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9786263610590
- 9786263611948
- 9786263612075
- 9786263612662
- 9786263612754
- 9786263614888
- 9786263614895
- 9786263616462
- 9786263617117
- 9786263618244
- 9786264180955
- 9789573253167
- 9789573255406
- 9789573270263
- 9789573279990
- 9789573282600
- 9789573286981
- 9789573293927
- 9789573297116
- 9789573297680
- 9789573298366
- 9789573299332
- 9789575609252
-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 Bill Perkins
- Die with Zero: Getting All You Can from Your Money and Your Life
- Disappearing Earth
- Elizabeth Strout
- Erich Fromm
- GANDHI: An Autobiography.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
- Hayley Campbell
- Jamie Shelman
- Julia Phillips
- LOUIS GIANNETTI
- Linda Byars Swindling
- Martin Burckhardt
-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 My Name is Lucy Barton
- rabbit44
- 丁安妮
- 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 不良品
- 中國大陸
- 九歌
- 书
- 人文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間失格
- 今晚有猫伴身边(3)
- 今晚有貓伴身邊(3)
- 以脆弱冶金:楊佳嫻私房閱讀集
- 伊麗莎白·斯特勞特
-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独
-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
- 傅朝卿
- 傳記
- 其他
- 出版
-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
- 剛剛好的優雅
- 剛剛好的優雅:志玲姊姊修養之道
- 劇本
- 劉克襄
- 動物
- 勵志
- 匡春芝
- 南幅俊輔
- 厭世者求生指南
- 厭世者求生指南:我們終將在不同的路上,不再強求誰的目光
- 台灣
- 台灣國寶
- 台灣建築史綱
- 台灣文化
- 同志
- 吳念真
- 吳琪仁
- 咕嚕Z
- 哲學
- 商業理財
- 喵德勒心理學
- 四方雲集
- 四方雲集:臺.港.中.新的繪本漫畫文圖學
- 圖文書
- 太宰治
- 如有神在
- 如有神在:杨丽花与她的时代
- 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
- 妻妾成群
- 姜學豪
- 宮口幸治
- 寓言
- 寵物
- 小林智洋
- 小梶沙罗
- 小梶沙羅
- 小站也有遠方
- 小說
- 山崎富榮
- 山東智紀
- 岸見一郎
- 岸见一郎
- 康學慧
- 廖瞇
- 建築設計
- 張芸
- 徐明福
- 從豔史到性史
- 從豔史到性史:同志書寫與近現代中國的男性建構
- 德國
- 德國翻譯
- 德奧哲學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性別研究
- 悲情城市
- 我对真理的实验:甘地自传
- 我對真理的實驗:甘地自傳
- 戲劇
- 戲劇家
- 投資理財
- 敢要就是你的
- 散文
- 文化
- 文学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集
- 施如芳
- 旅遊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翻譯
- 時報
- 曲盤開出一蕊花
- 書
- 書評
- 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 曾经江湖:金庸,为武侠小说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 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
