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2015
- 25週年紀念版
- 50首
- 9786263106215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A Book Of Hims
- A Tree To Take Us Up To Heaven
- AFTERIMAGE
- Aislinn Emirzian
- Alvin Pang
- AN EPIC OF DURABLE DEPARTURES
- and Get to Work
- 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 (2ND EDITION)
- Annaliza Bakri
- ARIA AND TRUMPET FLOURISH
- Below: Absence
- BookActually
- Capital Misfits
- Carlos Bulosan
- CATHY BIG
- Charlie Glickman
- CHASING CURTAINED SUNS
- Christina Rossetti
- Christine Chia
- culture
- Cyril Wong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dward W. Said
- eL
- Eric Mader
- Find Inspiration
- Food Dictionary
- Footnotes on Falling
- From The Belly Of The Cat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Grace Chia
- G兵日記
- hezt
- Histoire de l'œil
- Hong Kong
- Hong Kong Literature
- HUGO
- I WILL SURVIVE (3RD EDITION)
- IDIOCY
- interview
- Jack Gilbert
- Jack Saul
- Jamais vu
- James Thurber
- Jason Wee
- Jerrold Yam
- Johann S. Lee
- John Berger
- Jon Gresham
- Jordan Melic
- Joshua Ip
- Jr.
- Julie Koh
- Jérôme Garcin
- Leow Yangfa
- lo-fi
- LOUD POEMS FOR A VERY OBLIGING AUDIENCE
- LP小說選
- LTD
- Lyu Wen Cui
- Margaret Atwood
- Mason Currey
- Math Paper Press
- Melissa De Silva
- Michael J. Sandel
- Mother Of All Questions
- Mr. Adult
- Mr. Pizza
- Muji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g Yi-Sheng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On the Beach
- Others' Is Not A Race
- PECULIAR CHRIS
- Philipp Ther
- Playlist
- politics
- power
- prose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drigo Dela Peña
- Roland Barthes
- Sake
- Scattered Vertebrae
- SIKIT-SIKIT LAMA-LAMA JADI BUKIT
- SOMEWHERE ELSE ANOTHER YOU
- Sonnets From The Sonnets
- 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
- Stephanie Ye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ALES FROM A TINY ROOM (2ND PRINTING)
- Tania De Rozario
- Tanikawa Shuntaro
- TENDER DELIRIUM (3RD PRINTING)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aw of Second Marriages
- The Lost Boy
- THE MONSTERS BETWEEN US
- The Sins of the Cities of the Plain
- Thomas Wolfe
- Tilting Our Plates To Catch The Light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Unmarked Treasure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ne Rée
- Ways of Seeing
- We R Family
- WE ROSE UP SLOWLY (2ND PRINTING)
- Werner Ko
- What Happened: Poems 1997-2017
- WhyNot
- Wislawa Szymborska
- Wisława Szymborska
- Zygmunt Bauman
- ยิ่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往而深
- 一首詩的時間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體
- 三體 III:死神永生
- 三體 II:黑暗森林
- 三體II
- 三體III
- 上流肉販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下部隊
- 不可預期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測之人
- 不為什麼
- 不說話的孩子
- 且在人間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亂髮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云與樵
- 五十首
- 五四
- 亞文諾
- 京都
- 人人皆撒旦
- 人文史地
- 人物速寫
- 人體雕塑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明信
- 伊格言
- 似陌生感
- 但唐謨
- 何致和
- 余婉蘭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倫敦男妓自白書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偽博物誌
- 偽所羅門書
- 偽詩集
- 傅國湧
- 傑克‧紀伯特
- 傑克紹爾
- 傑洛姆‧嘉赫桑
- 備忘錄
- 傳奇莫言
- 傳記
- 傳說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像那天
- 光天化日
- 光觸媒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兒子的大玩偶
- 內佛·舒特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再見
- 冯啟明
- 冷海情深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出鬼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別人怎麼對你
- 利文祺
- 到海巢去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劇本
- 劉慈欣
- 劉芷妤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半簿鬼語
- 卍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卡洛斯·卜婁杉
- 卡繆
- 印刻
- 印卡
-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小說
- 古典文學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吉本芭娜娜
- 同在一個屋簷下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名的起源 (WHAT GIVES US OUR NAMES)
- 向光植物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介民
- 吳俞萱
- 吳岱穎
- 吳明益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吳莉君
- 呂少龍
- 呂文翠
- 周天派
- 周若鵬
- 命子
- 哀悼日記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商周出版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啟明
- 喧囂過後
- 喪禮上的故事
- 喬治·巴塔耶
- 單人旅行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困難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在你背後
- 在逃詩人
- 地犬
- 地球編年史
- 坂本龍一
- 城市日記
- 城市日記:未來故事永續香港
- 城市書房
- 基本書坊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夏丏尊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慕聰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雪
- 外文
- 夜光拼圖
- 夜梟
- 夜行性動物
- 夢中書房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師兄
- 大藝出版
- 大虛構時代
- 大象席地而坐
- 大阪
- 天下文化
- 天河繚亂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失去論
- 失物風景
- 奇幻
- 奧山志乃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好黑
- 如果出版社
- 如此人生
- 妖獸
- 姿與言
- 婀薄神
- 婚戀私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季安揚
- 孤星子
- 孤獨六講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卓珍尼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易
- 家事哲學
- 寫作資源
- 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
- 寶瓶文化
- 尉光吉
- 對號入座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令
- 小兒子
- 小叔
- 小叔愛工頭
- 小妖魔市
- 小寧
- 小林繩霧
- 小西
- 小說
- 小說集
- 就爽前列腺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崎雲
- 崔舜華
- 工作記事
- 巴特
- 巴瓏
- 布勒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廖偉棠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廚房
- 廢棄社會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張國強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芬齡
- 張詩勤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待續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嘉澤
- 徐珮芬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復刻版
- 心理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辨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愛
- 恣睢麻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情慾列車
- 情趣
- 情非得體
- 惡女書
- 惡意的郵差
- 惡鄰依依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愛特伍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官世界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紛紛的情欲
- 戒斷曖昧
- 戰國廁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掙扎的貝類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撒迦利亞‧西琴
- 撕掉羞恥印記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放生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散文詩
- 散文集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國士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心
- 文集
- 文青之死
- 新加坡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加坡草地裡的男生
- 新家坡
- 新文潮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星球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圖文傳播
- 新編傳說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訓篇
- 於是我坐下
- 旅者
- 旅行的困境
- 旅遊指南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酒
- 明媚如是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差的贈禮
- 晒T恤
- 暴民之歌
- 書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抱他的人
- 最快樂的一天
- 會飛的手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天葆
- 李奕樵
- 李屏瑤
- 李崇建
- 李智良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漁
- 李維怡
- 杨照
- 東華創英所
- 林夢媧
- 林幸謙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蔚昀
- 林詠心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枻出版社編輯部
- 柏森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志傑
- 格十三
- 格非
- 梁莉姿
- 梅森·柯瑞
- 棄子圍城
- 楊士堤
- 楊小濱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楊照
- 樂園輿圖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歷史
- 死神永生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毛毛有話
- 水ㄤ
- 水某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永無止境的現在
- 求孕
- 江灝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其楣
- 汪民安
- 汪用和
- 沈俊傑
- 沈信宏
- 沈嘉悅
- 沉默之島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沒用的東西
- 法國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法國翻譯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洪嘉
- 洪均榮
- 洪曉嫻
- 活人拳
- 流俗地
- 流浪者張德模
- 流蘇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消滅眾神
- 游俊豪
- 湖面如鏡
- 湯瑪斯·沃爾夫
- 漫畫
- 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 漫遊者
- 潔癖
- 潘家欣
- 潘朵拉的任意門
- 灰矮星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印良品
- 無法分類
- 無法歸類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無知者
- 煮雪的人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狂言三國
- 猴杯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德威
- 王志元
- 王意中
- 王春明
- 王榮輝
- 王鼎鈞
- 玻璃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琉璃脆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舍小品
- 甘耀明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哲學
- 田原
- 男人這東西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自由行
- 画哲學
- 畢飛宇
- 異質詩社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代愛情詩選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白先勇
- 白痴有限公司
- 皮卡忠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盛世
- 盧勁馳
- 目前勉強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眼睛的故事
- 瞇
- 知識分子論
- 短詩300首
- 石室之死亡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科學
- 神來的時候
- 神在
- 神戶
- 神神
- 神話學
- 禁果宅配便
- 秀威
- 秀陶
- 科幻
- 租書店的女兒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窮中談吃
- 窺
- 窺夢人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4期
- 第二緝
- 第四期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米哈
- 紀大偉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字團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給我的詩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縫身
- 繁體
- 繩縛本事
- 續集
- 羅智成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羅蘭巴特
- 美麗蒼茫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爸的笑聲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神·死人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冷暴力
- 肉與肉的相遇
- 肉蒲團
- 肥瘦對寫
- 肺像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胡遷
- 膚淺
- 臉譜
- 臥斧
- 自傳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與謝野晶子
- 與電影過招
- 舒國治
- 舞鶴
- 色戒愛玲
- 艾堤安 ‧ 達文多
- 艾德華·薩依德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艾莉亞
- 芭達雅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苦集滅道
- 英文
- 莊安祺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菲利浦·泰爾
- 萬
- 落失男孩
- 葉聖陶
- 葉韋利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仁偉
- 蔡惠伃
- 蔡登山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蕭寒
- 薔薇邊緣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東坡
- 蘇煒祥
- 虛構的海
- 衣若芬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裸命
- 西方哲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要有光
- 親子關係
- 觀看的方式
- 解憂電影院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計程車司機
- 許慧貞
- 許赫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精
- 詩經演
- 詩集
- 詹姆斯·瑟伯
- 語凡
- 說食畫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諸子之書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曉虹
- 譚以諾
- 護家盟不萌
- 谷崎潤一郎
- 谷川俊太郎
- 谷川俊太郎詩選
- 谷蕾
- 象形
- 豹變
- 貓
- 貓頭鷹
- 貞男人
- 負子獸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賴香吟
- 赤道風
- 走動的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過愛的蠻荒
- 跟著寶貝兒走
- 跳水的小人
- 身體不知道
- 軍犬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圖
- 迷宮毯子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遊戲自黑暗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瑞
- 遠流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郝譽翔
- 郭強生
- 郭詩玲
- 都是你教的
- 鄒芷茵
- 鄧力軍
- 鄭哲涵
- 鄭毓瑜
- 鄭聿
- 酒的遠方
- 重新計算中
- 野原KURO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鍾國強
- 鐘怡雯
- 長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開洞吧男孩
- 關天林
- 關西
- 阿布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仲耘
- 陳允石
- 陳冠中
- 陳千憓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少
- 陳志華
- 陳文慧
- 陳昌遠
- 陳栢青
- 陳淑瑤
- 陳玠安
- 陳義芝
- 陳育萱
- 陳育虹
- 陳苑珊
- 陳蓁美
- 陳雨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陸上怪獸警報
- 隱匿
- 隱身衣
- 隼人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雲山
- 雲端的丈夫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靈/性籤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使人自由
- 音樂評論
- 頂天地
- 顏崑陽
- 風箏家族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字餐桌
- 飲食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文
- 馬來西亞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騷夏
- 魚麗之宴
- 鳥嘴人
- 鴻鴻
- 麥樹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寶蓮
- 黃岡
- 黃春明
- 黃柏軒
- 黃益中
- 黃羊川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穎詩
- 黎紫書
- 黑暗森林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 黑雨將至
- 齊格蒙·包曼
- 龍應台
【預購】地下鐵事件(一套兩本不拆售)◎ 村上春樹(譯者:賴明珠)
平常價 $66.00《地下鐵事件》
村上春樹首部報導文學之作
揭露奧姆真理教毒氣陰謀下的異界證言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日本東京地下鐵發生了由奧姆真理教主麻原彰晃所主導的「沙林毒氣事件」。之後,村上春樹親自訪問六十二位受害者,寫成《地下鐵事件》一書。
從《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中的「黑鬼」群,到地下鐵沙林事件所釋放出的致命毒氣,小說家透過採訪報導直面殘酷現實,逼現存在人心中的恐怖與歪斜扭曲。
《約束的場所:地下鐵事件Ⅱ》
村上春樹親自採訪八位奧姆真理教信徒的反向視野報導
書末收錄與河合隼雄的對話
為平衡《地下鐵事件》的報導,這部「地下鐵事件II」特地訪問了奧姆真理教多位信徒,以其文學洞察力,將年輕人的不安心理,以及易受控制的靈魂表達出來。為此,村上春樹數度前往旁觀麻原彰晃等人的審判,這經驗令他痛苦,讓他更去感受信徒們的迷惘之心。
村上春樹
1949年生於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
1979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1987年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至今暢銷超過千萬冊),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墜的名聲,除了暢銷,也屢獲「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賞」等文壇肯定,三部曲《發條鳥年代記》更受到「讀賣文學賞」的高度肯定。此外,並獲得桐山獎、卡夫卡獎、耶路撒冷獎和安徒生文學獎。除了暢銷,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誌。
作品中譯本至今已有60幾本,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及採訪報導等。
長篇小說有《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發條鳥年代記》三部曲、《人造衛星情人》、《海邊的卡夫卡》、《黑夜之後》、《1Q84 Book1》《1Q84 Book2》、《1Q84 Book3》、《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刺殺騎士團長》。
短篇小說有《開往中國的慢船》、《遇見100%的女孩》、《螢火蟲》、《迴轉木馬的終端》、《麵包店再襲擊》、《電視人》、《夜之蜘蛛猴》、《萊辛頓的幽靈》、《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東京奇譚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紀行文集、海外滯居記、散文、隨筆及其他有《遠方的鼓聲》、《雨天炎天》、《邊境‧近境》、《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尋找漩渦貓的方法》、《雪梨!》、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象工廠的HAPPY END》、《羊男的聖誕節》、《蘭格漢斯島的午後》、《懷念的一九八○年代》、《日出國的工場》、《爵士群像》、《地下鐵事件》、《約束的場所》、《爵士群像2》、《村上收音機》、《村上朝日堂》系列三本、《給我搖擺,其餘免談》、《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村上春樹雜文集》、《村上收音機2:大蕪菁、難挑的酪梨》、《村上收音機3:喜歡吃沙拉的獅子》、《身為職業小說家》、《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譯者簡介
賴明珠
1947年生於台灣苗栗,中興大學農經系畢業,日本千葉大學深造。回國從事廣告企畫撰文,喜歡文學、藝術、電影欣賞及旅行,並選擇性翻譯日文作品,包括村上春樹的多本著作
【預購】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村上春樹(譯者:賴明珠)
平常價 $21.00我必須竭盡所能地持續那件事--大概吧。
過往曾經愛過的女子,
出現在經營「播放著爵士樂的高級酒吧」、有著美好幸福人生的我面前--。
「我是愛她們,非常愛,而且非常珍惜,正如妳所說的。不過我知道──這樣是不夠的。我有家庭,有工作。我對兩方面都沒有不滿,到目前為止,我想兩方面都很順利。我想甚至可以說我很幸福。不過,只是這樣還不夠。我知道。自從一年前遇到妳之後,我變得非常清楚。最大的問題是我欠缺了什麼。我這樣一個人,我的人生,空空的缺少了什麼,失去了什麼,而那個部份一直飢餓著,乾渴著。那個部份不是妻子,也不是孩子能夠填滿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能夠做到這個。跟妳在一起,我才感覺到那個部份滿足了。而且滿足之後,我才第一次發現,過去的漫長歲月,自己是多麼飢餓、多麼乾渴。我再也沒辦法回到那樣的世界去了。」
村上春樹
1949年生於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
1979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1987年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至今暢銷超過千萬冊),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墜的名聲,除了暢銷,也屢獲「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文學賞」等文壇肯定,三部曲《發條鳥年代記》更受到「讀賣文學賞」的高度肯定。此外,並獲得桐山獎、卡夫卡獎、耶路撒冷獎和安徒生文學獎。除了暢銷,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誌。
作品中譯本至今已有60幾本,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及採訪報導等。
長篇小說有《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國境之南、太陽之 西》、《發條鳥年代記》三部曲、《人造衛星情人》、《海邊的卡夫卡》、《黑夜之後》、《1Q84 Book1》《1Q84 Book2》、《1Q84 Book3》、《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刺殺騎士團長》。
短篇小說有《開往中國的慢船》、《遇見100%的女孩》、《螢火蟲》、《迴轉木馬的終端》、《麵包店再襲擊》、《電視人》、《夜之蜘蛛猴》、《萊辛頓的幽靈》、《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東京奇譚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紀行文集、海外滯居記、散文、隨筆及其他有《遠方的鼓聲》、《雨天炎天》、《邊境‧近境》、《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尋找漩渦貓的方法》、《雪梨!》、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象工廠的HAPPY END》、《羊男的聖誕節》、《蘭格漢斯島的午後》、《懷念的一九八○年代》、《日出國的工場》、《爵士群像》、《地下鐵事件》、《約束的場所》、《爵士 群像2》、《村上收音機》、《村上朝日堂》系列三本、《給我搖擺,其餘免談》、《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村上春樹雜文集》、《村上收音機2:大蕪菁、難挑的酪梨》、《村上收音機3:喜歡吃沙拉的獅子》、《身為職業小說家》、《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譯者簡介
賴明珠
1947年生於台灣苗栗,中興大學農經系畢業,日本千葉大學深造。回國從事廣告企畫撰文,喜歡文學、藝術、電影欣賞及旅行,並選擇性翻譯日文作品,包括村上春樹的多本著作。
【預購】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串起星星的手◎村山早紀(譯者:韓宛庭)(繪者:南君)
平常價 $25.00奇蹟將從你踏進「書店」的一刻翩然降臨!
這是間遠到業務不想來、老到讀者不愛買的鄉下小書店。
愛書青年扛起重責,與貓咪、鸚鵡及男孩一同挑戰經營!
但──書店的難題怎麼會這麼多!
青澀戀情,也在兩顆相距遙遠的心中悄悄滋長……
★引發全日本書店店員感動共鳴,
入圍書店大獎《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暖心續作,
坐落在青翠山間的小小書店,再度掀起出版奇蹟。
★別仰頭對天空的星星許願,低下頭向自己許願吧,
因為實現「奇蹟」的力量,就在人們牽起的手中。
愛書成癡的作家獻給所有書店及讀者的溫柔情書。
★日本讀者感動吶喊:能與這本書相遇實在太好了!
