
第三區「文學理論」導言:文學真的需要那麼「理論」嗎?

【預購】中國文學研究(民間文學篇):詳細解析大眾文學,探討經典故事的象徵意義與文化價值◎鄭振鐸
Regular price $24.00探尋民間智慧,重溫經典故事
發現中國民間文學的魅力與精髓
多角度剖析敘事結構
【佛曲俗文與變文的演變】
本書的其中一部分聚焦於佛曲俗文與變文的研究,這些文學形式源自宗教背景,既承載佛教教義,又透過世俗敘事影響民間文化。作者詳細解釋佛曲俗文的演變歷程,特別強調這些文學形式如何在宗教信仰與民間信仰之間建立起文化橋梁,成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透過對比不同時期的佛曲俗文與變文作品,作者揭示它們在敘事結構、語言風格及思想內涵上的變化與延續,藉由敘事來強化宗教教義與倫理價值的傳播。
【民間故事的結構與變異】
書中的其中一部分主要探討中國民間故事中的敘事結構及其變異。民間故事作為口頭文學的核心形式,展現不同時代和地區的文化特徵。作者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故事,深入解析這些故事的敘事模式、象徵及其文化內涵。透過對這些故事的比較研究,作者揭示民間故事中普遍存在的結構模式,並進一步分析這些結構模式如何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進行變異和再創造。
【文學與社會交織】
書中更是進一步探討民間文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與作用。民間文學不僅是娛樂性質的文學形式,更是一種具有社會意義的文化現象。作者分析佛曲俗文、彈詞和民間故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功能,闡述這些文學形式如何反映民間社會的集體意識與價值觀。民間文學透過講述普通百姓的生活經歷,塑造特定時代的集體記憶,並在傳承過程中,實現社會規範的形成。作者進一步指出,這些文學形式不僅具備教育和道德規範的作用,還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和文化反思價值。
【民間文學中的美學價值】
本書對民間文學的藝術美學價值進行探討。民間文學的藝術價值體現在其豐富的敘事形式、鮮明的語言風格和深刻的文化象徵。作者透過對各種民間文學形式的審美特徵進行分析,揭示民間文學在敘事結構、語言運用、人物塑造等方面所展現出的高度創造性。這些文學形式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還在不斷變化的歷史過程中保持了文化生命力,體現民間文學作為文化遺產的魅力。民間文學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超越其文本本身的意義,成為百姓表達情感、傳遞知識的重要媒介。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討中國民間文學的多種形式,如佛曲俗文、彈詞、民間故事等等。藉由作者的詳細分析,揭示這些文學形式中隱含的價值與智慧。透過對經典故事的解讀,剖析其敘事結構以及藝術表現,本書從美學、文化及社會等多個層面,探索民間文學在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地位。全書內容豐富,是研究中國民間文學的必備書籍。
作者簡介
鄭振鐸(西元1898年至1958年)
筆名郭源新、落雪等;中國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景星學社社員,中國民主促進會發起人之一。代表作有:專著《插圖本中國文學史》、《文學大綱》、《俄國文學史略》、《中國文學論集》;小說《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佝僂集》、《歐行日記》;翻譯《漂鳥集》、《沙寧》、《灰色馬》、《新月集》、《血痕》等書。

【預購】無字奇境:安靜之書與兒童文學 Meraviglie mute: Silent book e letteratura per l’infanzia◎瑪伽拉·特魯斯(Marcella Terrusi)(譯者:倪安宇)
Regular price $63.00 波隆那童書展資深顧問的
「無文字繪本」研究與閱讀提案
藍劍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專序推薦:
「以眼睛傾聽──觸動語言之外的感受,令人達致藝術體驗。」
「當書寫文字保持靜默,思索、遊戲、源源不絕的創意、凝視和驚奇就會出現。」
沒有文字的圖畫書——安靜之書(silent book),是出版人、作家和藝術家們為孩子們提供新的閱讀可能性的勇氣果實;它們集結了插圖、繪畫、漫畫、攝影、電影、文學、默劇、音樂等各種形式的藝術,匯流為圖像書籍的敘事語言,調校我們的目光,邀請我們體驗奇蹟和迷失方向,深潛於自由想像中,重新測定與「語言/文字」間的微妙關係。
本書試圖以開創性的批判角度進行書寫,透過豐富的多國繪本研究,大小讀者回饋,並藉由詳細且優美地闡述作品圖像帶來的啟發與反思,可作為觸及一般大眾在美感和詩意教育的工具書,也是台灣出版市場與兒文學術圈目前相當難得的無字圖畫書專門論著。
這本《無字奇境》是擔任波隆那童書展顧問多年的特魯斯對無字書的全面觀察與鑽研成果,字裡行間也傳達她在關注過程累積的幸福感,更是熱情導遊──儘管相較於文字作品、有字繪本,無字書的閱讀路徑,似乎有些曲折難測,卻像在充滿這世界各種聲音、詩意與感性的迷宮中展開未知探險和優游,趣味盎然地與等待指認的人類文明、智慧、幽默與無盡大自然邂逅,而得以從容體驗、回味妙不可言的童稚之美。
本書分為三部分:
一、「論述」:說明「無字書/無聲書」此一研究主題相關的爭議,也從「無字書說了什麼」這個基本提問展開思考,進而探究「如何讀無字書」(且不同於閱讀文字書、有字繪本),其敘述模式如何作用、「與讀者一起」?
二、「歷程」:勾勒與這類作品相關的發展歷史脈絡,對創作者、出版者以及讀者的啟發,以及評家、作家們如何討論,有哪些至今仍值得注意的觀點?
三、「發展路線」:以探索兒童文學的想像議題的方法,討論多部無聲文學繪本佳作的創作核心與美學,例如驚喜、變形、靜謐、空白、小與大、循環、關係、記憶、茫然、野性、歡樂等;藉此探索作家們如何透過視覺設計,幫助讀者在無字書中「看見」、喚起那些無法或不易以文字言說的,看不見的情感、祕密、心事、夢想。也提出許多給教育者、創作者參考的,引導小讀者們閱讀無字書的眉角。
各方推薦
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
「在此理論情感兼備的著作中,我們因此能夠跟著走進無字書的世界。作者讓我們更加相信,無字書也能說出最豐富的故事。跟著作者的選書,翻閱無字書,不論你是讀者還是創作者,一定都能獲得滿滿的閱讀樂趣。」——陳培瑜(立法委員)
「對希望使用連續圖像敘事的創作者來說,了解如何藉由有限元素建立能被他者進入的空間,為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而本書不只提供給專業人士,更從不同面向細談無字書的趣味,當讀者從毫無頭緒到逐漸感受文本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無字書,是擴展這特殊閱讀體驗的起點。」——黃一文(繪本作家)
「當『無字繪本』被置換成『安靜的書』——義大利研究者瑪伽拉・特魯斯翻轉了我們對繪本的分析角度,讓我們發現過往在無字繪本中未曾相遇的詩意與美。」——游珮芸(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通常別人問我為什麼我畫的書沒有字,我會說:因為沒有需要,所以就不加了。看完這本書裡面不同的例子,覺得無字書有很多可能性。
無字書可以向前讀,向後讀。無字書可以讓讀者變成發聲的那一位。無字書不會灌輸資訊給我們,反而可能令我們更加迷惘,但這可以鍛鍊我們的腦筋和想像。」——廖倍恩(插畫家)
「當一本繪本裡只有圖畫存在時,其實它說得更多。」——薛慧瑩(插畫家)
「從1932年Ruth Carroll創作的第一本無字書《What Whiskers Did》,無字圖畫書從單純以圖敘事的『默片』,至今成為創作者引領讀者發揮想像和創意,突破框架的閱讀遊樂場。這本書的作者瑪伽拉.特魯斯宛如熱情精熟的導遊,透過層層抽絲剝繭的解析,引領我們走進這個安靜的閱讀奇境,無論是讀者或創作者,都能在其中盡情的享樂與拾穗!」 ——劉清彥(童書作家與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
「我很常聽到成人說:『我不知道要怎麼讀沒有字的繪本。』或是因為『無字』,而刻意將某些書排拒於購買的名單之外。但我卻不曾聽過有小孩說『這沒有字我看不懂』,他們總是生猛地跳進圖畫之中,嘰哩呱啦,或指認或詮釋,賦予圖像意義。本書以純圖像的作品為主題,不只帶領讀者聆聽安靜中的眾聲喧譁,更看見文字之外的各種可能性與魅力。請帶著你對無字書的不安與期待同行,一同踏入書中,看看作者瑪伽拉.特魯斯如何以文字解析『無字』這塊新鮮陌生的奇妙天地。」——藍依勤(繪本星球212-7版主)
───共同推薦
(姓名筆劃序)
作者簡介
瑪伽拉·特魯斯 Marcella Terrusi
義大利波隆納大學生命質量科學系助理教,教育學博士。長期擔任波隆那童書展的科學顧問,參與表彰國際知名的藝術家、插畫家和出版商,並策畫相關計畫與展覽。曾於波隆那的Giannino Stoppani兒童書店接受書商培訓,在Accademia Drosselmeier學會擔任策展人和教師,在烏爾比諾(Urbino)的高等藝術產業學院(Istituto Superiore Industrie Artistiche, ISIA)教授繪本歷史。曾擔任2009年BIB(布拉迪斯拉發雙年展)與2024年Premio Strega Ragazze e Ragazzi 等國際評審團成員。
主要研究專長包括兒童文化、文學史和兒童國際出版領域,已出版兩本專著以及許多關於圖畫書和兒童生活的文章,領域涵括戶外教育、時尚和服裝、視覺敘事、兒童閱讀權……等。
她對無字書的研究面向,跨及許多不同層面,除了關注作品與創作者,還包括對移民兒童和各年齡段讀者的實地研究,並對出版業進行深入了解。集大成的著作《無字奇境》(2017)是義大利第一部完全致力於無字書籍的跨地域研究論述,巧妙結合了扎實調查與詩意筆調,更於2018年在義大利獲得了年度最佳教育專著獎。
譯者簡介
倪安宇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威尼斯大學義大利文學研究所肄業。旅居義大利威尼斯近十年,曾任威尼斯大學中文系口筆譯組、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專任講師,現專職文字工作。譯有《魔法外套》、《馬可瓦多》、《白天的貓頭鷹/一個簡單的故事》、《虛構的筆記本》、《玫瑰的名字》、《巴黎隱士》、《在你說「喂」之前》、《在美洲虎太陽下》、《困難的愛故事集》、《收藏沙子的人》、《最後來的是烏鴉》、《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等多部。

