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9789570873726
- 9789864893973
- 9789864895373
- 9789864895830
- 9789864896639
- 9789864896936
- 9789864897360
- 9789864897537
- 9789864897629
- 9789864897698
- 9789864897773
- 9789864897858古文明
- 9789864897865
- 9789864897988
- 9789864898213
- 9789864899401
- 9789864899609
- 9789865671099
- 9789865671860
- 9789869324397
- A Gentleman in Moscow
- A Little History of Philosophy
- A Room of One’s Own
- Amor Towles
- Christian Jacq
- David Quammen
- F. Scott Fitzgerald
- Jack Kerouac
- Jane Austen
- John Sutherland
- Jonathan Carroll
- Margaret Atwood
- Matt Haig
- Niall Kishtainy
- Nigel Warburton
- On the Road
- Pride and Prejudice
- Simone de Beauvoir
- The Great Gatsby
- The Land of Laughs
- The Midnight Library
- Virginia Woolf
- 【寫心經隨身版套書】(三冊):一句一句慢慢寫,讓你心生歡喜,離一切煩惱
- 〔讀出歷史的內心戲3〕縱橫讀史記:挖掘《史記》的底層邏輯,學習思辨的眼光,看見世事的本質
- 下一场人类大瘟疫:跨物种传染病侵袭人类的致命接触
-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 世界歷史
- 世界經典
- 中國文化史
- 中國歷史
- 二戰結束
- 亞莫爾·托歐斯
- 人文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傑克·凱魯亞克
- 傲慢與偏見
- 傲慢與偏見(200週年經典重譯紀念版)
- 光州事件
- 克里斯提昂·賈克
- 克里斯提昂·贾克
- 其他
- 内山絢子
- 写心经随身版套书
- 别管明天,就这样爱吧!
- 動物
- 午夜圖書館
- 卓惠娟
- 台灣
- 史考特·費茲傑羅
- 吳妍儀
- 吳書榆
- 呂玉嬋
- 哲學
- 哲學的40堂公開課
- 哲學的40堂公開課:從「提問的人」蘇格拉底到電腦之父圖靈,與大師一起漫步的哲學小旅程
- 唐珮玲
- 圖解世界5大神話
- 圖解世界5大神話:從日本、印度、中東、希臘到北歐,65個主題解讀東西方神祇與傳說、信仰與世界觀
- 圖解犯罪心理學
- 圖解犯罪心理學:從理論到實例,讀懂難以捉摸的人心黑暗面(二版)
- 在路上【反抗文化經典】
- 在路上【反抗文化经典】 On the Road
- 大亨小傳
- 大卫·逵曼
- 大衛·逵曼
- 失智症
- 失智症世界的旅行指南
- 奇幻
- 奈傑爾·沃伯頓
- 奈爾·傑斯坦尼
- 女性主义
- 她们的古埃及:从创世女神到末代女法老,古埃及三千年的女性力量
- 她們的古埃及:從創世女神到末代女法老,古埃及三千年的女性力量
- 學術
- 安石榴
- 宋偉航
- 宗教命理
- 寫.金剛經
- 小寺賢一
- 小寺贤一
- 小說
- 少年來了【新裝紀念版】
- 少年来了【新装纪念版】
- 居酒屋
- 希臘羅馬時期
- 张明明
- 弱勢人群
- 張思婷
- 張明明
- 強納森·卡洛
- 心理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心經
- 愛德華多·因凡特
- 愛情的52種面貌
- 愛情的52種面貌〈中英對照賞析版〉:悸動、低泣與思念的心:西洋經典情詩選
- 我是你的觀護人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字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的40堂公開課
- 文學的40堂公開課:從神話到當代暢銷書,文學如何影響我們、帶領我們理解這個世界
- 文學研究
- 日本
- 日本飲食文化
- 書
- 曹昕玥
- 李建銓
- 李池宗展
- 李靜宜
- 杨联陞
- 杰克·凯鲁亚克
- 林姿呈
- 林雯
- 桑山慧人
- 楊聯陞
- 歐美
- 歡笑國度
- 歷史
- 永不告別
- 汉学散论(杨联陞诞辰110周年纪念版)
- 江灝
- 法国文学
- 洪水之年(疯狂亚当三部曲II)
- 洪水之年(瘋狂亞當三部曲II)
- 济州四三事件
- 浜畠加納
- 海外
- 溫伯陵
- 漢學散論(楊聯陞誕辰110周年紀念版)
- 漫游者文化
- 漫遊者
- 漫遊者文化
- 漫遊者文化出版
- 潘寧
- 濟州四三事件
- 爱德华多·因凡特
- 王旭烽
- 玛格丽特·爱特伍
- 珍·奧斯汀
- 現代文學
- 瑪格麗特·愛特伍
- 生活
- 當代思潮
- 瘟疫
- 療愈
- 看見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理解記憶、五感、時空出現障礙的原因
- 社会议题
- 社會
- 社會議題
- 章晉唯
- 筧裕介
- 約翰·薩德蘭
- 素食者
- 素食者【亞洲首部榮獲國際曼布克獎作品】
- 經典
- 經典小說
- 經典文學
- 經濟學
- 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
- 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生動剖析經濟學家如何思考,讓經濟學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 經濟學超圖解
- 維吉尼亞·吳爾芙
- 編者:蔣力
- 縱橫讀史記3
- 繁體
- 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
- 繪畫
- 织色入史笺:中国颜色的理性与感性
- 美國文學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聯經出版公司
- 胡椒筒
- 自己的房間
- 自己的房間【作家經典圖像+譯註版]
- 自然科普
- 花岡幸子
- 英國文學
- 茶
- 茶與茶人:22則茶的故事,揭開茶的前世今生
- 莫斯科紳士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蔡承志
- 藝術
- 街头的哲学:29个熟悉的生活情境,看见每个决定背后的伦理和逻辑!
- 街頭的哲學:29個熟悉的生活情境,看見每個決定背後的倫理和邏輯!
- 西方思考
- 西蒙德波娃
- 設計
- 詩
- 論老年:西蒙波娃繼《第二性》之後,再次打破西方千年沉默的重磅論述【華文世界首度出版,全二冊】
- 譯者:何穎怡
- 譯者:孔令豔
- 譯者:王存誠
- 譯者:盧鴻金
- 譯者:黃新珍
- 讀出中國繪畫的內心戲:十大主題劇透時代風尚、熱議奇人軼事,解讀畫作背後的文化和美學密碼
- 论老年
- 译者:卢鸿金
- 译者:尹嘉玄
- 跟著日本人这样喝居酒屋全图解
- 跟著日本人這樣喝居酒屋全圖解
- 跟著日本人這樣喝居酒屋全圖解:酒品選擇、佐菜搭配、選店方法一次搞懂,享受最在地的小酌時光
- 那天,你抱著一隻天鵝回家
- 那天,你抱著一隻天鵝回家:52則變形、幻想與深情的成人童話
- 邱瑞鑾
- 醫療
- 醫療保健
- 陈鲁南
- 陳湘陽
- 陳魯南
- 韓國
- 韓國文學
- 韓江
- 韩江
- 顏色
- 飲食文化
- 魏茹冰
- 麥特·海格
【預購】【寫心經隨身版套書】(三冊):一句一句慢慢寫,讓你心生歡喜,離一切煩惱◎張明明
Regular price $41.00祝願每個人都心生歡喜,離一切煩惱,平安自在。
◆《寫心經‧隨身版》三本組裝套書
組成:由三本《寫心經隨身版》組套。
一本《寫心經‧隨身版》可寫36遍心經。三本套裝,共可書寫108遍,自在圓滿。
可以做為送給自己的新春禮物,也可以做為贈送他人同獲平安。
設計說明:封面用紙與套書書腰用紙都採用美術紙。
書腰紙選用和紙系統的「山彥奉書」紙。奉書紙從日本室町時代就是公家文書用的高級紙,採用模造面印刷,發揮紙張溫潤觸感的特性,跟封面用紙及設計相呼應。
讓好設計,伴隨寫字寫經的每一刻。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做《心經》,以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使我們「度過煩惱,到達彼岸」。
一般的佛典通常是以【如是我聞】做為經文開場,但《心經》的表現形式並不是這種常見的形式。
根據考據,《心經》的文字是擷取自《大般若經》第 421 卷與第 429 卷。《大般若經》多達六百卷,為了方便受持,所以才將這最精要、最核心的部分摘錄出來,成為目前看到的《心經》。
在《大正藏》中收有七種《心經》的漢譯本,最早的譯本出自姚秦‧鳩摩羅什,流通最廣的譯本則是唐朝三藏法師玄奘的版本。
《心經》共有260字,受持讀誦,得到無上智慧,破除一切煩惱,如你所念,實你所願。
透過寫心經,每寫一遍,感謝過去的種種經歷,祈願即將到來的每一天都平安自在。
隨身版心經特色
透過寫字,筆尖落在紙上的觸感,讓你在一筆一畫間享受一段獨處的自我感悟時光。
越自在越安定,隨身寫,心生歡喜。
◆輕巧易攜,共可書寫36遍心經。
◆手工車線裝訂:完全攤平,每一頁都能平整展開,方便書寫。
◆內頁用紙:使用日本上質紙:易於書寫,墨不透背。適用鋼筆、原子筆、鋼珠筆、自來水筆等各種用筆。
宜蘭人。
長年習字,師事書法名家陳鏡聰先生、江育民先生。
多次獲得美展書法類優選,參加當代書藝展聯展。
著有《寫心經》、《寫 ‧藥師經》、《寫 ‧金剛經》、《寫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寫 ‧阿彌陀經》
抄經寫字練習不輟。
【預購】【經典文學一套3本不拆售】:《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 史考特·費茲傑羅( F. Scott Fitzgerald),珍·奧斯汀(Jane Austen),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譯者:張思婷、宋偉航)
Regular price $60.00《大亨小傳(出版90週年經典重譯紀念版)》
我抹掉過去,只為了讓愛重來!
這人生,如煙花一場。
愛情的酒精揮發後,
逗留舌尖的,
是現實的酸苦澀餘味。
換個角度看美國文學經典:
◎《大亨小傳》的主角其實不是大亨!
《大亨小傳》的故事,只是窮小子蓋茲比愛上「白富美」黛西,黛西卻嫁給「高富帥」湯姆,後來蓋茲比鹹魚翻身,找鄰居尼克策劃橫刀奪愛,處心積慮拆散湯姆和黛西這對歡喜冤家……嗎?
在這本社會小說裡,主角其實並非苦戀未果的蓋茲比。一本好的小說,主角必須在腥風血雨中歷練成長;而在這場愛情大亂鬥中,蓋茲比執迷不悔,湯姆死性不改,黛西不思改進,如何挑得起大樑?只有蓋茲比的鄰居尼克,既沉緬於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同時又能冷眼旁觀,體會燈火闌珊、酒醒人散的悵惘,看破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並將所見所聞「寫成」這本《大亨小傳》,以淒婉的豔筆刻畫戰後一代對美國夢幻滅的悲哀。
最佳男主角,尼克當之無愧。
◎《大亨小傳》描寫的不是愛情,而是社會人情!
費滋傑羅以爵士時代為經,以黛西─湯姆─蓋茲比的三角戀為緯,交織出酒食徵逐的社會風貌,刻畫出壁壘分明的階級界線,在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底下,默默上演著真實世界的人生百態,一九二○年代的紐約歷歷在目,裡頭有「一座座白色的大廈,一幢幢方糖的矮樓」,居住著「李蛭夫婦」、「竹本瓜夫婦」、「品玖嘉公子」等角色……這些人豈是二○年代紐約所獨見?
愛情的酒精揮發後,逗留舌尖的,是社會寫實的酸苦澀餘味。
《傲慢與偏見(200週年經典重譯紀念版)》
沒讀過這本書,別說你懂愛情!
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歡喜冤家
珍.奧斯汀最膾炙人口的一部作品
「你的短處就是看誰都不順眼。」伊莉莎白說。
「而妳呢,」達西笑著說,「就是喜歡誤解別人。」
然而,在愛情的面前,他們都得放下傲慢與偏見
◎愛情故事經典原型
《傲慢與偏見》雖非愛情小說的濫觴,卻是此文類的發揚與奠基者,各種經典橋段一應俱全:錯誤的第一印象,懸殊的家世背景,從中作梗的親戚,誤解引起的衝突,戲劇性的重逢場景,令感情增溫的意外事件……。無怪乎自問世以來數度被改編為影集、電影、舞台劇,許多知名作家都相繼投入各種續作、仿作,將角色原型套用到現代故事,例如暢銷書《BJ單身日記》、電影《電子情書》都是以它為本。
◎不只是愛情小說,也是本描寫人際交往和婚姻相處的妙書
珍.奧斯汀曾謙虛地說她的寫作是「在兩吋的象牙上進行雕刻……寫鄉村的幾個家庭」,然而正是這樣精細的筆觸與聚焦的寫作範圍,讓她將生活上的微小細節和種種人情世故一針見血地描寫出來。例如:
「虛榮和驕傲完全是兩回事,偏偏常常被混著用。驕傲的人不一定虛榮。驕傲關乎的是對自己的看法,虛榮則牽涉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美滿的婚姻全憑運氣。如果婚前就摸透了對方的脾氣,或是兩人的個性十分相似,都對婚姻幸福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會導致婚後愈走愈遠,把該吵的都吵完了才算呢;既然是要攜手共度一生,缺點當然是知道的愈少愈好。」
「世事看得多了,不滿也就多了。我日漸相信人心善變,看來是長處的未必是長處,看來講理的未必就可靠。」
《自己的房間【出版90週年全新譯註版】》
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維吉尼亞.吳爾芙
Thinking is My Fighting.
吳爾芙帶領我們找回女性創作與雌雄同體的身影,
預言莎士比亞的妹妹就在你我身旁出現!
《衛報》、《時代雜誌》百大非文學作品+《世界報》20世紀百大書籍
細數吳爾芙引用的文史典故,慧黠重現文學才女靈巧機敏的文筆
她的質疑為全世界女人打開了改寫歷史的空間,
並激發了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熱潮。
《自己的房間》是由吳爾芙的系列演講稿匯集而成,被視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主義文學、及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經典。
1928年10月,吳爾芙受邀到劍橋大學紐南學院和格頓學院兩個女子學院,就「女性與小說」的主題發表演說。她虛構了一位當代女子的日常遭遇,包括赴大學學院卻被斥喝遠離草坪行走,側身男性學者餐會間的被剝奪感,在大英圖書館瀏覽書架發現盡是男性作品,在倫敦公寓俯瞰街景懷想獨立女性身影等。在男性主導的文學與學術傳統中,女性沒有自己的房間,沒有教育、經濟與社會資源,要想創作甚至在文學史上留名,實是難上加難。
吳爾芙想像,十八世紀的莎士比亞如果有位才華洋溢的詩人妹妹,她只能無名而終;而十九世紀以寫作聞名的勃朗特姊妹和喬治.艾略特,則必須以男性筆名發表,喬治.艾略特更因為與情人的關係不見容於社會,必須隱居鄉間。
「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吳爾芙呼籲,女性擁有一個實體的空間,繼而成為心靈的空間、思考的空間、創作的空間。在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以降的保守氣氛中,甚至對二十世紀以來女性主義的開展,都是鏗鏘有力的發聲!
作者簡介
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大亨小傳》)
美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電影編劇、短篇小說家。「爵士時代」代表作家,更是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896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1913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期間嘗試撰寫短篇小說、詩、戲劇、書評等,奠定日後成為作家的基礎,最後因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獲徵召入伍而未完成大學學業。
1920年與名門之女潔妲(Zelda Sayre)結婚,育有一女。他們足跡遍及美國與歐洲各大城市,因此結識許多同樣旅居海外的美國作家,例如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海明威等。費茲傑羅以撰寫短篇小說為生,供夫婦倆過著完全反映「爵士時代」奢華風格的生活。前三部短篇小說集《Flapper and Philosophers》(1920)、《Tales of the Jazz Age》(1922)、《All The Sad Young Men》(1926)備獲好評。
1920年出版的《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為費茲傑羅首部長篇小說,描述生長於爵士年代的年輕人生活,彰顯其對傳統的反抗。1925年的《大亨小傳》、1934年的《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以及費茲傑羅因心臟病歿後、由作家暨評論家艾德華・威爾森(Edmund Wilson)彙集其手稿出版於1941年的《最後的影壇大亨》(The Last Tycoon),被視為費茲傑羅最好的長篇小說,以敏銳的社會觀察、細膩高雅的風格、感傷哀愁的情調著稱。
費茲傑羅在世時,文學成就褒貶不一,但自1940年代以來至今,已被視為與海明威、福克納並駕齊驅的美國先代文學先驅。
珍‧奧斯汀(1775~1817)(《傲慢與偏見》)
英國文學史上公認的才女,一輩子未婚,留下了六部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她自小便熱愛閱讀,十二歲開始嘗試寫作,自此展露卓越的文筆和才華。奧斯汀一生幾乎都居住在平靜的鄉間,過著當時英國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其所描寫的作品,均以她所熟悉的英國鄉村社會為藍本。從平凡的生活風俗、男女交往、戀愛婚姻等題材中,以機智有趣的語言,栩栩如生地描繪出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她筆下人物形象鮮明,常藉由風趣詼諧的對話來凸顯人物的性格。《傲慢與偏見》是她最為人喜愛的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成影集與電影,也啟發了後世許多作品。
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自己的房間》)
二十世紀重要的英國小說家、散文家,也是文學史上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她與倫敦文友創辦「布倫斯伯里文化圈」並在其中扮演要角,對二十世紀初期的英國文化影響極深。
吳爾芙出版多部長篇傑作,包括《達洛維夫人》,乃至充滿詩意與高度實驗色彩的《浪潮》。她同時也著墨於文學批評、短篇故事、傳記與報導寫作,包括充滿戲謔顛覆意味的《歐蘭朵》,《自己的房間》、《三枚金幣》則是激昂的女性主義論文。
吳爾芙天性敏感,少女時因母親與姐姐離世遭受精神創痛,之後長年受憂鬱症所苦,並於六十歲時投水自盡。
譯者簡介
張思婷(《大亨小傳》、《傲慢與偏見》)
台大外文系畢業,現正就讀師大譯研所博士班,並於世新大學及師大英語中心擔任講師。熱愛翻譯。
宋偉航(《自己的房間》)
資深譯者,譯作舉隅:《放客企業》、《智慧資本》、《企業蛻變》、《共謀》、《阿波羅的天使》、《大銀幕後》、《我在DK的出版歲月》、《實作理論綱要(全新修訂版)》、《聖徒叔叔》、《午夜知音》、《溫柔酒吧》、《迷》、《禿鷹律師》、《閱讀日誌》、《酷男的異想世界》、《留聲中國》、《補綴的星球》、《我的動物天堂》、《靈魂考》、《有關品味》、《全腦革命》、《綠色企業》等。
【預購】〔讀出歷史的內心戲3〕縱橫讀史記:挖掘《史記》的底層邏輯,學習思辨的眼光,看見世事的本質◎溫伯陵
Regular price $35.00「原始察終,見盛觀衰」,是司馬遷;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更是司馬遷。
往事並不如煙,歷史更不只是過往的紀錄或研究。
學習司馬遷的諦視、通觀、遠見,與歷史對話,
也看清自己,以及我們所在的世界與時代。
全景閱讀—— 看見《史記》背後的中國
通觀遠見—— 理解《史記》前後的中國
結合東漢後的史料、現代科學研究與統計數據
5000年中國史一氣呵成!
2000多年前,司馬遷就懂得田野調查、重視數據,因此《史記》裡不只有英雄敗寇的生命史,也看得到人口、氣候、地理格局、區域經濟、地緣政治與社會結構,素有「中國第一史書」之名。
讓溫伯陵帶領你挖掘《史記》的豐富內涵,讀出司馬遷文字背後的事實與邏輯,直探你從沒思考過的觀點,縱向破解中國史隱藏在數千年時間之流中的宏觀模式,橫向刻畫在時代下奮起、落定的微觀生命幅員。
◎地理、物產:
三皇五帝、諸子百家、秦皇漢武的時代,河南到處是熱帶生物大象的蹤影,因此簡稱「豫」(人手牽一隻大象);《史記•貨殖列傳》記載了渭川和漢中都可以看到亞熱帶植物竹子、喜愛溫暖濕潤氣候的橘子,關中氣候溫暖有如今日的廣東,糧食豐沛,政權穩定。
解:自東漢起,中國平均氣溫低了 1-2℃,農業減產、糧食不足,社會隨之動盪。直至隋唐帝國盛世,氣溫逐漸回升,橘、竹也再次重現於黃河流域,人民豐衣足食。到了魏晉與宋元明回復低温,遍地乾旱饑荒,天下一再易主。中國歷朝政權的更迭,氣候變遷是隱形因子之一。
◎人口、經濟: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縱橫天下無敵手的項羽,中了漢軍設下的「四面楚歌」之計,帶領 800 多人趁夜色突圍。當他來到烏江邊,烏江亭長勸項羽趕緊過江,因為江東有千里土地、數十萬人口,足以讓他稱王立國了。項羽不願意過江,在烏江自刎而死。
解:《史記.貨殖列傳》記錄了江東人口數十萬,頂多可以招募到十萬軍,劉邦的天下則有千萬人口,兵員是幾十萬起跳,而且整個黃河流域的經濟總量幾乎占當時的 80% 以上,但江淮以南地廣人稀、生產落後,糧食產量非常低下。由此可知,即使項羽當年不顧面子過了江,只有數十萬人口、占天下經濟總量不到 20% 的江東地區,也無法支持他的野心繼續和劉邦抗衡。
◎族群、產業: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趙兩國的共同祖先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獲賜嬴姓,且預言其後代將繁盛昌旺、揚名立萬。
解:秦國嬴氏在商殃變法下族群成功融合、重農抑商,趙國嬴氏的和親政策擺不平族群,更以首都邯鄲的地利之便而舉國仰賴商業與隨之發達的娛樂業。經濟有買賣而無生產,是古代國家的大傷,有如一個大泡沫。等秦國壯大,同根的趙國也被併吞滅亡。繁盛昌旺的預言,只應驗在準備好的人身上。
不只記錄、陳述事實,
更要看穿表象、明辨事實之間的關係。
看溫伯陵站在司馬遷的肩膀上
透析歷史人物行為的動機、事件的隱藏內在脈絡,
投射到自身、擴及全人類的普遍經驗——
我們正是為此而讀史
本書以《史記》中的史料與數據為本,輔以後世知識、科學研究資料,以兩條脈絡重新鋪陳中國歷史:一、縱向提取《史記》的宏觀史料,推演出貫穿的時間線,看古代中國的歷史如何奠定基調,二、橫向解讀時代興衰與人物浮沉,分析強盛的朝代如何造就、風雲人物如何崛起,構建起《史記》的全景圖。全書分為〈家國〉、〈天下〉、〈今朝〉、〈煙火〉四個面向,全面剖析歷史進程,變換多重視角,審視歷史最幽微之處。
本書特色
【提取龐雜史料,還原歷史現場】
作者延續其活潑、風趣的寫作風格,還原數千年前歷史場景,輔以詳實宏觀的史料,分析國家的堀起與興衰有其特定的因果關係,例如趙國放在現代是實力不能小覷的貿易強國,在戰國時代卻因重商而亡國;中國五千年典籍,從秦始皇焚書到蒙古入侵,從項羽火燒咸陽到《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的集結,共歷經了「十厄」才流傳到現代,帶領讀者經歷中國典籍走過十次戰火洗禮的坎坷命運。
【深入內在因素,透視隱藏規律】
揭穿歷史有如一張棋盤與其背後那些隱形的手,包括中國文人代表道統,帝王的世俗權力代表政統,這兩條權力線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成形,竟與各朝代詩文藝術發展的消長有密切關係;其他如削藩、重農抑商,都是中國歷朝的基本國策,其實蘊含「打散集中勢力,壯大自己」的隱性政治目的。
【生動精妙的譬喻,讓歷史與現實接軌】
作者擅長譬喻,常以現代語彙類比歷史事件,例如西周的太伯和仲雍甘心讓位給弟弟、到蠻夷之地建國,在今日可謂有如百億公司另起爐灶,挾著雄厚家底也能吸引投資,輕易成為市值十億的公司,蠻夷之地的人民也成功借殼上市……讓讀者一目瞭然,瞬間心領神會。
好評推薦
與點堂創辦人、體制外國文教師 陳茻(《地表最強國文課本》作者)
作者簡介
溫伯陵
超人氣歷史專欄作家,「溫伯陵的煙火人間」公眾號創始人,擁有百萬粉絲,「一點資訊」搜尋引擎2019年度「真知灼見供應商」。他擅長用通俗易懂的寫法,從新奇的角度闡述不一樣的歷史觀點,幫你發現歷史背後的那隻手,徹底看懂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預購】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大衛·逵曼 David Quammen(譯者:蔡承志 )
Regular price $42.0021世紀以來數度造成人類集體恐慌的新病毒,為什麼大部分源自蝙蝠?