- 有趣到不可思議的樹木果實圖鑑
- 有趣到不可思議的樹木果實圖鑑:300種果實驚人的機能美和造形美,前所未有的鑑賞級寫真
- 有隻兔子
- 朱天文
- 朱崇旻
- 李佳霖
- 李豪
- 杨照
- 林志玲
- 林慧雯
- 林懷民
- 林會承
- 林致維
- 果實
- 柯沛如
- 梁朝偉
- 植物
- 楊佳嫻
- 楊照
- 樹木
- 歌仔戲
- 武俠
- 歷史
- 死亡专门户
- 死亡專門戶:12門死亡產業探祕,向職人學習與生命共處和告別
- 比爾‧柏金斯
- 水ㄤ
- 水某
- 洁咪·薛曼
- 洪愛珠
- 洪芳怡
- 海外
- 海莉·坎貝爾
- 消失的她們
- 清田予紀
-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 漫畫
- 潔咪·薛曼
- 濒临绝种动作图鉴:即将走入历史的100种动作
- 瀕臨絕種動作圖鑑:即將走入歷史的100種動作
- 焦雄屏
- 狂徒
- 王榆琮
- 王麗蘭
- 理財館長(陳震奇)
- 琳达‧拜尔斯‧史文德林
- 琳達‧拜爾斯‧史文德林
- 生死
- 生死醫病
- 生活
- 生活哲學
- 生活文化
- 生活風格
- 生老病死
- 用一頓飯的時間旅行
- 用一頓飯的時間旅行:享受美食,把小日子過得閃閃發亮
- 用愛發酵
- 用愛發酵:和食物對話,從我到我們的療癒之路
- 用爱发酵
- 當代思潮
- 白蛇
- 盧姿敏
- 真想暫時變成貓
- 真想暫時變成貓:搞懂貓脾氣!韓國貓專科名醫的貓咪行為與情緒指南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穆罕達斯·卡朗昌德·甘地
- 經典導讀
- 經典小說
- 經典文學
- 編輯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繪畫
- 罕达斯·卡朗昌德·甘地
- 羅應植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老年
-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 自傳
- 自然科普
- 舞動白蛇傳
- 茱莉亞·菲利普斯
- 菜市·台南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葉佳怡
- 蔣勳
- 蔣勳精選集
- 薮本晶子(译者: 汫玲)
- 藝術設計
- 藪本晶子
- 蘇童
- 街角遇見哲學
- 街角遇見哲學:從ABC到DNA,生活中35個改變現實的偉大思想
- 衣若芬
- 解憂電影院
- 許維賢
- 認識電影(最新修訂第十版)
- 諸神復活
- 譯者:汫玲
- 譯者:王敏雯
- 譯者:陳嫺若
- 貓
- 財經
- 走路要有喵态度:沙发上的心灵大师,给人类的100则猫生哲学
- 走路要有喵態度
- 远流
- 远流出版
- 远流文化
-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
-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讓你的錢錢不縮水
- 速寫台灣
- 速寫台灣:跟著小開老師,從基礎學起,畫出你的台灣style
- 遠流
- 遠流出版
- 遠流文化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鄭開翔
- 酷兒政治與台灣現代「性」
- 醫療保健
- 金庸
- 金庸墨蹟 (平裝版)
- 金庸墨迹 (平装版)◎金庸
-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
- 钱先花光,还是命先没了?:长照4个90岁老人的我,将如何面对老后生活?
- 陈采瑛
- 陳令嫻
- 陳依萍
- 陳品芳
- 陳孅孅
- 陳薔安
- 雨之玉川情死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音樂
- 領導人物
- 領袖
- 飲食文化
- 飲食札記
- 饮食文化
- 馬丁·勃克哈特
- 高靜芬
- 麥德文
- 黃道明
- (譯者:鄭寬量)

【預購】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洪愛珠
平常價 $27.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洪愛珠首部著作。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舒國治、馬世芳、蔡珠兒、古碧玲、詹宏志、韓良憶、簡媜重量級推薦。
∣ 她的老派,是養成,是本性,也是鄉愁 ∣
她自小看著有頭家娘風範的外婆與母親,進出廚房,起灶架鍋,張羅數十家人員工日常吃食,宴請東南亞與中東等地賓客,哄嚷熱烈,直到滷肉飯、蒸冬瓜肉餅、芋棗甚至一碗煲粥,俱成為她日後的念想。
她曾與外婆、母親,三代女子,穿行在大稻埕與永樂市場,買鮑參翅肚、麵龜椪餅、胡椒肉桂蠶豆,見識老鋪的講究,練就一套對古早物什的擇選標準。