【預購】小說點線面:敘事中的空間原理◎范銘如
Regular price $31.00
【預購】南洋與張愛玲──南洋印記及其文化意義:從《紅玫瑰與白玫瑰》到《小團圓》,深度解讀張式文學中的南洋浪漫◎夏蔓蔓
Regular price $28.00「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傾城之戀〉
從小說到劇本的異域書寫,張愛玲與南洋千絲萬縷的關係……
散文寫真手法×毛姆影響×作品文類研究×殖民文化省思
張學研究另闢蹊徑,文本詮釋南洋情結!
▎張愛玲的南洋書寫探索
《南洋與張愛玲》是一部詳細探討張愛玲文學作品中南洋元素的專著。此書從張愛玲的小說、散文、電影劇本及自傳小說四個角度,深入分析其作品中出現的南洋人物、風土人情和文化符號。第一章開始,作者透過細緻的文本分析,展示了張愛玲如何在小說中塑造南洋華僑的形象,並指出這些描寫不僅豐富了她的作品世界,也揭示了她對異域文化的深厚興趣。散文部分,則揭示了張愛玲以寫實手法刻畫南洋風貌,並探討了其作品中反映的南洋文化特徵。
▎張愛玲與電影的南洋情懷
第二章集中探討了張愛玲在散文中對南洋的書寫,展示她如何用寫真手法描繪南洋景象。隨後,第三章轉向電影劇本,解析了張愛玲在電影創作中融入的南洋元素。特別是《情場如戰場》中的新加坡背景,不僅展示了她對南洋的細膩觀察,也反映了她在電影藝術中的創新與實驗精神。這些影像化的描寫,讓讀者得以從視覺角度理解張愛玲的南洋情懷,並感受到她對南洋文化的深入挖掘。
▎《小團圓》中的南洋情結
第四章專注於張愛玲的自傳小說《小團圓》,剖析其作品中的南洋情結。書中探討了張愛玲如何在這部自傳性質強烈的小說中,描寫南洋人物和背景,並指出這些描寫對於理解她的創作動機和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作者特別關注張愛玲對母親這一角色的描寫,展示她如何透過這一形象表達自己對南洋的情感聯繫和文化認同。
▎張愛玲南洋書寫的理論解析
第五章和第六章則從理論層面探討張愛玲的南洋書寫。作者提出了三個主要動因,包括佛洛伊德理論、鮑比與愛因斯沃斯理論以及毛姆對張愛玲的影響,並詳細解析了這些理論如何解釋張愛玲對南洋的情感依附與創作靈感。最終,作者在第六章中總結了張愛玲南洋書寫的歷史文化價值,論述了其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並探討了這些作品與寫實主義、後殖民主義之間的關聯。整本書展示了張愛玲南洋書寫的豐富內涵和深遠意義,使讀者對這位文學大師的異域書寫有了全新的理解與認識。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索張愛玲文學作品中的南洋元素,從小說、散文、電影劇本、自傳小說四個方面分析其書寫的南洋情結。透過張愛玲對南洋人物和風土人情的細膩描繪,探討雖從未踏足南洋卻頻頻寄情於此的內在情感。結合佛洛伊德理論、鮑比與愛因斯沃斯理論及毛姆影響,剖析其創作背後的心理動因,使讀者對張愛玲的異域書寫有全新了解。
作者簡介
夏蔓蔓
原名梁秀紅,麻六甲古城人,旅居新加坡,祖籍為梅妃故里興化莆田。倫敦林肯法學院畢業,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曾任著名法律學刊主編。曾獲文學獎首獎,作品常見於學術刊物與報章,有文錄於《歸雁:東南亞華文女作家選集》、《亞細安文選》、《一趟旅程》。居家則以作詩為人生樂事。

【預購】文學哪有那麼矯情:紅樓夢的愛恨×諷刺的社會洞察×批判式浪漫×迷惘的一代×魔幻寫實主義,中外十六位文學大師帶你走進文藝創作的殿堂!◎鄭偉
Regular price $31.00角色自我投射、悲喜劇的交融……
從湯顯祖、曹雪芹、魯迅,到福樓拜、泰戈爾、海明威……
眾位文學殿堂級大師帶你走進藝術創作的內心世界!
▎齊聚一堂的東西方文學
本書是一部精心編纂的文學導覽,旨在引領讀者深入探索世界文學的豐富多彩。書中精選了十六位具有代表性的文學大師,包括東西方的經典名家,如湯顯祖、莎士比亞、曹雪芹、歌德、馬克.吐溫等,透過他們的文學思想、創作生涯及代表作品,展現了從古至今文學風貌的變遷和發展。每位作家的介紹不僅止於生平事蹟,更深入其作品的文學內涵和創作背景。
▎從《牡丹亭》到《愛在瘟疫蔓延時》
書中內容安排精妙,從中國古典戲劇到浪漫主義、表現主義、魔幻寫實主義等,豐富的章節設計將文學作品按流派和時期有序排列,便於讀者追蹤不同文學風格的演進與融合。例如,從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等悲喜劇到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愛在瘟疫蔓延時》等作品,讀者可以清楚見到文學如何從描繪外部世界的真實性轉向內心世界的奇幻性。每一章不僅介紹了各文學大師的創作論點,也藉由對比分析,顯示他們在不同文化和時代背景下的創作特色和思想影響。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作者不僅提供了對作品的深入解讀,還巧妙地將複雜的文學理論與人物生平融入引人入勝的敘述中,使讀者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也能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識,增進對文學的理解和鑑賞能力。每位作家背後的文學場景與時代精神,都透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情景重現,讓讀者彷彿與這些文學巨匠同行其文學創作之旅。
▎與「文學」的深入對話
本書可以說是一部東西方文學史的縮影。書中不僅探討了文學作品本身,更延伸至文學的社會、文化、心理等多方影響,無論是深入細緻的作品分析,還是生動的文學大師肖像,本書都能引領讀者進一步思考文學與人生、社會的關聯,並從中獲得靈感與啟迪,是一次豐富多彩的文學之旅。
本書特色
本書匯聚了十六位文學大師的思想精華與創作軌跡,涵蓋了從古典到現代的多種文學流派,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介紹了每位作者的生平與代表作,並透過豐富的文學理論與生動的故事情節,深入理解文學的多樣魅力與社會意義。這不僅是對文學的深度探討,也能讓讀者在了解文學史的同時,感受到作品背後的歷史文化背景與情感深度。

