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chi
- 80臺北
- 80臺北×90香港:漫漫畫雙城
- 90香港
- 9786269626649
- 9789860647822
- A Contract with God: And Other Tenement Stories
- A Love Gift
- and Underappreciated Wine
- Ant Sang
- BL
- Bonjour Angoulême
- Clément Oubrerie
- Crystal KUNG
- Daniel Teitler
- Elainee
- Etudes For Papa
- Everything You Never Wanted Your Kids to Know About Sex
- For the Time Being
- Four in Love
- Francois Schuiten
- Gami
- GL
- GODFORSAKEN GRAPES
- GODFORSAKEN GRAPES: A Slightly Tipsy Journey through the World of Strange
- HAND JOB QUEEN
- Isabelle Merlet
- Island to Island
- Island to Island: a graphic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 New Zealand
- Jason Wilson
- Julie Birmant
- Justin Richardson
- Kenny
- Le chien qui louche
- LES CHATS DU LOUVRE
- Manara's Kama Sutra
- Mark A. Schuster
- Nicolas de Crécy
- NIN
- Obscure
- pablo
- Période Glaciaire
- Rachel Fenton
- Shanghai Junior: A Story in China 1929
- Slow Wine
- Sometimes in the City
- Tim Gibson
- Will Eisner
- Étienne Davodeau
- 一個從業職人的真情告白
- 上海大少爺
- 不怕小孩問
- 不怕小孩問(新版):寫給父母的親子性教育指南
- 九真陰經
- 二犬十一咪
- 人文社科
- 伊莎貝爾·梅蕾特
- 何家輝
- 傅士玲
- 傑森‧威爾遜
- 克里蒙·烏博希
- 兩性關係
- 其他
- 再見巴黎
- 利志達
- 劉又禎
- 南方小鎮時光
- 南方小鎮時光:左營‧庫倫洛夫
- 叛逆的葡萄
- 叛逆的葡萄:踏上珍稀葡萄酒旅程
- 叫我AV經紀人Call Me THE AV Agent
- 台灣
- 同志
- 吳念真
- 吳念真、李鴻欽
- 喬一樵
- 四天
- 四天 Four in Love
- 圖文書
- 城市裡,有時候
- 報導文學
- 墨里可MORIKU
- 多桑
- 大辣
- 失能旅社
- 妖怪森林外傳
- 威爾·埃斯納
- 安古蘭遊記
- 安古蘭遊記:漫畫家法國駐村新體驗
- 安哲
- 寫給父母的親子性教育指南
- 小莊
- 小飲,良露
- 小飲,良露:葡萄酒旅記
- 尼古拉·德魁西
- 島嶼禮物
- 島嶼禮物:台灣紐西蘭圖像小說創作合集
- 平川遊佐
- 彩虹公寓
- 彩虹公寓:Rainbow Apartment
- 心理勵志
- 性愛指南
- 性感舞者奔放之夜(全)
- 房間
- 手槍女王
- 提姆吉柏森
- 敖幼祥
- 斜眼小狗
- 旅遊指南
- 日本
- 旼照女王
- 暫時先這樣
- 書
- 曾耀慶
- 李建興
- 李瑋恩
- 李瑋恩Weien Lee
- 李翰
- 李鴻欽
- 松本大洋
- 柯清心
- 棒棒堂叔叔變形記
- 歐陽應霽
- 水晶孔
- 法國
- 法文
- 海外
- 涼圓
- 漫畫
- 狎客行
- 狎客行:九真陰經
- 王蘊潔
- 現代狎客行
- 畢卡索的蒙馬特
- 盧卡斯Lucas Paixão
- 真實故事
- 社會
- 社會寫實
- 社會議題
- 筆頭
- 米羅·馬那哈
- 紅線
- 紅線:A Love Gift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羅寗
- 羅浮宮的貓
- 義大利愛經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爸練習曲
- 老爸練習曲:Etudes For Papa
- 與神的契約:百年冥誕紀念版
- 艾堤安·達文多
- 茱莉·畢蒙
- 華文
- 萬歲
- 藍尼Elainee
- 藍漢傑
- 衝出冰河紀
- 親子關係
- 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
- 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現代愛經指南
- 貝涅‧彼特
- 賈斯汀·里查森
- 那木渡
- 鄭問
- 酒途的告白
- 酒途的告白2
- 酒途的告白2:喝到世界的盡頭
- 酒途的告白:環遊世界酒單
- 阿勉
- 阿推
- 陳沛珛
- 陳沛珛CHEN Pei-Hsiu
- 韓書妍
- 韓良露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香港
- 馬世儀
- 馬克·查斯特
- 馮志明
- 馮索瓦‧史奇頓
- 麥人杰
- 黃正
- 黃照達
- 黃熙文
- 黃麗如
【預購】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現代愛經指南◎旼照女王(譯者:劉又禎)
平常價 $38.00韓國人氣圖文創作者旼照女王,獻給現代男女的愛經指南
#未滿18不得翻閱#18禁#戀愛#小心輕放#印度愛經#現實中的戀愛#小孩退散#包含誘惑刺激體位#正中我心#率真坦白#強烈推薦#網漫#Minzoking#Godzoking
誘惑很羞恥?那就直接做吧!《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是自稱「慾畫人」的韓國人氣圖文創作者——旼照女王(minzoking),以性愛經典《印度愛經》(Kama Sutra)為題材,剖析現代男女情愛的圖文書。在韓國漫畫網站justoon連載時,突破了200萬的瀏覽人次,深得年輕族群的喜愛。
你知道「種馬v.s.鹿」為什麼是「最高等的交合」嗎?你是「大胸派」、「翹臀派」還是「骨盆派」呢?你有分析過不同文化的「叫床聲」有什麼不一樣嗎?透過直率可愛的圖像、輕鬆帶有幽默的日常對話、令人會心一笑的生活故事,旼照女王將化身為你我身邊尺度大開、吐槽功力滿點的好友,以與眾不同的視角,解開現代人對性愛的煩惱、幻想以及慾望。
別忘了,還有穿插書中的四篇〈來跟著做吧〉,清楚詳盡地展示了32種性愛體位,包準讓你和你的另一半「唉喲愛喲」!現在,就跟著旼照女王進入《印度愛經》現代版的世界,從曖昧的情境、刺激的誘惑,再到歡愉的體位,正式地認識成人的愛與性。
旼照女王(minzoking)
在Instagram擁有近8萬粉絲、號稱「慾畫人」的韓國知名性感畫家。喜歡將親友酒桌上的私密談話、戀人親熱的耳語回憶,用一幅幅插畫分享。旼照女王的作品情色卻不色情,兼具性感與可愛的風格,讓她成為性愛漫畫中擁有廣大女性粉絲的作者。作品包括:以《印度愛經》為題材,剖析現代男女情愛的《讓我們一起唉喲愛喲》三部曲、插畫作品集《可愛、性感又沒有用的圖畫書》、自傳式獨立出版物《戀愛孤子》,以及原封不動地展現戀愛真面目的《所有人的戀愛》。
網站:www.instagram.com/minzo.king/
譯者簡介
劉又禎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學期間曾前往韓國首爾東國大學交換。曾在影視圈短暫打滾過,現於服務業任職,並嘗試兼職翻譯,以全職翻譯為目標努力中。
E-mail:mapletrace@hotmail.com.tw
大家好,我是旼照女王。
我現在是以男女為題——特別是18禁的成人主題——在作畫。
某一天,從出版社那裡收到了一封出版的提議信,
名字則是《旼照女王的印度愛經圖文書》!
噗通!!
我至今所知道的《印度愛經》是…
哈啊哈啊~
呵呵~
哈啊~
啪啪~
親愛的~啊啊~
啪啪~
好舒服~啊~
「介紹各種體位的印度色情書」。
然而在找相關書籍來看之後…
第一次會議
書有點…太露骨了。在咖啡廳裡拿出來有點那個…。
真的非常露骨呢,哈哈
「真的」是色情書啊…。
哇…,完全無碼的耶,連雞雞都看得一清二楚。
不符合現代人思維的內容也有。
搶別人的老婆?什麼鬼話連篇啊,怎麼能這麼若無其事地寫出來…
我暫時,陷入崩潰的情緒裡。
比想像中的還要不容易啊…。
但再從頭細讀,發現還是有不少可以給現代男女關係及性生活方面建議的內容呢。
這本《印度愛經》的指引書,將會融合我以及我周邊的素材再創作,
用我粗糙的文字及溫暖的圖畫,介紹給大家。
現在開始請跟我一起了解《印度愛經》中,性的真正價值吧!
【預購】狎客行:九真陰經◎麥人杰
平常價 $25.00 大辣壓箱文獻,麥式私藏拳譜!
圖解三十二式交歡祕技,
招招撩人,步步銷魂。
一本卡片書與一本拳譜,三十二式交合奇招即將重出江湖……
.拳法四路三十二式
大辣山房首度公開武林狎客們爭相搶奪的至尊性愛秘笈《狎客行──九真陰經》,拳法分屬「立姿」、「臥姿」、「器械」及「神技」四路,共三十二式匪夷所思、天馬行空的銷魂房中秘術,提供讀者一個月份的性愛秘戲,讀者可每日抽選,照表操課,少年宜練「丹鳳朝陽」強筋骨,中老年可習「首尾相連」壯腎腰。其中包含了非常人能力可及的上乘奇招怪式,非武功高強者,務必量力而為,千萬勿欲自娛而自誤,切記切記!
.一書一拳譜
本書由一本卡片書和一本拳譜組成,卡片正面為奇淫交合圖,背面可當明信片使用,拳譜則為三十二式性愛奇技的招式圖解。讀者欲私藏偷練抑或餽贈親友皆宜也!
作、繪者簡介
麥人杰
1964年生,射手座A型。創作橫跨漫畫、動畫、電影、電玩、時尚各界。1991年起開始製作動畫短片,並於1998年參與製作台灣本土動畫長片「魔法阿媽」,擔任動畫導演一職,此片分別在加拿大溫哥華、美國舊金山、紐約、西雅圖、費城……等國際影展深獲好評,將台灣本土自製動畫帶入另一個里程碑。2002年發表第一本圖文集《期限》,將文字與圖像的創作慾一併呈現。
2003年則集結《Playboy》中文版上之性喜劇漫畫作品,發表《狎客行》一書,並已授權發行法文版、英文版進軍國際!
【預購】城市裡,有時候(Sometimes in the City)◎61Chi(譯者:Daniel Teitler)
平常價 $35.00有時荒謬,有時麻木……
有時掙扎,有時妥協……
致城市,還有城市裡的我們
「這世界大體有兩類人,其中一群渴望被記住,另一群則等待被遺忘。將人從其中一種漸變為另一種,城市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城市生活,是現代人的普遍經驗。即便每座城市的型態不同,身處城市帶給人的疏離感、無力感,卻是多數人都曾有的體會。
繼《房間》、《台北小日子》後,擅長描繪城市的漫畫家61Chi,再度以台北作為筆下主角,用詩意的筆觸,捕捉這座城市最寫實的樣貌,精準呈現都市人日常的寂寞、無奈、荒謬、妥協。
任明信、李屏瑤、神小風、陳又津
HOM、安哲、甜蜜生活、紙上行旅
——圖文界新生代指標創作者.共鳴推薦
【內容摘錄】
有時一起,有時自己
城市裡,有時候……你會回到一個人。
城市裡,有時候……不知道哪裡才是真正的家。
城市裡,有時候……你不會好好照顧自己。
有時荒謬,有時麻木
城市裡,有時候……你得妝上你的社交臉。
城市裡,有時候……選擇實在太多了。
城市裡,有時候……我們活像隻老鼠。
有時掙扎,有時妥協
城市裡,有時候……需要習慣被拒絕。
城市裡,有時候……你選擇了安穩但不自由的生活。
城市裡,有時候……人們為未來下注。
本書特色
◎全書採裸背穿線裝訂
整本書以一篇漫畫搭配一句話的方式鋪排,讓讀者在一頁圖像、一頁文字間,穿梭遊走61種「城市裡,有時候」的情境。
不同於常見的漫畫敘事,作者特別使用如同電影長鏡頭的手法,來處理無對白的畫面。運用特殊的分鏡,在每回3-9格的有限框線內,營造時間分秒流瀉的感受,帶給讀者新穎的漫畫閱讀體驗。
好評推薦
城市裡,有時候……能跨越圖像與文字。
「只是尋常生活影色,持續流宕的空間場景,透過她的畫筆,如一首首動人的獨立民謠隨機播放;這些冷暖交錯的視線,單格撥放的瞬間,有漫遊時戴上耳機的抽離,與意外在廣播裡聽見時,巧遇的熟悉。」——任明信(《你沒有更好的命運》詩人)
「城市裡的各種大小擦傷,在61Chi的漫畫裡,成了我們賴以存活的事物,那片刻的壞,有一天會成為好,那是她的藝術。」——神小風(《百分之九十八的平庸少女》作家)
「61Chi捕捉了城市生活中,讓人惱火、喜悅或意外的魔幻時刻--那是我們確實看見、卻總是忽略的永恆場景。」——陳又津(《準台北人》小說家)
「推薦給都市女孩的畫集!」——黃柏花(「甜蜜生活」插畫家、「愛治文具房」創辦人)
「短短幾格畫面道盡生活的百般無奈,而真實人生確實是由千萬個看似無聊又荒謬的片刻構成。與其說這本漫畫訴說城市裡的片刻,在我看來更接近人生的縮影。」——鄧彧(「紙上行旅」插畫家、設計師)
「61Chi總是能用獨特的筆觸,捕捉到最細膩的生活片刻。」——HOM(《大城小事》系列漫畫家)
61Chi
臺灣高雄人,漫畫、插畫、平面設計三棲的自由接案者,擅長並關注城市題材。
至今自費出版同人誌漫畫十餘本,作品《房間》於2014年1月正式出版,獲2015年日本外務省第八回國際漫畫「優秀賞」、2015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入圍作品。《南方小鎮時光》獲2017年金漫獎跨域應用獎、《台北小日子》獲2018年金漫獎最佳單元漫畫獎。2012、2014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台灣館參展漫畫家、2018年台灣文博會Talent 100 年度新秀。2016至2017年間,分別前往捷克(庫倫洛夫的席勒藝術中心)與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暨影像城)藝術駐村各三個月。
網站:61chi.weebly.com/
FB/IG:61Chi Art (@61Chi)
譯者簡介
Daniel Teitler(唐念德)
生長於美國紐約州,大學時期因為結識台灣女友,而開始學習中文與中國文學。以主修古典鋼琴取得明尼蘇達大學碩士學位,2009年起居住在台灣的新北市,工作內容包含英文教學、英文顧問、中英文翻譯、鋼琴教學與演奏。
E-mail:daniel.teitler@gmail.com
【預購】叫我AV經紀人Call Me THE AV Agent!:棒棒堂叔叔變形記◎Kenny (繪者:李翰)
平常價 $35.00★我們不說辛苦了, 我們說幹得好
Kenny是一位誤闖A片界的經紀人,曾經出道,但星途不順遂,故而轉做幕後拍片,也是褚士瑩《在西拉呼喊全世界》微電影的工作人員,做過很多工作,如翻譯、演唱會幕後等,因為受聘台北世貿成人展的終日現場翻譯,因而踏進A片產業。(近年上遍各大網紅節目分享經驗#不正常愛情研究中心#深夜保健室……)
Kenny表示,當初因擔任成人展廠商結識Silk Labo的老闆與男優,雙方相談甚歡,也得知剛出道的男優酬勞一片約5到10萬日幣。對方詢問他是否有意願到日本拍A片,他考慮一週後答應(最後因疫情而作罷)。他認為,每個產業都有有趣之處,對方或許把當男優做成一種體驗,以此來營利,也是產業中的一環。
他,以自身的經驗,在片場遇到光怪陸離的事件,怎麼搞定男女優的情緒,經紀人的角色,以及疫情衝擊下情色產業的發展……用一則則的故事,剖析這一行的酸甜苦辣。
特別邀約插畫家李翰(也是舉牌小人的創作者)為本書繪製內文以及封面配圖,讓他終於有機會可以色色的工作,畫不穿衣服的女優,在接到AV經紀人兼作者 Kenny 的名片時,就想開始準備畫草稿了。這次李翰用了有點復古的插畫風格,來描繪AV女優以及拍片現場畫面,有點大膽,又讓人有遐想的空間。
專業推薦
一劍浣春秋、中指通、吳夢夢(AV女優)、石巴朝(AV男優)、向理來(日本AV男優)、咪咪(Podcast《射後不理#爽就好了》)、阿達(達康.com)、楊雅喆(導演)、李明川(造型師)、李翰(本書插畫、《中山伴遊郎》作者)
這本書不但是一本了解AV界的工具書,你更可以欣賞到他把一些業界習以為常、外界想當然耳的現象反芻後不吐不快的心得,那可不是你在PTT可以看到的東西:真的,值得一看。──一劍浣春秋
不論用什麼方式,Kenny 像是個導遊,走在前面帶我到AV的世界走了一圈,於是我畫了許多幅他的背影,看著這個荒謬才是正常,每天必須多次高潮的世界,跟著他學習精液的配方,出庭╱參展╱買優格。――李翰(本書封面與內文插畫、《中山伴遊郎》作者)
Kenny
不專業翻譯,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畢,只會臨床,不懂心理,喜歡巨乳。
【預購】南方小鎮時光:左營‧庫倫洛夫◎61Chi
平常價 $45.00「請你,繼續在我的風景裡行走。」
擅長觀察微妙情感的左營女孩61Chi,
在夏日捷克的創作追尋。
首位同人創作者代表台灣闖蕩法國安古蘭漫畫節、
台北香港雙城聯展、羅浮宮跨國合作、紐西蘭島嶼駐村計畫
南方,溫暖的記憶,異鄉的未來。
一趟三個月的捷克庫倫洛夫席勒藝術中心的駐村創作
一位台灣創作者,從美術班到美術系,從同人作者到跨國參展創作
對家鄉的思念與發現,對異鄉的好奇窺望與定神思量。
61Chi,她從高雄左營,北上大學讀書,八年後發現故鄉其實已是陌生。
她對畫家席勒充滿激情,到捷克南方小鎮庫倫洛夫駐村,這個席勒曾駐足創作的小鎮,是異鄉或是心靈家鄉?!
2016年夏天,她於捷克庫倫洛夫席勒藝術中心,駐村創作三個月。
這本書,將以創作者的觀點,以精裝畫冊形式,呈現左營/庫倫洛夫兩地的人物/風景/故事,並結束於一篇兩城穿梭遊走的漫畫。
61Chi
屬最新一代台灣漫畫新銳,繪畫功力驚人,風格橫跨兒童插畫、美系寫實、到日式唯美。同時搞設計、畫漫畫、玩攝影,嘗試將藝術與設計的雙重美感,帶入漫畫、插畫作品中。至今自費出版同人誌漫畫十餘本,作品《房間》於2014年1月正式出版,獲2015年日本外務省第八回國際漫畫「優秀賞」、2015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入圍作品。
為《島嶼禮物》一書的參與作者,及美術設計。另參與創作的《羅浮七夢》獲2016年金漫獎最佳編輯。
2016年8月底結束捷克庫倫洛夫駐村返台。
2016年12月將前往法國安古蘭作者之家,駐村三個月。。
現於「台北畫刊」連載專欄<台北小日子>。
著有《房間》。
【預購】羅浮宮的貓(LES CHATS DU LOUVRE)(彩色豪華版)(一套兩本不拆售)◎松本大洋(譯者:馬世儀)(繪者:伊莎貝爾·梅蕾特Isabelle Merlet)
平常價 $85.00★松本大洋中文版最新夢幻之作!童話般不可思議的世界!
★本書為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漫畫計畫「當羅浮宮遇上漫畫(BD Louvre)」邀請所繪!
★台灣版由旅日動漫達人馬世儀翻譯、漫畫家力本嘔心瀝血書法手寫字!
沒有人知道,羅浮宮美術館的閣樓頂其實住著一群貓……
一天,一隻雙眼異色的小白貓為了看畫、冒險闖入了人類的視界。
牠聽得見名畫的聲音,情急之下牠一躍而入畫中世界……
小白貓是否真是傳說中的「入畫者」?
牠不斷聽到某幅畫中神祕女孩傳來的呼喚,
難道……是羅浮宮老警衛五十多年前失蹤的姊姊?
