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1965-1966
- 9786267236000
- 9786267236185
- 9786267236581
- 9786267236871
- 9786267236932
- 9786267478110
- 9786267478202
- 9786269599134
- Didier Eribon
- Geoffrey B. Robinson
- Illegality
- Inc.: Clandestine Migration and the Business of Bordering Europe
- John Gray
- Kieran Setiya
- Michel Foucault
- 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
- Ruben Andersson
- The Killing Season: A History of the Indonesian Massacres
- thelostriver
- 《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
- 中年哲学:写给所有与不可逆的时间搏斗的人
- 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 亞洲史
- 亞洲第一:尤美女和臺灣同婚法案的故事
- 人文社科
- 人類學
- 個人經歷
- 傅柯
- 傑弗瑞·羅賓遜
- 其他
- 動物
- 南亞
- 台灣
- 台灣島嶼
- 同志與跨性別研究
- 哲學
- 基伦·赛提亚
- 基倫·賽提亞
- 大自然
- 女性勞動
- 尉遲秀
- 小說
- 島嶼幻想曲:戰地馬祖的想像主體與未來
- 戴伯芬
- 政策與移民
- 散文
- 文字
- 新寶島
- 春山出版
- 時代革命
- 書
- 末代女矿工:海山煤矿,与一位社会学者对矿工阿嬷的生命考掘
- 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 杀戮的季节:一九六五至六六年印尼大屠杀史
- 杰弗瑞·罗宾逊
- 東南亞
- 林瑋嬪
- 歐洲與非洲邊界
- 歷史
- 殺戮的季節:一九六五至六六年印尼大屠殺史
- 民族學
- 沒口之河
- 海外
- 猫哲学:猫与生命意义
- 當代思潮
- 當代思潮/哲學
- 礦業
- 社會觀察
- 社會議題
- 約翰·葛雷
- 繁體
- 约翰·葛雷
- 翻譯
- 自然生態
- 自然科普
- 英美哲學
- 菊花如何夜行軍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記錄
- 譯者:陳信宏
- 貓哲學:貓與生命意義 Feline Philosophy: Cat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 迪迪耶·艾希邦
- 鍾永豐
- 閻紀宇
- 陈信宏
- 陳信宏
- 陳昭如
- 電影
- 非法公司:來自非洲的祕密移民如何在歐非各國形成一門好生意
- 非虛構文學
- 香港
- 馬祖
- 魯本·安德森
- 黃崇凱
- 黃瀚嶢

【預購】島嶼幻想曲:戰地馬祖的想像主體與未來◎林瑋嬪
平常價 $41.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一部超越冷戰框架的馬祖民族誌
一個既是馬祖,也是臺灣的故事
──夾在兩岸之間的島嶼,如何以小搏大,想像未來?
「同島一命」是今日臺灣耳熟能詳的團結抗疫口號,事實上這句精神標語早在半世紀前已經出現,廣泛分布在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馬祖列島──熟悉於它地理上的存在,陌生於其他所有一切。
本書是第一部馬祖民族誌。作者不採冷戰框架由上而下俯瞰馬祖,改採由下而上的視角,引領我們貼近馬祖人的生活世界與內心感受。
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馬祖列島只是散落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島嶼,卻因美蘇冷戰與臺海兩岸衝突,一夕之間變成前線戰地,被迫接受軍事統治。然而,當軍事統治於一九九二年結束,擺脫戰地身分的島嶼反而面臨邊陲化的危機,以致馬祖人對於未來應走向何方,一直感到困惑憂慮。
本書作者林瑋嬪二○○六年首度造訪馬祖,此後十餘年多次前往進行深入田野調查,思考馬祖人在當代如何重新認識自我與想像島嶼的未來。她以極富畫面的文筆,生動描繪馬祖從早期漁村時代、二十世紀軍管時期,到二十一世紀今日的樣貌;其中,「以小搏大」和「想像」為貫穿全書的核心概念,作者細密分析二者如何在歷史中形成演變,並且持續影響島上人們的行動。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回顧島嶼歷史,介紹一九四九年前與後馬祖社會文化的巨大轉變,並揭示賭博之於馬祖的特殊意義。第二部探討新媒體技術(網路)引進馬祖後,對於建立馬祖想像共同體的重要性。第三部討論解嚴後馬祖人對島嶼未來提出的各種想像(跨海進香、博弈計畫),以及想像之間呈現的世代差異。
臺灣和馬祖處境相似,身為夾處於強權間的島嶼,每當地緣政治發生變化,都必須快速因應,重新定位,設法增強乃至創造與世界的連結。因此,馬祖的故事,就是臺灣的故事;馬祖人的嘗試與努力,值得臺灣思索借鏡。
本書英文版為「劍橋臺灣研究叢書」首作,中文版由作者親自改寫增訂。
*封面畫作/〈她的艾綠色〉(馬祖畫家劉梅玉繪)
共同推薦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
宋怡明|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
徐進鈺|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特聘教授
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趙彥寧|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呂欣怡|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楊綏生|前連江縣縣長
曹爾元|前連江縣觀光局局長
劉家國|馬祖資訊網站長
曹以雄|前連江縣文化局局長兼刺鳥咖啡書店經營者
曹爾嵐|連江縣牛角村村長
曹雅評|馬祖青年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李 問|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
在《島嶼幻想曲》中,林瑋嬪深入探究位於臺灣海峽的馬祖島民如何不斷創造自身與社群。她的民族誌寫作不但觀察敏銳又極富創見,且以相當有說服力的方式說明變動的地緣政治與新興科技如何為島嶼帶來新的動力,提供創造新認同的可能。馬祖是一個非常獨特、甚至可說獨一無二的地方。但林瑋嬪有力又生動的分析則顯示,馬祖的故事不單只屬於馬祖,而與世界上每個角落都有關係。──宋怡明(《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作者)
一個既是馬祖,也是臺灣的故事
──夾在兩岸之間的島嶼,如何以小搏大,想像未來?
