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文話:寫給中學生的作文與閱讀指導◎夏丏尊、葉聖陶

【絕版】文話:寫給中學生的作文與閱讀指導◎夏丏尊、葉聖陶

平常價 $20.00
/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傳承半世紀的作文與閱讀指導!
  青少年學習作文的必讀經典讀物,語文教師的最佳教學參考!

  夏丏尊、葉聖陶繼《文心》、《給中學生的十二堂作文課》,再次為近代國文教育奠下基礎的經典之作!

  掌握文章的各類形式,寫作與閱讀才能更上一層樓!

  ●從認識文章的形式開始
  針對不同主題、用途、情感的文章,必須先認識它們的形式,才能掌握特色,進而靈活運用不同的敘述方法,以達到最好的表達效果。

  ●依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頻率順序說明
  先談實用性比較高的書信、日記、遊記、隨筆等類別,而後慢慢擴及抒情文、說明文、景物描寫、人物描寫,以及詩、小說、戲劇等重要文學形式。

  ●解讀各個類型文章的章法要領
  說書信,則談書信的禮儀,以及書信的文體;談到遊記,便說明記述與敘述的方法;而談到抒情文時,則解釋了「人稱」、「印象」、「暗示」等各種技巧的使用方式與時機。

  本書由夏丏尊、葉聖陶兩位國文教育大師,親自講述各類文章的寫作方法,兼及閱讀理解和鑒賞。每一篇都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關鍵處更是不厭其詳,就像大師們站在課堂上講課一樣。

作者簡介

夏丏尊(1886-1946)

  是上個世紀著名的文學家,也是一位熱心的語文學家。他自幼學習經書,十六歲時(一九○○)考中秀才。隔年赴上海讀書,後改入紹興府學堂學習,讀了半年後因家貧不得不中斷學習,回故鄉教書,在教書的同時仍勤奮自修中英文。一九○五年十九歲時負笈東瀛,先在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之後考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而後同樣因為經濟問題不得不輟學回國。至此結束了他的學生時代。

  雖然夏丏尊始終未取得過任何畢業文憑,甚至連中學都未曾修業完,但憑著自身的毅力與勤奮自修,在學術、語文、翻譯等方面有著不凡的成就。

  他是中國最早提倡語文教學革新的人,是白話文運動的健將。歷任浙江春暉中學、上海立達中學教師、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他並創辦開明書局,以及《中學生雜誌》,期望透過出版品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並提出「受教材不等於受教育」的觀點。認為學生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日常所必需的各種基本能力。

  一九三四年,他與葉聖陶共同撰寫的讀寫故事《文心》出版,是由連載於《中學生雜誌》上的文章所集結而成。該書出版後深受中學師生歡迎,被認為在國文教學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葉聖陶(1894-1988)

  原名葉紹鈞,是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政治活動家。

  一九○七年,葉聖陶進入蘇州草橋中學(即後來的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就讀時,開始接觸外國小說及當時的文藝新潮,不僅深受影響,更與同學組織了詩會《放社》。中學畢業後,於當地一家初等學校任教,並嘗試新式教學法。而後至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學校任教,同年擔任商務印書館的小學教科書編輯。

  葉聖陶終其一生都專注推動文學運動。曾參與北京大學的學生組織「新潮社」,並參與出版小說、新詩、小品、文學批評及劇本等各種文學作品。一九二一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學和大學任教,並與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一九二三年在為文學家開辦的書室「樸社」擔任編輯。

  葉聖陶擔任編輯之前,曾做了十多年的教師,教育名言是:「教是為了不教」。亦即教育學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具備自我教育能力,能自覺地豐富和完善自己,而不需再被誰教。更認為應當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僅止於灌輸書本知識。這個觀念帶給當時強烈依賴記憶與灌注的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相當大的衝擊。