松本大洋愛動物,尤其愛貓,這點毫無疑問。貓很早就出現在他的作品裡,《惡童當街》裡的小黑小白就被暱稱為「貓」,他幾乎每部作品都有貓(花男午睡時、《乒乓》裡的背景),到了後期,貓咪像智者一樣犀利地看著街屋和人類、下評論註腳(《竹光侍》裡黑貓聞得到血腥味……);而這次應羅浮宮漫畫計畫之邀,松本大洋首次以貓作為主角。
雖說主角雪子是隻貓,但許多畫面中,大洋將貓咪化為人形。雪子像是個長不大的、和其他人都不一樣的孩子,總是睡眼惺忪、無法融進群體、自顧自地做愛做的事(溜進人群洶湧的羅浮宮看畫聽導覽)。也因為如此,可能被罷凌,但純淨獨特的天性引人憐惜。當他人因為自己而受到傷害時,自責之情尤甚。
大洋透過雪子以及神祕的小女孩愛麗塔,描繪出對這樣特殊孩子的溫暖觀察和理解。羅浮宮名畫的世界簡直是《惡童當街》第三集中,黃鼠狼帶領小黑前往的奇異世界的延伸。另一隻黑貓「鋸子」,形象既有「蛇」的影子,幼時被拋棄的孤單身影也完全是「小黑」的再現。大洋和妻子詳細考究羅浮宮的裡外建築,挑選了1580年楓丹白露畫派法國藝術家Antoine Caron《愛的葬禮》(Les Funérailles de l'Amour)作為異世界通道,奇幻和現實並存。大洋巧妙地以羅浮宮和名畫為引,藝術品是厭倦現實的心靈之避風港——只有保有赤子之心的靈魂才能進入的夢幻世界。
《竹光侍》畫面的古典講究令人咋舌,《Sunny》和大洋其他繪本則展顯另一種魅力。《羅浮宮的貓》進而結合兩者,書中現實與夢幻之間的畫面使用了不同的技法:現實背景使用沾水筆線條和水墨渲染,畫作世界夢幻背景則是層次柔和、筆觸感更強的鉛筆。不同貓咪的各種動作、貓和狗的打架場面也令人驚嘆佩服,名畫重現的部份同樣用心。若說《羅浮宮的貓》是一則不折不扣的奇幻故事,巴黎這個背景的重責大任在於以作圖技法盡量鞏固故事的逼真感,居高臨下的城市鳥瞰風景非常細膩。
松本大洋曾多次參訪觀察羅浮宮的閉館時段,得以重建只有警衛和維護人員才能感受到的氛圍。透過光影對比的技巧,既能表現空曠展廳的莊嚴感,也描繪出閣樓貓居的私密感。
由法國藝術家Isabelle Merlet上色的全彩豪華版,畫面如同童話般,流露繪本和歐漫風情。本作同時出版【大洋原色版】,收錄松本大洋原始彩頁+黑白內頁,一樣的故事,兩個版本的畫面感截然不同。死忠粉絲一定要收藏兩版本好好比較。
「我們的每一本書都可見到冬野さほ(松本大洋的妻子兼助手)和我之間不同的合作模式誕生。但是我相信,《羅浮宮的貓》是她個人特質最明顯的一套作品,也許比我的還強烈。這是我在《Sunny》之後踏出的第一步,也想藉此徹底拋開童年的世界。在這部作品中,貓取代了童年這個主題,而我的下一部作品會脫離得更遠。」——松本大洋
「松本大洋總是能在一片污濁裡安放最澄澈的核心。『真實蘊藏於黑暗之中』——當社會被黑暗包圍,孩子便是那火光。」—— 61Chi(漫畫家)
「松本大洋以每一部作品對前一部的突破,說明了他的藝術企圖心,而他試圖用畫面來牽引作品的意圖,顯然不只是『娛樂』、『有趣』而已。藝術家在創作的歷程中,有時也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麼人生的真相,畢竟人生巨大如一面無盡的馬賽克牆,而我們不過是上頭的一片磁磚。但即便如此,優秀的藝術家會透過作品,讓我們彷彿看到了某個隱隱約約的全景,那『目送歸鴻』的眼光裡,人類的靈魂深處。」—— 吳明益(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松本大洋Matsumoto Taiyou
1967 年出生於東京。
1987 年以《STRAIGHT》進入講談社「Afternoon 四季賞」的秋季賞準入選,從此出道。
長篇漫畫作品包括:《STRAIGHT》、《ZERO》、《花男》、《惡童當街》、《乒乓》、《GOGO Monster》、《No. 吾》、《竹光侍》(和永福一成合著)、《Sunny》、《羅浮宮的貓》等。另著有短篇集、畫冊,以及繪本等。
其中《竹光侍》獲得第15 回手塚治虫文化賞漫畫大賞、2007年第11回日本文化廳Media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賞;《Sunny》獲得第61 回小學館漫畫賞、2017年第20回日本文化廳Media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賞。
松本大洋的作品經常改編成影視,代表作《惡童當街》曾於2006 年改編成動畫電影,獲第31回日本電影金像獎最優秀動畫片及諸多國際動畫大獎。被譽為神作的《乒乓》則分別曾於2002年改編成真人電影(曾利文彥執導、宮藤官九郎編劇,窪塚洋介主演),2014年由天才動畫師湯淺政明再度改拍成電視動畫《乒乓 THE ANIMATION》,獲2015年東京動畫獎(TAAF)年度最佳電視動畫大賞。短篇漫畫《藍色青春》(青い春)也曾於2002年拍成電影(豊田利晃導演,松田龍平主演)。
上色師簡介
伊莎貝爾・梅蕾特Isabelle Merlet
1967年生於法國默路斯(Mulhouse),是一名漫畫上色師。曾和二〇〇九年的安古蘭大獎得主、知名法國漫畫家布洛奇(Blutch)合作,也曾參與法國新浪潮名導亞倫・雷奈的喜劇電影《萊利生活》(暫譯,Aimer, boire et chanter)。
譯者簡介
馬世儀
學生時代寫過幾年動漫畫評論,退伍後幹過幾本漫畫雜誌編輯。21世紀初赴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留學。畢業後定居東京,在電車通勤的夾縫中翻了些漫畫、小說,偶爾也寫寫短文散稿餬口。文字譯作有《阪急電車》,漫畫譯作有《冥王PLUTO》、《聖堂風雲》、《星守犬/續・星守犬》、《來去澳洲!》及《犬之島》、《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等。目前亦擔任大塊文化出版的松本大洋系列作品審譯。
【預購】現代狎客行◎麥人杰
平常價 $29.00聖誕佳節餽贈好禮
暢銷情色漫畫家——麥人杰
睽違世紀新作《現代狎客行》!
當全世界都厭世,
幸好還有麥叔叔給我們的生命帶來高潮!
當男孩從《Playboy》畢業長大,
《現代狎客行》繼續陪伴男孩女孩迎向人生。
*集結《Playboy》國際中文版「麥人杰創作連載」──性喜劇漫畫14短篇
『能把荒淫的藝術搞得如此荒誕荒謬,華文圈裡唯「麥叔叔」一人!」
──余光照(《PLAYBOY》國際中文版前總編輯)
美版《PLAYBOY》是沒有連環漫畫連載的,多是延續單格漫畫的幽默文學傳統。漫畫在台灣的非主流形式正好乘載最前衛顛覆的內容,台灣編輯神來一筆,邀請麥人杰展開性喜劇漫畫連載,他幽默的把性、漫畫、兔子洞淋漓盡致地打成一片,在春宮圖之後,劃時代地給了華人世界一本色情漫畫,穿過了美國《PLAYBOY》的兔子洞,開挖了另一個奇情黑洞,光怪陸離兼活色生香。
武俠拿來開涮,英雄終極是要一較(胯下)長短,《狎客行》腥風血雨的江湖畫風一轉,鶯聲燕語春風不斷,十八般狎藝樣樣精通,海內宇外各色人種物種輪番上陣,惹得眾看官興致高漲又忍俊不住,《PLAYBOY》編輯們每個月都苦等跪等著「麥叔叔」乖乖交稿,先睹為快。
《現代狎客行》描繪出關於現代性的愛恨情仇自卑自大,其筆下的狎客、英雄、記者、魯蛇、巨物、胸器、外星人、機器人彼此之間肆意交合的狂歡下引爆,炸開了一團團一簇簇的心花朵朵,惹得我們眉開眼笑神清氣爽,在看完漫畫後得以有底氣繼續掉入現實人生的另一個兔子洞,繼續男人轉大人的征途。
故事介紹
20年後的今天,《PLAYBOY》的消亡不重要,沒看過也不打緊,威而鋼可以收起來,只要拿起麥叔叔的《現代狎客行》,保證重振雄風,恢復你的所有能力,笑傲江湖。
麥人杰作品集《現代狎客行》
看過古代武林狎客的風流豔事與鄉野奇情之後,時空背景拉到了現代,大狎們無厘頭依舊,滿腦子的性愛狂想亟欲發洩,卻衰事一籮筐。
倒楣的牛郎狎客老是遇到有怪癖好的女客人,有的「口愛」要加辣椒醬,有的嘿咻會忍不住唱兒歌,後來竟然還遇上變性黑妞……他該如何全身而退?
打算跟女友分手的狎客,為了留下難忘的分手回憶,屢屢約女友出來「最後一炮」,想不到卻狀況連連……
仿造電影情節《AI人工智慧》創造出「AI人工性智慧」漫畫,男主角遇到超盡責的家用性愛女機器人,狎客該如何讓自己免於精盡人亡?
而現代狎女該使出什麼絕活,智取出沒在搖頭PUB裡的淫邪外星人……
漫畫家麥人杰極盡惡搞性愛之能事,篇篇又情色又搞笑,想像力精采豐富,乃入冬活絡經脈之上火聖品也!
麥人杰Richard Metson
1964年生,射手座A型。創作橫跨漫畫、動畫、電影、電玩、時尚各界。1991年起開始製作動畫短片,並於1998年參與製作台灣本土動畫長片《魔法阿嬤》,擔任動畫導演一職,此片分別在加拿大溫哥華、美國舊金山、紐約、西雅圖、費城……等國際影展深獲好評,將台灣本土自製動畫帶入另一個里程碑。2002年發表第一本圖文集《期限》,將文字與圖像的創作慾一併呈現。2003年則集結《Playboy》中文版上之性喜劇漫畫作品,發表《狎客行》一書,並已授權發行法文版、英文版進軍國際!目前製作動畫創作電影《鐵男孩》。
作品有:《黑色大書》《狎客行》《狎客行:九真陰經》《期限》《漫畫一族 Comics Man》《天才超人頑皮鬼》《麥先生的麻煩》《恐龍酷酷跳》等。
性、漫畫、兔子洞
文/余光照(曾任《PLAYBOY》、《FHM男人幫》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到麥叔叔與大辣總編阿和的邀約,請我說說《現代狎客行》,一時如墜兔子洞,頭重腳輕,恍如隔世。原來曾經年少,還很輕狂,還氣盛,還發夢,還搞了一本兔子頭的《PLAYBOY》國際中文版,在台灣進化到島內小確幸之前——哎呀啊,不敢相信,20年前,真是好久好久好久以前。
我一向不擅長回憶往事,別人記得的我都忘了,我記得的別人都說哪有,所以接著要嘮叨的,純屬個人臆想揣測,夾生帶肉,freestyle一本所謂成人雜誌的轉大人之路上的小插曲,嗯,應該是「小本的」更貼切。
《PLAYBOY》是一本奇葩雜誌,創辦人海夫納(Hugh Marston Hefner,1926-2017)則是男人的奇蹟,2017年9月去世,活色生香地玩轉了地球91年,提倡性愛解放以及言論自由,其實說穿了就是新好男人要兩頭兼顧,上食下色兩不誤。
對於一個初入社會,荷爾蒙爆表,精蟲衝腦的小青年來說,這可不是一件易事,至少不是生下來就會的,需要不斷的磨練、持續的考驗、經常的體驗。
幸好我是先從翻譯《PLAYBOY》著名的燒腦的知識分子的長篇大論的人物專訪、及性解放史下手,而不是還沒動腦動筆就直接跳進水池與露點的封面女郎共浴(好吧,後來拍攝封面時的水池實際大小為20乘15米,我承認共浴是有點誇張,不過年少亂想,文采勃發,你懂的,請包涵),所以在未屆而立之年即主編中文版《PLAYBOY》之際,還算把持得住,勉強兩頭兼顧,不至於摸著蛤仔洗不完的褲。
美國版的《PLAYBOY》順應了也反映了時代,爭取民權╱人權╱性權的男性主義、女性主義、個人主義的六、七○年代,香豔的美女圖片配上思想前衛的大家文章,前者挑逗官能、挑戰道貌,後者進一步衝鋒言論的尺度以及爭議的邊界。相較之下,九○年代的台灣,從苦逼的掙錢,發展到新貴的花錢,大家都渴望精神上透透氣,感官上嘗嘗鮮,順帶把褲腰帶也解一解。
其實,我們華人一向擅長只做不說,在解褲帶這件事上,比洋人厲害多了,別的不說,你看看明清前輩們多會玩,重口味的翻翻《金瓶梅》、《肉蒲團》,文青的看看《浮生六記》、《陶庵夢憶》,我私以為寫出來的真是比實際操作的遜色太多了,尤其經過塵世社會混跡遊歷了這些年之後。
於是在試圖把海夫納創造的奇葩、從性解放的美國穿過東西文化古今時空的兔子洞接種在蠢蠢欲動、欲說還休的世紀末台灣時,中文版的編輯們的確是殫精竭慮,焚膏繼晷,既要質感又要性感,既有感官的刺激還不乏精神的食糧,在每月百來頁的篇幅中,力求心口合一,眼到手到,不只台妹還滿滿台味,達到閱讀的高潮。
可惜高潮總是不見容於道學,無論真高潮假道學,還是假高潮真道學,還是剩餘的其他配對。當時的台灣有充沛的民間活力,流竄在床頭、夜店、車廂、K房等五花八門的各色檯面下探索著個體與身體的種種可能,檯面上卻仍然是一片噤聲,道貌岸然,彷彿人生只有吃喝,不需拉撒。
《PLAYBOY》這本兔子洞就是要你進來盡情吃喝拉撒,抱著它睡也行,帶著它睡別人也行,公子開心、盡興就好。我們那時想了無數個招,想在檯面上的公開印刷品裡痛快的暢所欲、暢所言,下期封面女郎該是拍誰啊?哪裡的喫茶店有台灣的古早(粉)味?誰又是敢用上半身表達下半身思考的自由派?
這麼多招,麥叔叔的《狎客行》可以說是其中最大條、最痛快的一招了。
美版《PLAYBOY》是沒有連環漫畫連載的,多是延續單格漫畫的幽默文學傳統。台灣的新好男人則很少有誰沒在《零號女刑警》(《Zero WOMAN 警視庁0課の女》作者篠原とおる)的呵護下長大。漫畫在台灣的非主流形式正好乘載最前衛顛覆的內容。麥叔叔的神來之筆把性、漫畫、兔子洞淋漓盡致地打成一片,在春宮圖之後,劃時代地給了華人世界一本色情漫畫,穿過了美國《PLAYBOY》的兔子洞,開挖了另一個奇情黑洞,光怪陸離兼活色生香。
武俠拿來開涮,英雄終極是要一較(胯下)長短,腥風血雨的江湖畫風一轉,鶯聲燕語春風不斷,十八般狎藝樣樣精通,海內宇外各色人種物種輪番上陣,惹得眾看官興致高漲又忍俊不住,我們編輯部每個月都苦等跪等著麥叔叔乖乖交稿,先睹為快。
能把荒淫的藝術搞得如此荒誕荒謬,華文圈裡唯麥叔叔一人。我們對於性的隱晦、癮癖,關於性的愛恨情仇自卑自大,都在他的俠客、英雄、記者、魯蛇、巨物、胸器、外星人、機器人彼此之間肆意交合的狂歡下引爆,炸開了一團團一簇簇的心花朵朵,惹得我們眉開眼笑神清氣爽,在看完漫畫後得以有底氣繼續掉入現實人生的另一個兔子洞,繼續男人轉大人的征途。
說到底,第一篇《狎客行》迄今也不過就20年,但就在這20年間,《PLAYBOY》男孩轉大人的征途一不留神就轉得銷聲匿跡,徒留空名,新世紀少年的性的需求都可以在網上馬上解決——手機在手,貼文、影片、約炮,無所不能。
無所不能,可就是不能笑,而且不好笑。我們如果失去了笑的能力,那也就是喪失了顛覆的能力,自嘲的能力,自我創造的能力,進出兔子洞的能力,轉大人的能力,簡言之,性能力。20年後的今天,《PLAYBOY》的消亡不重要,沒看過也不打緊,威而鋼可以收起來,只要拿起麥叔叔的《現代狎客行》,保證重振雄風,恢復你的所有能力,笑傲江湖。
【預購】手槍女王 HAND JOB QUEEN:一個從業職人的真情告白◎涼圓
平常價 $33.00打手槍也有職人
「不管成為多資深的小姐,
每次打開包廂門前,我還是會感到緊張。
因為我永遠不知道門後是一個怎樣的客人。」
「我的人生很無聊,只是打了一萬隻雞雞!」
涼圓的身分特別,她既是性工作者,又不是過去傳統形象中的為錢下海或者拜金,涼圓給了台灣社會一個當代性工作者的故事和生命經驗,她不是因為家裡欠債而下海,也不是因為拜金而淪落風塵,而是「打手槍是我那時候能選的最好工作」。這種誠實的說法可能顛覆許多人的想像。
好在我們有涼圓,那是一個真人,在台灣長大,有屬於台灣的經驗和人生,同樣喜愛動漫、閒聊八卦。她說的故事無從辨別真假因為獨一無二,她的文字直接告訴你當代職場充滿歧視,所有的待遇都不好,打手槍雖然被歧視,但至少是個「誠實的工作」,銀貨兩訖,提供台灣男人最需要、最原始的生理需求服務。
這本書寫的故事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她自認為自己是手工業者,踏實認分地打著一隻一隻的雞雞,賺取她的「手工費」,有需求才有存在,她解決男人們的需求後,誠實地告訴你這是她的選擇,她有這樣一段的人生,她打著一隻一隻的手槍來養活自己。
「在八大,一旦迷失方向,
就會失去自己本來想要得到的東西,
甚至會更多……」
涼圓有著微豐腴的身材,上圍有點傲人,笑容點靦腆,長相甜美……有點宅男女神的特質,所以在她成長人生中,總是不斷地遇到被騷擾或侵犯,真的是罄竹難書,從西門町的怪阿伯、油膩肥胖的房東、網咖怪客人中年大叔、騙色的中醫師、餐廳的廚師等等,不勝枚舉。在他們臉上,顯露著涼圓從小見到大的,見獵心喜的神采,那種只是視線就足以侵犯她的眼神。
貧窮會消磨一個人的志向,什麼氣質啦、目標啦、展望啦,那些在吃飽飯面前,都是虛的。
「不當小姐,我也能活著。但是當了小姐,我才活得像個人。」
涼圓接受命運,她願意吃別人的剩菜剩飯、做最髒的工作,甚至不惜進八大行業做個小姐,扛起沒有家人陪伴和支撐的命運。她在書中寫道:
「哈哈,真是……原來被性騷擾也是會習慣的呀。你們都想幹我,是嗎?幹不到至少也要占點便宜,對吧,不然枉費你們對我那麼好。」
「好呀,我同意你們的遊戲規則,我跟你們交換吧,我出身體,你們出錢。但是,想上我,不可能。誰都不會得逞,你們越想要,我就越不給。我不會讓你們任何人得到我的身體,我絕對不會讓你們任何人得逞,絕對不會!」
於是,有了「涼圓」。一個以處女之身闖蕩八大行業的荒唐事蹟。
啊啊……又是這個眼神。
我還是很討厭被男人當作獵物打量,但是包廂裡的男人另當別論,他們才是獵物。
「大哥您好,我叫涼圓,怎麼稱呼您呢?」
眼前還是那座獨木橋,我毅然決然地踏上去。讓那些長長的怪手爬上我的腳踝、撕開我的衣服、那一條條的舌頭舔舐我的嘴唇和皮膚,甚至私處。而我只是握緊那些陽具,站穩,往前走。
「有點噁心,但是,可以接受。」
姿態難看了點,但穩,能過橋。
只要不要掉下去被刺穿,怎樣都好。
「做了,就輸了。」
這是一本笑淚交織――手槍女王「涼圓」的自白書,
為我們揭開平常那些道貌岸然男子,可說是猥褻與低俗的一面,
如果你也想要一窺八大行業,這本絕對是首選,讓人瞠目結舌!
這本非關道德,只是一個曾經入行十年,如今已經上岸的煙花女子,
三十世代的她,想要為自己的生命歷程留下紀錄,於是寫了這本
獻給在慾海浮沉的――你/妳
*本書封面及內文插畫,邀請圖像創作者水晶孔Crystal Kung參與,更增添了作者文字的想像魅力。
名人推薦
許佑生(性學博士)
鄭家純(藝人)
林立青(《做工的人》作者)
大坦誠(小說家)
陶曉嫚(作家)
――激情推薦
「性,乃人類古老的行業。當中,蘊藏了最曲折、糾葛、繁雜、爭議、振奮、療癒的人性。《手槍女王》揭露一樁最大秘密:所謂「人性」,一半是「人」,一半是「性」,缺一不可! 」――許佑生(性學博士)
「這本書寫的故事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她自認為自己是手工業者,踏實認分地打著一隻一隻的雞雞,賺取她的「手工費」,有需求才有存在,她解決男人們的需求後,誠實地告訴你這是她的選擇,她有這樣一段的人生,她打著一隻一隻的手槍來養活自己。」――林立青(《做工的人》作家)
「穿越《性感槍手》故事到真實世界,一代慾海奇女子涼圓的大辣自白書!」――陶曉嫚(作家)
【預購】性感舞者奔放之夜(全)◎那木渡(譯者:平川遊佐)
平常價 $15.00脫衣酒吧的保鏢與傷痕累累的舞者找到了真正的愛。
那木渡為您獻上充滿壓倒性情色&戲劇張力的救贖BL───
被舞孃酒吧『RAINBOW』雇用來擔任保鏢的黑羽,
和擁有不像日本人的深邃輪廓的舞者楓相遇。
楓以香豔外表和壓倒性的存在感迷倒觀眾,成為店裡的人氣第一名。
楓平常的言行雖然很強勢,但黑羽察覺隱藏在楓內心的怯懦,
無可救藥地被楓吸引,希望能碰觸到楓的心。
可是楓自從碰上某個事件後,就對戀愛有著很深的陰影───
那木渡
日本著名BL漫畫家。色氣畫風廣受讀者喜愛。
【預購】老爸練習曲:Etudes For Papa◎小莊
平常價 $33.00從MAX有記憶開始,他應該就感覺到家裡有個怪怪的成員。
醫生曾經提醒,大狗的細菌對新生兒堪慮,不過我想讓MAX多個弟弟。
只是MAX總忽略牠年事已高,常讓牠追得上氣不接下氣!
那個週末連假,狗狗不敵病魔折騰,MAX安靜地看著牠癱軟的身體給安置在墊子上……
望著弟弟滿臉的困惑,不太確定他能否明白,關於生命的無常我也沒有答案……
對小孩來說,很多都是第一次,當然也包括告別。
本書特色
獻給新手爸爸最真誠的告白
吳念真(導演、編劇)
麥人杰(漫畫家、動畫導演)
侯志堅(音樂創作者)──真情推薦
2014年金漫獎年度漫畫大獎、青年漫畫獎雙料得主——《80年代事件簿》作者小莊的最新作品,全本以淡墨手稿繪製,在彷彿嬰兒膚觸的溫暖筆調中,更貼近的表達不懂得怎麼當爸爸的焦慮,以及更多與孩子相處時得到的驚喜與領悟。
常言道「男人都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的」,實則我們小時後似乎也未曾學習如何當個兒子,幼獸只是隨本能任意妄為,常常忽略父親的存在,要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不經意從口中講出當年父親對我們說過的話,才驚覺父親的影響早已內建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世界一直在變,當年父親對付小孩的套路也不盡然合乎時宜了,我們只能靠自己的智慧見招拆招,摸索著殺出一條生路來。
「當年爸爸在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樣子的焦慮呢?看著自己還在強褓中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心情呢?一直到自己有了孩子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突然對當年的老爸充滿了好奇,看著孩子慢慢的成長,彷彿自己重新活過一回,學著當爸爸也才開始體會老爸當年之苦。
但是,總要在好久之後,這兩個世代才有彼此理解的可能。
於是興起了念頭,提筆紀錄自己當奶爸的心路歷程,把這本書裡頭紀錄的徬徨與忐忑送給未來的孩子。」——小莊
小莊Sean Chuang
本名莊永新,1968年生,台灣台北復興商工美術工藝科畢業。
台灣知名廣告導演,二十多年廣告作品超過五百部,曾獲多次時報廣告獎與亞太廣告獎肯定,足跡橫跨大陸、新加坡與日本等地,目前仍堅持左手拍片、右手畫漫畫。
漫畫作品
1997年《廣告人手記》創下十八刷紀錄,為台灣第一部圖像小說作品
2009年《窗The Window》榮獲新聞局優良劇情畫獎,2011年授權西班牙文版
2013年《80年代事件簿1》榮獲金漫獎「年度漫畫大獎」及「青年漫畫獎」
2014年《廣告人手記》(增修版)
2015年《80年代事件簿2》,兩本皆授權法文、德文與義大利文版
創作合輯
2014年《80臺北×90香港:漫漫畫雙城》
2015年《羅浮7夢:台灣漫畫家的奇幻之旅》、《島嶼禮物:台灣紐西蘭圖像小說創合集》
參展紀錄
2012、2014、2015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2013年香港動漫電玩節「獨立漫畫家聯展」;比利時布魯塞爾漫畫節
2015年比利時漫畫博物館《80年代事件簿》個展;羅浮宮漫畫計畫《打開羅浮宮九號》臺北北師美術館聯展;台北信義公民會館「80年代事件簿—小莊版畫微個展」。
2017年受邀數場國際座談、展覽:英國倫敦大學SOAS「窗The Window一個漫畫的基因突變」、「80年代事件簿-台灣的青春期」講座;波蘭克拉科夫亞捷隆大學「80年代事件簿-台灣的青春期」講座;德國慕尼黑漫畫節;柏林Modern Graphics漫畫書店座談;羅馬MANGASIA Rome亞洲漫畫聯展
2018年義大利盧卡漫畫節
Facebook粉絲專頁:小莊廣告人手記
www.facebook.com/SeanChuangComic/
小莊
手繪很像寫信,寫給孩子的情書,記錄下也許沒什麼大不了的點點滴滴,匯聚成獨一無二的回憶,告訴他初為人父的我們其實很慌張,也還像個孩子,只能為了不搞砸新生命硬著頭皮剛強起來,然後好像在跌跌撞撞之中我們有了一輩子的交集,人生就是不斷地練習。
【預購】四天(Four in Love)◎水晶孔(Crystal KUNG)
平常價 $35.00水晶孔四個短篇創作集
〈紅線〉、〈交易〉、〈螢幕〉、〈勇氣〉
在經歷過所有的空虛、焦慮與不確定後,
找回繼續愛下去的勇氣。
——水晶孔
每種愛情,都有它自己的樣子。
而你在愛情中又是什麼樣的姿態呢?
