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裏的斷章◎張惠
平常價 $28.00「這書遊移於古典與虛、實,寫得生動有趣;每篇「斷章」主題不同,話題說不完。」
—香港作家聯會委任理事 潘金英
「於尋章摘句之外,經過多番分析、綜合以及演繹、推理,從形下層面到形上層面的一種提升。吳宓稱之為從詩歌到哲學的提升。」
—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中文系教授 施議對
「我們需要多一些張惠教授那樣的年輕學人,以紮實的學術修養寫出輕鬆的文化小品,讓更多年輕人覺得古典文學可敬可親。」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 文灼非
「在隨筆中,我們可以看到她與學生討論的情形,使得本書充滿了一種教學相長的靈動活力,也讓人感受到經典的藝術魅力。」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勇強
作者簡介
張惠,北京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合培養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博士後。現任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南社研究中心研究員,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香港紅樓夢學會會長。研究領域包括中美紅學、國學與漢學,中國古典小說、中國古典戲曲,中國近現代文學與翻譯小說等。專著《紅樓夢研究在美國》獲中國博士後優秀學術成果獎,獲得國家社科重點項目、青年項目共十四項。
海角·孤舟◎麥華嵩
平常價 $23.00此書以〈海角〉與〈孤舟〉兩個故事交錯串聯而成,兩者表面雖不相關,但實際上都在描寫一個混亂的人類境況。〈海角〉戰禍連年,一群人被世界遺忘在大地與汪洋相接的一隅,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故事從人與人之間的無盡爭執,寫到邦與邦之間的殘酷戰鬥。〈孤舟〉的故事同樣發生在戰禍之中,以安史之亂為背景,以孤舟作主要線索串聯敘述,描寫潦倒漂泊的杜甫以及他遇上的人物,同時也用詩句為引喻,沉思身處亂世的無力感。兩個故事都運用不同角色的視點切入,像萬花筒般折射對人情世相的感悟。
作者簡介
麥華嵩
麥華嵩,1972年出生於香港,作品包括古典音樂評論、散文及小說。著有古典音樂小史及隨筆集《永恒的瞬間》,散文集《觀海存照》、《聽濤見浪》、《眸中風景》,短篇小說集《浮世蜃影》,長篇小說《回憶幽靈》、《繆斯女神》、《死亡與阿發》、《天方茶餐廳夜譚》等。
消遣繁華◎李浩榮
平常價 $26.00作者活躍於香港文藝界,結交甚廣,書中紀錄了他與眾多著名作家、教授的訪問片段,或聽講心得,當中包括余光中、陶然、鍾玲、何福仁等。內容除了有關文學的輕鬆討論,亦遍及社會、政治、宗教等方面,行文間帶出不少名家逸事、趣聞,走進名家的生活,讓我們看見枝枝妙筆之下更親切的一面。縰然並非學術專論,其中討論仍往往言輕意重,細細讀之,必能如作者般從中覓得不少感悟。
作者簡介
李浩榮,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文學士,香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文科碩士,現職中學教師,曾任《明報月刊》、《明報.明藝版》特約記者、《香港作家》特約編輯、第五屆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2019)小學組評審。曾獲獎項:第三十六、第三十七屆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冠軍;第三十六屆青年文學獎兒童文學公開組「傑出少年作家獎」;2010年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亞軍;2010城市文學創作獎散文組冠軍;第二屆華語校園網絡文學大賽新詩組冠軍;2017年大學文學獎新詩組亞軍;第四十四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季軍。
火鳳凰的預言◎黃德偉