★書本就像高掛在天空中的星星。
即使這代的人們消逝了,
寄宿其中的故事還是會永遠流傳。
而未來還是會有一位書店店員,
將故事交到下一個讀者手上。
這本書,就是在敘說對「書本」無與倫比的愛意與傳承。
故事的開始//
「書本帶人遨遊幻想世界,疲累時溫柔療癒,孤獨時化作好友。
書店是集合這些書,將之交付給世人的場所。
我們到底迎來怎樣的時代,為什麼書店一直消失呢?」
接下櫻風堂書店的經營,月原一整與前職場「銀河堂書店」夥伴相處異地,但將《四月的魚》熱賣的心意引發銷售奇蹟。書店打響名號,可是困境還沒解決,這裡地處山區,業務不愛拜訪、讀者又上網路書店。一整考慮轉型咖啡館書店、將二樓打造成與小朋友一同閱讀的空間──可是,缺乏人才。
他煩惱苦思時,奇蹟悄悄降臨。前老闆提議讓櫻風堂書店納入「銀河堂書店」名下,成為連鎖書店,解決困境。可是,一整也希望守住櫻風堂前店長的約定,讓這塊招牌永存小鎮。同時,心繫月原的舊書店夥伴卯佐美苑繪,一直期盼與月原再會,互相單戀的兩人能否心意相通?回味著這段曾被逐出書店,卻仍割捨不下愛戀的不可思議人生,月原與櫻風堂書店,究竟會迎向什麼樣的未來?
全新的邂逅、等待的重逢、懷有勇氣踏出一步得到的救贖、疲累時短暫的歇息、未曾想過與愛的相逢,一切的溫暖奇蹟,都發生在書店。而書店人們的旅程,亦將永遠持續──你,是否願意加入這趟旅程呢?
名人推薦
愛書的人們|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沈如瑩(書店・出版工作者)
言夜、店員Sunny、林鈺雯(《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編輯)
栞、黑鶴蘭、微貳獨冊──溫柔推薦(以姓名筆劃排列)
「真實世界的書店哪有可能這麼幸運?」是我閱讀《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串起星星的手》時湧起的強烈感受。但在櫻花色的泡泡之中,作者對於書店營運的細節描寫,仍是同類作品裡最深刻寫實的。大書店與小書店各有各的艱難,在這本續集裡,最讓我感動(感慨)的,是書店之間能夠拋下隔閡、攜手努力,或許這才是整部作品裡最夢幻的一幕。──沈如瑩(書店・出版工作者)
每個愛書的人都會對這本書產生強烈的共鳴,好幾個段落都在心中閃閃發亮,好期待和主角一起感受書的奇蹟!──栞
這本書它陪我度過情緒低潮的那段時間,讓我對這個亂七八糟的生活有了點期待,所以我很期待它有續作。──黑鶴蘭
故事的氛圍就像是水彩畫那樣柔柔淡淡的,讀完之後整個人都被療癒了。是一個非常細膩而溫暖的故事!──言夜
在書店店員心中,這是一本閃閃發光的書,把我們店員努力想把書交到讀者手中的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一想到就泛淚,等不及讀老師給書店的下一封情書了!──店員Sunny
村山早紀
1963年出生於長崎縣,以《小繪里》獲得每日童話新人獎最優秀獎、第四回椋鳩十兒童文學獎。著作等身,故事風格溫柔動人,同時帶有勵志色彩,令人讀完精神百倍,獲得前進的力量。本書細膩撰寫書店店員的職場生活,及書店當今面臨的種種困境,更寫出一個人在經歷挫折後獲得機會,再度奮起的故事。村山早紀提到這是一本獻給全日本書店店員的私密情書,不僅想用力說出自己對書店的愛意,也希望喚起讀者踏進書店的動力。
個人網站:kazahaya.milkcafe.to/
相關著作:《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作者親簽繪製貓咪扉頁)》
譯者簡介
韓宛庭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譯者。家裡開過書店,姊姊任職書店業。熱愛故事,多貓家庭。近期譯有《刑警家的孩子》、《星期五的書店》、《佐佐良鎮的沙耶》。
相關著作:《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作者親簽繪製貓咪扉頁)》
繪者簡介
南君
喜歡喝杯黑咖啡,喚起靈魂後,在小窩裡拿起畫筆開始紙上造夢。
堅持手繪的方式;只因喜歡水彩在畫紙上跳舞的樣子。
臉書粉絲頁:www.facebook.com/nanjunwhite/
相關著作:《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作者親簽繪製貓咪扉頁)》
【預購】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Her Body and Other Parties)◎卡門·瑪麗亞·馬查多(Carmen Maria Machado)(譯者:葉佳怡)
平常價 $28.00遊走於奇幻、童話與寫實間,表面上說著異常可怕的故事,
實則守護那些被限制的、被暴力對待的、乃至被忽視的女人,等待著重生的可能。
卡門・瑪麗亞・馬查多 Carmen Maria Machado
小說家,虛構與非虛構創作都非常擅長。作品曾出現在《紐約客》、美國全國廣播電台、文學季刊《錫房子》等媒體。並曾獲美國最佳科幻及奇幻作家、年度最佳驚悚小說、年度最佳怪異故事、最佳女性色情故事。
〈為丈夫縫的那一針〉受美國科幻及奇幻作家協會頒發的星雲獎提名,獲手推車文學獎的評審特別獎,以及獎勵探討性別議題的科幻奇幻小說的詹姆斯・提普奇獎決選。
卡門・瑪麗亞・馬查多擁有愛荷華作家工作坊的藝術創作碩士,參與各種創作機構的駐村計畫。目前是賓州大學的駐村藝術家,並與妻子現居於費城。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恐怖時代的哲學》、《被偷走的人生》、《返校日》、《憤怒的白人》、《絕望者之歌》、《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以及《恐怖老年性愛》等十數種。
暗夜裡燦亮的另類太陽/葉佳怡
「性」在21世紀初的台灣還算禁忌嗎?一方面我們進口了商業大片《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三部曲,讓光裸身體的帥總裁為觀眾揮鞭歡愛;但2017年在台灣出版的日文自傳小說《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卻光連書名都被部分網友批為「出版業向下沉淪」。於是我們知道,若禁忌真的存在,問題應該在於:為什麼有些性被當作「正確的」、「美的」,而有些性(甚至是無性)是「不道德的」?
也是在最近的2017年,美國新秀作家卡門・瑪麗亞・馬查多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她的身體及其它派對》後大受矚目。當作者被問到,「為什麼這麼常寫性」時,她的答案大概是這樣:我對這樣的書寫有興趣,而且感覺這類主題寫得好的不多,所以,我就想寫寫看。
換句話來說,馬查多覺得性就是性。性不是表達某種議題的工具,也不必用來為任何道德標準背書。當台灣健康教育課本上的生殖器受到保守團體質疑太過寫實,而必須改成粉紅色,或任何與性有關的描述就是在鼓勵濫交的同時,馬查多卻只是想坦率地寫一寫性。她想寫溫柔、暴力、有趣、殘酷、調皮、古怪,又或者就是雞肋般的性。
書中最能呈現此概念的就是〈性愛清單〉。清單這事沒什麼趣味,大多是為了幫助人整理思緒或待辦事項。而在這篇故事中,熱愛列清單的主角列出了自己從小到大的各種性事,初看擔心百無聊賴,細讀卻撞見一個人暗潮洶湧的性事探索過程及成長軌跡。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性愛是我們人生志向背後的潛台詞,這故事就是把潛台詞翻上檯面,是一個不談都會女子獨立逞強或家庭主婦犧牲成全的另一種「女人心(性)事」,是女人從「性(心)」這樣一個針尖的點上,去輻射出如同英國超現實影集《黑鏡》般的魔幻景觀。
我喝了水,搭好帳篷,又開始列清單。包括幼稚園開始的所有老師。做過的所有工作。住過的所有家屋。愛過的所有人。所有可能愛過我的人。下星期我就要三十歲了。沙子被風吹入我的口中,吹入我的頭髮,吹入筆記本中的凹槽,而大海看起來灰而洶湧。
是的,《她的身體及其它派對》去年底已經由福斯電視台買下改編的版權,打算拍成「女性主義版本的《黑鏡》影集」。主要就是因為其中如同末日寓言般的絕美畫面。
此書在美國一出,大多評論家都用「寓言」來描述馬查多的故事。確實,她的作品不避諱有關女性處境的政治議題,而且融入了童話、民謠、恐怖故事、哥德元素及各種魔幻情節,創造出種種對現實社會的諷刺及批判。不過若要說其中強調了什麼道德寓意,恐怕那刀尖不只是揮向現實,同時也抵著作者自己的喉頭。
比如書中有篇〈吃八口〉,談母女針對身體形象進行的角力就非常尖銳。馬查多表面上不停談性,但同時也是在直攻承載性愛感受的平台,也就是整部小說集書名所示的「身體」。她受訪時表示,這個故事是為了回顧自己從小到大被說「胖」的經驗,以及為了這個「胖」而跟自我及親人之間產生的衝突。於是透過身體,她進一步連結到女性在父權結構下可能出現的彼此傾軋:如果母親不喜歡身為母親的自己怎麼辦?只喜歡身為「女人」的自己可以嗎?而當母親追求著又瘦又吸引人的自我時,被當作「胖」而感覺不被愛的女兒又該怎麼辦?為了感覺被愛而「政治正確」地要求母親不准變瘦難道又可以嗎?
同樣是談結構下的壓迫,〈駐村者〉直接挑戰的是「閣樓裡的瘋女人」的意象。其中主角是身為女性的小說家。她有一名在家等待的妻子,手頭正在創作的是一個以神經質女人為主角的故事,卻被其他女性創作者嘲笑,「你知道的呀。就是那種老派的橋段。去故意把一個女主角寫得超級古怪。實在是懷舊到令人感覺有點疲乏,而且,玩不出新花樣了吧?」「你不覺得嗎?還有那種瘋狂的拉子角色?不覺得也算是某種刻板印象嗎?」
其中主角立刻回答:「男人就能寫私密的內心世界,但我就不行?我做了就是自尊心太強嗎?」
這裡同樣連結到馬查多對待性的態度:如果你不覺得「性」、「女性」、「拉子」是一種為了表達其它「普世主題」的工具,而是跟「男性」一樣的普世主題,你就不會單從這種分類去質疑其是否「老派」。畢竟若世間充滿瘋男瘋女,實在沒必要把其中一個性別放入閣樓後化為文學意象。
另一篇〈十惡不赦〉的野心則非常宏大。其中用了《法網遊龍》(Law and Order)這部經典美國影集的框架,進一步做了全面性的創新改編,並藉此探索強暴及性別暴力帶給女人的創傷。故事中的創傷是集體暴力造成的普遍事件,而紐約市在女人眼中就是充滿這類暴行的犯罪現場。受創的女人為了存活下去,只能讓壓抑的痛苦以鬼魅及分身的狀態在世間遊蕩。儘管表面上是非常陽剛的刑事偵案故事,內裡卻裝滿各種陰柔的翻轉。
馬查多更細膩的部分是,她在〈十惡不赦〉中不只寫受創的女人,還有因為想幫助她們而受創的男人,以及為了照顧她們而造成更多傷害的男人。馬查多尖銳又悲憫地指出:暴力是一種對自主性的剝奪,而愈是昭示男性力量的保護愈是這項剝奪的一體兩面。〈派對恐懼症〉更是據此進一步延伸,其中不只說出女性的心聲,也溫柔處理了男性在性別刻板印象之下的困境。
進一步往故事深處探勘,我們會發現,在馬查多筆下,最暴力對待女性身體的不一定是男性(雖然在《為丈夫縫的那一針》中,兩名男性在產房內嘻笑處置女性身體橋段確實象徵了男性對女性的擺弄),也不一定是女性,而是內化了所有既有價值的自己。〈真女人就該有身體〉中就有許多為了迎合主流美感,而逐漸放棄身體的女子(讀完之後真想看男性版本的故事啊)。當然,在女性主義一波波洗過時代之後,我們知道改造自己也能是一種選擇,保持天然也不見得就不是一種放棄,然而在愛自己及渴望得到他人的愛之間,那條努力追求卻不至於消滅自我的界線,卻往往是暗夜裡易滅的火燭。
於是對我來說,〈母親們〉是全書中最為哀傷、卻也最為絕美的寓言。裡頭有兩名女子建立了烏托邦般的愛情國度,一個水晶般純粹且歷史全以女性寫就的宇宙。然而裡頭卻蘊含了各種政治正確都無法挽救的愛的破碎。在政治的場域中,我們常說愛不分性別,確實沒錯,但或許更精準的說法,是愛的破碎永遠不分性別。馬查多的寓言是用半虛構的世界翻轉主流觀點,但卻是這份哀傷將她的寓言安放回我們熟悉的現實。
所以就算火燭易滅也無妨。畢竟暗夜不代表沒有光亮。在〈母親們〉裡頭,馬查多優美描寫了烏托邦世界的秋天,「某些晚上比較奇怪,太陽已經下山,雨卻還是一股腦落下,而天空又金又桃但又像瘀青一樣又灰又紫。每天早上,細緻的霧氣覆蓋群樹。有些晚上,血紅色的穫月在地平線上升起,彷彿另一種日出將雲染紅。」而馬查多寫的故事其實也正像獲月,優美但傷感,尖銳但溫暖,讀起來簡直是暗夜裡燦亮的另類太陽。
【預購】守護書的貓◎夏川草介(譯者:高詹燦)
平常價 $23.00二十一世紀的《銀河鐵道之夜》!
日本奇幻文學佳作,穿梭時空,尋找書的存在價值!
* 作者榮獲第十屆小學館文庫小說獎、連續兩年入選本屋大賞!
* 繼300 萬冊暢銷系列《神的病歷簿》之後,首度長篇奇幻小說!
他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特別的力量。也不認為可以改變些什麼。 但唯有對書本的這份感情,他不會輕易妥協。 他還沒完全傳達出心中的這份感情。
「妳認為書本的力量是什麼?」
他發出的聲音並不響亮。 但正要遠去的腳步聲因此陡然停止。 林太郎仍一直望著自己的雙手。 「我一直在想,書本有強大的力量,但這股力量真正的含意到底是什麼?書本給予我們各種東西,例如知識、智慧、價值觀、世界觀。但我總覺得還有比這些東 西更重要的某個強大力量。我一直在想,這力量到底是什麼,而最近我覺得自己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抬起臉,發現女子就站在不遠處。
--- 摘自《守護書的貓》
平凡的高中生夏木林太郎,從小與經營著名古書店『夏木書店』的祖父一同生活。祖父過世之後,默默接受了關掉『夏木書店』,搬去和姑姑住的安排,直到會說話的虎斑貓「阿虎」突然出現在書店,半哄半騙要林太郎跟他一同前往「將書由困境中解救出來」的危險旅程。原本老舊的古書店壁面突然消失,出現一條神祕的通道,林太郎與阿虎前往第一座迷宮「封閉者」,口口聲聲說愛書的人卻把書鎖在書櫃中、第二座迷宮「剪碎者」,專門研究快速閱讀的學者,聲稱一天可以看十本書、第三座迷宮,也是最後一座迷宮「兜售者」,是《世界第一堂書店》的社長,堅持只出版暢銷書……咦,已經說了再見的小虎,怎麼又出現在林太郎面前,要他去一趟真正的「最後的迷宮」……在一次又一次解救書的冒險中,林太郎開始問:「書本的力量到底是什麼呢?」
本書重點
◎夏川草介以細膩與充滿同理心「療癒系」文字風格聞名,前作《神的病歷簿1-3》在臺灣評價極佳,《守護書的貓》為2017.1月新作,於通路反應均有4.5星以上。
◎幽默而犀利探討「書本的力量不等於你的力量」「古籍的價值是否存在」「充滿效率的現代閱讀方式 - 速讀與大綱?」「要生存只能賣暢銷書?」等閱讀與出版現代濫觴。
◎譯筆極佳,文學性與易讀性兼備。
夏川草介
一九七八年生於大阪府。信州大學醫學院畢業。在長野縣的醫院從事地區醫療工作。以《神的病歷簿》獲得第十屆小學館文庫小說獎,就此踏入文壇。該部作品為二○一○年本屋大賞的第二名,為創下150萬本銷量的暢銷書。其他著作有《神的病歷簿2》《神的病歷簿3》《神的病歷簿0》。
譯者簡介
高詹燦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日文譯者,主要譯作有《鳥人計畫》、《烏鴉的拇指》、《夜市》、《光之國度》、《蟬時雨》、《劍客生涯》系列、《新選組血風錄》等書。
【預購】變幻◎今野敏(譯者:緋華璃)
平常價 $25.00【預購】缺席◎今野敏(譯者:緋華璃)
平常價 $21.00繼遭懲戒免職的公安警察蘇我消聲匿跡之後,刑事警察宇田川的另一名同期──特殊捜查班的女警大石陽子在執行交換人質的任務中遭嫌犯挾持逃亡,生死未卜。
宇田川邊掛念著大石安危,參與搜查的殺人棄屍案情愈滾愈大,偵辦進度卻一步都無法推進,漸漸察覺到原來是警察組織中最神祕不可觸的公安部暗暗出手阻撓,此時消失已久的蘇我又再度現身,不僅透露了大石的狀況,也暗示殺人棄屍案的關鍵所在,究竟公安打著什麼主意?刑警、公安、特殊搜查之間的角力,宇田川等三名同期又該如何應對?
公安X刑警X特殊搜查 各展所長 缺一不可!