人畜共通傳染病,數量遠比你知道的還多,爆發機率也越來越頻繁。
21世紀=瘟疫的時代?演化最終會不會造就出人類無法遏止的超級病原?
大衛.逵曼——三度「美國國家雜誌獎」得主、《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撰稿人暨知名科普作家,
走遍世界各大傳染病發源地、研究中心、歷時5年採訪寫成之重要著作,榮獲:
˙美國科學作家協會「社會科學新聞獎」(Science in Society Journalism Awards)
˙英國生物學會書籍獎(Society of Biology Book Award)
◆許多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病毒致病原,為什麼都來自蝙蝠?
◆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屬於單鏈的RNA病毒,這對我們人類意味著什麼樣的危機?
◆為什麼這些每每讓人類措手不及的新興病原體多半屬於RNA病毒?
相較於安定的DNA病毒,不安定的RNA病毒演化速率可能高於地球上任何其他生物。它的生存之道是變異,對於新環境具有高度適應力,因此經常跨物種傳染。
當你知道病毒的存活關鍵是「複製和傳播」,在擔心它的致死率之前,你更應該關心病毒的傳播力。要降低你的焦慮,就從了解病毒的特性,以及它如何轉移宿主、擴散、傳布開始!
目前已知的人類傳染病,總計有六成左右經常會跨物種跳躍,當中包括這半世紀以來為我們熟知的愛滋病、伊波拉、禽流感、新型流感、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以及2020年初在中國武漢爆發、向全世界「溢出」(spillover)的新型肺炎。
當我們包圍野生動物,把牠們逼到牆角,消滅它們或甚至吃掉牠們,卻也染上牠們的疾病!人類踏進病原的地盤,創造了絕佳的條件讓自己成為新宿主,也替神祕病原製造了新的傳布環境,為自己招來「下一場大禍」!
下一場凶殘的人類大規模流行病、殺害數百萬人的重大疫情,肯定是由一種新疾病所引發──至少會是人類新遇上的種類。而致病的原禍首,肯定是我們陌生、不熟悉的,但不會是從外太空來的。這種殺手病原體──最有可能是一種病毒──很有可能是從非人類動物「外溢」傳進人群。
逵曼的《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是一部科學報導鉅著,循線周遊世界,探究這項主題。五年來,逵曼和科學家形影不離,實地深入田野,例如孟加拉的某處樹梢、剛果的某片森林、中國某家竹鼠養殖場、紐約州杜且斯郡的一處郊區林地等,還進入了他們的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他訪問倖存者,採集身亡者的故事。他從最新研究發現意外事項,得知公共衛生官員心中的憂懼,並提出研究人員眼中必須高度關注的狀況。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講述科學與歷史,揭露重大傳染病的祕辛和人類走過的創痛,並將之化為高潮迭起的劇情。
威脅集體人類生命、健康的「下一場大禍」,會在哪個偏遠地帶、從哪種無辜的動物現身?它會是中國南方某種齧齒類動物嗎?西非的某種猴子?還是正好停棲在馬來西亞某間養豬場上方的某種蝙蝠?在這個人類高度密集群居且得以快速、頻繁旅行的時代,新興疾病有可能不到幾個小時就傳遍全球——問題只是:它會從哪裡開始,如何起步?
近年幾次疫情爆發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指引,於是逵曼投入尋根探源,追查伊波拉、馬堡病毒症、SARS、禽流感、萊姆病與其他古怪陰森的「外溢」案例,例如一名染上SARS的超級傳播者入住香港一家酒店,導致疫情迅速擴展到加拿大、新加坡跟越南;或是非洲土著煮食一隻死掉的黑猩猩導致全村遭伊波拉肆虐,以及「20世紀黑死病」AIDS最初是如何從喀麥隆的一隻黑猩猩起步等。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提出一些急迫的問題:這些事件是偶發不幸或連帶有關?它們只是不巧發生在我們身上,或者是我們因故引發的?可以採行哪些措施?但《下一場人類大瘟疫》不只是實地報導的嘹喨號角,還優雅道出一段探尋知識的故事。它穿梭時光,跨越地貌,也帶我們全新認識大自然令人敬畏的奧妙運作。
各界好評
「這是部驚心動魄又饒富興味的科學報導鉅著,讀來彷若偵探小說。大衛.逵曼帶領我們踏上求知之旅,深入探究愛滋病、伊波拉以及其他帶有一種恐怖共通特性的其他疾病:它們全都從野生動物跨種跳躍傳給人類。逵曼為文解釋這項漸增的趨勢,他不只發出預警,提醒我們未來有可能面臨什麼樣的疾病,還促使我們反省,我們人類在地球生態系統中,占了什麼樣的地位。」──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sacson)/《賈伯斯傳》(Steve Jobs)作者
「稱大衛.逵曼是我們的最偉大科學作家之一,實在太小看他了。他是我們的最偉大作家之一,句點。逵曼不怕肩起浩大的重要課題,這本《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讓他肩起了他迄今最浩大,也最重要的課題。這是一本以最優雅文筆,最高妙思維包裹的醫學驚悚讀物。」──漢普頓.賽茲(Hampton Sides)/敘事歷史學暢銷書作家,《戶外探索》(Outside)特約編輯
「大衛.逵曼再次成就壯舉。耐人尋味又駭人聽聞,《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是一本談現實真相的驚悚著作,論述結果會影響到我們所有人。」──伊莉莎白.科爾伯特(Elizabeth Kolbert)/《一場災難紀實》(Field Notes from a Catastrophe)作者
「大衛.逵曼的書為什麼這麼好,理由在於他隨時都樂意動身前往危險的偏遠地帶,追根究柢一探自然之祕。他在撰寫《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時,表現出最無畏的舉止,不論他是健行穿越非洲叢林,或徒手處理有可能染上致命病毒的馬來西亞蝙蝠。他完成旅程,帶著一本極端重要的書本返還,並引據論證我們對自然界的不斷侵擾,如何讓我們的全球健康陷入險境。」──卡爾.齊默(Carl Zimmer)/《病毒星球》(A Planet of Viruses)和《演化:跨越40億年的生命記錄》(Evolution: The Triumph of an Idea)
著有四本小說類書以及七本備受讚譽的非小說類書籍,包括《完美先生達爾文:[物種源始〕的漫長等待》(The Reluctant Mr. Darwin)以及獲頒約翰布羅獎章(John Burroughs Medal)自然史著作獎項的《多多鳥之歌》(The Song of the Dodo)。他曾獲美國藝術暨文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頒授學院文學獎(Academy Award in Literature),還 三度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逵曼擁有蒙大拿州立大學(Montana State University)和科羅拉多學院(Colorado College)的榮譽博士頭銜,他還在二○○七至二○○九年間,擔任蒙大拿州立大學的華勒斯.史達格納美國西部研究講座教席(Wallace Stegner Chair of Western American Studies)。逵曼是《國家地理雜誌》的特約撰稿人,現與妻子貝琪.蓋恩斯(Betsy Gaines)住在蒙大拿州博茲曼市(Bozeman, Montana)。
譯者簡介
蔡承志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全職科普書籍譯者。一九九四年起業餘投入翻譯,一九九九年轉任全職迄今,累計作品出版者近七十本。譯著《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漫遊者出版)榮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書翻譯金籤獎。
相關翻譯作品包括《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好奇號帶你上火星》、《無中生有的宇宙》、《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一本就通:宇宙史》、《無限大的祕密》、《如何幫地球量體重》、《約翰.惠勒自傳》和《穿梭超時空》等。
【預購】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200週年經典重譯紀念版)◎珍·奧斯汀(Jane Austen)(譯者:張思婷)
Regular price $23.00珍·奧斯汀最膾炙人口的一部作品
「你的短處就是看誰都不順眼。」伊莉莎白說。
「而妳呢,」達西笑著說,「就是喜歡誤解別人。」
然而,在愛情的面前,他們都得放下傲慢與偏見
毛姆(英國著名小說家和戲劇家)譽為「十大小說名著之一」
英國圖書館員最愛的百大小說Top1
英國BBC票選對女性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Top1
英國BBC「大閱讀」(The Big Read)讀者票選世界50大小說Top2
美國《時代》雜誌票選十大浪漫小說Top1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雜誌票選百大永恆經典Top9
澳洲讀者票選史上最佳一○一本書Top1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 Mail)票選j五十本最偉大書籍之一。
挪威圖書俱樂部舉辦由百位作家票選之百大永恆經典Top8
◎愛情故事經典原型
《傲慢與偏見》雖非愛情小說的濫觴,卻是此文類的發揚與奠基者,各種經典橋段一應俱全:錯誤的第一印象,懸殊的家世背景,從中作梗的親戚,誤解引起的衝突,戲劇性的重逢場景,令感情增溫的意外事件……。無怪乎自問世以來數度被改編為影集、電影、舞台劇,許多知名作家都相繼投入各種續作、仿作,將角色原型套用到現代故事,例如暢銷書《BJ單身日記》、電影《電子情書》都是以它為本。
◎不只是愛情小說,也是本描寫人際交往和婚姻相處的妙書
珍·奧斯汀曾謙虛地說她的寫作是「在兩吋的象牙上進行雕刻……寫鄉村的幾個家庭」,然而正是這樣精細的筆觸與聚焦的寫作範圍,讓她將生活上的微小細節和種種人情世故一針見血地描寫出來。例如:
「虛榮和驕傲完全是兩回事,偏偏常常被混著用。驕傲的人不一定虛榮。驕傲關乎的是對自己的看法,虛榮則牽涉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美滿的婚姻全憑運氣。如果婚前就摸透了對方的脾氣,或是兩人的個性十分相似,都對婚姻幸福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會導致婚後愈走愈遠,把該吵的都吵完了才算呢;既然是要攜手共度一生,缺點當然是知道的愈少愈好。」
「世事看得多了,不滿也就多了。我日漸相信人心善變,看來是長處的未必是長處,看來講理的未必就可靠。」
■60年來79種傲慢與偏見譯本,我該讀哪個?
本經典新譯特色:
◎以珍.奧斯汀研究中,最權威的David M. Shapard註解本為底,參考國外研究者的精心考據,務求中譯本文字之精確。
◎奠基於前人翻譯心血的全新「創作」。
◎台灣譯界新生代以前輩為師,發揮獨特感性與表演慾,創造出不同以往譯本的調性、敘事節奏與生動對白,忠實卻不古板,賦予經典嶄新的復古面貌。
名人推薦
交通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馮品佳、中正大學外文系教授 陳國榮、實踐大學應外系講座教授 陳超明、世新大學英語學系系主任 黃裕惠、師範大學翻譯所教授 賴慈芸 專業推薦
這本中文譯本,從一開始,譯者就緊緊抓住那幽默、輕快、又處處顯露機伶的文字風格,試圖拉近十九世紀英國與台灣讀者的距離。――陳超明(實踐大學應外系講座教授)
(譯者)思婷適時引領讀者時空穿梭,模擬兩百年前中文優雅含蓄語言世界,讓每種身分的角色按照奧斯汀調配說出妥當「時代話語」。――黃裕惠(世新大學英語學系系主任)
翻譯小說的成敗,就繫諸聲音與節奏。思婷這本譯作,節奏輕快俐落,找回了古靈精怪的珍.奧斯汀,是很精彩的一次演出。――賴慈芸(師範大學翻譯所教授)
為每一本經典,找到在當下重新閱讀的理由;
給每一本經典,內容與形式上的雙重新貌。
珍‧奧斯汀(1775~1817)
英國文學史上公認的才女,一輩子未婚,留下了六部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她自小便熱愛閱讀,十二歲開始嘗試寫作,自此展露卓越的文筆和才華。奧斯汀一生幾乎都居住在平靜的鄉間,過著當時英國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其所描寫的作品,均以她所熟悉的英國鄉村社會為藍本。從平凡的生活風俗、男女交往、戀愛婚姻等題材中,以機智有趣的語言,栩栩如生地描繪出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她筆下人物形象鮮明,常藉由風趣詼諧的對話來凸顯人物的性格。《傲慢與偏見》是她最為人喜愛的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成影集與電影,也啟發了後世許多作品。
譯者簡介
張思婷
台大外文系畢業,現正就讀師大譯研所博士班,並於世新大學及師大英語中心擔任講師。熱愛翻譯。譯有大亨小傳(漫遊者出版)、利器、暗處、我們不完美(以上由木馬文化出版)等書。
【預購】午夜圖書館(The Midnight Library)◎麥特·海格(Matt Haig)(譯者:章晉唯)
Regular price $26.00架上的每本書,都是你當初未曾選擇的另一個人生劇本。
如果有機會讓你重新來過,
我們能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心靈療癒暢銷作家
《活著的理由》、《時光邊緣的男人》作者
麥特.海格 最新小說
「對於總是無止盡思索『如果那時不這樣』的人,一定要讀的小說。」—BookRiot網站
◆◆◆
★《泰晤士報》、《紐約時報》暢銷榜
★2020年Amazon書店百大選書
★The Glitter Guide網站選為2020年9本必讀小說之一
★已授權荷西、加、義、俄、德、韓、瑞典、芬蘭等22國版權!
★StudioCanal and Blueprint Pictures已買下電影優先權,由作者本人擔任監製
陳雪(作家)、李豪(詩人)、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盧建彰(詩人導演)、蘇乙笙(作家)、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 好評推薦 (姓名依筆劃順序排列)
◆◆◆
如果能達成過去沒完成的夢想、修補破裂的關係、改正所有錯誤……
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人生,我們會過得更幸福嗎?
*
三十五歲的諾拉決定要自殺。
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不如意與遺憾,生命中盡是她沒完成的成就與後悔的選擇,而且沒人需要她。隨著不幸的事一件件發生,她決定自我了斷。就在下定決心的那晚凌晨十二點,諾拉來到生與死的交界,走進了一座圖書館。
在那裡,她獲得了重新來過的機會。
午夜圖書館裡頭收藏的所有書,都代表著諾拉人生的不同版本,如今,她可以把那些「能選擇卻沒有選擇」的機會都活過一次。
她重新體驗了自己生命中的許多可能,甚至在某段人生裡,遇到了和她一樣不斷尋找自己最想要的人生的同伴。然而,她所做的某個決定,卻使圖書館和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
《午夜圖書館》是一本關於生死及選擇的覺醒小說,以跳躍式時空敘述編織故事,並藉此一次次邀請讀者一同思索:如果可以把人生所有可能都閱覽一遍才做選擇,我們願不願意捨棄那些總需經歷差錯才能拾起的獲得?本書獻給所有覺得自己不夠好,對自己的人生失望後悔,渴望活出另一個版本自己的人!
媒體評論
有趣、也讓人舒心的故事。我們看到了充滿無限個機會,其中有新的選擇、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對我們來說全然不同的世界,這些或許正是身處擾嚷和煩惱年代的人們迫切渴望的。—《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們真的會做出比較好的抉擇嗎?麥特.海格最新的小說讓人思索也讓人振奮,探討了帶有遺憾的人際關係,以及完美的生命需要什麼。—《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
麥特.海格最新作品是個迷人的當代故事,探討了我們大大小小的選擇將塑造生命,而我們的種種悔恨卻讓生命窒息。這個動人的小說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書單》(Booklist)
對於總是無止盡思索「如果那時不這樣」的人,一定要讀的小說。—BookRiot網站
聰明、抓住人心的有趣故事,讀來彷彿是電視劇《良善之地》(The Good Place) 和《囧媽的極地任務》(Where’d You Go, Bernadette) 的綜合體。—《時人》雜誌(People)
諾拉的生命充滿了遺憾,她走進一座圖書館,裡面的每本書能夠讓她嘗試她可能擁有的生命,像是一位極地冰川學家、奧運游泳選手、搖滾明星,或者其他。在麥特.海格這部迷人的幻想故事裡,諾拉的探索終究肯定了生命。—《基督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迷人之作,對日常萬物萬事的禮讚:日常小事、一般人、平凡選擇中埋藏的無限世界。—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很棒的故事前提和絕佳的閱讀樂趣。—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 )
麥特.海格是我們當代探討心靈健康最重要、也最受歡迎的作家。他的這部最新小說,採用了聰明又迷人的概念,打造出溫暖的故事,如同米奇.艾爾邦最棒的作品,用貌似簡單的手法為我們帶來智慧。—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這部小說將如同麥特.海格的其他作品,登上暢銷書之列。一點《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一點哲學的探索,這個動人的故事,內在要傳遞有力的心靈健康訊息。—英國《書商》雜誌(The Bookseller )
迷人的故事,麥特.海格將不會讓讀完故事的人失望。—《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
優美,非常非常棒的作品。—菲妮.科頓(Fearne Cotton),「BBC Radio 1 Chart Show 」主持人
我無法形容他的作品對我有多麼重要,是必須品。麥特.海格是同理心之王。――賈米拉.賈米爾(Jameela Jamil),演員暨「I Weigh with Jameela Jamil」主持人
優美的寓言。當我們每個人都深陷其中,卻又希望世界能有所改變,這個故事對於現實再貼近不過了。—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姊姊的守護者》作者
一部關於悔恨、希望,從頭來過的故事,內容尖銳,也讓人振奮。—大衛.尼克斯(David Nicholls),《One Day》作者
聰明、富有情感、具有啟發。—珍妮.科根(Jenny Colgan),《The Bookshop on the Corner》作者
令人驚嘆、非常優美的小說,你會期待天才說書人麥特.海格交出的作品。—喬安娜.坎儂(Joanna Cannon),《鄰居家的上帝》(The Trouble with Goats and Sheep)作者
麥特.海格(Matt Haig)
麥特.海格的作品包括世界讀書夜選書《我在地球的日子》(The Humans,2015年春天出版)、在英國暢銷榜盤踞40多週的自傳《活著的理由》(Reasons to Stay Alive,2019年天下雜誌出版)。他也為兒童與青少年寫出多本精采故事,並榮獲藍彼得圖書獎年度大獎、雀巢兒童書金獎,還三度入圍卡內基文學獎,作品《聖誕男孩》(A Boy Called Christmas,2017年台灣東方出版)已被翻譯成40多國語言,更曾經協助【柏靈頓:熊愛趴趴走】電影團隊完成劇本。作品《英格蘭的最後家族》(The Last Family in England)目前也已翻譯成三十種語言,《雷德利一族》(The Radleys,2014年春天出版)賣出電影改編權,《時光邊緣的男人》(How To Stop Time,2018年寂寞出版)也在尚未出版前即由知名演員班尼迪克.康柏拜區的製片公司相中搶下改編權,並將由班尼迪克親自擔綱演出主角。
譯者簡介
章晉唯
生於台北,台大外文系、師大翻譯所畢業,《博恩夜夜秀》寫手,喜愛文學、電影、街舞、單口喜劇和咖啡。譯作包括《暗夜飛行者》、《古騰堡的學徒》、《挑戰莎士比亞4:我就是夏洛克》、《白蜂巢》、《白城魔鬼》、《骰子人》、《碟形世界》系列小說和《維多利亞三部曲》。
【預購】哲學的40堂公開課:從「提問的人」蘇格拉底到電腦之父圖靈,與大師一起漫步的哲學小旅程◎奈傑爾·沃伯頓 (Nigel Warburton)(譯者:吳妍儀)
Regular price $25.00繼《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之後,耶魯大學再度隆重推出剖析西方思潮著作
最受歡迎的哲學公開課老師 台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 推薦
哲學家是一群最難分類的人種,有高高在上的君王,有在菜市場拉人劈頭亂問的邋遢老頭,有在監獄裡不停寫作的囚犯。而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替我們問出關於這個世界的種種疑問。在人類已有的幾千年歷史中,不事生產的哲學家與其思想,卻為人類帶來一次次重大文明與物質突破。
本書作者沃伯頓身為資深開放課程講師,曾撰寫許多哲學基礎書籍,並主持廣受年輕人喜愛的哲學廣播philosophy bites,他運用自身嫻熟的功力為大家「說」哲學,沒有看不懂的邏輯符號,沒有艱澀聱牙的術語,他從如雷貫耳的知名哲學家下手,輕鬆談論他們的與眾不同的個性、經歷,以及從中孕育出的哲學思想。
*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哲學祖師爺蘇格拉底,站在菜市場逢人就問這看似找茬的行為打開了哲學第一步
*笛卡兒說你眼裡看到的可能都不是真的,你唯一確定的是你正在思考,這一刀從此把心靈與身體分成兩半
*說謊算是道德的嗎?康德說,別問你的感覺,感覺不準,你得想想這種道德狀況是否適用於每個人
*你思考問題的方式、價值觀其來有致,受到生活背景、宗教觀念的影響,尼采說神已死,個人可以創造屬於自己、不受限的價值觀
*維根斯坦認為,很多問題令人想破腦袋,其實麻煩是出在我們所使用的語言上。你說的跟我說的可能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
*人不是小刀,小刀生來就被打造成切割東西,但沙特認為,我們都是自由的,沒有人能決定你怎麼造就自己的人生,只有你能決定。也所以,你對你的人生該負起完全的責任。
*人類的歷史就是剝削與被剝削階級的對抗史,單調的工作、僅在溫飽邊緣的薪水、無法發揮的創造力,工人淪落為資本家賺錢的工具,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最終會自我毀滅,而無產階級將接管一切。他期待一個「人人盡己所能,人人得其所需」 的世界。
*同時兼具哲學家與暢銷書作家的羅爾斯,認為要做出公平正義的選擇,得在你面前放一片無知之幕
*數學與邏輯天才圖靈被視為電腦之父,思考機器是否能夠擁有智慧,提出舉世聞名的「圖靈測試」,只要人無法分辨面前跟你對話的到底是人還是機器就算通過,至今仍是各種電腦努力挑戰的目標
《哲學的40堂公開課》以五十幾位重要的思想家為軸,一步步探索人類思考的軌跡,在影響西方文明的偉大心靈中漫遊。
本書特色
*影響西方歷史文明進程的40多位哲學大師,一次掌握!