【預購】雨落池中,為何還堅持游泳:精讀俄羅斯四大文豪短經典。一堂為閱讀、寫作與人生解惑的大師課 A Swim in a Pond in the Rain: In Which Four Russians Give a Master Class on Writing, Reading, and Life◎喬治·桑德斯( George Saunders)(譯者:顏于凡)
Regular price $45.00
【預購】老舍的我怎樣寫小說:筆觸中的生活與歷史,老舍教你寫作的真諦◎老舍
Regular price $42.00
【預購】解讀王國維◎楊照編
Regular price $33.00王國維留著長辮站上清華講臺,寫下石破天驚的學術成就
本書選錄王國維近四十篇的學術發表與讀書筆記:作為第一位捧讀叔本華、尼采原文書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於〈紅樓夢評論〉中史無前例地以西方哲學美學觀點切入探討;身為首位以西洋戲劇典範審視宋元戲曲的學者,一反歷來偏見,寫成一部洞見中國俗文學崇高藝術成果的《宋元戲曲史》;而在古史器物研究的集大成《觀堂集林》裡,提出前所未有的「二重證據法」,一別於當時流行的乾嘉考據之學。
王國維從西方哲學轉向中國古典文學,再踏入金石甲骨,研究領域的改變,也是其人生際遇的註腳──那些左右著他學術領域剪不斷、理還亂的人際糾葛──在時代巨變、黨軍襲來,以及親家兼摯友的逼債等多重使人窒息的巨大壓力之下,他最終決定,「經此世變,義無再辱」,以自沉結束苦痛。
▍「展讀民國人文」系列叢書
「民國」無論是1949年在中國大陸時期,或是1949年搬遷來臺之後,都是變化與動盪的。混亂的時局打破了所有既定的秩序與答案,逼使人們沒有後路,只能往前去尋找、創造自己的道路,因此造就民國成為一個出人物的時代,尤其是出人文思想人物的時代。
在時代劇變的千錘百鍊下,民國學者們在極端高壓的環境中冶煉出各式思想觀點,期望為人民、為國家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而這些思想觀點,至今仍存續於臺灣的文化脈絡中,「展讀民國人文」系列便是希望重新發掘民國學思的精粹與價值,照亮現代社會蒙昧不明的暗處。
▍「展讀民國人文」系列作品
解讀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
解讀章太炎(國學大師)
解讀陳垣(「國寶」史學家)
解讀呂思勉(寫作第一本白話通史)
解讀王國維(國學大師)
即將出版
解讀歐陽竟無(佛學研究的先鋒)
解讀蔣夢麟(代表作《西潮》)
解讀馬一浮(一代儒宗)
解讀張君勱(新儒學代表)
解讀熊十力(新儒學的奠基者)
系列特色
★兼具民國學術的深度與廣度
精選十位民初重量級學者梁啟超、章太炎、陳垣、呂思勉、王國維、歐陽竟無、蔣夢麟、馬一浮、張君勱、熊十力的著作,內容涵蓋國學、史學、哲學等領域,使系列叢書兼具民國學術的深度與廣度。
★主編楊照撰寫「導讀」與「提要」
每冊前附有楊照老師撰寫的長篇「導讀」,說明作者的時代意義,及其思想、經歷的重點,有助閱讀時能得到更深切的體會。每輯前則有「提要」,提供文章的出處背景,並連結「導讀」內容,進一步刻畫作者具體的思想面貌。
齊聲推薦
王汎森/中研究院士
呂芳上/中研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
李隆獻/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蔡長林/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廖彥博/《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共同作者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認識中國人文,從閱讀近代中國經典開始。(中研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呂芳上)
★閱讀民國時代下的人文典範,從中學習他們在時代變革下的勇氣精神,以及對於人文關懷的光輝面。(「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
本名李明駿,臺大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廣播節目主持人,並長期於誠品講堂、趨勢講堂、敏隆講堂、藝集講堂開設課程。2021年以「楊照談書」榮獲第56屆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楊照勤於筆耕,著述豐碩,有《概念民國:不一樣的中國史‧迴音》、《您好,馬克思先生:資本論及其所創造的世界》、「日本文學名家十講」(十冊)、「不一樣的中國史」(十三冊)、《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等數十種。
近年積極推廣民國人文思想與學術,期望喚起人們重視中學與西學對接的這一批學人,在承襲傳統中求新之嘗試,以及在學術思想上之重大意義。

【預購】家變六講:寫作過程回顧◎王文興
Regular price $29.00《家變》被譽為五四以來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家變》在文字之創新,臨即感之強勁,人情刻畫之真實,細節抉擇之精審,筆觸之細膩含蓄等方面,使它成為中國近代小說少數的傑作之一。總而言之,《家變》就是『真』。」
──顏元叔
文學其實是藝術,文學對於語言的運用,它已經脫離了平常做為溝通的一個媒介。
──王文興
台灣文學史上,王文興的《家變》是一本具爭議性與傳奇性的重要長篇小說。《家變》1973年一出版即造成軒然大波。因為《家變》從內容到形式、情節、結構,語言文字,在當時的台灣文壇都是創新的,甚至創新到被某些人認為是「離經叛道」的「異端」,為了這部作品,台灣文學界曾經開過多次座談會,發表過多篇文章來討論。
《家變》是王文興的顛峰代表作,也是台灣文學史上的重要文學經典之一。
讀一流的小說,從《家變》開始;讀《家變》,從《家變六講》入門。
《家變六講──寫作過程回顧》由王文興親自導讀、解析、回顧《家變》的創作過程,為讀者一一導讀說明:小說的結構安排、文字的精心鑄鍊,場景的戲劇舖陳、意象的精彩展現……。每講並有知名學者呂正惠、林秀玲、柯慶明、康來新、張靄珠、梅家玲、陳萬益與王文興作深入對談。
本書不謹讓讀者有機會一睹《家變》的創作過程,更是理解《家變》、理解王文興的文學創作觀,最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王文興
福建人,一九三九年生,在台灣長大。台北師大附中畢業,入台大外文系,獲文學士學位,為《現代文學》雜誌創辦人之一;留美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小說創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曾任教台大外文系四十年,擔任小說課程,提倡精讀。出版有《家變》、《十五篇小說》、《背海的人》等書。二○○七年獲台灣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二○○九年榮獲國家文藝獎。

【預購】台灣文學英譯叢刊(No.39):王文興專輯 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No. 39 (Special Issue on Wang Wen-hsing)◎Kuo-ch'ing Tu(杜國清),Terence Russell(羅德仁)
Regular price $37.00Wang Wen-hsing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modernist writer who has long been regarded by Taiwan writers as a bellwether of literary aesthetics. His reputation rests on his devotion to an innovative literary language and writing style, demonstrated primarily in his novels. His persistent pursuit of an ideal style has challenged standard aesthetic views of Chinese literary language and conventional reading strategies. He views writing much as he does painting, music, or any other art form: while acknowledg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tent, he foregrounds the form. His fictional works, therefore, are not only pieces of creative writing but also creative artworks; each word and sign should be appreciated like a musical note in a song or a brush stroke in a painting. This ideal pushes him constantly to search out a more precise method to describe a specific subject, and each new method he develops is added to the reservoir of Chinese rhetoric. Due to his peculiar approach, he writes extremely slowly.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e has been able to write only thirty-some characters a day. To date, he has published twenty-three short stories, one novella, three novels (the second novel is in two volumes), one one-act play, three volumes of essays, and numerous poems, prose works, translations, and pieces of criticism.
王文興是台灣文學現代派的代表作家。王文興以獨特的語言風格,聞名於文學界,他對文學藝術的忠誠,數十年不改其志,廣受國內外學界和文壇的崇敬。由於其千錘百鍊的創作手法,王文興的寫作速度極其緩慢,近三十多年來維持一天三十個字的紀錄。直至目前他的著作包含了二十三個短篇小說,一個中篇,三部長篇(第二部有上下兩冊),一篇獨幕劇,三本散文集,和諸多未集結成冊的散文、詩歌、翻譯以及評論文章。王絕非多產作家,但作品篇篇如同精雕細琢的藝術品,耐人品味。其高度實驗性的寫作手法,挑戰讀者的閱讀,但又回報以無以倫比的美感享受。在華文文學的世界,獨樹一格,散發出璀璨的光芒。
Kuo-ch'ing Tu(杜國清)born in Taichung, Taiwan.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poetics and literary theorie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and world literatures of Chinese (Shi-Hua wenxue). He is the author of numerous books of poetry in Chinese, as well as translator of English, Japanese, and French works into Chinese.
Terence Russell(羅德仁)
Terence Russell(羅德仁)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Asian Studies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Manitoba in Winnipeg, Manitoba. His early research dealt with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and religion but for the past few years his interest has turned to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Chinese, especially the literature of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 Dr. Russell has a strong interest in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heory.
Shu-ning Sciban is a professor of Chinese and teache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Taiwanese fiction, writing by Chinese women, Chinese diaspora literature, narratology, rhetoric, styl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She co-edited with Fred Edwards Dragonflies: Fiction by Chinese Wome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Cornell East Asia Program, 2003) and Endless War: Fiction and Essays by Wang Wen-hsing (Cornell East Asia Program, 2011), with Lai-hsin Kang and San-hui Hong on Mandu Wang Wen-hsing [Slow reading Wang Wen-hsing] (7 volumes) (National Taiwan UP, 2013), and co-edited with Ihor Pidhainy Reading Wang Wenxing: Critical Essays (Cornell East Asia Program, 2015).

【預購】草原的迴聲:席慕蓉詩學論集◎蕭蕭、羅文玲、陳靜容
Regular price $34.00在這本詩學論集中,有以文字演繹席慕蓉作品中詩與畫的跨界者,亦有多篇論文深入掘發席詩中由時間所引生之抒情美學及焦慮感;更有通過「雨」、「草原」、「長河」等意象,追索席慕蓉深刻情愛表達式的精彩論述。此外,還有從原型心理學、敘事學及生態學角度對席慕蓉及其詩作進行別開生面的探究。另從讀者接受以論,「誤讀」亦不失為理想的詮釋與讀詩進路。

