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 11月號/2019
- 11月號/2020
- 1920s to 1930s
- 2008香港電影回顧
- 2009香港電影回顧
- 2011香港電影回顧
- 2012香港電影回顧
- 2015
- 404 not found
- 50首
- 6月號/2018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3
- 84
- 88
- 88期
- 89
- 90
- 90期
- 91
- 92
- 93
- 9789811869495
- 9789814747509
- 9789814747516
- 9789814747523
- 9789814747790
- 9789814747936
- 9789814827485
- 9789814827546
- 9789814827751
- 9789887988953
- A British Serial Killer in Singapore
- A Luxury: Omnibus Edition
- A Second and A Lifetime
- A Tree To Take Us Up To Heaven
- Abby Chao
- After You
- AFTERIMAGE
- Aislinn Emirzian
- Alvin Pang
- Amily Shen
- AN EPIC OF DURABLE DEPARTURES
- 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
- Annaliza Bakri
- ARIA AND TRUMPET FLOURISH
- BABU
- Below: Absence
- Benjamin Henry Sheares
- boy love
- Capital Misfits
- CATHY BIG
- Chang Yang
- Charlie Glickman
- cheryl julia lee
- Christine Chia
- CPCLL
- CV Devan Nair
- Cyril Wong
- Daryl Lim
- David Bordwell
- Dear Hancock
- DIPLOMACY: THE SINGAPORE EXPERIENCE (2ND EDITION)
- Early Hawkers in Singapore
- Edmund Lim
- Eric Mader
- Fifty Secrets of Singapore's Success
- Focus Publishing
- Food Republic: A Singapore Literary Banquet
- Footnotes on Falling
- gift card
- Grace Chia
- G兵日記
- HUGO
- IDIOCY
- Jack Gilbert
- Jamais vu
- Jason Wee
- Jeffrey Seow
- Jordan Melic
- Joshua Ip
- Jr.
- Julie Koh
- Justin Sau
- Lai Chee Kien
- Landmark Books
- Legend of the Laughing Buddha
- LTD
- MAME
- Margaret Atwood
- Master Hsing Yun
- Math Paper Press
- Melissa De Silva
- Melody Zaccheus
- Monumental Treasures: Singapore's Heritage Icons
- Mother Of All Questions
- Mr. Adult
-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 Neither Civil Nor Servant
- Nevil Shute
- On the Beach
- onerios
- Oppa看風景
- Others' Is Not A Race
- Peh Shing Huei
- 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 Playlist
- Presidents Series
- PYRO
- pyro 2
- Rizal Avenue
- Rizal Avenue:菲律賓詩記
- Rizal Avenue:菲律賓詩記(2007—2009)
- Rodrigo Dela Peña
- S Jayakumar
- Sally Lam
- satori blues
- SEAL
- SEAL(第二期至第七期)
- Sean Lam
- Sean Lam Studio
- Shih Cheng Yen
- SIKIT-SIKIT LAMA-LAMA JADI BUKIT
- Singapore Book Council
- Singapore Trails
- Something about Claire
- Sonnets From The Sonnets
- Straits Times Press
- TALES FROM A TINY ROOM (2ND PRINTING)
- Tan Ooi Boon
- Tania De Rozario
- Tham Wai Mun
- TharnType
- TharnType真愛莫非定律
- TharnType真愛莫非定律(1+2集套組)
- THE MONSTERS BETWEEN US
- Tommy Koh
- Unmarked Treasure
- Wayne Rée
- We R Family
- Werner Ko
- WhyNot
- Words of Wisdom
- Yusof Ishak
- ยิ่ง
- 《字花》第74期
- 《字花》第75期
- 《字花》第76期
- 《字花》第77期
- 《字花》第78期
- 《字花》第79期
- 《方圓》:05期「睡眠」
- 《方圓》:07期「收拾」
- 《方圓》:08期「重置」
- 一個像我這樣的男人
- 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界,是可能的
- 一秒钟和一辈子
- 一般的黑夜一樣的黎明——香港六四詩選
- 一首詩的時間
- 三十三間
- 三聯書店
- 三貼
- 上班的路上
- 下部隊
- 不可一世
- 不可會意
- 不可預期
- 不存在的情人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為什麼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中國
- 中國大陸
- 九歌
- 也斯
- 也斯影評集
- 亂翻書·樂無窮
- 云與樵
- 五十首
- 五南
- 五四運動史
- 五四運動史(上)
- 亞太圖書
- 交替時刻
- 亦蜿蜒
- 亮孩
- 亮語文創
- 人物傳記
- 任明信
- 似陌生感
- 何啟良
- 何奕愷
- 何慧玲
- 余婉蘭
- 你沒有更好的命運
- 你的名字是甜
- 俗女日常
- 保家不必衛國
- 修辭立其誠 ──周策縱訪談集
- 假如我再次健全
- 做一件重要的事
- 做工的人
- 偽博物誌
- 傑克‧紀伯特
- 傳記
- 像看花一樣看著你
- 像那天
- 儂若
- 光觸媒
- 兒女經
- 兒童繪本
- 內佛·舒特
- 兩種習作在交流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八方文化
- 八方文化創作室
- 公館
- 六四
- 其他
- 冯啟明
- 冰谷
- 冼文光
- 出版指導
- 出版編輯實務
- 出神
- 出鬼
- 初文
- 初文出版
- 初文出版社
- 創作
- 創作,你也能
- 創刊號
- 創意圈出版社
- 劇本
- 劉偉霖
- 劉又禎
- 劉宏
- 劉嶔
- 劉曉波
- 劉樹華
- 劉育龍
- 勵志
- 北京十月文藝
-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北島
- 十二月初夏
- 半畝集
- 卓男
- 南山夜語
- 南山夜語——藝文隨筆集
- 南方學院
- 南洋大學漢學名師文選
- 印刻
- 友誼書齋
- 古典
- 古典文學
- 古文名篇賞析
- 古蒼梧
- 另起爐灶
- 台灣
- 台灣東販
- 吃時間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
- 名的起源 (WHAT GIVES US OUR NAMES)
- 向河居書事
- 吞火
- 吳岸
- 吳洛曦
- 吳繼文
- 吳韋材
- 周國偉
- 周國偉文集
- 周天派
- 周思中
- 周承人
- 周星衢基金
- 周清嘯
- 周潔茹
- 周策縱
- 周策縱序文集
- 周策縱論詩書
- 周若濤
- 咖啡再苦也沒人生苦
- 唐山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唯出版
- 啤酒
- 啤酒罐與花生殼
- 喧囂過後
- 四月練習
- 四月風雨
- 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
- 在流牧地
- 在逃詩人
- 在飛的有蒼蠅跟神明
- 在飛的有蒼蠅跟神明:小令詩集3
- 坍塌的樂園
- 城市回眸
- 城市回眸:香港文學探論
- 城市書房
- 執行者
- 基本書坊
- 壞客戶退散
- 壞老闆退散
- 壹元大照相館
- 夏慕聰
- 夕陽正好
- 外文
- 夜光拼圖
- 夜海
- 大人先生
- 大口吃下美好人生
- 大城小事明信片
- 大家出版社
- 大田
- 大田出版社
- 大紀事
- 大衛博維爾
- 大辣
- 大陸
- 天堂舞哉足下
- 天微明時我是詩人
- 天微明時我是詩人:潘正鐳詩集
- 天毯
- 天毯:潘正鐳詩集
- 天河繚亂
- 失戀沒什麼好悲傷的
- 失眠書
- 失重練習
- 奇緣
- 如光如影:龔萬輝插畫集
- 媽媽+1
- 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
- 嬰兒涉過淺塘
- 字花
- 孟浪
- 季安揚
- 孤島少年的盛夏紀事
- 孤星子
- 孤獨的小船
- 學生小說
- 宗教
- 客棧倒影
- 家國之幻
- 家安的棒棒糖
-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 審計
- 寶瓶
- 寶瓶文化
- 尋歡記
- 小三
- 小令
- 小日子
- 小日子74
- 小日子91
- 小日子:失眠的人
- 小日子:為自己讀詩
- 小日子:無論如何 都要愛下去
- 小西
- 小說
- 小說集
- 就爽前列腺
- 尼加拉瓜詩選出版委員會
- 尼加拉瓜詩集
- 岑幸富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崑南
- 崔舜華
- 布勒
- 希望之島
- 帝鄉
- 廖偉棠
- 廖小英
- 廖雁平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張偉男
- 張偉雄
- 張國強
- 張岪與木心
- 張岪與木心——背負死亡,陳丹青將木心送到陽光下
- 張惠
- 張愛玲
- 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
- 張燕珠
- 張經宏
- 張詩勤
- 彩虹旗
- 律銘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正雄
- 從書影看香港文學
- 徽章
- 怒
- 恣睢麻利
- 悉尼隨想
- 悶雷
- 情非得體
- 惟得
- 意识无限国际出版社
- 愛人同志
- 愛特伍
- 慈濟
-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 慈濟文化出版社
- 慕容羽軍
- 憂鬱
- 戀戀光塵
- 戀戀光塵──我和電影的二三事2
- 成君
- 成為男人的方法
- 我不是壯士很胖
- 我不是胖只是肉多多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和電影二三事
- 我和電影的二三事
- 我將你的頭殼打開了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的世紀
- 我的男友是人魚
- 我的童年
- 我的童年:上水妹仔手繪本(粵語版)
- 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
- 我行我素
- 我那溫泉鄉的那卡西媽媽:飄浪之女
- 或序或散成圖
- 戲緣
- 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
- 摩鐵路之城
- 撕頁便條紙
- 擋泥板
- 收拾
- 放風
- 故事
- 散文
- 散文詩
- 文創
- 文創品
- 文化與文學研究
- 文學單身動物園
- 文學島語
- 文學理論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滴
- 文集
- 斑馬線文庫
- 新加坡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加坡草地裡的男生
- 新加坡華文出版
- 新加坡華文文學
- 新家坡
- 新文潮
- 新文潮出版社
- 新文潮周邊
- 新文潮周邊商品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經典文化
- 新蒲崗
- 新訓篇
- 新詩餘話
- 方圓
- 方圓第1期
- 方圓第3期
- 方圓第5期
- 方圓第7期
- 方圓第8期
- 方圓:01期「出神」
- 方圓:03期「憂鬱」
- 方路
- 方路詩選
- 方路詩選I:1993-2013
- 於是我坐下
- 施友朋
- 旅者
- 旅行的困境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旼照女王
- 明信片
- 明媚如是
- 明月與賞月的人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星斗闌干
- 星雲大師
- 是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時光密室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日悠悠
- 暴民之歌
- 書
- 書話集
- 書鄉夢影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翎龍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一期
- 會飛的手
- 月光燈燈
- 有人
- 有人出版社
- 木心
- 木焱
- 木馬文化
- 未知的星宿
- 未知的星宿——童常詩集
- 本土的現實主義
- 本土的現實主義:詩人吳岸的文學理念
- 本地
- 朱野歸子
- 李以莊
- 李天葆
- 李宗舜
- 李智良
- 李桃
- 李洛霞
- 李浩榮
- 李焯桃
- 李照興
- 李華川
- 李華川文集
- 村上春樹
- 村上春樹超短篇小說100%解謎
- 松木
- 林健文
- 林婉瑜
- 林嶺東
- 林嶺東 嶺上起風雲
- 林幸謙
- 林悅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韋地
- 枚德林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奕彪
- 柳亨奎
- 柳家巷的女人
- 柴柏松
- 桃色壞男孩
- 梁放
- 梁莉姿
- 梁銘恩
- 梁雅媛
- 梓人
- 棄子圍城
- 棗田
- 楊明綺
- 樂園輿圖
- 模糊式告白
- 樹心邊.新蒲崗
- 樹邊心
- 機器與憂鬱
- 機車瀑布
- 歲月如歌
- 歲月如歌:我的童年
- 歷史
- 歷史裏的斷章
- 殭屍
- 母墟
- 毛毛之書
- 氣功與丹田入門——健康與長壽之道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葬
- 永康
- 江夏二郎
- 江思岸
- 江鵝
- 沈信宏
- 沈璧浩
- 沒有一天的星星和今天不一樣
- 沿道尋回
- 泡沫
- 泡麵
- 洛夫
- 洪嘉
- 洪均榮
- 洪曉嫻
- 洪範
- 活人拳
- 流浪者張德模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浪文化
- 海角·孤舟
- 消滅眾神
- 消遣繁華
- 渡日若渡海
- 渡海以後
- 渣男退散
- 游以飄
- 游靜
- 溫任平
- 溫健騮
- 溫綺雯
- 滾
- 漫畫
- 潘家欣
- 潘朵拉的任意門
- 潘正鐳詩集
- 火山口的音樂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光城鎮
- 無光城鎮第一部:執行者
- 無法分類
- 焦點出版
- 爸爸是怎樣練成的
- 牛油小生
- 猴子設計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玉屑金針
- 玉屑金針:學林訪談錄
- 王修捷
- 王潤華
- 王麗明
- 玲子傳媒
- 珍珠雞扒
- 琉璃脆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生死皆自在
- 男女之事
- 男女之事(All the Pretty Faces)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姿勢圖
- 男男自由行
- 異質詩社
- 白痴有限公司
- 皇冠
- 皮卡忠
- 盧勁馳
- 盧卓倫
- 盧因
- 盧姵伊
- 盧文敏
- 看路開路
- 看路開路——慕容羽軍香港文學論集
- 睡眠
- 矜憫護航
- 矜憫護航: 廿五年臨床護理管理工作經驗分享
- 短篇小說集二
- 短舌
- 石室之死亡
- 石頭
- 砂拉越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議題
- 祝快樂
- 祝快樂掟日子
- 神在
- 神秘之歌
- 神農
- 禤素萊
- 禮品卡
- 秀威
- 秀威資訊
- 秀陶
- 科幻
- 秘密河流
- 秘密河流 Something about Claire
- 空中老爺
- 空中老爺的日常
- 窩囊廢大反擊
- 童常
- 童書
- 符咒貼紙系列
- 第103期
- 第111天:人質手記
- 第1期
- 第3期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5期
- 第6期
- 第7期
- 第83期
- 第84期
- 第89期
- 第91期
- 第92期
- 第93期
- 第一期
- 第七期
- 第三期
- 第二緝
- 第五期
- 第六期
- 筆記本
- 簡體
- 米哈
- 紅玫瑰與白玫瑰
-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短篇小說集二(1944~45年)
- 給自己一個放棄的勇氣
- 經典200
- 經典200——最佳華語片二百部
- 網絡危情
- 編輯指導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繪畫
- 罗伦斯
- 羅倫斯
- 羅卡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泰柱
- 羅浥薇薇
- 羅青
- 美國
- 群芳譜
- 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
- 翁靈文
- 翁靈文訪談集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人之書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誕老人的禮物
- 聯合文學
- 肉與肉的相遇
- 背包走天涯
- 胡家榮
- 能躺幹嘛站
- 臘月斜陽
- 臥斧
- 自傳
- 致寧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興之美學
- 艾偉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芭達雅
- 苦天使
- 英培安
- 英文
- 草根
- 草根書室
- 荒廢
- 荷悅
- 荷爾蒙夜談
- 菀彼桑柔
- 華山
- 華文
- 萬用筆記本
- 葉德平
- 蒲鋒
- 蓋•德利斯勒
- 蔡益懷
- 蔡穎英
- 蔡興隆
- 蔣公會吃人
- 蕉風
- 蕉風——491期
- 薇達
- 蘇偉貞
- 蘇朗欣
- 蘇東坡
- 蘇苑姍
- 虛詞
- 虹影
- 蝴蝶一生花裏
- 蝴蝶一生花裏:八百年前姜夔情詞探隱
- 蠻荒傳奇
- 行囊
- 街區味道
- 街區味道:青年創作文集
- 衣冠南渡:溫任平詩集
- 衣若芬
- 製造香港──本土獨立紀錄片初探
- 西西
- 要有光
- 親愛的漢考克
- 記號
- 許多無名無姓的角落
- 許定銘
- 許榮輝
- 評論
- 評論集
- 詞語
- 詩
- 詩人吳岸的文學理念
- 詩在途中
- 詩在途中——黃遠雄詩選
- 詩字
- 詩意空間
- 詩控餐桌
- 詩精
- 該吃藥了吧
- 語凡
- 謝征達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淏嵐
- 謝越芳
- 謝麗華
- 證嚴法師
- 譚以諾
- 譚福基
- 譚秀牧
- 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
- 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現代愛經指南
- 豬隊友退散
- 貓
- 貓在之地
- 貓影偶爾出現在歷史的五腳基
- 貓狗
- 貞男人
- 買咯冰
- 賀淑芳
- 賴明珠
- 賴殖康
- 赤峰
- 赤道風
- 走動的樹
- 走過那遙遠的路
- 趙又萱
- 趙向陽
- 趴趴走
- 路從書上起
- 跳水的小人
- 辛金順
- 迅清
- 迷圖
- 逆風寫手
- 逆風寫手:改寫公司的每一天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通俗與經典
- 遊記
- 過客書
- 邢詒旺
- 那天晴
- 邱剛健
- 邱苑妮
- 郎天
- 郭詩玲
- 都市錄
- 鄧小樺
- 鄧阿藍
- 鄭傳鍏
- 鄭啟泰
- 鄭政恆
- 鄭景祥
- 鄭林林
- 鄭琬融
- 鄭超
- 醉一生一世
- 醉書小站
- 醫療保健
- 醫療概論
- 釋證嚴
- 重慶出版社
- 重置
- 野村雜話
- 針鋒不相對
- 鍾國強
- 長廊的短調
- 長河
- 開洞吧男孩
- 閱讀我城
- 閱讀我城——文學評論集
- 闖禍貓
- 關天林
- 阮文略
- 防水態度貼紙
- 阿布
- 阿廖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丹青
- 陳仲耘
- 陳俊賢
- 陳允石
- 陳婉容
- 陳家帶
- 陳志華
- 陳文慧
- 陳栢青
- 陳淑瑤
- 陳潔開
- 陳煒舜
- 陳育虹
- 陳謙
- 陳麗儀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陸潤棠
- 隨軍翻譯
- 雄艷者的色想與美典
- 雄艷者的色想與美典——邱剛健編導電影劇本集
- 雙原子創意及製作室
- 雜誌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雪
- 雲山
- 電影
- 電影通識行
- 電影通識行—給中學生的4節模擬課及其他
- 靈/性籤
- 静思人文志业股份有限公司
- 非常風景
- 非書類
- 韓國
- 頂天地
- 風依然狂烈
- 颱風季
- 飯飯之輩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六四詩選
- 香港文學
- 香港文學館
- 香港文學館主編
- 香港文學:醉一生一世(增訂版)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 香港銀幕左方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2013
- 香港電影2014
- 香港電影2015
- 香港電影2016
- 香港電影2017
- 香港電影2018
- 香港電影2020
- 香港電影王國
- 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 香蕉戲碼
- 馬來文
- 馬來西亞
- 馬來鬼圖鑑
- 馬吉
- 馬尼尼為
- 馬若
- 馬覺
- 魯敏
- 鴻鴻
- 鹽
- 鹽:短詩和現代俳句集
- 麥樹堅
- 麥欣恩
- 麥田
- 麥穗
- 麥穗出版有限公司
- 麥華嵩
- 麵包特工隊
- 麻辣火鍋
- 黃仁逵
- 黃坤堯
- 黃寶蓮
- 黃志輝
- 黃意會
- 黃愛玲
- 黃文傑
- 黃柏軒
- 黃瑋霜
- 黃遠雄
- 黃龍坤
- 黎漢傑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城市
- 點智慧
- 點智慧11
- 龔萬輝

