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種兩性關係
- 9786263102644
- 9786263102699
- 9786263103047
- 9786263103351
- 9786263103412
- 9786263103580
- 9786263103788
- 9786263103795
- 9786263104013
- 9786263104365
- 9786263104402
- 9786263104440
- 9786263104464
- 9786263104938
- 9786263104969
- 9786263105119
- 9786263105218
- 9786263105225
- 9786263105393
- 9786263105744
- 9786263106048
- 9786263106130
- 9786263106215
- 9786267052761
- 9789861735702
- 9789863443278
- 9789863443698
- 9789863446729
- 9789863447177
- 9789863447450
- 9789863449508
- 9789864505517
- A Brief History of Earth: Four Billion Years in Eight Chapters
- A Cat’s Tale: A Journey Through Feline History
- A Waiter in Paris: Adventures in the Dark Heart of the City
- Albert Camus
- Andrew H. Knoll
- Anthony Storr
- Christopher Leonard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Edward Chisholm
- Edward W. Said
- Ernest Cline
-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 Frames of War: When Is Life Grievable?
- Frances Cha
- How the Federal Reserve Broke the American Economy
- If I Had Your Face
- John Berger
- Judith Butler
- Julian Baggini
- Jérôme Garcin
- Kate Manne
- La Distinction : 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
- Lawrence Block
- Lyu Wen Cui
- Michael J. Sandel
- Moro Miya
- Natsuo Kirino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Philip Pullman
- Philipp Ther
- Pierre Bourdieu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eady Player One
- Ready Player Two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ichard Fisher
- Roland Barthes
- Simon Mason
- Simone de Beauvoir
- T. M. Scanlon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he Lords of Easy Money
- Ward Farnsworth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s of Seeing
- Why Does Inequality Matter?
- Writing the Novel from Plot to Print to Pixel
- Zygmunt Bauman
- culture
- interview
- politics
- power
- 一往而深
- 一級玩家
- 上野千鶴子
- 上野教授教教我!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跟著一場幽默輕鬆的世代對談,看懂一個亞洲國家的女權意識如何萌芽、建構,進進退退走到現在
- 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 世界歷史
- 世界經典小說
- 世界經典文學
- 中國史地
- 中國歷史
- 丹尼爾•卡波維茲
- 为何不平等至关重要: 从种族歧视、性别议题、贫富不均、政治制度,探讨“不公平的善意”与“平等的邪恶 ”
- 九歌出版
- 二級玩家
- 亞洲歷史
- 人文史地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祭
- 人類
- 人類學
- 人類的未來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伊索
- 余華
- 你好吗?我一直在想你
- 你好嗎?我一直在想你
- 保罗·库德纳瑞斯
- 保羅·庫德納瑞斯
- 傑洛姆‧嘉赫桑
- 克里斯多福·倫納德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写给每个人的地球简史
- 凌性傑
- 凱特‧曼恩
- 劉子倩
- 力恩君
- 動物
- 勞倫斯.卜洛克
- 區判: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 卡繆
- 古典
- 古典文學
- 可畏的想像力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同志小說
- 向田邦子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吳岱穎
- 吳懷晨
- 吳明益
- 吳書榆
- 吳莉君
- 呂文翠
- 品味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哲學
- 商周
- 商朝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喵皇正史:从史前到太空时代,魅力征服全世界的猫族大历史
- 嚴慧瑩
- 回憶
- 國學潮人誌
- 國學潮人誌2
- 國學潮人誌2:古人超有才——10位最具才情的古潮人,成敗起伏的生命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求生姿態、不同的「潮」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地球
- 坂本龍一
- 報廢物
- 夏樹
- 大師兄
- 大江健三郎
- 天上有顆孤獨星
- 天上有顆孤獨星:照亮世人獨行時
- 天香
- 太阳依旧升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人生三部曲I)
- 太陽依舊升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的人生三部曲I)
- 她們
- 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從知識的星火、敘事的力量,到作家的社會責任,「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力普·普曼的32場大師講堂
- 如果拥有你的脸
- 如果擁有妳的臉
- 如果擁有妳的臉(《時代》雜誌年度必讀百大書單)
- 姿與言
- 婚戀私語
- 孤島通信
- 孫梓評
- 安德列·艾席蒙
- 安德魯·諾爾
- 安德鲁·诺尔
- 安東尼·史脫爾
- 宋尚緯
- 宋怡慧
- 定義集
- 家变六讲:写作过程回顾
- 家變六講:寫作過程回顧
- 寓言
- 寫作指導
- 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
- 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八堂四十億年的極簡地理課
- 寵物
- 小說
- 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
- 巫靜文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平等的世界
- 廖炳慧
- 廢棄社會
- 廣場出版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张曼娟
- 张毓如
- 張一喬
- 張曼娟
- 張毓如
- 張馨方
- 当我提笔写下你:你就来到我面前
- 形影不離
- 形影不離(入門《第二性》之前必讀的西蒙波娃小說‧塵封逾半世紀、震撼歐洲文壇之精湛傑作)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性別研究
- 恩斯特·克萊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都是惡人
- 我們都是惡人:從人際關係到國際政治,由心理學認識人類生來就要作惡的本性,我們該如何與惡相處並利用其正面價值?Human Aggression
- 我隨意,你盡量
- 戰爭的框架
- 戰爭的框架:從生命的危脆性與可弔唁性,直視國家暴力、戰爭、苦痛、影像與權力
- 房慧真
- 托馬斯·斯坎倫
- 托马斯·斯坎伦
- 批判
- 找一個解釋:穿越時空的36則古文之旅,關於愛的選擇、人生境遇與對世界的詰問
- 投資理財
- 撒錢之王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教材
- 散文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字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新新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文化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日本文學
- 春花忘錄
- 時差的贈禮
-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
- 書
- 朱惠足
- 朱立安·巴吉尼
- 朱迪斯·巴特勒
- 杨照
- 林步昇
- 林詠心
- 桐野夏生
- 植物
- 楊照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歐美
- 歷史
- 歷史文化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江灝
- 汪民安
- 沃德‧法恩斯沃斯
- 法國哲學
- 法國文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活著
- 流俗地
- 海外
- 海明威
- 深时远见
- 深時遠見
- 深時遠見:時間感如何影響決策,人類如何擺脫短期主義的危局
- 渴飲光流
- 漫画绘本
- 漫畫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為何不平等至關重要: 從種族歧視、性別議題、貧富不均、政治制度,探討「不公平的善意」與「平等的邪惡 」
- 無用人口
- 燕食記
- 王安憶
- 王德威
- 王文兴
- 王文興
- 王昭華
- 王榮輝
- 王翎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查‧費雪
- 理查‧费雪
- 理論
- 生命
- 生活
- 生活哲學
- 田房永子
- 申昀晏
- 男時女時
- 男時女時(日本國民作家向田邦子離世前最後小說×散文珠玉集)
- 男身
- 異常
- 異鄉人
- 當代小說31家
- 當代思潮
- 當代文學
- 當我提筆寫下你:你就來到我面前
- 皮耶‧布赫迪厄
- 盛世
- 監獄大學:從閱讀思辨《罪與罰》
- 知識分子論
- 社会议题
- 社會批判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神話學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章蓓蕾
- 簡史
- 約翰·伯格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經濟
- 經濟學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續集
- 羅蘭巴特
- 美國
- 美國文學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聆聽樹木的聲音
- 聯準會如何崩壞美國經濟,第一部FED決策內情報告
- 胡欣
- 自傳
- 自然科普
- 自願被吃的豬
- 舞鶴
- 艾德華·薩依德
- 英國文學
- 英美哲學
- 茂吕美耶的历史手帐
- 茂呂美耶
- 茂呂美耶的歷史手帳:十八個你一定要認識的日本人物
- 草莓與灰燼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文創作
- 華文小說
- 華文文學
- 菲利浦·泰爾
- 菲力普·普曼
- 葛亮
- 蔡傳宜
- 蔡惠伃
- 蔡承志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虎斑猫芭芭
- 虎斑貓芭芭
- 裸命
- 西蒙·德·波娃
- 觀看的方式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許三觀賣血記 (新版)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詹鳳春
- 譯者:宋瑛堂
- 譯者:盧靜
- 译者:卢静
- 谷蕾
- 貓
- 賽門·梅森
- 走訪
- 跟蘇格拉底學思辨
- 跟蘇格拉底學思辨:從《對話錄》學習如何質疑、怎樣探究?矯正僵化思維、屏除固有偏見,寫給每個人的理性思考與對話指南 The Socratic Method: A Practitioner’s Handbook
- 車熺垣
- 造夢者
- 造夢者:吳岱穎絕版詩作精裝復刻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邁可·桑德爾
- 邊緣人手記
- 邊緣人手記:寫給在喧囂中仍孤獨的我們
- 邱德亮
- 鄭毓瑜
- 閻連科
- 陳信宏
- 陳冠中
- 階級病院
- 音樂使人自由
- 香港
- 馬欣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麦田
- 麦田出版
- 黃煜文
- 黃錦樹
- 黎紫書
- 齊格蒙·包曼
【預購】 太陽依舊升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的人生三部曲I) The Sun Also Rises◎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譯者:宋瑛堂)
平常價 $31.00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得主、《譯者即叛徒?》作者宋瑛堂擔綱翻譯
獻給「失落的一代」──從鬥牛透視愛慾與死亡,海明威公認最好的作品
▍《太陽依舊升起》──奠定海明威大師地位的第一部長篇傑作
▍《戰地春夢》──海明威技藝最純熟、透視人性殘暴本質的戰爭文學經典
▍《戰地鐘聲》──海明威最為人熟知的長篇小說
◎《太陽依舊升起》為海明威第一部重要長篇小說,海明威傳記作者、文學研究家傑佛瑞‧梅耶認定為其成就最高之作,也是現代主義初期最具代表性的小說之一
◎名列美國現代圖書館20世紀百大小說
◎「冰山」風格成為當代美國寫作典範、歐美英語文學課程必讀之作
◎收錄吳明益重量級專文導讀、海明威年表
◎諾貝爾文學獎讚嘆海明威「敘事技藝之精湛」、「對現代文學風格發揮強大影響力」
◎沙林傑、托賓、葛楚史坦讚嘆海明威的文學視野,不少當時文壇名家卻受其文字冰冷之震撼,批判人物刻劃淺薄。然而本書銷售反應熱烈,年輕男女爭相仿效海明威小說中的英雄形象與瀟灑行事,堪稱精準捕捉了一戰之後、大蕭條之前的社會氣息
「我受不了我的人生只能這樣,無法轟轟烈烈。」
「沒有誰的日子能真正轟轟烈烈,除非是鬥牛士。」
戰後萬事皆頹敗,陽光底下,凡事可以硬起心腸面對,但一旦夜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杰克‧巴恩斯在戰場上因傷失去性能力,雖愛上二度離婚的布蕾特,聽她傾訴數不清的風流韻事,在微醺的巴黎夜晚緊密依偎,卻無法真正給予彼此肉體的溫暖。他們不斷靠近又道別,深知這不是一段能夠長久的關係。有一天,布蕾特的男友出現了,未婚夫也加入一行人前往西班牙的旅途。在鬥牛場上,一場衝突爆發……
二十六歲生日那天,海明威才剛與妻子欣賞完鬥牛表演,突然動筆著手寫一部名為《嘉年華》的小說,一年後,小說改名為《太陽依舊升起》,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現代主義小說問世了。小說靈感來自海明威與當時妻子哈德莉糾葛的感情生活,更從「失落的一代」獨特心境探討紛亂愛慾裡人性的黑暗與荒蕪。
●就寫作而言,「海明威的影響」,不過是對公共領域用詞做了一定程度的釐清。
●測試一本書好不好,端看你能拋棄多少好東西。
●若是情節敘述我會動手書寫,因為對我來說這最有挑戰性,況且手寫可以更貼近紙張;不過若處理人物對話我就用打字機,畢竟人說話的方式就跟打字機打字時一樣。
●沒有所謂的當代主題。亙古以來寫作的主題不外乎:愛情;缺乏愛情;死亡;死亡的暫時逃避(此即我們所說的生命);靈魂、金錢、榮譽和政治的不朽或欠缺不朽。
●要寫與生命有關的東西,你先得活出生命!
●賽馬新聞是真正的虛構藝術。
◎諾貝爾文學獎、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美國二十世紀最重要作家
美國二十世紀文學經典作家。一九二五年以短篇小說集《我們的時代》出道,曾以《老人與海》獲得一九五三年普立茲文學獎、一九五四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譽「對現代文學風格發揮強大影響力」。代表著作有《太陽依舊升起》、《戰地春夢》、《戰地鐘聲》、《雪山盟》、《渡河入林》、《流動的饗宴》等。尤以短篇小說聞名於世。其風格獨具的「冰山理論」影響了許多後來的寫作者。
海明威生平之精采,絕不亞於他的小說。他是記者,專赴戰爭前線的那種戰地記者;他是鬥士,著迷於西班牙鬥牛、海釣馬林魚及拳擊肉搏的那種戰鬥;他是獵人,非要從事親歷險境的薩伐旅(safari);但最突出的,他是個徹徹底底的賭徒,不停地與生命、愛情和寫作對賭。乃至於最後他將獵槍對著自己的時候,不禁使人想到他在《老人與海》所寫下的話:「人不是為了生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譯者簡介
宋瑛堂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臺灣大學新聞碩士,曾任China Post記者、副採訪主任、Student Post主編等職。著有《譯者即叛徒?》。文學譯作包括《兒子與情人》、《面紗》、《內景唐人街》、《幸運之子》、《分手去旅行》、《十二月十日》、《霧中的男孩》、《修正》、《迷蹤》、《該隱與亞伯》、《霧中的曼哈頓灘》、《斷背山》等。非小說譯作包括《長橋》、《親愛的圖書館》、《鼠族》、《被消除的男孩》、《間諜橋上的陌生人》、《永遠的麥田捕手》、《蘭花賊》、《宙斯的女兒》等。
【預購】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譯者:郭寶蓮)
平常價 $33.00《今日美國》盛讚:「迷人之作!」
史蒂芬‧史匹柏親導同名改編電影全球票房超過5億美元
這個故事展現了為什麼人們會不想活在現實世界,卻也同時呈現我們會因此失去什麼。它具有強烈的警世意味,也是一個精采刺激的冒險故事!──史蒂芬‧史匹柏
這場虛擬遊戲比真實人生更加險惡,想要活命,就必須一路領先!
空降《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停留榜上超過100週
亞馬遜網路書店逾40,000次讀者4.7高分好評
Goodreads網站讀者票選最佳作家、最佳科幻小說,評分近100,000筆
《出版者週刊》《連線》《紐約每日新聞》《每日郵報》《芝加哥讀者》《克利夫蘭公論報》等國際重量級媒體齊聲讚歎
麻州大學年度新生推薦閱讀課外讀物
▍強勢橫掃各大媒體選書獎項
★2011年邦諾書店科幻類最佳小J說
★2011年哈德遜書店最佳小說
★2011年《圖書館期刊》最佳圖書
★2011年《娛樂週刊》十大好書
★2011年蘋果電子書科幻 / 奇幻類最佳小說
★2011年Audible.com年度最佳有聲書
★201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艾力克斯獎
▍本書獻給以下讀者
★給生於80年代、長於80年代、對80年代抱著懷舊與熱愛的你
★給眷戀經典老片、反覆重看被旁人嫌無聊、一聽到片中台詞就忍不住自動說出下一句台詞的你
★給深深著迷電玩遊戲,為了破關可以熬夜到天亮的你
★給熱中於「冷知識」和「尋找彩蛋」,為之樂此不疲的你
★給渴望因為一本精采小說而心跳加速、屏住呼吸、徹夜難眠的你
▍內容簡介
一筆巨額遺產點燃全球玩家的美夢!
三把鑰匙,三道門,一場引爆世界危機的競賽即將展開!
二〇四〇年,全球大部分的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登入「綠洲」。
經濟大蕭條,能源嚴重枯竭,各地災荒四起。為逃避這一切,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虛擬實境遊戲漸漸取代了現實生活,無一不備的「綠洲」名副其實地成為人們身心的烏托邦。
有一天,所有玩家都收到「綠洲」創造者哈勒代的死訊。這位全球首富在遺囑中宣布:勇奪「程式彩蛋尋寶競賽」冠軍的人,就可以繼承他兩千四百億美金的遺產。這場全球性的競賽規則很簡單:只要在遊戲中找到三把鑰匙,打開三道門,率先尋獲哈勒代的「程式彩蛋」,就能奪冠。「綠洲」裡有數千個星球和城市,所有人都知道三把鑰匙就在某個角落,卻始終沒有人找到過。
五年後,一向討厭現實生活的孤兒韋德,從哈勒代的遺囑看到了希望。他因緣際會找到第一把鑰匙,一夜間成了人氣獵蛋客。哈勒代的敵對廠商卻在此時找上門,試圖藉韋德之力來控制「綠洲」。虛擬世界的戰爭逐漸延伸到現實世界,在這場險惡的爭奪戰中,為了保命,他必須一路領先……
▍《紐約時報》專欄誠摯呼籲:就要讀這本!