【預購】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台灣文學百年論戰◎朱宥勳
Regular price $31.00◎由文學戰神擔任「場邊球評」帶團觀戰,特別能看出論戰煙硝裡的個中三昧。
◎台灣文學是從論戰中開始的,小從使用的文字、語言,大到意識形態,台灣文學從來沒有理所當然順理成章這件事,我們現在可以擁有的自由與空間,都是從各種議題一場一場論辯過來的。
整個台灣文學史上,能夠擁有「認識我自己」的空間,
是多麽奢侈的文學願望。
論戰,或筆戰、論爭,在文學創作者間一直都在發生。本書主要關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的論戰(當時的論戰還是依靠刊物,不像二十一世紀之後主要發生在網路),這些論戰雖然各自在不同年代發生,但每一次的論戰就是一次形塑台灣文學樣貌的歷程。文學參與者們(不只創作者,還有社運人士和學者)直接以理念發聲,「辯」化出我們現今文學的樣貌,和理解文學的態度。
朱宥勳以宛如「場邊球評」的角色,帶讀者來看貫穿二十世紀的十場文學論戰,說故事般進入這些論爭興起的緣由,還有論戰各方的論點,另一方面也用我們現代觀點來看,這些論戰如何影響到我們後世。
這十個「戰場」分別是:
一、新舊文學論戰
二、台灣話文論戰
三、糞寫實主義論戰
四、「橋」副刊論戰
五、現代派論戰
六、關唐事件
七、鄉土文學論戰
八、「台灣文學正名」系列論戰
九、後殖民論戰
十、雙陳論戰
我們現今對台灣(新)文學的觀念,甚至是對(純)文學的理解,都是由這些論戰幾次逐步奠定下來。甚至,台灣文學這個概念,也就是從新舊文學論戰之後逐漸成形的,也可以說,台灣文學史是從論戰中誕生的。認識這些文學論戰的故事,也就回頭檢視了我們自己對文學的品味與認知是怎樣形成的。
一般關於文學論戰的整理,主要都是史料和學術資料,朱宥勳將生硬的史料和論文,以後來者的觀點消化,再以章回小說的形式帶我們重返論爭的核心要點,以及觀察各方怎樣運用戰術策略來打筆戰。讀者可以吃瓜看好戲,看看文人們怎樣彼此相鬥,更深刻的意義還是讓普羅讀者知道,我們現今文學的樣貌和品味思索,是如何一次次藉由創作與論戰交織而成,我們現在的文學樣貌是前代文人一次次辯出來的。
在四、五十年前,連「台灣文學」都還是不能明白講出來的禁忌之詞,很可能獲罪,如今卻是另一番光景。由此更可以看出台灣文學是怎樣透過思想、美學、社會與政治運動慢慢開創成為現今的園地。這是經過近百年來的衝撞,才讓我們擁有認識自己面目、認識這個社會樣貌、擁有自己文學的自由與空間。這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奮戰出來的,是奢侈的文學願望。
本書是朱宥勳「台灣文青養成計畫」的系列作品之一,這個計畫的目標是想全用台灣文學的作品與案例,來解說文學的基本概念。透過台灣文學的作品談「閱讀」、「創作」、「作家」與「文學理論」。透過文學論戰談「文學理論」的《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甫完成,「台灣文青養成計畫」的四塊領域初步都有了一本書,《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搭配重新改版的談「作家」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更新版),讓台灣文學論戰的歷程搭配戒嚴台灣小說家的故事一起閱讀,更可以體會過去百年來台灣新文學如何從無到有逐步建構出至今的樣貌。
名人推薦
向陽(詩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
何玟珒(作家)
林巾力(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
邱貴芬(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
洪明道(小說家)
唐捐(詩人、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張誦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亞洲研究系及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
自台灣新文學運動以來,無數文學人都相信「文學能夠改造社會」。但是,若真的問起「文學有哪一次真正改造社會了」,文壇中人大概都只能支吾以對了。不過,鄉土文學論戰至少給出了一次正面的答案。沒錯,就是這一次論戰打開了潘朵拉之盒。它把腐朽的威權體制撞出裂痕,它讓本來被壓抑的思想逸流出來,給了人們一個持守信念的理由。如果沒有鄉土文學論戰,一九八〇年代的「黨外運動」恐怕很難如此風起雲湧。這一次,真的是文學走在社會前面了。——朱宥勳,〈一個詞彙就是一處戰略高地:鄉土文學論戰〉
台灣桃園人,一九八八年生,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曾獲金鼎獎、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文學獎。
出版過:
小說集——《誤遞》與《堊觀》。
小說連作——《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用虛擬的未來口述歷史結構,以多樣觀點描述一場台灣近未來的戰爭,探索台灣民族共同體的想像。
長篇小說——《暗影》以職棒簽賭案來探索台灣社會的面貌;《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摸索學校教育體制的權力結構問題。
非虛構作品——「作家新手村」系列二書《作家生存攻略》與《文壇生態導覽》,以田野調查精神一五一十描繪神祕的文壇鋩角與求生術;《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分析如何用小說技術來解析世界、說服他人、洞悉讓人混淆的資訊洪流;《學校不敢教的小說》,藉經典小說解讀來分享學校教育裡不會探觸,但卻是許多年輕心靈期待理解的作品。
與朱家安合著的《作文超進化》,教學生培養思辨能力,只要知道人們如何思考、大腦如何運作,就能把文章寫得又快又好。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介紹新世代的小說創作者。與愛好文學的朋友創辦電子書評雜誌《祕密讀者》,曾持續三年不間斷出版當下台灣僅見的文學評論刊物。
也在聯合報鳴人堂、蘋果日報、商周網站、想想論壇等媒體開設專欄。
個人網站:chuckchu.com.tw

【預購】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 The Median Line of Literature: From Historical Change to Literary Transformation◎梅家玲
Regular price $43.00《文學的海峽中線》9月12日隆重登場!
王德威:「海峽中線」,就是文學!
【預購】文學論戰與記憶政治:亞際視野◎王智明、劉羿宏、魏月萍、蘇穎欣等
Regular price $41.00文學論戰尤其是反映時代狀況、凝聚多重意義的「記憶之所」。
戰後東亞各地的文學論戰,表達衝突與矛盾的方式與論述語彙雖各異,但問題意識卻類近,其效應跨越的時間與地理,大都表達了民眾主體追求獨立與自主的意願以及以文藝應對現實的勇氣。其間我們不僅該看到記憶的迂迴與纏繞,也該直視政治的作用與企圖,在閱讀與重讀的反覆嘗試中,同時尋找感性的相遇與理性的交鋒。
本書藉由並列與呈現現代東亞幾個重要的文學論戰(韓國的民族文學論、日本的國民文學論、馬來西亞的馬華文學論、臺灣的鄉土文學論)來展開思想性的討論,以建立一套可以相互參照的詞彙和系統,突顯構成東亞現代性的共通矛盾。
共同推薦
白永瑞(延世大學名譽教授、細橋研究所董事長)
任佑卿(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教授)
李丁讚(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李有成(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
林姵吟(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
林載爵(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
劉柳書琴(清華大學台文所教授)
崔末順(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
陳萬益(清華大學台文所榮譽教授)
劉人鵬(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依姓氏筆劃序)
作者介紹
王智明/白池雲/池上善彥/吳世宗/宋玉雯/延光錫/金明仁/施淑/若林千代/徐秀慧/崔元植/莊華興/陳瑞樺/劉羿宏/魏月萍/蘇穎欣

【預購】鏡夢與浮花: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鍾正道
Regular price $37.00文學與電影雖是兩種不同的媒介材料所構成的不同的符號系統,但彼此在形式上卻經常「脫胎換骨」──文學常成為電影的素材,而電影也屢屢轉化為文學,《鏡夢與浮花: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便是從電影的觀點,來閱讀張愛玲的小說。
張愛玲雖然以小說與散文創作聞名,但其實她與電影之間也有層深厚的關係──從小,她愛看電影,愛讀電影雜誌,嘗試寫影評,創作電影劇本;她曾將自己的小說改編為電影劇本,曾將別人的小說、電影、舞台劇本改編為電影劇本,也曾將自己的電影劇本改寫成小說;許多電影導演紛紛將她的小說搬上銀幕,其小說本身也具有濃重的電影感。
本書以「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為題,企圖透過電影技巧與本體的觀念,全盤爬梳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技巧的挪移與對電影本體意識的掌握,以挖掘小說中的電影幽魂,肯定其美學及歷史上的意義。
本書在進行主要的電影閱讀之餘,亦同時運用文學閱讀的方法。在電影閱讀上,由文本中對電影技巧的感官知覺層面出發,連結故事,進入主題層面,最後歸納審美特徵,確立其中的影像美學;在文學閱讀上,則觀察作家的背景經歷與思想意識在字裡行間的滲透,再輔以修辭學、精神分析、女性主義等觀點,進而整體而深入的把握張愛玲小說具有電影化想像的藝術價值。
張愛玲與電影之間,存在一段漫長的「華麗緣」,從一名欣賞電影的影迷,到寫作電影評論、電影劇本,到將自己的電影劇本改為小說,再到將自己與別人的小說改為電影劇本;兩種符號系統的相互轉換,固然強化了各自的優勢,卻也突顯了彼此的限制,於是,她選擇了讓小說來互補缺憾──在小說中融入電影藝術。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教於東吳中文系,研究領域為「現代文學」、「文學與電影」。著有《佛洛伊德讀張愛玲》、《文學與電影讀本》、《張愛玲與《傳奇》》及相關論文。曾獲中央日報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國軍文藝金像獎、東吳大學教學傑出教師。
【預購】 可畏的想像力——當代小說31家◎王德威
Regular price $48.00只有那些倖免於肉身凌辱,尚未因種種劫難而成為行屍走肉的人,才得以在見證不義之餘,有能力想像種種恐怖並運用這可畏的想像力。這樣的想像有助於思辨政治情境,啟動政治情懷。——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王德威繼《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之後,又一本探討當代具代表性的小說家作品序論集,由此觀看當代文學的脈絡發展與時代意義。
麥田的「當代小說家」書系自一九九六年推出後,至今已超過二十五年。這一書系涵蓋兩岸四地(台、港、陸、星馬)及全球華人小說家的傑作,展現華語文學的壯觀版圖。書系主編王德威,參與選書製作,並為每一本書寫下序論,介紹作家的特色,並觀照小說與政治、社會、人生的美學關聯。二○○二年,麥田結集二十篇序論出版《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一書,討論包括朱天文,舞鶴,朱天心,李昂,施叔青,余華,王安憶,莫言,蘇童,鍾曉陽,黃碧雲,駱以軍等作家的代表作品,呈現上個世紀末中文小說的種種風華面貌。
接著從二○○二年到二○二二年,「當代小說家」書系陸續再出版了不少當時代的代表作品,如李永平《大河盡頭》、吳明益《單車失竊記》、陳冠中《盛世》、駱以軍《匡超人》、鍾文音《別送》、王安憶《一把刀,千个字》等,都曾引起廣泛討論。這些序論,連同系列以外的小說點評,編選之後共得三十一篇,即是這本書《可畏的想像力:當代小說31家》。
王德威論及——
過去二十年兩岸四地局勢波譎雲詭,世界危機重重。與此同時,數位科技爆發、環境物種嬗變——從全球暖化到生態污染——重新定義了人類與後人類的關係。當我們汲汲於眼前的意識形態和族裔紛爭,或持續科幻化、娛樂化種種災難的可能時,敏銳的小說家卻感受到「惘惘的威脅」撲面而來。他們的作品震撼人心,不僅在於形製新穎,更在於內容的不可思議。
書名「可畏的想像力」,典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論述。在《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一書中,鄂蘭論二十世紀的暴政帶給世界種種傷害,不因某一特定政體或政權的消長而稍息。尤有甚者,暴政甚至可以最平庸無感的形式滲透到日常生活,並被視為當然,甚至膜之拜之。這是現代之「惡」最詭譎的形式。當此之際,鄂蘭呼籲我們必須鍛煉「可畏的想像力」,用以對抗歷史怪獸的無孔不入。
本書三十一位作家按出生時序排列。首篇臺靜農先生(一九○二)與末篇陳春成先生(一九九○)恰各站世紀初與世紀末一端。但時間的差距無礙他們回應「當代」問題的敏銳感和迫切性。這些作家處理各別的歷史語境,卻在本書內形成共時性的對話。
晚清文人陶佑曾(一八八六~一九二七)面對晚清變局,提倡新小說,曾有如下描述:
有一大怪物焉:不脛而走,不翼而飛,不叩而鳴;刺人腦球,驚人眼簾,暢人意界,增人智力;忽而莊,忽而諧,忽而歌,忽而哭,忽而激,忽而勸,忽而諷,忽而嘲;鬱鬱蔥蔥,兀兀矻矻,熱度驟躋極點,電光萬丈,魔力千鈞,有無量不可思議之大勢力,於文學界放一異彩,標一特色,此何物歟?則小說是。
一個世紀後的我們思考小說的「當代」意義,期待在時間的裂縫之間,虛構的敘事得以繼續發揮想像,回應歷史的匱乏。《可畏的想像力》所論的三十餘本作品雖然只是當代小說的抽樣,已經可以看出小說家的創造力未可限量。
王德威以精采的序論,將小說家的代表作,作縱深的創作精神與時代議題關懷的探討,觀照小說與政治、社會、人性的美學關聯,提供喜愛中文小說或研究中文小說的讀者,嶄新的視角,深具意義。
作者簡介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著有《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後遺民寫作》、《現代「抒情傳統」四論》、Fictional Realism in 20th 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y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述》),The Lyrical in Epic Time: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Artists Through the 1949 Crisis(《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二十世紀中期的中國知識分子與藝術家》)、Why Fiction Matt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等。主編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南洋讀本:文學.海洋.島嶼》等。

