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1周》是新加坡唯一匯集娛樂、生活、保健及親子的綜合雜誌。疫情期間,《優1周》推出的國內游系列深受讀者歡迎,作者羅倫斯策劃撰寫的《趴趴走慢跑游獅城》、《趴趴漫遊森呼吸》、《 穿街走巷趴趴樂》,帶讀者走進樹林、海邊、蓄水池,甚至組屋區等地,發掘在地旅遊的樂趣。全書圖文並茂,提供各種有用的資訊和建議路線,說是與大自然互動的「寶典」。
《暢遊行 Travellution》第132期(簡體)
Regular price $6.00
本期精彩亮點
封面故事:春日詩路行
目的地: 科茨沃爾德 英國鄉間風情、不丹 朝聖之旅、雅加達&萬隆 印尼特種兵行記
新加坡: 植物天堂 好心情、雙溪佈洛濕地保護區、施愛點亮生命
馬來西亞:剪影佈城
封面故事:春日詩路行
Discovering the Spring Rhythm of Tang’s Poets
「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莫過於春,萬物從冽冽寒冬走嚮復蘇,枝頭冒新芽,花蕊盛放,帶來新的景象與氣息。在如此浪漫且富含朝氣的春季,來一次出遊吧,讓詩仙李白領路、詩聖杜甫作陪,各路唐代詩人沿途招待,於唐詩的頌贊下領略神州春日的唯美與詩意。
《暢遊行 Travellution》第126期(簡體)
Regular price $6.00本期精彩亮點
Cover Story: Shandong: Embracing Nature and Wisdom
在山東,有「一山一水一聖人」之說,分別指泰山、趵突泉、孔子。踏在這片春秋戰國時期齊國、魯國所在的土地,尋找2,500 多年前留下的歷史痕跡時,意外發現這裡的山、水和聖人豈止一個?在走南、闖北、上山、下海、遊船河、走街巷、喝泉水、吃煎餅的過程中,透過與各位歷史名人的近距離接觸,試圖回到那諸侯割據一方、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的年代。
戰「疫」勇士——新加坡之道 ◎《聯合早報》團隊(簡體)
Regular price $25.00冠病疫情把全世界攪得天翻地覆,讓各國一時窮以應付。在這一代人面對的嚴峻危機中,新加坡採取了怎樣的決策之道,管控、甚至與疫情共存?本書記錄了新加坡抗疫的全過程,由《聯合早報》採訪團隊專訪新加坡哈莉瑪總統、李顯龍總理和多位部長,剖析新加坡如何在艱難中作出抉擇、動用國家儲備設立「應對冠病堅韌配套」,在海內外協助國人抒困等。各領域及前線工作的抗疫勇士也接受訪問,暢談他們如何在瞬間變化的疫情下突圍。
觀感獅城——新加坡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學員的20堂實境課(簡體書)
Regular price $28.00作序
劉燕玲部長(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
劉宏教授、蔡深江先生、朱志偉總編、許振義會長
本書以bookazine(生活文化志)的形式出版,
介紹20個新加坡公共管理與政策的重要民生課題以及管理經驗,
通過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方式,讓讀者輕鬆閱讀。
出版簡介
《觀感獅城》由楊木光博士發起,結集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公共管理學院(Nanyang Centr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中國市長班」的20堂實境課,隨後由汪來昇主編成書。本書從新加坡國人熟悉的生活大小事著手,以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方式,讓讀者佩戴上「公共管理學視角」的眼鏡,探索著新加坡不同的課題,其中包括組屋、水源、教育、交通、旅遊、外交、食物供應鏈,以及文化、藝術等。
「獅城」國小民寡,亦國亦城,生存不易——這已然不是課本告訴我們的,而是現實給予生活的真切反饋。我國自1819年起,歷經殖民、二戰、自治、聯邦,到1965年獨立,在(現代化的)歷史恒河中僅是短短的200年,卻在最後的50餘年內晉升為發達國家,長期吸引著遊客、資本與技術前來。這一切並不是偶然。
新加坡隨有花園城市、國際金融中心的美譽,但也常被詬病為嚴刑峻法、有民主沒有自由;不論國際輿論如何,我國向來有堅定的立場與方向,而賴以生存的便是好幾代國人渴望提升生活水平的辛勤付出、執政者務實與堅定的遠見,以及新加坡懂得如何不卑不亢與中立的處事原則。
爾今,新舊交替,加上全球化與虛擬化的時代洪流壓境,新加坡將如何繼續乘風破浪?目前,基礎建設、才能培訓,以及新一代國人、領導人與政策,是否需要調整方向?希望《觀感獅城》能給予讀者一些啟示。
策劃人簡介
楊木光博士,1961年生,新加坡前國會議員(1997-2015年)。他於1986年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榮譽學士學位(BA Hons.)、2022年於美國洛杉磯大學(UCLA)完整領導策略行政證書課程,2013年取得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及李光耀政策學院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MPAM),並於2016年獲得比利時聯合商學院行政博士學位(DBA)。目前任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顧問(中小企業與客工社群),並擔任南洋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研究生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EMBA與社會科學大學DBA客座講師。同時,楊博士也是人民協會東北社區發展理事會和多個宗教/宗親團體的顧問,也兼任上市公司首席獨立董事,包括上海實業環境、長信文化傳媒等。