進入《一級玩家》的世界會讓人驚歎,這種經驗既興奮又深刻。克萊恩是說故事高手,他勾勒出高清晰度的未來,令人目眩神迷,但同時又帶領我們乘坐情緒的雲霄飛車。就算不是科技技客,就算不接觸電玩,你也能享受這本書。在宅男技客的表象下,它所呈現的是動人的友誼故事、善惡的鬥爭,以及當代的愛情故事。克萊恩藉由此書來告訴我們在高度連結的數位世界中,當個真正人類所代表的意義為何。如果你愛動作片和冒險片,就要讀這本書,如果你追求愛情和人生意義,如果你想預見未來,或者只是要單純享受小說所帶來的興奮悸動,也都能從這本書裡獲得。撇開《哈利波特》、《星際大戰》和《魔戒》,令人震懾的新故事和說書人來了。別等著做好心理準備──直接買書,跳進去讀。因為這麼令人讚歎的故事是不可能等你先做好心理準備的!──《紐約時報》專欄「紐約市電影」
▍各界讚譽
你可以稱《一級玩家》稱為創意之書、融合遊戲的小說、嚴肅的科幻史詩,或者漫畫形式的流行文化混合物,然而,它卻又顛覆你賦予的任何標籤!終於,這世代的《神經喚術士》出現了!──暢銷書《失控的邏輯課》作者威爾.拉凡德
就連不玩電玩的我也讀得津津有味!──《紐約時報》暢銷小說「南方吸血鬼」系列作者莎蓮.哈里斯
我真的、真的、真的好愛《一級玩家》……我指的是那種神魂顛倒的愛!作者克萊恩以精湛技巧爬梳一九八○年代豐富的流行文化,帶領讀者輕快地馳騁在先進卻緬古的未來世界中,令人目眩神迷。──《紐約時報》暢銷書《機器人啟示錄》作者丹尼爾.威爾森
引人入勝,充滿想像力……為了拯救真實世界,玩家必須在虛擬世界裡一一破解精心設計的謎碼,智取頑固勁敵。一趟狂野不羈的閱讀之旅!──暢銷小說「沙娜拉」系列作者泰瑞.布魯克斯
一本讓你在電玩中經歷欲仙欲死境界的書……想像電玩「龍與地下城」與八○年代的電子遊樂場在一場激情的翻雲覆雨之後,生下的孩子在魔獸起源地艾澤拉斯被扶養長大!──暢銷書《垂暮戰爭》作者約翰.史卡奇
精采歷歷,栩栩如生,具有溫馨本質的虛擬探索……克萊恩這部玩家冒險傳說的想像力十足,洋溢歡樂氛圍,深具暢銷潛力。──《書訊》
在探索虛擬世界之餘也散發著一九八○年代的濃濃懷舊氛圍,就連導演約翰.休斯最死忠的粉絲也能被取悅……窩心但自貶的主角韋德所屬的宇宙怪異地融合了真實的過去和虛擬的當下,他是不可思議卻令人喜愛的完美主角!──《出版人週刊》
活潑歡樂、驚喜連連、精采刺激的冒險故事……書裡的每個句子都讓我愛不釋手!──超人氣網站「波音波音」創辦人馬克.法蘭腓勒德爾(Mark Frauenfelder)
太屌了。這本書取悅了我這副技客身軀裡的每一根技客神經。好像專為我而寫的!──暢銷小說《智者的恐懼》(The Wise Man’s Fear)作者派崔克.羅斯弗斯
作者恩斯特.克萊恩筆下的人物在虛擬世界中進行一場攸關生死的競賽──這種情節適當不過,因為作者也是奮戰不懈以求讓夢想成真。克萊恩將悲慘的惡托邦和精心刻畫的懷舊氛圍融合在一起,創造出的故事肯定會在每個真正技客的心中引發迴響。──《血誓》(Blood Oath)作者克利斯.方斯沃斯
不知怎麼辦到的,總之克萊恩成功地把技客對七○和八○年代的集體懷舊夢想放入了他們的神經系統,讓他們出神地陶醉其中,並利用他在這二十年裡重新找到的試金石創造出比閱讀更了不起的冒險。《一級玩家》提到的電影《戰爭遊戲》、電視影集《天才家庭》、阿拉丁城堡電子遊樂場,以及其他許多很棒的驚喜,在在勾起我年輕時的最美好回憶。──《唐人街死雲大危機》(The Chinatown Dead Cloud Peril)作者保羅.馬蒙
書中隨處可拾電玩遊戲、電影、小說、漫畫、歌曲和電視劇。有些顯而易見,有些隱而細微。讀了之後我確定我開始懷念這些,我相信你也會:程度則視你所屬的技客文化而定。你認出來的那些一定會讓你漾起微笑,從頭溫暖到技客的腳趾頭。然而,這本書只有這樣嗎?只是為了獎勵曾迷戀的事物而形成的技客大集合?除了沉溺於每個技客的幻想中,期望有一天我們腦袋裡那一只只裝滿某領域細瑣知識的破瓶可以讓我們聲名大噪、名利雙收,這本書還有其他的意義嗎?當然有,《一級玩家》精采地訴說著友誼、夥伴情誼、榮譽和愛。在真實世界中曾交過朋友,主動維繫友誼,或者曾愛上網友的人,就會發現這本小說裡所提到的人際關係確實可信。這本書要傳達的訊息就是,不管你是誰,來自何方,如果你對於想達成的事情集中念力,並借助朋友的一點幫忙,你一定能達成。最棒的是,它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這些微不足道的人能團結一致,就能撂倒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的大壞蛋。──「技客星球」網站書評
▍更多克萊恩精采之作
- 二級玩家
一項全新的科技ONI問世,能直接與用戶大腦連接,讓人們以真實的感官體驗「綠洲」裡的一切活動。然而,名為安納瑞克的人工智慧竟以此挾持五億名玩家,威脅韋德與他的夥伴,若不為他解開哈勒代留下的最後一道謎題,就要癱瘓所有人的大腦……
- 一級艦隊
札克覺得自己可能瘋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教室窗外,高速移動的飛碟正在空中飛行,而且,造型就像是他最愛電玩裡的敵軍戰鬥機。如果這不是夢,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札克年紀輕輕,就要跟他的爸爸一樣失去理智嗎?
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
暢銷書作家、編劇,同時也是一名父親,以及全職GEEK。他目前與家人住在德州奧斯汀,乘坐DeLorean汽車穿梭時空,也收藏相當多經典電玩。
他的代表作《一級玩家》出版至今風靡全球讀者,銷售突破一百七十萬冊。小說問世後,榮登《今日美國報》年度百大名人榜。克萊恩同時參與由名導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一級玩家》同名改編電影編劇工作,該電影全球票房超過五億美元。其後,他出版小說《一級艦隊》,銷售成績亦十分亮眼,攻占《紐約時報》排行榜超過一百週。
隨著《一級玩家》續集《二級玩家》出版,克萊恩除了再度引起國際閱讀現象,也帶起一波電玩、電影懷舊風潮。知名電玩平台Roblox搭配小說設計同名線上尋寶遊戲,吸引超過一千三百萬位玩家共襄盛舉。克萊恩受訪時曾表示,《二級玩家》改編電影拍攝也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相關著作:《二級玩家(全面升級!《一級玩家》系列最新磅礡大作)》《二級玩家(博客來獨家書封版‧全面升級!《一級玩家》系列最新磅礡大作)》《一級艦隊(《一級玩家》作者全新獨立作)》《一級玩家(電影書衣海報珍藏版)》《一級玩家》
譯者簡介
郭寶蓮
台大社會學碩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專職譯者,近期譯作包括《我們沒有那麼要好》、《心願清單》、《重生》、《長椅上的天使》、《鯨魚之歌》、《血色童話》、《夜之屋》系列等。譯稿賜教:hot8miso@hotmail.com
【預購】二級玩家(Ready Player Two)◎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譯者:黃鴻硯)
平常價 $33.00亞馬遜年度百大暢銷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好書
挑戰全面升級!
《一級玩家》 系列作強勢登場!
如果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體會到極致享受,你還願意醒來嗎?
★亞馬遜編輯精選最佳科幻小說與奇幻
★逾三萬次讀者4.3星高分評價
★Goodreads逾100,000名讀者評分
★《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赫芬頓郵報》、《舊金山紀事報》、《娛樂週刊》、《每日郵報》、《連線》雜誌、CNN、英國水石書店──國際重量級媒體一致好評
★高踞亞馬遜科幻類有聲書暢銷榜逾300天
▍本書特色
- 《星際大戰》、《魔戒》、《哈利波特》之後最令人屏息的重磅娛樂經典
- 融合懷舊的電玩、電影元素,與未來的想像
- 對當代VR虛擬實境技術的超前想像
▍第一集銷售佳績
- 全球千萬書迷引頸企盼 史蒂芬‧史匹柏親導改編電影、泰.謝里丹主演,創下五億八千餘萬美金的亮麗票房
- 《紐約時報》No.1 長達87週盤距《紐約時報》排行榜 、58國熱銷、翻譯為37種外語版本
▍內容簡介
「身分認證成功!歡迎來到綠洲!」
如果再也無法分辨真實與虛擬,
有如天堂般的感官享受,是否也可能逐步把我們逼入地獄?
韋德贏得「綠洲」創始人哈勒代的比賽後,獲得巨額財富,成為「綠洲」新一代繼承人。就在韋德漸漸與夥伴疏遠,也對生活感到茫然之際,他意外發現哈勒代留下的一項全新科技ONI,直接與用戶大腦連接後,能以近乎真實的感官知覺體驗「綠洲」裡的一切活動。這項科技一經發布立即引起風潮,為韋德賺進大把鈔票。沒想到當ONI在線使用者達到7,777,777人,哈勒代沉寂已久的網站竟又出現了新的謎語,暗示所有玩家去尋找「賽蓮靈魂」的七個碎片,神祕的是,這次任務的獎賞竟無人知曉。
就在此時,「綠洲」的另一位創建者莫洛遭到強大人工智慧綁架。韋德一行人這才發現,人工智慧竟已經與越獄的邪惡「六數人」領袖索倫托搭上線!他們被迫在有限的時間內解開謎題,找齊七個碎片,否則人工智慧就會駭入ONI科技,破壞玩家的大腦,讓「綠洲」線上的五億用戶一起陪葬……面對更複雜的謎題、更強大的敵人,韋德與夥伴再度攜手合作,他們能不能克服眼前的挑戰呢?
最後一個任務:請拯救五億條人命。
準備好登入了嗎?
倒數計時,三﹑二、一……遊戲再度開始!
▍各界對《二級玩家》系列的讚譽
迷人之作。彷彿《巧克力冒險工廠》加上《駭客任務》。——《今日美國》
令人上癮的作品。是星際尋寶遊戲,也是浪漫的真誠之作——CNN
令人愉快。給大人的哈利波特。──《赫芬頓郵報》
時間在一場接著一場冒險中無聲無息地蒸發——《娛樂週刊》
一部聰明又有趣的驚悚片,既頌揚又批判網路文化。——《舊金山紀事報》
讓人翹首期盼的經典《一級玩家》的續集,充滿機智和新的發明,是高強度遊戲冒險和八〇年代流行文化的大膽混搭。──英國水石書店
科幻小說作家約翰‧史卡奇恰如其分地將《一級玩家》形容為「阿宅聖典(NERDGASM)」──對這款關於奇幻文化的狂熱奇幻神器,這個形容再好不過了。……作者能夠將他最喜歡的玩具和遊戲融入到一個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中。──《紐約時報》
一部好玩、好笑、極具娛樂性的小說。 ……這本小說中,大量的八〇年代瑣事令人愉悅。……但即使是需要谷歌來查詢何謂 「Commodore 64」、「Inky」、「Blinky」、「Pinky」 和 「Clyde」 的讀者,也能享受這場懷舊盛宴。
──《克利夫蘭公論報》
對於那些已經開始懷念二十世紀後期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寶藏。但對於喜歡好書的人來說,這也是一本很好的讀物。——《連線》雜誌
宅的最高境界!非常有趣,也非常成功的作品。——《每日郵報》
一本超級棒的作品!這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意細節......我為克萊恩的大膽想像大感愉悅。──瓦基新聞報
迷人而富有想像力。……當遊戲玩家必須在虛擬世界中解開謎題,並智勝頑固的敵人以拯救真實的敵人時,讀者也參與了這場毫不間斷的瘋狂之旅。──泰瑞‧布魯克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沙拉娜創世紀系列」作者
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
暢銷書作家、編劇,同時也是一名父親,以及全職GEEK。他目前與家人住在德州奧斯汀,乘坐DeLorean汽車穿梭時空,也收藏相當多經典電玩。
他的代表作《一級玩家》出版至今風靡全球讀者,銷售突破一百七十萬冊。小說問世後,榮登《今日美國報》年度百大名人榜。克萊恩同時參與由名導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一級玩家》同名改編電影編劇工作,該電影全球票房超過五億美元。其後,他出版小說《一級艦隊》,銷售成績亦十分亮眼,攻占《紐約時報》排行榜超過一百週。
隨著《一級玩家》續集《二級玩家》出版,克萊恩除了再度引起國際閱讀現象,也帶起一波電玩、電影懷舊風潮。知名電玩平台Roblox搭配小說設計同名線上尋寶遊戲,吸引超過一千三百萬位玩家共襄盛舉。克萊恩受訪時曾表示,《二級玩家》改編電影拍攝也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相關著作:《一級玩家(史蒂芬.史匹柏親導同名電影原著小說)》《二級玩家(全面升級!《一級玩家》系列最新磅礡大作)》《一級艦隊(《一級玩家》作者全新獨立作)》《一級玩家(電影書衣海報珍藏版)》《一級玩家》
譯者簡介
黃鴻硯
公館漫畫私倉兼藝廊「Mangasick」副店長,文字工作者。翻譯、 評介、獨立出版海內外另類漫畫或畫集,企畫相關展覽。漫畫譯作有《竹光侍》、《惡童當街》、《少女樁》、《荔枝光俱樂部》等,文字書譯作有《圈外編輯》、《二十四隻瞳》、《九個故事》、《法蘭妮與卓依》、《抬高屋梁吧,木匠;西摩傳》、《革命的那一天》等
【預購】區判: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La Distinction : 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皮耶‧布赫迪厄 Pierre Bourdieu(譯者:邱德亮)
平常價 $68.00法國思想大師布赫迪厄扛鼎巨作
二十世紀文化社會學最經典必讀
出版逾四十年,法文直譯.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在面對品味這種研究課題時,社會學很少與社會心理學如此相似,
這是支配階級與文化生產場域的鬥爭遊戲中最攸關生死的賭注之一。
品味判斷結合理解力及感知能力,是「判斷力」的最高表現。
學究能理解但無法感覺,名流享有此判斷力卻不甚了解,
因此它能定義一個人是否完美。
也因為所有社交儀節都表明:
任何界定此一不可定義的構想,
都會被視為明顯俗不可耐的表現,
不論是學院的社交儀節或名流的規矩,
都將品味視為貴族最明確的指標。
若想擁有它,除了品味自身以外,別無可求。
──布赫迪厄.《區判》
名列二十世紀社會學十大經典,法國一代社會學大師布赫迪厄關於品味判別與美感形塑的扛鼎巨作!
探討「政治、經濟、娛樂、常民生活等層面的隱含結構,如何蘊化階級間品味外顯細微差異現象」的必讀之書!
收錄百餘幅各式田調問卷與圖繪表格,重探法國七零年代社會百工圖景!
本書獲「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補助支持,李明璁選書、邱德亮翻譯/導讀!
社會中任何的品味判斷都其來有自。《區判》出色地闡明了現代世界中產階級的自命不凡,該書出版於1979年,是一部當代法國的龐大民族志,也是對社會階層思想的深刻剖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斷在「我們認為具有美感的事物」和「我們認為俗氣或醜陋的事物」之間做出抉擇。品味並不純粹,這些不同的審美選擇都是「區判」,也就是「與其他階級的選擇相對立的選擇」。世界同時倚賴權力關係系統與符號系統運行,而品味的細緻區別,便成為社會判斷的基礎。
布赫迪厄推翻了從未被質疑過的關於美、藝術與文化的範疇:「區判」的類別取決於一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位置。決定它們的因素,一方面是「文化資本」,即教育水準;另一方面是「經濟資本」,即社會處境。透過分析不同社會階層及教育系統之間關係的轉變,在每個階層中區分出一般的行為法則,使得建立一套生活方式的「系統」成為可能。社會主體透過其成員所展現的「區判」,即美味與平淡、美麗與醜陋、別致與俗氣、傑出與低俗之間的區別判準,針對分類系統(品味)與生存條件(階層)展開分析,轉化為客觀系統選擇的形式,從而觸發了「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本書揭露了這些模式與社會階層及其生活樣態的描繪密不可分,並輔以大量田調成果及理論批評辨析,梳理了所有關於美感、藝術、品味與文化等傳統問題的重新表述。
無庸置疑,《區判》是衝擊當代社會科學最為劇烈的經典之作,國際社會學會(ISA)將其列入二十世紀最重要十大社會學著作,影響力跨越各學門領域,開拓數十年來大眾文化分析全新路徑。其所提出的美學稟賦思辨,足堪撼動康德以降的純粹美學理論,迫使研究者重探品味生產的社會條件。不論當代的經典書單如何更新汰換,永遠不會遺漏《區判》:它改變了原有的文化社會學樣貌。
法國一代社會學大師,1930年生,後於巴黎大學文學院及高等師範學院受教,取得哲學教師資格。自1964年起先後任教於法國高等研究應用學院及高等社會科學院,1981年成為法蘭西公學社會學教授。長期主編《社會科學研究學報》(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奠定其法國社會學研究主導地位。1996年自立門戶,開辦「以行動為由」出版社(Liber-Raison d’agir),專門出版社會科學宣傳小冊。終其一生,布赫迪厄不斷透過學術論辨及社會參與投身世界,著作俱稱經典,主要作品有《區判》、《學術人》、《國家貴族》、《繼承者》、《藝術的法則》、《社會學問題》、《世界的苦難》、《論電視》、《防火牆》、《實作理論綱要》、《所述之言》等。2002年辭世。
相關著作:《以火攻火:催生一個歐洲社會運動》
譯者簡介
邱德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專長法國社會文化史、飲食文化研究、品味的文化研究等議題。著有〈癖嗜文化:論晚明清文人的詭態美學〉、〈亦毒亦藥與鴉片政權〉、〈救贖經濟的理論性初探:以朝聖的宗教旅行為例〉等文章。
中法校稿:謝承叡
中文潤稿:張曉燕、 鄭倖朱
【預購】嘔吐(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法國存在主義巨擘沙特公認最高成就的長篇小說)◎沙特(Jean-Paul Sartre)(譯者:嚴慧瑩)
平常價 $35.00如果你讀到這本日記,請了解我沒有發瘋,只是深陷在嘔吐的危機之中。
自由並非牢籠之外的清新空氣,錯亂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在文化界颳起旋風的傳奇之作=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沙特自認寫得最好的一本書
卡繆、西蒙波娃、白瑞德等重量級思想家震顫注目
阮若缺(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歐洲語文學系法文組教授)專文導讀
▍本書特色
1. 諾貝爾評審委員會高度讚譽:「具有原創性、充滿自由及探求真理的精神,為這個世代立下深遠的影響。」
2. 《嘔吐》出版於一九三八年,是沙特的第一篇長篇小說,那時他三十三歲,在此之前已發表過兩本哲學論文,是被學界寄予厚望的新星。
3. 小說以日記體裁寫成,後世認為是沙特自述其青年時代思想形成的自傳式作品,透過這本書,可以看到青年沙特的思考過程。
▍內容簡介
該到哪裡去呢?能到哪裡去呢?
無論你我,都有可能成為孤獨的「嘔吐者」……
撿拾紙片是個平凡無奇的怪癖,歷史學者羅岡丹卻因此開啟了人生的一連串災難。他在撿拾的那個瞬間被觸動了,變得開始害怕觸碰物體,那溫吞噁心的感覺很快地擴散到五感,接著,連原本熟識的人,看起來也開始變得陌生。羅岡丹再也無法好好過生活。更糟的是,不只是原先的日常、就連那些視日常生活為理所當然的人都讓他渾身不適。無論走到哪裡,羅岡丹總感覺被困在令人作嘔的人事物之中。就在此時,他遇上了多年前的愛人……
《嘔吐》出版於一九三八年,是沙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融合敘事與深沉哲思,廣受時人注目,諸如卡繆、西蒙‧德‧波娃、白瑞德、莫多克等思想、文學界重量人士均曾發表正面評價。全書以日記體的形式,透過虛實交錯的文字記述羅岡丹疏離於世界的生命情狀,以及他對於存在的懷疑與思考,後世認為這是沙特自述其青年時代思想形成的自傳式作品,更是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作。《嘔吐》出版至今,仍以其在文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等面向的重要性備受討論,而沙特「存在先於本質」的思想核心也成為每一個「嘔吐者」在黑夜中前行時,一盞象徵自由的明燈。
▍《嘔吐》裡的隻字片語──你也曾經有過這種感受嗎?
