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春曉◎施友朋
Regular price $30.00天空給我的飛行里數◎Ting Ting Lo
Regular price $25.00捕捉時光,留住晴天:英明選集◎潘金英,潘明珠
Regular price $28.00昨夜風未冷:馬覺詩選三集◎馬覺
Regular price $28.00本書是繼馬覺出版《馬覺詩選》(一九六七)、《寫在九七前︰馬覺詩選(二)》(一九九七)、《義裏混沌暗雷開》(二〇一五)之後第四本詩集。雖然本書未能趕及在詩人生前出版,但所有篇章除了「補遺」一節,均都由詩人於生前已編列妥當,從「一九六〇年代」開始,按時間順序輯錄。讀者可以從本詩集看到詩人一生的思想與情感歷程。至於「補遺」一章,則搜羅詩人從二〇一五年到去世為止所有公開發表的詩作,按發表的雜誌名稱分類排列。
作者簡介
馬覺(一九四三至二〇一八)
本名曹殷,另有筆名阿覺、邁敬開、苒航等。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五O年代開始寫詩,早期作品散見臺灣《創世紀》和香港《中國學生周報》、《盤古》、《秋螢》、《羅盤》及《詩風》等刊物。詩作獲收入《七十年代詩選》、《當代詩人情詩選》、《香港當代詩選》、《香港新詩》等選集。晚年重新活躍於香港詩壇,其詩作散見《聲韻詩刊》、《字花》、《城市文藝》、《香港文學》、《香港作家》、《圓桌詩刊》等。著有詩集《馬覺詩選》及其復刻版《義裏混沌暗雷開》。
詩歌讀本◎秀實、雲影、紫凌兒
Regular price $28.00 《詩歌讀本》收錄了大陸詩人紫凌兒、香港詩人雲影與秀實三位的詩歌作品。
紫凌兒的「終南山」在陜西西安,雲影的「西貢」在香港以南,秀實的「穗園」是廣州市的一個片區。終南山的連緜浩瀚,西貢的寧靜港灣,穗園的煙火人間,呈現於詩歌中,各具特色。
三人的詩篇都斟酌於詞,縝密細膩,別具懷抱。其掌握的藝術距離,為美保鮮,讓讀者可解可嘗!故名為「詩歌讀本」。
作者簡介
秀實
創立「婕詩派」。獲頒羅馬尼亞東西國際學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rient-Occident(Romania)院士。曾獲「新北市文學獎新詩獎」、「香港大學中文系新詩教學獎」等。著有詩集、散文集、小說集、評論集凡三十餘種。
雲影
居香港,喜歡紫羅山頂的月光,出版個人詩集《必要條件》。另有合集《春風破》、《中國詩人印象》等。《圓桌》編輯,《流派》欄目主編,《女也》副主編。
紫凌兒
80後。陝西省作協會員,作品散見《詩刊》《延河》《飛天》等各時期文學期刊,出版著作《春天的紫淩兒》《太白路1067號》《終南山記》等三部。有作品獲獎、並入選文學選本。任香港《圓桌詩刊》編輯。
夢:散文集◎余振
Regular price $29.00全書四十三篇,都是今年內完成的,是我對七十多年人生的點點滴滴和所見所聞的感受,都是直抒胸臆、淺白簡明的文章,希望其中有一兩篇可以拿得出手給人看而不覺得汗顏。
散文家董橋先生說:「人不可矯情,文學不可矯情,不容易,千百年來,讀書人尤其難闖這一關。」或許,只有夢境無斧鑿痕,只有做夢不矯情,故此為這本小書取名《夢》。
掩卷閉目靜思,深感一生錯過的、有所遺憾和後悔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了。只嘆造化弄人,人生如夢。
作者簡介
余振
廣東開平人,退休政治學教授。曾在美國馬里蘭大學、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澳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和澳門理工學院任教。曾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六十餘篇,中英文專著、編著(包括合著和合編)二十餘種。《夢》是作者第一本非學術性文學創作。
維多利亞港的今與昔◎張惠
Regular price $25.00 紅樓、水滸、三國,怎樣讀經典才算現代?
饒宗頤、夏志清、馬大任、董鼎山、宗璞,名家的學問是如何修煉?