書籍重點
1、今野敏為日本警察小說的旗手,為警察小說開拓新境界,站穩類型小說地位。
2、《ST警視廳科學特搜班》系列之後,最新力作。
今野敏
1955年出生於北海道,興趣廣泛、多才多藝,是名日本空手道高手,還善於射箭、模型製作、潛水等。大學時期即開始寫作,曾任職知名唱片公司,之後全心投入於創作之中,擅寫多種領域的高質量娛樂小說,著作超過上百部。
2006年以《隱蔽搜查》獲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2008年以《果斷:隱蔽搜查2》獲山本周五郎獎及日本作家協會獎,成功開拓警察小說新境界,躍居一線作家。其他還有改編為日劇大受好評的「ST警視廳科學特搜班系列」及「東京灣臨海署安積班系列」等作品。
譯者簡介
緋華璃
因為想聽懂日劇裡的對白,所以開始學日文;
因為不想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去固定的地方做固定的工作,
所以開始當起只能和自己對話的小小日文全職譯者一枚。
緋華璃の一期一会:www.facebook.com/tsukihikari0220
【預購】同期◎今野敏(譯者:林謹瓊)
平常價 $21.00警視廳搜查一課的宇田川與公安刑警蘇我是警察學校的同期,雖然宇田川暗自將蘇我的迅速升遷等同於自己的挫敗,但蘇我悠哉的個性實在令人無法討厭,兩人還是偶爾一起消磨時光、吃飯聊天的朋友。
一日,宇田川在參與搜索黑道辦公室的行動中遭逢歹徒開槍襲擊,突然蘇我奇蹟般地出現,捨身救了宇田川一命。然而,三天後,蘇我卻無預警地被懲處免職並消失無蹤,接著又被列為連續殺人犯,遭到警方全面通緝。為了解救同期兼救命恩人,宇田川追查起蘇我的下落,才發覺自己對蘇我一無所知,更隱約發現整個警察組織如高牆般阻止著他。於是宇田川逐漸明白要解救蘇我已不只是個人情義問題,更是一場賭上刑警榮譽、奮力一搏的戰鬥!
為友情衝撞體制,公安、刑警破天荒聯手辦案
日本警察小說旗手今野敏的最高峰!
今野敏
1955年出生於北海道,興趣廣泛、多才多藝,是名日本空手道高手,還善於射箭、模型製作、潛水等。大學時期即開始寫作,曾任職知名唱片公司,之後全心投入於創作之中,擅寫多種領域的高質量娛樂小說,著作超過上百部。
2006年以《隱蔽搜查》獲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2008年以《果斷:隱蔽搜查2》獲山本周五郎獎及日本作家協會獎,成功開拓警察小說新境界,躍居一線作家。其他還有改編為日劇大受好評的「ST警視廳科學特搜班系列」及「東京灣臨海署安積班系列」等作品。
譯者簡介
林謹瓊
每一本書都是一場旅行,在翻譯過程中找到未知的自己。 譯有《韓國料理超簡單!》、《以科學解讀咖啡的祕密》、《今日也在某處的餐桌上》、《改變的力量》等。
kore1201@gmail.com
【預購】鼠疫(La Peste)◎卡繆(Albert Camus)(譯者:顏湘如)
平常價 $23.00 《異鄉人》作者/存在主義大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二十世紀法國文豪卡繆
在遍地鼠屍、鼠血橫流、屍臭沖天的疫病封鎖現場
直視人類恐懼、深入存在之輕與生命之重的小說創作
淡江大學法文系教授吳錫德、作家童偉格導讀推薦
這些散布在歷史當中的一億具屍體,不過就是想像中的一縷煙罷了。
然而,在那縷沒有重量的輕煙裡,卻閃現著為生存而奮戰最根本的理由!
吱吱吱……吱吱吱……
一天,李厄在樓梯平台上踢到一隻死老鼠。當晚,李厄上樓回家,忽然看見走廊角落竄出一隻大老鼠,步伐有些不穩,隨後在原地打轉,最後倒地從微張的嘴吐出血來。
吱吱吱……吱吱吱……
就從這天開始,各處冒出猝死的老鼠屍體,緊接著是鄰人紛紛暴斃。政府只得將發生疫情的奧蘭市全城封鎖,連信件都不得流通。來自外地的旅人被困在這座不屬於自己的城市,而當地市民與外地親人的重逢也顯得遙遙無期。
吱吱吱……吱吱吱……
這是高八度的喪鐘鐘聲,還是喚醒人心之善的低喃?在孤絕禁錮而束手無策的絕望情境中,你是否仍願為幸福做出最後一絲努力?
作者簡介
卡繆Albert Camus
菸不離手、笑看人世、洞悉人性、擁抱荒謬的性格大師
◆一九一三年生於北非阿爾及利亞,一九六○年於法國車禍驟逝。
◆一九五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沙特並稱為二十世紀法國文壇雙璧。
◆文學上為存在主義大師,哲學上提出荒謬論,政治上曾先後投入共產主義與無政府主義陣營。
◆著有小說《異鄉人》(L'Etranger)、《鼠疫》(La Peste)、《墮落》(La Chute)、《快樂的死》(La Mort heureuse)、《第一人》(Le premier homme);短篇小說集《放逐與王國》(L'exil et le royaume);文集《非此非彼》(L'Envers et l'endroit)、《婚禮》(Noces)、《夏日》(L'Ete)、《薛西弗斯的神話》(Le Mythe de Sisyphe)、《反叛者》(L'Homme revolte)、《札記》(Carnets);劇作《卡利古拉》(Caligula)、《修女安魂曲》(Requiem pour une nonne)、《誤會》(Le Malentendu)、《戒嚴》(L'Etat de siege)、《正義之士》(Les Justes)、《附魔者》(Les Possedes)等。
譯者簡介
顏湘如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法文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著包括《外遇不用翻譯》、《事發的十九分鐘》、《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催眠》、《資身記者化身底層階級180天》、《龍紋身的女孩:最終解密》、《毒物》等數十冊。
【預購】最後來的是烏鴉(ULTIMO VIENE IL CORVO)◎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譯者:倪安宇)
平常價 $27.00首度出版「命運」故事集
通往卡爾維諾小說世界最清晰的一條路徑。
等待已久,由義大利艾伊瑙迪出版社(Einaudi)全新整理。收錄作者於1945-1949年間陸續發表在報刊、膾炙人口的大量作品。在全面走向寓言、抽象的虛構故事之前,這批仍保有「新寫實」風格的故事,大量現實生活取材,從童年世界、戰爭童話、戰後生活到純粹趣味故事,類型丕變、題材多樣,短短幾年間圈粉無數。二次大戰後,戰敗的義大利百廢待興,卡爾維諾用故事暴露社會現實,手法幽默諷刺,再現小人物的瘋狂與浪漫,卻不時流露滿懷理想與熱情,不禁讓人遙想俄國作家果戈里筆下的某種悲愴感。
剛投身社會的青年卡爾維諾,才氣驚人,篇篇故事在精準與曖昧、純真與世故間撲朔,儘管死亡與失敗亦步亦趨,但不到最後主角生死未判,結局難以看透、不可預測,收尾絕妙,從人設到劇情,峰迴路轉,讀來竟有連續觀賞影集的快感(寫腳本youtuber必看)。那段時期,卡爾維諾累積數量可觀的創作中,已然可辨「輕‧快‧準‧顯‧繁」的特質,向世人展開的不僅是自身文學的前途,也是世界文學天空上一片片最明亮開朗的夢。
全書收錄多達三十篇短篇故事,主題是「命運」。就在二戰結束的挫敗空氣中,看似神話般宿命悲劇的結局,屢屢被狡猾逃脫或被奇蹟扭轉。這些如棋譜般精密設計的裝置,像玩具卻又具有殺傷力,在「看似」與「竟是」之間,人生的種種荒謬與沉重,卡爾維諾以文學戰鬥。最後出現的會是什麼?
同名短篇〈最後來的是烏鴉〉少年緊握槍桿,一會是打獵的工具,一會卻變成戰場上的武器,神乎其技的槍法,敵軍也看傻了。據說戰場上看到烏鴉表示大限將至,就在納粹士兵現身時,盤據天空的竟然是……本篇被推崇為卡夫卡式的經典名作,結局出乎意料。
〈午後,亞當〉長髮少年園丁天真爛漫地向女僕獻寶,兩人預期的寶物卻大不同。自由的代價有多高?
〈爬滿螃蟹的貨輪〉一群少年占領擱淺在港口的沉船,自立為王,另一幫派少年沒多久也登上沉船,雙方人馬展開混戰,輸贏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嗎?
〈光禿禿枝椏上的晨光〉農地寸草不生,為了保衛樹上碩果僅存的幾顆柿子,農夫馬尤可和妻子輪流守夜,但百密總有一疏……
〈地主的眼睛〉地主兒子為了遠離咆哮的父親,自願代父巡田,但是他並不在乎農作物收成,他滿腦子想著自己與農民格格不入……
〈動物森林〉敵軍來襲,小鎮村民帶著家禽連爬帶滾全數躲進森林,為了隨便抓隻牛雞豬的小兵抄捷徑入森林,反倒成了落單……
〈糕餅店失竊記〉三名小偷深夜潛入糕餅店,見到架上琳瑯滿目的甜點,情不自禁將蛋糕狂掃入肚,竟忘了原本的目的……
〈席地而睡〉過路的旅客一個接一個累得席地睡在火車站,卻有人因此異想天開想到新的謀生工具。
〈誰往海裡丟地雷?〉一名肩扛兩簍籃子的老人,一簍是新鮮海貨,一簍則是從海上撈起的大鐵球,沒想到鐵球不僅鬧得人仰馬翻,也能帶來一線生機。
◎經典名作,中文版首度面世。
名人推薦
★下一輪太平盛世之七年級作家吳曉樂、李奕樵_專文推薦
卡爾維諾只用一頓餐飯的篇幅,就完整呈現了人類,特別是知識分子常面臨的痛苦:他們對於既存的秩序有一定的批判與理解,弔詭的是,他們關懷的對象卻不一定有能力,或有意願回應他們的觀察。──吳曉樂,作家,《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這本書可以當成三十盤棋的棋譜,無論這些棋譜的成敗或者最終的威力大小,品味一個天才的思路總是充滿驚喜的。──李奕樵,小說家,《遊戲自黑暗》
國際好評
伊塔羅‧卡爾維諾在這個時代為小說的藝術注入新生命。這些美妙的故事,清楚地展現了他作品的質量及創作力的奔放。卡爾維諾的天賦在於以人物、動物傳達生活中奇妙、神祕和恐懼的感受,藉此將物質與寓言永恆連結。──《衛報》
卡爾維諾的幻想寓言擁有格林兄弟般的力量,故事表面看似嬉鬧,底層暗藏殘酷。──英國《聽眾》(The Listener)雜誌
作者介紹
伊塔羅.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1923-1985)
出生於古巴。
二次大戰期間他加入抗德游擊隊,45 年加入共產黨、47 年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院,並出版小說《蛛巢小徑》。
1950 年代他致力於左翼文化工作,重要作品有《阿根廷螞蟻》、《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和《義大利童話》(編著)。1960 年代中期起,他長住巴黎15年,與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有密切交往;1960年代的代表作為科幻小說《宇宙連環圖》,曾獲頒美國國家書卷獎。
1970 年代,卡爾維諾致力於開發小說敘述藝術的無限可能,陸續出版了《困難的愛故事集》、《看不見的城市》、《不存在的騎士》和《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並受到全義大利人的敬愛。
1984年出版《收藏沙子的人》。1985年夏,他突患腦溢血,於9月19日辭世。1986 年,短篇小說集《在美洲虎太陽下》出版。1988 年,未發表的演說稿《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問世。1994 年,富有自傳性色彩的《巴黎隱士》結集成書。1995年出版《在你說喂之前》。
譯者簡介
倪安宇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威尼斯大學義大利文學研究所肄業。旅居義大利威尼斯近十年,曾任威尼斯大學中文系口筆譯組、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專任講師,現專職文字工作。譯有《魔法外套》、《馬可瓦多》、《白天的貓頭鷹/一個簡單的故事》、《依隨你心》、《虛構的筆記本》、《巴黎隱士》、《在你說「喂」之前》、《跟著達爾文去旅行》、《在美洲虎太陽下》、《困難的愛故事集》、《收藏沙子的人》等。
依然卡爾維諾(節錄)
伊塔羅‧卡爾維諾,義大利文學巨擘,大家最熟悉的作品應為《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看不見的城市》,前些年有《困難的愛》、《收藏沙子的人》,此際則有《最後來的是烏鴉》翩然降臨臺灣書市。我們很難不發現到,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渴望卡爾維諾。
並不是每一位收藏卡爾維諾書籍的人,均能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讀者。書如同一張門票,讓人得以進入戲院,僅止於此,之後我們得在昏暗的燈光下,狼狽與興奮交雜地尋找自己的位置。卡爾維諾並不介意讓你費點心力才能坐下,他始終在探尋文字作為載體的可能性,若我們輕而易舉地就能走入卡爾維諾的世界,此處的輕,容許我曖昧地說,或許更為靠近「輕」浮的輕。
《最後來的是烏鴉》收錄了卡爾維諾自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完成的短篇小說,是處女作《蛛巢小徑》與《分成兩半的子爵》之間的作品。此時期,卡爾維諾加入了義大利共產黨,故其中有部分篇小說與戰爭有關,綜觀全書,我們仍可觀察到卡爾維諾關心的,是更為精神性、普世性的存在。篇幅有限,容我以其中兩篇聊表心意。
以〈魔法花園〉為例,一對男女小喬凡尼與小賽琳娜,他們走在鐵道上,不知不覺進入了一花園,往上看有一棟別墅,往前行有一座游泳池。他們沿路探索,並忍不住取走、或使用一些屬於這花園的物件,他們分分秒秒都處於焦慮中,難以擔保自己的作為會得到何種後果,他們一邊逞慾,一邊觀察四周,思忖著後路,像是「萬一得翻過籬笆逃跑,恐怕得把這些花都丟掉」、「他們把兩個杯子裝滿,切了兩塊蛋糕,但是他們沒辦法好好坐著,只敢坐在椅子邊緣」,終於他們遇見了擁有一切的主人:一位臉色蒼白的少年。他竟也和小喬凡尼與小賽琳娜一樣,擔心著隨時會有人進來驅趕他,宣稱這所有不過是誤會一場。
卡爾維諾擅長以一時的場景回應亙久的議題。小喬凡尼與小賽琳娜、花園和別墅,也可以是「人生」的隱喻,我們都是那個坐在椅子邊緣的人,不是很確定自己能夠與萬物之間的聯繫,何時是借,何時是偷,何時能心安理得?小喬凡尼與小賽琳娜一日的探索,不如視之為延長為我們一生的嘗試,偶然地偏移了軌道,期望著新世界。卡爾維諾更高招的是安排了少年的出現,少年的擔心是另一種層次:看似擁有實物,然而轉瞬間皆可能成空,新的世界裡有新的焦慮,並遙遙呼應著舊世界的不安。少年和小喬凡尼、小賽琳娜並無二致,他們都無法免於「無法掌握人生」的恐懼。見過少年的小喬凡尼、小賽琳娜,循著原路回到軌道上。這一次他們走向海邊,進行嬉戲。
◎吳曉樂
推薦文
一以貫之的輕盈(節錄)
一九四五年五月,義大利戰役隨著德國投降而結束了,英國、加拿大、美國的聯軍一路以西西里島為踏板攻上義大利半島本土南端的卡拉布里亞(Calabria),那時也從事義大利抵抗運動的卡爾維諾還未滿二十二歲。接下來的三年內,卡爾維諾出了他的第一本小說《蛛巢小徑》,並且在報紙上大量發表他的第二本小說集中收錄的短篇小說作品,也就是我們手上這本《最後來的是烏鴉》的由來。作為喜愛卡爾維諾的讀者,必然會十分熟悉他的《宇宙連環圖》(1965)、《看不見的城市》(1970)、《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1979)等奇想傑作,這些作品都在他四十歲之後才出版,可以說是小說家體系完熟的結晶。而這些作品與《最後來的是烏鴉》,便在作家生命光譜兩端遙遙相望。
《最後來的是烏鴉》的兩大看點。第一,是戰後非常年輕,而且還在跟寫實主義討價還價,沒有辦法全面離地的文學新人,如何在臺灣當代創作者肯定也非常熟悉的三千到六千字篇幅之間,快速輕巧地展現自己的魅力。年輕卡爾維諾碰到的種種挑戰,當代創作者多半也避不過──真是文學自己的永劫回歸啊──這本書可以當成三十盤棋的棋譜,無論這些棋譜的成敗或者最終的威力大小,品味一個天才的思路總是充滿驚喜的。第二個看點,是非常後見之明地,從卡爾維諾晚期的作品與理論回過頭去檢視那些發亮的結晶的起點或碎片。
全書被分成四個部分,「抗戰」跟「追憶」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回憶之書,「戰後」、「政治寓言」則是面對世界更即時的小說回應。
可能受限於篇幅還有對寫實性細節的需求,這些作品泰半都像是一種情境式的切片,結尾的事件大多缺乏全篇文本結構性的支撐,也就是以因果鍊來檢視這些作品的話,會發現它們並不是意圖召喚真理或說教的小說。但相反地,小說陳列細節之快速精準,動員的技術之綿密,絕大多數以寫實主義自我保護的臺灣當代短篇小說,恐怕是要感到慚愧的。尤其「追憶」這個篇章的文本,其美學核心與臺灣的鄉土文學,有不少重疊之處,但卡爾維諾光在描繪其小說時空與人物的環節,就避開不少常見的弊病,舉例來說,你很少會感覺到卡爾維諾在居高臨下地「關懷」他筆下的角色,因為不把自己強硬擺上關懷者的高處,也就不需要刻意地將筆下角色弱化(免於失手便成醜化的風險),這些角色的生命力跟個性得以自由呈現,即便是孩童、弱者或愚者,也都有其複雜韻味。〈爬滿螃蟹的貨輪〉、〈地主的眼睛〉、〈巴尼亞斯科兄弟〉、〈蜂窩〉是我覺得值得當代創作者注意的作品。
◎李奕樵
【預購】雅克和他的主人:向狄德羅致敬的三幕劇(50週年紀念版)(Jacques et son maître: hommage à Denis Diderot en trois actes)◎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譯者:尉遲秀)
平常價 $23.00【預購】身分(出版20週年紀念版)(L’IDENTITÉ)◎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譯者:邱瑞鑾)
平常價 $27.00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刻畫愛情的經典之作,
重新定義愛情裡的「唯一」。
★「出版20週年紀念版」書封以昆德拉早期親手繪製的「雙面孔女人」珍貴插畫做設計,象徵故事裡認不出的臉孔、喪失的身分。採用200g維納斯麗綺紙,黑色線條燙黑,極具珍藏價值!