1. 物體沒有生命,不應該觸動到人。我們使用它們,之後放回原位。我們生活裡充斥著它們,它們供我們使用,僅僅如此。但是對我,它們觸動我,這難以忍受,我害怕接觸到物體,彷彿它們是活生生的動物。
2. 以前──就算安妮離開我很久之後──我的思考是為了她。現在,我的思考不為任何人,甚至不再在乎字詞。字詞從我身上流過,或快或慢,我不固定在任何一點,任由它流淌而過。大多時間,我的思考無法攀附於字句,渾沌如迷霧。它們形成模糊而有趣的形狀,隨即沉沒,被我忘卻了。
3. 思想,是我讓它持續,讓它展開。我存在,我想我存在。喔!這彎曲的蛇形彩帶,這存在的感覺,我緩緩地展延它……要是我能克制自己不去思想該多好啊!
4. 這麼多年來,這是頭一次有個人讓我覺得感動,我想多了解這個人,我對他遭受到的困難、他是否有太太或是單身一人感到興趣。這完全不是出於人道,正好相反,只是因為他創作了這首曲子。
5. 一本書,當然首先會是令人厭煩而勞累的工作,它無法阻止我存在,以及感覺我存在;但是書總會有寫完的時候,書將在我身後,它的光芒將稍微照亮我的過去,那麼,或許通過它,我能夠不帶厭惡地回顧自己的人生。
▍經典軼事──沙特、《嘔吐》與仙人掌毒鹼
一九三五年,沙特參與了一場當時十分流行的藝術家與科學家聯合實驗,初次接受醫生注射仙人掌毒鹼。針對他當時的現象學研究,透過迷幻藥可以幫助他得到全新的視角──放下概念的框架,只關注事物本身。至今許多關於施打仙人掌毒鹼的文獻與經驗,堪稱是現象學研究的功臣之一。沙特很少直接寫這段經驗,只在筆記中簡短描述,這些筆記後來被收錄在《想像力》中。據沙特說,這種經驗很難觀察,當下只感到自己被迫沉沒在一種「「感官的毒霧」之中,這種感覺彷彿對他進行肉體上的攻擊,是一個充滿怪異的、極端近景的世界,其中一切都令他感到厭惡。他說自己在施打該藥物之後,有段時間一直看到身邊都是陰魂不散的螃蟹,即使知道這些螃蟹是想像出來的,他還是會跟它們說話,並且在講課時要求螃蟹們安靜。最終,他不得不向拉康尋求心理治療幫助,得到的結論竟是:螃蟹可能意味著,他害怕變得孤獨。孤獨與螃蟹後來都成為沙特作品的題材;例如在《嘔吐》》中男主角失去了對世界、對周遭人事物的認同,眼中所見處處是平凡事物分解成醜陋的樣貌、黏稠的狀態,以及各種迫近的景觀等等,造成使人不適、暈眩的感官經驗。儘管如此,多年後沙特仍然對仙人掌毒鹼的效用持正面態度,認為施打該藥物之後所看見的世界是多彩的藝術。
▍當代知識份子、媒體讚譽
《嘔吐》賦予了意識一種非凡的獨立性,並全然地賦予現實意義。──西蒙波娃,《歲月的力量》
一部經久不衰的作品,離不開深刻的思想。而這種經驗與思想、生活與對生活意義的反思之間的秘密融合,造就了偉大的小說家。——卡繆評論《嘔吐》
這很可能是沙特最好的書,因為這本書完美結合了知識分子和創造性藝術家。——美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威廉·白瑞德
哲學小說這個類型的作品中,為數不多的成功例子……本書是一個年輕人力量的展現。
——英國著名小說家、哲學家艾麗絲·默多克
沙特非凡地宰制了二十世紀法國的知識生活……被譽為「存在主義的教皇」,也是一位公認的巨星 ——《紐約時報》
沙特小說中寫得最好、最有趣的一部。——《大西洋月刊》
法國存在主義思想開山鼻祖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卻拒領的的一代大師
法國著名作家及存在主義哲學代表人物,一九〇五年出生於巴黎,年少時曾於號稱法國思想搖籃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求學,後至柏林師事胡賽爾及海德格現象學。二次大戰期間參與巴黎的反德活動,也持續發表小說、劇本著作。
一九四五年,他與西蒙‧德‧波娃等人創立《摩登時代》(Les Temps modernes)雜誌,刊載各式文學作品與批判性的分析文章,以其戰鬥風格在新聞、政治,思想以及文學圈皆引起騷動。五〇年代後,沙特的思想逐漸左傾,曾訪問中國、古巴,發表〈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一文,並受到反對者的威脅。一九六四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拒絕領獎。沙特一生從未停止積極參與政治社會運動,到了晚年仍持續支持驚動全歐的六八學運,並在一九七三年,雙眼近乎失明的情況下,擔任左派報紙《解放報》(Libération)的主編。
沙特在文學與思想上的成果十分豐厚,除《嘔吐》以外,重要作品包括:《想像力》(L''imagination)、《牆》、《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即人文主義》、《自由之路》(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蒼蠅》(Les mouches)、《可敬的娼妓》(La putain respectueuse)、《魔鬼與上帝》(Le diable et le bon dieu)等。
台灣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羅旺斯大學當代法國文學博士。目前定居巴黎,專職文學翻譯。譯有《終極美味》、《灰色的靈魂》、《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獨子》、《無愛繁殖》、《情色度假村》、《誰殺了韋勒貝克》、《反抗者》、《如果麥子不死》等書。
【預購】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從知識的星火、敘事的力量,到作家的社會責任,「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力普·普曼的32場大師講堂◎菲力普·普曼, 賽門·梅森 Philip Pullman, Simon Mason(譯者: 王翎)
平常價 $45.00「黑暗元素三部曲」全球狂銷17,000,000冊
《塵之書》二部曲問世3天熱賣超越《使女的故事》續集
最受歡迎小說家與他的故事藝術
菲力普.普曼獲獎殊榮
★卡內基童書獎(1996、2007)
★最佳卡內基童書獎(2007)
★衛報兒童小說獎(1996)
★科斯塔圖書獎年度選書(2001)
★林格倫紀念文學獎(2005)
★英國圖書協會年度作家(2018)
★詹姆斯・巴利終身成就獎(2019)
他筆下的世界影射現實,創造前所未有的閱讀現象
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大師
◎集結近二十年散文、演講精華,內含32篇故事哲學,以及42張精美插圖,包括名畫《女神遊樂廳的吧檯》、朵貝楊笙的插畫、第一版《孤雛淚》的手繪插圖等等。
◎石芳瑜(作家、《閱讀的島》總編輯)、邱常婷(小說家)、游佩芸(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劉鳳芯(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盧郁佳(作家)鄭重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內容簡介
在故事之境不需要護照,
以知識為火炬,探照敘事的橋梁,
找到通往自由的道路。
像一個大師那樣琢磨寫作技藝──
- 以正確次序排列,讓事件之間的連結清晰可見。
- 說故事就像拍電影,鏡頭位置至關重要。
- 故事講求一致性,不能任意插入大異其趣的元素。
- 故事的轉折必須全部指向結局,勇於貫徹「不需要的就刪除」。
- 不要怕老哏,切記愛和勇氣永遠是讀者需要的優良老哏。
- 熟悉你的故事,評估市場,才能吸引不同讀者的注意。
- 謹記「原初情境」,讓所有重要的事都出現在故事裡,無關的事都別提。
文學不在象牙塔裡,說書人應負起的八種責任──
- 財務上的責任──爭取自己應得的價碼,不用不好意思。
- 對語言的責任──備妥工具書。
- 對情感誠實的責任──別故意騙人眼淚。
- 說故事技藝的責任──鑽研最高明、最靈活的手法。
- 引導的責任──將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鮮故事泉源帶入自己的文化。
- 對讀者的責任──黑暗與悲觀的故事也必須帶來正面影響。
- 了解自己的責任──身為說故事者,自己擅長的是什麼?
- 對故事本身的責任──竭盡所能地保護你的故事。
▍《好故事可以對抗世界嗎?》──國際媒體一致盛讚
閱讀此書彷彿偷溜進一位故事大師講課的教室,旁聽了整年的課⋯⋯普曼如此友善直率地提出建議和忠告,分享祕辛和想法,令人感動得幾欲落淚。——《衛報》二○一七年度好書
指路明燈之作。——《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好比一座金礦⋯⋯如此豐富的文集,彷彿取之不盡的寶藏⋯⋯本書睿智且充滿人文關懷,而且極為好讀,讓讀者得窺作家蓬勃想像力以及寫作生涯的堂奧,堪稱一趟精采巡禮。——《金融時報》
對於在3C螢幕時代應如何為孩童的想像力提供養分,普曼提出深刻的省思。——《觀察家雜誌》
本書施展了一道咒語令人沉醉入迷⋯⋯浸淫於字裡行間,彷彿與見多識廣、愉悅歡快、好奇心與想像力無限奔放的心智為伴,有如醍醐灌頂。——《紐約時報》
本書專論想像力和說故事的重要性,淺白易讀、令人信服且引人入勝,讓我們得以深刻洞悉這個時代最傑出的說故事大師的心思智識。——基蘭・米爾伍德・哈爾葛芙,《萬物盡頭之島:隔離樂園》作者
「沒有了故事,我們將不足以被稱為人類。」
生於英格蘭諾里奇(Norwich),父親是飛行員,小時曾隨著父親住過澳洲。在他七歲那年,父親因飛機失事喪生,母親改嫁後帶著他搬至北威爾斯。歷史悠久的威爾斯地區群山環繞,有著許多傳說與神話,這些都影響了日後普曼的寫作風格。在威爾斯求學時接觸到兩位作家的作品: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以及詩人、畫家威廉.布雷克,他為此深深著迷,《失樂園》更成為後來寫作「黑暗元素三部曲」的重要元素。
大學就讀於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Exeter College)英文系,不過成績普通。畢業後曾在中學擔任教職,七〇年代的英國沒有課綱,他盡情對孩子們闡述從神話到荷馬史詩等各式各樣的作品,並為每學期末的話劇演出擔任編劇和導演,這些素材都成為後續作品的養分。普曼雖熱心教學,卻自稱不太能認同過分強調考試的教育制度,一九九五年出版的《黃金羅盤》於隔年同時奪得英國兒童小說卡內基獎章與《衛報》兒童小說獎,普曼亦辭去教職,全力投入寫作,除了獲獎無數的代表作「黑暗元素三部曲」及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的「英倫懸疑四部曲」外,亦著有許多單本長、短篇小說如《發條鐘》、《我是老鼠!》與《卡斯坦伯爵》等作品。他從未自我設限的寫作精神,打破了年齡與類型的界限,廣受大人小孩的喜愛,至今仍是活躍於文壇的說故事大師。在二〇一七年,以「黑暗元素三部曲」同名主角「萊拉」,再推出重量級《塵之書三部曲І:野美人號》,媒體譽為:「很少書能讓我們願意等十七年,但『塵之書』絕對是其一。」
二〇〇八年,普曼獲《泰晤士報》選為一九四五年以來最偉大的五十個英國作家之一;二〇〇九年獲牛津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並甫於二〇一九年的新年授勛(New Year Honours)獲頒爵士勳銜。
相關著作:《黑暗元素三部曲II:奧祕匕首(故事大師菲力普.普曼代表作 BBC影集原著)》《黑暗元素三部曲І:黃金羅盤(故事大師菲力普.普曼代表作 BBC影集原著)》《黑暗元素三部曲Ш:琥珀望遠鏡(故事大師菲力普.普曼代表作 BBC影集原著)》
賽門·梅森/編者Simon Mason
為大小讀者寫書。首部寫給成人的小說獲頒貝蒂・特拉斯克小說新人獎,青少年小說《月亮派》(Moon Pie)則獲衛報兒童小說獎。以嘉維・史密斯為主角的系列神祕懸疑小說第一集《逃家女孩》(Running Girl)入圍柯斯達文學獎最佳童書決選,第二集《少年命案》(Kid got Shot)獲國際犯罪小說大會「犯罪盛宴」選為二零一七年最佳青少年適讀犯罪小說。現居英國牛津。
譯者簡介
王翎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所畢業,現專事筆譯,在翻譯旅途中,穿梭平行時空,開展多重視界,探索文本中的層層意義。譯作有《塵之書三部曲II:祕密聯邦》、《惡作劇女孩》、《雪山男孩與幻影巨怪》、《聽不見的聲音》、《暗黑孤兒院》等。
【預購】如果擁有妳的臉(《時代》雜誌年度必讀百大書單) If I Had Your Face◎車熺垣( Frances Cha)(譯者:新新)
平常價 $31.00強佔《時代》《君子》《NPR》《BBC》《紐約郵報》等重量媒體年度最佳好書
一張完美臉孔,真的就能翻轉她們的寂寞人生嗎?
全書字字句句皆直指當代性別議題最黑暗的角落!──《書單》
她是個說故事高手!──《親愛的艾德華》作者
K-POP浪潮的反思書寫‧亞馬遜4星絕佳口碑‧Goodreads書評網近50,000則評分
她們存錢不為買車買房,而是為了「變美」,
因為醜雖然不是病,卻會帶來不幸。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各自不同,
只要容貌未達標準,與幸福的距離就同樣都遙不可及……
每天過著無趣生活的她,唯一夢想就是見到心儀的偶像……
為錢賣笑的女孩願意沉淪地獄,只因愛上不可能給承諾的客人。
憑著藝術天分成功出頭的孤兒院少女,可以從此跨越階級、寄生上流嗎?
懷孕後滿腹心事的妻子從未坦承:其實當初她會答應求婚,最大的原因是丈夫家中的長輩都已經過世……
如果可以擁有另一張臉,會不會也將擁有更好的人生?當我們選擇追尋理想的生活,是否也放棄了真正的自己?作者以韓國江南區女子們為素材,醞釀十年終於寫成。從一棟公寓中四個女人的困境與夢想,描寫K-POP狂潮及整形文化風行之際,韓國社會一隅真實現狀。精采的書寫不僅榮獲國際間重量媒體年度好書肯定,更一舉入圍明日之星雲集的狄倫湯瑪斯文學獎。
▍媒體讚譽
令人驚豔的文壇新聲!作者描寫了一群人的真實困境。──《出版者週刊》
本書是一部有關女性力量、精神韌度的小說,我們可以看到女性情誼能夠在生活中帶來何等撫慰。──《華盛頓郵報》
每一個章節都是不同女人試圖擺脫束縛,擁抱新生活的故事。一開始你可能以為本書是有關整形手術風潮背後象徵的高不可攀的美的標準。仔細一讀,你會深受其中的女性情誼吸引。──《紐約時報》
不只是一本好書,而是我們必須擁有的一本書。有關南韓社會生活不為人知的一切,作者讓這些細節浮上檯面。──《InStyle》
描寫出首爾生活罕為人知的另一面。──《CNN》
透過作者充滿情感的書寫,讀者可以看到經濟不平等、根深蒂固的階級主義,及父權社會對她筆下勞工階級的女性會產生什麼影響。──《柯克斯書評》
很難相信這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說,她是個說故事高手!──《親愛的艾德華》暢銷作家安.納波利塔諾
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八歲搬到香港,十一歲搬到韓國,從小在美國、韓國、香港三地之間來回,以一個「局外人」的身分,在多種文化底下頻繁切換自我,度過成長階段。她曾經說過,每當回到韓國,她就感覺自己必須重新架起一副「盔甲」,才足以抵擋整個社會批判的眼光。曾任《CNN》文化旅遊記者,善用「局外人」的眼光客觀看待任何一個社會,也成就了她寫作路上的一項利器。她的文字常見美國、韓國文化類報章雜誌。目前往返於美國、韓國兩地之間定居。
本書是她醞釀十年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推出後名列《時代》雜誌、《NPR》、《BBC》、《君子》雜誌等重量媒體的年度好書清單。本書已經翻譯成十一國語言,在K-POP興盛的今日,「美」的定義也無形中遭到牽制,本書為全球讀者呈現韓國鮮為人知的另一種面貌。
譯者簡介
新新
台灣高雄人,現居桃園。總算活到了一個沒辦法完全滿意自己的臉孔和身體,但已經可以與之和平共處的年紀。
【預購】安潔拉·卡特精怪故事集:104則以女性為主角,既怪誕又魔幻的傳說故事 Angela Carter’s Book of Fairy Tales◎安潔拉·卡特 ( Angela Carter)(譯者:張琰)
平常價 $52.00呈現各種嶄新鮮活、令人驚詫又多彩多姿的「非官方」女性特質!
