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購】冷萃咖啡學:用時間換取水滴、冰滴、冰釀的甘醇風味◎王維新
平常價 $30.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低溫萃取的咖啡,味道甘醇、酸度較低、苦味溫和,發酵後更添層次,如同陳釀的酒一樣醉人。
好喝的冰咖啡,聞起來的香氣雖然不如熱咖啡那麼奔放上揚,但一入口後各種好滋味、香氣與觸感紛至沓來,豐富著我們的口,滿足著我們的心。但不是只加了冰塊的冰咖啡,而是經由冷水或冰水慢慢萃取得來的冷萃咖啡,顛覆一般咖啡的想像,享受的是品酒一般的香醇風味與沁涼的快感。
當咖啡成為許多人的每日必須飲品,除了咖啡豆產區與品種的差異、烘焙輕與重的分別、熱咖啡沖泡法不同之外,還有一種喝咖啡的樂趣,就是冷萃咖啡。炎炎夏日,冰咖啡的發酵香氣與清涼感尤其令人著迷。
冷萃咖啡大致可分為—水滴式、冰滴式、冰釀式三種作法。這三種方式由於萃取條件不同,會造成不同的風味與口感,但都屬於冷萃咖啡。冷萃咖啡的原理和冷泡茶是一樣的,就是以低溫長時間浸泡的方式讓咖啡內的風味慢慢溶出。
本書要教讀者自製沁涼無比、口齒留香的冷粹咖啡飲品。有關咖啡豆的選擇、冰滴設備的選擇、冰滴、水滴、冰釀的不同萃取法、口感的掌握、香氣的獲取、保存方法....等等都是一杯冰咖啡好壞的關鍵。
利用四種方式製作冷萃咖啡風味:
水滴法:以室溫水萃取,直接飲用,有如醇厚濃郁的威士忌。
冰滴法:以冰塊水萃取,直接飲用,有如清香爽口的雞尾酒。
冰釀法:以萃取好的咖啡放冷藏發酵,或將咖啡粉泡在室溫中,放冷藏發酵,有如陳年的女兒紅。
濾茶袋浸泡法:與茶包一樣浸泡於冷水中,放冷藏發酵,有如清爽的冷泡茶。
能喝到和酒一樣風味和香氣的冷萃咖啡時,喝咖啡的樂趣更加提升。冷萃咖啡就如同它的風味,需要放在冷藏室下慢慢發酵,隨著封存時間愈久而愈甘醇無比。本書所有相關的知識與製作方法將帶來不一樣的咖啡新享受。
達人推薦
* 台灣精緻咖啡協會理事長|曾寧春
* WCRC世界烘豆大賽冠軍|賴昱權Jacky Lai
* 2017 WCTC世界杯測賽第四名|莊玄
*台中-歐舍咖啡-2009WSC第一屆世界虹吸咖啡大賽冠軍|李雅婷
*台北一席AloneTogether咖啡老頑童|高振御
*咖啡學系列作者|韓懷宗-「言簡意賅,條理分明」
* 2016 TOPER咖啡烘焙大師賽 台灣區冠軍|李一凡-「身為咖啡人,如果您錯過了《精粹咖啡始末》,您再也不能錯過這本《冷萃咖啡》;若您是正在學習咖啡的道路上,老王20年咖啡萃取精華與魔鬼般的細節,更是您不能錯過的。」
好喝的冰咖啡,聞起來的香氣雖然不如熱咖啡那麼奔放上揚,但一入口後各種好滋味、香氣與觸感紛至沓來,豐富著我們的口,滿足著我們的心。但不是只加了冰塊的冰咖啡,而是經由冷水或冰水慢慢萃取得來的冷萃咖啡,顛覆一般咖啡的想像,享受的是品酒一般的香醇風味與沁涼的快感。
當咖啡成為許多人的每日必須飲品,除了咖啡豆產區與品種的差異、烘焙輕與重的分別、熱咖啡沖泡法不同之外,還有一種喝咖啡的樂趣,就是冷萃咖啡。炎炎夏日,冰咖啡的發酵香氣與清涼感尤其令人著迷。
冷萃咖啡大致可分為—水滴式、冰滴式、冰釀式三種作法。這三種方式由於萃取條件不同,會造成不同的風味與口感,但都屬於冷萃咖啡。冷萃咖啡的原理和冷泡茶是一樣的,就是以低溫長時間浸泡的方式讓咖啡內的風味慢慢溶出。
本書要教讀者自製沁涼無比、口齒留香的冷粹咖啡飲品。有關咖啡豆的選擇、冰滴設備的選擇、冰滴、水滴、冰釀的不同萃取法、口感的掌握、香氣的獲取、保存方法....等等都是一杯冰咖啡好壞的關鍵。
利用四種方式製作冷萃咖啡風味:
水滴法:以室溫水萃取,直接飲用,有如醇厚濃郁的威士忌。
冰滴法:以冰塊水萃取,直接飲用,有如清香爽口的雞尾酒。
冰釀法:以萃取好的咖啡放冷藏發酵,或將咖啡粉泡在室溫中,放冷藏發酵,有如陳年的女兒紅。
濾茶袋浸泡法:與茶包一樣浸泡於冷水中,放冷藏發酵,有如清爽的冷泡茶。
能喝到和酒一樣風味和香氣的冷萃咖啡時,喝咖啡的樂趣更加提升。冷萃咖啡就如同它的風味,需要放在冷藏室下慢慢發酵,隨著封存時間愈久而愈甘醇無比。本書所有相關的知識與製作方法將帶來不一樣的咖啡新享受。
達人推薦
* 台灣精緻咖啡協會理事長|曾寧春
* WCRC世界烘豆大賽冠軍|賴昱權Jacky Lai
* 2017 WCTC世界杯測賽第四名|莊玄
*台中-歐舍咖啡-2009WSC第一屆世界虹吸咖啡大賽冠軍|李雅婷
*台北一席AloneTogether咖啡老頑童|高振御
*咖啡學系列作者|韓懷宗-「言簡意賅,條理分明」
* 2016 TOPER咖啡烘焙大師賽 台灣區冠軍|李一凡-「身為咖啡人,如果您錯過了《精粹咖啡始末》,您再也不能錯過這本《冷萃咖啡》;若您是正在學習咖啡的道路上,老王20年咖啡萃取精華與魔鬼般的細節,更是您不能錯過的。」
作者簡介
王維新
文化大學生物系畢業。高中畢業大考落榜時,比生物領域早一步與咖啡相識,在傳統咖啡店中學習技藝,以土法煉鋼的實作方式累積經驗,從只知道麥斯威爾的小毛頭進化成可以自煮自烘的老毛頭。堅信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工作經歷
不咖啡負責人兼吧台手兼烘豆師(2012~)
烘焙者咖啡松德店店長(2010~2012)
烘焙者咖啡南西店店長(2009~2010)
台南MASA LOFT吧台手兼烘豆師(2007~2009)
烘焙者咖啡永康店店長(2005~2007)
烘焙者咖啡內湖總店員工(1997~2005)
比賽經歷
2010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第四名
2011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評審
2013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評審