尚.馬克作了一個夢:他很擔心香黛兒,到處找她,在街上跑來跑去,終於,他看見她,她的背影,她往前走,越走越遠。
他追著她跑,喊她的名字。只差幾步而已,她轉過頭來,這下尚.馬克被懾住了,在他面前的是另一張臉,一張陌生的、讓人不舒服的臉。然而,這不是別人,是香黛兒,是他的香黛兒,他很確定,可是他的香黛兒卻有一張陌生人的臉,這真讓人難受,非常非常地讓人難受。
他抱住她,緊緊地把她抱在懷裡,以哽咽的聲音不斷地喚著:「香黛兒,我的小香黛兒,我的小香黛兒!」好像他想藉著一再複述這些話,把她那張丟失了的臉、丟失了的身分,注入這張變形的臉裡面去……
你愛的,真的是你的愛人嗎?會不會曾有一瞬間,突然感到對方改變了樣貌,讓你認不出來?如果擁有了愛人,卻還是會對其他向你示好的人心動,那麼你愛的,會不會只是被愛的感覺?
米蘭.昆德拉的小說《身分》,以尚.馬克和香黛兒這對戀人的互動,探討愛情中的種種存在與定位。尚.馬克發現香黛兒在面對他、面對朋友、面對同事時的模樣都不一樣,宛若陌生人,他愛的到底是哪個香黛兒?而香黛兒雖已有戀人尚.馬克,卻依然對匿名寄來的情書動了情,她又怎麼能說尚.馬克是她愛情裡的唯一?在戀人、家人、朋友、同事、陌生人面前有著不同面目的我們,究竟哪一個,才是我們真正的「身分」?
歐美媒體一致最高評價
一部充滿激情的小說,讓讀者帶著興奮和震驚翻頁,而昆德拉的機智讓我們無法停止地讀到了最後一頁。——舊金山紀事報
不可思議地引人入勝,有一股帶著愁緒的魅力。——華爾街日報
完全臣服在這本小說簡潔、有系統性的情節之中,甚至超越他之前的作品《緩慢》。——紐約時報
熱情而引人注目的浪漫,一則有關愛與分離焦慮的動人寓言。——巴爾的摩太陽報
這則愛情寓言裡曖昧、無法確定而又強烈的邪惡感,使我顫抖。——華盛頓郵報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一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流亡移居法國。作品有長篇小說:《玩笑》、《身分》、《笑忘書》、《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麥迪西大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緩慢》、《無知》、《無謂的盛宴》;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評論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簾幕》、《相遇》;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自狄德羅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譯者簡介
邱瑞鑾
法文翻譯工作者、台灣作家,翻譯作品的讀者年齡層涵蓋3歲到99歲。除了譯有多本法國文學經典名著,包括:《第二性》、《潛水鐘與蝴蝶》、《戴眼鏡的女孩》、《種樹的男人》等,還有《世界建築自己做》、《老鼠郵差來了!》等兒童讀物,並著有《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期望能透過閱讀、翻譯、寫作,繼續為大朋友和小朋友開啟更多認識世界的窗,以及探索文字之美的機會。
【預購】 緩慢(出版25週年紀念版)(LA LENTEUR)◎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譯者:尉遲秀)
平常價 $27.00★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刻劃「時間」的經典傑作,出版25週年紀念版!
★波士頓環球報:昆德拉作品中節奏最快、也最容易親近的小說!
★書封採用昆德拉親手繪製的插畫設計,象徵人在時間變動中某種凝止不變的狀態,極具珍藏價值!
十八世紀的法國貴族T夫人是掌握時間的專家、理智的女王,她懂得用溫柔甜美的理智,調慢夜晚的流速,延長她與騎士情人相處的時間。T夫人讓時間來主導這場愛情遊戲,與騎士在豔情的夜晚浪漫纏綿……
二十世紀的學者樊生渴望在昆蟲研討會上獲得眾人的關注,研討會結束後,樊生與心儀的對象茱莉熱烈攀談,並在眾人面前吻了茱莉,還與她在泳池畔幽會。樊生渴望得到茱莉,卻在關鍵時刻錯過留住她的機會……
《緩慢》是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醞釀五年才完成的小說傑作,從一場旅途中的超車事件開始,穿梭在兩段不同時空的愛情故事之間。昆德拉用幽默諷刺的筆調,描寫「時間」,也質疑「時間」,探討速度、歷史、記憶與遺忘等關於「時間」的主題,隨處可見的豐富巧思與深刻意涵,也讓我們再次讚歎不已!
好評推薦
《緩慢》一書中所陳述的,是對現代生活的深沉思考、緩慢和記憶之間的秘密聯繫。它透露出我們這個年代對遺忘的渴望,以及對速度的屈從。——亞馬遜書店
文風優美,近乎冷峻高雅的小說……創新而有趣,對於現代生活的自我意識有著精細的敏感度。這本簡短的小說沒有沉重的論調,也沒有過分的雕琢。——寇克斯評論
大膽、機智,展現出耀眼的才華!——紐約時報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一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流亡移居法國。作品有長篇小說:《玩笑》、《身分》、《笑忘書》、《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麥迪西大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緩慢》、《無知》、《無謂的盛宴》;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評論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簾幕》、《相遇》;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自狄德羅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譯者簡介
尉遲秀
一九六八年生於台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事翻譯。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雅克和他的主人》、《不朽》、《戀酒事典》、《渴望之書》(合譯)、《HQ事件的真相》、《馬塞林為什麼會臉紅?》、《哈伍勒的秘密》、《童年》等書,近年開始投入童書及人文科學類的翻譯。
【預購】笑忘書(40週年紀念版)(Kniha Smíchu a Zapomnění)◎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譯者:尉遲秀)
平常價 $27.00米蘭.昆德拉奠定大師地位的關鍵代表作!
其實所有的愛情關係都是建立在一些不成文的公約上,那是戀人們還在熱戀的最初幾星期裡,未經深思熟慮就草草擬定的公約。
那時戀人們還沉浸在夢裡,但這時候,他們其實已經不知不覺地扮演起難纏的法學家,開始逐條逐字編寫他們的愛情合約。
噢!戀人們,開頭這幾個險惡的日子裡要當心哪!如果您幫別人把早餐端到床上,您就得一輩子幫他送早餐過去,否則您就會揹上讓愛情褪色與背叛的罪名……
宛如一曲變奏,《笑忘書》收錄七個以「布拉格之春」為主調的短篇故事,故事中的人有的想留住記憶,有的想抵抗記憶,昆德拉藉此帶出微小個體與龐大歷史之間的微妙連結,並融合夢境、詩歌,雜糅以批判、敘事,用時快時慢的節奏,交織成關於笑與忘的動人樂章。
最高評價
《笑忘書》本質上是一本小說,卻是一本童話,一本文學批評,一本帶有政治味的冊子,一本音樂理論,一本具有傳記色彩的書。它可以變化成任何它想成為的一本書,整體來說,它根本是一本天才之作!──紐約時報
這本書可以很率直地自稱為一本傑出又新穎的書,它以最乾淨純粹又充滿機智的文字,邀請讀者直接進入書的核心。──【普立茲獎大師】約翰.厄普戴克
昆德拉對現代生活的譴責是宏觀的,但他對那些創作和經歷痛苦的人的關懷卻是最深沉的。──時代雜誌
這本書是一部令人眼花撩亂的娛樂,它啟發了每個政治的、知性的、情欲的,甚至是幽默的層面。──新聞周刊
米蘭.昆德拉運用解放與自由的宏觀概念開創了感性,並使用「性」作為政治事務的隱喻。──洛杉磯時報
《笑忘書》擁有豐富的故事、人物以及想像力,它為米蘭‧昆德拉帶來首次全球性的成功。──亞馬遜書店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一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流亡移居法國。作品有長篇小說:《玩笑》、《身分》、《笑忘書》、《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麥迪西大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緩慢》、《無知》、《無謂的盛宴》;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評論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簾幕》、《相遇》;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自狄德羅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譯者簡介
尉遲秀
一九六八年生於台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事翻譯。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雅克和他的主人》、《小說的藝術》、《無知》、《不朽》、《緩慢》、《生活在他方》、《戀酒事典》、《渴望之書》(合譯)、《HQ事件的真相》、《馬塞林為什麼會臉紅?》、《哈伍勒的秘密》、《童年》等書,近年開始投入童書及人文科學類的翻譯。
【預購】生活在他方(50週年紀念版)(Život je jinde)◎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譯者:尉遲秀)
平常價 $31.00昆德拉:「我的小說是一部青春的史詩。」
★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麥迪西大獎」!
★許悔之、楊澤、蔡詩萍、駱以軍 4大名家必讀推薦!
★書封由米蘭.昆德拉親筆繪圖,最具珍藏價值!
因為真實的生活在他方。學生們挖起鋪路的石塊,掀翻汽車,築起街壘;
他們闖入這個世界的動作美麗而喧囂,
有火焰為他們照明,有催淚彈的爆炸聲和煙霧歡迎他們光臨。
他們站立在街壘後頭,拒絕與世界的舊主人們有任何妥協。
人類的解放要就是全面的,不然就不是解放。
夢就是現實,學生們如是寫在牆上,
但是看起來似乎要反過來說才是真的:
這個現實(街壘、砍斷的樹、紅色的旗子),就是夢……
「生活在他方」是十九世紀法國詩人韓波的名言,昆德拉以此為名,構築出一部關於青春的史詩。
當生活是如此地平庸無奇,當美好的理想與冰冷的現實相互衝撞,對年輕的心靈來說,真實的生活似乎總是在他方;而詩歌、愛情與革命,便成了最浪漫的反抗。昆德拉透過主角雅羅米爾的視角,在現實與夢境的交錯之中,探討究竟什麼是青春?什麼是生活的本質?不只呈現出動盪時代的樣貌,也讓我們一窺大師的內心世界。
好評推薦
除了把這本具撕裂性的書推薦給在這個艱困時代裡仍對文學保有關心的人之外,我說不出更多了。──波士頓環球報
既溫柔又慷慨……《生活在他方》是一本側寫年輕藝術家的傑出作品。──新聞周刊
一個對革命浪漫主義狡猾又無情的諷刺……自從伊夫林.沃在《一杯土》超越狄更斯之後,昆德拉便創作出了一些最有趣的文學作品。──時代周刊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一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流亡移居法國。作品有長篇小說:《玩笑》、《身分》、《笑忘書》、《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麥迪西大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緩慢》、《無知》、《無謂的盛宴》;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評論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簾幕》、《相遇》;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自狄德羅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譯者簡介
尉遲秀
一九六八年生於台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事翻譯。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雅克和他的主人》、《小說的藝術》、《無知》、《不朽》、《緩慢》、《生活在他方》、《戀酒事典》、《渴望之書》(合譯)、《HQ事件的真相》、《馬塞林為什麼會臉紅?》、《哈伍勒的秘密》、《童年》等書,近年開始投入童書及人文科學類的翻譯。
【預購】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全新版)(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譯者:尉遲秀)
平常價 $26.00文壇大師昆德拉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二十世紀最動人的小說
此生必讀的文學經典
★本書曾在華文世界掀起一股昆德拉熱潮,暢銷逾百萬冊!
★全新版書封以昆德拉早期親手繪製的書中小狗「卡列寧」珍貴插畫做設計,並採用200g維納斯麗綺紙,書名燙藍,極具珍藏價值!
★改編拍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由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影后茱麗葉畢諾許主演!
如果生命的每一秒鐘都得重複無數次,我們就會像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那樣,被釘在永恆之上。在永劫回歸的世界裡,每一個動作都負荷著讓人不能承受的重責大任,但在這片背景布幕上,我們的生命依然可以在它輝煌燦爛的輕盈之中展現出來。
可「重」真是殘酷?而「輕」真是美麗?
最沉重的負擔壓垮我們,讓我們屈服,把我們壓倒在地。可是在世世代代的愛情詩篇裡,女人渴望的卻是承受男性肉體的重擔。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最激越的生命實現的形象。負擔越沉重,我們的生命就越貼近地面,生命就越寫實也越真實。
相反的,完全沒有負擔會讓人的存在變得比空氣還輕,會讓人的存在飛起,遠離地面,遠離人世的存在,變得只是似真非真,一切動作都變得自由自在,卻又無足輕重。
那麼,我們該選哪一個呢?重,還是輕?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布拉格之春」為背景,蘇聯軍隊入侵捷克後,知識分子逃往海外。昆德拉透過一男兩女交織的愛情故事,帶出了對政治、文化、人類生命的省思與嘲諷。
托馬斯和特麗莎的愛情是「重」,特麗莎不惜用盡全身全靈去愛托馬斯,她不願愛情僅限一夜,而渴望日日夜夜,但這樣的重卻反而成為托馬斯的負擔。
托馬斯和薩賓娜的關係則是「輕」,他們只願片刻歡愉,不願永世承諾。但當薩賓娜選擇離開愛情、離開祖國,一身輕盈卻也是一片空無,成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由此看來,誰還能說「重」即是殘酷,而「輕」則是美麗?我們又該如何抉擇?昆德拉藉由故事、夢境、散文、詩歌、歷史,以音樂般的旋律變化呈現出一齣糅合了甜美、憂傷與殘酷的生命鬧劇,也讓「輕」與「重」的辯證成為昆德拉小說中永恆的命題。
各界好評
成功地展現出勝於嘲諷的智慧與超越絕望的希望!——時代雜誌
令人驚異的是,一本與其時代背景如此緊密連結的作品,在二十年後卻依然沒有過時。僅管自從1984年以來,整個世界,特別是所謂的東歐地區,歷經了重大的改變,但是昆德拉的小說在今日讀來,卻依然和它首次出版時一樣深入人心!——衛報
一部眼界開闊又複雜細緻的作品,交織著政治與哲思、肉慾和靈性、趣味和深度……當今寫作男女之間多樣關係的作者中,沒有人比得上昆德拉的智慧觀察。——華爾街日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一部愛情故事,也是一本概念小說……機智、誘人、嚴肅……充滿情感,對於性愛與政治之間巧妙的交互作用有極為嫺熟的描述。——華盛頓郵報
托馬斯與特麗莎是這本小說的兩極。我們應該選擇背負特麗莎過去肩上的重擔,她即使在「布拉格之春」發生後離開,也永遠無法捨棄捷克斯洛伐克,一如無法離開讓她飽嚐嫉妒的丈夫托馬斯,而嫉妒,或許正是讓她永遠無法滿足的原因?薩賓娜可以理解風流醫生探索女性,宛如用手術刀仔細研究物品,而我們又否該選擇托馬斯與薩賓娜體現的生命之輕?我們並不知道何種是最能讓人承受的方式,而這本小說提供了不同角色的面貌,連狗兒卡列寧都是其中一章的主題。這場無常的芭蕾混合了虛幻,以辯證形式的質問,在深思熟慮與帶有詩意的混亂中做出結論,輕與重,兩者同樣令人難以承受,也無法出自於真實的決定。——【書評家】薩娜‧唐-李歐珀‧沃蝶斯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一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流亡移居法國。作品有長篇小說:《玩笑》、《身分》、《笑忘書》、《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麥迪西大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緩慢》、《無知》、《無謂的盛宴》;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評論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簾幕》、《相遇》;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自狄德羅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譯者簡介
尉遲秀
一九六八年生於台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事翻譯。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雅克和他的主人》、《不朽》、《戀酒事典》、《渴望之書》(合譯)、《HQ事件的真相》、《馬塞林為什麼會臉紅?》、《哈伍勒的秘密》、《童年》等書,近年開始投入童書及人文科學類的翻譯。
【預購】無知(全新版)(L’ignorance)◎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譯者:尉遲秀)
平常價 $27.00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
聯合報讀書人推薦書!誠品書店文學類年度暢銷書!
執掌潛意識和夢境的,是同一個導演。
白晝,他把洋溢著幸福光影的故國景物一幕幕送給伊蓮娜,
到了黑夜,他策畫的回歸卻令人驚惶,目的地是同樣的國度。
白晝,那遭人遺棄的美麗國度閃耀著,
到了黑夜,換成航向故國的恐怖回歸在發光。
白晝在她面前呈現的,是她失去的天堂,
夜晚所展示的,則是她逃離的地獄。
一九六八年布拉格之春後,伊蓮娜離開捷克,成了流亡者。直到一九八九年共產政權垮臺後,才回歸故國。沒想到,身體的回歸卻是心靈流亡的開始。伊蓮娜發現自己已經融入西方世界,和留在家鄉的人們產生了決定性的不同:不只是飲食、環境,更是價值觀上的迥異。
伊蓮娜早已忘記與昔日好友間的回憶,而他們也對她的現在不感興趣。離開的二十年彷彿被盡數否定,她感覺自己像是被人硬生生切下手腳,成了短少二十年的侏儒……
「回歸」該是流亡者最由衷的心願,米蘭‧昆德拉筆下的流亡者卻是迫於無奈。他以冷靜的筆觸,談鄉愁、談命運、談愛情。我們或許不曾經歷過《無知》裡的大時代變遷,但其中的「異鄉感」一定會與我們深深有所共鳴。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一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流亡移居法國。作品有長篇小說:《玩笑》、《身分》、《笑忘書》、《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麥迪西大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緩慢》、《無知》、《無謂的盛宴》;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評論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簾幕》、《相遇》;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自狄德羅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譯者簡介
尉遲秀
一九六八年生於台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事翻譯。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雅克和他的主人》、《不朽》、《戀酒事典》、《渴望之書》(合譯)、《HQ事件的真相》、《馬塞林為什麼會臉紅?》、《哈伍勒的秘密》、《童年》等書,近年開始投入童書及人文科學類的翻譯。
【預購】可笑的愛(出版55週年紀念版)(SMĚŠNÉ LÁSKY)◎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譯者:邱瑞鑾)
平常價 $26.00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唯一的短篇小說集!
★書封設計採用昆德拉親手繪製的「流淚之人」珍貴插畫,象徵著愛情的神聖與美麗,同時又充滿了荒謬與偶然!