★採集世界各地以女性為主角的民間傳說與精怪故事
★多樣性的故事顛覆你對女性角色的刻板想像,呈現令人驚詫又多彩多姿的女性特質
★全書附百幅以上特別替每個篇章及每則故事創作的精彩插畫
★書末附精彩註釋,詳盡介紹故事的起源、變異,以及不同社會對同類敘事的不同詮釋
本書採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從北極到亞洲的抒情故事、血腥故事、令人捧腹又粗俗下流的故事,裡面沒有呆傻的公主和多愁善感的仙子。這裡有的是美麗的女僕和乾醜的老太婆、狡猾的婦人和壞女孩、女巫和接生婆、壞姨媽和怪姊妹……
這部出色的女性故事選集頌揚了女性主角們堅強的意志、卑鄙狡猾的手段、妖術和齷齪的伎倆,也包括了毫不掩飾的黑色幽默與惡趣味,故事的多樣性與前所未見的女性豐富面貌,讓你讀完瞠目結舌,不知該如何反應,卻又莫名地被這些故事強烈吸引。
在書中,女主角們或是勇敢機智、精明果斷,或是自私自利、詭計多端,甚或是殘忍暴力,理直氣壯地滿足自己對歡愉的欲望,得心應手地使用各種計謀,為自己謀取簡單的溫飽和婚姻……。即便書中許多故事出現我們熟悉的角色或情節模式,但在不同地區、民族也都各自發展出對同類敘事的不同詮釋,讓我們大開眼界。
這樣飽滿的閱讀體驗與文學成就,也只有獨一無二且備受懷念的女性文學推手安潔拉.卡特,才有慧眼與能力帶給我們。
▍名家推薦
吳玫瑛|國立成功大學華語中心主任/台灣文學系教授
臥 斧
許菁芳|作家
黃雅淳|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劉亞蘭|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副教授
劉鳳芯|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盧郁佳|作家
顏擇雅|作家
──喝采推薦
▍媒體好評
「勝過格林,挑選的範圍廣泛,故事生猛、有趣。」
——羅娜·塞吉(Lorna Sage),《觀察家報》
「絕佳……怪異得美妙……引人深思。」
——英國《每日電訊報》
「傑出之作,充滿各種人物,有邪惡,有滑稽,也有怪誕。」
——A. S. 拜雅特(A. S. Byatt)
英國最具原創性的作家之一,以小說、短篇故事與新聞寫作著稱。其作品《魔法玩具鋪》(The Magic Toyshop)於1969年獲得約翰.盧埃林.里斯獎(John Llewellyn Rhys Prize),《幾項見解》(Several Perceptions)於1968年獲得毛姆獎。此後她繼續推出多部小說,並於1974年翻譯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的童話。1991年她出版了備受讚譽的《明智的孩子》(Wise Children),這也是她最後一部小說。安潔拉.卡特在五十一歲過世,她的離去「奪走了英國文壇其中一個最活潑、有力的聲音」(《獨立報》)。
國外媒體並將卡特選為1945年以來英國最偉大五十位作家第十名。
譯者簡介
張琰
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
從事翻譯工作多年,譯有《朝聖》、《一個人的朝聖》、《歐蘭朵》、《比利時的哀愁》、《納尼亞魔法王國》、《阿拉伯神話故事》、《小王子》、《愛情的盡頭》、《東村寡婦》、《哈!小布列顛》、《蝴蝶法則》等小說與非小說書籍,現為專職譯者。
繪者簡介
柯莉娜·薩谷Corinna Sargood
安潔拉.卡特的老朋友,也是《叢林之旅:藝術家在祕魯》(Journey to the Jungle: An Artist in Peru)的作者及插畫者。她的作品包括版畫、書籍插畫、電影動畫、家具裝飾、木偶表演、繪畫與蝕刻畫。
【預購】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八堂四十億年的極簡地理課 A Brief History of Earth: Four Billion Years in Eight Chapters◎安德魯·諾爾( Andrew H. Knoll)(譯者: 蔡承志 )
平常價 $32.00† 美國國家科學院沃爾科特獎和湯普森獎 † 古生物學會獎章 † 沉積地質學會摩爾獎章
† 倫敦地質學會沃拉斯頓獎章 † 國際生命起源研究學會奧帕林獎 † 瑞典皇家自然地理學會斯文伯格倫獎,深獲學界肯定的地質與古生物學家──安德魯.諾爾Andrew H. Knoll 如詩之作
這是關於我們家園的故事。
有關地球的一切都是動態的。
倘若我們可以倒放磁帶,地球和它所維繫之生物體的故事,充滿了足以媲美好萊塢片的曲折劇情──彗星和流星輪番轟擊;翻攪的岩漿覆蓋地表;有毒氣體讓大氣窒息;大陸形成又被撕裂;冰川作用週而復始;在這個充滿活力的舞台上,生命不知如何便站穩了腳跟,最後還改造了我們這顆星球的表面……
我們周遭山脈、海洋、樹木、動物如何形成?黃金、鑽石、煤炭、石油、我們呼吸的空氣哪裡來?恐龍為何制霸地球卻又消失,最後是人類留了下來?而人類目前對這顆星球所做的一切,將決定誰的未來?
你對自己腳下的土地了解多少?
想來不可思議,你所站的地方可能曾經在滾滾的熔岩熱浪中烹煮,被高聳的冰積層壓碎,被落在附近的流星撞擊搖晃,可能壟罩毒氣,為海水淹沒,或是有可怕的怪物漫遊而過……可能符合以上大部分情況,甚至全部。
我們的星球家園和遍布其表面的生物故事,比任何好萊塢大片都要壯闊得多,情節曲折足以與暢銷驚悚片相媲美。但直到最近,我們才開始將整個謎團拼湊成一個連貫的敘述。
憑藉數十年的實地研究和對尖端科學的最新了解,地質學家安德魯.諾爾提供了一本嚴謹而易於理解的地球傳記,描繪了我們地球四十六億年的史詩故事。將二十世紀的氣候變化置於深刻的背景下,對我們曾經走過之路和即將去往何處,做出一番必要的審視。
這本書是一張請柬,邀請各位來領略一段漫長歷史,看這顆星球如何走至當前現狀。循此過往,進一步理解人類活動如何在二十一世紀逐步改造世界。反思這場持久的教訓,我們將體認當下片刻是多麼短暫、脆弱又寶貴。
◇◇◇◇寫給地球公民的八堂通識課◇◇◇◇
▎化學的地球 ▎物質的基礎:元素的生成
▎物理的地球 ▎大陸板塊,海洋、高山各種地貌的生成
▎生物的地球 ▎生命的起源
▎氧氣的地球 ▎生物所以能夠呼吸、生存的起源
▎動物的地球 ▎物種起源、演化,從簡單到多樣性
▎綠色的地球 ▎植物和動物的競爭與合作
▎災難的地球 ▎生命的滅絕與重塑,環境的破壞與再生
▎人類的地球 ▎一個物種,改變了全地球
這裡,曾經是他們的世界,現在是你的。
你繼承的不只是世界,也是責任。
孫維新|國立臺灣大學 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 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郭陳澔|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系教授
蔡政修|國立臺灣大學 生命科學系古脊椎動物演化及多樣性實驗室教授
高文媛|國立臺灣大學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林郁梅、楊善茜|北一女中 地球科學科專任教師
葉昭松|建國中學 地球科學科專任教師
陸子鈞|《科學人》內容長
雷雅淇|台灣科學媒體協會理事
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
──專業推薦
「地球歷史的奇妙昇華,來自一位世界領先的地質學家:安德魯.諾爾寫了一部引人入勝、機智、可讀性極強的出色作品,貫穿我們地球的四十五億年,從三葉蟲和恐龍到人類起源,再到我們日新月異的現代世界。」——史蒂夫‧布魯薩特,紐約時報暢銷書《恐龍的興衰》作者
「儘管規模宏大,這位哈佛地質學家和自然歷史教授的入門讀物,不僅讓看不見的四十億年變得可以理解——他的專業知識還讓它變得有趣。」──多倫多《環球郵報》
「數十年來一直處於發現和研究的前沿,安德魯‧諾爾一直是我們這個星球上領先的科學家之一。在這本書中,諾爾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四十六億年的偵探故事,揭示了我們在太陽系中這個家園的起源和內部運作。在這些書頁裡,你會發現一些深刻的事物: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是如何奠基於地球之上。」──尼爾‧舒賓,《解碼40億年生命史:從化石到DNA》作者
「我們星球的形成和開始的壯麗編年史,難以置信但令人敬畏的相互作用創造了生命,賦予了多樣化和豐富性,以及大規模滅絕和復甦。諾爾巧妙地呈現我們家園的極端條件與暴力,週期和演變。」──書單雜誌(星級評論)
「以簡潔靈巧的方式涵蓋了我們星球從最早形成到現在的歷史弧線。」──福布斯雜誌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描繪了這顆行星的歷史,從一開始,透過礦物、地理結構、大氣、大大小小生命形式的發展:一顆從岩石碎片中形成的小行星圍繞著一顆普通的年輕恆星旋轉。」──美聯社
「巧妙地濃縮了地球的歷史……萬物歷史的專家級入門書。」──柯克斯評論
「歷史上這個時刻迫切需要的書......諾爾匯集了來自各個領域的事實,以清晰易懂的敘述方式講述我們星球的故事。」──「科學探究者」新知網
「滔滔雄辯的行動號召。」──CNN.com
以對前寒武紀古生物學和生物地球化學有卓著貢獻而聞名:曾在斯匹次卑爾根島、東格陵蘭島、西伯利亞、中國、納米比亞、北美西部、澳大利亞發現了早期生命的微化石記錄,並且是最早將埋藏學和古生態學原理應用於其解釋的學者之一。他對生物礦化、古植物學、浮游生物進化和大規模滅絕有著長期的興趣,並使用生理學作為概念橋樑,將環境變化的地球化學記錄與生物歷史的古生物學記錄整合起來。
近二十年來,他一直在美國航空總署火星探測漫遊者任務的科學團隊中任職,亦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哲學會和美國微生物學會的重要成員。曾獲東京由日本天皇和皇后出席頒發的國際生物學獎、克拉福德地球科學獎、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沃爾科特獎章和湯普森獎章、古生物學會獎章、倫敦地質學會的沃拉斯頓獎章、國際生命起源研究學會奧帕林獎、瑞典皇家自然地理學會斯文伯格倫獎。
另著有《年輕星球上的生命:地球前三十億年的進化》(Life on a Young Planet: The First Three Billion Years of Evolution on Earth),為古生物學領域的經典之作,並獲美國最古老的學術榮譽學會Phi-Beta-Kappa頒發「最佳科學圖書獎」。
譯者簡介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得主。累計譯作八十餘本,包括:《眺望時間的盡頭》、《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重返人類演化現場》、《詩性的宇宙》、《大轉折:百年科學匯流史》、《伊波拉浩劫》、《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最後一個知識人》《大氣:萬物的起源》等書。
【預購】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勞倫斯.卜洛克(譯者:傅凱羚、新新)(全新增訂版)
平常價 $33.00從創作到出版的八百萬種可能
【全新增訂本上市!】
「沒有所謂的公式,每一本小說都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勞倫斯.卜洛克
◎最新收錄數位時代電子書、有聲書、自出版利弊分析
◎廣納超過百份作家問卷調查結果‧列舉費茲傑羅、海明威等世界知名作家寫作方式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親身分享
◎從開始動筆到付諸出版,比《卜洛克的小說學堂》更一目了然,一本到位
▍內容簡介
從紙本時代到網路時代,有兩件事情是不變的:
一、 寫小說沒有公式
二、 身為創作者的根本目標,就是讓作品被看見
◎從自我定位到架構情節
1. 正確的自我定位──不為讀者而寫,而是準確找到自己天生適合的創作。
2. 撰寫大綱──為別人的小說整理大綱,練習用作家的洞察力來閱讀。
3. 好人物使讀者欲罷不能──鍛鍊描寫人物性格的技巧,愈能引起讀者共鳴,故事的誘惑就愈強大。
4. 偽造是小說的核心──運用個人經驗、知識、熟悉的背景重新排列組合,用細節能打造具有說服力的情節。
◎數位時代的出版途徑
1. 務必出版電子書和有聲書!這兩類消費者的數量正不斷上升。
2. 別指望「自費出版社」,小說家付錢給出版社出自己的書,這件事就是不合理。
3. 若預算有限、有特定目標讀者,且不考慮利潤,那麼自己來做一本書,其實不難!
《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初版發行於一九七八年,書中列舉費茲傑羅、海明威等世界知名作家寫作方式,廣納超過百份作家問卷調查結果,大受讀者歡迎。在最新增訂本中,更收錄了數位時代電子書、有聲書、自出版利弊分析。卜洛克曾說:「沒有所謂的公式,每一本小說都是一次全新的經歷。」本書將讓新手備受鼓舞,讓老手重拾自信,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與出版之路!
▍更多卜洛克的創作與出版建議
◎比起短篇小說,新手更應該寫長篇小說。
因為:需要的技巧比較少、比較不依賴高明的點子,而且是磨練各種寫作技巧的好機會。新手作家別要求自己以第一本小說獲得認可或金錢利益。
◎就算想到好點子,也可能必須適時地放棄。
一個點子如果能夠發展成一本書,不代表你就得將它寫成一本書,它可能根本就不是你擅長的創作類型。若受其商業潛力迷惑,可能就會看不清這個真相。
◎電子書與紙本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如今逛書店的人變少了,電子書、網路書店已經是行銷的新戰場。然而,讀者們最珍惜、最讓人感到愉悅的還是實實在在的紙本書,尤其是質感優良的精裝本。最重要的是,紙本書往往能夠刺激電子書的銷量。
◎自費出版要考量宜大籮筐事情。
出版社提供文字編輯的服務,也意味著你的作品可能被大改特改。然而,由於寫作是寫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在校對時有可能充滿盲點。若要自行出版,你也許會需要一名編輯,或者至少一名校對人員,以確保文章用字遣詞的一致性。
▍延伸閱讀
★第四版草稿:普立茲獎得主的非虛構寫作獨門技藝,從蒐集題材、彰顯主題、布局架構、採訪技巧、自我懷疑到增刪裁減,定稿前的8大寫作鍛鍊
約翰·麥克菲──著 劉泗翰──譯
「寫作的本質,就是修改。」
《紐約客》逾半世紀專欄作家、「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開拓者
約翰·麥克菲於普林斯頓大學授課半世紀,啟發無數媒體人的寫作講堂
★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從知識的星火、敘事的力量,到作家的社會責任,「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力普・普曼的32場大師講堂
菲力普・普曼──著 王翎──譯
「創作者,請竭盡所能地保護你的故事!」
「黑暗元素三部曲」全球狂銷17,000,000冊、《塵之書》二部曲問世3天熱賣超越《使女的故事》續集
最受歡迎小說家菲力普・普曼與他的故事藝術
★鬥陣寫作俱樂部:《鬥陣俱樂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拆解逾30部知名小說,從打造小說質地、建立作者權威到加強故事緊張感,全方位專業作家教戰手冊
恰克‧帕拉尼克──著 黃鴻硯──譯
「寫作這件事情,絕對是一場團體戰!」
亞馬遜讀者4.8星好評、榮獲亞馬遜編輯精選最佳讀物、與《史蒂芬.金談寫作》齊名的暢銷小說寫作書
邪典教主恰克‧帕拉尼克解剖社群時代的創作攻略
作者簡介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筆耕近六十載 風靡全球大師格調
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得主
一九三八年出生於紐約水牛城,人生大半定居紐約市內,其創作也多以紐約為背景。創作逾八十載,是全球知名的推理小說大師。代表作為「馬修‧史卡德系列」、「雅賊系列」等。
卜洛克以類型小說為寫作框架,又自闢蹊徑,將「冷硬派」書寫推向全新境地,一向關注稠密的紐約市獨有的蒼涼與孤獨,透過犯罪事件寫出人間詩意,已臻純文學所及之高度,也使他獲得「紐約犯罪風景的行吟詩人」美譽。
卜洛克一生獲獎無數。他曾七度榮獲愛倫坡獎、十次夏姆斯獎、四次安東尼獎、兩次馬爾他之鷹獎、二○○四年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鑽石匕首獎,以及法、德、日等國所頒發推理大獎。二○○二年,繼一九九四年愛倫坡獎當局頒發終身大師獎之後,他也獲得夏姆斯終身成就獎。二○○五年,知名線上雜誌Mystery Ink警察獎(Gumshoe Award)同樣以「終身成就獎」表彰他對犯罪推理小說的貢獻。勤奮筆耕,自一九五七年正式出道以來,已著有超過五十本書以及多部短篇小說,除上述代表作之外,還有「密探系列」、「殺手系列」等。他總樂於分享自己豐富的寫作經驗,另著有《卜洛克的小說學堂》。
【預購】巴黎侍者:城市黑暗中心的冒險,一位年輕作家眼中的底層巴黎 A Waiter in Paris: Adventures in the Dark Heart of the City◎艾德華·奇索姆( Edward Chisholm)(譯者:張家綺)
平常價 $38.00 在巴黎,每位服務生都是作家
▍那些讀過海明威《流動的饗宴》、喬治歐威爾《巴黎倫敦落魄記》、保羅奧斯特《失意錄》的年輕作家,當他們懷揣夢想、離鄉背井來到心中的聖地,他們是否準備好要體驗真正的巴黎?
以前所未見的視角,勾勒出一幅陰暗卻又溫暖的巴黎浮世繪
餐廳服務生的工作就是欺騙你:希望你相信奢華的平靜,因為門的另一邊是──地獄。對於我們多數人來說,我們與服務生的互動轉瞬即逝:我們點菜、上菜、吃飯、付款,然後離開,幾乎不會對他們產生過多的想法。但是,如果我們待得久一點,如果我們以異鄉人的眼光看巴黎服務生的生活,現實是什麼?我們能夠從中發現什麼?