從飲食看文化,從影視看人情
張惠,博學的讀書人,敬業的教書人,勤奮的寫書人。《紅樓夢》研究,是她的最愛。其實,張老師不僅熟讀紅樓,深諳水滸三國,乃至西方經典,都融化在她的腦海裏。她講的課,寫成的書,一個迷人的特點,就是好聽愛看,啟人心智。
張惠,北京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合培養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博士。
現任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南社研究中心研究員,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香港紅樓夢學會會長。
研究領域包括中美紅學、國學與漢學,中國古典小說、中國古典戲曲,中國近現代文學與翻譯小說等。專著《紅樓夢研究在美國》獲中國博士後優秀學術成果獎。
坍塌的樂園◎陳麗儀
Regular price $34.00這本書不單是一個故事,是有血有淚、真實的作者個人經歷。莉旖在家裏長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童年時受到哥哥虐打、非禮,而父母卻以縱容的態度,對之視若無睹。中三時更被從交流團認識的團友侵犯,但父母卻不信任自己的女兒,只有學校的吳老師從中幫助。面對家中的冷嘲熱諷,莉旖開始𠝹手、嘗試自殺,然而吳老師卻不願意承擔學生自殺的風險而不再負責莉旖的個案,讓莉旖失去依靠。她再也不能承受來自家庭的壓力,離家出走。莉旖的這段經歷深深影響了她日後與異性的關係及對兩性的價值觀。
「她深知要將過去的不幸作一個終結,選擇把她痛苦的成長經歷寫成書本,我相信這個過程必定給她帶來莫大的痛楚,因為一字一句都會將那些痛苦的經歷重現眼前。但是,她竟然做到了!」
——前東華三院區域主任,甘綺玲
「很欣賞作者在面對不斷的困局時,她能作出回應。雖然回應未必有成效,而作者亦由反抗、到短暫放棄、麻木、自殘;但她的生命力,令她能倖存,現在更能面對過去(及現在)踏出自療的步伐!」
——香港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院首席講師,盧慧貞
「若不是過度創傷造成的後遺,文字本來不打算如此厚重又寫實地呈現。我們到底要活得像他人預期的自己,還是要活得像自己,大概本書將有獨有的答案。作者把自傷的存在訴諸大眾,除了作為自我療癒的途徑,亦有替相同經歷者提供出口的企圖。文字本不為自憐,也不因控訴,只屬真實而直白地面向自己的從前和將來,就像試圖找及命定中的彼邦般,在自我觀照中重新塑造新的自己。」
——香港作家,陳志堅
作者簡介
陳麗儀,生於199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修讀文學士(中文教育)及教育學士。現為中學中文老師。從小喜歡閱讀,也相信文字有治癒的能力。因童年經歷而患上創傷後遺症,透過寫作一步步走出陰霾。
Oppa看風景(精裝)◎鄭啟泰
Regular price $32.00半畝集◎馬覺(黎漢傑編)
Regular price $31.00本書題名《半畝集》,是作者馬覺生前邀編者至家中見面交托書稿時,所定下的書名。無疑,題目取自晚清左宗棠名句:「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而來,由此約略可見作者對社會的關懷,以及對知識分子的自我期許。
全書稿件由作者晚年於公共圖書館逐一複印而來,約三百篇,均撰寫於九十年代初他在《大公報》的專欄,内容主要以教師身份的視角為主,重點觀察當下的教育生態,旁及到社會、家庭的回憶思索。
馬覺(一九四三至二〇一八),本名曹殷,另有筆名阿覺、邁敬開、苒航等。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五〇年代開始寫詩,早期作品散見臺灣《創世紀》和香港《中國學生周報》、《盤古》、《秋螢》、《羅盤》及《詩風》等刊物。詩作獲收入《七十年代詩選》、《當代詩人情詩選》、《香港當代詩選》、《香港新詩》等選集。晚年重新活躍於香港詩壇,其詩作散見《聲韻詩刊》、《字花》、《城市文藝》、《香港文學》、《香港作家》、《圓桌詩刊》等。著有詩集《馬覺詩選》及其復刻版《義裏混沌暗雷開》、《昨夜風未冷》等。
詩意空間◎黃坤堯