在逃詩人◎曾翎龍
Regular price $18.00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孤島少年的盛夏紀事◎那天晴
Regular price $16.00內容簡介
大馬八字輩年輕寫手那天晴的成長小說。通過確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男主角之眼,對望這片土地時而樸素有生機,時而魅惑卻幻滅的現代生活。
此角色是馬華文學難得一見的,“村男”與“城市男”的成功結合。它的本質是一本愛情小說,然而作者特意在愛情四周鋪設政治的圍欄,一切於是變得不再單純……
作者簡介
原名翁詩慶。曾當過網頁程式設計員、中文廣告詞撰寫員及旅遊雜誌編輯,目前為軟體工程師。覺得生命應該是一條匯聚小溪,緩緩流動的靜默河流,因而不斷寫作。希望作品可在乘搭各種交通工具、睡前、等候的、某些小段的、容易被遺忘的時光裡,讓誰不寂寞。

秘密河流 Something about Claire◎王修捷
Regular price $16.00
作者簡介

愛人同志◎艾偉
Regular price $18.00 從對越自衛反擊戰戰場上下來,被截去下肢的戰鬥員劉亞軍在醫院療傷期間,獲得了來醫院護理英雄的師範專科學校少女張小影的愛憐和愛慕。這一「人間的愛情」被社會人為上升到政治高度之後,兩個主角從此失去自我,成為舞臺上的木偶。他們壓抑、麻木、逢迎,甚至絕望,生活得並不快樂,甚至到了互相仇視的境地。故事以劉亞軍自焚為結局,更是為張小影窮其一生未尋見那個真正的自己而發出深深的嘆息。
《愛人同誌》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萬不能摻雜入外在的、虛榮的要素,若回歸本真,在真實中互愛,才能收獲符合人性需要的快樂。
小說裡可以清晰讀見中國近三四十年的社會發展狀況。改革開放,城市土地向鄉村大規模挺進、拆遷與搬遷,愛情婚姻道德規範的沖擊和重建……迷惘和失落,尋找和重拾。這本書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生命悲劇,也是一代人尋找自我價值的艱難旅程。
作者簡介
艾偉,一九六六年生。當代作家。著有長篇《風和日麗》、《愛人有罪》、《愛人同誌》,中短篇小說集《鄉村電影》、《水中花》、《小姐們》、《水上的聲音》等。《愛人同誌》獲《當代》文學獎,《風和日麗》獲春申原創文學年度最佳小說獎,多部作品曾登中國小說學會年度小說排行榜。部分作品被譯介到國外。

荷爾蒙夜談◎魯敏
Regular price $18.00 本書是70后代表作家魯敏的最新短篇小說集,收錄了其新近創作的《大宴》《荷爾蒙夜談》《三人二足》《萬有引力》《西天寺》《徐記鴨往事》《幼齒搖落》《擁抱》《枕邊辭》《墜落美學》等作品。對於現代都市男女情感世界的長期觀察與特殊敏感,是魯敏在處理同類文學素材時的可貴之處。魯敏更以一種「野蠻」的文學姿態,將筆觸直指男女之間滋生情感的肉體本源,對於「肉體本能」在影響男女情感生命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一次完整的思索與梳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部作品中的各種人物命運,無一不是人的肉體欲望在其中左右,故事的走向,也在這種人的最原始本能中起承轉合。索然無味的中年男女、空虛迷惘的都市青年、心如槁木的家庭主婦、悲涼無奈的個體老板、欲壑難填的名流富豪、謙卑而陰鷙的隱秘毒梟……各種社會階層的各類平凡角色中生出的情感故事,成為了作者為「荷爾蒙」「力比多」「腎上腺素」等肉體本能無條件背書的最佳佐證。
作者簡介
魯敏,上世紀70年代生於江蘇東台,在鄉下長大。11歲離家寄宿,14歲求學省城,16歲父親去世,18歲開始工作。歷經營業員、小干事、企宣、記者、秘書等職。25歲決意寫作,欲以小說之虛妄來抵抗生活之虛妄。已出版《紙醉》、《取景器》、《惹塵埃》、《離歌》、《伴宴》、《此情無法投遞》、《百惱匯》等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庄重文文學獎、人民文學獎、中國作家獎、《小說選刊》讀者最喜愛小說獎、《小說月報》百花獎、中國小說雙年獎、未來大家TOP20等。並有作品譯為德、法、俄、日等文字。現居南京。

【預購】白痴有限公司(IDIOCY, LTD)◎枚德林(Eric Mader)(譯者:陳允石)
Regular price $22.00長頸鹿一旦搭上電扶梯,永無止盡的災難就開始了。
沒有最白痴,只有更白痴!
動物人類手牽手,獻上高智商北七寓言——
一本以「卡夫卡式荒謬」與國際接軌的白痴故事集。
什麼叫「白痴的言行」?怎樣算「白痴」?
「只要能辨明一個人究竟是如何耍白痴、可以多白痴──只要能看出此人臻至這種白痴狀態的方式和程度,並釐清這個方式和程度與此人可能自詡為聰明之處緊密交織、環環相扣的關係,便蔚為一項難得的殊榮了。」——枚德林
當世界的癲狂成為日常,唯一看見真相的只有外表看似英文教師,實際上是人間格物者的枚德林。
四十則帶著關懷卻引人發噱的小品,十二則獨特視角的臺北紀錄,為這過於嚴肅又常笑得毫無理由的海島,提供了另一個看待世界的方式。
P.S. 書裡的長頸鹿會抽菸,小朋友不要學。
P.S. 書裡的插圖也很有事,是作者親筆畫的喔!
作者簡介
枚德林
枚德林早先就讀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所。來臺灣二十年。讀者從 Amazon.com 可以買到他的三本書:A Taipei Mutt(小說); Heretic Days (散文); Idiocy, Ltd.
譯者簡介
陳允石
陳允石,身在有形境地,心在天馬行空的想像裡。不喜歡假話,卻經意打造私已的虛構國度,在行進與出走間自傾一切不真實,一人囈語。後來當起翻譯,在作者的文字森林中咀英嚼華、探險看問,以為創作上的觀摩,不過更多時候,只是單純享受這一場場益智的闖關遊戲。著有小說《履禮怨》。希望自己已在進步的路上。
好評推薦
「枚德林始終雋永奇特,自成異格。其文思與意趣上下縱橫,源源不絕。謎般笑點或爆點,為閱讀人帶來層層挑戰。妙筆所到,處處生花。絕對值得歷險尋寶。」——Bradley Winterton,《台北時報》資深書評家
「無論是抽著菸的長頸鹿,佛羅里達州式的思想改造營,或是台北市裡一整群難得一見的怪胎,枚德林純熟老練的筆法,穩健適切地表現了以下技藝:譏嘲針砭;善意嘲諷;矇哄幽眛詭奇—近似波赫士,卡夫卡以及其他大師筆力,卻全然發輝屬己精神。荒謬感冷不防蹦出,上窮碧落無法無天;上下文的語境指涉瞬變,看似傾軋,精彩得令讀者難以招架。潛在的批判貫穿《白痴有限公司》全書,展現深度人文關懷。這是一本會讓你吃驚大笑的書,但,最重要的是,腦力激盪之餘,促人認真思考。」——Duncan Chesney, 美國學者,現當代文學評論家,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在《白痴有限公司》為我們打開的世界,藝術的遊玩與嚴謹感動了讀者,眼界及耳域都因此更加開濶,覺察字句的音樂與興味。」——John Poch, 美國詩人,著有《Dolls》以及《Two Men Fighting with a Knife》等數本詩集。