愛莉絲,到目前為止,她在他眼中看起來儘管天真,卻也是個堅定的人,有很清晰的輪廓:她的外表純真美麗,似乎反應了她的信仰單純本真,而且她單純的人生遭遇似乎是她態度如此單純的原因。到目前為止,艾德華都把她看作是一個內在非常穩定、和諧的人:他嘲笑她也沒用、咒罵她也沒用、用謊言哄騙她也沒用,他(不由自主地)實在只能尊敬她。
可是,那項錯誤的傳聞造成了一個陷阱(他事先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陷阱),破壞了她這個人的和諧性,艾德華心裡想,愛莉絲對信仰的一些想法事實上只是「鑲嵌」在她人生遭遇之外的一個東西,而她的人生遭遇只是鑲嵌在她身體之外的一個東西,而他只從她身上看到一個身體、一些想法,和一種人生遭遇的偶發聚合,一種無機的聚合,非常的隨機,而且不穩定。他想像著愛莉絲的樣子(她現在正靠在他的肩窩上深深地呼息),他看見她的身體在一邊,她的想法在另外一邊,她的身體他喜歡,她的想法他覺得荒謬可笑,這個身體和這個想法並不構成一個整體;他把她看作是一條在吸墨水紙上擴散開來的線:沒有輪廓、沒有形狀。
深陷靈肉矛盾的年輕情侶、遇見往日出軌對象的老婦人、被仰慕者苦苦糾纏的美術教授、深愛妻子卻又流連溫柔鄉的馬丁、日日夜夜飽受情慾折磨的艾德華……《可笑的愛》收錄了七則短篇故事,每篇故事各自獨立,卻又巧妙串聯出以「愛」為主軸的生命悖論。本書不僅標誌了昆德拉作為一個「小說家」的起步,也預示了昆德拉往後創作的核心主題和人物原型,堪稱昆德拉作品的全索引,也是所有書迷必讀的經典之作!
媒體好評
米蘭.昆德拉展現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同情、嘲諷、譏刺與親和力,這在我們過往讀過的作品裡是無可比擬的。――芝加哥太陽時報/托瑪斯.喬伊斯
昆德拉的世界複雜無比,同時也充滿嘲弄和悖論。生活往往是殘酷並充滿羞辱的;它如此有趣、時常褻瀆神靈,也教人生氣。――克里夫蘭誠懇家日報/阿貝.C.拉維茨
輕快、荒謬與智慧的傑作!――時代雜誌/約翰.史高
技藝精湛、充滿活力!――新聞週刊/華特.克萊門斯
七篇充滿藝術性,又無比有趣的短篇小說!――寇克斯評論
昆德拉是一位偉大的短篇小說作家!――美國旅行作家、布萊克紀念獎得主/保羅.索魯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一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流亡移居法國。作品有長篇小說:《玩笑》、《身分》、《笑忘書》、《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麥迪西大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緩慢》、《無知》、《無謂的盛宴》;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評論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簾幕》、《相遇》;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自狄德羅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譯者簡介
邱瑞鑾
法文翻譯工作者、台灣作家,翻譯作品的讀者年齡層涵蓋3歲到99歲。除了譯有多本法國文學經典名著,包括:《第二性》、《潛水鐘與蝴蝶》、《戴眼鏡的女孩》、《種樹的男人》等,還有《世界建築自己做》、《老鼠郵差來了!》等兒童讀物,並著有《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期望能透過閱讀、翻譯、寫作,繼續為大朋友和小朋友開啟更多認識世界的窗,以及探索文字之美的機會。
【預購】不朽(出版30週年紀念版)(NESMRTELNOST)◎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譯者:尉遲秀)
平常價 $31.00★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最後一部用捷克語寫成的小說!
★奠定昆德拉晚期作品基調最重要的不朽傑作!
★書封採用昆德拉親手繪製的插畫設計,以一支遺落的高跟鞋來表現故事中人對生命意義的追索,以及最終可能的幻滅!
面對不朽,人們的態度並不相同。
我們必須區分兩種不同的不朽:
小小的不朽,是對某人的回憶,留在認識他的那些人的心裡。
還有偉大的不朽,也是對某人的回憶,但是卻留在不認識他的那些人的心裡。
有些職業會把人一下子推上偉大的不朽,
雖說不一定會如此,甚至可以說機會不高,
但這樣的可能性卻又毋庸置疑──那就是藝術家和政治家這兩種職業。
《不朽》從女主角阿涅絲在泳池畔一個不經意的手勢開始,巧妙地串連起七個看似各有主題、卻實則皆以「不朽」為核心的篇章。無論是受到往事糾纏的阿涅絲、邂逅詩人的少女貝婷娜,或是愛上姊夫的蘿拉……藉由書中不同性格的角色,進一步對生命的意義進行了強烈的質問。昆德拉也以他一貫的幽默與反諷,一針見血地戳破世俗熱切追求「不朽」的假象與迷思,反照出人在社會現實下的孤寂與荒誕的生存處境。昆德拉也以本書奠定了晚期作品的基調,堪稱他定居法國後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國外好評
這本小說激發了昆德拉最精采的想像力……一本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能吸引讀者目光的書!——克里夫蘭誠懇家日報
這本小說讓你變得更聰明,甚至成為更好的愛人,很少有小說能夠做到這一點。——《GQ》雜誌
聰明、機智、挑釁、詼諧,為讀者同時帶來閱讀的樂趣與挑戰。——華盛頓郵報
高明的諷刺……强大而迷人!——紐約時報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一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流亡移居法國。作品有長篇小說:《玩笑》、《身分》、《笑忘書》、《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麥迪西大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緩慢》、《無知》、《無謂的盛宴》;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評論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簾幕》、《相遇》;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自狄德羅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譯者簡介
尉遲秀
一九六八年生於台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事翻譯。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雅克和他的主人》、《不朽》、《戀酒事典》、《渴望之書》(合譯)、《HQ事件的真相》、《馬塞林為什麼會臉紅?》、《哈伍勒的秘密》、《童年》等書,近年開始投入童書及人文科學類的翻譯。
【預購】消失的她們(Disappearing Earth)◎茱莉亞·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譯者:葉佳怡)
平常價 $28.00《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獲選《娛樂週刊》、《華盛頓郵報》、《寇克斯評論》、「美國全國廣播電台」(NPR)、「影音俱樂部網站」年度最佳書籍︱出版不到一年,全球瘋狂售出日本、韓國等23國語言版權
★葉佳怡(作家、翻譯家) 專文導讀
★少女老王(《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作者)、李欣倫(作家)、凌性傑(作家)、蔣亞妮(作家) 佳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八月的午後,遙遠的西伯利亞邊緣,一對姐妹被綁架了。
搜索行動毫無進展,然而這事件如同一陣陣漣漪,
逐漸波及鎮上的女人,層層掀開深埋在她們心底的黑洞……
在愛情裡猶豫不決的邊境執法人員、遺失愛犬的目擊者、渴望與移工有肉體接觸的新手媽媽、受到家鄉男友遠距監控的女大學生、帶著幼女返回娘家的年輕未婚媽媽、極力嚴控女兒跟閨蜜互動的母親,當然,還有四處求神問卜想尋回愛女的母親……她們都在這個事件陰影的籠罩下,意外掀開了內心真正的恐懼、不安,與瘡疤。
這是一幅小鎮女性的肖像畫,作者以精巧細膩的筆法,活現了這些需要被重新縫補的女人。隨著綁架事件的發展,她們各自用強烈或靜默的方式,凝視自己內心的黑洞——那很可能是消失了,或難以尋回的真實自我。然而,無論是面對如何不堪的過往、無法言說的恐懼與失落,她們終究找到了那奮力一擊的決心,尋得彌補生命缺塊的微光。
國內外名家、媒體好評推薦
李欣倫(作家)——
此書以兩位女童的失蹤開場,帶出一則則如血發亮的故事,彼此折射、交融並沖積出新的陸地,所有的人該如相連土地,但歧視、排擠與猜忌點滴蝕穿關係地表,幽暗之窖最適合儲放秘密、醃漬八卦。消失的不僅兩個女童,崩解的也不僅以為永恆堅實的國族、家庭和信仰。似近又遠、變動無定的關係板塊中,故事是方舟,乘載著多疑又渴愛的眾人,渡越即將從暗處如瘋狗浪撲過來的,無常變幻。
少女老王(《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作者)——
這是一本會讓人「忘記找兇手」的懸疑小說!
受到各種聳動標題影響,再殘酷的新聞似乎都讓人麻木,但在《消失的她們》,一對姊妹花失蹤引發的漣漪卻超乎想像。我們看著悲劇發生,卻只能任由真相被書中各種角色扭曲成利己的樣子,像是以為最能理解失子痛的母親們、急尋愛犬的主人,竟只忙著較勁、甚至藉此遮掩不願面對的祕密……翻轉的人性與性別刻板印象的誤導、交織成一篇篇喚醒心中醜惡的故事,羞愧之際、根本不會記得要找兇手!
而這讓我更加羞愧。
蔣亞妮(作家)——
俄羅斯東北端堪察加半島,曾有一座小鎮,因地震而被海水淹沒。在這一個遠得像傳說的板塊與故事裡,作者以一場姊妹的失蹤與其後的創傷,成了小說壓底的亞特蘭提斯。但這本小說還有更多,它有著神話與傳說的顏色,卻不是仿舊的歷史召喚,現代半島的開放也是一種青春的開放,回不去與死亡的不只是生命,時間都成了海潮間的迷幻碎浪。無比精湛的小說敘事,與一部長篇美譯。
《出版家週刊》——
一部出色的懸疑處女作。故事從一對姐妹被人綁架事件開始,如同對當地投下巨大的漣漪……菲利普斯對於人物和景色的描寫筆法相當精湛,有其特殊的小說語言。這部小說宣告一位極具天賦作家的誕生。
《圖書館期刊》——
一部具有文學性和強烈情節的優秀……菲利普斯筆下的角色,雖生活在荒活的遠方,卻都是有溫度的人物……令人著迷的小說。
《紐約客雜誌》——
死去或失踪的女孩是犯罪小說中的常見的工具,也是最容易引起人們關注的角色,然而茱莉亞.菲利普斯巧妙地打破慣例,帶引我們到一個火山噴發的半島上,深入她所塑造的各種女性生活……每個角色的聲音都相當獨特,是近年來少見的精采小說。
《紐約時報》書評——
相當出色的處女作!從一樁女童綁架事件揭示了堪察加半島的分裂……作者透過失去和渴望,映證了小說的力量。
《娛樂週刊》——
這是一個大多數人都不熟悉的地方,很少有小說能將它如此生動地描繪出來……菲利普斯精湛的說故事技巧,令我們深陷其中。
《歐普拉雜誌》——
「菲利普斯呈現出的人物心境,讓人想到堪察加半島崎嶇不平的土地,也深掘出大眾在恐怖事件發生後所引起的集體創傷……相當好看的小說!」
《華爾街日報》——
「這部小說太迷人了!從兩個被綁架的小姐妹為起點,作者以一個章節一個月份及一個女人的故事,慢慢解開她們身上的矛盾與紐帶:一個被閨蜜冷落的女孩;得知丈夫死於山難的女人;一個在尋找走失愛犬時瀕臨絕望的女人……關於那些失落及壓抑,少有人能像作者菲利普斯一樣,說得如此獨特、動人……」
茱莉亞.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 1989~)
大學畢業後,獲得「傅爾布萊特計畫獎助」,前往俄羅斯研究外國投資及旅遊業如何影響堪察加半島。這期間,她為《莫斯科時報》(The Moscow Times)撰文,探討該地區婦女的日常生活及遭受的危險;這些研究觀察,也形成了她第一部小說《消失的她們》的靈感。
這本小說於2019年出版,因其敘事風格獨特,手法細膩,在英美書市受到高度矚目,甚至橫跨海外,迅速售出日本、韓國等23國語言版本。它也獲選《娛樂週刊》、《華盛頓郵報》、《寇克斯評論》、「美國全國廣播電台」(NPR)、「影音俱樂部網站」等媒體的年度最佳書籍,更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獲得《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的榮耀。
茱莉亞.菲利普斯的作品亦曾刊登於《微光列車》(Glimmer Train)季刊、《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網路雜誌《石板》(Slate)等。
她目前定居於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雜誌編輯,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恐怖時代的哲學》、《返校日》、《憤怒的白人:直擊英國極右派!》、《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絕望者之歌》、《恐怖老年性愛》等十數種。
密室犯罪之下的心靈突圍
本書譯者.作家/葉佳怡
遙遠的堪察加半島上,有分別為八歲及十一歲的兩個女孩遭到誘拐。小說《消失的她們》中,作者茱莉亞.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以女孩失蹤的〈八月〉章節作為小說開頭,一路寫到隔年七月。除了第一章和最後兩章跟女孩有關,其他章節的女主角都和她們沒有直接關係,但又全部籠罩在這宗誘拐事件的陰影之下。讀者會不停在閱讀時尋找案件線索,又不禁受到每個生動的角色迷惑而分心,直到結尾,你才恍然大悟,明白非得從頭再讀一次,而且這次讀的心情將截然不同。
犯罪小說中消失的女孩
美國犯罪小說中,常有故事圍繞著「消失的女性」展開。二○一八年出版文集《死去的女孩:論如何從美式執念中倖存下來》(Dead Girl: Essays on Surviving an American Obsession)的美國作者愛麗絲.波林(Alice Bolin)就曾寫道,「受害者的身體是中性場域,好讓男人們藉此處理他們自己的問題。」比起消失的男性,人們更習慣失語的女性,並會推出一位男性偵探為她代言,他的人生也會在破案過程中出現重要的蛻變。
因此,儘管《消失的她們》風光榮獲二○一九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但這樣一個女孩失蹤的故事若要說帶有一點陳腔濫調的遺跡,也絕對合情合理。但不一樣的是,故事中的男性辦案警官始終只是關鍵性的背景角色,失蹤的女孩也沒有失去自主性,甚至是將所有女性同胞串聯起來的黏著劑。此外,當你發現這是一個出生在紐澤西的美國女作家,將背景設定於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所寫的故事,更會意識到小說中存在更多不同層次。
反映僵固人際體系的密室犯罪
當然,堪察加半島這個背景設定,作者菲利普斯也有回應犯罪小說傳統的意圖。作為一座曾經徹底對外封鎖,現今要抵達也交通不便的半島,此地可謂「密室」。許多美國犯罪小說也常將背景設定在類似的中西部小鎮,並透過一宗犯罪事件攪亂看似平靜的小鎮生活,再挖出緊密人際關係底下的一枚枚爛瘡。所謂「密室」不見得是上鎖的房間,也可以是幾乎與外界隔絕,並在缺乏多元刺激的情況下,將主流價值觀發揮到幾近極致的僵固處境。因此對菲利普斯而言,堪察加半島正是反映了人類許多共通困境的微觀世界。小說中許多想逃但又逃不走的年輕女性,也同樣象徵了這個密室的威力。
茱莉亞.菲利普斯大學時讀俄國文學,也在莫斯科讀過書,因此始終想寫一個以俄羅斯為背景的故事,而堪察加半島深深吸引著她:這座半島大約跟加州一樣大、人口稀疏、進出曾受到嚴格管制、至今仍有許多地方是軍事管制區或環境保護區、跟俄羅斯本土沒有道路相連、有城市有苔原又有火山,還常發生地震及土石流。對她來說,這裡擁有獨特的地理及歷史環境,個性鮮明,同時也是一個人「消失的理想所在」。她在堪察加半島進行了密集的研究及訪談,帶著各種素材回到美國,消化了一年多,才終於提取出適合發展的元素。而其中最關鍵的,正是在堪察加隨處可見的失蹤女孩海報,以及她無從迴避的美國觀點。
是女性困境、俄國的女性困境,還是美國的女性困境?
小說依著月份順序講了一年的故事,但除了開頭及結尾之外,所有章節的女主角幾乎都隔著一段距離觀察這起案件,但也都因此被勾起了不同的創傷及噩夢。有高中女生因為個性獨立,不把誘拐案當一回事,而被摯友母親視為可能害女兒失蹤的壞榜樣;甚至有大學女生的男友在誘拐案之後,更加發揮自己的控制慾,掌控女友所有行蹤。在男性施加於女性的暴力發生後,所有的告誡及規勸都落在女性身上,甚至藉由不同形式的男性暴力去執行,這種現象確實在美國和俄國的文化中共同存在。但關於種族及階級的描述,作者也承認確實使用了美國人的「濾鏡」。
比如,小說中有一位失蹤的原住民少女,她的母親忿忿不平,認為憑什麼俄國的「白人」女孩失蹤可以獲得大量資源,自己的女兒卻只被當作逃家少女。作者在此挪用了美國白人及印地安原住民之間的關係,但書籍出版後,有俄國的讀者反映,其實他們國家不太會使用「白人」的概念,頂多會強調「俄羅斯人」跟原住民族的差別。但這樣揉合了種族及階級意識的性別書寫,儘管出現缺陷,但也的確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現實。菲利普斯相信普世性是基於特異性而存在,而透過不同文化揉雜而衍生的誤差,或許也能幫助讀者窺見普世性與特異性之間的層次。
(未完)
【預購】海象小姐與黑鳥先生:記得或遺忘,哪一種才是幸福?(The Reminders)◎瓦爾·艾米奇(Val Emmich)(譯者:林師祺)
平常價 $29.00美國創作才子瓦爾.艾米奇的首部小說,
結合音樂與暖暖文字,
溫柔寫下生命中最值得紀念的魔幻時刻
你曾經在最悲傷的時候,遇見奇蹟嗎?
十歲的女孩瓊恩,
擁有不尋常的超強記憶力,卻因此而困擾不已。
這年夏天,她和剛剛失去伴侶的哀傷男子蓋文偶然相遇,兩人成為莫逆之交。
這段奇蹟般的友情,以在紐澤西與紐約市為舞台,兩人最愛的披頭四音樂為伴,領著兩人走上一段充滿意外的的療癒之旅──
蓋文如何走出伴侶驟逝的傷痛?
瓊恩如何接受自己的天賦,找到面對人生的解答?