是堅信著命中注定的Mr. Right,而奮不顧身的往紅線那端前進;
是因為現實而收起渴望,只在自己心中保留對愛情最純粹、單純的嚮往;
是如夢似幻,試圖在現實與虛幻之間,找尋自己的完美情人;
是在充滿不安的環境中,仍能緊握著對方的手,勇敢走下去。
那些等待、相遇、錯過、分離或永遠在一起,每種愛情的樣子,都是每個人透過「愛」所展現的模樣。水晶孔透過畫筆,描繪出愛情美好的、朦朧的、心碎的、釋然的色彩,也展現每個嚮往愛情的人們在期待與追尋的姿態。
水晶孔表示,距離我的上一本書《流浪小孩》已經是四年前的事了!曾經在學校做了一部以紅線為主題的短片,因此決定以此為基底出了第一篇的小故事,再延伸出接下來的小小愛情故事。這本書的製作過程也是曲折離奇,最主要的是……經歷兩次分手!對!就是這麼崩潰!在無盡的失戀情緒中,逼自己畫出這些愛情故事。她說,「叫一個失戀的人畫愛情故事,這應該是酷刑吧。」但,她知道有一天會像這本書中的女孩一樣,把這一切都放下。這就是第一篇故事〈紅線〉。
到底要怎麼好好地找到一個你愛的人呢?第二篇故事〈交易〉中描繪,究竟在夢中的愛情是真的能夠實現的嗎?還是到了最後依舊是一場空呢?
真愛真的會在這數百數千張臉孔中出現嗎?每一張照片都像是被審核履歷一般地在幾秒鐘內被跳過,螢幕對面真的是可以開始一段戀情的人嗎?她默默按下了軟體刪除鍵,開始動筆第三篇〈螢幕〉。
「我的一位同志朋友告訴我,他跟他男友在中央公園被人丟了雞蛋。」真心為他感到心疼,氣憤在21世紀的美國紐約還能發生這種不公不義的事。「我們都還是要勇敢活下去啊!」在掛掉電話前他說。最後一篇〈勇敢〉就這樣出現了。
水晶孔用她的畫筆點綴追求愛情中的期待、奮力、挫折、釋然,同時也保有她一貫的特色,模糊動畫與漫畫之間到界線,展現新的閱讀趣味。一個畫格、一個畫格的推進,細膩的畫風,鏡頭忽遠忽近,彷彿是在看一部動畫片,沒有聲音,你卻可以感受到畫面的聲音……
好評推薦
【不分你我,為愛推薦】
水泉(暢銷作家、台灣奇幻作家)
「疫情會停止,愛情不會!紅線連線全世界,愛無差別!」——台北霞海城隍廟
「愛沒有不同,但會因旁人的眼光,讓愛變得困難,這是個淡淡地觸動你心的故事,願每種愛都不被傷害。」——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水晶孔 Crystal KUNG
曾就讀美國CalArts 加州藝術學院角色動畫系,現任於美國藍天動畫工作室(Blue Sky Studios)擔任美術設定師,負責電影前期的場景、角色設計。同時,兼任自由插畫家與漫畫家。
從3 歲開始畫畫,靈感和來源其實來自歐美比較多,在台灣主流日漫風格中脫穎而出,她曾說,畫畫就像說故事,會一直堅持下去。
2016 年,以其成長經歷和創作過程,完成第一部作品《流浪小孩》,獲得第8 屆金漫獎漫畫新人獎,全書無對白的圖像小說,故事奇幻、顏色絢麗,畫風令人驚豔,已授權法文、義大利文版權。
四天
現代人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想要畫一本關於愛情的書,帶著這樣的想法開始動筆。在此之前,我從來不覺得愛情會是人生的一項課題,直到在畫這本書的過程中,經歷了數次的痛苦經歷,讓我感覺到要愛上一個人,而那個人剛好也愛上了你,然後你們還能順利在一起,接下來還能順利共度餘生,真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呢。
我曾經跟我的心理醫生說:「我覺得我沒有愛人的能力了。」到底要怎麼好好地找到一個你愛的人呢?如果,最後跟我在一起的人,其實我根本不愛他,要怎麼辦呢?我真的能碰到一個夢寐以求的人嗎?我對此充滿了焦慮,帶著這樣的焦慮,我畫出了本書的第二篇故事〈交易〉。究竟在夢中的愛情是真的能夠實現嗎?還是到了最後依舊是一場空呢?
急於證明自己還是有愛人能力的我,下載了交友軟體。跟朋友一起嬉鬧著看著配到的帥哥照片,緊張地回著訊息,甚至大老遠跑到紐約市與對方見面。在遇見對方的一剎那,我發現還處在情傷當中的自己,不應該將傷痛挪到一個無辜的陌生人身上。因此離開酒吧後,我將對方的號碼從手機中永遠移除。接下來的幾個禮拜,我繼續滑著交友軟體,看這一張張的臉被滑掉,我再也無法找到一個想讓我往右滑的人。真愛真的會在這數百數千張臉孔中出現嗎?每一張照片都像是被審核履歷一般地在幾秒鐘內被跳過,螢幕對面真的是可以開始一段戀情的人嗎?我默默按下了軟體刪除鍵,並開始動筆了第三篇〈螢幕〉。
感情不順的我,開始了療傷之路。我在心理治療跟自我療癒中慢慢重拾生活機能,也跟以前的朋友有了更多聯繫。有一天,我的一位同志朋友告訴我,他跟他男友在中央公園被人丟了雞蛋。我破口大罵,憤恨地為他抱不平,他卻聳聳肩說:「我習慣了啦,被罵、被吐口水都是日常生活,只是雞蛋真的很噁心誒!」我真心為他感到心疼,氣憤在二十一世紀的美國紐約還能發生這種不公不義的事。「我們都還是要勇敢活下去啊!」在掛掉電話前,他對我這樣說。本書的最後一篇〈勇敢〉就這樣出現了。
在療傷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總是汲汲營營地想找到一個能夠讓我愛上,也能愛上我的人,並且在一次次的落空之中心灰意冷。我仍然在痊癒的路上,仍然在學著怎麼分一點愛給自己。期許所有跟我一樣在療傷中的你,在經歷過之前所有的空虛、焦慮與不確定後,能夠在最後一章找回繼續愛下去的勇氣。然後能夠回到第一篇,將一切拋下,輕鬆自信地繼續自己向前走,直到一個對的人將「紅線」的另一頭撿起的一天。
2020年 夏天
於康乃狄克州
【預購】萬歲◎鄭問
平常價 $26.00「是誰想知道天道真理?!」
浪跡香港街頭的命理風水師萬歲隨身帶著一個名為「天機」的木匣,打開「天機」者,命運將重新組合;但力量不足之人則會被匣中封印的妖怪「天譴」殺掉!一天,萬歲遇見了名叫「項羽」、擁有天生神力的年輕男子──這位和史上江東霸王之姓名、命格都相同的男子,在現世香港是否能得到天機的奧祕,成為新一代黑道霸主?鄭問透過魄力十足的畫面和魅力逼人的角色,帶領讀者思索何謂命運、有否天機。即使歷史可以重來,結局是否就能夠改變?
本書最初於一九九八年在日本出版,是鄭問繼享譽亞洲的《阿鼻劍》、《東周英雄傳》之後發表的力作,也是大師嘗試融合電腦CG和水墨的第一部作品。十五年後重新編輯修訂,首次以大開本出版,是書迷不可錯過的經典!
一九九八年是鄭問另一個高峰的開始,此時他開始嘗試用電腦來代替傳統的分色系統。《萬歲》是鄭問首次將水墨與電腦和合成融合的第一部作品。鄭問先前作品中展現的高明分鏡和潑墨技巧已樹立其不朽地位,在《萬歲》的開場CG和內頁許多幅大畫面中,再加上電腦程式的處理,成果令人讚嘆。絕版多年後重新編輯出版,新版書籍大尺寸,讓新舊書迷都能一次看個爽!
【海外漫畫大手推薦】
「在鄭問所描繪的每一頁畫面中,亞洲和歐美兩類風格相互撞擊,這點非常有意思!」——川口開治(漫畫家,《沉默沒的艦隊》作者)
「鄭問先生的世界,在高度的美學意識中存在著令人驚嘆的繽紛東洋風情。他作品有著細心地一筆筆所勾勒出的精緻畫面,以及大氣魄水墨畫筆觸所揮灑出的收放自如畫風。尤其是他筆下感情豐富的角色人物,每一個都擁有讓人不禁嘆息的魅力。」——青池保子(漫畫家,《浪漫英雄》作者)
鄭問
日本漫畫界更譽為「亞洲至寶」
非日籍漫畫家獲頒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第一人
朝日新聞讚嘆他是漫畫界二十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
「漫畫之於我就像孵蛋,孵一窩各式各樣的蛋。」——鄭問
鄭問,本名鄭進文,1958年生,復興商工畢業。早年曾在十二家設計公司任職,後來自行成立室內設計公司。1984年在台灣《時報周刊》上發表第一篇漫畫作品《戰士黑豹》,開啟漫畫創作生涯。獲得好評後又發表了《鬥神》及以《史記》中的〈刺客列傳〉為題材的水墨手繪漫畫《刺客列傳》。
畫風融合中國水墨技法與西方繪畫技巧,細膩而大膽,作品充滿豪邁灑脫的豪情俠意。1990年獲得日本重要漫畫出版社講談社的邀請,在日本發表描繪中國歷史故事的《東周英雄傳》,引起轟動。1991年更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舉辦的漫畫獎特別頒給他「優秀賞」,他是這個大獎二十年來第一位非日籍的得獎者。日本《朝日新聞》讚嘆他是漫畫界二十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日本漫畫界更譽為「亞洲至寶」。
除《東周英雄傳》之外,《始皇》、《深邃美麗的亞細亞》等均是日本時期的優秀作品。進入2000年,鄭問除陸續發表《漫畫大霹靂》、《風雲外傳》等作品外,更跨足電玩遊戲《鐵血三國誌》的設計製作。2012年,鄭問重返台灣漫壇,代表台灣參加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經典作品陸續由大辣出版社重新編排後推出新版。
小時候玩過一種紙捲遊戲,上面小朋友們寫著各種希奇古怪的答案。隨著你選擇的路線慢慢攤開,你可以當個國王或者乞丐,而踩到狗大便通常是必備答案之一。
其實人生也是不停地在叉路上做選擇,各式各樣的決定飽滿你的人生:黑白的、彩色的──也像是被無形的紙張遮住了一樣,我們只能進行下去,無法事先預知。
我的志向曾經是當個太空人或科學家,為什麼?那個年代的人們小時候立的都是這兩個志向。等到慢慢長大了,才知道這個目標對於數學很差的我來說非常困難──後來才輾轉繞了一圈成為漫畫家。
當時畫《萬歲》這部作品,一邊創作一邊找尋,想表達的是人面臨抉擇時,到底以什麼為基礎來做決定——是利益?還是喜好?都對吧!不過最後我還是悲觀地認為是性格決定了命運。至於算命,我寧可認為那是一門浮動概略的統計學;要是什麼都算清楚了,就像那紙捲遊戲一樣,知道答案後遊戲也就不再有趣了,不是嗎?
二〇一四年寫於新北市
【預購】與神的契約:百年冥誕紀念版(A Contract with God: And Other Tenement Stories)◎威爾·埃斯納(Will Eisner)(譯者:李建興)
平常價 $43.00革新漫畫的開拓之作精裝收藏版,
紀念威爾.埃斯納百年冥誕
史考特.麥克勞德 Scott McCloud 導讀
威爾.埃斯納的開拓之作《與神的契約》,在1978年默默出版,建立了我們現在所知的「圖像小說」類型,也啟發了整個世代的畫家。「百年冥誕紀念版」採用原畫的全新高解析複製版,帶來生動的清晰度,以及對埃斯納寫作、插畫和構圖的貼近感。高度還原威爾.埃斯納對藝術之願景,提供讀者收藏等級的方式,去體驗這本確立埃斯納成為美國圖像敘事先知地位的開拓之作。
啟發一種新藝術形式的圖像敘事革新之作
威爾.埃斯納在漫畫的黎明期便已參與其中。1940年代,他以備受好評的每週連載《閃靈俠》(The Spirit)拓展了這個媒體的邊界,隨著《與神的契約》在1978年出版,他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載體:圖像小說。它前所未見,開創了一個漫畫家從有所侷限的連載被解放的時代。埃斯納的作品是漫畫可能性的耀眼範例,跟文學藝術一樣創新、感人又複雜的載體。
埃斯納自認是「報導生死、心碎和無盡掙扎求勝的圖像見證人」。本書開頭的迷人故事,反映出作者現實人生中的悲劇:獨生女之死。虔誠的猶太人弗林.赫許在失去自己最愛的小孩之後,質疑他和上帝的關係。赫許的危機,進而交織出經典的卓普西大道,及大道上令人難忘的居民生活,無疑是大蕭條高峰期時,紐約典型街道的縮影。
《與神的契約》在1978年默默出版,建立了我們現在所知的「圖像小說」類型,也啟發了整個世代的畫家。此書取材自都市生活中不斷流轉發生的故事,以虛構的「卓普西大道」,呈現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典型紐約街頭與公寓租屋文化。開頭的迷人篇章,反映出作者現實人生中的悲劇:獨生女之死。虔誠的猶太人赫許在失去自己親愛的小孩之後,開始質疑他和上帝的關係。赫許的危機,也交織出卓普西大道上其他居民的故事:來去流轉的公寓大樓、無法抓住機會的街頭歌手、被打敗的管理員……
這本精裝「百年冥誕紀念版」以原畫的全新高解析掃描,展示了埃斯納的獨特視覺風格,並新增了漫畫專家史考特.麥克勞的導讀,與埃斯納作品的早年簡史。現在,讀者們可以體驗到引發新藝術形式,確立埃斯納作為美國圖像敘事偉大開拓者之一的傳奇之書了。
名人推薦
★各界專家好評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
Elainee(藍尼),漫畫家 | 小莊, 導演、漫畫家 | 艾爾先生(張清龍),作家|林玠均(艾姆兔),漫畫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講師| 咎井淳,漫畫家 |黃珮珊,慢工出版總編輯 |鄭宇庭,新手書店創辦人| 謝東霖,漫畫家|
「莊嚴又悲慘。」——寇特.馮內果Kurt Vonnegut(黑色幽默文學大師)
「埃斯納不只領先他的時代,現在我們仍在追趕他。」——約翰.厄普戴克John Updike(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威爾.埃斯納的畫作革新了漫畫書。」——《娛樂週刊》
「威爾.埃斯納就是美國漫畫的心靈與頭腦。」——史考特.麥克勞德Scott McCloud(漫畫評論家)
「像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或歐亨利(O. Henry.)那樣的美式敘事者。」——尼爾.蓋曼Neil Gaiman(作家)
「不像他那個時代的其他漫畫家,他創造的是心情、氣氛和真實感。」——朱爾斯.菲佛Jules Feiffer(漫畫家)
「本書不是寫給尋求下一場超級英雄戰鬥的小孩看的。相反地,這是針對比較成熟讀者的長篇漫畫形式。嚴格來說, 《與神的契約》是根據埃斯納童年回憶的四個短篇故事合輯。它貼近地描繪1930年代布朗克斯區的移民生活,向逝去的世界致敬——然而不是美化的過去,而是有許多缺陷與醜陋的過去。悲劇的主角群都注定失敗,每個故事也在結局呈現出驚人的轉折。」──朱利安.沃羅Julian Voloj(作家)
「我重述這個故事的部分原因是無法公正描述埃斯納用來呈現的藝術手法。光是前八頁戲劇化的赫許沉重地穿過暴雨回家──每一「格」(埃斯納比史上任何人都擅長運用的圖像小說文法元素)都激發人們想像。雨水宛如生物倒在人物、街燈、公寓大樓、卓普西大道55號牆上每塊磚頭的每一吋上。字型壓抑著赫許,契約籠罩著他吃力的身形,室內樓梯間彷彿哪裡都去不了。」──約翰.雷普John Repp
威爾.埃斯納 Will Eisner
1917-2005
出生在紐約,美國漫畫教父,著有傳奇夾報連載漫畫《閃靈俠》(The Spirit)、15本圖像小說和3本影響深遠的教科書作者。現今漫畫業的最高獎項「埃斯納獎」(Eisner Awards)以他命名以茲表彰。
網站:www.willeisner.com
威爾.埃斯納在1930年代漫畫產業誕生時就已參與其中,創作出《黑鷹》(Blackhawk )與《叢林女王席娜》(Sheena, Queen of the Jungle)等作品。他在1940年創作《閃靈俠》(The Spirit),以獨特創新的16頁週日夾頁方式在多家報紙連載12年,每週發行量5百萬份。埃斯納在二戰期間擔任國防部的准尉,開創了漫畫的教學用途,並以民間特約方式為美國陸軍持續製作到1970年代,也為通用汽車與小學生等各式客戶製作教育性漫畫。
1978年埃斯納創作了《與神的契約》,引發了一個大膽的新文類。將近20本重要的圖像小說隨之推出,確立了他漫壇前輩的地位。1988年起漫畫業的頂尖獎項都被稱作「埃斯納獎」。在整個職涯中,埃斯納在全世界獲得許多榮譽和獎項,包括國家猶太文化基金會史上第二次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2002)。2005年,埃斯納在多項晚年計畫中創作了《與神的契約》三部曲,集結了他設定在虛構的布朗克斯區卓普西大道的三本半自傳式傑作——《與神的契約》、《生命力》(A Life Force)和《卓普西大道 》(Dropsie Avenue)。麥可.謝朋(Michael Chabon)的普立茲獎小說《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 Clay)也以埃斯納作品為重要根據。
譯者簡介
李建興
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歷任漫畫、電玩雜誌、情色雜誌與科普、旅遊叢書編輯,路透社網路新聞編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把妹達人》系列、《刺客教條》系列、丹布朗的《起源》、《地獄》、《失落的符號》等數十冊。
samsonli@ms12.hinet.net
《與神的契約》出版歷史
威爾.埃斯納(Will Eisner,1917-2005)在現代漫畫書誕生時即參與其中。1930年代正值青少年起步時,埃斯納已經對此領域有重大長遠的影響。1977年滿60歲時,威爾.埃斯納已經跟傑克.柯比(Jack Kirby)、鮑伯.包爾(Bob Powell)、朱爾斯.菲佛(Jules Feiffer)、路.范恩(Lou Fine)、傑克.柯爾(Jack Cole)和其他許多大人物合作過,以他的指標性系列《閃靈俠》革新這個藝術形式。當時埃斯納已經大致退出每日每週的漫畫連載,跟妻子安住在紐約州白原市,監督早年作品再版並經營一家商業性畫室。但這位勤奮的創作者替新故事找到了靈感──一種需要全新漫畫敘事風格的故事。
「1978年,」他寫道,「受到畫家奧圖.努克(Otto Nückel)、法蘭茲.馬瑟里(Franz Masereel)和林德.沃德(Lynd Ward)等人的實驗性作品鼓勵──他們在1930年代出版純圖片不用文字敘述的嚴肅小說──我嘗試以類似形式創作重大作品……我稱之為『圖像小說』。」