平常價 $20.00早在中學時期,黃德偉便已用靖笙等筆名寫詩。之後到台灣大學讀書,更受其時活躍詩壇的影響而開始積極創作,才有了這本詩集中的大部份詩歌。是次再版,詩集共分作三輯,均為他青年時期所寫的作品。當中首兩輯保留了詩刊初版時的樣式,並附上其時所寫的跋言與後記。現添的第三輯則收錄了散發在各詩刊報紙中的作品,算是對其詩歌一次較完整的整理。
解讀黃氏的詩並不容易,當中大量的神話典故凝練而私人化,並通過一種毫無滯留的速度疊加成無數個似幻疑真的場景,將現實揉成一種敏感且強迫式的精神性探索。他最終將目光放到了火鳳凰的意象上。歷經無數次浴火重生的火鳳凰,無疑從多個層面而言,完美融匯了詩人所渴望的悲劇性與精神性。一方面火鳳凰依憑著過去的經驗,明確知曉自身終將死亡並再次復活的永恆使命,遂能在真正意義上從容且放縱地接受這一現實,可以直面死亡,並通過死亡本身打破生命的既定程序,通過復活來容納新的死亡可塑性。
黃德偉,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比較文學),前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主任。主要著作有:《火鳳凰的預言》(詩集)、編著有:《盧梭在中國》、《閱讀張愛玲》等。
看路開路——慕容羽軍香港文學論集◎慕容羽軍(編者:黎漢傑)
平常價 $26.00本書收錄慕容羽軍生前探討香港文學的篇章,除了專門討論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香港文藝刊物的歷史之外,更以親歷者的角度暢談長期參與本地文藝期刊的種種點滴。本書更收錄作者專門談論個別本地作家的文章,例如:碧侶、俊人、司馬璐、徐速、侶倫、葉靈鳳、張弓、林適存、李輝英、徐訏、曹聚仁、陳潞、胡蘭成、張愛玲、徐訏等等,可以說是認識香港文學必不可少的參考書。
慕容羽軍,一九二五年出生,廣東廣州人。原名李維克,又名李影。少年時參加對日作戰戰地服務,進出湘桂戰場,戰後從事新聞工作。五十年代南來香港,曾在中學和大專院校執教鞭,歷任《少年雜誌》主編、《文藝新地》執行編輯、《東海畫報》總編輯、《中文星報》總編輯。從事文學研究、創作,先後出版小說、散文、詩詞、文學理論等三十餘部。著名作品有《島上箋》、《為文學作證》、《論詩》、《詩僧蘇曼殊評傳》、《濃濃淡淡港灣情》、《長夏詩葉》、《星心曲》、《山頂一縷雲》、《白雲故鄉》和《瘦了,紅紅》等。
矜憫護航: 廿五年臨床護理管理工作經驗分享◎陳潔開
平常價 $21.00現在,大多數人都是在醫院出生,在醫院離世,醫護人員無時無刻感受著人生的喜樂和哀傷,感情與理智也時常受到考驗。負責臨床護理管理者,更經常是處於夾縫之中。我這位掌舵手的使命,是要帶領前線臨床護理的同事,直接服務病人,為生命創造奇蹟,同時關顧病人身、心、社、靈的整全需要,為病人謀福祉。筆者從事護理工作四十一年,以「矜憫為懷,全人關顧」的旗號,經過不少驚濤駭浪,今天退下來了,但仍然保持著對護理工作的熱誠,因此把多年護理的經驗和軼事記錄下來,留下回憶之餘,也跟大家分享。
陳潔開,香港那打素護士學校畢業,一九九七年十月入學至二〇一八年十月三十一日退休,告别四十一載護理生涯。當中二十五年擔任前線臨床護理管理工作。性格活潑開朗常帶微笑的樂觀態度,爽快又傾得,做事熱心認真,本著矜憫為懷的心去服務病眾,帶領護理同事手挽手並肩工作,全力以赴,鞠躬盡瘁,是眾人的好榜樣,又為同事去遮風擋雨而有開姐(遮)之名。將來或會投身義工、寫作及教學行列,更計劃行萬里路,樂活豐盛人生。
網絡危情◎吳洛曦
平常價 $28.00翁靈文訪談集◎翁靈文
平常價 $36.00一篇又一篇資料翔實的訪談,呈現一個時代讀書人的面貌。
内容圍繞書房的珍寶,直達愛書文化人的心靈殿堂。
作者簡介
翁靈文,祖籍江蘇常熟。
戰前赴港,初執教於培英中學,後擔任大地影業公司電影《孤島天堂》及《白雲故鄉》副導演工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返回內地,投身抗日救國劇團,身兼編、導、演多職,輾轉於雲貴川廣泛開展抗日宣傳。
1947年應大中華電影公司朱旭華先生之邀赴港,負責宣傳部工作。同年加盟永華電影公司,負責創業版電影《國魂》、《清宮秘史》宣傳工作。
50年代中期,轉投中國聯合影業公司,負責宣傳部工作。
5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先後於邵氏兄弟公司和《電影圈》、《香港影畫》、《讀者文摘》等雜誌,負責宣傳及編輯工作。
1981年初,任職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公關部高級公關主任,1991年改任公司顧問直至2002年退休。同年8月病故,享年89歲。
興之美學◎羅青