*文字風格輕鬆愉快又易懂,猶如一場悠閒的哲學午茶時間
*每章隨附精美富哲思小插圖,相映成趣
名人推薦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謝世民
蘭陽女中歷史老師汪栢年
花蓮女中歷史老師吳一晉
南湖高中歷史老師陳正宜
建國高中歷史老師莊德仁
北一女中歷史老師陳惠珠
一致推薦
奈傑爾・沃伯頓(Nigel Warburton)
英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資深哲學講師。他從不同角度介紹西方哲學的多部入門著作一直暢銷不衰:闡釋西方哲學主要問題的《哲學入門》(Philosophy : The Basics)出版近20年來,不斷再版重印;講解27部西方哲學名著的《從〈理想國〉到〈正義論〉》(Philosophy: The Classics)一書已出版至第四版;介紹哲學思維方法的《從A想到Z》(Thinking from A-Z)一書已出版第三版。他還編寫了多部哲學教材:《哲學:基本讀本》(Philosophy:Basic Readings),《政治哲學讀本》(Reading Political Philosophy),《哲學:學習指南》( Philosophy: The Essential Study Guide)。他於2008年創辦的哲學播客網站philosophy bites,專門播放與當代哲學家和學者的訪談,成為英美最受歡迎的廣播網站之一,下載次數超過1000萬。
www.philosophybites.com
譯者簡介
吳妍儀
中正哲研所碩士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小說與非小說類多本,非小說類譯作包括《白日夢的力量:抓住靈光一閃的創造力》(漫遊者文化)、《購物台專家為什麼能說服你?心理學家教你突破心防的說服術》(商周)、《我們為什麼要活著?尋找生命意義的11堂哲學必修課》(麥田)、《我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睡覺》、《為什麼是碳?》(貓頭鷹出版社)等書。
《哲學的40堂公開課》是一本普及哲學教育的書籍。翻譯的文筆頗佳,讀起來不像是在讀那種被逼迫要思考的哲學經典,卻倒有點像是坐上一般哲學歷史的列車,看著人類思想文明從古希臘的哲學導師蘇格拉底開始,慢慢地一站又一站的來到今天。讀後,我有一種被捲入思想列車的感覺。
這本書具有縱向與橫向兩方面的優點。首先,它基本上就是一本西洋哲學史的簡易本,在閱讀它的過程中,讀者不但會產生時間的序列感,也會對不同時代發生的事情與哲學思想之間的互動產生脈絡感。這種感覺很重要,因為他們讓人覺識到時間的流逝中,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
其次,在橫向上,讀者可以感覺得出來,哲學家從事思想的主要目的,不在於找尋終極的答案,而在於堅持自己的論證,即使這些論證與當代人的想法極為不同,也不在乎。縱向的歷史與橫向的堅持這兩點,讓我們看得出來,作者有心讓哲學家以歷史的縱深呈現自我,也以共有的特徵,形成充滿智慧的一群人。最後,作者很巧妙地把辛格與蘇格拉底不畏懼眾人眼光的個性連在一起,間接地告訴我們,哲學的歷史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
這是一本有趣的哲學書,適合想知道哲學是什麼的人閱讀。我鄭重地推薦此書。
103年8月13日
【預購】圖解世界5大神話:從日本、印度、中東、希臘到北歐,65個主題解讀東西方神祇與傳說、信仰與世界觀◎中村圭志(譯者:林雯)
Regular price $35.00精闢剖析東西方神話的異同,探索文明與信仰背後的起源,
理解人類對世界開端與盡頭的想像!
▌神話中的大千世界,匯集人類的想像與渴望!
【日本神話】數量驚人的八百萬神明,堪稱神話什錦便當。
【希臘神話】個性派角色與諸神間的奇聞軼事,成為戲劇與藝術創作的寶庫。
【印度神話】眾神、輪迴、解脫,宗教意味濃厚的超現實魔幻世界。
【中東神話】從巴比倫、埃及的多神教到一神論的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好比神的生存遊戲。
【北歐神話】宇宙樹與神族、冰與火之歌,具有生態學思想的神話。
▌超有趣的神話設定,帶你一窺究竟!
●如果神話有公式,「死亡與復活」絕對是大熱門
埃及神話中,死去的奧西里斯復活成為冥王,掌管死者都想去的西方樂園。希臘神話中往返冥府與人間的波瑟芬妮,則象徵植物在冬天枯萎,春天復活。基督教的復活節也在春天舉行,紀念耶穌基督死而復活。
●女神人人愛!跨越地區的偶像,就是愛與美的女神
希臘神話的豐收女神是阿芙羅黛蒂,在羅馬神話則叫做維納斯,兼具美神與愛神的身分,源自於古代中東的愛與戰爭女神伊絲塔。埃及神話也有象徵豐收、美與愛的女神哈索爾。
●英雄與怪物的激戰,是最驚心動魄的劇情!看看世界各地的屠龍英雄們
世界各地有許多屠龍神話,且英雄征服怪物的模式,是人們最喜愛的情節之一!例如:日本的須佐之男制伏八岐大蛇;印度神話的因陀羅(帝釋天)斬殺妨礙降雨的惡龍;希臘神話的柏修斯斬殺海怪,救出成為活祭品的公主……這類傳說也成為電影戲劇與動漫電玩取材的寶庫。
●星期三是屬於智者的日子?原來與知識之神密不可分
希臘神話中擔任眾神信差的荷米斯,被尊為知識與商業之神。相當於羅馬神話的商業之神墨丘利,其英語Mercury是「水星」的意思。而北歐神話地位最高的神─奧丁也是知識之神。英語Wednesday(星期三)代表「奧丁之日」,是仿照拉丁語的「墨丘利之日」。而日語的「水曜日」(星期三)是水星日,亦即墨丘利之日。
●對惡人來說,死後的世界寧可去黃泉國也不要下地獄!
日本神話的黃泉與希臘神話的冥府一樣,雖是黑暗世界,但與地獄不同。單純指昏暗的世界,死者在此繼續他們縹緲的生命。地獄的觀念出現在佛教、基督教(及受此兩者影響的宗教)中,是懲罰惡人的空間;也可說,神話世界的監獄就是地獄。
▌不只是傳說,神話的功能超乎想像
●太陽神、創世神、生育神、破壞神……為什麼全世界都有類似的神?
世界各地蒐集到的神話,相似的程度總是相當驚人,例如:日本《古事記》中的伊邪那岐下黃泉與希臘神話的奧菲斯下冥界,情節巧合之處,或許是因為人類心理的普遍性,或支撐神話的社會結構的共通性所致。但也有一個更簡單的答案,就是傳播與借用,從神話中可以探索語言與文明擴散的軌跡。
●很久很久以前……為何「神話」總愛話說從頭,是為了傳達社會習慣與制度
神話可藉由一再敘述開天闢地的過程、遠古祖先的行為,說明現在的社會習慣與制度,最典型的就是天地、人類、王權、農耕等技術與習慣的創始神話。
●最勇猛、最機智、最美麗……令人嚮往的神話英雄或英雌,原來具有規訓教化的作用?
神話以豐富的想像力,敘述三頭六臂、大顯身手、機智非凡的英雄行為,可以教導民眾倫理道德,與對災害、戰爭、流行病的處理方法。
●沒有靈感?……就從神話找答案吧!
神話的研究領域相當多彩多姿。無論是語言學、人類學、心理學、民俗學、宗教學、哲學、文學……都可以在神話中找到豐富的命題,與值得梳理與探究的題材。世界各地的神話故事或角色,更是創作靈感的繆思,被廣泛運用在戲劇、電影、小說、音樂、電漫動玩、流行時尚之中。
本書特色
趣味幽默的插畫圖解+親切好讀的文字,簡明剖析神話的意義。
東西方神話對照看,相異及相同之處一目了然。
錯綜複雜、系統龐大的世界神話,一本就懂。
五大神話之外,重點解說其他各地神話:凱爾特神話、斯拉夫神話、韓國神話、中國神話、馬雅神話、非洲神話……通通包了!
***********************************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原始神話,闡明世界的起源,善惡的對立、生活態度與價值觀。神話的核心雖是古代、未開化社會的眾神與精靈故事,但實際上,漸漸與超越時代的民間故事與傳說融合。東西方的神話雖然思想淵源不同,卻有共通性及普遍性,都是人類共有的財產。
作者中村圭志是日本知名的宗教學者,認為宗教學這門學問不是要向世人傳播宗教的價值,而是客觀看待作為文化現象的宗教。因此,他集合了五種具宗教色彩、文學性高的神話,合稱「五大神話」。針對構成宗教世界重要部分的神話,寫出讓大家感興趣的指南書。包括主要由多神教與泛靈論所構成的神話領域、提倡有絕對存在倫理的一神教,以及主張開悟的真理、超越求神拜佛的佛教世界觀,毫不避諱地視為一系列的事物來介紹。也讓讀者理解經過數千年傳頌的東西方神話,如何成為文學典故、藝術作品、史詩電影、動漫電玩的靈感來源。
中村圭志
1958年生於北海道小樽市。畢業於北海道大學文學部,於東京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專攻宗教學、宗教史學,修滿學分後退學。現為宗教研究者、翻譯家、昭和女子大學外聘講師。著有《給無宗教者的「宗教」講義》(Misuzu書房)、《給無宗教者的<法華經>講座》(文春新書)、《給無宗教者的耶穌與福音書導讀》(Misuzu書房)、《宗教的修辭學》(Transview)、《第一次學習宗教》(與島薗進等人合著,有斐閣)、《作為一般知識的宗教入門》(中公新書)、《作為一般知識的世界教典》(三省堂)等。
譯者簡介
林雯
東吳大學日文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畢業。譯有《拍出美感構圖》、《人體復原黃金5力》、《日本溝通大師教你生氣的技術》、《哈佛×慶應超強邏輯談判學》、《自戀病》、《外商投資銀行最高效資料製作術》、《誇大自體症候群》、《圖解行為心理學》等。
【預購】在路上【反抗文化經典】On the Road◎傑克·凱魯亞克 (Jack Kerouac)(譯者:何穎怡 )
Regular price $35.00「這本書改變了所有人的生命,也包括我自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伯.狄倫
死氣沉沉的人生,再見!
我要離開這個鳥地方,把生命丟到路上流浪!
一部傳奇經典,一種新世代之聲,一本反抗文化的聖經
二次大戰後,最激動人心的文學流派「垮掉的一代」代表作。
西方旅行文學和背包客文化的聖杯、公路電影的原型。
《TIME》百大最佳英文小說(1923 ~2005年)、美國圖書館廿世紀世界百大小說
本版本特別繪製1947年—1950年凱魯亞克四趟旅行的行經路線地圖。
薩爾是位對文學、爵士樂和女人充滿好奇的年輕作家,他在紐約有一群瘋狂的波希米亞好友,成天談論文藝創作,直到富於熱情與野性的狄恩加入這個圈子,薩爾的生活也面臨轉變契機:他決定追隨狄恩「在路上」的步伐,實現西部之旅的夢想,開啟通往體驗生命以及無限可能的那扇大門。
全書以薩爾第一人稱描述,他與狄恩等人四度驅車橫跨美國大陸,展開一段段混亂而亢奮的旅程。他們漫無目的奔走,在路上體察流浪漢、農民、工人、少數族裔的生活,同時縱情於爵士樂、性愛與藥物,尋找另一種感官境界;在放蕩不安的生活基調之中,他們盡情地燃燒自我與探索世界,獲得絕對的靈魂自由。
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1951年,將近卅歲的凱魯亞克花了短短三星期時間,不眠不休地把自己七年來與友人在公路上浪蕩的故事化為文字。凱魯亞克極力在語言上實驗「自發性文體」;為了避免打斷寫作的思緒,凱魯亞克刻意在書寫時不做隔行、沒有分段,最後成品是一幅長達三十六點五公尺的捲軸。
這部作品寫成後屢遭出版社退稿,凱魯亞克自己修改過多達六種版本之後,才終於在1957年正式出版。這本小說被譽為定義了「垮掉的一代」,凱魯亞克也成了新世代的精神教主,鼓舞著無數年輕人循著他的足跡去找尋人生真義。
在路上:70年來影響所有人的反抗文化經典
作家(Hunter S. Thompson等)、演員、搖滾樂手(Bob Dylan、Jim Morrison、Tom Waits等)、攝影師(Robert Frank、Stephen Shore、森山大道等),都坦言深受Jack Kerouac影響。
垮掉的一代,開啟了六○年代的嬉皮文化與其他反文化……
媒體評論
「在任何一個以追逐浮誇為時尚,因而人們注意力破碎、敏銳性鈍化的年代,此書的藝術真誠性使它的出版得以躋身歷史事件……〔這本小說〕寫得漂亮,多年前凱魯亞克曾將他們的一代命名為『垮世代』,他就是主要化身,此書正是垮世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紐約時報》
「《在路上》於一九五七年出版後,Levi’s牛仔褲多賣了幾兆條,濃縮咖啡機也多賣了一百萬台,並把無數年輕人送上公路浪遊。……垮世代的文學運動來得正是時候……疏離、不安、不滿,早已隱伏在那裡,凱魯亞克的旅途只是將它們指出來而已。」——威廉·布洛斯(《裸體午餐》作者)
「遇見這部小說之後,我就像是車子上的車前燈,迷上了在路上的生活,不管是心理,還是身體,都無法離開路上。」——森山大道
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 1922-1969)
美國小說家兼詩人,擁有法裔加拿大人血統。放棄唸完哥倫比亞大學,去商船當水手,也曾加入海軍服役,但不堪忍受軍紀約束,住進精神病房並獲退伍。
他與友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威廉.巴洛茲(William Burroughs)和尼爾.卡薩迪(Neal Cassady)並列為1950年代「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代表人物
凱魯亞克以其自發性的書寫風格(spontaneous style)聞名,創作題材多來自他親身經驗,他的勞工家庭背景讓他對窮人特別關心,作品中也詳實記載他與朋友們追求的生活刺激及藥物經驗等。一九五○年出版第一部小說《城與鎮》,但直到《在路上》問世後才聲名大噪。其後出版的作品包括《達摩流浪者》、《地下室》等。
譯者簡介
何穎怡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婦女學研究,專職翻譯。翻譯作品有《西蒙波娃的美國紀行》、《乳房的歷史》、《天真的人類學家》、《裸體午餐》、《阿宅正傳》、《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等書。
【預購】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出版90週年經典重譯紀念版)◎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譯者:張思婷)
Regular price $22.00愛情的酒精揮發後,
逗留舌尖的,
是現實的酸苦澀餘味。
劉建基(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蘇正隆(台灣翻譯學學會前理事長)專文推薦
※本書收錄譯者精心整理《大亨小傳》翻譯史
★BBC「大閱讀」讀者票選百大小說
★英國《衛報》最偉大的百大小說
★《新聞週刊》票選百大書單
★《時代》雜誌票選百大經典小說
★美國藍燈書屋世紀百大經典小說No.2
★法國《世界報》20世紀百大作品
★四度改編為電影,2013年最新電影版由《紅磨坊》大導巴茲・魯曼操刀,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大亨」蓋茲比。
換個角度看美國文學經典:
◎《大亨小傳》的主角其實不是大亨!
《大亨小傳》的故事,只是窮小子蓋茲比愛上「白富美」黛西,黛西卻嫁給「高富帥」湯姆,後來蓋茲比鹹魚翻身,找鄰居尼克策劃橫刀奪愛,處心積慮拆散湯姆和黛西這對歡喜冤家……嗎?
在這本社會小說裡,主角其實並非苦戀未果的蓋茲比。一本好的小說,主角必須在腥風血雨中歷練成長;而在這場愛情大亂鬥中,蓋茲比執迷不悔,湯姆死性不改,黛西不思改進,如何挑得起大樑?只有蓋茲比的鄰居尼克,既沉緬於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同時又能冷眼旁觀,體會燈火闌珊、酒醒人散的悵惘,看破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並將所見所聞「寫成」這本《大亨小傳》,以淒婉的豔筆刻畫戰後一代對美國夢幻滅的悲哀。
最佳男主角,尼克當之無愧。
◎《大亨小傳》描寫的不是愛情,而是社會人情!
費滋傑羅以爵士時代為經,以黛西─湯姆─蓋茲比的三角戀為緯,交織出酒食徵逐的社會風貌,刻畫出壁壘分明的階級界線,在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底下,默默上演著真實世界的人生百態,一九二○年代的紐約歷歷在目,裡頭有「一座座白色的大廈,一幢幢方糖的矮樓」,居住著「李蛭夫婦」、「竹本瓜夫婦」、「品玖嘉公子」等角色……這些人豈是二○年代紐約所獨見?
愛情的酒精揮發後,逗留舌尖的,是社會寫實的酸苦澀餘味。
為每一本經典,找到在當下重新閱讀的理由;
給每一本經典,內容與形式上的雙重新貌。
本經典新譯特色
奠基於前人翻譯心血的全新「創作」。
台灣譯界新生代以前輩為師,發揮獨特感性與表演慾,創造出不同以往譯本的調性、敘事節奏與生動對白,忠實卻不古板,賦予經典嶄新的復古面貌。
作者有如編劇,翻譯如同一種表演,一齣自導自演的好戲。
好戲永遠在上演。經典,是活的,是任何時代任何人都能投入其中的人間劇場,而非僅供膜拜供養的高遠殿堂。
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
美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電影編劇、短篇小說家。「爵士時代」代表作家,更是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896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1913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期間嘗試撰寫短篇小說、詩、戲劇、書評等,奠定日後成為作家的基礎,最後因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獲徵召入伍而未完成大學學業。
1920年與名門之女潔妲(Zelda Sayre)結婚,育有一女。他們足跡遍及美國與歐洲各大城市,因此結識許多同樣旅居海外的美國作家,例如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海明威等。費茲傑羅以撰寫短篇小說為生,供夫婦倆過著完全反映「爵士時代」奢華風格的生活。前三部短篇小說集《Flapper and Philosophers》(1920)、《Tales of the Jazz Age》(1922)、《All The Sad Young Men》(1926)備獲好評。
1920年出版的《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為費茲傑羅首部長篇小說,描述生長於爵士年代的年輕人生活,彰顯其對傳統的反抗。1925年的《大亨小傳》、1934年的《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以及費茲傑羅因心臟病歿後、由作家暨評論家艾德華・威爾森(Edmund Wilson)彙集其手稿出版於1941年的《最後的影壇大亨》(The Last Tycoon),被視為費茲傑羅最好的長篇小說,以敏銳的社會觀察、細膩高雅的風格、感傷哀愁的情調著稱。
費茲傑羅在世時,文學成就褒貶不一,但自1940年代以來至今,已被視為與海明威、福克納並駕齊驅的美國先代文學先驅。
譯者簡介
張思婷
台大外文系畢業,現正就讀師大譯研所博士班,並於世新大學及師大英語中心擔任講師。熱愛翻譯。
幻滅的「美國夢」──永恆經典的再現與再譯: 張思婷譯的《大亨小傳》
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劉建基
美國文學中以「美國夢」(American Dream)為內涵、以「樂園神話」(the Myth of Edenic Possibilities)所衍生的道德再生與光明希望為主題,是美國文學脈絡中的一條「光明」主軸。英國小説家勞倫斯(D. H. Lawrence)在其著作《美國文學名著研究》中,率先指出美國文學發展中的另一條「黑線」及其在美國文學史的「互補」價值。儘管這一條「黑線」反襯光明希望的神話,揭示「美國夢」的破碎與幻滅,勞倫斯認為它帶來「異類」、「他者」的聲音,不僅深化、豐富美國文學的內涵,且成為美國文學重要的資產。
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Fitzgerald)的《大亨小傳》,即是美國文學中這條「黑色」軸線的翹楚之作,在「二十世紀百大英文小說」(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大亨小傳》講述的是關於「美國夢」幻滅的悲劇故事,不僅反映美國歷史上「爵士年代」(The Jazz Age:1918-1929)的社會奢華、道德頹廢與浮華拜金,並且刻畫人性中對「夢想」的永無止境追尋──儘管它可能不是光彩絢爛的美夢,而是一場枯萎凋謝的惡夢。書中主要人物蓋茲比,藉「綠光」寄深情,將其一生的信念寄託在黛西家的「綠燈」上,鍥而不捨地追尋其無法預知的破碎之夢,讀來令人不勝唏噓。小說結尾,敘述者尼克指出:
蓋茲比相信那盞綠燈,相信那就是他未來的高潮,而年復一年,高潮在我們眼前消退,我們撲了空,沒關係──明天再跑快一點,手再伸長一點,總有一天,我們總有一天──於是顛撲向前,逆水行舟,一次又一次,退回到過往。 (張思婷譯文p.258)
費茲傑羅被譽為「爵士時代的桂冠詩人」,其小說作品往往帶有詩人的感性筆觸與濃郁情感,且擅長將象徵手法與寫實細節融於一爐,對譯者而言的確是一大考驗。《大亨小傳》的中譯版在華人世界已有二十多種,其中以喬志高譯的今日世界版(1971) 最受讀者青睞。林以亮對喬志高忠實、流利、傳神的譯文讚賞有加,他指出:「費茲傑羅的詩意一發,受罪的人是譯者,那些要命的長句子,譯成中文之後,一口氣讀下來,令你覺得文理通順,真不知要花掉多少心血。」儘管喬氏譯本忠於原著,中文表達純熟道地,然而經過四十多年的歲月推移,用語顯得不夠現代,難免有年代隔閡之感。
相對於喬氏譯本,張思婷譯的漫遊者版(2013)能貼近我們這個時代的語彙,用語較為現代,口吻較為年輕,文意明快曉暢,讀來確有耳目一新之感。張譯以前人為師,儘可能準確翻譯費氏的英文原文,以期達到詞語上「信」的境界。
此外,張譯「盡量保留原文的隱喻」,以期達到意境上的「信」。以第八章中的「聖杯」(Holy Grail)意象為例,張譯不僅在詞語層次沿用原文意象,另外神來「譯」筆,將中古時期騎士文學中的亞瑟王與圓桌武士「追尋聖杯」(the Quest for the Holy Grail)的傳奇故事融入譯文,「力求不加註釋以降低閱讀干擾」,達到意境上的「信」。
原文:He had intended, probably, to take what he could and go — but now he found that he had committed himself to the following of a grail. (Chapter 8)
喬版:起初他可能只想玩玩,然後一走了事──但後來他發現他把自己奉獻給一種「理想」的追求。
張版:本來他只是想且戰且走,沒想到一回神,自己卻成了追尋聖杯的騎士。
如果費茲傑羅是《大亨小傳》文字的魔術師,那麼譯者張思婷即是一位成功的魔術師之化妝師。透過其生花妙筆的彩繪,相信讀者必能體會《大亨小傳》中「爵士年代」的社會風貌。
張思婷《大亨小傳》新譯推薦序
蘇正隆(灣翻譯學學會前理事長,教授「筆譯專業」等課程)
一九八八年Modern Library選出二十世紀一百部英文小說名著,費茲傑羅(F.S. Fitzgerald)的《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位居第二(名列第一的是喬伊斯[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Ulysses]),不過這部作品一九二五年出版後並未引起太大重視,甚至有評論家把它貶為流行言情小說。經過將近二十年的考驗,才獲文壇肯定,如今公認是美國文學經典之作,已無疑義。
這部作品敘述一個對愛情極為浪漫執著的人物的故事和悲劇,手法非常寫實卻又含蓄內斂。很多細節常若無其事的輕輕一點,埋下伏筆,到後頭才又自然而然的銜接起來,對情節的細膩安排,令人嘆服。而文字方面則更是千錘百鍊,特別是描述情境時,有時如樂曲演奏,舒展自如,有時像散文詩,意象豐富。像這樣的作品,要真正讀懂,能夠辨識出字裡行間的弦外之音,已經非常不容易,而要翻譯得好,更是極大的挑戰。
雖然這部作品一九六九年以前台灣已經有兩種譯本,但直到一九七一年今日世界出版了喬志高翻譯的《大亨小傳》,才引起廣大讀者的重視。當時我剛進外文系,對於充斥坊間的英美文學中譯本,大多頗有意見,但喬志高的翻譯,卻讓我讀來耳目一新。小說中的許多精采名句透過他的翻譯,往往能讓人琅琅上口,因此我心目中喬氏的翻譯大概就是典範,恐怕難以超越。
二○一三年《文訊》約我撰寫〈台灣的外國文學經典翻譯出版熱潮〉,我調查一下,發現《大亨小傳》台灣至少有十六種譯本,二十四家出版社出版過,其中最近一個譯本,漫遊者出版的張思婷的新譯,讓人驚豔,套句章炳麟的名言,可以說是「前修未密,後出轉精」。她的譯本能夠將小說中許多獨具匠心的遣詞用字,很成功的傳達出來,用字非常靈活,還常有神來之筆。譬如底下幾個例子:
尼克剛到西卵不久,碰到陌生人問路,指完路後,他心裡感覺是:「He had casually conferred on me the freedom of the neighborhood.」這句話翻譯起來很不容易,因為涉及一些文化因素──授予外地人本地市民的榮譽叫confer on someone the freedom of the city,張思婷巧妙的把這句譯成:他隨口一問,倒讓我升格成為在地人。(張思婷譯p.19)
喬志高的翻譯則是:
他在無意之間使我榮任了這一帶地方的封疆大吏。(喬志高譯)
「榮任這地方的封疆大吏」也許是古代的意思。相較之下,張思婷的新譯讓人更容易理解,也更貼近原意。以下幾則也是絕妙佳譯的例子:
The lawn started at the beach and ran toward the front door for a quarter of a mile, jumping over sun-dials and brick walks and burning gardens- finally when it reached the house drifting up the side in bright vines as though from the momentum of its sun.