「同島一命」是今日臺灣耳熟能詳的團結抗疫口號,事實上這句精神標語早在半世紀前已經出現,廣泛分布在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馬祖列島──熟悉於它地理上的存在,陌生於其他所有一切。
本書是第一部馬祖民族誌。作者不採冷戰框架由上而下俯瞰馬祖,改採由下而上的視角,引領我們貼近馬祖人的生活世界與內心感受。
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馬祖列島只是散落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島嶼,卻因美蘇冷戰與臺海兩岸衝突,一夕之間變成前線戰地,被迫接受軍事統治。然而,當軍事統治於一九九二年結束,擺脫戰地身分的島嶼反而面臨邊陲化的危機,以致馬祖人對於未來應走向何方,一直感到困惑憂慮。
本書作者林瑋嬪二○○六年首度造訪馬祖,此後十餘年多次前往進行深入田野調查,思考馬祖人在當代如何重新認識自我與想像島嶼的未來。她以極富畫面的文筆,生動描繪馬祖從早期漁村時代、二十世紀軍管時期,到二十一世紀今日的樣貌;其中,「以小搏大」和「想像」為貫穿全書的核心概念,作者細密分析二者如何在歷史中形成演變,並且持續影響島上人們的行動。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回顧島嶼歷史,介紹一九四九年前與後馬祖社會文化的巨大轉變,並揭示賭博之於馬祖的特殊意義。第二部探討新媒體技術(網路)引進馬祖後,對於建立馬祖想像共同體的重要性。第三部討論解嚴後馬祖人對島嶼未來提出的各種想像(跨海進香、博弈計畫),以及想像之間呈現的世代差異。
臺灣和馬祖處境相似,身為夾處於強權間的島嶼,每當地緣政治發生變化,都必須快速因應,重新定位,設法增強乃至創造與世界的連結。因此,馬祖的故事,就是臺灣的故事;馬祖人的嘗試與努力,值得臺灣思索借鏡。
本書英文版為「劍橋臺灣研究叢書」首作,中文版由作者親自改寫增訂。
*封面畫作/〈她的艾綠色〉(馬祖畫家劉梅玉繪)
共同推薦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
宋怡明|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
徐進鈺|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特聘教授
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趙彥寧|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呂欣怡|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楊綏生|前連江縣縣長
曹爾元|前連江縣觀光局局長
劉家國|馬祖資訊網站長
曹以雄|前連江縣文化局局長兼刺鳥咖啡書店經營者
曹爾嵐|連江縣牛角村村長
曹雅評|馬祖青年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李 問|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
在《島嶼幻想曲》中,林瑋嬪深入探究位於臺灣海峽的馬祖島民如何不斷創造自身與社群。她的民族誌寫作不但觀察敏銳又極富創見,且以相當有說服力的方式說明變動的地緣政治與新興科技如何為島嶼帶來新的動力,提供創造新認同的可能。馬祖是一個非常獨特、甚至可說獨一無二的地方。但林瑋嬪有力又生動的分析則顯示,馬祖的故事不單只屬於馬祖,而與世界上每個角落都有關係。──宋怡明(《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作者)
作者簡介
林瑋嬪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與人類學系系主任。專長為宗教、親屬與想像。著有專書 Materializing Magic Power: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Villages and Citie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5)。該書獲得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中文改寫為《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臺大出版中心,2020)。二○二一年出版馬祖專書Island Fantasia: Imagining Subjects on the Military Frontline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另編有《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體》(臺大出版中心,2018)與《氛圍的感染:感官經驗與宗教的邊界》(臺大出版中心,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