平常價 $21.00「興之美學」的定義與演化與「比、賦美學」比較起來,確實是中國詩中較為複雜棘手的問題,但也是中國詩學、美學中,最突出的特色。龐德對興之美學的詮釋及轉化,現在看來,其實不夠全面,也不深入。胡適及其以後的新詩人,在五四新文學運動前後,雖然也仿效龐德,把翻譯的英美詩,收入自己的創作詩集,作為中國新詩的新方向,但卻根本沒有注意到此一詩學或美學問題,無心也無力一探究竟。至於儒家「興之美學」,所謂「興、觀、群、怨」在中國歷代是怎麼發展的,在各個時代產生了多少變化,與文學、美術、工藝等其他藝術之關係為何?都是急待深入釐清的問題,值得作進一步的分析討論。
作者簡介
羅青,本名羅青哲,湖南省湘潭縣人,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五日生於青島。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任輔仁大學、政治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所、翻研所、美術系所教授,中國語言文化中心主任。明道大學藝術中心主任、英語系主任。一九九三年獲傅爾布萊德國際交換教授獎。
一九七四年獲頒第一屆中國現代詩獎,國內外獲獎無數,被翻譯成英、法、德、義、瑞典等十三種語言。畫作亦獲獎多次,並獲大英博物館、德國柏林東方美術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美術館、美國聖路易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遼寧美術館、臺灣美術管等國內外公私立美術館收藏。曾出版詩集、詩畫集、畫集、論文集、畫論集五十餘種。
花已盡:十人小說選◎秀實, 胡燕青, 惟得等等
平常價 $30.00藍色獸◎羈魂
平常價 $23.00
作者簡介
詩人的黃昏:唐代詩人的素描◎江思岸
平常價 $28.00詩歌讀本◎秀實、雲影、紫凌兒
平常價 $28.00 《詩歌讀本》收錄了大陸詩人紫凌兒、香港詩人雲影與秀實三位的詩歌作品。
紫凌兒的「終南山」在陜西西安,雲影的「西貢」在香港以南,秀實的「穗園」是廣州市的一個片區。終南山的連緜浩瀚,西貢的寧靜港灣,穗園的煙火人間,呈現於詩歌中,各具特色。
三人的詩篇都斟酌於詞,縝密細膩,別具懷抱。其掌握的藝術距離,為美保鮮,讓讀者可解可嘗!故名為「詩歌讀本」。
作者簡介
秀實
創立「婕詩派」。獲頒羅馬尼亞東西國際學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rient-Occident(Romania)院士。曾獲「新北市文學獎新詩獎」、「香港大學中文系新詩教學獎」等。著有詩集、散文集、小說集、評論集凡三十餘種。
雲影
居香港,喜歡紫羅山頂的月光,出版個人詩集《必要條件》。另有合集《春風破》、《中國詩人印象》等。《圓桌》編輯,《流派》欄目主編,《女也》副主編。
紫凌兒
80後。陝西省作協會員,作品散見《詩刊》《延河》《飛天》等各時期文學期刊,出版著作《春天的紫淩兒》《太白路1067號》《終南山記》等三部。有作品獲獎、並入選文學選本。任香港《圓桌詩刊》編輯。
路從書上起◎惟得
平常價 $28.00通俗與經典◎陸潤棠
平常價 $26.00「通俗篇」的文章環繞着流行音樂與文化,「經典篇」的文章觸及文字及媒介表達的問題,結尾部份加入七篇有關「啓蒙與成長」主題散文和創作,構成一往事掠影的卷外篇。
這本集子的文稿都是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後東扯西湊,毫無心理壓力下寫成。文體帶點像西方自十九世紀流行的Causerie味道,這種書寫又稱causeries du lundi,英語即 Monday Chats,具文藝性之餘,亦可下具家常,街談巷議,而不需服膺一般學院式的Publish or Perish 的標準,在人到「聽雨僧廬下」的境地,亦誠一樂事。週末飲茶(1)第一冊◎初文出版社
平常價 $28.00遇見◎宣希
平常價 $28.00醉書小站◎許定銘
平常價 $26.00《醉書小站》是《書鄉夢影》的姊妹篇。二○○八至二○一二年間,我在《大公報》副刊《大公園》開專欄寫書話,欄名本來就想叫《醉書小站》,一圖配僅四五百字的短文,目的在吸引愛文學的讀者,在緊張繁忙的生活中,抽十分八分鐘歇一歇,欣賞一幀漂亮的書影,讀一段短文以調劑生活。不知何故,文章出來時,編者卻把專欄改為《醉書亭》,大概他們覺得「亭」要較「小站」來得幽雅,適合文人雅士乘涼賞風。但我對《醉書小站》念念不忘,就趁今次出單行本的機會重用原名,再請書友到站內小歇忘憂!