【預購】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On the Beach)◎內佛·舒特(Nevil Shute)(譯者: 陳婉容)
Regular price $28.00有時候懂得別人對你的愛,需要經歷很多殘酷的過程。
例如,摧毀半個地球的致命輻射塵,數月後將飄到你與摯愛的身邊……
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核能武器在短短一個月摧毀了世界,北半球歸於沉寂,而輻射塵正以死神的腳步慢慢飄向南方的澳洲。
美國艦長杜威特的潛艦蠍子號於深海中流落至澳洲,他讓自己不去意識家國已滅,而妻小也不在的事實;他遇到了熱情聰慧的莫依拉,笑看餘生而縱情享樂的女子,彼此袒露出脆弱的心境,擦出哀艷無聲的火花。
澳洲海軍少校彼德接獲委派令,將在蠍子號上擔任聯絡官,與美軍出海探查來自西雅圖不明的微弱摩斯密碼訊號,而每次的任務都拉鋸著與家中的妻子與襁褓中的女兒相處的僅有時間。科學家約翰則在潛艦執行探測幅射的工作,記錄下人類消失前的一點研究,而他心中最牽掛的則是生死一瞬的賽車夢。
再幾個月,輻射塵就要飄抵澳洲。這些地球上殘存的人們,如何在最後的這段日子,面對沒有人能真正說明白的死亡來臨,而重新體會原有的日常:海灘、帆船、派對、酒吧、親友、教堂、園藝、釣魚、打字課、賽車、牧牛、耕地……並在這些真實的生命樣貌裡,把握一絲活下去的希望?奇蹟,是否會降臨呢?
「on the beach」為海軍術語,意指卸任退休,也與小說開端艾略特〈空心人〉(The Hollow Men)一詩中的詩句相映。這是內佛.舒特最有力量的小說,最難以忘記的末日景象,請勇敢地在其中體會對世界的最後一份感激,然後告訴自己,有多麼珍惜內心所愛的一切一切。
本書特色
★英國重要小說家內佛.舒特的傳世經典!
★一本讓譯者哭著翻譯、編輯淚眼校訂的揪心小說。
★超越末日小說,讀完令人重新定義「活著」的生命之書。
作者簡介
內佛.舒特(Nevil Shute, 1899-1960)
「慧黠且充滿迷人丰采的小說家,值得萬眾矚目……簡言之,內佛.舒特是那種真正探觸到想像力與情感的小說家。」——《泰晤士報》
英國極受歡迎的小說家,全名內佛.舒特.諾威(Nevil Shute Norway),生於倫敦,於1950年遷居澳洲墨爾本。他同時也因從小對飛行器的熱情而成為一位航空工程師,並拿掉姓氏「諾威」,以筆名內佛.舒特發表小說創作,避免影響其事業。
年輕時由於口吃而無法在英國皇家陸軍航空隊執行任務,另外開啟了航空工程師的生涯,在英國的飛船與之後的飛機工業上都有重要貢獻,也成為其小說的創作元素。二戰期間他加入皇家海軍志願後備隊,而後又在多種武器研發部研究發展秘密武器。由於他的作家身分,英國新聞部曾派遣他於諾曼地登陸戰役中至戰區擔任通訊記者。1956到1958年間,賽車成為他在澳洲的業餘嗜好,也成為本書的題材。
舒特擅長用清晰的筆調與明快的情節說故事,以第三者的眼光觀看社會各階層的人物,涉及階級、種族與宗教,也包括愛情;並且以其豐富的科學知識探索人類對於未來的幻想。On the Beach為舒特最廣為人知的小說,完成於1957年,並於1959年翻拍成電影,也在2000年改編為電視電影。其作品不受時間的限制,對人性與感情的刻畫數十年後讀來仍具魅力。
譯者簡介
陳婉容
桃園高中、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創作組畢業。曾從事英文教科書編輯,現為自由譯者,譯有《綠野仙蹤》(逗點文創出版)、菲利浦.羅斯《波特諾伊的怨訴》(合譯,書林出版),也偶爾寫字自娛。喜歡山嵐、N次貼,以及在街巷中迷走和電車裡的眾生相。
推薦紀錄
《衛報》、《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舊金山紀事報》、《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等國際重要媒體一致好評!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扮演了重要角色,讓讀者感知核戰帶來的威脅。我們凝視著無底深淵,得以自邊緣退後一步。」——《衛報》
★「半個世紀後閱讀,依舊深深感動。」——《經濟學人》
★「對於核戰後人們因輻射塵染病而死的景象,最為逼真的召喚。」——《紐約時報》
★「適時、諷刺。難以抹滅的傷痛結局,將令你淚流滿面,深受撼動。」——《洛杉磯時報》
★「近年來我讀過最為震撼的小說。令人震撼處有二,一是主題,二是舒特先生發揮出來的天才創意。」——《舊金山紀事報》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是舒特最為細膩的作品。」——英國《每日電訊報》
★「探討核戰餘波的類型小說中,最令人感同身受的一本。」——《泰晤士報》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拭淚推薦:
「我希望《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只是幻想就好永遠不要實現。在這小說開展前的那一個月的戰爭在2013年仍然可能發生。這書著墨於五個人如何和家人面對接下來的種種難題。我建議年輕讀者準備一條毛巾擦眼淚。我今年七十八歲我要一條海灘巾才行。」——讀者R J Crymes
「我五零年代的時候在中學做了這本書的報告,而到了八零年代,我女兒也在學校報告這本書。而我剛剛買了這本書給我的孫女。很高興能擁有一個新版本。 」——讀者rwing
「我在高中讀這本書的時候正是俄國坦克入侵布拉格(編按:1968年),我還記得當時我父母對這事件的恐懼。書中描述這世界所發生的事情觸及了我的痛處,而多年後,我終於可以重讀這本書,也用一種新的方式體會。」——讀者Sunny Lorraine
「雖然情節在他的創作年代讀起來會更合理,但舒特是非常擅長編織故事的。他的天才之處在於讓我們慢慢地瞭解書中許多角色,跟著他們一起死去,而那些敘述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其中並沒有實質的悲痛,只有我們生來終須面對的死亡。我們可以在那樣的生活圈裡看見自己,而且會相當震驚,因為我們尚未擺脫核能巨獸的陰影。這是一部永恆的小說。」——一名讀者
「我之所以那麼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不是在談論怎麼拯救地球,或是要炸掉襲擊而來的彗星還是打敗外星人。它的重點是對於生存堅持的絕望掙扎,還有在艱難處境中人類的種種反應。非常震撼人心!」——讀者Jerry Jeffers

【預購】最後一堂創作課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李永平、曾珍珍、郭強生與東華創英所
Regular price $22.00最後一堂老師不在場的創作課
不打分數,沒有報告
唯一的作業:寫,繼續寫。
華人世界首間文學創作研究所「東華大學創英所」
十屆絕版後,同窗重聚,以文字回應師恩與繆思的召喚
2000年,台灣第一所專注於文學創作的研究所: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成立,培養許多青年寫作者,卻在成立十年後熄燈,自此絕版,成為華文創作教育的一則傳奇。
2017年9月、12月,創所「鐵三角」中,教學風格迥異,卻同受學生尊敬與熱愛的兩位老師:李永平、曾珍珍先後辭世。在洶湧的悲痛中,他們的學生發現:這雙手,除了可以拭淚,還能為這兩位深愛學生的創作導師,再寫一篇⋯⋯
最後一堂老師不在場的創作課,作業是一本回望中帶著積極的全新創作精選。本書涵括李永平、曾珍珍兩位老師各屆學生之詩、散文、小說等全新創作,題材囊括了師生、浪遊、武俠、女性、繆思、翻譯、原鄉、純真,到訣別懷師等。
逝者曾關切的各大主題,生者以各自繽紛風格重新詮釋:清雋詩句、流麗散文、奔騰小說。寫實虛構犀利幻想,全光譜無差別收錄!
創英所十年精銳重聚,煮酒論劍,提筆為諾:再傳奇一次!
作者簡介
李永平、曾珍珍、郭強生與東華創英所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簡稱東華創英所。
華文世界首創以文學創作為主要修習課程的研究所,2000年由詩人楊牧發起,學者、翻譯家曾珍珍、小說家李永平、劇作家郭強生共同成立;2009年熄燈,十年時光,為一群熱愛文學創作的年輕學子點起孤單寫作之路上的燈火。
李永平、曾珍珍、郭強生三位老師,為創英所創所鐵三角,本書收錄作品的其餘學生有:王志元、王金喵、尤妙君、米爾、朱國珍、何俊穆、林莫、林達陽、柯蘿緹、馬千惠、陳允石、陳啟民、陳雨汝、陳育萱、陳錫慶、張培哲、曾谷涵、黃郁純、黃柏軒、黃瑋霜、黃瑜婷、葉覓覓、詹閔旭、黎容芝、劉芷妤(依姓氏筆畫排序)

CAPITAL MISFITS
Regular price $19.00CAPITAL MISFITS
by Julie Koh
published by Math Paper Press
*
A capsule collection of surreal short stories from one of Australia's rising stars.
A woman arrives on the seventh level of Heaven, only to realise it is a trading floor where the dead swap their karma before rebirth. In a Sydney laboratory, a vagrant participates in cosmeceutical trials in return for a Rolex watch. On an island made out of sugar, a student questions the rule of the benevolent Sugar Daddy. At an open mic night in New York, a zen poet takes the stage and begins to tell the greatest, most devastating joke in the world. In this blackly funny parallel universe, Koh explores the absurdity of a world in which the market has become God.
This special edition of Capital Misfits is illustrated by award-winning New York-based artist, Matt Huynh.

A TREE TO TAKE US UP TO HEAVEN
Regular price $19.00A TREE TO TAKE US UP TO HEAVEN
by Jordan Melic
published by Math Paper Press
*
Kueny isn’t much of a worrier, except maybe when it comes to her father, the Custodian of a Thousand Generations, whose soul is hanging by a thread. But when her brother, Ah Ti, inherits the throne and smashes the Watercress Elixir that preserves her family’s heavenly reign, her worries take on a whole new dimension.
Left with no choice, the siblings set out in search of a new home, embarking on a perilous journey that takes them through 14th century Majapahit and 19th century Malaya, where they encounter a dreamy prince who promises them the world, and end up in a sparkling city that will consume everything they know.
A mix of mythology, history and adventure—think Journey to the West meets Huckleberry Finn—Ah Ti and Kueny’s story is about growing up and finding a place for oneself in the world. It is also a story of Singapore, different from the one commonly told—an attempt to capture a sense of the fullness of time contained in the land and its people.

