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再見巴黎◎馮索瓦‧史奇頓( Francois Schuiten)、貝涅‧彼特(Benoit Peeters)(譯者:藍漢傑)

【預購】再見巴黎◎馮索瓦‧史奇頓( Francois Schuiten)、貝涅‧彼特(Benoit Peeters)(譯者:藍漢傑)

平常價 $43.00
/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僅存數量 0 !
 
  結合科幻與人文的圖文界最新大作
  歐洲漫畫大師叩問城市未來的預言書
  走訪巴黎,是為了讓旅人重新面對過去

  「終於,我在航向地球的途中了。將會有什麼發現,我一無所知。既然已經抓住離開方舟的機會,無論未來如何,我都無悔……」

  跟著凱靈夢遊巴黎:全景拱廊街、花神咖啡館、巴黎聖母院、塞納河、艾菲爾鐵塔、凱旋門、工藝博物館、龐畢度中心、巴黎大堂、新橋……

  【百年後人類城市是這樣的】

  全球暖化造成地球的劫難,環境污染不適人居住,於是在2051年,有六千人搭上航向遙遠之地的太空船隊「方舟」,逃離地球。在方舟生活了一百多年的方舟居民,漸漸開始想念地球的一切,為了釋出善意,於是派遣一艘太空船前往探尋……

  2155年底,太空梭「迢舶號」即將啟程,少女凱靈終於得以前往地球,踏上她抱以無限綺想的巴黎,逃開限制重重的「烏托邦」。然而,巴黎卻已是座籠罩在巨大玻璃罩中的博物館,古蹟建築被拆解販賣,市民地景得以虛擬重建。凱靈開始分不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究竟,她追求的是巴黎,還是只是在尋找一個假想的歸屬之處?

  看史奇頓與彼特的作品總會令我覺得,似乎未來與過去並存著,現實與虛擬並存著,時間不再是一條指向未來往前無限延伸的直線,反倒像是晨曦中的霧般包圍著畫中的世界。——常勝(漫畫家|2017年獲頒台灣金漫獎與日本京都國際漫畫大賞)

  【一段自我追尋的奇幻旅程】

  「正當我以為能回到他身邊的那一刻,卻也失去了他。一切我所渴望的都在幻滅……」

  《再見巴黎》不單是一本充滿未來想像的迷人漫畫,更是一部城市的預言書。史奇頓與彼特這對組合,再度展現了他們的魅力,以濃厚的歷史人文底藴,搭佐瑰麗科幻的圖景,透過將來對往昔的懷想,讓讀者在錯綜時空之間,驚覺虛擬與現實的貼近,反思一座城市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同時,他們選擇在浩瀚架構下,聚焦於主角的心理,不斷探討人何以逃離、何以追尋、何以歸去。正因你我都曾有懷疑自己不屬於這裡的時候,看著主角凱靈的焦躁混沌,我們似乎也想起了自己,以及那段自我追尋的旅程。

  書裡大量的對白,來自凱靈閱讀地球帶到方舟的古老書籍,諸如班雅明的《巴黎,19世紀之都——拱廊街之書》、羅比達《20世紀》、王爾德的《溫夫人的扇子》、奧地利維克多・法蘭可的《意義的追尋》、波特萊爾的《巴黎的憂鬱》、尼采的《善惡的彼岸》《道德系譜學》、詩人韓波《生活在他方》等,看著這些經典思考人生,搖擺在真實與虛幻之間,渴望追尋自我……

  尼采《道德系譜學》:
  「其實,離我們每一個人最遠的,是自己。」

  王爾德《溫夫人的扇子》:
  「生命中有兩種悲劇,一種是不能滿足渴望,另一種是滿足了渴望。」

  奧地利維克多・法蘭可《意義的追尋》:
  「懂得『為什麼』而生的人,幾乎足以承擔所有的『如何』而活。」

  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
  「必須沉醉下去,凡事皆寓於此:太過沉重的時間,壓碎了你的雙肩,使你傾倒在地,要免於此一難題,你就必須沉醉下去,無止無息。」

名人推薦

  羅智成(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
  阮慶岳(建築師、小說家)
  常勝(漫畫家)
  ——奇幻推薦
 

作者簡介

漫畫:馮索瓦‧史奇頓(Francois Schuiten)
編劇:貝涅‧彼特(Benoit Peeters)


  這對比利時X法國的創作組合,自1984合作推出「朦朧城巿 cites des obscure」後,已創作超過15本漫畫創作,得過諸多漫畫獎項。結合著展覽、影片、建築,這系列已成為某種文化現象。巴黎、布魯賽爾均各有一個地鐵站,由他們所規劃設計。巴黎是工藝博物館站(Arts et métiers),布魯賽爾是艾爾門站(Porte de Hal)。

  本系列,曾由大辣出版《消逝邊境 I & II》。

  簡體中文版己出版《撒瑪利亞的城牆》《巨塔》《布魯賽》《傾斜的女孩》《影子》《沙粒效應》等書。

譯者簡介

藍漢傑

  巴黎第八大學碩士。曾任DJ、駐法記者、周刊主編。著有小說《偶然是個魔法師》。譯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迪亞諾《三個陌生女子》,勒.克萊喬的《沙漠》、《偶遇》,褚威格的《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等文學作品,漫畫譯作有馮索瓦‧史奇頓與貝涅‧彼特的《消逝邊境》、喬安・史法與聖修伯里的《小王子》等。
推薦序

善於「虛構」的高手
常勝(漫畫家)


  一如《消逝邊境》中文版作者序中彼特所描述的,馮索瓦.史奇頓(Francois Schuiten)與貝涅.彼特(Benoit Peeters)這對搭檔早在12歲時就開始了他們的合作。1968年,年僅12歲的兩人在學校創辦了名為《Go》的小畫報,為了讓當時的中學負責人以為是一群人所為,他們虛構了一大串的筆名。之後,更利用小畫報虛構了學校的地基不穩,校旁正好有個瓦斯儲存槽,會有坍塌的危險……