草坪從海灘直奔正門口,足足四百公尺,一路起伏過日晷、紅磚道和百花爭豔的花園,綠意奔到屋前煞不住,順勢化為滿牆碧綠的藤蔓。(p.22)
The exhilarating ripple of her voice was a wild tonic in the rain. I had to follow the sound of it for a moment, up and down, with my ear alone before any words came through.
她聲音裡的漣漪是雨中的美酒,聽得人飄飄欲仙,耳朵也跟著抑揚頓挫,總要隔一會兒回過神,才能細細咀嚼她說了些什麼。(p.125)
Daisy began to sing with the music in a husky, rhythmic whisper, bringing out a meaning in each word that it had never had before and would never have again. When the melody rose, her voice broke up sweetly, following it, in a way contralto voices have, and each change tipped out a little of her warm human magic upon the air.
黛西跟著屋裡的音樂,用她那富有磁性的嗓音,韻律有致地低吟起來,只把那一字一句傳唱成絕響,那意思以前不曾有,將來也不會再有了。待曲調拔高,她那副女低音的嗓子甜甜輕轉,跟著爬了上去,每一次轉音都向夜空輕灑她溫暖的魔力。(p.159)
近年來的翻譯學界常有所謂「異化」、「歸化」的討論,主張「異化」論者,反對使用中文成語,認為應儘可能保留原文的句法與意象。不過無論就出版實務或讀者反應而言,文學翻譯採用異化策略,很難成功。
最近《時代雜誌》有篇文章〈Why Europe Can’t Leave Greece Adrift〉(Time, June 25, 2015)台灣有人譯為「為什麼歐洲不能讓希臘漂流出去?」雖然adrift的本意是「在水上漂流」,但在上述語境,中文說「脫離」比較合乎習慣。有人認為這樣就犧牲了英文漂流的意象,但中文英文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語文,如果中文有類似譬喻,應儘量維持原文的意象,但不能太牽強,否則就是刻舟求劍。我們再看底下一句話,裡頭也出現adrift,「Somehow it had come adrift from the wall.」正常的情況下我們會說:「不知怎麼回事它就從牆上脫落了。」我們有可能說從牆上「漂流出去」嗎?
張思婷的新譯以新時代的語言,讓讀者細細品味費茲傑羅的生花妙筆所編織出來的一則浪漫傳奇與寓言。她對翻譯的拿捏,恰到好處。但是任何一本名著的翻譯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張譯有一些細節還有待推敲琢磨,但整體而言,這是一本相當了不起的譯本。
已成公共財產的經典名著,擁有眾多譯本並不稀奇。荷馬《伊利亞德》(The Iliad)的英譯,自一九五一年以來,至少就有二十二種(含Rieu及S.D. Andrew的原譯經後人大幅修訂者),但真正傳世的也只有Lattimore(1951)、R. Fitzgerald(1974)及Fagles(1990)三個譯本。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七○年代傾向直譯的Lattimore譯本獨占鰲頭,到了一九七○年代後期詩人Robert Fitzgerald「以詩譯詩」,成為典範,九○年代之後Fagles以鮮活的當代英語迻譯,又取而代之。平均約二十年,原來的名譯就顯得過時,讓位給更新、更好的譯本。現在《大亨小傳》已出現更新、更好的譯本,值得大家矚目。
【預購】失智症世界的旅行指南:看見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理解記憶、五感、時空出現障礙的原因◎筧裕介(譯者:林姿呈)
Regular price $45.00【預購】她們的古埃及:從創世女神到末代女法老,古埃及三千年的女性力量◎克里斯提昂·賈克(Christian Jacq)(譯者:孔令豔, 潘寧)
Regular price $35.00 古埃及沒有暴政,不存在奴隸制度;
法老制度是人類歷史上最長久、最穩定的政權體制,
這一切都源自他們重視女性的信仰。
比現代社會更進步——
發現尼羅河畔的理想國:
西元前三千年的古埃及文明!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
薛良凱(植覺文化與美博社創辦人、福克斯的古埃及文學校校長)――專業推薦
◆
秩序、公正、活力、生命……古埃及文明綿延數百世代的內在力量,
源自他們強大又美麗的女神!
創世女神――伊西絲(Isis):她以聖潔的乳汁哺育法老,令尼羅河氾濫的沃土布滿大地,帶給古埃及生機。
正義女神――瑪阿特(Maât):象徵公平正義,保護弱者不受強者的侵害,成為古埃及社會的核心價值。
編織女神――奈特(Neit):編織是創造的行為,編織井然有序的生活,即是熱愛生命。
愛與美的女神――哈托爾(Hathor):古埃及女人都希望和哈托爾一樣美麗!她象徵女性墜入愛河後的激動、甜蜜和溫柔,由此讚揚女性的魅力……
眾女神是古埃及的源頭
女性的特質開創了人類史上再無其他文化能匹敵的古文明!
◆
埃及學權威.全球暢銷作家「當代大仲馬」克里斯提昂.賈克
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埃及文化專著!
.以《埃及三部曲》等小說暢銷全世界的埃及學權威,揭開古埃及文化中關於女性的奧祕
.從「女性的故事」角度切入,以簡潔優雅的敘事引領讀者深入古埃及文化的底層邏輯
.考證有據,釐清世人對古埃及文化的諸多誤解
◆
在世界所有文明中,古埃及重視女性的程度異乎尋常,
從神話、宗教、政治、家庭,到婚姻與社會組織,
古埃及女性所擔任的角色各式各樣,
她們和男人的地位平等,
擁有婚姻自主權,沒有禁足區域、強制著裝、宗教禁忌或男權至上,
古埃及女性的地位與權利,現代女性也難以企及!
真正平等的古埃及社會──
◎女性可自由決定結婚對象、擁有離婚訴訟權,沒有任何法律強制她必須結婚、生子
◎女性可試婚,婚後不冠夫姓,古埃及從未有一夫多妻制
◎女性享有完全的行動自由,可經商、從政,平民婦女也具備讀寫的能力
◎女性可擔任法老、首相、祭司、文官、管理者、醫官、船長、擁有軍隊……
「人們可以根據一個民族的社會組織是否支持女性來評價它的文明程度。」——埃及學之父,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
◆
47篇女性的故事
從女性的各種角色
深入你前所未見的古埃及
▍女性:萬物生命的源頭
從創世女神伊西絲、首位女法老梅─奈特、最美麗的埃及王后娜芙蒂蒂、到女首相、醫官、船長、女僕、女造型設計師……女性在古埃及文明中是萬物的源頭,她們是孕育生命的母親、是與丈夫匹配的妻子、是家庭建構的中心、是宇宙中調和的力量。
▍男女平等:古埃及文明的根基
兼具男女兩性是古埃及神明最大的特色。這超越自然法則的結合,讓古埃及中「自體繁殖」的概念成為數千年來耐人尋味的主題。一名女法老在雕像中飾以假鬍子,說明她的領導卓越出群;而當男性法老堪任治國重任後,他將能戴上長假髮,表示得以和女性平等。
▍法老制度:夫妻共治
「法老」指的不是一個人,而是由國王及王后組成的一對夫妻,男女二人合為一體,尊嚴和職責和夫妻的概念緊密相連,王后的地位和法老王並無分別。
▍「瑪阿特法則」:追求正義與精準性
源自瑪阿特女神精神的「瑪阿特法則」代表了精準性和由此而生的正義,因此「公正」成為古埃及社會的核心價值,也成為此後每一任法老宣誓要秉持的治國原則。
▍母親:聖潔的母乳
母親在古埃及的地位無比祟高。金字塔裡的壁畫上,經常出現女神或母親以聖潔的母乳哺育法老;不論法老年齡多大,永遠哺以聖潔的乳汁,以確保他能勝任治國之責。
▍卡(ka):創造力
「卡」的意思是活力或創造力。從王室到民間,對「卡」的獻供一直是古埃及壁畫中的重要主題,由女神娜菲蒂貝特(Néféret-Iâbet)掌管。優質的食物中也含有「卡」,食用者能吸收這微妙、非物質的部分,為古埃及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
從古埃及的生命之源
揭露它最神祕的面紗
發現一個超前所有文明的最進步國度!
本書特色
◎側面描寫多元的女性角色,從細節中更精確形塑了真正古埃及文明的原貌。
◎從女神到女人,帶出古埃及的箴言,展現數千年文明的高度智慧。
◎深入詮釋古埃及文字的多重意涵,釐清後世對古埃及的錯誤認知。
作者簡介
克里斯提昂·賈克(Christian Jacq)
1947年生於巴黎,著名古埃及史學家,擁有法國索爾邦大學埃及學博士學位,有「當代大仲馬」的美譽,曾主修哲學與經典文學,著作超過五十部,銷售量達兩千多萬冊,譯成二十九種文字,風靡全球。
他痴迷於埃及,發表過二十餘篇論文,其中包括榮獲法國Broquette-Gonin文學獎的著作《盛世法老治理下的埃及》(L'Egypte des grands pharaons)等。他擅長以小說的形式撰述埃及歷史,有多種著述問世,從「歐西理斯四部曲」(Les Mystères D’Osiris)、「光之石四部曲」(La pierre de lumière)到「拉美西斯五部曲」(Ramsès)等,深受法國和其他國家讀者的喜愛。
譯者簡介
孔令豔
外交學院法語外交專業學士,巴黎政治學院市場行銷專業碩士,在法國巴黎第四大學進修法國現代文學專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課程研修班畢業。曾任職於多家全球五百強企業培訓與發展部門,目前在教育行業工作。
潘寧
外交學院法語語言文學碩士,從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曾任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處一秘,主要從事中法舞臺藝術領域交流與合作的相關工作。譯作有:《小紅狼》、《亞辛的世界:獨角獸之日》、《亞辛:牧神加布埃爾》。
【預購】少年來了【新裝紀念版】◎韓江(譯者:尹嘉玄)
Regular price $31.00是在光州事件裡決定留下來的少年,
也是母親在518那夜帶不走的少年;
是那些代替我們赴義的少年,
也是至今仍像影子般穿梭在你我身邊的少年。
「在尊嚴與暴力共存的世界,每個角落、每個世代,都很有可能出現下一個光州。」——韓江
■「BTS防彈少年團」金南俊感動推薦!
◎2017年美國Amazon書店百大選書
◎2017年榮獲義大利「馬拉帕蒂文學獎」(Malaparte Prize)
◎2016年英國衛報年度選書、愛爾蘭時報年度最佳小說
◎2014年榮獲韓國「萬海文學獎」
◎感動全世界讀者,韓國銷售400,000冊!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房慧真(作家、記者)、黃子佼(多媒體跨界王)、陳又津(小說家)、陳雪(小說家)、陳慶德(韓國社會文化專家、《再寫韓國》作者)、劉梓潔(作家)(依姓名筆畫序)一致推薦
◆很荒謬吧,拳頭怎麼可能贏得過槍呢?
1980年5月,韓國光州市民與學生組織示威遊行反抗全斗煥政權。15歲的少年東浩和朋友正戴,也一起參加了示威活動。當政府派軍隊進駐光州冷血鎮壓,軍人開始開槍射殺市民的時候,東浩害怕地逃走躲了起來,並且親眼目睹正戴被當街射殺。
東浩愧疚之餘,來道廳的尚武館找尋正戴屍體,遇到了負責處理遺體入殮的女高中生恩淑,以及年輕的女裁縫師善珠,受她們請求留下來幫忙,也因此認識了館內負責調配人力與物資的男大學生振秀。
在協助無名屍體登記的工作時,東浩不時對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幾天後,軍方即將攻入道廳的那晚,東浩下定決心要堅守到最後……
◆到底為什麼他死了,我卻還活著?
因為處理過屍體、從此無法再吃肉的恩淑;在拘留所遭遇非人對待的大學生振秀;背負著入獄汙點、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善珠;未能即時勸說兒子東浩回家的母親,他們剩餘的人生從此都懷抱愧疚,懷念著那名鼓起勇氣迎向軍隊的少年……
【作者的話】
「我無法逃避這本小說」
「我帶著受罰的心情坐在書桌前」
「如果我不把它寫出來,就到不了任何地方。」
這本書不是為我個人而寫,我想將這本書獻給我的感覺、存在,以及在光州民眾抗爭中不幸身亡者、倖存者,還有罹難者家屬。……最終,不是我幫了他們,而是他們幫了我。我什麼事也沒做,只是寫了一本書而已。 ——韓江,義大利「馬拉帕蒂文學獎」得獎感言
本書特色
● 作家韓江出身光州,以父親的學生東浩為主角,蒐集資料、訪問生還者寫下的小說。
● 用小說家的眼光詮釋光州事件,探討當事者心理動機。透過不同的角色發聲,呈現出事件的殘忍、倖存者的無力與愧疚,人類內心的黑暗與暴力,以及良心、勇氣與希望。
媒體評論
● 《少年來了》確實站在小說的位置,把光州事件帶到讀者眼前⋯⋯這些角色代替沉默的生者和死者,說出他們的憤怒、悲傷、無力與尊嚴。在我們尚未能說出真話之前,先讀小說吧。當這些微小的聲音都被聽見了,那小說就自由了,才能回報我們更多的現實。——陳又津(小說家)
● 韓江的《少年來了》,一字一句如整座光州碎裂的玻璃,尖銳地點醒小說家的另一重使命:我們拿著的筆,是槍是劍,只為正義而鳴響,只為光亮而揮拔。我們拿著的筆,也是針是線,縫合那些被遺忘的模糊血肉,在歷史的傷口上繡出一朵燦爛奇花。寫下,只為被記得。——劉梓潔(作家)
● 韓江以穿越生與死的魔幻筆法,透過七人的目光、回憶、言語、疼痛與離別,全稱式地拼湊出1980年5月18日的『光州事件』。當代韓國人在韓江的筆下,尋找過往的記憶,抹平當今的傷痛,只為了走向未來的光明之途。」 ——陳慶德(韓國社會文化專家、《再寫韓國》作者)
● 作者將身處在黑暗與暴力世界裡,遭受折磨、歷經傷痛的人們刻畫得淋漓盡致,帶領讀者直視當年的光州,宛如身歷其境般見證那場血腥暴力的大屠殺。文中敘事者的證詞和閱讀者的想像結合出難以忘懷的懇切告白,讓我們重新切身體會那座城市的十天漫長煎熬。從水滴折射出的陽光碎片中,依舊找尋純潔雛鳥的這本小說,對我們訴說著真正需要好好擁抱的歷史記憶究竟是什麼。——文學評論家白智蓮(백지연)
● 有些題材,只要選擇了,就等於是把作者的說故事功力搬上檯面準備接受考驗,在韓國歷史中,尤其以1980年5月光州事件這個題材最為典型。只是我們迫切想知道的,不再是根據歷史事實的嚴懲與復權,而是關於傷害結構的透視與探究。這是一本唯有韓江才能超越韓江的小說。——文學評論家申亨哲(신형철)
● 情感熾烈的作品!韓江的《少年來了》捕捉人性的自相矛盾:開頭章節屍橫遍野的畫面,告訴讀者嗜血獸性是如何泯滅人性,但我們能展現博愛精神,為原則信念受苦犧牲,又讓我們成為真正的人。作者總結這種弔詭的手法很出色,本書希望將個人經歷與政治事件連結在一起,它在刻劃前者時竟有如此強大的渲染力,例如作者細膩又具體地描述一位母親對逝去兒子的思念,就跟她鋪陳這起舉世悲痛的事件一樣,充分展現駕馭文字的功力。——英國《獨立報》
● 韓江的文字清澈且含蓄內斂,她以極其溫暖的筆觸,處理令人震撼的慘烈題材。——《泰晤士報》
● 韓江以獨特的敘事風格,訴說南韓1980年歷時10天的光州事件,及其在韓國心理、精神、政治面掀起的陣陣漣漪,讓我洞悉光州年輕人當年受到的殘酷暴行。她的文筆質樸卻情感濃烈。——《衛報》2016年推薦書單
● 韓江這位說故事的人不可思議,她對人類的目的提出質疑,透過她筆下人物令人心碎的經歷,看到善與惡不斷緊張對立,也讓人心裡冒出很多問號。她如詩的語言,行雲流水般在不同觀點之間游移,但她也會大膽用不加修飾的樸素措辭,模擬重現歷史上那場嚴酷的衝突,和當時瀰漫的激昂情緒。以如此令人不快的方式描摹光州民主化運動,竟將讀者吸引到故事結束。——《書單》
● 美麗又殘酷……大膽檢視人性狀態,診斷結果不忍卒睹,這本看似冷酷無情的小說卻直搗讀者內心。——《愛爾蘭時報》2016年推薦書單
● 非看不可的作品,具普世性,能引起深刻的共鳴……它讓我們撕心裂肺,悸動縈繞心頭久久不去,它讓我們時而懷抱夢想,時而悲痛哀鳴……。——《紐約時報書評》
● 令人心痛……韓江的小說試圖將難以啟齒的事情用言語表達,她特別著墨於平凡面,將可怕的暴力鎮壓事件人性化,好比書中角色幫忙照料和運送受難者遺體,在事發多年後努力回歸一般生活。韓江讓讀者從東浩的家人和朋友口中,追憶東浩的點點滴滴,她賦予那些失落者發聲的權利。——《出版人週刊》
● 引人入勝……結果很折磨人但扣人心弦,冷酷地描繪死亡與痛苦,卻讓你目不轉睛……韓江她彷彿施了催眠術,將你拉進光州事件的恐怖場景,對人性提出質疑,人人都不能倖免被捲入其中,這部作品令人膽寒,直接了當到令人痛苦。——《洛杉磯時報》
● 清新質樸,鋪陳巧妙,令人肝腸寸斷……《少年來了》努力處理光州大屠殺的歷史餘波,它要問的是,人類會為何而死?倖存下來的人接著又會有什麼遭遇?韓江秉持原創且大無畏的精神,處理這些難題與無情的疑問,讓《少年來了》成了2017年必讀好書。——《芝加哥書評》
● 韓江在這部作品探討殘暴政治帶來形形色色的創傷,透過讓人難忘的細節與穿透人心的感性事實,交織出一部精采小說……一部書寫強烈、帶來衝擊與完全貼近人性的作品。——《科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 韓江這部小說最突出的是對於死亡毫不退縮、不帶情緒的描述。很難想出還有什麼作品如此生動、有說服力地處理了肉體衰敗的不同階段。韓江的文字不是讓人輕鬆讀完,而是帶著對於生命最終段的洞察,這部分的描述呈現非常出色。——《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 這部故事的題材儘管駭人,文字卻十分優美,其中細緻刻劃的意象讓人無從迴避,也無法別過頭去……《少年來了》篇幅不長,卻深刻提出哲學性和精神性的探問,也沒有提供任何撫慰。故事始終是緊扣著以下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到底能忍受多少、我們能對別人造成什麼樣的傷害……——《聖路易郵訊報》(St. Louis Post-Dispatch)
● 啟發人心……故事毫無冷場……小說家最終重建出來的,不僅是優秀地記錄韓國歷史格外波動爭議的那一段,期間所發生的人民受難事件,更是用文字證明了人們願意甘冒受苦、被捕、甚至用自身性命交換,只為了信念去反抗,或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 這部小說針對各種艱難問題提供了深刻與人性的回答,也是對暴行受難者致敬的一部動人故事。——《書頁》(Book Page)
● 引人入勝……韓江以說書人特有的細膩和力量,將這場衝突跳脫「歷史」的時間距離,進入每一個無可取代的獨立之人的親密空間。——《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Minneapolis Star-Tribune)
作者簡介
1970年生,韓國文壇新生代暢銷女作家,是亞洲獲得國際曼布克文學獎的第一人。她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父親也是小說家。1993年,她在《文學與社會》季刊發表詩作,隔年以小說《紅錨》榮獲《首爾新聞報》的年度春季文學獎,開始進入文壇;1999年以作品《童佛》贏得「韓國小說文學獎」,2000年贏得「今日青年藝術家獎」,2005年,以中篇小說《胎記》榮獲「李箱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此文學大獎的「70後」作家。
2010年,她以《戰鬥氣息》榮獲韓國「東里文學獎」,2014年以《少年來了》榮獲韓國「萬海文學獎」,2016年《素食者》榮獲國際曼布克文學獎,2017年《少年來了》榮獲義大利「馬拉帕蒂文學獎」。2018年出版的《白》,是韓江結合自傳、富實驗性質的作品,再度入圍了國際曼布克文學獎決選,獲英國《衛報》選為「今日之書」。
著有長篇小說《黑鹿》 (1998)、 《你冰冷的手》 (2002)、《素食者》(2007)、《起風了,走吧》(2010)、《希臘語課》 (2011) 、《少年來了》(2014),小說集《麗水的愛情》(2012)、《白》(2018)、《植物妻子》(2000)、《火蠑螈》(2012)、詩集《將傍晚放入抽屜裡》(2013),以及2021年最新作品《永不告別》等。
譯者簡介
尹嘉玄
韓國華僑,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畢業。曾任遊戲公司韓國主管隨行翻譯、出版社韓文編輯,現為書籍專職譯者,譯作涵蓋各領域。
【預購】愛情的52種面貌〈中英對照賞析版〉:悸動、低泣與思念的心:西洋經典情詩選◎陳湘陽(譯者:陳湘陽)
Regular price $27.00【預購】我是你的觀護人:凝視犯罪深淵,看見穿透人性裂隙的微光◎ 唐珮玲
Regular price $29.00觀護人是鮮為人知的司法工作者,堪稱法律體系的邊緣人。他們隱身各地檢署,不穿法袍、沒有「官」的頭銜,只是一個「人」。目前全國平均在監人數5萬5千人左右,全國觀護人不超過240人,包括無期徒刑、短刑期,還有緩刑等,每位觀護人同時負責的案件通常是150件到200件。每個觀護人到能平安退休前,至少會經歷數千個犯罪者的洗禮……
觀護人工作現場第一手記錄,看見犯罪以外那些你我都不知道的真實。
人性複雜難解,而法不外乎情。然而,終究也只有人,才能治癒「人心」。
作者擔任觀護人工作長達十餘年,本書為她在工作現場與犯罪人訪談和輔導的第一手記錄。有別於社會批判的眼光,她以同理包容的視角去理解犯罪者的困頓與坎坷,以及犯罪背後的真實與無奈,佐以最真誠的關懷引導,許諾每曾經犯錯的個案,一個改過自新、好好做人的機會。
她遇見不計其數的個案,透過日復一日會談、實地訪視,對人脈關係的掌握,即時提供救助,加上近乎直覺式的專業判斷,她看到一幕幕精彩無比的人生劇場。包括,犯下海上喋血案的跑船大副,在獄中與美麗的航海播音員共結連理:
大副在跑船時必會收聽漁業電台,而年輕的她是漁業電台播音員,溫暖而優美的聲音讓浪跡四海的漂泊男兒對陸地有了一絲掛念。他們用特殊頻道聊天,空中戀愛,約定好回台灣相約碼頭,直奔禮堂!沒想到,回程時大副跟人發生了衝突,將對方活活打死,原本談情說愛的電波變成通報刑事案件的110。船一靠岸,海巡早就等著抓人,直接押解看守所。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太太想盡辦法把結婚申請書送進看守所,兩人隔著鐵欄杆見到了第一面。女友變老婆的過程不是結婚、宴客、送入洞房、也沒有蜜月,而是討論請律師、和解、賠償金和訴訟過程。〈龍困灣岸與貓戲〉
天真豁達、無憂無慮的毒癮小哥,竟來自一個全家輪流坐牢的家庭,堪稱「毒品一門英烈」:
年輕人誠懇的說:「對。爸爸先去關,大概判二十年,媽媽晚兩年進去,判了十幾年。妹妹去年才進去,也判十幾年。所以我早進去就早出來,因為妹妹這麼晚才進去,可能很晚才能假釋。目前我是家裡唯一一個在外面的人,所以很忙的,放假日都要趕著排班去會客,分別替家裡人寄錢。」這樣輪流排班在三個監獄之間跑來跑去探監,不會覺得很辛苦嗎?年輕人一臉理所當然地笑了:「不會啊!這個很正常。從小家裡就會有人在關,不是爸爸關、就是媽媽關,大家很習慣警察來家裡,都知道要怎麼樣跟警察講。這個沒什麼啦!」〈一門英烈〉
在酒店賣身的「大眼妹」,明明有著亮麗的外表,但來報到時卻總是脂粉未施,一身樸實隨意的打扮。一問之下,原來有著遭繼父性侵、又被吸毒母親拋棄的辛酸過往。
大眼妹一方面痛恨那些跟叔叔一樣的客人,一方面卻必須出賣身體才能夠賺錢活下來,自我保護的本能與社會生存的本能互相拉扯時,自尊也碎了一地。我想起茂林的紫斑蝶,牠們收起翅膀時就像一片土黃色枯葉,而一旦張開翅膀,黑紫黃混合在一起閃閃發光的嬌豔,就像黑絲絨鑲滿鑽石,讓人永難忘懷。〈折翼之蝶〉
除了定時與個案當面會談,觀護人也必須外出訪視,實際瞭解個案的生活情況。她的足跡踏遍窮鄉僻壤的魚塭鴨寮、坍方落石的山路和陰暗廢棄的破敗社區……
個案的住處隱身荒郊野外、連導航Google都找不到的地方,問鄰居都不知道這名字是誰(因為關在監獄多年,大家早已不記得),只好換個方式,問起個案爸爸的名字,才勉強找到個案的家。有時個案家外頭就是賭場,或者住處飄散出奇怪的臭味……有時,從巷口就出現一臉橫肉的人,粗野兇狠的問你「來叢啥!?」雖然心裡嚇得屁滾尿流,卻還是得假裝鎮定且嚴肅的說:「我是某某某的老師」,順口還要堅定且正氣凜然的反問:「請問你是他家裡的什麼人?」
書中百態有時令人義憤填膺、有時潸然落淚,更多的是感慨和唏噓。觀護人日日夜夜面對這些「被罪烙印」的人,在他們已然傾斜的人性天秤上,扮演著向善或墜惡的隱形砝碼。而這份工作令人動容的核心價值,就在於他們既懂得暗夜行路的艱難與困頓,更願意信任人性最初的美好與善良。作者說,「這個工作,讓我親眼看見太多黑暗,體認到人類在死神與法律面前是如此卑微。同時又何其有幸,我也看見了超越死生、穿透牢獄的人性光輝。」
唐珮玲
於地檢署擔任觀護人工作至今十餘年,現居國境之南。
社會安全的無名守望者,赤手空拳對抗法律上的罪人;也是誤入歧途的提燈引路者,溫暖守護蛻變中的受保護管束人;使用的唯一武器是「言語」。日日凝視邪惡、後悔與欺騙,甚至得揭穿鱷魚的眼淚;時時挖掘隱藏深處的破碎心靈、辨識未曾說出口的崩潰。總是一次又一次企圖重建傾頹的生命,偶爾見生命的虹彩在黑雨之後閃耀整個天空。
【預購】文學的40堂公開課:從神話到當代暢銷書,文學如何影響我們、帶領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約翰·薩德蘭(John Sutherland)(譯者:章晉唯)
Regular price $26.00傳達生活的面貌、啟發我們去思考;
文學是一場辯論
討論我們的世界,當今的處境和該前往的方向。
閱讀文學,就是閱讀我們自己
◎「小歷史」:從精妙的小故事,看歷史的大格局
◎歡迎「註冊」英國最懂學生的文學教授為所有人開設的文學公開課,充實你的人文知識!