推薦語
每逢周日我和許定銘都在鑪峰雅集見面,談古論今,定銘兄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認識令人折服。他寫的書話和文壇掌故很受歡迎,享譽兩岸四地,七十年代第一批從內地來港尋書的文化人,都要找許定銘做他們的盲公竹。許定銘的《書鄉夢影》、《醉書小站》或者以前的書話集,都是學生和藏書家必讀的書。
——香港資深報人 鄭明仁
作者簡介
許定銘常用的筆名有陶俊、苗痕、午言、向河等,在香港受教育及成長,1962年開始寫作,早年埋首於現代詩、散文及小說的創作,近二十年專注於「書話」的評介,他在本港從事教育工作40年,開書店20年,畢生與書結緣:買、賣、藏、編、讀、寫、教、出版,八種書事集於一身,花甲以後自號「醉書翁」。
長廊的短調◎梓人
平常價 $22.00梓人,原名錢梓祥,祖籍廣東三水,一九三六年在香港出生。聖約瑟中學畢業,聯合書院外文系肄業。五十年代開始寫作,發表在《星島日報,學生園地》、《中國學生周報》、《人人文學》、《海淵》、《大學生話》、《蕉風》、《好望角》,後來尤其在《文壇》上發表了不少短篇。短篇小說在六十年代結集為《四個夏天》及《離情》兩書。其著名短篇〈長廊的短調〉更多次入選各香港小說選集。
閱讀我城——文學評論集◎蔡益懷
平常價 $28.00如果說本書的內容跟以前的論述有甚麼區別的話,那就是更多地關注近二十年來香港小說的生態,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在地情懷與社會歷史經驗、人情世態。文學是現實人生的藝術產物,是我們認識社會歷史的透視鏡。選擇以這面透鏡來審視「我城」,終究是為了更準確地解說此城的前世今生,言說她的人間故事與千百般生存況味。
除了地域的關注,還要張眼看世界,所以本集中也收錄了若干談文說藝的篇章,從器識與文藝等等方面來闡述藝文觀,並評說一些藝文現象,一如他山之石,與「我城」論述互為補充。
蔡益懷﹙筆名許南山、南山﹚,文學博士,作家、文學評論家,著作有︰小說集《前塵風月》、《情網》、《隨風而逝》、《裸舞》、《東行電車》,文學論文集《港人敘事》、《想像香港的方法》、《拂去心鏡的塵埃》、《本土內外》,文藝學專著《小說,開門》、《妙筆生花》等。著作曾獲豐子愷散文獎、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颱風季◎盧因
平常價 $26.00香港故事:金庸小說的誕生◎區肇龍
平常價 $28.00 「書名提示『香港故事』,用意已呼之欲出,認為香港的歷史大場景,實促成金庸作品的誕生。作者循此而用力,以簡練的文筆,鋪陳豐贍的材料,益見脈絡條暢,富有思致,讓我十分驚艷。」
—鄭吉雄教授(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文化歷史講座教授)
「本書將傳記研究、文化史闡釋、文學場域分析、文本精讀諸方法融為一體,並致力於通過史料的發掘,『親臨』五六十年代香港文學的現場,並試圖呈現當年香港文化界和傳媒界的歷史樣貌,顯得尤其可貴。」
—張檸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歷來研究金庸小說的專著,多如恆河沙數,惟近世學者均以分析文本內容與藝術手法為研究重點,針對香港社會與金庸的關係則如鳳毛麟角。本書可貴之處,在於作者在前賢研究成果上,補苴罅漏,探討當時香港社會與政治環境因素對金庸小說形成的影響,以及金庸小說對香港文學發展所帶來的啟示,可謂發前人未發之覆,是書的研究價值可見一斑。」
—余文章博士(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
「香港至今仍未見有金庸小說的博士論文,然而香港最應該有金庸小說的博士專論。區肇龍博士將其論文修訂出版,精益求精,從作者背景、社會歷史脈絡、武俠小說傳統、文本內部研究等進路研究金庸小說,資料詳實,見解獨到,為金庸小說研究補上了漂亮的一筆。」
—譚志明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高級講師)
區肇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文學博士,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文科碩士,嶺南大學中文系榮譽學士。曾任教於嶺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演藝學院、職業訓練局等高等院校。二〇一九年獲邀出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訪問學者及《香港教師中心學報》的論文評審。曾於《文學論衡》、《名作欣賞》、《文學教育》、《國文天地》、《教育與教學研究》(前《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語文建設通訊》、《香港文學》等發表文章。曾參與多個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現為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香港中國研究生會、香港中國語文學會、美國亞洲學會等專業學會的會員。
香港文學半生緣◎馮偉才
平常價 $33.00香港文學書目續編(1996-2016)◎ 黎漢傑, 黃駿, 王芷茵
平常價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