  不得不說,初見這段描述,我不自覺的笑出聲來,因為屬於史奇頓與彼特的虛構世界,早在他們12歲時就開始建構,那彷彿是只有史奇頓與彼特才能看見的平行世界。

  20歲時彼特的第一本小說問世,寫的是法國大作家克勞德.西蒙(Claude Simon)的虛構自傳,彼特在書中宣告他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十多年後,他真的獲獎。

  是吧?這看來像是預言般的橋段,其實更像是虛構世界中真實存在的事實,在那個只有史奇頓與彼特才能看見的平行世界裡……

  「我們想要做出一本更像我們的漫畫。」1983年開始,這對搭檔在為數甚多的合作創作中,持續不斷地建構了史奇頓與彼特式的世界觀。

  我可以保證,那絕非易事,虛構的世界、架空的年代,你必須設想的夠周全,必須用盡想像一筆一筆描繪出整個世界觀。或許這虛構的世界一如月亮的背面,是隱而不見卻實際存在的世界。

  未來與過去並存著

  看史奇頓與彼特的作品總會令我覺得,似乎未來與過去並存著,現實與虛擬並存著,時間不再是一條指向未來往前無限延伸的直線,反倒像是晨曦中的霧般包圍著畫中的世界。

  我相當著迷於書中世界觀的描繪與設計——考察團「迢舶號」的內部與各種細節,如健身室內健身器材的設計、反撲似的入侵中控系統的植物;虛擬世界中出現的造型奇特如熱氣球的飛行載具、現實世界中極簡的透明飛行載具……我確信那是透過小心翼翼的思索與考慮,因應那個年代人們不同的未來觀所設計出來的。烏托邦式的建築,未來與古典並存融合的市容,大量且繁複的場景,每一頁每一格都像是完成度極高的畫作,彷彿漫畫中破格延伸而出的世界是確實存在的。

  未來與過去之女

  《再見巴黎》自2155年宇宙中的太空日誌開始,展開未來少女凱靈的尋根之旅,為了解開身世之謎,一路抽絲剝繭,沿途盡是瑰麗的風景。故事用虛擬做了開場,在迢舶號尚未抵達地球前,凱靈僅能由虛擬(夢境)窺見巴黎的真實面貌,於是現實與虛擬逐漸開始變得混淆不清。

  有趣的是,進入虛擬世界的凱靈,甚至想從虛擬之中偷渡一本關於巴黎的實體書,這是可行的嗎?可以與陌生人對話,能夠觸摸,我懷疑若是連味覺、嗅覺都清楚的感受,那麼或許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相較於回到地球,眼前所見現實世界巴黎的景象,如果虛擬比真實還要真,該如何分辨?

  「如果妳懂得『為什麼』而生,即能承擔所有的『如何』而活。」在旅程的結尾,凱靈尋得自己身世的真相,母親是方舟考察團員(未來),父親則是身處地球的外星文明外交顧問(過去)。

  我想,凱靈是「未來」與「過去」之女,這個新生命的誕生,打破時間的束縛,凱靈成了聯繫未來與過去的關鍵,只是文明與歷史加諸在自身的重擔,何其龐大。「歡迎來到倫敦」,書中結局的處理,回馬槍似的,又見到凱靈眼中虛擬的倫敦與現實的倫敦。少女凱靈是一個能夠「預見過去」的少女,是聯繫過去與未來的關鍵,另一個城市的出現,似乎意味著故事與世界觀被無限延伸了,是結局,又像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我們想要做出一本更像我們的漫畫

  史奇頓與彼特這對搭擋,自1983年開始(嚴格說起來,應該是1968年12歲時就開始了),已創作超過15本漫畫創作,得過為數眾多的漫畫獎項。結合展覽,影片、不意外的還有建築,巴黎與布魯塞爾各有一處地鐵站(Arts et Métiers站與Porte de Hal 站,前者還有出現在《再見巴黎》當中),由他們規劃設計。他們無疑已經創造了史奇頓與彼特式的世界觀。欽羨於一個從小就開始的理想,可以走得如此長遠。

  我常在想,創作者或可稱為創造者,那麼「創意」永遠應該凌駕在本土,在地或市場考量之上,先是創造,賦予意識,於是有了世界。現在彷彿可以聽見作者頑童似的口氣對著我說:「想像不到吧!」

故事介紹

  2155年,太空梭「迢舶號」即將啟程;目的地:地球/巴黎。

  凱靈(Kârinh)照料著太空梭上已進入冬眠狀態、平均年齡93歲的乘客。她沒去過地球,當然也不曾走訪巴黎;但從小即失去父母的她,有著母親留給她的遺物:一座小小的巴黎鐵塔。

  凱靈看了許多關於巴黎的書,藉由藥物,她也可在迷幻中走訪書中的巴黎。那是19世紀馬車行走的城巿,那是20世紀地鐵移動的城巿,那是21世紀空中車輛飄浮移動的城巿。

  然而,當凱靈搭著太空梭來到巴黎,發現這城巿已是個籠罩在巨大玻璃罩中暫停營運的博物館。其間的一磚一瓦,若出的起價錢,都可以販售;名勝古蹟亦成了檔案櫃裡的一個收藏品,全無書中的種種神采。

  凱靈追尋著父親的身影,並在這旅程中遇上巴黎反抗軍,他們決定要推翻這城巿的玻璃罩,讓城巿重返可以人居的狀態。在這個革命目標未完成之前,凱靈只能隨著反抗軍前往周遭唯一有人居住的城巿: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