英語文學研究權威、倫敦大學學院現代英語文學系名譽教授薩德蘭,融合數十年研究文學的心得與教授各年齡層學生的豐富經驗,為當今讀者篩選出構成我們今日文學面貌的最重要作品、作家,揭露隱藏在文學背後的故事、經典的閱讀重點、大師的創作理念,為你打好應對社會的人文學基礎!
這一刻起,從文學的故事著手,開始懂得文學的美妙
透過它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不用專業術語,輕鬆活潑又富啟發性的文學通識讀物。
★將文學史的巨流河化為40篇語言精煉的生動小品文,逐一引介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與其作品。
★一般讀者親近文學經典的最佳指南,文學愛好者深入閱讀的參考書單。
★英國藝術家Sarah Young原創精美木刻插圖,引領讀者的想像力飛馳。
˙柏拉圖說文學是危險的東西?!
˙史詩象徵國家的崛起,為什麼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史詩?
˙希臘悲劇的關鍵在於英雄總是自己扣下扳機,令我們既憐憫他,又為自己而恐懼?
˙珍.奧斯汀筆下的世界那麼小,只寫女孩子如何覓得理想伴侶的故事,為何被現代讀者視為偉大的文學?
˙維吉尼亞.吳爾芙《戴洛維夫人》的開場,不過是一個人在路旁等著過馬路,為什麼要寫得這麼鉅細靡遺?
˙從《美麗新世界》、《1984》到《使女的故事》,反烏托邦小說正在預言我們的世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為何造成這類小說再度大暢銷、人手一本?
˙人生很荒謬,文學和世事一樣毫無意義,徒勞無功……卡夫卡、卡繆的厭世,為何不被視為「中二」,而被奉為「存在主義文學之父」、「荒謬大師」?
邂逅經典,有如人生第一場花火大會,
重讀經典,是一場再發現的驚喜旅程,
不一樣的解讀,屬於自己的體會,和全世界讀者一起樂在其中!
我們為什麼讀文學?
1.重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永遠讀不膩。不論你讀過多少次,永遠都有新的感動。
2.真理。每個文學作品多少都在問:「世間一切的意義為何?我們為何在此?」而作家用「想像力」來回答。故事背後蘊含宏觀的真理,藉此來理解人類生命的意義。
3.知識。珍貴的知識來自我們讀過的文學。如果我們讀得巧,彷彿能和古往今來最具創造力的人對話。
4.啟發。不論在人生什麼階段,偉大的文學作品永遠可以啟發我們。
英國文學研究權威約翰.薩德蘭,熟稔地打通古希臘神話、口述文學、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以及近代、現代與當代文學等人類文明史上各時期的文學發展概況,從《基爾加美緒史詩》、《貝奧武夫》,到《哈利波特》、《達文西密碼》與文學改編電影,以詼諧、輕鬆的語調向讀者引介各時期文學的關鍵詞,點評文學大家、知名作品與其在當時暨後世產生的影響,對作品本身提出易於理解的評論,並在其中穿插著作權、出版審查制度等與文學密切相關的法律概念發展,以及文學評論、書評的誕生對英語文學乃至於世界文學的深遠影響。
薩德蘭以他多年專業研究所形成的獨特詮釋角度,輔以教授過各種年齡層學生的經驗,平易近人且生動地切入文學史重大事件、各大文學經典,例如喬叟如何重塑了英語的表達,加上印刷術傳入英國、現代劇場的出現與流行,進而創造出讓文學蓬勃發展的條件,終於導致莎士比亞在16世紀末期、17世紀早期崛起於文壇,將文學世俗化,從而證明世俗化、商業化與崇高的思想價值、精湛的藝術水準可以完美相融。
另外又如解析現代主義的先鋒吳爾芙時,他透過《戴洛威夫人》的開場,引導讀者注意她的的語句如何隨著思維與動作從此處流淌他處、達洛威夫人的思想是以文字或意象的形態呈現(抑或兩者的結合),以及記憶與即時的印象是如何彼此影響、相互作用。
本書是一般讀者親近文學經典的最佳指南,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深入閱讀的參考書單,但其功用和意義遠不止於此。文學世界是現實生活的映射,在它看似虛構的表象裡包藏著一個真實的內核,為我們帶來靈感與啟示,幫助我們了解人生的意義。各個時期文學形態和價值命題的發展,更是當下社會的存在與心理面的折射,讓後世得以透過它們更具體地了解過去的世界。
名人推薦
東吳大學英文學系教授 王安琪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宋怡慧
國立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汪栢年
建中一叟 林明進
中山女高國文老師 黃月銀
東吳英文系副教授 蔡佳瑾
輔仁大學進修部英文系主任 劉雪珍
東吳大學英文系教授 謝瑤玲
(依姓氏筆畫排序)
媒體評論
.作為導論,這是一本好書。薩德蘭給我們帶來的是令人欽佩的豐富的閲讀體驗、慷慨的精神力量,以及對於文學這一主題回升的熱情。——《觀察家》
.簡潔的語言,以及非理論和評論的文風,《文學的40堂公開課》記述了一輩子與文學相依相伴的愉悅故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從《貝奧武夫》到當代暢銷書,《文學的40堂公開課》是一本青少年閲讀指南。約翰.薩德蘭為這個龐雜無序的領域帶去了一些秩序、清晰和通識。——《新政治家》
.這是一本充滿激情的指南書,帶你走過文學的歷史長河……薩德蘭並不是要將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區分開來,而是要分享他閲讀的樂趣。——《科克斯評論》
約翰.薩德蘭(John Sutherland)
1938年生,倫敦大學學院現代英語文學系名譽教授,曾經教授各個階段的學生課程。編著有20多本著作。現居英國倫敦。曾任曼布克小說獎評審。近期另著有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的《小說家:小說的294段生命史》(Lives of the Novelists—A History of Fiction in 294 Lives),獲得廣泛讚譽。
譯者簡介
章晉唯
生於台北,台大外文系、師大翻譯所畢業。喜愛文學、電影、街舞和咖啡。出版譯作包括《古騰堡的學徒》、《錢途末路》、《負重》、《挑戰莎士比亞4:我就是夏洛克》、《白蜂巢》與《碟形世界》、《烈焰雙生》系列小說等。
想像一下,若你和《魯賓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的魯賓遜.克魯索一樣,這輩子都將困在一座荒島上,你最想帶的書是哪一本?這問題出自英國廣播公司最久、最受歡迎的節目「荒島唱片」(Desert Island Discs)。這節目曾經在電台的國際頻道播送,觸及全世界的聽眾。
節目會先介紹來賓想帶到荒島上的八首歌,接下來主持人會問來賓兩個問題。首先是,若你能帶一個奢侈品,你會帶什麼?答案通常別出心裁,例如有的來賓選擇氰化物毒藥,有人則選擇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搬上島。然後主持人便會問他們,除了《聖經》、任何宗教經典和原本就在島上的莎士比亞作品(可能是哪個服藥自殺的人留下的),他們會帶什麼書?
這節目於一九四二年開播。五十年來,我經常聽見來賓選擇文學名作來陪伴他們度過寂寞的餘生。有趣的是,珍.奧斯汀的作品近期最多人選擇,其次是《魯賓遜漂流記》。而在上萬次播出的節目中,來賓選出的書多半是他們已讀過的書。
重讀經典的樂趣
這點出了文學的重要特性。首先,大家覺得文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其次,我們雖然說「啃書」,但書不像餐盤上的食物,啃完之後不會消失,而且即使重覆咀嚼,滋味往往有如初次品嘗,絲毫未減。幾年前我上節目時,選擇了薩克萊的小說《浮華世界》(Vanity Fair: A Novel without a Hero)。這些年來,我為這本書編輯和撰文多次,肯定已看過不下百次。但就像我最喜歡的音樂一樣,每次重讀依舊讓我回味不已。文學的一大享受就是重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所以偉大,便是因為永遠讀不膩。不論你讀過多少次,永遠都有新的感動。
如英文原書名所示,這是一本「文學小歷史」,但文學一點都不得小覷。它無遠弗屆,任何人窮其一生都看不完。我們頂多是能湊出一個饒富智慧的樣本,當中最重要的選擇就在於要怎麼編選。本書提供的只是建議,並非一本使用手冊(使用前請詳閱!),書中的每一句都在說:「很多人覺得這作品值得一看,但究竟如何還是得由你自己決定。」
對心思細膩的人而言,文學對他們的人生舉足輕重。我們從家裡、學校、朋友身上學到不少事,也從比我們睿智的人口中學到各種教訓。但事實上,有無數珍貴的知識是來自我們讀過的文學。如果我們讀得巧,自己彷彿能和古往今來最具創造力的人對話。閱讀文學,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值得。這點不容置疑。
究竟何謂文學?這問題不好回答。要得到滿意的答案,必須從文學本身著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拿「兒童文學」為例,畢竟那是我們呱呱墜地後,最早接觸到的文學作品。當然,兒童文學不是孩子寫的,而是寫給孩子讀的。大多數人最初都是在自己的房間裡,懵懵懂懂地漸漸踏入閱讀的世界(寫作則多半是到教室才學會)。最親愛的家人會為我們唸床前故事,或和我們一同讀書,從此展開穿梭書海一輩子的旅程。
隨著年歲漸長,我們會養成以閱讀為樂的習慣,一般而言是閱讀文學作品。許多人上床前都會拿本小說,或是聽英國廣播電台另一個長青節目「床前之書」(Book at Bedtime)。小時候,有多少人明明該睡了,卻仍穿著睡衣躲在棉被下,淘氣地拿手電筒看書?此時,我們面對外頭的世界—真實世界—所穿的服裝(相當於我們的戰袍),多半是塞在臥室另一頭的衣櫥裡。
納尼亞王國:既是想像也是現實
多虧了無數電視節目、電影和戲劇,大人小孩都熟知《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當中佩文西家族四個孩子的故事。為了躲避戰爭,他們逃到一間鄉下房子裡。當時是一九四○年代,戰火延燒到英國。在好心的寇克(Kirke)教授幫忙之下,他們才躲過倫敦大轟炸(「寇克」〔Kirk〕在蘇格蘭語中代表「教堂」,文學總是能加入一點象徵元素)。對孩子來說,真實的世界變得好危險。神祕的飛機穿梭天空,莫名四處殺人。戰爭蘊含各種政治、歷史和意義,要向孩子解釋並不容易。幸好文學能跨越年齡與人溝通,在此得以派上用場。
故事中,有一天下大雨,孩子們在寇克的大宅裡探險,發現樓上的房間有個巨大的衣櫥,年紀最小的露西獨自跑進了衣櫥中。不論各位接觸過的是《納尼亞傳奇》哪一個版本,我想大家都知道她在裡頭發現了什麼。那地方可稱為「另一個宇宙」,也就是想像中的世界,但基本上和倫敦一樣真實。無獨有偶,納尼亞也和燃起熊熊大火的倫敦一樣陷入危機。納尼亞不是個安全的地方,人類與獅子、女巫為伍,一般來說並不安全。
隨著故事發展,我們發現納尼亞不是露西作的夢,也不是「空想」(fantasy)。那世界真的存在,一切不只是在她腦中,而是像那個木質衣櫥一樣貨真價實,或是像八十五年前路易斯.卡洛爾的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那一面通往仙境的鏡子。但要了解納尼亞為何同時既是真實也是想像,我們必須了解怎麼消化吸收文學的複雜機制(兒童年幼時能憑直覺迅速接受這種知識,就如同理解語言)。
《納尼亞傳奇》是一則「寓言」(allegory)。換句話說,它用一物來描繪另一物,用完全不真實來描繪極度真實。即使現代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宇宙在不斷擴張,我們也永遠不會在當中找到納尼亞王國。那個世界純屬虛構,裡面的居民(甚至露西也是)都只是虛構人物,全部出自作者C.S.路易斯的想像。但無論如何,我們感覺在納尼亞龐大的虛構世界下,其核心藏著不變的真理,而作者肯定也希望讀者能心有所感。
說到底,《納尼亞傳奇》真正的主題是關於神學和宗教(其實C.S.路易斯不僅是小說家,也是神學家)。作者的故事背後蘊含宏觀的真理,藉此來理解人類生命的意義。不論多小的作品,每個文學作品多少都在問:「這一切的意義為何?我們為何在此?」哲學家、神職人員和科學家會以各自的方式回答。在文學中,作家利用的是「想像力」。
童年的床前故事《納尼亞傳奇》引領我們穿過衣櫥(和書頁),讓我們理解自己的身份和定位,並幫助我們理解人類要面對的各種無止盡困惑。不只如此,閱讀文學還以各種方式令我們得到快樂,並渴望讀得更多。小時候,我們藉納尼亞的故事看世界,長大之後,文學也能和生活相互輝映。比起在學階段,中年重讀《愛瑪》(Emma)或狄更斯的小說,會讓人既驚又喜,得到更多感觸。不論在人生什麼階段,或作品來源為何處,偉大的文學作品都能啟發我們。
接下來的章節,我們會一再發現活在這個黃金時代有多麼幸運—多虧了翻譯,我們現在能讀到的不只是「文學」,而是「世界文學」。本書中的眾多大作家要是知道今天大家所擁有的龐大資源,肯定羨慕不已。本書選錄的作品來自世界各地,如萬花筒一樣千變萬化,但它們有一個共通點:每個作品都像你手中這本書一樣擁有譯本。我由衷希望有朝一日你能找來一讀。
文學:美麗又危險的謊言
自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以降,不少人相信文學和其他衍生形式都相當危險(在柏拉圖的年代,包括戲劇、史詩和抒情詩),尤其是對孩子來說。文學讓我們脫離真實生活,並建構在謊言上—文學確實是美麗的謊言,也因此更加危險。如果你同意柏拉圖的說法,偉大文學激發的情感會蒙蔽澄澈的思考。若你讀狄更斯的《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看到天使般的小奈兒(Little Nell)去世的段落,肯定會雙眼含淚,不能自己,怎麼能好好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呢?柏拉圖相信,思緒不清楚,社會便會出現危機。睡前與其給孩子看《伊索寓言》那篇關於安德魯克里斯和獅子(Androcles and the Lion)的故事,不如看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Geometry)。不過,當然啦,不論人世或人類都不吃這一套。伊索的寓言早於柏拉圖兩百年,內容不但好看,更傳授當時的人不少重要的人生道理,兩千五百年後的我們也依舊深受其惠。
所以,怎麼樣描述文學最好呢?基本上來說,文學即是白紙上一個個黑色的小記號的特殊排列組合。換句話說,那些記號就是「文字」。「文學」的意思就是以文字拼湊而成的事物。那串文字比魔術師的魔法來得更神奇。但更好的答案是,文學是人類表達和解釋周遭世界的心血結晶。我們不必全然同意書中的概念,因為最好的文學不只不會簡化人生,反而會拓展我們的心智與感受性,幫助我們理解複雜的事物。為什麼要讀文學?因為它能讓人生變得更豐富,沒有事物能與之比擬。文學讓我們更具人性。我們讀得愈深入,它愈能幫助我們。
【預購】歡笑國度 The Land of Laughs◎強納森·卡洛 Jonathan Carroll(譯者: 章晉唯)
Regular price $35.00這個小鎮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樂土」,
但是想進入這裡,你必須相信文字的力量……
恐怖懸疑超越《逃出絕命鎮》+顫慄世界觀更勝《全面啟動》
◎全球銷量突破 2,000,000 冊!翻譯成十餘種語言!
◎文壇大師 史蒂芬.金、尼爾.蓋曼、強納森・列瑟 私心最愛的作者
◎曾獲世界奇幻獎、英倫奇幻獎、史鐸克獎、法國的幻想文學大獎!
「強納森・卡洛在書中創造了一個世界,他打開一扇窗、一扇門或魔法窗扉,向你展示那個地方。……他會把他的眼睛借給你,從此以後,你再也不會像從前那樣看待世界了。」——尼爾・蓋曼(當代奇幻大師)
魔幻寫實的畫面,
懸疑翻轉的節奏,
存在主義的叩問……
離經叛道的意外結局!