寫在前面

  提升作文能力的門徑很多,但歸納起來,總不外三種方式:一是從閱讀與生活著手,二是從寫作技巧著手,三是從認識文章形式著手。

  從閱讀與生活著手,主要是為了增廣見聞,培養感受能力,以解決下筆取料時的來源問題。從寫作技巧著手,是為了瞭解文章結構,學習遣詞造句,講究破題、轉折、結尾等方式,以解決材料的鋪排調度問題。從文章的形式著手,則是要分門別類,針對不同主題、用途、情感的文章,掌握特色,靈活運用不同的敘述方法,以達到最好的表達效果。

  我們可以說,第一、二種門徑,是縱向的把握寫作方法,而第三種門徑,則是橫向的把握寫作特性。每一種門徑都各有針對性,也各有幫助。有人主張先作縱向學習,比較容易看到成果;也有人認為橫向學習比較容易入手,可以幫助中學生迅速打好作文基礎。但不管怎麼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三種方式都具體可行,也在教學上被充分實踐,都是指導寫作的好方法。

  這本《文話──寫給中學生的作文與閱讀指導》,從性質上來說,比較屬於第三種門徑,也就是針對不同形式的文章,分析其寫作特點,並互相比較,指點出不同的寫作要領。

  由於我們之前出版過《文心──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以及《給中學生的十二堂作文課》,而這兩本書正好偏重第一與第二門徑,若結合現在這一本《文話》,三書上下相承,正好涵蓋了提升作文能力的三個面向,組成完整的系列。

  這自成系列的三本書,都出自夏丏尊與葉聖陶兩位先生之手。這兩位先生對二十世紀中學國文教育的影響,是沒有人不知道的。他們不但全力推廣白話語文教育,而且親自籌辦《中學生》雜誌、編選中學國文教材,並提出各種教學上的改進辦法,為國文教育奠下了穩固的基礎。

  《文心──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以及《給中學生的十二堂作文課》這兩本書,最早即是兩位先生在《中學生》雜誌上連載的專欄。而這本《文話》,則是兩位先生在編寫國文教材時所創作的內容。

  當時的國文教材,只有選文和簡單的介紹,雖然選的都是好文章,可是東一篇、西一篇,缺少應有的系統。為了改進這種現象,夏丏尊和葉聖陶便先對文章作形式上的分類,以此為主幹,再附上選文,以及修辭和文法上的說明,讓教材顯得比較充實完整,也顯出了條理與邏輯。但文章既作了分類,並以此為主導結構,這就必須對不同形式的文章,一一加以剖析解說。這些剖析的文字,在教材裡,稱為「文話」,每課都有一篇。我們將全部的七十二篇「文話」集結成書,這就是本書的由來了。

  夏、陶兩位先生在編寫「文話」時,十分注重「由近而遠」的次序,所以其文章先談實用性比較高的書信、日記、遊記、隨筆等類別,而後慢慢擴及抒情文、說明文、景物描寫、人物描寫,以及詩、小說、戲劇等重要文學形式。

  在各類別的說明之後,作者又細演出不同的章法要項。例如,說書信時,便另開幾篇談書信的禮儀,以及書信的文體;談到遊記,便需另對記述與敘述的方法加以說明;而談到抒情文時,更需要向讀者解釋「人稱」、「印象」、「暗示」等各種技巧的使用方式。如此層層交織,使得全書內容緊密紮實,等於是一本全方位的作文與閱讀的指導手冊。

  正如作者在本書一開始所說的,如果對文章的形式沒有瞭解,這樣讀一篇文章只學會一篇文章的好處,太不經濟了。但如果掌握了不同文章形式的竅門,那讀一篇文章就能體會到許多同類文章的優點,這樣就事半功倍了。

  我們希望閱讀這本書的讀者,都能獲得啟發與幫助,一方面體認到閱讀與生活感受的重要性,一方面又對形式的理解毫不陌生。若能兼顧這兩方面,以後提筆為文必然勝任愉快,不再是難事了。

如果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