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list◎洪嘉
Regular price $25.00《Playlist》 為洪嘉的首部同志小說。同志亦凡人,過著與異性 戀、雙性戀等等的平常人一樣的生活,受著相同的痛楚,患著相同的疾病,付出著沒有分別的愛。書中故事和流行曲都是主旋律,協奏出十多段來來去去 。男男關係正如奏樂,雙雙互為進退才奏成和弦。
《Playlist》拒絕營造異色奇觀,以平白日常,書寫男男愛慾故事 ——薄情戀人形象低調滲透多篇小說,不會和你擁抱成漩渦,只求隱藏 ego,化身成最近距離的旁觀者或最遠距離的當事人。然而那一切愛慾無異於我們所擁有的,所以無事不可對人言。
作者簡介:
洪嘉。讀書、寫字、做飯、搵食的人。同志小說集《Playlist》作者。
(注:此書原先由水煮魚文化出版,目前由後話文字工作室代理。)
餡餅盒子◎米哈
Regular price $31.00這個城市有一群平凡的人,他們善於隱藏自己,戴上面具假裝安分地生活,每天在十字路口和你擦身而過。當你停步細看,可能認出當中的誰和誰,臉容下的不安和疲累?米哈第一本小說集《餡餅盒子》,收錄六個未曾發表的故事,書寫這些沒有名字的人,他們的怪異、苦痛和徬徨。
作家陳慧的序言,點出了米哈的小說,正有一種日常生活中察覺不安定的敏銳:「父與子、徘徊在失落與陳舊邊緣的愛情、人的狷介與自大、個人的得失榮辱⋯⋯都是生活的微枝末節,偶然闖進的陌生小巷與灰暗角落。有些輕,而且緩慢,主題並不見得繁複,你大可以裝作沒看見,但忽然之間,有些甚麼發生了,而你感覺到震動。」
六個故事,六個平凡的人,《餡餅盒子》,剖開太陽底下彼此暗不見光的脆弱。
作者簡介:
米哈。本名何建宗,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研究助理教授,同時任文藝復興基金會副理事長、藝術團體1a Space董事兼策展小組成員,以及香港文學館理事。以筆名米哈創作,文章散見於《明報》、《號外》、《字花》、《SAMPLE》等。
於是我坐下,聽調酒師M說關於H城的傳說◎譚以諾
Regular price $30.00在火光如雨的一個晚上,女戰士被駭客攻佔,頭昏腦脹間,與軍師秘密連線⋯⋯黑目被她溫暖的身體環抱著,等待異像的降臨,同時開始敘述H城的古老故事和末日傳說。
評論人、小說作家譚以諾寫作十年,第二部小說作品,繼續在縱橫交錯、荒誕瘋狂的香港出版。在譚以諾筆下,H城也許是香港的隱喻,趣怪離奇的事件隱隱似曾相識:住在龜背上的居民後來移居至陸上;有些人又從棺材中漂浮而來;花家靠種植香菇起家,在H城各個神秘地域尋找可以種香菇的土地,讓H城的人都「安居樂業」⋯⋯一個又一個發跡的傳說在充滿隱喻的H城裡悄悄探頭。
借董啟章的說法,H城的故事是這樣的:「不知為甚麼,讀譚以諾的新小說,立即有一種很強烈的網絡虛擬世界的感覺。我首先想到的是SimCity。可能是由於小說裡充滿著由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和區域,還有山、水、橋、牆、鐵道、街道,以及「種房子」的想像。種種指向背後,雖然好像都有現實的依據,但讀來又是那麼的充滿虛擬的味道。」
作者簡介:
譚以諾,作家。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後修讀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碩士課程,研究香港文學及生態。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講師、新媒體及影視創意寫作文學士(榮譽)學位課程課程主任。曾獲2010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文學評論組第一名。著有《於是我坐下,聽調酒師M說H城的傳說》、《黑目的快樂年代》。作品散見於《小說風》、《字花》、普普文化站。
曾撰寫關於黑目的故事,積存於家中。這些年來穿插於H城不同的空間,聆聽城市的故事,想像虛構的程度,練習與現實的結連,遂成此書。現在每天於酒吧渡日,繼續聆聽從調酒師口中而出的傳說。
訊號山劇院◎林兆榮
Regular price $59.00作者簡介
林兆榮,讀藝術/文化研究/現職講師/演出/長途步行/Lego Moc 創作/交通研究/文字創作 / 專欄《童軍跳彈牀》作者
facebook: 藝術.交通.散步.林兆榮swinglam
ig: swingtheflaneur
website: swinglam.com
囈長夜多◎麥樹堅
Regular price $51.00 無論身在何地,穿過時光隧道
尚能夢回生我育我的城
◎ 陳國球、龔萬輝、唐睿、黃宇軒 共鳴推薦
◎ 香港首部書寫公共屋邨的長篇小說
疲於告別的年代裡,人可以離去、建築可以廢棄、美食可以失傳、巴士可以停運……記憶彷如忒修斯之船,一直隨城市發展清拆重建。午夜夢迴,仍使你念記的,可會是一個個有你在內的故事?