主編簡介
汪來昇,1987年生,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現為新文潮出版社創辦人與總編輯,及旗下書店,海風書屋負責人之一。文學作品與評論,散見於中港台與新馬報章、選集與文學期刊;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家。著有詩集《喧囂過後》、《消滅眾神》;編有文集《我獅城,我街道》、詩選集《一首詩的時間》、《不可預期》,以及文學雜誌《不為什麼》等。
緣起
自2021年開始,便為南洋理工大學(Na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Nanyang Centr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簡稱「NCPA」)旗下的「高級管理經濟學碩士項目」(Executive Master of Science in Managerial Economics,簡稱「EMME」)和「高級公共管理碩士項目」(Executive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簡稱「EMPA」)的同學開始講新加坡公共管理學的課——俗稱「南大中國市長班」。
過去的兩年裡,我為這兩屆的同學每年各安排了10各「新加坡專題」的小組作業——其中包括組屋、治水、交通、文化等課題,用意在於讓同學們「走出課堂」,最真切地通過「眼見為實」和「感知」去探索新加坡「公共管理學」的方方面面。能親身走出課堂,用不同的視角與方式去聚焦、參觀和採訪,更加具體強化學習體驗,以及更深入體察這個「小紅點」的認知與民情。
同學們完成小組作業後,我邀請了一些教授和校友一同參與點評,他們告訴我這樣的「實境學習」(authentic learning)意義深刻,不僅是這班同學們會感興趣,甚至是一般國人、新移民和外國朋友都會感興趣的——因為「日常」容易被忽略掉,而細節也往往藏於深處,需要有意識地去洞察與感受。而他們鼓勵的話語,讓我萌生了協助同學們將作業內容進一步補充修飾,並卻出版成書的想法。希望將同學們的學習心得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讓更多想認識新加坡的人,能從中受益,並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感謝劉燕玲部長、劉宏教授、蔡深江總編、朱志偉總編,以及許振義博士賜序祝福,讓這本書蓬蓽生輝;同時,也感謝兩屆的同學們這段日子來的努力與付出,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相長的樂趣;最後,也感謝勞苦功高的新文潮出版社全體幕後同仁,讓這本書從最初的草稿到落實成書,為我這兩年的旅程做了很精緻的記錄。
楊木光 博士
2023年5月11日,寫於新加坡
序一:順勢與逆流
首先,誠摯恭賀《觀感獅城——新加坡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學員的20堂實境課》順利出版,同時,感謝我的前國會同僚楊木光博士邀請我為這麼有意義的書作序。
自1965年獨立建國以來,新加坡在發展的道路上自力更生,國人團結一心勤奮刻苦,在政府前瞻而又務實有效的規劃下,舉國上下正視這個蕞爾島國自身的優勢與劣勢;一步一腳印地成就了今天的新加坡!
這個眾人俗稱的「小紅點」原本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天然資源匱乏,甚至日常使用的水源,也得依賴鄰國。然而新加坡不願屈服於局限,我們以很務實、堅定的態度,用了半個世紀開發各種技術與建設,確保水源有日能自供自足——包括擴大蓄水池系統、多元化水源管理、新生水、海水淡化等。 (詳見〈水的故事〉篇)
在經濟發展方面,新加坡從早期的轉口貿易物流業,煉油化工廠等,到後期的旅遊、金融、電子、環保綠化領域,都是緊貼著國際發展的脈動伺機而變。毫無疑問,在全球化的環境中,全球經濟會因為地緣政治、環境問題、國際關係而瞬息萬變。新加坡作為小國,能在國際上做到不卑不亢、獨立自強,都因有詳盡的策略考量及前期規劃——不論是交通建設與規劃(詳見〈四通八達〉篇)、或是在國際上與區域中新加坡廣結善緣的外交方式(詳見〈如影隨形〉篇),甚或是順應環保綠化,構建可持續性生態(詳見〈園園相扣〉篇)等,這些都絕不是隨性的偶然。
新加坡享譽國際的城市規劃,以及「居者有其屋」的住屋政策,更是新加坡民心穩固的基石。 〈廣夏萬千〉、〈走入鄰里〉與〈成家立室〉三篇,從不同角度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新加坡公共住屋政策的製定和落實——讓居者有其屋,使人民安居樂業。
