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歸貨車◎王証恒
平常價 $39.00以新界西為背景
寫出二十一世紀第一代的小說
以文學和生活作為反抗的方式
當我們以為錯過一個偉大的時代,回頭卻發現已身處另一個偉 大的時代。
社會的轉變令人猝不及防,而在大時代下,掩埋的都是個人的 故事。王証恒以愛情故事切入,在一個個發生在新界西愛情故 事的底下,都是人生存、掙扎的赤裸處境——我們如何在這個 城市、時代,隱蔽地過活,卻在同一時間反抗現實的生活?
王証恒筆下的屯門、天水圍、元朗的日常一直被社會忽視,也 鮮少出現在文學作品之中,而他專注書寫這片區域,細緻紀錄 當中的生活質感,以及生活其中的低下階層面貌。新界西的邊 緣人物有著獨特的美學,作者藉作品展露他們如何遊走於一個 對自己置若罔聞的主流的同時,創造自己獨特的生存模式。結集中的低下階層角色包括〈南歸貨車〉中的貨車司機、〈沉默 的瘀傷〉中的地盤工人、〈虫豸〉中的小混混、南來的妓女等 等,作者以朋友的角度觀照他們,重新把他們的心理、情慾、 困苦、掙扎、傷痕,有血有肉、有笑有淚地帶到讀者面前,而角色有意無意的毀滅行為,同時也無聲地為文學帶來更大的反抗動力。
柳廣成插畫
鍾國強 楊佳嫻專文細讀
李維怡、唐睿、麥樹堅、樊善標、潘國靈誠意推薦
推薦語
擅長以短對話來烘托一條欲隱未隱的邊界,景色與感官都不是 閒筆,一層刷一層,暗示人物曲折差池的心理。壓抑裡滲透幽 情,全燃燒的瞬刻已經發生過了。小說要寫的無非是餘燼。 ——楊佳嫻(台灣學者、作家)
王証恒不走此城不少年青作者一窩蜂所走的卡夫卡式超現實城 市寓言之路,而是不可多得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中,多寫 城市邊緣(尤以屯門為重心)一族的生存現況和心理刻劃,寄 深情於冷峭節制的筆墨中,生活質感厚實,而且深得小說藝術 的神髓,出色地調和文學與生活的語言,自成風格。 ——鍾國強(香港作家、詩人)
一首屬於大西北的邊民之歌正在萌芽……期待即使被痛楚燃燒, 仍能長成葉葉閃爍,能孕育其他生命的大樹。 ——李維怡(文字耕作者)
王証恒的文字乾脆而硬朗,這種文字在書寫書中低下階層人物 的故事時,尤其能夠刻劃出人物的真切處境,釋放出人物的能 量與生命力。 ——唐睿(香港作家、小說《FOOTNOTE》作者)
讀《南歸貨車》如緊盯餘焰。靈魂終必寂滅,最後的亮度遺留 促促殘影,聊以阻隔無邊夜涼。 ——麥樹堅(香港作家)
王証恒的小說低調、樸實、專注,無論在題材、情節、語言方面,都 統一給我這樣的感覺。作者在一個親近但不至於失去冷靜的距離,關 心地注視那些人、那些事情,表現出一種真誠懇切、用志不分的強大 力量,這是最打動我的地方。 ——樊善標(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
人物的頹敗與城市的頹敗相連,但頹敗之中總殘存一股生命 力,作者勾劃出社會建設中的破毀,總有人被擠到社會邊緣的 處境,或曰命運。 ——潘國靈(香港作家)
作者簡介
王証恒,畢業於城市大學中文系,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 創作獎、城市文學獎、大學文學獎。曾任教師、記者、地盤工 人,現為自由撰稿人,作品主要為時事評論、小說,散見於 《端》、《字花》、《方圓》等。
插畫家簡介
柳廣成,童年於日本京都生活,早期作品深受當地漫畫文化影 響。自 2017 年參展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後,創作方向驟變。 近期專注於創作個人漫畫作品,如於法國、比利時出版的 Fantaisie ordinaire、台灣出版的《被消失的香港》、荷蘭出 版、全球發售的 Cube Escape: Paradox、個人誌 Zine 及正在 進行的 Unknown Brothers。 常以鉛筆創作,藉其筆觸強調氛圍,同時探索漫畫語言的可能性。
囈長夜多◎麥樹堅
平常價 $51.00 無論身在何地,穿過時光隧道
尚能夢回生我育我的城
◎ 陳國球、龔萬輝、唐睿、黃宇軒 共鳴推薦
◎ 香港首部書寫公共屋邨的長篇小說
疲於告別的年代裡,人可以離去、建築可以廢棄、美食可以失傳、巴士可以停運……記憶彷如忒修斯之船,一直隨城市發展清拆重建。午夜夢迴,仍使你念記的,可會是一個個有你在內的故事?