2014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評審
2016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評審
2017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評審
2017~2018 WSC世界虹吸大賽國際評審
教學經歷
2011~2012 實踐大學推廣教育部咖啡烘焙達人班授課講師
王維新
文化大學生物系畢業。高中畢業大考落榜時,比生物領域早一步與咖啡相識,在傳統咖啡店中學習技藝,以土法煉鋼的實作方式累積經驗,從只知道麥斯威爾的小毛頭進化成可以自煮自烘的老毛頭。堅信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工作經歷
不咖啡負責人兼吧台手兼烘豆師(2012~)
烘焙者咖啡松德店店長(2010~2012)
烘焙者咖啡南西店店長(2009~2010)
台南MASA LOFT吧台手兼烘豆師(2007~2009)
烘焙者咖啡永康店店長(2005~2007)
烘焙者咖啡內湖總店員工(1997~2005)
比賽經歷
2010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第四名
2011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評審
2013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評審
2014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評審
2016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評審
2017 WSC世界虹吸大賽台灣選拔賽評審
2017~2018 WSC世界虹吸大賽國際評審
教學經歷
2011~2012 實踐大學推廣教育部咖啡烘焙達人班授課講師

【預購】吃飽就沒事了:吃貨們的求生心靈雞湯◎喵個不停
平常價 $25.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當全世界都與你為敵,只有食物永遠會站在你這一邊。
只要還吃的下去,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讓食物療癒你,陪你笑看那些生活裡的鳥事情。
只要還吃的下去,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讓食物療癒你,陪你笑看那些生活裡的鳥事情。
+本書專治情緒流感和孤獨患者+
第一本希望你「吃飽」、「吃好」的勵志版《深夜食堂》
加碼「吃貨求生書籤」─詳見後折口(隨機出貨,有吃有保庇)
※
───嚴選吃貨心靈雞湯塊───
◇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往前走下去的。
◆愛吃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因為「食來運轉」。
◇吃飽了,就不怕加班,不怕受挫,也不怕遠離家鄉。
◆若是極其糟糕的日子,更要用美食來替自己打打氣。
◇即便一無所有,也不能沒有胃口。
不管你在哪裡失意跌倒或是得志成功,手裡嘴裡的食物,就是你的救贖,你最好的朋友,和你一起哭一起笑。當你豐富了味蕾,填飽了肚皮,那些生活裡的不如意,現實裡的坑坑洞洞,都能悄然無事地被撫平,那就是食物的力量,食物用它的生命療癒了你。
生長在這個年代,人人想著功成名就,有車有房,結婚生子,這些那些人生的「必須」使人耗盡了生存的力氣,也忘記好好生活的意義,連好好吃一頓飯都是一種奢侈。這本書,藉著23個以日常料理為發想的小人物故事,故事中的角色一如我們日日上演的真實生活,作者溫暖犀利輕快的筆觸,直指現代人的弱點和症頭,歸納出一個關鍵的求生目標,那就是好好吃一頓飯,當你可以心平氣和地吃飽,吃一些自己喜歡的食物,那些關於愛情工作人際的不安,都沒事了,絕對可以重新充滿勇氣,再次大幹一場。
這本書適合每一個人讀,不管你正處於人生的什麼階段,總能在不同的故事情節找到對應自己的段落,進而被同理,被照顧。你也許只是單純在讀一個故事,卻能在作者的字裡行間,不知不覺地累積一些面對生活的勇氣。
飽嗝推薦
毛奇Mokki/深夜女子公寓料理習作版主
林立青/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屋裡寶寶/偽公務員的菜鳥日記版主
廚佛瑞德Fred
膝關節/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喵個不停
青年作家,6隻貓的貓奴。
相信世界上90%以上的煩惱,都可以透過吃来解决,認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吃到了讓自己「哇哦」一聲的食物。
新浪微博:吃貨喵個不停
喵個不停
青年作家,6隻貓的貓奴。
相信世界上90%以上的煩惱,都可以透過吃来解决,認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吃到了讓自己「哇哦」一聲的食物。
新浪微博:吃貨喵個不停
前言
一百公分出頭的時候,世界很小,有小丸子和柯南、王子和公主、唐老鴨和南瓜馬車,還有冰棒、汽水和隨便犯的錯。
一百五十幾公分的時候,世界很忙,有暗戀的某某、有幾何和方程式,還有闖蕩江湖和改變世界的夢想。
一百七十幾公分的時候,世界很慌,有大廈林立卻沒有存款,有異性緣卻沒有戀人,行了萬里路、讀了萬卷詩書,卻沒有了家鄉。
這些時候,吃顯得尤其重要。
吃,到底能帶給你多大安慰?
