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當我們寫作,我們寫的是什麼◎凌明玉

【預購】當我們寫作,我們寫的是什麼◎凌明玉

平常價 $31.00
/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僅存數量 0 !
 更多付款選項
  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國家館「種子聖殿」設計人
  當代達文西|英國設計鬼才——Thomas Heatherwick
  寫給世人的下一輪建築宣言
  開始行動,相信我們可以創造的願景&希望
  「這是一本大師傑作。」——艾倫·狄波頓
  「這是一本超級通俗易懂的指南,它告訴我們為什麼不要忍受
  沒有靈魂的建築,以及如何改變現況。」——英國藝術家Grayson Perry
  ▎手感封面,全頁打凸,復刻石牆觸感,實質體會人本設計 ▎
  從全書翻譯到封面&內頁設計,海澤維克工作室耗時近一年審訂監製
 
  ●我們的世界正在失去人性●
  太多公司關心股東更勝社會;太多政客關心權力,而非投票給他們的人民;
  太多城市讓人感到沒有靈魂和壓抑,因為它們是為商業而設計
 
  「孩子吃的食物不應該是效率的味道,
  現在,該是我們要求建築營養豐富的時候了,
  建築應該在我們與它相遇時滋養我們。」
  致力將公共價值與歡樂帶回建築界,展開公共對話
 
  ▌挑戰過往,獻給所有人的建築之書 ▌
  建築如何符合人性?如何讓人們駐足、社交、約會?
  放眼望去,建築攸關利潤和效率
  
  當我們寫作,我們不只是記錄故事,而是尋找內心的光亮

  寫作,是記憶的整理,也是一種自我對話。本書是耕莘寫作班二十年來的結晶,匯聚學員們的創作,透過文字訴說生命的軌跡、情感的流轉,以及時光的縫隙,展現了他們在文字中探索自我與生活的過程。

  書中作品分為五個主題輯,涵蓋了回憶的珍貴、時間的流逝、文學獎得獎作品、寫作課的獨特體驗,以及與食物相關的情感故事。每位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描繪出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從家庭的溫暖到個人成長的掙扎,這些文字如同一面面鏡子,反射出多樣的人生經歷。

  「記憶結晶」一輯中,作者們透過對過去的回憶,表達了對親情的思念與對生命的反思。

  「時間的縫隙」這一輯,描述了生活中的轉折與成長。

  「通往文學的路」特別收錄了多篇獲獎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反映了作者的才華,也展現了他們對文學的熱情與追求。

  「看不見的寫作課」則是本書的一大亮點,透過視障與聽障學生的參與,展現了如何在困難中找到創作的光亮。這些學員的故事深刻而感人,讓人明白文字的力量可以超越感官的限制。

  「食之琥珀」以食物為切入點,交織出生活的滋味與情感的連結,讓讀者在味覺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度。

  《當我們寫作,我們寫的是什麼》不僅是一本作品集,更是一部關於成長、愛與希望的文學記錄。

好評推薦

  主編這本學生作品集的過程,二十年教學歷程如卷軸鋪展,說不清是我教著學生寫作,還是學生在教著我寫下去?他們學的是皮毛、肌理、輪廓,我學的是教室裡彷如候鳥來去的他們的生命故事,那些總是望著講台上的我,熱切眼神、青澀的、樸素的文字皆寫著喜愛文學的夢。——凌明玉(作家、耕莘寫作班課程編排暨導師)

  我想耕莘寫作班一定有某種魔力。有時我去上課,台下坐著的同學,早已得獎無數。學生裡臥虎藏龍,但他們還是要來當學生。也許是學無止境,總想要聽聽更多老師的經驗分享,也許是需要同儕的刺激,敦促自己不懈怠,更可能是因為課堂的氛圍,有一種魔力召喚著他們。——宇文正(作家、前聯合報副刊主任)

  來參與「女性書寫」課程的學習者,大多年過半百,他們都是從奔忙的工作與忙亂的家庭生活中退役下來的勇士,身上最不缺的就是生命故事,而那也是我最我看重的創作寶藏。「寫作技巧可以學,但以生命淬鍊出來的故事,只有你們有。」這是每一年我對學習者說的話。─——李儀婷(作家、耕莘寫作班女性書寫班課程編排暨導師)

  我在耕莘的文學寫作班,收穫了海量的文學養分,幾乎是從江南七怪,再到全真七子,最後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文學養成。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在其中感到一種巨大的狂喜,原來這個世界上,真有這麼一件我喜歡的不得了,並且有能力去做的事。——許榮哲(作家、耕莘寫作班常任講師)

  多年來,我在他們的文字裡歷經父母離世的哀傷,同喜於孕事,同感於成長路上的心酸;他們在文字之海裡泅泳多年,早練就一身武功,而我是那幸運的編輯,竟有文章能否刊登見報的生殺大權。如今,這些美好的珍珠串成一本合集,我在讀著這些屬於他者的記憶之痕時,也慢慢沉入屬於我的過往。——盧美杏(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

編者簡介

凌明玉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所碩士。曾任出版社文史線編輯、童書繪本主編。
  在耕莘寫作會寫作班擔任課程編排、兼任講師、導師逾二十年。

  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擅散文與少兒傳記故事。小說多書寫城市疏離人群,探索人性幽微心境,尤以細膩筆觸呈現女性於婚姻、愛情之轉換與掙扎。散文書寫範疇有城市觀察、看不見的小人物、家族記敘等等。

  曾獲中國文藝獎章(小說類)、林榮三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等獎項。著作有小說《愛情烏托邦》、《看人臉色》、《缺口》、《此處收不到訊號》,散文集《不遠的遠方》、《聽貓的話》、《我只是來借個靈感》等二十餘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