「後來林達單獨去谷德樓天台看中秋夜景,這次林達俯望方形天井,多個樓層的住戶在走廊掛上七彩花燈,又以走廊欄杆對角牽引的方式將另一組花燈懸垂在天井半空。因此,大家對骯髒的井底突然失去戒心,在那裡燃放天燈。
祈福天燈乍明乍滅,冉冉上升引起居民哄動,天燈四面都寫上字:友誼永固、學業進步、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平安是福。 」——〈終章:七海事件〉
《囈長夜多》是香港作家麥樹堅首部長篇小說,故事圍繞公共屋邨「谷凹邨」的小店「喜喜辦館」,以這個售賣居民生活所需的必經之地,串連起基層市民綜橫交錯的生活軌跡。辦館老闆蘇淦一家的曲折命運,折射公共屋邨以及城市的盛衰,只要曾在屋邨待過,應對小說中的文具舖、冬菇亭、家庭醫生診所等無一陌生;中秋節的萬家燭火、風季的天井雨景,乃至街坊唱K嘉年華,都成為後來難忘的風物;陰暗的樓梯轉角、隱世雀館、升降機則時時似要將人吞噬。
公共屋邨作為香港的重要城市空間,小說中書寫的日常經驗和細節,充滿本土特色;然而,除了寫實的庶民生活,神秘詭異的傳說,也藉著緊密的鄰里關係而口耳相傳。麥樹堅筆下的谷凹邨虛實交錯,市民生活與史前巨獸奇妙交織,結局卻共同迎向一個遙遠迷離的未來。在時空的彼端回看,這個彷彿栩栩如真的屋邨、這些人們耕耘過的日子和愛恨,究竟是真實存在,還是如古代神話的通天犀,不過是有人憑空捏造的幻想?