這個我也說不上來,但餓著肚子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很委屈,人也變得矯情了起來。
食物太善良了,從來不會拒絕落寞的人。它不會因為你失戀了就對你挑三揀四,不會因為你想家了就變成另一種味道,不會因為你受了批評就落井下石,也不會因為你孤零零的就對你傲慢無禮……
如果你在餐廳裡看見一個女生點了一大桌子的食物,然後專心致志地往嘴裡塞的時候,不要緊盯著她看,她的情緒正處於潰堤的邊緣,而食物正在搶救她。
食物是絕望時的救贖,是孤獨時的伴侶。就算全世界都與你為敵,食物也會永遠站在你這邊。
食物是有靈性的,它們還會相愛。你看,雞蛋會愛著番茄,魚香肉絲會愛著米飯,牛肉會愛著拉麵,蓮藕會愛著排骨,餃子皮會愛著餡兒,煎餅會愛著果子……
若不是以誠相待、氣味相投,它們怎麼能搭配得那麼好吃?
在難搞的生活面前,能用吃解決的問題,就盡量不要動用情緒。
就算是極其普通的日子,也要用食物讓今天變得值得慶祝;若是極其糟糕的日子,更要用美食來替自己打打氣。填飽了自己的胃,心就不空了。
吃飽了,你就會身心愉快,會精神抖擻,會不把頑固的事實放在眼裡,會覺得自己有本事跟彪悍的人生開個玩笑!
不能掌控自己一日三餐的人,是沒有未來可言的;不會好好吃飯的人,是過不好這一生的。
天涼的時候,就穿得暖暖和和的,用圍巾在脖子上纏了一圈又一圈,再用冰涼的手指頭,吃燙嘴的食物,為一點透明的陽光歡欣雀躍。
天熱的時候,就去吃鹽水煮的毛豆,然後在工作之餘,排很長的隊伍去吃最喜歡的那家餐廳的招牌水煮肉片。當然了,如果再能來一點兒冒泡的檸檬蜂蜜水或者剛做好的提拉米蘇,再加上本書中那些小人物們「識食物者為俊傑」的積極人生態度,你就會發現,世事竟然皆可原諒,生活簡直無心可操。
都說「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但愛不愛這件事你一個人決定不了,所以遇見好吃的,就不能再辜負了。
因為深知生活還要繼續,不吃飽飯怎麼有力氣站起來,去跟狗血的生活比劃比劃,去跟未知的明天較量較量?不認真吃飯,只會讓自己被不可收拾的爛攤子再弄哭一回。
累了,敗了,糗了,被吼了,被甩了,被忘掉了……都沒關係。趁機對自己好一點兒,偷個小懶,發個小瘋,然後犒勞自己一頓美食……這些,都不算傷天害理。
當你可以正視自己身體裡與生俱來的笨拙、平凡和孤獨,你就能夠徹底諒解過去的自己,然後積極樂觀地去迎接未來,就能想方設法地過好每一個當下。這種活法雖不聰明,但誠懇;雖會犯錯,但坦然。
所 以,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
吃飽了,不怕飛機誤點。
吃飽了,不怕愛的人不愛自己。
吃飽了,不怕做噩夢。
吃飽了,不怕一個人走夜路。
吃飽了,不怕老闆臉色不好。
吃飽了,不怕老,也不怕醜。
吃貨吃飽了,天下才能太平。
推薦序
現在沒吃飽,明天是要怎麼跟沮喪較量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下筆的這一刻,我有些感傷。因為我看到的人性,有些荒唐。還好,有充滿情意的食物,在我身旁。
夜半難眠,打開冷凍庫,粽葉包裹著傳統的糯香。那是之前到南部工作的時候,朋友送我的伴手禮。她大概不知道,她的隨喜心意,竟帶給我如此療癒。
「去吧,去找個藉口,到此為止;也找個理由,重新開始。」
對這本書的作者來說,飲食彷若神聖的儀式,食物被當成救贖。肚子裡的空虛,得要靠自己一口一口慢慢填補。那,心靈的空虛呢?