【編輯的話】
「契機比什麼都重要。我那時候忽然這樣想。偶然的一致,說起來也許是到處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我們大半沒有留意到,就那樣忽略過去了。……可是如果我們有強烈追求的心願的話,那可能就會在我們的視野裡,變得可以鮮明清晰地讀出那圖形和意思來。而且我們看到那種東西時,就會驚嘆道:『啊,這種事情居然也會發生。真不可思議。』」──節錄自〈偶然的旅人〉、《東京奇譚集》,村上春樹
在編輯過程中,屢屢想起村上春樹的這段文字。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在心情低落時,恰巧聽到了最喜歡的一首歌;突然想起某個朋友時,就恰巧接到對方的電話……《海象小姐與黑鳥先生》的故事,就是關於在最痛苦的時候,恰巧出現的那個人。他陪伴你度過最黑暗的一段時光,而最美好的事情是,在對方拉你一把的同時,你也同時成為了對方的力量。
這是個能讓人想起生命中散落的小小奇蹟的小說。希望看完書後,你也能低頭細看,對那些讓日子隱隱發光的神奇時刻會心一笑,甚至有機會,成為能握住他人雙手的那個人。
【關於書名】
瓊恩和蓋文決定一起搭檔寫歌,就像披頭四的約翰.藍儂和保羅.麥卡尼,因此瓊恩幫兩人取了可愛的綽號:「海象」出自約翰‧藍儂的歌曲〈我是海象〉;「黑鳥」則出自保羅‧麥卡尼的〈黑鳥〉。
【封面設計與裝幀】
書裡十歲的瓊恩古靈精怪、可愛極了,因此以充滿童趣的插畫,帶出小說個性。「海象小姐」瓊恩聽著音樂、抱著心愛的吉他,「黑鳥先生」蓋文則輕巧地停在她的右肩上。印工上以美術紙雙特色印刷,搭配略帶玫瑰金質感的中英文書名燙金。
各界好評
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4.6星感動好評.版權銷售14國.紐約郵報必讀選書
甜美得令人心痛、出乎意料又刻畫入微……不論作者是否有意,讀完這本書之後,會讓人覺得生命本身、以及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比想像中更美好。——寇克斯評論
艾米奇成功捕捉了瓊恩與蓋文兩位主角的聲音。這位演員與音樂人,現在可以驕傲地為自己加上「作家」這個頭銜,這本古靈精怪又十足感人的小說,令人忍不住一直讀下去。——圖書館期刊
迷人的出道作……艾米奇令人聯想起尼克・宏比,避免了虛假的夢幻甜蜜,成功道出了一段不可思議友情之間的魔幻時刻。——國家圖書評論
這本溫暖又成功的小說,艾米奇成功展現出創意的魔法。——赫芬頓郵報
迷人、原創、充滿同理心與缺憾。讓人以全新的眼光檢視生命路程中,相遇的人們如何互相療癒、並踏出新的一步。——水瓶週報
充滿娛樂性、後座力十足的小說。——澤西期刊
這本溫暖可愛的小說令人聯想起電影《小太陽的願望》,讓你時而大笑、時而流淚,但大部分的時候,臉上都掛著理解的笑容,因為我們都懂生命中的那些起起落落,以及人類堅持不懈的美好靈魂。——亞馬遜讀者
瓦爾.艾米奇 Val Emmich
1979年生,才華洋溢,身兼演員、錄音師及作家等多重身分,曾演出由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及滾石樂團主唱米克.傑格合作的影集 《Vinyl》、美劇《如果還有明天》(The Big C)及《醜女貝蒂》(Ugly Betty)中角色。被紐約郵報譽為「文藝復興男」。
出過許多專輯,並以專業錄音師的身分獲獎肯定,被媒體譽為全紐澤西最棒的詞曲創作人之一。本書是他的第一本小說。
目前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定居於紐澤西州澤西市。
valemmich.com
twitter.com/valemmich
譯者簡介
林師褀
法文名是J開頭,但,約翰.藍儂不是我最愛的歌手。
政大英文系。曾任報社編譯、記者。跨入譯界以來,穿梭不同時空,體色各色人生。譯作有《後窗的女人》、《窒息過後》、《消失的夢田》、《被拒絕的勇氣》、《愛呀X美啊X人生哪》、《如何當個巴黎女人》、《史蒂芬金的十四張牌》、《男孩裡的小宇宙》、《書店怪問》、《耶穌在哈佛的26堂課》、《法國女人不會胖》等。
【預購】黑鳥不哭(Sing, Unburied, Sing)◎潔思敏‧沃德(Jesmyn Ward)(譯者:彭玲嫻)
平常價 $28.00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蔡佳瑾,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國際溫柔推薦
歐巴馬│瑪格麗特‧愛特伍│馬龍‧詹姆斯│傑森‧雷諾茲│
安‧派契特│阿亞娜‧梅錫斯│喬伊斯‧卡洛‧奧茲│伍綺詩
名人好評
「這本令人痛徹心扉的小說深入挖掘美國尚未被埋葬的噩夢核心。」──瑪格麗特‧愛特伍
「震撼人心。強而有力的捕捉鬼魂,一段人物啟程後就不曾離開的公路旅程,一部刻骨銘心的偉大史詩。」──《七殺簡史》作者,馬龍‧詹姆斯
「講述愛與家庭的詩意故事,潔思敏‧沃德又一傑作。」──新任青年文學國家大使,傑森‧雷諾茲(Jason Reynolds)
「《黑鳥不哭》在昔日的不公與今日的絕境之間建立起明晰的聯繫。我是潔思敏‧沃德作品的超級粉絲,本書證實沃德果真是當今美國數一數二的作家。」──安‧派契特
「《黑鳥不哭》是一部顛覆想像的公路小說,一個炙熱的家庭故事。沃德的這本令人難忘的小說重返其處女作所刻劃的密西西比鄉間,橫跨古今,抒情而具震撼性,令人沉醉。」──《海蒂十二族》作者,阿亞娜‧梅錫斯
「閱讀《黑鳥不哭》,你會感覺到歷史的龐大重量,以及在這龐大重量面前堅持不屈所需的龐大力量。對於深信奴隸制度與種族隔離制度的陰影已然遠去,以及認定舊日的鬼魂可以輕易安撫的人,這本書絕對是刻不容緩立即閱讀的書。」──伍綺詩
「這是一部優美、動人、充滿野性而溫柔的小說。」──奇諾‧德爾杜卡世界獎得主,喬伊斯‧卡洛‧奧茲(Joyce Carol Oates)
國際評論
「《黑鳥不哭》敘述結構優美,讀來讓人心痛得屏息。這部小說透過對生者與亡者的想像,從公路通往一個更龐大的故事,即作為一位美國人生活在此刻與數十年前南方鄉間的意義。從年邁慈祥的外祖父到有靈異體質蹣跚學步的梅可娜,無論生者或亡者皆面臨著種族主義、希望和歷史的永久印痕。」──美國國家圖書獎評審評語
「在令人窒息的貧困、種族主義、毒癮和監禁構成的淒涼景象中,沃德抓住了那些美麗、溫柔和頑強的時刻。」──麥克阿瑟天才獎評語
「沃德以華麗的語言肌理挖掘歷史的層次,最後終結於不尋常的合聲。」──BBC
「沃德的文風抒情,時而是公路小說,時而是鬼故事。她以詩意的方式討論美國南方尚未完成的大業。」──《大西洋月刊》
「一段看似簡單的旅程變得越來越艱難,這本書流暢地穿梭在現在和過去之間,漸進式地揭示種族差異的創傷組成了這個混血家庭。」──《時代雜誌》
「一段強勁的旅程,沃德細膩精準的掌握自然與超自然的觀察以及抒情的細節,她再次講述了一個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仔細傾聽的故事。」──《歐普拉雜誌》
「抒情又強悍,沃德精練的語言緊緊地抓住書中人物艱困的生活、彼此間問題重重的關係以及他們在精神上的深度。」──《圖書館期刊》星級評論
「《黑鳥不哭》的筆調承襲了左拉‧尼爾‧赫斯頓和福克納,以及童妮‧摩里森。」──《紐約客》雜誌
「這本書是《林肯在中陰》加上《寵兒》。」──《華盛頓郵報》
「這是繼藍肯(Claudia Rankine)的《公民:美國之歌》(Citizen: An American Lyric)之後最棒的一本小說。」──Lithub文學網站
「《黑鳥不哭》是一首充滿愛與悲傷的黑暗燦爛曲子。彷彿是奧德賽遇上密西西比三角洲藍調,遇上威廉‧福克納和童妮‧摩里森,這些難以言喻的東西都是潔思敏‧沃德所創造。」──美國獨立書商協會
「書中每頁的文字都和鬼魂及文學緊密環繞,生死的界限像煙和沙子不斷變化。這種南方的哥德氛圍讓人想起威廉‧福克納和芙蘭納莉‧歐康納。」──《娛樂週刊》
「震撼人心……帶有童妮‧摩里森和荷馬《奧德賽》的況味。」──《波士頓環球報》
「這個家庭面對的困境與數十年來發生的犯罪及挫敗密不可分。喬喬望著院子想:『樹枝上全是滿的,滿滿的都是鬼,三三兩兩,一路到頂,到羽毛似的樹葉上。』這就是這個國家受困的自由樹。」──《華盛頓郵報》
「在這本豐富而孤寂的小說中,沃德讓死者唱歌。這是場葬禮。」──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
「對美國歷史最有力的詩意批判。」──《衛報》
「沃德筆下的人物擁有現實世界的複雜性,令人著迷。」──《泰晤士報》
「一部關於種族、愛與歷史的小說,讓人難以忘懷。」──《ELLE》雜誌
「《黑鳥不哭》藉由儀式和歌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填補了我們永遠無法填補的創傷,以及那些難以述說的真相。」──Buzzfeed
潔思敏‧沃德 (Jesmyn Ward)
密西根大學藝術碩士,目前於杜蘭大學擔任創意寫作副教授,著有小說《Where the Line Bleeds》及《Salvage the Bones》,後者榮獲2011年美國國家圖書獎,並入圍紐約公共圖書館幼獅獎及戴頓文學和平獎最後決選名單。非虛構作品包含為《紐約時報》編輯的暢銷文集《The Fire This Time : A New Generation Speaks About Race》,以及回憶錄《Men We Reaped》。《Men We Reaped》入圍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及赫斯頓•萊特獎決選名單。2017年榮獲麥克阿瑟天才獎。2018年獲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目前與家人居住於密西西比州。
沃德是第一位獲得兩屆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女性。在頒獎典禮上,她提到自己因身為一位黑皮膚的作家,過去她的作品屢遭拒絕的理由是其故事缺乏普世性,然而,她接著說:「你看著我,以及那些我所鍾愛的人——窮人、黑人、南方的孩子們、女人與男人——你便彷彿看見了自己。你看見了你的哀傷、你的愛、你的失落、你的遺憾、你的喜悅、你的希望。」
《Salvage the Bones》及回憶錄《Men We Reaped》即將由時報出版。
譯者簡介
彭玲嫻
台大外文系畢業,英國諾丁罕大學英語研究,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肄業,曾任前新聞局《光華畫報雜誌》(今外交部《台灣光華雜誌》)英文編輯、《解讀時代》雜誌主筆,譯有《盲目》、《同名之人》、《凜冬將至》、《大地三部曲》等書。
【預購】歡樂時光(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譯者:劉森堯)
平常價 $26.00●收錄多幀普魯斯特的影像紀錄,完整呈現其傳奇生平。
●隨書附贈經典藏書票。
意識流小說先驅、現代主義文學奠基者
普魯斯特成就巨擘前首部創作!
生命總是滿布懊悔的裂痕,
愛情的狂喜與失落,
翻騰、纏繞不止的欲念,
盡如騷動不安的無用浮沫。
唯有死亡,能為我們解除生命之重負。
青年時期的普魯斯特,尚未成就日後令他蜚聲世界文壇的《追憶似水年華》前,即已徘徊在愛欲生死的掙扎與思索。戀愛中的猜疑、妒忌與占有,是愛情的恩賜還是詛咒?
面對死亡,我們該以怎樣的姿態活著,又該如何看待那即將被死亡接引的人們?生命中的愛欲、追悔、嗔恨,在死亡面前都如遠去的浪花,終歸平息消逝。
那麼,死亡或許正是為靈魂帶來平靜的恩典?
本書收錄了普魯斯特青年時期創作的短篇小說、隨筆,與詩篇;主題皆圍繞著對生命的不滿與懊悔,不可信任的愛情,以及死亡的迷惑。悔恨、愛、死亡等貫串他日後偉大巨著的核心題旨,盡皆在此書中浮現、萌芽。
本書不僅是普魯斯特的少年首作,更是星辰即將綻出光芒的前刻,夜空為之豁然璀璨的瞬間。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1871-1922)
譯者簡介
劉森堯
台灣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愛爾蘭大學愛爾蘭文學碩士,並於法國波特爾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博士。著有《電影生活》、《導演與電影》、《天光雲影共徘徊》,譯有《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威瑪文化》、《啟蒙運動:現代異教精神的崛起》、《閒暇》、《歡樂時光》等。
本書獻給我的朋友威利.希斯(Willie Heath),他於一八九三年十月三日逝於巴黎。
(你已躺在上蒼的懷裡……告訴我死亡的世界像什麼,不要讓我感到害怕,最好讓我喜歡上它。)
古代希臘人會給死去的親人獻上糕點、牛奶和酒,但我們今天的做法,看似虛幻,如果不是更聰明,卻可能更文雅,我們給死者獻上花和書。我今天給你帶來的就是一本有許多圖畫的書,書中有許多的傳奇故事,要是不讀文字,看看圖畫也行,因為許多偉大藝術的愛好者也喜歡這些圖畫,就是因為這個單純的特質,這個禮物因而顯得高貴。我們可以這麼認為,其中所表現的單純,如同大仲馬所說:「以上帝之名,它創造了最美的玫瑰。」詩人羅貝爾.德.孟德斯鳩也寫過詩(未發表)來禮讚這個,這些詩寫得充滿創意,既優美又充滿活力,令人聯想十七世紀,他這樣描寫花:
為您的畫筆擺姿態開出花朵,
……
您是它們的守護神,您是花朵,
您讓它們死而復生!
他的崇拜者都是一群菁英分子,他們在前面看到的這個名字(威利.希斯),他們可能沒有機會認識,但我希望他們會喜歡這個人。至於我自己,親愛的朋友,我和你認識的時間並不長,最初我經常在早上的時候在布龍森林看到你,你總是站在樹下,在休息的樣子,看起來很像范.戴克畫中的貴族人物,一副優雅沉思的模樣。你的優雅和畫中人物很像,並非來自你們所穿的衣服,而是來自衣服底下的身體,還有身體內在的靈魂:這是一種道德的優雅。你們還有一點很像,那就是憂鬱的氣質,你們的優雅更增加了你們憂鬱氣質的相似性,好比那樹蔭的葉子最深層的陰暗部分,范.戴克就常停在類似樹蔭底下的國王大道上,為他的模特兒畫像。你當時離死期已經不遠,和畫裡的模特兒一樣,我們可以在你們的眼神裡看到陰暗的預感和預備要離去的溫和亮光互相交替著。如果說你那孤絕的傲氣直接屬於范.戴克的藝術,事實上絕不僅於此,你那豐富神祕的內在精神層次更高,應該屬於達文西。我常常看到你的手指舉起,你那謎一般的臉上的眼神和微笑深不可測,而且一語不發,我覺得你看起來就像聖.尚—巴布帝斯特.李奧納。我們當時夢想著,甚至已經開始計畫,去加入一群菁英男女的團體,生活在他們流氣的庇蔭底下,遠離愚蠢和邪惡。
你的生活,你所想要的生活,就像是需要高度靈感之激發的藝術精品,像信念和才華,那樣的生活我們只能在愛裡尋得,如今死亡卻要把你帶走,帶走你的生活,帶走你的一切。死亡隱藏著一股強大力量和神祕,以及生命裡所沒有的「恩典」。像情人要開始戀愛那樣,也像詩人要開始下筆那一刻,病人只有在開始生病那一刻才感覺最接近他的靈魂。生命是一團粗糙的東西,如影隨行緊緊逼壓著我們,不斷戳傷我們的靈魂,當我們和生命的連結一旦解除,會立即感受到一股明亮的溫暖,如釋重負。我小時候讀《聖經》故事,發現沒有一個人物像諾亞的命運那麼乖戾悲慘,由於大洪水的關係,他必須關在方舟裡四十天。不久之後,我經常生病,經常連續好幾天被關在我的「方舟」裡,苦不堪言,就像諾亞被關在方舟裡一樣,看不到方舟以外的世界,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後來我的病情漸漸好轉,我的母親原來日夜都守在我旁邊,這時就「打開方舟的大門」,出去了,像鴿子一樣,「她晚上又回來了」,不久我完全痊癒了,又像鴿子一樣,「她再也不回來了」。我必須重新生活,不必有母親在旁邊,我要隨時隨地聽到比我母親更嚴厲的說話聲音,還有她旁邊的人,原來我生病時都對我很好,現在態度也都跟著改變了,我的母親告訴我,她們有各自艱困的生活和責任要面對,我不能怪她們。這隻大洪水的溫馴鴿子,眼看著你離開,自己從方舟走出來,帶著重見天日的喜悅之餘,難道不會因再也見不到你而夾雜著一股濃濃的憂愁嗎?生命的暫時停頓是很棒的,好像「上帝的暫時停工」,暫停工作的繼續進行,也藉機消除不良的欲望,病痛的「恩典」將我們帶往超越在死亡之外的現實世界—還有死亡的恩典,我們不必再理會「身上無用的累贅」,不必老是伸手去整理你那「老是合攏不起來的頭髮」,還有母親的溫柔呵護和朋友的熱切關心,我在最虛弱和最憂愁的時候,你們來到我身邊,可一旦我的病情好轉起來,你們再也不跨過門檻過來了,我會為你們的遠離而感到痛苦,你們所有的人再也不理會困在方舟裡的鴿子了。還有親愛的威利,他不認識你們,但在這個時刻,他會多麼想和你們在一起,你們一生所從事的事情,他要在一小時之內全部抬起,承擔不了,最後只好轉身面向墳墓,他們稱之為死亡,「死亡,專門來幫助那些注定無法自我完成的人」。可是如果死亡能夠為我們解除生命重負,卻不能為我們解除我們自己身上的重負,除非我們首先自己活得有價值。
你比我們任何人都要嚴肅,但同時也比我們任何人都要稚氣,不僅因為你心地純潔善良,同時也因為你的心胸開朗樂觀。我初中時代的同學夏勒.德.格蘭西伯爵,他有一種本事很令我羨慕,那就是他隨時可以把大家逗笑,笑個不停,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這本書的大多數篇章都是寫於我二十三歲的時候,但有幾篇寫得更早,二十歲的時候(比如〈奧薇蘭特或世俗生活〉或〈義大利喜劇片段〉的大部分,等等)。幾乎都是我騷動不安的生命所激起的無用泡沫,當然現在都已經平靜了下來。日後有機會回頭看這些東西時,我們的繆思可能會覺得索然無味而嗤之以鼻,以輕蔑的眼光去凝視,但人們會在這裡面看到反映在紙上的微笑和舞蹈。
我把這本書獻給你,你是我的朋友裡頭唯一一個不怕批評家的人,我很自信書中也沒有什麼地方的自由語調會驚嚇到你,也並未描繪任何棘手人物的不道德心性,我只想一切求好,可能力有未逮,至於壞的方面,我無法身處其中而仍能優游自在,我只知道如何逆來順受,忍受痛苦的煎熬。在這本小書裡,我只能以真誠的憐憫筆調來呈現我的人物。有一些好朋友,文壇的前輩以及一些愛我的人,他們都分別為我寫作本書提供很寶貴的養分,詩或音樂,不一而足,還有偉大哲學家達魯先生帶有激勵性質的哲學,我認為他的言論將比任何文學作品更能持久,他的思想不僅對我,還有其他許多人,都很有激勵作用,我如今透過這本小書傳遞給你,這是我所能給你的最後的情感保證,做為永久紀念,對我們周圍每一個還活著的人,不管是偉大還是親密,也將會是有價值的永久紀念。
【預購】人生複本(Dark Matter)◎布萊克·克勞奇(Blake Crouch)(譯者:顏湘如)
平常價 $29.00百分百原創,雷射般精準的文句,這本小說好看到狂!