她熟稔蘆洲湧蓮寺周邊,在旺鋪裡食切仔麵黑白切與米苔目,飲青草涼茶,更向在地攤商習得剁雞的技巧,與若干習俗規矩。
如此種種,養出她一雙識貨的眼睛,一根敏銳的舌頭,一個老派的靈魂;更化作筆下時而雍容深情、時而輕俏意趣的篇章段落。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龍月堂的綠豆糕和鹽梅糕這類小姐點心,製得極細,以印著紅字的油紙包裝,內有六枚綠豆糕,每片僅指甲大小,化口沙碎精緻非常。將綠豆糕放舌尖,再抿口茶,就在口中化成一團芬芳的煙霧。」
〈粥事〉:「這種糜,是以碗就口,以筷子撥著吃的。手曲成弓形,拇指勾碗緣,食指撐在碗足,臉湊近,先啜一口泔,再食粥米。長輩餵嬰兒吃糜時,將糜舀在匙尖上, 送入小口前,臉湊近,頭輕搖,來回吹涼。吃糜時候,人垂眉斂目,神態最溫柔鬆軟。」
∣ 她的少女,是好奇,是清亮,是真的喜歡 ∣
「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當至親家人一一遠行,她最終成為一個自擁廚房的女子。然循著吃食滋味,她重回那仿如傳說盛世的親族過往,再現早輩人的心志與作風。
她且飛港島,尋覓那一路喝到大的福建茶行鐵觀音;從曼谷買齊各尺寸的猴桃標白藥油;自檳城拎回一口像似外婆「烏鼎」的印度黑鐵鍋……
老食、老物、老鋪、老市場,是回返時間的甬道,是追尋記憶的線索。她還以此學會撫慰自己,做人待人,並學會看人間煙火,安身定心的過日子。
〈滷肉之家〉:「母後至今,如遇困難,無端端孤兒意識滋長起來的時候,就滷肉。慢慢切件、翻炒、滷一大鍋。趁熱下肚,以治心堵。當香氣開始流瀉在小公寓裡,就回去和兒時那個完整無缺的家族團圓。」
〈吃麵的兆頭〉:「憑藉吃麵,看清彼此的參差,有我趨吉避凶的直覺,和頻繁進出本地寺廟,可能的庇蔭。總之見識過不少感情成災的事,是從生活裡的碎石細沙開始崩塌的。事先有兆,不必自欺欺人。」
〈居家隔離式吃飯〉:「災難迫使太平盛世中的嬌人,重新面對生活基本技能,也算禍福相倚,實用的預習。人實在渺小,須盡量自強。煮飯即自強,餵飽自己照顧他人,以應人生萬變,一直一直來。」
重量級推薦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馬世芳∣作家
舒國治∣作家
詹宏志∣作家
蔡珠兒∣作家
韓良憶∣作家
簡 媜∣作家
──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口碑好評
洪愛珠這本書,說是寫吃飯,也更是寫家人。說是寫飲食的審美,也更是寫人生的句點逗點。說是寫世道家園風俗之返視,也更是寫自己懷親從而修心養愛的過程。……洪愛珠不只是寫吃寫得好,她是──寫得好。
她的行文路數,武林各高明門派,看來也多參酌。像以下這幾句,有一襲港粵筆墨:「每天清晨『煲』粥……」「骨頭則『飛水』後熬成雞湯……」「不時攪拌,以免『黐』底……」另外,行文似乎對老民國腔氣頗有鍾情,「……計兩百三十步。因此今要給大家講講本地,講的是我家對面的蘆洲。」依稀有沈從文、胡蘭成筆意。——舒國治(序)
愛珠文風的溫潤典雅,固然與家族根柢、薰陶養成有關,然其深邃幽微,則源於今昔對照,悼亡感傷,「母後」是感情結構的關鍵字,往日習焉不察的吃食烹煮,瑣物細節,經過回憶重建,展現普魯斯特式的瞬間(Proustian moment),纏綿悠長。……
愛珠的文體有空氣感,寬柔到近乎鬆軟,卻又敘事嚴謹,視角精確,用現代話說,就是資訊含量高,經驗值強大。身為愛煮同好,我讀她寫炸物、滷肉、蒸冬瓜肉餅,甚至家常煲粥煮飯,都見到撇步眉角,輕柔的字裡行間,暗藏殺手招式,看懂的就知道,都是硬實功底。——蔡珠兒(推薦短文)
為病篤至親覓食,自此拉開記憶帷幔,憶及外婆青春時期如何見識太平町盛世、少婦年代如何回大稻埕施展頭家娘派頭採買食材,依此便大手大腳暢寫三代攜手同遊的各家昂貴藥材珍奇食材店、古早小吃、風味飲品,完成購物路線旨趣與地圖。文字輕盈,讀來意趣橫生。文末,「恍惚間她們鬆手,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歸結於時光流逝、繁華易散,引讀者不禁眼熱而嘆。允為傑作。——簡媜(第20屆台北文學獎散文獎評審意見)
洪愛珠從她自小浸潤的蘆洲、大稻埕出發,織出一部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書。──馬世芳(序)
作者簡介
洪愛珠
本名洪于珺。一九八三年生,台北養成。倫敦藝術大學傳播學院畢,資深平面設計,大學兼任講師,工餘從事寫作,以記舊時日,家常吃食與經過之人。曾獲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作品入選《九歌一○八年散文選》。
序
讀《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有感
舒國治
我甚少為出書寫序。
甚少為人,也甚少為己。
遠流編輯寄來書稿,一看作者,洪愛珠,她不是做設計的嗎?怎麼也寫書了?