這個充滿企圖心的新計畫前所未見:以連環圖畫講述單行本長度的虛構(但含有自傳元素)故事。2005年版的前言中,埃斯納形容本作為「四個關聯故事的合集,憑記憶作畫,發生在布朗克斯區一棟公寓大樓裡」。領銜故事探討神與人的關係。「我們從小就聽說上帝會依據我們的行為,按照契約懲罰或獎賞我們,」埃斯納寫道。當主角──虔誠的猶太人弗林.赫許(Frimme Hersh)──遭受沉重的打擊後,必須找出「契約打破時會怎樣」的答案。
以鉛筆畫在簡單的打字紙上,再仔細用透明牛皮紙覆蓋上墨,全書就在埃斯納的工作室裡成形。完成之後,他把畫板裝在資料夾裡拿去找紐約市可能有興趣的出版商。他歉疚地告訴當時位於威斯康辛鄉下的《閃靈俠》出版商丹尼斯.奇辰(Denis Kitchen)說,「抱歉,丹尼斯,這個計畫我需要有公園大道地址,而不是沼澤路二號的出版商。」
埃斯納將這個非凡作品提案給各大主流出版商,包括矮腳雞出版公司(Bantam Books)的老朋友奧斯卡.迪斯特(Oscar Dystel),都拒絕挑戰這麼高風險又原創的計畫。但是埃斯納堅持。這本書對他很私密──比他畫過的任何東西更隱私和痛楚。
這個故事的創作是個人痛苦的運用。我的獨生女愛麗絲在本書出版的八年前死於白血病。我仍然很哀痛。我的心仍在流血。其實,當時我甚至無法談論這個傷痛。我把弗林.赫許的女兒設定成「養女」。但他的痛苦是我的。他和上帝的爭吵也是我的。我向我認為違反我信仰,在青春年華剝奪我可愛的十六歲小孩生命的神發洩我的憤怒。
1977或1978年初,嘗試吸引出版公司失敗之後,埃斯納把作品拿去給準男爵出版公司(Baronet Publishing Company)董事長諾曼.高芬德(Norman Goldfind)。高芬德同意出版此書。他跟埃斯納戲稱為窮人出版的個人公司,以及威爾和合夥人史坦.巴德納(Stan Budner)共有的另一家史坦威爾(Stanowill)公司針對權利談妥一個協議。內容包括埃斯納要財務投資準男爵公司。準男爵把此書列入他們的目錄:精裝版10美元,平裝本4.95美元。高芬德的妻子羅莎發出了新聞稿,裡面宣布,「1930到1940年代公寓大樓的街頭生活與日常戲碼從未被如此清晰活潑地描繪……《與神的契約》編織出了關於我們這些凡人角色的豐富故事。」
這本「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當時這個詞彙對出版業仍很陌生又令人困惑)在1978年發行。有些好評傳來,包括《奇幻媒體》雜誌和當時的一些粉絲導向出版品報導。例如《紐約時報》知名設計師兼作家史提夫.海勒(Steve Heller)等人也表示恭賀與祝福。
《與神的契約》花了些時間才流傳開來。大多數書店搞不清楚該把圖像小說放那裡。埃斯納本人在紐約第五大道的布倫塔諾書店找不到自己的書很洩氣,高芬德向他保證過準男爵有出貨的。埃斯納希望是賣光了,但是詢問經理確認。經理說,「喔,我們把它放到宗教區了,但是賣不掉,所以目前在儲藏室裡。」
《與神的契約》出版了幾年後,準男爵陷入困境,埃斯納個人取回了出版權,還有他投資該公司的退股。1985年,丹尼斯.奇辰以他的廚房水槽出版公司(Kitchen Sink)出了《與神的契約》第二版,然後DC漫畫公司在1999年出了第三版。
在這中間的幾十年,埃斯納又繼續編繪了十幾本圖像小說,以及他在紐約視覺藝術學校課程用的指導教科書。諾頓公司(W.W.Norton and Company)在2005年開始重新發行這些書,還有名叫《陰謀》(The Plot)的非文學類漫畫新作,是對反猶太文宣《錫安長老的協議》(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的圖像反駁。埃斯納生前最後的重大工作是收集原創圖像小說,編成關於布朗克斯區卓普西大道的故事合輯《與神的契約》。
此時已經是他去世前短短幾個月了,威爾理直氣壯驕傲地寫道,「雖然當年沒有大型出版商願意碰,這本小說仍持續印行了27年,以11種『現在包括中文有15種』不同語言發行。」
這本百年冥誕紀念版標示了威爾.埃斯納的百歲生日,並且紀念馮內果(Kurt Vonnegut)盛讚為「莊嚴又悲慘」的小說。如今重讀此書,讀者們會理解約翰.厄普戴克(John Updike)為何寫道,「埃斯納不只領先他的時代;現在我們仍在追趕他。」
推薦序
《與神的契約》
誕生在最壞的年代
艾爾先生MR. AL(張清龍)
要說認識威爾.埃斯納(Will Eisner),這位美國漫畫界的巨擘,那得要話從頭了,1980年代的台灣,電腦、網路、手機這些都不普及,主流媒體對漫畫(特別是非東洋方面)的關注也不多,因此能得到外國漫畫資訊的管道相當有限,買外文雜誌是其中一個主要選項,幾家大型連鎖書店(好似金石堂、新學友、誠品等),會在重要店點,設個專放外國雜誌的陳列區,當中不小心會參雜出現,幾本美國的超級英雄漫畫,DC的《蝙蝠俠》 與漫威漫畫MARVEL 《X-Men》是最常見的,以及偶有一本《漫畫現場》(COMICS SCENE )雜誌現身。
《漫畫現場》是本美國主流漫畫的資訊誌(2000年停刊),刊物內容除了我們熟知的熱門美式超級英雄報導,也包含了本地相對陌生的一些西洋漫畫資訊,所以在訊息匱乏的當時,此刊幾乎是只要一見著必不會放過,而威爾.埃斯納便是經由《漫畫現場》得知。
經此首先接觸到的,便是威爾.埃斯納名滿天下的《閃靈俠》(THE SPIRIT),《閃靈俠》不是1980年代的產物,可是初見卻不覺得是陳年舊物不易消化,反倒是很有意思。原因一是《閃靈俠》相對其他美式超級英雄,有著很大的差異,他沒有穿著緊身衣,也不強調誇張的肌肉體態,反而是穿了 一身上班族似的西裝,還常常秀出衣衫破爛、折損,身負重傷的狼狽模樣,一點也不強調英雄氣概與帥氣,同其他超級英雄並列,更顯與眾不同。
而且威爾.埃斯納筆下的人物線條圓潤生動,表演也靈活有趣,是很讓人願意入手嘗試的風格,並且他美術方面還有另一個讓人驚喜的表現,即是對「THE SPIRIT」這組標題字的創意運用。
在《閃靈俠》的篇幅中,威爾.埃斯納時不時的,會將字融入在畫面中,它可以是真正的標題字,或也可以是道具、背景、前景……玩法特多,看過那麼多漫畫,這麼玩還玩得畫趣十足的他算第一個,想不佩服他都很難。
《閃靈俠》在1940年代創建以來,除了深受讀者愛戴多次再版,也有其他改編版本問世,像是廣播劇、電視電影,最被本地讀者熟知的,該算是2008年由漫畫奇才法蘭克.米勒(Frank Miller,代表作《Sin City》、《300》)執導的電影版本。
而法蘭克.米勒在執導此片前,其實已拿過數次,以威爾.埃斯納名義設立的「威爾.埃斯納漫畫產業獎」(The Will Eisner Comic Industry Awards)。埃斯納獎被視為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漫畫獎,份量相當日本的「手塚治虫文化獎」,威爾.埃斯納在業界與讀者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閃靈俠》1940年代的無比風光,以及後來威爾.埃斯納遠離商業漫畫主戰場,又再之後以另一種態度重問江湖,這期間威爾.埃斯納有很多人事轉變,其中包括了原本漫畫事業經營有成,看似人生有風揚帆盡駛,卻沒想到冷不防的,命運對他施展突襲,讓其愛女僅十六歲之年便亡故,這種種使得威爾.埃斯納到1970年代末,交出的《與神的契約》這張成績單,讓讀者見識到很大變化的作品風貌。
《閃靈俠》是帶點奇幻色彩的動作英雄漫畫,而《與神的契約》卻是道道地地的社會寫實路線,雖然他們的時代背景的都建構在相近的1930、1940年代,情境真是天差地遠。
美國在那個年代遭遇了什麼?禁酒時期的尾聲,加上舉世的經濟大蕭條,社會產生嚴重的民生問題,高升的失業率直接衝擊尋常老百姓,人們經不起生活折磨而的自殺事件頻傳,治安不用說也一併敗壞,日子灰矇矇的似乎看不見任何希望
說是最壞的年代也不為過。
但是另一方面,美國分據東西兩岸,最重要的兩家漫畫出版社──DC漫畫公司 ( 1934 年創立 )與漫威漫畫出版公司( 1939 年創立)先後出現,這對漫畫而言又象徵著一個新紀元即將展開。
威爾.埃斯納回看那個年代,想必有著很複雜的情感,然而就戲劇來說,最糟的年代卻也往往有最血肉的故事,威爾.埃斯納多年後《與神的契約》又挑了這個年代為本,已與《閃靈俠》就在當下的刻劃,原由全然迴異,因為這是最能貼近他個人,那一生跌宕起伏、百轉千迴的心境,威爾.埃斯納不只是一個作者,也代入一個「心碎父親」,一個「人」的情感,因此劇中卑微小人物的情事、演出,都分外有感染力,難以不體會真正的「悲了」、「苦了」這麼一回事。
《與神的契約》真讓人動容呀!
【預購】畢卡索的蒙馬特(Pablo)(一套兩本不拆售)◎茱莉·畢蒙(Julie Birmant)、克里蒙·烏博希(Clément Oubrerie)(譯者:喬一樵)
平常價 $64.00【Ⅰ摯友,戀人,與破舊的洗衣船工作室】
1900年,來自西班牙、沒沒無名的19歲小夥子巴布羅.畢卡索,踏進繁華的花都巴黎。當時萬國博覽會正熱鬧滾滾地開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們,畫家、詩人、小說家、樂手、舞者……齊聚在這個城市裡,尋找靈感與機會。
初出茅廬的巴布羅,認識了許多和他一樣才華橫溢的朋友,遇到伯樂欣賞他的作品。當然,戀愛的機會,也接踵而至。
本書由畢卡索青年時期情人、人體模特兒菲儂的視角出發,延伸兩條故事軸線:菲儂自身坎坷的身世背景,與畢卡索初來乍到巴黎時,遇到的種種人、事、物。這兩人在菲儂開始模特兒工作之後,在詩人馬克思.雅各的介紹之下,終於相識。
當風流倜儻的畢卡索,遇上倔強美麗的菲儂,這段戀情,將帶給畢卡索什麼樣的衝擊與影響?
【Ⅱ不願安定的靈魂】
巴布羅.畢卡索遇見了命中註定的對手——亨利.馬諦斯,
受到競爭心驅動,他的創作能量不斷爆發,只為了畫出能超越馬諦斯的作品。
巴布羅的佔有欲與專橫,逐漸形成牢籠困住菲儂。
她在令人窒息的愛情中尋求出路:讀書、畫畫,甚至領養了一個小女孩。
但是養育小女孩所帶來的衝突,卻埋下了決裂的導火線。
《亞維儂的少女》開啟畢卡索創作全新風格——立體派時期,
此時他就像一匹蓄勢待發的野馬,除了馬諦斯之外,沒有人能與他並駕齊驅。
所有人,將隨著時間流逝而被遺忘……
名人推薦
台灣當代藝術家莊普/詩人陳克華/作家韓良憶、羅浥薇薇/政大歐文系教授阮若缺/漫畫家平凡、61Chi 鍾情推薦
編劇/茱莉·碧蒙 Julie Birmant
畢業於布魯塞爾表演藝術及傳播技術學院(INSA),之後成為導演,替比利時法語電視台(RTBF)製作科普紀錄影片,主辦好幾期在專業人士之間頗有名氣的《戲劇替代》(Alternatives Théâtrales)期刊。
在日本待了一段時間才返回法國,她先替法國文化電台(France-culture)協助撰寫露西安‧阿頓(Lucien Attoun)的戲劇新聞,刊登於《流浪者筆記》(Carnet Nomade),她成為劇作家兼幾個戲劇節的主筆,包括南西和巴黎夏日街區的《過客》(Passages)雜誌,最後成為法國文化電台創意紀錄片的製作人,製作亞蘭‧凡斯登(Alain Veinstein)的深夜驚奇(Surpris par la nuit)節目。
曾擔任《女性的瘋狂》(Drôles de femmes)漫畫編劇,紀錄並勾勒出群眾當中不同女性的形象,本書由凱瑟琳‧莫里斯繪圖,於2010年由Dargaud出版社發行。她目前正在籌備下一本漫畫的發表。
漫畫/克里蒙·烏博希 Clément Oubrerie
生於1966年,在高等繪畫與建築學院(ESAG)畢業後,搬到美國兩年,出版最先的幾本兒童繪本。返回法國又接著出版四十幾本繪本,與伊莉莎白.孔布斯(Elisabeth Combres)及佛羅倫斯.提拿(Florence Thinard)合作的《新聞千字》(Mille Mots de l'info)獲得2003年蒙特勒伊(Montreuil)的年度出版品大獎。
2005年出版《象牙海岸的阿雅》(Aya de Yopougon)是他第一部漫畫作品,該作編劇為瑪格麗特.阿布耶(Marguerite Abouet),兩人聯手摘下2006年安古蘭的新作獎。這系列的作品大受歡迎,總共五 部,被譯為十五種語言。接著又改編雷蒙.柯農(Raymond Queneau)的經典作品《地鐵裡的莎姬》(Zazie dans le metro)。
同一時間,由於接觸到3D技術,他嘗試創作動畫,創作出「哞哞」(Moot-moot)裡頭艾瑞克與韓奇這兩隻羊的角色,並得到2008年安錫國際動畫節「最佳系列動畫」殊榮。之後他與尤安‧史法 (Joann Sfar)及安東.德雷斯佛(Antoine Delesvaux)成立動畫工作室,完成兩部完整劇情片:拉比貓(Chat du rabbin,2011)與象牙海岸的阿雅(Aya de Yopougon,2011)。
畢卡索可說是藝術史上最被廣為消費的藝術家了。連對現代藝術最為陌生的人們看到作品都喊得出作者是誰,風格被許多設計公司延伸運用,簽名被印在明信片、馬克杯、衣服、包包、汽車上……正因為「通俗」到成為「常識」,使得畢卡索也成為最不被了解的藝術家。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畫商貝耶勒(Ernst Beyeler)與畢卡索本人交手後,對他的評語是──「真誠的壞蛋」。畢卡索的壞似乎來自於身為天才的自負,也來自於在世成名的經歷,更來自於那個時代波西米亞式的「壞小子」形象。他的壞與作品一同傳世,終於成為最為人知卻也最不被深入理解的符號。
既然從成長背景與性格上無法全面理解,那麼從作品呢?畢卡索的多變風格,從早期的寫實到藍色、粉紅色、立體派最後到晚期,這麼籠統的分法,恐怕不足以一言道盡每段時期的風格。
《畢卡索的蒙馬特》編劇,茱莉‧畢蒙,表演學院出身,曾任導演、電視台編劇、紀錄片製作人,憑藉著敏銳的觀察力,她選擇從畢卡索身邊的人,以迴光的手法,反射出畢卡索的性格,透過與這些人的遭遇,演繹出每段風格的轉捩點,交代關鍵作品創作的動機;然而這部作品最傑出的,或許要算是繪畫風格,克里蒙‧烏博希巧妙運用每段時期的代表色彩,營造當時代的氛圍,簡潔線條勾勒出每個人物栩栩如生的神情,有助於理解這些玩世不恭藝術家們的獨特表達方式,透過克里蒙的妙筆,召喚出這些蒙馬特男女用生命演繹的風景。
文/喬一樵(本書譯者)
【預購】斜眼小狗(Le chien qui louche)◎艾堤安·達文多(Étienne Davodeau)(譯者:喬一樵)
平常價 $24.00不論是顏色太過造作的夕陽,或是過度僵硬的靜物畫……
那些終其一生未獲肯定、籍沒無名的畫家作品,
究竟有何資格,與偉大的藝術品一同掛在羅浮宮的牆上呢?
甚麼樣的作品,可以送入羅浮宮?
作者艾堤安.達文多於繪製作品期間,幾乎跑遍博物館內每個角落,觀察作品、也觀察人群,最後選擇自己一貫的風格,關注羅浮宮中最不受注目的部分:名作旁受冷落的作品,和被當成隱形人的警衛,加入幽默的生活對白,將這兩者交織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這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對貝農家三個大男人的描寫,他們一頭熱地希望將祖先所畫《斜眼小狗》展示於羅浮宮中,雖然粗野天真,卻流露出不矯揉造作的真性情。作者從這個角度切入,將學院派藝術與平民藝術、純美術與漫畫之間做出有趣對比,雖有碰撞但絕非銳利的批判,偶有嘲諷但並非相互否定。絕妙的取材與敘事方式,達文多讓他筆下的平凡,具有神奇的滲透力,直抵讀者的內心。
關於【當羅浮宮遇見漫畫】系列
誰會想到,羅浮宮竟然會舉辦漫畫原畫展覽,並出版一系列的漫畫創作?
這個迥異於羅浮宮常態的漫畫創作出版計劃,並不只是一次文化機構與「新興藝術家」之間的委託創作,而是以自由創作的形式,邀請藝術家進行完全屬於個人的、原創的圖像式探索。因此這個活動並不限於某個特定媒材或風格,藉此向當代漫畫藝術的多樣性與豐富致敬,並映射羅浮宮館藏多面向、多重形式的本質。此系列創作計劃從2005年啟動,至今仍然進行中,囊括法、日兩國12位漫畫大師作品,包括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恩奇.畢拉(Enki Bilal)、荒木飛呂彥、谷口治郎等,為這次跨域合作留下珍貴記錄,也成為漫畫藝術愛好者注目收藏的一套夢幻逸品。
中文版目前已出版:《衝出冰河紀》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羅浮宮守護者》谷口治郎
艾堤安.達文多 Étienne Davodeau
法國漫畫作者,生於1965/10/19。以平實的畫風與寫實的故事吸引廣大漫畫迷,作品通常從身邊的人事物取景,有別於英雄或奇幻當道的漫畫市場,最受歡迎的系列作品是《裸身露露Lulu, femme nue》,描述一位中年婦女在日常生活的瑣碎中,逐漸重拾自信的過程,在平凡中展現非凡的深刻,感動許多讀者,也感動了女導演Solveig Anspach,邀請曾獲得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的Karin Viard詮釋露露這個角色,於2013年年初推出這部漫畫改編的電影。
「從藝術的角度來說,《斜眼小狗》沒什麼價值。
但從文化遺產的角度來看,
這幅在閣樓中被發掘的不知名作者之作,卻十分感人。」
——羅浮宮祕密共和會委員 巴魯奇先生
平凡的羅浮宮警衛法畢安,十五年來在博物館裡與世界聞名的藝術品,有最親近漫長的相處時光。然而,他女友的家人──難纏的貝寧翁家族,得知他的身分後,卻死纏爛打的要求法畢安將他們祖父的作品送進羅浮宮展示。然而貝寧翁家族口中的祖傳寶畫,畫的竟然是一隻醜不拉嘰的鬥雞眼小狗!這下子法畢安可頭大了……他該怎麼樣達成這個艱鉅任務呢?
而這幅《斜眼小狗》,在法畢安眼中平凡無奇、不具任何藝術價值的畫作,卻吸引了一群神祕狂熱份子──「羅浮宮共和會」的關注。對平凡人、藝術愛好者而言,閣樓上被發掘的拙作,究竟有何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預購】妖怪森林外傳◎曾耀慶、羅寗、黃正、李瑋恩、Elainee、筆頭
平常價 $28.00臺灣新銳漫畫家 x 金鐘獎動畫團隊
終於,我們有了一本臺灣妖怪漫畫!