【預購】香港武俠名家名作大展(上下)【書衣收藏版】: 上-金庸/前後左右 下-黃易/前濤後浪◎陳墨
Regular price $80.00
【預購】越過人生的刀鋒:金庸筆下的女子:人生有三件事最難越過:面對誘惑、面對委屈、面對執念。金庸寫女人,比英雄更動人。◎六神磊磊‧讀金庸團隊
Regular price $33.00◎「讓你特別舒適的人,可能另有所圖。」《雪山飛狐》的南蘭這樣踩了雷。
◎「越聰明的女人,越要按捺替別人安排一切的衝動」,別成了《天龍八部》的阿朱。
◎「做人不能既要、又要、還要。」否則像《倚天屠龍記》的紀曉芙,好心沒好下場。
六神磊磊,本名王曉磊,曾在新華社任職資深時政記者8年,
2013年開設「六神磊磊讀金庸」公眾號,文章閱讀數均超過10萬次,
被中國權威數據機構「新榜」,評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之一。
六神磊磊曾說,自己的本業就是讀金庸,
從國中第一次接觸《神鵰俠侶》開始,加起來至少看過二、三十遍。
所以他出版了一本創下百萬紀錄的暢銷書《六神磊磊讀金庸》。
這一回他和他的讀金庸團隊,要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金庸小說裡的奇女子。
康敏無法面對誘惑,權力的誘惑,被愛的誘惑,所以她變得貪婪,最後不擇手段。
李莫愁無法面對委屈,於是過度報復,到處殺戮,不明是非。
滅絕師太無法面對執念,固執的相信絕對的善和惡,非黑即白,所以不可理喻。
所以,人的成長無非就是學會面對三件事:
面對誘惑、面對委屈、面對執念。
就像毛姆小說裡所言,一把刀的鋒刃總是難以越過。
而以上三件事:誘惑、委屈、執念,就是人生的刀鋒。
一個人哪怕再機智聰明,也可能在其中某一項倒下。
◎多數的黃蓉、郭靖都不會相遇,只會擦身而過
小時候讀《射鵰英雄傳》,認為黃蓉和郭靖的愛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長大後,離合聚散看得多了,才忽然明白:
世上大部分的郭靖還是娶了華箏,黃蓉還是嫁給歐陽克。
很多愛只能錯過,無法修成正果。
◎懂事挺好的,但太懂事就沒必要了
張無忌的丫鬟小昭,可謂「女工具人」中的模範,連頂嘴都不會,
為母親出生入死、對張無忌唯命是從,但張只知道她好看,卻不知她的聰慧;
她始終不明白:被愛和被需要,是兩回事。
◎面對誘惑、面對委屈、面對執念
和王語嫣說話,著名的無聊,因為她三句不離表哥慕容復,
她的表哥和母親,早早就像銼刀一般除去了她的個性和稜角,
使她變得半真不假、半假不真;人被折疊久了,就會忘記真實的自己。
總有人說女性要溫柔,而金庸的武俠江湖告訴你,
女性的確要溫柔,但不是要你謹小慎微、低三下四,
因為真正的溫柔不是對他人,而是對自己。
金庸寫女人,比英雄更動人。
本書特色
人生有三件事最難越過:面對誘惑、面對委屈、面對執念。
金庸寫女人,比英雄更動人。
名人推薦
前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武俠小說研究者/林保淳
臺師大助理教授/李純瑀(魚小姐)
暢銷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吳淡如
六神磊磊
本名王曉磊。
知名自媒體人,作家。
曾任新華社重慶分社記者,長期從事時政、政法報導。2013年開設「六神磊磊讀金庸」專欄,文章廣受歡迎。在金庸小說已然被眾多讀者反覆解讀、詮釋的情況下,六神磊磊的金庸解讀仍然脫穎而出,以其犀利、獨到的視角獨樹一幟。
著有《六神磊磊讀金庸》(任性出版)、《翻牆讀金庸:從武俠裡笑看現實江湖》、《翻牆讀唐詩》。