【預購】溫莎墓園日記◎木心
Regular price $29.00離別,走的那個因為忙於應付新遭遇,接納新印象,不及多想,而送別的那個,仍在原地,明顯感到少一個人了,所以處處觸發冷寂的酸楚--我經識了無數次「送別」後才認為送別者更淒涼。 --摘自〈此岸的克利斯朵夫〉
《溫莎墓園日記》是木心的小說選集。木心曾說,他的短篇小說可說是一種敘事性散文,就像音樂上的敘事曲。
本書取材駁雜,型態多變,時不論古今,地不分中外。有典型的故事新編,寓有人心不古的感慨;在生活廣度以及人性深度等方面多所探索,分別表現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與輕;牽涉到對於愛情的種種想法跟記憶;悼亡生命中幾位友朋行過的感懷述事。
《溫莎墓園日記》敘事平緩,不追求情節上的起伏,而變成淡淡散散的,像散文般的格局鋪展開去。寫著月淡如水的故事,沒有衝突,沒有煽情,充溢著一灣泓水,淡定如神,卻寫出了一個靈動的世界,用透澈而節制的筆調,描繪出人生的無奈、情愫、重聚、別離與生死。
作者簡介
木心
木心,本名孫璞,字仰中,1927年2月14日生於浙江烏鎮,自幼迷戀繪畫與寫作。十五歲離開烏鎮,赴杭州求學,1946年進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不久師從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直到十九歲離開杭州去上海。五○至七○年代,任職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參與人民大會堂設計。畫餘寫作詩、小說、劇作、散文、隨筆、雜記、文論,自訂二十二冊,「文革」初期全部抄沒。「文革」中期被監禁期間,祕密寫作,成獄中手稿六十六頁。1982年遠赴紐約,重續文學生涯。1986至1999年,台灣陸續出版木心文集共12種。
1989至1994年,為旅居紐約的文藝愛好者開講「世界文學史」,為期六年,陳丹青為其學生。2003年,木心個人畫展在耶魯大學美術館、紐約亞洲協會、檀香山藝術博物館巡迴,畫作受大英博物館收藏,這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家中第一位作品被該館收藏,2006年,木心文學系列首度在大陸出版,同年,應故鄉烏鎮邀請,回國定居,時年七十九歲。年底,紐約獨立電影製片導演赴烏鎮為其錄製紀錄片。2011年12月21日凌晨三時,在故鄉烏鎮逝世,享年84歲。

時光隊伍:流浪者張德模◎蘇偉貞
Regular price $22.00在短篇小說集《魔術時刻》之後,蘇偉貞許久沒有出版小說作品,本書是她醞釀多年對於「時間」命題進行觀察與思考的最新力作,但恐怕連她自己也無法在構想初始前料及,會以她至親之人為題,且與他的罹病過程與死亡這樣接近。
死亡宛如一個目的寄清楚又神秘的旅程。「張德模」只是天地間一個旅人。他經歷的時代、生命中所遇人事,竟彷彿都是他的旅伴……
小說題目與內容裡的「張德模」竟是何許人也?一個已逝之現實中的至親人物?還是一個如今以小說虛構人物的形象與本質返魂般地活著,卻又必須在小說家妻子的小說裡再穿越一次經歷病症纏身到死亡的過程,既痛苦又堅強地強顏歡笑著──延續缺憾,也延續死者生命在未來未能完成的部份?
小說家絕望地催動編織時間的幻技,如一無視現實時間與命運規則的招魂術。這使她在小說裡別開新境,和「張德模」(他不能再躲藏到死亡裡)繼續地對話,在精神上完全全地陪他一程。如恆河沙數的追憶之瞬。啟動流光如瀑。 於是,本書成為蘇偉貞在她自己翻讀詮釋《哈札爾辭典》中未收錄的死亡章節;亦是她為下一輪太平盛世的亡者與未亡者們所寫的告別備忘錄。
作者簡介
蘇偉貞,知名小說家。
曾任《聯合報》讀書人版主編。以《紅顏已老》、《陪他一段》飲譽文壇,曾獲《聯合報》小說獎、《中華日報》小說獎、《中國時報》百萬小說評審推薦獎等。著有各類作品十餘種,包括:《魔術時刻》、《沉默之島》、《離開同方》、《過站不停》、《單人旅行》、《夢書》等,學術論文《孤島張愛玲》。
代序
時差
張德模,這次出發沒有你。
是五月的舊金山機場候機室,(日光節約時間,慢台北十五小時。)我在等待轉機去休士頓。從台北啟程一路向東(卻是到西方),十一小時後,於這座有時差的城市降落。
因為你的菸癮,多年來,航程超過五小時的旅遊地全不考慮,旅途受限,沒問題,我們自己創造路線,西進大陸。二○○三年八月你因食道癌住進醫院到去世,六個月,隨著你的離開原本以為關閉了的這條路線,卻帶我一遍遍回到你的生命之旅,以你作原型,我為你寫了一本小說:《時光隊伍──流浪者張德模》。卡爾維諾寫《看不見的城市》,所有被描述的城市都是威尼斯,他說:「我提到其他城市時,我已經一點一點地失去她。」我實寫你,虛構看不見的流浪隊伍,同樣看著你漸次往更遠更深處隱去,那樣的重重失落,我已經完全不想抵抗。命都拿去了,也就無所謂失不失去了。(人人都曾經或在未來離開。一九四八年底,小張德模跟隨蜀父母插花空軍入伍生大隊離了長江三峽,川人們在雨季中來到黃浦江邊碼頭倉庫埋鍋造飯,等待另一次起程。張德模喜歡站在黃埔江邊,小小流浪者的第一個異鄉。想像一定是那樣的,有趣地望著天空雨線如絲,經風撩撥,緩緩跌落江面,掀起層層漣漪,江面一片霧。)
其實二十年前相同的季節,我們到過這座城市,且穿過泛冷洌空氣及濃霧的城市地標金門大橋往北,去索羅馬山谷葡萄酒莊園。原來的死谷,因為酒而活過來。(西進路線上結識,成了鐵哥兒們的邱詢民回鴨綠江邊丹東老家掃墓,清明節午後一通電話打到台北:「剛才午睡我哥來鬧我,他說,詢民,你咋地不捎二鍋頭給我?我們什麼酒都喝夠,就二鍋頭沒喝夠。我說,大哥,我們沒少喝二鍋頭啊!二鍋頭到處有,我們隨閒晃蕩隨喝,肯定喝了個夠!哎!他不肯走。沒事!我待會到靉河邊多燒幾瓶給他。哎!盡鬧我!我也喜歡夢見他,還像以前那樣。」)飲者之路愈近山谷氣溫愈往上升,地表布滿氤氳,黃土壤植種大片大片橡樹,最佳軟木塞材質,和葡萄酒是絕配。進入有百年歷史的酒窖Sebastiani Vineyards酒莊,在酒莊玫瑰花叢間,品嚐最初的頂極葡萄酒,是的,環境和酒都軟了點,你一生不曾背叛可能要了你的命的烈酒。(四十年後,張德模重回上海黃浦江畔。燈火岸邊不遠老正興用了晚餐,「菜是甜的!」熱了紹興,「酒是酸的!」喝回紅旗二鍋頭:「好來菜!這才對頭。」)
二十年來,因為不同理由,我到過此地兩次,但這回,失去了你,我也很好奇獨自飛越太平洋後我的情緒。不信來世前生,死亡一向很難威脅我們。而此時,在通過國際與國內航站相連的空中行道半途,我停下了腳步,讓玻璃帷幕窗外的天空一角及流動的街景,倒影般緩緩往我內心洄流,我感覺到輕微的落寞,僅此而已,也提醒了我,距離二○○四年二月二十六日,你遺棄人世你的妻兩年多了。(朋友以過來人細述丈夫過世初期的種種無名痛楚,十二年了她仍從夢中哭醒:「那種痛至少三年才會淡一點!」你極震驚,張德模是沒有離愁的!你又如何能有?你曾經遠觀陌生送葬隊伍裡有人狂哭狂喊而移開視線無法看完,你不屬於那支隊伍。但你明白,在這場遊戲裡,你拒絕不了的宿命是,存活者即被遺棄者。大部分被遺棄者將在他們,不,你們後半生,清醒無垠無涯的時空裡晃蕩,回不到有人的地方。自殺,那不會是偶然。)
失去了你的眼光,我重新丈量這座城市。因為施行日光節約時間,既使鐘面已近七點,舊金山上空一角薄亮蛋清天色、來往有序的車體,倒映於建築物,真像未來世界科幻片,黑白片。上次我們來,夜晚八點多進入舊金山上空,機窗俯瞰下方城市如聖誕卡片灑的金粉,千門萬戶著火般,彩色綜藝體,你說:「比起來台北簡直黯淡。」但你緊接著說:「那麼遼闊的國家,和朋友打麻將喝小酒開幾小時車不說,還得先約好,未免太遠了。」二十年後的現在,我突然回過神想問個究竟,你從來不怕遠啊?那是什麼呢?(霍桑小說《威克費爾德》裡的主人公威克費爾德,某日黃昏,帶了簡單行李出門,告訴太太去三、四天就返。他出門後,繞幾個彎,來到旅程終點──離家一條街外先前租好的公寓,住下。一天天過去,他甚至幾次與妻子錯身而過她竟沒認出他。如是二十年過去,家人徹底失去了他的消息,當他死了。一個雨夜,他反向繞彎,跨過街道,什麼事也沒發生,走進家門。)
「當他死了」,現實裡並不容易達到。你病房外及火化櫃識別名牌,我都取了回來插在靠書桌窗櫺上,與牆上掛著的遺照(跟才辦半年的新護照同張照片相同眼光)越過書桌前的我永恆的望出去。這次,是真正規格不同的兩種容器了,分別裝載你與我。我將信守約定,只要活著都會等待你回來報信:「究竟有沒有另一個世界?如果可能,請用任何方式回來告訴我!」(不斷進入載浮載沉淺夢地帶,無路線透明溫暖檀香氣息如光線掩映整個房間,如是我聞,每晚給出無言回答,檀香氣息直到送你進了國軍公墓當天即消失,毫無眷戀不捨。再清楚沒有了,所謂獨活,是連氣息都切斷。)
稍晚,我走進機場唯一還開著的餐廳,點了啤酒,幾台懸空電視正直播NBC藍賽,我看書下酒,只要有人走進餐廳大門,我便會抬起頭打量來者。多少年來只要進入機場運輸系統,你必先去吸菸室報到儲存戰備量,我會在約定的餐廳等你一起行動。以後,你不會出現了,這個習慣我同樣保留了下來。獨自上路多了,如夢中翻轉,我終於明白,你並不如我以為的那樣愛旅行,你只是無法被約束被關住。之前另一次長程旅行,俄羅斯,我多少意識到了。
俄羅斯的莫斯科,(非日光節約時間,慢台北五小時。)香港轉機飛十小時。攜帶你的照片,如強行押著你,一路去了莫斯科無名烈士墓園契訶夫、果戈里、高爾基最後的歸所,還隨俗的到紅場(廣場裡的國營百貨公司露天咖啡座非顧客不能上他們拜占庭華麗風廁所)、莫斯科大學……,夜間火車幾天後將旅途劃到北半球頂端聖彼得堡,出城赴近郊夏宮沿途,弧型遼闊的天空如奔赴天邊而顯高緯度。終於站在芬蘭灣邊夏宮碼頭東望窩瓦河的源頭聖彼得堡,冬季即將到來,海面水氣蒸騰,鳥們開始回返南方,我拾起腳邊一根羽毛,人類沒有翅膀,那麼,流浪者已轉胎完成。(傳說中的窩瓦河口岸,堅固的城牆對著河水迎風而立,巨大的倒影,熒然不滅。謎般十二世紀初曾有幾個突厥種草原帝國的子民哈扎爾人在此出現,十四世紀徹底失去了他們的消息。)我抽身回返城中窩瓦河大街冬宮爾米塔什博物館,擺開人潮,我快走經過達文西、米開郎基羅、印象派秀拉塞尚梵谷高更,最後停在林布蘭特展室。好不容易來到這裡的理由之一即將揭曉,林布蘭。你病中,我們失去了時間感,同時失去切除食道腫瘤的條件。我腦海裡有一幅未完成的畫,林布蘭的手術檯。(二○○五年秋末,聖彼得堡冬宮爾米塔什博物館,你的私闖世界四大博物館之愛麗絲夢遊版,林布蘭特展。你突然就站在這位光影之神的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畫作前,畫作中偏下方手術檯上躺著一具光線與時光凝凍的身體,醫生拿把刀正在教學。繪畫美學之手臂解剖,甚至沒流半滴血,那未被開膛破肚的遺體膚色,彷彿心臟仍在跳動。四周分據高低左右伸長頸背七名學生的眼光無限延展,有些彷彿看往無人的虛空處。皮包裡取出你和張德模的生活合照,張德模,人世欠你一次切除手術。站在畫作前,公然通過時光機你完成超越切除手術,張德模的身體得與林布蘭畫作同高度,稱之為昇華也好,無聊也好,生與死灰色地帶,此刻其他一切顯得多餘。與合照組成的你們仨,只關注眼前這幅畫,你說:「現在我們真正看見了,相信都會同意,這手術功力實在超凡。」你偷偷轉換畫名││張德模手術中。如果要你選擇膜拜一個神,你選這個。)
到這裡還有另一個理由,托爾斯泰。莫斯科近郊一百五十公里托爾斯泰莊園,文豪樸素的葬在那裡,草衣植被覆蓋作家的靈魂,四周是高聳巨大無言的白楊樹,林木小徑立牌上的俄文明確告示「禁止出聲」,於是人人不語到肅穆的程度,讀者子民來到托爾斯泰前面,獻花許願禮拜,殊不知,托爾斯泰修福音書,去雜質,疑神,甚而被逐出教會,於是他獨自出走,最後死在一個火車小站。但沒有人能擋得住托爾斯泰,這樣的墓園,土塚綠草不立碑無任何祭悼形式,一切指向他的《戰爭與和平》,主題模糊,(那難度高度我懂,任何人都看得出來,我毫無辦法的以你為主題。)七次修改,故事本身自己發展出生命。退至角落,拿出你的照片:「張德模,你看,托爾斯泰呢!」有生之年,那推遲了的西伯利亞紅色列車橫越俄羅斯計畫,導引你以這樣的狀態來到托爾斯泰前面,我唯有沉默:「張德模,對不起。」
坐久了你就會聽見,午夜登機的播音已經響起,為了調整美國大陸時差,(旅遊作家艾瑞克?紐比冬遊北京,經過十四個半小時飛行,晚上九點四十分進入中國甘肅上空之際,對這個以北京時間為準的沒有時差、能夠壓縮在一個大時區的中國,他不禁要在日後寫的《出發與抵達》裡調侃:這樣更容易讓十億中國人在同一時間就寢,同一時間起床,對於想知道他的子民身在何處做什麼事的統治者而言,一定很方便。)這班飛機是在午夜起飛,才好在黎明時分抵達休士頓。(日光節約時間,慢台北十三小時。)甚至有比這更晚的班機,不知要飛往哪裡?有沒有時差?
人生移動果然是複雜的。離開聖彼得堡前一晚的芭蕾舞劇《天鵝湖》,藍光中芭蕾舞伶滑過舞台,盈盈躍起,(萊特曼〈雙人舞〉:一條看不見的直線自地球中心向上畫過她和地面的接觸點。)她兩腳足尖抖觸輕擺降落,再跳躍,雙腿合十自轉,雙手張開成優美的大弧度,彷彿停駐空中。(地球,為了平衡她的動量,軌道向下移了十億兆分之一公分。沒有人會覺得,可就這麼精確地移了一下。)
張德模,也許正是你「就那麼精確地移了一下」,最巨大的時差出現了,(如果你活得夠久,他六十二歲之死那刻算起,十年後你六十一歲,你還有機會與他人生記憶重疊,再過去,就沒了。之後,你將獨自走向只有你的時光區,沒得對照。)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對我都一樣,生命中心線漸漸抹掉,那條看不見的軌道,不斷向下移。
登機前,最後問你一個問題:「你那裡現在是什麼時間?」