世界上大部份的發達國家,都會碰到發展的瓶頸。近年來,不少國家都面對了人口老齡化,生產力不足的問題。新加坡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人力資源無疑是新加坡賴以生存的要素之一。而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政策,則是人力資源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 (詳見〈書聲琅琅〉篇)新加坡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對於國家的發展可說是一大挑戰,但在雙語政策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努力,新加坡人民建立起了得來不易、堅若磐石的凝聚力,各個種族都可以在新加坡和諧共處。在「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社會氛圍下,漸漸形成了極具包容性的和諧社會。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新加坡人民深深明白相互包容的重要性。多元種族的和諧共濟,進而成為新加坡邁向全球化的一個重要優勢。如何把原本的「挑戰」變成「優勢」,興許是新加坡實境課中最重要也是最難掌握的一課。
在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趨勢下,新加坡的移民政策也必須不斷地靈活調整。以社會穩定、經濟高度發展著稱的新加坡,儼然成為不少移民的首選。隨之而來的融入以及接受程度,也就成了社會課題。慶幸的是,長久以來種族和諧政策中建立起來的包容社會,成就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堅實基礎——即便當下不能完全融入,但國人卻深刻明白共生共存的重要道理。各國新移民的加入,能夠給新加坡帶來新的發展動力。近年來,更有不少企業家選擇在新加坡安家落戶。除了實質的經濟效益,新移民也帶來了文化的多元性、多樣性。這些都會給原本就充滿多元文化色彩的新加坡帶來更豐富的內涵,也能讓新加坡的社會、環境、文化、藝術、教育、視野更加開闊更充滿活力。
在此熱烈恭賀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同學們學成畢業,並以《觀感獅城》為「畢業獻禮」與獅城結緣,也讓更多華文世界的讀者,得以從嶄新的視角和多元的面向進一步認識新加坡,意義非凡。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轉眼許多未曾注意的瞬間,便會成為「過去式」,然後奔向光明的「未來式」。本書通過新加坡不同的生活面相記錄了島國的發展進程,無論展現出來的是新加坡的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仍根植於「窮則變,變則通」的思路軌跡。面對時局的迅速發展與人民的殷切期望,原本行之有效的政策仍時時得不斷完善。國家要長治久安,必然在於民心所向,而任何的公共管理或政策,都必須跟上時代的靈活發展,繼續服務於人民。只有在不斷的變動中堅持以民為本的初心,我國才能在順流中,順勢而為;在逆流中,逆流而上。在未來的世界中,繼續成為閃亮的小紅點!
劉燕玲
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兼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政務部長
2023年5月16日
目錄
緣起◎楊木光 博士
序一:順勢與逆流◎劉燕玲 部長
序二:互學互鑑◎劉宏 教授
序三:烹小鮮食譜◎蔡深江 先生
序四:看與被看,交流是關鍵◎朱志偉 總編
序五:南洋研究潮流今昔◎許振義 博士
01. 一日三餐——新加坡保食品供給穩定、健康的多元策略
02. 書聲琅琅——從技術教育到人本教育
03. 雲南夢縈——公共管理研究生的求學之路
04. 公社處處——凝聚社區與活力
05. 單車無阻——新加坡交通規劃中的「最後一公里路」
06. 吃喝玩樂——玩轉新加坡的私房攻略
07. 四通八達——新加坡公路與公交系統的規劃與轉型
08. 園園相扣——連道綠意添新景
09. 垃圾下場——新加坡的“零廢棄”願景
10. 處處塗鴉——亂中有序的街頭風景線
11. 如影隨形——新加坡外交與名人足跡探訪
12. 峇峇娘惹——新加坡土生華人
13. 廣廈萬千——政府組屋:解決住房與種族問題的金鑰匙
14. 成家立室——新加坡成婚買房二三事
15. 舊時今日——獅城今昔對比
16. 水的故事——新加坡水流不息、治水不止
17. 花前月下——新加坡的綠化與公園建設
18. 走入鄰里——從橡膠園到活力市鎮
19. 雕塑敘事——在城市角落髮現新加坡的千姿百態
20. 飲水思源——開闢南方,後人乘涼
______________
ISBN:978-981-18-7398-0
英文書名:-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分類:新加坡研究、公共行政與管理學、社會科學
系列:觀感獅城 001
規格:264mm (H) x 192mm (W),約200頁
團購請聯繫:sales@trendlitpublishing.com
《字花》NO. 109「空間觀察指南」
Regular price $18.00《字花》109期「空間觀察指南」
要理解一個地方、一個社區,終歸取決於置身其中的人如何生出意義,將自己的觀察方法、記憶與故事,統統交織入內,翻出更多更多。本期封面專題「空間觀察指南」,邀來陳碧琪、梁展峰、Kobe Ko、韓麗珠,分享他們觀察空間的獨門秘方。到底我們要如何觀看,這些日常或會經過的地方?從大賣場到口袋公園,設計者究竟有何構想,而用家又會如何在此之上,覆寫出自己的意義?最重要的或許是,我們又如何由此開展自己的探索?