艾德華講述了自己在巴黎餐酒館擔任服務生的體驗,帶領我們深入世界上最具標誌性的城市,直入其輝煌的腹地。當時他生活在一個下班後只能筋疲力盡地泡在酒吧的世界;靠著咖啡、麵包、香菸勉強度日;在虐待狂經理手下工作,只為賺取微薄工資,甚至得與同事爭奪小費。而所謂的同事——小偷、自戀狂、退伍軍人、非法移民、幻想成名在望的演員、毒販——他們都是你最接近家人的人。而這些可憐或可恨之人,在艾德華筆下都變得立體,有自己的生命,也有展露可愛之時。
《巴黎侍者》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經歷,也是整整一代人的故事。
★★★★各界盛讚★★★★
「揭開光之城巴黎的明亮陰暗面,揭露它敗壞墮落、充滿危險吸引力的壯麗絢爛,奇索姆筆下的巴黎侍者時光,充滿令人血液沸騰的趣聞軼事、讓人下巴合不攏的內幕。」——英國水石書店
「發自肺腑,令人無法自拔。」——英國女演員、製片艾莫芮德.芬諾
「奇索姆活靈活現呈現餐廳世界,講述餐廳員工所面臨的各種壓力、緊繃、焦慮。漫長工時、服務生之間的爾虞我詐、微不足道的埋怨不滿、主管虐待,全不藏私攤在讀者面前。最勁爆的莫過於同事的故事,那些他們與作者分享的希望與夢想。」——《圖書館雜誌》
「這是一名年輕人在法國餐酒館的痛苦試煉。奇索姆在敘事醉人的處女作中,以狄更斯風格的故事辛辣評論巴黎文化,生動鮮明地刻畫出光之城的骯髒與絢爛、浪漫與悲哀的場景,同時這也是他擔任主演,直到下台一鞠躬的『大型劇場』寫照。酸甜苦澀、迷人陶醉,讓人深刻一睹這個璀璨耀眼世界的真實內幕。」——《出版者週刊》星級評論
「艾德華.奇索姆的描寫栩栩如生,鉅細彌遺、全盤托出。巴黎及它的美好總令人不禁好奇,在其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是否也有醜陋面,在這本書中真相大白。我建議讀者找一個溫暖舒適的角落翻開閱讀,但千萬別挑在計畫吃大餐的週末之前。」——BBC廣播電台播音員/記者/作家艾德華.史托頓
「面對暴躁的急性子主廚、十四個鐘頭不停歇的地獄式輪班,奇索姆追求目標的剛毅精神值得敬佩,這是一部讓人讀得津津有味、趣味橫生、深具啟發性的回憶錄。」——《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這是一段節奏明快、痛苦悲慘、觀察細膩的旅程,講述一名年輕英國人潛進冷酷無情的巴黎餐廳世界,我幾乎可以嗅到廚房油煙、感受到他的恐懼。諷刺的是,我竟然也感應到他的飢腸轆轆。我想今後外出用餐時,我恐怕會五味雜陳。」——《紐約時報》暢銷書《長不大》作者潘蜜拉.杜克曼
「奇索姆別具渲染力的文字,帶領讀者穿越他旋風般的侍者生涯,了解他如何應付怒氣沖天揮舞剁刀的主廚、難搞奧客、污穢骯髒的居住環境,以及出餐口前的恐慌症發作。」——Salon新聞網
「一名服務生以赤裸坦承的回憶錄描繪出巴黎的寫實肖像,令你不得不摘下玫瑰色眼鏡,直視巴黎錯綜複雜的真實面。艾德華.奇索姆在擔任服務生的過程中,看見巴黎奢華魅力、浪漫迷人表象下的真實樣貌。他揭露一間巴黎餐廳『奢華平靜』背後的現實,同時也探索這座愛情之都。」——《Town & Country》雜誌
「深入『食物鏈底層』的真實人生故事,奇索姆描繪巴黎街頭塗鴉、骯髒紙板、遍地垃圾的人行道,樂此不疲。」——《每日郵報》
「奇索姆對人、貧困、法國文化觀察入微,絲絲入扣。」——《巴塞隆納情結》與《間諜、謊言、放逐》作者西蒙.庫柏
「帶給讀者一種身歷其境、驚險刺激的體驗,書中集結奇索姆在巴黎的種種經歷。等待踏上作家之路的四年間,他從事各式各樣的服務生和吧檯工作,除了學到這份工作的心法,證明自己當服務生的能力,他也成為一名出色作家。」——《華爾街日報》班傑明.舒爾
因著不同理由和身世,從世界各地來到巴黎的一群人,這裡有他們彼此競爭,卻也相濡以沫的故事。
「將一間巴黎餐酒館縱切成兩半,你就能得到一幅捕捉現代法國社會的精準剖面圖,從這個差異微妙、多語多種族小社會的畫面裡,你會看見最上層是富人,窮人墊底,中間的則是你和其他人。沒錯,巴黎無法代表全法國,但你卻絕對能在巴黎找到全法國。」
出生於英國多塞特,二○一二○年從倫敦亞非學院畢業後,移居巴黎。他在那裡住了七年,頭四年做過各種低收入的工作,從排隊、酒吧工作到博物館保安和市場管理員,同時努力成為一名作家。現在,他以寫廣告文案為生,並有寫小說的野心。他的作品曾刊登在《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等雜誌。
譯者簡介
張家綺
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現任專職譯者。譯有《我的心稍微大於一整座宇宙》、《太陽與她的花》、《裝幀師》。
【預購】希特勒神話的意象與真實:德國人民眼中的元首 The ’Hitler Myth’ : Image and Reality in the Third Reich◎伊恩·克蕭( Ian Kershaw)(譯者:黃妤萱)
平常價 $45.00翁稷安/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聯合推薦
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杜子信/中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蕭育和/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
seayu /即食歷史部落客
黃哲翰/文史工作者、轉角國際專欄作家
推薦語
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歷史系助理教授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這是重要的經典著作,除了深化對納粹德國與中歐現代史的認識之外,也為台灣一般讀者與學界同仁,示範如何對於現代獨裁政治與極權社會的運作,進行有憑有據的分析,與立足於社會史眼光的反省。尤其在世界各地右翼民粹政治力量崛起的時刻,本書分析魅力型領導(charismatic leadership)下,二十世紀最惡名昭彰的個人崇拜式政治運動,如何平地而起,又如何維持與擴大民意基礎,甚至吸引捕捉原本輕視或敵視該運動及領導人的建制派社會力量 。作者特別關注納粹時期,民眾對於希特勒的腦補與自發性由下而上的想像與行為,而不只是強調由上而下的形象建構與操弄。本書論證對台灣讀者深具啟發之處,在於希特勒及納粹黨不但有下而上的草根支持,而且成功地擴大民意基礎,並不只是依賴單方向的暴力、恐懼或陳腔濫調的宣傳來維繫政權。透過對多樣史料的細緻理解,深入淺出重建德國常民心態,作者提醒我們納粹的極端政治是由「一般人」共同參與創建。而讓納粹政治成為可能的條件、技術與情境,在其他現代社會中仍然存在。
作者簡介
伊恩·克蕭(Ian Kershaw)
英國歷史學家,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皇家歷史學會會員,專長是二十世紀的歐洲史、德國史,也是當代納粹德國跟希特勒研究權威,代表作是兩卷本《希特勒傳》(2000年沃爾夫森歷史獎得獎作品),以及二十世紀歐洲百年史《地獄之行》與《激盪時代》。
克蕭師從德國歷史學家馬丁.布羅薩特(Martin Broszat),早年的他原本投入歐洲中世紀研究,關注當時的德國農民。1972年克蕭拜訪巴伐利亞,在慕尼黑的咖啡館和一位老人聊天,老人對他說:「你們英國人實在太愚蠢了,你們應該跟我們站在一起打敗布爾什維克主義,統治地球。」接著老人又補了一句:「猶太人就像人身上的蝨子!」由於這件事讓克蕭開始熱衷於了解為何德國一般民眾會支持納粹主義,他的研究取向也轉向近現代德國社會史,進而成為研究納粹主義、希特勒的頂尖學者。
譯者簡介
黃妤萱
畢業於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本地化領域譯者、《BBC知識》國際中文版合作譯者、自由譯者。目前書籍譯作多見於歷史領域,但仍喜歡透過翻譯拓展新知。
譯作包括《什麼都別說》(合譯)、《解構薇薇安.邁爾》(合譯)、《東歐百年史‧冊2:共同體的神話》等。
譯作賜教、工作邀約請洽:yhh.trans2020@gmail.com
【預購】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Unshrinking: How to Face Fatphobia◎凱特‧曼恩(Kate Manne)(譯者:柯昀青)
平常價 $34.00為何現代人不分胖瘦,都對體重增感到如此恐懼,罪惡滿懷?
肥胖不是醫療議題,是關乎正義的社會議題◢◤◢◤
▼生活中,胖孩子的瘦父母會被假設飲食起居照護不周,而受到指責和羞辱。
▼校園裡,教師經常認為肥胖兒童有學業上的挑戰,卻忽略嘲笑、霸凌等造成拒學的社交影響。
▼職場上,其餘條件相同時,肥胖求職者較難獲得僱用。肥胖女性受到的工資懲罰高於肥胖男性。
▼社會面,肥胖者背負耗費公共醫療資源的汙名,與此同時,吸菸、酗酒或熬夜則只被視為個人行為。
▼醫療上,肥胖病患較容易因假設病況「減重就會改善」,而延遲醫療或遭到誤診。
▼司法上,肥胖女性不會遭到性侵的迷思和隱形歧視,可能使加害人被輕判。肥胖如何從一個單純的外在條件,變成對一個人在智識、性格、乃至道德上的判斷依據?
曼恩以本書揭露自己長年與內化的「體重羞恥」拉鋸的生活。她發現,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從種族到貧富到性取向,每一個類別中的隱性偏見都在減弱,除了一項例外:體型。曼恩將個人故事與其擅長的嚴謹研究、標誌性的尖銳分析結合,對各種肥胖汙名一一提出反證,揭露人們是如何以「健康」之名合理化體型歧視,進而導致我們對一個人的吸引力、毅力、智力做出毀滅性的假設,以及這如何與其他壓迫系統相交叉,甚至造成工資差距、醫療忽視、教育成果不佳。
曼恩提出一種新的「身體反思性」政治——徹底重新評估我們的身體在世界上存在的目的:它只為我們存在,不為其他人。當談到肥胖恐懼症,解決辦法不是更愛我們的身體。相反,我們必須瓦解控制和約束我們的力量,重塑世界以適應各種體型的人們。
鄭斐文│性別政治與身體社會學研究者
許菁芳│作家
李欣倫│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蔡宜文│社運工作者、蔡宜文的多元宇宙Podcast主持人
蔡培元│《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作者
張慧慈(小花媽)│作家
◢◤不畏重量推薦◢◤
國外書評
▎曼恩的文筆動人優美,又帶有嚴謹的研究倫理。本書從頭到尾都清楚地彰顯出她的豐富知識與她綜整各方知識的深厚功力。她靈活穿梭於個人敘事與文化分析之間,充分地證成了個人確實即是政治——如果你恰巧擁有肥胖身軀,更是如此。這本書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讓我們得以敏銳地意識到,肥胖的生活經驗與肥胖恐懼並非普世皆同,而是深受社會身分的影響與交織。——羅珊・蓋伊,《飢餓:你只看見我的身體,沒看見我內心的痛》作者
▎鞭辟入裡!勇敢大膽、發人深省。透過嚴謹的學術研究與個人經驗梳理,曼恩徹底剖析並解構了帶有多重面貌的肥胖恐懼。——科克斯書評
▎在這個對瘦癡狂的世界,肥胖始終被視為失德一般的存在。透過無可挑剔的研究、引人入勝的文字、振奮人心的誠實,此書成功消除了許多肥胖者不應承受的羞辱。作者曼恩對這個世界提出犀利的分析,提醒我們肥胖體態不是偏差、並非異常,且始終不應被如此看待。本書內容扎實,屬於本世紀每一個人都應精讀的經典讀物——若我們期待能創造一個對肥胖者抱持更多尊重、更少輕蔑的世界,更是如此。
——埃薇特・狄翁/《無重之有:為我強韌的身體與靈魂創造空間》作者
▎我相信,就肥胖這個二十一世紀的重要難題之一,曼恩提出了極其明晰的分析。她透過科學、論理與生命經驗,向讀者呈現了肥胖恐懼的道德詆毀意義,直接挑戰了社會普遍認為是肥胖本身失德的有毒論述。
——艾蜜莉·納高斯基/《性愛好科學:掙脫迷思、用自己的方式高潮》作者
▎我所成長的世代向來認為「天底下最美妙的滋味莫過於苗條」,由衷感謝凱特・曼恩催促我們步入下一個「不畏重量」的世代。本書精采剖析了當代的節食文化,不僅讀來津津有味,同時是本溫柔卻堅定的指南,助人擺脫肥胖恐懼的籠罩——從個人到集體,再到社會層次。說曼恩是寫了本「重量級」的曠世巨作,應該不會太誇張吧?
——潔西卡・德菲諾/部落格Unpublishable版主
▎這是一本精采的自我民族誌著作,巧妙交揉了確證無疑的研究文獻與曼恩本人的生命故事。本書精實豐富的學術知識與精準的文獻引用,實在讓我倍感興奮,印象深刻。
——德蕭恩・L.哈里森/《野獸腹中:反肥胖與反黑人的政治》作者
作者簡介
凱特‧曼恩(Kate Manne)
康乃爾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她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並曾任哈佛學會的初級研究員,曾為《紐約時報》《波士頓評論》《赫芬頓郵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政客》等各出版品撰寫評論。英國《前景》雜誌近日將她評選為「世界十大思想家」。
著有《不只是厭女:為什麼愈「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愈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
相關著作:《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譯者簡介
柯昀青
臺大政治系學士、臺大社會學碩士,現職為台灣冤獄平反協會倡議主任、兼職譯者。譯有《多重伴侶下的安全感》《女性主義改變科學了嗎?》《我才不是女性主義者:一部女性主義宣言》《審判數學:在法庭中數字如何被運用及濫用》等書。
【預購】我不是想死,我是想結束痛苦:人為什麼會自殺?從動機到行為的研究探索,溫柔而理性地全面了解自殺 When It Is Darkest: Why People Die By Suicide And What We Can Do To Help◎羅里‧奧康納 Rory O’Connor( 譯者:林巧棠)
平常價 $37.00全球平均每四十秒就有一人死於自殺,為其身邊親人摯友和社會帶來巨大衝擊與傷痛。儘管如此,我們對自殺的了解仍不夠多。本身有過兩次傷痛經歷的羅里‧奧康納教授,投入於第一線自殺研究數十年的知名學者,為此議題在全球積極奔走倡議,並將其研究精華寫成此書。
張書森│精神科醫師、臺大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專文導讀 ▍
吳佳儀│臺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所教授、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臺灣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
周昕韻│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諮商心理師
李沐芸 (呂芯秦)│社團法人台灣自殺者親友遺族關懷協會理事長
▍溫柔倡議 ▍
——吳佳儀
「作者長期研究並服務受自殺困擾的民眾,本書集結他的個人故事、臨床與研究經驗,將其提出之『自殺行為的整合動機—意志模型』,用非常親民的方式做出介紹,讀者可更理解自殺這個複雜的問題,實屬不易。文中充滿對受到自殺事件衝擊的人們的同理與溫暖,並提出理性判斷及介入作法,情理並重,的確示範出面對自殺的正確態度,很值得推薦!」
——周昕韻
格拉斯哥大學健康心理學教授。他是自殺研究和預防領域的世界領先者,並已在該領域工作了25年。他在自殺和自殘領域發表了大量文章,並為BBC製作了五部關於自殺的紀錄片,並擁有一個Twitter帳戶@suicideresearch。
譯者簡介
林巧棠
台大外文系學士,台大台文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著有《假如我是一隻海燕:從日治到解嚴,臺灣現代舞的故事》,入圍2020年臺灣文學金典獎。譯作《年少友人》。
【預購】戰爭的框架:從生命的危脆性與可弔唁性,直視國家暴力、戰爭、苦痛、影像與權力(Frames of War: When Is Life Grievable?)◎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譯者:申昀晏)
平常價 $29.00女性主義經典《性/別惑亂》、政哲《非暴力的力量》作者,當代西方公共領域重要異議之聲
後九一一時代的政哲思考/評論集萃
※ 當重大社會事件襲來(例如國家軍隊發生虐囚事件、虐待照片廣為流傳),知識分子該如何思考與介入?
※ 社會因爭議性公共議題而爭論不休(例如以民主之名的「民主國家」、進步的性政治、與伊斯蘭宗教規範之間相互衝撞),哲學家能向我們提供什麼獨特細微的切入點與討論議程?
※ 而我們,在這個數位媒體的攝影時代,能如何重新構思「框架」,辯詰我們身處世界的生命政治與時間性?
※ 當代世界該如何在「肯認」、文化多元主義與身分政治的討論之上,不讓討論陷入僵局?
本書主要由五篇回應當代戰爭的文章組成,聚焦於呈現我們的情感和倫理傾向是如何受到選擇性的差別框架所規範。延續作者在後九一一時代的思考主題,更進一步探問且主張:若某些生命沒有一開始就被認識為生命,其傷痛或消逝也就不會為人所認識;如果特定的生命不被稱之為生命,或更根本的、打從一開始就沒有在特定的認識論框架中被視作生命,這些生命便不曾完全地活過,遑論消逝。
▋▋▋ 眾聲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洪世謙|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
陳 瑄( 陳 穎 )|台師大、世新大學講師,影評人、譯者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國家人權委員會諮詢顧問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閱讀生命政治》作者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鄭斐文|東海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蕭育和|科技部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
戴遠雄|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約聘助理教授
【看見無人弔唁的生命】 戰爭持續進行——這並非僅止於譬喻,而是此時此刻、日以繼夜正在發生的事實。
透過巴特勒的詰問,我們也許會驚覺自己用以思考的框架——將某些生命視為「可活的」、「可弔唁的」;哪些是不值得活的、甚至從來沒有活過的「生命」,這些「戰爭的框架」究竟如何產生作用。
而恰恰是當我們清楚意識到這一點,也許事態就有可能出現縫隙,成為造成改變的起點。
《戰爭的框架》平裝版於二〇一〇年集結出版。面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戰火,美軍在關塔那摩灣與伊拉克的虐囚照片曝光流出、「第一世界」公共知識分子為了該如何回應英美霸權與開啟戰火而辯論不休,種種「震驚」讓巴特勒寫下這幾篇文章。儘管世界局勢變化快速,但戰爭、性政治與宗教不寬容依舊是今日社會的重大分歧與嚴重課題,巴特勒的評論言猶在耳,需要我們細讀審思。
【預購】撒錢之王:聯準會如何崩壞美國經濟,第一部FED決策內情報告 The Lords of Easy Money: How the Federal Reserve Broke the American Economy◎克里斯多福·倫納德 Christopher Leonard(譯者:吳書榆)
平常價 $38.00★美國離準會的貨幣寬鬆政策,如何隨著跨國資本移動,影響全世界?
.一九一三年到二○○八年,聯準會逐步提高貨幣供給,從五十億美元慢慢增至八千四百七十億美元。
.二○○八年底到二○一○年初,聯準會創造出一.二兆美元,創造出來的新資金相當於之前百年的總和。
.二○二○年新冠疫情來襲,聯準會為了救市,在短短兩個月內挹注了等於過去三百年的 資金量。
「美國仰賴聯準會處理經濟問題,就是仰賴一套錯得離譜的工具。聯準會挹注的資金,只會加大美國贏家跟輸家之間的差距,醞釀出更嚴重的動盪不安。」
《撒錢之王》說出一個讓人震驚但又引人入勝的故事,透過一位試著警告眾人的聯準會資深官員傳達的資訊,娓娓道來量化寬鬆如何損害了美國經濟,擴大了全球金融風險。這是第一份內情報導,告訴我們為何今天會來到這般地步,以及為何我們將要面對的是令人恐懼的未來。
經歷了二○○八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到二○二○年新冠疫情爆發。越來越多人質疑,為什麼經濟成長的好處落在愈來愈小的一群人手裡?為什麼股市快速飆漲,中產階級的薪資卻不斷下滑?
