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把快樂當傳染病(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三毛

【預購】把快樂當傳染病(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三毛

平常價 $23.00
/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僅存數量 0 !
  人活在世界上,
  最重要的是有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

  生命總有出口,萬物都是解答。
  三毛與讀者的往來書信,最療癒人心的真情書寫!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我的快樂,是做為一個人生存的權利之一,
  我要年年月月日日時時的追尋它,至死方休。

  有些靈魂吸飽了生命的痛苦,迷失在黑暗的迷宮;有些步伐走得太過急促,一不小心就墜入了深淵。三毛透過與讀者紙上談心,帶著一顆顆悲傷的心靈重新找到快樂的泉源。

  那個差點就要逃離人生的女孩,她要她戰勝心魔,擁抱真實的自己。那個被囚禁的人,她告訴他不要放棄希望,天空終會為他放晴。那個慘綠少年受困於心中的囚室,是她帶他看見世界上的風和日麗。

  三毛不僅拾起這些形形色色的煩惱,也對每個願望給出慷慨的回應。她大老遠地把自己送去小學,幫助學生完成訪談作業。還不惜高額郵票,特地從國外寄了十張明信片給讀者當作紀念。她更翻遍《辭海》,只為了替未曾謀面的孩子取一個好名字……

  人生有太多境遇無法掌握,每一個生命也有各自的創痛。然而這些經歷卻彷彿是種子,都會在日後的生活中開出花來。只要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便能在驀然回首的那一瞬間,綻放最真誠的微笑。

  霧室書封設計概念:
  《把快樂當傳染病》黑夜中的流星
  有別於二十週年的彩色版書封,三十週年希望利用牛皮紙張印白,讓這層白並非單純的白,而是在白中透出溫暖的底色,
  搭配牛皮書腰整體帶出沙漠的色系印象,讓讀者每一本書在閱讀過程中觸摸到溫暖有質地的紙張。

作者簡介

三毛


  1943年,她來到這世界。

  她的本名是陳懋平,因為學不會寫「懋」字,便自己改名為「陳平」。很久以後,她又給自己取了另一個筆名「三毛」。

  她從小活潑熱情,行事獨立自主,對萬物充滿好奇。兩歲時就跑去墳場玩土,三歲時曾落入水缸,被救起後卻一片淡定。

  她的記憶力極佳,感受力豐富,多以真實生活為寫作場域,展現獨有的浪漫與遼闊。曾不吃不喝只為買一張羅浮宮門票,也曾為了寫作閉關七天七夜直至暈倒。

  她沒有數字概念,更不肯為金錢工作。她最捨不得花錢吃東西,更不喜歡給別人請。她的每一個口袋裡都有忘掉的錢,而每一元的失而復得,總會花在書店裡。

  她活在現在,不活在將來。她喜歡孤獨,也喜歡陪伴。她倔強叛逆,又真誠體貼。她時常不按牌理出牌,思想總是跳躍靈動。

  大學三年級第一次遠走他鄉後,便開啟她一生對流浪的追求。後來她走得更遠,遠到天涯海角的撒哈拉沙漠。在那裏,她讓華文世界吹起了一股「三毛熱」,也將「流浪文學」推向顛峰。

  她用她的眷戀和熱情,寫下那些人情與風景。她在1991年化為點點繁星,將溫暖永留後世。這世界因為她的愛過與走過,而從此多了一分無可取代的浪漫。

  ●「永遠的三毛」紀念官網:www.crown.com.tw/book/echo
總編的話

而我們又想起了妳。


  像沙漠裡吹來的一陣風,像長夜裡恆常閃耀的星光,像繁花盛放不問花期,像四季更迭卻不曾遺忘各自的美麗。是三毛,她將她自己活成了最生動的傳奇。是三毛筆下的故事,豐盛了我們那一片枯槁的心田。

  三十年了,好像只是一轉眼,而一轉眼,她已經走得那麼遠,遠到我們的想念蔓延得越來越深邃。

  是這樣的想念,驅使我們重新出版「三毛典藏」,我們將透過全新的書封裝幀,吸引更多讀者走進三毛的文學世界。「三毛典藏」一共十一冊,集結了三毛創作近三十年的點點滴滴:《撒哈拉歲月》記錄了她住在撒哈拉時期的故事,《稻草人的微笑》收錄她從沙漠搬遷到迦納利群島前期,與荷西生活的點點滴滴。《夢中的橄欖樹》則是她在迦納利群島後期的故事,她追憶遠方的友人,並抒發失去摯愛荷西的心情。

  除此之外,還有《快樂鬧學去》,收錄了三毛從小到大求學的故事。《流浪的終站》裡的三毛回到了台灣,她寫故鄉人、故鄉事。《心裏的夢田》收錄三毛年少的創作、對文學藝術的評論,以及最私密的心靈札記。《把快樂當傳染病》則收錄三毛與讀者談心的往返書信,《奔走在日光大道》記錄她到中南美洲及中國大陸的旅行見聞。《永遠的寶貝》則與讀者分享她最心愛、最珍惜的收藏品,以及她各時期的照片精選。《請代我問候》是她寫給至親摯友的八十五封書信,《思念的長河》則收錄她所寫下的雜文,或抒發真情,或追憶過往時光。

  她所寫下的字字句句,我們至今還在讀,那是一場不問終點的流浪,同時也是恆常依戀的鄉愁。三毛曾經這樣寫:「我願將自己化為一座小橋,跨越在淺淺的溪流上,但願親愛的你,接住我的真誠和擁抱。」親愛的三毛,這一份真誠,依然明亮,這一個擁抱,依然溫暖。如果我們的眷戀有回聲,如果我們依然對遠方有所嚮往,如果我們對萬事萬物保有好奇——那也許只是因為,我們又想起了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