六種民俗鬼怪、六篇創新漫畫
白鹿、燈猴、禍伏鳥、魔神仔、貓鬼、椅仔姑……
跟著漫畫家一起走進妖怪森林
《妖怪森林外傳》衍生自金鐘獎團隊「原金國際」正在籌備的動畫電影《妖怪森林》,採用短篇漫畫合集的形式,邀請曾耀慶、羅寗、黃正、李瑋恩、Elainee、筆頭六位備受矚目的臺灣圖像新銳,詮釋六種不同的臺灣妖怪,打造風格各異的妖怪故事。每一個篇章都充滿獨特生猛的想像力,呈現給喜愛臺灣妖怪的讀者們嶄新的視覺風貌。
【故事介紹】
擁有通靈體質的小女孩菈奇,與植物學家父親大松博士,在環島冒險的旅程上,走過了一座座森林與城鎮。
途中,他們與各個地方傳說的妖怪相遇,經歷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件:幽靈般的白鹿化身成人形女子、燈猴惡作劇偷走了神像的如意、受詛咒的女孩遇見魔鳥禍伏、孩童接連消失在有著魔神仔傳說的深山……,還有癡癡等著主人的貓鬼、以及希望有人作伴的椅仔姑。
藉由這趟旅程,菈奇了解到每個妖怪都有一段屬於他們的故事,也試著靠自己的特殊能力,建立起人類與妖怪間的橋樑。
【關於《妖怪森林外傳》計畫】
這幾年,妖怪成為臺灣的一門顯學,從文史研究、小說創作,到桌遊、電影,讓這塊土地的妖怪逐漸顯影。
《妖怪森林外傳》這個計畫始於動畫公司「原金國際」,世界觀來自原金正在籌備的動畫長片《妖怪森林 LAQI》。為了打造「妖怪森林」,原金邀集了文史研究團隊以及近二十位編劇作家,篩選了近二百種臺灣地方妖怪做田野調查,並由二十多位動畫美術設計師針對妖怪做視覺化的設定、編劇團隊著手故事文本,企圖先以短篇故事的方式,述說一個個與生活連結的妖怪傳說。
這便是《妖怪森林外傳》的起源,擬以短篇漫畫創作為基底,採漫畫、動畫雙線進行的方式,同步產出漫畫出版品與動態漫畫影片。
由大辣負責編輯策劃的《妖怪森林外傳》漫畫作品,刻意集結在繪畫風格、敘事手法上,完全迥異的六位漫畫家,讓他們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妖怪篇章,在不參考既有美術設定的情形下,盡情發揮各自的特長,跳脫既有劇本,打造每個人獨特的妖怪森林。
【六位臺灣漫畫家 x 六種台灣妖怪】
曾耀慶 x 白鹿:
「〈白鹿〉裡有自然界的精靈、親近自然的人類、威脅自然的人類,我試著想像他們各自的動機。我設了些句子當作角色形象的軸:畫獵人時,我避免把他畫成一個壞蛋;畫父親時,我想像一位謹慎的父親,盡可能放手讓女兒和世界互動;畫白鹿時,我想把白鹿的人形畫成一個(讀者不見得覺得美的)美女;畫菈奇時,我意識著她的善良和勇氣受到父親細心的保護,再過一些時日,她也許會從更多面向認識這個世界,成為一個強壯、公平的人。作品中使用鬆散、非工整的線條,表現各角色在侵襲/逃亡/抵禦/反擊之間,所呈現的不穩定感與生命力。」
羅寗 x 燈猴:
「隨著故事裡小女孩的好奇、探索,自己也跟著她經歷了一場冒險。覺得相遇是件很神奇的事,我想因為如此人才會有些什麼而變化吧。
進行這篇漫畫的後期,有天剛好是土地公的聖誕日,頓時覺得很親切、很貼近,就像與生活產生了連結。很開心與這篇故事與角色相遇了。」
黃正 x 禍伏鳥:
「對於很久很久沒好好拿畫筆的我,被邀請來與這麼多厲害的人共事,希望沒有太丟臉,也希望沒給人造成太多麻煩。
從小就很喜歡各種怪物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裡總是關乎人們對於『人』與『非人』、『正常』與『不正常』的對立,社會上總有人固守著表面上的秩序,而壓抑與自己不同的存在,我們也許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
這不是一個太特別的故事,但若能對一些人存有意義就好了,我是這樣想的。」
李瑋恩 x 魔神仔:
「我在繪製這篇短編漫畫的時候,從圖書館、網路上搜集了很多資料,擷取出一些臺灣各地『魔神仔』的共通性,像是小孩的樣貌、住在溪邊與洞穴、出沒在芒草叢、會讓小孩失神等等。透過這個企劃讓我更了解平常不熟悉的臺灣文化,創作這篇漫畫對我來說是一段收穫很多的過程,希望大家還喜歡這篇作品。」
Elainee x 貓鬼:
「一開始在選擇創作角色時,一眼就屬意『貓鬼』。其實沒有太大的想法,主要只是因為自己也有養貓(現在想想應該要挑戰一個比較跳tone的角色),創作過程中卻覺得天啊要怎麼把可愛的貓星人畫成妖怪呢?後來這隻妖怪還是長得很可愛,只是眼神變得充滿凶光,畫的過程中畫到貓咪被車撞死的這段,居然自己也邊畫邊哭,想像遺棄的貓一個『人』在妖怪森林裡的孤單失落,雖然有點老套還是不經意地一直掉眼淚。但在最後的『和解』中,儘管種種不捨,還是讓貓咪回到接納一切遺憾的妖怪森林。」
筆頭 x 椅仔姑:
「在這個短篇裡希望椅仔姑不只是個亡靈,而是能成為守護孩子童年的存在。」
名人推薦
《妖怪臺灣》何敬堯
《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林美容
《唯妖論》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鬼靈精怪・聯手推薦
曾耀慶
1989年生於臺灣高雄,畢業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2012年開始創作漫畫,嘗試讓形式超越 作為載體的功能性,進而成為故事內容的一部分。不斷嘗試新的媒材與形式,讓漫畫創作的表現 性更為自由。著有《未來好日子》、《漫畫的女兒》、《草風》、《公園》、《島》。2018年入 選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臺灣館參展藝術家,同年10月參加Quai des Bulles聖瑪洛漫畫節。
FB:@yaoching.tsg
羅寗
新竹人,現居臺北。目前為插畫和平面設計的自由接案者,經營粉絲專頁「黃鼠狼的鹽」。工作之餘喜歡散步、漫遊街道小巷。平時的創作漸以電繪為主,主要的靈感來自生活人事物,喜歡觀察身旁日常之細節,嘗試把喜好的元素及風景加入場景細節中來賦予故事。創作已變成了認識周遭世界、和瞭解自己的方式了,也期望更多人藉由自己的作品,一起享受生活及感受我們所在的土地之連結。
FB/IG:@ningloart
黃正
1994年生,目前碩士在學中,體重有點過重,鬍子有點多,人品尚可。喜歡看書,喜歡畫一些科幻風格的插畫,喜歡類比時代的器物,家裡堆了一堆幻燈片和錄影帶,老氣橫秋。最喜歡的東西大概是映像管,最愛吃的東西是生蛋拌飯。想做的事很多,當過工地的搬運工,本業姑且算是平面設計。
IG:@zenhuang94
李瑋恩
畢業於英國 University for the Creative Arts (UCA) 創作藝術大學插畫碩士。作品偏向寫實主義與探討社會議題,希望可以透過不同於一般視角的創作來引起對於社會的反思。 擅長使用美麗的連環圖像來講述當代社會的故事,顛覆我們對當代社會的期待和刻板印象,無論是西方或是東方社會的觀眾都可以產生共鳴。2019年文博會參展藝術家,2018年獲臺北插畫藝術節金賞、入圍第二屆Comico原創漫畫大賞,獨立出版作品《小學生的一天》《標本小書》《一個幸福的家》等。
FB:@weien1109
Elainee
本名房瑞儀,插畫家、漫畫家、藝術創作者,大學念的是職能治療,也曾經在醫院診所工作三年以上,後來發現自己還是最喜歡畫畫,於是離職去考了街頭藝人過著到處擺攤 畫畫的日子。大約一年後,啟程英國開始追求圖像敘事的藝術。2017年畢業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 版畫系碩士,在獲選2017-18年度法國安古蘭駐村藝術家後,開始致力嘗試使用漫畫作為說故事的媒介,近期也與夥伴好帆合辦漫畫雜誌《波音》(@bo_ing.comix),廣邀臺灣各路說故事好手參與創作之外,本人也固定在《波音》發表短漫,目前正在籌備個人關於醫院故事的漫畫集。正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擺盪追求平衡,不管哪方面都期許自己能說個好故事。
FB:@ElaineeFangs
筆頭
漫畫插畫兩邊跑,正在茫茫的創作路上緩慢前進。2011年開始於同人場自費出版作品《MIXING REGION》等。2012-2014年於《CCC創作集》發表「援外醫生」系列短篇〈荒漠病院〉、〈叢林病院〉。2015年於comico連載《失衡線》。2017-2018年參與大辣《性啟萌》插圖、大塊文化《漢字的華麗轉身》單元漫畫。2019-2020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駐村藝術家。
FB:@penpoint2018
〈妖怪如夢,自在人心〉
王世偉 Vick Wang/原金國際 Engine Studios 總監
在小學的記憶中,一個日常的夏日午后,和弟弟各自騎著腳踏車經過一山中竹林,如往常般在山上玩了一個下午,帶著滿身泥濘回家。當天晚上,弟弟從睡夢中醒來,坐在床邊哭泣,家人不以為意,認為應該是小孩在白天玩得太累了。但是自從那一天起,每當接近午夜,弟弟就會從夢中醒來,開始哭泣。
這個情況持續了好幾個晚上,而且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縱使大人們仍在客廳看電視,他會如夢遊般走進客廳,兩眼焦慮空洞,旁若無人地坐上沙發。經大人喚醒後,便如惡夢初醒般徬徨大哭,幾經安撫才悻悻然地回到床上睡覺。而與弟弟同睡一房的我,也習慣了他每晚的夢魘哭泣。
那一陣子,祖母主張帶小孩去收驚,但此建議並沒有被採納,父親則認為應該去找專業醫生。小小年紀的我也只能在一旁,聽著大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商討對策。幾日後,母親帶著弟弟到醫院去看腦科醫師,也做了腦波圖分析,卻始終找不出有什麼不對勁。
事情並沒有就這樣結束,弟弟的情況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每當接近午夜,除了醒來哭泣,還開始站立在床上手舞足蹈,任我叫喊也阻止不了他。一晚,母親見狀,對著弟弟大聲斥責,弟弟站在床上一手插腰、兩眼瞪著母親,開囗竟以一個 陌生大人的語氣回應挑釁,我們當下都嚇呆了!我眼前可愛的六歲弟弟,怎麼突然變成了一個陌生的老男人!?
此時,家人開始了解到事情的嚴重性,再多看幾個醫生也找不出原因,唯有聽從祖母的建議,去住家附近廟裡收驚。廟公見到弟弟,詢問了事情始末,表示他也無能為力,便指示母親帶弟弟去竹林附近的小廟。到了我們當時騎車經過的竹林,果然有一座小廟,裡面的廟公看了看弟弟,便告訴母親:「這竹林中有位老先生,因為看到弟弟長得十分可愛,想收他作為乾兒子,所以才跟著弟弟不放⋯⋯」母親聽得心驚膽顫、半信半疑,廟公接著說:「只要將這位老先生的牌 位請回家,以簡單儀式認他作乾爹即可。」這似乎是沒有其他選擇的選擇了,大人們也覺得就姑且一試吧!奇妙的是,從那一天起,弟弟不再半夜醒來哭泣,一切相安無事。而祖母在事後補了一句:「我早就跟你們說了,你們就不信!」
這一段記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也影響了我對未知世界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以「敬鬼神而遠之」的戒慎態度來看待生活中一些不可思議的巧合。或許,我們所認定的超自然現象都可以用科學來解釋,但是基於人類追求答案的好奇心,在沒有得到適當的解答之前,我們慣於用神奇故事來腦補無法解釋的現象,也成為了鄉野傳說的魅力所在。
在西方人眼中,東方帶有一種神祕感,充滿宗教信仰及傳說,但是在這個地方長大的我們,也和我們的小孩同樣迎接著西洋的萬聖節,看著他們開心打扮成僵屍、吸血鬼、科學怪人、鬼娃恰奇或是安娜貝爾,心中不禁有一個感觸——我們對於西方鬼怪的熟悉度,竟然更勝於我們自己在地的妖怪角色。
東洋的妖怪也影響我們至深,其圖像與文字脈絡可說是十分完整,甚至有些日本文獻記載了臺灣妖怪傳說。只不過,這些故事距離現代生活太過遙遠,以至於這些傳說僅止於文史研究人員感興趣的主題。
在心有所感之下,我們開啟了這個研究課題,邀集研究團隊及近二十位編劇作家,篩選了近二百種地方妖怪做田野調查,釐清出這些在地傳說和我們生活環境的連結,進而拼湊出一張妖怪地圖。由二十多位動畫美術設計師針對妖怪的世界觀做視覺化的設定,編劇團隊著手故事文本,以短篇故事的方式來述說一個與生活連結的妖怪傳說,妖怪森林的世界觀也就在此一概念下逐漸形成。
故事架構以父女環島旅行作為主軸,帶領觀眾一探地方妖怪的世界,接著由大辣出版社來企劃成書,邀請漫畫創作者們,依據文本及視覺角色設定,以各自獨特的創作風格來詮釋臺灣妖怪。
過程中當我們深入探索,會發現大部分的傳說具有特定的地緣關係,每一個地方所產出的妖怪故事與生活習俗及地方文化相關,各有其地方特色,也不免發現之間有許多交集。它們的由來典故許多來自於人們對於大自然的敬畏和恐懼,所以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妖怪傳說。
想像百年前的妖怪存在於鄉野之間,而現代的妖怪可能早已隱身於都市叢林之中,那麼一百年後的妖怪,是否依然和人保持著一種神祕的距離?若真有一天遇見了妖怪,是吉是兇?就如同對於夢境的解讀,自在人心。
【預購】衝出冰河紀(Période Glaciaire)◎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譯者:喬一樵)
平常價 $26.00台灣原創漫畫家一致熱情推薦!
2014金漫獎得主全體 小莊、常勝、致怡+zei+、米奇鰻、張季雅
安古蘭台灣館漫畫新秀 安哲、61Chi
這個迥異於羅浮宮常態的漫畫創作出版計劃,並不只是一次文化機構與「新興藝術家」之間的委託創作,而是以自由創作的形式,邀請藝術家進行完全屬於個人的、原創的圖像式探索。因此這個活動並不限於某個特定媒材或風格,藉此向當代漫畫藝術的多樣性與豐富致敬,並映射羅浮宮館藏多面向、多重形式的本質。此系列創作計劃從2005年啟動,至今仍然進行中,囊括法、日兩國12位漫畫大師作品,包括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恩奇.畢拉(Enki Bilal)、荒木飛呂彥、谷口智郎等,為這次跨域合作留下珍貴記錄,也成為漫畫藝術愛好者注目收藏的一套夢幻逸品。
「當羅浮宮遇見漫畫」系列作品中譯本第一部:《衝出冰河紀》,法國鬼才漫畫家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以逗趣的人物與奇幻冒險故事,賦予羅浮宮文物新生命。21世紀人類末日降臨,冰雪覆滅了人類文明,災難倖存者全數往南遷徙。多年之後,由年輕貌美的企業繼承者所號召組成的探勘隊,來到北方冰原尋找人類文明遺跡,試圖重建人類歷史記憶。沒想到,在暴風雪之中、不穩定的地殼之上,一座華麗宮殿在探險隊員眼前巍然現身……
得獎紀錄
★法國暢銷近五萬本,全球售出美、荷、西班牙、日、韓等七國版權。
★ 榮獲2005年法國書商評選年度最佳漫畫獎(Prix des libraires de BD, meilleur album)、維京集團年度最佳漫畫獎(Prix Virgin-Mégastore de la meilleure BD)等獎項。
誰會想到,羅浮宮竟然會舉辦漫畫原畫展覽,並出版一系列的漫畫創作?
台灣原創漫畫家推薦
「在了解德魁西的文字之前,我早就為他的線條深深折服了。」──金漫獎年度漫畫大獎暨青年漫畫獎得主 小莊
「勇敢且豪放不羈的想像力,為藝術賦予超脫時間概念的生命與靈魂!」──金漫獎最佳少年漫畫獎得主 常勝
「德魁西以華麗絢爛的魔幻筆觸,舞出瘋狂犀利的幽默哲理,
字字『豬』璣、刀刀見血,大膽顛覆聖殿的異色狂想,讓人好生過癮。」──金漫獎最佳少女漫畫獎得主 致怡+zei+
「胡搞!合法惡搞重要博物館藏的科幻小品。」──金漫獎最佳單元漫畫獎得主 米奇鰻
「作者的幽默感十分令人印象深刻,完全展現人類看圖說故事的想像力。」──金漫獎最佳新人獎得主 張季雅
「依舊細膩又寫實的畫風和電影式分鏡的美學,再次引領我進入德魁西那黑色怪誕的異想世界裡。」──漫畫創作新秀 安哲
「德魁西從未來探險隊的角度,重新審視人類六千年以來的藝術文化結晶。
閱畢,讓我也想去探索巴黎的生活痕跡,譜一篇自己的羅浮宮綺想曲。」──漫畫創作新秀 61Chi
國外媒體好評
尼古拉.德魁西的《衝出冰河紀》瘋狂而充滿想像力,呈現人性脆弱且刻意表現的笨手笨腳,再加上柔和的水彩色彩,種種元素營造出迷離的氛圍。這是個奇異、詭譎又夢幻的故事,具有指標性的將漫畫和繪畫史交織成一件作品,帶領我們對紙上漫畫和「古時候」的布上繪畫之間進行對比,體驗偉大如羅浮宮這樣博物館所謂的「繪畫珍寶」。──知名小說家彼爾.沛祖(Pierre Péju),刊於《費加洛報》(Le Figaro)
替羅浮宮畫一部漫畫:這個挑戰需要莫大勇氣。但羅浮宮給予德魁西不受限制的自由,讓他可以創作出一件珍寶,充滿幽默與詩意。這部作品摘下本報「2006年讀者發掘獎」(Prix révélation des lecteurs 2006)。──《巴黎人》(La parisien)日報
作為「羅浮宮漫畫」計劃的第一位入選者,尼古拉.德魁西這位勇敢的創作者選擇動作片的主題來處理這座讓人肅然起敬的文化遺產。他以教人暈頭轉向但又不失新鮮感的方式,不僅表達出博物館的分量,同時投射出浪漫派畫家德拉克羅瓦和其他經典作品的新詮釋。沉浸在平行時空裡,《衝出冰河紀》的淘氣、輕鬆、博學調調,讓畏於承認自己缺乏文化涵養的人破除禁忌。闔上這本引人入勝的書本之後,所有讀者都將以不同的觀點觀看這座博物館。──《滾石》(Rolling Stone)月刊
德魁西將威尼斯、荷蘭、西班牙和法國大師作品並列,在世紀的歷史裡悠游,創造出新的漫畫形式,去除地理屏障的普世觀點。遠在這些作品有機會到處展示之前,他引領讀者們在作品間旅行,埋下一顆瘋狂的種子,催生出全新的意義。──《書訊》(Livres Hebdo)週刊
尼古拉.德魁西的藝術,讓水彩筆的清淡、對比故事內容的慧黠嘲諷,同時不失圖像的單純趣味。事實上,他還埋下嚴肅的用意,以此導覽美術史的啟蒙過程。──《電視全覽》(Télérama)週刊
《衝出冰河紀》絕對是創新之作。幽默的開啟一段針對現今文明的「科學」探索,一頁一頁往下讀,讀到博物館的物件與小狗歷史學家對話時,這個故事變得越來越魔幻……──《論壇報》(La Tribune)
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
1966年9月29日出生,法國人,安古蘭美術學校畢業,1987年與同校朋友Sylvan Chomet(《佳麗村三姊妹》的導演)合作,改編雨果作品《Bug Jargal》出道。曾經在迪士尼法國分社工作兩年,工作之餘完成了《Foligatto》,描寫十八世紀的義大利歌劇閹伶,畫風很巴洛克,構圖與用色極為雕琢華麗。這部作品讓德魁西一舉成名,成為新生代備受矚目的創作者。之後陸續推出《肥海豹奇遇記》(Le Bibendum celeste)、《雷歐爺的怪香菸》(Leon la came)、《魔怪波波》(Prosopopus)等多部漫畫與插畫書。2005年以《薩爾瓦多》(Salvatore)一作奠定他在漫畫界獨特的冷幽默與細緻繪畫風格;作品《衝出冰河紀》為羅浮宮圖像小說系列的第一本。2014年最新作品為《魅影日記》(Journal d'un fantôme)。
除了漫畫創作,他也參與動畫製作,並和導演Sylvan Chomet合作了動畫短片《老太太與鴿子》(La Vieille Dame et les Pigeons)、《佳麗村三姐妹》製作,及大友克洋《蒸氣男孩》的協力,第一部動畫長片《魔幻發財機》(L'Orgue de Barbarie)於2007年上映。
已出版之中譯本有:《魔怪波波》、《Voyage──跟著漫畫家去旅行》、《JAPON:看見日本,法x日漫畫創作合集》等。
譯者簡介
喬一樵
本名莊依婷,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碩士,旅法十餘年,曾在巴黎當代藝術畫廊工作數年,以藝術為業,以創作為樂,目前身兼藝術工作者、小說作家與專業法文譯者。
法文譯作:《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畢卡索的蒙馬特Ⅰ》(大辣,2014)。
──羅浮宮漫畫系列總監Fabrice Douar
從這個系列漫畫開始,羅浮宮邀請當代漫畫創作登堂入室。
給予無限的想像空間,希望讓羅浮宮的歷史及典藏品,與藝術家的當代觀點相互對話。
這系列的創作計畫企圖將禁錮在各自領域的兩個世界串連──「漫畫世界」與「羅浮宮(或泛稱的博物館)世界」。
計畫主題是邀請一位漫畫作者選擇一幅作品、一系列收藏或羅浮宮的一間展示間,創造屬於他自己的「歷史/故事」。這些作者,有些用娛樂的方式建構自己的檔案,以反映出歷史的真實性;有些很自然的希望根據各自的敏感度和選擇,提出他們個人的觀點,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宇宙,全新的「神話」或全新的「歷史」。
重點就在給予他們無限的自由去創造與想像。這個系列希望能建立博物館、典藏品、參觀者與藝術家的當代觀點這四者間的對話。作者根據他們的希望和需要,與博物館自由交流,共同為讀者/參觀者的最大樂趣這個目標而努力。
想像一個能傳達不同感受、不同作者創作風格的系列,它將順理成章擴大讀者的領域,結合漫畫世界與博物館世界的人口。這個想像同時呼應了羅浮宮的真實面貌:裡頭的典藏,不論從時間或空間的角度來說(從古埃及時期,經過義大利文藝復興再到十九世紀的法國繪畫……),都是多樣性的。
2005年,自尼古拉.德魁西的《衝出冰河紀》開始,這個系列將此重責大任託付予這位知名的作者,帶領他的讀者跟隨未來的傑出考古隊,探索羅浮宮這個令人驚奇的發現……這本書之後,陸續出版11部作品,每一部都勾勒出令人拍案叫絕的羅浮宮與其典藏。
作者前言
──Nicolas de Crécy寫給繁體中文版讀者
擁有不設限的絕對自由,為羅浮宮重新創造出奠基於科幻創作的歷史,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熱情的經驗。將博物館的時空設定在遙遠的未來、歷經長時間冰封這個設定,讓我得以表達藝術和文化是如何因人而異的被理解、被詮釋、被感受──這樣的想法。
德魁西的信徒,小莊
──從線條開始認識德魁西
二十幾歲那些年,因為工作攢了點積蓄,學著朋友開始往歐洲自助旅行,昂貴的東西買不起、語言又不通,我的收集開始轉往書店裡的歐陸漫畫。歐漫的創作風格多變,而且幾乎是精裝全彩,跟當時台灣一昧的日漫風比起來,那裡是遙遠的天堂,跟所有的同好一樣,我也是從恩奇.畢拉(Enki Bilal)、墨必斯(Moebius)、米羅.馬那哈(Milo Manara)等大師開始,他們的書總陳列在顯眼的地方。除此之外我對書櫃上其它特殊的畫風,也會仔細開發,雖然他們的名字我大多不會念,漫畫的內容我也不盡然了解,但我總能透過獨具風格的筆觸獲得另一番閱讀樂趣。
2009年,大辣出版了一本筆觸看來很熟悉、卻從來不知作者何人的書《魔怪波波》,經我翻箱倒櫃求證,書架上確實擁有《魔怪波波》法文原版,再加上作者姓名一對,我才赫然發現,鼎鼎大名的「尼古拉.德魁西」多本著作,早在多年收藏的書櫃中,不知不覺占了多席。
後來我成了他的信徒,每每走訪歐洲,總會去漫畫書店裡探詢他的蹤跡。
會迷上德魁西的畫風,有很大原因來自他的「隨性」──所謂的「隨性」可不是亂畫,而是超越技巧之外很高明的控制。常看長篇連載主流漫畫的讀者,也許很容易發現,作者繪製主要角色時為了統一,經常是以固定的筆觸來描繪,倒不是為了偷懶,而是為了讓作者隱身其後,不干擾讀者專注在故事上頭,然而德魁西在描繪所有內容時,卻反而時常流露出即興的筆觸,像手寫信一般讓人感覺到筆者的存在,彷彿提醒著「嘿!我在跟你說話」的感覺。
我想德魁西的線條,有種很特別的魔力,運筆輕盈之間帶著細緻,構圖複雜與簡約之間取捨高明,不躲在固定的畫風裡頭,總保留著速寫一般的線條,讓人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存在,對內行人來說這充滿了極大的魅力。
【預購】島嶼禮物:台灣紐西蘭圖像小說創作合集(精裝本)(Island to Island: a graphic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 New Zealand)◎小莊、61Chi、安哲、提姆·吉柏森(Tim Gibson)、瑞秋·芬頓(Rachel Fenton)、方·樹豪(Ant Sang)(譯者:沈慶瑜、郝濰元)
平常價 $43.00在此擦出最溫馨的友情火花。
內含「禮物」明信片套組16張、島嶼萬用包裝紙、島嶼禮物貼紙
六位初次見面、駐村、交流的異國漫畫家們,互相佇於他鄉一周,晤出了什麼有趣絮語?