我常跟朋友們討論一些難解的糾結,人與人之間免不了為了私慾,相互猜忌攻擊。她跟我閒聊這次演講的主題,分享了自己的遭遇,淡淡幾句,讓我膽戰心驚。
她所提的,是經年累月,一波又一波的失望。然而,她說話的樣子,不知道是多少眼淚流乾之後的雲淡風輕。
她點到為止,換了個話題,重新開始。
她從後座抓了個保冰袋,從裡面取了一袋肉粽給我。她說,這肉粽她從小吃到大,有栗子、有花生,常常開門沒多久就賣光。
「有蛋黃嗎?」
她對著我愣愣地點頭發笑,說她也喜歡蛋黃。我跟她說,我喜歡那鹹香,那是我每次期待的好味道。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常常見到陌生人,有時一個月成千上百,所以她的樣子我似乎不復記憶。但食物我不會忘,食物裡的溫馨與善意我不會忘。打開電鍋鍋蓋,蒸好的肉粽有撲鼻香,剪開棉繩、剝開粽葉,有我飢腸轆轆的想望。
我的工作風險高,因為我常不知道我會面對怎麼樣未知的處境。我身邊的人事物時常變換,很刺激又充滿挑戰,我常記得提醒自己要站穩腳步,但仍免不了意外踉蹌。
「趁機對自己再好一點兒,比如,偷個小懶,發點兒小瘋,然後大大方方地犒賞自己一頓美食……這些,都不算傷天害理。」
難受想哭,難瘦香菇,我吃到沾了豬油的濕潤香菇。我對飲食算是有節制的人,面對難受,我有的是方法度過。
但在這個寧靜深夜,這顆粽子帶我回到那日午後的陽光下,又帶我回到家鄉某個熱鬧街道的三角窗,還有公園旁的木造平房。我常常透過食物懷舊,食物是我的時光機,我悄悄地穿梭在各個時空,還有那不經事的小時候。
小時候很多事都不懂,很常被大人驚嚇,但也在閒暇裡無憂。灑上花生粉、淋上醬油膏,搭著裡面有小魚乾、柴魚片的味噌湯,一頓飽食之後,那是無與倫比的享受。儘管天真無邪,但我只想回味,不想真正回到那時候。
因為後來聽大人說,舊日的世界也是凶險處處,不下今日。但孩子不懂,大人也不讓孩子懂。
我現在是大人了,每天生活、每天涉險,每天自己做主、自己承受。我寧可因為懂,而憂愁,不願因為不懂而快活。
還好,有食物陪著我。還有這本書,提醒我,這一刻對自己好一點,吃飽了,繼續跟沮喪來場較量,風風火火把生活過得活潑灑脫。
一百公分出頭的時候,世界很小,有小丸子和柯南、王子和公主、唐老鴨和南瓜馬車,還有冰棒、汽水和隨便犯的錯。
一百五十幾公分的時候,世界很忙,有暗戀的某某、有幾何和方程式,還有闖蕩江湖和改變世界的夢想。
一百七十幾公分的時候,世界很慌,有大廈林立卻沒有存款,有異性緣卻沒有戀人,行了萬里路、讀了萬卷詩書,卻沒有了家鄉。
這些時候,吃顯得尤其重要。
吃,到底能帶給你多大安慰?
這個我也說不上來,但餓著肚子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很委屈,人也變得矯情了起來。
食物太善良了,從來不會拒絕落寞的人。它不會因為你失戀了就對你挑三揀四,不會因為你想家了就變成另一種味道,不會因為你受了批評就落井下石,也不會因為你孤零零的就對你傲慢無禮……
如果你在餐廳裡看見一個女生點了一大桌子的食物,然後專心致志地往嘴裡塞的時候,不要緊盯著她看,她的情緒正處於潰堤的邊緣,而食物正在搶救她。
食物是絕望時的救贖,是孤獨時的伴侶。就算全世界都與你為敵,食物也會永遠站在你這邊。
食物是有靈性的,它們還會相愛。你看,雞蛋會愛著番茄,魚香肉絲會愛著米飯,牛肉會愛著拉麵,蓮藕會愛著排骨,餃子皮會愛著餡兒,煎餅會愛著果子……
若不是以誠相待、氣味相投,它們怎麼能搭配得那麼好吃?
在難搞的生活面前,能用吃解決的問題,就盡量不要動用情緒。
就算是極其普通的日子,也要用食物讓今天變得值得慶祝;若是極其糟糕的日子,更要用美食來替自己打打氣。填飽了自己的胃,心就不空了。
吃飽了,你就會身心愉快,會精神抖擻,會不把頑固的事實放在眼裡,會覺得自己有本事跟彪悍的人生開個玩笑!
不能掌控自己一日三餐的人,是沒有未來可言的;不會好好吃飯的人,是過不好這一生的。
天涼的時候,就穿得暖暖和和的,用圍巾在脖子上纏了一圈又一圈,再用冰涼的手指頭,吃燙嘴的食物,為一點透明的陽光歡欣雀躍。
天熱的時候,就去吃鹽水煮的毛豆,然後在工作之餘,排很長的隊伍去吃最喜歡的那家餐廳的招牌水煮肉片。當然了,如果再能來一點兒冒泡的檸檬蜂蜜水或者剛做好的提拉米蘇,再加上本書中那些小人物們「識食物者為俊傑」的積極人生態度,你就會發現,世事竟然皆可原諒,生活簡直無心可操。
都說「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但愛不愛這件事你一個人決定不了,所以遇見好吃的,就不能再辜負了。
因為深知生活還要繼續,不吃飽飯怎麼有力氣站起來,去跟狗血的生活比劃比劃,去跟未知的明天較量較量?不認真吃飯,只會讓自己被不可收拾的爛攤子再弄哭一回。
累了,敗了,糗了,被吼了,被甩了,被忘掉了……都沒關係。趁機對自己好一點兒,偷個小懶,發個小瘋,然後犒勞自己一頓美食……這些,都不算傷天害理。
當你可以正視自己身體裡與生俱來的笨拙、平凡和孤獨,你就能夠徹底諒解過去的自己,然後積極樂觀地去迎接未來,就能想方設法地過好每一個當下。這種活法雖不聰明,但誠懇;雖會犯錯,但坦然。
所 以,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
吃飽了,不怕飛機誤點。
吃飽了,不怕愛的人不愛自己。
吃飽了,不怕做噩夢。
吃飽了,不怕一個人走夜路。
吃飽了,不怕老闆臉色不好。
吃飽了,不怕老,也不怕醜。
吃貨吃飽了,天下才能太平。
推薦序
現在沒吃飽,明天是要怎麼跟沮喪較量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下筆的這一刻,我有些感傷。因為我看到的人性,有些荒唐。還好,有充滿情意的食物,在我身旁。
夜半難眠,打開冷凍庫,粽葉包裹著傳統的糯香。那是之前到南部工作的時候,朋友送我的伴手禮。她大概不知道,她的隨喜心意,竟帶給我如此療癒。
「去吧,去找個藉口,到此為止;也找個理由,重新開始。」
對這本書的作者來說,飲食彷若神聖的儀式,食物被當成救贖。肚子裡的空虛,得要靠自己一口一口慢慢填補。那,心靈的空虛呢?