《紐約時報》財經暢銷書作家克里斯多福.倫納德帶領讀者深入美國最神祕的機構:聯準會。全書開篇以一名擇善固執的聯準會資深官員霍尼格的視角,生動還原了二○一○年十一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開會過程。霍尼格憑藉多年的專業認知與心中的不安,投下當時唯一的反對票。然而,霍尼格的異議顯得微不足道。在當時主席柏南克的強勢主導下,聯準會啟動了激進的「量化寬鬆」干預手段,將利率突破零限,出手挽救美國經濟。
之後短短幾年,聯準會創造的貨幣供給多了四倍有餘,行動目標只有一個:鼓勵銀行以及其他投資人轉往更高風險的投資標的。聯準會的領導者知道他們正在推動一項大膽實驗,會導致實質的工作職缺變少,而且創造出難以衡量的長期風險。但是聯準會還是動手了……爾後才發現自己被困住了。一旦聯準會創造出這些資金,就不可能回收不在經濟體裡流通。當聯準會嘗試扭轉,唯見市場開始崩盤,到這個時候,聯準會只能再度打開資金的水龍頭。尤其當新冠病毒疫情來襲時,聯準會的緊急應變,就在短短兩個月內挹注了等於過去三百年的資金量。
回過頭看,任何單項的政府政策,可能都不如二○一○年十一月四日那天聯準會開始執行的政策那般,重新塑造了美國的經濟生命,將美國經濟體明確分成貧富兩個陣營。理解聯準會在二○一○年十一月的所作所為,是理解美國經濟之後十年奇特走向的關鍵;在這十年間,資產價格高漲,股市欣欣向榮,美國中產階級卻被愈拋愈遠。貧富之間的差距大幅拉開,股價遠遠高於企業實際獲利可支撐的水準,美國的公司債來到歷史高點……二○○八年的長期崩盤已經演變成二○二○年的長期崩盤,這些帳直到今天我們都還沒付清。
▍重量級權威推薦
朱雲鵬│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沈雲驄│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周岐原│風傳媒財經主編
邱達生│台經院研究員、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范琪斐│資深媒體人
孫明德│台灣經濟研究院 景氣預測中心主任
陳南光│台大經濟系教授
陳鳳馨│News98財經起床號 節目主持人
蘭 萱│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 * *
「倫納德的新書可讀性極高,講述的是其中一個重要性最高、但最少人報導且最不被理解的美國社會變化:聯準會在金融市場中扮演愈來愈重要角色造成的影響。就像倫納德讓人信服的主張所說,未來恐少不了災難。」
—— 貝瑟妮.麥克琳(Bethany McLean),《紐約時報》暢銷書《安隆風暴》(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共同作者
「這是一部至為重要、引人入勝,以及,最重要的,人味十足的故事,故事裡主角有一位敢於與官方不同調的央行官員,以及一位因為這名異議人士的主張不受支持而受到苦難折磨的工廠勞工。講貨幣政策的書會讓人手不釋卷嗎?克里斯多夫.倫納德還真的寫出了一本。」
——詹姆斯.格蘭特(James Grant),《格蘭特利率觀察報》(Grant’s Interest Rate Observer)
「感謝倫納德扣人心弦的敘事,現在我心中有新的貨幣政策英雄:聯準會前理事霍尼格。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想要明白我們為何陷入這般困境,一定要讀《撒錢之王》。」
——威廉.科漢(William D. Cohan),《紐約時報》暢銷書《紙牌屋》(House of Cards)作者
「倫納德的報導內容豐富,更有刺激的探索,都會讓你再去評估聯準會到底是立於堅實的基礎之上,還是根本都是空虛。」
—— 傑西.艾辛格(Jesse Eisinger), 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獲獎作品《烏合之眾》(The Chickenshit Club )作者
「這本書讓人大開眼界。本書做了翔實的研究,內容引人入勝,讓影響多數美國人當前與未來福祉的重要議題有了生命…… 這趟過程如何結束,不僅左右著美國,也將衝擊全世界。」
—— 穆罕默德.埃爾艾里安,《紐約時報》暢銷書《唯一的選擇》作者兼劍橋大學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 Cambridge University)院長
知名財經記者,作品見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財富》雜誌與《彭博社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他是《紐約時報》暢銷書《肉這一行》(The Meat Racket) 與《科氏工業》(Kochland)的作者,作品贏得盧卡斯進步獎(J. Anthony Lukas Work-in-Progress Award)。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台大經濟系、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所畢業,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黑道商學院》、《下班後的黃金八小時》、《怪咖時代:小眾勢力崛起,愈怪愈有商機》、《業務員就要像演員》、《征服領導:歐巴馬成功的十個習慣》、《讓顧客主動推薦你》、《幸福經濟學》、《金融市場,這樣比喻你就懂》、《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等書。
【預購】支配與抵抗的藝術:潛藏在順服背後的底層政治,公開與隱藏文本的權力關係 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 Hidden Transcripts◎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 )(譯者:黃楷君)
平常價 $38.00偉大的領主經過時,有智慧的農民深深鞠躬又默默放屁。──衣索比亞諺語
權力關係無所不在,如何演好形式上的服從……
《反穀》《國家的視角》作者、2020年赫緒曼獎(The Albert O. Hirschman Prize)得主——詹姆斯·斯科特社會科學經典之作
這部里程碑式著作,將修正我們對從屬與支配、順服與反抗背後的各種觀念的理解,並為權力關係的研究提供一條新的路徑。當代著名人類學家斯科特書寫統治者視角之外的政治表達深入隱藏文本,拼湊出最完整的權力關係圖像精準描繪支配與抵抗的極限拉扯。
一本社會科學的經典作品,詹姆斯·斯科特以一種高度原創性與爭議性的方式重新去概念化支宰制與抵抗的關係,豐富了權力概念的內涵,使得「底層政治」與「隱藏文本」這些觀念成為我們討論統治技術時必備的理論詞彙。高度推薦給任何想要思考權力如何運作的知識學徒。——林開世 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
本書作者博引文學、歷史、政治、民間文化的例子,剖析權力互動關係最複雜幽微的一面,以此開闢出看待政治行為的新穎視角──「隱藏文本」。
演好形式上的服從,將所有反抗化無聲息、藏進上位者眼光難以照進的角落再伺機而發,這便是位居低處者的處世之道。若僅從表面上的狀況解讀,將會缺失權力關係中最具張力的部分,而忽略了從屬者面對權威的策略與能動。
支配群體與從屬群體之間永無止境的對弈,使得雙方持續上演著「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戲碼:檯面上,支配者巧妙地宣示所擁有的統治地位,從屬者則壓下所有想法、佯裝順服;檯面下,這些被壓抑的話語,在支配群體難以察覺的地方於從屬群體間形成一套具有共識的論述或肢體表情,做為對權力關係的批判與抵抗。這套從屬者的共有文本以各種巧妙的方式掩護,在檯面下持續茁壯,等候適當時機躍上舞台。
斯科特透過許多實例探討公開文本與隱藏文本之間的連結與差異,同時亦對於從屬、抵抗、反叛等各種觀念提供了原創性的理解。
作者簡介
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
美國當代政治人類學大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諳法文、馬來語/印尼語、德文、緬甸語。
現為耶魯大學史德林政治學教授、人類學教授與農業研究計畫主任,同時也是收成平平的兼職農夫與養蜂人。
研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學、農業社會比較發展、霸權與抵抗理論、農民政治、東南亞、階級關係與無政府主義理論等。重要著作有《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支配與抵抗的藝術》(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不受統治的藝術》(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等。
相關著作:《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從生活中的不服從論自主、尊嚴、有意義的工作及遊戲》《反穀:穀物是食糧還是政權工具?人類為農耕社會付出何種代價?一個政治人類學家對國家形成的反思》
譯者
黃楷君
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畢業,現為書籍譯者。譯有《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原始富足》、《漁的大歷史》、《深入絕境: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被遺忘的中亞》、《地獄的難題》等書,並曾合著《吹過島嶼的歌》、《台灣,世界的答案》。
譯作賜教:kchuang289@gmail.com
【預購】旁觀他人之痛苦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譯者:陳耀成)
平常價 $22.00 旁觀他人之痛苦者,是「我們」
但我們是誰?
我們作了什麼?
繼《論攝影》出版二十六年後,桑塔格再一次對攝影倫理、媒體、社會現實的複雜性,銳利出擊。《旁觀他人之痛苦》既承襲桑塔格極其入微的觀察,以及信手拈來評述經典照片的健筆,本書進一步深入考究戰爭與受苦的影像,並對這些影像所內含或引發的社會意義與影響,提出了與《論攝影》若干相異的觀點。
究竟是要我們對生命中不能挽回的傷痛感同身受,還是讓我們變得麻木不仁?
毫不過時的戰爭影像論
英文書名中的Regarding一詞同時具有「有關」、「觀看」的意思,本書翻譯為「旁觀」,意指現代社會影像氾濫成災是否令人傾向於「袖手旁觀」?面對這些苦難,我們即使心生憐憫,是否仍舊消費了他人的痛苦?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用途與意義,更直指戰爭的本質、同情的局限以及良心的責任;另一方面,書中亦是從「戰爭攝影」的角度,重新審視人類戰爭的歷史。
沒有任何攝影圖像的攝影書
雖然這是一本談論攝影的書,卻沒有任何一幀照片。桑塔格認為,照片不能作出「戰爭是地獄」、「這場戰爭全無必要」的說明。她強調,這是文字要去做的工作。
另外收錄:
〈旁觀他人受刑求〉(Regarding the Torture of Others, 2004)
總導讀:懷蘇珊·桑塔格─文明的守護與重生
譯後記
內文摘錄:
「因為那些『他人』,即使不是敵人,也只是可供觀看的客體,而不像我們,是能夠觀看別人的主體。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那位求饒活命的塔利班傷兵―其命運無比清晰地刊登在《紐約時報》的照片中―也一樣有妻兒、雙親、兄弟姊妹,他們其中的一員可能有一天會看到這組三聯彩照,看到他們的夫、父、子、兄正身遭毒手―也許他們早已看到了。」
「現代世界的冀盼和道德感中,有這麼一個核心的信念:戰爭是變,雖然難以抑止;和平是常,雖然難以達致。這當然跟有史以來人們對戰爭的看法剛好相反:戰爭總是常態,和平才是例外。」
「血淋淋的拚鬥場面也可以是一種美——可列入雄渾之美或凜冽之美或悲劇之美的範疇——這想法對由藝術家手繪的戰爭圖像而言,可說平凡無奇。但如果套用到攝影圖像身上,就有點不對勁:覺得戰爭攝影很美,似乎很沒良心。然而被蹂躪的風景仍是風景。頹垣敗瓦也有其蒼涼之姿。但承認世貿中心在淪為鬼域之後所拍的照片具有美感,卻像是不識大體,甚至是褻瀆冒犯。人們頂多只敢說那些圖片很『超現實』——在這委婉的形容詞後面,被斥逐的美學觀畏縮地藏匿著。然而它們之中有很多的確很美麗。……」
桑塔格作品在麥田
《論攝影》
《土星座下:桑塔格論七位思想藝術大師》
《疾病的隱喻》
《蘇珊·桑塔格文選》
《旁觀他人之痛苦》
作者簡介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1933—2004)
難以歸類的傑出寫作者,不僅是小說家、哲學家、文學批評家、符號學家,也是電影導演、劇作家與製片,影響遍及各領域,是二十世紀重要的美國公共知識分子。
她每發表一本著作,都成為了一件文化盛事。代表作品包括:一九六六年《反詮釋》甫出版即成大學院校經典,名噪一時;一九七七年《論攝影》獲得國家書評人評論組首獎,至今仍為攝影理論經典;一九七八年《疾病的隱喻》肇於她與乳癌搏鬥的經驗,女性國家書會將之列為七十五本「改變世界女性著述」之一;二○○○年面世的小說《在美國》為她贏得美國國家書卷獎。
桑塔格一生獲獎無數,一九九六年獲得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並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 二○○一年獲耶路撒冷獎,表彰其終身文學成就;二○○三年再獲德國圖書交易會和平獎。她提出的問題至今仍不斷敲打著讀者的心靈,世界也從未停止對她的懷念。
桑塔格基金會部落格:www.susansontag.com/
譯者簡介
陳耀成 Evans Chan
生於廣東南海,成長於澳門及香港,美國西北大學影像文化博士,現居紐約。以導演、文化評論者與劇作家等身分活躍於藝文界,將蘇珊‧桑塔格作品引介至華文世界的重要推手。
編導影像作品包括劇情片《浮世戀曲》、《錯愛》、《情色地圖》、《紫荊》;探討港澳回歸的紀錄片《北征》、《澳門二千》;其他創作如《吳仲賢的故事》、《靈琴新韻》、《大同:康有為在瑞典》、《名字的玫瑰——董啟章地圖》、《蒙馬特之愛與死》;與探討香港二〇一四到二〇一九年間動盪不安的《撐傘》及《我們有雨靴》等。
曾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白睿文(Michael Berry)譽為「華文文化界最具創意和多樣化的要角之一」;台灣著名電影學者焦雄屏形容陳是「華語電影真正的知識分子——有詩人的情懷,敏銳的洞察力,原創性的創作形式,還有難得有的歷史觀。」近期文字作品有〈第十四朵白菊花——《夢蝶全集》序〉。也即將出版個人作品選集《時候》。
【預購】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楊照
平常價 $27.00 他想讓世界認識的並非「美麗的日本」,而是「曖昧的日本」。
先將所有答案回推成問題,才能認識真正的日本。
【首刷限量贈送 文豪雋永書籤】
他是日本史上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戰後最重要作家之一
也是永遠對日本最誠實批判的社會良心
──限量作者親簽扉頁 值得珍藏──
作家親筆簽名 + 限量印製給讀者的一段閱讀導引
致讀者──為什麼讀大江健三郎?
──楊照
史上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小說家大江健三郎,
為什麼在受獎致詞時特別向世界強調日本的「曖昧性」?
他又為何刻意使用曾遭批評「不正統」的語言風格寫作?
從戰前的榮光年代,到見證戰敗的狼狽,再到個人生命經驗的起落,
我們可以從中看見「戰敗」如何形塑一個世代的群體思維,
也看見一位小說家一路走來如何自我鍛鍊獨特的創作觀。
凝視人性的晦暗與曖昧
一反前一位日本獲獎者川端康成談的「美麗的日本與我」,大江健三郎則講了「曖昧的日本與我」,寫作上亦刻意打破明確的固有答案,重新提出曖昧的問題,從文學觀到語言風格,皆帶著強烈異於傳統日本的特性。他擅長以個人生命經驗作為小說題材,例如將患有腦疾的兒子出生時的經歷,寫入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之中,無修飾地陳述一個渴望逃避的父親與他的道德困境;在摯友伊丹十三自殺身亡後,也曾將兩人的生命故事寫進《換取的孩子》,在構築虛實交錯的世界之下,盡可能將內容化為貼近個人的體會,藉此凝視人性中的晦暗與曖昧。
「不是日本人」的日本人
成長於舉國高喊「天皇萬歲」的昂揚時代,到戰後投降的狼狽窘境,大江健三郎自幼將成年人戰前戰後矛盾的一切看在眼底,養成了他反思批判的性格。寫作對他來說,似乎是種招致災厄,也引領他透視災厄內部結構的一件事。因此藉由國家的戰敗歷史、個人生命中親族的死亡與疾病經驗,他不斷切換角度將災禍化約至最終本質,試圖確認作為一個人而存在,對生命最基本的責任究竟是什麼?從此他提出了「不是日本人」的另一種日本人典範,更一反明治時期「脫亞入歐」的雄心,提出「邊緣觀」重省日本的戰後經驗。大江健三郎始終堅持的社會關懷,不僅為戰後日本文學提升到新高度,也為全世界的讀者樹立一位思考者的經典姿態。
作者簡介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 @1963》。
現代經典細讀系列──
《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中國傳統經典選讀系列叢書」、《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矛盾的美國人:馬克.吐溫與《湯姆歷險記》、《哈克歷險記》》、「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叢書。
譯作──
《老人與海》。
相關著作:《如何成為真正的信仰者:楊照談遠藤周作【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7)》《如何成為真正的信仰者:楊照談遠藤周作(日本文學名家十講7)》《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走在人生的懸崖邊上:楊照談太宰治【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5)》《走在人生的懸崖邊上:楊照談太宰治(日本文學名家十講5)》《追求終極青春:楊照談三島由紀夫【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6)》
【預購】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艾德華 · 薩依德(譯者: 單德興)
平常價 $50.00◎全新增訂版,增修2005年至今〈薩依德專書書目提要〉以及〈薩依德年表大事記〉。
◎本書榮獲2006年金鼎獎一般圖書最佳翻譯人獎
薩依德「在各個領域挑戰並刺激我們的思考方式」。本書集結近三十年來對薩依德深入淺出的訪談,透過訪者的精闢提問,讓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薩氏對知識分子、政治、文化與文學等議題尖銳批判態度背後的深刻思維。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Said)是當今國際上舉足輕重的文學學者暨文化、政治批評家,也是當代西方知識界最受爭議的人物之一。1978年他以《東方主義》一書引起廣泛矚目,成為後殖民與後現代主義論辯先鋒。薩依德一生著述不輟,焦點擴及政治觀察、文化批評,甚至音樂述評等範疇。
在本書具代表性的三十篇訪談中(遍及歐洲、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世界、以色列、美國以及附錄一篇譯者的訪談),薩依德討論了歐美學術與知識界的狀況,巴勒斯坦的處境、波灣戰爭、以色列、奧斯陸和平協定、伊斯蘭和檢查制度、海珊,以及國家認同的理念。
同時也談及批評家在社會中的角色,他如何寫就《東方主義》一書,以及是什麼成就了音樂表演等問題。也談到了他對鋼琴家顧爾德、哲學家維科、文學家康拉德、文學理論家阿多諾等的熱情。
在這繁浩的論述中,薩依德總是慨言知識分子的敏銳及正直。與他的學術論述相較,這本訪談集以更平易近人、深入淺出的方式展現了其理念的演進過程,也為他的人生成就提供了一個基本的註腳。
本書編者薇思瓦納珊教授(Gauri Viswanathan)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又一傑出教授,追隨薩依德多年,本身學問亦早成一家。
中文翻譯及評論由中央研究院單德興教授執筆。單德興教授與薩依德相互問學多年,對其立論、治學均有專精了解,本書由其迻譯,堪稱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1935-2003)
1935年11月1日出生於耶路撒冷,在英國占領期間就讀埃及開羅的西方學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國就學,取得哈佛大學博士,1963年起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講授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薩依德著作等身,其中以《東方主義》(Orientalism, 1978)聞名遐邇,為當代舉足輕重的文學學者暨文化批評家,尤其對於後殖民論述的建立與發展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並以知識分子的身分投入巴勒斯坦政治運動,其學術表現和政治參與都引人矚目。本書精選薩依德近三十年接受世界各地人士訪問的紀錄,相較於其他論述,對其學思歷程有最完整的呈現。2003年9月25日薩依德病逝於紐約,享年67歲。
譯者簡介
單德興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博士(比較文學),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暨《歐美研究》主編,曾任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與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校區、柏克萊校區)、哈佛大學、紐約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訪問學人及傅爾布萊特資深訪問學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研究所兼任教授,靜宜大學英文研究所兼任講座教授,三度獲得行政院國科會外文學門傑出研究獎,以及第五十四屆教育部學術獎,第六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首獎,第三十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著有《銘刻與再現:華裔美國文學與文化論集》、《反動與重演:美國文學史與文化批評》、《越界與創新:亞美文學與文化研究》、《翻譯與脈絡》、《薩依德在台灣》等,譯有《英美名作家訪談錄》、《美國夢的挑戰:在美國的華人》、《知識分子論》、《禪的智慧》、《格理弗遊記》、《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等近二十種專書,並出版訪談集《對話與交流:當代中外作家、批評家訪談錄》及《與智者為伍:亞美文學與文化名家訪談錄》。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文學、亞美文學、翻譯研究、文化研究。
【預購】深時遠見:時間感如何影響決策,人類如何擺脫短期主義的危局◎理查‧費雪 (譯者:張毓如)
平常價 $38.00福特汽車在一九六○年代因為競爭對手的壓力,趕著兩年內設計量產出小車Pinto,致命的瑕疵導致多起意外;傳承五代的百年家族企業鐵姆肯公司,敵不過投資人的獲利要求,被迫分割公司,終結傳奇;華爾街因為短視重新包裝不可靠的次級房貸,引發二○○八年的金融危機……我們對於這些短視決策釀成災禍的事例並不陌生。
這種短期主義隨處可見。我們可以在商業中看到:財務季度主導企業思維、市場股東的需求,鼓勵公司領導者只進行週期思考。我們可以在民主政治中看到,促使政治人物只考慮對下一次選舉有幫助的政策。我們可以在環境議題上看到,當前的經濟競爭讓各國無法真正合作解決氣候變遷和海洋酸化的問題……
▍▍但人類並非一直都是這樣的,我們如何走到今天?