——葉梓誦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空間觀察指南」
● 訪城市研究者陳碧琪,透過觀察口袋公園(pocket parks)不同的空間形態和應用方式,梳理自己與城市空間、生活的關係
● 訪策展人梁展峰,以策展人視角理解展覽、探討香港的空間營造,以及本地市集文化的流變和發展困境
● 移居台灣的藝術家Kobe Ko自稱「都市俗」,從逛商場的日常空間體驗談起,分享兩地城市生活形態的差異
● 韓麗珠書寫閒逛宜家家居的回憶,從家具、空間和流連於此的客人身上,反覆思考「家」的定義,以及當中承載的牽絆和情感
專訪、專欄
● 專訪台灣圖像創作者吳睿哲,由作品談到創作過程和養分,與讀者探討空間與故事、媒介與呈現的關係;
● 謝曉虹專欄「病遊記」以細膩筆觸記錄癌症治療初期的感受,並由此衍生關於性別的反思,敏銳而深刻;李維怡專欄「無何有城紀系列」以小說連載形式,探討想像與記憶、邊界與國度、結構與游離
解像、起格
● 「解像」收錄Sabrina Yeung探討本地獨立書店的獨特性和發展方向;雙雙以《舖貓記》和其他舖貓故事切入,窺探「動物>貓>舖貓—城」書寫路徑;王崢從新加坡本地樂隊「SOBS」探索本土藝術發展的政治經濟脈絡;
● 「起格」有鍾國強、周漢輝等人的詩作,及Sabrina Yeung、令菱等人的小說作品
《花字》
● 專訪獨立音樂組合雷同二友,回望出道以來走過的路,思考作品的價值、創作的意義,以及人與人的連結;
● 收錄雄仔叔叔詩作〈鄉下〉,結合擬音作樂人ah bunn和藝術家高立分別創作的音樂和畫作,感受回到鄉下或音樂當中隨性漫遊的心境;
● 更多精彩內容包括:伍宇烈反思舞蹈的定義與觀者的關係;黃言丹專訪《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演員梁仲恆,從晚年女同志的處境出發探討成為「家人」的 條件⋯⋯
「我們都是玻璃瓶般的流離者,浮游生活,遇上亂流急喘,一觸即碎。這首不禁令人放空幻想的歌,叫〈路徑〉,是獨立音樂組合雷同二友的作品。「二友」的成員謝芊彤與謝芊蕾,是兩姊妹,也是一直創作音樂,唱故事的人。 」——〈唱故事的人〉李顥謙訪雷同二友
雜誌簡介
《字花》是香港一本雙月刊文學雜誌,於 2006 年 4 月創刊,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用文 學視角直接介入社會文化議題。專題以外,每期均有文字、視藝和跨媒體創作,以及文學、影視和 文化評論,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 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
網頁:http://zihua.org.hk/ Facebook
專頁:字花 | https://www.facebook.com/fleursdeslettres/
水煮魚文化 | https://www.facebook.com/spicyfish001/
海,吃人魚與吃它的人◎語凡(簡體)
Regular price $20.00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書寫海的詩,從海出發有沙灘、船、魚海浪、島嶼、水手等意象的描寫。再從那裡衍生出更多的想像,有貓、有魚骨頭、有孩子、企鵝、人和城市。我們的一輩子和海有多少交集,請你在這本詩集耐心尋找。
作者簡介
語凡,原名曾國平,新加坡文藝協會副會長,《新加坡文藝報》主編,已出版9本詩集、1本散文詩集、1本散文集,曾獲得新加坡文學獎(詩)、方修文學獎(詩)、金筆獎(短篇小說)、《源》雜誌2023年優秀文學作品(短篇小說)獎、台灣時報文學獎(詩)、台灣現代詩五週年詩獎正獎、第二屆陳讚一博士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創作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等。
《暢遊行 Travellution》第129期(簡體)
Regular price $6.00
本期精彩亮點
封面故事:英國魔幻遊
目的地:多飾之秋、漫遊烏鎮、南昌一夢
新加坡:穿梭昔日光景
馬來西亞:怡寶 山水人家
封面故事:英國魔幻遊
Magical Journey in the UK
不必非得等到那只送來錄取書的貓頭鷹,才能穿過9 ¾ 站臺、購買魔法用品、參加分院儀式、上一堂有趣的飛天掃帚課、學會有用的魔咒…… 在現實世界中,霍格沃茨的大門永遠為那些相信魔法的人而敞開。踏上英國,《哈利•波特》的誕生地,那些書頁、電影裏魔幻的、不可思議的場景,就算是麻瓜也能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