| 作者簡介 |
麥樹堅,香港作家。著有小說集《未了》、《烏亮如夜》;散文集《對話無多》、《目白》、《絢光細瀧》、《板栗集》;另有改編小說及人物傳記。曾獲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香港中文文學獎、大學文學獎、青年文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進獎(文學創作)。
| 插畫家簡介 |
青花工作室,創作靈感源自大自然的一切,希望透過作品為繁忙勞碌的生活增添一份悠然綠意。喜歡將中西方傳統文化及藝術風格融入畫作之中,做到「傳承」之餘,亦期望能夠「立新」。過往曾合作的機構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漁農自然護理署、新渡輪服務有限公司等。
| 出版社簡介 |
後話文字工作室(下稱「後話」)是 2017 年成立的獨立出版社,主力出版香港文學著作。本社致力發掘具有潛質的年青作家,連結編輯、設計及插畫人材,創作貼近時代脈搏的優秀作品,並策劃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推廣深度閱讀及寫作,為香港文學注入生命力。
於是我坐下,聽調酒師M說關於H城的傳說◎譚以諾
平常價 $30.00在火光如雨的一個晚上,女戰士被駭客攻佔,頭昏腦脹間,與軍師秘密連線⋯⋯黑目被她溫暖的身體環抱著,等待異像的降臨,同時開始敘述H城的古老故事和末日傳說。
評論人、小說作家譚以諾寫作十年,第二部小說作品,繼續在縱橫交錯、荒誕瘋狂的香港出版。在譚以諾筆下,H城也許是香港的隱喻,趣怪離奇的事件隱隱似曾相識:住在龜背上的居民後來移居至陸上;有些人又從棺材中漂浮而來;花家靠種植香菇起家,在H城各個神秘地域尋找可以種香菇的土地,讓H城的人都「安居樂業」⋯⋯一個又一個發跡的傳說在充滿隱喻的H城裡悄悄探頭。
借董啟章的說法,H城的故事是這樣的:「不知為甚麼,讀譚以諾的新小說,立即有一種很強烈的網絡虛擬世界的感覺。我首先想到的是SimCity。可能是由於小說裡充滿著由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和區域,還有山、水、橋、牆、鐵道、街道,以及「種房子」的想像。種種指向背後,雖然好像都有現實的依據,但讀來又是那麼的充滿虛擬的味道。」
作者簡介:
譚以諾,作家。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後修讀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碩士課程,研究香港文學及生態。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講師、新媒體及影視創意寫作文學士(榮譽)學位課程課程主任。曾獲2010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文學評論組第一名。著有《於是我坐下,聽調酒師M說H城的傳說》、《黑目的快樂年代》。作品散見於《小說風》、《字花》、普普文化站。
曾撰寫關於黑目的故事,積存於家中。這些年來穿插於H城不同的空間,聆聽城市的故事,想像虛構的程度,練習與現實的結連,遂成此書。現在每天於酒吧渡日,繼續聆聽從調酒師口中而出的傳說。
曝光◎李嘉儀
平常價 $40.00 旅行是一次次的覺悟
成就這部記憶之書、救贖之書
作者簡介
李嘉儀
流雲抄◎李日康(繪者:伍止流、李日康)
平常價 $38.00烏亮如夜◎麥樹堅
平常價 $31.00《烏亮如夜》是麥樹堅沉澱七年的小說結集。結集中,作者首次挑戰中篇小說,糅合現實與虛構,書寫人性、死亡、命運等命題。中篇小說〈慢慢長夜〉以城市的夜和幽暗,呈現了另類的香港故事。小說圍繞偷渡來港的陳松修與施山遠,他們遠離群體,擔任仵作、夜更的士司機,過著與死亡如影隨形的日子。作者結合香港歷史、都市傳說、人性觀察等題材,虛實交錯地構築了一個與人間相對照的幽冥世界,創造了獨特而神秘的視角。
龔萬輝跨地推介
馬來西亞作家龔萬輝為《烏亮如夜》撰推薦序,點出此書「形塑出非常寫實、迷人的小人物身影」,他以外來者的眼光來閱讀、理解小說裡的香港:「我們跟隨著夜行者的步履,走進八十年代的香港之景,或者更準確一點說,是舊日時光不若今天喧囂的城市暗夜。那些逆著光的販夫走卒、夜總會女郎,慾望紛陳,其實亦有絲絲情義和愛。終於才明白,如光如影,有人有鬼,『人城、鬼城重疊無間⋯⋯但這才是完整的城市』。 」
在不敢獨自面對的人生之黑夜,半夢半醒之間,有甚麼在幽暗中凝視著你?