【預購】話說文學編輯◎楊宗翰(編)
Regular price $25.00如何成為一位文學編輯?本書特邀吳鈞堯、陳逸華、孫梓評(董柏廷訪)、蘇紹連、邱靖絨、李偉涵、蔡昀臻、陳皓、廖之韻、陳謙、龔華、趙衛民、楊宗翰、盧美杏等中壯世代編輯現身說法;並向梅新、高信疆、瘂弦與蔡文甫等「大副刊時代」的典範致敬,從最真實的編輯經驗,提煉出文學編輯之道!
全書分為三輯,分別為「編輯日常」、「職項認知」與「憶昔思今」。第一輯從文學編輯的日常工作出發,再依照媒體屬性邀請各領域名家分享職涯生活,包括:吳鈞堯談文學雜誌、陳逸華談文學圖書、孫梓評談文學副刊(董柏廷訪問)、蘇紹連談文學網站。第二輯則邀請六位現任編輯現身,其身分涵蓋總編輯、書系主編、美術設計、接案外編、大學學報主編及專業經理人,他們以各自經驗敘述工作應具備的職項認知。第三輯「憶昔思今」特別向「大副刊時代」致敬,介紹《中央副刊》主編梅新、《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聯合副刊》主編瘂弦、《中華副刊》主編蔡文甫等前輩,他們當年以編輯行為推動文運,堪稱將文學編輯的角色做到最大,影響了整個社會。
本書特色
★十餘位中壯世代編輯現身說法,獻給有志加入文學編輯行列的朋友,一部兼具「當代性」、「在地性」與「類別相符」的合適教材!
出生金門,曾任《幼獅文藝》主編,現任中華民國筆會秘書長。曾獲九歌出版社「年度小說獎」、五四文藝獎章(教育類與小說創作)、中山大學傑出校友等,《火殤世紀》獲得文化部文學創作金鼎獎、《重慶潮汐》入圍臺灣文學館散文金典獎,多次入選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著有《100擊》、《遺神》、《孿生》等散文與小說著作,二○二一年秋出版首部詩集《靜靜如霜》。
陳逸華
聯經出版公司副總編輯。曾於舊書店服務。擔任過臺灣首場「舊書珍品鑑定會」鑑定者、臺北文學季文學書塾系列講座講者等。執編書籍曾獲Openbook好書獎、臺北書展大獎、香港書獎、金鼎獎等。
董柏廷
一九八六年生,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肄。曾任《自由時報‧自由副刊》、《文訊雜誌》編輯。現為文字工作者。
蘇紹連
國小教師退休,曾參加後浪詩社、龍族詩社、臺灣詩學季刊社,主編吹鼓吹詩論壇。著有《茫茫集》、《驚心散文詩》、《隱形或者變形》、《童話遊行》、《時間的背景》、《時間的零件》、《無意象之城》、《非現實之城》、《我叫米克斯》、《曠遠迷茫──詩的生與死》等詩集,並有《鏡頭回眸──攝影與詩的思維》、《你在雨中的書房我在街頭》、《攝影迷境》等攝影書。
邱靖絨
長期服務於出版界,現為菓子文化總編輯。輔仁大學德文所畢,詩作多發表於《創世紀詩雜誌》等報刊,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試圖以創作為破繭與作繭之路,探索自我與莫名旋轉的世界。著有詩集《不斷迷路的城市》。
李偉涵
一九八五年生,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自由工作者,接案項目包括採訪、編輯、美編、設計等。曾任遠景出版主編。曾出版《希望之石》、《密室逐光》、《天照小說家的編輯課》、《鳶人》等書。
蔡昀臻
遠流出版主編。先後任職於《自由時報‧自由副刊》、《文訊雜誌》、《中國時報‧開卷》等媒體。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等。
陳皓
曾任《薪火詩刊》、《鳴蛹季刊》、《野薑花詩刊》主編,與《曼陀羅詩刊》編輯委員、《葡萄園詩刊》美術編輯。現為「景深空間設計」設計總監、「小雅文創」總編輯。著有詩集《在那裡遇見寂寞》、《空間筆記》、《護城河》。主編《臺灣一九六○世代詩人詩選集》、《臺灣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集》、《臺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作品曾獲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兩岸漂母杯文學獎、枋橋藝文獎。入選《兩岸當代詩萃》、《臺灣一九六○世代詩人詩選》、《海星詩刊選集》、《乾坤詩刊25週年詩選》等。
廖之韻
現為奇異果文創發行人兼總編輯,曾任雜誌主編、圖書主編,著有:詩集《少女A》、《好好舞》、《持續初戀直到水星逆轉》、《以美人之名》;散文《快樂,自信,做妖精》、《我吃了一座城》;小說《裸‧色》、《備忘》;主編《性別平等議題多元選讀本》;與沈斑和赫米兔工坊合著繪本《庫特的毛線時光》。
陳謙
本名陳文成,佛光大學文學博士,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碩士。曾任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內容人才培訓專班「故事行銷」教師,龍華科大遊戲系「劇本創作」教師,傳播公司電視編劇,中時集團文案編輯、網路書店行銷經理及光電企業品牌經理、出版集團經理兼總編輯,現任教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北教大通識學報》、《當代詩學》學報主編,耕莘文教院、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出版顧問。學術專長為故事行銷學、出版編輯學、臺灣現當代文學等。作品曾獲吳濁流文學獎、文建會臺灣文學獎、臺北文學獎等十餘項。著有詩集《島與島飛翔:陳謙詩選》、小說集《燃燒的蝴蝶》、旅遊文學《戀戀角板山》及其他文學及論述作品等十五部。
龔華
輔大食品營養系理學士,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小白屋詩苑社長,曾任乾坤詩社社長、丹麥AVIENDO FAIRY TALES文創團隊童話繪本亞洲創意總監。曾獲第四十一屆文藝獎章、詩運獎、詩歌藝術創作獎、華岡文學獎新詩創作獎。作品入選《現代女詩人選集》、《新詩三百首百年新編》、《年度詩選》、《臺港情詩選》,以及多國「世界詩人大會詩選集」等。著有《情思‧情絲》、《花戀》、《玫瑰如是說》、《我們看風景去》、《永不說再見》、《以千年的髮》等詩、畫、文集,與碩論《詩人梅新主編中央副刊之研究》。主編《自己做陀螺―薛林詩選》,譯詩選《逆光》、《世界詩選―鶴山七賢》,童話繪本譯寫《小夜鷹》等共十六部。
趙衛民
浙江省東陽縣人。詩人,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畢業,中國文化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聯合報‧聯合副刊》資深編輯。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優等獎、國軍文藝長詩及散文銀像獎計十餘種。著有《德勒茲的生命哲學》、《尼采的生命哲學》、《簡明中國哲學史》、《莊子的風神》、《新詩啟蒙》、《老子的道》、《莊子的道》及詩集《猛虎和玫瑰》、《芝麻開門》等五部,散文五部,計二十餘部。
楊宗翰
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所兼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出版編輯學、現代詩學、臺灣文學、華文文學。著有專書《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另曾主編《大編時代:文學、出版與編輯論》等七部,與師友合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八部。
盧美杏
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曾任記者、編輯,主編過《中國時報》之寶島版、浮世繪版、家庭版等副刊版面,並曾為《人間福報》、《就業情報》專欄作者。編著有《典藏艋舺歲月》、《花蓮無毒農業跳曼波》、《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十四堂課》等。
編者簡介
楊宗翰
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所兼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出版編輯學、現代詩學、臺灣文學、華文文學。著有專書《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另曾主編《大編時代:文學、出版與編輯論》等七部,與師友合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八部。
【預購】私札與私語:三顧張愛玲Eileen Chang in Private Letters◎高全之
Regular price $29.00作者簡介

【預購】異色的雜念:看電影的人02◎詹正德
Regular price $38.00有河書店店主、資深影評人詹正德(網名686)繼2014年底出版了第一本影評集《看電影的人》之後,睽違八年,又將這些年所累積的影評文章集結出版《異色的雜念:看電影的人2》。
作者身兼書店人及影評人,觀覽既豐博,對電影及現實世界之理解與剖析可謂異常深刻,且常有獨到角度,致令讀者非再次重看電影以相印證不可;一部影評集的價值不僅在於作者「看了什麼」、「看了多少」,更在於其「看的方法」,這正是兩部《看電影的人》所提出的終極價值。
名家推薦
作為一個獨立書店老闆,他是在抗衡網路書店及連瑣書店做成的壟斷之勢,嘗試令書店建立出店主與顧客之間一種人性化的聯繫。他的影評與他開書店幾乎是一體兩面。──蒲鋒 香港影評人
收到詹兄傳來的文稿,雲端上的電子檔案每篇都藏著隱約的重量和深度,循著他編訂好的目錄路線一篇一篇地拜讀,趣味盎然,尤其他看的電影既多且廣,從西的英美加歐陸,到東的中港台日韓,再遊走東西之間的印度和巴勒斯坦,這趟電影之旅,竟也滿足了這幾年因新冠疫情而無法流動的身心。──卓男 香港影評人
詹正德
686
本名詹正德。
曾為資深廣告人、現為資深書店人兼影評人。
著有影評集《看電影的人》,曾獲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曾任金馬國際影展、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及香港國際電影節等影展評審。
曾任友善書業合作社理事主席、創辦《閱讀的島》雜誌並任總編輯。
現均卸任,並於北投唭哩岸經營「有河書店」。
【預購】槍桿與筆桿下的眷村文學◎眷村雜誌
Regular price $31.00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百萬隨軍移民被安置在眷村中,這些聚落遍布全台,形成封閉又自我完整的生活方式。眷村文學自1970年代萌芽,1980年代興盛,1990年代逐漸消聲匿跡。雖然式微,但眷村文學已在臺灣文學史上留下深刻的影響。
臺灣當代文學發展,與烽火息息相關,台海戰雲密布的背景及動盪的局勢,交織成一個苦難而壓抑的年代,生活其中的人們形成筆與槍的隊伍,這支隊伍中,從詩歌、散文到小說,誕生了許多耀眼的寫手。詩人的隊伍裡,有被譽為「詩壇鐵三角」的洛夫、張默、瘂弦;傑出的小說與散文大家,從司馬中原、朱西甯、管管,到袁瓊瓊、蘇偉貞、朱天心、張啟疆等,書寫眷村生活的各個面向;又有學者與文化人,如陳芳明、封德屏,一生致力推動文學,時時關注社會的變遷。
《眷村》雜誌採訪了這些與眷村有關的文學家,將他們的生命故事與歷程集結成書,紀錄下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與獨樹一格的文學發展。
隸屬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眷盟),眷盟於民國103年10月由全台各地的眷村文化保存工作者共同組成,109年4月正式向內政部登記核准為社團法人,並發行《眷村雜誌》。《眷村雜誌》為半年刊,迄111年已發行六期。
眷盟期望在全台眷村拆除殆盡之時,仍能凝聚眷村人的情感,重新喚起眷村人對眷村的記憶,以及它背後的血淚史,尤其是希望年輕的世代,對臺灣這段珍貴的歷史,能有更深刻的了解。眷盟誠摯邀請各地關心眷村文化發展的朋友加入我們的陣容,以各種方式協助我們。
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臉書:www.facebook.com/groups/804791536249678/
全國眷盟捐款帳號:
戶名: 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
銀行: 第一銀行木柵分行
帳號: 167-10-150606
聯絡方式:
jw5793@ms28.hinet.net
撰稿人簡介
張夢瑞
新聞人。愛音樂、電影、文學。曾任職《中國時報》、《民生報》記者多年,獲「吳舜文新聞獎」。報導作品〈何處是兒家〉、〈小丑〉曾被改編為電影及電視劇。擅長說故事,對上海、香港、臺灣的國語老歌,下過深厚功夫蒐集及鑽研,長期在電台主持《老歌曲•舊時情》節目。著有《金嗓金曲不了情》、《吃點子的人》、《我把English獻給你》、《林旺與馬蘭的故事》(皆為聯經出版)。