本想擱個幾天、翻上幾頁,然後找個理由推掉。
不想幾頁翻過,竟然直往下看。一下看了幾十頁,心中生出一念:「待書出了,我要買一、二十本送人!」
最先想到要送的,是侯孝賢導演。他愛拍大家庭圍桌吃飯。並且侯導絕對樂意享受日常飯菜的氣息。而這本書,奇怪,充滿了台灣的「家居吃飯史」。再來,這本書流露了簡單又平靜的鏡頭。於是,侯導也或許可以倚在牆邊,平靜的看上一眼別人家平淡的擺鏡角度。
再想送的,是關傳雍。他是近八十歲的室內設計大師,每一兩天還自己做點吃的。固然是餵飽肚子,但同時在弄菜時還可享受一點創作。他小時家中吃的是安徽菜,在國外時學做了西菜,而他近二十年似乎對東南亞的「露天版吃飯法」(我用的比喻字)極有興趣;洪愛珠書中講泰國菜、馬華潮汕菜、香料搗缽,皆是關哥最愛的廚房「家家酒」。我一定要送他這書。
還要送給何奕佳。她愛台灣老家庭菜。她素知有些家族富裕了,吃的還是祖母曾祖母農業社會年代的圍桌飯菜,只是自此做得更精美豐備罷了。她主持的「山海樓」,或許可以參酌洪媽媽的某些老料理。比方說,羊肉湯裡那一截甘蔗頭?
也要送一本給徐仲。他每天都在考察食材,也要和他顧問的「欣葉」廚師們討論菜色。洪愛珠的「滷肉」,大夥也可討論討論。
也送一本給王嘉平。他平日做義大利菜,但從Solo Pasta脫下圍裙,常想的,是台菜。我有一次和他閒聊:滷肉飯的滷肉是紅燒,可不可以做成白燒?我又說:「改天到我家,車子在樓下暫停,快速吃一碗白燒的滷肉飯,然後下樓出門!」洪愛珠這本書,嘉平絕對派得上用場。
哇,可送的人太多了。
日本的是枝裕和導演,最喜凝視侯孝賢電影。他早些年的《橫山家之味》,婆媳一起在廚房做菜,鏡頭美矣,情景郁矣;台灣家庭飯桌,何嘗遜色?然不多見諸筆墨。這本《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是寫台灣家中飯桌菜極好極動人的一本書。
洪愛珠這本書,說是寫吃飯,也更是寫家人。說是寫飲食的審美,也更是寫人生的句點逗點。說是寫世道家園風俗之返視,也更是寫自己懷親從而修心養愛的過程。
國人做菜,太多家庭皆知煮茶葉蛋要敲出冰裂紋,然甚少人費事下筆。洪愛珠不但做茶葉蛋,也將之寫出。此何者也?便為了即吃飯亦不忘審美也。不只冰裂紋的形美,是冰裂紋而得獲之入味美也。
她曾寫蔥油餅,「我們小手在麵皮上將豬脂、鹽和蔥花勻開來……」寫得短長恰宜,寫出了家中吃東西的不窄,也寫出蕙心繡手的媽媽之高才卻只靜守自家那種時代的愁韻。
愛做菜、愛吃的人有一通態:即樂意做別的省分的菜,當然也樂意吃別省菜。故本省人不介意做干煸四季豆、宮保雞丁;香港人不介意做粉蒸排骨;外省人不介意做鹹蜆仔,更是嗜吃粉肝、涼筍;並且,所有的華人都樂意做義大利麵。
洪愛珠的家庭看來是吃的一個好家族,在這樣的情境中成長,根本天生就可以是吃的鑑賞家。更別說也樂意是吃的「施工者」。
這樣的人,做任何的創作皆有可能得臻高境。
然我似有一印象,她的工作是美術設計。並沒有去寫作。
本書中她寫了那麼多食事………想起一事:早知她寫得好,四年前我打算停寫高鐵小吃專欄,編輯問,可否推薦幾位年輕寫吃人,若早識她筆健如此,便能舉薦她也!