我常跟朋友們討論一些難解的糾結,人與人之間免不了為了私慾,相互猜忌攻擊。她跟我閒聊這次演講的主題,分享了自己的遭遇,淡淡幾句,讓我膽戰心驚。
她所提的,是經年累月,一波又一波的失望。然而,她說話的樣子,不知道是多少眼淚流乾之後的雲淡風輕。
她點到為止,換了個話題,重新開始。
她從後座抓了個保冰袋,從裡面取了一袋肉粽給我。她說,這肉粽她從小吃到大,有栗子、有花生,常常開門沒多久就賣光。
「有蛋黃嗎?」
她對著我愣愣地點頭發笑,說她也喜歡蛋黃。我跟她說,我喜歡那鹹香,那是我每次期待的好味道。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常常見到陌生人,有時一個月成千上百,所以她的樣子我似乎不復記憶。但食物我不會忘,食物裡的溫馨與善意我不會忘。打開電鍋鍋蓋,蒸好的肉粽有撲鼻香,剪開棉繩、剝開粽葉,有我飢腸轆轆的想望。
我的工作風險高,因為我常不知道我會面對怎麼樣未知的處境。我身邊的人事物時常變換,很刺激又充滿挑戰,我常記得提醒自己要站穩腳步,但仍免不了意外踉蹌。
「趁機對自己再好一點兒,比如,偷個小懶,發點兒小瘋,然後大大方方地犒賞自己一頓美食……這些,都不算傷天害理。」
難受想哭,難瘦香菇,我吃到沾了豬油的濕潤香菇。我對飲食算是有節制的人,面對難受,我有的是方法度過。
但在這個寧靜深夜,這顆粽子帶我回到那日午後的陽光下,又帶我回到家鄉某個熱鬧街道的三角窗,還有公園旁的木造平房。我常常透過食物懷舊,食物是我的時光機,我悄悄地穿梭在各個時空,還有那不經事的小時候。
小時候很多事都不懂,很常被大人驚嚇,但也在閒暇裡無憂。灑上花生粉、淋上醬油膏,搭著裡面有小魚乾、柴魚片的味噌湯,一頓飽食之後,那是無與倫比的享受。儘管天真無邪,但我只想回味,不想真正回到那時候。
因為後來聽大人說,舊日的世界也是凶險處處,不下今日。但孩子不懂,大人也不讓孩子懂。
我現在是大人了,每天生活、每天涉險,每天自己做主、自己承受。我寧可因為懂,而憂愁,不願因為不懂而快活。
還好,有食物陪著我。還有這本書,提醒我,這一刻對自己好一點,吃飽了,繼續跟沮喪來場較量,風風火火把生活過得活潑灑脫。
【預購】四季裡的港式湯水圖鑑:從食補身,常民餐桌上的養生湯水良方與飲食故事◎包周
平常價 $37.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第一本探討港式湯水的飲食輕圖鑑!
對於「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的香港人來說,運用各種湯水養生是極其日常的事。即便未必三餐都喝湯,但在香港的春夏秋冬都有因應季節和體質的湯品、糖水和涼茶,在品嚐美味的同時還能滋養身體。由於香港當地有著多元族群,原本傳統的廣東湯水自然也融合了多樣文化,逐漸演變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港式湯水樣貌。在香港,湯水料理不是專屬寒冷天氣的飲食,而是四季裡看似普通卻講究的日常必須。
本書作者包周Bow.Chou是飲食作家、餐飲品牌形象企劃及設計師,數年前她帶著台灣胃嫁到香港,在異地生活的期間發現港台湯水的不同與相似之處。為了理解港式湯水裡的食養技巧,特地研讀並考取中醫養生資格,並親自走訪市場、產地進行田野調查,蒐整資料後提筆寫下與湯水食材有關的飲食故事,以及港台飲食文化的差異。此書特別邀請台灣的風土插畫家——李信慧SingLee合作這本有趣的飲食輕圖鑑,以文化比對的方式,帶你淺顯易懂地了解美味的湯水食療概念,並帶你一探究竟港式湯水的奧妙。
【從飲食習慣看文化,發掘港式湯水的原來如此!!】
★風味濃厚的煲湯,為何有些人只喝湯不吃料?
★味鮮湯濃的港式奶白魚湯裡為何看不到魚肉?
★什麼是「追求嘴巴不勞動」的雞蓉玉米羹?
★霸王花、夜香花、老黃瓜是什麼樣的煮湯食材?
★炎炎夏日也煮湯補身?嘗試熱熱喝的清補涼!
★善用四季時令食材屬性,不加補虛藥膳也能滋補養身!
★實地走訪香港食材產地與街邊常民湯品及糖水涼茶店!