──《第43個祕密》作者哈蘭.科本
馬欣、笭菁、易智言、陳夏民、何敬堯、馮勃翰、鄭國威、張東君、懷觀、螺螄拜恩、黑咖啡聊美劇、我是查理、故事貿易公司 ──震撼推薦
《分裂》電影導演、《火星任務》《羊毛記》《神隱任務》《第43個祕密》《末日之旅》《骸骨花園》作者 ──驚悚名家聯手按贊
★狂賣三十多國版權!
★索尼影業七位數字美金搶下電影改編
★亞馬遜年度選書、4.5星好評
★長期占據《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獨立書店》《洛杉磯時報》暢銷榜
★《華爾街日報》年度殺手級熱門好書
★加拿大Indigo書店、美國獨立書店選書
★Goodreads書評網站年度最佳科幻小說決選
★美國書展、聖地牙哥與紐約動漫展關注重點
◎中文版獨家珍藏◎
1. 特色炫光書衣+人生漩渦內封
2. 作者簽名+手寫驚喜獻詞
此刻你只看了書籍網頁三秒,還在猶豫是否繼續;
另一時空的你,卻在讀了之後,驚懼懷疑起身旁的現實!
傑森不過是晚上出去跟朋友喝杯酒,不過才剛跟老婆孩子道別,還答應稍後帶冰淇淋回來享受難得的家庭之夜。但是再次轉開家門,一切都變了,沒有太太、沒有孩子,家具隔間全不是他記得的樣子,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是自己……幸好,他手指上隱約留下婚戒痕跡。對,他不是腦子壞、神智混亂,記憶造假。
可是死命追他、要抓他的人,口裡描述的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傑森,那人沒婚沒家,完全孤立,只有工作,甚至還在科學研究上拿到傑森早已放棄的大獎。這到底怎麼回事?為何應該認識他的老友,也說他醉心工作?更重要的是,那位應該是他太太的女人,為何說他們沒有孩子,而且十多年前分手後,就再不曾往來?
傑森努力想證明自己沒瘋、沒病、沒腦瘤,但一切都不合理。難道有人趁他一陣迷茫,把世界換過來了?!難道他那個有暈黃小燈透出窗外、妻兒相伴的溫暖小屋,再也回不去了?
他不認得這個世界,堅信另有一個世界才是他的歸屬,
瘋了?病了?是惡作劇,還是宇宙級的噩夢,永難逃脫?
各界好評推薦
◎燒腦神作.各界口碑肯定◎
這個故事太耀眼了!令人難忘。克勞奇開創了全新的局面。──《神隱任務》李查德
超優!如此刺激精采的冒險,講述關於愛、懊悔與量子疊加狀態的故事。好久沒有一本書能像這樣牢牢吸住我,完全停不下來,直衝結尾。──《火星任務》安迪威爾
極品!百分百原創,不落俗套。雷射般精準的文句,滿滿的科幻驚悚元素,扣人心弦之外,愛情段落千迴百轉到前所未見的高度。這本小說好看到狂!──《第43個祕密》哈蘭科本
我簡直是囫圇吞棗般讀完這書,而且忍不住要讚嘆情節緊湊精采勾人上癮,太有創意,很久沒讀到這麼燒腦的小說。──《骸骨花園》泰絲格里森
一流燒腦驚悚故事!不只讀來暢快,更挑戰人深思「第二次機會」的意義。這本精采滿點的科幻小說,保證一讀就放不下。──《末日之旅》加斯汀柯羅寧
這本小說刷新了「驚悚」的定義—超亮眼的跨類型元素、點出存在與現實的關鍵問題,深入核心竟然是一個愛的故事。──《殺人本能》喬瑟夫芬德
如果是我才不想發生《人生複本》那種事,但是作為讀者,我看得很爽。──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社長)
如果鏡中的你不是你,你願不願意成為另一個人?如果人生軌跡被偷天換日,你的愛人、家人一夕消失,你願不願意為記憶中僅存的光芒而拚搏?鬼才布萊克.克勞奇再次帶領我們闖入奇詭難料的小說冒險。──何敬堯(新銳小說家)
這本書只要翻開就會一口氣讀完。你一定想過,如果生命裡的某個關鍵點,你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人生會走向何方?主角被迫交換到平行宇宙裡的另一個世界,沒想到……作者竟能運用量子力學讓人在不同的平行宇宙間移動,非常有趣!──馮勃翰(《暢銷書密碼》選書策畫)
深夜一口氣看完這部燒腦小說,我想唯一適合的推薦詞就是:「很幸運地,我活在『我看過這本小說』的世界裡,而不是活在另一個沒有看過這本小說的平行世界。」──鄭國威(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這本令人欲罷不能的科幻懸疑小說,讓我邊讀邊想學過的物理、薛丁格的貓、《納尼亞傳奇》系列中的《魔法師的外甥》、三面都是鏡子的電梯……然後繼續滿腦子雜念不停地看下去。真是刺激。──張東君(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
實在好喜歡這個故事,竟然把「平行宇宙」與「薛丁格的貓」兩個概念連結起來!事實上,我只花兩小時就讀完,因為太急著想知道真相了。──懷觀(《未見鍾情》作者)
閱讀本書三階段:一、不寒而慄、全身發冷。二、震驚無比,腎上腺素爆發!三、痛哭流涕之際,深感人生充滿希望(左手拉右手迎向日出)。
解藥:此症無解,只能讀它千遍不厭倦。
警告:劇情高潮迭起,難以控制閱讀時之面部表情,路人會覺得你看起來像神經病。──螺螄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家)
要是看過影展神片《彗星來的那一夜》,就一定不能錯過《人生複本》這部新科幻經典!作者將物理學理論「薛丁格的貓」所帶來的衝擊現象,在劇情中發展到極限。當原本獨一無二的人生只是千萬機率中的一個複本,該怎樣定義自己的過去與未來?讀者可以在這部作品中體會酣暢淋漓的刺激鬥智,以及令人回味反思許久的哲學問題,趕緊打開本書,進入新的人生複本吧!──黑咖啡聊美劇(影劇觀察評論人)
暴衝型科幻驚悚……滿滿的燒腦元素,劇情出神入化,故事會誘導你跟定「傑森1號」的追尋苦旅,全方位、無限維度展開他的精采冒險。──娛樂週刊
角逐年度最佳驚悚小說的作品,竟一舉攻上世界最強顛峰。──華爾街日報
多重宇宙的科幻情節、緊迫倒數的設定,催逼主角進行搶救家庭的不可能任務。總還有一扇門會開著,也總還有一頁驚險等你經歷。──紐約時報
第一人稱快節奏故事,相對於緊張指數節節衝高,敘事口吻卻十分輕柔,不糾結,科學設定竟能以簡明易懂的情節帶領讀者逐步逼近真相……本書無疑是假期絕佳讀物、遁世必備良伴,想遠離塵囂、讓大腦漫遊另類現實,拿起這本小說就對了!──舊金山紀事報
今年最絢爛繽紛,讓人想一路衝到底的小說,結尾合情入理到難以置信的地步。──衛報
一場峰迴路轉、在平行世界穿梭的尋家之旅,一本懸疑又毫不故弄玄虛的驚悚小說,掀起超暢快又超現實的閱讀高潮。──紐約郵報
非常發人深省、重磅震撼,逼真到令人顫慄的小說。──今日美國
我橫衝直撞了二十分鐘,以光速推進到第一章結束……這本書就是這麼精采,勾你狂吞猛讀……殺手級的情節,夠黑、夠驚、夠奇異,名符其實的創意滿點。──美國國家廣播電台
克勞奇嫻熟場景調度藝術,每處逆轉都給人震撼一擊。喜歡《松林異境》的人,肯定更愛、更難以放下這本。同時推薦給那些愛玩腦內雲霄飛車的讀者。──書單雜誌星級好評
克勞奇先生,幹得好!科幻讀者肯定會愛上這本,你要是推理懸疑掛的,快跨出舒適圈,試試這本吧。我可以想像,這個新選擇會讓你異常興奮。──犯罪狂熱雜誌
燒腦揪心會從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起,一直到最後一句,榨出你身上每一滴感受,闔上書你會像一條擰皺的毛巾癱軟無力……作者再次超越《松林異境》的癲狂,讓我們看到每日大小決定竟然造就我們今日的樣貌。這本小說不是用來讀的,是會快速吞食又想細品慢嘗的。選擇這本書,會是你此生最棒的決定!──美國懸疑雜誌
《人生複本》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它讓量子物理變得浪漫了。──A.V. Club影音平台
你絕沒讀過這麼新奇的故事,情節簡直像是奧林匹克長跑選手的肌肉:帶人一路直奔終點、精實且毫無贅肉。本書無疑會成為暢銷電影的原著。──Mashable科技網誌
布萊克.克勞奇 Blake Crouch
你絕猜不到克勞奇下一步要將你帶往何處。
──休豪伊,《羊毛記》作者
1978 年生於北卡羅萊納州的山邊小鎮,2000 年取得北卡羅萊納那大學教堂山分校的語文與創意寫作學位,直到 04、05 年才獲得出版小說的機會,其餘就只在推理雜誌發表短篇,或透過自費出版發表故事。2015年,在小說改編電視影集推波之下,克勞奇成為新一代科幻驚悚懸疑的超新星。所有早先關於驚悚故事的記憶,都在他身上復活了。不論是向《雙峰》致敬的《松林異境》系列,或是改編成懸疑影集《好行為》(Good Behavior),以及最新小說《人生複本》,都不斷引讀者重溫史蒂芬金、麥可克萊頓(著有《侏羅紀公園》)等驚悚名家營造的閱讀氛圍。而《人生複本》不但在美國書展、各大動漫展成為關注焦點,克勞奇本人也因索尼影業買下電影改編權,跨界成為電影編劇。
譯者簡介
顏湘如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法文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著包括《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我會回來找妳》《S》《雙面陷阱》《千禧系列4:蜘蛛網中的女孩》等數十冊。
【預購】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譯者:倪安宇)
平常價 $27.00史上最有名的一本不存在的小說。
出版四十週年,首度義大利文直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伊塔羅‧卡爾維諾最受歡迎代表作
後設小說及後現代文學傳世經典
楊照/專文導讀
英國《每日電訊報》譽為「一生必讀百大經典小說」
有一天,你在書店買了一本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小說《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當你沉浸故事中,忽然間下一頁情節與前面截然不同,於是你拿著裝訂錯誤的書回去換,卻發現更換過後的書居然不是你預期的那本。就這樣,一名好奇的讀者,每踏入一個陌生的小說開頭,便失去深入故事的路徑;正當高潮,翻過去竟是兩頁空空白紙……你大崩潰,卻在回到書店時,店員指向另一個也來換書的女孩,向來一個人讀書的你大驚發現另一名「讀者」的存在。
人只有在兩地之間的旅程中,才覺得孤立。從昨天開始,事情就不一樣了。閱讀不再是一個人的事。你心裡想著此時此刻也正好翻開書的那位女讀者,於是眼前的小說與可能在生活中上演的小說合而為一。
讀者,你究竟是誰?《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不是一部小說,而是包含十部不同情節、形式、風格,甚至作者的小說,「嵌進」以第二人稱敘事進行的閱讀旅程,組合成一座文字迷宮,當中包羅萬象,天馬行空;此外,透過兩個「讀者」各自追逐故事下落,因為一起進行,閱讀不再是孤獨的事。對故事的追求竟開展成男讀者對另一名女讀者的追求,徹底顛覆了讀者和文本間的關係,故事的可能性也在作者筆下出乎意料神展開,寫出最受讀者歡迎的傳世經典。樹立至今無法超越的高峰,也是作者畢生在小説敍事形式上不斷開創與超越的總結。
自1979年初版問世以來,這本劃時代以讀者為主角的小說,已是後設小說的殿堂之作。卡爾維諾曾說:「文學即是遊戲,儘管是嚴肅的遊戲。」不存在的小說不能寫嗎?每一個故事都非要有個開端和結局不可嗎?從形式到內容,它別出心裁的種種設計,既吸引了讀者注意,也開拓了新的文學起點,讓讀者必須積極參與小說意義的生產。
在閱讀的旅途中。重建失去的連繫。
好評推薦
閱讀卡爾維諾,除非你從未有過他筆下的想法,否則你會不斷對已知的事物孳生新的疑問。
我已經想像得到,當義大利火山噴發,英國陷入火海,世界毀滅之際沒有更好的作家與我同在。──薩爾曼‧魯西迪
驚人的創造力。──大衛‧米契爾
卡爾維諾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寓言作家之一。──約翰‧加德納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義大利小說家。──《衛報》
這是一本「世界小說」,當你在單人沙發旅行時別忘了帶上它。──《觀察家報》
伊塔羅.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1923-1985)
出生於古巴。
二次大戰期間他加入抗德游擊隊,1945年加入共產黨,1947年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院,並出版小說《蛛巢小徑》。
1949年短篇小說集《最後來的是烏鴉》首度由艾伊瑙迪出版社出版。
1950年代他致力於左翼文化工作,重要作品有《阿根廷螞蟻》、《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和《義大利童話》(編著)。1960年代中期起,他長住巴黎15年,與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人有密切交往;1960年代的代表作為科幻小說《宇宙連環圖》,曾獲頒美國國家圖書獎。
1970年代,卡爾維諾致力於開發小說敘述藝術的無限可能,陸續出版了《困難的愛故事集》、《看不見的城市》、《不存在的騎士》和《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並受到全義大利人的敬愛。
1984年出版《收藏沙子的人》。1985年夏,他突患腦溢血,於9月19日辭世。1986年,短篇小說集《在美洲虎太陽下》出版。1988年,未發表的演說稿《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問世。1994年,富有自傳性色彩的《巴黎隱士》結集成書。1995年出版《在你說「喂」之前》。
譯者簡介
倪安宇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威尼斯大學義大利文學研究所肄業。旅居義大利威尼斯近十年,曾任威尼斯大學中文系口筆譯組、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專任講師,現專職文字工作。譯有《魔法外套》、《馬可瓦多》、《白天的貓頭鷹/一個簡單的故事》、《依隨你心》、《虛構的筆記本》、《巴黎隱士》、《在你說「喂」之前》、《跟著達爾文去旅行》、《在美洲虎太陽下》、《困難的愛故事集》、《收藏沙子的人》、《最後來的是烏鴉》等。
【預購】 證詞:《使女的故事》續集(The Testaments)◎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譯者:謝靜雯)
平常價 $34.00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反烏托邦傑作《使女的故事》已經成為現代經典,現在她在這本令人驚豔的續集裡,將這則故事帶向高潮迭起的結局。
在《使女的故事》裡的事件發生十五年以後,基列共和國這個神權政體持續緊抓權力不放,但已浮現內部開始衰敗的徵象。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裡,三位迥然不同的女性的生命彼此交會,可能引發爆炸性的結果。其中兩名年輕女子屬於在新秩序裡成年的第一個世代,分別在邊界的兩邊成長:一是在基列境內,盡享特權的大主教女兒;一人成長於加拿大,常在電視上旁觀關於基列的恐怖新聞,並參與反基列的抗議活動。而她們的證詞當中交織著第三個聲音,是這個政權的推手之一,透過祕密的無情累積與部署來施展權力的女性。埋藏許久的祕密終於讓這三個人交會在一起,迫使她們面對自己的本心,衡量自己為了信念又願意付出多少。
愛特伍在《證詞》裡娓娓道來這三個女人的故事,讓我們目睹基列最內部的運作狀況,成功揉合了引人入勝的懸疑、過人的機智以及建構世界的高超技巧。
本書特色
★《使女的故事》已是當代經典,所有讀者莫不引頸期待續集的出版。三十年後,瑪格麗特.愛特伍終於寫下續集《證詞》。
★二○一九布克獎得獎作品
★博客來二○一九年年度外文選書
★誠品選書、★博客來選書
名家推薦
「這份令人不寒而慄的邀約,凡是愛特伍的書迷都無以抗拒……《證詞》提醒我們面對邪惡時,真相所擁有的力量。」──時人雜誌
「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功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每個人都應該讀讀《證詞》。」──洛杉磯時報
「節奏明快、令人身歷其境的敘事,引人入勝、高潮迭起。」──紐約時報,評論家角谷美智子
「《證詞》的價值足以在文學經典名單上再添一筆,部分歸功於愛特伍創造驚奇的能力,即使我們自以為對她創作的那個宇宙瞭如指掌。」──今日美國
「基列共和國的女性前所未有地迷人。」──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沒有小說家比瑪格麗特‧愛特伍更適合探索現今時代的焦慮感。」──娛樂週刊
「強勁有力、發人深省、扣人心弦。」──波士頓環球報
「難得的精神饗宴……情節教人驚豔,逃向自由的過程令人屏息,於此臻至故事高潮。」──美國知名時事政評雜誌Slate.com,記者&書評家蘿拉‧米勒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加拿大最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同時也寫短篇故事、評論、劇本以及創作兒童文學。她已發表五十多部作品,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其中小說《盲眼刺客》獲頒二○○○年布克獎,《雙面葛蕾斯》獲頒加拿大季勒文學獎,並獲義大利最負盛名的蒙德羅文學獎(Premio Mondello)。二○○五年,她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Edinburgh Book Festival Enlightenment),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二○○八年,獲頒西班牙艾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Prince of Asturias Prize for Literature)。《使女的故事》於二○一七年改編為電視影集,再度掀起世界注目、回響熱烈,愛特伍並客串其中一角。她長期關注環境和生態保育、創作言論自由受政治迫害等社會議題,也曾和全球五百位作家連署,抵制國家對網路使用的過當管制。二○一九年,再度以《使女的故事》續集《證詞》獲得布克獎。
譯者簡介
謝靜雯
謝靜雯。專職譯者。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小說譯作有:《失物之書》、《好預兆》、《夜行馬戲團》、《當我們談論安妮日記時,我們在談些什麼》、《沼澤新樂園》、《時光機器與消失的父親》、《綠島》等。
【預購】 使女的故事套書[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證詞(The Testaments)](一套兩本不拆售)◎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譯者:陳小慰、謝靜雯)
平常價 $60.00我的使女比拉在這裡,你可以與她同房,
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
基列共和國裡,階級分明,父權主宰了這個社會的一切。女人被嚴苛的控制著,無法有自主的工作,不能擁有財產,依照剩餘價值被分配擔任不同職務。「使女」是其一,她們沒有名字,不能閱讀、與人交談,被剝奪情與慾,絕不容許隱密的慾望之花有盛開之機;只是長著兩條腿的子宮,職司和社會領導者大主教交合,以便繁衍下一代。
一名在基列共和國時期擔任「使女」,馴服在權威體制裡,心靈卻自有主張,一步步挑戰禁忌……她留下的記錄,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但情節之荒誕駭人,卻熟悉莫名地叫人心驚。
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反烏托邦傑作《使女的故事》已經成為現代經典,現在她在這本令人驚艷的續集裡,將這則標誌性的故事帶向高潮迭起的結局。
《證詞》
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反烏托邦傑作《使女的故事》已經成為現代經典,現在她在這本令人驚豔的續集裡,將這則故事帶向高潮迭起的結局。