旋轉門◎蘇偉貞
Regular price $29.00接續《時光隊伍》語境,《旋轉門》以更考驗小說家書寫意志的方式,去艱難實踐的,表面上,是這樣一種對「我」而言,更為真確的告別。——童偉格
出發吧,死亡那刻,擊打撞針,進入過去之未來,
倖存者的旅程與奇想。
也許,有那麼一條線,已移動。
一張追蹤地圖,終極望野,視為人生的實踐與裂變,
一條平行路線搭建出來了:
一是存活者旅程,歷經重回娘家台南及婆家變動,家族時間;
另一是接續其未竟旅程,且稱為大疤時間。
現實生活與記憶虛線,動靜之間。
2004年,旅者大疤接續了另一個旅程。
至親則面對留下的旅程地圖,俄羅斯、西藏、黃山、鳳凰、貴陽、漠河、重慶、內蒙古大草原……
彷彿朝聖般奮力前奔,整個完成與拒斥。
接著南回之路,親眼目睹自身世界一步步崩解與重建。
繼《時光隊伍》中對愛的告別,十年後,《旋轉門》是故事的接續。
一道迴旋不止、既動且靜的旋轉門,穿透往昔與此刻,記憶重生。
蘇偉貞
祖籍廣東,降生台南。黃埔出身前砲校中校、日日新租書店老闆之女。
知名小說家。現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曾任《聯合報》讀書人版主編。以《紅顏已老》、《陪他一段》飲譽文壇,曾獲《聯合報》小說獎、《中華日報》小說獎、《中國時報》百萬小說評審推薦獎等。著有各類作品十餘種,包括:《租書店的女兒》、《時光隊伍》、《魔術時刻》、《沉默之島》、《離開同方》、《過站不停》、《單人旅行》、《夢書》等。
張愛玲研究者,相關著作包括《長鏡頭下的張愛玲:影像、書信、出版》、《孤島張愛玲:追蹤張愛玲香港時期 (1952-1955) 小說》、《描紅:臺灣張派作家世代論》、《魚往雁返:張愛玲的書信因緣》,以及主編《張愛玲的世界:續編》。
張德模,也許正是你「就那麼精確地移了一下」,最巨大的時差出現了,(如果你活得夠久,他六十三歲之死那刻算起,十年後你六十一歲,你還有機會與他人生記憶重疊兩年,再過去,就沒了。之後,你將獨自走向只有你的時光區,沒得對照。)如今,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對我都一樣,生命中心線漸漸抹掉,那條看不見的軌道,不斷向下移。
—〈時差〉,《時光隊伍》代序
如果你活得夠久,他死後那刻算起,明年五十一歲、後年五十二歲,十年後六十一歲,跨過重疊區,六十歲那年你還有機會與他六十歲重疊並進,再過去,就沒了。之後,你將獨自走向只有你的時光記憶區,沒得對照。兩兒子會來問你關於父親、親奶奶、爺爺家族血脈(或恩怨)演化樹嗎?沒有可能。
《旋轉門》是貴重而艱難的獨語,獨屬於作者蘇偉貞。這麼說,並非因為小說再次展現一種經年錘鍊的語言風格,字字句句,均銘印作者簽名,而是因為也許,整部小說是在以其繁複的專注,解答整整十年前(2006),作者在《時光隊伍》裡,以徘徊纏繞的話語,反覆為自己設下的同一考題。這考題最易解的面貌是「時差」:事關比往者年輕整整一輪的「我」,在「謎題終於揭曉」(《時光隊伍》這樣開始敘事)、親者之死坐實了特定時點,正式啟動那必然就是十二年的生命「重疊區」後,「我」獨行其中的感知。死亡確證一種悖論:同行兩人間,年歲的永恆差距,自年長那人亡故起,對年輕這人,落定為遺贈時光的寬幅;而矛盾的是,年歲差距明確有多大,遺贈的時光也就具體有多寬。或者,對獨自記掛著「你」的「我」來說,某種意義,死亡是自行其是地,以其永恆終結永恆,而年輕生者動支的,是只能由己獨身包容,去複寫一次的盡頭。由此,「我」親校期程,並企求時光的許允。
「我」:人們通俗指稱的悼亡者。在這「重疊區」內,一切陪伴或追隨當然無非假擬,而「我」對個人生命的重新格式化工程,則可能是最龐然易視、但他者最無權置喙的一種虛構。悼亡者感知的「時差」:初始,生硬的隔斷由「我」轉譯為柔緩的贈與,事關已不在場的「你」,對「我」一人,所形成的在場性參照;事關理性說來,亦僅有一次生命機會的「我」,如此不可抑止去倒數未來,祈望著,要以個人生命全景,去極盡可能、絕無遺漏地涵納,且盼望著去同步新歷「你」的已歷性死亡;如此的,一種衷懷無法理性的訴願。只因或許,環顧這整個人世,除「我」以外,再無人願意、敢於這般珍視「你」,或有能為「你」這麼做了。
於是,矛盾的更是:死亡,在確證一種等量於年歲差距的贈與伊時,亦已為如「我」這般的記掛者,預示了如此獨自一年一歲,執著地與記憶對時,有朝一日將成就的,可能是對記憶寬幅的全盤侵蝕。「我」倖存,一天比一天,更逼近一個特定時點,直到越過它,「沒得對照」了,那時「我」,不免將(重)問自己一個遲延多年的問題:那之後呢?或許,這才是所謂「時差」的嚴峻全貌:「你」看,只會有一瞬,那樣短暫、卻初始即以命去鐫刻定了的一瞬,生者有可能,無比「精確地」校準自己於死者,等同他,去再一同無時差同歷。那之後呢?好問題。事實是這樣的:穿出遺贈時光的寬幅,「我」所有的,將又是年年隔遠的差距。這事不值一哂,是初始即已遂的實況,「我」早就明瞭了,只是悼亡者,「我」一人,以全生命的虛構意志,龐然地延遲了它。
人盡皆知:這首先是一個事關生命倫理的問題。但「你」看,獨有如此艱難:深刻記掛成就深切壞毀(記憶,以及餘生);全生命(「我」不能回贈更多了)的校對與絮語,竟爾僅能短瞬複視一次,那永遠無比沉默的精確。此外,一切無非盡是隔閡。此即《旋轉門》以一切話語逼近的對時:終究,自2004年彼日一刻起,一輪年光漫漫,(只可能是)獨屬於「我」的「倒數計時」將要完成;(再次的)「歸零」,這短瞬卻徵集生命甚劇甚烈的精確,即將成真(「倒數計時,歸零。」從前從前,《時光隊伍》這樣帶起最後一個艱難的句子)。從前已歷的,即將對此時的「我」成真。
於是,或許能這麼說:接續《時光隊伍》語境,《旋轉門》以更考驗小說家書寫意志的方式,去艱難實踐的,表面上,是這樣一種對「我」而言,更為真確的告別。「真確」,因為《時光隊伍》的迢遙預感,在記述(或蘇偉貞用詞:「實寫」)往者不在場時光的《旋轉門》中,由小說家複視為緩步前來的此曾在,並進一步洞視與叩問。於是兩者互文。〈遠方:漫長的告別〉,「我」定期回返,見證更多「你」未及見證的病況老態;車行中,被困在莫拉克暴風圈中的「我」,彷彿直接與《時光隊伍》的〈偽紀錄者〉篇章取得聯繫:彼時,敏督利颱風臨境,未來者張遠樵在張皇中,首次開口指認往者名姓,而「我」預感,且問「你」:「未來的孫子有意義嗎?」(是的,「偽家人」,「我」早就知道了:深刻記憶的傳達,「沒有可能」)。於是〈活口:同命〉,多年以後,「我」領著樵,這雙親見過往者的年輕眼瞳,尋訪甘家屋基「唯一的活口」,少女映;然而,這樣的探訪,卻帶給「我」惘惘的徬徨。再一次,事關情感記憶的嫁接,是否真有意義(或合於義)。
如此,存在於《旋轉門》的更多篇章,乃以更簡略指名的方式,以書寫漫遊旅途(「動」)及日常生活(「靜」)的二元結構,伸延《時光隊伍》預設的時空畛域:時間裡,一個更實然的「族性的撤離」(蘇偉貞)前刻;空間中,一個更確切的傷停人世。於是,似乎必然:所有這些實寫,將再一次深深指向意義之辯證。關於「意義」:生命進程有無意義;書寫自身有無意義。或許亦是人盡皆知(或當然,羅蘭・巴特,《明室》):當「我」拒絕,不能夠(「沒有可能」),或終究無法全然放心地,將個體生命歷程普遍化,將「你」信託給普遍意義時,意謂著以「你」為準心的書寫,對「我」而言,不免終將撞上意義之牆。
普遍化工程。對反於這個我們通常認知的所謂「療程」,《時光隊伍》書寫的獨特,在於表面上,它宣告了上述雙重意義的一體終結,然而,在深層結構裡,它卻是以重層造「偽」(「偽星球」、「偽故鄉」與「偽家庭」;「偽紀錄者」,「我」),在一個對流浪族群之普遍性的時光書寫裡,恆遠圈定它的準心,往者「你」,成為一位生命意義不容普遍化的獨特離群者(《時光隊伍》因此預言:「答案只有一個:你不屬於遠遠看著的這支流浪族群」)。於是,對作者而言,書寫與其說是「悼亡」,毋寧該說是風格者「你」,已由「我」動員一切妄「偽」與書寫之能,在「若有來生,別再找來了」,在所有關於告別的宣告中,給預先深切護藏了。是在這裡,十年校準的作者,《旋轉門》書寫,迎向一個比「時差」更深邃的考題。
於是《旋轉門》的「實寫」:如何可能,真確地告別(前提:是否必要)。於是,真確仍是關於「我們」:緩步逼近,獨力撤去一切動支妄「偽」去撐延的護藏,「我」將以我的更實然在場,確證「你」的永不在場。這是事實。然而,與此同時,以抗逆深層事實去創造的小說家書寫意志,《旋轉門》裡的「我」,悍然留駐自己,就擋在歸零前刻。十年:預畫與謀想,成為所有推「我」踽踽向前的現實。是因為如此,「那之後呢」對「我」而言,不單純是一個越過歸零瞬間之後的提問。實情是:每一天,每一天,「我」都在細瑣地穿越時區。「我」亦好奇(不是對未來。某種意義,擋在一切之前的、一切造就成的未來者「我」,沒有所謂「未來」),反覆想驗算:如何可能,倘若生命僅是一個維度,那麼會否,死亡也只是另一個維度。也許,基本上,是前一個維度的某種鏡像。
這麼說來,有一種書寫,人們通識地,將它指稱為「悼亡書寫」,然而,這指稱法只說明了最表面可見的維度混淆。事實上,這種書寫所追求的深切混淆,是層層再製的再製,鏡像的鏡像,直到終究,已不存在的,被以獨特的形式,重新寫入已不在場的存有中。也因此,悼亡的目的論外,這種書寫規範了自己的本體論,它當然可能,還是在追求一個事關「我們」的,接近不可能達成的理想敘事(在這個理想的同歷裡,人們一般指稱的所謂「生命倫理」,有什麼要緊呢)。
此即《旋轉門》:以小說家的書寫意志,留駐並超越悼亡。一種接近不可能的實證,以及創造。