Regular price $26.00《詩意空間》詩文合璧,構成短篇小品,。本書分為兩輯:上輯《詩羽雲裳》,詩中的日子雲淡風輕,詩的羽毛翱翔於雲霄天際,雲想衣裳花想容,畫眉深淺,濃妝淡抹,描畫入時,自然顯出雍容的貴氣,智慧與美貌並重。用諧聲字來說,「詩語云常」,也就換成了當代的食字遊戲,當時只道是尋常,一切風平浪靜,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好像甚麼都沒有發生過似的。《詩羽雲裳》編織詩網,也是個人的「詩路歷程」,化成追憶的文本。下輯《江天寥廓》,換另一個名字也可以謂之「詩學多途」,時而參讀前輩高人的作品,吸納聲情意境;或者通過詩友的交流互動,深化生活體驗;有時更從學生的習作中,感受創意思維。詩學並沒有任何途轍可循,我們只能走一條自我的路。在寥廓的江天中守候,流淌著四時雲影,尋覓相遇的喜悅。
黃坤堯,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資深書院導師。主要研究聲韻訓詁、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及從事詩詞、散文的寫作。著有詩集《清懷詩詞稿》、《沙田集》、《清懷詞稿.和蘇樂府》、《清懷三稿》、《清懷新稿.維港幽光》五種。散文集《舟人旅歌》、《清懷集》、《書緣》、《翠微回望》、《一方淨土》五種。
學術著作有《溫庭筠》、《詩歌之審美與結構》、《香港詩詞論稿》、《新校索引經典釋文》、《經典釋文動詞異讀新探》、《音義闡微》、《經典釋文論稿》等。
編纂《古文觀止》(「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古文觀止精讀》、《大江東去——蘇軾〈念奴嬌〉正格論集》(合編)、《劉伯端滄海樓集》、《番禺劉氏三世詩鈔》、《繡詩樓集》、《香港舊體文學論集》、《香港名家近體詩選》(合編)、《餘事集——中華當代教授詩詞選》(合編)七種。
月亮燈燈◎李洛霞
Regular price $26.00「上一本書《兒女經》的主角長大了,話說得更多,古靈精怪的想法和問題也更多。承接前書所紀錄的時期,此書的我已有四、五歲,上了幼稚園,學習能力開始發展,懂得以有限的知識和邏輯思維表達自己所思所想,正值『人細鬼大』的年歲,或用作者的說法,是『好辯駁』,常常弄得她哭笑不得。閱讀自己當時的言行,忍不住邊看邊笑,想必母親也有同感。」
——何雍怡
「恍如昨日,清清楚楚,卻已過了廿多年,都說作文不要濫用四字詞,可我除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再也想不出更好的言語,說明不經意間的時光流逝,也說不好驀然回首的詫異與驚疑,昨日聲稱『我大個女啦』的她,今日果然大個女了。『大個女』的她,四分一世紀以來與她母親有時是如膠似漆,有時是同處一室的刺蝟,這恩怨情仇又豈是詩詞裏的流年換朱顏改,可以說得清。」香港大學文學碩士,曾任多間報館副刊編輯及特刊編輯,已出版之個人著作包括小說及散文八種;近著有《兒女經》、《月亮燈燈》。歷年來,多次擔任小說及散文寫作班導師,現為《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編輯。
柳家巷的女人◎謝越芳
Regular price $23.00或序或散成圖◎惟得
Regular price $28.00明月與賞月的人◎麥華嵩
Regular price $26.00歷史裏的斷章◎張惠
Regular price $28.00「這書遊移於古典與虛、實,寫得生動有趣;每篇「斷章」主題不同,話題說不完。」
—香港作家聯會委任理事 潘金英
「於尋章摘句之外,經過多番分析、綜合以及演繹、推理,從形下層面到形上層面的一種提升。吳宓稱之為從詩歌到哲學的提升。」
—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中文系教授 施議對
「我們需要多一些張惠教授那樣的年輕學人,以紮實的學術修養寫出輕鬆的文化小品,讓更多年輕人覺得古典文學可敬可親。」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 文灼非
「在隨筆中,我們可以看到她與學生討論的情形,使得本書充滿了一種教學相長的靈動活力,也讓人感受到經典的藝術魅力。」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勇強
作者簡介
張惠,北京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合培養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博士後。現任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南社研究中心研究員,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香港紅樓夢學會會長。研究領域包括中美紅學、國學與漢學,中國古典小說、中國古典戲曲,中國近現代文學與翻譯小說等。專著《紅樓夢研究在美國》獲中國博士後優秀學術成果獎,獲得國家社科重點項目、青年項目共十四項。