序文試讀:看見暗夜的光彩──《烏亮如夜》序
作者簡介:
麥樹堅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榮譽文學士、哲學碩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講師。著有個人散文集《對話無多》、《目白》、《絢光細瀧》;詩集《石沉舊海》;個人小說集《未了》;合著小說《年代小說・記住香港》等。部分作品收入《香港短篇小說選》(2006-2007)、《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散文卷)、《香港詩選2013》、《香港詩選2014》、《土瓜灣敘事──香港文學散文選》、《華文文學百年選》(香港卷)等。曾獲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進獎(文學創作)、中文文學創作獎及中文文學雙年獎等。
琉璃脆◎小西
平常價 $29.00在消失之前,以詩銘刻所有
羅貴祥、曹疏影、陳智德攜手推介
「我們沒有忘記
在那些眼淚之間
我們用紙重新打造
我們的神像
讓廣場的氣味
汗水、血跡、耳語
為我們打開
回家的路
重聚」一一〈神像〉
「請不要說,愛就是虛無
在我們的身前,在我們的身後
在虛無中說愛從來沒有實現
說我們從來沒有遇見
在日子到來之前
請不要放棄請不要忘記」一一〈在這城市的心臟地帶〉
《琉璃脆》是香港詩人小西的第二本詩集,收錄2004-2019年間,共70首詩作。
小西的詩簡約內斂,無論是旅居異地的體會、生活閃現的靈光,乃至同代人的歷史傷痕,或澄明或迷惘,一一成為他筆下的題材。「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語出《金瓶梅》,恰恰總結了詩人過去數十年的生命感受。宇宙變幻,世事莫測,面對流轉不定的時代,詩是修行、是覺悟,也是深情的陪伴。願以此書,獻給所有在這個時代受傷的靈魂。
「讀著小西這七十首短詩,不單是匆匆似就了結矣的感覺,他的作品彷彿要人想像,表述意象與文字描畫的物事之外,總牽扯著另一度時空,其異質性混淆了以為確定的、書面上的實相與時序。在一個字旁,一句句子之後,在某一個幽暗角落,隱然存在另一個世界,一個文字指向卻又未生成的世界,似明若滅,已打開又未打開,一貫的懸疑未決,忐忑不定。」一一評論人羅貴
「小西喜歡在實的地方拿捏到虛,不是避閃,而是作為立足之地,把光線反射回來。反對不是自由,虛空中蓄勢而發,才是自由。」一一詩人曹疏影
「小西把曾經澄澈的還以澄澈,但願澄澈記住此世曾有小西。世間無序地、無法止息地一明一滅,我能感受他的憤慨也是一種洞明。時間過了一半,可知已逾泰半?如果詩歌有涯如同吾生預言,但願數十年同行如夢如小西。」一一評論人、詩人陳智德
詩人簡介:小西。香港中文大學通識課程講師。寫詩起家,但大半生寫評論比創作還要多。撰寫藝術評論多年,身逢亂世,近年則以書寫文化政治評論為主。著有詩集《貓河》與散文集《微閱錄》。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統籌:第43屆青年文學獎幹事「文學阡陌」
平常價 $33.00青年文學獎辦至第四十三屆,繼續秉承四十多年來的傳統,舉辦一年一度的徵文比賽,並以文集出版、作者講座和工作坊等不同的形式,推廣文學、鼓勵青年創作。
若說文學是時代的反映,每年的文學比賽參賽和得獎作品的寫作風格,不多不少正好反映當時的時代面貌。文獎請來多位作家前輩擔任評審,並紀錄整個評審過程,幾代的創作者的作品和意見於此交織成砥礪的回音。
本屆青年文學獎文集設十個組別,回歸單行本的設計,與此同時盡量做得小巧輕便,提高閱讀和攜帶和收藏時的舒適度。
作者簡介:
青年文學獎協會成立於一九七二年,是一個文學推廣組織。為鼓勵青年創作,協會堅持舉辦一年一度的徵文比賽,比賽亦一直獲海內外人士踴躍支持。作家評判評選出優秀作品後,會出版得獎文集,為年輕作家提供途徑晉身文壇。幸得各界人士幫助與支持,青年文學獎得以發展成一個具規模的文學盛事。
多年來,青年文學獎協會一直致力促進大眾對文學的認識。除舉辦公開徵文比賽外,更定期舉辦一系列關於文學藝術的講座、工作坊、作家指導計劃、文社及文學創作研習室等,加強大眾與作家的創作交流。
訊號山劇院◎林兆榮
平常價 $59.00作者簡介
林兆榮,讀藝術/文化研究/現職講師/演出/長途步行/Lego Moc 創作/交通研究/文字創作 / 專欄《童軍跳彈牀》作者
facebook: 藝術.交通.散步.林兆榮swinglam
ig: swingtheflaneur
website: swinglam.com
長河——謝旭昇詩集◎謝旭昇
平常價 $32.00往後是有日子
往後──喝更多水。吃得健康。並且
早起早睡讓自己更淡一些——〈從來〉
你還是令我想起——
可以希望,可以
了無希望,當我凝視彼端的星辰
我的靈魂比我更輕——〈開端十則〉
台灣青年詩人謝旭昇的首部詩集。詩集收錄80多首詩人從寫詩到今的作品,包括得獎的、發表在重要文學平台的、私下發表的,詩人的詩句用字總是準確而每每驚人,進出語言,又超越語言的限制。游走字句的表層意象與深層喻意,探索生命的源起、詰問生活的原貌、個人情感的絕望與生機。不陷於俗套,不追求停止於顯淺的共嗚,而是進入讀詩者靈魂與記憶的深深之處,逐一投下記號。
蔡琳森、曾淦賢聯袂推介
旭昇的詩自有其追討的姿勢。它耐煩地穿梭於字詞物性,於音頻,於命題與偽命題之中,尾隨於「第一次前往遠方」後,走在「回家的路上」。——蔡琳森(台灣詩人)
《長河》是一道看不到出口的河流,面對生活、情感、死亡與記憶,每首詩作都是侵蝕作用,斷流與突如其來的沖刷反覆交替,穿越語言,最終流逕到他人的身體、意識,甚至冷酷無感的宇宙。謝旭昇運用冷靜的意象,卻暗藏激烈的渴求與孤寂;內潛的悲傷與自傷的力度互為依存,語言成為隨意識流動而無以往返的驅力,把讀者流放到廣袤無垠的荒原,遠望河流的源頭,閱讀哀傷。——曾淦賢(香港詩人,著有詩集《苦集滅道》)
詩人簡介:謝旭昇,一九八七年冬日抵達。台灣新竹人。後長居於台南、北京、京都等地,現址不詳。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工人文學獎等。在台灣創辦詩刊《力量狗臉》、閒散地以不是編輯的方式作為一名編輯。
餡餅盒子◎米哈
平常價 $31.00這個城市有一群平凡的人,他們善於隱藏自己,戴上面具假裝安分地生活,每天在十字路口和你擦身而過。當你停步細看,可能認出當中的誰和誰,臉容下的不安和疲累?米哈第一本小說集《餡餅盒子》,收錄六個未曾發表的故事,書寫這些沒有名字的人,他們的怪異、苦痛和徬徨。
作家陳慧的序言,點出了米哈的小說,正有一種日常生活中察覺不安定的敏銳:「父與子、徘徊在失落與陳舊邊緣的愛情、人的狷介與自大、個人的得失榮辱⋯⋯都是生活的微枝末節,偶然闖進的陌生小巷與灰暗角落。有些輕,而且緩慢,主題並不見得繁複,你大可以裝作沒看見,但忽然之間,有些甚麼發生了,而你感覺到震動。」
六個故事,六個平凡的人,《餡餅盒子》,剖開太陽底下彼此暗不見光的脆弱。
作者簡介:
米哈。本名何建宗,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研究助理教授,同時任文藝復興基金會副理事長、藝術團體1a Space董事兼策展小組成員,以及香港文學館理事。以筆名米哈創作,文章散見於《明報》、《號外》、《字花》、《SAMPL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