「後來林達單獨去谷德樓天台看中秋夜景,這次林達俯望方形天井,多個樓層的住戶在走廊掛上七彩花燈,又以走廊欄杆對角牽引的方式將另一組花燈懸垂在天井半空。因此,大家對骯髒的井底突然失去戒心,在那裡燃放天燈。
祈福天燈乍明乍滅,冉冉上升引起居民哄動,天燈四面都寫上字:友誼永固、學業進步、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平安是福。 」——〈終章:七海事件〉
《囈長夜多》是香港作家麥樹堅首部長篇小說,故事圍繞公共屋邨「谷凹邨」的小店「喜喜辦館」,以這個售賣居民生活所需的必經之地,串連起基層市民綜橫交錯的生活軌跡。辦館老闆蘇淦一家的曲折命運,折射公共屋邨以及城市的盛衰,只要曾在屋邨待過,應對小說中的文具舖、冬菇亭、家庭醫生診所等無一陌生;中秋節的萬家燭火、風季的天井雨景,乃至街坊唱K嘉年華,都成為後來難忘的風物;陰暗的樓梯轉角、隱世雀館、升降機則時時似要將人吞噬。
公共屋邨作為香港的重要城市空間,小說中書寫的日常經驗和細節,充滿本土特色;然而,除了寫實的庶民生活,神秘詭異的傳說,也藉著緊密的鄰里關係而口耳相傳。麥樹堅筆下的谷凹邨虛實交錯,市民生活與史前巨獸奇妙交織,結局卻共同迎向一個遙遠迷離的未來。在時空的彼端回看,這個彷彿栩栩如真的屋邨、這些人們耕耘過的日子和愛恨,究竟是真實存在,還是如古代神話的通天犀,不過是有人憑空捏造的幻想?
| 作者簡介 |
麥樹堅,香港作家。著有小說集《未了》、《烏亮如夜》;散文集《對話無多》、《目白》、《絢光細瀧》、《板栗集》;另有改編小說及人物傳記。曾獲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香港中文文學獎、大學文學獎、青年文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進獎(文學創作)。
| 插畫家簡介 |
青花工作室,創作靈感源自大自然的一切,希望透過作品為繁忙勞碌的生活增添一份悠然綠意。喜歡將中西方傳統文化及藝術風格融入畫作之中,做到「傳承」之餘,亦期望能夠「立新」。過往曾合作的機構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漁農自然護理署、新渡輪服務有限公司等。
| 出版社簡介 |
後話文字工作室(下稱「後話」)是 2017 年成立的獨立出版社,主力出版香港文學著作。本社致力發掘具有潛質的年青作家,連結編輯、設計及插畫人材,創作貼近時代脈搏的優秀作品,並策劃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推廣深度閱讀及寫作,為香港文學注入生命力。
烏亮如夜◎麥樹堅
Regular price $31.00《烏亮如夜》是麥樹堅沉澱七年的小說結集。結集中,作者首次挑戰中篇小說,糅合現實與虛構,書寫人性、死亡、命運等命題。中篇小說〈慢慢長夜〉以城市的夜和幽暗,呈現了另類的香港故事。小說圍繞偷渡來港的陳松修與施山遠,他們遠離群體,擔任仵作、夜更的士司機,過著與死亡如影隨形的日子。作者結合香港歷史、都市傳說、人性觀察等題材,虛實交錯地構築了一個與人間相對照的幽冥世界,創造了獨特而神秘的視角。
龔萬輝跨地推介
馬來西亞作家龔萬輝為《烏亮如夜》撰推薦序,點出此書「形塑出非常寫實、迷人的小人物身影」,他以外來者的眼光來閱讀、理解小說裡的香港:「我們跟隨著夜行者的步履,走進八十年代的香港之景,或者更準確一點說,是舊日時光不若今天喧囂的城市暗夜。那些逆著光的販夫走卒、夜總會女郎,慾望紛陳,其實亦有絲絲情義和愛。終於才明白,如光如影,有人有鬼,『人城、鬼城重疊無間⋯⋯但這才是完整的城市』。 」
在不敢獨自面對的人生之黑夜,半夢半醒之間,有甚麼在幽暗中凝視著你?
序文試讀:看見暗夜的光彩──《烏亮如夜》序
作者簡介:
麥樹堅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榮譽文學士、哲學碩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講師。著有個人散文集《對話無多》、《目白》、《絢光細瀧》;詩集《石沉舊海》;個人小說集《未了》;合著小說《年代小說・記住香港》等。部分作品收入《香港短篇小說選》(2006-2007)、《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散文卷)、《香港詩選2013》、《香港詩選2014》、《土瓜灣敘事──香港文學散文選》、《華文文學百年選》(香港卷)等。曾獲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進獎(文學創作)、中文文學創作獎及中文文學雙年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