野村雜話◎施友朋
Regular price $26.00施友朋,福建晉江人。樹仁學院文史系畢業、柏立基教育學院中學師訓班、新亞研究所進修、暨大文學碩士。曾誤人子弟二十多年,得罪校長無數。為生計,亦在香港多間傳媒工作二十多年,見證紙媒盛衰;是個資深記者、編輯,業餘寫作不輟,筆名數十個,早年曾在明報、快報、星島晚報、星島日報、文匯報等發表雜文、專欄;也熱心投稿香港之文學雜誌。為稻梁謀,近年亦寫政事評論。
一生熱愛文字,現已退休,苟存殘軀於野村;更好亂翻書,不求甚解,自得其樂。非常風景◎迅清
Regular price $22.00啤酒罐與花生殼◎松木
Regular price $31.00 松木
原名蔡振興,一九五三年生於香港。中學語文教師,現已退休。業餘寫作包括散文、雜文、影評、文藝評論及小說等。
曾參與《時代青年》、《香港文學雙月刊》等編輯工作;「香港青年作者協會」第二屆主席;多屆「工人文學獎」、「青年文學獎」、「職青文藝獎」評判。
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夜行單車》。
兒女經◎李洛霞
Regular price $26.00 李洛霞
香港大學文學碩士,曾任多間報館副刊編輯及特刊編輯,已出版之個人著作包括小說及散文八種。歷年來,多次擔任小說及散文寫作班導師,現為《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編輯。
路從書上起◎惟得
Regular price $28.00孤獨的小船◎張偉男
Regular price $31.00星斗闌干◎古蒼梧
Regular price $22.00本書分「星斗集」和「闌干集」兩輯。「星斗集」收錄古氏早年於報刊發表之論中國文學篇章,聚焦秦漢時期,提綱挈領,闡述中國古典文學的特質與源流,今日讀來,歷久常新。「闌干集」選輯作者近年散文,内容以生活、遊歷為主,字句精煉,深得白描精粹,於懷人憶事,感物傷逝之中,抒發人生不可免的種種感嘆。
古蒼梧,原名古兆申(一九四五— ),原籍廣東高州,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早年與友人黃繼持、張曼儀等整理研究新詩資料,合編成《現代中國詩選》、《中國新詩》等書,並與前輩詩人戴天在創建學院開辦「詩作坊」,提倡新詩創作及學習。七十年代開始在《中國學生周報》、《盤古》、《文學與美術》、《羅盤》、《素葉》等刊物發表作品,著有文集《備忘錄》、《書想戲夢》,小說《舊箋》等。近年致力崐曲研究及推廣工作,著有《長言雅音論崐曲》及《崐曲演唱理論叢書》等。
家安的棒棒糖◎周潔茹
Regular price $21.00女作家周潔茹最新散文作品集,《記憶中的食物》,《現在地》及《在香港寫作》。作為一個從內地漂泊到美國,又回到香港定居的寫作者,周潔茹筆下的生活五味雜陳。書中記述與故人重逢,追憶往事和愛情,周潔茹以文學審美的視角,觀望自己的生活軌跡,飽含豐富的女性私人化體驗。她品嘗親情、友情、愛情與文學創作帶來的幸福與甜蜜,悲傷與苦澀,世情萬象、人情冷暖都在生活細節中一一展現。
作者簡介
周潔茹,江蘇常州人,中國七零後代表作家之一。有長篇小說《小妖的網》、《中國娃娃》、《島上薔薇》;小說集《我們幹點甚麽吧》、《你疼嗎》、《到香港去》;隨筆集《天使有了欲望》、《我當我是去流浪》、《一個人的朋友圈》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居香港,《香港文學》執行總編輯。
客棧倒影◎蔡益懷
Regular price $26.00本書所收的文字,似乎都與行旅有些許關連,雖非有意為之,倒應合了某種冥冥的安排……文中固然承載了種種見聞,是真實經歷與經驗的記錄,但一進入文字之中,這些都不再是現實本身,相反只是投映在文字之湖的倒影。
——蔡益懷〈羈旅人生的倒影〉
本書文字均環繞作者生活所得的所思所感。筆端在自傳、遊歷,寫人,感懷之際,往往流露出作者的至情至性。小書共分四個部分:輯一【都巿田園】,是居港歲月的點滴留影,份量不多,但也是人生不同階段的真實見聞與心言;輯二【人在天涯】,是旅途見聞,記錄過往一些行蹤,雖說類近遊記,但所記必有所寄慨,與自身不可分割;輯三【與你同在】,懷人記事,師友親朋,所寫必為作者尊崇欣賞,所言也必出於自家心田;輯四【天地見證】,是一組見聞錄,從當年四川地震災區的第一現場採寫回來,不是報導而是見證,當年以筆名見刊於《明報》,權當以文字的形式獻上的一炷清香,為死者也為生者。
作者簡介
蔡益懷﹙筆名許南山、南山﹚,文學博士,作家、文學評論家,著作有︰小說集《前塵風月》、《情網》、《隨風而逝》、《裸舞》、《東行電車》,文學論文集《港人敘事》、《想像香港的方法》、《拂去心鏡的塵埃》、《本土內外》,文藝學專著《小說,開門》、《妙筆生花》等。著作曾獲豐子愷散文獎、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消遣繁華◎李浩榮
