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甘耀明

【預購】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甘耀明

平常價 $28.00
/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僅存數量 0 !
  博客來.誠品 五月選書

  甘耀明2021年灼人小說。

  台灣文壇首部以1945年「三叉山事件」史實為基底,
  繾綣又磅礡的動人小說。

  這世上沒有英雄,只有找回尊嚴的人。

  「他緊緊抱他,越抱越緊,那個老是開玩笑叫他砂糖天婦羅的哥哥、那個只接得到他棒球的捕手、那個睡在同張榻榻米上猛打呼的豬隊友……那個在都市被罵番人而挺身擋刀的室友、那個右臂提供他作畫的傻子,記憶跟得緊,蹭著心坎,哈魯牧特知道再不抱下去就沒了,於是他深呼口氣,緊緊再抱下去,他不曾這樣親密擁抱,直到失去海努南與對方的呼吸。」
  ──節錄自第三章〈轟炸機、月鏡湖、鹿王,以及豹眸中的哈魯牧特〉

  甘耀明以一九四五年真實發生的「三叉山事件」(台灣少見的空難+山難)為基底,柔情繾綣又波瀾壯闊地述說:

  一個被緘封化灰燼、無人知曉的灼人愛戀,那是一部懺情、表白、告解之書;

  一段驚心動魄的高山救援,那是一個與天、與地、與時間拚博的艱困任務。

  海拔3000多公尺的惡地高山,颱風肆虐、尖銳冰雹轟炸、失溫使人瘋魔,救援隊命懸一線,人人逼近獸。

  哈魯牧特是救援隊的唯一倖存者,經歷欲望漩渦與內在糾葛絞纏,當他從人間地獄返回,身上背負多名幽靈的他,攜回的是身為一個人的價值。

本書特色

  ◎ 睽違五年,甘耀明最新炙熱又動人的長篇小說。

  ◎「多年來,這故事蟄伏在我心田,發芽生長,我不斷蒐集資料餵養它,也拿出我幻想的情節灌溉它。磕磕絆絆的日子,無風無雨,故事總是按照它的規律成長;或遇到大雷大雨,故事像颱風中的樹幹會失去部分。守候陽光,守候著樹影斜長,以及那些微苦的付出,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非得耗時數十年努力才得以達到,終於在今日付梓出版。」──摘自【跋】不存在的美好

  ◎本書獲國藝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

作者簡介

甘耀明


  目前專事寫作,小說出版《神秘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殺鬼》、《喪禮上的故事》、《邦查女孩》、《冬將軍來的夏天》,與李崇建合著《對話的力量》、《閱讀深動力》、《薩提爾的守護之心》等教育書。著作曾獲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獎、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金鼎獎、香港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獎。



不存在的美好


  有些故事猝然闖入,趕也趕不走,死賴在心房。那是二○○四年十一月的事了,我從南橫向陽登上海拔三千餘公尺的嘉明湖,在湖畔盤桓幾日。當時的嘉明湖不是高山攀登熱點,普遍認為它是隕石坑湖,而非後來證實的冰斗湖。那是鬆散日子,天氣好得很,好山好水,與難得好無聊,哪都不去,紮營在當時可露營的停機坪附近,耗在湖邊發呆看書。就在那時,我聽聞了「三叉山事件」,在嘉明湖北方數公里處,曾有架美軍飛機墜落,前去營救的地面人員也罹難。故事總是猝然闖入,防不慎防,最後趕不走了。

  「三叉山事件」始末如何?從嘉明湖下山後,我翻閱資料,大抵以中研院施添福教授調查最完整。「三叉山事件」是空難與山難結合,一九四五年初秋,二戰結束時,美軍運送前盟軍戰俘的轟炸機,受颱風影響,墜落臺灣山區,有五位機組員、二十位戰俘死亡;臺東海端鄉與關山鎮出動的大批搜索隊(包括日警、布農、阿美,平埔、漢人等),在山區遭受下個颱風,二十六人失溫死亡。

  多年來,這故事蟄伏在我心田,發芽生長,我不斷蒐集資料餵養它,也拿出我幻想的情節灌溉它。磕磕絆絆的日子,無風無雨,故事總是按照它的規律成長;或遇到大雷大雨,故事像颱風中的樹幹會失去部分。守候陽光,守候著樹影斜長,以及那些微苦的付出,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非得耗時數十年努力才得以達到,終於在今日付梓出版。《成為真正的人》描寫布農少年哈魯牧特(Halmut)的蛻變,他的棒球失落夢,他為何在救難時搖擺,以及他為何成為他後來的樣子。此書有一半以上篇幅以「三叉山事件」為背景,未必有「三叉山事件」的原貌,我的意思是,那些我調查的、寫作過程孳衍的眾多想法,未必要寫入。小說與現實是兩條線,哪時該平行、哪時該交錯,哪時該重疊、哪時該模糊、哪時又像兩輛火車通過單一軌道般的誰要待避,真的由作者決定就結案了。

  實際上,以我的認知而言,讀者要是不清楚「三叉山事件」始末,未礙閱讀本書,仍能進入小說角色的漫漫歷程。將人物個性塑造立體才是我的本意,這才是小說,歷史是重要襯景,但非錙銖必較的細節考究。當然,讀者另對「三叉山事件」有興趣,以及對此書在書寫過程的餘末,或延伸的相關報導等,可在臉書「成為真正的人」(www.facebook.com/minhalmut)觀看更多的訊息,我懇請見諒,這網站訊息更新慢,甚或沒什麼資訊,最美好、最善意的閱讀邊界是停留在《成為真正的人》內,不假外求。

  這本書完成,要感謝很多人與單位,謝謝林茂生先生、張萬生先生、謝璦竹女士、森嵐章先生、許泊濬先生、沈明佑先生、張紅雲女士、葉柏強先生、沙力浪先生、朱和之先生協助,他們有些提供「三叉山事件」訊息細節,有些一起去現場考察,有些協助提供小說的背景資料。關於布農文化、歷史與語言,感謝布農專家沙力浪(Salizan Takisvilainan)先生提供意見,但最終由我取捨,以貼近我認為的小說藝術。關於布農植物語言,感謝臺東桃源國小鄭漢文校長的書籍。亦特別謝謝好友李崇建先生默默幫忙。謝謝國藝會贊助此書寫作。以及,花蓮臺東的大山大水,沒哪片風景會失去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