旅者╳迷圖◎張國強
Regular price $20.00內容簡介
網路和通訊技術的過度商品化,把便利帶到了每個人的手裡,隨著留下的數位足跡越來越多,我們將不再只活在真實世界,而也活在虛擬世界。在虛構的小說裡,虛擬和真實之間,界限到底在哪?當每個人都只剩下A、B、C的帳號代碼,我們會發現「你我他」其實根本沒有差別。
張國強三篇中短篇小說〈你不懂的ABC〉、〈他是誰〉、〈2050女傭不見了〉信手捻來,在異化的現代世界巧妙融入懸疑推理的元素,節奏明快的敘事直指科技世界中認同和自我價值定位的核心,以心靈哲學觀點帶領讀者一探生命的本質。
作者簡介
出生於一九七三年,華裔新加坡人。
從小就對數理有極大興趣,從中學畢業後一直在電子工程領域裡。另外一個興趣就是閱讀,只要有方塊字的紙張都有一讀的渴望。
二○一○年突然覺得應該寫,就這樣開始寫散文、新詩和小說。
隱藏在理性的思考背後,是感性的文學感受。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對於人文與科技的理解,借助這獨特的結合體去尋找人性裡的光與暗。

跳水的小人◎黃寶蓮
Regular price $21.00
生存需要選對立場,祕密不被揭穿,日子依然可以運轉。
這是大人世界的最高遊戲原則。
那晚,她將家交給兩個愛慕她的男人後,便揚長而去;兩個初識的男人勾心鬥角上演一場「正宮」霸主攻防戰。
身分不明的懷孕女子冒然出現,聲言:她不要婚姻也不要愛情,只是來通知身為「父親」的他,有個小孩即將問世,那是她個人的決定,他沒有選擇,也不必負責。
失婚女子寄情於一棵櫻桃樹,喪妻男子擺脫不下風水迷信,孤男寡女終究因樹彼此背離。
同居十八年,如何面對男人死後分文未留也無隻字片語的寡情與冷漠?
瘋迷電玩的少年與偷情的父親達成祕密協定,各自耽溺於遊戲幻境的天堂樂園,直到地震驚醒夢中人……。
十一道命題,十一種境遇,平凡的慾望與挫折,不可預知的宿命與轉折,一道道習題直面而來,所有的夢想欲求未必有錯,只是人生未必有解,生命因而深邃如謎。
一齣齣大人的單元劇,飲食男女的繁複故事或許荒謬、或許悲傷、或許感動,卻是成人世界的入門之境。
作者簡介
黃寶蓮,文化大學畢業,自一九八三年起先後居住紐約、香港、倫敦,行遊四方,著有散文集:《流氓治國》、《未竟之藍》、《仰天四十五度角》、《無國境世代》、《芝麻米粒說》、《五十六種看世界的方法》;短篇小說集:《七個不快樂的男人》、《七個不快樂的女人》、《Indigo藍》;長篇《暴戾的夏天》、《伊賽貝德32》。作品入選爾雅、九歌年度文選、台灣新文學史、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華文散文百年選、日本現代中國文學等。

雲山◎陳淑瑤
Regular price $31.00 ◎《流水帳》之後,相隔十年,陳淑瑤再以彩筆細描二十萬字長篇小說,邀您穿雲入山。
◎何止愛寫、善寫尋常百姓家,她讓凡俗點滴在紙上靈巧飛動起來,重現生氣!所謂恬淡的日常,只是緩下來的怵目驚心。
◎童偉格 劉乃慈 相惜推薦
◎二十多年來,陳淑瑤實是台灣文學創作者中,最自有堅持的微物體察者。--童偉格
遇到危險的時候,像個孩子一樣,向上跑就對了。
向上的路也簡單多了。
浮雲城市,邊陲小山
人們在此生活、遊憩、躲藏、追尋
也在此相聚和離別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山常在,人亦在
一個個安靜行走,不使生活敗下陣來
人類走向老、病、死的過程,最嚴苛的挑戰是精神層面的孤寂。
將此歷程視作珍貴美好的記憶的人也許寥寥無幾,但絕對值得嘗試。--陳淑瑤
張愛玲的《半生緣》開頭是這樣的:「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雲山》著筆於中年以後的十年八年,攤開那些被遺落在千門萬戶裡的生活,何其緩慢凝滯,更是一生一世。
面山而居的四口之家折半,留下一對母女相伴養老,歲月看似靜好,卻暗埋衰病的威脅,惘惘恢恢之際夾雜細碎的驚擾,每日都是永遠的一天。
她們相約一週分離一天,各尋出路。
每個周末免費夜間開放的美術館是她唯一能寄放自己的地方,習於天未暗就抵達,算準時間再純熟踱步過去,如朝聖般將典藏品從頭到尾觀看一回。
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夜間警衛,化身創作者「施烈桑」,展開字詞夜間飛行,默默雕刻大樓眾生相,進而結識忘年知音。
接獲已逝戀人母親的電話,男子和渺遠的青春重新連結,仍是往山上走,相伴的人總是不同,紛雜的想念一路拾撿,重啟再一次的漫長告別。
不管眼前是怎麼樣簡瘠荒涼、粗俗鄙陋的現實樣貌,陳淑瑤都有本事耐著性子品味那股獨特的在地情趣。秋日田裡收割花生,是澎湖版本的「拾穗」。從大樓警衛亭望出去、黑深與路燈炫出的光暈,則是台北版本的「星夜」。--劉乃慈(國立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整部《雲山》,即在凝縮的時空裡,如此迴旋、並洗鍊出一種摯切的低語:在一個生活場域的重複動線上,各色人物或偶然交集,或孤自潛入對所見事景的獨特格思中;從而,譜寫出一段同場異徑的遍路之行。——童偉格
作者簡介
陳淑瑤,天秤座,「生著翅膀的掘井人」,出生成長於澎湖,生活在北部。採集過多種文學獎雨露,掘有《海事》、《地老》、《瑤草》、《流水帳》、《塗雲記》、《花之器》、《潮本》等七口井,持續塌陷,持續挖掘。

天河繚亂(20年復刻版)◎吳繼文
Regular price $23.00鎮魂歌為時間的旅人而作
我欲凝視事物,但一無所見……
在最後旅程中
他試著窺探時間和記憶
以便進入生命中
一再向他告別的肉體與靈魂,並一一見證
愛的豐饒,詭譎,及其荒涼……
在讀完最後一頁,闔上第六冊筆記本那個晚上,他熄燈上床,發覺月光溢滿房中。他沒有多想,就告訴自己,要給自己十年的時間,即使人生只是一條簡單的河和它寂寞的流域,即使世界只是一座漂泊的湖,而時間以無邊無際的荒漠包圍著這一切。
或許會有一個「我」,跌跌撞撞也好,迷迷糊糊也好,輕鬆愉快也好,有一天突然從蜃氣樓的幻影中走來,見證他短暫的存在。──《天河撩亂》
吳繼文將世紀末的孽子告白與一個內陸大湖的漂流史話相提並論,的確讓我們一開眼界。書中的自敘者經過一場又一場的禁色之戀,身心俱傷;他的姑姑為了追求色相的完成,不惜跨越性別、倫理疆界。這對姑侄是親人,也更是師徒。他們各以肉身為道場,證驗慾望的黑洞。——王德威(哈佛大學教授,中研院院士)
作者以安靜節制的筆法,深刻描繪了在時代搬弄下,離散家族、邊緣人、性少數者這些造物的棄兒彷彿殘酷劇場展演般充滿困厄、孤絕、救贖與驚人祕密的人生。
本書曾獲一九九八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並先後被收入中、英、日等多種文學選集,感動海內外兩代讀者。
本書特色
※20年同志文學暢銷版,絕版重來。
※作者最新修訂版本。
※「二十年後重讀吳繼文小說,仍然為那字裡行間,滿溢出來的慈悲心震動不已。」──楊澤‧專文推薦。
※特別收錄作者最新書寫「新版贅語」。
※「上世紀九〇年代中我離開職場,我的兩部長篇習作——《世紀末少年愛讀本》與《天河撩亂》陸續完成於四十歲多一些的年紀……當時或未必有此自覺,但兩部作品卻不約而同採取了『臨終之眼』的視角。」──吳繼文
※「……我有愛人,也有許多朋友,可是只有你讓我實實在在感覺到『家人』這種東西。不是所謂血緣上的家人,也許是你出現的時候吧,正好是我的身體和心理都跨越了一大步,邁向另一個成熟期的當口,我第一次覺得我是一個母親,而你是我無性生殖的產物,我的孩子,我們屬於只有兩人構成,卻完整具足的特別家族。可能是這樣,我才會對你講一些本來並不準備向任何人透露的事,好像,好像自然湧現的乳汁,我只能用我生命的祕密哺乳你。」──《天河撩亂》
作者簡介
吳繼文,1955年生於南投,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日本廣島大學哲學碩士;曾任聯合報副刊編輯,時報文化出版總編輯,台灣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著有長篇小說《世紀末少年愛讀本》(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好書)、《天河撩亂》(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劇本《公園1999的一天》;譯有河口慧海《西藏旅行記》、井上靖《我的母親手記》、藤原新也《印度放浪》、中平卓馬《為何是植物圖鑑》、野野村馨《雲水一年》,以及吉本芭娜娜《廚房》、《蜥蜴》、《哀愁的預感》等多種。

G兵日記III:頂天地◎皮卡忠
Regular price $29.00配備終極武器全新改版,超爆笑軍旅小說硬硬上陣!
最虐心、激情的從軍日記,《G兵日記》三部曲,精彩大結局
讀完I、II冊的人都在問:
Q:曉飛、小宇這對菜兵王子組合到底會不會修成正果啊?
Q:巨根秦天的電話號碼請問幾號?
Q:請問這個火辣香豔的營區到底在哪裡?
Q:曉飛那招「那你想不想吃……」好好用!我男友……(喔不對,這是心得文!)
菜兵 X 天菜(n次方) 「浪」漫又真摯的G情故事最終章
把握最後機會大亂鬥,各位兄弟一起上!
新生代作家,皮卡忠,以長篇小說《G兵日記》於網路上初試啼聲(Yep,是處女作),即獲讀者一致按讚破表。善於描寫人與人之間,情/性感流動、碰觸的獨特書寫,讓故事裡每個人都長出各異模樣、情緒,牽動讀者愉快、悲傷、心軟,也讓人興奮、發硬(嗯哼)。
雖說「待退頂天地」,
但學長沒交代,一旦「頂」起來就是挑戰高潮極限玩群P啊。
「一兵黃曉飛,於莒光課發表退伍感言。」我挺著胸。
「在這十個月裡,發生了很多事,整個狀況就是,受傷、癒合、再受傷、再癒合。我才發現──」我看了看手上幾個傷疤都消失無蹤:「只要不會讓人死亡的,都是擦傷。」
「有些人會傷害你。有些人會支持你。有些人會恨你。有些人會愛你。謝謝你們給了我這麼多回憶,可能再也不會跟這麼多弟兄這樣朝夕相處了,白天一起工作、晚上一起睡覺,一起應付督導,一起……」我看了看微笑的帥氣小宇,突然一陣難受。就是換工作而已,就是跟男友不再朝夕相處而已……
「一起談戀愛。」我說完,所有人瞬間看向小宇,露出詭異的笑容或是殺氣。
「怎麼怎麼?」小宇清澈陽光的眼神,毫不畏懼。「幹嘛看我?」
從什麼時候,我已經不會在心裡稱呼他是大男孩,而是說他是我的男人。
對啊……「有句話叫做『當過兵的不是男人。』」我把話說完:「原來,這句話需要修改一下:當兵,是成為男人的其中一種方式。」──《G兵日記III:頂天地》
作者簡介
皮卡忠
距離0.00公里遠
180/70/27
一個當過兵的普通Gay炮
專長是讓人笑到勃起或興奮到勃起
飼養了ㄧ隻皮卡丘,剛滿兩歲
立志成為一個頂尖流浪漢
後記
皮卡忠
重要角色的後事一定要寫一下的對吧?畢竟都是虛構角色啊,全部都是虛構的寫一寫也不會怎樣嘛。(是多怕被軍方殺死?)
可愛楊新去當了工程師。混血子龍去做早餐店。小小子怡去餐廳當了廚師。小宥勝秦天簽下去受了士官訓當了教育班長。心思細膩第六感神強的肌肉男威育跟著孟哲去做了保險業務成為師奶殺手。色凱最後還是去加拿大打工度假拋下一切。憂鬱弘去做國外業務跟老男人周旋,消失在人群當中。智淵說他買了一個望遠鏡。連長因為體能一直沒過升不了校級。小S副連最猛,他是看了我的小說才發現自己對男生居然也可以。(全世界都知道就你不知道了。)呆呆輔導長後來也調走,如今都不在原本的營區。
而那個營區,我他媽是再也沒回去過了,我閉著眼睛都可以想起每個角落是長什麼樣子。那可能是全台灣,我最懷念的一個有這麼多故事的地方了。(虛構的地方……)
小宇呢?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當初只是想寫開心的,從來沒想過讀者不斷支持之下,就這樣寫了一年。途中遇到很多軍士官兵的回饋,許多人就成為我的智囊團,特別是奶茶。最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這一年來根本不知道我在衝幹小,卻願意讓我就這樣專職寫作。
跟著書出櫃問世的當天,爸媽跟已經知情的弟弟跟我在餐桌上。
「我寫的書其實是……」我不斷跳針:「其實是……」
「幹嘛難以啟齒?」老爸回應:「不要是色情的就好了啊。」
「嗯。」
不但是色情,而且超色!是會跟《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放在一起的那種色!
最後爸媽才崩潰恍然大悟,但是最後也接受了。
「同志沒辦法結婚,我就當做你不結婚吧。」老爸坦然地說。
這本書,靠著賈文青的賞識,福熊一路發文,經過編輯郭正偉,然後又是基本書坊老闆邵祺邁出資拍出宣傳片。一路上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那就謝自己吧!(喂)
最重要的,謝謝你們買了這本沒營養的書,還有跟皮卡一路走來的讀者。
我就不囉唆了,祝大家都能平安退伍囉──
現在時間,隨便,撤收!!!