【預購】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從知識的星火、敘事的力量,到作家的社會責任,「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力普·普曼的32場大師講堂◎菲力普·普曼, 賽門·梅森 Philip Pullman, Simon Mason(譯者: 王翎)
Regular price $45.00「黑暗元素三部曲」全球狂銷17,000,000冊
《塵之書》二部曲問世3天熱賣超越《使女的故事》續集
最受歡迎小說家與他的故事藝術
菲力普.普曼獲獎殊榮
★卡內基童書獎(1996、2007)
★最佳卡內基童書獎(2007)
★衛報兒童小說獎(1996)
★科斯塔圖書獎年度選書(2001)
★林格倫紀念文學獎(2005)
★英國圖書協會年度作家(2018)
★詹姆斯・巴利終身成就獎(2019)
他筆下的世界影射現實,創造前所未有的閱讀現象
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大師
◎集結近二十年散文、演講精華,內含32篇故事哲學,以及42張精美插圖,包括名畫《女神遊樂廳的吧檯》、朵貝楊笙的插畫、第一版《孤雛淚》的手繪插圖等等。
◎石芳瑜(作家、《閱讀的島》總編輯)、邱常婷(小說家)、游佩芸(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劉鳳芯(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盧郁佳(作家)鄭重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內容簡介
在故事之境不需要護照,
以知識為火炬,探照敘事的橋梁,
找到通往自由的道路。
像一個大師那樣琢磨寫作技藝──
- 以正確次序排列,讓事件之間的連結清晰可見。
- 說故事就像拍電影,鏡頭位置至關重要。
- 故事講求一致性,不能任意插入大異其趣的元素。
- 故事的轉折必須全部指向結局,勇於貫徹「不需要的就刪除」。
- 不要怕老哏,切記愛和勇氣永遠是讀者需要的優良老哏。
- 熟悉你的故事,評估市場,才能吸引不同讀者的注意。
- 謹記「原初情境」,讓所有重要的事都出現在故事裡,無關的事都別提。
文學不在象牙塔裡,說書人應負起的八種責任──
- 財務上的責任──爭取自己應得的價碼,不用不好意思。
- 對語言的責任──備妥工具書。
- 對情感誠實的責任──別故意騙人眼淚。
- 說故事技藝的責任──鑽研最高明、最靈活的手法。
- 引導的責任──將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鮮故事泉源帶入自己的文化。
- 對讀者的責任──黑暗與悲觀的故事也必須帶來正面影響。
- 了解自己的責任──身為說故事者,自己擅長的是什麼?
- 對故事本身的責任──竭盡所能地保護你的故事。
▍《好故事可以對抗世界嗎?》──國際媒體一致盛讚
閱讀此書彷彿偷溜進一位故事大師講課的教室,旁聽了整年的課⋯⋯普曼如此友善直率地提出建議和忠告,分享祕辛和想法,令人感動得幾欲落淚。——《衛報》二○一七年度好書
指路明燈之作。——《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好比一座金礦⋯⋯如此豐富的文集,彷彿取之不盡的寶藏⋯⋯本書睿智且充滿人文關懷,而且極為好讀,讓讀者得窺作家蓬勃想像力以及寫作生涯的堂奧,堪稱一趟精采巡禮。——《金融時報》
對於在3C螢幕時代應如何為孩童的想像力提供養分,普曼提出深刻的省思。——《觀察家雜誌》
本書施展了一道咒語令人沉醉入迷⋯⋯浸淫於字裡行間,彷彿與見多識廣、愉悅歡快、好奇心與想像力無限奔放的心智為伴,有如醍醐灌頂。——《紐約時報》
本書專論想像力和說故事的重要性,淺白易讀、令人信服且引人入勝,讓我們得以深刻洞悉這個時代最傑出的說故事大師的心思智識。——基蘭・米爾伍德・哈爾葛芙,《萬物盡頭之島:隔離樂園》作者
「沒有了故事,我們將不足以被稱為人類。」
生於英格蘭諾里奇(Norwich),父親是飛行員,小時曾隨著父親住過澳洲。在他七歲那年,父親因飛機失事喪生,母親改嫁後帶著他搬至北威爾斯。歷史悠久的威爾斯地區群山環繞,有著許多傳說與神話,這些都影響了日後普曼的寫作風格。在威爾斯求學時接觸到兩位作家的作品: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以及詩人、畫家威廉.布雷克,他為此深深著迷,《失樂園》更成為後來寫作「黑暗元素三部曲」的重要元素。
大學就讀於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Exeter College)英文系,不過成績普通。畢業後曾在中學擔任教職,七〇年代的英國沒有課綱,他盡情對孩子們闡述從神話到荷馬史詩等各式各樣的作品,並為每學期末的話劇演出擔任編劇和導演,這些素材都成為後續作品的養分。普曼雖熱心教學,卻自稱不太能認同過分強調考試的教育制度,一九九五年出版的《黃金羅盤》於隔年同時奪得英國兒童小說卡內基獎章與《衛報》兒童小說獎,普曼亦辭去教職,全力投入寫作,除了獲獎無數的代表作「黑暗元素三部曲」及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的「英倫懸疑四部曲」外,亦著有許多單本長、短篇小說如《發條鐘》、《我是老鼠!》與《卡斯坦伯爵》等作品。他從未自我設限的寫作精神,打破了年齡與類型的界限,廣受大人小孩的喜愛,至今仍是活躍於文壇的說故事大師。在二〇一七年,以「黑暗元素三部曲」同名主角「萊拉」,再推出重量級《塵之書三部曲І:野美人號》,媒體譽為:「很少書能讓我們願意等十七年,但『塵之書』絕對是其一。」
二〇〇八年,普曼獲《泰晤士報》選為一九四五年以來最偉大的五十個英國作家之一;二〇〇九年獲牛津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並甫於二〇一九年的新年授勛(New Year Honours)獲頒爵士勳銜。
相關著作:《黑暗元素三部曲II:奧祕匕首(故事大師菲力普.普曼代表作 BBC影集原著)》《黑暗元素三部曲І:黃金羅盤(故事大師菲力普.普曼代表作 BBC影集原著)》《黑暗元素三部曲Ш:琥珀望遠鏡(故事大師菲力普.普曼代表作 BBC影集原著)》
賽門·梅森/編者Simon Mason
為大小讀者寫書。首部寫給成人的小說獲頒貝蒂・特拉斯克小說新人獎,青少年小說《月亮派》(Moon Pie)則獲衛報兒童小說獎。以嘉維・史密斯為主角的系列神祕懸疑小說第一集《逃家女孩》(Running Girl)入圍柯斯達文學獎最佳童書決選,第二集《少年命案》(Kid got Shot)獲國際犯罪小說大會「犯罪盛宴」選為二零一七年最佳青少年適讀犯罪小說。現居英國牛津。
譯者簡介
王翎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所畢業,現專事筆譯,在翻譯旅途中,穿梭平行時空,開展多重視界,探索文本中的層層意義。譯作有《塵之書三部曲II:祕密聯邦》、《惡作劇女孩》、《雪山男孩與幻影巨怪》、《聽不見的聲音》、《暗黑孤兒院》等。