【港式湯水有哪些?製作時的講究重點又是什麼?】
快煮快熟的『滾湯』──短時間烹煮10~20分鐘完成。主要是品嚐食材與湯水,湯色清淡,但食材風味不流失。例如:鹹蛋毛冬瓜瘦肉滾湯、夜香花冬瓜排骨湯、芥菜生鹹蛋肉片滾湯…等
濃郁甘甜的『煲湯/老火湯』──將材料放入大型深鍋裡,以較長時間烹煮1~3小時,重點為湯的味道濃郁甘甜,湯色濃濁。例如:涼瓜鹹菜黃豆排骨湯、健脾去濕清補涼、章魚綠豆蓮藕排骨湯、基礎奶白魚湯、港式茶記風格羅宋湯…等
得用燉盅做的『燉湯』──材料需放入燉盅,以隔水方式長時間燉煮3~4小時,湯水味道濃郁但湯水仍清澈。例如:黑蒜何首烏當歸雞湯、花旗參蟲草麥冬湯…等
清淡有料的『羹湯』──會將食材切絲、細粒或蓉,烹煮後勾芡,煮10~20分鐘,味道清淡口口湯料,湯水口感濃稠。例如:雞蓉玉米羹湯、蛇羹…等,是一般家庭比較不會出現的費工湯品。
多樣且製作講究的『糖水』──傳統的廣東甜湯種類,普遍要煮40分鐘,有些甚至到3小時之久。成品的口感溫潤綿滑,美味之餘同時有養生意涵,例如:臭草海帶綠豆沙、陳皮桂圓蓮子紅豆沙、桑寄生蓮子蛋茶、薑汁撞奶…等
冷熱皆宜的『涼茶』──雖然通稱為涼茶,但有部分也適合溫熱喝。使用快煮快熟的食材,短時間烹煮10~20分鐘即成涼茶,主要品嚐食材與湯水。湯色清淡,食材風味不流失。 例如:菊花雪梨茶、甘蔗茅根馬蹄茶、夏枯草雞骨草黑豆茶、雙棗茶…等
【藥食同源!四季及日常皆適用的食療概念】
深受廣東飲食文化的影響,以及地域暑熱潮濕的關係,香港人擅長用旬季蔬果搭配乾貨、肉類、豆類堅果,加上部分藥材煲成湯品、糖水、涼茶。港式湯水食養概念講求「四季及日常皆適用」,透過天然食材營養來滿足人體隨著各個季節變化的身心所需,完全落實「藥食同源」的概念於每日生活中。將不同食材搭配在一起的食養類型非常多,包含了補氣養血、疏肝解鬱/養肝、清熱去濕、健脾益胃、滋陰補腎、滋陰潤燥/生津潤肺、解表/辛涼解表&辛溫解表…等,是比純中藥的藥膳湯更易懂好應用的日常食補方式。
【港台煮湯習慣、風味呈現、飲湯習慣大不同】
港式煲湯的食材組成豐厚、燉煮時間長,因此煲出來的湯水多為溫潤濃厚的口感,食材風味堆疊有層次,品嚐時讓人覺得濃郁且富有香氣。煲湯時,也會選擇不同的鍋來對應湯品類型烹調。在食材的安排配置上,還有「主料」、「輔料」、「配料」、「藥膳」之分,煲不同湯水時也有各自的烹煮要點。此外,港式湯品風味大多是甘潤溫和的,講求甘、鹹鮮、滑潤、少油、季節食材這五個重點,不會單一著重使用進補功效的中藥材,更多時候是因應天氣、體質來選擇想煮的湯水。
除了食材搭配、風味呈現與台式湯品不一樣之外,就連喝湯習慣也大不同。台灣人盛裝湯品時,會為對方添上滿滿一碗湯料,而香港人喝湯的重點是喝湯為先,湯料幾乎是不吃的,少部分湯料頂多沾醬油吃。更多的港台湯水飲食故事、文化異同、食養小知識、湯水食譜、有趣的食材雅稱都收錄在本書裡,等你來發掘!
共同推薦
Liz高琹雯|美食作家、Taster美食加創辦人
JJ老師(JJ5色廚)|料理及廚電顧問
毛奇Mokki|深夜女子公寓料理習作版主
呂桓毅|欣華安中醫診所醫師
張鐵志│《VERSE》雜誌社長暨總編輯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依姓氏筆劃排序
以輕鬆好懂的圖文舖排,看看最懂日常食療的香港人如何煲湯水養生
湯水可甜可鹹不用吃苦,無論快煮慢燉都能滋補四季的身心所需
湯水可甜可鹹不用吃苦,無論快煮慢燉都能滋補四季的身心所需
對於「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的香港人來說,運用各種湯水養生是極其日常的事。即便未必三餐都喝湯,但在香港的春夏秋冬都有因應季節和體質的湯品、糖水和涼茶,在品嚐美味的同時還能滋養身體。由於香港當地有著多元族群,原本傳統的廣東湯水自然也融合了多樣文化,逐漸演變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港式湯水樣貌。在香港,湯水料理不是專屬寒冷天氣的飲食,而是四季裡看似普通卻講究的日常必須。
本書作者包周Bow.Chou是飲食作家、餐飲品牌形象企劃及設計師,數年前她帶著台灣胃嫁到香港,在異地生活的期間發現港台湯水的不同與相似之處。為了理解港式湯水裡的食養技巧,特地研讀並考取中醫養生資格,並親自走訪市場、產地進行田野調查,蒐整資料後提筆寫下與湯水食材有關的飲食故事,以及港台飲食文化的差異。此書特別邀請台灣的風土插畫家——李信慧SingLee合作這本有趣的飲食輕圖鑑,以文化比對的方式,帶你淺顯易懂地了解美味的湯水食療概念,並帶你一探究竟港式湯水的奧妙。
【從飲食習慣看文化,發掘港式湯水的原來如此!!】
★風味濃厚的煲湯,為何有些人只喝湯不吃料?
★味鮮湯濃的港式奶白魚湯裡為何看不到魚肉?
★什麼是「追求嘴巴不勞動」的雞蓉玉米羹?
★霸王花、夜香花、老黃瓜是什麼樣的煮湯食材?
★炎炎夏日也煮湯補身?嘗試熱熱喝的清補涼!
★善用四季時令食材屬性,不加補虛藥膳也能滋補養身!