G兵日記II:下部隊◎皮卡忠
Regular price $25.00《G兵日記》第二部──
下部隊的「騎」遇冒險,繼續下流深情無厘頭
報告班長!我都準備好下部隊斷、捨、離了,為什麼陽光暖男、黝黑大根依舊癡癡跟過來?!
洗掉菜味的新手G兵總算平安下部隊,下定決定要修身養性(?),沒想到以為從此陌路的天菜小宇、秦天,居然千迴百轉再度一一出現;偏偏部隊裡還「新人輩出」,主演圖書館G片系列的學長、X射體質的敏感恐同男孩、憂鬱書生小陳坤……聽說當了兵才是真男人,但怎麼同袍都想找我一起「轉大人」???
新生代作家,皮卡忠,以連載小說《G兵日記》於網路上初試啼聲(Yep,是處女作),即獲讀者一致按讚破表。善於描寫人與人之間,情/性感流動、碰觸的獨特書寫,讓故事裡每個人都長出各異模樣、情緒,牽動讀者愉快、悲傷、心軟,也讓人興奮、發硬(嗯哼~)。
這裡到底是什麼天堂,未免也他媽的太幸福了吧?營區全名到底叫什麼?愛的世界營?!
「主人你剛……好像有流出來。」他面對我擠擠眼,色瞇瞇地。
「幹,真的假的?」我看了一下我的硬物。
「有點甜的。」秦天的臉貼近,我吞了口水。他的唇貼上我,舌頭按摩著彼此濕潤柔軟的唇。鼻腔果然有一點豆漿的微腥,而且有點甜,這是我的味道?
第一次接吻就有這味道,是從本壘往一壘倒著跑嗎?
作者簡介
皮卡忠
距離0.00公里遠
180/70/27
一個當過兵的普通Gay炮
專長是讓人笑到勃起或興奮到勃起
飼養了一隻皮卡丘,剛滿兩歲
立志成為一個頂尖流浪漢

G兵日記I:新訓篇◎皮卡忠
Regular price $25.00配備終極武器全新改版,超爆笑軍旅小說硬硬上陣!
最虐心、激情的從軍日記,故事紙本化重新改版
本書宣達對象:
● 家有小兒體驗從軍樂的家長:你不動、我不動。別加臉書別囉嗦,真相只會有一個。
● 遭追問會否(被)兵變的女朋友:放心,妳仍是女真愛,他只是多個男朋友。
● 患有肥皂恐懼症的資深直男:人人都是同性戀,只等遇到真心人。放手衝撞吧!(喂)
● 當兵是什麼可以吃嗎的朋友:可以喔──可以吃的○○多著呢……
● 到底要進去還是出來的同志:歡迎光臨國軍吃到飽、無限暢飲自助餐。(喂喂喂)
──《G兵日記》三部曲,第一部《新訓》──
陽光CK暖男小宇(王陽明)+壞壞大根軍官秦天(宥勝),保證三點全中,啪啪聲此起彼落!
新生代作家,皮卡忠,以長篇小說《G兵日記》於網路上初試啼聲(Yep,是處女作),即獲讀者一致按讚破表。善於描寫人與人之間,情/性感流動、碰觸的獨特書寫,讓故事裡每個人都長出各異模樣、情緒,牽動讀者愉快、悲傷、心軟,也讓人興奮、發硬(嗯哼)。
人帥真好,人醜煩惱;
但媽媽啊──妳真的燒太多香!為何我一當兵,鮮肉投懷送抱停不了?
小宇雙手持續舉在半空,手掌動了兩下,無害小狗般的雙眼幾乎要把我電暈。是要給我一個感謝的擁抱嗎?
「好啦。好兄弟!」我往前一擁,雙手輕輕擦過他的腰際,摸到愛的把手。
嗯?一個硬硬的東西抵著我的大腿,好像是他口袋裡的防水袋。
我們放開彼此後,我皺眉看著他的短褲,一個明顯突起在他大腿三分之一的位置。
他看了一下自己褲子,然後看看我。「這樣也感覺得到?」他苦笑摸摸鼻子。
「嗯,那是什麼?」
「我以為已經消得差不多了哈哈。」
「小事──」我轉頭離開。
啊啊啊啊!居然是晨勃!班長有人晨勃!喝了乖乖水還用晨勃頂人啊啊啊!
我覺得自己好沒用。小俊對不起,我被別的男人弄硬了。
作者簡介
皮卡忠
距離0.00公里遠
180/70/27
一個當過兵的普通Gay炮
專長是讓人笑到勃起或興奮到勃起
飼養了一隻皮卡丘,剛滿兩歲
立志成為一個頂尖流浪漢
Facebook:Pika Chung

耳朵:唐辛子短篇小說集◎唐辛子
Regular price $21.00十四場巧妙轉折,拍案叫絕
十四幕讓你心有戚戚的人生風景
故事中的他們,其實都是你我生活過的曾經
來自馬來西亞的唐辛子,筆鋒嘲弄、醒世,擅長描寫男同志生活百態。
幽默中帶點苛薄、戲謔又犀利的「名句」,總讓人忍不住拿起紅筆畫線。
形形色色的同志故事在唐辛子的耳朵裡流轉、堆疊,
椎心刺骨的人生心得化為小說情節,
跨越性傾向與年齡,
在奇幻糖衣的包裹下,刻畫同志世界的愛情醚味。
唐辛子小說處女作,犀利不減,餘韻猶然!
《耳朵》是繼《我愛肚臍眼》、《創世基》和《有基生活》後的最新作品,也是唐辛子第一部短篇小說創作集。本書收錄了十四個故事,從青澀少年到憊懶中年,從校園到職場,從父母到伴侶,對愛的憧憬逐漸在一次次的失落中褪成無奈。霸凌、背叛、追尋、受傷…….,但故事中人依然堅持──在健身房中維持體態,在保養品中留住青春,希冀這副美麗肉身,仍能作為下一段愛情關係的入場券。
唐辛子筆下的世界,體溫越熾烈,愛就越冰冷;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執迷不悔。
序
借我你的耳朵,我要對你說一個有趣的故事……/唐辛子
唐唐一直都羨慕兩種人:
一為四十五歲後還敢穿豹皮緊身衣大叔的勇氣;二為可以一氣呵成寫一篇小說的作者的才氣──怎麼可以如斯巧妙的把各種人物、對白、情節、場景等安排在一塊,結合成一個個或蕩氣迴腸、或風趣搞笑、或震懾人心,總之就是讀後讓人忘不了(或爛得恨難消)的故事。這些年來腦袋裡都有一些畫面,無奈一向無才可去補青天,要把它們付諸於文字,總覺得比在健身室裡施展渾身解數勾引小帥哥還要難一點。
聽說好小說都像八點檔連續劇──有一個特定方程式:開頭要奪人眼球,所謂的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阿智握住阿九的屌將近一小時了⋯⋯」然後要環環相扣,高潮迭起,每翻上五頁就有一個爆點,讓人欲罷不能,「阿智終於下決定了:今晚他要和阿光雙龍阿九⋯⋯」最後來個帶點傳奇性的收尾,「就在阿智達到高潮的瞬間,突然心臟病爆發死了。」啊。撩動欲望的開始和回味無窮的收梢,好小說與好性愛就該是這樣。於是俺開始寫了。
在一個大好晴天(《通勝》[也稱通書,指黃曆)說萬事皆宜),膽粗粗的把兩篇處女作傳給基本的總編大爺讀讀,(深知總編大爺是名烹飪愛好者,稿末還附上祖傳馬來西亞肉骨茶祕密食譜一份,只希望嚴苛挑稿的大爺在回絕俺的稿件時措辭可以美麗一些:稿子中心思想太過前衛,怕曲高和寡這類的……),然後忐忑不安的等著回音。結果當晚就收到電郵──寫得不錯,可以繼續。唐唐讀了差點就淚流滿面──又有機會出書賺賺小錢可以到曼谷買春了?
可惜這本短篇集裡收錄的作品好像都沒有好好依據所謂的好小說方程式。但在唐唐平淡如白開水,生平最大的挫折就是被年輕小帥說長得像他爸爸的生活裡,怎麼可能醞釀出《戰爭與和平》、《百年孤寂》、《紅樓夢》這類史詩式巨著?詞庫有限,唯有用最淺白的文字寫出自己很想說的故事(希望你們也有共鳴),連性愛場面也經營不來(性愛這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問題的葛格底迪,歡迎聯絡唐唐,俺必傾(精)囊相助),好聽一點是貼近生活,難聽一點是悶出鳥來,看慣了男友是外星人,女友是僵屍殺手的現代讀者會不會接受不來?不過唐唐的讀者大都是知識水平偏高,才貌雙全的同志或愛同志的朋友,俺知道他們一定懂。
原本想把本書題為《我短》──《我的短篇小說》的意思,後來讓眼高手更高一點的編輯否決了(他大概有慧眼,看得出唐唐一點也不短),於是有了《耳朵》這個很有寓意的題目。耳朵大概就是大家頭顱上最被忽略的一個器官,你我修眉毛、隆鼻、割眼皮、豐唇,但就沒聽說幾個人要整耳朵。它就默默的守在那裡,完成它的使命。生命中某些事物、某些人就是這樣,需要他時,才察覺他一直都在──從未放棄你。
祝大家 閱讀愉快