坊間食譜,寫得好的,不多。而洪愛珠極適合寫食譜。又想及一事。
六十年代,一本叫《台灣家庭料理》的書,作者是台南的黃李秀賢女士,是三一幼稚園的園長,亦是烹飪老師,當然也是料理高手。不僅會做台菜,也會做大江南北菜。她若晚幾十年出書,若能央得洪愛珠這樣懂欣賞菜、愛窺看媽媽燒菜、愛描述廚房瑣事並要事的寫作人來撰寫食譜,書中滋味,或就更香美了。搞不好當年還可以和傅培梅一樣紅呢!
當然,洪愛珠不只是寫吃寫得好,她是──寫得好。她寫美空雲雀唱歌,「聲音絨厚,卻含著鹽粒……」她寫空的茶盒,「世人有時輕看物質,不知道人生難料,須有舊物相伴……」她寫洗芫荽根,「指甲刮除泥塵,露出牙白色的根部,此時幽香縷縷,是洗菜時獨享的禮物。」她寫前人留下的燒菜法,「以後長路走遠,恐怕前後無人,把一道家常菜反覆練熟,隨身攜帶,是自保的手段。」寫食材的計量,「磨點薑泥……至多一個刀尖的分量,太多就奪味。」寫吃麵與覘人,「憑藉吃麵,看清彼此的參差……見識過不少感情成災的事,是從生活裡的碎石細沙開始崩塌的……」
固然我甚少留心外間寫作的新秀,其實是孤陋寡聞;而今一讀洪愛珠文字,顯然不是這一兩年才起手寫作。真不愧在美術工作之餘還有恁深的鑽浸。抑是寫作才是她心底深處的手藝,美術設計只是工作上的幌子?
她的行文路數,武林各高明門派,看來也多參酌。像以下這幾句,有一襲港粵筆墨:「每天清晨『煲』粥……」「骨頭則『飛水』後熬成雞湯……」「不時攪拌,以免『黐』底……」
另外,行文似乎對老民國腔氣頗有鍾情,「……計兩百三十步。因此今要給大家講講本地,講的是我家對面的蘆洲。」依稀有沈從文、胡蘭成筆意。
說到蘆洲。看她這本書,儼然便是蘆洲的文化大使。看官我且試著問問你:看了這書前段,有沒有想馬上就奔去蘆洲吃他一碗切仔麵、繞一繞湧蓮寺?