湯瑪士是一個平凡的英文老師,長期活在電影巨星父親的陰影下。某天湯瑪士決定休個長假寫書,寫自己最愛的童書作家馬歇爾・法蘭斯的傳記。那是他自小以來心靈的寄託與歸宿。但法蘭斯行蹤隱密,關於他的生平大家知之甚少,而作家過世多年以來,想為之立傳的人,都被他女兒安娜轟出門外。但湯瑪士不死心,和同樣喜歡法蘭斯的新女友千里迢迢前往密蘇里州的鄉下小鎮,那裡正是作家的故鄉。
然而,當他們風塵僕僕抵達,卻發現一切都和想像的不一樣……
鎮民熱烈歡迎,安娜居然也親切接待,甚至對湯瑪士寫傳記一事興致勃勃,帶他到處走訪父親生前最愛的地點。不過,兩人在鎮上住下後,逐漸發現這裡有些不對勁……墓園裡的名字都是法蘭斯筆下人物,養的狗都是他喜歡的牛頭㹴,這個小鎮彷彿是作家的靈感來源。當安娜終於答應授權湯瑪士寫傳記後,鎮上卻接二連三發生怪事,他開始在鎮民臉上看見小說角色的面孔,有天還聽見了狗在說話……
在這個每個人都友善又快樂的神祕小鎮裡,鎮民到底在隱瞞些什麼?事實的真相令人毛骨悚然……
本書特色
(1)【深度的設定與筆法,令當代奇幻大師著迷不已】
《歡笑國度》不是一般的奇幻小說,書中探討許多經典永恆的主題:讀者對書與作者的痴迷、父親與子女間的情感角力、有形與無形的「創作」力量。後設筆法、魔幻寫實、奇幻與恐怖元素、小鎮疑雲和文學謎團都在這本完美交融。
(2)【存在主義的哲學叩問,眼見不見得為憑】
「眼前的一切是否就是真實?」
「我們真的能推斷與感知什麼是真實嗎?」
閱讀故事時,作者企圖不斷讓讀者思考這些問題,於是書中主角之一的安娜總是拿著齊克果、沙特、卡夫卡的存在主義小說;平靜純樸的小鎮看起來像插畫家筆下和樂幸福的畫作,但卻又處處透著詭異。作者營造的世界、書裡的作家營造的世界與讀者所見的世界,成為彼此關連又虛實交錯的存在。
(3)【中文版封面致敬插畫大師,完美重現書中重要場景】
本封面以乍看日常的場景,看起來像小豬一樣的微笑牛頭㹴,暗示寫作的復古打字機,搭配有奇異笑容的風箏,窗內隱約的手印……呈現平靜祥和表面下詭異奇幻的感覺。
書中提到主角心儀作家所住的小鎮,宛若20世紀藝術大師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畫作。洛克威爾是美國著名插畫家,其作品中常反映美國理想中的文化和生活,然而批評家多半覺得他的作品虛假偽善,替政府製造美好的幻影。
中文版封面企圖以相近風格向大師致敬,也呼應作者特地用洛克威爾畫作當成情節重點暗示。
名人推薦
吳定謙(演員、導演)、臥斧、葉芸(貓先生與朋友們Mr.Cat&Friends主理插畫家)、蔣亞妮(作家)、盧建彰(作家)、譚光磊(版權代理)──好評推薦
各界好評推薦
*讀者一生必看推薦!這本書不讓人睡啊!(緊緊拿著書)
●神奇、有趣,我無法放下這本書!
●極為出色的故事!能擁有這本書實在太好了!
●這絕對不是一般炫技的奇幻文學。尤其是結尾,讓人久久無法忘懷!
●故事情節令人敬佩。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節奏緩慢,但隨著故事發展你會漸漸屈服!
●對書迷來說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因為故事也是始於一位書籍收藏家。非常卓越!
*重量媒體入魔好評!這本書的手法太邪惡啦!(讚嘆)
●遇到困難時,如果你相信自己最愛的書會是個避難所,這本《歡笑國度》正適合你!――當代奇幻大師尼爾.蓋曼(Neil Gaiman)
●卡洛那些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小說,就如同奧斯卡最佳導演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的電影,一幕幕地揭開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和阿根廷作家科塔薩(Julio Cortázar)的故事結構核心。――小說家強納森.列瑟(Jonathan Lethem),《布魯克林孤兒》作者
●卡洛即將成為受人熱烈追捧膜拜的偶像。――美國暢銷小說家派特.康洛伊(Pat Conroy)
●卡洛的作品相當與眾不同。當你開始閱讀他的小說時,你的每一個直覺都會引導你到一個錯誤的方向――反正啊,他的小說遲早會把你的腦筋搞糊塗,並且讓你喘不過氣。」――美國恐怖小說家彼得.史超(Peter Straub)
●我超愛卡洛的小說。它的故事像是可愛的羅威納小狗,令人感到驚喜和愉悅,同時也會反咬你一口。――美國作家奧黛麗.尼芬格(Audrey Niffenegger),《時空旅人之妻》作者
●我羨慕那些還沒看過性感迷人、詭異、令人上癮的卡洛小說的人。這本故事猶如一道美味的佳餚,但內餡有著惡魔般的詭計。――《華盛頓郵報》
●獻給所有曾經珍視某位作家及其作品的人。如果你曾經著了魔想透過手中的鏡子或其他可以穿越時空的方式,去到《魔戒》的中土世界或是《綠野仙蹤》的奧茲國,你將會非常喜愛這本書。――《洛杉磯時報》
●卡洛非常擅長整合富有情感的現實主義與不同程度的奇幻點子。沒有作家跟卡洛一樣,他的小說能夠帶給讀者最難得的閱讀體驗:貨真價實的驚喜、充滿想像力,輕易改變你看待世界的角度。他的小說關鍵特點是,你會在故事中體驗到強烈的同理心。――《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
●我很少讀到能如此優雅地融合荒誕古怪和令人發寒的書。――知名編輯絲隆(Michelle Slung),《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
●讓人欲罷不能、讀到半夜……這個故事的力量精準地達成它的目的。――《克利夫蘭誠懇家日報》
作者簡介
生於1949年,定居維也納超過30年,教書也寫小說。
他是許多英美幻想文壇大家的私心最愛,粉絲包括史蒂芬.金、尼爾.蓋曼和強納森.列瑟等人。
他的作品有著不可思議的邏輯和世界觀,往往讓人覺得新奇且常有出人意外的情節,荒誕瘋狂卻又合情合理,最重要的是他完全靠自己構思。
虐心的愛情故事、嚇人的恐怖元素,還有腦洞超大的魔幻筆法,是卡洛作品的三大必備元素。
1980年,他以本書《歡笑國度》出道,全球賣了200萬冊,此後 40年間,他陸續出版16部長篇,外加大量短篇小說,先後斬獲世界奇幻獎、英倫奇幻獎、史鐸克獎、法國科幻小說大獎。並獲得科幻小說最高榮譽——雨果獎提名與英國亞瑟克拉克獎提名,在法國、波蘭、德國尤其受到歡迎。
2001年,美國奇幻與科幻文學龍頭Tor 出版社重出《歡笑國度》,將其定位成「永不絕版」的經典,連同那幾年他的幾本新作,開啟卡洛生涯新高峰。
2011年,尼爾.蓋曼運用 Audible 的 ACX 有聲書媒合平台,推出一系列 Neil Gaiman Presents私房精選好書,《歡笑國度》就是打頭陣的作品,旋即入圍隔年 Audie 有聲書大獎最佳奇幻類。
他的兒子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正是「子彈筆記」的發明者。
譯者簡介
章晉唯
生於臺北,臺大外文系、師大翻譯所畢業,脫口秀節目寫手,
喜愛文學、電影、街舞、單口喜劇和咖啡。
譯作包括《輕舔絲絨》、《親愛的夏吉.班恩》、《華麗的邪惡》、《指匠情挑》、《白蜂巢》、《米奇七號》、《骰子人》、《午夜圖書館》等小說。
【預購】永不告別◎韓江(譯者:盧鴻金)
Regular price $33.00作者簡介
1970年生,韓國文壇新生代暢銷女作家,是亞洲獲得國際曼布克文學獎的第一人。她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父親也是小說家。1993年,她在《文學與社會》季刊發表詩作,隔年以小說《紅錨》榮獲《首爾新聞報》的年度春季文學獎,開始進入文壇;1999年以作品《童佛》贏得「韓國小說文學獎」,2000年贏得「今日青年藝術家獎」,2005年,以中篇小說《胎記》榮獲「李箱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此文學大獎的「70後」作家。
2010年,她以《戰鬥氣息》榮獲韓國「東里文學獎」,2014年以《少年來了》榮獲韓國「萬海文學獎」,2016年《素食者》榮獲國際曼布克文學獎,2017年《少年來了》榮獲義大利「馬拉帕蒂文學獎」。2018年出版的《白》,是韓江結合自傳、富實驗性質的作品,再度入圍了國際曼布克文學獎決選,獲英國《衛報》選為「今日之書」。
著有長篇小說《黑鹿》 (1998)、 《你冰冷的手》 (2002)、《素食者》(2007)、《起風了,走吧》(2010)、《希臘語課》 (2011) 、《少年來了》(2014),小說集《麗水的愛情》(2012)、《白》(2018)、《植物妻子》(2000)、《火蠑螈》(2012)、詩集《將傍晚放入抽屜裡》(2013),以及2021年最新作品《永不告別》等。
譯者簡介
【預購】洪水之年(瘋狂亞當三部曲II)◎ 瑪格麗特·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譯者:呂玉嬋)
Regular price $43.00當代文學女王、《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
耗時十年,巔峰時期代表作!
《使女的故事》製作公司 Hulu 即將改編電視影集
這故事講的完全是此時此刻。──《每日郵報》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最受注目好書
★2011年都柏林文學獎入圍
在近未來的世界,文明極度發展,世界被一些彼此競爭的高科技生物公司所控制,它們開發各種免疫和抗病毒藥物,在動物身上進行基因嫁接試驗,以培育供人類移植用的器官,甚至蓄意研發病毒,然後再提供藥品以牟取暴利。
在網路色情和電腦遊戲中長大的「克雷科」,是一個危險的天才,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大公司主持一個研發長生不老藥物的項目,也許是出於對人類墮落的絕望,克雷科在藥物中暗藏了一種病毒,當克雷科所設計的病毒大爆發如洪水來襲後,幾乎毀掉地球上所有的人類,一處處廢墟重新為植物覆蓋,新種生物恣意橫行。人類在騷亂中走向毀滅,只留下克雷科兒時的朋友「雪人」,在世界的廢墟上孤獨地生活著。
故事在第一部《劍羚與秧雞》畫下尾聲,到了第二部《洪水之年》轉至完全不同的視角,原來人類並未完全毀滅,除了「雪人」之外,倖存的人類還有「上帝之園丁會」的成員。那場被稱為「無水之洪」的大瘟疫發生之前,領袖「亞當一」仿效諾亞方舟,致力保全所有生命,建立了「屋頂崖伊甸園」,試圖找出新的烏托邦,但他們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毀滅降臨。幸運存活的人,孤伶伶面對這個世界,曾為園丁的桃碧,試圖以書寫抵抗死之欲望,並漸漸找到其他倖存者芮恩,背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名女子,各自在命運牽引下加入早已預言毀滅終將到來的園丁會。究竟她們眼中的末日為何種樣貌?而當那時刻來臨時,她們又會以什麼方式面對?
在這令人驚嘆的三部曲小說中,愛特伍再次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既熟悉又超出我們想像的近未來世界。愛特伍以她一貫犀利敏銳的筆觸、豐富多元的敘事策略,呈現了一個令人震撼的荒誕世界,反思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更深入挖掘了兩性、自然與文化之間的衝突,以及一個秩序崩壞的世界中人類的生存危機。這三部曲以瘟疫和基因工程塑造的黑暗未來為背景,將我們從世界的盡頭,帶至一個勇敢的新起點。
◎反烏托邦的預言家,當代文學活生生的傳奇
近幾年由於《使女的故事》影集熱播,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反烏托邦預言式小說,再次獲得世人的關注,由於川普當選後的效應,掀起了有史以來最熱烈的反應與迴響。愛特伍筆下的世界常常在多年後實現,人們因此更擔心她小說中的反烏托邦世界成為現實。《瘋狂亞當三部曲》小說中全球瘟疫後的末日世界,再次提醒人類科技之中潛藏的危險,《週日郵報》評論說:「《瘋狂亞當三部曲》,證實了愛特伍在全球浩劫預言家中的首席地位。」
愛特伍雖然已經年過八十,但熱愛嘗試新事物,創作文類範圍廣泛,從科幻小說到推理小說,甚至連簡短的「推特小說」都難不倒她,經常利用推特與書迷互動、討論文學、針對議題發表看法,也曾經上「美國版批踢踢」Reddit 論壇聊天,即時回答讀者問題。她甚至還跨入圖像小說領域,創造出超級英雄角色。
蘇格蘭藝術家凱蒂.派特森(Katie Paterson)在2014年發起「未來圖書館計畫」,每年向一位文學家邀書,但書稿會封存在挪威的奧斯陸圖書館,直到一百年後才出版。為了確保屆時仍有充足的木料印製這些作品,該計畫在奧斯陸種下一千株雲杉樹幼苗,成為一百年後最佳印刷原料。由於愛特伍作品的特性,她成為第一位受邀的作者,交出了一部名為《草寫月》(Scribbler Moon)的作品,將由奧斯陸圖書館封存一世紀,預計2114年出版。在那之前,沒有人能閱讀這部小說,也沒有人知道那是一部百年後的預言,或是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記憶與見證。
愛特伍從1961年出版第一部作品以來,筆耕不輟,至今已發表六十多部作品,並囊括全球各大文學獎項,包括兩次布克獎、亞瑟.克拉克獎、星雲獎、加拿大總督獎、卡夫卡獎、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獎以及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等等,近年則是最熱門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堪稱當代文學女王。
◎《瘋狂亞當三部曲》是科幻小說嗎?
雖然本套小說在科幻小說界的文學成就極高,但愛特伍並不認為她的小說能夠歸類為傳統科幻小說,而是屬於「推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她在作者序中說:「……和《使女的故事》一樣,繼承了歐威爾《1984》的風格,而非如H·G·威爾斯筆下的傳統科幻小說如《世界大戰》。故事中沒有星際旅行,沒有瞬間移動,也沒有火星人。也如同《使女的故事》,它所創造的一切,皆是我們已經發明或正在發明的東西。每一部小說都是以『如果』起頭,接著闡述它的原則。《劍羚與秧雞》的『如果』很簡單:『如果我們繼續走我們正在走的路,那會怎麼樣?』斜坡有多滑?我們的得救之道是什麼?誰有意志來阻止我們?我們是否能夠靠著生物工程逃脫我們似乎已經啟動的大災難?」
推想小說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的文學作品,但在1947年,科幻小說家海萊因才首次使用「推想小說」一詞。在二十世紀末,該術語在很大程度上只與科幻小說流派相關,因為科幻小說是一種廣泛帶有推想元素的小說類別。海萊因說:「推想小說關注的不是科學或技術,而是人類對科學或技術造成的新情況的反應,推想小說強調的是人類而不是技術問題。」
愛特伍將推想小說定義為涉及社會中尚未出現,但具有潛在可能的事件的文學。一般來說推想小說雖然有非現實事物,但在故事內仍追求邏輯合理性,總是帶有「如果……會怎樣?」的假設,是對當前社會的假設性改變和推演。有些作家認為各種更專門的分類要求太多,例如科幻作品追求科學合理性、奇幻總是要有魔法和想像生物,這影響了創作自由,因此他們偏好「推想小說」這個分類。
共同推薦
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中心主任
伍軒宏|文學評論者、作家
李屏瑤|作家
紀大偉|作家、學者
郭強生|作家、學者
陳栢青|作家
駱以軍|作家
媒體評論
名家好評
欣賞瑪格麗特.愛特伍作品的道路無限寬廣……各種力量、各種慈愛、各種多元。每當想到她的作品,又想到她寫作上的天分與成就,我就有點喘不過氣來。──艾莉絲.孟若(加拿大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瑪格麗特.愛特伍是安靜版的異國舞者瑪塔.哈里,神祕而暴戾的姿態……她就像把自己釘在這過度乾淨而和諧的世界面前的縱火犯。──麥可.翁達傑(加拿大小說家、詩人,布克獎得主)
愛特伍是詩人,在她快速、明確又充滿貪婪渴望的篇章中,很少有一個句子是沒有作用的。──約翰.厄普代克(美國小說家、詩人,普利茲文學獎得主)
愛特伍是當今世上最重要的英語系作家。──潔玫.葛瑞爾(Germaine Greer,澳洲學者、作家)
媒體讚譽
替未來把脈的任務,就交托給愛特伍吧! ──《環球郵報》
引人入勝的真誠作品,展現出她在二○○○年《盲眼刺客》中同樣的純粹說書天分。──《紐約時報》
始終引發挑釁的作家又一部反烏托邦之作,複雜糾結的角色生活在詭異卻又真實得令人恐慌的未來。──《科克斯書評》
奔放的想像力……一部筆鋒強勁、情感洋溢的小說,充滿了見解與巧喻。──《出版人週刊》
愛特伍的作品始終描繪並歌頌女性情誼,這樣的友誼不乏嫌隙,經歷競爭和失望後卻是依舊存在,更有寬宏的大度讓小說結局多了希望。《洪水之年》真實得令人覺得毛骨悚然。──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紐約時報》書評
愛特伍帶著殷切的牽掛與淘氣的幽默,在這本調皮而睿智的反烏托邦小說裡,處處安排了緊張的情節,故事順著當今生態災難的軌道發展,走上了可能成真的毀滅結局。──《Booklist》
《盲眼刺客》與《使女的故事》的書迷已經知道,這位加拿大現今頂尖的小說家無疑有一手講述動聽故事的好功夫,然而此書也傳達一條嚴肅訊息:看看我們正在對我們世界、自然和自身所做的事情,如果這樣繼續下去……──《華盛頓郵報》
《洪水之年》是如殭屍般的恐怖小說,更蠻勇地連續惡搞現代慣例與制度。這樣可怕的未來或將成真,如果愛特伍也能鼓勵人類提出預防之道,那麼我們要歸功於她的,可遠遠不只是對文學的讚美。──《舊金山記事報》
為了所有的物種,愛特伍無畏地尊崇生命的神聖、推崇人類對愛的追尋。──《芝加哥太陽日報》
迷人的《洪水之年》寫得正是時候!愛特伍打造出如真的未來世界,其中的人類多數近乎野獸,人性尚存者反成了亡命之徒。無論背景為何,愛特伍述說了動人的好故事,懸疑重重,變化莫測。──《今日美國報》
愛特伍的創意滿分。無論在任何背景,桃碧、芮恩和失去靈魂的友人亞曼達,都是能引發共鳴的角色,而愛特伍將她們放在這樣狂妄的場景:禿鷹如黑傘展開雙翼,去除腎臟是對惡行的懲罰,手鐲以水母製成;我們因此更加喜愛她們。──《費城詢問報》
《洪水之年》自始至終符合了讀者對愛特伍作品的期待,讀來趣味橫生,懸疑連連,滿足了讀者的本能衝動,同時又精妙細緻,保有文學的價值。──《明尼亞波里星壇報》
有資格贏得諾貝爾獎的愛特伍,在《洪水之年》中展現她驚人非凡的想像力,在具歷史關鍵的全球變遷時代,她提出對社會契約崩潰的看法,以恐怖的故事反映並預言了全球變遷。──《Elle雜誌》
這位加拿大大師級的作家以末世啟示女王的姿態逐漸現身,於《洪水之年》中再次刻畫陰鬱的景象,令讀者得到相當多的啟發。──《美聯社》
愛特伍的最新作品充溢著想像,其中描繪的苦難不遜於約伯的苦惱。她的想像雖然晦暗悲觀,但筆下女子的連結力卻讓故事添了喜悲交加的力量。──《時人雜誌》
一部具有娛樂、知識和啟發的作品,更可貴的,還激發讀者成為更好的人。──《聖安東尼奧快報》
加拿大指標作家愛特伍再度刻畫了不遠卻令人心驚的未來,在那裡,拯救世界的最佳之道恐怕是大屠殺。──《女士雜誌》
1939 年出生於渥太華,加拿大最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同時也寫短篇故事、評論、劇本,以及創作兒童文學與圖像小說。她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公認的「加拿大文學女王」,更是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極高的重量級候選人,至今已發表六十多部作品,翻譯超過四十種語言。愛特伍在 1985 年以小說《使女的故事》榮獲「總督文學獎」,2000 年《盲眼刺客》獲英國布克文學獎,《雙面葛蕾斯》獲頒加拿大季勒文學獎,並獲義大利最負盛名的蒙德羅文學獎(Premio Mondello);2005 年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Edinburgh Book Festival Enlightenment),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2008 年榮膺西班牙艾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Prince of Asturias Prize for Literature);2016年獲英國筆會/品特文學獎。其餘作品在世界各國亦獲獎無數,幾乎囊括諾貝爾文學獎以外的所有文學大獎。
她的作品涵蓋多種主題,包括性別和身分、宗教和神話、語言的力量、氣候變遷和「強權政治」。她的許多詩歌都受到她從小就感興趣的神話和童話故事的啟發。
2017年《使女的故事》翻拍為電視影集,大獲好評,獲得第75屆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影集,代表作《瘋狂亞當》三部曲正由 Hulu 改編劇本籌拍中。
獲獎無數的愛特伍,不只在文學領域有傲人成就,她還當過漫畫家、插畫家、編劇、劇作家和操偶師,豐富經歷、慧黠幽默和對世界無窮的好奇心,讓她的作品饒富趣味與洞見。她目前居住在多倫多。最新作品是散文集《炙手可熱的問題》(2022)。
譯者簡介
呂玉嬋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碩士。喜愛戲劇、文學及旅行,譯有《偷書賊》、《第十三個故事》、《債與償》等書。
【預購】漢學散論(楊聯陞誕辰110周年紀念版)◎楊聯陞(編者:蔣力)(譯者:王存誠)
Regular price $43.00 世界漢學界一流學人。從經濟史入手,兼治文史,
余英時稱為「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
自喻「敢比仰山雜貨鋪,何堪舜水再來人」,
漢學泰斗楊聯陞,有顆萬裡挑一的鑽研靈魂。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
薛良凱(植覺文化與美博社創辦人、福克斯的古埃及文學校校長)――專業推薦
◆
余英時:「楊先生的研究工作,常常以一點重心、一個文化的側問題,從古到今全面地來看。他的學問融會貫通,在思想、制度、經濟、科學、藝術、語言等方面都有獨特的素養,而且摒除學派門戶之局限,能兼容並包。」
楊聯陞先生雖自謙「瓦礫沙金雜貨舖,也談儒釋也談玄」,淵博學識堪稱學界傳奇。本書也如同重拾碎金般,輯錄其發表於中外多本學術專著的文章,除早年求學時文章、中年時的追憶作品外,還有以中英日法文發表的學術書評、為本人及他人著述所作的序文、學術演講、漢學新書推介及學術論文。內容則涉及經濟史、簡牘、書法、考古、青銅器、唐代均田制、漢代行政和近世商賈等各種專門領域。選題新穎,辨析細微,讓人驚歎其興趣和研究的廣度。書中分為談史、評說、記序、學記、論述五個部分,絕大部分篇章均為首次中譯編入文集,見證先生直面挑戰、推動現代學術發展的深遠影響,也為漢學界提供了極為珍貴的研究資料。
本書特色
▌楊聯陞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版
▌一代漢學大師的探微之道,盡顯學術觀念和文化精神。
好評推薦
做一個狹窄領域精深的專家當然難,但在不同領域都持有衡量裁斷能力的通人更難。因此,楊聯陞先生雖然沒有寫出「大部頭」,但是寫這些看似竹頭木屑的雜著,更需要廣博的知識、深刻的洞見,以及一針見血的文字。――葛兆光 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
作者簡介
楊聯陞(1914―1990)
字蓮生,國際知名漢學大師,哈佛大學榮譽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系學士,後獲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任教於哈佛大學,累升至哈佛燕京中國史講座教授。曾任《清華學報》編輯委員會主席、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在哈佛大學以榮譽教授退休。
楊聯陞以學術批評的嚴厲著稱,在美國學界有「漢學警察」之稱,而余英時是他的得意門生,後亦成為哈佛大學同事。著有《晉書食貨志譯注》、《中國史專題講授提綱》、《中國貨幣及信貸簡史》、《中國制度史研究》、《漢學散策》、《漢學論評集》、《國史探微》、《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陞往來書劄》等。
編者簡介
蔣力
楊聯陞外孫,中央歌劇院研究員,文藝評論家,歌劇音樂劇製作人,作家。著有《變革中的文化潮》、《音樂廳備忘錄》、《書生集》、《守望集》、《墓歌集》、《詠歎集》、《王叔暉畫傳》、《楊聯陞別傳》等;編有《東漢的豪族》、《漢學書評》、《哈佛遺墨》、《蓮生書簡》、《里昂譯事》、《五洲留痕》等。
譯者簡介
王存誠(Wang Cuncheng)
清華大學教授,曾在劍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教學、科研之餘,數十年來一直從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圖書的編寫和翻譯,參與《大辭海.能源卷》編纂,另有《牛津藝術詞典》及楊聯陞書評(譯文四十餘篇收入《漢學書評》)等譯作。
【預購】素食者【亞洲首部榮獲國際曼布克獎作品】◎韓江(譯者:胡椒筒)
Regular price $31.00「我的身體需要澆水。」她的身上冒出枝葉,手上長出樹根……
唯有融入土壤,她才能萌芽重生。
◆
榮獲國際曼布克獎x韓江
亞洲第一位獲獎作家 探索人類內心壓抑的瘋狂與傷痕之作
◎2023年全新完整翻譯,全新封面設計,新增知名文學評論家許允溍專文導讀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排行榜、倫敦標準晚報暢銷文學小說榜
◎韓國小說文學獎、今日青年藝術家獎、李箱文學獎、東里文學獎、萬海文學獎得主
◎小說改編同名電影入圍2010年日舞影展世界劇情片
◆
我再也沒辦法忍受肉的味道。
只有植物能讓我平靜,讓我渴望。
就這樣倒立著,變成一棵樹吧……
在開始不斷做著充滿殺戮和鮮血的噩夢之前,英惠只是個生活平凡至極的家庭主婦,無數失眠的夜晚和夢中恐怖的景象令她飽受折磨,有一天,她突然無法再吃肉、無法忍受肉的味道,成為了一名「素食者」,這個小小的舉動不但讓她的婚姻陷入危機,並且成為一連串失控之舉的開端。
英惠的姐夫是個藝術攝影師,正陷入創作的低潮。他從妻子那裡聽說小姨子英惠的臀部至今還留著胎記,突然產生了久違的靈感,身上彩繪著花朵的全裸男女交合的場景,從此鐫刻在他腦海裡。他想要在英惠的裸體上作畫,並拍攝成影片。英惠成為姐夫的模特兒之後,身上的花朵彩繪竟然讓她不再受到夢魘困擾,也重新燃起她的肉體慾望……
因為小時候一同活在被性情暴躁的父親家暴的陰影下,仁惠把照顧妹妹英惠當成這輩子的責任。然而,她內心其實痛恨著住在精神病院逐漸走向瘋狂世界、把一切丟給她的妹妹。看似開朗穩重的仁惠,也曾有過對生活萌生倦怠和絕望,拋下稚子尋死的舉動。痛苦而壓抑的她,是否能帶著掙扎在噩夢邊緣的英惠,踏上自我救贖新的旅程?