【預購】大人的村上檢定:即使親密友人也無法給予又深又硬的安慰的村上春樹專門讀本◎ 楊佳嫻,賴明珠,陳栢青等等
Regular price $25.00「不是我自誇,但我想只有不嫌麻煩地做過一次,
才能夠確認許久以來,自己心裡也莫名其妙的微小挫傷。」
來試試以下的題目吧!
1.( )19歲時到明治神宮棒球場看球賽,當美國籍球員希爾頓(Dave Hilton)擊出二壘安打時,村上突然決定開始提筆寫小說。 (為是非題)
2.( )成為台灣流行語的「小確幸」一詞,出自哪本著作? ①《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②《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③《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3.( )以下小說中的哪個人物並非一般大眾所認知的同志?①《人造衛星情人》的小堇 ②《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紅仔 ③《海邊的卡夫卡》的大島
4.( )哪個不是《1Q84》的特徵? ①共有三冊 ②以第三人稱描寫 ③三角戀
5.( )在哪個得獎致詞中,村上春樹初次公開談到他的父親? ① 安徒生文學獎 ② 以色列耶路撒冷獎 ③ 法蘭茲卡夫卡獎
全書兩大特色
1.【全台獨家】專業檢定題目設計+村上春樹的專門讀本:
4級檢定+15位名家+29篇文章+100道題目,澈底提升你的村上力。
小說+散文+音樂+電影+雜學,100%沉浸村上春樹的青春感!
2.【全面啟動】Level 1檢定線上解答機制:
看看你是村上「迷」,還是村上「狂」!
超越平面文本的互動式閱讀,生活因為文學而變得不一樣了。
好想知道村上的一切?!
100%村上春樹教科書,離村上春樹世界最近的唯一入口!
村上初、中、中上、高級檢定特輯!成為比村上春樹還要了解村上作品的村上達人!
《大人的村上檢定》精選《聯合文學》雜誌自2009年以來,與村上春樹有關的作品評論、專題與散文;全書收錄並探討的村上作品有其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國境之南.太陽之西》、《1Q84》、《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短篇小說:《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村上春樹雜文、散文:《遠方的鼓聲》與隨筆《村上收音機》。
這不僅僅是一本導讀,更是一本村上教科書,看得到作家們讀村上的視角、回顧那些年閱讀村上的回憶,也有村上專家們的深度論述,隨每章節結束後附上初、中、中上與高級4級檢定題目,測驗對村上春樹的熱愛程度!因為這本而愛上(或更愛)村上春樹。
出生於一九六六年。「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咖啡館創辦人。著有《煮杯好咖啡》、《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偶爾發表一些文章。
胡晴舫
出生於台北,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戲劇學碩士。著有《旅人》、《濫情者》、《人間喜劇》、《城市的憂鬱》、《第三人》、《懸浮》等書,最新出版《無名者》。
郭正佩
台大物理系畢業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日本東京大學深造,研究數位影像內容搜尋管理。曾在法國電信公司巴黎研發中心實習,也曾在NTTDoCoMo無線通信研究所工作。著有《e貓掉進未來湯》、《絲慕巴黎》、《聖傑曼的佩──絲慕巴黎第二話》、《東京.村上春樹.旅》、《希臘‧村上春樹.貓》、《托斯卡尼.鼓聲.艷陽》等作品。
楊佳嫻
高雄人。臺大中文所博士,清大中文系助理教授。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金烏》,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小火山群》,編有《臺灣成長小說選》、《九歌105年度散文選》,合編有《青春無敵早點詩:中學生新詩選》、《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港澳臺八十後詩人選集》。
高翊峰
小說家、編劇、導演。2012年由《聯合文學》雜誌評選為「20位四十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文學作品曾獲: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等等。戲劇作品曾獲:金鐘獎電視電影編劇獎。
十八年時尚雜誌工作,曾擔任《COSMOPOLITAN》台灣版雜誌副總編輯,《MAXIM》中國版雜誌編輯總監,《GQ》台灣版雜誌副總編輯,《FHM》男人幫雜誌總編輯。
個人出版品:《家,這個牢籠》、《肉身蛾》、《傷疤引子》、《奔馳在美麗的光裡》、《一公克的憂傷》、《烏鴉燒》等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出版:《幻艙》、《泡沫戰爭》。小說作品已翻譯成英文、法文。最新出版:《恍惚,靜止卻又浮現——威士忌飲者的緩慢一瞬》(聯經出版)。
陳輝龍
祖籍北京,基隆生。曾任職許多媒體,並創辦許多新媒體。現專職創作。著有小說《單人翹翹板》、《不婚夫婦戀愛事情》、《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季節》、《寫給C》、《每次三片》、《南方旅館》、《雨中的咖啡館》和《照相簿子》、《摩登原始人》、《規矩游街幫》、《情緒化的情節》、《今天天氣晴朗》等書(多已絕版)。2012年出版《目的地南方旅館》,合舊版《南方旅館》、《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季節》、《每次三片》、《寫給C》四部作品於一帙。2015年出版《不論下雨或晴天:陳老闆唱片行》一書。2017年出版《固執的小吃們,以及島嶼偏食》。
王丹
大陸民運人士。1989年因「六四事件」被捕入獄,1993年出獄。1995年發起參與「公民上書運動」再次被捕,1996年判處十一年徒刑。1998年以「保外就醫」名義赴美。美國哈佛大學歷史暨東亞語言學博士。近年於台灣清大、政大、東吳與成大任教。三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並獲美國民主基金會人權獎,民主教育基金會「傑出民主人士」獎等。著有《王丹獄中回憶錄》、《我與深夜一起清醒》、《我聽見雨聲》、《在夜雨中素描》等書。
陳栢青
1983年台中生。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作品曾入選《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兩岸新銳作家精品集》,並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獲《聯合文學》雜誌譽為「台灣四十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說家」。另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以此獲九歌兩百萬文學獎榮譽獎、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銀獎。另出版有散文集《Mr. Adult大人先生》
伊格言
1977年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講師。《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歐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等。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著有《噬夢人》、《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售出日韓捷克等國版權。本篇也收入於《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16講》。
臉書: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或搜尋「伊格言」。
盛浩偉
1988年生,台北人。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台灣文學研究所,赴日本東北大學、東京大學交換留學。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參與編輯電子書評雜誌《秘密讀者》。曾出版《名為我之物》,合著有小說接龍《華麗島軼聞:鍵》、非虛構寫作《終戰那一天》等。
蔡雨杉
又名謝惠貞。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助理教授。昔留學東瀛,一葦浮沉。現旅居哈瑪星,觀照日本文壇大小宇宙。譯有巫永福《愛睏的春杏》。撰有博士論文《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化人的新感覺派的受容──橫光利一與楊逵‧巫永福‧翁鬧‧劉吶鷗》、〈李昂《自傳の小說》中的寓言〉,以及村上春樹等日本作家相關評論多種。
賴明珠
1947年生於台灣苗栗,中興大學農經系畢業,日本千葉大學深造。回國從事廣告企畫撰文,喜歡文學、藝術、電影欣賞及旅行,並選擇性翻譯日文作品,包括村上春樹的多本著作。
藤井省三(FUJII Shozo)
1952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日本學術會議會員。著有《魯迅事典》(三省堂)、《魯迅與日本文學──從漱石、鷗外到清張、春樹》(東京大學出版會)等書。中文出版的著作有《魯迅「故鄉」的閱讀史》(董炳月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臺灣文學這一百年》(張季琳譯.台北:麥田出版)、《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張明敏譯.台北:時報文化)、《中國語圈文學史》(賀昌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隔空觀影:藤井省三華語電影評論集》(葉雨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張明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哲學碩士、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碩士、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外國人研究員。曾獲台北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翻譯文學獎、日本交流協會獎助。著有《村上春樹文學在臺灣的翻譯與文化》等。現為健行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
徐子怡
1985年出生於中國北京。高中時代通過《挪威的森林》成為村上春樹的忠實讀者。並從學士階段起開始鑽研有關村上春樹的研究。2016年以村上春樹在中國的受容以及中國的「村上之子」現象研究於東京大學取得文學博士學位。目前任東京理科大學兼任講師。最近正在著手的題目是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電影在華語圈的受容。同時也開始關注村上在繪本翻譯方面的研究。

【預購】拋掉書本上街去◎ 寺山修司(譯者: 李佳翰, 嚴可婷)
Regular price $35.00 當太宰治成為青春的標籤
寺山修司則撕掉了所有標籤
你是否對人生感到厭倦?
是否有想逃到某個遠方的渴望?
七O年代的疲憊感,抑鬱吶喊,憤怒……蔓延至此刻,
但時代的攪拌器無法磨碎的是人的想像與意志。
家庭劇去死吧/把家像內褲一樣丟掉/裸體也是一種造反/你也可以當黑道/離家出走入門……
顛覆的話語,只是想挑釁你的僵化;惡的變裝,只想煽動你的感知;
寺山修司唯一關鍵字:拋掉書本上街去。
各方推薦
◆劇場界、文學界專文推薦——
每個人的青春都應該要有一個「寺山修司」。──黎煥雄/劇場導演
特別強烈地吸引嗜讀文學的青春期少年少女,讓人病狂般地深愛;但卻也如麻疹一般,在青春期過後,人們就會免疫。──盛浩偉/作家
◆日本讀者五顆星推薦——
「如果更早與這本書相遇就好了。不,即使是到了這個年齡,能與這本書相會真的太好了。」
「如果沒有認識這本書,真的是一件非常浪費的事。這本書中非常多是父母、手足或是恩師們都沒有教我的東西。」
「『能夠讓人活得光明的養分』,是這樣一本書。」
「即使是現在的孩子或是大人讀起來都會非常有趣的一本書。我想這就是寺山修司厲害的地方。」
「標題非常棒而且刺激。而且,內容也沒有愧對標題。非常厲害!」
「現代的年輕人請你們一定也要歷經這本書的洗禮。我認為這是本不會隨著時代往前而價值消逝的書。」
作者簡介
有「語言的煉金師」「昭和的石川啄木」「日本異色大師」「賽馬評論家」等各種稱號。
他是詩人,是導演,是小說家,是影響日本近代視覺美學,劇場藝術第一人。
他是前衛符號,是悲傷青春的歌,是革命新浪潮;
多才多藝,早逝的生命,讓他的一生成為無可匹敵的傳奇之謎。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弘前市。中學生時期在學期間即發表小說、短歌、俳句,之後陸續投稿於校刊,積極參與全國學生俳句會議,並編輯俳句雜誌。
一九六O年前後開始涉足影視編劇和電影導演工作,代表作有《死在田園》《拋掉書本上街去》《上海異人娼館》等,是日本新浪潮的核心人物之一。
一九六七年,創辦實驗劇團「天井棧敷」,掀起了日本小劇場的高潮。
一九八三年五月,因肝硬化逝世。
一九九七年,寺山修司紀念館在青森縣三澤市成立。
譯者簡介
李佳翰 (第一章至第三章)
台北人,一九七O年生於台北,東吳大學修習法律後赴美、日求學,曾任職出版社國際版權、文字編輯。閱讀多雜食,從動漫影音至社科人文皆略有涉獵。
嚴可婷 (第四章)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譯有白洲正子《有緣》、鹿島茂《古書比孩子重要》、四方田犬彥《天才的餐桌》等,入選誠品、博客來、Bios Monthly、Openbook選書、誠品閱讀職人大賞。

【預購】風流浪子的男友:晚明到清末的同性戀與男性氣質◎ 魏濁安 Giovanni Vitiello (譯者:王晴鋒)
Regular price $41.00一部探索明清時代中國男同性戀歷史的漢學研究巨作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