難得不是為讀者、不是為自己創造故事,是為了給予一期一會的異國好友一份親密禮物而創作的故事。看他們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在陌生而親密的對方身上尋找靈感,深入彼此的生活,了解了對方。
這份 禮物「Gift from Islands──台紐圖像小說合集計畫」,就是關係的信誓。
共計18篇短篇漫畫,拉牽人心成環,在隙中窺知漫畫家們最貼近真實生活的感性。61Chi兒時的寵物、安哲的風景凝視、小莊最愛的家人、Ant的第五代華裔幻想、Rachel詩意的心靈意境、Tim的酒國豪情……一一在此納入懷中。
【關於島嶼對望—台紐作家合創計畫】
台灣和紐西蘭各自甄選三位圖像小說家,在2014年的10月於奧克蘭登場,由台灣圖像小說家前往奧克蘭進行駐村,在當地和紐西蘭圖像小說家交流討論與創作。第二階段活動在2015年的2月於台北進行,紐西蘭的三位圖像小說家來到台灣駐村,並在臺北國際書展展出交流過程記錄與作品初步構想。
「島嶼對望──台紐作家合創計畫」為台紐深度文化交流的先期工作,六位作者在駐村過程中發想出「禮物」的創作主題,將漫畫作為禮物送給對方。
故事大綱
2014年10月在奧克蘭、2015年2月在台北。
台灣與紐西蘭,兩個島嶼國度各選三名,交換駐村。六位風格各異的漫畫家,在彼此的國度交流分享的友情故事!本書為十八篇短篇故事的合輯,是六位作者互相交換給異國朋友的「禮物」,屬於漫畫家們友情關係的信物。
題旨或許是想分享給對方的生命經驗,或許是在對方身上看到的興味之處,或許是分享異地感悟,有生活的風景也有想像空間的連結。讓我們乘坐漫畫家打造的Waka,漂洋過海,到另外一座島嶼上和他們交朋友。
「我想和你交換禮物……」好讓緣份延過海洋。
台灣、紐西蘭,兩座島嶼。國土千萬里相隔南太平洋對角線。
六位漫畫家,以圖贈友抹去地圖標示的距離。
他們分別到這去那,參訪了彼此的國度,互相詢問彼此“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別後,交互送給對方的心意,
或者說那些為平生此期一會留下念想的數份信物們,
成就了這本書化為/畫為國與國、島與島之間最詩情畫意的傾情告白。
紐西蘭作者
提姆·吉柏森(Tim Gibson)
紐西蘭圖像小說家提姆曾為世界名導史蒂芬史匹柏和彼得傑克森創作奇幻世界及各式角色與怪物的動畫繪製,他也曾參與電影丁丁歷險記(Tintin)、第九區(District 9)和阿凡達(Avatar)的創作。他於2012年獲得「創意紐西蘭」補助,創作首部線上漫畫《蛾城》(www.mothcity.com),敘事手法新穎,在網路累積可觀的讀者。
瑞秋·芬頓(Rachel Fenton)
紐西蘭圖像創作工作者瑞秋.芬頓1976年出生,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不僅寫詩、寫短篇小說,也創作插畫與圖像小說。她是紐西蘭圖像創作界新秀,奧克蘭AUT藝術設計學院創意寫作的得獎圖像詩人,也入選Hicksville出版社的《紐西蘭漫畫及圖像小說選集》(New Zealand Comics and Graphic Novels)。
方·樹豪(Ant Sang)
獲獎無數的圖像小說家,同時也創作許多地方奇聞軼事和教育性質的短篇漫畫。他的作品《Shaolin Burning》於2012年時獲得紐西蘭郵報童書獎〈New Zealand Post Children’s Book Awards〉的榮譽獎〈Honour Award〉,該作品同時也入選「Storylines Notable好書賞」〈Storylines Notable Books list〉。他於2004年連載過的漫畫作品《The Dharma Punks》於2014年以圖像小說的形式再版。
台灣作者
小莊(Sean Chuang)
台灣知名廣告片導演,曾任職動畫師與專業插畫等美術工作,有20年資深廣告導演經驗,作品超過400部,曾獲亞太廣告獎與時報廣告金像獎。1997年出版紀錄生活與工作經驗的《廣告人手記》再版18次之多。另著有《窗》與《80年代事件簿》,《80年代事件簿1》獲2014年金漫獎最佳青年漫畫獎及年度漫畫大獎。
61Chi
屬最新一代台灣漫畫新銳,繪畫功力驚人,風格橫跨兒童插畫、美系寫實、到日式唯美。同時搞設計、畫漫畫、玩攝影,嘗試將藝術與設計的雙重美感,帶入漫畫、插畫作品中。至今自費出版同人誌漫畫十餘本,作品《房間》於2014年1月正式出版,獲2015年日本外務省第八回國際漫畫「優秀賞」、2015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入圍作品。
安哲(Ahn Zhe)
作品曾於法國、瑞士、比利時、香港等地展出,並榮獲多項國際大獎肯定。2014年作品《消失的226號》入選美國3x3當代插畫展,並收錄於美國插畫年鑑中;2013年作品《清道夫》入圍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新秀獎,同年作品《禮物》於歐漫前衛漫畫節瑞士琉森Fumetto榮獲新秀獎首獎。另著有《床底下的夢想》禮物書,最新作品為繪本《不安分的石頭》。
島嶼禮物,圖像旅行
人與人的溝通,除了文字語言,有時肢體/圖像的表達,更為簡單純樸。
島與島之間,可能橫隔大海各自天涯海角,但有時一個微笑一朵花便開始了互動過程。
國與國之間,除了政治外交經濟等實質合作,音樂、電影等文化交流常是教人印象深刻之處。
漫畫,更是那最簡單純摯的互動可能。
一本書,兩座島國,六位作者,用禮物的概念,給予對方一幅畫像、或是記憶中值得分享的故事。形式與內容,都有趣而動人。這是因應紐西蘭成為2015年台北國際主展主題國時,發起的圖像創作活動。
六位創作者,各自走訪對方島國:2014年10月在奧克蘭、2015年2月在台北。時間不長,言語溝通不太流暢,但對六位圖像創作者來說,都不是難事。彼此很快的比手劃腳,拿手機用電腦,讓對方欣賞自己的作品;喜好與記憶,創作與故事,都可以在筆下傳達。引領對方,進入各自城市的生活節奏,亦是有趣過程。
當Tim拿出他設計的啤酒瓶請大家喝時,小莊播放他拍攝的寮國啤酒廣告分享。Rachel對植物鳥類的熟悉,原來是兒時祖父的細細教導;喜愛貓頭鷹的61Chi對Kiwi(奇異鳥)與Kea(啄羊鸚鵡)都興奮好奇。華裔不會說中文的Ant沈迷於中國武俠,一臉酷相的安哲談到他的創作人物亦是兩目放光。
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是這世紀前後開始盛行的類型,簡單來說,是給大人看的漫畫。有時不僅是奇想魔幻,也可以沈靜敘事,進入心靈深處。
這麼一本六人圖像小說創作合集,以「禮物」之名,是個有趣的開始。不只是本漫畫書,也試著將彼此的駐村記憶/城市影像/個人情感放入其中。不只是本中文漫畫,雙語文字/數位版本將讓這本圖像小說,可以走向國際;並在亞馬遜等網路書店的海洋中遨遊。
六位作者,18 篇禮物,環環相扣的對話互贈,讓整本書有如舞曲般的流動飛揚。跨越2014、2015兩年的活動,終於到了結尾的高潮。
《島嶼禮物Island to Island》,這趟圖像閱讀之旅,即將揚帆。
Have a nice reading, have a nice trip.
文/黃健和(大辣出版社總編輯)
【預購】酒途的告白:環遊世界酒單◎黃麗如
平常價 $28.00喝到世界的盡頭,Keep on Drinking!
無關品酒 只關暢飲 環遊世界的酒單
沒有五大酒莊、沒有厲害酒區、只有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尋常飲品
------黃麗如
作者黃麗如,身為資深旅遊記者,走遍全世界,喝遍全世界,白天工作,晚上當然得用酒精來犒賞自己,她,總是可以嗅到最常民的飲酒方式,最符合這趟旅程心情的酒品,真是羨煞了所有愛喝的旅人,怎就只有她找得著!
這本書是寫給也愛旅行、愛美食、也愛喝的讀者,不同的國度的酒精濃度體驗。以其優美感性的文筆,記錄那些用酒杯串起來的旅程。
名人推薦
單車玩家黃健和、美食作家陳睦琳 推薦
黃麗如
在《中國時報》擔任旅遊記者多年,因為工作和興趣,遊歷了七十幾個國家。
很多地方都只是匆匆走過、沒看清楚,但該搭飛機的時數、該吃的飯、該喝的酒都沒少,
害怕遺忘只好把那些國家的味道喝進身體。
旅行的偏見多寫在:
部落格「享樂遊牧民族」blog.chinatimes.com/nomad
粉絲團:www.facebook.com/nomad821
著有:《極南》、《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等書
【預購】房間◎61Chi
平常價 $22.00 從台灣同人誌到國安古蘭漫畫展
61Chi/台灣原創漫畫新秀
「不論多少次,我們為了活下去而在各個「盒子」裡移動……
每天還是會回去,回到那個房間裡,如此周而復始。」
------61Chi
名人推薦
黃麗群 忌妒推薦
「一頁一頁讀過,一次一次戳出了那些年輕時我並不明白的、關於自由的答案。」
人生呢……就是不斷在一些「盒子」裡來來去去;我們將代表自已的物品,放進紙箱中,再拿出紙箱;進出電梯,在住所與辦公室間往來;或從一節車箱換到另節….但最終,我們都會躺在盒子裡,慢慢消失。
從搬家公司開始,隨著作者隨性的筆觸,進入一個我們彷彿熟悉卻又些許陌生的時空:那是一個個房間的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61Chi
本名劉宜其(Liu,Yi-Chi),1988年生於台灣高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設計組畢,現就讀設計研究所。2007年發表第一本同人誌插圖集,至今已自費出版同人誌漫畫十餘本,並持續替多家出版社與私人委託案件繪製小說封面及插圖。
61Chi屬最新一代台灣漫畫新銳,繪畫功力驚人,風格橫跨兒童插畫、美系寫實、到日式唯美。同時搞設計、畫漫畫、玩攝影, 61Chi嘗試將藝術與設計的雙重美感,帶入漫畫、插畫作品中。熱愛旅行,她夢想是環遊世界,盼望某天能親眼見到極光與尼斯湖水怪。
得獎獎項與參展經歷:
2014、2012年 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台灣館參展代表漫畫家
2013年 受邀參加香港動漫電玩節「獨立漫畫家聯展」
2013年 受邀參加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大辣出版、香港藝術中心聯合主辦之「漫漫畫雙城:臺北80 X 香港90」展覽
2012年《伊米特Emit》入圍金蝶獎與金鼎獎
重要作品:
2014《房間》
2012《THE MOOD》《歡喜林》
2011《伊米特》
【預購】多桑◎吳念真、李鴻欽
平常價 $26.00重現這段專屬台灣的世代傳承記憶。
1990年代,戰後50年,依舊愛戀日本的男人。
日據時代出生的多桑,大家都是稱呼他的日本名SEGA,難以忘懷那時代的美好,總是以日本製造的最好。晚年的夢想就是去日本看一看富士山和皇居。SEGA同時也是許多上一輩台灣男人的縮影,性格陽剛,充滿生活氣息,對妻子、小孩的總是有愛卻從不說出口,辛苦的拉拔孩子長大。
但,他對同儕之間是講義氣的,可以在颱風天的時候,放著家裡不管,竟跑去幫鄰居修理屋頂;也會偶爾哥們一起偷上酒家,叫小孩幫他掩飾;送走礦工阿燦時,大家一起抬著棺木上山……那個年代的人,除了生活上的所面臨困境,還有另外一種文化認同的壓力。這麼樣的一個父親,只會說台語和日語,當然跟受國民教育的孩子們價值觀是衝突的。礦區的沒落,迫使他們一家人搬遷到瑞芳,SEGA的工作也就有一搭沒一搭的,得靠母親打零工,生活才勉強過得去,五十多歲的時候,受到當礦工職業病「矽肺」的影響,一直進出醫院,曾經意氣風發時所散發出的那種豪爽,也逐漸消逝……
本書改編自吳念真的電影《多桑》,為他的父親,也為那個時代許多的「多桑」做了一個真實的紀錄,觸動人心。是深具勵志、療癒人心的類型漫畫。
李鴻欽創作漫畫慣用電影式的分鏡,較強調運鏡,不若傳統式的漫畫分鏡法,著重人物對話時的跳接,以及強調氛圍的營造,先以鉛筆繪製草稿後,再上墨線、貼網點背景,在細密寫實中夾帶在地生猛氣息的畫風,令人動容。
一九四七年,一個年輕人從嘉義跑到九份附近的礦區找工作……那位年輕人,就是我的父親。他是嘉義人,「昭和四年」出生,十六歲蹺家,十八歲跑到北部挖金礦,二十二歲給人招贅,二十四歲生下我。我們習慣叫他「多桑」!
多桑年輕時,每回想跟他的狐群狗黨去九份「趣味」一下,所編的理由都是去看電影,媽媽心知肚明,就叫我跟著去。他就把我扔在戲院,自己跑去跟朋友開心,囑咐我要記住電影內容,以防回家時,媽媽口試。我記得在回家的路上,一群男人在溪邊彼此擦去身上沾上的胭脂味,重複唱著剛在酒家唱的歌,「可憐的阮青春,悲哀的命運」……
那真是美的舊時光。
原著:吳念真
本名吳文欽。出生於台北縣瑞芳鎮(現新北市瑞芳區)。
1976年開始從事小說創作,曾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也曾獲得吳濁流文學獎。
並著有多本暢銷作品,如《那些人那些事》、《台灣念真情》系列等書。
1981年起,陸續完成《戀戀風塵》、《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無言的山丘》、《客途秋恨》和《悲情城市》等七十五部電影劇本,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改編父親故事而成的電影處女作《多桑》,獲頒義大利都靈影展最佳影片獎等獎項。
主持TVBS「台灣念真情」節目達三年。
2001年,舞台劇處女作《人間條件》與綠光劇團合作,翌年編導了《青春小鳥》。2006年,推出《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2007年《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2009年《人間條件4── 一樣的月光》;2012年《人間條件5——男人本是漂泊心情》,成功詮釋「國民戲劇」。
現任「吳念真企劃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
漫畫:李鴻欽
1993年以《交錯》獲得東立漫畫新人獎第一名後出道。代表作《狗臉的歲月》。
2002年所導演的《訐譙龍SonyEricsson R600篇》獲《網絡動畫金手指獎》金牌獎。《訐譙龍之飛龍在天》獲國際級數位內容動畫產品雛形獎。
與吳念真合作漫畫作品《漫畫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
拼湊家族記憶
文╱吳定謙(吳念真之子)
其實我該叫他「歐吉桑」,但「多桑」似乎隨著電影變成了某種專屬於他的稱呼。
他離開那年,是我小一升上小二、數個颱風肆虐的暑假。那個陰天的下午,加護病房的探病時間限制讓我沒能再多看他幾眼,就算有多餘的時間,當時一句台語都不會說的我(我就是那個他口中的「外省囝仔」),也無法與他有更多的交流,只能依稀記得他迷茫的眼神中,有股極大的悲傷。
回到瑞芳老家,沒過多久那通電話打來,掛上電話後的父親按著我肩說:「好好照顧阿嬤,知道嗎?」若要說人生中有什麼時刻知道自己長大了,也許就是那個時刻吧?接著父母飛也似衝出門,只留下我和失了魂的阿嬤,兩人各自坐在客廳的角落,一語不發。
像是過了一世紀那麼久,阿嬤沒發出一點聲音、也沒有一點動作,要不是那輕微的鼻息,她彷彿變成了雕像。突然,她毫無預警地放聲大哭,像是責備老天作弄她一世人似的邊咒罵邊哭泣。接著鄰居們慢慢出現了,有的抱著她、安慰她、陪著她責備老天(或是在責備多桑?)有的把我帶到飯廳,那段記憶就隨著吞下肚的水餃、配著女人們不斷的哀嚎而漸漸模糊。
除了那天的記憶,和一些他曾經買給我、卻早就不知去處的玩具,我對這個人的印象趨近於零。或許也知道這樣的離開對大家來說都難以啟齒,因此從未向大人們詢問他的過去。
幾年後,《多桑》上映,我跟著許多如同陌生人般的老鄰居們一起在火車站前看完首映,很多人哭了。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落淚,只記得最後我抱住了父親,感謝他用了兩小時四十分鐘的影像,讓我對這個擁有血緣、卻也無緣的人,有了那麼一點淺薄的認知。
此後的二十多年,自己未再重看這部片。每當許多熱愛電影的友人向我稱讚這部片有多好看多好看時,我卻也只是微笑答謝,不知該多說什麼。畢竟那對我來說不只是部電影,而是幾乎所有對他的印象。
隨著年紀漸長、更瞭解自己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內心某些放蕩不羈、英雄悲壯的爛個性,似乎就隨著基因這麼理所當然地傳承下來。
在出發去開車橫貫美國、進行那趟拼湊家族記憶的旅行前,突然意識到這樣的基因存在,便問起父親:多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淡淡回答:「個性應該很浪漫吧?那樣的年代,為了一圓淘金夢,便隻身北上、當了別人的義子……」到這裡父親便沒再多說。
幾天後,我帶著這樣模糊的線索上路,在橫渡沙漠的日夜中,想著自己、想著父親、想著家族。忽然間好像理解自己為何上路、而他為何用電影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多桑」。
原來我們都一樣,窮極一生拼湊著父親的輪廓。可能唯有這麼做,我們才有機會讓自己完整。
而我們都如此幸運,用文字、影像讓多桑繼續活著,而這次,又加上了漫畫。 向來把朋友看得比家人還重的他,應該很開心又有更多人看到他的故事。
你說是吧,多桑?
【預購】小飲,良露:葡萄酒旅記(Slow Wine)◎韓良露(繪者:歐陽應霽)
平常價 $28.00日日是好日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旅遊不只要選地理好風景,也要選人文好風景,
酒鄉之美就在風土與人文皆美,
沒有好山好水,釀不出好酒,沒有人文素養高的農人,
也釀不出有內涵的酒。──韓良露
韓良露對旅行已然上了癮,在近二十年的旅行生涯中,走遍了世界五十多個國家,行過無數的大城小鎮,吃遍世界,也喝遍世界,給也愛旅行、愛美食、也愛喝的讀者,淵博大器,暢快溫暖感性的文筆,訴說一瓶瓶葡萄酒的故事。
韓良露(1958-2015)
食家、旅行家、生活家、作家、非典型知識分子、公益文化推廣者;種種興趣、專長、投入與身分,讓她成為豐厚多元的文化人。16歲開始於詩刊發表現代詩,開啟寫作之門,寫作觸角廣及影評、散文、電視和電影劇本等,曾獲台北文學獎、新聞局優良劇本獎、廣播金鐘獎、電視金鐘獎多項殊榮。
2006年起成立「南村落」,以藝文社會企業方式介入推廣、舉辦超過千場文化活動,重新詮釋在地文化,並因此榮獲2013年「台北文化獎」個人獎,被盛讚為「城市的文化魔術師」。2015年,以《良露家之味》榮獲圖書類金鼎獎。平日喜歡研究星象、蒐集地上城鎮。
著有《美好生活,其實很簡單:韓良露和李漁的「閒情偶寄」》《上昇星座:生命地圖的起點》《露水京都》《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良露家之味》《文化小露台》《台北回味》《韓良露全占星系列》《微醺》《雙唇的旅行》《浮生閒情》等作品。
繪者簡介
歐陽應霽
一個不甘心因此也不容易被標簽定位的創作人。時而塗鴉漫畫荒謬奇情一心造反,時而登堂入室訪親會友大做文章,或者駐守廚中舞刀弄叉飲飽食醉,或者離家出走天南地北浪蕩終日。始終迷戀文字和圖像,願意在兩者的微妙關係中糾纏成長,矢志做個貪心的,快活的,認真的跨媒體導遊。
文字創作有《味道上海》《味道台北》《香港味道》《半飽》《天生是飯人》等;漫畫創作《天啊我的天》《愛到死》《小明》《三七廿一》《我的天使》等。
小飲之趣,微醺之樂 韓良憶
因為替《小飲,良露》校對文稿,想起了我與良露共有的一次普羅旺斯小旅行。那年夏天,我和姊姊、還有我們各自的丈夫在巴黎會合,一同前往普羅旺斯一個小村短期居遊。
小村位在亞維儂和阿爾之間,村側有座小山,山頂有中世紀古堡廢墟,城堡主體已傾頹,徒留斷瓦殘垣和大半也已崩坍的城牆。我們在古堡的腳底下,租了一間石砌老屋,也租了車子,方便移動。我和先生約柏是頭一回造訪普羅旺斯,姊姊和姊夫卻是舊地重遊,因此每天的行程泰半由我們作主,他們不大表示意見。其實,哪有什麼行程,不過就駕車四處晃悠,今天一路往南,明天朝東,後天向西,訂個大目標,走到哪兒算哪兒,就算沒到達原本打算的目的地亦無妨。總之,一切隨興吧。
前提是,途中一定要找個看來順眼的地方,好好吃喝一頓。這時,就很慶幸一行四人都是嘴有點刁、但不挑食的人。這話乍聽矛盾,卻是實情,怎麼說呢?我們都愛吃、肯喝,對飲食有一定的要求,但要求是合理的品質,追尋的是價值而不是價錢。
而普羅旺斯真是美酒佳餚之地。白天,日頭炎炎,我們在古老的城垛陰影下、樹蔭底,喝冰鎮得恰到好處、優質但平價粉紅酒或白酒。夜裡起風了,天微涼,那就開一瓶當天才在教皇新堡酒莊裡買的高價紅酒,佐用迷迭香枝燒烤的牛肋排吧。我們在普羅旺斯的那一星期,日子大抵就是這樣的。在那段期間,我和良露不但是姊妹,也是天天同桌喝酒吃飯、談天說地的好旅伴。
校對書稿時,不時想起那一段好時光,可惜那一回,我沒有向良露請教更多有關葡萄酒的歷史和文化,還好,她把我忘了問她的一些有趣的知識、掌故和她的思索,都寫進這本書中。我敢以校對者和讀者的身分不客氣地說,這是本並不高高在上、卻不同凡俗的酒書,只因其作者寫的不只是酒,還有酒背後的故事,酒鄉的風土歷史和文化。
小飲之趣、微醺之樂,藏在字裡行間,幸運如我,曾有緣與她分享。
插畫序
微醺的思念 歐陽應霽
如果一切可以再來,在那個傍晚,在台北Bravo FM90.3的錄音環節前,剛吃過良露姐刻意張羅來的頂好美景川味担担麵和紅油抄手,滋味尤在舌尖——我會央求錄音後跟她一起去小酌一杯——這是跟良露姐認識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提出過的要求,也可以說,在她面前我永遠是個好奇同時被動的小朋友,因為好奇竟然有人比我對這大千世界萬事萬物更好奇,而她比我主動千百倍,風風火火的,在一切開始之前,她已然經過。
從上世紀九○年代初來埗到,有幸認識良露姐。她忙,但多年來一直為我各種出版物寫序、主持新書發布、上她的廣播節目、提供南村落的空間給我舞弄吃喝招待朋友⋯⋯慷慨瀟灑的,一如某次聚會她穿的一襲紅色連衣裙,闊袍大袖的像個女俠。
在她面前,我是完全沒有資格談吃談喝的,所以更安心更肆意的跟隨她去吃喝,回想起來,這些機會確又太少,想再約,又太遲。
平日其實不常喝酒的我,喝起酒來很容易動感情。能夠在這微醺中,為良露姐提筆塗鴉,若隱若現,既近且遠,寄託一種不會輕易逝去的感激和思念。
作者序
我一直在酒途 韓良露
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旅行生涯中,法國大概是我去的次數最多的國家,雖然待的時間並非最長,我因在倫敦長住五年,但自從英法海底隧道通程後,從倫敦維多利亞火車站到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北站,成了我每年至少五、六次以上固定出遊的小旅程,回到台灣定居後,也幾乎有十年的時間年年會去歐洲一趟,不管是去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奧地利等等,所有的行程都一定還會加上法國,法國永遠是我到達或轉程的目的地。
朋友問為什麼頻頻去法國?為了巴黎嗎?不完全是,雖然總會在巴黎停留幾日,不斷去法國真正的理由是為了酒鄉與酒鄉鄰近的美食之城。
我是個愛酒之徒,不止是好瓶中飲,更愛生產各類酒的家園風土,世界酒鄉之旅一直是我的主題旅行,二十多年下來,也竟然去過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酒鄉,去的最多的當然是葡萄酒鄉,從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到匈牙利、希臘酒鄉,再到出產新世界葡萄酒的美國、智利、阿根廷、澳洲、紐西蘭的各地葡萄酒酒鄉,再加上各種威士忌、萊姆酒、龍舌蘭酒、啤酒等等的酒鄉,屈指一數,我這個非專業從事葡萄酒商務的業餘愛好者,可能去過的葡萄酒鄉還遠超過一般專業酒商吧!