不同的時代、民族、文化、語言的人如何看待時間,又如何規劃未來?
古羅馬人相信命運,認為時間朝他們流過來,未來不會改變。他們腦中的未來是「靜止的現在」,認為後世之人將跟他們有著同樣的需求和生活;早期的基督徒認為時間由創世開始,會在末日終結。於是他們一直在等待。這種末世觀滋生出一種短期主義,認為應即時狂歡,任何阻擋大災厄努力都是徒然。
直至一千年多後,科學接手了時間觀:地質學家赫頓發現了地球存在數十億年的證明,「深時/deep time」的發現自此顛覆了人類對時間的認知,西方社會經歷了一場深刻的變革,歷史學家將其稱為「發現未來」,哲學家康德在其中看到了啟蒙文明的新高度;再來,時鐘的普及使眾人同步,帶來集約化和商品化,工業使時間成為「可以操縱、管理、控制的可量化資源」,在西方產生深遠的影響;最後是電腦,以光纖速度前進的數位發展,我們的分秒決定都左右人類的未來。
BBC未來頻道資深記者理查‧費雪在書中詳細闡述短期思維如何主導西方社會,為什麼這可能對未來帶來災難,並探討了歷史性的以及現實世界中具有長遠眼光的例子。費雪除了從心理學、認知科學、社會學、人類學、甚至語言學,探討我們對短期思維的時間偏差外,還提供了一些方法,包括納入透視思維,即以未來存在的心態來看待生活,擁抱長深時遠見之美。
★★★★ 四方盛讚 ★★★★
「深遠的未來是另一個國度……理查‧費雪是令人著迷的導遊,讓我們知道,我們所處的現在,在人類的時間地圖上是多麼微小的光點。對於深度時間的思考,不僅讓人在氣候變遷上投入更多力量以付諸行動,更普遍擴大了我們在道德感和美感上的可能。他認為,這樣的思考也暗示我們可以如何追求幸福,因為它充分滿足我們從未謀面的後代子孫的利益……這是一本文字優美、冷靜勸說,但具有急迫感的書。」——伊恩‧麥克尤恩/小說家、劇作家
「一本帶有好奇心和希望、明智且富有人性的書。本書會開闊你的心智和視野,並讓你對於未來的所有可能感到頭暈目眩。」——湯姆‧查特菲爾德/《如何思考》作者
「急切而深刻。理查‧費雪的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以不同的角度思考時間,來改變世界。未來始於我們的想像。對於任何希望成為好祖先的人來說,這都是必不可少的讀物。」——大衛‧法里爾)/《足跡》作者
「不同於現今關於未來主題的新聞標題所展現的悲觀,理查‧費雪描繪出一條通往二十三世紀充滿希望的道路……本書令人驚歎。」——文森‧伊亞倫提/《深度時間估算》作者
「我們的強大力量來自於思考未來的能力。費雪帶領我們踏上一趟迷人的長期思考之旅,也讓我們知道它為何重要。」——湯瑪斯‧薩登多夫/《明天的發明》合著者
「富有哲理、洞察力、娛樂性。在目光短淺的世界裡,此書有效地幫助我們理解未來,並讓我們與未來連結。鑑於氣候緊急狀態,長期思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安德烈‧賽恩‧馬納松/《在冰川消失之前》作者
英國廣播公司全球新聞倫敦辦公室的資深記者,為英國廣播公司未來頻道(BBC Future)撰寫及委託外製報導。從二○一九至二○二○年,理查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奈特科學新聞獎學金,工作地點分處劍橋與麻州兩地。他同時也是倫敦大學學院的名譽研究員。他撰寫的電子報名稱為《長遠眼光:現場指南》(The Long View: A Field Guide)
譯者簡介
張毓如
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從事出版業多年,曾任出版社主編、版權主任。譯有《旅行許可證:人類何時需要批准才能移動?法老時代、中國漢朝到現代國家,一部關於護照的全球文化史》等書。
【預購】漢字王國:從打字機鍵盤、拼音系統到電腦輸入法的問世,讓漢字走向現代的百年語言革命(Kingdom of Characters: The Language Revolution That Made China Modern)◎石靜遠(Jing Tsu)(譯者:吳煒聲)
平常價 $45.00《紐約時報》百大選書
《華盛頓郵報》最佳非虛構作品
英國學院圖書獎全球文化類決選
康鐸歷史圖書獎、巴美列.捷福獎非虛構類入圍
中國漢字的近代現代化歷程
北美漢語研究圈重量級學者 石靜遠教授 最新力作
多張歷史圖片、七場奠定中國現今漢語樣貌的關鍵變革
曾被預言必將滅亡的「方塊字」,
如何駕馭字母思維打造的通訊工具,成為當今重要語言?
綜觀科技演進與歷史洪流 一部近代漢語的百年發展史
★《甲骨文》何偉、《英語帝國》大衛‧克里斯托、《等待》哈金等名家齊聲讚嘆★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衛報》、《自然》等各大國際媒體好評如潮★
★亞馬遜網路書店4.5分高分評價★
王德威(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黃大展(新竹高中歷史老師兼圖書館主任)、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謝承諭(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顏擇雅(作家、出版人)、蘇席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優聘教授)──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特色
● 漢藏語系僅次於世界上分布最廣、母語人士最多的印歐語系,是世界主要語系之一。其中又以漢語為最大的一脈分支。當漢語使用者欲追本溯源、深究漢字的變革與發展,本書作為一本別具獨創性的中國漢語文化史著作,將橫跨語言、政治、歷史與文化,引領讀者共同遊歷漢字現代化的進程。
● 從一九〇〇年統一發音,讓南腔北調的各地民眾得以跨越方言鴻溝相互理解;一九三八年編目索引系統的問世,有效提升中文典藏資料庫的管理與檢索;到一九五八年簡體字與漢語拼音更加速人們的識字率與學習效率;再到一九七九年奠定電腦中文輸入法的基礎,讓中文融入電腦、跟進世界科技的發展局勢。本書涵蓋漢語百年的七次變革,漢字的流變受到國際時局的牽動,漢字打字機鍵盤設計、中文通訊電報編碼的問世、電腦中文輸入法的推出,亦不斷帶動技術進展,為現今的漢語建立深厚基礎。
● 本書作者石靜遠為當今北美漢語學圈的重要學者,曾藉此書入圍普立茲獎非虛構類決選名單,也廣獲哈佛學會、古根漢基金會等學界讚賞。與王德威、史書美同為華語語系文學研究大師,對華語語言及文學研究深具貢獻。
▍內容簡介
今日所謂的標準「官話」如何從大量地區方言統整而成?
原本以羅馬字母設計為主的打字機,如何打造能夠拼湊出九千多個漢字的輕巧鍵盤?
世界第一台中文計算機,竟然與林語堂有關?
在科技日新月異、東西政權文化激烈交鋒的十九世紀末,為能跟上時局趨勢,中國也企圖掌握打字機、電報等全球通用的通訊與資訊設備,此時漢語龐雜的聲調與獨特的書寫系統成了與西方世界接軌的一道巨大關卡。該如何在這些以字母思維為基礎的機械上運用獨樹一格的「方塊字」?這件事成為漢字革新的核心思考,也開啟百年來一波波的劇變。
本書分為七章,細數百年來十逾位重要人物前仆後繼推動的七場語言變革。從「統一讀音」如何由一張字母表使南腔北調的溝通成為可能,一路論及漢字的「部首」和「筆畫」影響中文電報問世,並促成編目索引系統。投注超過三十年研究心力的作者石靜遠引用大量文獻、搭配近二十張珍貴圖片,回溯漢字現代化歷程裡眾多關鍵時刻,包括簡體字普及、拼音系統的奠定,以及數位化時代打造字元集與背後的政治角力。
《漢字王國》展現了一個曾被預言滅亡的語言,一步步成為今日全球超過十三億使用人口的樣貌。這個複雜迷人的語言,經過無數專家、學者、仁人志士之苦心耕耘,在歷史重要時刻與時局脈動、科技變革緊密連動。本書出版後榮獲普立茲獎非文學類決選、二〇二二年《紐約時報》年度百大選書與《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非文學好書,更廣獲王德威、何偉、哈金等名家齊聲讚嘆。
▍國際媒體與專家好評
《漢字王國》透過引人入勝的原創性地緣政治觀點,講述了中國是如何藉由漢語的保存和現代化,以及普通話融入全球交流,而得以成就如今的國際地位。──普立茲非文學類決選評語
《漢字王國》是一本引人入勝、與時俱進的作品,深入挖掘語言的歷史,以預測中國未來在世界上的崛起。──《科克斯書評》,星號推薦
這是一部深度挖掘中文書寫語言龐大而複雜字符,將其轉化為現代通訊技術的歷史。石靜遠揭示了中文語言與政治之間迷人的相互作用。中國迷和語言愛好者將會被深深吸引。──《出版者週刊》
石靜遠的人文、大局觀讓一個在資訊技術史上原本晦澀的線索變得生動而引人入勝。──《書單》雜誌
在《漢字王國》中,石靜遠向我們介紹了一群令人難忘的人物。她講述了現代中國的故事:一個同時被改變卻又深深傳統的國家。──《甲骨文》作者何偉
石靜遠輕鬆穿梭於博學多才之中,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迷人且感人的故事。這是幾代先驅者激情奮鬥的故事。這是一個絕望的奮鬥、不懈的奉獻,最終,取得了勝利的故事。──《等待》作者哈金
《漢字王國》是對現代中文語言深入、發人深省的敘述。這是一本細緻研究、寫作精美的書。──王德威,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我很少讀到關於現代中國的書如此富有資訊量、啟示性且令人愉悅。──《瘋子、教授、大字典》和《愛上中國的人》作者西蒙.溫徹斯特
這本書是一份絕對的享受。這本令人驚嘆、經過精心研究的書是中文字的偵探故事。石靜遠巧妙地將語言歷史學者的技藝與故事講述者的藝術融合在一起=。──《英語帝國》作者大衛.克里斯托=
正如《漢字王國》所言,語言傳達著世界。──《紐約時報》
石靜遠生動地講述了中國資訊技術系統與語言革命的交叉歷史。這本書是一部豐富的、引人入勝的、學術嚴謹的敘述,講述了中文是如何從十九世紀難以學習的文字,發展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全球語言。──《科學》
一本迷人的書。──《經濟學人》
《漢字王國》記錄了那些為使漢字與現代生活兼容並蓄而努力不懈的發明家。──《衛報》
石靜遠教授對中文的謎團和美麗的熱愛,展現於這本結合了歷史和語言學的著作。──《星期日泰晤士報》
博學而文筆優美。──《泰晤士文學增刊》
一個深刻叙述了那些透過詞典、圖書館和印刷技術創造現代中國的人們他們的故事。──《旁觀者》
發人深省。──《自然》
有趣而易讀。──《亞洲書評》
充滿開創性的。──《物理世界》
石靜遠Jing Tsu
◎二○一六年古根漢獎得主
◎現任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與比較文學系教授
◎北美華語語系文學研究的重量級學者
◎文化史學家、現代中國文學專家
畢業於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現任教於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與比較文學系的石靜遠教授,是北美漢語研究圈的重要學者之一。她除了是耶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委員會成員,也是耶魯北京中心顧問委員會及美國華人博物館董事會的成員。其教學方向主要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華語語系文學,研究興趣廣泛涵蓋離散與華語語系研究、區域研究、比較文學和中國科技史。石靜遠與史書美、王德威等三位教授均提倡成立「華語語系文學」,以期華語文化圈多元的創作風貌能從而獲得彰顯。
石靜遠豐碩的學術成果廣獲學界讚賞,包含哈佛學會、德國洪堡基金會、美國梅隆基金會、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以及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及古根漢基金會等組織的殊榮及讚譽。著有《失敗、國家主義與文學:中國現代文化認同的建構》(Failure, Nationalism, and Literature: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Identity)、《中國離散境遇裡的聲音和書寫》(Sound and Script in Chinese Diaspora)等;曾主編《全球華文文學》(Global Chinese Literature: Critical Essays)。
譯者簡介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目前任教於陽明交通大學和淡江大學,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
【預購】為何不平等至關重要: 從種族歧視、性別議題、貧富不均、政治制度,探討「不公平的善意」與「平等的邪惡 」 Why Does Inequality Matter?◎托馬斯·斯坎倫(T. M. Scanlon )(譯者:盧靜)
平常價 $30.00 作者以易讀的講稿形式,討論現實社會中何謂「不平等」,
若未能處理「不平等」的情況,將造成何種嚴重的後果!
▍不平等造成了羞辱性的地位差異
種姓制度和其他污名化地位差異的社會制度,是歷史上最該反對的不平等。在這些制度下,某些族群被歸類為低等人。他們被排除在人們最嚮往的社會地位和職業之外,甚至被貶為只能從事其他族群認定最為屈辱且低賤的職業。這種制度的邪惡之處在於分等特性:其最該被反對之處是視某些人為低人一等的賤民。而這正是平等主義在根本上絕對無法接受的事。
▍不平等給予富人過大的權力掌控窮人
如果有一小群人控制社會上大多數的財富,他們就會得到過大的權力控制其他人要在哪裡和該如何工作,可以買到什麼,以及大致上的生活樣貌。範圍更縮小一點,一旦有人握有國家重要的公共傳媒,就能得到過分的權力,足以控制社會上的其他人如何看待自身及其生活,以及如何理解社會。
▍不平等有損經濟機會的平等
當家庭收入和財富嚴重不平等,個人出身在什麼樣的家庭,也就決定了他在競爭市場中獲得成功的希望。這將導致經濟機會的平等難以實現,甚或根本不可能達成。雖然機會平等普遍被視為嚴重問題,但相關的討論卻不多。
▍不平等破壞了政治制度的公平
收入與財富的嚴重不平等,也會破壞政治制度的公平性。富人會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影響政治討論的過程、也更有辦法親自擔任重要的政治職位、並更有機會影響其他擔任公職的人。這可以視為控制權問題的一種特殊情況:操縱政治體系是把經濟優勢轉換成控制權的一種方法。但就諸多層面而言,政治體系的公平性遭到破壞是很嚴重的道德問題,比如法律和政策的正當性都會受到影響。
▍政府有義務提供福利並平等關懷受益者
有些反對不平等的理由是著重於不平等產生的途徑。基於平等關懷的理由就屬於此類。這類反對理由所關注的是,某個機構或主體本應照顧特定族群內所有成員的福利,卻只讓某些人享受到這些福利,或是讓某些人享受到比其他人更完整的福利。
▍收入與財富的不平等,來自於不公平的經濟制度
在一九六五年,美國前三百五十大企業的高階主管平均薪酬,是旗下勞動者平均薪資的二十倍。而在二十世紀最後的十年間,這個比例飛快成長,於二〇〇〇年達到最高峰的三百七十六倍。更不用說在同一段時間裡,一般勞工的年薪只不過增加了可憐的百分之十點五而已。
在本書中,作者揭露了貧富差距的兇手,深化了「為何不平等至關重要」的經典討論。
斯坎倫是美國著名哲學家,專左右當代哲學發展。他認為人們有很多種理由反對不平等,可能是因為不平等帶來的影響、因為不平等扭曲了人與人的關係,或是產生不平等的體制不合理。本書討論它們在社會體制的合理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各式各樣「不公平」所造成茲事體大的影響。
斯坎倫四十多年來對平等觀念(或者更確切地說對不平等觀念)的思考,濃縮成這本令人印象深刻、發人深省卻又十分簡潔的著作。——喬納森•沃爾夫(Jonathan Wolff),政治哲學家、牛津大學公共政策系教授
關於道德的現實主義從不意味著我們現在相信的就是真理……正如作者所觀察到的:「找出道德合理性的條件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任務。」道德哲學應該對答案感興趣,但更應該對全面理解問題感興趣。——湯瑪斯•內格爾(Thomas Nagel),哲學家、紐約大學法學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
本書有助於我們理解道德和政治理論中的平等觀念。系統性地駁斥了那些對平等由來已久的指控。我很喜歡這本書,也從中受益匪淺。——唐•赫佐格(Don Herzog),密西根大學法學教授
不平等的現實正前所未有地衝擊著全世界人民的政治意識……斯坎倫的著作更進一步理解這個主題,更深入地理解不平等最令人擔憂的地方,思考對不平等的政治有哪些相關議題。——馬丁•歐尼爾(Martin ONeill),哲學家、英國約克大學講師著名哲學家,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專攻倫理學與政治哲學。他拓展了盧梭、康德與羅爾斯的契約理論;也是繼羅爾斯之後,當代道德契約主義代表人物。曾任哈佛大學哲學系主任。與湯瑪斯•內格爾一同創辦了享譽全球的哲學刊物《哲學與公共事務》。著有《我們彼此負有什麼義務》、《寬容之難》、《道德之維》等書。
譯者簡介
盧靜
雜學家。為了畢業劇本接觸TRPG,為了推廣遊戲開始翻譯,結果入門卻是社會科學。喜歡民俗、文學、社會科學,希望透過翻譯,讓讀者用新的視角觀看生活與社會。譯有《妖風》。
譯作賜教:rutkking@gmail.com
【預購】異常(《時代》雜誌盛讚小說.社會派黑暗天后最受爭議傑作)◎桐野夏生(Natsuo Kirino)(譯者:劉子倩)
平常價 $36.00一首獻給現代女性的美麗安魂曲 一部痛批階級社會的辛辣小說
超越「平成30好書」《OUT》 社會派黑暗天后最受爭議傑作
新井一二三◎專文導讀
雖然桐野夏生的作品很黑暗,但確實是一首很美麗的安魂曲。
──作家/新井一二三
《異常》所寫的是日本社會與日本文化的真實樣貌,它不僅是犯罪小說,更是精采的人物群像。作者真正關心的是社會問題,不是犯罪案例,在她的小說中,真正的惡人始終是階級社會。
──《每日電報》
本書寫的是女性為了讓男性認真對待的種種鬥爭!