貞男人◎夏慕聰
Regular price $25.00 2010年,震撼鉅作《軍犬》榮獲美國芝加哥皮革博物館典藏;
2012年,網路連載期待最高,主奴調教成書──
「你,有決心成為貞男人了嗎?」
《軍犬》主人夏慕聰,全新威權經典!
夏董從王座走向我。「阿守,你是認真的嗎?」
「是。主人!」我挺著胸精神抖擻的說。
夏董掐著我的臉頰,將我的嘴擠成章魚嘴。
「你把現在說的話牢牢記住。要當奴隸不是這麼簡單的。
從今天開始,你只要對我的命令有一絲的猶豫,你就會喪失奴隸的資格。」
阿守,桀驁不馴又一事無成的西裝上班族,
一時色慾攻心、精蟲衝腦,性侵同事蘇曼未果,
卻成為威權男主夏董的奴,被迫戴上貞操器。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主人的小便斗,你要有自覺。」
從胯下鎖起貞操器的極度反抗,到順服靈魂渴求,跪地磕頭遵奉守誡,
屢次不顧主奴關係,衝撞主人夏董調教的異男阿守,
如何拋棄無謂羞恥,
完成自「貞操奴」進化為「貞男人」的終極調教?
主奴世界倫理展現,跨越肉體、性別和慾望的邊界,
最堅硬與最柔軟、最羞恥與最貞潔、最痛苦與最高潮──
主人的命令絕對完成,說到做到,因為我是貞男人。
作為一個奴隸,你現在是零分;身為主人的我,會好好訓練你,讓你成為及格的奴隸。——夏慕聰
作者簡介
夏慕聰
1977年生。發行過個人誌。為孿生蜻蜓之一、暗黑堡壘故事文庫版版主、皮繩愉虐邦夥伴。閒暇時會到紅樓司令或Commander D喝一杯。
參與皮繩愉虐邦劇團《你就是SM片最佳男女主角!》( 2011)、《夜色繩艷——風.見.蘭.喜》、《夜色繩艷——繩之音》( 2012)演出。
著有長篇小說《軍犬》。最新長篇BDSM小說《鳳凰會》於皮繩愉虐邦網站連載中。
__________
《貞男人》編輯體例說明
本書題材新穎特殊,作者寫作技法也呈現一定程度之實驗性與創新性,為免讀者疑惑,特以本文說明。
一、本書部分對話採閩南語寫作。閩南語漢寫之難字∕辭,均於該對頁左側附上注釋與羅馬拼音,便於讀者理解與發音。常用字辭、句型,為求閱讀流暢,直接譯寫後加上括號,置於該句對話之後。
二、本書閩南語之漢寫與校訂工作,主要參考:《臺語之古老與古典》( 陳冠學著,前衛出版社。三版二刷);《高階標準臺語字典》( 陳冠學著,前衛出版社。增訂版一刷);陳冠學台語講座 ( www.taigu.org);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twblg.dict.edu.tw)等資料。亦在此向眾位著者、編者致謝。
三、為營造本書故事專屬情調,文中多有用字∕辭,為作者特意創鑄( 如「萬滴集疚」等)。避免誤認,書中首次出現時以粗黑體字標示。
四、書中「你」字按作者原意,不標顯性別( 你∕妳)。另,「(牛尔)」為作者創新字,表動物性。
主編∕嘻皮偉
後記
獻給與貞操共存的真男人們
黑洞般日子所書寫的《軍犬》一字一句深埋著複雜的情緒,交付基本書坊後,電話中總編輯特別詢問刪修的可能,我不願意再回到黑洞般的情緒中,當下直接否決拒絕任何的刪修更動。成書後回想起來真覺得當時太大膽,還好並沒有把連載版本就直接紙本化,而是和邵總編輯費了一番力氣梳順了軍犬成就了黑書。
我心裡暗許著下一本書要試著像《爆漫王》裡頭的漫畫家與責任編輯的共同合作模式。針對基本書坊提出《貞男人》內容的修改建議,我都有聽進耳朵。當下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改也不會差太多,甚至恐懼改稿這個動作。《貞男人》靜靜躺在雲端等待。約是放了一年,我覺得有能力了,才鼓起勇氣的打開修改。今年初我很快的在輸出校稿紙本上,密密麻麻的親手書寫著增加的內容,圈畫調動著劇情先後。之後出版往來信件中提到哪個小地方若可以加強會更好,我甚至喜歡上了「修改」這個動作。
修改造成了同個故事不同版本,我喜歡網路版跟紙本版差別的必要,像是孿生雙胞胎。一如《貞男人》主角同樣叫阿守,一個叫馬守克,一個叫馬守刻。兩者不止是主角名字的同音,而是以內容不同的界面共存。網路版擁有作者連載與讀者參與的氛圍,紙本版擁有的不只是文字承載在紙張上,還有編輯、設計、行銷、業務等很多人的力量。
《軍犬》跟《貞男人》兩本書製作過程裡,最大的感想是我在校稿中進化了,我吸收了編輯給予的養分,增進了不少寫作時的小細節。黑書校稿的進化反應在《貞男人》的連載,貞書的校稿進化則反應在之後的作品。我也很謝謝編輯們容忍
我在校稿過程不斷提出奇怪的點子,像是黑書裡的牛字邊「你」、貞書裡頭的閩南語漢寫。
在臉書上五百字左右一回煞有其事的連載起《dt》,我從最簡單的「食飽□」( 吃飽了沒)開始練習起客語漢寫。而在尋找「卵鳥」、「卵胞」、「間譙」正字時,校稿看到阿守跟阿超這兩個麻吉的對話文字,腦袋裡每每跑出他們兩個活靈活現的在我面前用閩南語說話。這是他們當兵弟兄、死黨間的慣用語言,我應該要以閩南語漢寫來為他們之間增加與其他角色不同之處,讓故事貼近日常生活。隨著劇情的發展,角色也更顯立體。在此感謝陳冠學先生的著作,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閩南語、客語等方言,曾是歷史上某朝的官話,隨著時間的洪流來到現代,它們不再是現今的主流,但藉由客語還是閩南語漢寫,都令我覺得,透過文字似乎真的跟古代的讀書人鏈結在一塊了。能識字、書寫,真是身為現代人的幸福!
( 未完待續)

於是我坐下,聽調酒師M說關於H城的傳說◎譚以諾
Regular price $30.00在火光如雨的一個晚上,女戰士被駭客攻佔,頭昏腦脹間,與軍師秘密連線⋯⋯黑目被她溫暖的身體環抱著,等待異像的降臨,同時開始敘述H城的古老故事和末日傳說。
評論人、小說作家譚以諾寫作十年,第二部小說作品,繼續在縱橫交錯、荒誕瘋狂的香港出版。在譚以諾筆下,H城也許是香港的隱喻,趣怪離奇的事件隱隱似曾相識:住在龜背上的居民後來移居至陸上;有些人又從棺材中漂浮而來;花家靠種植香菇起家,在H城各個神秘地域尋找可以種香菇的土地,讓H城的人都「安居樂業」⋯⋯一個又一個發跡的傳說在充滿隱喻的H城裡悄悄探頭。
借董啟章的說法,H城的故事是這樣的:「不知為甚麼,讀譚以諾的新小說,立即有一種很強烈的網絡虛擬世界的感覺。我首先想到的是SimCity。可能是由於小說裡充滿著由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和區域,還有山、水、橋、牆、鐵道、街道,以及「種房子」的想像。種種指向背後,雖然好像都有現實的依據,但讀來又是那麼的充滿虛擬的味道。」
作者簡介:
譚以諾,作家。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後修讀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碩士課程,研究香港文學及生態。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講師、新媒體及影視創意寫作文學士(榮譽)學位課程課程主任。曾獲2010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文學評論組第一名。著有《於是我坐下,聽調酒師M說H城的傳說》、《黑目的快樂年代》。作品散見於《小說風》、《字花》、普普文化站。
曾撰寫關於黑目的故事,積存於家中。這些年來穿插於H城不同的空間,聆聽城市的故事,想像虛構的程度,練習與現實的結連,遂成此書。現在每天於酒吧渡日,繼續聆聽從調酒師口中而出的傳說。

餡餅盒子◎米哈
Regular price $31.00這個城市有一群平凡的人,他們善於隱藏自己,戴上面具假裝安分地生活,每天在十字路口和你擦身而過。當你停步細看,可能認出當中的誰和誰,臉容下的不安和疲累?米哈第一本小說集《餡餅盒子》,收錄六個未曾發表的故事,書寫這些沒有名字的人,他們的怪異、苦痛和徬徨。
作家陳慧的序言,點出了米哈的小說,正有一種日常生活中察覺不安定的敏銳:「父與子、徘徊在失落與陳舊邊緣的愛情、人的狷介與自大、個人的得失榮辱⋯⋯都是生活的微枝末節,偶然闖進的陌生小巷與灰暗角落。有些輕,而且緩慢,主題並不見得繁複,你大可以裝作沒看見,但忽然之間,有些甚麼發生了,而你感覺到震動。」
六個故事,六個平凡的人,《餡餅盒子》,剖開太陽底下彼此暗不見光的脆弱。
作者簡介:
米哈。本名何建宗,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研究助理教授,同時任文藝復興基金會副理事長、藝術團體1a Space董事兼策展小組成員,以及香港文學館理事。以筆名米哈創作,文章散見於《明報》、《號外》、《字花》、《SAMPLE》等。

烏亮如夜◎麥樹堅
Regular price $31.00《烏亮如夜》是麥樹堅沉澱七年的小說結集。結集中,作者首次挑戰中篇小說,糅合現實與虛構,書寫人性、死亡、命運等命題。中篇小說〈慢慢長夜〉以城市的夜和幽暗,呈現了另類的香港故事。小說圍繞偷渡來港的陳松修與施山遠,他們遠離群體,擔任仵作、夜更的士司機,過著與死亡如影隨形的日子。作者結合香港歷史、都市傳說、人性觀察等題材,虛實交錯地構築了一個與人間相對照的幽冥世界,創造了獨特而神秘的視角。
龔萬輝跨地推介
馬來西亞作家龔萬輝為《烏亮如夜》撰推薦序,點出此書「形塑出非常寫實、迷人的小人物身影」,他以外來者的眼光來閱讀、理解小說裡的香港:「我們跟隨著夜行者的步履,走進八十年代的香港之景,或者更準確一點說,是舊日時光不若今天喧囂的城市暗夜。那些逆著光的販夫走卒、夜總會女郎,慾望紛陳,其實亦有絲絲情義和愛。終於才明白,如光如影,有人有鬼,『人城、鬼城重疊無間⋯⋯但這才是完整的城市』。 」
在不敢獨自面對的人生之黑夜,半夢半醒之間,有甚麼在幽暗中凝視著你?
序文試讀:看見暗夜的光彩──《烏亮如夜》序
作者簡介:
麥樹堅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榮譽文學士、哲學碩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講師。著有個人散文集《對話無多》、《目白》、《絢光細瀧》;詩集《石沉舊海》;個人小說集《未了》;合著小說《年代小說・記住香港》等。部分作品收入《香港短篇小說選》(2006-2007)、《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散文卷)、《香港詩選2013》、《香港詩選2014》、《土瓜灣敘事──香港文學散文選》、《華文文學百年選》(香港卷)等。曾獲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進獎(文學創作)、中文文學創作獎及中文文學雙年獎等。

Playlist◎洪嘉
Regular price $25.00《Playlist》 為洪嘉的首部同志小說。同志亦凡人,過著與異性 戀、雙性戀等等的平常人一樣的生活,受著相同的痛楚,患著相同的疾病,付出著沒有分別的愛。書中故事和流行曲都是主旋律,協奏出十多段來來去去 。男男關係正如奏樂,雙雙互為進退才奏成和弦。
《Playlist》拒絕營造異色奇觀,以平白日常,書寫男男愛慾故事 ——薄情戀人形象低調滲透多篇小說,不會和你擁抱成漩渦,只求隱藏 ego,化身成最近距離的旁觀者或最遠距離的當事人。然而那一切愛慾無異於我們所擁有的,所以無事不可對人言。
作者簡介:
洪嘉。讀書、寫字、做飯、搵食的人。同志小說集《Playlist》作者。
(注:此書原先由水煮魚文化出版,目前由後話文字工作室代理。)

無一不野獸◎余婉蘭
Regular price $21.00余婉蘭首本短篇小說集
野獸的潛質深藏於我們每個人的體內,後來以不同的慾望形式演化塑造現在的我們。
孩童是否單純如我們恆常的想像?原始的慾念在哪一剎激發?以未完全長成的身軀體認和感知他人滿佈慾念的目光,會如何重新界定與他人的關係?余婉蘭筆下的角色都在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每個孩童角色都在等待醒覺的時刻,究竟在哪一瞬會衝破懵懂與無知,直面心裡蘊藏的野獸?
《無一不野獸》收錄15篇余婉蘭的短篇小說和三首詩,以沉靜細膩的筆觸,細細道來一直少為小說家探索的原始慾望,重寫家庭關係,以私密的身體經驗重構社會的絕望與吶喊。
推薦語
崑南:「人與上帝的角色均退下舞台的時候,地球這場戲還需要存活下去嗎?目前我們面對的,正是這個人類從未出現過的困境。余婉蘭在其作品中,借喻多次元的事物,帶引讀者認知這個困境。」
關夢南:「余婉蘭說故事總帶有一種陰鬱、或近距離逼視死亡。我隱約感覺,她其實在回應社會的腐爛與絕望。呈現事象或者比批判與吶喊,更能令人觸目驚心。」

明媚如是◎梁莉姿
Regular price $21.00 九十後女作家梁莉姿第二本小說集,作者從我城中不同身份階層的尋常人物切入:從尋死的學生與老者、喜歡美食的侍應、當傳銷的男子,到游離的大學生與參與抗爭的年輕人……逐一道出其生活處境及內在掙扎。這一代代人面對的困頓,與香港近年的事件與時局變化,彷彿遙遙呼應。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黃念欣教授推薦:「赤子之心,看梁莉姿,我就是為了看赤子之心。」
梁莉姿,90後寫作者,自中學起開始寫作,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寫詩及小說,曾獲文學獎多項,願想寫作的人都能敢言真誠。著有小說集《住在安全島上的人》及詩集《雜音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