◆
《素食者》由三個章節構成,每章分別以不同的視角刻畫行為日趨極端的素食者英惠。在她斷絕食物的過程中,融合了關於暴力、美、欲望、罪和救贖的疑問。書中出現多種意象:絢麗的盛開花朵、直挺的陰鬱樹木、花瓣大小的藍綠色胎記、血淋淋的垂死動物與飛翔之鳥,有性的符號,卻非刻意強調煽情。作者行文如詩,捕捉瞬間掠過的情感來勾勒角色無奈又痛苦的命運,有如一則黑暗預言。
好評推薦
《素食者》是一本會讓人一直想讀下去,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的小說。崩壞的結局在一開始似乎就若隱若現,但我們還是抱著興奮的期待和悲傷的預感繼續往前,就像人生。如果哈姆雷的問題是To be, or not to be,那在《素食者》中就是「吃,或者不吃」。雖然整體的氛圍是壓抑悲傷的,但也因為小說人物的坦率,而讓人有了一種平靜安慰、甚至愉快的感覺。——林蔚昀(作家)
心理疾病患者的內在存著另一個世界。某些畫面、顏色、行為完全是超現實。怎麼產生跟影響的?甚至內化成自己的生存意識,這部小說解釋了一些身為人的悲哀。家庭的暴力、旁人的沉默無援、限於壓力環境而無法脫離、讓己身逐漸平面灰化,成為最不起眼的個體。這種安全其實是欺騙。《素食者》一步步推演出精神領域的偏軌,演繹出人之所以不想為人的過程,或失控的狀態,是一部非常細膩的小說。——顏艾琳(詩人)
媒體評論
● 這個故事恐怖地描繪出身邊人的不可知,即你突然察覺你其實完全不認識身邊的某個人……作品的三段式結構很精彩,逐漸地挖出更深、更黑暗的角落;作者筆法簡潔卻讓人縈繞心頭,最令人難忘的應該是其中壓倒性的故事高潮,一個幻象似的、但情感上真實的片刻,這必然是今年最強有力的故事之一。這是部獨創、擾動人心與令人難忘的作品。——《出版人週刊》
● 這部作品以一種幾近於催眠般的寧靜氛圍,被各種超現實的意象和令人驚恐、卻可辨認出的絕望時刻打斷,緊緊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韓江的書寫,有力地展現了渴望所具有的毀滅力量,以及選擇去擁抱還是否定這樣的力量。故事用了許多幾乎是奇幻式、教人陌生的細節,深入探索一種非常人性的覺察經驗,也就是當人不再滿足於為何生命僅是如此。一部不凡與迷人的作品,筆法優雅卻強力擾動人心。——《柯克斯評論》
● 這是韓江第一部在美國問世的作品(希望未來還能引進更多新作)……小說風格是寫實、心理描述的,絕無留給讀者這是篇童話或變形神話的迴旋空間。我們都喜歡讀女孩的魚尾巴變成了人腿,或胳臂變成了樹枝的故事,但是一個人卻不可能成為一株綠色植物。主角英惠似乎沒有理解,這一切讓她變得危險與受到詛咒。——《哈潑雜誌》
● 簡潔、驚人的小說……作者以優雅準確的筆法,呈現文化壓迫之下的家庭失和,讓讀者在閱讀中變成主角的同謀。——《圖書館期刊》
● 多虧了卡夫卡,這部描述南韓女子在放棄肉食之後,身心上有了徹底轉變的故事,會讓你在閱讀過程中掩口大驚。——《歐普拉雜誌》
● 有一輩的作家,企圖探索每個人命運背後的祕密趨力、野心與苦難的故事,韓江就是其中之一……這部小說處理了暴力、精神失常、文化的侷限,和身體作為最後避難所與私人空間的價值。——《阿根廷時報》
● 這部小說裡那種近於變態的誘惑,源自字裡行間的畫面詩意。它們暴力又情色,彷彿惡夢。整部作品像是充滿了大型花卉的房間,濃濃的麝香味掐住你的喉頭。——《綠色阿姆斯特丹人雜誌》
● 黑暗夢魘、升溫中的緊張、令人戰慄的暴力……這部南韓作品真教人過癮……這是一部官能、刺激和暴力的小說,充滿了強有力的意象、駭人的色彩與讓人不安的質問……逐句讀來,這個故事精彩無比……很難有作品可與之匹敵。——《衛報》
● 這是一部奇特迷人的小說;故事裡充滿虛無,卻也有著抒情。書寫風格收斂,即使是描述最狂熱與暴力的片段亦然。這部作品有著超現實和魔法的特質,特別是在描述自然與身體景觀時,讀來是如此動人,儘管諸多磨難圍繞仍不減其美麗。——Arifa Akbar,《獨立報》
● 這部短短的小說是我讀過最駭人的作品之一……既刺激又富想像力……作者展現了在這個講究禮貌的社會中,自然、性別與藝術如何相互衝撞……那些勇於建立自己身分認同的女人都會被處死。敘事清楚地告訴我們,韓國禮教的壓力謀殺了她們……讓人坐立難安的小說。——Julia Pascal,《獨立報》
● 奇特、優雅的故事……這個後人類奇幻故事最讓人不解之處,是當身邊人都施以壓迫與否定的世界,主人翁似乎是找到了合理出路。——《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 這部小說很快地以它對內心創痛的毀滅性研究,達到了黑暗、威嚇的才華,類似於天才的日本作家小川洋子……這部作品並非只是對於虐待女性的警示故事,它更是對於折磨與苦難的思索,討論躲避與一位夢想家如何逃脫。更重要的是,故事談的是空虛、所有的希望與安慰都將落空後無計可施的憤怒……探索野蠻之美和令人不安的身體。——《愛爾蘭時報》
作者簡介
1970年生,韓國文壇新生代暢銷女作家,是亞洲獲得國際曼布克文學獎的第一人。她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父親也是小說家。1993年,她在《文學與社會》季刊發表詩作,隔年以小說《紅錨》榮獲《首爾新聞報》的年度春季文學獎,開始進入文壇;1999年以作品《童佛》贏得「韓國小說文學獎」,2000年贏得「今日青年藝術家獎」,2005年,以中篇小說《胎記》榮獲「李箱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此文學大獎的「70後」作家。
2010年,她以《戰鬥氣息》榮獲韓國「東里文學獎」,2014年以《少年來了》榮獲韓國「萬海文學獎」,2016年《素食者》榮獲國際曼布克文學獎,2017年《少年來了》榮獲義大利「馬拉帕蒂文學獎」。2018年出版的《白》,是韓江結合自傳、富實驗性質的作品,再度入圍了國際曼布克文學獎決選,獲英國《衛報》選為「今日之書」。
著有長篇小說《黑鹿》 (1998)、 《你冰冷的手》 (2002)、《素食者》(2007)、《起風了,走吧》(2010)、《希臘語課》 (2011) 、《少年來了》(2014),小說集《麗水的愛情》(2012)、《白》(2018)、《植物妻子》(2000)、《火蠑螈》(2012)、詩集《將傍晚放入抽屜裡》(2013),以及2021年最新作品《永不告別》等。
許允溍 허윤진
韓國知名文學評論家,1980年生。2003年入選《文學與社會》新人文學獎評論部門,展開評論活動。曾任《世界文學》、《文藝中央》編委,《文學與社會》主編,哈佛大學延慶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譯者簡介
胡椒筒
專職譯者,帶著「為什麼韓劇那麼紅,韓國小說卻沒人看」的好奇心,闖進翻譯的世界。譯有《謊言》、《您已登入N號房》、《最後一個人》、《朴贊郁的蒙太奇》、《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等。
敬請賜教:hoochootong@gmail.com。Instagram:@hoochootong.translator
【預購】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生動剖析經濟學家如何思考,讓經濟學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奈爾·傑斯坦尼(Niall Kishtainy)(譯者:吳書榆)
Regular price $27.00唯有讀懂經濟學,你才能正確地解讀世界!
「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史專家、聯合國經濟政策顧問」專業執筆,
用生花妙筆故事,帶你看懂經濟學如何替世界開出解方!
本書闡述了形塑了人類世界的經濟概念、力量與兩難,
讓你清楚地看出經濟學概念如何誕生、遭逢挑戰,
與屢屢改變人類文明的進程。
什麼原因導致貧窮?在資本主義之下,經濟危機是無可避免的嗎?
政府干預經濟體是幸或不幸?為什麼油價波動會牽一髮而動全局?
政府以增加支出的振興手段對抗經濟蕭條真能奏效?
為什麼貨幣危機會像傳染病一樣蔓延開來?
這些基本經濟問題的答案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但是,經濟學中陌生的術語聽來卻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耶魯大學出版社策劃了這本清楚、易讀且互動性高的書,
用活潑的例子讓經濟學術語不再艱澀難懂,適合完全沒有經濟學基礎的讀者,
也適合想更瞭解完整經濟史與自古至今所有經濟概念的讀者。
本書作者經濟史學家奈爾‧傑斯坦尼,根據歷史順序從古希臘到二十一世紀,
以精煉短小的篇章,清楚梳理了經濟學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變化,
他介紹了亞當斯密、李嘉圖、馬克思、凱因斯和傅利曼等重要思想家,
搭配重大的歷史轉折點如貨幣的發明、資本主義興起以及大蕭條等等,
也穿插了創業精神、資源不均、行為經濟學與金融崩盤等主題。
讓我們清楚看到,這些經濟學家面對經濟困境時,是如何思考與提出有效解方。
本書特色
從古希臘到二十一世紀,清晰順暢地再現各個歷史時期的經濟學發展史
以歷史為骨幹,四十篇經濟學大師與理論,清晰呈現所處的歷史大格局與洞見
用有趣的小例子清楚說明經濟概念,屏除艱澀的理論、難懂的統計曲線與數字
英國插畫藝術家Hazel Partridge原創精美插圖,引領讀者的想像力飛馳。
經濟學是什麼?我們為什麼需要經濟學?
經濟學要幫助人們生存、過幸福的生活,並探討為何有些人得不到這樣的人生。
經濟學檢視我們如何利用稀少性資源以滿足需求。
經濟學家尋找經濟法則,也會去判斷某種經濟情境是好還是不好。
當精準的觀察和明智的判斷兩相結合,經濟學可以成為一股變革的力量,創造出更富裕、更公平的社會,讓更多人能在其中好好生活。
經濟學家的時代洞見,要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好的有效解方:
古希臘的斯巴達的統治者為了譴責愛錢,故意把錢幣鑄造成沉重的鐵條,借此阻礙賺錢的活動。
中世紀神學家阿奎那提問:一個商品到底有沒有「公正價」?向顧客收取多少金額才能公平、符合道德?
十六世紀的「重商主義」認為,財富就是金銀,富裕的國家就是擁有很多金銀的國家,有些政府會將把金銀帶出國外的人民處以死刑。
十七世紀法國財政大臣宣稱:課稅的藝術,在於盡量不要引得鵝嚎叫的前提下,拔下最多的鵝毛。
亞當.斯密認為,人們可以互惠不是因為善念,而是因為他們去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就好像社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牽引著。
李嘉圖深信,地主的利益永遠都和社會裡的所有其他階級利益相悖。
貝克認為,想要阻止犯罪的最好方法不是靠善心,而是要讓犯罪的代價變高、沒有收益可言。
海耶克警告我們小心「大政府」:如果政府掌控經濟體,到最後就會由政府替你做決定,你的個人自由也會被踐踏。
「人口爆炸」在如今備受質疑,因為更多的人口並不一定意味浪費資源,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多的智慧,也包括更多創造社會財富的新觀點。
凱因斯說,就算政府把鈔票埋起來,也比什麼都不做更好。當企業主聘用勞工把錢挖出來時,就會創造支出與就業機會。
各界讚譽
「這是一本易讀的入門書,介紹了橫跨兩千年的經濟思潮。」──《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本書以巧妙、可讀性高的手法介紹了經濟學史,處處充滿著人文關懷。你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我就是。」──提姆‧哈福特(Tim Hartford),《不整理的人生魔法:亂有道理的!》(Messy)與《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一個臥底經濟學家,完美破解商業檔案》(Undercover Economist)作者
「為入門者而寫的出色經濟學入門書。本書簡潔有力又充滿樂趣,而且完整說明經濟學家有那些貢獻,幫助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對於任何有興趣了解歷史、重要概念與經濟學思為二千多年來在這兩方面所扮演角色的人而言,本書是豐富的智慧寶藏。」──查爾斯.惠倫(Charles Wheelan),《聰明學經濟的12堂課》(Naked Economics)作者
「很多人希望自己更了解經濟概念,但,顯然他們連想像閱讀相關內容時會湧出的不安都無法忍受。奈爾‧傑斯坦尼這本《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替他們解決了問題:本書簡潔、迷人的小品文格式,讀來全不費工夫,但又忠實傳達了強力扭轉我們對於世界看法的深入洞見。」──羅伯‧法蘭克(Robert H. Frank),《經濟自然學:為什麼經濟學可以解釋幾乎所有的事物》(The Economics Naturalist)作者
奈爾‧傑斯坦尼(Niall Kishtainy)
在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經濟史,向來是英國政府與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frica)的經濟政策顧問。他也寫了《片刻經濟學》(Economics in Minutes),並與人合著《經濟學之書》(The Economics Book)。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台大經濟系、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所畢業,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黑道商學院》、《下班後的黃金八小時》、《怪咖時代:小眾勢力崛起,愈怪愈有商機》、《業務員就要像演員》、《征服領導:歐巴馬成功的十個習慣》、《讓顧客主動推薦你》、《幸福經濟學》、《金融市場,這樣比喻你就懂》等書。
【預購】經濟學超圖解◎花岡幸子(譯者:林雯)(繪者:浜畠加納)
Regular price $33.00「經濟學超入門書」帶你從「不懂裝懂」變成「一輩子的知識」!
經濟用語懶人包 × 一詞一頁就搞定 × 看圖秒懂立即學
大家都說,讀懂經濟學就能洞察世界變化、掌握未來發展趨勢,對於匯率、物價、股價、景氣還能更聰明的思考及判斷。但是,我還是看不懂怎麼辦?
像是……
●GNP和GDP有什麼不同?
●獨占和寡占哪裡不一樣?
●邊際成本和機會成本是什麼意思?
●停滯性的膨脹與流動性陷阱是發生了什麼事?
●海耶克、薩穆爾遜、皮凱提這些經濟學家為什麼重要?
邊際效用、通貨緊縮、賽局理論、消費函數、痛苦指數、量化寬鬆、雷曼事件……這些報紙、商業書籍中頻頻出現「似懂,其實非懂」的術語,難解的理論與概念,如何一次就弄懂?
別煩惱,所有為「經濟用語好難」而頭痛的商務人士、在學學生,這是為你們寫的書!
你最該知道的237個經濟學關鍵詞,涵蓋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國際貿易、經濟史等範圍。
超可愛的插圖+淺顯易懂的說明,讓你今天起對經濟的了解突飛猛進。
本書特色
1.豐富又可愛的插圖600幅以上,舉例淺顯易讀
插圖、淺白又易懂的文字及舉例,解說報紙、商業書籍中經常出現的、大家有必要知道的經濟用語、思考方式及理論。
2.嚴選最重要的237個經濟學關鍵詞,馬上搞懂
從基本的術語,到程度稍高的理論,共有237個詞。無論對商務人士或學習經濟學的學生,都是最適合的一本書。
3.閱讀順序由自己決定,輕鬆學經濟一次就上手
從頭開始看,就能知道經濟學的整體概要。或是查閱特別在意的術語、有興趣的關鍵詞來看,馬上吸收,學習不用有壓力。
花岡幸子(Sachiko Hanaoka)
大和證券投資策略部長。東京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進入大和證券。歷經大和研究所企業調查部、大和證券投資資訊部、商品企畫部等,現在仍任職該公司。作品包括《經營分析指南》(KANKI出版)、與山崎正昌合譯的《最新版.美國高中生所學的經濟學:從原理到實踐》(小社刊出版〔蓋瑞‧克萊頓Gary E. Clayton著,Econom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Glencoe/McGraw-Hill School Pub Co〕)等。
繪者簡介
浜畠加納(Kanou Hamabatake)
現代設計研究所、Setsu mode Seminar設計學院畢業。之後在設計公司就職,2008年開始自由接案。為日本鑽石出版社的投資類書籍畫圖解、插圖超過7本;為《Nikkin Money》雜誌的投資、繼承專欄畫插畫8年。經濟類以外,也在《日本人與宇宙》(朝日新書)、《奇異的星球》(講談社bluebacks)等天文類書籍中一展長才。
個人網頁:www.vacancesclub.com
前言
當穩健地「從儲蓄走向投資」時,對經濟的理解也愈來愈重要。
經濟的知識也就是經濟學,對投資當然是有用的。但實際上,報紙、電視、網路上的新聞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全離不開經濟。也就是說,經濟學跟明天或下週的天氣如何、明年夏天熱不熱之類的事情一樣,都是切身的事。「為什麼最近蔬菜價格特別貴?」、「年初、年尾的旅行費用比較高,對吧?」、「原油生產減少,為何價格還是居高不下?」等,都是有關經濟的現象。
舉例來說,物品價格是怎麼決定的呢?
消費者想買便宜的東西,賣方不但不想降價,還想賣得更貴,兩方形成對立。此時,若懂得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就會知道價格該訂在何處。知道哪方立場較強硬會影響價格的漲跌後,改以價格的角度來觀察,就會了解更多。
經濟學給了我們啟發,讓我們知道該如何思考這個世界的現象、事件與動向。
看氣象預報時,看得懂低氣壓、高氣壓、颱風大小的人應該很多;如果也有經濟學基本知識,對每天的新聞、事件應該也能理解更深。
為了讓讀者了解經濟學的有趣之處,本書加入圖解、穿插具體例子,盡可能讓文章簡明易懂。章節如此安排,也是希望能讓讀者輕鬆快樂地理解經濟學。
本書如果從頭讀到尾,可以理解經濟學的概要,但也可從任何地方開始讀。有時會想跳到與某個術語相關的重要關鍵字,本書的關鍵字都會標注頁數,能幫助讀者對該術語有更深的理解。書最後也附上INDEX,可指引讀者找到想查看的術語。
希望讀者閱讀本書之後,能發現「周遭有這些現象」;還能進一步學到經濟智慧,有能力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才是最佳選擇。應該有很多人為了健康、生活充實而健走、注意飲食;為了使人生更豐富,何不讓經濟學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最後,我想藉此機會感謝日本WAVE出版社代表董事兼社長──玉越直人先生支持本書的企畫宗旨,與設樂幸生先生的辛苦編輯。
大和證券投資策略部 花岡幸子
【預購】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二版)◎ 陳魯南
Regular price $40.00 是古代中國五種最重要的顏色,
隨著時代演變產生更細微的區分。
本書從歷史文化的角度詳盡考究,帶你走進五彩繽紛的古代色彩世界。
同樣是紅色,原來還有朱、絳、赤、丹、茜、彤、赭、緋、赬、縓……等區別
為什麼美麗的女子叫「紅」顏?為什麼香豔的故事叫「緋」聞?
為什麼古人形容四季是「春綠」、「夏碧」、「秋青」、「冬黑」?
為什麼青色帶有幾分仙氣?為什麼黃色被皇家獨佔?
為什麼黑色讓人反感?為什麼白色引人哀思?
超過200張精緻彩圖,清新可喜的小品美文,
重返古代中國的色彩盛世!