其中我去過最多的酒鄉之國就是法國了,在旅行法國幾十次的旅程中,每一次我都會排上一個酒鄉之旅,有的酒鄉會一去再去,如今我的法國旅圖上真是貼滿了紅色的標記,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法國的東南西北各鄉各城,我先生曾問我這算得上是人生成就嗎?我只知道看著那些去過的酒鄉的地名及地圖,我就覺得很快樂,太多美好的回憶會自動湧上心頭,尤其絕大部分的旅程都和我摯愛的丈夫一起出遊,人生有這麼二十多年甜蜜浪漫的旅程相伴相隨,我真的很感恩。
【預購】酒途的告白2:喝到世界的盡頭(La Ruta del Vino)◎黃麗如
平常價 $33.00喝酒,是認識一個國家的靈魂,最快的方式。
旅遊散文╳美食美酒╳酒譜食譜╳推薦適合旅行看的書
看了黃麗如的新書《喝到世界的盡頭》,
好想跟她一樣,瀟灑地踏上酒途,
居遊、小酌、結交不同文化的酒友,
而後微醺地隨著這位酒徒的腳步,
從這個盡頭,一路晃悠到那個極境。
──韓良憶
世界盡頭有甚麼?以各地所品飲的佳釀,為一個又一個世界的邊界立下座標,同時以在地的酒食,呈現地球盡頭的人文風景。透過好酒好食,每一個盡頭其實都是世界的中心,緊抓住旅人的靈魂。世界盡頭並不遙遠,透過文字以及歸來後料理的再現,自己的餐桌亦是世界盡頭的風景。
正如作者黃麗如在自序中描述:因著對玻利維亞高海拔葡萄酒的念念不忘,我在2018年重返這個南美洲的內陸國,Bertil給了我他心目中理想的酒莊名單以及酒友名冊,我依著線索一路南下,跳過了知名景點烏優尼(Uyuni),也不在意恐龍在這個國家留下的神祕腳印,我只想堅定的走在酒途上。
酒會帶路,她把我帶進蘇克雷的法國使館內,過了一個月的暢飲人生;她又帶我穿過安地斯山的險途,千迴百轉溯至玻利維亞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最初的葡萄酒故鄉卡馬哥(Carmago)。然後,我再帶著卡馬哥釀酒師的託付,背著他所釀的自然酒前進阿根廷、把酒運至超過3千多公尺高的蒂爾卡拉(Tilcara)葡萄園。接著,再從高山行旅至河谷、翻越數個山頭,在酒神指引下,把酒送至卡法亞特(Cafayate)的釀酒藝術家。做為酒神的信使,我往往走進一個酒區最神祕、遙遠的酒莊,這個酒莊總是熱切說著下個酒莊的故事,下個酒莊又總是含著眼淚說著與上個酒莊結緣的過往。
在宅配酒的南美公路上,一路暢飲、一路聽故事、一路被照顧。我是個闖入者,因為酒的緣故,立刻被接納為家人,在杯觥交錯與永無止盡的烤肉中迷醉。
韓良憶(美食作家)、張佩瑜(旅遊圖文作家)、貝莉(作家)
黃麗如Lily Huang
酒途旅人,信某香港神婆看著命盤所云:「想要,就可以立刻擁有。」而忽略其他警語。
透過酒走進八十幾個國家的靈魂深處,儘管很多地方都只是匆匆走過、沒看清楚,但該搭飛機的時數、該吃的飯、該喝的酒都沒少,害怕遺忘只好把那些國家的味道喝進身體。旅行與飲酒的偏見紀錄於「享樂遊牧民族」(http://nomad821.blogspot.com/)或FB「享樂遊牧民族」。
著有《酒途的告白》、《極南》、《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等。
以酒為旅程開路
La Ruta del Vino
街頭警車鳴笛大作,馬路拉起了封鎖線。我在計程車上,看著司機無奈地改道再改道,明明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國內機場(AEP)到聖特爾默(San Telmo)是很短的車程,結果一路又塞又堵又管制,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到我下榻的住所。司機說:「該死的G20!妳算幸運的,飛機有降落,等一下就要關閉國內機場三天,布宜諾斯艾利斯今明兩天的地鐵都會停駛。大家都逃出城外了,妳還進來,這幾天妳可能就會被困在城裡了!」
本來計畫要去友人家烤肉、垂直品飲馬貝克(Malbec),當我正在街頭想著該帶甚麼伴手禮時,電話響了,友人說:「我找不到車子載妳來我家,明後兩天道路都封鎖了,就算妳出得了城來烤肉,也回不去城裡搭飛機回台灣。」看著街頭電視牆播著川普、習近平紛紛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畫面,我不禁怒火中燒。在阿根廷經濟最為低迷的此刻,為了營造城市通行無阻、和平美好的幻象,強制上百萬人改變生活習慣、逼著旅人放棄原有的行程安排,這趟旅程壓軸的酒肉饗宴跟著G20風暴一起煙消霧散。
沿著Defensa街走,酒吧、咖啡館已經預告G20期間可能歇業,探戈酒館Bar Sur的經理麥克說:「很多路都封鎖了,客人進不來,我們要怎麼營業呢!」再過兩個路口,菜攤的阿姨提醒我多買幾盒藍莓,因為明天可能送貨車進不來,她的店也不開了。街頭瀰漫著大伙準備棄城遠走高飛的氣氛。報攤的頭條全部是G20,被報紙押在下方的雜誌,露出一角的封面故事:南美自由盃的決賽發生暴動,河床隊(River Plate)的球迷用催淚瓦斯和石塊攻擊博卡青年隊(Boca Juniors)的巴士,造成多人受傷、司機昏迷。
阿根廷等了好久終於等到南美足球盛事的最後冠亞軍全是自家人、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強的兩支勁旅將要對決,沒想到遭遇球迷鬧事,賽程無限延期,我的看決賽計畫也被迫取消。球迷的暴動讓城市更加不安,G20的舉辦無非火上加油,對政府不滿的情緒籠罩街頭。
天很藍、風很輕、雲很飄,但城市的負能量爆表。沒想到這趟南美旅程的終點讓人萬念俱灰。
在走回住處的路上,瞥見一間小小的酒舖,卡法亞特(Cafayate)、聖地牙哥河谷、還有大量的門多薩(Mendoza)葡萄酒優雅的排滿貨架,從非主流的阿根廷西北產區、烏拉圭葡萄酒,到智利與阿根廷的一級戰區,過去三個月我走過的酒途幾乎都在架上重現。美洛、坦納、馬貝克、特羅托斯,我像在盤點回憶錄般一瓶一瓶的放在籃子裡。
我問:「你們明後天會營業嗎?」
老闆璜(Juan)說:「當然會,早上十點到晚上十點,天天營業。」
我說:「不過G20不是造成很多店無法做生意?」
他笑著說:「那我們更要開,在這種節骨眼,我不能背叛我的信徒。」眼前亮起光明燈,當整個城市都要棄我而去時,這間酒舖對我不離不棄。
酒舖開著、公寓對門的肉舖開著、旁邊的菜攤也開著小門,靠著這些,我和友人可以愜意的在下榻公寓的小院子開心度日。今天煎牛排、明天烤香腸、後天煮雞湯。隨著天光灑在院子的角度,紅酒、白酒、氣泡酒一瓶一瓶的開,當然,還有馬黛茶,小小的院子像是無邊無際的大草原,把我們帶離了受困的城市,G20的最新進展與街頭的抗爭,都與我無關。
我們喝著酒,想著幾天前在彭巴草原躺在吊床上,看書、飲酒的時光,回味著懷著四個月身孕的Mercedes帶著我們騎馬走逛草原的那個早晨。天寬地大、杳無人煙,前不著村後不著院的大塊風景,給我很大的安慰與安全感。看似跟世界斷了線,可是卻是重新跟自己連上線,清晰的知道呼吸是為了自己、喝酒是為了自己,一切的感官都是如此直接。
當眼前的風景是那麼靜好時,Mercedes的馬突然發狂,差一點把她甩到草地上。但她以堅定的眼神、靈活的身手馴服了不受控的馬,一點都沒因為自己懷有身孕而膽怯或慌張。在草原上生活多年的Mercedes,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節奏過日子,看似隱世,卻是更靠近世界本來應有的面貌。她彷彿生活在世界的盡頭,其實是看透了世間的奧祕。
再次走進酒舖,璜問我:「被困的時光怎麼度過?」
我說:「繼續跟你買酒,繼續在小院子裡吃喝。」他問起了我的旅程,我從幾個月前的玻利維亞說起。
他說:「為何是玻利維亞?」
我說:「因為酒的緣故。」他會心一笑,就像三個月前我剛抵達拉巴斯(La Paz)時,Gustu的經理Bertil給我的笑容一樣,那是對於酒友會踏上酒途而給予的支持表情。
因著對玻利維亞高海拔葡萄酒的念念不忘,我在2018年重返這個南美洲的內陸國,Bertil給了我他心目中理想的酒莊名單以及酒友名冊,我依著線索一路南下,跳過了知名景點烏優尼(Uyuni),也不在意恐龍在這個國家留下的神祕腳印,我只想堅定的走在酒途上。
酒會帶路,她把我帶進蘇克雷的法國使館內,過了一個月的暢飲人生;她又帶我穿過安地斯山的險途,千迴百轉溯至玻利維亞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最初的葡萄酒故鄉卡馬哥(Carmago)。然後,我再帶著卡馬
哥釀酒師的託付,背著他所釀的自然酒前進阿根廷、把酒運至超過3千多公尺高的蒂爾卡拉(Tilcara)葡萄園。接著,再從高山行旅至河谷、翻越數個山頭,在酒神指引下,把酒送至卡法亞特(Cafayate)的釀酒藝術家。做為酒神的信使,我往往走進一個酒區最神祕、遙遠的酒莊,這個酒莊總是熱切說著下個酒莊的故事,下個酒莊又總是含著眼淚說著與上個酒莊結緣的過往。在宅配酒的南美公路上,一路暢飲、一路聽故事、一路被照顧。我是個闖入者,因為酒的緣故,立刻被接納為家人,在杯觥交錯與永無止盡的烤肉中迷醉。
運酒所至之處太夢幻也太遙遠,每一個見面猶如彗星撞地球的機率,彼此都知道之後再相會不知道要越過多少千山萬水,只能把握當下,從相遇的那一刻一直喝到夜很深很深為止。一起暢飲的朋友,都住
在遺世獨立之處,有著自己的一方天地、過著自己的時區、置身在世界的盡頭。但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一切都以酒運轉,活出迷人的姿態與堅持。
酒會領路,總是把我帶進世界盡頭的盡頭,就算造訪尋常的風景也在酒的暗示下另闢蹊徑、感受了不尋常。隨著梅茲卡爾(Mezcal)的煙燻味,流連死者和生者同歡的墨西哥亡靈節,在屬於愛的節日裡卻經
歷著殘酷風暴;喝著Piscola瞥見智利的隨興與憂鬱,原來Pisco sour只是武裝自己的味道;飲著甘蔗酒(Cachaça)在巴西薩爾瓦多墜入森巴魂的的最深處,有費洛索(Caetano Veloso)的音樂相伴,還有誰會想念里約;循著坦納(Tannat)的滋味、和著大麻的香氣進入讓人眼睛一亮的烏拉圭,看見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筆下融合美麗與憂傷的陽光與陰影。
酒會繞路,在國與國的疆界間,把我帶進充滿傳奇與神話的旅程,雖然事後想來莞爾,但因為酒魂相伴,她讓我克服了人在遙遠之地的不安與徬徨,在酒神的加持下,沒有到不了的地方。我清醒的記得在波羅的海深不可測的靈異沼澤旁,喝著Black Balsam聽著黑魔法傳奇,醇厚的滋味鎮定我的膽怯。我懷念著在諾亞方舟下錨的亞拉拉山旁,喝著如絲綢般的亞美尼亞白蘭地,即使旅程常走進歧途,但這個長達六千年的釀酒古國引我進入飲酒的純真年代。她是那麼邊緣的國度,然而她的歷史幾乎等同人類發展史,拎著酒杯絕對會相信亞美尼亞是宇宙的核心。
跟著酒的滋味,我進入了北極、闖入了南極,酒,絕對不是極地行遊的賣點,但卻是我的解藥。在苦等北極光數日無果時,因為有伏特加相伴,永夜都變得有永晝的神采。在南極之旅槓龜、必須在海上漂流八日時,結合南極冰風暴的各式調酒調和了情緒的沮喪,也彰顯大自然的無常。酒化解了旅程的絕望、展開南冰洋的酒途,在這條航道上,暢快的跟謝克頓、史考特、阿蒙森等人舉杯,酒,開通時光旅程。
7月9日大道(Avenida 9 de Julio)湧進了抗議的人潮,我從Estados Unidos街拐進我的住所,聖特爾莫區在封城三天後宛如遺世獨立的小王國。隔壁的院子傳來陣陣烤肉的香氣,鄰居說:「管他G20、還是世界要毀滅,日子還是要過、肉還是要烤、酒還是要喝。」
不管時局多糟糕、不管旅程多慘淡、不管對於未來之路有多麼心驚懼怕,慶幸自己是酒神的信徒,在酒途上,先喝一杯,酒會為旅程開路。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1940-2015),烏拉圭記者、小說家。著有《足球往事︰那些陽光與陰影下的美麗和憂傷》、《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等書。
以酒為旅程開路
分享給所有喜歡在旅途喝一杯的你~
【預購】叛逆的葡萄:踏上珍稀葡萄酒旅程◎傑森‧威爾遜 (Jason Wilson)(譯者:傅士玲)
平常價 $38.00《紐約時報》年度最佳葡萄酒書專書
被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稱之為「天殺的葡萄」!(Godforsaken Grapes)
稀有的、原生的、即將滅絕、自然的、有機的葡萄品種
這是一本葡萄酒的酒徒冒險
世界上已知有近1,368種葡萄酒──從Altesse到Zierfandle──我們卻只用其中的20種葡萄來釀造80%的葡萄酒。譬如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是波爾多最知名的葡萄品種,但如今舉世掀起一股ABC情結──Anything but Cabernet,追求卡本內(Cabernet)以外的稀有葡萄酒。
作者也認同這股風潮,不再迷信高階酒,出於個人嗜好,一一探查這類葡萄酒史,尋找滋味獨樹一格的酒,以及它們的根源。他超越所謂的「貴族葡萄」,嚐遍瑞士、奧地利、葡萄牙、法國、義大利、美國及其他國家,形形色色晦澀難懂的葡萄酒,而這些統統都是被我們忽略低估的葡萄品種。在這個過程中,他研究了為什麼這些葡萄酒失寵(或者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取得它),進而調查出地緣政治、經濟和時尚如何改變我們的飲料。這是一部品酒家冒險旅行的紀實文學,也是作者寫給葡萄酒的一封有趣的情書。
本書基本上是造訪葡萄酒的旅行書,但沒有旅行書的按圖索驥形式,作者將基本的葡萄酒發展歷史與知識融在行文故事間,使得知識性的部分不艱澀,故事又有豐富的文化性,而且探討了多位知名品酒家與他們的方法學,對入門者相當具參考性。
作者說書寫的動機是為了解決自己的疑問和好奇,因此對需要閱讀葡萄酒入門書的讀者,是易懂易讀也有共鳴的,對稀有品種葡萄的故事有好奇的讀者即使已經擁有基礎的酒類知識,也不至於覺得本書太淺顯,可以說囊括了更多了目標讀者。其文筆是典型美國媒體專欄作家的風格,敘事清晰有條理,用字遣詞有個人風格,描寫生動有畫面。
名人推薦
楊子葆(葡萄酒作家、現任駐愛爾蘭代表)
韓良憶(美食旅遊作家)
黃麗如(《酒途的告白》作者、專欄作家)
陳上智Patrick (台灣侍酒師協會總編輯)
劉文雯Melinda(阿爾薩斯Domaine BOHN家釀酒莊民宿主人、旅遊作家)
Célia(法國酒商、專欄作者、葡萄酒部落客)
Jean-François Gallon & Yola(在布根地經營La Quarréenne有機自然酒專賣店、Jean曾任LV全球書店經理)
葡萄酒是一座迷宮」,善哉斯言,而我慶幸有作者擔任嚮導,引領著我走入那一座既真實卻又如夢一般的迷宮,即使始終徘徊其中,亦不覺懊悔。――韓良憶
威爾森的珍稀葡萄考察旅程,不只是喝在地的葡萄酒去感受自然酒的風味、看清楚葡萄園本來的面目,在一趟又一趟的酒途中,他也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在義大利寄宿家庭喝到的那口酒滋味、在歐洲漫長轉機的那杯瑞士葡萄酒、在歐洲爆發難民潮時的葡萄園風景――一個又一個與酒與人相遇的故事,勾勒出葡萄酒是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既重要又尋常,既獨特又能安撫人心,在不同的國度裡,葡萄酒照映出人生的模樣。――黃麗如
誰說葡萄酒一定要喝名牌?一定要迷信學院專家的話或分數?在酒鄉看著這本書,深深體會作者那股深愛葡萄酒的特有張力,作者非常了解葡萄酒農,他以那種不同於一般學院派的思維,給予了葡萄酒一把鑰匙,一把打開通向真正享受葡萄酒樂趣之門的鑰匙。――劉文雯Melinda
跟著作者用充滿好奇的心,和一張願意嚐鮮、渴求各種葡萄酒的嘴,探索那些完全沒聽過的產區和葡萄品種。精采幽默的文字,讓人一拾起,便欲罷不能!――Célia
媒體好評
「年度最佳葡萄酒書專書。」──紐約時報
「2018年十大最佳美食書。」──Smithsonian Magazine
「逸趣橫生、饒富啟發,研究深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旅行加上遊記,威爾遜以實現個人口味偏好,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高度個人化,更冒險的飲酒建議。」──Punch
「憑藉考古學家的狂熱決心,旅行者的好奇心,以及對其主題的百科全書知識,傑森威爾遜深入了解稀有葡萄酒的世界。原創,迷戀,並且非常有洞察力。喝下來!」──安德魯‧麥卡錫Andrew McCarthy(演員、導演、紐約時報暢銷書《最遙遠的歸途》作者)
傑森‧威爾遜Jason Wilson
烈酒評論家。為《華盛頓郵報》定期撰稿人 ,多年來其飲料專欄屢獲殊榮。作品出現在很多的報紙、雜誌和網路專欄裡,撰寫關於各式酒類、美食與旅遊,如《舊金山紀事報》、《費城每日新聞》、《費城雜誌》、Philly.com、《紐約時報》、NewYorker.com、 AFAR、 國家地理旅行者等。同時也開設葡萄酒與烈酒課程。
在他的非酒生活中,是《The 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系列編輯。
著有《Boozehound》以及《The Cider Revival》 等書。
網站:jasonwilson.com
Email:jason@jasonwilson.com
譯者簡介
傅士玲
筆名王約、穀雨,臺灣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所、喬治梅森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畢業,媒體出版經歷近30年。曾任職漢聲雜誌、商業週刊出版公司、壹週刊,2012-2014華府作家協會會長。譯有《威尼斯共和國:稱霸地中海的海上商業帝國千年史》、《新歐亞大陸:面對消失的地理與國土疆界,世界該如何和平整合》、《偷書賊:建構統治者神話的文化洗劫與記憶消滅》、《紙的世界史》、《重回馬可孛羅的世界》、《時光的禮物》等。著有《蔣公獅子頭》等。文章散見於商業週刊、世界日報等。
Email:emafu63@yahoo.com.tw
品嚐稀有葡萄帶來的驚豔
葡萄酒太常被加上威望和品牌的偏見,被視為奢侈品,和所謂「對的」汽車、家具、精品包一樣。關於葡萄酒的話題,總脫離不了老生常談的那一批品牌地名──波爾多一級酒莊(First Growth Bordeaux)、特級園布根地(Premier Cru Burgundy)、納帕谷(Napa Valley)。
而且,話題總不可避免地都強調相同的老葡萄品種: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黑皮諾(Pinot Noir)、夏多內(Chardonnay)。
然而,在過去十年間,美國與歐洲的葡萄酒愛好者開始注意到葡萄酒單上,除了如雷貫耳的名字以外,多了不常見的名稱。在許多時髦餐廳和酒吧裡,細讀酒單會很可能會發現怪異、佶屈聱牙的葡萄品種,它們來自於很多即使時至近期,大家甚至不知道種植葡萄的地方。對來自鮮為人知地區的鮮為人知葡萄趨之若鶩,逐漸興起於二十一世紀,大家對智利的卡門內爾(Carménère)、西班牙的阿爾巴利諾(Albariño)、奧地利的綠菲特麗娜(Grüner Veltliner),大肆吹捧。即使深受歡迎的阿根廷馬爾貝克(Malbec),十二年前無人知曉。但時至今日,這些葡萄,還有許多和它們類似的葡萄,都是高級葡萄酒狂熱分子的心頭好。
多年來,葡萄酒產業一直都在朝向單一文化現象演變,本地葡萄品種遭到淘汰,以種植更能立刻獲利、更符合大眾市場需求的釀酒葡萄,諸如黑皮諾、夏多內或灰皮諾(Pinot Grigio)。我常感到震驚,很多人大啖豪華大餐,非常在意他們吃進身體裡的食物,可是開的葡萄酒要不是最便宜、充滿各種添加物的廉價酒,就是炒作過頭定價過高──兩者都是單調乏味的葡萄品種,隨處可得。
然而,在一些狹小的地帶,有一些英勇的葡萄農始終致力於堅持種植本地品種,而不是剷除它們。種植稀有品種葡萄的這類農人,往往也矢志採用有機種植、手工採摘和天然釀酒技術,不含大量添加劑,這或許並不奇怪。因為在這些有機物裡,可能隱藏著解決氣候變遷和疾病難題的線索。也或許,這些罕見卻有形能被觸摸的葡萄品種,在葡萄酒商店裡往往能帶來某些最好的價值。
葡萄酒總是和權力和金錢綁在一起。數百年來,一直都有守門人在決定哪些葡萄是「好的」,哪些是「壞的」。舉例來說,白高維斯(Gouais Blanc)是一款白葡萄,但自中世紀以來曾經在整個歐洲遭到不同的皇室律法禁止栽種。君王們認為它是一種太過淫亂、沒教養的葡萄,只能釀造劣酒──亦即中世紀法文的「gou」。諷刺的是,透過DNA檢測卻發現,白高維斯是八十餘種葡萄的母株,其中有好幾種的父株是黑皮諾,包括夏多內,說不定還有麗絲琳(Riesling)。
幾個世紀以來,一個又一個帝王接而連三做類似裁決,規定可以栽種哪些貴族葡萄,而其他的則加以禁止。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大家偏愛法蘭克王國的葡萄酒更甚於「來自匈人」(Heunisch)的產品;「來自匈人」是帶有貶意的字眼,用來形容所有來自東斯拉夫領土的東西。
西元1395年,布根地公爵(Duke of Burgundy)禁絕嘉美葡萄(Gamay,謂之是「非常壞且不忠貞的品種」),堅持只能栽種黑皮諾。數百年以來,哈布斯堡(Habsburg)的葡萄酒都是舉世最重要的產物,然而一旦帝王衰亡,這些葡萄酒很多竟被遺忘了將近百年之久。
今天,雖非帝王,但守門人要不是有權有勢的葡萄酒評論家,用100分為滿分的計算方式打分數;要不就是大都會裡時髦餐館裡,引人矚目無所不知的侍酒師。說什麼最貴的葡萄酒,或是顯赫產區名牌葡萄酒,或是贏得90分以上的酒才值得一嚐,我們有些人對這類觀點根本不以為然。
我們這些喜歡晦澀或「怪異」葡萄的人, 喜歡喝阿提斯(Altesse)和藍佛朗克(Blaufränkish)、內格芮特(Négrette)、白羽(Rkatsiteli)、茲瓦卡(Žilavka),還有數十種其他所謂的「天殺」的葡萄(Godforsaken Grapes)。我們努力保護它們,原因就如同我們要拯救傳家寶番茄、蘋果和傳統牛隻,還有建立龐大的種子銀行一樣。前所未曾品嚐過的每一顆新葡萄,都讓我們有機會嘗試新口味。在這個日益全球化、同質化的世界,這不僅僅只是件虛榮的事。
嘗試不一樣的東西吧。試試怪異的東西。讓自己接觸你從未考慮過的滋味。品嚐能讓你暫停一瞬間,集中注意力去體驗的某些東西,並感受任何事物。希望我的葡萄酒探險之旅能對你有所啟發。
Jason Wilson
【預購】再見巴黎◎馮索瓦‧史奇頓( Francois Schuiten)、貝涅‧彼特(Benoit Peeters)(譯者:藍漢傑)
平常價 $43.00歐洲漫畫大師叩問城市未來的預言書
走訪巴黎,是為了讓旅人重新面對過去
「終於,我在航向地球的途中了。將會有什麼發現,我一無所知。既然已經抓住離開方舟的機會,無論未來如何,我都無悔……」
跟著凱靈夢遊巴黎:全景拱廊街、花神咖啡館、巴黎聖母院、塞納河、艾菲爾鐵塔、凱旋門、工藝博物館、龐畢度中心、巴黎大堂、新橋……
【百年後人類城市是這樣的】
全球暖化造成地球的劫難,環境污染不適人居住,於是在2051年,有六千人搭上航向遙遠之地的太空船隊「方舟」,逃離地球。在方舟生活了一百多年的方舟居民,漸漸開始想念地球的一切,為了釋出善意,於是派遣一艘太空船前往探尋……
2155年底,太空梭「迢舶號」即將啟程,少女凱靈終於得以前往地球,踏上她抱以無限綺想的巴黎,逃開限制重重的「烏托邦」。然而,巴黎卻已是座籠罩在巨大玻璃罩中的博物館,古蹟建築被拆解販賣,市民地景得以虛擬重建。凱靈開始分不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究竟,她追求的是巴黎,還是只是在尋找一個假想的歸屬之處?