──《時代》雜誌
▍內容簡介
2003年第31屆泉鏡花文學獎得獎作
2004年別冊寶島「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國內篇第五名
取材自真實案件「東電OL殺人事件」
白天的她,是一流企業的幹練職員,
夜晚的她,是享受男人追逐的妓女。
她渴望出人頭地,也沉醉於往下墜落的快感。
想要愛、想要美貌、想要成就,
那些異常的心願在她體內深處吶喊著──
「我想贏、我想贏、我想贏!我想拿第一!」
「只有透過和男人性交,我才能確定自己真的活著。」
「或許只要墮落過一次,人生就輕鬆了。」
在黑夜裡,她不再只是失敗者,而是街頭閃閃發光的女王……
即便終點就是毀滅,至少她擁有自由……
本書取材自震撼全日本的「東電OL殺人事件」,描寫一群被勝敗優劣緊緊束縛,卻又總被幸福拋下的女人。情節黑暗,內容辛辣,於美國出版時甚至遭到刪修。社會派黑暗天后桐野夏生自述:「事件發生時,我對於媒體狂熱的報導完全無法理解。『於知名企業就職』、『畢業於一流大學』、『夜間兼職流鶯』,報導中充斥著這一類可能致使男性發情的標籤……我想,或許那位受害,正是被這些令世間男性欲望勃發的形象反覆折磨,最後才走上流落夜間街頭一途。」曾經橫掃江戶川亂步獎、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直木獎、泉鏡花文學獎、谷崎潤一郎獎、紫式部文學獎、讀賣文學獎等文壇大獎的桐野夏生,出道近三十年至今,其代表作《異常》於日本犯罪小說出版史上的巨大影響力仍未消退,小說透過魅力獨具的人物和愛恨交纏的人心,對階級、性別的尖銳觀察,至今也依然教人深思。
【桐野夏生如何成為黑暗派天后?】
與其他日本暢銷小說家相比,桐野夏生算是起步較晚的後起之秀。從法律系畢業之後,她在好幾份工作之間流轉,也曾經在電影院打過工。直到三十歲生日的前夕,才決定投入寫作,改變自己的人生,因而開始修讀劇本寫作課程。她一路逐步確立成為作家的決心,直到四十歲終於在日本文壇占有一席之地。她從一九八四年開始寫小說,起初主要投入羅曼史題材,但由於羅曼史文類當時在日本並不受歡迎,難以藉此維生。文學路上一開始的顛簸讓她重新思考自己真正有興趣投注心血的題材,最終發現犯罪的心理因素才是最令她著迷的議題,便在九零年代開始致力於懸疑小說創作,至今已是日本公認最傑出的偵探與懸疑小說作家。
【桐野夏生筆下的女人如何引起輿論反撲?】
桐野夏生針砭社會的寫作風格曾在日本激起一波反動勢力,認為女作家應該專心寫愛情小說就好,甚至有男性廣播主持人因為桐野夏生在《OUT》寫下妻子殺害丈夫的故事,而拒絕進行採訪。然而,主婦殺夫的故事並非無知妄想,而是奠基在真實的社會案件,甚至換個角度來看,如浪潮般席捲而來的批評與男性焦慮,或許恰好應證了桐野夏生的成功。她的小說作品時常凸顯富含挑釁與顛覆能量的女性角色,針對父權社會進行毫無保留的批判與反省,因而以「寫實小說女王」、「社會派黑暗天后」等稱號聞名日本。英語世界的文學評論圈更以「女性主義的黑暗小說」描述她如何以女性視角揭露人性黑暗面的成就。
【《異常》如何震驚文壇?】
在《OUT》、《柔嫩的臉頰》之後,桐野夏生意欲超越自我,寫出全新格局,首次挑戰以真實事件為素材,寫出《異常》這本小說。在東電OL殺人事件發生之後,桐野夏生不滿大眾媒體以獵奇的眼光看待整件事當中的女性,同樣身為女性,她自覺有責任以小說家之姿切入這起事件。她思考著,在走上街頭賣淫之路前,一個女人是從什麼樣的少女時代長大成人?一個「怪物」在蛻變成形前,是什麼樣的人?在如此脈絡之下,漸次鋪展全書架構。書評家文月達說,隨著小說進展,「讀者可能愈來愈分不清虛構和真實的分界,然而一旦讀完全書,會瞬間強烈感受到這個故事不可思議的豐富層次和重量感。」全書結構縝密,觀察犀利,衝擊性的內容令文壇震驚不已,二○○七年,美國老牌出版商克諾夫出版社(Knopf)推出英譯版,甚至因書中所寫的未成年賣淫情節太過敏感而遭到刪修。桐野夏生數度強調,自己的書寫絕對不是想為當事人遺族帶來任何麻煩,更非附議社會窺伺的目光,而是想藉著寫下為生存而苦的現代女性,如何在「性」的議題上展現從未有人深入探討的面向。直至二十一世紀已經邁入第三個十年的今天,《異常》所展現的美醜迷思、道德束縛,仍教今日讀者低迴再三。
桐野夏生Natsuo Kirino
1951年 生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
1993年《濡濕面頰的雨》獲得第39屆江戶川亂步獎、為日本女性冷硬派小說之濫觴。
1998年《OUT》獲得第51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1999年《柔嫩的臉頰》獲得第121屆直木獎。
2003年《異常》獲得第31屆泉鏡花文學獎。
2004年《殘虐記》獲得第17屆柴田鍊三郎獎。《OUT》入圍美國愛倫坡獎最佳小說獎。
2005年《燃燒的靈魂》獲得第5屆婦人公論文藝獎。
2008年《東京島》獲得第44屆谷崎潤一郎獎。
2009年《女神記》獲得第19屆紫式部文學獎。
2010年《有什麼》獲得第17屆島清戀愛文學獎。
2011年《有什麼》獲得第62屆讀賣文學獎。
2015年獲頒紫授褒章。
其他尚有《玉蘭》、《真實世界》、《對不起,媽媽!》、《IN》、《好心的大人》等作品。
相關著作:《OUT(「平成30好書」社會派黑暗天后生涯代表作‧公認犯罪小說顛峰)》《OUT(限量作者親簽扉頁‧「平成30好書」社會派黑暗天后生涯代表作‧公認犯罪小說顛峰)》《獸之夢(日本平成代表作《OUT》社會派黑暗天后透視欲望傑作)》《走向荒野》《好心的大人》《異常》《IN格殺愛情》《OUT主婦殺人事件》《東京島》
譯者簡介
劉子倩
政治大學社會系畢業,日本筑波大學社會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作多種。
【預購】異鄉人◎卡繆(Albert Camus)(譯者:張一喬)
平常價 $20.00存在主義代表作.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小說.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經典
獨家授權.全新譯本
他們說,媽媽死了,我沒哭;這是無情,該死。
隔天就和女友廝混;這是不孝,該死。
挑撥朋友仇家互鬥;這是不義,該死。
我合該天地不容,人神共憤,
但你們企圖用來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麼?
我殺了人,只因為夏日陽光刺眼太熱。
世界總是喋喋不休地告訴人們,行為舉止甚至思想應該如何符合社會約定俗成的,種種道德規範下的節度。
但是,莫梭,一個居高臨下的鳥瞰者,冷靜自持,無動於衷,漠視七嘴八舌急於發表意見和批判的群眾。他倦於給出令眾人滿意的標準答案,他對合乎禮俗但不合於自己真實感受的事物,無法找到適當的對應方式和距離,於是,他被大加指責為無情、不孝、不義。
莫梭不知道在與世界衝撞的窘境下,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他鳥瞰自己,也鳥瞰他人,探索內在情感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他還沒找到答案,如何給別人(何況是別人「想要的」)答案?
在這種種荒謬的情境中,莫梭凸顯了「獨立的個人」的困窘。
在他沒找到答案之前,(可能窮極一輩子都在摸索)他注定是:
一個心靈上永遠的異鄉人,一個與既定的社會格格不入的局外人。
卡繆形塑的「現代荒謬英雄」莫梭於焉誕生,
深深地影響了後世無數孤獨靈魂,得以正視我們混亂、無依的處境。
作者簡介
卡繆 Albert Camus
菸不離手、笑看人世、洞悉人性、擁抱荒謬的性格大師
一九一三年生於北非阿爾及利亞,一九六○年於法國車禍驟逝。
一九五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沙特並稱為二十世紀法國文壇雙壁。
文學上為存在主義大師,哲學上提出荒謬論,政治上曾先後投入共產主義與無政府主義陣營。
著有小說《瘟疫》(La Peste)、《墮落》(La Chute)、《快樂的死》(La Mort heureuse)、《第一人》(Le premier homme);短篇小說集《放逐與王國》(L'exil et le royaume);文集《非此非彼》(L'Envers et l'endroit)、《婚禮》(Noces)、《夏日》(L'Ete)、《薛西弗斯的神話》(Le Mythe de Sisyphe)、《反叛者》(L'Homme revolte)、《札記》(Carnets);劇作《卡利古拉》(Caligula)、《修女安魂曲》(Requiem pour une nonne)、《誤會》(Le Malentendu)、《戒嚴》(L'Etat de siege)、《正義之士》(Les Justes)、《附魔者》(Les Possedes)等。
譯者簡介
張一喬
法國里昂二大戲劇研究碩士,曾任雜誌採訪編輯、影展行政統籌,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馬丁佩吉的小說《我就是這樣變笨的》、《紅蜻蜓》以及繪本《養怪獸》等等。著有《開始遊法國說法語》。
【預購】疑問集【1書+1迷你讀本】:諾貝爾桂冠詩人聶魯達最後傑作‧冥誕120週年紀念版◎聶魯達(Pablo Neruda)(譯者:陳黎, 張芬齡)
平常價 $32.00如果我的靈魂早已棄我而去,為什麼我的骨骸仍緊追不放?
對世界至高的愛,是將直達靈魂的疑問,一一譜寫成詩……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世紀拉美最重要詩人 生前獻給世界的最後一部詩集 冥誕120週年紀念版
1本經典給自己 1本迷你讀本送人
如果《疑問集》是聶魯達的微型宇宙 這部讀本就是這個宇宙的一朵迷你星雲
隨書贈送精選疑問6首詩,一部摺疊後僅10×14公分大小,
可供隨身攜帶收藏,也可贈送親友,將讀詩的喜悅分享出去。
如俳句輕巧 意境至深若禪語──316則窮極一切的問題 74首給世界的情書
《小宇宙》作者、精采詮釋《萬葉集》等世界經典詩作翻譯名家
對國民詩人聶魯達逝後傑作的絕美呈現
只要你曾經愛過、思考過,
曾經呼吸過一口這座宇宙裡的空氣,
你一定就懂得這316則疑問所為何來。
聶魯達過世時,《疑問集》是他未完成的八部珍貴手稿之一。本書收錄316則窮盡造物之謎的小小「天問」,分為74首,詩人既深且廣的觸角伸至生命、時間、真理、情緒、自然世界等範疇,用童稚之心與哲學家之眼,爬梳萬事萬物的本質。這些疑問有如自問自答的禪宗公案,詩人不曾明確提出解答,卻在某些問題裡埋下沉默的答案種子。自十歲起提筆寫詩,聶魯達一生創作一直是「既個人又公眾」、「既抒情又史詩」。詩人晚年從喧囂憤怒的群眾世界轉向內在寧靜的省視,本書可視為這位「國民詩人」臨終前對生命的巡禮,引領讀者進入迷宮般的生命版圖,歡喜地迷途,謙卑地尋找出口。
▍經典讚嘆
在這本詩集裡,聶魯達不是政治詩人、自然詩人或愛情詩人,而是單純地回歸到「人」的角色,擁抱生命的矛盾本質,既而以「藝術家」的靈視,巧妙地避開了矯揉淺顯或意識形態的陷阱,織就此一質地獨特的文字網罟。──陳黎‧張芬齡
聶魯達筆下的疑問在字面意義成形前,就先觸動了讀者的視覺想像。──《出版者週刊》
作者簡介
1904-197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世紀最重要拉美詩人
十歲提筆,十三歲開始投稿,十九歲出版第一部詩集。早慧的聶魯達一生情感豐沛,對生命充滿探索的好奇心,對文學創作懷抱強烈的使命感,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畢生創作《地上的居住》、《一般之歌》、《元素頌》、《狂想集》、《黑島的回憶》、《疑問集》等許多動人的土地與生命的戀歌,致力於實踐「詩歌當為平民作」的理念,被視為「國民詩人」。
雖然聶魯達的詩風歷經多次蛻變,但是私密的情感生活始終是他創作題材的重要來源,二十歲、四十八歲、五十五歲時出版的三部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船長的詩》、《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即是明證。他的詩具有很奇妙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他相信「在詩歌的堂奧內只有用血寫成並且要用血去聆聽的詩」,並且認為詩應該是直覺的表現,是「對世界做肉體的吸收」。
《疑問集》為其逝後遺作,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天地、萬事萬物的終極追問,既關注自然奧秘,也思索人與萬物的關係、生死議題。為認識這位諾貝爾文學獎詩人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關著作:《疑問集【限量譯者親簽版●1書+1迷你讀本】:諾貝爾桂冠詩人聶魯達最後傑作‧冥誕120週年紀念版》
譯者簡介
陳黎
一九五四年生,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金鼎獎等。二○○五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二○一二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二○一四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二○一五年受邀參加雅典世界詩歌節,新加坡作家節以及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二○一六年受邀參加法國「詩人之春」。
張芬齡
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現代詩啟示錄》,與陳黎合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拉丁美洲現代詩選》,《精靈:普拉絲詩集》,《一茶三百句》,《微物的情歌:塔布拉答俳句與圖象詩集》,《萬葉集:369首日本國民心靈的不朽和歌》,《古今和歌集:300首四季與愛戀交織的唯美和歌》等三十餘種。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小品文獎,並多次獲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二○一七年與陳黎同獲「胡適翻譯獎」。
【預購】疾病的隱喻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譯者:程巍)
平常價 $23.00 「疾病並非隱喻,而看待疾病的最真誠的方式——同時也是患者對待疾病的最健康的方式,是盡可能消除或抵制隱喻性思考。然而,要居住在由陰森恐怖的隱喻構成各種風景的疾病王國而不蒙受隱喻的偏見,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寫作此文,是為了揭示這些隱喻,並藉此擺脫這些隱喻。」——蘇珊·桑塔格
1987年,當桑塔格被診斷出罹患乳癌之後,她赫然發現我們早已發展出一套應付疾病的神話學,這套神話的誇張程度,經常扭曲了疾病的真相,讓病患備感孤立。
桑塔格提出,人們對某些疾病,尤其是癌症的迷思,不但給病患加諸更多的痛苦,且往往壓抑了他們去尋求適當治療的方法。她因此為文闡釋,去除了癌症的神祕面紗——癌症不過是一種疾病,而非詛咒或懲罰,當然更不是一件令人難堪的事。
十年後,另一種同樣被神祕化與污名化的疾病——愛滋病出現了,桑塔格再次寫下另一篇論文,針對愛滋病這種流行病,延伸了自己之前的論述。
《疾病的隱喻》一書主要闡釋三種曾被視為絕症的疾病,肺結核、癌、愛滋病,全書包含了〈疾病的隱喻〉與〈愛滋病及其隱喻〉兩篇論文,桑塔格剝除掉疾病千百年來在文化中被誤解的種種迷思,呈現出它們的真正意義。〈愛滋病及其隱喻〉更將她的評論範圍延伸到與愛滋病相關的種種隱喻,揭露真相,讓病患免於罪惡、羞恥和恐懼。本書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對醫學專業人士,以及成千上萬的患者與照護者,造成了無比深遠的影響。
本書特色
《疾病的隱喻》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解放人心的經典之作
女性國家書會列為「改變世界的女性著述」
這是一本關於疾病、死亡、美學、文學與社會的書,
當我們的身體為疾病所苦之際,社會的論述如何解釋疫病的恐慌呢?
作者簡介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1933-2004)
1933年1月1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難以被歸類的傑出寫作者,不僅是一名小說家、哲學家、文學批評家、符號學家,也是電影導演、劇作家與製片。影響遍及各領域,與西蒙·波娃、漢娜·鄂蘭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三位女性知識分子,而有「美國最聰明的女人」的封號。
她每發表一本著作都成為了一件文化盛事。代表作品包括:1966年出版的《反詮釋》即成為大學校院經典,令她名噪一時。1977年的《論攝影》獲得國家書評人評論組首獎,至今仍為攝影理論聖經。1978年的《疾病的隱喻》肇於她與乳癌搏鬥的經驗,被女性國家書會列為七十五本「改變世界的女性著述」之一。2000年面世的小說《在美國》為她贏得美國國家書卷獎。
桑塔格一生獲獎無數,1996年獲得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並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2001年獲得耶路撒冷獎,表彰其終身的文學成就,2003年再獲頒德國圖書交易會和平獎。雖然她已於2004年12月28日離世,但她提出的問題仍敲打著讀者的心靈,世界也從未停止對她的思考與懷念。
桑塔格部落格:www.susansontag.com/。
譯者簡介
程巍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譯作有《疾病的隱喻》、《反詮釋》等。
【預購】監獄大學:從閱讀思辨《罪與罰》到擊敗哈佛、劍橋高材生,「美國巴德學院監獄計畫」的通識教育翻轉奇蹟◎丹尼爾•卡波維茲(譯者:張馨方 )
平常價 $29.00反轉制度的學習慶典 拉倒鐵窗的人性試煉
美國當代監獄教育最成功範例第一手全紀錄
◎ 本書在一般人認為窮凶惡極的監獄中,見證教育所帶來的各種複雜且長遠的影響。作者使用許多他與他人──巴德計畫創始者及推動者、監獄學院教師、政府官員、監獄工作人員、具有受刑犯與學生雙重身分的犯罪者等──的互動及對話,傳遞他的觀點與看法。
◎ 使用真實發生的經驗,讓讀者更覺身歷其境,這些互動與對話像是一種紀錄,生動地表達了各方角色的觀點與看法。其中穿插作者本人的體悟與思緒,使整本書既不流於對話紀錄,也不像一本呼籲大眾重視受刑人人權的道德勸說書籍:讀者能夠在議論與對話記敘之間,「自行開放思考]作者想傳達的訊息。
◎ 監獄教育重要推手第一人稱與受刑人的「對話場景實錄」,猶如親身參與監獄計畫
◎ 全書以監獄教育為觀察樣本,自種族、階級、意識型態、平等權、公民觀等各層面,全面檢視「大規模監禁」現象及其出路
◎ 還原受刑人學生原音,移除「資源提供方」的權力制高點,呈現一場扭轉體制的「真平等」對話
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巴德監獄計畫」政策與學務主任、巴德學院法律與人文學系講師。自二○○一年起即擔任巴德監獄計畫教師。他也是監獄全人教育聯盟(Consortium for the Liberal Arts in Prison)共同創辦人,致力在美國各地開設、培植監獄大學課程。亦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修辭學系,並在開放社會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擔任索羅斯司法研究員。
譯者簡介
英國愛丁堡大學譯研所畢,現為自由譯者,相信旅行為生活帶來養分,閱讀讓自我實現成為可能。譯有《恨意、精神分析與羅夏克墨漬測驗》、《做自己就好》等書,賜教請寄 nurach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