這就像如果六十年代七等生在寫小說之外,寫一本兩、三萬字長的小鎮通霄往事,便會不自禁就達成通霄的文化大使之身分也說不定。
不說文化大使,只說食材大使,她也夠資格!像說到煮飯,她說得特別恰如其分的好:「毋需迷信雜誌上這土鍋那土鍋的……」她又道:「蒸氣消弱,聲音靜下來,飯香流瀉即熄火……水分蒸乾,米粒發亮即止。接下來任何人拿刀架著脖子,也不掀蓋……」「我以為在直火上將生米煮成熟飯,是一生受用的技能,最好連兒童都盡早學會。」
須知台灣是坊間餐肆最不重視煮飯的地方。而洪愛珠寫吃竟耗上極多篇幅談米、談飯、談鍋子、談粽子包法、談腸粉,可見她對家常吃食最願寄情深重,而毫無沾染動不動米其林米其林的惡習。又她細寫家中事,卻不在字裡行間悄悄炫耀家世(君不見多少作家動不動提起家中豪宴、說佛跳牆云云……),可見出她的空曠胸懷。
或也就是這虛心,令她大器晚出。這虛心,多半來自家教。
而這種家教,會引導小孩別太愛出鋒頭,甚至在等待姻緣時,不可過度「搶戲」。
那麼如果一個女孩生得端莊,端莊到有點古板、有點不會散灑風情,那她的姻緣何妨耐心緩等。
這種「急不得」哲學,在台灣最是珍貴。女看官亦可自問,「我是不是做得到『急不得』?」如是,那人生搞不好另有一番日後好風景。
所以書名雖叫購物路線,也其實是少女成長路數。她寫購物路線,其實幫你們恁多讀此書的女娃兒點出了有志氣女子大可信心滿滿過篤定日子也。
推薦
滷肉的時間感
蔡珠兒
洪愛珠的文章,之前零散看過,舒徐淡定,見解獨到,讀之亮眼,已知身手不凡。如今織錦為帛,纂結成書,更見風格渾成,秀異特出,我有幸先得書稿,兩天就津津讀完,目睹新星燁燁放光,高興又喜歡。
常人寫吃食器物,多是定格近拍,濃筆重墨,特寫細描,務求纖毫畢現,活色生香,但貼得近,盯得緊,不免就成鬥雞眼,焦距緊張目光短淺。然而愛珠不這樣寫,讀此書的第一個好處,就是明目益智,令人視野寬宏。
你看她喝蔗汁,旁及啃蔗社會史;吃白粥,講小菜也看神態,進而遠眺生命流轉,端詳最初與最終的孱弱時光。講切麵,不只看湯頭和煮內臟,還有「油成一種境界」的地板,伏筆是跟誰吃,觀點是麵與人。她的器物食味,絕不單薄孤立,必有氛圍脈絡,故事人情,形成格局體系。
第二個好處,也是他人最難企及的強項,是滄桑的時間感。愛珠文風的溫潤典雅,固然與家族根柢、薰陶養成有關,然其深邃幽微,則源於今昔對照,悼亡感傷,「母後」是感情結構的關鍵字,往日習焉不察的吃食烹煮,瑣物細節,經過回憶重建,展現普魯斯特式的瞬間(Proustian moment),纏綿悠長。
時間是「躡步之賊」,磨損人事戕害至愛,卻也因為對比反差,構成暗影,拉出深度。戀舊感傷,雖是書寫食味的常見調料,可喜的是愛珠不落俗,不耽溺,能把濕黏厚重的悲痛,寫得乾爽透氣,乃至敻遠蒼涼,譬如講三代母女諸事,視角驟然推遠拔高,「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清淡如斯,力道卻深達肺腑。
第三個好處是文字,閒散跌宕,文白相間,頗有舒(國治)式風味,而雅雋洗鍊,又有點像晚明的張岱。只見她搖曳生姿,兩三筆閒閒勾描,已然神完氣足,肉粽芋棗滾熱噴香,銅勺鐵鍋鏗鏘作響,店主闆娘容顏舉止,無不活跳跳,讀來快意暢爽。
愛珠的文體有空氣感,寬柔到近乎鬆軟,卻又敘事嚴謹,視角精確,用現代話說,就是資訊含量高,經驗值強大。身為愛煮同好,我讀她寫炸物、滷肉、蒸冬瓜肉餅,甚至家常煲粥煮飯,都見到撇步眉角,輕柔的字裡行間,暗藏殺手招式,看懂的就知道,都是硬實功底。
此書佳妙,好處不能盡錄,我只講這三樣,其他的還多著,你自己去看吧。是以為薦。