在古代中國,最重要的顏色只有五種:黃、青、白、赤、黑。
五色系統大約形成於春秋時期,與古時盛行的五行理論互為表裡,
滲透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活、藝術審美、男女情感等諸多方面。
本書從人文歷史的角度闡釋色彩,描述色彩與中國古代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繫,
包括政治、歷史、文學、民俗、藝術、生活等等。
內容上分五篇,體例上先從色彩的字形切入,追本溯源;
再分門別類講述由此生發出的典故,闡述色彩滲透古代文化方方面面的影響。
本書不拘泥於傳統的考據分析類文章,而是每一篇皆為獨立別致的小品文,
文字清新雋永,亦古亦今。
「本書不僅文化內涵豐厚深邃,色彩搖曳多姿,文字亦是輕盈漂亮,充滿詩情畫意。不僅能讀到源遠流長的歷史、生動優美的詩詞,美輪美奐的書畫,還能瞭解到豐富斑斕的戲曲、民俗、宗教、風尚等種種故事典故……精彩紛呈,美輪美奐。」── 《羊城晚報》書評
女兒之色
女兒施朱脂,著紅裙,點絳唇,幾乎與紅色融為了一體。女兒傷心時,滾過腮邊的淚珠兒染了胭脂,也變作赤色,才有了「心緒淒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青青子衿
「青衿」是「學子之所服」,即讀書人穿的衣服。曹操在他的《短歌行》裡,寫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把人盡皆知的情詩,翻作了政治號召。
巧妝額黃
愛美的女子們採集花朵的黃色花粉做成顏料,再用其將薄紙片、乾花片、雲母片、蟬翼、魚鱗、蜻蜓翅膀等物染成金黃色,剪成各種花、鳥、魚的形狀,粘貼於額頭、鬢邊等處。
嚴厲正大
包公黑臉的清官形象,表達了人們對於法的多重理解:黑臉無情說明法的公正,不徇私情;黑色顯示憤怒,表現著國家對犯罪行為的譴責和制裁;黑色還象徵著刑罰的嚴酷和不祥。
白花之殤
白色的花朵由於跟白色相聯繫,這些花也被視為不祥之兆。東晉咸康七年,江浙一帶傳說天帝身邊的織女去世了,女子們為了表示哀悼,都在頭上插上白色的茉莉花。
繽紛推薦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汪栢年(蘭陽女中歷史老師)
林明進(建中國文老師)
陳美儒(親子教育家.建中資深名師)
黃月銀(中山女高國文老師)
曾肅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
駱芬美(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陳魯南
祖籍山東,生於江蘇,學於北京。好讀書而無所得,好遊歷而行弗遠。慕先祖之風範而不能及,笑時人之浮華而自沾染。百無一用,然積碎紙成冊,聊堪作書。曾為中國傳統之色象深深吸引,琢磨切磋,尋幽探微,略有所得。雖見笑於大方,亦或可增補毫末顏色於史箴。
【預購】莫斯科紳士(A Gentleman in Moscow)◎亞莫爾·托歐斯(Amor Towles)(譯者:李靜宜)
Regular price $34.00一個終身遭軟禁在飯店的紳士,怎麼活出精彩的一生?
★銷售破一百五十萬冊,售出27國語言版權
★2016年出版後,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榜將近一年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年度最佳書籍
★《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書籍
★《芝加哥論壇報》年度最佳書籍
★《舊金山紀事報》年度最佳書籍
★《費城詢問報》年度最佳書籍
★《泰晤士報》年度最佳書籍
★《週日郵報》年度最佳書籍
★《每日快報》年度最佳書籍
★《愛爾蘭時報》年度最佳書籍
★2017年歐巴馬前總統最佳書單
★2018年入圍都柏林文學獎
★湯姆.漢克斯的荒島書單之一
★2019年比爾.蓋茲夏日閱讀書單唯一小說
★改編電視劇由肯尼斯.布萊納(《雷神索爾》、《東方快車謀殺案》導演)主演和製作
有趣、聰明,出奇的樂觀……這本小說是部迷人故事,內容包羅萬象、細節豐富。有很棒的愛情故事、政治局勢、間諜、親情和詩歌。就手法而言,既是歷史小說,同時也是本懸疑故事和愛情故事。──比爾.蓋茲
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偉大小說,以其獨特的魅力、智慧與極富洞察力的哲思,帶給你無窮的閱讀快感。即便殘酷的時代也無法消彌人類的尊嚴、榮耀與記憶。──《科克斯書評》
這是一本關於擺脫世俗的書。《莫斯科紳士》有著絕妙的結構和精緻的文風……這一切都讓人聯想到魏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泰晤士報》
幸好有裁縫、主廚、酒保和門房,羅斯托夫方能逃脫國家的各種入侵。結尾作家展現出的絕佳敘事效果,不是那些奇跡與巧合發生的時刻,而是那些周圍的工作人員在數十年間有了大幅的變化,變成了知己、同儕和至交。身邊有了這些人,無限期置身這些華麗廳堂間,也能讓羅斯托夫成為俄羅斯最幸運之人。──《紐約時報》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1922年,蘇聯甫成立的首都莫斯科街頭,矗立在克里姆林宮附近的大都會飯店,成為亞歷山大.羅斯托夫伯爵將度過餘生的牢籠。
因為一首同情革命的詩,貴族出身的他逃過死刑,卻被布爾什維克法庭判處終身不得踏出飯店一步,從寬敞的豪華套房被趕到窄小的屋頂閣樓,在一方斗室中見證了蘇聯三十年來的變革。
儘管生活只能局限於方寸之地,但在動盪不安的時代,遭軟禁反而成為他的護身符。他把房間建構成屬於自己的宮殿,甚至放下身段在餐廳當起領班,逐漸改變生活方式,找到另一種屬於他的人生意義。
他在飯店裡結交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驕縱美豔的女演員、關注蘇聯情勢的美國上尉、好奇西方世界的紅軍上校,也從飯店主廚、經理、裁縫師和屋頂維修工等平凡人身上,收獲真摯友誼。
他沒料到的是,偶然認識的那名早熟九歲女孩妮娜,兩人命運的交會,竟成為彼此人生轉變的契機……
《莫斯科紳士》是亞莫爾.托歐斯繼一鳴驚人的暢銷處女作《上流法則》後,時隔五年再度席捲書市的力作。書中慧黠的對話、令人印象深刻的諸多角色,以及輪番上演的精緻劇碼,描繪出莫斯科那段最紛亂、動盪卻也最迷人的光景。作者以20世紀初的蘇聯為背景,描繪一個失去奢華生活的貴族紳士,如何在拮据中獲得心靈的豐盛與自由。筆觸幽默,激發哲學思考,深入探索身為人的意義。
名人推薦
歐巴馬、湯姆.漢克斯、比爾.蓋茲 選書推薦
媒體評論
有趣、聰明,出奇的樂觀……這本小說是部迷人故事,內容包羅萬象、細節豐富。有很棒的愛情故事、政治局勢、間諜、親情和詩歌。就手法而言,既是歷史小說,同時也是本懸疑故事和愛情故事。──比爾.蓋茲
無法抵擋……托歐斯在他第二本優雅的時代故事裡,再次探索了人如何能在存亡掙扎間,依舊過著真誠的日子……這個故事宛如俄羅斯彩蛋的華麗掐絲裝飾,散發著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的黃金歲月餘光。──《歐普拉雜誌》
幸好有裁縫、主廚、酒保和門房,羅斯托夫方能逃脫國家的各種入侵。結尾作家展現出的絕佳敘事效果,不是那些奇跡與巧合發生的時刻,而是那些周圍的工作人員在數十年間有了大幅的變化,變成了知己、同儕和至交。身邊有了這些人,無限期置身這些華麗廳堂間,也能讓羅斯托夫成為俄羅斯最幸運之人。──《紐約時報》
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偉大小說,以其獨特的魅力、智慧與極富洞察力的哲思,帶給你無窮的閱讀快感。即便殘酷的時代也無法消彌人類的尊嚴、榮耀與記憶。──《科克斯書評》
這是一本關於擺脫世俗的書。《莫斯科紳士》有著絕妙的結構和精緻的文風……這一切都讓人聯想到魏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泰晤士報》
如果你想找本小說度過假期,這是個好選擇。故事的文筆優美,描述一個俄羅斯貴族在1930年的動盪時代,受困於莫斯科。富含聰明、學問與洞見,一本將老派表現得淋漓盡致的小說。──印度裔美籍記者兼作家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 CNN評論節目「全球公共廣場」(Global Public Square)
憑藉極具魅力的主人公及其棲身的奇特世界,托歐斯毫不費力地脫穎而出。──《紐約客》
在這個亂象叢生的時代,亞莫爾.托歐斯以舊世界的優雅,成就了這部小說的美好。──《華盛頓郵報》
這部作品有著各式各樣的冒險、愛情,命運的轉折和可笑的滑稽橋段,而且充滿活力。──《華爾街日報》
這本書仿彿一帖香膏。我以為現代的世界已經失去秩序感,故事中的伯爵,展現出的精緻和溫雅,正是我們渴求的。──美國小說家安・派契特(Ann Patchett)
一部非常成功且風格別致的小說。──NPR(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
與托歐斯首部作品《上流法則》一樣,有著華麗與繁複。──《娛樂週刊》
亞莫爾.托歐斯 (Amor Towles)
1964年生,在麻州波士頓市郊出生長大,畢業於耶魯大學,後取得史丹福大學英文系碩士學位。1991~2012年間,他任職於紐約的投資公司,工作二十多年之後退休,於2013年開始專職寫作,目前與妻子和兩個小孩同住曼哈頓,同時擔任美國經典文庫、耶魯大學美術館與華勒斯基金會的委員。
他非常喜愛20世紀早期的繪畫、1950年代的爵士樂、1970年代的警匪劇,搖滾樂黑膠唱片、聲明、早餐糕點、義大利麵、烈酒、下雪天、托斯卡尼、普羅旺斯、迪士尼樂園、好萊塢、電影《北非諜影》的演員、007、寇克船長、鮑伯.迪倫(早、中、晚期)、凌晨時分、紙牌遊戲、咖啡館,還有祖母和外婆做的餅乾。
他的小說處女作《上流法則》由美國企鵝集團旗下的維京出版社以百萬美金天價搶下,於2011年7月出版,即迅速登上並蟬聯紐約時報、美國書商協會、出版者週刊、波士頓環球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的暢銷排行榜,《華爾街日報》評選為年度十大好書,法文譯本則獲得2012年費茲傑羅獎,版權已銷售15種語言。
2016年,《莫斯科紳士》的出版再創佳績,銷售破百萬冊,不但受到歐巴馬、湯姆.漢克斯和比爾.蓋茲青睞,且入圍都柏林文學獎。他撰寫本書的靈感,來自於2009年他連續第八年下榻日內瓦飯店時,在飯店大廳看到前一年盤桓此處之人,彷彿這些人從未離開過一樣。於是他開始構思一個男人被困在飯店裡的情節。他想到俄羅斯自沙皇時代就一直有軟禁懲罰,因此生成本書大致構想。之後幾年裡,他逐步寫出大綱,自2013年退休後便開始寫這本書。此外他20多歲時所熱愛的俄國黃金時期作家,也為本書提供了靈感。
譯者簡介
李静宜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博士,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者。曾任職出版社與外交部。譯有《追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遠山的回音》、《奇想之年》、《史邁利的人馬》、《完美的間諜》、《末日之旅》、《此生如鴿》、《那不勒斯故事》、《極北》、《地下鐵道》、《寂寞芳心》、《變調人生》、《迷蹤記》等。
臉書交流專頁: 靜靜讀一本書
【預購】街頭的哲學:29個熟悉的生活情境,看見每個決定背後的倫理和邏輯!◎愛德華多·因凡特(譯者:黃新珍)
Regular price $37.00 回答「我也是」等不等於「我愛你」?哲學來自於街頭巷尾的生活日常。
最適合年輕學子與現代公民的倫理話題,也是現代人每日必備的思考練習!
如何度過分手情傷?如何面對親人死亡?買多少東西才會快樂?回答「我也是」,是否等於「我愛你」?不小心出軌,應該跟對方坦白嗎?另一半偷看我的手機,有關係嗎?找資料能不能信任維基百科?男人應該成為女權主義者嗎?上不了理想志願怎麼辦?做人要低調合群,還是作自己?……
本書來自一位在高中教授哲學的老師,他深感今日哲學已經失去最初源於希臘街頭討論的開放傳統,而成為少數人象牙塔中的學問,離生活非常遙遠,而且不切實際。為此,他帶領學生走出戶外,到公園,到市集,到商場,收集大眾生活中遇到切身相關的煩惱或困擾,作為哲學課的主題,逐一帶領學生討論和辯證。
這些討論過程完全沒有艱深的專業術語,也不刻意介紹梳理哲學流派,而是用最平常的話題和爆笑梗邀你打開心扉,想像腦洞大開的無限可能。你會發現,每個抉擇背後,都代表了一連串看不見的價值觀,以及你自以為是的理性判斷,而在各種現實衝突下,正在顛覆你對自我的認知。
本書收錄了29個來自真實生活、讓你超級有感的疑惑和煩惱,你可以看到康德、邊沁、黑格爾、梭羅、羅素、維根斯坦、笛卡爾、尼采等近百位哲學大師,他們在面對這些困境時,是如何打破框架,運用嚴密的邏輯,並透過多重觀點去思考、去顛覆,最後提出有理有據、令你心服口服的解方。
本書也是資深影迷的必備讀物!每一章都大量列舉你我耳熟能詳的電影,如「駭客任務」「全面啟動」「黑色追緝令」「鐵達尼號」等,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劇情、場景和對話,來說明電影中埋藏的哲學思想和意識形態。這不但有助於你理解書中提到的哲學觀,更會讓你不得不承認:原來哲學無所不在,原來哲學一點也不難。
本書特色
話題度爆表!用新鮮的角度思考平凡日常。
用問題揭示選擇背後的倫理原則和現實衝突。
鼓勵打破框架並善用邏輯,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
適合課堂引導互動,鍛鍊表達力和寫作論述技巧。
誠摯推薦
周威同(國立臺東女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周維毅(公民教師)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哲學新媒體
西班牙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好評
本書的寫作不涉及作者個人評斷,以各種生活情境,順勢帶入哲學家的思想,對剛接觸哲學的高中生非常有利。書中提問很有趣,如親友死亡、愛情對策非常適合青少年閱讀。解說起來淺顯易懂,毫不艱深。
書中的章節點出現代生活中的常見問題,非常實用。本書引發了我對哲學的興趣,讓我願意進一步閱讀專業的哲學書籍,理解哲學的大千世界。
我是一位語文教師,此書成功幫助我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式,並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
作者簡介
愛德華多‧因凡特 (Eduardo Infante)
1977年出生於韋爾瓦,畢業於人文學科,是一名教導哲學的高中老師。擅長以非傳統的方式傳授哲學。例如他會帶學生到公園邊散步邊講述亞里士多德,或帶領學生走入購物廣場,邀學生一起演練玩世不恭的犬儒主義,或跑到法庭上講述蘇格拉底的殉道。除了本書,他也經營社交媒體和網路論壇,邀讀者一起思考生活。他有一隻叫做「尼采」的狗。
譯者簡介
黃新珍
專業中、西文口筆譯,從移民南美之初就開啟了翻譯生涯,至今二十餘年。熱愛閱讀與狗。
FB:Hispanohablantes 西班牙文二三事
【預購】論老年:西蒙波娃繼《第二性》之後,再次打破西方千年沉默的重磅論述【華文世界首度出版,全二冊】◎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譯者: 邱瑞鑾)
Regular price $68.00如果有人不為失去那些事物而遺憾,那是因為他不曾愛過它們。
我覺得,那些輕易就接受「老年」、歌頌「老年」這件事的人,
——西蒙.德.波娃
我們時時懼怕死亡,但我們不會在剎那間成為老年人。人生這個斜坡緩緩而降,讓人幾乎完全感受不到其傾斜。由於老年和我們相隔如此漫長的時間,以致它的到來在我們眼中有如永恆之久。這個遙遠的未來,在我們看來是如此不真實,因此普魯斯特說:「就所有現實來看,老年說不定是我們生命中一個懷抱最久的『抽象』概念。」
絕大部分的人都會成為老年人,但很少人會提早正視這個新的身分。
沒有什麼比老年更確定會到來,但也沒有什麼比老年讓我們更沒準備。
◆
在人類史上,女人的歷史不曾被當作是個主題,但至少,女人的景況是遵循一條變幻莫測卻帶有意義的主線在進展。「老年人」,作為社會成員的一個範疇,卻從來沒有介入世界的運行。事實是,當他仍保有活動力,就能融入群體,而且和群體沒有區別,也就是說,他是個「男性成年人,只是年紀比較大」。然而,一旦他失去在社會上的活動力,就落入「老年人」的範疇,是被排除在群體之外的「他者」,而且比女人更加徹底成為純粹的「物」。
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古希臘的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 106-43BC),幾千年來再無其他人專注探討老年主題,只散見於各專門學科著作上,或點綴在文學作品字裡行間。西方社會只討論死亡,不討論老年。在他們的眼裡,死亡將生命轉化為命運,具有悲劇美感,老年則只是「對生命的滑稽模仿」。從某個角度來看,死亡在授與生命絕對的面向之時也解救了生命,是死亡使他又成為他自己,因為死亡撤銷了時間,而時間等於老人,所以有「時間老人」(Father Time)的存在,以老人的形象來呈現時間。
在西蒙.德.波娃看來,西方社會對老年問題的蓄意忽視,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
1.外部的社會集體漠視
人類文明幾乎可以說都是取決於建立在追求利潤的經濟之上,於是我們只有在能夠帶來利潤時才關心人類的境況。一旦沒有利益可以榨取,我們就把人拋棄。到了資本主義時代,社會更明目張膽哀嘆已經退出勞動市場的人為仍在社會中勞動的人帶來極大負擔,還用「退休生活是自由自在、盡情休閒娛樂的時光」這種謊言來粉飾一個殘酷的事實:這個社會讓絕大部分老人活得如此貧賤,以至於「老」和「窮」幾乎成為同義複詞。
有了空閒沒能為退休人士帶來新的可能。在他終於擺脫勞力奉獻的桎梏之後,他仍沒辦法行使自由,因為他有如被判決了充混、厭煩度日之刑,儼然是社會群體眼中的渣滓。
社會的制度性缺陷,加上中產階級傳播的迷思與陳腔濫調,老年人成了社會的「非我族類」。彷彿事不關己,可以造成改變的人都選擇保持沉默,於是「老年」問題成為「我們社會集體不願正視的一項羞恥」,那就是:老年人「必須」忍受被社會區隔、漠視的對待。
但一個人在他人生最後的十五、二十年,不應該是「不被需要的」。這種情況顯示了我們這個文明的挫敗。
2.內在的個人認同危機:
我們每個人,在不知不覺間一日度過一日、一年度過一年。疾病會向人提醒它的存在,老年卻是即使身體有些徵兆出現,也是含糊不清的,於是本人往往沒有別人那麼清楚知道自己在變老。
老年,是在「我的『為他存有』」和「我透過他人而得到自己的意識」之間的辯證。沙特(Sartre)所謂的「為他存有」(être pour autrui),指意識到別人在觀看我們時的一種存在。我們因他人的注視而成了客體,成為被「他有化」的自己,把他人的主觀轉嫁,因而感到不自在、失去自由,引起存在不安的感覺。在我內心裡,「年紀大的」是他人,是那個我對於他人而言的他人;而這個他人,就是我。
「老年」教人難以承受,也因為我們向來把老人看成異種生物。邁入老年,意味著:我在仍是自己的情況下,是不是正在成為「另一種」人?
而當我們還年輕,心裡會有個聲音否定老年終將落到自己頭上——雖然很荒謬,卻始終無法想像老年和自己的關係。也就是說,當事情在我們身上還沒成立時,老年只是別人的事。所以,這個社會可以成功讓我們轉過頭去,放任制度剝削勞動者、分化社會、將文化保留給權勢,讓老年人陷入「非人」的景況,使一個人在他最後的年歲中不能活得像個人。
◆
事實是,人到了一定年紀之後會出現身心衰頹的現象。這種進程是無可避免的。到了一定時間以後,我們的活動能力會衰退,心智能力往往也會減弱,對世界的態度也會跟著改變。
為什麼對我們個人而言,「老年」很重要?
因為是老年——而不是死亡——揭露了我們之前的人生有意義還是沒有意義。
西蒙.德.波娃如何「論老年」?
如同石破天驚的《第二性》,西蒙波娃再次打破西方千年的沉默,從神話、歷史、文學、社會學、哲學、人類學、生物學、醫學等多元角度,深入探討人類文明中各種對於「老年」那些從未被正視、辯證過的觀念,使本書成為時間軸橫跨千年、空間軸跨越不同國家與文化的第一份老年研究論述。
她將本書切割為兩部,第一部是由外而內的檢視,亦即人類各種社會——含括偏遠世界的原始部落、東方傳統國度與歐美文明世界——如何為了存續而頌揚青春的活力、繁殖力,畏懼老年的精力消退、無生育能力,闡述社會與家庭如何看待家中的老者,以及歷史上的哲學家、文學巨匠對於老年的觀點。帶領讀者發掘他們的觀點如何影響了整個西方社會,也點出這些影響如何在人類的心理與社會上落腳,塑造了我們對於「老年」的刻板想像。
第二部則是由內向外的透視,西蒙波娃精細描繪了老年在個人身上造成的身心煎熬,也藉此揭露了老年人對於生命/人生所懷抱的熱情,事實上一點都不遜於年輕的世代——跟社會習以為是的預期正好相反。這個社會只知道附和「人生就如同四季遞嬗或時日流逝,老年相當於冬季或黃昏」的陳腔濫調;這個社會也深信人到了一定年紀後應該「精神自動昇華」,在各種德行上作為他人的典範,沒有資格擁有和年輕人一樣的慾望、感受、渴求。他/她如果不符合社會期待的形象,就會被按上「老不修」的道德指控。所有關於老年的迷思,使成年人將老年人視為他者,而非他的同類。
如何對待老年族群,反映了我們社會的價值觀
西蒙.德.波娃認為:一個社會怎麼對待老年人,揭露了這個社會的原則及其目的。
我們的社會讓勞動者可以過日子,卻拒絕讓他們證明自己的存在具有意義。像荒漠一樣的人生,讓他們老後無法投入願景之中,而這些願景原可使他們老後的世界仍具有目的、價值與存在的理由——讓他們活得像個人。當他們為當前無意義的人生而感到絕望,那是因為他們人生的意義向來都被人竊走。
這種悲慘的生命終局,意味著一切得重頭開始:這個殘傷人的社會系統必須進行徹底的改變。
西蒙.德.波娃要藉此書打破沉默的陰謀,在本書中如實勾勒「老者」這群「賤民」的處境,描繪他們如何經歷社會面、個人心理面上的掙扎。她要讓世人聽見他們的聲音,並鼓舞、邀請讀者起身改變自己的未來,因為老者就是我們,我們即是老者。畢竟,如果我們忽視我們即將成為的,就不會知道自己是誰。
本書特色
◆ 西蒙波娃隱藏版經典作,法國重磅出版社Gallimard隆重授權
◆ 史上第一部跨千年、跨文化老年議題深度研究論述
◆ 揭穿在文明進步表象下,現代社會至今仍視而不見的結構性缺陷
直指威脅自我存在、令人難以面對老之將至的個人心理困境
◆《第二性》知名法文譯者邱瑞鑾費時三年精心翻譯
各界名家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王聰威|小說家
朱為民|臺中榮總老年醫學/安寧緩和主治醫師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郝譽翔|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作家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張翠容|香港獨立記者
郭強生|作家
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楊索|作家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鍾文音|作家
蘭萱|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顧燕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前台北市社會局長/前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現代女權主義奠基之作《第二性》作者。法國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政治活動家、女權主義者暨社會理論學家。寫作形式豐富多樣,著有小說、劇本、遊記、論述、傳記、日記、書信等30種著作,並以小說《名士風流》獲頒龔固爾文學奬。與法國存在主義大師沙特是生活、思想觀念上的最佳夥伴,積極介入社會與政治改革,在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
譯者簡介
邱瑞鑾
當代法文翻譯名家,台灣台中人,東海大學哲學系、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法國現代文學DEA(高等深入研究文憑)畢業。長年專事法文文學作品翻譯,譯筆信實流暢,致力呈現原著文風,譯著少而精緻,包括《可笑的愛》(作者米蘭.昆德拉特別指定全新法文版翻譯),《貓咪躲高高》、《綠色牝馬》,《潛水鐘與蝴蝶》、《位置》、《身分》、《小姐變成豬》、《金魚》、《戴眼鏡的女孩》、《一直下雨的星期天》、《O孃》、《種樹的男人》、《第二性》(唯一法文直譯經典中文全譯本)。曾將十多年來每日進駐法國國家圖書館的讀書日記寫成《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