在《使女的故事》裡的事件發生十五年以後,基列共和國這個神權政體持續緊抓權力不放,但已浮現內部開始衰敗的徵象。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裡,三位迥然不同的女性的生命彼此交會,可能引發爆炸性的結果。其中兩名年輕女子屬於在新秩序裡成年的第一個世代,分別在邊界的兩邊成長:一是在基列境內,盡享特權的大主教女兒;一人成長於加拿大,常在電視上旁觀關於基列的恐怖新聞,並參與反基列的抗議活動。而她們的證詞當中交織著第三個聲音,是這個政權的推手之一,透過祕密的無情累積與部署來施展權力的女性。埋藏許久的祕密終於讓這三個人交會在一起,迫使她們面對自己的本心,衡量自己為了信念又願意付出多少。
愛特伍在《證詞》裡娓娓道來這三個女人的故事,讓我們目睹基列最內部的運作狀況,成功揉合了引人入勝的懸疑、過人的機智以及建構世界的高超技巧。
本書特色
★《使女的故事》已是當代經典,所有讀者莫不引頸期待續集的出版。三十年後,瑪格麗特.愛特伍終於寫下續集《證詞》。
★痛訴父權社會壓迫女性的反烏托邦經典小說《使女的故事》,因川普效應重登亞馬遜暢銷榜。
★美國網路影視平台葫蘆(Hulu)於二○一七年推出全新影集《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改編自瑪格麗特.愛特伍一九八五年出版的同名小說《使女的故事》,在每一個層面上,都展現劇集製作的精湛水準。特別是視覺效果,定會令人感到驚嘆。
★《使女的故事》是愛特伍最廣為討論的小說之一,以女性視角描寫分工嚴謹的未來社會,背後是極權統治、階級與性別主義等惡劣結構,被譽為「女性主義的反烏托邦(Dystopia)小說」。
★《使女的故事》與赫胥黎《美麗新世界》、歐威爾《一九八四》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未來小說二十世紀重要的未來小說。
★《證詞》獲得二○一九布克獎。
★《證詞》博客來二○一九年年度選書
★《證詞》二○一九年Goodreads年度最佳小說獎
得獎紀錄
《使女的故事》
★一九八五年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一九八五年《洛杉磯時報》最佳小說獎
★一九八五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小說
★一九八六年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提名
★一九八六年星雲獎提名
★一九八七年亞瑟.C.克拉克最佳科幻小說獎
《證詞》
★二○一九年英國布克獎
★博客來二○一九年年度選書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加拿大最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同時也寫短篇故事、評論、劇本以及創作兒童文學。她已發表五十多部作品,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其中小說《盲眼刺客》獲頒二○○○年布克獎,《雙面葛蕾斯》獲頒加拿大季勒文學獎,並獲義大利最負盛名的蒙德羅文學獎(Premio Mondello)。二○○五年,她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Edinburgh Book Festival Enlightenment),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二○○八年,獲頒西班牙艾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Prince of Asturias Prize for Literature)。《使女的故事》於二○一七年改編為電視影集,再度掀起世界注目、回響熱烈,愛特伍並客串其中一角。她長期關注環境和生態保育、創作言論自由受政治迫害等社會議題,也曾和全球五百位作家連署,抵制國家對網路使用的過當管制。二○一九年,再度以《使女的故事》續集《證詞》獲得布克獎。
譯者簡介
陳小慰
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現任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翻譯與加拿大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曾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到英國曼賈斯特大學訪學,並兩次獲加拿大政府研究獎赴加從事學術研究。此外,亦兼任中國翻譯協會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翻譯協會理事、福建省翻譯協會副會長。代表譯作有《使女的故事》、《十日談》等書。
謝靜雯
謝靜雯。專職譯者。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小說譯作有:《失物之書》、《好預兆》、《夜行馬戲團》、《當我們談論安妮日記時,我們在談些什麼》、《沼澤新樂園》、《時光機器與消失的父親》、《綠島》等。
【預購】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譯者:陳小慰)
平常價 $28.00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
基列共和國裡,階級分明,父權主宰了這個社會的一切。女人被嚴苛的控制著,無法有自主的工作,不能擁有財產,依照剩餘價值被分配擔任不同職務。「使女」是其一,她們沒有名字,不能閱讀、與人交談,被剝奪情與慾,絕不容許隱密的慾望之花有盛開之機;只是長著兩條腿的子宮,職司和社會領導者大主教交合,以便繁衍下一代。
一名在基列共和國時期擔任「使女」,馴服在權威體制裡,心靈卻自有主張,一步步挑戰禁忌……她留下的記錄,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但情節之荒誕駭人,卻熟悉莫名地叫人心驚。
本書特色
★痛訴父權社會壓迫女性的反烏托邦經典小說《使女的故事》,因川普效應重登亞馬遜暢銷榜。
★美國網路影視平台葫蘆(Hulu)於二○一七年推出全新影集《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改編自瑪格麗特.愛特伍一九八五年出版的同名小說《使女的故事》,在每一個層面上,都展現劇集製作的精湛水準。特別是視覺效果,定會令人感到驚嘆。
★《使女的故事》是愛特伍最廣為討論的小說之一,以女性視角描寫分工嚴謹的未來社會,背後是極權統治、階級與性別主義等惡劣結構,被譽為「女性主義的反烏托邦(Dystopia)小說」。
★《使女的故事》與赫胥黎《美麗新世界》、歐威爾《一九八四》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未來小說二十世紀重要的未來小說。
得獎紀錄
★一九八五年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一九八五年《洛杉磯時報》最佳小說獎
★一九八五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小說
★一九八六年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提名
★一九八六年星雲獎提名
★一九八七年亞瑟.C.克拉克最佳科幻小說獎
媒體讚譽
這本書極其巧妙地凸顯政治與性之間黑暗的連結……正如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中的世界吸引我們的想像,愛特伍《使女的故事》的世界也必緊攫住我們的心。──《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使女的故事》絕對是經典之作。──《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愛特伍掌握了當代中已然成形的趨勢,並將之延伸出符合邏輯並令人戰慄的未來……這是一本關於我們生命方向的傑出之作……趁還能讀的時候趕快讀!──《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
燦爛輝煌之作。──《新聞週刊》
「有望取代 Netflix 成新時代」!演員們的表演、劇集對於小說故事的現實主義組織和建構上的表現,都讓這個「科幻故事」跳出框框,成為虛實參半的寓言,可以預見的反烏托邦未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二○一七年將會是非常特別的反烏托邦時代。──《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一九三九年出生於渥太華,加拿大最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同時也寫短篇故事、評論、劇本以及創作兒童文學。她已發表四十多部作品,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其中小說《盲眼刺客》獲頒二○○○年布克獎,《雙面葛蕾斯》獲頒加拿大季勒文學獎,並獲義大利最負盛名的蒙德羅文學獎(Premio Mondello)。二○○五年,她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Edinburgh Book Festival Enlightenment),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二○○八年,獲頒西班牙艾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Prince of Asturias Prize for Literature)。她也是活躍的社會運動人士,長期關注環境和生態保育、創作言論自由受政治迫害等社會議題,也曾和全球五百位作家連署,抵制國家對網路使用的過當管制。
譯者簡介
陳小慰
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現任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翻譯與加拿大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曾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到英國曼賈斯特大學訪學,並兩次獲加拿大政府研究獎赴加從事學術研究。此外,亦兼任中國翻譯協會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翻譯協會理事、福建省翻譯協會副會長。代表譯作有《使女的故事》、《十日談》等書。
I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以下簡稱《使女》)是世界文壇上享有盛譽的加拿大著名小說家、詩人和文學評論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1939-)一九八五年完成的作品。該小說為作者繼一九六六年以詩集《圈戲》(The Circle Game, 1965)第一次獲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後,於二十年後的一九八六年再次贏得總督文學獎。該書出版後好評如潮,在美國連獲洛杉磯時報最佳小說獎及《紐約時報》一九八五年年度最佳小說兩個獎項。並獲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提名及阿瑟•C•克拉克最佳科幻小說獎。時至今日,該書魅力仍經久不衰,一直是國際評論界研究的熱點並成為歐美一些國家高校英語文學課的必選教材。
《使女》是一部未來小說。這部以美國麻塞諸塞州為背景的小說講述的是發生在未來基列國的故事。在這個現有美國政府被國內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也譯「原教旨主義」)信徒中的極端分子取而代之的世界裡,一方面是一個在宗教極權主義分子眼中無比美好的理想國度;另一方面,卻是在這種政權下廣大女性群體(也包括男性)所遭受的悲慘命運,尤其是以主人公代表的,充當政教大權在握的上層當權人物「大主教」們生育機器的「使女」們(出自《聖經•創世記》中不能生子的拉結讓使女比拉與其夫雅各同房從而得子的故事)夢魘般的經歷。
在這個世界中,女性的地位發生了質的改變。她們不再以七0、八0年代以來在西方盛行的女性主義者傲視群雄、充滿雄心壯志的強女人形象出現,一變而成社會的弱勢群體。她們被剝奪了財產和工作,生活天地從社會退居家中,即便是基列國裡地位最優越的大主教「夫人們」也概莫能外。女性被分門別類:夫人,嬤嬤,使女,馬大(女僕),(窮人家的)經濟太太,蕩婦(妓女),能夠發揮的作用除了採購、燒煮、洗刷、生育、管家,管理使女和提供性服務外別無其他。還有一類是年老色衰、不能生育或越規逾矩的所謂「壞女人」,她們被發配到與二戰期間納粹集中營一般可怖的「隔離營」去與核泄漏和核廢料打交道。而小說中專門訓練來為上層人物繁衍子嗣的「使女」更是一群身份曖昧的女人,她們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自己的真名實姓,所有屬於自己的名字均被抹去,代之以由英文中表示所屬關係的介係詞Of 加上她們為之服務的大主教的姓構成(如主人公“奧芙弗雷德”Offred,意指“弗雷德的”),使她們成了大主教們不折不扣的附屬品。
在這個世界中,男人也同樣是受害者。儘管有些男人特權在握,如當權的大主教、充當秘密警察角色的「眼目」等,但大多數男人行為受到嚴格限制,在性的問題上更是嚴厲苛刻:不准接觸色情物品,不許有婚外性行為,實行包辦婚姻,不許手淫,不許搞同性戀,要立下戰功才有望得到婚姻,否則不得成婚。
小說中的基列社會整個講究的是一板一眼,有條不紊。生活嚴謹刻板,毫無歡樂可言。與「KGB」如出一轍的眼目們,幽靈般無處不在,誰敢與當權者作對,必將受到他們的嚴厲鎮壓。他們與其乘坐的黑色篷車一道,成為基列國高壓專制的象徵。學校本是用來傳播知識的場所,卻被基列政權用來作為向女性灌輸愚昧思想的感化中心,那裡禁止讀書寫字,每天不絕於耳的只有《聖經》語錄和充當統治階級工具的嬤嬤們喋喋不休的老生常談。她們不遺餘力地對選到感化中心的女性開頑啟蒙,施以教化,企圖令她們忘卻自我,皈依教門,心甘情願地成為荒唐政權中高官達人的生育機器。而象徵知識、希望的大學校園,則成了違背清規戒律者恐怖的刑場,學校的圍牆也成了死人示警的地方。
書中的未來離我們有多遠?
II
未來小說在西方文學評論界也被稱為「思辨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它描寫的是未來之事,卻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未來小說儘管含有科幻成分,但具有強烈文化內容。《使女》描寫的最遠時間距小說寫作時間二百多年,以幾名歷史學家的發現,讓一位在基列國不幸淪為「使女」、後來僥倖逃出的女性,通過錄在錄音帶裡的聲音,向讀者講述發生在那個時間之前的故事,即主人翁在未來二十一世紀初的親身經歷,其間夾雜著大量主人翁對二十世紀八0年代生活的回憶與反思。其寫作手法也十分新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特殊的時間敘述方式,時空顛倒:
整篇小說是發生在一個前推時間之先的倒果,只是這前推時間被放在了小說末尾部分,小說一開始便是宛若現實的倒敘,由於沒有時間上的交代,讀者幾乎感覺不到故事中發生的事與其所處的現實在時間上的距離。而在倒敘中作者又一反按照事實發生的先後順序進行敘述的傳統手法,物理時間的先後順序被人物的心理時間順序取代,時空顛倒,大量使用現在時態,使故事更增加了即時感,仿佛講述者就在我們對面聲淚俱下,侃侃而談。整個故事完全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已成往事的未來當作現實,又在這現實與回憶、當今與過去做了時間和空間上的交叉,從而突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增加了小說的真實感。
2. 直接引用《聖經》原文:
由於小說題材與西方宗教文化傳統的緊密聯繫,作者在小說中不僅針對人物的特點,使用了大量出自《聖經》裡的人名,還大膽引用了許多《聖經》原文,將這一西方宗教與文學的經典著作與虛構的故事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生動地再現了基要主義極端分子的狂熱信仰及其所作所為,同時也使熟悉這一文化傳統的讀者看到,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一旦被專制政權堂而皇之地加以利用,將會多麼可怕!
3. 製造懸疑:
懸疑的運用也是這部小說的魅力所在。許多人物、事件剛出現時,作者都有意不予清楚交代,而是設下懸念,讓讀者在欲知結果的好奇心中通過閱讀去逐漸發現答案。如在主人翁房間櫃子裡那行神秘的拉丁文是在第九章出現的,但一直到第二十九章答案才水落石出。男主人翁之一尼克的身份從一開始就撲朔迷離、好壞難辨,一直到故事末尾的最後一刻才「真人畢現」。至於書中許多意義含糊、模棱兩可的細節以及整個故事的背景更是到了結尾「史料」部分才令人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這一切使閱讀本身極具挑戰,也增添了閱讀的樂趣。
4. 重複手法的運用:
重複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其作用在於能夠強有力地表現情感。書中這一手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篇名上。除「史料」部分外,全書四十六章共分為十五篇。而其中以「夜」為題的竟高達七篇!重復使用「夜」為題,使讀者對一個心靈被她屋裡的四面牆壁,被大主教家的深宅大院,被將她一頭秀髮和臉龐嚴嚴遮住的頭巾牢牢禁錮,飽受重創、苦不堪言的女主人公在基列國所經歷的黑暗日子印象異常深刻。
5. 跨學科特點:
小說的跨學科特點十分突出。涉及的面有醫學、文學、美術、歷史、經濟、電子、生物、人類學、遺傳學、心理學、音樂學、網路學等。表現出作者廣博的知識面,也使所探討的主題更有深度。
6. 辭彙創新:
在辭彙應用上作者大膽創新。由於這是一本未來小說,而未來必定是電腦應用普及的時代。為此,作者利用縮合法將讀者熟悉的詞進行拼綴,創造出不少這方面的新詞。如compucard=(computer+card 電子信用卡);compuchek=(computer+check 電子查驗器);Compucount=(computer+account 電子賬戶);Computalk=(computer+talk 電子對講機)等。其他方面的新詞還有如Econowives=(Economical+wives經濟太太);Libertheos=(liberty+theology宗教信仰自由主義戰士);pornomarts=(pornographic+marts 色情商場)等。所有這些都給這部小說增加了語言上的鮮活性和新鮮感。
Ⅲ
瑪格麗特‧愛特伍曾經說過,她「試圖將文字組合在一起做一些它們分開時所做不到的事情,即儘量擴大語言的表現力」。以上所有這些藝術技巧的綜合應用,加上細緻入微的觀察、生動準確的比喻、機智幽默的語言、大膽的想象力以及哲人般的遠見卓識和深刻思考,使得這部小說在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上都堪稱一流。愛特伍一貫注重表現文學和文學為生的社會、政治及文化環境之間的緊密聯繫。她曾經說過,「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愛特伍筆下的基列國絕非空穴來風。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反映,這部未來小說包含了極為深刻的現實內涵。
由於《使女》是一本在題材和表現手法上都十分「後現代」的作品,對讀者是一種挑戰,對譯者則更是一種挑戰;翻譯過程就像是一個課題研究。陌生的宗教背景,為多未標明出處的《聖經》原話、歷史掌故、文學典故和內涵豐富的比喻,各種學科知識和德文、法文、拉丁文穿插其詞,大量當今美國社會生活、文化現象和事物以及作者創造的新詞等等,凡此種種,惟有靠閱讀查考有關書籍、資料,虛心請教,仔細揣摩上下文逐一解決。在本書翻譯過程中,譯者一九九二年首次訪加結識的加拿大老朋友,原布洛克大學英語系系主任Kenneth M.McKay 教授給予了巨大幫助,在此謹表示真摯感謝。另外還要感謝國際加拿大研究會的Linda M.Jones女士,她在得知譯者正在翻譯這部加拿大著名作家創作的當代名著時,通過加拿大駐華大使館,熱心提供了有關參考書籍,並幫助譯者與作者取得聯繫,使書中一些關鍵性問題得到愛特伍的權威性解答。
陳小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