★實地走訪香港食材產地與街邊常民湯品及糖水涼茶店!
【港式湯水有哪些?製作時的講究重點又是什麼?】
快煮快熟的『滾湯』──短時間烹煮10~20分鐘完成。主要是品嚐食材與湯水,湯色清淡,但食材風味不流失。例如:鹹蛋毛冬瓜瘦肉滾湯、夜香花冬瓜排骨湯、芥菜生鹹蛋肉片滾湯…等
濃郁甘甜的『煲湯/老火湯』──將材料放入大型深鍋裡,以較長時間烹煮1~3小時,重點為湯的味道濃郁甘甜,湯色濃濁。例如:涼瓜鹹菜黃豆排骨湯、健脾去濕清補涼、章魚綠豆蓮藕排骨湯、基礎奶白魚湯、港式茶記風格羅宋湯…等
得用燉盅做的『燉湯』──材料需放入燉盅,以隔水方式長時間燉煮3~4小時,湯水味道濃郁但湯水仍清澈。例如:黑蒜何首烏當歸雞湯、花旗參蟲草麥冬湯…等
清淡有料的『羹湯』──會將食材切絲、細粒或蓉,烹煮後勾芡,煮10~20分鐘,味道清淡口口湯料,湯水口感濃稠。例如:雞蓉玉米羹湯、蛇羹…等,是一般家庭比較不會出現的費工湯品。
多樣且製作講究的『糖水』──傳統的廣東甜湯種類,普遍要煮40分鐘,有些甚至到3小時之久。成品的口感溫潤綿滑,美味之餘同時有養生意涵,例如:臭草海帶綠豆沙、陳皮桂圓蓮子紅豆沙、桑寄生蓮子蛋茶、薑汁撞奶…等
冷熱皆宜的『涼茶』──雖然通稱為涼茶,但有部分也適合溫熱喝。使用快煮快熟的食材,短時間烹煮10~20分鐘即成涼茶,主要品嚐食材與湯水。湯色清淡,食材風味不流失。 例如:菊花雪梨茶、甘蔗茅根馬蹄茶、夏枯草雞骨草黑豆茶、雙棗茶…等
【藥食同源!四季及日常皆適用的食療概念】
深受廣東飲食文化的影響,以及地域暑熱潮濕的關係,香港人擅長用旬季蔬果搭配乾貨、肉類、豆類堅果,加上部分藥材煲成湯品、糖水、涼茶。港式湯水食養概念講求「四季及日常皆適用」,透過天然食材營養來滿足人體隨著各個季節變化的身心所需,完全落實「藥食同源」的概念於每日生活中。將不同食材搭配在一起的食養類型非常多,包含了補氣養血、疏肝解鬱/養肝、清熱去濕、健脾益胃、滋陰補腎、滋陰潤燥/生津潤肺、解表/辛涼解表&辛溫解表…等,是比純中藥的藥膳湯更易懂好應用的日常食補方式。
【港台煮湯習慣、風味呈現、飲湯習慣大不同】
港式煲湯的食材組成豐厚、燉煮時間長,因此煲出來的湯水多為溫潤濃厚的口感,食材風味堆疊有層次,品嚐時讓人覺得濃郁且富有香氣。煲湯時,也會選擇不同的鍋來對應湯品類型烹調。在食材的安排配置上,還有「主料」、「輔料」、「配料」、「藥膳」之分,煲不同湯水時也有各自的烹煮要點。此外,港式湯品風味大多是甘潤溫和的,講求甘、鹹鮮、滑潤、少油、季節食材這五個重點,不會單一著重使用進補功效的中藥材,更多時候是因應天氣、體質來選擇想煮的湯水。
除了食材搭配、風味呈現與台式湯品不一樣之外,就連喝湯習慣也大不同。台灣人盛裝湯品時,會為對方添上滿滿一碗湯料,而香港人喝湯的重點是喝湯為先,湯料幾乎是不吃的,少部分湯料頂多沾醬油吃。更多的港台湯水飲食故事、文化異同、食養小知識、湯水食譜、有趣的食材雅稱都收錄在本書裡,等你來發掘!