看史奇頓與彼特的作品總會令我覺得,似乎未來與過去並存著,現實與虛擬並存著,時間不再是一條指向未來往前無限延伸的直線,反倒像是晨曦中的霧般包圍著畫中的世界。——常勝(漫畫家|2017年獲頒台灣金漫獎與日本京都國際漫畫大賞)
【一段自我追尋的奇幻旅程】
「正當我以為能回到他身邊的那一刻,卻也失去了他。一切我所渴望的都在幻滅……」
《再見巴黎》不單是一本充滿未來想像的迷人漫畫,更是一部城市的預言書。史奇頓與彼特這對組合,再度展現了他們的魅力,以濃厚的歷史人文底藴,搭佐瑰麗科幻的圖景,透過將來對往昔的懷想,讓讀者在錯綜時空之間,驚覺虛擬與現實的貼近,反思一座城市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同時,他們選擇在浩瀚架構下,聚焦於主角的心理,不斷探討人何以逃離、何以追尋、何以歸去。正因你我都曾有懷疑自己不屬於這裡的時候,看著主角凱靈的焦躁混沌,我們似乎也想起了自己,以及那段自我追尋的旅程。
書裡大量的對白,來自凱靈閱讀地球帶到方舟的古老書籍,諸如班雅明的《巴黎,19世紀之都——拱廊街之書》、羅比達《20世紀》、王爾德的《溫夫人的扇子》、奧地利維克多・法蘭可的《意義的追尋》、波特萊爾的《巴黎的憂鬱》、尼采的《善惡的彼岸》《道德系譜學》、詩人韓波《生活在他方》等,看著這些經典思考人生,搖擺在真實與虛幻之間,渴望追尋自我……
尼采《道德系譜學》:
「其實,離我們每一個人最遠的,是自己。」
王爾德《溫夫人的扇子》:
「生命中有兩種悲劇,一種是不能滿足渴望,另一種是滿足了渴望。」
奧地利維克多・法蘭可《意義的追尋》:
「懂得『為什麼』而生的人,幾乎足以承擔所有的『如何』而活。」
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
「必須沉醉下去,凡事皆寓於此:太過沉重的時間,壓碎了你的雙肩,使你傾倒在地,要免於此一難題,你就必須沉醉下去,無止無息。」
名人推薦
羅智成(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
阮慶岳(建築師、小說家)
常勝(漫畫家)
——奇幻推薦
作者簡介
編劇:貝涅‧彼特(Benoit Peeters)
這對比利時X法國的創作組合,自1984合作推出「朦朧城巿 cites des obscure」後,已創作超過15本漫畫創作,得過諸多漫畫獎項。結合著展覽、影片、建築,這系列已成為某種文化現象。巴黎、布魯賽爾均各有一個地鐵站,由他們所規劃設計。巴黎是工藝博物館站(Arts et métiers),布魯賽爾是艾爾門站(Porte de Hal)。
本系列,曾由大辣出版《消逝邊境 I & II》。
簡體中文版己出版《撒瑪利亞的城牆》《巨塔》《布魯賽》《傾斜的女孩》《影子》《沙粒效應》等書。
譯者簡介
藍漢傑
巴黎第八大學碩士。曾任DJ、駐法記者、周刊主編。著有小說《偶然是個魔法師》。譯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迪亞諾《三個陌生女子》,勒.克萊喬的《沙漠》、《偶遇》,褚威格的《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等文學作品,漫畫譯作有馮索瓦‧史奇頓與貝涅‧彼特的《消逝邊境》、喬安・史法與聖修伯里的《小王子》等。
善於「虛構」的高手
常勝(漫畫家)
一如《消逝邊境》中文版作者序中彼特所描述的,馮索瓦.史奇頓(Francois Schuiten)與貝涅.彼特(Benoit Peeters)這對搭檔早在12歲時就開始了他們的合作。1968年,年僅12歲的兩人在學校創辦了名為《Go》的小畫報,為了讓當時的中學負責人以為是一群人所為,他們虛構了一大串的筆名。之後,更利用小畫報虛構了學校的地基不穩,校旁正好有個瓦斯儲存槽,會有坍塌的危險……
不得不說,初見這段描述,我不自覺的笑出聲來,因為屬於史奇頓與彼特的虛構世界,早在他們12歲時就開始建構,那彷彿是只有史奇頓與彼特才能看見的平行世界。
20歲時彼特的第一本小說問世,寫的是法國大作家克勞德.西蒙(Claude Simon)的虛構自傳,彼特在書中宣告他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十多年後,他真的獲獎。
是吧?這看來像是預言般的橋段,其實更像是虛構世界中真實存在的事實,在那個只有史奇頓與彼特才能看見的平行世界裡……
「我們想要做出一本更像我們的漫畫。」1983年開始,這對搭檔在為數甚多的合作創作中,持續不斷地建構了史奇頓與彼特式的世界觀。
我可以保證,那絕非易事,虛構的世界、架空的年代,你必須設想的夠周全,必須用盡想像一筆一筆描繪出整個世界觀。或許這虛構的世界一如月亮的背面,是隱而不見卻實際存在的世界。
未來與過去並存著
看史奇頓與彼特的作品總會令我覺得,似乎未來與過去並存著,現實與虛擬並存著,時間不再是一條指向未來往前無限延伸的直線,反倒像是晨曦中的霧般包圍著畫中的世界。
我相當著迷於書中世界觀的描繪與設計——考察團「迢舶號」的內部與各種細節,如健身室內健身器材的設計、反撲似的入侵中控系統的植物;虛擬世界中出現的造型奇特如熱氣球的飛行載具、現實世界中極簡的透明飛行載具……我確信那是透過小心翼翼的思索與考慮,因應那個年代人們不同的未來觀所設計出來的。烏托邦式的建築,未來與古典並存融合的市容,大量且繁複的場景,每一頁每一格都像是完成度極高的畫作,彷彿漫畫中破格延伸而出的世界是確實存在的。
未來與過去之女
《再見巴黎》自2155年宇宙中的太空日誌開始,展開未來少女凱靈的尋根之旅,為了解開身世之謎,一路抽絲剝繭,沿途盡是瑰麗的風景。故事用虛擬做了開場,在迢舶號尚未抵達地球前,凱靈僅能由虛擬(夢境)窺見巴黎的真實面貌,於是現實與虛擬逐漸開始變得混淆不清。
有趣的是,進入虛擬世界的凱靈,甚至想從虛擬之中偷渡一本關於巴黎的實體書,這是可行的嗎?可以與陌生人對話,能夠觸摸,我懷疑若是連味覺、嗅覺都清楚的感受,那麼或許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相較於回到地球,眼前所見現實世界巴黎的景象,如果虛擬比真實還要真,該如何分辨?
「如果妳懂得『為什麼』而生,即能承擔所有的『如何』而活。」在旅程的結尾,凱靈尋得自己身世的真相,母親是方舟考察團員(未來),父親則是身處地球的外星文明外交顧問(過去)。
我想,凱靈是「未來」與「過去」之女,這個新生命的誕生,打破時間的束縛,凱靈成了聯繫未來與過去的關鍵,只是文明與歷史加諸在自身的重擔,何其龐大。「歡迎來到倫敦」,書中結局的處理,回馬槍似的,又見到凱靈眼中虛擬的倫敦與現實的倫敦。少女凱靈是一個能夠「預見過去」的少女,是聯繫過去與未來的關鍵,另一個城市的出現,似乎意味著故事與世界觀被無限延伸了,是結局,又像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我們想要做出一本更像我們的漫畫
史奇頓與彼特這對搭擋,自1983年開始(嚴格說起來,應該是1968年12歲時就開始了),已創作超過15本漫畫創作,得過為數眾多的漫畫獎項。結合展覽,影片、不意外的還有建築,巴黎與布魯塞爾各有一處地鐵站(Arts et Métiers站與Porte de Hal 站,前者還有出現在《再見巴黎》當中),由他們規劃設計。他們無疑已經創造了史奇頓與彼特式的世界觀。欽羨於一個從小就開始的理想,可以走得如此長遠。
我常在想,創作者或可稱為創造者,那麼「創意」永遠應該凌駕在本土,在地或市場考量之上,先是創造,賦予意識,於是有了世界。現在彷彿可以聽見作者頑童似的口氣對著我說:「想像不到吧!」
故事介紹
2155年,太空梭「迢舶號」即將啟程;目的地:地球/巴黎。
凱靈(Kârinh)照料著太空梭上已進入冬眠狀態、平均年齡93歲的乘客。她沒去過地球,當然也不曾走訪巴黎;但從小即失去父母的她,有著母親留給她的遺物:一座小小的巴黎鐵塔。
凱靈看了許多關於巴黎的書,藉由藥物,她也可在迷幻中走訪書中的巴黎。那是19世紀馬車行走的城巿,那是20世紀地鐵移動的城巿,那是21世紀空中車輛飄浮移動的城巿。
然而,當凱靈搭著太空梭來到巴黎,發現這城巿已是個籠罩在巨大玻璃罩中暫停營運的博物館。其間的一磚一瓦,若出的起價錢,都可以販售;名勝古蹟亦成了檔案櫃裡的一個收藏品,全無書中的種種神采。
凱靈追尋著父親的身影,並在這旅程中遇上巴黎反抗軍,他們決定要推翻這城巿的玻璃罩,讓城巿重返可以人居的狀態。在這個革命目標未完成之前,凱靈只能隨著反抗軍前往周遭唯一有人居住的城巿:倫敦……
【預購】上海大少爺(Shanghai Junior: A Story in China 1929)◎黃熙文
平常價 $47.00「雷克小子 」黃熙文
全彩重現民初上海的繁華喧騰!
金錢與權力的黑暗遊戲
風華萬千的魔都大冒險
1929年,民國18年,是中華民國歷史上充滿迷人光澤的一年。
北伐成功,國民黨建首都於南京;但軍閥仍各領山頭,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一切均在混亂中,昂揚前進。
這時的上海,人稱「十里洋場」,金融工商與城巿建設急遽發展;摩登女郎開始出沒電影院、舞廳、咖啡館;流行歌曲《毛毛雨》、《桃花江》、《天涯歌女》、《何日君再來》由此席捲整個中國。然而,流光溢彩的背後,外國租界、地方幫派、華界警察等勢力互相較勁,自清朝以來未曾斷絕的毒品鴉片,亦在此時茁壯,上海成為當時毒品交易重鎮,利益勾結牽扯出金錢與權力的黑暗遊戲。
《上海大少爺》即以這個豔麗與汙穢並存的魔都為背景:毒品販范老闆在一次黑吃黑的滅口案中成為犧牲品,讓獨生女范瑛奇一夕之間面對人性的現實與殘酷。由於案發現場位於法租界,地理位置敏感,上海警方查案不易,情急之下只好雇用獎金獵人——「大少爺」冼小冬。為了偵破命案,冼小冬以誠意說服范瑛奇合作,兩人經歷一連串的冒險之旅,在一頁頁的漫畫裡遊走民初上海的街道屋宇,幫派火拚、警匪追逐,夾雜著年少的初戀滋味,彷彿在音樂聲中,觀看一齣百老匯歌舞劇。
為了完整呈現大時代的舞台,作者黃熙文耗費十餘年時間史料蒐集、實地考證、創作發展,企圖打造一部「紙上動畫電影」,同時為當代台灣漫畫創作提供另一種範本。翻開《上海大少爺》,跟著冼小冬來一場魔幻之都的大冒險。
名人推薦
吳念真 (導演)
麥人杰 (漫畫家)
林政德 (漫畫家)
水瓶鯨魚 (漫畫家)
唐綺陽 (星座專家)
──熱血推薦
黃熙文Evan Huang
.1966年生,A型天秤座,台灣嘉義人
.日本東京設計師學院(Tokyo Designer Gakuin College)畢業
.曾以「雷克小子」(BLUE REX)造型人物風靡卡片禮品界
.現任和氣藥品公司董事長和漫畫家
1981年,因受到《小咪漫畫周刊》影響,在嘉義和幾個熱愛畫漫畫的朋友共同創立了「漫畫之友」研究社團。
1984年,成為「漫畫之友」會長,之後北上就讀復興商工、同時一面打工接漫畫、插圖、設計稿件繪製。隔年發行《漫畫之友》刊物,並舉辦二屆漫畫比賽。
1987年,進入卡片禮品界工作,以時尚造型風格、精湛細膩的畫風《雷克小子》(BLUE REX)風靡全台灣的年輕人,期間推出無數周邊系列商品。
1991年,赴日求學專攻電腦繪圖,於1995年以「最優秀賞」的成績畢業於「東京デザイナー学院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専攻」。
1999年,成為老牌藥廠第二代接班人,接手「和氣藥品」董事長。公司最著名的商品為「十八銅人行氣散」、「鳥頭牌愛福好」。
2000年,因支持漫畫家好友林政德創作理念,共同合作鹿鼎記、星貓等行銷與動畫前製設計和製作。
2003年,出版個人第一本漫畫作品集《就是雷克》。
2006年,在《漫樂雜誌》共發表三期短篇漫畫:〈有沒有一種感覺叫溫柔〉、〈有沒有一種趕稿叫無間〉、〈有沒有一種驚聲叫尖叫〉。
2008年,開始構思17歲時就想畫的長篇漫畫《上海大少爺》劇本,進行老上海資料蒐集、場景考查、劇本編寫、人物設定。
2010年,「十八銅人‧PIZZA CUT FIVE‧PUSH COMIC」首度在台北國際玩具創作大展推出一系列震撼聯名。
2018年,完成第二部漫畫作品《上海大少爺》。
這個男人……
真的不是只剩一張嘴
那天,阿文在臉書上貼了一張照片,是在書房中面對電腦的背影,他右手高舉,比了個V字,文字說明是前後費時10年的漫畫巨著《上海大少爺》終於完工殺青。
他,好像鬆了一口氣。
好多年了(覺得好像比10年更久),阿文總會三不五時地在臉書上報告他的工作狀態,他好像給自己列了一份詳盡的進度,每天都必須嚴謹地照表操課,無論多忙、多累,當天的工作計畫都必須達標。
他可能不知道,這對多數散漫且隨興的創作者來說根本就是無形的壓力,而對一個不但散漫、隨興並且已然衰老,不時還得依賴他家的產品「鳥頭牌愛福好」來補充荷爾蒙以增進「生之意志」的我輩來說,除了壓力之外,似乎更有著濃烈的誇耀甚至挑釁的意味。
所以,此刻,我想跟阿文說的、最真心的一句話並不是恭喜,而是:媽的咧!其實我也跟著你鬆了一口氣。
鬆了一口氣對我來說有兩個原因,一來除了從此不用再面對上述的壓力、誇耀和挑釁之外,二來似乎也是一個漫長的預料和期待的實現。
20年前阿文來工作室找我,說想要替他家的產品拍廣告,公司的小朋友很興奮地跟我說:這個人就是「雷克小子」的原創者哦!
我不知道「雷克小子」是什麼,但對他家的兩個產品倒是挺熟悉的,「十八銅人行氣散」、「鳥頭牌愛福好」,那幾乎是我年輕時代電視上每天都看得到的廣告,然而見面當時無比驚訝的卻是:這麼年輕的老闆,怎麼會生產、販售這麼「資深」的產品?
後來才知道那是家傳的商品,他父親過世後由他接手。
直到今天我都還記得初見面時的某些細節,特別是當阿文提到父親生前最後的交代時,那種眼眶帶淚卻又以靦覥笑意遮蓋的表情。
他說父親並不勉強他放棄對美術、漫畫、美工設計方面的興趣,只說:生意上的責任你先接下來,因為你是大漢的,做幾年看看,如果真的沒興趣,就做你喜歡的事吧!
我問:那你的決定呢?
他說:父親的交代是兒子的責任,但……責任之外,我應該不會放棄興趣!
所以20年前第一次見面之後,我好像就直覺地料到:有一天這個創造出「雷克小子」的年輕人肯定會創造出另一個人物、另一個故事,來滿足自己、滿足別人。
他真的完成了,在忙亂的商場工作之餘,且以最嚴謹的態度,一如他面對家傳的商譽,真的說到做到,不是只剩一隻嘴。
另外,謹以「快樂學習協會 理事長」這個20年朋友之外的身分跟阿文說一聲謝謝,因為他承諾把這本漫畫的版稅收入捐給協會,做為「孩子的秘密基地」免費課後輔導工作的贊助款。
由此,我們彷彿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他用10年的光陰,完成這部作品的最大目地並非私人利益,而是承諾的完成――承諾於自己的、承諾於父親的、承諾於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承諾於過去和未來眾多讀者的。
自序
因為那一點貪念。
身為創作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作之道。
就我來說,因為年輕時大半時間都投入在商品設計,相較於同期出道的漫畫家朋友來說,沒有機會嘗試一次完成中長篇的題材,是我一直以來感到相當遺憾和無法釋懷的一件事。
「畫漫畫要做什麼?」
「漫畫對創作者而言,究竟是故事重要?還是畫技的表現重要?」
近幾年受到許多青年漫畫大師的影響,備受刺激,極想好好挑戰自己,究竟能否講完一次百來頁的內容。
因此我耗費幾年的時間,從基礎開始,認真研究連環漫畫創作應有的理論與技巧,又花了幾年的時間編寫劇本,下定決心重新投入漫畫創作,希望藉以實驗或證明自己在漫畫上的能力、甚或一些心得。
但,在過程中,卻慢慢發現講完一個故事很重要,但能否將出場人物的立場和內心也勾勒出來,變成是自己想更進一步去嘗試的挑戰。人物主角與故事內容之所以生動,是因為作者已經賦予他們靈魂,同時也能進一步與自己筆下的人物互相對話,並且探討他們內心裡的真正想法,這些小事物,變成每天每天支持我繼續畫到最後一筆的原動力。
我雖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但不清楚自己是否真能如願的完成,那不是為了別人的需求或滿足,而是對自己的喜愛漫畫而努力,因此我不急不躁,總是在每一頁、甚至每一格裡瑣碎又細節地摸索,可能表現得不是最好,卻是最盡力。
交稿之後,大大鬆了一口氣,開始邁向下一步之際,我翻閱了這本漫畫所有的草圖,檢視了所有的文字檔,回想多年過程,早忘記其中艱苦。
只感覺,漫畫家的生命,是因為作品而存在,而所有的堅持,都來自單純的「初心」。偶爾回想都會吃驚,這本漫畫就在我每天下班後、天亮前,在我公司的二樓工作室發芽、誕生、成長、茁壯到「步入社會」……從某一夜開始,一轉眼就是十年。
好吧,十年磨一劍,這一點,我很驕傲,我真的夠堅持。
誠心感謝導演吳念真百忙中的推薦序文,大辣高規格的出版印製,總編輯黃健和的慧眼獨具,美術楊啟巽的精心設計,漫畫家好友水瓶鯨魚的文字採訪,以及許許多多、各方人士的出手協力。當然最重要的是我最親愛的太太,沒有她長期以來的包容支持,這本書就不可能完成。
人生有時候必須有一點貪念,才會鞭策自己繼續努力向前。
【預購】不怕小孩問(新版):寫給父母的親子性教育指南(Everything You Never Wanted Your Kids to Know About Sex)◎賈斯汀·里查森(Justin Richardson)、馬克·查斯特(Mark A. Schuster)(譯者:柯清心)
平常價 $29.00我們知道你很想妥善處理這類情況,所以才寫了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