Regular price $26.00作者活躍於香港文藝界,結交甚廣,書中紀錄了他與眾多著名作家、教授的訪問片段,或聽講心得,當中包括余光中、陶然、鍾玲、何福仁等。內容除了有關文學的輕鬆討論,亦遍及社會、政治、宗教等方面,行文間帶出不少名家逸事、趣聞,走進名家的生活,讓我們看見枝枝妙筆之下更親切的一面。縰然並非學術專論,其中討論仍往往言輕意重,細細讀之,必能如作者般從中覓得不少感悟。
作者簡介
李浩榮,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文學士,香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文科碩士,現職中學教師,曾任《明報月刊》、《明報.明藝版》特約記者、《香港作家》特約編輯、第五屆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2019)小學組評審。曾獲獎項:第三十六、第三十七屆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冠軍;第三十六屆青年文學獎兒童文學公開組「傑出少年作家獎」;2010年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亞軍;2010城市文學創作獎散文組冠軍;第二屆華語校園網絡文學大賽新詩組冠軍;2017年大學文學獎新詩組亞軍;第四十四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季軍。
時日悠悠◎馬吉
Regular price $26.00《時日悠悠》文章的編排以散文作主體,小說次之,新詩再次之:一開始是一組《浮生六記》式的生活散記,寫兩口子新婚的日常,及妻子懷孕,養出孩子,一家三口過的家庭樂;然後是一組逝去歲月的追憶,寫青少年時代的愛戀及人生的嚮往;然後是一組小說創作,有刻意創新,也有寫實的社會百態;最後寫父母在生死線上的掙扎;新詩則隨內容穿插於各組中。
作者簡介
馬吉,香港出生,早年是文學青年,第一份工就加入作家徐速主持的高原出版社,當助理編輯;後又參加過、創辦過寫作協會,並曾率隊到北京「魯迅文學院」短期進修。他中學時期已開始投稿,作品散見於《華僑日報》、《星島日報》、《星島晚報》、《香港時報》、《大拇指周報》、《素葉文學》、《博益月刊》、《文學世紀》等。文章曾收錄於好些合集之中,如《我們的城市》(小說集,關麗珊編,香港普普工作坊一九九八年四月)、《一九九八年度香港散文詩選》(秀實等編,香港文學報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四月)、《本事青春──台灣舊書風景展刊》(台灣舊香居二O一四年三月)等。著有書話集《書緣部落》(練習文化實驗室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五月)。
悉尼隨想◎迅清
Regular price $26.00迅清的香港情懷,不同於古代遊子離鄉別井,因關山遠隔、鴻雁傳書不易所萌生的思鄉愁緒;也不是五、六十年代南來作家,受制於政局時勢,因還鄉機會渺茫而對鄉土情懷揮之不去的鬱結。他筆下對香港的縈念,緣於他生於斯、長於斯的長期孕育,自然留下地域與人文深刻的烙印,但絕不是流於自虐式的依戀。除了迅清個人品性外,不能不歸功於航空業的發展蓬勃和互聯網的無遠弗屆:只須坐九個鐘頭民航機,便可以飛越重洋,重臨故地探親訪友。退而求其次,也可以透過通訊軟件,以文字、語音甚至視像來即時聯繫。難能可貴的是兩地都享有通訊自由,通過互聯網,對瞭解各方資訊,幾乎全無間隔,天涯就在咫尺,正應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俗諺。迅清本書,既云《悉尼隨想》,立足悉尼/澳洲,自然以寫當地風物人情時勢為主,對香港讀者,初讀時,或許感到隔了一重;再三細味,自可知道他很多時透過悉尼/澳洲近事,月旦人物,觀照世相,不忘由此及彼,以雙城(悉尼、香港)來互相參照,隔山打牛,往往切中要害。
作者簡介
迅清,原名姚啟榮。
前《大拇指》書話版及文藝版編輯。詩集《迅清詩集》於二〇一五年由石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曾為中學校長,現居澳洲悉尼,於悉尼大學商學院從事網上多媒體教材製作工作。目前多作攝影和錄像創作,詳細資料見博客imagewings.com.au。
《悉尼隨想》大部分文章選自作者於「852郵報」的每週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