共同推薦
Liz高琹雯|美食作家、Taster美食加創辦人
JJ老師(JJ5色廚)|料理及廚電顧問
毛奇Mokki|深夜女子公寓料理習作版主
呂桓毅|欣華安中醫診所醫師
張鐵志│《VERSE》雜誌社長暨總編輯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包周 Bow.Chou
飲食作家、餐飲品牌形象企劃及設計師,亦是料理網站——味嚼喃喃的主理人。擅長將飲食結合故事、配色及美學元素作為呈現,並且透過文化比對傳遞各地飲食文化的異同。
數年前,帶著台灣胃嫁到香港,在生活裡發現了湯水文化的差異。為了理解港式湯水裡的食養技巧,研讀並考取中醫養生資格,並親自走訪市場、產地進行田野調查,蒐整資料後提筆寫下與湯水食材有關的飲食故事及港台文化差異,帶你淺顯易懂地了解美味的湯水食療概念。並特別邀請台灣的風土插畫家——李信慧SingLee合作這本有趣的飲食輕圖鑑。
著作:
《設計師的餐盤風景:讓所有人瘋狂按讚的食物美照技法大公開》(時報出版)
《設計,在韓食:帶你味訪韓國,多元料理、絕妙配色、擺盤美學一次學會》(麥浩斯)
《用廚房道具學做菜:從烹調原理、日常使用到料理嘗試,讓下廚更有效率》(幸福文化出版)
官網:味嚼喃喃|咀嚼食物與記憶的味
(www.nam-nam-nam.com)
FB粉絲團:我愛食物設計。味嚼喃喃-NAM NAM NAM
(facebook.com/nam33)
Instagram @bowchou
繪者簡介
李信慧 SingLee
以插畫作為媒介,傳遞各地文化風土、飲食的風土插畫家,亦為紙藝創作家。
官網:SingLee Art
(www.behance.net/singlee_tw)
FB粉絲團:SingLee Art
Instagram @singleeart

【預購】為何家會傷人:讓愛不再是負擔◎武志紅
平常價 $38.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知名心理學家、百萬暢銷書作家武志紅
以多年心理諮商的相關經驗
深入分析每個人的童年家庭關係對他的影響
讓你認識真正內心的自我
以多年心理諮商的相關經驗
深入分析每個人的童年家庭關係對他的影響
讓你認識真正內心的自我
成長的傷害,表面看似無傷,但就像是痼疾,往往隱隱作痛。
生命經驗裡的錯誤,找不到解答,不斷的重複。
我們需要回到原點,從家庭中去找尋解方。
#這是一本,每個做父母、做子女的都應該看的書
這也是一本有用的書,這是你我他,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這本書可以幫助你認識你自己,改變你自己,以及改善你與父母、與另一半、與子女等的家庭關係。
#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找尋找另一半
我們心裡都埋藏著一個夢想:重複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每個人都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尋找戀人,戀人不管多像你的理想父母,那也只是你的投射、你的看法,來自於你童年的期待。
如果我們不完全按照潛意識,認清狀況、努力去救另一半,那麼每一次戀愛都可以成為一個好的治療機會。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
要想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系統,必須將夫妻關係放在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不管你多麼敬愛父母,你終究要離開他們,去過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麼愛兒女,他們也終究要離開你,去過他們自己的生活。而配偶,才是那個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如此,你會勇敢的離開父母的保護,建立自己的家庭,也不會過份牽絆子女的成長,放手讓他們獨立。
#什麼是愛?每個人都應該要成為他/她自己
很多父母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不知道正確的愛的方式。忽略孩子的感受,看不見孩子的真正需要。
有健康自我的人,他會很愛父母,但他做事情,是先從自己的感受出發,而不是服從父母的語言。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不要試圖扮演孩子的決定者,應該給予孩子獨立探索的自由,那麼即便是幼小的孩子也一樣可以「成為自己」。父母不要過份溺愛自己的孩子,也不要轉嫁自己的焦慮,讓孩子過分承擔父母的錯誤,這也是許多青少年問題的根源。
「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
有些父母,尤其是媽媽,他們自己的成長停滯下來,對自己能否適應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焦慮,但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成長去解決問題,而是將更多的希望地寄託在孩子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雙倍的壓力。
改變之道:請與孩子一起成長
01、給孩子空間:如果父母包辦孩子的成長,什麼都替孩子作決定,那麼,孩子就學不會自己作決定,就學不會果斷和思考。父母只有給孩子留出充裕的個人空間,孩子才會發展出完整的獨立人格。
02、自我成長
如果父母自己也在成長,他們就不容易對適應社會產生恐懼和過分的焦慮感。並且,如果他們更多地去關注自己的成長,就不會動輒干涉孩子的成長。
03、進化愛的方式
以前的社會是物資匱乏的時代,但現在已然不同,父母應該進化愛的方式,從以前關注物質的方式中脫離出來,應該多考慮孩子的人格成長和心理需求。
#面對你內在的孩子
閉上眼睛、安靜下來,先花五分鐘感受身體,足夠放鬆後,想像一個孩子在你身邊…他在哪個位置?他是什麼樣子、表情?看著他,他會和你建構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他,便是你內在的孩子,是孩提時的你,在你內心中的影子。
內在孩子是怎麼形成的?嬰兒時期和母親的接觸,即最初的母嬰關係,結果會導致我們心中是否有缺失。
讓家是溫暖的避風港,是可以隨時回來療傷止痛的安全網,承接住每個受傷的心靈,讓愛不再是負擔。這是本書最震耳欲聾的發聲。
本書特色
本書精選「健康・心理」專欄35篇闡述家庭教育與個人成長的文章,在豐厚的心理學專業理論的支撐上,全面思考家庭的功能、親子關係的意義,分析真實的案例,如這幾年常見的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問題、求學考試的壓力來源、父母過份溺愛的教養現況等,探討心理成因與潛意識的真實,鞭辟入裡,發人深省。
名人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雅涵|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李儀婷|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李貞慧|親子繪本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郭葉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黃之盈|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彭菊仙|親子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知名講者
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謝玉蓮|繪星心理治療所 所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好評推薦 (以上按照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
武志紅
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有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現於北上廣開辦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致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理解個人、家庭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佈世界各地華人區。*
其代表作《為何家會傷人出版十餘年來暢銷逾百萬冊。另著有《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越愛越孤獨》等心理學暢銷書。武志紅老師擅長以優美,易讀的文字向普羅大眾介紹專業心理學知識,引導讀者進行自我覺察,並以20餘年的豐富行業經驗,帶領為各種社會關係、親密關係,尤其是原生家庭關係所困的萬千讀者,一起踏上自我治癒與尋求幸福的旅程。
武志紅
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有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現於北上廣開辦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致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理解個人、家庭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佈世界各地華人區。*
其代表作《為何家會傷人出版十餘年來暢銷逾百萬冊。另著有《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越愛越孤獨》等心理學暢銷書。武志紅老師擅長以優美,易讀的文字向普羅大眾介紹專業心理學知識,引導讀者進行自我覺察,並以20餘年的豐富行業經驗,帶領為各種社會關係、親密關係,尤其是原生家庭關係所困的萬千讀者,一起踏上自我治癒與尋求幸福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